《现代技术教育汇报材料》

2024-04-21

《现代技术教育汇报材料》(精选8篇)

篇1:《现代技术教育汇报材料》

现代技术教育汇报材料

我校创办于1957年,原名为“萍矿一中”,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初级中学。2004年1月被安源区政府接管,更名为“安源区第一中学”。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校不断地发展壮大。

目前学校在编教职工107人,其中高级教师42人,一级教师36人,省首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1人、省市区骨干教师39人,省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17人。教学班26个,在校学生1326人。

近十年来,我校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认为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当代教育的一个“制高点”,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它可以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带动学校各方面的发展;可以促进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材形式、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模式、教学理论等方面的深入改革;更可以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因此,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学校仍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入近百万元,购置了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创造了前提条件。

由于全校干部教师达成广泛共识,教师、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02年,我校通过 “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验收,被授予“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并被评为了“萍乡市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单位”。近三年来,在省、市、区电教馆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我校积极运用并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建设,广泛开展师资培训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承办市、区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在我校由普及与应用阶段上升到了探索与创新阶段,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下面我将从组织机构、设施建设、师资培训、资源管理、教学研究、专业引领示范作用等几个方面向各位领导汇报情况。

一、优化组织机构建设,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化

1、建立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化。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信息技术领导、信息技术教师、各学科骨干教师及教研组长为成员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决策、组织、协调及经费保障等工作。学校信息技术部门全面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所有工作。学校教研室负责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各级组织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了:“主管领导——教研室——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小组——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网络。

2、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程序。

几年来,我校在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中积累下来的经验进行有效整理的基础上,生成各种规章制度。如《语音室规章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广播室管理制度》《安源一中笔记本电脑管理制度》等。一些制度还正在建设与不断完善之中。通过制度建设与应用,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工作井井有条,大大提高了设备使用率,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二、加快软、硬件建设,改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环境

今年我校又投入几十万资金,为26个教学班装备白板电子设备,实现了“班班通”,为各办公室配备计算机,为每位教师购置笔记本电脑,并接入了光纤,建立起完善的校园网,网点覆盖每间教室、办公室,这极大方便了教师对教育资源的查找、收集和利用,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此外,我校购买了大量的电子课程资源,如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教

育资源和各学科教学课件、题库、教学设计等。同时自主开发了大批教学软件,如学校管理软件、教务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图书管理软件,教师课件等。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方便了学校管理和师生教学。

三、强化师生培训,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1、在创建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工作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搞好这项工作关键在于师资。教育终身化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学校作为知识传承与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与提高,把“新技术”作为师训的重要内容。

2、学校加强对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培养了一大批现代教育技术骨干和教学标兵,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利用率和课堂教学质量。

——陈如松:德才兼备又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校长、“市基础教育专家库专家”。曾多次获市“优秀教师”、市“优秀校长”、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在任期间,我校中考成绩优异,我校学生多次囊括安源区前三名。

——何冬玲:被授予“江西省首批中小学政治学科带头人”、第三届江西省电化教育教材审查委员会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专家 ”、“ 萍乡市基础教育专家库专家”、“萍乡市十佳岗位标兵”、“萍乡市优秀教师”、“萍乡市优秀班主任”、“萍乡市先进教研组长”、“安源区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并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萍乡市优秀人才库。——文绍锋:史地教研组长。被授予“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萍乡市基础教育专家库专家”、“萍乡市先进教研组长”、“安源区优秀共产党员” 等荣誉称号。被聘为萍乡市“中小学教师讲师团”成员、“安源区教师培训兼职教师”。曾参加过中考命题工作,并长期承担市、区期中期末考试的命题任务。多篇论文、课件、教学设计获奖并得到发表。

——胡小燕:化学教研组长、“省骨干教师”、“市基础教育专家库专家”、市“优秀班主任”、市“优秀教师”辅导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级、省市区级奖。

——李蓉:语文组教研组长、省骨干教师、市基础教育专家库专家、市“优秀班主任”、区语文省级课题研究成员。制作课件多次发表在《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上,其中《记承天寺夜游》获全国中语会课件一等奖,2008年主编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步步领先》的教辅资料一书。

——邓秋萍:英语教研组长、省市英语骨干教师、市基础教育专家库专家、市区“优秀教师”、区课题组成员。多次辅导学生获省市区级奖,多项论文获省市级奖。

——刘文君:英语备课组长、市优秀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市优秀共产党员、区课题组成员,多篇论文获省级奖。

——刘艳红:数学备课组长、市区优秀班主任。辅导学生多次获国家级、省市区级奖。江西省学科带头人

何冬玲江西省骨干教师

文绍锋、杨立红、邓秋萍、凌敬安、李蓉、曾文萍乡市基础教育专家库专家陈如松、李蓉、廖昊荣、宋发福、何冬玲、胡小艳、王群、邓秋萍、文少峰

学生信息技术培训方面,我校除按国家课时计划开设好信息技术课外,重点抓好课外兴趣小组的训练工作。我校面向学生开设了电脑兴趣小组,并配有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应用计算机的水平,促进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近年来,我校多名学生电脑作品在省、市县相关部门组织的竞赛中获奖。

• 赵子瑨、何楚君同学分获江西省中小学生电脑课件制作竞赛活动二等奖;

• 肖彧杰、张捷等同学获第八届江西省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初中组电脑绘画类二等奖;

• 郭玺、陈芮的作品《绿色家园》参加萍乡市中小学电脑制作竞赛获三等奖;

• 刘蓉、肖梦琦获萍乡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活动二等奖;

• 肖益玲、李希的作品《健康星空》参加萍乡市中小学电脑制作竞赛获二等奖; • 蔡安邦获萍乡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活动三等奖。

• ……

3、通过培训,力争做到校长懂、骨干精、全体通。为此,我校采取“以点带面”、“经常化、制度化”的原则,抓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将其纳入校本培训的范畴。同时强化教师树立网上学习的观念。教师的学习不仅是吃透教材、吃透教参,而且要熟知本学科教学最前沿、最先进的理念和最先进的经验,让教师养成每天网上读书的习惯,这样,教师能及时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名校名师的先进经验,以此促进理论的提高和知识的更新。

四、抓实研究应用,提升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水平

抓实教育科研。学校大力加强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力度,并以此为重点,以课题为载体,全力抓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与探索工作。我校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教研活动每学期10次以上,引导教师将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引导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积累经验,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共同探讨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了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85%的教师参加了课题研究工作。100%的教师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课时占总课时的60%以上。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创造情境,营造氛围,扩展视野,突破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课堂教学满意度达到80%以上,教育效率、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显著提高。近几年中考成绩逐年安源区榜首。

五、加强沟通,帮扶结对,建立良好的校际关系

六、取得的成绩

• 教育信息化是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创建信息化校园,管理是关键、培训是前提、学习是根本、建设是保障、研究是动力、应用是核心。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真正实现以教育的信息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我校将在教育信息化大环境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实事求是进行校园的建设研究,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发展,实现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示范性的办学目标。我校目前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在今后的的工作中,我校将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抓住机遇、乘风破浪,更上一层楼。

篇2:《现代技术教育汇报材料》

我校创办于1957年,原名为“萍矿一中”,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初级中学。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奋力拼搏,我校不断地发展壮大。

2004年1月我校被安源区政府整体接收,更名为“安源区第一中学”。现在我校在编教职工107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2人,一级教师36人,江西省首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1人、省市区骨干教师39人,省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17人。目前有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达1326人。

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

在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我校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认为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当代教育的一个“制高点”,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它可以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带动学校各方面的发展;可以促进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材形式、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模式、教学理论等方面的深入改革;可以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

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我校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投入近百万元,购置了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创造了前提条件。

由于全校干部教师达成广泛共识,师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很高、主动性也强,因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2年,我校通过 “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验收,被授予“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此外我校还被评为了“萍乡市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单位”。

近三年来,在省、市、区电教馆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我校积极运用并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建设,广泛开展师资培训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承办市、区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在我校由普及、应用阶段上升到了探索与创新阶段,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下面我就从组织机构、设施建设、师资培训、资源管理、教学研究、专业引领示范作用等几个方面向各位领导汇报情况。

一、优化组织机构建设,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化

1、建立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化。现代教育技术管理领导小组 • • 组长:陈如松 副组长:沈萍生

• 成员:刘忠胜、何冬玲、廖昊云、甘坚、各年级组长

电教组成员以及各学

科骨干教师及教研组长

2、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程序。

二、加快软、硬件建设,改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环境

今年我校又投入几十万资金,为26个教学班装备白板电子设备,实现了“班班通”,为各办公室配备了计算机,同时为每位教师购置笔记本电脑1台,接入了光纤,建立了完善的校园网。网点覆盖每间教室、办公室,这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对教育资源的查找、收集和利用,实现了资源共享。几年来,我校购买了大量的电子课程资源,如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教育资源和各学科教学课件、题库、教学设计等。同时自主开发了大批教学软件,如学校管理软件、教务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图书管理软件,教师课件等。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方便了学校管理和师生教学。

三、强化师生培训,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1、在创建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工作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搞好这项工作关键在于师资。教育终身化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学校作为知识传承与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与提高,把“新技术”作为师训的重要内容。

2、学校加强对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培养了一大批现代教育技术骨干和教学标兵,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利用率和课堂教学质量。

——陈如松:德才兼备又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校长、“市基础教育专家库专家”。曾多次获市“优秀教师”、市“优秀校长”、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何冬玲:被授予“江西省首批中小学政治学科带头人”、第三届江西省电化教育教材审查委员会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专家 ”、“ 萍乡市基础教育专家库专家”、“萍乡市十佳岗位标兵”、“萍乡市优秀教师”、“萍乡市优秀班主任”、“萍乡市先进教研组长”、“安源区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并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萍乡市优秀人才库。——文绍锋:史地教研组长。被授予“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萍乡市基础教育专家库专家”、“萍乡市先进教研组长”、“安源区优秀共产党员” 等荣誉称号。被聘为萍乡市“中小学教师讲师团”成员、“安源区教师培训兼职教师”。曾参加过中考命题工作,并长期承担市、区期中期末考试的命题任务。多篇论文、课件、教学设计获奖并得到发表。

在任期间,我校中考成绩优异,我校学生多次囊括安源区前三名。——胡小燕:化学教研组长、“省骨干教师”、“市基础教育专家库专家”、市“优秀班主任”、市“优秀教师”.辅导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级、省市区级奖。

——李蓉:语文组教研组长、省骨干教师、市基础教育专家库专家、市“优秀班主任”、区语文省级课题研究成员。制作课件多次发表在《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上,其中《记承天寺夜游》获全国中语会课件一等奖,2008年主编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步步领先》的教辅资料一书。

——邓秋萍:英语教研组长、省市英语骨干教师、市基础教育专家库专家、市区“优秀教师”、区课题组成员。多次辅导学生获省市区级奖,多项论文获省市级奖。——刘文君:英语备课组长、市优秀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市优秀共产党员、区课题组成员,多篇论文获省级奖。

——刘艳红:数学备课组长、市区优秀班主任。辅导学生多次获国家级、省市区级奖。

江西省学科带头人

何冬玲

江西省骨干教师

文绍锋、杨立红、邓秋萍、凌敬安、李蓉、曾文

萍乡市基础教育专家库专家

陈如松、李蓉、廖昊荣、宋发福、何冬玲、胡小艳、王群、邓秋萍、文少峰 3、通过培训,力争做到校长懂、骨干精、全体通。为此,我校采取“以点带面”、“经常化、制度化”的原则,抓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将其纳入校本培训的范畴。同时强化教师树立网上学习的观念。教师的学习不仅是吃透教材、吃透教参,而且要熟知本学科教学最前沿、最先进的理念和最先进的经验,让教师养成每天网上读书的习惯,这样,教师能及时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名校名师的先进经验,以此促进理论的提高和知识的更新。

学生信息技术培训方面,我校除按国家课时计划开设好信息技术课外,重点抓好课外兴趣小组的训练工作。我校面向学生开设了电脑兴趣小组,并配有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应用计算机的水平,促进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近年来,我校多

名学生电脑作品在省、市县相关部门组织的竞赛中获奖。• • • • • • 赵子瑨、何楚君同学分获江西省中小学生电脑课件制作竞赛活动二等奖;

肖彧杰、张捷等同学获第八届江西省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初中组电脑绘画类二等奖; 郭玺、陈芮的作品《绿色家园》参加萍乡市中小学电脑制作竞赛获三等奖; 刘蓉、肖梦琦获萍乡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活动二等奖;

肖益玲、李希的作品《健康星空》参加萍乡市中小学电脑制作竞赛获二等奖; 蔡安邦获萍乡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活动三等奖。

• ……

四、抓实研究应用,提升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水平

抓实教育科研。学校大力加强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力度,并以此为重点,以课题为载体,全力抓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与探索工作。我校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教研活动每学期10次以上,引导教师将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引导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积累经验,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共同探讨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了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85%的教师参加了课题研究工作。100%的教师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课时占总课时的60%以上。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创造情境,营造氛围,扩展视野,突破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课堂教学满意度达到80%以上,教育效率、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显著提高。近几年中考成绩逐年安源区榜首。

五、加强沟通,帮扶结对,建立良好的校际关系

六、取得的成绩

篇3:现代汽车新材料与技术

渗浸陶瓷活塞环在低于300℃的工作条件下, 采用B、N、Si 3种元素, 利用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技术 (P-CVD) 在Cr基活塞环表面生成一层30~70μm的双向扩散的微晶体与网络结构并存的氮化硼-氮化硅 (BN-Si3N) 金属复合陶瓷层, Fe、A l、C r为快速扩散物质, 可形成BN、Si3N与Fe、Cr的相互扩散, 活塞环的铬层厚度仅增加3~8μm, 不影响涂层质量和工件的装配精度。常温下导热系数提高42%, 并随着温度的升高呈指数规律变化, 从而降低活塞环的工作温度, 减少变形, 提高气密性。通过提高活塞环表面硬度、耐磨性、导热性、韧性和降低金属表面的摩擦因数, 提高了活塞环使用寿命, 降低了发动机油耗。该材料具有金属和陶瓷的性质, 为特种功能材料, 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 实现陶瓷材料和金属基体间双向扩散, 见图1。国内外同类技术是用火焰喷涂法或高温等离子喷涂法向金属表面喷涂陶瓷粉, 其不足是陶瓷、金属两种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相差过大而易发生镀层脱落, 尤其是应用在发动机上则更易发生。此外, 喷涂时的高温陶瓷粉粒会引起金属表面局部过热, 损坏基体材料。

(2) 在小于300℃的工作环境下实现了金属和陶瓷两种性质截然不同材料的表面复合, 国内、外同类技术的工作温度—般高于500℃。采用低温P-CVD技术, 必须在“低温等离子体”状态下。因此, 工艺控制很重要, 利用薄膜物理的专业知识, 采用一步法可实现小于300℃的工作环境要求。

(3) 金属复合陶瓷为网络与超微粒并存。超微粒子 (最大直径为0.8μm) 随机分布于网络之中, 使材料既有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又具有高的韧性、低的粗糙度, 并可降低材料的摩擦因数。

采用“BN-Si N薄膜陶瓷强化金属表面技术”, 室温下复合材料导热系数比铬的导热系数增加42.68%, 随温度升高呈指数函数规律增加, 而铬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增加而下降。

渗浸陶瓷活塞环 (铬基) 主要技术指标:表面硬度HV0.1=950~1 300;渗浸层深度X j c r=3 0~7 0μm;表面增厚3~8μm;导热系数 (室温) 18~24.55 W/m·K;摩擦因数f=0.062~0.088。

渗浸陶瓷工艺过程如下。

(1) 将工件装入渗陶炉中抽真空, 以防止工件表面被氧化, 保证被激活的气相物质的流动和扩散, 使气相物质吸附在工件表面。

(2) 加热衬底 (小于300℃) 。在低温P-CVD工艺中, 化学反应的分子激活主要由高频电场进行不断补充, 但工作温度对薄膜生成、薄膜性质和化学反应等影响较大。

(3) 按一定比例通入氮气、硅烷、硼烷, 在高频电场作用下的等离子体状态中, 通过对流扩散至工件表面, 并吸附和发生反应形成陶瓷薄膜。这些具有较大能量的陶瓷物质与基体金属发生双向扩散, 最终形成金属陶瓷复合层。

(4) 在炉内上、下极板间加高频电压, 以产生等离子体状态及不断补充气相分子的激活能量, 从而保证气相分子较好地扩散并附着在工件表面, 发生反应生成陶瓷物质后, 仍有足够的能量使陶瓷物质向金属基体扩散。

(5) Fe、Al、Cr是快速扩散物质, 受激活后易扩散。Cr基金属受陶瓷物质的撞击后被激活而与陶瓷相互扩散, 最终形成金属陶瓷复合层。

为分析使用镀铬活塞环、喷钼活塞环、镀铬渗陶活塞环、喷钼渗陶活塞环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以初步确定活塞环的优劣, 为改进设计提供依据, 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进行了G6135柴油机使用不同活塞环性能对比试验, 试验效果分析见表1。

1 000 h耐久试验表明, 镀铬渗陶活塞环与表面经过激光淬火的气缸套经过近500 h的磨合试验, 活塞环开口间隙仅增加0.01 mm。按NJ/Z—85《缸套活塞环快速磨损试验方法》规定进行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渗陶活塞环具有优异的耐磨性, 与普通活塞环相比, 耐磨性提高9.6%。

2 碳纤维增强材料和陶瓷碳素复合材料

碳纤维增强材料 (CFRP) 和陶瓷碳素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 减轻了整车质量, 方便复杂形状的成形制造, 提高了车辆性能, 延长了车辆的使用寿命。

保时捷CARRERA GT是保时捷跑车系列中首次完全采用碳纤维增强材料的承载式车身, 碳纤维增强材料形式多样, CARRERA GT采用了如下4种。

(1) 采用碳纤维增强塑料蒙皮和铝合金蜂窝夹层结构, 用于主承载式车身等高负荷部位。

(2) 采用相同的预成形材料, 包覆数张碳素片状材料, 在压力锅中加以处理。用于后翼子板。

(3) 将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增稠剂、引发剂、交联剂、低收缩添加剂、填料、内脱模剂和着色剂等混合成树脂糊浸渍短切纤维粗纱, 并在两面用聚乙烯或聚丙烯薄膜包覆起来形成的片状模压料, 按制品尺寸、形状、厚度等要求裁剪下料, 然后将多层片材叠合后放入金属模具中加热、加压成形制品, 称为片状塑料模压法 (SMC) 。其特点是成形效率高、制品表面光洁、尺寸稳定性好, 适于大批量生产。用于车身后保护板。

(4) 将纤维增强材料铺放在闭模的模腔内, 用压力将树脂胶液注入模腔, 浸透纤维增强材料, 然后固化, 脱模成型制品, 称为树脂传输模制法 (RTM) 。特点是成型压力低;闭模操作, 不污染环境;制品两面光洁;能成型复杂形状的大型制品;研发时间短, 适于产品更新。应用于侧向面板等轻负荷的外覆盖件。

此外, 也有在车身下纵梁等承受强扭曲应力的部位采用单方向性的碳片状材料。以碳纤维增强塑料为中心的复合材料几乎都能用在CARRERA GT车身与底盘上。

2 0 0 5款9 11 Tu r b o S跑车采用了陶瓷复合材料制造的制动器 (PCCB:PORSCHE Carbon Ceramic Brake) , 见图2。其内部通风陶瓷碟盘直径为380 mm, 前轮与后轮尺寸相同。前轮制动器采用了六活塞单块固定卡钳, 制动效果明显好于911 Tubro使用的四活塞卡钳。复合陶瓷制动盘比普通的金属制动盘轻50%左右, 从而减轻了非簧载质量, 增强了减振器的响应以及车辆的响应。

奔驰CL 55 AMG跑车中引入超高性能陶制制动系统, 采用碳素纤维增强型陶制材料制成的新一代前制动盘比传统的由铸铁制成的制动盘片约轻60%, 每个制动盘的质量减轻6 kg, 有效地减轻了非簧载质量, 提高了车辆空气动力性, 转向也更精确, 响应性更好。另外, 轻质材料有利于悬架系统正常运行。高速行车紧急制动时, 在车前轴约产生1 492 k N的制动力, 使制动距离大大缩短。新材料的温度适用范围也有较大优势, 其适用温度最高可达1 400℃, 为车辆高速行车紧急制动提供了安全保障。同时, 陶制制动盘有较低的温度膨胀率, 在制动器高温时, 能有效地减少振动和噪声。新的抗腐蚀陶制制动盘使用寿命长, 可高达30万km, 同时维修率也较低。采用新材料的通风盘不仅反应敏感, 而且制动距离短, 奔驰CL 55 AMG中八活塞制动钳也有助于提高跑车的加速性。在这些制动钳的设计中, 专门选用了纤维增强型制动盘。另外, 制动防抱死系统、制动助力系统和电子稳定程序也适用于新型制动系统。

为实现车辆的轻量化与低质心, 要降低曲轴的质心, 而必须减小离合器直径。CARRERA GT陶瓷-碳材料离合器 (PCCC:PORSCHE Carbon Ceramic Clutch) 将两片离合器盘夹紧的后挡板 (共有3块后挡板, 其中间一块的两面都设有衬垫, 见图3) 衬垫采用与PCCB (保时捷陶瓷复合材料制造的制动器) 相同的材质, 离合器直径仅为169 mm, 而911 Turbo为240 mm, 这样不仅降低了发动机的搭载位置, 而且质量减轻到接近原来的1/2, 其质量为3.5 kg, 而911Turbo为7 kg, 使用寿命是迄今跑车用碳材料离合器的10倍。PCCC在23 000 r/min极高转速下具有1 000N·m的转矩, 耐热性高达1 400℃, 能充分考虑到变速器等其他组件耐热性的安全系数等边界条件。

汽车制造商一直在研制质量更轻、强度更高的新材料, 宝马的非金属材料应用技术在业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1998年的Z1概念车采用了塑料车身, 2002年的Z22车不仅有碳纤维增强塑料的车身, 还包括电子操纵的制动和转向系统。其车身采用铝合金骨架, 上面覆盖碳纤维增强塑料, 整备质量只有1 100 kg, 比传统钢车身的宝马528i减轻了1/3, 百公里油耗仅为5.88 L。碳纤维增强塑料技术不仅减轻了车身质量, 还将车身结构件的数量从80个减少到20个, 从而大大减少了加工费用。宝马公司碳纤维车身已于2005年批量生产。

3 纳米材料与技术

纳米技术将会带来一场技术革命, 从而引起21世纪又一场产业革命。纳米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将远远超过计算机工业, 并成为未来信息时代的核心。纳米材料是纳米技术研究的热点, 各国科学家都在进行加紧研究。

(1) 采用纳米技术开发的“智能催化剂”

日本大发汽车公司在确保车用发动机后处理装置尾气催化转化器的高效净化性能的同时, 采用纳米技术使贵重金属催化剂的使用量与原来相比减少了70%。这种车用汽油机的新型催化剂由于采用纳米材

料而具有“自再生”的功能, 所以又称为智能催化剂, 并且应用在超低排放车 (ULEV) 及2002年日本市场销售的微型轿车上。

目前, 为普及“超低排放车”而采用三效催化转化器。降低三效催化转化器中催化剂 (钯、铑、铂) 的使用量有利于降低车辆制造成本。但随着汽车行驶里程的增加及使用时间的增加, 催化剂的性能呈下降趋势。因此, 为了保证催化剂的净化能力, 一般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增加贵重金属量。新型智能催化剂采用纳米技术, 对催化剂从原子水平进行控制, 在排放气体的氧化、还原循环反应中, 保持催化剂本身的性能, 见图4。

智能催化剂应用最新的纳米技术, 在“钙钛矿型晶体”结构中从原子尺度上配置贵重金属钯、铑、铂, 以实现催化净化性能, 钙钛矿 (provskite) 这种特殊的陶瓷晶体结构, 当加入金属钯、铑、铂等超微粒子后, 具有“自再生功能”。

(2) 纳米润滑剂

纳米润滑剂采用纳米技术改善原润滑油分子结构, 其分子非常微小, 是针对金属表面, 而不是润滑油本身;不对任何润滑油添加剂、处理剂、稳定剂、发动机增润剂或减摩剂等产生作用, 只是在零件金属表面自动形成纯烃类单原子厚的一层保护膜。由于这些极微小的烃类分子间的相互吸附作用, 能完全充填金属表面的微孔, 这些如液态的小滚珠, 最大可能地减少金属与金属间微孔的摩擦。与高级润滑油或固态添加剂相比, 其极压可增加3~4倍, 磨损面减少16倍。减少了摩擦磨损, 降低耗能, 寿命提高, 且无任何副作用。在大型公交车上试用纳米润滑剂, 在汽车均未作任何调整的条件下, 经严格测试, 其中一辆柴油大客车100 km油耗由原来的15 L降至12.14 L, 耗油量下降了19%。且运行状况明显改善, 机械噪声明显降低, 润滑油节省50%, 排放污染物大大下降, 经济效益十分明显。这种全新概念的单分子纳米润滑技术, 将给磨损部件的设计与性能带来深刻的变革。

(3) 纳米塑料

纳米塑料是指无机填充物以纳米尺寸分散在有机聚合物基体中形成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塑料中用作纳米无机相材料的蒙脱土 (MMT) 是一种层状硅酸盐, 其结构片层为纳米尺度, 包含3个亚层, 在2个硅氧四面体亚层中间夹含1个铝氧八面体亚层, 亚层之间通过共用氧原子以共价键连接, 结合极其牢固。有机蒙脱土能进一步与单体或聚合物熔体反应, 在单体聚合或聚合物熔体混合的过程中, 剥离为纳米尺度的结构片层, 均匀分散到聚合物基体中, 从而形成纳米塑料。

由于聚合物基体与蒙脱土片层的良好结合, 通过控制纳米硅酸盐片层的平面取向, 纳米塑料制品表现出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和很好的气体阻隔性。例如, 尼龙6纳米复合材料的氧气透过率与纯尼龙6相比降低了一半, 水蒸气的透过率降低了1/3。纳米塑料呈现出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 强度高、耐热性好、密度较低。同时纳米粒子尺寸小于可见光波的长度, 纳米塑料显示出良好的透明度和较高的光泽度。部分材料的耐磨性是黄铜的27倍、钢铁的7倍。此外, 一些纳米塑料还具有阻燃自熄性能。纳米塑料熔体强度高, 结晶速度快, 熔体粘度低, 因此其注塑、挤出和吹塑的加工性能优良。尤其是挤出级、注塑级纳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解决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加工的世界性难题。

纳米塑料具有良好的性能组合、简单的加工工艺和低廉的价格, 在各种高性能管材、汽车及机械零部件、电子电气部件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 结束语

未来汽车设计更注重减轻车辆质量、改善燃料经济性、降低车辆制造成本。汽车新材料与技术的研究对汽车工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渗浸陶瓷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陶瓷碳素复合材料以及纳米材料等新材料与技术在国外高档次轿车上已开始应用, 随着其质量与技术的不断完善及成本的降低, 将逐渐在各种档次的汽车上得到普及应用。我国应加大在该方向上的研发和技术引进力度, 以改进国产汽车的质量, 提高在国际大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篇4:现代木质材料表面装饰技术

木材表面装饰的作用

木材是传统的设计材料,自古以来就被用来制作家具和生活器具。由于它是一种天然的材料,天然的纹理和色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但木材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比如节疤、裂纹、易弄污等,也影响了木材的使用效果。所以,为了达到好的效果,需要对木材进行表面处理来达到满意的设计效果。

从工业设计出发,表面处理的目的首先是美化产品的外观,也即按产品设计的要求调整其表面的色彩、亮度和肌理等。因此,材料本身具有的外观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必须采用适当的表面处理方法进行调整,以满足产品设计的要求。

木材表面装饰的方法

现代木材表面装饰方法主要有涂饰、覆贴和机械加工3种。涂饰涉及木材的涂饰性,覆贴涉及木材的胶合性质,而机械加工则涉及木材的切削性质。

涂料由主要成膜物质、次要成膜物质和辅助成膜物质3种成分组成。主要成膜物质即固着剂,是构成涂料的主要成分,它使涂料固着在木材表面而形成漆膜。其原料为油料(干性油、半干性油),树脂(天然树脂、合成树脂)以及硝化纤维素等。次要成膜物质主要是颜料,又分着色颜料和体质颜料两种,后者大都为白色,仅能使漆膜增加厚度及硬度。

覆贴:可用于木材及其制品表面覆贴的方法和材料很多,其中历史最久、应用最广的是单板和薄木贴面。单板由木材经旋切、半圆旋切、刨切等制成,幅面较大、花纹美观;厚度小于1毫米的单板称薄木。除天然薄木外,对某些纹理色调比较单调的木材(如针叶材等)还可通过组合薄木、集合薄木和染色薄木等方法加以人工改制,使纹理多变,色调丰富,不仅可模拟美观的天然花纹,还可组拼成天然木材所没有的纹理。其他贴面材料还有三聚氰胺装饰板、树脂浸渍装饰纸、非浸渍装饰纸、塑料薄膜、金属箔材等,主要用于人造板表面覆贴,少量用于木材制品的装饰。

机械加工 即用切削工具或模具对木材制品表面进行装饰性加工,是传统手工雕花方法的机械化。常用的方法有铣沟、刨槽、钻孔、压纹等。一定距离的平行沟槽,多用于建筑物、船舶和车辆内壁的表面装饰,起增加表面阴影及隐蔽拼缝作用。不论用何种机械加工方法,最后都需用适当涂料作终饰加工。

发展现状和发展趋

1.发展现状:

现有方法材料上,当前我国使用的主要材料有:天然薄木、组合薄木、合成树脂材料等;人造板使用贴面装饰的多,实木使用涂饰技术的多。现有技术上,现在使用的木质材料表面装饰方法很多,其中更多得是现代技术,涉及到高分子合成、涂料、塑料、造纸、印刷、胶黏剂等众多领域,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会随时推动表面装饰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为这个行业增添了生机和活力。总体上,当前我国已成为木质人造板生产大国,2004年人造板产量为5446万立方米,家具总产值2730亿元,地板产量258亿元,为装饰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如今对木质材料表面装饰技术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木材优良的性能特点和自然美丽的花纹日益受到市场的青睐。

2.发展趋势:

发展前途上,天然薄木使用得越来越少,天然薄竹的使用在南北方有差异,南方用得多,北方用得少。表面装饰材料上,生态板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将继续发展;细木工板的使用将日益减少,可能被逐渐淘汰出市场。技术上,新的技术正在慢慢渗透,如粉末涂饰、激光雕刻、3D打印技术等,为表面装饰行业增光添彩一些装饰材料的性能上正在改观,例如树脂浸渍纸在以前有贴面板易翘曲、贴面板表面多孔、易与基材分层、易鼓包等缺点;而随着科技和生产工艺的发展,这些缺点正在被改善。木质材料表面装饰技术的科技化进一步增强,如3D打印技术等高科技的运用会使木质材料表面装饰效果更好、工艺更精湛、加工效率更高;木质材料表面装饰技术的自动化进一步增强,相关工厂在加工产品时,需要的人力劳动力将逐步减少,加工机械的数控、自动化将逐渐取代劳动力,生产效率也会更高;

木质材料表面装饰技术对室内装饰业的影响

材料上,为室内装饰业提供了更大的材料选择空间,如一些表面装饰技术,使其外表和性能得到改善从而可以作为装饰用材;同时,材料的物理力学强度指标得到有效提升,装饰配件的性能也得到提升,价格成本下降;装饰上,装饰效果更佳,能提升室内造型的审美体验和价值感;更能满足业主对家装的精神层面的审美需求,可以制作出更符合业主需要的个性化装饰效果,例如树脂浸渍纸可以通过电脑制作出任意图案来贴面;涂饰技术也可以通过直接印刷及粉末喷涂制作出任意业主需要的装饰效果;施工工艺上,木质材料表面装饰技术使得生产出预定装饰性能的材料更容易,在室内装饰施工过程中省下了装饰的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工期;施工经费上,现代木质材料表面装饰技术由于科技的发展(如科技木、3D打印技术等)提高了装饰性能,简化了施工工序,减少了工程预算等。

总结

木材表面装饰赋予了木材新的意义,它赋予了家具与室内装修的装饰人文化、情感化气息,让装饰不再是生硬的框架。现代木材表面装饰技术将在科技的发展中不断向前,为生活提供别样色彩。

篇5:现代教育技术汇报材料

---实验小学创建“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崇仁县实验小学始创于1960年秋,学校占地34631㎡,约合52亩(其中本部7951㎡,坐落在繁华的中山路旁;二部26680㎡,设在原江重技校内),校舍建筑面积为23370㎡。现拥有78个班级,教师195名。学校按照城市一类学校标准装备了音、体、美、等教学器材和安保器材,在音乐器材方面还特意购置了钢琴、电子琴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师生阅览室、实验室等功能室设施配套齐全,图书室藏书6万多册。近年来,我校自筹资金装备了16台奔腾Ⅳ型计算机的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今年1月我们又配备了31台方正电脑,用于更换学生计算机房,装备了校园卫星电视教育系统、舞蹈房、200座次多媒体教室、两间64座次的语音教室和租用了10兆光纤,实现了校园网络覆盖。现对照检查考核指标,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的工作回顾

近年来,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关怀和指导下,按照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及县电教中心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开展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逐步实现着“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管理,抓好制度建设。

我校领导班子非常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分管电教工作的副书记为副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的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同时学校成立了电教处,由高淑华(副校级)担任电教处主任。学校配备专职电教人员和学科骨干教师承担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切实加强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使学校的电教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电教处与各部门分工合作,对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远程教育控制中心、校园广播进行专人管理,责任到人、协调合作。同时,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制定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目标和发展规划,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列入学校发展的重点工程。

2、加大投入,充实教育装备。

为了学校教育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为了使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健康、持续的发展。在以往我们自筹资金装备了16台奔腾Ⅳ型计算机的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的基础上,今年1月我们又自筹配备了31台方正电脑,用于更换学生计算机房。我们还装备了校园卫星电视教育系统、舞蹈房、200座次多媒体教室、两间64座次的语音教室和租用了10兆光纤,实现了校园网络覆盖。事实说明,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为教师的业务学习、多媒体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活动,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同时,也为学校早日实现教育教学网络化管理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重视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在不断增加经费投入加快装备建设的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尽快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就越显的重要。为此,学校在师资培训等软环境的建设方面与硬件装备的建设做到同步进行,并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主要表现在:

重学习,转观念。近年来,先后组织了校现代教育技术小组成员冯皓等参加省级以上电教部门举办的培训活动,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管理、使用等方面作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校修改并提出了切合本校实际的一些做法,并已在逐步的实施之中。

新时期赋予教师新的发展理念,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为此我们制定校本课程对全校教师分批次进行计算机校本课程培训(每学年要求30学时),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更好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功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4、重在使用,发挥装备效益。

加强装备及师资的建设,根本目的在于使用,在于服务于教育教学,服务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基于以上的认识,学校为适应教育形势的需要和家长的迫切要求,根据省义务教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和学校的实际,我校使用音响教材普及率达到了100%;现代教育技术学科覆盖率达到100%。各学科的任课教师均能在教学中使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课时覆盖率达到80%。

拥有是为了更好的使用,很多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完成自己的课堂教学。正因为学校提供了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再结合教师们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精神,因而我们在校内外的教学观摩活动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蔡光明校长的录像课《场景描写》获得省一等奖; 方丽云老师的《记一件感人的事》获得省二等奖; 黄艳燕老师的《XX,请你„„》获得省二等奖; 黄婧老师的课件《海底世界》获得省二等奖; 黄晖老师的《可爱的校园》获得省三等级; 章翠峰《最 的生命》获得省三等级; „„

5、资源共建,给力现代教育

以教学研究促应用。为使教师尽快地掌握及熟练地将现代教育媒体运用于日常课堂教学之中,做到学、用结合,更为了使教师们了解多媒体教育技术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以教育科研求发展。为了促进学校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以真正发挥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学校已拟开展学校音乐教师进行音乐优质课竞赛计划,在计划中将做好音乐这门学科的视频、教案、课件资源上传至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工作。

教师们积极应用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的资源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每位教师每学年能从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下载的资源不少于10条。

学校还组织黄艳燕、洪芳、黄淑华、方丽云、祝桂媛等省级骨干教师、县教学名师在省基础教育资源网成立名师工作室,对学科进行策划、组织开发精品资源上传。同时也鼓励年轻教师各抒己见,积极学习和上传资源,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

6、帮扶联谊,县城反哺农村

在着力自身发展的同时,我校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的功效,制定了帮扶活动计划,帮扶的学校达到5所:郭圩、沙堤、孙坊、白露、石庄,并积极开展学校师资、送教下乡等活动,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示范校开放日活动,在示范校开放日活动中,教师精心组织的示范课受到了同行的一致好评。如:桂军祥老师的科学优质课《保护心脏》等。

7、参与活动,师生共育幸福花

现代教育技术是创建校园文化的有效手段。学校及时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电教部门开展的电教活动。近年来在师生共同的参与和努力下,我校学生在参赛方面同样是硕果累累。

黄泓铭同学电脑制作动画《乌鸦喝水》获得省一等奖; 杨子怡、许昊鹏、黄格妍、杨虑等荣获英语听力竞赛市一等奖; 黄骁凌同学获得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淑华摄影竞赛 全国金奖; „„

二、今后的工作设想

虽然我校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和运用上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种硬件设施在县区域内已属领先水平,已基本上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但学校离教育发展形势及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提高装备的使用率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为此,经学校分析研究,下一步在做好继续积极履行实验学校的各项任务,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发挥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的同时,在新学年中争取做好以下几件工作: 1.选拔、组织学生参加小学生现代技术等级考试。2.加强教学研究,做好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3.加强师资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和技能。

4.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网站,发挥网络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5.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管理智能化、办公自动化、教学网络化、学习个性化、活动多元化”。

三、自查自评

通过逐条对照《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自评细则》我们认为,过去的2010年,我校在发展深入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信念是坚定、持续的,经费投入是有保障的,提高装备使用率等方面的措施是积极有效的,教学教研方面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同时,能积极履行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各项职责和要求。

如今我校已经走过50多个春秋。实小人没有辜负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期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扎实工作,摘取了一个又一个硕果:“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全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崇仁县唯一重点示范性实验小学”等一项又一项荣誉。将来,我们实小人将继续发挥长处,博采众长,睿智果决地抢占教育制高点,加速学校向更新更高的进程前进!

崇仁县实验小学

篇6: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汇报材料

我校占地面积6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多平方米,拥有29个教学班,1771名学生,74名老师。整个教师团队理念先进、文化底蕴深厚、教研能力较强,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27人,县级教学能手、新秀26人。学校29个教学班于今年8月份全部安装配备“班班通”设施,15个教师办公室配齐电脑,两个微机室设施全部更新,整个校园实现了多媒体设施、网络宽带、视频监控全覆盖,无死角。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当代教育的显著特征,它的广泛应用既可以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带动学校教育各个方面的发展;又可以促进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材形式、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模式、教学理论等方面的深入改革;还可以使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升。基于这一认识,学校积极争取市县两级项目,并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于2010年6月,先后投入40余万元,建立了校园网,更新了第一微机教室(添置教师机1台、学生机37台)、多媒体教室2个、音乐舞蹈室1个、科学实验室1个,网点覆盖每间办公用房,极大的方便了老师教育资源的查找、收集、下载和利用,实现了资源共享。2011年9月,再次投入22万元,更新了第二微机教室(添置教师机1台、学

生机39台),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和现代教育技术服务课堂的广泛应用,创造了前提条件。同年9月份,随着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倍增,学校非常重视,果断提出成立了电教组,由分管教研工作的副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直接管理和制定电教组的各项制度和计划,使现代教育技术深入人心。课堂外,教师相互交流技术方法、研讨学习策略、实现资源共享;课堂内,影像资料、实物展示经常,课件精美,学习趣味浓厚。

2012年8月,由于我校生源的不断增加,原有的学生机数量已不能满足同班内学生一人一机的上课标准,我校又一次投入13万元,扩增了第二微机教室(学生机由原来的39台,扩增到现在的63台。)。几年来,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共购置学生机、教师机154台,“班班通”多媒体网络教室29个,电子备课室一个,先后添置了刻录机一台、扫描仪一台、小型复印机3台、三位一体打印机一台、数码相机一个、摄像机一部等设备,又把原来的基础教育专网10兆光纤接入升级至30兆光纤接入。

这些设施的添置,不仅给教学带来了便利,更进一步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目前,我校全面实施电子备课,集体研发打印学科教案;并且通过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探索与实践,在校内四至六年级实验班级,为每一位学生打印导学案。除此以外,我校在紧抓教研教改的同时,不断挖掘课堂内涵,提高课堂效率,加大对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量化考核,不断增加教育技术校本培训次数,并以“看看我的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多媒体(班班通)应用课堂教学展评”活动、“课堂教学标兵”评选活动、“新教师”微型课观摩研讨活动、“精品课展示”活动等一系列教学研讨活动为契机,营

造一支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又精又专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实现教育教学网络化,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

近三年,我校朱小强、李引娣、王瑛等多位老师在第十届全国电脑科技、课件制作大赛中获全国优秀奖,在2011年被县局评为多媒体(班班通)应用课堂教学标兵;张雅琪、李俊芳等20名老师的信息技术论文在2012年全国基础教育论文评选中获奖。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县领导的关怀与指导,我校将会更加积极推广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建设,广泛开展师资培训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在我校遍地开花。

篇7: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情况汇报材料

邯郸市第十三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校始终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围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这一特色,在巩固中求深入,在创新中谋发展,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推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实现了教育内容信息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在现代化教育技术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现以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工作做一简要总结。望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导。

一、转变理念,环境资源上档次。我校历来重视利用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注重开发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教育技术环境优越,资源丰富,学生教室、老师办公室和各处室都配备了计算机,并接入互联网,实现了教学、行政、办公的网络化。逐步形成了具有十三中特色的现代化教学环境。

早在2001年,我校就安装了校园闭路双控系统,初步建立了校园网的雏形,在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电视机和音响设备,使各班均能在教室里接收各类音视频信号,收听校园广播,做到音视频进课堂。并构筑了校园内通信的高速网络环境,计算机全部接入了互联网。通过校园网,教师们可以进行网上交流,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制作课件、实施多媒体教学,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2003年,我校又响应省电教馆的号召,安装了河北省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系统,定期接收河北远程教育资源。学校安排专人负责管理网上的信息,并及时上传到学校的服务器,便于教师们随时查询、使用,受到了教师们的欢迎。2005年购置了两台IBM服务器,在原来校园网的基础上建成了学校自己的网站,申请了顶级域名,使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Intemet访问我们学校的网站。1

网站内容丰富,逐步成为我校办公、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网上平台。2003年以来我校又投资120余万元,分三批将66个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包括液晶投影仪、数字展示台、电脑和中控设备,教师在教室里就可以实现多媒体教学。课堂上,形象的画面,动听的声音,动态的场景,极大的诱发了学生的内驱力和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对象产生了强烈的热情,思维活动由此异常活跃,课堂教学效率得到空前提高。利用视频展示台老师们可以进行演示实验、展示学生作业、向学生示范操作步骤等,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实现了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的目的。另外,学校还有三个专用多媒体教室,为学校各类公开课等大型教学教研活动提供了场所。2003年、2004年和2006年分别组建三个高标准的学生微机室。到目前为止,我校共有教学用计算机350余台,其中微机室共210台,各班级多媒体电脑66台,老师办公用计算机65台。液晶投影仪66台、实物展示台66台,能容纳200人多功能演播大厅一个。正是有了这样过硬的环境资源,为我校更好、更充分的应用信息技术方面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二、加强网站建设,推广网络应用

硬件是软件的基础,而软件是硬件的灵魂。所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既要注重硬件建设,又要注重软件建设,甚至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软件建设和应用上来。网络教育是没有围墙的学校,是没有教室的课堂。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了宽广的平台,打破了学校与班级的界限,让更多的师生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

学校设立专人负责网站的开发、建设和应用研究。把网络服务与网站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每周的工作安排在“校园新闻”栏目上面公布;学校的各项活动、规章制度都在网站上发布。在学校论坛上开设“学生园地”模块,给广大教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使得论坛成为老师、学生的网上家园。通过论坛,教师间可以交 2

流心得体会、教法案例、重难点分析见解等;师生间可以进行疑难问题的解答、试题分析等,在师生不见面的情况下完成交流。例如:李广彬老师在期中考试前在论坛上发布《初一生物期中模拟试题》和答案,不到三天,点击率就达一百多人次,并有大量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提问,教师回复,极大地活跃了学习气氛;程庆陆老师在论坛里发起了一道化学难题的解法的话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大量的学生跟帖中,不断涌现出新的解题思路,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政教处也充分利用论坛公布各种学生活动安排、班务考核成绩及在校园中发生的好人好事,并引发师生的讨论,以这种创新的学校德育方式,对学生思想道德的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不断的吸引更多的师生参与到网站的建设中来,使这个开放、多元的校园网络环境,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师生的网络生活意识。

三、整合教学资源,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

学科资源库是老师们工作学习的重要工具。由于资源库内容庞大,体系复杂,单靠一所学校无法完成这样巨大的工作量。为此,我校在注重网络平台的开发和可扩展性的基础上,采取购买、下载、自编三者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了具有十三中特色学科资源库。

1、购置成品资源库。2005年购置了250G金智慧教学资源库,为教师备课、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该资源库可以为师生提供背景资料、教学设计、优秀课件、参考试卷、学科博览、作家作品、配音朗诵、英语视听、理化实验、教学研究等内容,并以教材为主线把各种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于老师和学生备课、制作课件或在线学习和研讨。

2、安排专人及时接收、整理中央电教馆和河北远程教育的资源,设立专用服务器,将数据信息通过网页形式进行发布,方便师生的查找、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应 3

用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转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转变;教师这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使用资源库的同时,老师们还主动收集同类信息,自觉研究开发教学资源。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3、建设校本资源库

利用校园网和教育管理软件的上传功能,让全体教师自己上传教案、课件、试题、论文以及其它音视频教学素材,以年级、学科为单位进行分类整理和存放,每学期末,学校要求老师们将本学期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课件上传至服务器,经过教研组长审核和筛选后选择优秀的放入资源库。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培养了教师自发创作和开发信息资源的良好习惯,教学资源日益丰富,形成我校自主开发的资源库。现在,我校有自建资源库300G,包含着每门学科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和同步教案、学科知识等文本资料,由于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所以老师们可以很方便在库中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利用率非常高。学科资源库的创建设立,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协作共享的网络平台,改变了师生的学习方式,拓宽了师生的学习途径,提高了师生的学习工作效率,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连年攀升。

对资源库的建设和维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时更新、升级、甚至换代,要不断完善以适应教育教学的最新需要。为此,我们将努力将教育资源库建成一个互动的、数字化智能化的、开放的共享资源库。

4、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培养了师生的创新精神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不断深入,老师们自觉学习教育技术和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不断提高,使用多媒体上课成为我校老师们习惯,教室多媒体的使用率达到90%以上。同时也激发了老师们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积极性,许多老师在各级优质电教课、课件制作比赛中获奖。08年在河北省创新大赛中四人获省级二等奖;在现代教育 4

技术课件比赛中,我校有三人荣获省级一等奖,八人获二等奖;在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中我校老师获两个市级一等奖,四个区级一等奖。在河北省教科所组织的中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中王晓辉老师获一等奖。几年来,我们坚持走信息化建设之路,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教师素质、教学质量日益提高,使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连续三年被评为:邯郸市现代教育技术先进。

四、制定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

为了确保学校信息技术设备发挥其最大的效能,同时也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我们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各个工作岗位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做到制度上墙,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执行。包括《电教人员的各项岗位职责》;各类硬件和音像软件的《保管和借用制度》、《电教设备使用登记》、《设备损坏赔偿制度》、《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等,并严格的按照制度将软件和硬件分类编号上账和保存,并做好各种专用教室的环境维护工作,坚决避免由于保管不当而造成设备器件的损坏。

为进—步提高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应用水平,充分利用教育技术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我们愿虚心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克服工作中的疏漏和不足,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示范作用,为我区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邯郸市第十三中学

篇8:现代汽车新材料技术应用

1 碳纤维增强材料和陶瓷碳素复合材料

碳纤维增强材料和陶瓷碳素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降低了整车质量,方便复杂形状的成型制造,提高了车辆性能,延长了车辆的使用寿命。

碳纤维增强材料形式多样,保时捷CARRERA GT采用:①用被浸透的树脂2张碳片状材料(Carbon Sheet)(预成型材料),把碳蜂窝状材料与铝蜂窝状作为夹层,在高压力锅中进行加热加压部材,使用于主承载式车身等高负荷部位。②采用相同的预成型材料,形成蜂窝状结构,包覆数张碳素片状材料,并在压力锅中加以处理,用于后翼子板。③用铝制模具进行碳片状材料的成型加工,用于车身后保护板。④用2副模具夹紧碳素片状材料,在加热加压的同时,采用树脂浸透的树脂传输模制法(Resin Transfer Moulding,RTM)成型工艺,使用于侧向面板等轻负荷的外覆盖件。

保时捷CARRERA GT陶瓷-碳材料离合器(PCCC)将2片离合器盘夹紧的后挡板(共有3块后挡板,其中间一块的两面都设有衬垫)衬垫采用与PCCB(保时捷陶瓷复合材料制造的制动器)相同的材质,离合器直径仅为169 mm,而911 Turbo为240 mm,从而降低了发动机的搭载位置,而且质量降低为原来的1/10,其质量为3.5 kg,而911 Turbo为7 kg,使用寿命是跑车用碳材料离合器的10倍。PCCC在23 000 r/min转速下具有1 000 N·m的转矩,耐热性高达1 400 ℃,能充分考虑到变速器等其他组件耐热性的安全系数等边界条件。

奔驰CL 55 AMG跑车的超高性能陶制制动系统,采用碳素纤维增强型陶制材料制成的新一代前制动盘比传统的由铸铁制成的制动盘片约轻60%,每个制动盘的质量减轻6 kg,有效地降低了非悬挂物的总质量,提高了车辆空气动力性,转向也更精确,响应性更好。

汽车制造商一直在研究质量更轻、强度更高的新材料,宝马的非金属材料应用技术在业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1998年,Z1概念车采用了塑料车身,2002年Z22不仅有碳纤维增强塑料的车身,还包括电子操纵的制动和转向系统。其车身采用铝合金骨架,上面覆盖碳纤维增强塑料,整车质量只有1 100 kg,比传统钢车身的528i减轻了1/3,百公里油耗仅为5.88 L。碳纤维增强塑料技术不仅减轻了车身自重,还将车身结构件的数量从80个减少到20个,从而大大减少了加工费用。

2 纳米材料

纳米技术将会带来一场技术革命,从而引起21世纪又一场产业革命。纳米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将远远超过计算机工业,并成为未来信息时代的核心。

2.1 纳米技术

纳米是一种度量单位,1 nm为百万分之一毫米,即10亿分之一米。纳米机构是指尺寸在100 nm以下的微小结构,在该水平上对物质和材料进行研究和处理的技术,称为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或称毫微米技术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层次上对物质存在的种类、数量和结构形态等进行精确的观测、识别与控制技术(包括极细微尺寸的组装)的研究与应用。纳米材料是纳米技术研究的热点,各国科学家都在进行研究。

2.2 采用纳米技术开发的智能催化剂

日本大发汽车公司在确保车用发动机后处理装置尾气催化转化器的高效净化性能的同时,采用纳米技术使贵金属催化剂的使用量与原来相比减少了70%。这种车用汽油机用新型催化剂由于采用纳米材料具有“自再生”的功能,所以又称为智能催化剂,并且应用在超低排放车(ULEV)及2002年日本市场销售的微型轿车上。

目前,为了实现超低排放车的普及应用目标,降低三效催化转化器的贵金属使用量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催化剂贵金属用于催化净化高温排出的尾气。随着汽车行驶距离的增加,使用时间增长,其性能呈下降趋势。因此,为了保证催化剂净化能力,一般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增加贵金属量予以解决。新开发的智能催化剂则是采用纳米技术,对催化剂的成分组成从原子水平进行控制,通过对排放气体的“氧化”与“还原”的不断循环反应,保持了贵金属本身的催化性能(见图1)。

智能催化剂是应用最新的纳米技术,在“钙钛矿型结晶”的特殊结晶结构中从原子尺度上配置贵金属钯、铑、铂,以实现催化净化性能,在使用中保持“自再生功能”。该技术在1997年~1998年由大发汽车公司与丰田中央研究所合作,发现在钙钛矿(provskite)这种特殊陶瓷的结晶结构中,当加入钯超微粒子后存在着“自再生功能”,然后经过努力并研制成功。

2.3其他技术

1)纳米汽油。纳米汽油采用最新纳米技术研制开发的汽油乳化剂,能对汽油品质进行改造,最大限度地促进汽油燃烧。使用时,只要将微乳化剂以适当的比例加入汽油即可,可降低车辆油耗10%~20%,动力性提高25%,并使排放降低50%~80%,还可清除积碳,提高汽油的综合性能。

2)纳米润滑剂。纳米润滑剂是采用纳米技术改善原润滑油分子结构,其分子非常微小,它针对金属表面,而不是润滑油本身。它不对任何润滑油添加剂、处理剂、稳定剂、发动机增润剂或减磨剂等产生作用,只是在零件金属表面自动形成纯烃类单原子厚的一层保护膜。由于这些极微小的烃类分子间的相互吸附作用,能完全充填金属表面的微孔,这些如液态的小滚珠,最大可能地减少金属与金属间微孔的摩擦。与高级润滑油或固态添加剂相比,其极压可增加3~4倍,磨损面减少16倍。减少了摩擦磨损,降低耗能,寿命提高,且无任何副作用。专家指出:这种全新概念的单分子纳米润滑技术,将给磨损部件的设计与性能带来深刻的变革。

3)纳米塑料。纳米塑料呈现出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强度高、耐热性好、密度较低。同时纳米粒子尺寸小于可见光波的长度,纳米塑料显示出良好的透明度和较高的光泽度。部分材料的耐磨性是黄铜的27倍、钢铁的7倍。纳米塑料在各种高性能管材、汽车及机械零部件、电子及电器部件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4)碳纳米管。以碳纳米管(SWNTS)为首的碳系列材料(纳米纤维、纳米石墨)也受到高度重视。在储氢能力达到5%~10%重量的储氢碳纳米管的研究中,在试料精制、试料前处理、测定精度的改造等研究方面已获得较大进展,其中单层纳米管(SWNTs)的内部储氢已在加快研究中。

5)纳米界面材料。纳米界面材料技术是指超双亲性二元协同界面材料技术(既亲水又亲油)和超双疏型界面材料技术(既疏水又疏油),可在任何材质表面实现,必将在汽车、纺织、建材、化工、包装材料、金属加工、通讯设备等领域引发一场材料革命。

6)新型汽车尾气检测装置。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光谱分析汽车尾气检测装置,可快速判断汽车尾气排放是否达标,还能分析尾气成分。该装置主要测量汽车尾气在紫外线波段上的吸收情况,其工作波段为200~270 nm。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成分在该波段上都会形成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吸收光谱。该装置还有动态检测能力,即使汽车以100 km/h的速度行驶,也能进行检测,精度可达10亿分之一。

3 结束语

碳纤维增强材料、陶瓷碳素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在现代汽车上的应用深入而广泛,新材料的应用降低了整车质量,方便复杂形状的成型制造,提高了车辆性能,延长了车辆的使用寿命。

摘要:材料技术的进步,降低了车辆质量,改善了燃料经济性,并减少了车辆制造成本。近年来,现代汽车普遍采用碳纤维增强材料、陶瓷碳素复合材料以及纳米材料等最新技术,介绍纳米汽油、纳米润滑剂、纳米塑料、碳纳米管、纳米界面材料、新型汽车尾气检测装置等应用于汽车的纳米技术。

关键词:汽车,新材料,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建萍.日本汽车新材料发展综述(下)[J].汽车与配件,2007(11).

[2]冯美斌.我国汽车新材料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与建议[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7(5).

[3]冯美斌.汽车轻量化技术中新材料的发展及应用[J].汽车工程,2006(3).

[4]杨建新,熊祥辉,蔡兴旺.纳米材料在汽车尾气净化中的应用[J].韶关学院学报,2005(3).

上一篇:《歌曲歌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策略的的研究》工作报告下一篇:集体经济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