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歌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策略的的研究》工作报告

2024-04-21

《歌曲歌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策略的的研究》工作报告(精选10篇)

篇1:《歌曲歌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策略的的研究》工作报告

《歌曲歌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策略的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黄龙县中心小学课题组

我和金竹叶老师都是黄龙县中心小学的英语教师,自2013年12月向延安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申报立项,承担微型课题——“歌曲歌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2014年1月20日获得正式立项。

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我和金竹叶老师的努力下,进行科学分工,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半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本课题研究从2013年12月进入可行性论证,正式立项时间为2014年1月20日,从2014年1月20日至2014年6月进行正式研究运作,2014年6月底按预定计划完成结题。

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总体内容有两个方面:如何开发和利用小学英文歌曲歌谣?在什么情境下运用英语歌曲歌谣?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英文歌曲和歌谣是针对陕旅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Let’s sing 和Let’s chant 这两个部分进行改编、整合和创新,同时还对一些适合编成歌曲和歌谣的单词和句子进行改编。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试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课题组成员有:

组长:高彩霞 负责整合分析材料,实施课堂实验研究撰写教学案例和论文。

组员:金竹叶 负责教研过程中的材料采集;负责撰写教学论文。

课题实施的主要过程

1、精心筹备,认真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学习资料,确定定实验班级。在校领导组织召开微型课题会议之后,更加提高了我们对本课题研究工作的认识,明确其研究工作的意义和目标,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研究工作中,我们经过商 讨,明确分工,确定了实验的班级,通过各种方法与渠道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全面的展开课题研究工作。

2、认真实验与研究,不断总结与反思,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自课题研究以来,得到了校领导的关注和重视,以及县教研室的全力支持,我们课题组认真实验与研究,不断总结与反思,并将教研及课改工作结合起来,定期研讨,解决课题中遇到的问题。

3、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各阶段的主要工作

(1)、我们通过网络认真学习优秀课题的研究活动,通过学习提高了我们理论素养和课题研究活动的效率,更快地促进了本课题的发展。

(2)、我们关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研究,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问卷、仿谈等形式,随时了解课题的进展和改进情况。

(3)、注重以课题为核心,开展教学工作。我们围绕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

(4)启动阶段:2013.1月至2013年12月,我们通过调查、访谈、分析我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收集、比较有关儿歌教学方面的资料和文献,为课题申请立项的可行性作准备。2013年12月 我们申请立项并于2014年1月得到市级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批准。

(5)实施阶段: 2014年1月底本课题组制定课题组研究目标、内容和计划,开始加大实施力度,进行课题研讨活动,同时积极收集儿歌教学材料。我和金竹叶老师在此过程中,每人上了两次次公开课进行研讨,同时还邀请学校的英语老师参与听评课活动,我们不断搜集更多的英文歌曲和歌谣,筹备课题论文和教案集。

(6)总结结题阶段 2014年5月底课题为了进一步落实完善课题研究,制定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6月4日我们分别上了一节汇报课,邀请校领导和全体英语教师参与次活动,同时积极整理和归纳课题研究资料并汇编了以下成果。撰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填写《课题结题鉴定书》努力完成课题鉴定,保障课题顺利结题。

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开展《歌曲歌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策略的研究》的课题以来,我和金竹叶老师运用歌曲歌谣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学生沉醉在英语歌谣和儿歌的浓浓氛围中,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地激发,课堂教学效益得到了显著的提高。1.总结了一套“运用歌曲歌谣,辅助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初步探索出这样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是:唱歌热身---歌曲导入---新知学习---巩固操练---角色表演----歌曲总结

2.结合本校教学和学生实际,搜集了不少适合小学英语教学的歌曲歌谣。

(二)通过本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全体英语教师和学生从中获益颇多,尤其是激发了本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

课题研究有效得激发了本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了本校学生的英语成绩。通过一学期年的实践,使我们的英语教学受益匪浅。运用歌曲歌谣进行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英语学习潜能,学生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在丰富多彩的课堂、课外学习中,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随处可见。在英语学习中,学生通过说说唱唱,跳跳演演,不仅得到了美的熏陶,又营造了浓厚的英语氛围,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尤其是部分后进生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也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学习自信心得到了增强,课堂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实践证明,运用歌曲歌谣儿歌,辅助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是可行且有一定实效的。

总之,自开展“歌曲歌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策略的研究”的课题以来,我校英语教师和学生从中获益匪浅,更多的英语教师开始在课堂上使用歌曲歌谣来辅助教学,师生自编歌谣的兴趣和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篇2:《歌曲歌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策略的的研究》工作报告

内容提要:小学阶段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关键时期,而学习的成效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发生转移,但模仿能力强、爱唱爱跳。歌曲与歌谣节奏感强,琅琅上口;形象生动,激发想象;简单易记,容易背诵;语言精练,响亮押韵,这些特点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要求。它们使教学变得生动、丰富,使枯燥的语言知识变得有趣。关键词:歌曲,歌谣,作用

马克思说:“音乐是人类第二语言。”而唱歌又是人的声音与语言结合的一种音乐。所以说,歌曲,歌谣也是一种语言,它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试想一下,当我们舒舒服服坐着听音乐时,不单感到身心特别松弛,而且还有非常丰富的内心活动。这时候,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形成,丰富的联想在奔驰,创造力在活跃。人在这种状态中学到的知识记忆也会特别牢固、特别持久。有实验证明:有音乐伴随的教学比没有音乐伴随的教学的记忆效率高达2.17-2.50倍,可见音乐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作用。

而且,从心理学上来看,唱歌是以听觉感知为主的形象记忆。歌曲悦耳、动听的歌词和旋律又可激发人的情绪记忆。而儿童的记忆特点恰是: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要先于逻辑记忆。所以,歌曲,歌谣教学非常受学生的欢迎。现在,歌曲和歌谣已成为明确规定的小学英语整体教学目标的一部分。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歌曲和歌谣教学的目标与要求:一级(三、四年级)要求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15-20首,说歌谣15-20首;二级(五、六年级)要求能表演歌谣或简单的诗歌30-40首,能演唱英文歌曲30-40首。可见,歌曲与歌谣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那么歌曲与歌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具体表现有哪些呢? 1.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生性好动,注意力易发生转移,要避免这种不利因素的 影响,最好的良师就是兴趣。而且从儿童心理特征来讲,学生唱歌时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在感到松弛、愉快、满足的同时,会产生兴奋情绪。因此,歌曲和歌谣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首先,我常在课前播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歌曲,如在教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 4 How are you? 时,我在课前先播放一段迪士尼动画歌曲How are you? 优美的旋律加上甜美的歌声,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异常浓厚,教学成效也明显提高。

其次,我教学生唱一些国内外广泛流行、容易上口且学生喜爱的歌曲,如Do, Re, Mi;Ten Little Indian Boys 等,为了满足学生的要求,学唱一些他们推荐的歌曲,如Jingle Bells;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s。学生在没有掌握多少英语的情况下,就能唱出一句句有一定难度的英语歌,这无疑给学生增添了无限乐趣和成就感,增强了求知欲。

唱歌也是我在课堂上不可缺少的“兴奋剂”。在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我们就唱诸如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的歌,配上动作,不费什么力气就将学生游离的注意力拉了回来。

2.运用英文歌曲,促进听力教学

一直以来,听力在对于大部分的英语学习者来说,都是最难掌握的。而在小学英语中,由于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并且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听力更加畏惧。

然而,歌曲以它优美的旋律、动感的节奏吸引着小学生,英文歌曲更能赋予原本枯燥无味的单词和词组以美丽感人的含义,再加上英文歌曲所特有的节奏和情感使英语语言的用法及内容比传统的听力教材更简单一些,从而能被爱唱歌的学生轻松地接受及理解,并深深地印在脑海里。英文歌曲运用到听力教学中,使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又获得了音乐的享受,这符合小学生的特点,通过歌曲教学使学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使学习更【7】 有效率。3.运用英文歌曲,强化学生词汇学习

词汇的学习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在英语学习中,小学生对单词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未能灵活地把握运用。现阶段,学生最怕的就是记英文单词、短语、和句型。英语歌曲可以辅助字母教学、词汇教学、日常用语教学、句型和语法教学、文化教学。通过唱英语歌曲,易于激发学生的情绪和想象力,在无意识状态下可以收获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因此避免了学生在学习和记忆语汇时感到枯燥乏味。把难的单词巧妙地编入歌曲中,既方便学生记忆,又避免了学生在记忆单词时感到枯燥乏味,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演唱中感知,直到熟练。此外,可以根据单词间的音,形联系,把具有同一拼写规律的词进行归纳,根据学习迁移的心理特征编写一些英文歌曲,帮助学生用旧词记新词。例如,用bike帮助记得Mike、like和mine的歌曲有:

Look at the bike It’s for Mike I like the bike But it isn’t mine 4.运用英文歌曲,加强学生语音训练

众所周知,小学生在说英语,尤其在说一些较长的句子时,会出现说话不流利的现象,往往不能够灵活运用,这是由于英语的发音部位、舌位、口型变化与普通话不同而引起的。而英文歌曲中有相当规范的英语口语,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选用一些英文歌曲对学生进行语音训练。如可以利用歌曲等单词帮助学生纠正和训练双元音、长元音等的发音。还可以利用一些节奏欢快、朗朗上口的儿歌民谣来纠正发音。歌曲时而快时而慢的节奏对发音的要求比较高,而歌词连读、略读、重读等现象的经常出现,对英语学习者的发音会有很大帮助,通过学英文歌来学英文,代替枯燥乏味的音标练习,能纠正语音,理顺语法和词汇,这对英语日常口语交流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中选择曲调悠扬、吐字饱满清晰的歌曲,作为学生模仿的对象,特别是加强学生对连音的模仿。这么一来,我们就可以利用英文歌曲提供原汁原味的英语,帮助学生练习地道、纯正的英语发音。

5.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而歌曲和歌谣能培养学生这些能力。例如:在教学5A Unit 3 At a Music lesson时,当学生会唱了课本上的“We can sing and dance”这首歌时,我就鼓励他们根据这首诗进行自由改编,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他们编出了一些让我意想不到的作品。以下是我的学生的作品:

You can swim and we can ski.They can make a model plane.Are you ready? Let’s begin.Let’s swim.Let’s ski and make a model plane.在这节课里,通过让学生听歌、唱歌到编歌,学生不但能熟练地运用词汇,而且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都得到很好的培养。

那么在使用歌曲与歌谣时,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趣味性

虽然歌曲和歌谣是儿童感兴趣的,但如果教学方法呆板,也会使“神奇”化为“平淡”。教师应不断尝试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比如借助道具、图片、头饰等教具,运用比赛、游戏、故事等方法,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始终兴致盎然,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节奏性

正因为节奏感强、琅琅上口的一大特点。歌曲与歌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发挥其优势,边朗读边采用拍掌、轻敲桌子、拍打铃鼓等方法打节奏。让孩子们感受到歌谣的语音语调的节奏美、流畅美,使孩子们爱听、爱说。

3.活动性

儿童生性好动,不能像成人那样坐而思静。他们喜欢跟着歌曲与歌谣的节奏动起来,抑制他们的这样的活动会导致歌曲与歌谣的教学失败。因此,在歌曲与歌谣的教学中应当注意其活动性,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歌谣内容做动作;随着歌曲的节奏打拍子,这些都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

4.准确性

教学歌曲与歌谣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工具,最终还是要达到学会语言的目的。由于节奏的需要,歌谣的有些地方会快些,这就使一些辅音被“吃掉”, 甚至一些元音音节也会被一带而过而含糊不清。在儿童学习语言的第一步,还是应避免这种含糊,要求发音清晰到位。开始的时候可放慢速度,熟练以后再加节奏,学生们会读得更准确、更流畅、更自然。

篇3:《歌曲歌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策略的的研究》工作报告

多媒体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使得课堂教学由静态的文字教学向动态的图文并茂方式转化, 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 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其次, 多媒体有效的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提高了课堂教学信息传递的速度。教师通过多媒体利用课下的时间制作课件, 一方面节约了课堂板书的时间, 利用鼠标清晰的将课程内容清晰的展示给学生;另一方面使学生融合在动态化的教学情境中, 进行自主的交流, 在语言的运用中理解语言的结构, 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再次, 多媒体教学扩展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多媒体课件的可转移性, 使得学生可以讲教师的课件带入课堂外, 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 都可以根据教师的课件展开关于英语的自主学习。

二、多媒体在高校英语教学运用中出现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削弱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制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为主, 这就使得当课堂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时, 多媒体成为教师讲授教学的工具, 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向学生输入更多的信息, 使得传统的提问、启发、学生上黑板做题等师生沟通方式在逐渐减少。教师逐渐沦为了计算机操作员, 学生成为多媒体课件走马观花的观众, 这种方式削弱了师生的交流和语言的使用。高校英语的学习不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交流技能的学习, 教师的语言示范、情景设置的感染作用是学生使用语言表达思想的重要触发点, 只有通过模拟情景和真实情景的交流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全面提高。

2.多媒体教学加剧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多媒体教学的动态化展示方式促进了知识的直观化展示,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多媒体信息量过大的特征也使得教学内容失去了重点, 教学过程中过大的图片展示、过多的视频播放超出了学生思维可以接受的范围, 使得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处于感觉器官而并没有激发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 课堂教学由原先的“人灌”向“机灌”转化。新课程由培养学生知识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转化, 由教师中心课堂向学生中心课堂转化, 而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却阻碍了学生主体的发挥。

三、多媒体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1.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多媒体课件。高校英语教学的开展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校进行, 在此背景下的多媒体不再是教师展示知识的工具, 而是启发学生有效思考的工具, 多媒体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架。例如, 在《How to Celebrate Holidays》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的多媒体设计改变传统关于文本内容中重点词汇、新型短语和难点句子语法的分析的逐一分析和展示, 而是改为引导性问题, 如本文段落的提示问题。1) Nowadays, moreand more foreign festivals have entered our life, what’s yourattitude towards this change? 2) Do you praise others more oftenthan criticize them or the other way round? Why?同时, 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声音特征设计情境, 引导学生关于文本内容的重点展开交流和讨论,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指示和语言分析策略展开关于文本的自主建构学习, 并利用同伴促进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再次, 教师通过补充故事, 启发学生的关于该主题的思考, 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内容的写作和书写, 借助网络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和写作的相互批改。在这一节课中, 多媒体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展示平台, 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

2.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简而精。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的多媒体设计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课程内容相关的所有图片教师都设计在多媒体中, 包括课本的背景、作者的介绍学生都设计在多媒体的内容中, 这就出现了在课件的展示过程图片在一张接一张的在屏幕跳转, 每一张多媒体课件都内容字满满的, 字体的设计不得不缩小, 教师沉浸在对多媒体课件内容的阅读之中, 有的教师在一节课的多媒体设计中会高达50多张。这样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把本应该由教师解释的地方和教师补充的背景都包括在多媒体课件中, 使得课件内容花哨但重点不突出,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学生的思维。因此, 教师在多媒体的设计过程中要通过对内容的细致分析, 将内容的精髓部分和课文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借助多媒体的图像形象的展示出来, 已达到多媒体在促进知识的形象化和启发学生思维方面发挥辅助性作用。

综上所述, 多媒体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重要的辅助工具, 多媒体的直观化和信息化在提高课程效率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多媒体质量的精简和多媒体为学生中心课堂服务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楚焕焕.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J].电子技术, 2013, 08:1-4.

篇4:《歌曲歌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策略的的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生对于英语歌曲这样一种学习方式已经淡化了学习的概念,成为他们课间、课后的一种娱乐方式,特别是在英语课堂上,是他们学习疲劳时的一种提神剂。儿童对于英语歌曲有极大的兴趣。他们乐于学,并能不失时机的秀一秀。那么,音乐究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什么样的功效?以及我们该如何巧借这股东风,促进小学英语教学呢?

一、英语歌曲对于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音乐无国界,它以其优美的旋律牢牢地吸引着每个人。英语歌曲就象鲜艳的花朵在英语课堂上绽放,吸引着孩子们求知的目光,熏陶着孩子们美丽的心灵。将音乐引入小学英语教学,必定能使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传递知识的无声媒介,能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热身阶段,让学生唱一首歌谣,可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进入课堂中段,一方面,插入歌谣可帮助消除学生的疲劳; 另一方面,学生可在唱唱、跳跳这种无意识的状态下记忆知识,运用英语,保持了课堂教学气氛的轻松愉快。在课堂结束阶段,歌谣更可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2.提供爱说的学习环境。

课余时间学生很少使用英语,更谈不上用英语进行交际,原因之一在于没有说英语的环境。唱歌是一个较好的,可让学生练习英语的形式。节奏感强,容易上口,每句都配有动作,可以根据歌谣的这一特点设置一些比赛规则,让学生一边唱一边做动作,比一比谁的反应快。也可以在大课间学生“跳皮筋”时说唱,使用频率大大增加。歌谣可营造学生爱学爱说的学习情绪。

3.强化新知识的记忆。

在英语教学中,学习歌曲、歌谣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方法和途径,最终还是要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在语言教学中把一些教学内容编成歌谣来学习,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材料的记忆。在玩、唱中加快了学生记忆单词和句型的速度,并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令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轻松,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认识。

经常使用歌曲、歌谣辅助英语教学,可提高学生对声音高、低、强、弱、长、短、快、慢的细微差别的辨别能力。通过反复咏唱英语歌曲、歌谣,帮助学生记住各类句子结构,在无意中渗透语法教学,学生在其它语境中需要这些结构时即可信手拈来。

5.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

歌曲、歌谣优美的旋律,富有节奏的歌词常常令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思想上受到教育。通过对歌曲的唱诵,学生可从中感受到旋律的优美,思想的教育和艺术的享受。

二、运用英语歌曲进行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尝试

在欣赏歌曲和学习歌曲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接受大量的信息输入, 通过歌曲这个特有的载体学习英语知识,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 尽情享受、随意创造。那如何在英语课堂里开展歌曲的教学呢?结合平时教学实践,我有几点想法:

1.歌曲运用于单词,短语教学。

歌曲与表演结合,化抽象为具体。小学阶段的学生爱说、爱动、爱表现自己,记忆力好, 形象思维好。因此,在歌曲教学时,唱歌与表演结合,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也帮助他们理解大意。

2.歌曲教学应用于句型教学。

学习句子的表达,一直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轻松学习, 灵活地掌握句子呢? 利用歌曲具有优美动听的旋律和结构相似的特点,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句子的表达。

3.歌曲教学运用于对话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习惯, 在小学英语课堂里, 为避免单调、机械、千篇一律的操练给儿童带来的疲劳感, 操练形式的设计应注意符合儿童的兴趣特点, 以引起学生的兴奋、好奇为最佳。

4.歌曲教学运用于语音教学。

许多人学习外语最头疼的是发音不准, 教师为了纠正学生的英语发音错误, 反复朗读更正, 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我觉得学唱英语歌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

5.英语歌曲运用于拓展教学。

《国家英语课程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因此,为了培养学生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创造性地使用已学语言,从而达到综合运用英语的目的,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听歌、唱歌、读歌、演歌的过程, 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轻松、自由的气氛使学生清除了紧张,让学生在歌中学到知识,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网络提供了丰富的与课文相关的歌曲资源,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网络资源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课本需要掌握的知识,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与课文相关的歌曲资源,实现课外知识延伸。

音乐的感染力是无穷无尽的,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其他知识所不能替代的,当我们的老师将音乐的美恰到好处地运用到教学中去,达到的效果会非常好,产生的作用会很持久。在英文歌曲教学中,为加强艺术感染力,应该采用质量好的音响设备,使歌曲的艺术性和运用的艺术性完美地结合。在这种艺术氛围中,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印象会更深。

总之,英语歌曲的教学一定要灵活、有趣,要充分发挥英文歌曲的作用,把英文歌曲更好地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用英文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欢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促进对重难点的理解和运用。音乐是无国界的,它能激发人们无限的潜能,英语又被称为是“通向世界的桥梁”。只要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就能使小学英语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学生们就可以在英语的世界里快乐地驰骋!

篇5:《歌曲歌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策略的的研究》工作报告

14级学科英语 郭翾

1.研究的现象

我想要研究的现象是目前儿童英语歌曲歌谣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教学现状是怎样的。研究中的小学准备选择赣州城区三至五所师资力量、软硬件设施等较好的学校。虽然我所教授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将成为赣南18县市各县乡里中心小学的英语教师,但作为一名研究新手,选择赣州市城区小学,一是为了研究上的便利,二是考虑城区的重点小学在英语课堂上对儿童英语歌曲歌谣的运用会更多一些,这样研究出来的结果更具一定的代表意义。而对于歌曲歌谣在英语课堂上运用的推广则是另一个研究问题,这里先不做研究内容。2.研究背景

英语歌曲歌谣以其鲜明的节奏、丰富的韵律和包含其中的文化内涵和魅力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和不可缺少的基本教学手段,其在语言学习、情感和心理、认知、文化学习和社交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这种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到底效果如何?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没有困难?如果有困难,又有哪些困难?这种教学方法能否很好地促进小学英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呢?上述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因此,对英语歌曲歌谣教学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是有现实意义和必要性的。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规定,小学三至四年级的学生需掌握15至20首儿童英语歌曲歌谣;五至六年级的学生需掌握30至40首。小学英语教学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活动课为主要的教学模式,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教学方式,侧重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因此,歌曲歌谣同时也是我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在我国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英语歌曲歌谣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教学活动。但是,不少小学英语教师对歌曲歌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仍然认识不足,歌曲歌谣往往被教师当成对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奖励手段,一种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调剂。由于缺乏有效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一些教师往往将小学英语课堂上歌曲歌谣的教学与语言的学习割裂开来,认为英语歌曲歌谣的学习轻松愉快,是与真正的学习时间相对立的“开心一刻”,使得小学英语歌曲歌谣的教学无法真正实现其语言教学的目的。3.研究中重要概念的定义

研究中讨论的英语歌曲歌谣,是对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英文儿歌(children’s songs)、歌谣(children’s rhymes and chants)、短诗(little poems)和绕口令(tongue-twisters)等的统称。这些英语儿童歌曲歌谣通常具有以下的特点:结构简短、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富于童趣、易学易唱。4.研究问题的维度及研究方法

对这一现状的调查,目前我主要想从赣州市城区小学的英语教师对“英语歌曲歌谣”的教学方法的认识以及态度,“英语歌曲歌谣”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实施的具体效果,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等纬度来设计访谈内容和问卷,调查和分析英语歌曲歌谣教学在赣州市城区一些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实施情况,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的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国内和国外相关的文献、中国优秀硕士和博士论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了解英语歌曲歌谣教学在英语中的实施情况的现状。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城区的英语教师对英语歌曲歌谣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对英语歌曲歌谣教学提出的建议等。访谈法

通过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的方式,主要围绕对教材的使用情况,教学效果,遇到的困难以及改进的方法等与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访谈获取英语教师和学生对英语歌曲歌谣教学的认可情况,遇到的困惑和建议。

课堂观察法:拟从教学目标的处理、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学生表现、教学评价等方面来考察师生的课堂表现情况。5.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最近几年,我所承担的教学工作中有一门课程是《英语歌曲与表演》,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了如何将儿童英语歌曲歌谣等运用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实际教学当中,课程面向的主要对象自然是小学英语教师。而我的教学对象正是毕业后即将步入小学英语课堂的小老师们。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很高,歌曲歌谣的演唱及表演也都不错,但是对这些内容的实际运用却总显得不知所措或牵强不当,因此,我很想通过此项调查研究来了解小学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对英语歌曲歌谣的具体运用如何,运用的效果如何,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如何以及小学生对英文歌曲歌谣的掌握情况如何。相对于其他小学英语教学方法而言,英语歌曲歌谣教学的研究非常有限,对其现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多限于个体经验性的描述,缺乏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证性的研究。然而,现状的诊断是教学方法、策略等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因此,运用多种方法,对具体区域的小学英语歌曲歌谣教学现状进行解剖和分析,对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能,丰富英语歌曲歌谣教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篇6:《歌曲歌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策略的的研究》工作报告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重要性

(一) 体育游戏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 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传统的体育教学, 注重竞技项目, 注重技术教学, 呈现一种单一的、机械封闭的教学格局。但是体育游戏则不同, 它比较重视游戏对象的心理体验、情感变化, 强调自由、开放、不断创新, 使学生在游戏中实现社会交往。这种教学方式是丰富的、对话的、开放的、快乐的, 使学生在愉悦的心理体验中主动学习, 形成一种快乐体育模式, 还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而且大大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二) 体育游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

竞争是现代社会的生存法则之一, 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 也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拼搏精神是竞争的表现形式, 是人重要的心理品质。但是,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独立自理能力差, 竞争意识薄弱。所以, 体育游戏中的竞技比赛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些激烈的比赛, 可鼓励学生全力以赴, 尽全力克服困难, 获得最终的胜利。在这些游戏中, 强化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培养了学生的拼搏精神, 可以说, 体育游戏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有力手段。

(三) 体育游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体育教学也是如此。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的一种方式, 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变化多端, 深受学生喜爱。在游戏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开启状态, 非常活跃, 学生要思考很多问题, 例如如何处理好自己和同伴之间的配合与合作, 如何努力争取胜利。这样的思维使得学生积极思索, 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的能力, 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都是有益的。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具体措施

(一) 根据学生特征设计游戏项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制定学习计划。具体到体育游戏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征设计游戏项目, 即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符合他们兴趣爱好的运动项目, 以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第一, 终身体育”的思想。比如,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 游戏项目应该比较简单且符合学生的身体发展情况, 如丢手绢、老鹰抓小鸡、踢毽子、呼啦圈、跳绳等就非常符合教学要求;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 就可以选用球类游戏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特征选择游戏内容, 比如男生喜欢对抗性、力量性、速度性较强的游戏, 而女生在速度、耐力、体质等方面稍逊于男生, 应该选择一些平衡性、协调性较强的体育游戏。

(二)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游戏方式

游戏的形式和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根据其使用目的可以分为一般性游戏和专项性游戏。一般性游戏组织起来比较容易, 方法也比较简单, 主要用于准备活动和辅助游戏教学中, 能起到热身和调节气氛的作用;而专项性游戏带有较强的专业色彩, 主要应用于专项技术的训练教学中, 目的是为了避免学生在专项运动中感到枯燥与乏味。在游戏中培养学生专项运动的感觉, 是体育技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因为小学生并不是专业的运动员, 所以采取游戏化体育教学的模式符合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 而且对技术和技能的掌握要求不高, 也没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 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三) 根据教学对象选取游戏内容

在实际运用中, 我们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项目的游戏。比如“十字接力跑”这一游戏就不宜在低年级中开展。因为学生年龄较小, 从来没有学过弯道跑和传接棒等技术, 完成起来比较困难。又如“推小车”这一游戏, 虽然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臂力支撑力较差, 做起来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因此也不宜在低年级中开展。因此, 在具体教学中,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取游戏内容。

(四) 根据教学成果进行评价总结

体育游戏教学结束后, 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成果, 结合游戏规则和要求, 进行及时的评价与总结, 以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巩固教学成果。教师在评价时应做到公正、准确, 对于奋力拼搏、遵守纪律、关心同学、热爱班集体的学生要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在比赛类游戏中获胜的学生, 在表扬之余还应告诫他们不能骄傲自满, 继续努力, 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最重要的是, 要启发学生将在游戏中获取的知识与能力灵活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 努力争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可以给教学增添新的活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但是游戏的运用也应注意合理性。我认为运用游戏进行体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选择内容、制定规则要具有针对性

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游戏规则时, 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密切结合教材内容, 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游戏内容, 以保证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并促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发散, 提高创新意识。

(二) 游戏的组织过程要科学、合理

在组织游戏时,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 要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实现由浅到深、由难到易、循序渐进的发展。游戏过程中, 教师还要密切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身体运动状况, 掌握他们的运动密度及运动量。

(三) 注意游戏过程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教师要注重保持游戏的组织性与纪律性。有些游戏操作起来容易打乱秩序, 造成混乱, 特别是分组之后进行的球类、投掷类游戏, 如果不能按照规定进行游戏, 容易影响教学效果, 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四) 重视游戏结束后的总结评价

篇7:《歌曲歌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策略的的研究》工作报告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1导言

课堂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场所,而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极大的困境,为了更好地解决这样的困境,教师务必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中笔者针对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出了如下几种有效的策略。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

在持续多年的应试教育制度影响下,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培养好尖子生足矣,故而只重视对优等生的培养教育,而忽视了对差生的关注,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了教师与优等生交流、探索的“特区”。

2.2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落实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以讲为主,整堂课滔不绝,大讲特讲,让小学生被动听课、被动接受知识,不给小学生提供交流、探索的机会,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了一言堂,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落实,主动性、积极性发挥不出。

2.3师生关系不平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了教学过程中的控制着、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小学生成绩的评定者,以真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而自居,支配小学生绝对服从、无条件执行。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小学生不愿意上教师的课,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厌烦情绪。

2.4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不够

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小学生获取知识,正确认识事物,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可在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中,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只是注重向小学生灌输知识,不重视发挥引导作用,还是采用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3.1模拟生活化教学情景

数学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需要从小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改革傳统意义的数学教学方法,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发展理念,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加强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把数学概念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在具有生活情趣的教学情境中,加强数学知识应用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让学生在深刻感受数学魅力的同时,进一步关注存在于生活周围的数学问题,拓宽数学知识的应用范围。大家都明白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所以说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也离不开数学。要加强素质教育,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同时学校也应该改变对教师的考核方式,重新制定评价标准,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与社会生活实践的结合,让数学教学的概念化、公式化教学模式融入生活中,通过构建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生活周围的数学问题,从开始就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客观存在,慢慢发展到逐步喜欢学习数学,再达到主动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境界。这期间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然后把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巧妙地结合起来,构建生活化数学教学情境。

3.2准确把握、灵活应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行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全面系统地把握教材、领会教材内涵,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思维,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前提下,多角度地进行思考,有活力地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把教材内容创造性地展开、整合,形成了极具思维空间、启发性强、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观察、参与、操作、分析、思考的过程中,大胆尝试、自主探究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的作用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意识,逐步积累起数学学习活动的经验,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3.3师生关系要平等

只有师生关系平等,小学生才能愿意接近教师,并学好教师所教的课。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会令课堂教学变得沉闷,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放下架子,与小学生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有利于小学生发挥主题精神,丰富完善主体人格。

3.4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在特定时间内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教师要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为学生加强数学知识的巩固强化应用能力训练,在强化数学知识训练的同时,进一步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传统教育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重点,偏重于传授学科中固有的知识。数学教学改革进一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对课堂教学进程实施有效调控,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及其内在的规律。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概念的形成与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反复演示,直至每个学生都理解、接受为止。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循序渐进的层次系列,从而实现对相关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有效应用。教师要做教与学的引路人,要成为知识与能力结合的指导者,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督导工作,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实践。教师把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利用网络等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势,可以对数学难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一些生活中蕴含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共同参与构建研究探讨性数学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数学教师应致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论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充分研究教材和全面掌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采用相关教学策略,力求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实施情境化数学教学,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数学概念的形象化阐释,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夯实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乔世明.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文理导航(下旬),2014,02:24.

篇8:《歌曲歌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策略的的研究》工作报告

1. 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气氛

1.1 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

新课标改革之后课堂不应该只是教师和优等生的专属舞台, 差生也不再是课堂中受冷落的群体. 教师挖掘每名学生的闪光点并且给予鼓励,对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大的作用. 普通的学生和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可能会拖班级的后腿,但是他们也是班集体中的重要成员,他们当然也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鼓励,为此教师应该采取观察的方法,挖掘每名学生的闪光点. 有时候可能是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含有表扬意思的话语都可能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1.2 确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亦师”则要求教师在学生中要树立威信,教师能够扮演聆听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或者是生活中的困难;“亦友”则要求教师要在了解和关心学生的基础之上鼓励和引导学生,那么学生会因为喜欢你这位教师,而喜欢你这门专业课,进而积极地配合教学的整个过程,那么课堂教学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2. 利用生活问题引入新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学生周边发生的现象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例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会让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 进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需要运用数学原理的例子:比如将你的拳头翻滚一周得到的长度与脚底长的比例大约是1 ∶ 1,每个人的身高和双臂平伸长度的比例大约也是1 ∶ 1,人的身高和脚底长度的比例大约是7 ∶ 1等等,熟知这些比例关系能够帮助解决许多的问题. 比如在刑侦案件中留心罪犯留下的脚印是判断犯罪嫌疑人身高的关键所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人体比例关系能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巩固新知.

3. 探 求生活未知 ,激发兴趣

从懵懂未知到能够认识简单的数字,之后开始学习数学知识,这其中蕴含着许多未知的数学知识,那么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一起探讨生活中的未知领域呢? 对于如何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生活化,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提炼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事件与学生一起讨论. 比如在小学数学“乘法估算”这一章节中,教师给出一个案例让学生进行估算:“11个人一起旅游,现在要买十一瓶水,而每一瓶水的价格是一元一角,请学生估算大概需要多少钱? ”有的学生很快估算出需要12块钱, 另外一名学生说:“12块钱买不回11瓶矿泉水,如果带13块钱就可以买回所有的水了. ”到底如何进行估算呢? 学生之间很快地展开了讨论,但是观点中产生了分歧. 这时候教师选择适当的时机切入话题, 指出正确估算的方法.

4. 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依然以形象性思维为主, 为了能够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数学理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与数学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相对应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便掌握一些数学原理和数学方法. 比如解决数学相遇问题: 主要存在相向而行、 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三种情形.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问题,以同桌为一组单位,对三种相遇的情形进行演示.

另外为了适应新课标改革的需要,教学大纲中要求的需要经过实践论证的数学原理,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比如在学习测量时,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拿着测量工具到学校的操场或者是其他的室外空间中进行实际测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学习到了数学知识,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深入学生生活应用新知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传授大量的数学理论知识, 从而忽视了数学实践性较强的这一学科性质.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只是一味地将一些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题型应用到数学教学中,长时间之后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僵化和偏离生活. 如果学生遇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却不能顺利地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它,那么就严重地偏离了数学教学的本质. 新的数学教学大纲指出, 将数学这一门学科加入到小学教育中的本质是希望能够锻炼小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原理知识理解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 为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善于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原理问题的思维, 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真正地实现学以致用.

6. 总结

篇9:《歌曲歌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策略的的研究》工作报告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多媒体 策略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把多媒体教学设备有效地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优越性。目前,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开始运用这种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尤其是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更倾向于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学工具的更新,必然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合理地使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它能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以及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但是,教师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必须把握好运用多媒体的度,因为多媒体毕竟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它不可能替代师生间的交流和文本的学习。

以讲授《五彩池》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利用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本着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出生动的情境,首先,播放与五彩池有关的风光图片或视频供学生欣赏,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之后教师可以采取提问或者学生之间展开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主动进行思考,接着继续播放有机融合了风光画面和文字描绘的视频,使学生能深刻体会到五彩池的美。最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朗读描写五彩池的优美语句,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美与鉴赏美的能力。总而言之,在开展《五彩池》的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有的放矢地运用多媒体设备,最终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加深阅读深度

阅读在语文这门学科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母语,深入了解祖国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应该对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品德修养形成重视,使学生能够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最终促使其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有教学生识文断字、写作和理解语言的责任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深刻体会其内涵,最终产生情感共鸣。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小学语文课堂,除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还能加深学生阅读的深度,使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充分感受其中的乐趣。此外,笔者建议,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立足于实际来选择教学媒体,实现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有机结合,促使阅读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三、结语

相对来说,语文阅读是比较枯燥的,但是其在语文这门学科中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把枯燥的文本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就应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由此可见,探究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运用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刘云生.信息网络时代与教育最优化[J].学科教育,2012,(3).

[2]李鹏.计算机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建设,2015,(15).

[3]刘美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4).

[4]李平彩.例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天地,2010,(7).

[5]王翠霞.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0).

篇10:《歌曲歌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策略的的研究》工作报告

一、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深受目前西方盛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以技术学为基础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 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 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 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 (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 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 (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 , 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 (例如教师) 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场景中, 产生学习的需要, 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 即合作学习, 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 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总之, 抛描式教学是使学生适应日常生活, 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二、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引入抛锚式 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信息化的社会, 它带来了经济的全球化, 使经济组织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本学科的主要目标是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要充分实现这一目标, 就需要创建一个既能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

2.改善《通用技术》现存的教学方式 和手段的需要。

由于长期受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 即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 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只是沿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和思考。近年来《通用技术》教学逐渐改变了这种“填鸭式的一言堂”的教学方 式,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也进行了一些探索。比如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式”、“校、区联动式 (学校·技术·社区) ”等等教学方式, 但笔者认为这些方法对提高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效果并不明显, 更不用说课外的拓展学习。究其原因, 我认为有以下两方面。

其一, 《通用技术》是科学技术类学生所接触除劳技课以外的第一门较专业的基础课。大多数学生对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知之甚少, 因此, 在学生还没有对这一领域产生兴趣的前提下进行设计案例的讨论, 就会出现学生课堂参与意识不强, 从而直接导致学生课后扩展学习无兴趣, 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的现象。

其二, 教师在案例选择上缺乏层次性, 同时远离学生所熟悉的领域, 从而直接导致学生无法参与。

其三, 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对案例的实践操作性认识不足。由于《通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引用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理论最大限度地贴近实际, 减少理论和实践的脱节。而我们目前《通用技术》课堂案例的选择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不足, 这就有可能把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案例拿来当作经典案例讲解, 造成学生对学科概念整体的模糊认识。

三、抛锚式教学在《通用技术》教学中 的运用与实施

现以苏教版通用技术I§3.1《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应用》为例, 本文的教学目标是:旨在使学生从实际的问题情景中, 获得具体而直观的认识, 通过亲历设计过程, 体验并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 (包括发现和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

本节是第三章三大内容 (过程、原则、评价) 中的一个重点, 也是通用技术第一模块的重点基础内容, 对以后的学习具有奠基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 我们会运用丰富的图片、视频、课件等。但是, 教师想单纯地凭借新奇的理念和图片、视频长期地保持住学生的学习热情, 是不可能的。这也正是为什么学到后面的学生学习兴趣往往没有刚开始浓厚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学习了《设计的一般过程》这章后, 学生基本掌握了设计的整个过程。在课堂上我尝试运用抛锚式教学的方法来完成这一单元。

1.创设情境。

首先教师根据本单元的主题———设计的一般过程, 选择一段“水火箭”比赛的视频让学生观看, 随后提出一些比赛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几分钟后, 每一位学生都会发现问题, 把他们的问题记录并整理下来。

(1) 发射过程存在一定危险, 该如何避免?

(2) 水火箭的发射过程中, 存在部件脱落的问题是什么原因?

(3) 伞线应该怎样选取?

当学生完成交流互动后, 教师总结到:从大家的问题中我们发现, 尽管视频中的水火箭看似非常完美, 但事实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你自己是否能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呢?

2.确定主题。

学生在观看并讨论完后, 从自己的角度分析水火箭的构成, 主要部件与次要部件是怎样连接的?这些材料是如何获得? 水火箭如何制作、运用什么原理、如何发射?我们可不可以开展一次火箭发射比赛?通过追踪这一系列问题, 学生有可能会产生极大的制作兴趣。

3.自主、协作学习。

在学生对水火箭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 教师给学生一周的时间准备, 学生自由搭配分组, 制作水火箭。教师作为引导者提醒学生应注意几点:水火箭的发射原理;制作材料应选用废旧材料;设计多样化;只要求50米定点打靶打靶的准确率。这正是抛锚式教学模式所主张的先围绕作为支撑物的“锚”组织教学, 然后过渡到围绕学生自己生成的真实项目组织教学。

由于支撑物中描述的问题比较复杂, 时间要求也比较紧, 凭单个学生的力量是很难完全解决的, 为此, 合作学习必不可少。此外, 支撑物的视觉本质又使学生易于参与小组学习, 即使他们动手能力欠佳也无妨。对某些复杂问题, 需要与团队成员或教师讨论和交流, 不同观点彼此发生碰撞, 相互补充、修正, 可以加深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4.效果评价。

制作结束后, 教师对各小组作品进行评价, 小组之间进行互评, 选出最出色的小组给予奖励。事实表明, 抛锚式教学课程有助于学业不够理想的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因为, 该课程有助于此类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从而赢得同伴的尊重。

四、实施的注意事项

1.选题合理, 能做到有“放”有“收”。

俗话说“放长线钓大鱼”, 教师在运用“抛锚式”教学方法时, 应考虑到自己抛出去的锚是否收得回来。笔者之所以会选择“水火箭”这个锚, 是因为水火箭制作原本是物理科目里的一个经典活动, 但是由于高考压力, 很少教师会利用物理课指导学生制作发射水火箭。学生通过物理课中的学习, 对这个活动的理论知识已十分熟悉, 而笔者本人是物理老师出身, 对这个实验也相当熟悉。有了理论基础, 实践开展起来就很顺利, 能做到有的放矢。

2.可操作性强。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 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 (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 , 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 (例如教师) 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所以在选择案例时, 必须选择简单易操作的案例, 水火箭的制作比较简单:

(1) 利用废弃饮料瓶, 很容易收集和准备, 特别是夏天, 课室里收集了同学们大量的、各式各样的瓶子;主要工具剪刀和胶水同学们都很容易准备;

(2) 制作可以在课室完成, 发射可以在操场完成, 不需要专门的实践活动室;

(3) 评价简单、可操作, 打靶精确度、外观、发射架各占一定比例即可。

3.与本学科知识联系大。

水火箭的制作看似简单, 但是其中包括了“设计———制作———实验———优化”等一系列的环节, 是通用技术实践课的一个不可多得的载体。再则, 开展水火箭制作与50米定点打靶活动, 具有以下优点:

(1) 设计多样化,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题目只要求50米定点打靶打靶的准确率, 其他不作限制, 因此, 设计的外观和大小都有很强的可设计性;

(2) 发射架和气嘴可以选择教师提供的, 也可以自由设计, 增强设计的挑战性;

(3) 水火箭的发射比赛集趣味性和试验性于一体。影响水火箭性能的因素非常多, 同学们通过反复试验和优化, 不断减小打靶的偏差, 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技术试验。发现学生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 提高了动手能力, 取得很好效果。

所谓“好马配好鞍”, 在教学实践中, 选对了教学方法, 配好相应的教学案例, 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反之, 只会徒劳无功。因此, 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五、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结果

从以上课例可以看到, 教师为这个教学单元进行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为学生建立一个有关设计的一般过程专题的情境, 并以一个水火箭为“锚”, 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 再通过展开讨论、进行比赛, 把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引入深处。在这个课例中, 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 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很少, 但是对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很大, 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六、结束语

抛锚式教学以专门设计的“锚”作为支撑物以启动教学, 但这并非是教学的绺。抛锚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己生成学生项目,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也能联系实际灵活应用。抛锚式教学在解决问题时为学生提供了创建问题结构、探索问题解答的机会, 并无形中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小组互动以支持生成性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 教师在抛锚式教学课堂中的地位发生了改变, 由领导者转变为引导者。此外, 教师在此过程中还应尽量引导和鼓励学生们去考虑多种可能的问题解决方案,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摘要: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可以创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研究性”的教学环境, 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研究能力。这一教学模式利用以实践操作为基础的优势,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确定问题、组成自主研讨学习团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和途径等环节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 以《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应用》案例为载体, 就如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引入抛锚式教学模式提出了详实的实施方案和注意问题。

关键词:问题情境,实践教学,抛锚式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

[2]李志河等.基于web的抛锚式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10期

上一篇:供应室质控检查范文下一篇:《现代技术教育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