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2024-04-21

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共11篇)

篇1: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农庄式生产

我们农村现在的生产模式是分田到户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几年里,是发挥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生产积极性,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随着时间地推移,分田到户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制约了农村现代化得发展。现在大城市基础设施日新月异,但在农村,农民的各项权益得不到有力保障,农民成为新一轮发展中主要的受损者,与城镇居民的差距越来越大。

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呢? 我们认为农庄式生产的模式不失为一种尝试的方法。

农庄式生产改革精髓就在于共同致富,而不是加速农村的贫富差距。农庄式生产改革的基础是建设现代化居民点,让农民以自己的责任田、自留田自愿入股,将土地大面积集中起来使用。这样在生产上不但可以实行机械化生产,也可以通过公司管理的形式给与农民建立真正的福利和保障措施,这不是另类的大锅饭,公司式管理可以保障按劳分配的原则。比如现在正在进行的度假区拆迁安置及失地农民的土地置换都在这一范围内,只不过这些行动只是前期动作。后期,不是简单的把土地承包出去,而是要科学合理的规划,保持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像我村因为不涉及到拆迁安置的情况,只需在完成农民土地生产模式的转变后,在村“两委会”的领导下,继续大力发展渔家乐旅游和阳澄湖大闸蟹这两个项目。

1、我们可以再开发一、二个自然

村进行渔家乐改造,增加住宿、游客游玩的项目,再把所有的渔家乐店都组织起来,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经营。

2、我村蟹业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可以继续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合作社成员,并带动周围养殖户的养殖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广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搞好农业特色产业基地,提高阳澄湖大闸蟹的品牌效应,为我村农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些变革,从短期看可能会损害部分群众的利益;但长远看,是有利于农村群众的,它使得农村群众与城镇居民的差距在缩小。

另外,不愿意进入农庄合作社的,则可以以三五十亩为家庭单位,在配有少量佣工,进行养殖、栽培等特色农业产业,其中我们可以要求承包户给佣工一定的福利和保障,再有政府给与承包户一些政策减免,达到双赢。

当然,因为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在进行完集体和家庭式的农庄改制后多余出来的劳动力又如何安排是个很大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提出了“新农民”这个概念,为了使本地的农民有所事做,就必须对农民素质进行培训和教育。从思想观念、文化水平和技术素质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农民素质。就地建立地夜校,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深入浅出地进行简单地免费教育,开阔农民地视野。这种教育即不是培养技术人才,也不是政府宣传攻势,而是适当提高农民地鉴别、思考能力,要寓教于乐。而随着国民素质地逐渐提高,“新农民教育”这种模式自然而然的会消失。

而我们要实现集体农庄式和家庭农庄式生产的前提是需要上级

政府大力发展县域城镇经济建设,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镇而不是去大城市,可吸纳合作社后剩余地劳力进城镇发展工商业和特色产业。集体农庄式生产、家庭农庄式生产及县域城镇经济的发展这三项相辅相成,才能有效的解决了现阶段农村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矛盾。

篇2: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实例写作模式

标题:×××××××××××

——XX镇(乡)XX村发展集体经济实例

【村情一览】

包括村落位臵,村自然属性(土地面积、耕地面积、户数、人口),村班子与党员基本情况(村班子人数、交叉任职情况、党员人数),村产业发展情况(支柱产业是什么),村集体拥有资本、资产、资源等情况,2010年村集体收入情况与村农民人均收入情况,受县以表彰的荣誉称号。

【发展历程】

写明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背景与动因、主要措施和经验做法。×××××××××××

【案例点评】

要针对案例发展情况,通过点评,总结出规律来,指明类似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方向。

×××××××××××

拌一年饭”,生在山区已经习惯贫穷,何况条件差,想变也难。“泥砖屋,贫困户,荒着农田等救助,躺在竹床想媳妇”,这是当时在群众中流传的顺口溜。二是客观方面。村里种植结构单一,山地资源未能开发利用,没有集体企业,市场建设滞后,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发展没有依托,增收渠道少。针对这种情况,村党支部一班人组织党员干部到先进地区参观取经,统一思想,树立信心。同时请县农业局、林业局、科技局、水果研究所等部门的技术员在开发山地种荔枝、龙眼等方面进行了积极试验,确立了因地制宜,依托资源,兴办种养基地,搞好配套服务,拓宽增收渠道,不断强衬富民的发展思路。

(二)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党支部一班人认为水石村的优势是山,要实现脱贫致富,必须因地制宜,改变传统的单一种植结构,开山种果,做活“山”字这篇文章。要开荒种果,首先要把满山遍坡的荆棘、杂草烧掉。但如果烧了山,群众以柴草为燃料的传统习俗就要改变,甚至有的群众认为烧山会烧掉风水,以后子孙后代都旺不起来。面对种种压力,官锦初结合自己承包荒山坡地种植荔枝、龙眼并已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实际,苦口婆心地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参观自己承包种植的荔枝。为了进一步消除群众疑虑,党支部决定实施“三个带头”:即村集体带头、村干部带头、于部动员亲属带头,以此带动全村开荒种果。村集体在水库旁的荒山上办起了“七一果场”,种下荔枝、龙眼近80多商。村干部率先在各自承包的荒山地上、屋前屋后种上了果树。官锦初又发动自己的胞弟带头把承包的荒山 的棚架结构的农产品购销市场,除了为群众提供固定的购销场所外,还为外来购买蔬菜、水果的商贩提供代购服务,从中收取一些服务费。此项每年可为集体增收4万多元。村里以市场为中心,把市场周边的旧房屋全部改为商铺出租,并先后建起了医疗站、农情信息服务中心、农资购销部。农业银行电白支行还在村里设立了农村信用社。村集体还投入40多万元,建起了面积达500平方米的市场,设臵铺位,分类出租,规范管理,进一步增加了集体收入。为了使村民能够看上有线电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村里投资1O多万元,建起了闭路电视网,把电视线路拉到每家每户。现在村里已有1050户安装了闭路电视,每年可收取服务费6万多元。目前,村集体每年纯收入达30多万元。集体经济壮大后,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了。他们投资170多万元修通了群众最为关心的水石村至那霍圩6.5公里的道路,修建了水石村中心小学教学楼和综合楼,修建了5座水陂,拉通了程控电话线,开展了泥砖房改造工程,使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案例点评】

篇3: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模式

进入90年代以后, 国家虽然做出了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不变的决定, 但基本上还是对以家庭承包经济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巩固和完善, 进一步的制度创新还不明显, 农村集体经济制度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没有解决, 表现为目前村集体经济组织成了政府的附庸,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没有专门的法律来保障其合法权益, 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其成员之间的权益关系不明确,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弱化和虚置, 权利、责任和义务不明确。

因此, 要有效地解决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存在的经济和财务问题, 有必要强化审计监督, 有助于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 督促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认真履行国家的会计法规和制度。逐渐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水平, 发挥审计职能作用;强化审计监督, 督促集体经济组织完善集体资产的管理制度和程序, 有助于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管理, 健全资产帐目, 避免和减少资产流失, 化解债务危机, 以达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强化审计监督, 及时发现影响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有助于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效益, 促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善经营管理;强化审计监督, 维护广大农民利益化解干群矛盾, 有助于打击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领导成员违法违纪等腐败行为, 提高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强化审计监督, 针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有助于推动党和国家制定的有关政策措施的实施, 从根本上改变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和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

二、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的现有模式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产物, 1983年我国正式建立了国家审计制度, 经过10年的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有了较大的增长。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的现有模式包括乡镇经管站 (或其内设审计部门) 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审计的模式、乡镇政府内单独设置审计机构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审计的模式。

现有的审计模式是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 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模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没有解决, 表现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缺乏较高层次的法律依据,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性质模糊, 独立性差, 使得农村集体经济审计难以推动和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形式和内容单一, 目前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还处于初级阶段, 审计方法和手段落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在制度化和规范化方面还很欠缺, 还普遍缺乏必要的制度与规范, 会计资料不全, 会计信息失真;现有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没有解决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与经营者间信息不对称问题, 作为集体资产的所有者, 广大农民群众却无权看到对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结论。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的结果处理与运用不尽人意, 乡镇政府会出于各种考虑或利益权衡, 还不能有效解决违法违纪问题, 会对审计出来的问题处理不及时不严格。

三、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模式的创新

审计是一种政策性和业务性很强的监督工作, 审计是一种政策性和业务性很强的监督工作, 应当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内来进行, 并适应现阶段的农村政治和经济环境。

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组织模式的创新。应当采取政府主导为主村民参与为辅的形式, 由政府成立的专门审计机构和村民代表大会选举的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相结合的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创新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体制与组织模式时应当考虑现成的层次较高的法律做依据, 能够使审计保持较强的独立性, 保障审计人员有专业胜任能力, 能够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利益。

建立以国家审计机关为主导的兼顾农村特点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县级政府将是实施新的审计模式的主体, 新设立乡镇审计机构可以根据授权的审计范围和任务进行编制, 计所的机构和人员编制由县级政府负责解决, 审计所的负责人由县审计机关任免, 审计所负责人和审计人员由县审计机关负责考核;在县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运行, 具有较高的审计权威性和法律依据, 兼顾乡镇政府和广大村民对审计的需求, 保证国家涉农政策在农村得到贯彻执行, 充分考虑乡镇政府和村民的关注和要求, 能够真正实现依法审计, 从而更好地维护村民的利益。

新型审计组织模式的实施条件一是可以将《审计法》作为新模式的法律依据, 能够保障和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进一步发展, 能够保证新模式的顺利推行, 促使有关部门在探索如何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监督的方式, 可以得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广大成员的支持和拥护。并且领导重视是做好乡镇审计工作的前提;明确任务, 落实责任, 是完成乡镇审计工作项目计划的重要手段;加强机关制度和廉政建设, 是做好乡镇审计工作的先决条件。

新成立的乡镇审计机构在国家审计机关的推动下, 必须要学习和采用新的审计形式, 开拓新的审计领域。要完善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并使之制度化;要开展经常性的经济效益审计, 开展合同审计。有助于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村民的利益, 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提高农村生活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的制度和规范将会更加完善, 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结果处理和运用将得到重视, 有助于体现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的法定性和严肃性, 是审计机构和人员能否取得村民信任的关键, 在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时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将得到广泛的运用, 对改进和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春平、张立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与企业化改造》, 《农业经济问题》, 2002, 2,

[2]刘水长:《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的双重委托一代理关系及其效率分析》, 《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 2000, 3。

篇4:绍兴:创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模式

会稽村由原昌锋、毓秀桥、铸铺岙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记者发现,有些家庭拥有多套住房,在网上发布了出租信息。目前,这里的市场价位在每平米三四千元。郦银仙等新市民通过宅基地置换,不仅拥有了产权,并可进入市场化流通。据介绍,绍兴市根据统筹区位优势和块状经济特点,在尊重农民意愿、兼顾农民生活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多种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和具体建房模式,培育和发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农村住宅集聚建造后,对宅基地外的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采用出让、转让等多种方式有偿使用和流转,将收益归村集体所有或补偿给农户。村级集体经济通过股份制合作改造,集体收益纳入利庄公共建设基金,专项用于本村公共设施建设。这不仅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而且还增加了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提高了农民幸福指数。

八种典型模式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理念,绍兴市顺应城市化、工业化和市场化趋势加快的新形势,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形式,积极实施社区股份制改造;以市场为导向,走以物业经济为主的多元发展之路;建立健全城乡结对帮扶机制,村级集体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实力逐年增强,资产总量持续扩大,收入构成日益多元。具体来说,绍兴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致有以下八种典型模式:

物业经营型。综合利用本地或外地区域经济优势,通过新建、改造和购髓标准厂房、营业用房、三产设施、专业市场、民工公寓等物业设施,获得长期稳定的物业租赁收入。如绍兴县平水副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为扶持南部山区平水、王坛、稽东三镇的48个经济薄弱村,在规划建设区划出60亩土地异地集中建物业用房,按绍兴县、平水副城建管会、乡镇、村“各出四分之一”的原则分摊土地出让及建设费用,厂房所有权及收益归各行政村所有,目前经济薄弱村年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

资源开发型。发挥当地的农业、水利、矿山、旅游等资源优势,采取股份制开发,合作联合开发、产权转让、经营使用权转让、租赁等多种形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新昌县巧英乡溪口村利用丰富的毛竹资源优势,实施毛竹低产林改造和毛竹林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引进竹制品加工企业,使资源转化增值,实现利级集体经济发展。

产业发展型。通过资源整合、区位辐射、龙头带动等途径,推进产业发展,加快创业增收,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符合市场要求的发展模式。如越城区东湖镇水产村依托大昌水产市场,发展水产养殖业,水产村及周边村村民800多人从事水产品产销经营,外拓湖面近15万亩,成为远近闻名的渔业专业村,2009年市场成交额达14.58亿元。村集体年收入达800.48万元。

存量盘活型。通过对村属集体厂房、土地、电力设施、校舍、旧办公楼、沿街店面等实物资产的改造利用,发掘存积闲置资产潜力,使之成为能给集体带来长期因定租金收入的资产。如上虞市东关街道高泾村利用宅基地整治的有利时机,投入60余万元。拆迁改造村属闲置畜牧场,新建标准厂房2300平方米,村级集体经济每年新增租赁收入约14万元。

资本经营型。对集体现金资金总量较大的村,引导其通过投资入股等方式,将村级资金直接投人效益稳定的各类投资平台,获取固定投资回报如绍兴县柯桥街道双梅、中泽等10个村共同投资入股绍兴县中国轻纺城柯东仓储有限公司6400万元,占总股本的40%,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480万元

服务配套型。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通过提供仓储,运销、信息中介、设备、集散场地、水电供应等有偿服务,实现服务增收,如上虞市道墟镇称海村充分发掘农户种植蔬菜的传统优势,由村集体投资建设钢棚出租给菜农,发展大棚蔬菜126亩,每年收取稳定的租赁费6.3万元,农户种植蔬菜收益每亩提高了1000多元,实现了双赢。

股份合作型。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支持和鼓励近郊村、城中村、同中村实施股份制改革,建立起适应城市化进程和市场经济要求、充满活力的集体经济产权制度,为集体经济发展打造“产权明晰,权责明确,运行规范,管理高效”的全新运作平台。如睹暨市店口镇店口社区由原先7个村和1个居委会合并而成,2007年社区将4400多万元集体资产量化到人,实行股份制改造,2009年可分配收益达222.77万元。

结对帮扶型。通过资金、项目、人才等的帮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提高经济薄弱村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如嵊州市下王镇的9个经济薄弱村和通源乡的4个经济薄弱村,分别在市县有关部门和市级结对帮扶部门(单位)的支持下,以村集体入股的形式,共同参与水电站的建设和经营,预计建成后每村每年可增收5万元以上。同时,建立“村企结对”有效机制,为搭建“企业回报社会,城市反哺农村”搭建平台,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建,实现农民群众实际利益和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之举。2000年,浙江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长陈爱莲主动提出与新昌县渡皇山村建立村企结对关系。结对以来,万丰集团已累计资助渡皇山村70余万元,帮助建造了村完全小学教学楼、通往东坞自然村的公路,安装了村自来水工程等,还为村解决了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让村民优先得到工作机会。

提升运行质量

围绕“强村富民”的目标,绍兴市抓好经济薄弱村发展,“造血”与“输血”并举、重抓“造血”功能培育,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后盾。特别是以发展集体物业经济为主要形式,以激活农村土地资源为基本动力的创新模式,推进村级集体经济主要增收途径由资源经营为主向资产经营为主转变、集体资产产权由主体模糊向主体清晰转变、发展模式由分散发展向集聚发展转变,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

据统计,2003年以来,绍兴市共投入村庄整治资金99.84亿元,其中村级集体投入25.75亿元,占25.79%。通过多轮的结对帮扶经济薄弱村活动,经济薄弱村逐步消除。2005年全市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有1358个,占总村数的32.9%。到2009年底,全市5万元以下经济薄弱村减少到392个,占总村数的16.5%,比重比2005年下降了16.4个百分点。

绍兴市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机制,形成了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村级集体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一是基础更实。开展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全市行政村数量由5102个撤并为2241个,缩减了56%,逐步实现了“规模并大,实力并强,班子并优,布局合理”的目标。实施了统筹城乡发展“十大网络”建设,促进了农村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夯实了村级经济的发展基础。二是力度更大。近年来绍兴市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从2008年起,又实施了全市欠发达乡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加大了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三是机制更活。创新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农村集聚发展机制和城乡结对帮扶机制,加大“三资”管理力度,使村级集体经济驶上了健康快速发展轨道、为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问题,绍兴各县市不断探索。2009年2月27日,新昌县小康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成立,这是绍兴市成立的首家新农村建设投融资公司。目前,绍兴市已建立了多家新农村建设公司,通过“像经营城市一样去经营农村”。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建设用地难和融资紧的矛盾,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中心村建设步伐。

绍兴也看到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由于客观条件和发展基础不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如从县域比较来看,绍兴县村级集体实力最强,新昌县不足绍兴县的十分之一。

篇5: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南街村和华西村一直是被称为典型的两个“农村”,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南街村是典型的集体主义经济,而华西村是典型的集体控股的混合经济,集体控股70%,村民参股30%。他们常常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教材”为广大共产主义信仰者以及政治人物所颂扬和宣传。共产主义信仰者颂扬和宣传南街村和华西村,是因为他们认为这就是共产主义在现实中小范围内的实现;政治人物颂扬和宣传南街村和华西村,是出于宣传某种政治意识形态的需要,为了维护政治统治的需要。

不得不承认,南街村和华西村的发展确实是成功的。南街村曾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名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优秀乡镇企业”等殊荣。南街村集团多次获得国家级、省市级荣誉称号:是中国食品工业质量效益奖企业、工业排头兵企业、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南省百户规模优势企业、河南省重点服务企业、河南省科技企业和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50强等。“南街村”商标为国家驰名商标。华西村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工业园”等殊荣,并被国内外各界人士,赞誉为 “天下第一村”!农村能取得这些成就确实是令人瞠目的。

认识一个事物必须以辩证的思维和客观的态度,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南街村和华西村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毫无疑问要比中国一般农村更快更高,但是人们应该看到,南街村和华西村内部却也存在着一定矛盾,其发展模式具有自身局限性和成功的偶然性。

2008年2月27日,南方都市报刊登《“红色亿元村”南街“神话”或终结》一文,文章指出南街村的告诉经济增长不是靠自身积累,而是靠银行贷款,南街村从农行贷款的本金利息至今未还,负债16亿。从这里可以推断出南街村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发展水平依靠的是巨额贷款,而实际上一般的农村是不可能得到如此巨额贷款的,所以它的成功具有偶然性。文章又指出1999年,南街村党委书记、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宏斌独断专行实施“永动机”项目,投入2000多万,最后以失败告终;2003年5月,南街村主任王金忠死亡,清理义乌市发现2000万现金以及多本房产证,追悼会当天有几名抱着小孩的王的“二奶”对王生前拥有的财产提出要求。关于永动机事件,一方面是领头人王宏斌的文化程度低,缺乏科技常识,知识水平不够,另一方面是领导体制上的原因,个人一意孤行,独断专行。如果领导自己不懂,但能虚心听取大家意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也不至于造成这么大损失。可王宏斌却恰恰相反,他承认,上这个项目时,大家都反对,就他一个人坚持,头脑发胀,不顾别人意见,断然拍板。于是,就“犯下的最大的错误。”这与王金忠事件共同表明南街村监督落空,没有权力制衡,个人权力太大,权力运行机制上不完善。缺乏监督和制衡的权力,不光是容易产生腐败,更容易

滥用权力,变成“可怕的张牙舞爪的权力”。2011年大河网—大河报(郑州)刊登《华西村的秘密》一文,文章引用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怡2004年的研究数据,吴仁宝四个儿子可以支配的可用资金占华西村总量的90.7%,文章指出超过300米的龙希大酒店毫无经济的合理性。文章又指出华西村打击与吴仁宝意见不合的人,比如华西五村的村民戴进兴便被认为是黑恶势力。文章还指出,村民对在华西的生活有怨言,尤其是周边村的村民对于无法享受与中心村村民平等待遇不满,公民部分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有自称是华西村民的网友这样说:“电视上说华西村人最低收入都有50万,当时我们全家就都笑了,所谓的不低于50W的存款吧,的确每个华西人都有那么一笔钱。但是这个钱,用起来可是很有意思的。钱在你的账上,但是你没有主动使用权。我姐姐和姐夫都笑,这真的是外面得面子,里面只能跟着吹。”以上报道以及网友的帖子表明南街村和华西村的成功具有自身局限性和偶然性,内部亦是矛盾重重。

篇6: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新模式新思路

为解决贫困村产业发展资金短缺,开江财政以创新方式、用活产业扶持基金为抓手,以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为目标,积极作为,确保如期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

一是基金筹集分量足。分别为51个贫困村设立了产业扶持基金,每个贫困村规模达50万元。其中,省、市财政已安排到村产业扶持基金每个村40万元,县级财政预算安排每个贫困村10万元。

二是支持内容方式全。分别以无息借款方式和保值增值的原则支持贫困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村电商、农旅结合等产业,使其早日脱贫奔小康。

三是基金使用方式新。采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贫困户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模式,使贫困户入股到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互相签订“产业扶持合作协议”,包含入股分红方式等内容。

四是分红支付把关严。分红按照三年期限由新型农业主体自筹资金转入乡镇财政所监管的村委会账户中,专户存储。第一年分红在签订协议时支付给贫困户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第二年及第三年的分红在每年年底支付。明确保底分红每年每股(1万元)不少于475元。

篇7:集体养老模式

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敬老院制度。集体养老主要依靠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对这些孤寡老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和生活上的照料。鉴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农村传统意识的影响,集体养老可行性差,只是农村养老的一种补充形式。

一、五保制度

农村五保供养指的是政府或社会为农村特别困难的居民,在吃、穿、住、衣、葬等方面给予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农村五保制度是农村社会救助的组成部分,是政府为解决农村居民中最困难、最弱势的“三无”(没有法定抚养义务人、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而建立起来的一项救助制度。

农村五保制度存在很多问题,五保制度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村提留和乡统筹,以及村集体经济,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取消了农业税,五保制度的资金来源就受到了严重影响。再者,五保制度只是临时的救济,不能保障五保老人的长远生计。

二、敬老院制度

养老院制度也是一种农村集体养老方式,它和五保制度相互补充。1997年民政部颁发《农村敬老院管理暂行办法》,农村敬老院建设进一步加强,管理逐步规范。目前全国有近3万所敬老院,有乡镇政府投资兴办的,有村集体投资兴办的,也有个人兴办的,总体上看,以乡镇政府兴办的敬老院为主体。

篇8: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一)乡镇经管站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审计的模式

这种模式是当前农村采取的最基本和最普遍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具体审计工作由乡镇经管站承担。乡镇经管站在完成日常经管工作的同时,每年要安排一些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任务。审计人员通常不设专职,一般由经管人员兼任,机构也是经管站与审计站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或者在经管站内下设审计站,安排专人从事审计工作。这种模式从本质上讲是农村经管系统的内部审计,它受上级农业经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双重领导。

(二)乡镇政府内单独设置审计机构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审计的模式

这种设置模式是在第一种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经过县级编制部门批准,乡镇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作为乡镇政府内设机构单独设置,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直接受乡镇政府领导,与乡镇经管站等部门没有隶属关系;审计人员一般为专职人员,人员配备也相对较多,素质较好。乡镇审计机构负责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单位进行审计,它同时要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乡镇政府的行政领导。这种模式的独立性较强,层次较高,但在实践中比较少见。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现有模式的局限性

(一)审计性质模糊,独立性差

根据审计性质的不同,审计划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种类型。我们国家也是采用这种划分。但是我国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的性质却很模糊。从上述两种模式可以看到,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主体是农村集体经济行政管理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设置的审计机构,这与内部审计相同,但它与审计对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存在任何隶属或利害关系,处于第三者地位,这一点又与内部审计完全不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大部分是属于政府部门,审计的工作人员是代表政府的工作人员,这一点与国家审计相同,但是他们明显不是现有国家法律意义上的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机关。虽然个别审计机构根据有关法规可以接受委托并收取费用,但它又不同于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社会审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性质模糊,定位不准,发展方向不明,成为多年来困扰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一大难题。

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最主要的模式是由乡镇经管站直接负责(或与乡镇经管站合署办公),业务上受上级农村经管部门指导的双重领导方式。但这种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按照农业部对乡镇经管站的职能划分,乡镇经管站要负责乡村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等各行业集体经济的管理工作和财务会计的指导工作,要管理农村承包合同、代管折股资金、村办企业立项、统筹提留款等事项。在这种情况下,让经管站行使审计职责,既充当管理者经营者又充当监督人,是违背审计独立性原则的,其审计结论也可能违反客观性和公正性原则的,不可能真正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其次,经管站负责大量的繁重的日常经管工作也必然冲击审计业务的开展。第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的双重领导体制也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尤其在上级主管部门与乡镇政府发生利益冲突和查办案件时,双重领导往往会使审计机构左右为难,无所适从。即使是少数乡镇实行的审计部门从经管站独立出来单独设立的模式,虽然审计摆脱了同级经管站的束缚,但其受乡镇政府领导并在业务受上级经管部门指导,也摆脱不了乡镇政府和经管部门的行政干预。

(二)形式和内容单一,审计方法和手段落后

目前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还处于初级阶段,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还不高,审计方式还局限于以查处问题为主的财务收支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以评价和鉴证为目的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等还开展的很少。审计时效也多是事后审计,事前把关和事中监控的审计监督还很少涉及。审计方法和手段也多为全面查账或群众调查,对统计抽样、内控制度测试和风险评估等方法还不能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也很少得到运用。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在现有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下,农村审计机构只是农经部门或乡镇政府的内审部门,它不属于国家审计的范畴,在各方面还不能与国家审计接轨,得不到国家审计机关有效的指导和支持。二是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对农村集体经济审计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支持和推动。三是现有农村审计人员多数来自农经管理人员,学历层次低,专业素质水平较差。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在制度化和规范化方面还很欠缺

审计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专业性,它在实践中必须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和规范来作保证,否则将影响到审计质量,也会带来审计风险。在我国,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都己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审计准则,用来指导和规范审计工作的开展。但在农村审计实务中,还普遍缺乏必要的制度与规范,如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制度、处理处罚制度、审计程序规范、工作底稿规范、审计报告和文书规范、审计档案规范等。没有相应的制度和规范,审计行为就会显得很随意,不仅影响审计的质量和效率,也会影响审计的形象。尤其在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混乱,会计资料不全,会计信息失真,审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下,没有审计制度和规范或不严格按照审计制度和规范来审计,可能会带来被审计方不认可审计结论或提出行政复议和诉讼的风险。

(四)没有解决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与经营者间信息不对称问题

审计活动产生的根本动因是源于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关系的双方会产生信息不对称和利益追求不一致的现象,所以需要通过审计手段来解决。农村集体资产与其他公有资产一样,其产权有一个基本矛盾,那就是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中任一成员,既是本组织集体资产的所有者又是非所有者,任一成员不能单独行使农村集体资产产权。这一矛盾使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必须通过某一组织来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社区内成员的当然代表,管理和使用农村集体资产。村民作为农村集体资产的最终所有者,是委托人,而村集体经济组织则是代理人,村民需要通过审计手段来了解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信息,并监督其运行。但通过两个案例的分析,现有的农村审计机构作为乡镇政府的职能部门,它对乡镇政府负责,而不对村民负责。作为集体资产的所有者,广大农民群众却无权看到对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结论,无法了解本组织的经营和财务情况,信息不对称现象依然无法解决,产生了财产所有者、受托经营者和受托监督人三者之间关系错位的怪现象。长此下去,这将导致农民群众对政府失去信心,导致农村审计权威和信誉的丧失。

三、对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模式的建议

建立以国家审计机关为主导、兼顾农村特点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应该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模式的发展方向。这种模式就是由县级审计机关派驻乡镇的审计机构来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审计。在这种模式下,乡镇审计机构不再是乡镇政府或农业经管部门的内设机构,不再属于内部审计的范畴,而是纳入国家审计体系。乡镇审计机构也不再接受乡镇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双重领导,而是接受县级审计机关的垂直领导。这种垂直领导体制将使得乡镇审计机构的层次和独立性得到提升,审计监督的力度得到加强。

这种模式的要点包括:1.县级政府是实施新的审计模式的主体,县政府可以根据《审计法》第十条的有关规定,制定县级审计机关派驻乡镇审计机构的具体实施办法;并授权县审计机关在各乡镇设立审计所(站)作为县级审计机关的派出机构,根据县审计机关的委托,履行对乡镇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日常审计任务。2.新设立乡镇审计机构可以根据授权的审计范围和任务,来设定审计岗位和编制,分别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乡镇审计所(站)的机构和人员编制由县级政府负责解决,可以从县级政府编制拿出部分,也可将原乡镇审计人员的编制上收,人员可以是公务员编制,也可以是事业编制,所需经费由县财政纳入预算,统一提供。3.审计所的负责人由县审计机关任免,并向县审计机关报告工作;审计人员由县人事局、审计局公开招考,择优录用,并且可以优先录用原来乡镇在编的农村审计人员,将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乡镇审计队伍中。4.审计所负责人和审计人员由县审计机关负责考核,业务由县审计机关负责培训,工资福利待遇由县审计机关解决。

在新的审计模式中,乡镇审计机构将在县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运行,但同时也要考虑农村的现实情况和特点,充分考虑乡镇政府和村民的关注和要求。因此,审计所的审计工作在由县审计机关统一安排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也可以接受乡镇政府的委托来安排,还可以接受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理财小组的委托来安排,兼顾乡镇政府和广大村民对审计的需求.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结论在报县级审计机关批准后,下发给被审计单位执行,同时抄送乡镇政府,并向村民通报。

摘要: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现有审计模式有乡镇经管站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审计的模式、乡镇政府内单独设置审计机构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审计的模式。这两种模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议建立以国家审计机关为主导、兼顾农村特点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

关键词: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模式,局限性

参考文献

[1]谭湘.试论农村审计主体的独立性[J].中国农业会计,2008(10).

[2]周友兴,叶平.农村审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07(1).

[3]李视友.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下农村审计的新变化[J].农村经济,2009(3).

[4]沈玉林.当前农村审计应突出的几个方向[J].农村财务会计,2008(4).

篇9: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鹤林村依托大城市近郊资源优势,创新发展了一种新的模式——“新集体经济”。这种新模式为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和后遗症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成为城市周边农村(城郊)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一、实施“三个集中”。有效解决土地资源的闲置与耗散

1、集中“宅基地”和“残次林地”。“残次林地”主要包括房前屋后的垃圾堆、坟堆、竹林、灌木林等不能产生经济价值的“残废”、“次品”荒地。这些地块分散在农户的住房四周,是多年以来沉睡在此,连“庭院经济”也搞不起来的“零星地皮”。

2、集中城郊农田。城郊农田是指农民用于种粮、种菜、种花木的传统农田用地。由于“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原因,被分割成了小块的豆腐单元,各自为政,难以产生规模效益。

3、集中散乱分布的引进企业。近20年来,鹤林村引来了很多企业入驻,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引进这些企业时,没有进行科学统筹规划,导致企业像天女散花般地散乱分布。每个企业又都需要道路、排水、电力、通讯、安全等基础设施,于是,重复建设造成土地、资金、人力、基础设施的严重浪费。

三个集中相辅相成,形成有机整体:没有土地的集中,工业难以进入园区;没有土地的集中,业主难以进入:没有居民的集中,就难以有土地的集中,也就没有以上两个集中。

二、“新集体经济”的主要内容

“三个集中”中。最根本、最困难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居住和生活来源问题。一般来说,农民积蓄很少。很难买得起城市商品房。但在“新集体经济”下,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农民只要用不到5%的土地与土地开发商合作,即可得到整个自然村全部村民的小区楼房安王。

鹤林村创造性地发展了传统集体经济组织,把农村经济合作社变成市场经济下的公司,让“公司”充分发挥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用了自己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责源优势,吸引了市场中能够合作的企业、技术、项目和资金。从而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经济组织法人”与市场的资金、技术、管理结合,从而让农民不花一分钱就有了漂亮房屋。在其他项露的市场运作中。也都很好地发展了农村集体经济,达到“以股份的方式解决了农民生活来源问题”。鹤林村以村社集体经济组织为市场主体,与房产公司及建筑商合作。修建了现代化社区和能够持续赢利的仓储冻库、农贸市场、停车场等,一方面给失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又能使农民获得比较可观和相对稳定的集体股份收益。

在“新集体经济”下,鹤林村村民有了就业工资收入、相对稳定的集体股权收益、可以做买卖的经营性收入、资产租赁收入(房屋、门面及其他可能,出租的物品)等多样化的收入来源,不再单纯依靠微薄的庄稼收入或希望渺茫的市场就业。而主要靠“经济合作社”这个“自己的”企业股份收益。

由于宪法规定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土地权属,同时也禁止了农村集体土地的买卖。因此,无论市场如何波动和风险如何巨大。“农村公司”土地产权始终都不会改变。这给“农村公司”的稳定收益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篇10:八年级历史集体备课组基本模式

一. 总体要求

1.四统一:统一进度,统一教法,统一作业,统一考试和评比

2.四备:备教材,被教法,备学生,备作业。

二. 基本步骤:

1业务检查:每次集体备课,蹲点领导和备课组长对教师进行三项内容的检查,填写好检查记录。

(1)作业检查:每班由课任教师提供5本课堂作业,5本教辅资料进行

检查进行检查(对照作业量化标准批改基本要求)进行评价,注意

发现亮点。

(2)教案检查:重点检查教案书写环节是否完整,是否按要求提前备2

课时一小周。

(3)听课捡抽:检查是否完成本周内听课任务,一小周听一节,记录是

否详实,点评、总评是否贴切到位。

2.教材疏通:(1)课时划分(含新课、复习课)

(2)重难点及处理方法

(3)典型例题讲解

注意:(2)(3)俩项内容可以说课或无生上课形式完成。

3.学生教辅资料处理:

(1)指定一名教师选出几个典型题目由教师共同做,并由组长选出难题

指定教师当场讲解。

(2)所有学生作业教师必须预先做好,组长检查。

4.详课或试卷分析:

(1)对已上过的公开课进行评议,在备课记录簿上写出评价结论性意

见。

(2)教师跟着学生考试同时做题,大约有一半时间对试卷进行分析详

评。

篇11: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摘 要:在学前教育专业中,钢琴课是重要且必修的一门课程。近年来,由于很多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中出现了师资力量匮乏、学生过多导致设施不够用等问题,而针对这一问题各类高校选择利用钢琴集体课的教学方式,因此,针对钢琴集体课的优势和实施过程中的主要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学前教育;钢琴集体课;构架

一、钢琴集体课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1.降低培养成本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钢琴集体课教学是专业教师针对一个班级讲课,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学内容的不断重复,并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学校所拥有的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从而降低了培养人才的成本。

2.教师能力得到提升

过去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主要由基本技术练习、练习曲、乐曲构成,而对于技能薄弱的学生教师会进行组织教学,而钢琴集体课这种教学模式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严格组织好整个班级的学生,安排和控制好钢琴演奏水平,并要将应演奏的曲目、难点和课堂内容熟记于心。长此以往,不但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的组织能力、专业素质也能得到充分提升。

3.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钢琴集体课改变了过去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开始由学生作为整堂课的主体,使学生可以充分聆听其他同学的演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不断增强自身的钢琴弹奏能力、音乐辨别能力、集体合作能力等,钢琴集体课还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过去教学课堂上没有的齐奏、连弹以及伴奏等各种各样的音乐学习形式。

4.帮助学生克服紧张心理

在实际钢琴集体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利用有计划、有重点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演奏技巧和演奏理论进行详细讲解,并将有难点的乐曲给学生示范,务必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从而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贯穿起来。钢琴集体课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无论是课堂氛围还是学习效率都有很大的改变,当学生处于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里就会逐渐克服面对教师的紧张心理,找回自信心,从而更快地让自己融入钢琴的学习中,所以钢琴集体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还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主要实施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教学

在进行钢琴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钢琴弹奏的基础知识作为重点,这样可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多关注学生对于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的练习,并加强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的练习。钢琴集体课使教师可以将知识进行统一分析和讲解,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钢琴弹奏坐姿或者身体与钢琴之间应保持的距离的讲解时,可以统一训练学生,这样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弹奏习惯。在钢琴集体课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不能因为过于注重学生在钢琴弹奏的专业性,而减少基本知识的训练机会。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拥有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除此之外,在钢琴课程中手型的训练也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将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统一训练,钢琴课中手型的训练也是基础课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师可以将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训练,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姿势。

2.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在的教学模式是由学生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在钢琴集体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打开自己的心灵,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可以协调好师生关系,使教学成效事半功倍。所以,师生之间的信任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拥有积极的心态,还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等产生有利影响。例如,教师在教学时,利用问题法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进行钢琴弹奏,并经常与学生一起探讨钢琴乐曲包含的意义,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行想象。

3.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但应具备基础音乐理论知识,还应拥有一定的实际演奏经验以及伴奏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拥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演奏相结合的能力,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更细致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应变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全部的热情投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以及培养高素质人才中去,学会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此外,教师还可将教学与德育进行良好融合,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同时也教育学生学会团结,从而共同进步。

4.尊重学生的水平差异,开展多样化教学

在钢琴集体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及时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首先,针对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要进行一对一的教学。其次,教师要按照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来选择弹奏曲目的难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可以选择难度稍高的曲目,而对于基础较弱、无法消化学习内容的学生则要帮助他们找到问题所在并及时改正。再次,由于钢琴集体课是学生统一进行学习,所以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针对大部分学生在弹奏过程中出现的共同问题,教师要及时找到解决方案,让所有学生可以共同进步。也许因为学生的水平不一致会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来说,必须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并学会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总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利用钢琴集体课这种教学模式不但符合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之一,同时还是提高钢琴学习效率的保证。作为音乐教师来说,应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要创造出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教学方式,为社会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现代技术教育汇报材料》下一篇:内部课程评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