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考试试卷

2024-04-23

胎盘早剥考试试卷(共3篇)

篇1:胎盘早剥考试试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院近两年临床处理胎盘早剥患者中选取5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产妇的年龄为22-45岁,平均年龄为(30.5±4.5)岁;孕周为17-42周;其中11例为经产妇,另45例均为初产妇;34例采取剖宫产,22例采取阴道分娩。

1.2诊断方法及标准根据《中华妇产科学》[1]相关标准,在完成分娩后,给予所有患者胎盘检查。检查结果可分为重型及轻型:

(1)重型:突然发生阴道出血,且伴随有持续性腹痛,患者的子宫无法放松,对其胎盘剥离面积进行检查,发现超过了1/3的胎盘剥离。按照Sher标准则属于Ⅱ、Ⅲ度。本组资料中,21例患者属于重型。

(2)轻型:通过胎盘剥离面积检查,剥离面积低于1/3,且通过腹部检查,可观察到患者的子宫较软,宫缩有间歇,胎儿存活。按照Sher标准则属于Ⅰ度。本组资料中,35例患者属于轻型。

1.3统计学处理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运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若P<0.05,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引发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通过对导致患者发生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进行统计,高危居首位的应属妊娠高血压,占总比例的30.36%,其次则应属胎膜早破,占总比例的25.00%。(见表1)

2.2分娩方式的选择与胎盘早剥类型的关系56例患者中,34例采取剖宫产,22例采取阴道分娩;21例患者属于重型,35例患者属于轻型;其中阴道分娩患者中,16例(72.73%)为轻型早剥,而剖宫产患者中,19例(55.88%)为轻型早剥,由此可知,经阴道分娩轻型早剥患者更多,P=0.037<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分娩方式的选择与早剥发生时间的关系根据表2对比结果来看,可以发现采取剖宫产患者中,25例(73.53%)在未临产阶段发生胎盘早剥,而阴道分娩患者中,13例(59.10%)在第二产程发生胎盘早剥。P<0.05,两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

3讨论

在本组资料中,在处理胎盘早剥时,主要根据产妇的孕周、早剥程度、孕妇体征以及胎儿存活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针对孕周低于23周的产妇,或胎儿畸形、胎死宫内以及FGR伴重要脏器受损,首选阴道分娩;针对早剥程度较为严重,未临产以及胎儿存活者,首选剖宫产;而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宫内窘迫,胎盘早剥,无法短期内完成阴道分娩的产妇,及时安排剖宫产。在本组资料中,由于部分患者的剥离程度较为严重,剥离面积较大,导致产妇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死胎,致使产妇无法继续妊娠,但在及时治疗后,产妇的病情逐渐稳定,无病情加重情况,宫缩现象也逐渐消失。笔者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水平在不断改善,在判断胎盘早剥患者分娩方式时,应当对各方面周全考虑,尤其是胎儿情况、出血以及凝血功能等方面,尽可能地保留子宫,使患者能够保有再次妊娠的条件。

篇2:早期诊治胎盘早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共收治孕产妇7 258人, 其中, 胎盘早剥52例, 发生率为0.72%, 年龄19~42岁;初产妇19例, 经产妇33例;孕周20~41+6周;≥37周者19例, >28周但<37周者28例, >20周但≤28周者5例。

1.2 发病诱因

合并有妊娠高血压疾病15例 (28.8%) , 重度12例, 轻度3例;胎膜早破14例 (26.9%) ;机械性因素15例 (28.8%) , 包括不当性生活史4例、创伤史2例、脐带绕颈7例、脐带过短2例;长时间静坐2例 (3.8%) ;静脉滴注催产素引产2例 (3.8%) ;无明显诱因17例 (32.7%) 。

1.3 临床表现

按临床表现分为两组:A组即典型组 (15例) , B组即不典型组 (37例, 包括临床误诊和漏诊的) 。A组全部有腹痛, 有或无阴道流血;体征有血压下降、板状腹、宫壁压痛、胎位胎心不清。B组临床症状较轻微, 部分表现为阴道流血, 部分病例只是临产中宫缩较强;体征一般没有板状腹、宫壁压痛、胎位胎心不清等, 有时有胎心减速;本组产前确诊13例, 误诊和漏诊24例, 大部分误诊为临产、先兆临产、先兆早产, 部分误诊为前置胎盘, 部分病例仅于产后检查胎盘时发现。52例中有39例做了B超检查, 有18例提示胎盘后血肿, 准确率达46.15%。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孕产妇妊娠结局

52例中有38例行剖宫产术, 12例顺产, 2例分别为孕20周、28周者, 均为症状轻微的Ⅰ度胎盘早剥, 均由B超确诊, 在严密监测下安胎治疗1周左右, 病情稳定出院;随访孕28周的1例于孕31+2周时发生胎膜早破, 安胎至32+2周时因羊水过少静脉滴注催产素引产失败行剖宫产术, 新生儿轻度窒息;另1例病例随访至30周后失访。见表1。

2.2 孕产妇妊娠并发症

并发失血性休克10例 (19.23%) , 全部为Ⅲ度胎盘早剥, 有9例进展至DIC, 其中1例死亡, 1例产后出现左心衰、不完全性肠梗阻。合并产后出血并子宫卒中 (均于术中确诊) 12例 (23.07%) :Ⅲ度胎盘早剥9例、Ⅱ度1例、Ⅰ度2例, 有5例合并DIC, 其中1例因术中出血难以控制而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其余4例经积极处理后成功保留子宫。见表1。

2.3 新生儿结局

共出生51例新生儿, 其中死亡15例, 足月无窒息儿12例, 早产儿18例, 轻度窒息儿4例, 重度窒息儿2例。见表2。

3 讨论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起病急、进展快, 如处理不及时, 可危及母婴生命。部分轻型胎盘早剥症状不典型, 临床容易误诊、漏诊, 仅于产后检查胎盘时发现。本组资料中病因方面, 妊娠高血压疾病占首位 (28.84%) , 以重度子痫前期为主 (23.07%) ;胎膜早破14例 (26.41%) , 其中4例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 2例合并脐带绕颈、脐带过短, 2例在静脉滴注催产素过程中发生胎盘早剥, 6例无其他妊娠合并症, 可能与先露高浮、突然破膜导致较多羊水流出、宫腔压力降低等有关。在机械性因素中, 有创伤史者2例, 脐带因素者9例, 值得注意的是有性生活史者4例, 原因可能是性生活时姿势不当、粗暴致宫壁受到冲撞引起。本组病例中没有因长期仰卧位而发生胎盘早剥的, 有2例是由长时间静坐引起, 其机制是压迫下腔静脉, 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 蜕膜静脉床淤血或破裂, 形成胎盘后血肿, 导致部分或全部胎盘早剥。

胎盘早剥类型与母婴预后关系密切。本组病例中, 母体并发失血性休克、DIC、死亡的均为Ⅲ度胎盘早剥, 产后出血并子宫卒中的12例中有9例为Ⅲ度胎盘早剥;新生儿结局方面, 死亡的15例新生儿中, 有13例为Ⅲ度胎盘早剥, 2例Ⅱ度胎盘早剥。从母体并发症可知, A组15例中有7例发生产后出血并子宫卒中, 7例中有6例进展至失血性休克、DIC, 1例死亡, 而B组37例中只有5例发生产后出血并子宫卒中, 其中有4例进展至发失血性休克、3例进展至DIC, 经积极抢救, 无一例死亡。以上分析说明临床症状典型的病例多为重度胎盘早剥, 并发症高, 母婴预后差, 而临床症状不典型的多为轻型胎盘早剥, 并发症发生率低, 母婴预后好。因此, 应当从临床症状不典型的病例中早期发现胎盘早剥, 避免患者进展至Ⅲ度胎盘早剥, 及早治疗以改善母婴预后。

本组资料中B组均为临床症状不典型、体征不明显的病例, 因大多为轻型病例, 胎盘后血肿不明显, 故B超检出率亦不高, 37例中13例经B超确诊。分析于分娩前确诊的13例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患者阴道流血水, 暗红色、稀、量较多, 有不规律腹痛, 体征上无板状腹, 但宫缩时宫壁张力大; (2) 性生活或创伤后出血, 无腹痛但有宫缩, 宫壁张力较大; (3) 有规律腹痛, 宫缩频, 伴阴道流血, 予宫缩抑制剂未能抑制; (4) 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出现阴道流血较多, 无腹痛。误诊和漏诊24例可归纳为: (1) 误诊为前置胎盘4例, 该类患者阴道流血较多、无腹痛, B超未提示前置胎盘; (2) 误诊为先兆临产、先兆早产9例, 该类患者有持续少量阴道流血, 有或无不规律腹痛, 但可摸到较强宫缩, 宫口未开, 往往合并重度子痫前期; (3) 误诊为临产11例, 该类患者宫缩强, 无阴道流血, 胎心异常, 体征上宫壁张力大, 但有间隔期。由此可知, 胎盘早剥的早期病例一般都有异常的阴道流血、异常的宫缩 (腹痛与宫缩程度不符合) , 尤其是合并重度子痫前期、性生活或创伤史的要高度怀疑。

综上所述, 胎盘早剥严重程度与母婴预后呈正相关, 积极防治妊娠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 密切观察脐带绕颈的孕妇, 妊娠中晚期避免性生活、长时间静坐及仰卧位, 静脉滴注催产素时密切监测宫缩避免宫缩过强, 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有性生活或创伤史的孕产妇出现持续少量阴道流血, 有或无宫缩痛, 子宫张力增高, 临产后宫缩异常、子宫张力增高的孕产妇要提高警惕, 结合B超、胎心监护等检出胎盘早剥的早期病例, 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降低母婴并发症、死亡率。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及临床误诊和漏诊的原因, 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胎盘早剥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体征、B超及母婴结局, 按临床表现分为两组:A组即典型组 (15例) , B组即不典型组37例 (包括临床误诊和漏诊的) 。结果:52例患者中Ⅲ度胎盘早剥15例, Ⅱ度9例, Ⅰ度28例, 临床误诊和漏诊的有24例 (46.2%) 。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患者10例 (19.23%) , 其中9例进展至DIC, 1例死亡, 全部为Ⅲ度胎盘早剥;分娩51例新生儿, 其中15例死亡, 2例重度窒息, 4例轻度窒息, 18例早产儿, 足月无窒息儿12例。A组与B组比较:Ⅲ度胎盘早剥比例分别为73.3%、10.8%;孕产妇死亡比例分别为6.7%、0;休克比例分别为40%、10.8%;DIC分别为40%、8.1%;子宫卒中分别为46.7%、13.5%;新生儿死亡分别为73.2%、11.4%。结论:早期识别胎盘早剥, 可减少误诊漏诊、改善母婴预后, 降低母婴死亡率。

关键词:胎盘早剥,早期诊治,病因,母体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明成秋.不典型胎盘早剥8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19) :4693-4694.

[2]黄振宇.胎盘早剥的早期临床诊断[J].中国妇产科杂志, 2008, 9 (6) :428-430.

[3]杨丽, 王琪.胎盘早剥191例诊断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7, 8 (1) :53-54.

[4]袁红, 苏放明, 张海鹰, 等.胎盘早剥超声表现与临床病理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6) :795-797.

[5]游泽山, 杨清, 杨永忠, 等.45例胎盘早剥误诊及漏诊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4, 25 (1) :157-158.

[6]乐杰, 谢幸, 丰有吉.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18-121.

篇3:胎盘早剥120例分析

关键词 胎盘早剥 妊娠高血压疾病 母婴结局

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胎盘早剥是威胁母儿生命的产科危重急病之一,围产儿死亡率高。为探讨胎盘早剥早期诊断处理,降低母儿死亡率,本文对胎盘早剥120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1998年11月~2006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22 145例,发生胎盘早剥120例,发生率0.54%。诊断标准:根据病史、症状、体征、B超子宫胎盘间边界不清液性低回声区,胎盘增厚或胎盘边缘“圆形裂开”;产后常规检查胎盘有凝血块压迹。轻型(包括I度、II度)胎盘剥离面≤1/3,本组轻型56例(46.67%),重型(含III°)胎盘剥离面<1/3或伴子宫胎盘卒中、出血性休克、DIC、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本组重型64例(53.3%)其中子宫胎盘卒中32例(26.67%)。

年龄、孕产次与孕周:20~30岁7 6例(63.33%),大于30岁共44例(36.67%)。初产妇4 2例 35%经产妇78例(6 5.9%)。孕2 8~3 7周6 8例(56.67%)多;孕37~42周52例(43.33%)。

结 果

发病诱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胎盘早剥最常见的诱因。外伤及房事诱发胎盘早剥在本组占第2位。催产素、米索前列酚类药物引产诱发胎盘早剥在本组占第3位。

胎盘早剥的症状、体征:重型胎盘早剥以隐性出血为主,多有较大的胎盘后血肿,典型症状为阴道流血伴持续性腰腹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其贫血程度与外出血不相符,同时出现子宫板样硬,宫底升高,血性羊水,胎儿窘迫或死胎。轻型早剥以外出血为主,症状体征不明显,有的仅在检查胎盘母体面发现凝血块及压迹才诊断,有的表现间歇性腰腹痛,子宫持续紧张状态不易放松但无明显压痛或仅有局部压痛,开始常误诊为早产或先兆流产。B超检查胎盘局部变形增厚,胎盘后无回声区,胎盘绒毛板向羊膜腔突出可协助诊断,本组有18例经B超提示而得以诊断(见表)。

讨 论

胎盘早剥的病因: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血管变是胎盘早剥的首位诱因,妊娠期底蜕膜层螺旋小动脉发生痉挛或急性动脉粥样硬化,使远端毛细血管变性坏死甚至破裂出血,血液流至底蜕膜层与胎盘之间形成血肿,致胎盘与子宫壁分离[1]。本组妊娠高血压疾病占胎盘早剥病因第一位,共38例,占31.6 7%。外伤及房事引起占第2位,共22例,占18.33%。引产诱发早剥占第3位,共16例,占13.33%。催产素及米索前列醇使用不当致宫缩过频,过强,可诱发胎盘早剥;而使用催产素后产程活跃期进展过快常妨碍其早期诊断[2]。有文献报道,胎盘早剥为胎膜早破常见并发症,这可能为破膜后宫腔压力突然降低,或宫腔感染,蜕膜的凝血功能障碍,胎盘边缘血外渗。蜕膜坏死,激活前列腺素致使子宫收缩有关。袁氏等报道胎膜早破占胎盘早破病因第1位,为30.5%[3]。本组有6例临产过程出现相对头盆不对称引起梗阻性难产,剖宫产时发现胎盘母体面血块及凝血块压迹,可能宫缩强而先露下降受阻出现胎盘早剥。

母婴结局:胎盘早剥主要有产后出血、子宫卒中、DIC、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常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其中产后出血常导致休克,本组产后出血58例,其中出血量500~1000mll6例(1 3.33%),出血量>1000ml 41例(35.00%)。有22例出现失血性休克18.33%。有3例发生DIC,无孕产妇死亡。胎盘早剥围产儿死亡率极高,本组50例围产儿死亡(41.67%),考虑与本组早产儿所占比例较高有关。本组1 4例新生儿重度窒息,6例抢救无效死亡,4例复苏后于1周内死亡。考虑入院迟早与母婴结局有关,应重视孕妇有异常情况及早就诊的重要性。

早期诊断及处理:及时正确地诊断和处理胎盘早剥对改善母儿结局至关重要。对有诱因存在,伴有不缓解的间歇性腰腹痛应予警惕,对伴有腰腹痛、阴道流血的胎儿窘迫应引起重视。B超可辅助诊断。有资料证实,孕妇血清甲胎蛋白水平>2.5倍中位数与并发胎盘早剥明显相关,可作为早产孕妇预测胎盘早剥的一项指征[4]。胎盘早剥一经诊断,立即终止妊娠,轻型早剥无胎儿窘迫,估计胎儿可迅速娩出的,可人工破膜加催产素静滴,短期内不能分娩应剖宫产。本组轻型剖宫产24例,胎儿均存活;阴道分娩32例,胎儿存活16例。重型胎盘早剥不论胎儿是否存活均应立即剖宫产,胎盘娩出后宫腔压力降低,阻断了子宫胎盘卒中的发展,坏死胎盘绒毛和蜕膜不再释放组织凝血活酶进入血循环,避免发生DIC。本组重型胎盘早剥56例,其中子宫卒中32例,用子宫收缩剂,持续热敷按摩子宫,浆膜层作大“8”字缝扎,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等处理宫缩好转,可保留子宫。若子宫仍瘫软出血不止,应果断行子宫次层切除,本组8例行子宫切除而挽救孕产妇生命。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 2

2 范玲,黄华.胎盘早剥漏诊原因分析.中华围产医学杂志,1999(2):86~88

3 袁瑞,吴味辛.胎盘早剥早期诊断及处理探讨.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301~301

上一篇:呐喊练习集锦下一篇:李琳杰《书画协会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