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毕业论文

2024-04-18

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毕业论文(通用11篇)

篇1: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毕业论文

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会计处理的论文

摘 要:目前,对于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在会计核算上是否确认为收入存在不同的处理方法,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困惑。文章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及税法的有关规定,对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进行性质区分并作相应的会计处理。

关键词:增值税; 视同销售; 会计处理

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是指那些移送货物的行为其本身不符合《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销售货物的定义即有偿转让货物的所有权,但在征税时要视同销售货物缴纳增值税的行为。目前对于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会计处理有不同的观点,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困惑。为此,笔者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等规定,对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以期对增值税会计研究有所裨益。

一、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不同观点下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

为保证增值税税款抵扣制度的实施,避免货物销售税收负担的不平衡,《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销售代销货物”等八种行为应视同销售货物,征收增值税。目前对于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会计处理,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

(一)对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会计核算上全部作为销售处理

这种处理方法是对税法上规定的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在发生当期全部确认销售收入,计算缴纳增值税,同时结转销售成本。如全国会计专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中级会计实务》就采用这种处理方法。

这种处理方法的好处在于既保证增值税和所得税足额缴纳,又简便易行。但也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

一是使“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等账户虚增,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06)规定,销售商品收入必须同时满足“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等五个条件才能予以确认。众所周知,大部分视同销售业务,如将自产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等,不会为企业带来真实的经济利益流入,如果将它们作为销售收入处理,将使“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等账户虚增,不仅违反了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基本原则,而且误导了信息使用者。

二是没有真正理解《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有关条款的含义。目前持有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笔者认为,此条款的含义,仅在于规定企业对以上行为应视同销售货物计算缴纳有关所得税,保证企业及时足额纳税,并非规定以上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均应确认收入。

(二)对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会计核算上全部按成本结转

这种处理方法是对税法上规定的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会计核算上都不作为销售处理,而是在发生当期均按成本结转,并视同销售货物,计算缴纳增值税。

这种处理方法较为简单,但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即虚减当期收入和本年利润,导致与销售收入、本年利润相关的一系列财务指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利润率等失灵;另外,由于本年利润虚减,也导致所得税的税基减少,对于应作为会计销售而只按成本结转的视同销售,如果在年末计算所得税费用时,未按其计税价格与成本的差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就难以保证这些业务能按收入足额纳税。

(三)对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区分为会计销售和应税销售

这种处理方法是将税法上规定的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区分为会计销售(即形实均为销售)和不形成会计销售的应税销售(即形式上为销售,实质上不是销售)。对于会计销售,应确认销售收入计算缴纳增值税;对于应税销售,不作为销售收入处理,而是按成本结转,并根据税法的规定视同销售计算缴纳增值税。

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法克服了上述(一)、(二)方法的不足,比较符合新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有关规定。如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20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财务与会计》都采用这种处理方法。但遗憾的是这两本教材对于八种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性质未作区分,未给读者明确的指导;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会计人员将应确认销售收入的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直接按成本结转,而将应按成本结转的却确认销售收入,这样不仅不能如实地反映当期的会计信息,而且影响当期财务指标的计算和税收的及时缴纳。因此,明确八种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性质并作正确的会计处理很重要。

二、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分类及其会计处理

(一)形实均为销售的代销行为

代销行为包括委托代销和受托代销两种情形。这两种情形,都以销售实现为目的,以货物所有权及其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的.转移、相关经济利益的流入为标志,确认和计量收入。代销行为又分为视同买断和收取手续费两种方式,其涉税会计处理方法视不同代销方式而异。

1.视同买断

视同买断方式是指由委托方和受托方签订协议,委托方按协议价格收取所代销商品的货款,实际售价可由受托方自定,实际售价与协议价之间的差额归受托方所有的销售方式。这种销售方式下应区分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如果委托方和受托方之间的协议明确表明,受托方在取得代销商品后,无论能否卖出、是否获利,均与委托方无关,那么双方之间的代销商品交易与实际的购销活动没有实质的区别,在符合销售商品收入条件时,双方应分别确认相关收入并计算缴纳增值税。作会计分录如下:借:银行存款等;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二是如果委托方和受托方之间的协议明确表明,将来受托方没有将商品售出时可以将商品退回给委托方,或受托方因代销商品出现亏损时可以要求委托方补偿,那么委托方在交付商品时不确认销售收入,而是在收到受托方的代销清单时再予以确认;受托方则在商品销售后按实际售价确认收入并向委托方开出代销清单。作会计分录如下:受托方销售代销商品时: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受托代销商品。委托方收到代销清单时:借:应收账款――受托方;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发出商品。

2.收取手续费

收取手续费方式是指受托方根据所代销的商品数量向委托方收取手续费的销售方式。对于受托方来说,收取的手续费实际上是一种劳务收入,所以受托方在商品实际销售时不确认销售收入,而是在商品销售后,按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方法计算确定的手续费并确认收入。委托方则在收到受托方开出的代销清单时确认销售收入。作会计分录如下:受托方实际销售代销商品时:借:银行存款;贷:应付账款――委托方,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受托方在支付货款并计算代销手续费时:借:应付账款――委托方;贷: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手续费)。

篇2: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毕业论文

一、视同销售的内容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1)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

(2)销售代销货物;(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在同一县(市)的除外;(4)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5)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7)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二、会计准则中收入的确认原则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

目前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在视同销售业务发生时按货物的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并按税法规定计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会计准则与税法无差别,称为“统一法”;二是在视同销售业务发生时按税法规定计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但是却不确认收入而直接结转相关货物的成本,计算所得税时需要进行纳税调整。会计准则与税法有差别,称为“分离法”。

上述(1)(2)两种代销行为,可以按实质分为视同买断和收取手续费两种方式,视同买断方式代销商品,是指委托方和受托方签订合同或协议,委托方按合同或协议代销的货款,实际售价由受托方自定,实际售价与合同或协议价之间的差额归受托方所有。如果委托方和受托方之间的协议明确标明,受托方在取得代销商品后,无论是否能够卖出、是否获利,均与委托方无关,那么,委托方和受托方之间的代销商品交易,与委托方直接销售商品给受托方没有实质区别,在符合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时,委托方应确认相关销售商品收入。如果委托方和受托方之间的协议明确标明,将来受托方没有将商品售出时可以将商品退回给委托方,或受托方因代销商品出现亏损时可以要求委托方补偿,那么,委托方在交付商品时不确认收入,受托方也不作购进商品处理,受托方将商品销售后,按实际售价确认销售收入,并向委托方开具代销清单,委托方收到代销清单时,再确认本企业的销售收入。收取手续费方式,委托方在发出商品时通常不应确认销售商品收入,而应在收到受托方开出的代销清单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

受托方应在商品销售后,按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方法计算确定的手续费确认收入。会计准则与税法无差异,应按“统一法”,确认收入并缴纳增值税。

上述第(3)种行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收入的确认条件可以判断,商品的所有权并没发生转移,不能确认为收入,但是属于应纳增值税的行为,采用“分离法”处理。

上述第(4)种行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收入的确认条件可以判断,商品的所有权并没发生转移,不能确认为收入。如建造固定资产领用自产商品,应按其实际成本转入所建工程成本。采用“分离法”处理。

上述第(5)种行为,应当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量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并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其销售成本的结转和相关税费的处理,与正常商品销售相同。采用“统一法”处理。

上述第(6)种行为,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指出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视同销售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按照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同时结转销售成本。如果企业与被投资方形成合并关系的根据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需要划分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分别采用购买法或者权益结合法进行企业合并投资的会计处理。同一控制下合并,合并双方可视为同一集团会计主体的内部单位,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投资,按账面

成本进行结转,无需确认收入,非同一控制下合并双方应视为不同会计主体,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投资,应视为交易,需按公允价值确认收入。

上述第(7)(8)种行为,在会计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会计处理方法,根据收入准则判断,其不符合收入确认原则,应按分离法进行处理,即不确认收入但计提相关税金。

篇3:视同销售的税务处理及会计核算

一、视同销售的增值税税务处理及会计核算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了八种视同销售行为 (适用于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 : (1) 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 (2) 销售代销货物; (3) 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 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 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 (市) 的除外; (4) 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5) 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 (6)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 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 (7)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 (8)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从以上八种视同销售行为中不难看出, (1) 、 (2) 、 (6) 、 (7) 属于特殊的销售行为, 从资金和经济资源是否流入企业的角度, 这种特殊的销售行为最终会使经济资源流入企业。税法要确认收入比较容易理解和被企业接受。 (3) 、 (4) 、 (5) 、 (8) 并没有实现收入, 企业也不会由此而增加资金流入, 因此很多企业不能理解和不容易接受。以下就视同销售的增值税税务处理及会计核算做简要阐述:

1. 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代销, 分为收取手续费的委托代销和视同买断的代销行为, 以委托方为例 (支付手续费的) 。将货物交付受托代销方时, 借记“委托代销商品”科目, 贷记“库存商品”科目;收到代销清单时, 借记“应收账款”科目,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科目;结转销售成本, 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贷记“委托代销商品”科目;结算手续, 借记“销售费用”科目, 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结算货款的账务处理从略。 销售代销货物与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个人代销是同一性质的经济业务, 只不过前者是从委托方考虑, 后者是从受托方考虑。

2.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 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到其他机构用于销售, 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市县 (市) 的除外, 这种经济业务行为, 税法比较通行的做法是看是否向对方开据发票, 如果不开票, 则作为内部调拨商品, 如果开票, 说明调拨的目的是用于销售, 而不是自用, 则作为销售处理。会计上也应该区分调拨商品的目的是企业自用还是用作销售, 如果是用作销售, 作为一般纳税人, 在调拨环节可以作为销售处理, 并向另一个机构开据专用发票, 因增值税的计税原理是环环抵扣, 企业的总体税赋没有增加;如果调拨的目的是企业自用, 应作为企业内部资产转移处理。

3.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这种经济业务行为多发生在有兼营行为的企业, 比如, 某企业既生产和销售货物, 又有专业运输车队, 并且还将自产的货物用于运输队。增值税税法要求对上述业务视同销售计算增值税。其理由是向其他企业外购的货物是含税的, 如果企业将自产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不含税, 这违背了“公平税赋”的原则。但此种情况下, 会计处理虽然也按同类货物的销售价格计算增值税, 但是以成本转账的, 不确认收入。

4.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 增值税法要求企业按同类商品价格计算缴纳增值税, 会计上对用于职工福利虽然也计算增值税, 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是以售价计入应付职工薪酬, 同时确认收入。至于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个人消费, 其会计处理主要区别是有偿的或无偿的, 如果是有偿的则应作为销售处理, 如果是无偿的, 则应将增值税和其货物成本一并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

5.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或购进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工商户, 泛指以实物资产进行投资的行为, 作为投资方, 虽然并没有因为此项经济业务直接取得收入, 但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资产增值或利润并且其实物资产发生了产权转移, 所以税法以实物性资产投资视同销售征税。会计上对以实物性资产进行投资的会计处理比较复杂, 一是要看是否属于企业合并行为 (区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二是看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行为。以不同的目的进行投资其会计处理是不相同的, 但在涉税处理上均以税法规定为准。

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税法不考虑企业 (包括个体工商户) 是否因此项交易取得收入, 对其征税的理论依据是其资产是否发生产权转移。从理论上讲,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进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个人, 其实物资产的产权已经发生了转移, 所以税法以产权是否转移为征税依据。会计处理是以经济资源是否流入为收入确认依据, 二者的理论依据并不相同。所以会计是以该项资产的成本加相关税费作为“营业外支出”进行处理。值得注意的是在销售其它货物时的赠品不作为营业外支出, 而是将其成本与其它货物成本转作商品销售成本处理。

二、视同销售的所得税处理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对涉及所得税的视同销售是以资产的产权是否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和形式上的转移来确认是否作为所得税的视同销售处理的,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8]828号) 对此作出了具体规定:企业发生下列情形的处置资产, 除将资产转移至境外以外, 由于资产所有权属在形式和实质上均不发生改变, 可作为内部处置资产, 不视同销售确认收入, 相关资产的计税基础延续计算。 (1) 将资产用于生产、制造、加工另一产品; (2) 改变资产形状、结构或性能; (3) 改变资产用途 (如, 自建商品房转为自用或经营) ; (4) 将资产在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之间转移; (5) 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形的混合; (6) 其他不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 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 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 (1) 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 (2) 用于交际应酬; (3) 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 (4) 用于股息分配; (5) 用于对外捐赠; (6) 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

从文件的以上规定中不难看出, 新规定对视同销售在所得税处理上比增值税规定的相对宽松。只要资产没有发生产权转移, 即使改变了用途或形状、结构或性能也勿须交税。而税法上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是视同销售征收增值税的。如按原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林业企业将自产的板方材用于本企业基建工程是要视同销售征收企业所得税的, 按照新税法规定资产没有改变企业所有权, 只是用途发生了改变, 是不需要进行所得税处理的。同时该文件还规定:“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 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 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而原税法规定, 企业销售外购存货是不能以原购入价格确认收入的, 需要按同类商品的近期销售价格或组成确定计税价格, 其计税价格一般情况下是大于原购入价格的。新税法缩小了会计与税法的差距, 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税赋。

篇4: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探析

【关键词】 视同销售;税法规定;会计处理

所谓视同销售, 就是经济业务本身不是销售,但纳税时按照税法的规定要视同正常销售一样计算纳税,因此视同销售是税法概念, 而不是会计概念。视同销售主要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一些这样的事项:将自产或购买的货物用于在建工程、职工福利、职工奖励、捐赠、利润分配、抵债、进行非货币资产交换等。

一、税法对视同销售的规定

(一)增值税上的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单位或个体经营者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1)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2)销售代销货物;(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4)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指提供非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和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5)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7)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二)视同销售在所得税上的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采用的是法人所得税的模式,因而缩小了视同销售的范围,对于货物在统一法人实体内部之间的转移,比如用于内部在建工程、分公司等不再作为销售处理。

二、 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

会计实务中对于视同销售行为处理产生困惑的焦点在于是否确认收入以及是否缴纳所得税。增值税法规中的八种视同销售是否确认收入,新企业会计准则没有做出统一的规定,而是分散在部分准则中:(1)《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应付职工薪酬》应用指南规定,企业以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2)《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指南规定,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作为销售处理,以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同时结转相应成本。(3)《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一债务重组》应用指南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存货抵偿债务的,应当作为销售处理,以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同时结转相应成本等。这样零星分散的规定学习者难以掌握把握,不便于记忆。笔者对此作了一些分析,总结出以下规律:

视同销售是否确认收入,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收入的定义及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判断。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销售商品收入必须同时满足大家熟知的五个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规中认定的几种视同销售不管其会计处理上是否确认收入,都需要缴纳所得税。

第一,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及销售代销货物

税法中规定的这两类视同销售业务,在会计上的处理基本不存在争议。

委托代销有两种方式:视同买断方式和收取手续费方式。在视同买断方式下,将货物交付代销方时,委托方应当按照销售商品收人确认条件确认收入。在收取手续费方式下,将货物交付代销方时,委托方应借记“委托代销商品”,贷记“库存商品”,不确认收入。当委托方收到受托方开来的代销清单时,根据代销清单列的已售商品金额确认收入。

受托方销售代销货物的会计处理也要看委托代销的方式是视同买断方式还是收取手续费方式。在视同买断方式下,受托方销售代销货物时,应当按照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确认收入。在收手续费 方式下,受托方销售代销货物时,按收取的手续费,作为劳务收入 确认人账,不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在所得税上,双方根据确认的收入计算缴纳所得税。

第二,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将货物用于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开发、或提供的非应税劳务等非应税劳务,从增值税法规方面看:货物在企业内部转移使用,企业不会产生经济利益总流入,不符合收入定义。同时,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也没有发生转移,其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仍归企业,也不满足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因此不能确认收入,只能按成本结转。会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其他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按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的规定,这种情况不是视同销售,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三,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增值税上,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同用于非应税项目一样,货物仍在企业内部转移使用,不符合收入定义,也不满足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因此不能确认收入,只能按成本结转。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个人消费,就是会计上的用于支付非货币性职工薪酬,这种行为符合收入的定义和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因此,《指南》明确规定:“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人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按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的规定可以看出在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时,仍在同一企业内部使用,不需缴纳所得税;当用于个人消费时,要视同销售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四,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三条规定,首先要判断该项交换是否存在商业实质以及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否能够计量。如果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应用指南规定: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作为销售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以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如果未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应当以换出货物的账面价值和销项税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不确认收入。会计处理为:

借: 长期股权投资 770,000

贷:库存商品 6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 000

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时,将其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有关非货币性资产和投资两项业务进行处理,并按规定计算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从而影响应纳所得税额。

由上可见,如果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在会计上确认损益,这与企业所得税处理一致;如果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在会计上不确认损益,这与税收处理产生差异,需进行纳税调整。

第五,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企业将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是企业的日常活动,表现为企业负债减少,是一种间接的经济利益总流入,因此符合收入定义,同时也满足销售商品收入的确定条件,因此,应按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股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这种情况在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也很明确,应将其视同销售,计缴所得税。

第六,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增值税上,将货物无偿赠送他人不是企业的日常活动,也不会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即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也无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不符合收入的定义。因此不能确认收入只能按成本结转。会计分录为:

借:营业外支出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企业将货物用于对外捐赠,按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的规定要视同销售缴纳企业所得税;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会计上计入“营业外支出”账户的捐赠支出,要看其是否超过年度利润总额的12%,如果没有超过,可以在税前扣除,此时会计和税收处理一致,不需纳税调整;如果超过则超过部分不能税前扣除,需纳税调整。

综上所述,从增值税法规方面看,在视同销售的8种行为中,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销售代销货物中的视同买断方式,非同一县(市)将货物移送他机构用于销售,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支付非货币性薪酬,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并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人、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都按合同或协议金额或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同时计算销项税额。其他视同销售行为不确认收入,货物按成本结转,同时按公允价值计算销项税额。

企业所得税法建立了法人所得税制,对于货物在同一法人实体内部的转移, 如用于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研发、分公司等不作为视同销售行为, 不需要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除此之外都作为所得税的视同销售行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M].法律出版社,2007

[2]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08

[3]高霞.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会计处理解析[J].财会通讯.2008

[4]梁俊娇.纳税会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篇5: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毕业论文

以上产品在税收上要视同对外销售计算缴纳各种税费,应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产品按照同类产品当月或近期对外销售的价格进行计算,若无同类价格按照组成计税价计算税金;计算所得税时要按照该项经济业务应获得的利润计算所得额。除借记相关科目外,应分别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金)” “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 “应交税金——应所得税”等科目。

篇6: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毕业论文

以股权出资应视同销售还是适用重组税务处理

作者:田天

股权出资是指投资人以其持有的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作为出资,投资于境内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行为。2009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股权出资登记管理办法》对股权出资进行了明确和规范,股权出资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出资方式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案例中。但以股权出资在税务处理上存在一个疑问,是适用企业所得税中的视同销售税务处理,还是适用重组税务处理。

案例:A公司持有甲公司100%股权,投资成本1000万元。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账面净资产1400万元,经评估公允价值1600万元。2010年1月10日,A公司以对甲公司的股权作价1500万元,另一公司货币出资800万元对乙有限责任公司增资,乙公司原有注册资本1200万,增资后注册资产达2500万(中国注册税务师齐洪涛注:增资后注册资产达3500万),增资后A公司持有乙公司股权60%(中国注册税务师齐洪涛注:增资后A公司持有乙公司42.86%的股权)。2010年A公司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本年度发生的股权出资是否视同销售,确认股权转让所得500万(1500-500)(中国注册税务师齐洪涛注:确认股权转让所得500万(1500-1000))。(中国注册税务师齐洪涛评论:此案例不适用企业重组,应视同销售。)

一、股权出资应视同销售的观点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而《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又对《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作了补充规定,该通知对资产转移行为进行了分类,即当资产所有权属在形式和实质上均不发生改变时,可作为内部处置资产,不视同销售确认收入;当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时,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因此,以长期股权投资出资换取被投资单位的股权,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根据国税函

[2008]828号处置资产发生权属变更应视同销售的精神,以股权出资应视同销售。纳税人取得的对价相当于取得了股权转让收入,而根据《关于企业取得财产转让等所得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9号)规定,企业取得财产(包括各类资产、股权、债权等)转让收入、债务重组收入、接受捐赠收入、无法偿付的应付款收入等,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非货币形式体现,除另有规定外,均应一次性计入确认收入的年度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案例中股权出资应确认500万转让所得一次性计入2010年应纳税所得额。

二、适用重组税务处理的观点

以股权出资中,投资企业将股权注入被投资单位,获取被投资单位的股权,相当于投资企业为被收购方,被投资企业为收购方,收购方以股权支付。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关于股权收购的规定: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权,以实现对被收购企业控制的交易,称为股权收购。收购企业支付对价的形式包括股权支付、非股权支付或两者的组合。

如股权出资符合以下条件还可以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

(一)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且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

(二)被收购、股权比例符合规定的比例,即股权收购,收购企业购买的股权不低于被收购企业全部股权的75%。

(三)企业重组后的连续12个月内不改变重组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

(四)重组交易对价中涉及股权支付金额符合规定比例,即收购企业在该股权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

(五)企业重组中取得股权支付的投资者,在重组后连续12个月内,不得转让所取得的股权。

因此,股权出资应适用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上述案例中,A公司持有的甲100%的股份出资对乙公司增资,获取乙公司60%股权。可以看成是股权收购,乙公司以自身的股权购买A公司持有的甲公司100%股权,支付对价均为股权支付。如其他条件符合,则上述案例中股权增资可以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可暂不确定500万股权转让所得。

三、笔者的理解

笔者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原因很简单,笔者认为《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是有关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的一般规定,该条款存在兜底条款,即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国税函[2008]828号是对有关视同销售进一步规定,并不影响上述兜底条款的效力。因此,股权出资,可以符合企业重组业务的形式,符合条件的话当然可以适用特殊性重组税务处理,这也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的兜底条款规定。

中国注册税务师齐洪涛点评:

对于股权出资来讲上述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事前存在选择性。至于哪种观点正确,答案是不唯一的,也就是说两种观点都正确,主要看双方签订的合同是怎样规定的、双方是怎样处理的。

若合同内容为股权出资,并以此股权出资额增加接受此股权的企业股本,如上例,就应该对股权出资视同销售。

若合同内容为股权收购,收购方以股权支付对价,股权出资应确认为企业重组。若将上例改为以下案例,则适用于企业重组:

案例:A公司持有甲公司100%股权,投资成本1000万元。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账面净资产1400万元,经评估公允价值1600万元。2010年1月10日,A公司拟收购乙公司75%的股权,且以A公司持有的甲公司100%股权(即:对甲公司的股权作价1500万元)。

股权收购前,另一公司货币出资800万元对乙有限责任公司增资,乙公司原有注册资本1200万,增资后注册资产达2000万。

假设这个案例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且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

主要目的。A企业购买的股权占被乙企业全部股权的75%(1500÷2500×100%=75%),在该股权收购发生时A企业的股权支付金额占其交易支付总额的100%,A企业的此股权出资符合财税【2009】59号文件规定的特殊性税务处理要求,可以按规定对此股权收购采取特殊性税务处理,暂不确认股权转让所得。

篇7:视同销售总结

形式

(1)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2)销售代销货物;

会计确认收入 确认收入

增值税销售,销项税 销售,销项税

(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

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不确认收入 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4)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

不确认收入

目(5)将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

位或个体经营者;(6)将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7)将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8)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作为投资,提

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9)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

投资者;

确认收入 确认收入 不确认收入 确认收入

销项税 不

视同销售,销项税 不

视同销售,销项税 视同销售,销项税 视同销售,销项税 视同销售,销项税

确认收入 视同销售,销项税

(10)将外购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企业

不确认收入 不视同销售,进项税转出 不

内的)(11)外购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 不确认收入 不视同销售,进项税转出(12)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职工个

人福利、集体福利。

确认收入

视同销售,销项税

(13)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无偿赠送他

不确认收入

人。(14)将本企业生产的产品用于市场推广,不确认收入

交际应酬

视同销售,销项税

篇8: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毕业论文

视同销售, 严格地讲, 它是一个税务概念, 而不是会计概念。所谓视同销售, 是指从企业自身角度看, 并没有发生销售行为, 没有资金的收付;但税收法律为了防止税收漏洞, 在征税时按销售进行处理。

(一) 增值税中视同销售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单位或个体经营者的下列行为, 视同销售货物:1.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2.销售代销货物;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 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 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 (市) 的除外;4.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5.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 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7.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二) 企业所得税中视同销售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 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 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8]828号) 规定: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 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 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1.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2.用于交际应酬;3.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4.用于股息分配;5.用于对外捐赠;6.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 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 可按公允价值确定销售收入。

二、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差异分析

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中视同销售的主要差异是:1.增值税中的视同销售, 不仅强调货物的用途 (内部还是外部使用) , 还要考虑货物的来源 (自产、委托加工还是购买) 。企业所得税中的视同销售, 只强调货物的用途, 与货物的来源无关。2.增值税中的视同销售只强调货物, 而企业所得税中的视同销售不仅包括货物, 还包括财产、劳务。

《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视同销售问题, 只有如何确认销售收入的问题, 在这里只是借鉴了一下税法概念。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1.确认销售收入, 然后根据销货成本与销售收入配比的原则结转销货成本;2.不需要确认销售收入, 直接结转销货成本, 按计税价格计算销项税额。

下面, 笔者以增值税对视同销售的规定为主, 企业所得税对视同销售的规定为辅, 来探讨视同销售在会计、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上的处理差异, 以期对现行的会计实务予以尽可能正确的指导。

(一) 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销售代销货物

税法中规定的这两类视同销售业务, 在会计处理上基本不存在争议。

会计上, 委托代销有两种方式:视同买断方式和收手续费方式。在视同买断方式下, 将货物交付代销方时, 委托方应当按照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确认收入。在收手续费方式下, 将货物交付代销方时, 委托方应借记“发出商品”, 贷记“库存商品”, 不确认收入。当委托方收到受托方开来的代销清单时, 根据代销清单列的已售商品金额确认收入。

受托方销售代销货物的会计处理也要看委托代销的方式是视同买断方式还是收手续费方式。在视同买断方式下, 受托方销售代销货物时, 应当按照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确认收入。在收手续费方式下, 受托方销售代销货物时, 按收取的手续费, 作为劳务收入确认入账, 不确认销售商品收入。

税法上, 这两种情况都需要缴纳增值税, 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对于这两种情况, 不属于企业所得税中的视同销售, 是否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可以参照是否取得应税收入。

(二) 机构之间货物的移送 (非同一县市)

机构之间移送货物, 会计上一般不作处理, 只需要账簿记录即可。税法上, 需要缴纳增值税, 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货物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 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 其他情形

视同销售的其他情形如表1所示。

摘要:对于视同销售, 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中有不同的规定。在会计处理上, 也出现了两个分支:一是确认销售收入, 然后根据配比原则结转销售成本;二是直接按成本结转, 不确认收入。在实务操作中, 这些“繁杂”的差异很容易被忽视。本文拟以增值税对视同销售的规定为主, 企业所得税对视同销售的规定为辅, 来探讨视同销售在会计、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上的处理差异, 以期对现行的会计实务予以尽可能正确的指导。

关键词:视同销售,会计处理,税务处理,差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企业会计准则.2006.2.15.

[2]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指南, 2006 (10)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2008 (12)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07.12.6.

篇9:视同销售业务的涉税会计处理分析

关键词:视同销售业务;涉水会计处理

通常来说视同销售业务是指在会计处理过程中不作为销售核算但是在税收上作为销售,从而更好地确定收入计缴税金的转移行为。视同销售业务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销售行为,只是在税法上将其视为销售行为来进行计税。因此对于视同销售业务的涉税会计处理的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会计学、经济学意义。

一、税法对于视同销售业务的规定

上文已经叙述过视同销售业务一税法间的联系,通常来说这些联系主要体现在增值税法、所得税法、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的联系上。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税法对于视同销售的规定进行了分析。

1.增值税法

增值税法中有许多相关条例都对视同销售业务有着明确规定,如当企业发生由其他企业帮助进行代理销售货物的或者帮助其他企业代理销售货物以及企业将货物从内部的一个部门转移到另外一个部门进行销售的或者企业将自产的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的等内容时,根据增值税法的规定企业需要缴纳相应税款。

2.所得税法

根据我国的所得税法规定,当企业将自己生产的货物或者其他物质用于企业自身的在建工程、员工福利、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内容时则应当将其视为视同销售业务。根据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视同销售业务的整体范围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缩小。

3.会计准则

虽然在会计准则中并没出现对于视同销售业务有关的的明确规定,但是在会计准则中存在部分和视同销售业务有关的内容与规定。例如根据财政部最新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中的内容,其将企业收入定义为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并且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会使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但是在企业的日常运营过程中视同销售业务属不属于企业收入则要看视同销售业务能不能给企业带来适当的经济利益。

讨的问题。

二、视同销售业务的涉税会计处理分析

视同销售业务的涉税会计处理需要根据税法中的增值税法、所得税法和会计准则来决定。因此在对视同销售业务的涉税会计处理时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注重对视同销售业 务 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行细致的区别并且分别进行核算与处理。另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需要确保视同销售业务中的货物时可以计量或者评估的,从而能够有效判断这些货物的公允价值。除此之外,如果企业的视同销售业务的货物没有计入收入,则相应减少的货物需要进行合理的分析与纳税调整。视同销售业务的涉税会计处理分析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其主要内容涉及到企业的在建工程、对外捐赠、职工福利、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的视同销售业务的涉税会计处理。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视同销售业务的涉税会计处理进行了分析。

1.在建工程的视同销售业务的涉税会计处理

通常来说当企业将分公司或者部门生产的货物或者其他物质用于企业的在建工程时,根据我国的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是不需要缴纳所得税的,但是如果是企业自身生产的货物或者其他物质则需要缴纳相应的税款并且予以结算因此其会计处理为

借:在建工程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但是如果企业将购买而非自身生产的货物用于自建工程时,按照增值税、所得税和会计准则的规定,其会计处理为:

借:在建工程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2.对外捐赠的视同销售业务的涉税会计处理

如果企业进行了对外捐赠,则根据我国的所得税法企业的这种行为被视为视同销售业务,并且需要缴纳相应的所得税额。但是如果根据会计准则中的规定,由于企业进行捐赠行为并没有产生企业的经济收益,因此是不需要将其视为视同销售业务的。另外,将企业自己生产的货物与物资无偿赠送、捐赠给他人的行为虽然体现了企业的无私,但是其所送出的相应货物中毕竟蕴含着企业员工的劳动以及相应的价值。因此这说明了对外捐赠这一行为有时候虽然属于义举,但是当其超过相应限度的会或多或少地损及企业的劳动者和所有者的利益,因此我国的所得税法、增值税法、会计准则不得不对对外捐赠的视同销售业务进行严密的涉税会计处理并且有所限制,举例说明:

某地的一家企业将企业自身生产的一批产品捐赠给了当地的一所学校,则其会计处理为

借:营业外支出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3.职工福利的视同销售业务的涉税会计处理

如果企业将自身生产的货物或者物资用于企业员工的福利,则根据我国的所得税法企业的这一行为会被视为视同销售业务并且需要缴纳相应的所得税款,并且当企业将自身货物和物资赠与企业员工时,也会满足会计准则的规定,因此会被视为视同销售业务。举例说明。

当某公司将其生产的部分产品用于年终企业职工福利时,其会计处理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视同销售业务的涉税会计处理

如果企业要将其生产的货物与物资用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则按照相关的增值税、所得税和会计处理准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处理。第一种情况是当这种交换具有商业性质并且交换的货物的价值能够被有效评估,则需要通过会计结算来判断并且确认其相关损益,这在本质上与企业的所得税处理是相同的。但是当这种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并且交换的货物无法通过公允的方式得到计量与评估,则在会计处理过程汇总不能对其进行确认损益与此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关的税务调整。以下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视同销售业务的涉税会计处理:

第一种情况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第二种情况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三、结语

随着我国企业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在企业运营中视同销售业务的涉税会计处理分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视同销售业务的涉税会计处理分析过程中应当对其与税法的关系有着清晰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会计实践的有效进行促进视同销售业务的涉税会计处理分析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第50号令[S].2008

[2]国务院冲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S].2008

[3] 兰芳.增值税中涉及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04):55-57

篇10:企业销售退回的会计处理

销售退回,是指企业售出的商品由于质量、品种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而发生的退货。企业发生商品销售退回业务,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1.未确认销售收入的发出商品退回。由于销售收入并未确认,这种情况下只需要将已记入“发出商品”、“委托代销商品”等科目的商品成本转回即可,发出商品被退回时,应按其成本,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发出商品”、“委托代销”等科目。

2.已确认收入的销售退回。由于这种销售退回发生在企业确认销售收入后,则不论是当年销售的,还是以前销售的,除退货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涵盖期间外,一律冲减退回月份的销售收入。已结转了销售成本的,还应同时冲减退回月份的销售成本,以及销售退回货物所涉及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3.报告汇算清缴后的销售退回。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涉及报告所属期间的销售退回发生于报告所得税汇清缴之后,应调整报告会计报表的收入、成本等。但按照税法规定,在此期间的销售退回所涉及的应缴所得税,应作为本的纳税调整事项。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国家税务总局专门出台了《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规定企业因售出商品质量、品种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而发生的退货属于销售退回。企业已经确认销售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应当在发生当期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

篇11:浅谈视同销售涉税审计方法

浅谈视同销售涉税审计方法

作者:王尤贵 李 颖

来源:《财会通讯》2009年第11期

视同销售是指企业发生特定的提供商品、劳务、不动产等行为后,会计上处理可能不作为销售业务核算、不确认会计收入,而税法规定应确认销售收入并计算缴纳税金的一种涉税业务。视同销售涉税审计可伴随企业审计业务一同进行,针对其会计、税务规定复杂性及涉税审计高风险性,必须研究视同销售涉税审计方法。

一、现场审计前方法

为了提高视同销售涉税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现场审计前一定要充分准备,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行业经营特点,估计发生视同销售可能性首先,要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行业经营特点,具体做法有:可登陆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在行业的多家网站,了解行业的经营特点、促销手段等,了解被审计单位行业中地位、经营产品等;使用电话或电子邮件等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进行初步沟通,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市场份额、营销策略、行业竞争情况等;具体负责审计人员可以与有相同行业审计经验的同事交流,询问这种行业视同销售方式、频率等。其次,整理分析所了解到的被审计单位及其行业经营情况,运用职业判断估计发生视同销售可能性、方式、领域等,确定现场审计阶段重点审计领域。

(二)设计视同销售的调研问卷,做好审前调查因视同销售涉税审计主要风险为遗漏风险,设计视同销售的调研问卷应考虑各税种可能发生的视同销售规定及可能的会计核算,首先,要了解各税种视同销售的规定。具体而言有以下一些税种对视同销售作出了明确规定:一是《契税暂行条例细则》(财法字[1997]52号)第八条土地、房屋权属以下列方式转移的,视同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屋买卖或者房屋赠与征税:如以土地、房屋权属作价投资、入股;以土地、房屋权属抵债;以获奖方式承受土地、房屋权属;以预购方式或者预付集资建房款方式承受土地、房屋权属。二是《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五条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发生应税行为:单位或者个人将不动产或者土地使用权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单位或者个人自己新建(以下简称自建)建筑物后销售,其所发生的自建行为;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三是《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销售代销货物;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四是《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六条条例第四条第一款所称用于其他方面,是指纳税人将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用于生产非应税消费品、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机构、提供劳务、馈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五是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规定: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因资产所有权届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用于交际应酬;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用于股息分配;用于对外捐赠;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第七条企业将开发产品用于捐赠、赞助、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行为,应视同销售,于开发产品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或于实际取得利益权利时确认收入(或利润)的实现。六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

[2006]187号)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开发产品用于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发生所有权转移时应视同销售房地产。并注意区分各税种视同销售规定异同,如产品内部使用,企业所得税执行法人所得税制是以所有权转移为判断依据,不作为视同销售,而消费税则按最终消费对象确认为视同销售。同时。应了解有些视同销售发生行业特点,一般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契税易发生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增值税、消费税易发生在商贸企业,而企业所得税可能发生在各类企业。其次,了解视同销售会计核算规定。依据《关于自产自用的产品视同销售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的复函》(财政部财会字[1997]26号)和《关于执行和相关会计准则问题解答(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会[2003]29号)文规定执行,会计上不作为销售业务核算,不确认会计收入,一般按照成本转账。与税法规定相比,会计只对自产自用的产品、捐赠核算做出规定,导致此外视同销售会计核算实务中不统一。再次,考虑税法与会计对视同销售规定及差异。为了获得更多的企业视同销售信息,应设计问答式问卷,以降低视同销售审计遗漏风险。

(三)审前获取各税种纳税申报表,取得纳税第一手资料在现场审计前获取各种税种纳税申报表,了解是否有视同销售业务,视同销售业务的纳税申报是否按税法规定。获取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将其与各种税种纳税申报表对比,尤其是分析利润表,判断是否有少纳税可能性,为现场审计重点领域提供线索。

二、现场审计方法

针对视同销售业务的特点及税务与会计处理差异、其审计为整体审计一部分的特点,笔者认为,现场宜综合采用以下审计方法:

(一)分析性复核方法因会计对视同销售业务记为成本费用。对审计按月或更短时间测算成本费用明细项占收入比率,进行时序分析,对于比率异常变化的临近月份的成本费用会计账簿进行重点审查,关注账簿中摘要说明,确定成本费用的审计样本。

(二)实物盘点法为了避免审计遗漏风险,对存货、固定资产应采用实物盘点法,编制实物盘点表,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账簿核对,排除常规销售业务、差错影响之后,如果账载数多于盘点结果,说明有未及时入账的销售,进一步核查是否为视同销售业务。

(三)比较分析法现场获取被审计单位填制的视同销售的调研问卷,并应对其进行认真分析,了解被审计单位填制的视同销售业务情况。并将调研问卷与会计账簿、纳税申报表核对,分析是否有差异,差异是否符合常规,并判断是否有漏记视同销售业务情况,以及视同销售纳税是否及时足额。

(四)审阅法基于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了解、会计科目设置情况和视同销售的调研问卷的分析,确定有可能记载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账簿,如:应付利润、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应付福利费等进行审阅,发现异常,抽查对应的原始凭证,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将检查情况与纳税申报表核对,依据税法规定测算视同销售纳税是否及时足额。

(五)询问法为了避免理解差异,应围绕视同销售的调研问卷,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进行充分沟通,以进一步发现视同销售业务是否漏记及核算纳税申报问题。并询问被审计单位近年是否接受过审计检查,如接受过审计检查,要索取并分析检查报告等;并询问被审计单位是否受过行政处罚等,如果受过行政处罚等,要了解原因。并根据情况,判断是否追加视同销售涉税审计程序。

三、现场后审计方法

为了控制视同销售业务涉税风险,审计报告阶段,应综合各种审计结果,具体方法如下:

(一)比较分析法一般大型项目会由多人参与,底稿比较分散,项目负责人应综合所有底稿,比对底稿之间逻辑关系,尤其将视同销售业务底稿与相关的收入、成本费用底稿比对,判断视同销售业务审计结论正确性。

上一篇:找准症结 破解难题 加快发展——关于龙里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下一篇:关于少先队竞选演讲稿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