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

2024-04-24

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精选6篇)

篇1: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

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

一、视同销售的内容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1)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

(2)销售代销货物;(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在同一县(市)的除外;(4)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5)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7)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二、会计准则中收入的确认原则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

目前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在视同销售业务发生时按货物的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并按税法规定计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会计准则与税法无差别,称为“统一法”;二是在视同销售业务发生时按税法规定计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但是却不确认收入而直接结转相关货物的成本,计算所得税时需要进行纳税调整。会计准则与税法有差别,称为“分离法”。

上述(1)(2)两种代销行为,可以按实质分为视同买断和收取手续费两种方式,视同买断方式代销商品,是指委托方和受托方签订合同或协议,委托方按合同或协议代销的货款,实际售价由受托方自定,实际售价与合同或协议价之间的差额归受托方所有。如果委托方和受托方之间的协议明确标明,受托方在取得代销商品后,无论是否能够卖出、是否获利,均与委托方无关,那么,委托方和受托方之间的代销商品交易,与委托方直接销售商品给受托方没有实质区别,在符合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时,委托方应确认相关销售商品收入。如果委托方和受托方之间的协议明确标明,将来受托方没有将商品售出时可以将商品退回给委托方,或受托方因代销商品出现亏损时可以要求委托方补偿,那么,委托方在交付商品时不确认收入,受托方也不作购进商品处理,受托方将商品销售后,按实际售价确认销售收入,并向委托方开具代销清单,委托方收到代销清单时,再确认本企业的销售收入。收取手续费方式,委托方在发出商品时通常不应确认销售商品收入,而应在收到受托方开出的代销清单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

受托方应在商品销售后,按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方法计算确定的手续费确认收入。会计准则与税法无差异,应按“统一法”,确认收入并缴纳增值税。

上述第(3)种行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收入的确认条件可以判断,商品的所有权并没发生转移,不能确认为收入,但是属于应纳增值税的行为,采用“分离法”处理。

上述第(4)种行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收入的确认条件可以判断,商品的所有权并没发生转移,不能确认为收入。如建造固定资产领用自产商品,应按其实际成本转入所建工程成本。采用“分离法”处理。

上述第(5)种行为,应当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量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并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其销售成本的结转和相关税费的处理,与正常商品销售相同。采用“统一法”处理。

上述第(6)种行为,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指出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视同销售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按照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同时结转销售成本。如果企业与被投资方形成合并关系的根据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需要划分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分别采用购买法或者权益结合法进行企业合并投资的会计处理。同一控制下合并,合并双方可视为同一集团会计主体的内部单位,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投资,按账面

成本进行结转,无需确认收入,非同一控制下合并双方应视为不同会计主体,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投资,应视为交易,需按公允价值确认收入。

上述第(7)(8)种行为,在会计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会计处理方法,根据收入准则判断,其不符合收入确认原则,应按分离法进行处理,即不确认收入但计提相关税金。

通过对以上8种视同销售行为进行分析,(1)(2)(5)(6)按统一法进行处理,(3)(4)(8)按分离法进行处理。总之,在对税法中的视同销售行为进行会计处理时,应按会计准则对其进行判断,确认会计处理时是否确认收入,但所有的视同销售行为均应缴纳增值税。

篇2: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

一、视同销售的描述

视同销售(狭义),是指企业或纳税人在会计上不作为销售核算,而在税法上要作为销售确认收入计缴税金的商品或劳务的转移行为。

二、视同销售的分类

增值税视同销售: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

(一)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

(二)销售代销货物;

(三)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四)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五)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

(六)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

(七)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

(八)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所得税视同销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 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

(一)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

(二)用于交际应酬;

(三)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

(四)用于股息分配;

(五)用于对外捐赠;

(六)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

三、视同销售的涉税处理及会计处理

(一)具有销售性质,在会计上确认收入,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都作视同销售的行为;

(二)不具有销售性质,在会计上不确认收入,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都作视同销售的行为;

(三)不具有销售性质,在会计上不确认收入,增值税作视同销售处理,企业所得税不作视同销售处理。

分情形说明:

(一)具有销售性质,在会计上确认收入,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都作视同销售的行为。情形1: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用于投资; 情形2: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用于利润分配; 情形3: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情形1: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用于投资(例题):A公司将自产的成本为30000元,评估价值(不含增值税)为50000元的一批甲产品向W公司投资。甲产品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不考虑其他税费。

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

58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30000 贷:库存商品

30000 涉税处理: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一致,按正常销售行为计算申报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情形2: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用于利润分配

(例题):A公司将自产的售价(不含增值税)为50000元,成本为30000元的一批甲产品分配给投资者。甲产品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不考虑其他税费。会计处理:

借:利润分配——应付利润

58500 贷:应付利润

58500 借:应付利润

58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30000 贷:库存商品

30000 涉税处理: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一致,按正常销售行为计算申报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情形3: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例题):A公司将自产的售价(不含增值税)为50000元,成本为30000元的一批甲产品作为福利发给生产部门职工。甲产品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不考虑其他税费。

会计处理:

借:生产成本

585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58500 借:应付职工薪酬

58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30000 贷:库存商品

30000 涉税处理: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一致,按正常销售行为计算申报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二)不具有销售性质,在会计上不确认收入,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都作视同销售的行为。

情形1: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情形2: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市场推广、交际应酬等。

情形1: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例题): A公司将自产的售价(不含增值税)为50000元,成本为30000元的一批甲产品直接无偿赠送给育才小学。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不考虑其他税费。

会计处理:

借:营业外支出

30000 贷:库存商品

30000 借:营业外支出

8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0 增值税处理:增值税按同类产品销售价格计算申报销项税额8500元。所得税处理:年终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对直接捐赠支出38500元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应在《纳税调整明细表》扣除类调整项目的捐赠支出项目作纳税调增;对视同销售行为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20000元,应在《收入明细表》视同销售收入相关项目填报50000元,同时在《成本费用明细表》视同销售成本相关项目填报30000元。

情形2: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市场推广、交际应酬等。

(例题): A公司将自产的售价(不含增值税)为50000元,成本为30000元的一批甲产品用于市场推广。甲产品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不考虑其他税费。

会计处理:

借:销售费用

30000 贷:库存商品

30000 借:销售费用

8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0

增值税处理:增值税按同类产品销售价格计算申报销项税额8500元。

所得税处理:对视同销售行为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20000元,应在《收入明细表》视同销售收入相关项目填报50000元,同时在《成本费用明细表》视同销售成本相关项目填报30000元。

(三)不具有销售性质,在会计上不确认收入,增值税作视同销售处理,企业所得税不作视同销售处理。

情形1: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情形2: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部门等内部管理部门使用。

情形1: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例题): A公司将自产的售价(不含增值税)为50000元,成本为30000元的一批甲产品用于企业内部不动产建筑工程(营改增)。甲产品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不考虑其他税费。

会计处理:

借:在建工程

38500 贷:库存商品

3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0 增值税处理:增值税按同类产品销售价格计算申报销项税额8500元。

所得税处理:自产产品用于企业内部不动产在建工程,企业所得税不做视同销售处理,不需要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情形2: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部门等内部管理部门使用。(例题): A公司将自产的售价(不含增值税)为50000元,成本为30000元的一批空调用于新建的职工饭堂。空调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不考虑其他税费。

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

38500 贷:库存商品

3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0

增值税处理:增值税按同类产品销售价格计算申报销项税额8500元。

所得税处理:自产产品用于企业内部,所有权未发生改变,企业所得税不做视同销售处理,不需要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篇3:视同销售的税务处理及会计核算

一、视同销售的增值税税务处理及会计核算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了八种视同销售行为 (适用于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 : (1) 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 (2) 销售代销货物; (3) 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 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 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 (市) 的除外; (4) 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5) 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 (6)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 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 (7)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 (8)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从以上八种视同销售行为中不难看出, (1) 、 (2) 、 (6) 、 (7) 属于特殊的销售行为, 从资金和经济资源是否流入企业的角度, 这种特殊的销售行为最终会使经济资源流入企业。税法要确认收入比较容易理解和被企业接受。 (3) 、 (4) 、 (5) 、 (8) 并没有实现收入, 企业也不会由此而增加资金流入, 因此很多企业不能理解和不容易接受。以下就视同销售的增值税税务处理及会计核算做简要阐述:

1. 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代销, 分为收取手续费的委托代销和视同买断的代销行为, 以委托方为例 (支付手续费的) 。将货物交付受托代销方时, 借记“委托代销商品”科目, 贷记“库存商品”科目;收到代销清单时, 借记“应收账款”科目,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科目;结转销售成本, 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贷记“委托代销商品”科目;结算手续, 借记“销售费用”科目, 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结算货款的账务处理从略。 销售代销货物与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个人代销是同一性质的经济业务, 只不过前者是从委托方考虑, 后者是从受托方考虑。

2.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 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到其他机构用于销售, 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市县 (市) 的除外, 这种经济业务行为, 税法比较通行的做法是看是否向对方开据发票, 如果不开票, 则作为内部调拨商品, 如果开票, 说明调拨的目的是用于销售, 而不是自用, 则作为销售处理。会计上也应该区分调拨商品的目的是企业自用还是用作销售, 如果是用作销售, 作为一般纳税人, 在调拨环节可以作为销售处理, 并向另一个机构开据专用发票, 因增值税的计税原理是环环抵扣, 企业的总体税赋没有增加;如果调拨的目的是企业自用, 应作为企业内部资产转移处理。

3.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这种经济业务行为多发生在有兼营行为的企业, 比如, 某企业既生产和销售货物, 又有专业运输车队, 并且还将自产的货物用于运输队。增值税税法要求对上述业务视同销售计算增值税。其理由是向其他企业外购的货物是含税的, 如果企业将自产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不含税, 这违背了“公平税赋”的原则。但此种情况下, 会计处理虽然也按同类货物的销售价格计算增值税, 但是以成本转账的, 不确认收入。

4.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 增值税法要求企业按同类商品价格计算缴纳增值税, 会计上对用于职工福利虽然也计算增值税, 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是以售价计入应付职工薪酬, 同时确认收入。至于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个人消费, 其会计处理主要区别是有偿的或无偿的, 如果是有偿的则应作为销售处理, 如果是无偿的, 则应将增值税和其货物成本一并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

5.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或购进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工商户, 泛指以实物资产进行投资的行为, 作为投资方, 虽然并没有因为此项经济业务直接取得收入, 但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资产增值或利润并且其实物资产发生了产权转移, 所以税法以实物性资产投资视同销售征税。会计上对以实物性资产进行投资的会计处理比较复杂, 一是要看是否属于企业合并行为 (区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二是看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行为。以不同的目的进行投资其会计处理是不相同的, 但在涉税处理上均以税法规定为准。

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税法不考虑企业 (包括个体工商户) 是否因此项交易取得收入, 对其征税的理论依据是其资产是否发生产权转移。从理论上讲,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进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个人, 其实物资产的产权已经发生了转移, 所以税法以产权是否转移为征税依据。会计处理是以经济资源是否流入为收入确认依据, 二者的理论依据并不相同。所以会计是以该项资产的成本加相关税费作为“营业外支出”进行处理。值得注意的是在销售其它货物时的赠品不作为营业外支出, 而是将其成本与其它货物成本转作商品销售成本处理。

二、视同销售的所得税处理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对涉及所得税的视同销售是以资产的产权是否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和形式上的转移来确认是否作为所得税的视同销售处理的,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8]828号) 对此作出了具体规定:企业发生下列情形的处置资产, 除将资产转移至境外以外, 由于资产所有权属在形式和实质上均不发生改变, 可作为内部处置资产, 不视同销售确认收入, 相关资产的计税基础延续计算。 (1) 将资产用于生产、制造、加工另一产品; (2) 改变资产形状、结构或性能; (3) 改变资产用途 (如, 自建商品房转为自用或经营) ; (4) 将资产在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之间转移; (5) 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形的混合; (6) 其他不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 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 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 (1) 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 (2) 用于交际应酬; (3) 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 (4) 用于股息分配; (5) 用于对外捐赠; (6) 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

从文件的以上规定中不难看出, 新规定对视同销售在所得税处理上比增值税规定的相对宽松。只要资产没有发生产权转移, 即使改变了用途或形状、结构或性能也勿须交税。而税法上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是视同销售征收增值税的。如按原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林业企业将自产的板方材用于本企业基建工程是要视同销售征收企业所得税的, 按照新税法规定资产没有改变企业所有权, 只是用途发生了改变, 是不需要进行所得税处理的。同时该文件还规定:“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 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 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而原税法规定, 企业销售外购存货是不能以原购入价格确认收入的, 需要按同类商品的近期销售价格或组成确定计税价格, 其计税价格一般情况下是大于原购入价格的。新税法缩小了会计与税法的差距, 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税赋。

篇4: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探析

【关键词】 视同销售;税法规定;会计处理

所谓视同销售, 就是经济业务本身不是销售,但纳税时按照税法的规定要视同正常销售一样计算纳税,因此视同销售是税法概念, 而不是会计概念。视同销售主要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一些这样的事项:将自产或购买的货物用于在建工程、职工福利、职工奖励、捐赠、利润分配、抵债、进行非货币资产交换等。

一、税法对视同销售的规定

(一)增值税上的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单位或个体经营者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1)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2)销售代销货物;(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4)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指提供非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和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5)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7)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二)视同销售在所得税上的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采用的是法人所得税的模式,因而缩小了视同销售的范围,对于货物在统一法人实体内部之间的转移,比如用于内部在建工程、分公司等不再作为销售处理。

二、 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

会计实务中对于视同销售行为处理产生困惑的焦点在于是否确认收入以及是否缴纳所得税。增值税法规中的八种视同销售是否确认收入,新企业会计准则没有做出统一的规定,而是分散在部分准则中:(1)《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应付职工薪酬》应用指南规定,企业以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2)《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指南规定,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作为销售处理,以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同时结转相应成本。(3)《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一债务重组》应用指南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存货抵偿债务的,应当作为销售处理,以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同时结转相应成本等。这样零星分散的规定学习者难以掌握把握,不便于记忆。笔者对此作了一些分析,总结出以下规律:

视同销售是否确认收入,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收入的定义及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判断。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销售商品收入必须同时满足大家熟知的五个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规中认定的几种视同销售不管其会计处理上是否确认收入,都需要缴纳所得税。

第一,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及销售代销货物

税法中规定的这两类视同销售业务,在会计上的处理基本不存在争议。

委托代销有两种方式:视同买断方式和收取手续费方式。在视同买断方式下,将货物交付代销方时,委托方应当按照销售商品收人确认条件确认收入。在收取手续费方式下,将货物交付代销方时,委托方应借记“委托代销商品”,贷记“库存商品”,不确认收入。当委托方收到受托方开来的代销清单时,根据代销清单列的已售商品金额确认收入。

受托方销售代销货物的会计处理也要看委托代销的方式是视同买断方式还是收取手续费方式。在视同买断方式下,受托方销售代销货物时,应当按照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确认收入。在收手续费 方式下,受托方销售代销货物时,按收取的手续费,作为劳务收入 确认人账,不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在所得税上,双方根据确认的收入计算缴纳所得税。

第二,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将货物用于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开发、或提供的非应税劳务等非应税劳务,从增值税法规方面看:货物在企业内部转移使用,企业不会产生经济利益总流入,不符合收入定义。同时,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也没有发生转移,其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仍归企业,也不满足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因此不能确认收入,只能按成本结转。会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其他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按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的规定,这种情况不是视同销售,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三,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增值税上,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同用于非应税项目一样,货物仍在企业内部转移使用,不符合收入定义,也不满足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因此不能确认收入,只能按成本结转。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个人消费,就是会计上的用于支付非货币性职工薪酬,这种行为符合收入的定义和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因此,《指南》明确规定:“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人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按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的规定可以看出在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时,仍在同一企业内部使用,不需缴纳所得税;当用于个人消费时,要视同销售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四,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三条规定,首先要判断该项交换是否存在商业实质以及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否能够计量。如果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应用指南规定: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作为销售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以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如果未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应当以换出货物的账面价值和销项税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不确认收入。会计处理为:

借: 长期股权投资 770,000

贷:库存商品 6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 000

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时,将其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有关非货币性资产和投资两项业务进行处理,并按规定计算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从而影响应纳所得税额。

由上可见,如果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在会计上确认损益,这与企业所得税处理一致;如果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在会计上不确认损益,这与税收处理产生差异,需进行纳税调整。

第五,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企业将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是企业的日常活动,表现为企业负债减少,是一种间接的经济利益总流入,因此符合收入定义,同时也满足销售商品收入的确定条件,因此,应按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股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这种情况在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也很明确,应将其视同销售,计缴所得税。

第六,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增值税上,将货物无偿赠送他人不是企业的日常活动,也不会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即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也无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不符合收入的定义。因此不能确认收入只能按成本结转。会计分录为:

借:营业外支出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企业将货物用于对外捐赠,按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的规定要视同销售缴纳企业所得税;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会计上计入“营业外支出”账户的捐赠支出,要看其是否超过年度利润总额的12%,如果没有超过,可以在税前扣除,此时会计和税收处理一致,不需纳税调整;如果超过则超过部分不能税前扣除,需纳税调整。

综上所述,从增值税法规方面看,在视同销售的8种行为中,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销售代销货物中的视同买断方式,非同一县(市)将货物移送他机构用于销售,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支付非货币性薪酬,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并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人、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都按合同或协议金额或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同时计算销项税额。其他视同销售行为不确认收入,货物按成本结转,同时按公允价值计算销项税额。

企业所得税法建立了法人所得税制,对于货物在同一法人实体内部的转移, 如用于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研发、分公司等不作为视同销售行为, 不需要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除此之外都作为所得税的视同销售行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M].法律出版社,2007

[2]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08

[3]高霞.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会计处理解析[J].财会通讯.2008

[4]梁俊娇.纳税会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篇5: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

以上产品在税收上要视同对外销售计算缴纳各种税费,应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产品按照同类产品当月或近期对外销售的价格进行计算,若无同类价格按照组成计税价计算税金;计算所得税时要按照该项经济业务应获得的利润计算所得额。除借记相关科目外,应分别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金)” “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 “应交税金——应所得税”等科目。

篇6: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

以股权出资应视同销售还是适用重组税务处理

作者:田天

股权出资是指投资人以其持有的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作为出资,投资于境内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行为。2009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股权出资登记管理办法》对股权出资进行了明确和规范,股权出资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出资方式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案例中。但以股权出资在税务处理上存在一个疑问,是适用企业所得税中的视同销售税务处理,还是适用重组税务处理。

案例:A公司持有甲公司100%股权,投资成本1000万元。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账面净资产1400万元,经评估公允价值1600万元。2010年1月10日,A公司以对甲公司的股权作价1500万元,另一公司货币出资800万元对乙有限责任公司增资,乙公司原有注册资本1200万,增资后注册资产达2500万(中国注册税务师齐洪涛注:增资后注册资产达3500万),增资后A公司持有乙公司股权60%(中国注册税务师齐洪涛注:增资后A公司持有乙公司42.86%的股权)。2010年A公司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本年度发生的股权出资是否视同销售,确认股权转让所得500万(1500-500)(中国注册税务师齐洪涛注:确认股权转让所得500万(1500-1000))。(中国注册税务师齐洪涛评论:此案例不适用企业重组,应视同销售。)

一、股权出资应视同销售的观点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而《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又对《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作了补充规定,该通知对资产转移行为进行了分类,即当资产所有权属在形式和实质上均不发生改变时,可作为内部处置资产,不视同销售确认收入;当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时,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因此,以长期股权投资出资换取被投资单位的股权,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根据国税函

[2008]828号处置资产发生权属变更应视同销售的精神,以股权出资应视同销售。纳税人取得的对价相当于取得了股权转让收入,而根据《关于企业取得财产转让等所得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9号)规定,企业取得财产(包括各类资产、股权、债权等)转让收入、债务重组收入、接受捐赠收入、无法偿付的应付款收入等,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非货币形式体现,除另有规定外,均应一次性计入确认收入的年度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案例中股权出资应确认500万转让所得一次性计入2010年应纳税所得额。

二、适用重组税务处理的观点

以股权出资中,投资企业将股权注入被投资单位,获取被投资单位的股权,相当于投资企业为被收购方,被投资企业为收购方,收购方以股权支付。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关于股权收购的规定: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权,以实现对被收购企业控制的交易,称为股权收购。收购企业支付对价的形式包括股权支付、非股权支付或两者的组合。

如股权出资符合以下条件还可以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

(一)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且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

(二)被收购、股权比例符合规定的比例,即股权收购,收购企业购买的股权不低于被收购企业全部股权的75%。

(三)企业重组后的连续12个月内不改变重组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

(四)重组交易对价中涉及股权支付金额符合规定比例,即收购企业在该股权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

(五)企业重组中取得股权支付的投资者,在重组后连续12个月内,不得转让所取得的股权。

因此,股权出资应适用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上述案例中,A公司持有的甲100%的股份出资对乙公司增资,获取乙公司60%股权。可以看成是股权收购,乙公司以自身的股权购买A公司持有的甲公司100%股权,支付对价均为股权支付。如其他条件符合,则上述案例中股权增资可以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可暂不确定500万股权转让所得。

三、笔者的理解

笔者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原因很简单,笔者认为《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是有关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的一般规定,该条款存在兜底条款,即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国税函[2008]828号是对有关视同销售进一步规定,并不影响上述兜底条款的效力。因此,股权出资,可以符合企业重组业务的形式,符合条件的话当然可以适用特殊性重组税务处理,这也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的兜底条款规定。

中国注册税务师齐洪涛点评:

对于股权出资来讲上述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事前存在选择性。至于哪种观点正确,答案是不唯一的,也就是说两种观点都正确,主要看双方签订的合同是怎样规定的、双方是怎样处理的。

若合同内容为股权出资,并以此股权出资额增加接受此股权的企业股本,如上例,就应该对股权出资视同销售。

若合同内容为股权收购,收购方以股权支付对价,股权出资应确认为企业重组。若将上例改为以下案例,则适用于企业重组:

案例:A公司持有甲公司100%股权,投资成本1000万元。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账面净资产1400万元,经评估公允价值1600万元。2010年1月10日,A公司拟收购乙公司75%的股权,且以A公司持有的甲公司100%股权(即:对甲公司的股权作价1500万元)。

股权收购前,另一公司货币出资800万元对乙有限责任公司增资,乙公司原有注册资本1200万,增资后注册资产达2000万。

假设这个案例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且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

主要目的。A企业购买的股权占被乙企业全部股权的75%(1500÷2500×100%=75%),在该股权收购发生时A企业的股权支付金额占其交易支付总额的100%,A企业的此股权出资符合财税【2009】59号文件规定的特殊性税务处理要求,可以按规定对此股权收购采取特殊性税务处理,暂不确认股权转让所得。

上一篇:疏通管道合同下一篇:青春期不是我们的理由初中2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