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田中学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2024-05-02

湖田中学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精选8篇)

篇1:湖田中学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湖田中学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工 作 总 结

张店区湖田中学

2008年3月

湖田中学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工作总结

张店区湖田中学坐落于湖田镇政府西侧,占地49.7亩。学校教育设施齐全,内部管理精细,教育质量优良,是一所科研领先、特色明显、环境优美、教师敬业、学生乐学并充满人性化的省级规范化学校。学校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幸福的人生”的办学指导思想。先后被评为张店区教改工作先进单位、区级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区级优秀学校,区级电化教学示范学校、淄博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淄博市规范化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

按照山东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方案的要求,我校自2007年初申报成为该项目的实施学校,并在2007年底实现了设备安装、调试正常,培训、应用正常。为保证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由电教部和学科教研组长及信息技术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认真进行了所需设备的前期自查上报,农远工程设备到位后,精心组织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积极开展利用相关设备、资源进行教育教研的应用。现简要汇总我校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情况。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积极推进农远工程的实施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加强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实施这项工作,学校至关重要。我校为推进“农远工程”的实施,采取了如下措施:

1、成立学校农村远程领导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工程实施的领导,能使设备正常运行,我校按上级领导的要求,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领导小组。设立电教部,具体分管该项工作,确立了远程教育设备技术管理员,制定各种措施,确保远程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组长:孙玉琢

成员: 曹务春许玉红王秀玲 崔春叶 李洪娇张桂芝 邹宗祥 宋庆洲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工程建设方案,工程设备配置和使用,远教资源的整合利用和相关的教师培训等。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做到了统一部署,统筹规划。每学期末,领导小组都要对农远设施资源使用等工作进行评价,以保证“农远”设备资源的普及应用。

2、严格各项管理制度,强化管理责任

及时规范各项农远设备、资源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是保障各项资源设备充分利用 的前提。在农远工程各项设施到位后,我们及时进行了安装及调试,及时跟进各项管理制

度,强化管理责任,保障各项设施的稳定运行,正常使用。

现在,农远设备全部计入学校固定资产,做到帐目清晰,分布明确,管理到位。对农远设备所处各室,安装防盗门窗,实现相应的管理制度上墙,管理人员明确管理责任,熟悉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维护。制定对农远资源设备的使用记录,研究出台相应的考核方案。各项管理制度保障了资源设备的正常接收、使用,为我镇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软件资源条件。

3、合理布局,加强储备,充分利用卫星资源

我校按照模式三实施了农远工程。为整合学校现有的电教实施,我们合理布局农远设备,发挥该项目在我校的最大效益。

目前,我校利用农远设备,共装配一处由40个学生用机组成了网络微机室,一处卫星资源接收室,一处网络多媒体教室和一处光盘播放教研室。所接收的卫星资源网联入校园网,使每一个教师、教室都能在自己的终端计算机观看、下载卫星资源。我们及时储备卫星资源,使之和学校既有资源相互补充,进一步丰富了学校资源库建设。

二、加强培训,形成骨干,熟练应用农远设备资源

为熟悉农远项目各种设备和资源的使用,我们加强培训,分别进行骨干教师培训和分层次教师培训,使全体教师都能熟练应用农远设备资源。

1、骨干教师培训。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项目实施以来,在上级领导的安排下,我校先后选派出骨干教师到市、区进行业务培训,形成农远设备和技术使用骨干教师。回校后,由骨干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分批的校本培训。

2、分层培训。

管理员和骨干教师外出接受高级培训后,由骨干教师分层次对全校教师进行业务培训。第一批对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资源库登录,浏览,资源下载及计算机操作培训,使他们能利用现有设备条件,搜集整理网络资源,并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授课。第二批对40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进行简单的操作培训,达到可以登录,点击鼠标浏览资源的目标。学校利用第一批已培训教师安排专门时间,对中老年教师进行一对一培训,做到人人会使用。经过几轮的校本培训使全体教师都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操作技能。

三、狠抓应用,以点带面,全方位应用农远资源

农远设备和资源使用培训结束后,以面向学生的教育教学应用为主、以提高教师基本教学技能为目的,学校狠抓教学应用。

1、优化课堂,为课堂教学增添色彩

“农远工程”服务课堂教学,主要是为课堂教学提供资源支持,让广大农村学生能够与城市的学生一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教师们利用卫星及网络下载的学科知识及课件素材等,适时的、合理的应用于课堂,无形中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内涵与外延。现在,教师不光直接利用下载的资源进行教学,还自制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以点带面,促进教师教育技能的提高

学校要求全体教师每天至少要浏览一次远程教育资源,把远教资源应用到日常的教育教研,校本研修。我们以农远资源教研骨干教师为点,以他们对农远资源的有效使用促进教师研究、应用农远资源的热情。通过对农远资源利用考核方案促进全体教师使用现代教育资源。学校经常开展远程教育活动,鼓励教师经常到多媒体教室上课,从资源服务器上下载资源,制做课件,举行电教公开课、优质课评选,鼓励教师积极撰写电教论文,总结经验;开展优秀优秀课件评比活动。利用卫星接收系统中的空中课堂频道,组织教师观看新课程师资培训等节目,从多方面促进教师多学多用,充分地利用资源为教学服务。

通过对农远资源的有效利用,我校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在近几年省、市、区多媒体电子课件,电教优质课和电教论文评选中,我校都有多名教师获奖。特别在2007年区电子作品评选中,我校教师获奖的电子作品在全区学校中居于首位,展示了我校教师高水平的信息技术素养。农远设备和资源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

3、优质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农远工程提高的优质学习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利用学生微机课,绿色上网课等时间,让学生在网络微机室访问同步辅导资源,组织学生观看本年级有关科目中素材影片,动画,加深对书本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如理科模拟实验室,英语模拟语音室,学生普遍认为: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是他们学习的好帮手,好老师。

4、促进科研,为课题研究提供方便

农远工程为我们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利用卫星及网络资源进行课题研究,为我们在许多具体问题的解决上提供了许多快捷、便利的途径和方法。现在我校教研组都把农远资源的使用作为微观教研课题,研究对农远丰富资源的有效使用。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给我校带来了三变:

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认识到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与网络世界、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并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内涵、重点、难点以及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律、特点等基本问题有了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教学方法的转变,明确了教师的角色,明确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明

确了现代远程教育对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变化。教师或直接引用外地先进的教学课堂实录,或直接下载课件,或修改自制课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教学效果明显;

学生学习习惯的转变,为学生学习提供了面授答疑、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实践活动等多种交互式助学途径,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素质。

四、今后主要工作:

1、开展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和卫星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工作。

现在,我们正常接收的卫星资源更为丰富,涵盖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通过校园网的联接平台,在使用中更为方便、快捷。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积极研究对卫星资源的整合利用。

在德育方面,可以利用卫星资源进行爱国主义,形势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开展教师基于卫星资源的电子备课工作,引导教师使用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在校本培训方面,利用卫星资源,开展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新课标培训等资源应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基于卫星资源的课题研究工作,提升学校的现代化办学水平。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我校远程教育下步培训的主要内容:新课程理论探讨、课程解读、课程整合、课改案例,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提高教师将知识转化为方法的能力。

2、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利用农远设备和卫星资源的长效机制。

继续加强制度建设,探讨、制定基于农远设备和资源利用的规章制度,把农远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使农远教育管理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规范、指导师生利用卫星资源的方法和途径,拓展使用空间,做好设备利用,共享优质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3、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学校将以接收站为平台,经常进行优质课竞赛、优质课件展示、优秀论文评比、各种专题研讨、促进教师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

4、加强对我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和技术服务水平。

在对农远设备资源利用中,加强对学校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让他们走出去,学习过硬的管理和应用技术,保障农远设备的正常使用,提高管理和应用水平,强化对农远资源的整合利用水平,保障对农远资源的高效使用。

总之,农远工程为农村学校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和优质资源,我们今后一定要研究,利用好设备和资源,努力提升学校现代化教育水平,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2008、3、1

篇2:湖田中学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在国家教育部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我校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为进一步推动远程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使我校的教学质量再上台阶,特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远程教育“管、学、用”相结合长效机制,全面提升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水平,充分发挥远程教育项目在教育教学中的效益,全面推进我校素质教育。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

远程教育主要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接收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使我们能够及时地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充分利用卫星传输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卫星教学收视点也是教师进行不间断学习的一个平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可在此得到提炼和升华。因此,我们将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让老师们尽快了解远程教育的相关内容,明白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适应日益更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三、成立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1、加强领导。

从学校领导到每位教师都要高度重视现代远程教育,学校成立的相应领导机构来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划与实施,并做到任务、分工明确,做一些扎实的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夯实基础。

2、明确分工。

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对远程教育工作做整体统筹安排;副组长主要抓好远程教育工作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各组员负责该项目学校远程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

四、主要工作目标

1、力求通过培训、研讨等主题活动,各位教师能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主,常规电教手段为辅,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用现代教育手段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进一步学习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学习远程教育资源的选择、利用和二次开发;学习常用的课件制作方法;做好教师培训工作,要求每位教师都能熟练使用远程教育设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3、开展与远程教育有关的教研活动,以提高远程教育设备的使用效益。

五、主要措施

因地因时制宜,采取多种模式,逐步推进现代远程教育技术。

1、做好学期工作计划

做好本学期远程教育工作计划,计划应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要强。

2、组建技术服务支撑体系

为使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立技术服务小组。

3、做好学校技术管理员培训工作

—1—

要运用好远程教育资源,首先学校技术管理员必须掌握设备维护的基本方法,熟练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学会管理资源和应用资源。为此,在本要抓好远程教育技术管理员的培训,让每位教师都能在原有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提高操作应用水平,逐步熟悉远程教育资源各板块的内容、特点及运用技巧,为我校培训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4、加大远程教育资源的课堂应用率

确保远教设备的正常使用,IP资源实时接收、使用、刻录和保存,及时将接收的有用资源应用于我校培训和教育教学,并做好相关记录。进一步做好教学资源库管理、应用工作,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库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创新。

5、抓好远程教育资源的二次开发

加强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二次开发的研究和推广工作,提高教师多媒体教学水平,学习常用的课件制作方法。

六、主要工作安排

3月:检查远程教育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反馈信息,使远程教育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4月:组织教师进行课件制作学习。

5月:组织开展远程教育工作自评自查工作。

6月:收集教师的电教论文、工作总结、和优秀课件。

湖田中学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日

篇3:湖田中学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的深远意义

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根本目的, 就是要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 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文化输送到边远的农村、山区和贫困地区, 有效地解决广大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短缺等问题, 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 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该工程的实施, 让农村师生扩大了视野, 不仅能收看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播出的优质课程节目, 还能接收中央电教馆免费播放的基础教育信息资源, 并且可以聆听全国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堂教学。

二、 我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现状

教育部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指出:“要把教育信息化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重点支持并加快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 建成一批网络学校。”2004年教育部又提出, 要用5到10年的时间, 努力实现全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普及, 使中小学的师生能够共享卫星接收的教育资源。

在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过程中, 可因地制宜, 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 采用不同的模式来实施。模式一:建立教学光盘的播放点。每套配置包括一台电视机、一台DVD机和一套教学光盘。模式二:建立卫星教学的收视点, 它的每套装置包括一套卫星接收系统、一台计算机及其相应的外设, 以及电视机、DVD机和成套的教学光盘。模式三:建立计算机教室, 每套装置主要由卫星教学收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和联网的计算机教室系统构成。

我区农村学校相对较多, 教学条件和设施较城区落后。自2005年底开始, 我区实施“陕西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 其中9所农村中学申报陕西省远程教育模式三项目, 我校是其中一所。区上专门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 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与“校校通”工程相结合, 发挥两者优势, 优化教学手段, 使学校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 让其达到最大的配置效益。全区于2005年12月底前全部到位各种设备, 并在次年开学前安装调试完工。2006年初, 区上组织各校相关人员参加了安装公司的有关技术培训。根据《西安市教育局关于〈西安市开展“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 我区结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情况, 围绕“让项目学校的师生最大限度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这一主题, 制定了《开展“未央区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年”活动实施方案》, 要求各校开展校本培训和全员培训。推动本区现代化远程教育发展。

工程实施两年来,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各级部门在教师培训、资源建设、教学应用上作了大量的工作, 三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 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初步形成了一些适合当地及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法, 但在应用中也发现许多不足及需改进之处, 在接触了其他学校的计算机教师, 通过和他们交流沟通, 结合本人实践, 发现许多学校在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教育思想和观念没有跟上时代步伐, 认为远程教育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师资配备不足, 配备的教师身兼数职、课时多、任务重, 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远程教育技术的学习和研究, 没有更好地使用设备、运用资源。

二是资金的不足。导致远程教育设备不能及时维修,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远程教育的开展, 教育资源的运用。

三是远程教育师资缺乏。学校只有一位管理教师会使用, 大部分教师不会用、不想用远程教育设备, 教学水平低, 教学方式陈旧, 不能适应远程教育的要求。

四是教学资源浪费、教学应用效果不明显。目前, 项目中学都具有卫星接收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 有的学校开通了因特网。每个项目学校配备了中央电教馆资源库, 教学资源非常丰富, 但由于教师的应用水平和学校激励机制不完备, 这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没有很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 教学效果不明显。

三、解决我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存在问题的思路

1.加强领导培训, 落实责任

举办学校领导计算机培训班, 让学校主要行政领导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提高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和对计算机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发展计算机教育的紧迫感。让他们认识到用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对一个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

做好教师培训工作, 提高教师应用水平, 可以说是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最关键环节。采用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 集中培训与日常学习实践相结合等培训方式, 全面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鼓励教师结合实际, 大胆探索在三种模式下提高教育质量的办法。

3.以点带面, 积累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现在试点学校的各个中学几乎都上了互联网, 可以要求每个学校建立本校的网站, 让不同学校乃至不同的地区实现资源共享, 抓好一批三种模式应用的先进学校, 总结经验, 以点带面。注重开展经验交流, 重视先进经验的总结与推广, 全面带动三种模式的普及应用。

4.抓好管理制度建设, 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要把实施远程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计划。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 带头应用;要完善设备和资源登记、使用制度, 数字资源接收、使用、存贮和共享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设备和资源的保管和维护, 合理安排设备和资源使用的时间表、做好使用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努力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总之, 在近两年多来的教学管理实践中, 我深切地感受到远程教育资源设备的运用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它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是因为介入了现代教学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高, 才能充分体现远程教育的真正含义。虽然, 这项工程在应用初期,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待改进之处, 但这些困难和问题是暂时的, 只要我们共同努力,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将得到全面的、协调的、持续的发展。

摘要:国家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支持贫困地区中小学利用各种方式与CERNET联网, 建立现代化教育环境,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如何解决在推广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学习策略论[M].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7, 12.

[2]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 07.

[3]西安市开展“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年”活动实施方案.2006, 2.

篇4: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一、国际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经验和发展趋势

(一)基础教育信息化经历的基本阶段

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大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下面以美国为例说明。

第一阶段(1980~1997)—— 硬件阶段(每所学校、每间教室配备计算机)

第二阶段(1995~2001)—— 网络阶段(每所学校、每间教室接入互联网)

第三阶段(1999~)—— 整合阶段(信息技术与各类学科课程教学整合)

(二)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积累的基本经验

各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都遇到并注重解决好以下问题:

理念和认识;

数字鸿沟;

教师培训;

优质资源开发;

保证经费投入和合理配置;

重视企业投资和参与;

制订政策鼓励教师参与;

引导学生提高信息素养,正确使用计算机和网络

(三)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值得汲取的教训

在各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出现过各类问题,有许多值得汲取的教训。

1.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

在教育信息化的初期,大多容易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设备和硬件建设,轻视或忽视软件建设。这里,软件建设不仅包括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软件和各种应用工具软件,还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网络管理平台、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系统、教师智能备课系统、教学智能答疑和评价系统、教育教学软件(从各门课程的课件到学科资源库、素材库、电子图书馆等)等。

2.重基础设施建设,轻教师培训

在一些国家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等人员培训方面,无论在投资比例,还是协调发展上都出现过严重失衡。新加坡、我国香港和内地都有这方面的教训。即使是像美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的实践也一再表明:教师培训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瓶颈“。教师等人员培训跟不上,不仅使基础设施中的设备和硬件用不上,而且也会使教育软件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也跟不上,无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效益的发挥。

3.师生对教育信息化的准备不足

国际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表明: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用来促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也可以用来强化“应试教育”,带来消极和负面影响。教育信息化同传统课堂面授教学的关系也需要正确对待。既不可将课堂面授教学和传统教材简单复制到数字化网络教学环境中去,也不能简单地全盘否定校园课堂面授教学。困难的是在课堂文化和数字文化的冲突中实现新的整合,这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一种挑战。

4.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和评价问题

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并非信息技术本身。教育信息化应该带动教育现代化,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为社会全体成员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服务。教育信息化要突破将信息技术教育局限于键盘操作技能训练、计算机语言和编程学习或网络搜索等狭隘的内容,而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文化来认识和实践。同时,要突破简单地以每所学校“校校通”投资水平、每个教师是否开发多媒体课件和应用课件讲课、每个学生的上机学时等为评价指标,而应综合评价教育信息化对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5.数字鸿沟问题

教育信息化可能缩小或扩大国家之间和同一国家内部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应该使教育信息化真正为推动边远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社会弱势群体的基础教育现代化,为解决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和教育机会不平等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四)国际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方面,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组织实施第二代和第三代互联网计划,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强调地网(计算机地面网络)、天网(卫星通信网)和人网(学习支助服务组织网络)的结合。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趋势是在解决将互联网接入每所学校、每间教室和每个图书馆的同时,也接入每个学生家庭。发展中国家则更注重发展社区学习中心,使之成为社区人群共享资源和交互通信的数字信息港。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和各类便于中小学生携带、应用的个人终端设备也将得到发展。人工智能等关键信息技术将在教育信息化中得到更大发展和应用。在互联网之外,各类通用的和专业的数字化教学、学习、管理平台将有更大发展。各种学科教育资源库及电子图书馆的开发和应用将加速。各种语言文字之间的智能翻译软件系统将越来越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教育。信息技术与各类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将逐步取得成效,逐渐深入人心。

二、实施“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议

(一)指导思想

在国务院、教育部的领导和部署下,通过加快全国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基础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传播、教师培训、信息技术与各类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深化。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学校间以及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在办学和教学中实现更多的协作和合作,促进更多的网络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网络教学和管理平台共建共享,并组建面向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实现终身学习的网络教育联盟。加快我国中西部,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确定并实现全国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向中西部传播的机制。抓住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时机,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进程,加快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工程目标

加快中西部农村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实现每所学校至少有一个多媒体计算机工作站,通过地网或天网接入互联网的最低配置。

对已经达到最低配置的中小学,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分类指导方案及评估指标体系。

组织教育界和信息产业界力量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开发适合我国中小学应用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学习和管理的平台系统,推出各类优化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技术设计方案,并推广应用。

组织教育界和信息产业界力量配合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推行新课程标准,设计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和课程材料,实现共建共享。

通过天、地、人三网结合,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分布式优质教育资源传播体系,开设面向全国中小学师生的各类电子课堂(开放课堂、同步课堂、空中课堂、直播课堂、示范课堂、实验课堂等)、各类网站(学科网站、主题网站、专题网站、科普网站、院士网站等)和联网数字图书馆,以及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的网络备课室、特级教师工作室、课件展示台、教学改革与实验交流站等,尤其要确保优质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的传播。

实现教师培训先行和经费保证的原则。在达到“校校通”最低标准的同时,实施为每所最低配置的中小学免费重点培训一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计划。同时,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包括校长)校本全员培训以及通过网络远程培训的计划。

工程的重点是以信息化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和深化素质教育。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新课程标准,实现信息技术与各类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推进综合性、研究性课程的探索以及教学结构和模式的创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对本工程实施的成效进行评价。

(三)技术方案

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可以采用的技术方案主要有:

地面计算机网络(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适用)

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多功能计算机投影厅

局域网(局域联网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局域联网的电子图书馆等)

校园网(包括校园联网的数字图书馆)

校园网群

教育城域网

广域网

互联网

互联网互联

中国教育科研网

各类公众互联网(中国电信网等)

互联网接入方式

电话线拨号上网

各类专线上网。

卫星通信网(我国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适用)

卫星传输模拟电视广播(C波段)

卫星传输压缩数字电视广播(Ku波段)

卫星传输多媒体宽带IP数据广播平台

卫星传输互联网接入服务

卫星传输语音广播、VBI广播等

(辅助电话线拨号接入互联网)

社区有线电视网(全国各地城乡建有有线电视网的社区适用)

社区有线电视网传输各类模拟和数字电视节目

社区有线电视网实现电视节目点播

社区有线电视网转播卫星传输的多媒体宽带IP数据广播

社区有线电视网改造成宽带计算机互联网

视频会议系统(全国各地教育行政单位、中心学校适用)

教室或会场视频会议系统

桌面视频会议系统

地面电子通信专线传输视频会议系统

计算机互联网传输视频会议系统

卫星传输视频会议系统

一对一、一对多视频会议系统

单向和双向视频会议系统

一路视频和两路音频、两路视频和两路音频视频会议系统

光盘发送+基于计算机的学习(全国各地学校、教学点及家庭适用)

VCD发送和收视

DVD发送和收视

CD-ROM发送和运行,基于计算机的学习

我国已经组织实施多项(基础教育扶贫工程、李嘉诚基金会资助的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及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资助的多项我国西部基础教育工程)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包括我国西部12省区的国家级贫困县)的卫星传输数字化教育的VSAT接收站点建设。这些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示范站点建设包括卫星接收天线及其安装费、多媒体计算机工作站及相应接收卡、软件工具组合、稳压电源、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平均每个投资不超过1.5万元,加上人员培训费共计2万元。这些教学示范点的VSAT站和多媒体计算机工作站如果能与学校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局域网或校园网,或者同当地社区的有线电视网等联通,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难点是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议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资源建设(开发与共享)

全国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后,确保信息化工程可持续发展并取得实效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中央和地方资源中心不断开发并及时更新与中小学教学进度同步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天、地、人网源源不断地将它们传输到全国各地中小学。所以,在规划网络传输中心、各地主要节点以及全国基层终端(尤其是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设备配置的同时,需要同步规划教育资源开发制作设备、传输通信设备、接收存储显示设备以及进行二次辐射传输的设备。在规划全国各地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务必要重视对教育资源开发制作和传输中心的建设,重视对现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加工建设及其相应设备的投资。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均已经配备现有教育资源数字化转换加工设备。

2.教师培训

全国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后,确保信息化工程可持续发展并取得实效的另一项重要的工作是:组织实施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师的校本培训和网络远程培训。为此,既要解决培训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更要从组织上确保培训的质量。

校本培训主要是依靠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先行接受过培训的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和其他有信息技术专长的教师对本校各科教师的在职业余培训。培训内容除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应该紧密结合我国基础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整合的途径和方法。要将教师培训与日常教研活动结合起来,将校本教研活动与学区教研活动结合起来。

对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师进行网络远程培训是应用教育信息化平台进行的一种创新。这对推进本工程的实施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应该及早规划设计、组织实施。

3.经费投入和配置

如前所述,我国建设校园网的中小学已经达到2.6万所,总投资在600亿以上。但其中仅有10%~15%的学校实际应用较多、效果较好。问题主要出在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配置不合理上:大部分经费投入了硬件和设备,很少部分的经费投入在软件和教育资源建设,至于用于人员培训和后期管理、更新维护、运行和技术支持的经费更少。就是说,没有整体地解决好信息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路”、“车”、“货”和“驾驶员”的合理投资比例关系。依据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初期投资的重点在硬件和设备(计算机和网络)上,即修路;中后期应该重点投资开发网络平台和教育资源,即车和货;而从一开始,就应该将总投资的30%左右应用于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上,即培训驾驶员。没有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没有校长、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育技术工作者的支持和服务,教育信息化只是一句空话。没有师生的最大限量的使用,就没有教学成果的产出,过不了多年,这些硬件和设备就会过时,造成极大浪费。具体而言,应依据不同的技术模式和应用环境进行具体的核算和论证。

4.运行管理

运作方式可以采用国家投资(又应该考虑中央和地方政府多级投资)体制,市场竞争体制,国家投资与市场竞争相结合的体制。美国政府在组织实施其教育信息化计划时都动员了企业参与。

具体建议:整个项目的国家投资可以采用基金会的管理方式,组织由国家控股的中介公司来管理资金的应用。整个工程可实行项目管理制。比如,可以将整个工程分解成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支持服务中心、教育资源开发及传播中心、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等项目来规划并组织实施。

篇5:湖田中学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一把手”工程,校长在本校实施远程教育工作中起主导作用,我们把农远教育工程纳入了学校的工作计划,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构成与分工是:校长为组长,主抓现代远程教育的总体策划、组织与实施工作;副校长及管理员为副组长,负责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与应用技术培训,设备的使用与维修维护、设备的安全保卫等工作。小组中的各个成员各负其责,分工协作,使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有组织的进行。学校还配备了农远工程管理员,管理员能及时完整的接收卫星教育教学资源,对设备设施和资源进行管理,并承担了本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等工作。

二、踏实科学的管理工作。

1、规章制度。我们学校的管理制度规范、完善。农村远程教育的各种项目管理规章制度及“农远”的相关文件齐全,详细地制定了相应的各种管理制度。例如:远程教育工程项目设备管理制度、项目资源管理使用制度、光盘播放教室管理制度、卫星教学收视教室管理制度、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计算机教室管理教师岗位职责、学生上机学习守则等。统筹管理学校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的使用,做好各种记录,以保障远程教育工程有序进行。

2、设施设备管理。学校派专人负责农远设备安装的全程质量监督,保证系统运转正常后再进行签收;各室各设备均按项目要求合理摆放,科学规范;农远的各种设备专管专用,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没有挪用丢失等现象;设备的完好率达到了95%以上;农远设备的送货和安装手续健全整理归档;学校每年都有针对农远设备运行维护的专用经费预算,先后购置了扫描仪、数码相机、刻录机、打印机碳粉仓、优盘等设备设施,保证了农远设备的高效运行。

3、资源管理与共享。农远管理员能及时完整的接收卫星教育教学资源。对下载的资源能及时的进行归类整理。能把有保存价值的资源刻录为光盘保存,并通过其它方式搜集资源,建立了资源整理档案。

三、高效的教育教学应用。在学科教学上,光盘播放室、卫星接收室、多媒体教室和网络计算机教室,四个功能教室上课每周达到了每周不少于20节的标准。功能教室均有专用课表,上课记录详实;各学科均能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用于教学,光盘等教学资源的借阅和使用都有记录;每位教师在学年初,都有利用远教设备的教学计划,在四个教室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都有相应的电子教案。教师在使用远程教学资源后,都能很认真的进行反思。在学科整合上,学校根据进修学校信息技术教研部的具体要求,深入落实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教学工作。开齐开全了信息技术课,有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切实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与素养,在教务处的安排下,定期的开展学科整合教学活动。在课外活动上,我们学校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做到了每周组织学生收看一次电影或教育节目。

四、教研工作。

学校每都详细计划,依托学校的县级重点课题,运用示范课例和优秀教案等远程教育资源,组织教师采取观摩、研讨、说课、专题讲座、课例分析、教学评比、教学反思等多种形式开展校本教学研究。能积极参加进修学校、科研所、教育局及上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活动记录完整详实。

五、培训工作。

我校认真按照培训内容、质量标准等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保证培训工作质量,使广大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中取得显著进展,应用农远工程教育技术的整体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通过宣传动员和几次培训,全校教师全部参加培训。经过实际操作测试,我校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达标率达95%以上。全体教师懂得了信息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重要性,信息显示多媒化,信息处理素质化,教育过程智能化。教师确立了教学现代化的目标,懂得了为什么而教,怎样教,用什么方法教,通过一些活动,老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达标和升级,学校教育技术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巩固了学校多媒体组合,积极开展了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校长、管理员、骨干教师,都按要求参加了上级的培训。

六、为农服务。

学校定期开展为农服务活动,与村党支部建立了培训互助机制。面向当地农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党员干部宣传教育活动,构建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好了辅助服务工作。

篇6:湖田中学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2007/06/1

4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

(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进一步推动农村中小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按照温家宝总理关于“制订规划、充分论证、先行试点、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要求,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在认真总结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本方案。

一、工程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旨在通过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积极输送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农村中小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农村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有效解决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短缺、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全面带动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同时,还可依托农村中小学逐步建设农村信息化平台,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党员干部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提供支持。

实施该工程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工程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平衡地区差异、缩小城乡教育差别、促进教育公平。对在农村初步形成信息化的环境、加强党在农村的基层政权建设、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程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

工程建设目标:力争到2007年,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基本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初步形成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环境,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农村学校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打下基础;有力促进尚未“普九”的县基本实现义务教育普及目标,基本解决农村地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短缺、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初步形成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环境,持续向农村中小学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断加强教师培训,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发挥农村学校在当地传播文化、交流信息的作用,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

主要任务:在2003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用四年时间,使全国3.75万所农村初中具备计算机教室,使全国38.4万所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使全国

约11万个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用三种模式基本覆盖全国的农村中小学。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建设光盘教学资源4000小时以上,卫星教学资源11000小时以上,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6000小时以上。加强教师培训,为每所农村中小学培训1-2名熟悉教学、懂技术管理的人员,积极推进三种模式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三、工程建设模式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

配备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成套教学光盘。通过播放教学光盘对学生授课和辅导。配备对象主要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确定保留的教学点。平均每点投资概算3000元。

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

配备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教学光盘。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大量接受优质教育资源,并同时具有教学光盘播放点的功能。配备对象为乡中心小学和村完小。每点投资概算1.6万元。

模式三:计算机教室

配备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其特点是除具备模式二全部功能外,还能够为学生提供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配备对象为农村初中。平均每点概算15万元。

各地在按照三种模式完成基本配置的基础上,可结合本地实际确定相应的配置标准。

四、工程实施的原则

(一)中央宏观指导,地方负责工程的实施。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研究制定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工程建设管理和相关标准规范,并进行指导检查。省级政府负责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实施方案和组织工程建设。

(二)工程投入由省级政府统筹安排,中央专项资金重点补助中西部地区。省级政府对本地区的工程建设承担主要责任,负责落实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地方安排的建设资金由政府财政承担。西部地区以中央投入为主,地方投入为辅,中央专项资金占工程总经费的三分之二。中部地区以地方投入为主,中央补助为辅,中央专项资金占工程总经费的三分之一。东部地区主要由地方政府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工程建设,中央对山东、福建两省部分贫困地区给予适当补助。

(三)地方政府负责保障工程运行费用。建立保障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施正常运行的长效机制,地方政府负责落实工程管理经费和设备维护、更新经费,严禁向农民摊派。

(四)工程采用集中连片的方式实施,逐步推进。工程建设要集中布点,连片实施。优先在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基础教育信息化有一定基础、能够落实设备维护和运转经费、具备通电和其他相关条件、能保证设备正常使用的地区进行工程建设,逐步在全国农村推进。

五、工程实施方案

(一)工程建设投入

经测算,工程建设需要资金100亿元左右,其中中央专项资金50亿元,地方投入50亿元左右。2003年试点工作中央专项资金已拨付10亿元。2004年-2007年中央专项资金共安排40亿元(含资源建设费),每年计划安排10亿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每年各计划安排5亿元),主要用于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以及相应的师资培训等。

(二)实施计划

1.2004年工程实施计划

2004年主要覆盖西部的陕西、内蒙、贵州、甘肃、广西、云南、四川、重庆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部的江西、山西、安徽、湖北、湖南、河南、河北、海南等8省部分地区和山东、福建部分贫困地区。

在上述地区选择人口适中,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基础教育信息化有一定工作基础,能够为工程提供长期支持的地(市)级行政区域连片实施。

2.2005年工程实施计划

2005年工程建设重点支持新疆、贵州、湖南、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份,使这些地区工程覆盖率有大幅度提高,其他中西部地区逐步推进。

3.2006-2007年工程实施计划

分两年完成剩余地区工程建设任务,覆盖全部农村中小学。

六、工程的组织实施

(一)成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由教育部主管副部长担任;成员由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教育部)。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工程规划和实施方案,对工程建设进行统一部署,组织实施,监督检查以及协调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行使职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相应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区工程的实施。

(二)工程实施标准及职责分工。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研究制定工程总体规划、工程实施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规范,审核批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工程规划和建设方案,进行检查指导,组织工程的国家级验收。工程的实施由省级政府具体负责,根据总体规划、工程实施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规范,制定本地区工程建设规划和逐年的建设方案,落实工程建设资金,负责工程组织、建设和检查验收。

(三)工程实施的专家队伍。建立由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督导检查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专家队伍,对工程实施方案、相关标准、设备配置、设备安装、教育教学等进行论证和咨询,以保证教育教学更符合教育规律和学校实际,设备配置科学可行,设备运转方便完善,经费使用更为有效。

(四)工程建设机制。借鉴试点工作在设备采购、安装、维护、维修、更新等多个方面取得的经验,完善工程实施的运行机制,用好国家专项资金,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国家继续组织工程设备入围企业资格预审,由省政府组织公开招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为招标人,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三部委制订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办法》组织招标工作。按照三种模式配置标准进行工程建设,全面负责工程的设备配置、安装、维护、维修等工作。

(五)强化三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各级教育部门认真抓好三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特别要注意抓好教学光盘在农村小学的应用。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开发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把现代远程教育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结合起来。

(六)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条件,加大培训工作的力度,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能力,全面、持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各地教师、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坚持培训先行。

(七)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教学光盘资源、同步课堂、卫星数据资源建设的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好开发制作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工作,免费向农村中小学校提供;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研制和开发,要求教材出版单位制作或组织制作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光盘,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来源多样化。

七、工程预期效益

篇7:湖田中学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工作总结 赵家庄中学是霍州市开元街道办事处所属一所乡镇初级中学,19个教学班,学生1239人,教师84人。现有省配备的远程教育模式3设备1套;自筹多媒体教室设备12套,教师办公电脑16 台,学生上课机房一个,电脑40台,设备运行正常。能满足13个班同时进行多媒体教学,70名学生单人单机上信息技术课。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设施在霍州市乡镇中学中位居前列。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来,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关怀,特别是在电教部门的直接关心、指导下,按照市教育局电教馆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开展工作,使我校利用好远教资源为教学服务,教育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学校为适应信息技术教育和利用好远教资源,从组织领导、骨干师资力量的配备方面予以加强和保证,并进一步健全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把远教运用作为教师业务考核和评优评模的重要依据。自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来,学校就组建了远教项目和信息教育技术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教导主任分管,后勤积极配合保障,选调并挑选了责任心事业心强,技术水平高的骨干教师。远教负责人每学年初制订出远教运用和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计划,并做到定期组织学习,实事求是地分析、讨论本校远教项目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认真细致地做好卫星节目的接收、资源的下载、整理存盘。根据教学需要,按年级、科目分类归档,确保了

设备资源的正常使用。为提高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使其使用方便快捷,我们把卫星接收机和办公电脑、学生机房、13个多媒体教室联成了局域网。我们还专门聘请了设备维护人员,出现故障,随时维修,保证了远教教学应用工作的顺利进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确确实实走进了我校教育教学生活,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很大。它不仅促进了我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更丰富了教育教学的内容,使师生们的视野初步延伸到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和天涯海角,伸到了五洲四海和浩瀚的宇宙太空,感受到了现代文明的气息,分享到了现代信息文明的成果。目前,我校已开通因特网和校园网,并逐步实现与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随着远教资源应用的不断深入,教师个个都学会了电脑,懂得了电脑基本操作,以及一些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特别是一些年老的教师也学会了查阅资料等基本的电脑应用。利用远教资源,极大的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了视野。使用过程中,资源的先进性、科学性、丰富性获得了教师们的好评,促进了教师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了教师的基本素质。

今后,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将更加重视对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以发挥它更大的作用。

篇8:湖田中学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陕西省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107个县级行政单位中近90个县级行政单位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采用三种模式介绍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所采用的三种模式,是为了适应不同经济发展地区而产生的技术配置条件。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与这三种技术配置条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及教学光盘播放点技术配置条件下的教学应用模式、卫星收视系统技术配置条件下的教学应用模式、计算机教室(局域网)技术配置条件下的教学应用模式。

三种模式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技术条件配置而创设的有效模式类型,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系统和组成,有其相应的教学对象。

(一)光盘播放教学模式

教学光盘播放点,每套包括一台电视机、一台DVD机和一套教学光盘,该模式设备操作简单,教学方式易掌握,一次性投入少。

该模式主要针对边远地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边远地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大都缺乏师资,有了适用的教学光盘,也就等于请到了优秀教师,大山里的孩子们就有机会享受到优质教学,教师也有了观摩教学、学习提高的机会。

(二)卫星收视教学模式

建立卫星教学收视点,每套装置包括一套卫星接收系统,一台计算机及其相应的外设,以及电视机、DVD机和成套的教学光盘,该模式能快速获取大量多种媒体资源,覆盖面广,成本低,提供最基本的数字化环境。

该模式主要针对农村中小学。卫星教学收视点在覆盖教学光盘播放点全部功能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教育卫星宽带网快速接收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使大量的优秀课程、优秀教案、优秀专题教育节目和丰富多彩的科教信息源源不断地进入农村学校,使广大教师能够及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将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于农村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提高当地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计算机教室(局域网)教学模式

建立计算机教室,每套装置主要由卫星教学收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和联网的计算机教室系统构成,可以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利用网络环境备课,开展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

该模式主要针对农村乡镇初中。乡镇初中计算机教室可以发挥多种功能,利用计算机教室学生可以学习信息技术,可以上网浏览信息,接收卫星数据广播,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教室对教师进行培训,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二、陕西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实施的现状

(一)管理人员态度现状

1. 信息闭塞,缺少交流,项目管理员培训不够

农村中小学特别是村级小学受经济、交通和通讯技术等条件的限制,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少,信息流通慢,项目管理员的技术大多停留在培训班的水平。

2. 项目管理员队伍不稳定

项目学校的项目管理员队伍不稳定,项目管理员掌握了一定现代信息技术技能后,不是调到其他条件较好的学校就是转行做别的教师,而学校只能以别的教师来替代。这种人才流动和转变现象本来符合现代社会的人才流动机制,但是作为农村中小学来说,没有这位项目管理员,再找一位合适的教师接替其工作就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了。

(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应用现状

1. 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取渠道

远程教育资源大大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参考资源。调查数据表明,远程教育资源网络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获取教育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

2. 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频率

其一,由农村中小学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频率(见表1)可以得知,有大约85%的小学教师频繁使用或经常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大约75%的中学教师频繁使用或经常使用远程教育资源,这表明农村中小学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很高,且小学教师的资源使用频率高于中学教师。

其二,不同形式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频率。远程教育资源的形式主要有直播课堂、专题讲座、CAI课件、教案、素材、习题、教育资讯等。由农村中小学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频率(见表2)可以得知,在不同形式的资源中,CAI课件、文本教案、多媒体素材使用频率最高,超过一半的教师使用这3种形式的资源。

3. 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形式

其一,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形式。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的应用形式主要有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专业发展、课外学生教育、农村科技教育等。各种应用形式在农村中小学所占的比重如表3所示。数据表明,一方面大部分中小学教师主要将远程教育资源用于教学活动,另一方面,用于自身专业发展的教师所占比例也较高,但是运用课外学生教育和农村科技教育的比重较小,资源利用不充分。

其二,教学活动中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形式。教学活动中远程教育资源主要应用形式所占的比例如表4所示。数据表明,教师将远程教育资源用于备课和演示讲解的比例最高。小学和初中均在70%以上。其中,中学教师将远程教育资源用于演示讲解的比例高于小学,主要是由于中学理科性质的课程较多,适合用多媒体资源来演示。另外,中学和小学教师中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活动、用于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课外辅导的比例不高,均低于15%。

(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效果现状

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建立以后,如何有效地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使其成为教师现代教育教学的平台,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广大教师和学生充分享受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真正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加快学校发展的步伐,是学校开展远程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

1. 改善了学生学习方式

远程教育资源中心的各种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不但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完成学习,又可以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及时得到一些较前沿的知识,还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发展空间和平台。

2. 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

农村中小学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使教师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有了很好的借鉴、交流的平台,激发了教师走进课改,优化教学的信心和决心,使他们能够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提高学生的素养。

(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现状

农村中小学三种模式不仅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平台,也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平台。农村中小学正逐步成为农村文化中心、党员干部教育中心、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中心,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更多的科技信息,为广大的农村党员提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机会。

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硬件环境薄弱

学校的硬件设备虽然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改进,但仍然不能够满足学科教学与自身学习的需要,要使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使教学资源深入课堂、深入教师、深入学生的家庭,没有相应的硬件设备作为支撑,无法全面发挥其作用。

(二)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现状的调查表明,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同时,资源应用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教师的资源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资源应用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或简单借助远程教育资源补充课堂讲授内容,缺乏主动挖掘优势资源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的意识。

2. 资源与教材不匹配增加了资源应用难度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参考资料,教学的开展应以教材为主线。远程教育资源充当的是教学的辅助角色,只有与教材相匹配,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教师的需求。但是远程教育资源与教材完全匹配或基本匹配的不多,所以能在课堂上直接使用的优秀资源很少,许多资源必须经过较大的修改后才能使用,增加了资源应用的难度。

(三)教师培训、交流不够

教师培训资源缺乏,教师培训往往和课堂教学脱钩,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普遍偏低,有些教师甚至还没有操作过计算机,对于新设备的使用缺乏较快的适应能力,新设备不能很快地应用到教学中,设备应用中故障解决的经验不能得到交流,时常遇到一点小小的故障就得花很长的时间,而且还不能得到圆满的解决。

由于大部分教师的课件开发能力较薄弱,不能交流课件开发心得,大量时间都花在备课过程中的课件制作环节,却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项目管理不规范

在项目建设初期,项目设备还没有应用熟练的情况下,采取了相对综合又相对独立的管理系统在教师培训方式,使项目得到了很好地建设和管理,但是在后期项目独立管理中,项目管理员职位、职责不明确,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难以落实和保障。

一是制定项目管理员相关规定时,只是比较笼统地规定,而没有结合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没有从学校的规模大小、项目管理员的服务范围出发,造成规定难以实施。

二是学校管理者也没有长远的考虑,项目管理员只是简单的设备的管理维护,没有将其作为学校远程教育的骨干,没有通过项目管理员来带动其他学科教师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

四、陕西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合理投入建设资金,改善硬件环境

不盲目追求硬件设备的上档次,应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适当地添置现代教育教学设施,“够用”即可,保证项目工程的设备正常、良好的运转,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项目工程的作用。即能够满足学科教学、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的最低要求,学校管理者和学科教师正确认识现状,端正资源应用的思想,深入应用资源,从而发挥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的功能。

(二)加强资源开发和应用

1. 资源开发应为教师的日常教学服务,要有利于提高教师应用远程资源开展教学的能力

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资源的应用层次。开发适合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应该作为重点,确保资源的及时下载、制作和方便使用,帮助他们掌握资源的建设、教学设计方法、课程整合模式等技能,提高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2. 资源开发应与教材开发相统一

资源与教材的统一是扩大资源应用面的前提。由于历史条件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农村地区在选用教材时不够规范,出现了多个版本,导致了教材与资源的不一致。地方教育行政人员应与相关资源开发部门协调统一,地方在选用教材时尽量统一、规范,资源开发部门也要考虑到地方的实际情况,多开发一些与地方教材相符合的资源。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要随时关注相关信息,多了解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使资源及时更新,始终与教材开发保持同步和一致。

3. 加强资源应用平台的开发

开放的、灵活的资源应用平台既方便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发个性化的、符合地方实际的教学资源,也有利于资源在教学中的深入应用。因此,资源建设者在开发资源的同时还应致力于开放的、先进的资源应用平台的开发。资源应用平台既可以单独开发,也可以将平台嵌入到资源库中,走资源与平台相结合的道路。

(三)加强教师的计算机和教学应用技能的培训

1. 加强教师计算机技能培训

在农村中小学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所有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硬件设备的使用维护培训。

其一,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培训以计算机操作为主,使教师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础常识,形成计算机操作技能,以提高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

其二,网络资源应用培训。远程教育的网络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将这些资源应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去,是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解决资源的合理应用,网络远程教育资源才能广泛作用于校园和所有课堂,产生其应有的效果。

2. 加强教师的教学应用技能培训

学校在课程改革中要解决很多问题,项目实施在具体学校中也有许多问题要解决。这就需要大力开展校本教研,使教师在不断的实践和研究中解决出现的问题。

在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学到的技术,查找、调阅、整合项目提供的资源,然后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同时,可以通过研讨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因为与解决新课堂问题紧密相连,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其一,集体培训与师徒辅导相结合。集体培训是针对教师中的普遍需求而进行的一种主要的培训方式。这种培训时间相对集中,信息量较大,可以解决一些普遍问题。但是由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而且实际应用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建立城镇教师与农村教师的师徒培训方式很重要,城镇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农村教师进行指导。

其二,应用与研讨相结合。在培训中,要给教师留下足够的实践机会,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会应用。同时,组织教师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诸多问题,在使用中研究,在研究中使用。

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应组织一定的观摩活动,但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受训教师自主实践。从某种角度讲,培训不会教会教师多少东西,而是提供一定的范例,刺激教师的发展需求。因此,教师的自主实践才是最为重要的过程和培训的目的之一。

其三,根据不同水平教师,开展梯队式培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培训部门要有效地解决不同水平教师的不同需求,根据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学应用能力形成梯队式培训,有效地提高教师培训效果。

3. 搭建网络平台,加强教师交流

农村中小学大多处于山区,教师信息交流较少,限制了教师自主学习信息技术和教学方法的范围。因此,可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与资源开发机构等合作搭建一个网络学习平台,让有条件上网的学校或教师参与到网络研修的活动中来。以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网络研修平台为研究、学习、交流的载体,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构建校际互动、城乡互动的学术交流和研究环境。使农村中小学教师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快速提高自身素质,投身到项目工程建设的队伍中来,为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明确管理规范,带动项目实施

1. 明确管理员职责

为保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各级教育行政及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对项目管理员这一职位的工作职责、技术水平、工作待遇等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的规定,明确管理员职责。

2. 提高项目管理员管理水平,促进项目管理

学校在选拔项目管理员时,尽量让有一定计算机基础或数学、物理等理科专业毕业的年轻教师担任。他们有较为旺盛的学习精力,具备相关的学习背景,掌握技术也会容易得多。市、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举办中、短期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对项目管理员进行集中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让项目管理员动手实践,促进项目管理员之间相互交流,总结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集中进行解决,各乡镇中心项目学校要确定一位远程教育项目管理技术骨干,负责处理本辖区范围内所有学校的故障,培训学校管理员,同伴互助式地提高辖区学校内项目管理维护与应用水平。

五、结束语

大力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与教学应用的研究,深入探索教学应用的模式和方法,积极促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师资培训、资源建设、网络支持、管理机制、效果评价以及支持服务体系等各方面工作的科学发展,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和实证研究,挖掘和深化农远项目的实际应用,确保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科学、持续发展。

加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理论探索、环境构建、资源建设、应用实践等方面研究,特别是重视教育教学以及教育技术方面的科研课题成果转化,探索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支持服务体系发展的策略、方法,完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支持服务体系,为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深入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与支撑。对信息化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应用等问题开展研究,探索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教学中应用特点和发展规律,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发展。

积极开拓并创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方向、发展策略及评价的研究,重点研究并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共建共享,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引导作用和辐射作用,缩小东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差异,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龚道敏.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管理员工作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EB/OL]. http://www.hcjk.cn/readnews.asp?newsid=924,2005 - 10-24

[2]吴丽娟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现状分析与建设思考[J].软件教育技术导刊,2006,(3):11-15.

[3]查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可持续发挥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5,(12):35-39.

[4]吕凯明等.三种模式环境下的教学应用[M].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3-13.

[5]吕凯明等.三种模式环境下的教学应用[M].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6-25.

[6]彭肃.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实施中开展校本立体式教师培训的探索与实践[EB/OL]. http://www.gzqjy.cn/newsInfo.aspx?pkid=4208,2006-11 - 16.

[7]王维新等.提高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设施教学应用绩效的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2,(12):42-45.

[8]苏博等.浅谈西部农村中学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EB/OL]. http://blog.163.com/Suber_handsome/blog/static/361907320061 12810191690/,2005-12-8.

[9]高利明.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应用[EB/OL]. http://wangrj.blogdriver.com/WangRj/994992.html,2005-12-8.

上一篇:絮语自述篇励志文章下一篇:轱辘体·人生何处不相逢诗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