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思想汇报

2024-04-17

着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思想汇报(通用10篇)

篇1:着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作风建设事关事业成败,事关党的生死存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庄重承诺,体现了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

“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经常抓、长期抓。为了有效整治“四风”问题,省纪委注重从制度建设入手,着力构建整治“四风”的长效机制。

建立约谈制度。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张晓兰对派驻机构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分别进行约谈,提醒各级各部门要持续不断地抓好“四风”问题治理。

建立月报制度。省纪委指派专人,按月对全省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每月上报中央纪委。

建立“三述”制度。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市州和省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向省委述纪述廉述作风实施办法》,改进加强了对一把手的监督。

同时,对全省党员领导干部开展警示教育、对新任省管领导干部进行集体廉政谈话和廉政法规知识测试。修订完善了检查考核的指标体系,加大了作风建设和案件查办方面分值权重。开通甘肃廉政网,增设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公开举报网址,进一步畅通了举报渠道。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07.24

篇2:着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思想汇报

郭开朗

《 人民日报 》(2013年07月01日 07 版)

干部作风连着党心民心,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作风建设开局起步,抓住了党的建设的关键问题,全党上下出现一股新风正气。在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不良作风具有顽固性、反复性,转变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长期抓、经常抓,着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作风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明确党性教育这个根本。干部作风不正,归根到底是党性不强造成的。加强作风建设,应把党性教育作为基础环节抓实抓好。一是深入开展世界观和政绩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等根本问题上站稳立场;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二是加强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的每个胜利都离不开保持和弘扬优良作风。今天加强作风建设,尤其需要继承和运用这个“传家宝”。应把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作为党员干部培训必修课,引导党员干部从中汲取营养。三是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切实贯彻从严治党的要求,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不仅活动方案的安排要突出作风建设要求,载体设计也要突出作风建设内容,效果检验更要突出作风建设标准。

把握联系服务群众这个重点。改进作风,最重要的就是把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应按照中央要求,出台相关细则,对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具体办法作出详细规定,推动领导干部真正深入到矛盾突出、困难较多、问题集中的地方去,及时了解民意,准确摸清实情。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应把握好两个关键点:见“真群众”,要求地方不能“导演”,不能搞“培训”;摸真情况,绝不允许弄虚作假。应明确联系群众的刚性要求。比如,开展蹲点调研既要有时间要求,又要有内容要求;结对帮扶既要有具体帮扶对象,又要有明确的帮扶方式。应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坚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服务基层的工作导向,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湖南省已连续10多年不间断地开展“双联”(机关部门联系困难企业、机关干部联系困难职工)建设和扶贫工作,深受基层群众欢迎。

强化选人用人这个导向。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党风。干部考评应坚持作风标准。在考评内容上,把作风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大民意在考评中的权重,并将其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在考评方法上,根据实际不断改进和创新,切实将干部作风情况考准考实。去年,湖南省在省管干部考核中增加了谈话环节,重点对干部作风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收到了很好效果。应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着力构建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的用人机制,着力构建奖优罚劣、开门改作风的常态机制。坚持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老百姓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重视选拔那些作风优良、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对那些敢作敢为、勇于开拓而得罪人的干部,即使票数不太高也要大胆选用;对那些当“老好人”四面讨好、混日子占位子的干部,即使票数上去了也不能使用。

抓好制度落实这个关键。当前,中央和地方抓作风建设的制度较为完善,关键是抓好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应坚持领导带头,探索建立作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专项述职制度,要求领导干部落实“一岗双责”,既带头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又负责抓好分管部门的制度落实,形成抓作风建设的持久推动力;抓好制度公开,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具体措施和细则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有的可以通过媒体发布,把制度落实情况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坚持群众评判,积极探索机关作风民主评议、民意调查等办法,引入作风建设群众评判机制,定期开展作风建设满意度测评,促进干部作风持续改进;加强专项督查,既打“苍蝇”又打“老虎”,对那些作风不实不正、群众意见突出的干部,不管级别多高都要严厉查处,推动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氛围。

篇3:构建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

中学思想道德教育能否有效, 说到底是学生能否认同这一教育。因此, 首先要构建长效的认同机制。认同机制, 是指中学思想道德教育要发挥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说服、引导学生形成认识, 从而从其内心认同, 进而自觉践行教育要求。

从本质上讲, 中学思想道德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融入社会主流文化,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优秀道德品质的社会公民, 使其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而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只有在理论上具有说服力, 才能被学生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 进而转化为自觉行动。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 就能说服人。”[1]中国中学思想道德教育历来以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因而有很强的说服力。虽然教育本身具有说服力, 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学生就认同。为了让学生接受和认同, 必须进行舆论宣传形成氛围, 进行理论灌输形成心理定式, 进行思想渗透形成态势。因为正面宣传和灌输才能广泛深入地影响学生, 才能让学生首先了解、接受和理解基本内容, 为思想观念的质变作准备。而思想渗透, 可以营造积极的态势。优秀的品德培养不能借助于漂亮的说教, 只能在日常的看不见的影响下, 在整个生活过程中逐渐地潜移默化地被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对思想道德教育来说, 虽然理性因素总是占据着主导地位, 起决定作用, 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因此, 发挥情感在促进学生思想观念形成和道德品质完善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会激发受教育者的力量和热情, 并促使他们产生深刻的心理体验, 进而转化为他们的内在需要。任何一种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品质的形成, 都包括知、情、意、信、行几个要素, 是知、情、意、信、行诸因素辩证发展的过程, 知、情、意、信、行是辩证统一的。没有深刻的认知, 难以激发相应的情感, 没有一定的情感也难以达到深刻的认知;没有认知与情感基础则难以形成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没有意志过程, 很难将认知与情感过程转化为外在行动。思想道德教育始终立足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关心学生, 以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这与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相一致, 学生能够从感情上积极认同, 从行为上积极践行。

二、利益机制

利益是人生存、发展和享受需求的满足。从某种意义上讲, 利益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关系, 人的利益需求的不断满足是人的一切思想和行动的根本动力。利益机制, 是指中学思想道德教育要以关心和满足学生的切身利益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为抓手, 促进学生自觉认同和实际践行。

本质上讲, 从宏观视角看, 思想道德教育是代表党和国家意志的, 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我党根本宗旨和优良传统。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其根本目的是要更好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微观视角看, 思想道德教育是引导学生如何融入社会主流文化, 如何做人, 如何安身立命、立志成才, 成就为国家栋梁。因此, 思想道德教育从利益上是能够为大多数学生所认同, 这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学校教育情况, 更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 具有合法性、公正性、可行性和接纳性。但实际上, 思想道德教育能够顺利实施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还必须多从教育对象, 即从广大学生的利益考虑。马克思说过:“人们所奋斗的一切, 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邓小平也曾指出:“不重视物质利益, 不讲物质利益, 那就是唯心论。”[2]思想决不能离开利益,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 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思想以利益为基础, 利益是思想的决定者和产生的根源。中学思想道德教育是教师做学生思想的工作, 其主体和客体是人, 其根本目的是启发学生的自觉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而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是以他们合理的近期利益需求得到必要的满足、长远利益需要受到必要的照顾为前提和基础的。所以, 要搞好中学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把关心广大学生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学生的利益也是多方面的, 有物质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尊重利益、人格利益、成长成才利益、安全利益等, 当前中学生的最大利益是自身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如果脱离学生利益、忽视或者不注意学生利益诉求, 思想道德教育是不可能有任何实效的。值得注意的是, 在构建利益机制时必须做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 (学校及班级利益) 、个人 (学生) 利益相统一, 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利益关系, 实现思想道德教育沿着自身的规律, 和谐发展。

三、自律机制

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的终极目的和归宿是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能力。自律机制, 是指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从认知、认同到转化为自觉行动, 有一个从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过程, 即从教师的外加思想品德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要、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修养, 并自觉身体力行的过程。

中学思想道德教育中, 教师总是通过物质的、精神的、心理的多种方法手段, 让学生接受教育。这是外在的要求, 是教育的起点、前提和基础, 能够发挥一定的强制效果和导向作用。但这不是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核心所在。思想道德教育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 是要使学生把外在的要求转变为自己内在的需要, 并成为自己自觉主动的积极行为, 即实现由他律向自律转化[3]。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问题是如何从不知转化为知, 特别是如何由知转化为行的问题[4]。同样如此, 中学思想道德教育最终目标是唤起学生自我教育, 发挥主观能动性, 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和自我修养的思想道德行为。这才是内化和外化即自律的完美实现, 体现的是一种人性和美德的张扬, 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和归宿。中国古代文化中不乏自省、自律、自讼、慎独、“日三省吾身”、“省察自监”、“见贤思齐”等优秀品质。由此说, 中学思想道德教育实施要善于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和有效手段, 从陶冶学生情操、坚定学生信念、磨炼学生意志入手, 挖掘和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营造学生认知、情感、信念、意志诸心理要素使其保持乐观向上而又均衡发展的态势, 引导和鼓励学生自觉增强自律观念, 养成自律意识, 从而把思想道德教育要求外化为实际行动。

四、制度保证机制

中学思想道德教育和其他学校工作一样, 需要制度做保证。制度建设是根本的建设。制度保证是要通过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的学校领导、组织监管、教师评价激励的体制机制与规章制度来切实保证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序有效实施。

邓小平曾经说:“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2]制度就是一种规范, 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主要依靠这种规范来衡量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 也要借以各种章程、守则、规程、标准等约束和规范, 这就是制度设置。中学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必须要依靠完善的制度来保证。“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制度设置的好, 效果就能得到保证。因此, 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制度是保证和增强中学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必要措施。由于青年是祖国的未来, 中学生的教育事关党的领导基础是否坚固。所以, 学校领导是指要坚持学校党组织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领导, 牢牢掌握思想道德教育的领导权与主动权。强化组织监管就是学校及社会各界要对思想道德教育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察、督促和科学管理, 使其结果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发挥组织监督, 意义重大, 它可以通过揭露、批评有悖教育要求的消极面, 帮助学生辨别是非, 弘扬真善美, 抵制假恶丑, 从而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制度建设、监督管理都有助于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和成效的保持, 但还需要评价激励来作为教育活动持久推进的动力。评价激励反映了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属性,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自勉。教师评价激励就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 要设立一套理性化的规约, 运用物质的、精神的、心理的等手段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观动机, 鼓励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积极进取的一种教育机制。评价激励方法很多, 教师评价激励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民族、出身、文化背景等特点而采用不同的评价激励方法。对思想道德教育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分子、模范人物等积极向上的人和事要及时给予赞扬、肯定、奖赏, 以进一步鼓励、激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自觉性, 从而达到鼓励先进, 鞭策后进, 引导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对于部分后进学生, 教师要富有耐心, 不要有悲观情绪, 失去信心, 而要化被动为主动, 重点从情感和交往的两方面入手, 与他们沟通交流, 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问题, 主动投入, 与他们建立起真挚、亲密的情感关系, 用真情感化他们, 用真心感动他们, 用爱呵护他们,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春风化雨。规章保证是指中学思想道德教育在必要的时候, 要借助和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来保障和推动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序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 构建中学思想道德教育长效机制是搞好搞活新时期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的中心环节和必要条件, 也是实现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学思想道德教育在相关认同机制、利益机制、自律机制和制度保证机制等的协同作用下, 将会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9-187.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146-333.

[3]王礼湛, 陈杰, 陆树程.思想政治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256.

篇4:着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思想汇报

(一)形成“统筹规划、职责明确、协同配合、规范高效”的财政基层培训工作组织管理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发挥基层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作用,保证培训工作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要加强调查研究和沟通协调,及时掌握情况,帮助协调解决培训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财政基层培训各项任务和要求的落实。

2.明确职责分工、搞好协调配合。要建立并不断完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权责明确、协调配合”的基层培训工作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应承担的培训职责和任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层培训工作格局。

3.明确目标规划。把目标任务落实到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上,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保障到位。按照财政会计管理部门的规划和相关规定,逐步探索建立持证上岗和在岗定期培训的机制;要加大对村干部的培训力度,逐步建立村干部参加财政支农政策和村级财务管理培训的制度;要把乡镇财政干部每年集中轮训一遍,长期坚持下去;同时,还要根据财政工作的需要,及时开展日常业务培训。

(二)形成以培训需求为导向,培训内容不断丰富,培训形式不断创新,培训考核评价更加完善的培训运行机制。

1.加强调研和督导。要坚持以培训需求为导向,把调查研究作为加强基层培训工作指导的重要手段。

2.丰富培训内容。要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紧密结合财政工作实际,针对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基层财政资金监管和农村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薄弱环节,确定培训内容。

3.创新培训形式。积极探索符合基层干部实际的教育培训方法。灵活运用讲授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等教学形式。

4.规范考核评价。建立科学、规范的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培训考核评价力度。对培训的前期准备过程(培训需求调研、教学计划、实施方案等)、实施过程(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方法、培训师资、组织管理、后勤保障等)和培训实施效果进行多角度、深层次、全过程量化考核评估,达到以评促训的目标。

5.完善信息化管理手段。目前,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运用远程管理系统进行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数据管理。做到保证专人负责,认真核实上报数据并及时更新,努力做到网上数据与实际数据同步、相符,能真实体现实际培训进度,保证基层培训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完善性,努力提高财政基层培训信息化管理水平。

(三)形成师资队伍健全,培训经费稳定增长的培训保障机制。

1.强化师资建设。要立足长远,高度重视基层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坚持能者为师的原则,吸纳专家学者、有经验的基层教师等,形成稳定的骨干师资队伍。

2.深化教学研究。通过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探索开展基层培训的方法和内容,增强培训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强经费保障。要高度重视专项培训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推进宣传交流。基层培训涉及多部门、多岗位、多层次,健全的通讯网络、通畅的信息交流是做好培训工作的重要保证。要重视基层培训工作的宣传交流,及时报送基层培训相关信息,及时总结归纳、宣传交流基层培训工作经验。

5.注重自身建设。着力打造一支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素质高、能力强、作风过硬的培训管理者队伍。培养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工作作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更好地为基层服务。

(作者单位: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会计管理局)

责任编辑:汤星颐

篇5:着力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20:44 作者:董金友

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是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内容。平顶山市委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对党员干部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的有利时机,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门教育、党性分析、民主评议、整改提高、群众监督等有益经验,在摸清党员干部思想状况及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党风廉政建设措施,着力构建反腐倡廉工作长效机制。

一、完善思想教育机制,筑牢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

加强思想教育是防止腐败的第一道防线。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基础。

重点抓好权力观教育。开展以“牢记„两个务必‟,坚持执政为民”为主题的权力观教育,教育党员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不能以权谋私、滥用权力;教育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决不能好大喜功、奢侈浪费;要求党员干部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检查自己执政为民的思想树得牢不牢,能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手中的权力。

突出抓好作风教育。教育党员干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为端正党风政风的突破口来抓。采取干部说、党员提、群众议等方法,摆现象、谈危害、查根源、找对策,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深刻的思想触动。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到贫困山区,到特困户和困难职工中,访贫问苦,体察民情,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解决上访信访中提出的问题,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

认真抓好党纪政纪条规教育、正面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我们把党员干部容易忽视或违反的党纪政纪条规摘录出来,作为党员干部必学和熟记的重要内容。教育党员干部增强政策观念,认真学习并带头执行政策。教育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严格依纪依法办事,改进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民主的方式和法律的手段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树立和表彰一批勤政廉政的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弘扬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良好风尚,使广大党员干部看得见、学得来、赶得上。同时,认真抓好警示教育,运用以案说纪、以案说法等形式,促使党员干部自警自励、警钟长鸣。

二、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是我们党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服好务,进而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证。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保证权力依法正确行使。近年来,我们在全市普遍推行了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述职述廉、廉政公开承诺等制度,使党内监督工作逐步制度化。针对一些干部中存在的公款宴请、麻将赌博、贿选拉票等现象,我们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十不准”规定。为了加大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力度,确保“十不准”规定付诸实施,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并组织力量到各单位进行检查,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监督。

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确保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各级各部门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整体工作之中,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切实保证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管好班子、带好队伍,班子成员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既干事创业,又清正廉洁。抓好责任分工,把反腐倡廉的任务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作用,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抓好责任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对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抓好责任追究,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严肃批评,对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严格追究,决不姑息迁就。

实施综合治理,不断研究解决党风廉政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近年来,公款购买手机、报销话费、超标准配备小汽车,以及收受现金等贵重礼品的不廉洁行为又有新的表现。对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如进行手机话费货币化改革,及时解决超标准配备小汽车、党政领导干部拖欠公款等问题。

三、建立维护群众利益机制,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

切实担负起维护群众利益的职责,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一项基本要求。我市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来抓,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不断深化纠风工作,在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整治工作、查处侵害群众合法权益行为、纠正基层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仅仅依靠执纪执法部门的努力或单一的行政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一步改革体制,完善机制,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建立在法律保护、制度规范和机制约束的基础上。为此,我们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探索建立了如下机制:

一是建立联系群众的经常性工作机制。从市委、市政府领导做起,在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中实行分片联系点制度,在机关干部中推行“联县驻村”制度,在基层党员中推行联系贫困户制度,年终把各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作为个人工作业绩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我们还设立市委、市政府领导“热线电话”,直接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群众来信来访的受理、核查、督办、反馈一条龙服务体系,依纪依法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实现和维护群众的利益。

二是建立和完善群众监督评议机制。市委、市政府规定,每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风监督员、新闻媒体和其他群众,对一些热门行业、重点单位开展行风评议,并健全责令限期整改制和责任追究制。同时,开展“下级评议上级、基层评议机关、群众评议党员、党员相互评议”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设立“群众批评意见箱”,努力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是建立和完善办事公开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把干部行使的权力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同时,注重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以及建立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努力做到凡涉及公众利益的举措,都向社会公开;凡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都让群众知晓;凡涉及行业领域的决策,都事先通知有关方面,确保群众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得到实现。

四、进一步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和依法办案能力

反腐倡廉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方方面面,又涉及社会经济管理和各单位的业务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完成。

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使反腐败的整体合力得到明显增强。党政齐抓共管反腐倡廉工作,就是管热点、难点和突出问题的解决,管重点任务的落实,管阶段性目标的实现。纪检监察机关承担着反腐倡廉的专门职能,要针对全局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向党委提出建议,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协助党委政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要讲究方法,注重实效,突出重点抓协调,整体推进反腐败工作。

各方参与,形成合力。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本职,发挥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公、检、法、司及审计等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查办大案要案的整体合力;要积极与组织部门加强联系,发挥好组织监督作用,改变以往那种“组织部门研究提拔,纪检部门正在审查”的被动局面;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鼓励群众揭发举报,依靠群众和新闻媒体揭露腐败。在这方面,我们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具体制度,如信访举报制度、定期向社会通报反腐倡廉情况制度、社会评议党风廉政状况制度、反腐败民意测验评价体系、走访和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意见制度等。

严以律己,抓好队伍。按照“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依法办案能力,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的拒腐防变本领、抗诱惑和抗干扰本领。

篇6:着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思想汇报

张常明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新形势下,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祁阳发展,必须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构建党员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如何构建党员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我认为,关键是要创新思想教育,加强作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严格党员管理。

一、抓住思想教育这个切入点,提高党员联系群众的自觉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根本的是要从夯实党员思想基础、提高党员联系群众的自觉性入手。因此,要构建党员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必须努力建立党员思想教育长效机制。从党员思想教育的长期实践看,建立党员思想教育的长效机制,需要在“四性”上下功夫:一是把握规律性。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员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认真把握和自觉运用其内在规律。首先,要把握党员思想教育的根本是加强理论学习。要坚持把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科学理论贯穿于思想教育始终,组织和引导党员干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其次,要把握党员思想教育的前提是完善学习制度。不但要按照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学习组织、学习考勤、学习档案、学习通报、学习经验交流和学习检查考核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而且要结合实际制定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预告预学制度、督导述学制度、达标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学习管理制度,真正把制度建设作为党员思想教育的有力保障。再次,要把握党员思想教育的关键是优化学习载体。要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辅导、讨论交流、学习竞赛、典型引路及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充分调动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工作层面、不同居住地域的党员干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内动力。二是增强针对性。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渐渐淡薄,脱离群众的风气有所抬头,为民办事没有激情。虽然是少数现象,但严重影响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因此,加强党员思想教育,必须牢牢把握新形势下党员思想动向,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宗旨观念,不断增强“为民”意识,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是体现时代性。就是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向郑培民、牛玉儒、宋鱼水等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富有时代精神的优秀党员学习,摆正同群众的关系。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辅导讲学、典型引学、讨论促学、上门送学等适合时代要求的有效措施用制度固定下来,并长期坚持下去。要充分利用体现时代特征的新技术、新手段、新载体开展教育活动,如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举办形势报告会、开设主题系列论坛等,增强党员思想教育的生机活力。四是富于创造性。就是要善于要把建立长效的思想教育机制同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新办法,形成新思路,开辟新途径,取得新成效;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党员思想的新动向,努力形成激励党员经常接受教育、终身学习的新机制;要紧密结合永葆先进性的新要求,建立健全定性与定量、考试与考核、短期措施与长期效益相结合的工作方法,积极寻求推进党员思想教育的新方式;要紧密结合现代传媒的发展,根据党员接受信息途径发生的新变化,不断探索运用现代技术拓展党员思想教育的新手段,从而使党员思想教育与时俱进,常抓常新。

二、抓牢作风建设这个关键点,保持党员联系群众的密切性。在构建党员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过程中,不仅要从思想上提高党员联系群众的自觉性,更需要采取切实的具体工作措施,加强作风制度建设,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为党员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植根群众架起桥梁。当前,应着重建立健全以下五项制度:一是党员联系点制度。要始终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带领广大群众致富为目标,以千方百计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为抓手,长期开展党员联系点活动。每个党员领导干部要相对固定联系一家单位或一个基层党组织,每个党员至少要建立一个联系点,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以点带面,推动工作。二是调查研究制度。一

方面,完善定期调研制度。根据不同需要,每年安排一定的调研时间,确定一定数量的调研课题,让每名党员干部都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另一方面,完善定题调研制度。党员干部要针对事关本地区、本部门发展全局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增强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再一方面,完善定点调研制度。每个党员干部每年至少要到联系点蹲点调查2—3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完善定式调查制度。采取进村入户及座谈、访谈、调查问卷、暗访等方式,深入贫困乡村、特困企业、工程现场、农户家中,听取真实意见,了解真实情况,坚决杜绝一般性的面上调查。三是党员干部帮扶困难群众制度。按照“沟通一下思想,提供一条信息,传授一项技术,办好一件实事,扶助一点资金”的要求,组织党员干部大力开展帮扶困难群众“一帮一”主题实践活动,并通过建立帮扶责任制,明确帮扶目标,落实帮扶措施,强化帮扶责任,严格考核评估,确保取得实效。四是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要在完善服务承诺、首问负责、服务登记、限时办结以及办理结果反馈等一系列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领导接待日制度,通过党员领导干部亲自接待群众,更好地掌握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五是群众参与制度。立足于充分尊重群众表达意愿、反映意见、参与决策的民主权利,进一步建立完善定期征求群众建议和意见制度、定期走访制度、党务公开制度、重大决策执行情况通报制度等一系列反映民声、尊重民意、维护民权的制度,让群众随时都能参与我们的决策、了解我们的工作、监督我们的行为,从而拉近党同群众的距离,增进群众对党的感情。

三、抓好服务群众这个重要点,增强党员联系群众的实效性。构建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须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的有效做法坚持下去,并不断健全、完善和创新,切实建立党员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一是要把察民情制度化。一方面,要建立民情收集制度。各级党组织都要设立民情联系责任区,分别建立包乡镇、村组责任制和“民情报告单”,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收集民情信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定期到责任区,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座谈、设置意见箱等方式,征集党员群众对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意见、建议。另一方面,要建立民情分析制度。对收集上来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汇总分类,按所涉及到的内容分别到有关单位、部门和人员,进行集中“会诊”,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方案。二是要把解民忧具体化。为民解忧必须先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只有把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切实解决好了,我们党员干部在群众中才会有威信。要坚定不移地抓好扩大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扶贫开发等事关民生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不懈地帮助群众解决好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办事难、打官司难等问题;要坚强有力地维护好群众在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改制等方面的切身利益,努力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同时,对群众反映问题的处理,要严格按照定责任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定落实措施的“五定”责任制的要求,建立完善台账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承诺落到实处。三是要把帮民富目标化。目前,党群干群关系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大多是由发展不够引起的。因此,作为县级党委,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把帮民富作为第一目标来抓。要制定出台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有关规定,强化目标化管理,实行经济工作责任制。要层层签订经济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对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城乡居民生活都要明确目标任务,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各基层党组织也要将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建立党员干部联系项目制度,进而营造党员干部集中精力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抓实党员管理这个着力点,确保党员联系群众的长期性。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必须加大激励、监督、评价机制的建设力度,为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永葆党的先进性提供坚强保证。一是要引入激励竞争机制。要实行党员联系群众责任目标激励,对长期扎根基层、勤政爱民、群众满意、实绩突出的党委班子和党员干部,要通过表彰给予精神与

物质奖励;要加强先进典型的示范导引,在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围绕“服务人民群众”这一目标,定期开展优秀党员评比活动,树立一批密切联系群众的典型,形成人人学典型、个个争先进的氛围;要创新党员干部考核、评议制度和引咎辞职、罢免制度等,使党内优秀分子脱颖而出,得到提拔重用。二是要健全群众监督机制。新的形势下,建立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不仅需要加强党内民主监督,更要进一步健全群众监督机制,提升群众监督地位。因此,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广辟群众监督渠道,建立完善社情民意反馈网络、领导公开电话、新闻媒体热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线电话等信息“绿色通道”,建立完善在一定范围内定期向群众报告思想和汇报工作的制度,真正做到密切联系群众。要坚持和完善群众评议党员制度,依据党章的规定和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组织群众代表定期对党员思想作风、履行岗位职责和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评议。要抓好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所提意见和建议的处理和落实,并将结果及时公布,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三是要完善群众评价机制。要按照群众公认原则,在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引入群众评价标准,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党员民主评议中组织认定党员优秀、合格、不合格的重要依据,大力表彰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同时,要把群众公认原则引入干部管理体系,使群众基础好、群众认可的优秀党员得到提拔重用,对群众反映大、意见多、满意度低的干部给予严肃处理,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价值导向。

篇7:着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思想汇报

沙雅县围绕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目标,坚持贯彻关爱激励、结对帮带、培养锻炼、广开渠道并重的方针,大力发展构建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长效机制。

一、解决大学生村官衣食住行,给予鼓励和关爱。

在统筹安排任职村官时,首先,督促各乡镇、村做好大学生村官生活安置,提供生活必需品和办公用品,为大学生村官解决吃、住等实际困难;其次,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安全教育,定期排查、分析和处理各种安全隐患,制定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大学生“村官”的人身、财产安全;再次,为大学生村官及时办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让大学生“村官”在组织的温暖下扎根基层。

二、实行“3+1”结对帮带

首先,各乡镇党委明确1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1名驻村干部和任职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大学生村官的结对帮带人,每名大学生村官应结对帮带1户贫困家庭或1名留守儿童,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工作中遇到的矛盾与困难,并激发他们奉献农村的激情;其次,推行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广泛开展“记好一本民情日记、掌握一项实用技能、参与或领办一个致富项目、建立一个帮扶对子、认创一个党建示范点、开展文体比赛”等活动,丰富大学生村官工作和生活圈,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

三、实行岗前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注重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与锻炼,一是在重要岗位上给位子。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是中共正式党员的安排担任村党支部委员,非中共党员的或预备党员的安排担任村委会委员,积极主动参与村内组织活

动和重大问题的决策,跟村委会委员学习,并在实践中找出不足,加以改进,鼓励他们参与村“两委”换届选举担任村干部职务。二是重要事项上压担子。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兼任村级职务,明确工作职责,参与重点工作的讨论与处理,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

四、注重整合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广开流动渠道

篇8:着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思想汇报

一、新时期师德的特点

1.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师德标准具有复杂性

“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主要规范及其适用范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优胜劣汰的社会竞争机制被引入各行各业, 价值规律被广泛认同, 社会经济主体和价值取向进一步多元化, 固守清贫、甘当“蜡烛”的传统师德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师德价值标准日益复杂化。

2. 师德具有一般性、层次性和渐进性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作为全体教师都要遵守的道德准则, 是所有教师都必须而且能够达到的道德底线, 是全体教师共向的道德标准, 而不是个别教育模范或师德标兵所具有的特殊品质, 因此, 师德具有一般性和大众性。但是, 在平凡的职业当中, 除了广大能够恪守一般职业道德的普通教师, 学校还拥有大量完全利他的、能够无私奉献的师德模范, 教师的道德水平具有层次性。此外, 受当前历史、社会条件的限制, 师德建设的任务艰巨而复杂, 师德又具有渐进性和长期性。

二、师德的内涵

教师的职业道德称之为师德, 它是教师和其他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如果把这个抽象的价值准则具体化, 那么, 师德的主体是教师, 施行范围是教育活动, 性质是职业道德, 边界是职业活动。

1. 社会层面的师德内涵

社会层面的师德, 指的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合理要求和为师德实践提供的基础和条件。这一层面的师德主要有两方面的价值体现, 一是普通公民的道德要求, 二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等基本道德, 举止文明、乐于助人等社会公德, 尊老爱幼、作风正派等家庭美德, 是普通公民的道德内涵:而依法执教、严谨治学、精心施教, 则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内涵。

除了传统的师道内容, 师德的内涵还应随着社会条件的发展与时俱进, 体现师德的时代特征。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师德的价值体系并不完整, 还需要增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按劳取酬, 多劳多得等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合理因素。必须要看到, 阶级社会的道德规范与利益动力机制密不可分, 就像马克思所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 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我们在大力提倡“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道德的同时, 必须要承认师德内涵的物质性和现实性。在合理、完善的分配制度没有形成, 以人为本的民主决策和管理制度没有建立, 有效的激励机制有所欠缺的校园环境下, 提高师德水平还需要社会在制度层面的人力支持和配合。

2. 个体层面的师德内涵

个体层面的师德, 是指教师个人理解社会层面师德的内涵, 并把社会对师德的普遍性认识和要求内化为个人的情感和意志并自觉履行道德的行为。这一层面的师德在道德理想层面上主要表现为教师个人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和职业良心, 在行为层面上表现为教师的职业责任和职业能力 (教学和科研能力) 。其中, 职业理想是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可望达到的成就的设想和追求, 是教师教育行动的指南;职业态度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工作态度, 其好坏直接影响教书育人的效果;职业良心是教师对职业责任的自觉认识。这三者既是教师履行职业责任的保证, 也是教师不断提高职业能力的内在动力。换句话说, 师德在价值观层面抽象的道德标准主要通过行为层面表现出来, 两个层面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师德是师责和师能的基础, 师能是师德的有效载体, 师责是师德的具体表现。由此, 教师践行师德的过程, 就是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积极的职业态度, 以称职的职业能力来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神圣职责的过程。

三、师德建设的有效措施

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需要在了解新时期师德特点和内涵的基础上, 从师德的价值层面、制度层面和行为层面采取有力的措施。

1. 遵守权、责、义、利相结合的价值准则是师德建设的有效前提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 “不重视物质利益, 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 对广大群众不行, 一段时间可以, 长期不行。”教师群体虽然不乏先进个人, 但大多数教师都是平凡的普通人, 在当前社会条件下进行师德建设, 必须要重视教师作为普通的“人”的基本需求, 承认教师利益的合理性, 把教师看作是拥有相应权益的主体, 而不是单纯的“义务人”。尤其当前信息社会条件下, 知识老化、更新速度的加快, 使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工作强度日益增大。这些事实的客观存在, 都要求我们在进行师德建设时要正确地对待教师的利益和要求, 把教师的义务与权利、责任与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 在精神上予以肯定, 在物质上予以承认。

2. 建立公正、完善的教师制度是师德建设的突破口

制度是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的统一, “制度比榜样更具强制力和影响力, 制度德性比个人德性更具普遍性。”创建平等公正的教师制度, 在正义制度的约束下, 用制度的力量来保障教师道德的普遍实践, 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基本保证。因为, 在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里, 所有成员的基本权利都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 社会成员可以保持平衡的心态并各尽其责, 相应的, 其道德素质就会由内而外地改善并不断地提升。在进行教师制度建设时, 首先应该追求制度制定时 (且不论制度的执行) 最大限度的公平, 追求制度制定过程的科学性, 体现对教师的尊严、价值、权利和利益的尊重, 体现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文关怀, 在学校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管理制度等各方面凸显人本主义思想, 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师的潜能。其次, 还要设计相关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 如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监督和约束机制, 通过维护教师制度和教育制度的有效性来保障制度的实施。

3. 管理层正确的治学理念和实践是师德建设的关键

公正的教师制度的建立, 一方面来自教师的要求和推动, 另一方面主要来自于以校长、党委书记为代表的管理层的治学理念和实践。在当前金字塔式的行政管理体制下, 影响和决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教育质量的, 除了教师之外, 更重要的是学校的管理者, 他们通过制定教学管理制度、薪酬激励制度、人事分配制度和各项教师管理制度, 引导、激励和约束教师的行为。因此, 师德建设的发育和完善程度主要决定于管理层对教师和对教育的正确认识以及办好教育的信心和决心。如果各级领导及管理部门真正把教职工和学生当作学校的主人, 真正地依靠全体教师发展教育, 就会在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创造出具有人文精神、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 也唯有如此, 才能真正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4. 自律与他律、先进性与普遍性相结合是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高水平的师德, 只有在教师真正发自内心的认识并理解道德的价值时才会产生, 但教师不是圣人, 提高师德水平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修正, 自律的形成还需要他律的保障, 即通过明确的、务实的师德规范和只有可操作性的师德评价、监督和约束机制, 把教师感性的职业良心转变为理性的、自觉的职业道德意识, 这是师德建设得以成功的外在条件。此外, 师德建设还需要先进性与普遍性相结合, 即一方面要大力提倡和弘扬大公无私的崇高师德, 树立超越自我的模范典型: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师德建设的层次性和渐进性, 师德建设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循序渐进, 用师德标兵的高尚情操来激励广大普通教师, 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

参考文献

[1]恩格斯.反杜林论.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0:91.

[2]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103.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146.

篇9:着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思想汇报

摘要:近年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成为大学中一个特殊群体,如何做好该群体的资助与教育工作,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在落实资助育人工作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辅导员为中心探索构建高校贫困生帮扶的长效机制,则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贫困生;帮扶;机制;辅导员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石在班级,班级资助工作的开展情况取决于辅导员,可以说辅导员资助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学生资助工作的成败。本文就目前生资助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危害进行梳理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辅导员开展班级资助工作的有效做法,以期形成高校贫困生帮扶的机制,落实资助育人政策,发挥资助工作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维护校园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的作用。

一、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危害

(一)资助政策宣讲不到位

高校辅导员往往身兼数职,工作繁杂,有些辅导员对于资助工作不够重视,未能将资助政策及时、准确的传达给每一位学生,导致学生无所适从,不能及时申报相关资助。在进行国家奖助学金评议的时候,有的辅导员不按照文件要求,直接钦点学生参与评议,评议人员名单没有充分征集同学们意见,评定结果也没有在班级公布,同学们对评定过程和结果异议颇多。甚至,有的辅导员老师,为了方便、省事,直接将学生资助的钱平均分配给所有申请困难认定的同学;有些地方甚至发生将资助困难学生的钱平分给班级所有同学的现象……

这不仅违背了国家推行资助政策的初衷,也损坏了广大贫困学生的利益,很容易导致暗箱操作,最终会让资助工作的标准可以人为设定,程序可以不依章进行,久而久之,资助工作也就不能保证依照国家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国家的尊严和贫困生的利益就不能很好地维护。

(二)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就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资助而言,资助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和学校自筹,企业和个人为大学生提供的资助十分有限,而且学生进行勤工助学的岗位也主要集中在校内,社会给大学生提供的主要是家教、促销、市场调研等临时性岗位,而且学生在校外进行勤工俭学时候,本身的安全问题还无法得到保障,上当受骗,随意克扣工資,甚至拐进传销的案例,屡见不鲜。

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大学生资助是资助体系中重要成分,然而我国目前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社会力量明显投入不足,这不仅加重了社会负担,也不利于贫困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也与企业发展、社会理念的发展背道而驰,这既有现实原因,也有传统问题,要想更好地解决贫困生问题,必须重视社会力量,形成全民、全社会关注、关心教育事业的局面。

(三)资助工作重在物质资助

我们在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从解决大学生经济困难的角度出发的,缺乏对困难大学生思想、人格等方面的关注。在“资助”与“育人”的工作中,我们存在着重“资助”的误区,缺乏对困难大学生自力更生靠靠自己双手解决贫困问题的教育和引导。

随着形势的发展,单一的经济资助体系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伪贫困生现象严重,引发了不少校内矛盾乃至社会矛盾;现行的资助体系,偏重物质方面,造成贫困生对助学金抱着“等、靠、要”的错误心理;部分受助学生做出与大学素质教育相违背的行为,如虚假办理助学贷款,恶意拖欠学费,为了申请助学金提供假材料,乃至高消费等。这些行为不仅违背了传统的社会道德规范,也有损大学生形象,更不利于社会公平正义,容易滋生社会矛盾。

(四)资助制度不完善,缺乏法律保护

就整个资助体系而言,我们的资助工作,主要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颁布的文件在执行,有关资助的法律、法规也只是在《教育法》等法条中零星体现,对于资助工作中存在的“责、权、利”模糊不清。地方民政部门在出具贫困生认定材料的时候,就有很大的随意性,加剧了资助工作的难度;对于个别学生申请时弄虚作假,也缺乏相应的法律约束。

二、探索贫困生帮扶的长效机制

(一)明确资助工作责任

高校的资助工作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维护校园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在实施资助的同时,抓住教育的根本,端正学生思想认识,将国家资助政策落到实处,实现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成为高校辅导员重要的工作职责。作为辅导员,要以对学生尽心、为国家负责的态度做好此项工作,尽心、尽力、尽责,力求使学生资助工作落实到位。

(二)加强资助政策宣讲

辅导员虽然工作繁杂,但必须清醒认识到,资助工作无小事,事关广大学子的切身利益,作为学生资助工作的核心力量,在资助工作中,必须扎实宣讲国家资助政策,确保信息通知到人,确保各项资助工作的开展公开化、透明化,力求做到公平、公正,使广大贫困学子,共享资助成果。

(三)认定标准要科学

以辅导员为核心,各班级遴选政治素质过硬、觉悟高的同学,担任班级评议小组成员,小组成员名单要公示,力求对贫困生的评价客观、公正。对贫困生的认定坚持三级评价标准。学生本人及家庭情况为一级标准;家庭人口、家庭总支出与总收入、社会资助、日常消费、表现、学习态度为二级标准;家中是否受灾,有无突发情况为三级标准。据此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认定。

贫困生认定后,建立起学院和学校的贫困生库,对贫困生实行动态化管理,及时更新贫困生信息,组织辅导员和班主任落实“进宿舍、进食堂、进教室”的活动,随时了解贫困生的活动和学习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院和学校还利用假期走访贫困生,送温暖,将国家资助政策落到实处。

(四)资助措施要具体

落实国家的资助政策,严格按照资助文件要求,将“奖、贷、勤、助、补”落实到位,加强对困难生的经济资助。

辅导员要学会使用“奖、贷、勤、助、补”的助学体系,以奖学金为核心,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以贷款为保证,保证所有贫困生都能上的起学,交的起学费;以勤工助学岗位为桥梁,让贫困大学生做出去,改变自卑心理,树立起自立根生,艰苦奋斗的信念;以助为底线,保障贫困大学生的最低生活保障;以补为杠杆,实现贫困大学生的二次资助保障学生资助经费用到实处,保障贫困生的正常学习生活。

(五)坚持资助工作引进来和走出去

高校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作,仅仅靠高校来推行,难以完全达到资助育人的目的,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首先,要加强与企业的联通,通过高校出面为贫困生联系勤工助学岗位,一方面学生的安全有保障,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也提升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改变其坐等钱来的思想,锻炼其动手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

其次在对学生进行资助的同时,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变传统的“输血”模式,为“造血”模式,鼓励学生创业,树立起一批创业典型,以点带面,在贫困生中传递正能量,学校、学院、辅导员要给学生创业进行帮扶和引导,提供政策支持,鼓励贫困生走出去。

(六)重视育人教育

资助工作的落脚点在于育人,育人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资助育人工作中,我们主要从心理教育、感恩教育、自立自强教育等几个方面着手。

心理教育。重视贫困生心理疏导,针对贫困生的特殊心理,加强对困难学生期望心理、挫折心理的引导,帮助他们在求学路上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鼓励困难学生积极参与学院和班级事务,积极融入集体大家庭,摆脱心理孤独感,从而使贫困生树立起健康的心态,从思想上帮助贫困生成长,实现困难学生质的改变,并通过媒体宣传、讲座、班团活动、奖助学金发放仪式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励志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树立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从而激发贫困生内在的学习热情和生活动力。[1]

感恩教育。利用重要節点,开展贫困生感恩教育,加强贫困生的家庭关爱、社会责任意识,通过感恩教育,使贫困生认识到他们并不孤单,学院、学校在关心关注着这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树立其生活的信心,促使其刻苦学习,早日成才,回报社会。

自立自强教育。利用奖学金颁发大会,做好学生自强教育,端正其学习态度;利用自强之星评比的机会,给学生做一次普及教育。组织优秀毕业生中的贫困生代表作演讲和汇报,搭建进行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以学生典型为例,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主要参加者和实施者,责任重大,要坚守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针对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有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端正学生受助心态,确保国家的资助政策落到实处。

(七)帮扶效果要跟踪

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化监督体系。目前高校各班级对贫困学生未能有效管理,对学生资助工作的监督也大多流于形式,导致学生资助工作后劲不足,不能圆满。班级应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的监督体系,既要对学生认定过程进行文字记录,又要对特殊情况进行追踪审查,既要动态更新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还要及时了解学生资助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表现,这些信息要做到全面收集、掌握、汇总和处理,以便于全程化监督当前的学生资助工作,以利于科学化指导以后的学生资助工作。

总之,资助工作是辅导员的一项重要职能,辅导员作为贫困生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组织者,要从一线工作的实际出发,了解贫困生的构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贫困生在国家、社会、学校的帮扶下,能够学有所成,实现个人价值,回报社会。辅导员在实际资助工作中形成的经验,对于高校贫困生帮扶机制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朱莉:《贫特困生资助工作现状浅析与助困育人对策》,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一期。

[2]吴红:《高校贫困生现状分析及解困途径》,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二期。

[3]李凤:《助金、助心、助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新模式》,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年第三期。

篇10:着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思想汇报

1997年以来,**县充分借鉴“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成功经验,深入持久地开展“十星级党员”争创活动,营造了比学赶超创十星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干事创业谋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实践中找到了一个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常抓不懈的有效抓手,探索出了一条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和科学化管理的新路子。6月29日,**县委被省委授予“全省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县(市、区)党委”荣誉称号。

一、构建长效机制,引领十星品牌。“十星级党员”争创活动来源于“十星级”文明创建活动。15年来,历届县委始终坚持红旗不倒、荣誉不丢、品牌不甩,不断赋予新的内涵。15年来,历届县委始终将“十星级党员”争创活动作为“十星级”文明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载体,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在争星创星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挖掘推荐了“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移民工作者李传知”、“全省十佳村书记冯显亮”等一批先进典型。15年来,历届县委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建立健全动态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等一整套科学完善、规范严密的工作机制。按照“十星表彰激励、中间巩固提升、后进整改提

高”的要求,对“十星级党员”实行一年一评,不搞终身制,形成了不上则下、不进则退、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良好态势。“十星级党员”争创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广大农民群众在争星创星中学有榜样、赶有方向,争有目标,引领和推动十星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使十星品牌在实践探索中得到丰富发展和发扬光大。

二、创新活动载体,紧跟时代步伐。紧紧围绕党内不同时期重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顺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新要求,与日俱进创新活动载体、立足实际丰富活动内容、因人而宜改进活动方式,使“十星级党员”争创活动常创常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997年,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结合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农村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创十星”活动。2005年,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及时调整、充实和完善“十星”内容,在农村、机关、企事业单位全面开展“公开承诺创十星”活动,使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在“十星”争、创、评中变得简明、具体、实在。2010年,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充分总结完善基层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开承诺和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的操作程序和创评方法,创新开展“一诺双评创十星”活动。争创活动的常创常新,不仅激发了党员活力,形成了争先恐后创十星的生动局面,而且推动了不同时期党内主题 2

实践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更加坚定了全县上下深化完善“十星级党员”争创活动的信心和决心。

三、注重规范操作,突出简便易行。本着简便易行、通俗易懂的原则,不断规范完善“十星级党员”争创内容和评选办法。坚持十星设置科学化,针对《党章》对党员的共性要求和党员个人工作生活实际,分类制定“十星级党员”争创标准。其中以信念星为统领,以道德星、法纪星为基础,其它七星则根据农村、机关、企业不同行业党员群体特点,围绕保持党员先进性,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各方面来设置,根据不同时期的新要求赋予具体争创标准。坚持评选程序民主化,把扩大党内民主、加强社会监督贯穿评选活动始终,按照“三评一公示”,即党员自评、民主测评、党支部评定、公示评选结果的程序,做到口头评议和书面测评相结合,党内评议和群众评议相结合、个人评议和组织审查相结合;使党员明白怎么做、干部明白怎么抓、群众明白怎么参与。坚持评星定级规范化。星级确定以民主测评为主要依据,每颗星所得星数相加除以参评人数,得出平均星数,等于或高于80%方可得到该星。由所在党支部进行审定,公示后无异议的正式授予相应星级。通过最直接的办法,采取最简单的形式,使“十星级党员”争创活动变得简便明了、具体实在、通俗易懂,在简便易行中不断规范完善,得 3

到基层党员的积极参与和广泛认可。

上一篇:辞职信酒店员工标准下一篇:看鱼不如钓鱼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