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级局构建专卖内部监管长效机制的思考

2024-05-05

对市级局构建专卖内部监管长效机制的思考(精选8篇)

篇1:对市级局构建专卖内部监管长效机制的思考

对市级局构建专卖内部监管长效机制的思考

2003年以来,全行业围绕实现规范与自律,先后开展了卷烟体外循环治理整顿、“两项检查”,专卖内管检查,集中治理整顿了经营不规范行为,逐步推进内管制度建设、机构建设,促进了行业规范稳定发展。但是,要从根本上有效解决“两烟”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不规范经营行为,巩固专卖内管检查成果,必须全面建立内部专卖管理监督长效机制并正常运转。这是当前一段时期专卖内管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解决行业自律课题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市级局开展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如何构建内部专卖管理监督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内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谈谈个人看法。

一、加强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的意义

当前,烟草行业面临着市场不断扩大开放、经营利益深刻调整和管理全面深入的新形势、新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保持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要有效化解矛盾,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促进行业外部与内部的协调,树立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高度自律的行业形象,就必须加强内部监管,严格规范行为。

1、要从巩固和完善专卖体制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内管的重要性。国家对烟草行业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作为特殊行业,我们必须对自身管理更为严格,强化自律建设促进严格规范,并使之成为每一位烟草员工的自觉行动。内部监管则是一个重要手段,充分运用好并逐步完善内管机制可以促进规范,从而把行业建设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消费者高度负责的行业,在社会上树立良好形象。

2、要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新要求充分认识加强内管的紧迫性。国家局局长姜成康在2008年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与实行专卖制度初期相比,特别是随着《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履行,烟草发展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努力提高全行业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严格约束和规范行业自身行为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因此,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行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站在深刻变革的社会环境和完善法制建设的时代背景上,深刻认识加强内管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内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3、要从提高零售户的信任度和依存度上来充分认识加强内管的必要性。卷烟零售户是我们的核心资源,烟草行业的发展,关键还是靠卷烟零售户的支撑。如果行业内部总是出现经营不规范、弄虚作假等行为,就难以得到零售户的认可和信任。可见,加强专卖内管不单是简单意义上的管理,还是促进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切实提高行业自律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我们完善客我关系的重大举措,是提高零售户信任度和依存度的需要,其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4、要从新形势下暴露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上充分认识加强内管工作的长期性。近年来,随着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整顿规范力度的进一步加大,通过加强专卖内部管理,治理卷烟体外循环,规范卷烟经营行为,行业发展的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优化,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但是,一些内部不规范行为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前整后犯、边整边犯现象比较突出,并且呈现出手法隐蔽、难以发现和查处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提高警惕,发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定信念,把内管工作推向纵深,使内管工作常态化,保持监管的长期性。

二、当前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和不规范经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行业近几年狠抓严格规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但专卖内部管理工作在各地发展不平衡,不规范经营现象在不同程度、不同环节仍然存在的。笔者认为,当前内管工作和规范经营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突出问题。

1、内管人员“不愿管”的现象比较普遍。姜成康局长曾明确指出,专卖内管人数至少要占到专卖总人数10%。就当前来看,大部分单位已按照要求配齐配好了专职内管人员,没有配置到位的单位也在逐步完善调整。可以说,内管机构和人员基本都可以保障到位。

但是,在内管人员中却存在着“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问题,这其中最根本的不是内管人员“不会管”,而是根本就“不愿管”的问题。分析其中原因有多方面,最主要的是有的单位领导思想不重视,专卖内管抓全员、全员抓的思想没有牢固树立起来。不少领导始终认为规范会影响卷烟销售,存在不愿监管,不想监管的思想,内管措施和规定没有落到实处,直接导致内管人员不作为现象十分突出,有的内管人员对存在的问题听之任之,有的还任其扩大,内管人员不去履职,不去监管,有的甚至还参与到不规范经营活动中。因此,思想根源问题不解决,配备再多的内管人员,出台再好的制度流程、开发再好的信息平台也发挥不了作用。

2、内管制度不够完善,落实不到位。监管行为不规范、制度不落实、管理不严格、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使得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发挥有效作用。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一系列的内部规章制度,明确了内管人员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但缺少对关键部位、关键环节、关键人员多监管,存在一些监管盲区,加上制度的实际操作性不强,考核追究不到位,导致内管人员搞形式主义的多,动真碰硬的比较少;随意性比较大,针对性不强;在日常监管中痕迹化工作不够,记录、笔记、检查过程不够详细和充实。

3、对价格管理不够重视。卷烟市场价格就像一张晴雨表,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出市场销售规不规范。内管人员应当运用实地走访、调取电脑销售数据等方式,及时掌握市场价格异动情况,把价格监督检查作为当前内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单位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

应当担起责任,认真思考,把解决价格倒挂问题作为一场“重大战役”,严格责任追究,确保价格管理到位。如从今年10月开始,江西省局成立了价格监督检查小组,对各地市卷烟市场价格进行抽查,目的就是为了规范卷烟市场价格,建立一个稳定协调的价格体系,达到卷烟稳量扬价,提高经营户利润的目的。

4、对自身的规范经营监督管理不到位。部分品牌未落地销售;单品牌集中投放量过大;有的送货员代客户确认送货小票;有的地方卖人情烟、办人情案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不少单位和人员的规范意识有所松懈。

三、完善长效监管体系,提升内部监管水平

今年国家局、省局专题召开了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现场会,进一步明确要求全面建立内部专卖管理监督长效机制并实现正常运转,充分说明了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的长期性,必须坚决克服抓内管就是搞“集中整顿”,“过关”即可的错误思想,树立长期任务意识,做好长期监管的准备,完善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真正建立起内部监管长效机制。

1、开好联席会议。加强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要建立良好的监管环境,建立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形式召开联席会议。定期是市局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县市区局每月召开一次专销联席会议。会议由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专卖工作负责人主持,参加人员为专卖内管办、督察办、营销、物流、客户部、送货部等部门负责人。不定期是根据工作需要,可在必要的时间召开。会议主持人根据各部门的汇报情况,总结各项工作,部署下一阶段工作要求和安排。

2、完善制度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确保专卖内管工作持续开展,就必须对原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评价、修订和完善。制度建设要一环紧扣一环,环环紧扣,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内管过程的有效闭环,杜绝在制度管理上的漏洞。同时要逐级签订规范经营责任状,完善规范经营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明确规范经营内容和责任追究,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使各单位通过加强内管工作促进规范经营。另外还要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形成有效的同级监管机制和严格的上级督察机制。

3、规范监管程序。要明确专卖内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监管流程,特别要针对当前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补充和完善监管职责和流程,建立权责明确的专卖内管人员岗位责任制。

当前就是要围绕国家局《烟草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规范》,逐项逐条进行细化,突出重点岗位、重点环节进行监管,并且覆盖到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环节,消除内管、内控的盲区。其次,要做到“三结合”,实现监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一是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市局每季度、县局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内管全面自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对营销系统数据、客户服务环节、送货环节、直营店经营环节,采取不

定期的方式进行抽查,发现涉嫌违规经营的重点线索,监督检查客户经理落户不落地、拆单分摊、套购卷烟、虚拟客户销售卷烟、私扣紧俏卷烟等行为,防止变相批发、不按规定价格销售等问题。二是考核考评与纪检再监督相结合。专卖内管办依据《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考核暂行办法》以不定期同级监管、日常监管检查及年终制度建设、流程建立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确保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各项制度措施得到实施。纪检监察部门通过定期听取汇报、走访被监管单位、接受投诉举报等形式,对内管办的日常工作及自律情况实行全程监督,对专卖管理人员涉及徇私舞弊、滥用职权、弄虚作假以及走形式、不作为等行为给予严肃查处。三是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与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相结合。通过信息化平台,内管人员能够突出对容易出问题的薄弱环节进行监管,解决监管措施随意性大、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的问题,对落实专卖内管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监管效果、规范监管行为起到重要作用,是建立长效机制的有效载体。专卖内管人员应将信息化监管和实地核查紧密结合,既依托信息化平台,实时收集分析业务数据,又对信息平台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到基层和市场一线,进行严格的实地检查考核,确保监管科学、有效。

4、强化队伍建设。专卖内管工作对人员要求较高,内管人员在熟悉内管规定和工作职责的同时,还必须掌握专卖法律法规、营销网建知识、计算机知识等,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因此,加强专卖内管队伍建设是做好内管工作的立足点。在内管人员的选拨上,应当从那些业务素质强、工作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中考虑,并且最好要有一定的学历,并保持专卖内管队伍合理稳定。要注重对内管人员的教育培训,无论是专卖、营销还是网建方面出台的新政策、新措施,内管人员要首先学习,及时掌握。要按照“流程化、痕迹化、精细化”工作标准,不断提高内管人员的监管水平和责任意识。

专卖内管工作决不仅仅是领导的事,或者只是专卖部门的事,而是全体干部员工应尽的共同责任;内管长效机制的建立,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每一位员工牢从思想上认识监管,增强规范意识,从行为上注重自律,自觉遵守规范要求,形成人人重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内管工作的良好氛围。专卖内管、督察考评、纪检监察和信息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理有效的监管网络,不断提高内部专卖管理监督效率,提升监管水平,推进内管长效机制的建立,保障行业的发展更加严格规范。

篇2:对市级局构建专卖内部监管长效机制的思考

一、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基本概况

2008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是烟草行业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行业改革和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此次会议提出全面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中国烟草。严格规范、加强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制度既是巩固和完善烟草专卖体制、实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建设严格规范的烟草行业,就是要坚持从解决“注重自律”这一重要课题入手,就要高度重视行业自律,切实增强规范意识。

(一)建立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制度所必须包括的基本内容

1.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的对象

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对象,包括 “两烟”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延伸出来的所有与之相关的从事其他烟草专卖品生产经营的企业。

2.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的范围

内部专卖管理监督要对“两烟”及其他专卖品生产经营活动遵守专卖法律、法规和国家局内部管理规定、规范制度的情况实施全过程管理监督。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的重点:要严格按计划组织烟草专卖品的生产和经营,工业企业要严格按计划生产卷烟,不得超产瞒产;烟叶要严格按合同种植、按合同收购,严禁超种超收等;要严格依照许可制度规范经营,不得向无证户销售卷烟,不得跨地区收购烟叶,不得将卷烟纸、丝束等辅料销售给无生产企业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等;要严格按正常渠道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工业企业必须按照合同、准运证、调拨单等有关规定销售卷烟,不得通过非正常渠道供货,进行体外循环,不得从无经营权的单位或个人手中购进烟叶;商业企业卷烟必须全部按统一批发价入网销售,严禁假入网、卖大户;烟叶复烤企业不得加工无合同的烟叶,不得为非法生产经营烟叶提供条件等。

(二)近年来内部专卖管理监督执行状况

2002年以来,烟草行业相继开展了烟叶流通秩序整顿、财经秩序整顿、治理卷烟体外循环等一系列整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烟叶流通秩序治理整顿方面,通过全面清查1998年7月以后两个农业的烟叶经营活动,共查出违法、违规、违纪经营烟叶211.97万吨,占总经销量的29.81%,其中烟叶贩子插手非法经销烟叶24.92万吨,涉及金额35.96亿元。开展烟叶清欠对帐工作,对21个烟叶产区的烟叶货款进行对帐,共确认欠款38.38亿元,重点帮助贵州清欠烟叶货款26亿元。查处了一批顶风违法、违规、违纪、性质恶劣的案件。制订了《关于规范烟叶流通秩序的若干规定》,有效加强了对烟叶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监督。烟叶流通秩序混乱的局面得到了明显的扭转。

在卷烟体外循环治理整顿方面,2003年至2005年5月底,通过全面开展“五查两落实”工作,共查出体外循环卷烟48万多箱,基本解决或有效遏制了工业企业重复使用准运证运输卷烟的问题,云南交易市场大量体外循环卷烟的问题,三产公司无证批发卷烟问题,以毗邻地区销售形式进行卷烟体外循环的问题,商业企业拆单分摊、假入网销售及自营零售店倒卖卷烟的问题。查处了一批顶风违法、违规、违纪、性质恶劣的案件。2004年经济运行通报反映的体外循环数量下降为8.6万箱,卷烟体外循环得到了有效遏制。

2007年通过国家局重点抽查,发现并纠正了行业一些单位和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不规范问题及薄弱环节,同时为了严肃纪律,维护国家局一系列专卖内管规定的严肃性,各级局对严重违反专卖内管规定的问题进行了查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从违反内部专卖管理监督有关规定受到行政处分的人数来看,2007年全国因违反内部专卖管理监督有关规定受到行政处分的人数共99人,与上年同比共减少859人,下降幅度为89.67%,其中:处级及处级以

上5人,同比减少43人;科级13人,同比减少283人;科级以下81人,同比减少533人。上述数据显示,通过开展全国内部专卖管理监督检查工作,行业有关直属单位和工商企业的违规人员较去年大幅度减少,全行业干部职工的自律意识明显增强,企业规范生产经营的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取得了明显成效。

治理整顿

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两烟”生产经营活动中不规范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在烟叶方面,个别烟草公司公然为烟叶贩子非法经营烟叶提供便利,甚至通过烟叶贩子跨地区收购烟叶;还有一些复烤企业置国家局三令五申于不顾,违法、违规、违纪加工无合同的烟叶,甚至向制假窝点倒卖烟叶。在卷烟方面,商业流通企业拆单分摊、假入网的问题在有些省仍比较突出;个别卷烟工业企业存在无证、无合同运输、销售卷烟的违法、违规、违纪经营现象。

二、对加强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的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国家局先后制订了一系列的内部管理规定和有关生产经营的规范制度。管理规定约有40个,规范制度约有60多个,这些制度有效地保障和规范着行业内部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但由于专卖管理工作对内部管理监督缺位,加之又缺乏对制度执行的管理监督机制,规定和制度不能很好执行的问题仍然时有发生。

(一)因完不成销售任务违规经营

搞违规经营我认为这似乎只是一种现象,为什麽有些单位要违规经营,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滞销卷烟造成库存积压,完不成销售任务所致,此外,也有部分人员勾结烟贩子套购卷烟从中渔利,于是就出现了违规经营现象。姜局长多次强调:“十一五”期间,行业要保持持续增长,就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行业发展,坚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烟草资源的配置效率,使烟草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合理流动”。“品牌的竞争力问题,不是靠政策和宏观调控,而是靠市场”“要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的基本思路。那麽这个品牌在当地滞销就不要再分给这个地方销售,滞销卷烟品牌的产量应由市场销量来调控,否则订单生产就成为空话。

当然我们还应积极培育品牌消费市场,引导、培养、培育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及口味嗜好。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和消费需求,调整、丰富产品结构档次。

另外,全国的卷烟价格如果在较大范围实现统一批发价,烟贩子就无利可图,自然就不会去倒烟了。如果能实现上述三点,违规经营的问题应该会迎刃而解的。

(二)集中治理整顿有局限性、阶段性

行业集中进行治理整顿已有五年多的时间了。整顿是一种有效的应急管理监督方式,但整顿有其局限性、阶段性。整顿是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一段时间和精力解决问题,不可能长期用整顿的办法来解决某一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加强日常管理监督来加以解决。

从近几年整顿规范的情况看,没有这些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行业的生产经营秩序就不会有今天的良好局面。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一些制约内部监管工作开展和深入的问题还亟待破解,一些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仍没有完全解决。个别领导和少数单位仍然存在重效益指标、轻规范管理的问题;对规范工作说起来重视、做起来应付;边整边犯、前整后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时有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姜局长在全国烟草专卖工作会议上指出:“讲监管就是要落实责任,真正做到守土有责。”落实管理监督的责任根本上要靠制度来保障,责任不落实到制度上,就是纸上谈兵。因此,必须从保持行业健康发展的高度,认识和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坚决克服前整后犯、问题不断发生的现象。

整顿是事后管理监督,是在问题已经发生、而且很严重时的管理监督,是问题跟进型的事后管理监督。张辉副局长在全国烟草行业加强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践证明,事后管理监督使我们付出了很大的成本,教训是非常深刻的。”“行业有那么多内部管理规定和有关生产经营活动的规范制度,整顿力度那么大,为什么还出现新的问题呢?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建立起有效防范问题发生和及时发现、处理问题的专卖管理监督长效机制,企业感受不到持续的专卖管理监督压力”。因此,在继续深入开展整顿的同时,必须加强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制度建设,尽快建立专卖管理监督长效机制,变集中整顿为经常性管理监督,变问题跟进型管理监督为行进型管理监督,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有效管理监督,把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和国家局的管理规定、规范制度真正落实在日常管理监督的工作过程当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巩固多年行业治理整顿的成果,才能在专卖制度下解决好提高效率、注重自律两大课题,确保行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日常监管、同级监管制度,明确监管形式、措施以及信息沟通渠道等内容,做到任务落实到岗,责任落实到人,使日常监管、同级监管真正运作起来,充分发挥有效防范和及时发现处理问题的作用,实现专卖管理监督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如何建立内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一)建立内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要有通盘考虑和规划。

第一,内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应当有一个宏观的、整体的构架。内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设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可考虑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长效的学习培训机制、二是建立长效的教育机制、三是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四是建立长效的联系群众机制、五是建立长效的社会群众参与机制。

通过教育培训使各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烟草行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要潜心做事,低调做人”的科学理念及行业信条。这是国家局党组在新形势新任务下给全行业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为烟草行业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更为广阔的前景。为烟草专卖制度进一步巩固加强和完善,为烟草专卖制度注入了新的动力。“两个至上”的提出,客观上就要要求全行业的全体干部职工,从上至下、各层各级都要转变思想、转变作风,加强思想建设、队伍建设,注重自我监督、自我完善,以此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否则就不能应对世界烟草巨头的挑战。

根据行业目前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我们要有专门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内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设要有总体规划,分段推出,分步实施,做到明确思想指导下的有序建设,而不能盲目被动,走到哪里是哪里。

第二,内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不仅仅是要形成一些书面的规章制度,重要的是还要建立起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国家局先后制订了一系列的内部管理规定和有关生产经营的规范制度。管理规定约有40个,规范制度约有60多个,这些制度有效地保障和规范着行业内部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但在实践中有时还会落实不到位呢?这是因为,规章制度确实是重要的,但终究只是一种“纸面约定”。即可制定它抬举它,也可冷落它弃置它。要建立起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应强调一下自下而上的监督和互动机制。不仅要有上级对下级的管束,同级之间也要有督促,更要有社会和群众的监督。把群众的监督作用真正发挥出来,让人民群众来监督的道路通畅起来,可能比多少条文规定都更为重要和有效的。

第三,内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不仅重视当下的经验和总结,还要重视和着眼于长远考虑,还要善于借鉴国际上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我们现在的制度建设考虑不准什么、不允许什么的比较多,我们的制度建设考虑当下的需要比较多,真正从长远考虑的还较少。国际上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我们应该借鉴。

第四,内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不在多说,而在实做、做实。经过五年的专项整顿规范,已形成了空前的共识。现在是怎样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把整顿规范落到实处,把已有的成果巩固好,发展好。内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需要一点一点地积累,一步一步地推进。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内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要覆盖全行业全体干部职工,内部监督管理既要靠制度保证,又要靠日常教育;既要靠个人自律,又要靠组织管理;既要靠集中教育,又要靠常抓不懈。

(二)建立内部监督管理奖、惩、防体系,逐步完善内管考核指标体系。

在实行专卖制度下努力解决好“注重自律”这一重大课题,是国家局党组面对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而提出的一项长期性任务,也是当前行业管理工作的重点。解决“他律”较容易,但要解决好“自律”问题,就会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转变思路、以人为本、服务社会、提升监管水平。强化考核,逐步完善内管考核指标体系,完善的内管考核指标体系是加强内管工作的积极导向。逐步调整目前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把内部监管情况、规范经营管理情况纳入各级企业的考核指标,作为衡量一个班子、一个企业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要加大规范经营管理情况在综合考核评指标中的权重和比例,将规范情况与干部使用和企业绩效奖惩挂钩,发挥考核评价指标的重要导向作用,引导各级领导班子树立正确的经营指导思想,推动企业追求规范的效益,实现行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监督具有双重功能:一是对违规行为给予口头上的责备,二是对违规行为从行动上加以纠正。只有二者并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才能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强调监督时,往往过多地寄希望于批评、提醒、警示,也就是大多数停留在口头责备上,而忽视从行动上加以纠正(包括对违规者及时实施撤职、罢免等处罚)。我们要建立内部监督管理奖、惩、防体系,要教育企业自觉主动地做到:不做违规生产经营的事情;不敢做违规生产经营的事情;不能做违规生产经营的事情。因为做违规生产经营的事情不合算,会有一套严厉的惩罚机制,有同级监督、上级督察机制。与此同时,还应配备必要的奖励制度,对守法生产经营的企业要给与奖励。惩罚与奖励并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三)建立内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要运用信息管理手段推动内管工作方法创新。

1.信息化监管是加强内管工作的科学有效的手段。通过信息化平台,将制度体系移植到信息管理系统中,对各项业务管理事项、工作流程、操作权限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科学设定,合理设置权限,明确业务流程,实现制度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痕迹化。

2.监管信息化要突出公开透明。通过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等经营管理行为,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在信息平台上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控制、管理,提高监管效率,减少人为影响。

3.建立内部监管长效机制要尽可能的做到信息公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们强调的是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包括向专卖内管开放生产、销售信息查询系统,以备专卖内管人员随时查询数据;以及自查、互查、抽查,效果是好的。

为了防止权力出轨,有效的制约监督是必要的。要使掌权人理智用权,谨慎用权,防止滥用权力,就需有一套完善发达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我们已提出要加强同级监督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加上让社会监督、让群众监督。我们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先搞几个试点单位,发挥同级监督、社会监督及群众监督的作用。在现有的监督基础之上再加上信息“公开”(涉及商业机密的除外),比如将零售户的持证、变更信息公开,再将给零售户供货的信息公开,即将要分配的资源信息公开,将要分配资源信息的过程公开,将分配资源信息的结果公开,减少暗箱操作,让同级监管真正运作起来,让社会上的公众可查询以上信息,做好监督,就可达到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大大提高了即时、即地甚至是每个程序、每个环节、每笔业务的监督效力,同时也降低了我们的监管成本和时间成本。

如果商业企业卷烟货源分配不公开、不透明,就有可能发生向无证户供货、倾斜供货、拆单分摊、虚拟客户假入网等;如果信息不公开就有可能发生提前到货确认、工业企业准运证货证不符、未打码就入库、出库,或先生产后入库;超产、瞒产、提前预生产;先收购烟叶后补签种植合同等。信息不公开、不充分或信息不对称,就会留有暗箱操作的空间,监督就无从谈起,监督就会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篇3:对市级局构建专卖内部监管长效机制的思考

1 学生党员开展“创先争优”的现状

全国各大高校都在紧锣密鼓地响应党的号召,积极组织基层学生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然而,从各大高校活动的阶段性总结以及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发现,学生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部分高校党建工作者对学生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视度不够,并且多数的高校党建工作者将活动看作是党的阶段性活动,缺乏长效机制的保障。其次在实施方案上存在缺陷。部分实施方案不能与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思想认识上对活动长久性认识的缺失导致活动方案缺乏制度、机制的保证,不能真正深入人心,长久地发挥积极作用。

2 构建学生党员“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实践

为适应新阶段党的要求,通过在学生党员中开展以“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实践型、教育型”为主要内容的“五型党员”争创活动,将有效解决当前学生党员“创先争优”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强组织凝聚力与号召力。

2.1 用先进的机制保障“创先争优”活动的长效性

(1)构建高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学生党支部支委会建设,吸收优秀学生党员组成常委会,具体指导、执行相关活动。通过优秀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党支部甚至身边的同学“创先争优”,并以其自身的素质推动“五型党员”争创活动更快、更好地开展。

(2)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五型党员”争创活动方案的运行、传承、创新离不开规范的制度体系。因此,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机制、奖评机制、组织流程和成员职责等。

(3)营造“创”、“争”的氛围。“创先争优”活动的核心在于“创”与“争”。要通过内部评选机制,营造“你追我赶”的争优氛围,调动、保持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并带动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和共青团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用新颖的内容保障“创先争优”活动的长效性

(1)争创学习型党员。通过建设以红色电影库、红歌库、党史理论库、时政信息库等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教育网站等学习阵地,加强学生党员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政治素养。通过邀请离退休老党员举办党史报告会等形式,加深学生党员对党的认识。通过创建党小组微博等形式,加强学生党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党员的大局意识和政治敏锐性。

(2)争创服务型党员。通过成立学生党员咨询服务处,及时帮助同学解决困惑和问题,协助政治辅导员处理好同学中的各类纠纷。通过建立学习、生活、情感三方面的动态特殊学生库,动态了解特殊学生,科学合理地开展帮扶活动。通过成立“学生事务委员会”,代表学生参与学院相关政策的讨论和研究,向学院反映学生意见和建议,维护同学正当权益。

(3)争创创新型党员。在学生党员中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如科技创新竞赛、科技沙龙等,提高学生党员创新意识。同时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帮助丰富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激情。

(4)争创实践型党员。深入开展挂职锻炼活动,通过优秀学生党员到学校各学生社团组织中任职实践锻炼,推动社团的思想建设,提高学生社团发展水平。积极开展“融入社会”活动,紧密结合高校所在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个重大机遇,开展符合社会需要的相关实践活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5)争创教育型党员。积极开展“54321工程”,广泛开展红色教育活动。“54321工程”即要求学生党员讴歌50名红色人物,观看40部红色电影,阅读30本红色书籍,传唱20支红色歌曲,学习10种红色精神,定期在支部内开展相关的心得交流活动,同时积极在同学中广泛宣传,带动并教育更多人。

3 构建“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

通过在学生党员中开展“五型党员”争创活动,构建创先争优活动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创先争优”的核心思想落到实处。

首先,进一步促进了党组织和广大学生党员更好地关心同学、服务同学、服务学校大局,促进高校和谐发展。其次,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高校的党建工作以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基层党组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基础。再次,进一步推动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是学习实践活动的继续、延展和深化。最后,“五型党员”争创活动继承、发扬了中国共产党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培养、发现、树立、运用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作用的优良传统,对提升学生党员素质、调动党员积极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要: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已经成为全国党建工作的新浪潮。为响应新阶段党的要求,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落到实处,现提出在学生党员中组织以“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实践型、教育型”为主要内容的“五型党员”争创活动,并积极构建学生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长效机制,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做出贡献。

关键词:创先争优,学生党员,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郭加书.论信息化背景下的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J].山东社会科学,2010(8).

[2]南宫海.自治区高校工委:不断激发高校创先争优内在动力.广西新闻网,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00921/newgx4c98c068-3279883.shtml.

[3]何平.在创先争优活动的大背景下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考[J].林区教学,2011(3).

[4]辛桂梓.以创先争优为动力推动高校改革发展.云南网,http://yn.yunnan.cn/html/2010-10/28/content_1391333.htm

篇4:对市级局构建专卖内部监管长效机制的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部教学 ;质量监控; 长效评价机制

教育质量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质量观。进入21世纪后,教育部提出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要特别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即“全面素质质量观”。这种质量观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和高职教育的个性定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突出以职业能力为中心,而且强调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高职教育质量的内涵

高职教育质量包含着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条件质量”,即学生、师资、教学设备、设施等教育教学条件的质量;二是“过程质量”,即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工作质量,包括制度建设、教育教学以及各项管理工作等方面的质量;三是“效果质量”,即教育阶段结束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接受教育后储备的知识、技能的使用情况。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显然属于效果质量,但同时它又是影响高职教育质量的诸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职毕业生的“低就业率”现象,表面看似乎是社会对毕业生不满意,其实它折射出的是社会对高职院校提供合格“产品”能力的怀疑和对高职教育质量的不信任。学生就业状况是高职教育对个人与社会需求满足程度的集中反映,是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因此也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

二、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几点思考

构建新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就是要以新的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为指导,制定科学评价标准,形成以独立中介评价机构和行业(专业)质量认证为核心,国家、地方和高职院校有机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监控和评价网络,确保高等教育大众化后质量不会大起大落。

1.建立科学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这一体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毕业生质量标准,二是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毕业生质量标准是结果标准,具有总体性特征,是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实践所要达到效果的总体性规定;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是过程标准,具有阶段性特征,是对整个教学过程各个具体环节所要达到要求的具体规定。

毕业生质量标准,简单说就是“双证书”标准,即要求学生毕业时能同时获得所学专业的毕业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实验实训、毕业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每一方面都要制定具体而详细的规范和标准,使教学各环节的工作有章可循。

2.建立全面的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第一,建立教学质量管理系统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原理,教学工作可分为计划、执行、检查、反馈4个基本环节,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以计划、执行环节为主,检查、反馈环节为辅。教务部门既是教学管理机构,又是教学质量监控机构,但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往往忙于应付,难以从根本上对教学质量进行适时、有效的监控和督导。

第二,建立教学质量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校内教学质量信息系统,二是学校—社会行业(企事业单位)的双向信息跟踪、反馈系统。校内教学质量信息系统以督导处为核心,建立一条“督导处—教研室—教师—学生”的纵横交错的信息跟踪、反馈网络,通过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校园BB留言板、校长信箱、校领导与学生见面会、师生交流会等,在学生和学校之间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渠道,听取、收集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整理、分析,及时反馈到教学部门和教师本人,使发现的问题及时得到修正。同时,通过召开阶段性的教学工作会议、中层领导会议等,通报某一阶段的教学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研讨解决办法,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第三,建立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教学质量评价是实现监控的出发点,一个良好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应建立在广泛的支持和参与的基础之上,利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对教学进行多角度的考查和评估。应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等结合起来,将在校生评价与毕业生评价结合起来,将教师个体教学质量评价与学校整体教学质量评价结合起来,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成为全员参与、良性互动的网络系统。同时,教学质量评价应从注重课堂教学环节转向课堂教学环节与课外教学环节并重,从注重理论教学转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从注重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效果转向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与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并重,从注重教师教转向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

第四,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高职院校应建立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认可度较高的职业技能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这不仅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检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最直接、最便捷的途径。

第五,建立教学质量激励机制

制定和完善教师教学的奖惩制度和激励政策,可设立“教学质量优秀奖”、“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奖”、“精品课程建设奖”等,实行教学质量评优制度,使教学质量与教师教学工作量、职称评聘、年终评优、系(部)和教研室考核等方面挂钩,形成有效的教学质量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曾琦斐. 高职院校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研究与实践[J]. 职业教育研究. 2010(03)

[2]陈玉君.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问题的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 2010(07)

[3]景海河,李广影,董连成. 建立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与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 2010(15)

[4]史伟. 建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新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31)

篇5:论企业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构建

笔者认为, 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指企业通过安全生产的制度化建设, 规范化管理, 企业安全文化的培育等措施, 强化安全管理, 使企业在一个时期或更长时期内, 少发生或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有效地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 使企业安全生产的态势处于可控状态。建立健全企业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 是抓好安全生产, 实现“全面负责”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因此, 必须在多方面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1 确保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企业必须按规定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并配备注册安全主任, 加强注册安全主任的培养, 增强专职安技员力量。除此之外, 还要通过实施安全督导员制度, 加强安全督导, 加强安全督导员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努力培养建设一支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 懂安全知识和规范, 掌握安全技能, 有比较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较强的单兵作战能力的基层骨干队伍, 从而加强对生产过程不安全因素的检查, 及时发现存在问题, 并把此项工作作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来抓。

2 落实企业各级领导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作为生产经营单位, 企业必须依法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在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的基础上, 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制定各级领导的安全管理职责和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要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并保证不管企业如何改革, 机构如何调整, 人员如何变动, 都要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人。

3 建立完善宣传教育体系, 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

要将安全生产教育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严格遵照国家和省市关于安全生产教育工作的各项规定, 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 在坚持“三级安全教育”的基础上, 强化对职工的教育培训, 并形成制度。可分三个层次对管理干部和广大员工进行安全责任教育。第一个层次是对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人, 通过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 进行安全责任教育;第二个层次是对各级管理干部进行安全责任教育;第三个层次要对广大员工进行安全责任教育。使各级领导不只自己具备安全生产意识, 还懂得且主动采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对职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培养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在安全意识教育中, 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典型案例、警钟长鸣”, 抓好“遵章守纪、按章操作”等宣传教育, 使广大职工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 做到知其任, 明其责, 尽其职, 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素质, 提高防范安全事故和应急救援的能力, 从而形成有效且可持续改进的教育机制, 在思想意识上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4 切实增强安全检查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从预防着手, 发生事故后的检查、处罚和补救都不能免除事故造成的对国家、对集体、对个人、对家庭带来的危害和身体、心理上的伤害和创伤。因此, 要着重于事故的防范, 这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而安全系统的、有效的检查是发现事故隐患, 控制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企业要形成规范的安全检查制度, 在落实上级规定的安全检查内容、形式和频次等要求的基础上, 企业要积极创新安全检查模式, 理论首先检查制度要创新, 定期组织各单位安全主任进行巡检、互检, 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汇报处理;第二, 检查形式要创新, 做到每次检查有针对性, 有方案, 有结果, 有反馈;第三, 检查的内容要创新, 不但要查一些明显存在的隐患, 还要查安全各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缺陷等潜在的安全隐患。另外, 检查的组织和效果考核方案也要进行创新。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 及时进行整改, 要实行“三定”, 即:定责任、定时间、定措施, 限期把存在问题和隐患进行全部整改, 确保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5 健全完善安全责任考核和激励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要搞好安全工作, 离不开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为此, 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责任奖罚机制, 如通过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 设立用于安全生产专项奖励基金, 对完成目标任务, 安全工作搞得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于安全责任落实差, 安全工作搞得差的单位给予处罚, 必要时给予黄牌或红牌警告。

6 健全和完善安全责任追究机制

发生各类事故时, 要认真组织调查分析, 对于连续发生事故或发生重大事故的单位要给予重罚, 按“四不放过”原则追究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首先从各级领导责任查起, 把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与各级领导利益挂钩。在此基础上, 对各类事故的责任人也要进行责任追究, 把各项安全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7 坚持以人为本, 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一方面, 要通过宣传、教育, 特别是本单位以往典型事故案例教育, 条件允许时可让事故的当事人现身说法, 使职工在心灵深处受到震撼, 加深对遵章守纪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创建群体安全意识, 结合适当的奖惩等手段, 开展讨论交流等活动, 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 增强安全意识, 改正不良行为。

另一方面, 要抓好反习惯性违章行为工作。习惯性违章行为有两类, 一类是个人习惯性违章, 另一类是群体习惯性违章, 个人习惯性违章如不及时加以控制, 就会蔓延成群体习惯性违章。因此, 要从制度上、职工心理等方面分析习惯性违章行为形成的原因, 采取教育、奖惩、教化等办法进行治理, 不能让习惯性违章成为一种风气。

在加强职工遵章守纪的教育基础上, 加大执行力度, 使职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 转变为自觉做到“三不伤害”, 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 使“人人事事保安全”在企业内部蔚然成风。

与此同时, 还要鼓励理论探索和应用, 结合信息化管理, 促进安全文化发展。企业虽然不是开展理论研究的单位, 但通过理论的学习探讨和应用, 可以开拓安全管理人员的视野, 提高其思考问题的深度, 从而使企业安全管理能做到与进俱进, 不断发展创新。因此, 企业要从高层领导开始重视, 搭建一个方便广大安全管理人员乃至广大从业人员进行交流、沟通的平台, 从资金、时间和精神上提供有力支持, 鼓励企业安全管理学术交流, 结合信息化管理, 利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安全生产实践, 使其成为安全生产不竭的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力, 在确保职工、群众安全和身体健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当前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已经有了很好的法律基础, 我们相信, 作为安全生产主体的企业, 要将自己置身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框架之下, 研究安全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 研究安全本身的效益效应, 通过各方共同努力,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定能真正得到控制。

摘要:针对国有企业安全生产特点, 探讨建设企业安全文化, 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达到有效控制事故, 实现安全生产的途径。

篇6:对市级局构建专卖内部监管长效机制的思考

关键词 创先争优 学生党员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面对新阶段党的要求,全国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积极组织基层学生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然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却暴露出了一些缺陷和问题。结合“创先争优”的核心思想与高校学生党员的具体情况,积极构建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

1 学生党员开展“创先争优”的现状

全国各大高校都在紧锣密鼓地响应党的号召,积极组织基层学生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然而,从各大高校活动的阶段性总结以及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发现,学生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部分高校党建工作者对学生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视度不够,并且多数的高校党建工作者将活动看作是党的阶段性活動,缺乏长效机制的保障。其次在实施方案上存在缺陷。部分实施方案不能与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思想认识上对活动长久性认识的缺失导致活动方案缺乏制度、机制的保证,不能真正深入人心,长久地发挥积极作用。

2 构建学生党员“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实践

为适应新阶段党的要求,通过在学生党员中开展以“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实践型、教育型”为主要内容的“五型党员”争创活动,将有效解决当前学生党员“创先争优”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强组织凝聚力与号召力。

2.1 用先进的机制保障“创先争优”活动的长效性

(1)构建高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学生党支部支委会建设,吸收优秀学生党员组成常委会,具体指导、执行相关活动。通过优秀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党支部甚至身边的同学“创先争优”,并以其自身的素质推动“五型党员”争创活动更快、更好地开展。

(2)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五型党员”争创活动方案的运行、传承、创新离不开规范的制度体系。因此,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机制、奖评机制、组织流程和成员职责等。

(3)营造“创”、“争”的氛围。“创先争优”活动的核心在于“创”与“争”。要通过内部评选机制,营造“你追我赶”的争优氛围,调动、保持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并带动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和共青团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用新颖的内容保障“创先争优”活动的长效性

(1)争创学习型党员。通过建设以红色电影库、红歌库、党史理论库、时政信息库等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教育网站等学习阵地,加强学生党员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政治素养。通过邀请离退休老党员举办党史报告会等形式,加深学生党员对党的认识。通过创建党小组微博等形式,加强学生党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党员的大局意识和政治敏锐性。

(2)争创服务型党员。通过成立学生党员咨询服务处,及时帮助同学解决困惑和问题,协助政治辅导员处理好同学中的各类纠纷。通过建立学习、生活、情感三方面的动态特殊学生库,动态了解特殊学生,科学合理地开展帮扶活动。通过成立“学生事务委员会”,代表学生参与学院相关政策的讨论和研究,向学院反映学生意见和建议,维护同学正当权益。

(3)争创创新型党员。在学生党员中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如科技创新竞赛、科技沙龙等,提高学生党员创新意识。同时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帮助丰富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激情。

(4)争创实践型党员。深入开展挂职锻炼活动,通过优秀学生党员到学校各学生社团组织中任职实践锻炼,推动社团的思想建设,提高学生社团发展水平。积极开展“融入社会”活动,紧密结合高校所在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个重大机遇,开展符合社会需要的相关实践活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5)争创教育型党员。积极开展“54321工程”,广泛开展红色教育活动。“54321工程”即要求学生党员讴歌50名红色人物,观看40部红色电影,阅读30本红色书籍,传唱20支红色歌曲,学习10种红色精神,定期在支部内开展相关的心得交流活动,同时积极在同学中广泛宣传,带动并教育更多人。

3 构建“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

通过在学生党员中开展“五型党员”争创活动,构建创先争优活动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创先争优”的核心思想落到实处。

首先,进一步促进了党组织和广大学生党员更好地关心同学、服务同学、服务学校大局,促进高校和谐发展。其次,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高校的党建工作以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基层党组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基础。再次,进一步推动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是学习实践活动的继续、延展和深化。最后,“五型党员”争创活动继承、发扬了中国共产党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培养、发现、树立、运用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作用的优良传统,对提升学生党员素质、调动党员积极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项目名称:2011年在青高校基层党建创新工程项目,构建“五型”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长效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加书.论信息化背景下的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J].山东社会科学,2010(8).

[2] 南宫海.自治区高校工委:不断激发高校创先争优内在动力.广西新闻网,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00921/newgx4c98c068-3279883.shtml.

[3] 何平.在创先争优活动的大背景下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考[J].林区教学,2011(3).

[4] 辛桂梓.以创先争优为动力推动高校改革发展.云南网, http://yn.yunnan.cn/html/2010-10/28/content_1391333.htm

篇7:对市级局构建专卖内部监管长效机制的思考

1 做法

1.1 强化监管执法队伍建设

为适应日益繁重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需要, 全市各级监管部门着力加强监管执法队伍业务培训, 充实一线监管力量, 努力建设一支思想作风硬、法律意识强、业务素质高的监管执法队伍。2011年, 市卫生部门择优选聘近260名建制镇卫生院防保人员充实到卫生监督分所。市农业部门增加了市农产品检测中心人员配备。市质监部门抽调了一批干部充实加强海陵、高港两个城区分局一线监管力量。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成立市餐饮与化妆品监督所, 配备人员编制12名;海陵区新成立区食品药品监管局, 并落实了人员编制, 餐饮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得到全面履行。

1.2 强化食品安全市场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

市政府将食品抽检列为“2011年市区十大为民办实事”项目, 安排财政资金强力推进。根据《2011年泰州市食品安全市场监督监测实施方案》, 全年计划抽检食品34大类、1905件样品, 分别由农业、商务、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具体承担。进一步规范了抽检程序和运行机制, 抽检结果通过报刊、门户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另外, 根据抽检结果确定并实施监管和整治重点, 适时发布食品安全预警公示。

1.3 强化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建设

为支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市财政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保证食品安全市场监督抽检、综合协调、专项整治、事故应急处置、宣传培训、举报奖励、考核评估等重点工作经费足额到位。对重大食品安全项目建设, 安排专项资金, 力促早开工、快建设, 早竣工、快见效。2011年, 市级财政投入食品安全工作经费400余万元, 较去年大幅度增长。其中, 安排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经费30万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专项经费50万元、食品安全市场抽检经费和食品安全考核奖补经费110万元、食品安全事件应急专项经费30万元, 为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力保障。

1.4 强化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

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 按照《全市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方案》, 积极开展辖区和系统内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力争用2年左右的时间, 逐步建立起我市食品安全诚信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农业部门对农产品生产基地、“三品”企业实行诚信不良记录制度和诚信档案制度, 质监部门开展食品企业建立信用档案的试点工作, 在信用档案详细记录许可审查、日常监督检查、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 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增加监督检查频次, 并加强整改指导。工商部门对全市范围内所有登记注册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经营主体, 进行全面清查, 并以“一户一档”的标准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全市23263户食品经营主体和125户食品添加剂经营主体已全面建档。商务部门将生猪屠宰违法单位列入“黑名单”, 实行重点盯防。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建立健全餐饮单位“一户一档”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基础上, 全面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加强信用信息的管理, 对违法违规的餐饮企业实行约谈负责人的方式予以警示, 增强其诚信意识。

1.5 强化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建设

市食安办积极建立健全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和程序, 2011年初对《泰州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处置制度》进行了修订, 使其更加完善、更加务实, 并指导各市 (区) 、各有关部门组建和培训应急处置队伍, 定期组织开展应急实战演练, 确保食品安全事故得到及时、快速、科学、有效的处置,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危害。

2 体会

2.1 一支强大的监管队伍是做好食品安全监管的前提

监管队伍的质量和水平往往取决于人员的知识面和实践技能, 在有限的人手情况下, 有敬业精神、监管知识面广、有技能的监管人员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在注重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 我们认为职业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的打造也是至关重要的。

2.2 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贵在持之以恒

监管手段创新、监管技术革新、监管思路创新等等, 最终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坚持。在当前, 食品监管领域曾创新了不少监管新方法、新技术, 比如五常法、HACCP技术、笑脸公示制、量化分级管理等, 这些方法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 但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做下去。遗憾的是, 在这方面能够坚持的地方和部门却为数不多, 即便做了, 也是敷衍了事, 达不到效果[4]。

2.3 各方面重视是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根本保证

食品安全监管, 只有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级主管部门领导重视才是根本保证。一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 往往需要多部门配合, 及时迅速地处理善后工作, 没有出色的组织领导和体制是很难达到“快速有效”的。另外, 不少食品安全事故, 是企业经营业主不重视、监管部门放松警惕性、监管人员疏忽麻痹大意造成的, 等出事了再亡羊补牢, 为时已晚。当前, 这样抱侥幸心理的执法者大有人在, 这样的领导干部也不乏其人, 让食品安全监管始终处于“但愿别出事”的混日子状态。因此, 只有主管领导和执行者思想上高度重视, 真抓实干, 才能让食品更安全。

摘要: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泰州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通过多年的协作与努力, 全市近10年来未发生一起重特大食品安全事件, 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初步建成。我们的做法总结为“五强化”:强化监管队伍能力建设、强化市场抽检和风险监测、强化资金投入、强化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应急机制建设等, 并认为做好上述5个方面的工作, 是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必不可少的基石。

关键词:食品安全,长效机制,管理学,法学,风险监测

参考文献

[1]陈东周, 张晓灵, 孙正太, 等.泰州市食品卫生监测状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6, 22 (6) :496-498.

[2]朱霞惠, 孙正太, 浦政轶, 等.新形势下做好当前卫生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 (8) :92-93.

[3]陈东周, 朱霞惠, 孙正太, 等.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 (7) :92-93.

篇8:对市级局构建专卖内部监管长效机制的思考

为加强农资市场监管,近几年来,山东省龙口市工商局坚持“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相统一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以规范化建设为主线,不断规范经营主体,创新监管模式,加大监管力度,提升监管效能,建立了较完善的农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农资经营主体行为明显规范,经营者自律意识明显增强,农资商品投诉率明显下降,农资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一、当前农资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资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网点零散化、经营品种多样化的格局造成监管难度大

经营方式打破了行业垄断的格局,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流通渠道并存的经营格局。以“承包”、“挂靠”的名义,有的无照经营、有的一照两店、有的一店两照或超范围经营,导致农资市场主体混乱。经营网点零散化的问题,导致工商部门对农资市场的日常巡查执法很难达到“横到边、纵到底”的要求,存在一定的消费安全隐患。随着市场流通的加快,经营品种多样化的问题日益凸显,农资产品种类之多、生产厂家之多、批次之多,给市场监管带来了难度。

(二)部分农资经营者素质低下,逃避检查的手段和方式由公开转向隐蔽

一些不法商贩采取流动经营或走村串户等形式进行销售活动,而市场管理人手不足、农民防范意识不足,给不法商贩造成了可乘之机。部分农民贪图便宜,在购买农资时关心的是价格,忽视对质量的要求,对出现的新品种,也不辨别真伪优劣,只要有人购买,就盲目跟进,加大了管理部门对农资市场监管、整顿的难度。

(三)政出多门、合力不足

目前,对农资市场具有监管执法权的部门除工商外,还有农业、质监、农机等部门。有的部门出于利益,协调不畅,往往会出现“撞车”和“背驰”现象,导致市场出现“无人监管地带”,或出现行政强制措施执行不力,很难有效地制止违法行为。

(四)内部机制尚不完善

一是执法保障不足,表现为行政强制措施无力、农资市场的专业技术人才少、农资定向检测缺乏快速便捷的手段和设备、送检时间较长,贻误了监管时效等。二是对农资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仅停留在一般的工作部署和常规的检查上,很多监管工作制度流于形式,农资市场监管的信息化建设滞后,等等。

二、构建农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发挥职能作用,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构建农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得以实现。

(一)各司其职,把好关口,保证农资经营主体合法

一是严把农资市场主体准入关。结合企业年检和验照工作,对辖区农资经营主体资格进行普查,检查主体资格是否有效。同时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依据《行政许可法》等有关规定,按照“谁发证、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严格审查农资生产、经营申请人的各种资质条件,按照职责分工依法查处或取缔无照经营行为,坚决杜绝不具备农资生产经营资格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农资经营活动,从源头上治理和规范农资经营行为,保证农资经营主体资格合法规范。二是严把农资商品质量关。加强农资商品质量的监测,建立科学的质量监管体系。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农资商品的特点,拟定抽检计划,加大抽检力度。要将农民群众投诉突出的、新闻媒体披露的、进货渠道不明的农资商品作为监测重点,特别是加大各种农作物种子、农药、肥料、饲料等的抽检力度。同时,要强化农资经营者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的意识,督促其自觉与有资质的检测机构签订检测协议,主动送检或委托检验,逐步形成执法部门监督抽检、经营者主动送检的农资商品质量监督体系。充分利用相关检测信息,加强检测结果的分析和运用,采取相应防范措施,防止不合格农资流入市场,构筑农资商品质量安全防线,有效保护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

(二)健全机制,落实制度。保障经营主体行为规范

一是推行农资经营者“两账两票、一卡一书、商品留样”制度。要100%建立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制度,完善流通领域农资商品质量准入报备、农资商品质量监测等制度以及具体措施,依法规范农资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二是推行农资经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实行农资经营户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建立诚信管理机制和市场主体诚信档案。一方面要引导和帮助农资经营者建立健全经营档案,做好品种登记工作,严把进货关、质量关和销售关;另一方面,执法部门要跟踪农资经营者市场行为,建立市场主体监管台账,记录其行为结果、监督抽检结果,作为等级评定依据,逐步促进主体诚信体系的建设,不断完善长效监管机制。三是推行商品质量责任承诺制度,细化农资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责任,引导其建章立制,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效能,与经营者签订《商品质量责任承诺书》;经营者向消费者发放《农资质量消费信用卡》,以保证农资产品质量。同时,加大农资商品示范店创建和推广力度,积极开展文明诚信、经营守法单位评选活动,通过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其他农资经营企业规范经营,通过诚信合法经营,增强自身效益。四是推行和支持完善连锁经营模式。构建以连锁配送为主导的农资销售网络,积极引导和支持农资流通龙头企业建立连锁经营、区域代理、物流配送等营销方式,形成“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质量、统一服务”的地域化整体优势,促进农资商品流通现代化,尽可能地使全部农资经营者与生产企业、连锁企业、批发企业和农民消费者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连锁经营网络,同时推行农资格式化买卖合同,明确产品质量标准及违约责任等,促进农资市场健康发展。

(三)明确责任,通力协作,促进农资市场规范有序

一是建立政府牵头的农资市场监管领导组织,实行工商、农业、质检、农机等部门联席议事制度,条件成熟的合并组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健全监管动态信息共享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定期组织联合执法,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管格局。二是严格落实农资市场日常巡查和属地监管责任制,加强农资市场日常监管,及时掌握农资市场动态,把握市场主体脉搏,完善巡查内容,增加巡查次数,扩大巡查层面,将市场巡查与经济户口管理、信用分类监管结合起来,重点加强对失信、严重失信农产品经营者的监管。三是落实农资监管工作责任制,积极推行《辖区监管责任书》,明确并规范监管职责。强化对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和评议考核制度。不断促进农资监管工作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健康轨道。四是把依法监管作为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治本措施,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加大农资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商品等坑农害农行为,确保农资市场规范有序。

(四)加强宣传,提高意识,营造农资维权良好环境

上一篇:奋发图强的励志名人名言下一篇:正规购销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