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

2022-11-24

第一篇: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高校反腐倡廉长效机制

邬守景

(洛阳师范学院纪委 洛阳 471022)

【摘 要】 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也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各高校都相继出台一系列制度以加大反腐败力度,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一些制度和措施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使腐败现象在高校能够滋生蔓延。我们必须以更高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推进制度建设,致力于构建具有更强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廉政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依靠制度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以建立起我国高校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反腐倡廉 制度建设 长效机制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旗臶鲜明地反对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我国高校在做好反腐败工作的同时,要致力于长效性的根本制度建设,在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上下力气解决腐败问题。要靠制度来规范行为、约束行动。反腐败工作,制度建设更具根本性。加强制度建设,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基石。

一、我国高校廉政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制度建设缺乏长效性

随着高校反腐工作的深入,各种腐败现象不断出现新的形式。在制定制度时,因为缺乏充分调研、论证,只是对业已暴露和比较严重、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力量制定相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但这种制度缺乏长效性,不能有效地对将来出现的各种新的情况进行规治,避免各种腐败现象的产生,所以现实中有些制度在运行不到一年甚至半年就被废止了,使得某些腐败分子有机可乘。

2. 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

从现行某些制度建设来看,好多只是应急措施,相互间缺乏关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时还可能出现制度与制度间的相撞现象。从根本上讲,某一制度的出台,如果缺乏相应制度的配套,制度的作用将受到限制。如“招投标、集中采购”等,如不采取措施,健全配套制度,招标办、采购中心集审批权和采购权于一身,又没有配套的监督约束机制,很可能变过去分散的小腐败为集中的大腐败。

3. 制度建设缺乏程序性

我国法律和各项法规、条例的制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重实体、轻程序,只要实体是公正的就认为是公正的。目前高校廉政建设制度同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只是规定应当禁止进行某些行为,提倡进行某些行为,而未详细规定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程序性保障,缺乏对落实制度的程序性规定。由于原则性规定多,保证制度落实的程序性规定少,造成在实际操作中弹性比较大,使得好多制度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

2 作用。

4. 制度建设缺乏执行力度

据统计,从改革开放以来,仅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中央纪委、监察部和有关部门制定发布的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就有6000余件。综合分析我国高校目前廉政制度建设状况,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现有的制度得不到严格的执行。一些单位执行制度时没有具体落实的措施,一些领导干部把制度变成教育别人的工具,一些领导干部法律法规意识不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不高,致使诸多制度束之高阁。

5. 制度建设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高校具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和监督意识,但是由于体制、机制、领导等方面原因,监督机制实际上存在“缺位”、弱化或责任主体不到位等问题,人为地导致空间、权力失控,缺乏预警机制。再者,随着反腐工作的逐步深入,一些腐败现象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有时难以发现,也就不能查处。腐败问题的惩处也存在失之过宽,有失严密。

二、高校廉政制度建设的对策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这是对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建立结构合理、配臵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的深化和具体化,也为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着力

3 [1] 点、重点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思路。依靠制度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将为十七大以后反腐倡廉打下坚实的基础,开辟更广阔的道路。这些都体现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鲜明特征。

1. 建立完善的思想教育机制

加大制度宣传力度。制度宣传不仅要针对制度涉及到的相关群体,还应针对全体教职工,以营造了解制度、宣传制度、执行制度的良好校园氛围。在抓好对机关职能部处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制度宣传的受众群体,完善“大宣教”工作格局,创新制度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全校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营造人人学习制度、遵守制度的校园环境。

建立有效的教育保障制度,严格教育纪律。坚持和完善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定期讲廉政党课制度、干部廉政课程培训制度、推行高校重大经济活动廉洁意识教育提前介入制度等,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教育内容贯穿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

坚持开展各种反腐警示教育,通过观看各种专题片,参加反腐专题报告、参过监狱、各种反腐图片展等形式,使党员干部进一步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不断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在工作中,筑牢道德、纪律和法律防线,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对待自己,正确把握人生,在结合本职工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

2. 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行责任追究

4 [2]这是具有重中之重位臵的执行层面的制度,因为它关系到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落实,是抓总的。要对反腐倡廉目标任务进行科学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层层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认真落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积极探索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班子其他成员分工负责、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的具体形式和落实措施,完善反腐倡廉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落实责任追究的措施和程序,形成事事有人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局面。[3]

3. 严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是高校反腐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建立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制度。严把干部进口关,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遵循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民主公开、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干部选拔工作。要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决策制度,推行公开选拔、竞聘上岗等做法,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4. 实行校务公开制度

按照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的原则,学校以校务公开为重点,建立校院两级政务公开制度。建立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凡涉及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均由代表大会讨论,并充分尊重教职工的意见。广开信息渠道,建立公示制度。学校的干部人事任免、招聘招生、教育收费、行政管理等重要信息均予以公示,为教职工更多地了解学校工作,更多地享有知情权,更好地行使民主权力,参与监督提供了保证。

5 5. 实施重点环节招标、审计制度

高校出现腐败的关键环节是教材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大宗物资、医药购销、工程建设等方面,建立一套完善的招标办法和审计制度是遏制这一重要的环节的举措,着力推进“阳光工程”,防止关键领域出现制度缺位。确保招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保证工程项目和物资采购的质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审计是监督的最后一个关口,逐步推行效益审计,依法实行审计公告,坚持和完善纪委、监察、审计与组织人事等部门的情况通报制度,及时沟通监督信息,协调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

6. 建立科学的反腐倡廉预警机制

高校应建立以教育、预防为主的发现、预警、告诫机制,做好群众信访举报工作,建立网上纪检监察信箱制度、领导干部情况报告制度、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干部定期轮换制度,注意研究新情况新动向,如:科研经费管理失查失范、财务管理制度滞后、公款旅游、学术腐败等,视其发展趋势应有预测、防范、控制,予以告诫。

三、高校廉政制度执行的对策

制度的健全完善与制度的贯彻落实,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各种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死而复生,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究其原因,既有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也有制度不贯彻、不落实的问题。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不仅要抓制度的健全完善,而且更要抓制度的贯彻落实。

1. 加强制度贯彻落实机制的建设

6 一项制度的制定与出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工作程序,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针对目前有些制度执行难的现象,高校在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的进程中,要着力加强制度的运行机制建设,建立贯彻落实制度的责任制,完善以自查自纠、督促检查、考核奖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体系及其运作程序和规范,真正把制度要求转化为自律要求,把外在的制约转化为内在的自觉,真正推动各项制度的顺利实施。

2. 建立制度运行反馈评价机制

反馈评价机制在制度体系建设中极为重要,它在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延伸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进一步补充、完善制度的主要依据,是检验制度能否适应时代要求和掌握制度执行效果的重要途径。建立制度运行情况的反馈评价机制,需要通过专项调查研究、民意测验、座谈以及对反腐倡廉综合信息的归纳分析,及时了解掌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制度本身的缺陷,适时地进行修改和完善,并结合新的实际,不断推出新的更趋完善的制度。

3. 创新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力

创新制度运行监督的方式,提高监督效力。要坚持规范在前,预防在先,着眼防范的原则,实现由事后被动监督向事前主动监督的转变,由程序监督向过程监督的转变,通过专项调查、经济责任审计、公开述职述廉、廉政测评、交流轮岗等措施,实现柔性监督向刚性监督的转变,确保制度监督的时效。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监督效力。通过廉政专题网站、E-mail、短信平台、举报电话等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形成目标、制度、

7 过程、重点、舆论等立交式网络化、现代化监督体系,这一监督方式的特点是快速、便捷,使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通过身边最便捷的方式对党员干部进行实时监督,降低了成本,缩减了中间环节,扩大了群众的参与面,调动了群众监督的积极性,能全方位、高效能地提高监督力度和效果。

4.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动员学校各方面力量支持和参与,是推进高校制度反腐的有效途径。要深化校务公开工作,让群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建立法规制度建设和重大决策群众讨论论证、民主听证制度,完善民主决策、民主评议制度,充分保障群众的发言权、决策权和评议权。凡是应该让公众知道的各类文件、条例、法规、决定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公之于众,接受群众的监督。要完善信访投诉制度,切实加强投诉中心和举报中心建设,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和对举报人的保护制度,切实保障群众的监督权,充分调动公众参与反腐败工作的积极性。

5. 建立科学的考核管理和激励机制

严格责任,细化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加强工作考评,努力营造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通过量化考核,使工作任务刚性化。

推行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量化考核制度。对落实目标责任、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勤政廉政、评先入党干部人事工作纪律、重大事项申报、个人礼品登记等方面全面加强对每个干部年度考核,全面掌握每个干部的廉政状况,形成有效的奖惩机制,督促干部廉洁自律。在考核的基础上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定期听取单位

[4]责任人的汇报,查看责任目标完成的资料和实绩,召开群众评议会议,对单位和责任人分别做出廉政评价,并归入个人廉政档案,作为业绩评定、选拔任用、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提高规章制度护廉的效能。

【参考文献】

[1] 王月明.对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有关问题的思考[J]. 孝感学院学报,2005.2 [2] 梁秀萍.高校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3] 牛瑞杰.构建高校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思考[J].科技教育,2007.6 [4] 张孟英.对高校制度反腐问题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7 9

第二篇: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

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 黄旗堡街道中心幼儿园

民族振兴,教育是根本,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挥在哪、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在教师的所有素质中,师德最为重要,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和基础,关系到的办园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面对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师德建设的垒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造就关爱幼儿,教书育人,学人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合格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作出贡献。

一、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统一协调机制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做好师德建设工作,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形成合力,健全机制。建立统一协调机制是师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有力保障,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关键内容。教育部明确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教育工作全局的大事,纳入教育事业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切实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人员落实。

二、以教师为本,构建教师的成才成长机制

邓小平同志讲:“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人民以

1

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因此,要进一步强化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培训,要从思想教育人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营造教师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引导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志存高远,爱岗敬业;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来教育幼儿,以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引领幼儿。

三、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

第一、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师德考核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做出善恶判断,确定其道德价值,表明自己褒贬的一种实践活动。”这种考核可以激发教职工的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能够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职业道德,改进和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养。

第二、健全师德建设的奖励机制。幼儿园要把对教师道德规范要求纳入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具体决策之中,要将评选师德先进个人制度化,要注意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奖励与舆论导向相结合,在精神奖励上,通过开展评先创优活动和倡导高尚的师德活动,树立教书育人的典型,以掀起树形象、学榜样、找差距、作贡献的热潮,充分发挥典型任务的激励、向导、示范作用,从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在物质奖励上,通过设立师德奖励基金,对师德高尚、业绩卓著的教师予以表彰和重奖,在晋级、评聘,职称评审、进修深造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教师发表的有关教书育人的文章、著作,应以教育科研成果对待。

2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舆论宣传。通过校报、宣传栏、网站等多种形式宣传师德先进,如在校报上开设“名师”专栏,建立师德教育网站等,以扩大师德宣传网络的覆盖面,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利用每年的教师节组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集中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评选活动,对那些思想道德素质优秀、教书育人事迹突出、贡献突出、家长称颂、幼儿喜欢的优秀教师大力进行表彰,广泛宣传先进事迹,交流家园共育、教书育人工作的先进经验,以倡导尊师重教的好风尚。

四、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动态监控机制

教师的师德行为具有外在性、主动性、善恶性、可塑性的特点,可以通过教育、评价、监督来改变。因此,可以通过构建民主监督、教师职业良心自律监督等方式来调控教师的师德行为,最终促使教师自觉履行师德义务。构建监督机制也应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首先建立师德建设的领导与监督机构;其次建立师德建设督导队伍;最后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资源。

第二、建立系统完善的约束制度。幼儿园要依据《教育法》、《教师法》以及有关法规、条例,从增强敬业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塑造师德风范入手,制定本园《师德建设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等制度,重点强化教职工队伍在思想道德、教学纪律、教学风气、教学科研、教书育人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通过举办经验交流座谈会、观摩教学、参观访问、学习典型等多种形式,使师德教育制度化、科学化、有形化、经常化。

3

五、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信息反馈机制

反馈是控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构建信息反馈机制,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信息反馈要迅速、准确。信息具有滞后性、时效性特点,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反馈的时效和速度,一旦发现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应及时汇报,迅速向上级领导反馈,信息反馈者要对了解的情况进行分析,认真核实,对所掌握的材料认真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保证信息的价值及准确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建设,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和体现高等教育精神的重要一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实践,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之所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扎扎实实地将师德建设抓紧抓好。

第三篇:如何构建长效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指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企业)与激励客体(员工)相互作用的方式,如何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是大多数企业所面临的难题。

在确定如何构建企业长效激励机制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企业在激励机制建设方面通常会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激励机制建设缺乏体系性和规范性。一是人力资源规划建设薄弱,员工招聘和使用不作预测和规划,部门设置和岗位设置缺乏针对性,员工进入公司后容易出现工作职责不清,个人发展目标和组织发展目标不协同等问题;二是激励手段较为单一。激励约束工具多种多样,但主要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大类。物质激励主要包括基本薪酬、奖金、长期激励计划、福利和特殊待遇等方面;精神激励主要包括目的激励、尊重激励、参与激励、工作激励、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荣誉和晋升激励、情感激励和负激励等形式。管理者容易误以为只有货币性收入一种激励手段,缺乏使用精神激励的意识,或者精神激励涵盖面较窄,亦或只倚重负激励等惩罚手段;三是绩效考核指标设定与组织目标偏离较大,且缺乏严格、系统、科学的评定手段,导致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绩效考核也就不能为激励兑现和发放提供导向和标准;四是企业文化建设未能为激励机制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和正确看待激励机制的理念。

激励机制建设缺乏人本管理的思想。一是管理者观念落后。许多企业的管理者误以为仅仅依靠激励制度体系的建设就能达到激励效果,没有意识到激励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和行为过程,不仅受到职工的个性差异、文化背景、企业环境及激励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更受到员工的需要、动机、目标、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二是激励制度的制定缺乏对员工个体需求的研究和分析。依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是由低到高分布的,不同发展阶段也会有不同的需求,一些企业不考虑员工需要的差异性,激励不分对象、不分方式、不分时期,只关注企业整体目标如何实现,不关注不同层次、不同发展阶段员工的需求,造成激励效果与期望值相差甚远;三是过于关注企业整体目标,忽视员工需求,以及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趋同性的塑造。

激励机制未能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一是激励和考核制度一旦制定,有时会僵化和严格的执行。不参考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对本企业的组织目标、激励要素进行修订,导致激励效果降低或者出现异向;二是激励机制的修订缺乏规范的制度和流程,大多数时候沦为管理者调整激励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的借口。 17file.com,08ko.com

17file.com,08ko.com

通过准确地分析激励机制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找到了影响长效激励机制建立的症结,下面我们将通过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趋同为指导思想来制定企业的长效激励机制。

一、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趋同确定为构建长效激励机制的根本出发点

企业构建长效激励机制需要明确指导思想,一般的方法是以实现组织总体目标为根本出发点构建激励机制。这种方法重视激励主体及组织目标的需求,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组织的利益,短期效果可能较为明显,但是忽略了员工个体的差异性,长期效果将逐步递减。同时,一些

学者也开始提出以员工目标为导向来制定激励机制,让员工从实现自我价值出发,完成个人目标的同时最终促成总体目标的实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度较大,因为中国现阶段国情决定了个人目标较难获得统一。在强调个体目标的同时,公司目标可能会出现弱化,企业短期利益也将无法保障,很难符合中国企业目前的生存现状。有没有更佳的方案呢?

笔者认为,不能仅仅依托某一种方法,应该将上述两个目标结合起来,使二者的目标趋同。具体办法是先确定组织目标,通过组织目标的分解,明晰企业的计划、战略举措,并制定公司的人力资源计划、明确员工数量和岗位需求、确定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并为每个岗位设定职业发展通道,使每个岗位的工作目标和每位员工的发展目标都与公司目标一脉相承。再通过激励机制的规范化设计,在激励机制的驱动下,个人的行为受到绩效考核的约束,组织和个人再对个人绩效评定结果进行反馈沟通,使个人按照本岗位所设定的可能发展路线进行发展,从而达成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趋同。但是,问题在于建立何种激励机制来保障二者目标的趋同呢?

17file.com,08ko.com

17file.com,08ko.com

二、以人本管理为指导,建立规范的激励机制体系

激励机制未能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一是激励和考核制度一旦制定,有时会僵化和严格的执行。不参考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对本企业的组织目标、激励要素进行修订,导致激励效果降低或者出现异向;二是激励机制的修订缺乏规范的制度和流程,大多数时候沦为管理者调整激励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的借口。 17file.com,08ko.com

17file.com,08ko.com

通过准确地分析激励机制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找到了影响长效激励机制建立的症结,下面我们将通过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趋同为指导思想来制定企业的长效激励机制。 17file.com,08ko.com

17file.com,08ko.com

一、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趋同确定为构建长效激励机制的根本出发点

17file.com,08ko.com

17file.com,08ko.com

企业构建长效激励机制需要明确指导思想,一般的方法是以实现组织总体目标为根本出发点构建激励机制。这种方法重视激励主体及组织目标的需求,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组织的利益,短期效果可能较为明显,但是忽略了员工个体的差异性,长期效果将逐步递减。同时,一些学者也开始提出以员工目标为导向来制定激励机制,让员工从实现自我价值出发,完成个人目标的同时最终促成总体目标的实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度较大,因为中国现阶段国情决定了个人目标较难获得统一。在强调个体目标的同时,公司目标可能会出现弱化,企业短期利益也将无法保障,很难符合中国企业目前的生存现状。有没有更佳的方案呢?

17file.com,08ko.com

17file.com,08ko.com

笔者认为,不能仅仅依托某一种方法,应该将上述两个目标结合起来,使二者的目标趋同。具体办法是先确定组织目标,通过组织目标的分解,明晰企业的计划、战略举措,并制定公司的人力资源计划、明确员工数量和岗位需求、确定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并为每个岗位设定职业发展通道,使每个岗位的工作目标和每位员工的发展目标都与公司目标一脉相承。再通过激励机制的规范化设计,在激励机制的驱动下,个人的行为受到绩效考核的约束,组织和个人再对个人绩效评定结果进行反馈沟通,使个人按照本岗位所设定的可能发展路线进行发展,从而达成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趋同。但是,问题在于建立何种激励机制来保障二者目标的趋同呢?

17file.com,08ko.com

17file.com,08ko.com

二、以人本管理为指导,建立规范的激励机制体系

激励机制未能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一是激励和考核制度一旦制定,有时会僵化和严格的执行。不参考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对本企业的组织目标、激励要素进行修订,导致激励效果降低或者出现异向;二是激励机制的修订缺乏规范的制度和流程,大多数时候沦为管理者调整激励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的借口。 17file.com,08ko.com

17file.com,08ko.com

通过准确地分析激励机制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找到了影响长效激励机制建立的症结,下面我们将通过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趋同为指导思想来制定企业的长效激励机制。 17file.com,08ko.com

17file.com,08ko.com

一、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趋同确定为构建长效激励机制的根本出发点

17file.com,08ko.com

17file.com,08ko.com

企业构建长效激励机制需要明确指导思想,一般的方法是以实现组织总体目标为根本出发点构建激励机制。这种方法重视激励主体及组织目标的需求,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组织的利益,短期效果可能较为明显,但是忽略了员工个体的差异性,长期效果将逐步递减。同时,一些学者也开始提出以员工目标为导向来制定激励机制,让员工从实现自我价值出发,完成个人目标的同时最终促成总体目标的实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度较大,因为中国现阶段国情决定了个人目标较难获得统一。在强调个体目标的同时,公司目标可能会出现弱化,企业短期利益也将无法保障,很难符合中国企业目前的生存现状。有没有更佳的方案呢?

17file.com,08ko.com

17file.com,08ko.com

笔者认为,不能仅仅依托某一种方法,应该将上述两个目标结合起来,使二者的目标趋同。具体办法是先确定组织目标,通过组织目标的分解,明晰企业的计划、战略举措,并制定公司的人力资源计划、明确员工数量和岗位需求、确定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并为每个岗位设定职业发展通道,使每个岗位的工作目标和每位员工的发展目标都与公司目标一脉相承。再通过激励机制的规范化设计,在激励机制的驱动下,个人的行为受到绩效考核的约束,组织和个人再对个人绩效评定结果进行反馈沟通,使个人按照本岗位所设定的可能发展路线进行发展,从而达成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趋同。但是,问题在于建立何种激励机制来保障二者目标的趋同呢?

17file.com,08ko.com

17file.com,08ko.com

二、以人本管理为指导,建立规范的激励机制体系

如何使个人目标与公司目标尽可能保持一致,需要有激励机制的引导和约束。建立规范的激励机制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突出激励机制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二是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发展阶段的员工制定差异性的激励方案。 17file.com,08ko.com

17file.com,08ko.com

激励机制制定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相对不难,但有三个方面的内容要强调。一是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能够帮助企业建立一种激励机制在本企业顺利实施的软环境;二是激励的公平性,“不患寡,而患不均”是物质激励环节中最为关键的问题,需要通过部门在企业价值链的重要程度和员工岗位价值评估等工具,公平设定不同部门、不同员工序列的物质奖励标准;三是精神激励的运用,在激励手段方面拓宽各种精神激励方式的组合运用,尤其是对岗位层次较高的员工和各层级代表员工加大精神奖励。

17file.com,08ko.com

17file.com,08ko.com

人本管理是保障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趋同性的关键。一是管理者需要确立正确的观念,激励机制不仅仅是激励制度的总和,其中也包含着复杂的心理过程,关键在于针对性地激发每位员工的内生动力;二是对个人实施差异性的激励方案是激励机制最为关键的内容。差异性的激励方案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在宏观层面受到如行业特点、主要竞争对手激励要素对比分析、企业发展阶段的特点和支付能力、企业文化等,微观层面则受到个人期望、个人需求阶段(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五个层级)、个人所在公司层次、个人所从事岗位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需充分了解宏观和微观因素,方能制定出完备的激励机制,各激励要素的确定才能比较准确,方能保障激励效果。同时管理者须研究不同层级、不同岗位、不同个人需求阶段的差异,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组合,在符合公司激励体系和组织目标的前提下,制定具有差异性的激励方案,激励每位员工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并最终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17file.com,08ko.com

17file.com,08ko.com

三、为保证激励机制适应企业发展和竞争需要,需对激励机制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

综上,企业管理者应更新自身观念,以组织目标与员工目标相趋同为导向,不断掌握激励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工具,突出人本管理的思想,激发员工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企业经营业绩

第四篇:构建巡视工作长效机制探究

(重庆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 刘保峰)

中文摘要:开展巡视工作是加强党内监督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由于巡视工作存在持续监督难、触及核心问题难、成果转化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巡视监督的成效。通过构建完善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工作开展、成果转化等机制,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更能充分发挥巡视监督的作用。

中文关键词:巡视工作 问题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D630.9

巡视制度是加强党内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在严肃党的纪律、推进党的建设、构建廉洁政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这既对巡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又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指明了方向。但是,由于巡视工作开展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其长效机制尚未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巡视监督作用的发挥。如何构建科学管用的巡视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巡视监督的作用,这一问题值得探究。

一、当前巡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持续监督难

2009年7月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要求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建立专门巡视机构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开展巡视监督。目前,各级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一般由领导班子成员以及组织人事、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对巡

- 1

完全可以根据巡视工作套路进行研究,早早做好应对之策。巡视组尽心尽力履行职责,但是看到的有可能只是表面工作,深层次的核心问题仍然很难发现和触及。

(三)成果转化难

巡视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关键在于成果的转化。目前,巡视成果的转化主要体现在汇报机制上,即巡视组向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完毕,巡视组的历史使命基本结束,基本不参与巡视的后续工作。影响巡视成果有效转化的因素有二:一是巡视组的权限。按照巡视工作条例,对巡视组有“四不”要求,即不干预被巡视单位的日常工作、不处理被巡视单位的具体问题、重大问题不随意表态、不查办案件。由于受权限约束,巡视组在发现重大问题时只能向上级请示报告,这可能会延误处置的时机。二是巡视后期工作机制的建立完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整个巡视工作存在重巡视过程、轻后续整改等问题。由于巡视组已经解散,后续工作没有专门部门开展,可能会出现对巡视反映和发现的问题不反馈、不解决、不督办整改、不检查处理等现象,这都严重影响了巡视监督的效能。

二、构建长效机制探究

(一)完善组织领导机制是搞好巡视工作的前提

首先,各级党委要严格按照巡视工作条例,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纪委和组织部门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参与”的巡视工作领导体制,切实把巡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工作。其次,建立巡视工作日常机构,明确职能职责,负责处理好日常工作,包括建章立制、人员选派、业务培训、巡视协调、督促整改等。第三,建立人员准入

- 3

问题,也可以使各巡视组能准确把握工作尺度,防止因主观因素导致工作出现较大偏差问题。第二,创新巡视模式。如果单从反腐败的角度开展巡视工作,巡视监督的职能不免过于单一,也和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不相匹配。可以将领导班子任期考核、后备干部推荐考察、专项工作督查等工作与巡视工作合为一体开展,并结合新的形势要求和阶段性重点工作适时调整巡视内容。这就赋予了巡视工作更丰富的内涵,既起到了对下级党委领导班子的监督作用,又为同级党委决策提供了参考、推荐了人才。第三,把握巡视重点。由于时间和人员有限,巡视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处处深入,这就需要有所侧重,选准重点。在巡视对象上,要始终把单位领导班子作为重要对象,尤其是党政主要负责人更要作为重中之重。在巡视内容上,重点监督检查中央及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单位的规范管理情况、遵守财经纪律情况、选人用人情况、班子建设情况、廉政从业情况等,并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及时进行调整,例如当前领导干部的“四风”整治情况、职务消费的规范情况等。第四,有的放矢去开展巡视。巡视前,巡视组要熟悉掌握被巡视单位的基本情况,听取审计、纪检监察等监督部门对被巡视单位领导班子的意见,特别要对审计部门发现的重大问题和群众信访举报反映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巡视开展到一定阶段,结合已了解掌握的情况,要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有针对、有重点的去深入核实一些问题。第五,密切联系群众。脱掉巡视组神秘色彩外衣,多到基层、群众中去,通过深入了解,听真话摸实情,把群众普遍反映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发现问题的重要路径。主动公开身份和联系方式,拓宽群众诉求反映渠道,通过电话、QQ、微信等形式与群众真正建立信任,真诚交流。 第六,增加巡视组权限。巡视组不同于“钦差大臣”,权限上

- 5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13-11/06/c_125658813.htm.

To Build A Long-term mechanism To Explore The Patrol Work (Chongqing tobacco company Liu Baofeng)

Chinese abstract: Patrol work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ncrease supervision of the Party. At present, due to continuing supervision patrol work is difficult, touch the core problems and achievements, to a certain extent, affected the patrol monitoring results. By building a perfect organization and leadership, responsibility, work and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esent problems, more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supervisory function of the patrol. Keywords: Patrol work The problem A long-term mechanism

作者简介:

刘保峰,男,汉族,1972年10月,山东省金乡县人,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毕业,硕士研究生,曾在省级以上学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目前就职于重庆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政工师,研究方向:纪检监察。

通讯地址:重庆市江北区五里店五江路20号烟草大厦监察处 邮编:400023 电子邮箱:460808441@qq.com 联系电话:13508357185

- 7 -

第五篇:小学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

满庄镇中淳于小学师德师风建设长效

机制构建

民族振兴,教育是根本,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挥在哪、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在教师的所有素质中,师德最为重要,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和基础,关系到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面对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师德建设的垒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造就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学人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合格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作出贡献。

一、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统一协调机制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垒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做好师德建设工作,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形成合力,健全机制。建立统一协调机制是师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有力保障,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关键内容。教育部明确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教育工作全局的大事,纳入教育事业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切实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人员落实。

1

二、以教师为本,构建教师的成才成长机制

邓小平同志讲:“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因此,要进一步强化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培训,要从思想教育人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营造教师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引导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志存高远,爱岗敬业;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来教育学生,以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引领学生。

三、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

一、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师德考核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做出善恶判断,确定其道德价值,表明自己褒贬的一种实践活动。”这种考核可以激发教职工的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能够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职业道德,改进和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健全师德建设的奖励机制。学校要把对教师道德规范要求纳入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具体决策之中,要将评选师德先进个人制度化,要注意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奖励与舆论导向相结合,在精神奖励上,通过开展评先创优活动和倡导高尚的师德活动,树立教书育人的典型,以掀起树

2

形象、学榜样、找差距、作贡献的热潮,充分发挥典型任务的激励、向导、示范作用,从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在物质奖励上,通过设立师德奖励基金,对师德高尚、业绩卓著的教师予以表彰和重奖,在住房、晋级、评聘,职称评审、进修深造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教师发表的有关教书育人的文章、著作,应以教育科研成果对待。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舆论宣传。通过校报、宣传栏、网站等多种形式宣传师德先进,如在校报上开设“名师”专栏,建立师德教育网站等,以扩大师德宣传网络的覆盖面,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利用每年的教师节组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集中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评选活动,对那些思想道德素质优秀、教书育人事迹突出、贡献突出、学生称颂的优秀教师大力进行表彰,广泛宣传先进事迹,交流教书育人工作的先进经验,以倡导尊师重教的好风尚。

四、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动态监控机制

教师的师德行为具有外在性、主动性、善恶性、可塑性的特点,可以通过教育、评价、监督来改变。因此,可以通过构建民主监督、教师职业良心自律监督等方式来调控教师的师德行为,最终促使教师自觉履行师德义务。构建监督机制也应做好如下工作:

3

第一、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教学督导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一是建立师德建设的领导与监督机构。二是建立师德建设督导队伍。三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资源。

第二、建立系统完善的约束制度。学校要依据《教育法》、《教师法》以及有关法规、条例,从增强敬业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塑造师德风范入手,制定本学校《师德建设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等制度,重点强化教职工队伍在思想道德、教学纪律、教学风气、教学科研、教书育人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通过举办培训班、经验交流座谈会、观摩教学、参观访问、学习典型等多种形式,使师德教育制度化、科学化、有形化、经常化。

五、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信息反馈机制

反馈是控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构建信息反馈机制,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信息反馈要迅速、准确。信息具有滞后性、时效性特点,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反馈的时效和速度,一旦发现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应及时汇报,迅速向决策机关和管理部门反馈,信息反馈者要对了解的情况进行分析,认真核实,对所掌握的材料认真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保证信息的价值及准确性。

第二、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制度,建立一支有高度责任

4

感的信息反馈队伍,形成信息网络,建立必要的信息反馈制度,明确责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建设,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和体现高等教育精神的重要一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实践,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之所在。作为的领导者必须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扎扎实实地将师德建设抓紧抓好。

满庄镇中淳于小学

2014年9月

上一篇:钢结构厂房建造合同书下一篇:关键岗位管理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