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山 师 范 学 院 - 韩山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2024-04-22

韩 山 师 范 学 院 - 韩山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共6篇)

篇1:韩 山 师 范 学 院 - 韩山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韩 山 师 范 学 院

中文系2014届毕业论文(设计)

指 导 工 作 计 划

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2013年12月

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2014届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计划

(二0一三年十二月)

根据韩山师范学院教务处《韩山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标准》(针对韩教字[2006]71号文件做部分修正)等有关毕业论文的文件,我系特制定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不仅是我系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我系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是实施专业教学计划,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旨在培养大学生调查研究、文献检索、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组和指导教师

(一)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组 1.工作组成员: 组 长:赵松元

副组长:袁海林(具体负责)、郑文锋、童效杰、张福清

成 员:李彬、刘涛、肖玉华、陈萍、罗小娟、刘文菊、郭炎武、陈佳璇、吴芳 2.工作组职责:

(1)负责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

(2)负责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征集、整理和汇编,审定、公布选题目录;(3)下达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任务。检查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展情况、写作质量;(4)负责审核指导教师资格和工作业绩;

(5)组织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阅、答辩、成绩评定等工作;(6)负责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推荐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二)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

1.指导教师: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2.指导教师的职责:

(1)指导学生选择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论文选题;(2)掌握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进度及要求;

(3)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题目和提纲,介绍参考文献资料,提示研究方法;

(4)审阅论文初稿,提出修改意见,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按正确格式誊写论文;(5)审查学生毕业论文的真实性和学术价值;(6)提出初评意见和初评成绩;

(7)指导学生作好答辩的准备工作等;(8)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期间,既要负责指导论文,又要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

三、写作要求

(一)选题要求

1.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上应与学生专业课的内容相关,不应脱离专业范围,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含近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含比较文学)、文艺理论、写作学、新闻传播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秘书理论与实务、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交礼仪学、对外汉语教学、中英语言比较、中外文化比较等十五个大方向。

2.学生可自选论文题目,也可做指导教师指定的论文题目,但均需指导教师审核确定。3.选题还应鼓励学术创新,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

4、倡导并支持广电、文秘两个专业学生积极做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应注重体现实践动手能力,避免空泛的理论阐释。

(二)文体要求

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门类,是反映学术成果、传递学术信息的工具,应当具备学术文体的一般特征。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非学术文体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提交。

(三)内容要求

1.毕业论文应做到主题明确、观点新颖、材料翔实、论证有力、结构严谨、语言通顺、格式规范。

2.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否则,一经发现,论文成绩为“不及格”。

(四)字数要求

毕业论文正文字数文学类控制在8000字左右,语言类控制在5000字左右;内容摘要在300-400字,关键词3-5个。

四、工作日程及内容

2014届中文系毕业生和指导教师须按照以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日程安排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一)准备阶段

1.2013年12月30日前,确定本系指导教师人选,在中文系网页上公布指导教师名单,学生开始选择指导教师和论文课题;学生上网下载《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及阅读有关文件;要求提供所选课题的参考文献不少于八种。

2.2014年1月5日左右召开全系教职工会议。布置毕业论文工作,要求指导教师认真学习教务处《韩山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标准》(针对韩教字[2006]71号文件做部分修正)等有关毕业论文的文件,进一步做好2014届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并将我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上报学院教务处。

3.2014年1月5日前,统筹调整指导教师的指导学生人数,避免“过冷”或“过热”现象。原则上每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不超过11名。选题确定后,教务员将学生选题情况以书面的形式送教务处备案。4.2014年1月10日前,指导教师要召集学生开会,强调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处理好找工作、公务员考试等事情和撰写毕业论文的关系。

5.2014年1月16日前学生应初步完成《韩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并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以及写作提纲交给指导老师审定。

(二)论文撰写阶段

1.全体毕业生同学自毕业论文选题工作结束后,即应积极着手论文的写作。师范生2014年3月1日前完成第一稿;非师范学生要处理好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的关系,于2014年3月10日前完成第一稿。

2.2014年3月25日前完成第二稿的修改工作。指导教师完成论文中期检查工作;非师范生2014年4月5日前完成第二稿,指导教师完成论文中期检查工作。

3.2014年4月15日前完成定稿并装订成册。非师范生2014年4月25日前完成定稿并装订成册。

4.2014年4月25日前指导教师完成审查工作,写出评语和“初评分”; 非师范生2014年5月5日前,指导教师完成审查工作,写出评语和“初评分”。

(三)答辩阶段

1.2014年4月20日,成立中文系2014届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形式审查。

2.2014年4月29日至4月30日,师范生优秀毕业论文答辩;2014年5月10日,非师范生优秀毕业论文答辩。

(四)总结阶段

1.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组按不超过学生人数10 %的比例,推选出优秀毕业论文。

2.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组对本届毕业论文审核验收,写出工作总结和系《质量分析报告》;召开总结会议,吸取经验教训,提出努力方向;

3.系教务员做好毕业论文资料的归档和保存工作。归档资料主要包括:(1)学生纸质毕业论文定稿一份;(2)以班为单位的全班毕业论文光盘一份;

(3)毕业论文工作计划、毕业论文选题和指导教师一览表、毕业论文成绩一览表,期中质量检查报告单、质量分析报告和工作总结;(4)其他要求归档和保存的资料。

五、注意事项

(一)开题报告:参考文献不应少于5篇,教材不能充数;指导教师意见一栏同意开题的理由要具体;日期填写要与本计划安排的时间一致;

(二)标题:要简明、具体、准确。英语标题通常不以动词原形或不定式开头;

(三)摘要:是对论文主要内容的简短陈述,不要写成引言,不渗入主观性的评价语言,不能引用参考文献。英文摘要语法要正确,表达要准确;

(四)关键词:体现“关键”,阅后可以使人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五)教师评语:要写出优缺点,少用套语;

(六)质量分析:特色方面要详写;

(七)论文撰写格式参见校园网教务处主页《韩山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标准》和中文系主页《2014届毕业论文模版》,论文格式请按照《2014届毕业论文模版》的格式排版打印;

(八)毕业论文各种附件钧可从校园网教务处主页下载。

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2013年12月26日

篇2:韩 山 师 范 学 院 - 韩山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第一章

第一条

根据《韩山师范学院学院学生综合测评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综合测评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品德行为表现、学业表现和文体表现三个方面。构成比例是:综合测评总分=品德行为表现分×15%+学业表现分×75%+文体表现分×10%。

第三条 综合测评每学年评定一次,按同年级同专业排定名次。综合测评是学校对学生在学期间德智体美诸方面表现的综合评价,综合测评成绩是考核学生、评优、评奖、毕业生鉴定的主要依据。第二章

品德行为表现测评

第四条

品德行为表现由基本分(60分)、附加分(40分)、扣分三部分累计构成,计算方式:基本分+附加分-扣分。

第五条

品德行为表现的基本分为60分,包括以下六项内容,每项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每项满分为10分。

(一)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不参与影响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活动,不参与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

(二)自觉参加政治学习、公益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学校、院系、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完成各项任务。

(三)勤奋学习,遵守教学纪律,完成规定学业;遵从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不作弊,不剽窃。

(四)诚实守信,按规定交纳学费及有关费用,按自身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如实申请贷学金及助学金并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相应义务。

(五)遵守社会公德,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待人礼貌,仪表整洁,男女交往文明,谦虚俭朴,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讲究卫生,爱护环境,节约水电,不酗酒,不赌博,不打架斗殴,按规定住宿,按时作息。

(六)自觉维护互联网信息安全,不登录非法网站,不接收和传播有害信息;不参与非法传销,不买卖非法书刊和音像制品。

第六条

品德行为表现的附加分为40分,超过40分者以40分计。

1(一)[担任职务加分] 担任学校兼职学生工作秘书、兼职辅导员满一年,能履行职责,加10分;任满一学期,按分数一半加分。担任学生干部满一年,能履行职责,学生会主席加8分,副主席加7.5分,部长6分,干事4分。青年志援者服务队队长加8分,副队长加7.5分。班长、团支书加5分,其它班干加3分,宿舍长加1分。各级社团的负责人,履行职责,表现突出,有工作业绩,加2分。兼任职务的,以高项计,不重复加分,对不能较好履行职责的,给予适当减分或不加分。

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员,能积极参加服务队的工作,每人另加2分。学院礼仪队队员、助理班主任、系办公室值班、信息员,宿舍巡视小组成员,负责考勤和晨炼监督员,能较好履行职责,每人另加3分,可重复加分。

(二)[义务献血和见义勇为加分]义务献血者每次加3分。对见义勇为、同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秩序、学校稳定等方面有突出表现者,经相关部门证实,酌情加3分以上。

(三)[优胜宿舍加分]被评为校级、系级内务卫生“优胜宿舍”,该室每人每次分别加0.5分、0.2分,本项累计不超过3.5分。每学期被评为校级“文明宿舍”的,该室室长加0.5分。被评为校级优秀党员宿舍的,该室党员每人加1分,非党员0.5分。

(四)[参加讲座和非竟赛活动加分]能按要求按时参加系组织各种讲座和非竟赛类活动,每次加0.5分,自行参加的各种讲座和活动不加分,此项最多不超过10分。活动的组织者和演出者每次加1分,活动的工作人员每次加0.5分,最多不超过15分。综合测评时必须写明参加了何种讲座和活动,核实后方可加分。(五)[投稿加分] 向刊物投稿并经发表,省级10分,市级5分,院级3分,系级2分。担任系刊《雏鹰》主编、副主编加3分,编委加1.5分,应聘成为韩青、院报及广播台成员、系通信组(记者)的加3分(通讯组成员按照每学期完成12篇发表通讯稿以外,每多发表稿件加0.2分)。

(六)[获先进加分]本学年度所在班级评为“优良学风班”,每人加0.5分,所在团支部获得“先进团支部”的团员(保留团籍党员)每人可以加1分,团支部获获得学院学雷锋主题团日活动集体奖的成员每人加0.5分。因表现突出,被评先进个人和各类活动“积极分子”的,国家级加8分,省级加5分,市级加3分,院级加2分,系级1分。(评为 “优秀学生干部”的不加分)

(七)[其它加分]参加院系组织的“三下乡”服务队社会实践活动的每人加1分,提交社会调查报告者每次加0.5分。募捐、捐款有证明者加0.5分/次(总分不超过1.5),参加义教的每次加0.2分(总分不超过1.6),贫困受资助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的不加分。参加系组织的2014届毕业典礼加1分。

(八)[临时活动加分]根据系的安排参加一些临时和紧急性任务,由系根据活动的任务在综合测评中加相应的分数(具体加分需系辅导员老师确认)。

第七条

品德行为表现的扣分。

(一)未经请假而在政治学习、组织生活、社会实践、升国旗仪式等按规定应参加的集体活动中缺席的,每次扣2分,不按时提交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扣3分。未经请假缺席2014届毕业典礼的,扣3分。

(二)在校、系级宿舍内务卫生检查中被列为“警告宿舍”的,该室每人每次分别扣2分、1分。

(三)有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骗取荣誉或经济资助等行为,视其情节扣12分以上。在综合测评中弄虚作假或利用学生干部职务为自己和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者扣10分。

(四)参加非法组织和非法集会、游行,乱张贴大小字报,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者,视其情节扣20分以上。

(五)在校内肆意起哄,酗酒猜拳、打架、赌博和煽动有害身心健康及败坏校风的活动;私自拉线接灯,使用违规电热器;乱抛玻璃瓶、饮料罐以及其它杂物纸屑等;作息时间内,使用电脑、音响设备等影响到其他同学的正常休息;在宿舍内吹、拉、弹、唱,高声喧哗和聚众哄闹;在宿舍内使用煤灯、蜡烛等点燃物品;私自留宿他人;不配合系的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扣10分次,不得参加本学年度的所有评优活动。

(六)除上述内容外,凡有违反党纪团纪,违反学校管理制度,违背社会公德现象或有不文明等行为,受口头批评扣2分,受通报批评扣5分,警告扣8分,严重警告扣12分,记过扣20分,留校察看或留党留团察看扣30分,开除党籍团籍扣50分。

第三章

学业表现测评

第八条

学业表现由基本分(90分)、附加分(10分)、扣分三部分累计构成。计算方式:基本分+附加分-扣分。

第九条

学业基本分90分,包括学年所有必修课和限制选修课的成绩。考试成绩按实际分数计算,如有科目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计分的,则分别以90分、80分、70分、60分、0分折算,学业基本分的计算公式为:∑(单科成绩×该科学分)÷∑学分×0.9。

第十条

学业表现的附加分为10分,超过10分者以10分计。

(一)[选修课加分]除完成必修课和限制选修课的学习外,任意选修课每增选一门且成绩及格者,60-69加0.05分,70-79加0.1分,80-89加0.15分,90以上加0.2分;参加辅修专业,每修完一门课程且成绩及格者,60-69加0.1分,70-79加0.2分,80-89加0.3分,90以上加0.4分。

3(二)[论文或成果加分] 在校、省、全国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或成果,每篇分别加1、2、4分;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和作品,市级加0.1分,省级加0.2分,国家级加0.5分。同一项论文、成果、比赛等重复获奖,只计最高分,不计累积分。

(三)[获证书加分]参加计算机水平等级考试,成绩合格者,加0.6分。参加普通话测试,取得二级乙等以上加0.4分。通过英语二级、四级、六级(425分以上)分别加0.8、1、1.2分。C证、各种三级裁判证加0.2分,各种二级裁判证加0.4分。获得救生员证加0.2,获保健按摩证书的每项加0.5分(以证书原件为准)。第十一条

学业表现的扣分。

(一)每旷课一节扣1分,迟到早退一次扣0.5分。

(二)无故不交作业,抄袭他人作业,不参加教学实验活动,每次扣1分。(三)有违反课堂纪律,考场纪律,晚自修规定,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管理规定等影响教学秩序,造成教学设备损坏的行为,根据情节和后果,每次扣1--5分。第四章

文体表现测评

第十二条

文体表现由基本分(60分)、附加分(40分)、扣分三部分累计构成,计算方式:基本分+附加分-扣分。

第十三条

文体表现的基本分为60分,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分别计60分、50分、40分,包括以下内容:

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按时参加早锻,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符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身体健康。

第十四条

文体表现的附加分为40分,超过40分者以40分计。

(一)[参加训练加分]参加学校运动队、艺术团训练的队员,按规定参加训练并完成训练任务,经相关部门证实,每学年分别加4分,未达到全年训练任务的,按时间酌情减分。

(二)[获奖加分]在各级文体比赛中获奖的,国家级加30--22分(按名次递减1分),省级加15--11分(按名次递减0.5分),市级(高校分区)加7.5--6分,校级加5--4分(按名次递减0.2分),院系级加3—1.5分(按名次递减0.2分)。经学校选拨参加国家级比赛而未获奖的加 8分、参加省级比赛而未获奖的加 4分、参加市级(高校分区)比赛而未获奖的加 2.5分,经院系推荐参加校级比赛而未获奖的加1.5分。同一项目参赛,只计最高分,不计累积分。(三)[参赛加分] 参加系体育比赛的运动员按3—1.5分(按名次递减0.3分);球类集体项目比赛获前三名的主力队员另加2分。参加院体育比赛的运动员按5—4分(按名次递减0.2分);球类集体项目比赛获前三名的主力队员另加4分。不获奖的加2.5分。参加系歌唱比赛的每人加3分,获奖励的按照3—1.5(按名次递减0.5分)参加院合唱队的每人加5分,获奖励的加5—3分(按名次递减1分),参加市以上歌唱比赛获奖的加7.5—6分(按名次递减0.5分,不获奖的以最低分算)。参加商业性质的文体活动不能加分。参加学院非英语方面的演讲比赛的每人加4分,最佳辩手加1.5分,参加系举办的加2分。参加书法(三笔)、说课比赛未获奖的加3分。参加基本功大赛班级团体总分获前三名的,按名次分别加1.5、1、0.5分。

(四)[裁判员加分] 担任学院运动会裁判员每人3分,其它活动裁判员每场计0.2分,每项活动累计不超过2分。

(五)[早锻全勤加分] 早锻全勤者加4分。

(六)[旗手加分]担任升旗手满一年并且完成学院和系布置的各项任务的加3分,担任学院运动会彩旗手、护旗手工作的加1分。第十五条

文体表现的扣分。

(一)文艺活动有责任在身而无故推辞从而造成演出受到不同情度的影响,扣2分,并撤除该生这方面的加分,情节严重者,不得参加该年度的一切评优。

(二)无故早锻缺勤者每次扣3分,代替他人签到的每次双方各扣5分。(三)在参加院系体育比赛中滋事打架、故意漫骂裁判、破坏比赛正常进行,扣3分,并撤除该生这方面的加分,情节严重者,不得参加该年度的一切评优。(四)被系通报2次以上(包括2次)的同学,取消评奖资格。第五章

第十六条

对于不明确的“为集体做好事,参加义务劳动、公益事业”、“学雷锋”不给予加分。

第十七条

对在综合测评中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除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外,取消其一切评优资格。

第十八条

本细则由体育学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育 学 系

篇3:韩 山 师 范 学 院 - 韩山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一、地方高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

新世纪里,传统封闭的师范教育转向开放多元的教师教育已是大势所趋,我国师范院校正处在深刻的转型时期和变革时期。关于未来师范教育的发展走向,笔者认为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地方高师仍然会在一主多元的教师教育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它却被置于改革的风口浪尖,面临强劲的冲击和挤压,处于劣势。这其中原因何在?笔者以韩师为例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造成该原因的主要有:

(一)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化

长期以来,地方高师实行的是定向型双轨制的师范教育,即各个专业课程与教育类课程在设置上采取并行的模式。这种体制的优点是保证人才培养按一定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其缺点则是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趋于单一化,学校主要围绕基础教育所需师资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经久不变,教学方式落后。另外,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认识不足,研究也不够深入。由于到中小学教育实习的时间较短,专科生只有4周,本科生6周,部分学生还主动要求分散实习,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地方高师的教育科研主要注重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忽视对教育实践的反思及指导,尤其是对基础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尽管《学科教学论》的任课教师知道中学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改革,但是到底是如何改、怎样变,则不清楚,从而在指导和培训上显得有些被动和盲目。

(二)非师范专业发展的师范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师范院校开始了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与演化。这种综合化的发展趋势突出表现为非师范专业的设置。大部分学校非师范专业的数量已超过1/2。大量设置非师范专业既是形势所趋,也为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赢得了空间,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主要的问题包括:第一,教育观念陈旧。长期以来教师教育办学模式的单一化造成部分人员在教学上、管理上观念的落后。狭隘的专业知识导致无法接受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反对新办专业的开设,无法做到交叉融合。第二,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对滞后。由于观念陈旧、经费不足等原因,学校内部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够,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等政策乏力,师资队伍建设发展不前。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比例偏低。第三,非师专业的师范化。由于大部分教师长期从事师范教育,按照多年来形成的师范教育模式进行教学,注重知识的传递与记忆,注重课堂知识讲授的示范性,淡化对知识运用的实践性。这种师范教育出身占主体的师资队伍,使非师范专业教育带有非常突出的师范化教育痕迹,且实践基地缺乏,由此导致培养的非师范专业的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进而缺乏竞争力。

新办非师范专业在定位上的模糊、师资队伍建设的薄弱、非师范专业的师范化教育,便成为地方高师转型后所要面临的又一挑战。

(三)综合性与学术性的薄弱化

由于高等教育的扩招,惠及6所部属师范大学的免费政策,收费和助学金制度的改革,助学贷款的发放,奖学金的实行,以及课余勤工俭学岗位的增加,使优秀贫困学生有了更多的减轻就学负担的办法,也使得高师院校整体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所处劣势地位进一步加剧。在面向市场方面,综合性大学表现出比较强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围绕社会需求进行学科结构调整与专业建设,应用性学科与市场经济建设紧密相连,从而使得综合性大学更能够获得比较多的资源和发展机会。而受传统师范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地方高师的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大都是为了适应基础教育需要而设置的,如文科就是语文、外语教育等人文科学;理科则是数理化生等基础理论科学。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和层次的不断扩大和提升,这种状况有所改观,但综合性程度不高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另外,这种单一的学科与专业结构,客观上制约了学科结构的优化,弱化了学校的学术建设,从而造成了学校在学术水平上无法与综合性大学竞争的被动局面。在学术研究方面,虽然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但学术建设非常薄弱却是不争的事实。学校的学术氛围不浓也导致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机会少、质量较差,最终体现在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科学研究能力弱化,影响到学校的声誉。

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化、非师专业的师范化、综合性与学术性的薄弱化等原因成为学院近年来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难题。如何针对现有的问题,结合原有基础,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所必须深思的问题。

二、构建地方高师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所学校在办学的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学风等方面具有的独特并可产生出色教学成效之处。培养地方高师有特色的模式,是适应经济体制转轨的客观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客观要求,形成并彰显办学特色是地方高师的必然选择。

(一)面向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大部分地方高师由专科学校升格为师范学院,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特色和优势仍是师范教育,仍是培养师资队伍的重要基地。因此,以师范教育为主体,继承师范教育办学经验,发挥学校的优势,构建新型的教师教育,培养出创新型高素质的新型教师,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

1. 狠抓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在新形势下,地方高师应在师范教育不断线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的素质,以培养出创新型高素质的新型人才。首先,除了继承原来的优势与传统外,基本功的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应有所变化,其中包括: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如“三笔一话”,不仅面向学生,而且还应该对教师提出这方面的要求。其次,针对所培养的学生大部分将工作于中小学的实际,鼓励教师到中小学开展调研活动。活动时间可定为一到两年,工资由地方高师支付,编制仍然属于地方高师,这样既能解除教师的顾虑,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动向,又可提高学术研究的可操作性。在调研过程中,还可邀请一些中小学教师到校讲述上课经验,以提高学生毕业的适应性,加强中小学与大学之间的衔接。另外,对学校教师可通过在职培训、校外进修、国外学习等方式不断提升学历、学缘结构;引进高层次人才等,充实师资队伍。

2. 教学改革纵深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办学特色的落脚点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学校应该在具有全面的人文科学素养、过硬的业务技能和强烈的创业精神上下工夫。第一,要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的人文、科学素养,大力推行“平台+模块”的培养模式。借助“平台”,为人才的全面、多样化发展提供共性基础;通过“模块”,把建构知识和能力体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个专业都设置若干个专业方向模块,满足学生不同发展的要求。积极开设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加大通识教育课程的比例,加强科技文化素质的质量建设,开出一批高水平、高质量,深受学生欢迎的科技文化素质课。第二,在深化第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的作用,开辟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将学生课外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把一部分重要的课外科技、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等列入培养计划。如:“三笔一话”师范生技能比赛;爱国爱乡教育等一系列活动,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地方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各种人才的拼搏、创造。学校要把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合理地融合到学生的教育中,努力塑造学生群体敢闯、敢拼、勇于尝试的创新精神。

3. 不断改善环境,凝练培养模式

办学理念是学校在确定其办学的理想模式、目标追求、社会责任等方面以及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的根本指导思想。学校要形成办学特色,办学理念是其源头。首先,学校应更新教育思想,明确办学思路。面向基础教育,突出师范性,在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上,根据师范生原有的特性,设计出一些特色教育类课程体系和教育方式,并由教育学科的教师任教,这样,使师范生既有自己的特长,又有综合大学学生的优势,二者相辅相成,从而具有更强的竞争力。理论联系实际,适当增加实践时间,见习从原来的一次增加到几次,专业实习从一个月增加到两个月等都是非常有效的形式。其次,应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地方侨资侨力优势,创建开放、多元的侨乡特色。如潮州是全国著名的侨乡,目前,潮人在海外的经济实力令人瞩目,他们在世界经济舞台和许多重要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韩师如能借助华侨的社会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信息资源为学校建设服务,不仅能提高学校在国内的知名度,还可提高学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另外,要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作用。在自身正确定位的基础上,适应调整二级学院的专业设置方向,有选择地培养特色。如潮州师范学校的师范性专业、技校的厨师专业、会计专业等。

(二)弘扬地方文化,开设特色学科

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在许多方面体现了中华主体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补充。潮汕文化又是一种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区域文化,涵盖了文、史、哲、艺诸方面,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一样,具有集知识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特点,能满足大学生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的优良思想道德,具有其他专业课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如何在潮汕地区浓厚文化氛围的熏陶下,使更多的人认识潮汕文化,更关注潮汕文化,并在现有的和潮汕文化相关的研究机构的基础上设立相关特色学科是我们所要构想的。

近年来,潮州市实施“旅游旺市”发展战略,依托丰富旅游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经济取得长足的发展。而在粤东地区,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相对欠缺,只有韩师一所院校开设旅游管理本科非师范教育,培养旅游管理相关人才。这与粤东地区经济与旅游的发展前景极不协调,因而,笔者认为要立足地方性,一方面充分利用这次经济发展的契机,寻求地方政府、社会各界以及企业的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多渠道拓宽办学途径。另一方面对旅游管理的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进行相应研究和改革,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向市场驱动转变,培养大批能适宜市场需求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2003年初,潮州市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称号。2004年,潮州又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瓷都”称号,可以说,韩师美术系所创办的艺术设计专业,有着其他院校所无法相比的办学资源优势和专业发展前景。它可借助潮州婚纱、陶瓷企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对专业设计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增强学生的创作性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最近,原潮州市陶瓷学校也成为我校的二级学院,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加强人才引进、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它将成为我院非师范类的另一大特色学科。

(三)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服务发展地方经济

地方高师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制约,师资力量、设备条件、经费支持、生源质量都有一定的局限,但地方高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依托地方,因而其优势也在于地方,显然,“地方性”是地方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韩师只有从实际出发,发挥其历史、地域和传统所决定的优势,做好其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才能更好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才能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作为韩师,如何合理利用潮汕地区的现有资源,开展科学研究,并将科研转化为经济效益,是其能否形成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通常科学研究有自然科学研究和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之分。对于以教学型多科性为定位的韩师而言,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开展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难度较大,一般应以粤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导向,在准确进行本校学科建设目标定位的前提下有重点地进行开发研究。应力争能够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将其产业化,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随着科研项目的转让,可以有更多的经费投入科学研究中,增加和更新仪器设备,建设实验室,改善科学研究的条件,使研究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轨道。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学校应立足本地区,结合本校实际以及市场需求开展应用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其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必须始终将市场需求、社会需求作为研究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鼓励学校科研人员结合本校的实际能力和条件,确定自己服务的目标市场,之后根据目标市场的需要,确定研究课题。

其次,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学校除了关注科学研究本身以外,更注重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如何更好地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问题。一般而言,大学与它所在的城市之间是依存共荣的关系,任何一方良好知名度的提升都会有助于另一方的发展。学校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切实鼓励广大教师、科技工作者参与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此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教、科、经一体化的进程,提高对粤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这既是学校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也是其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如:1994~2004十年间,学校生物系立项科研项目中76%是面向粤东地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而立项研究的,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科研应用性水平。粤东地区是潮汕文化集中的地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社会科学领域,学校的科研人员把本地区的民族文化、地区文化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走遍潮汕,深入民间,躬身田野调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学校的潮学研究已初具规模,成为填补省内空白的重要学科。学校的潮语研究努力争取在国际上的较高知名度,打造中国潮汕语研究中心。此外,学校应更加重视对潮州旅游开发的研究、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扶贫开发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以及侨乡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等、以期成为政府重要的决策参考。

总而言之,地方高师只有从实际出发,发挥其在历史、地域、传统所决定的优势,找准自己的合理位置,使培养出来的师资和各类人才,既具备地方人勤劳刻苦的精神和爱国爱乡传统美德,又具备现代社会的职业技能,为社会所接受,这就是地方高师得以发展之所在。

参考文献

[1]林英仪, 等.韩师史略[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3.

[2]陈三鹏.秉承百年历史积淀再创世纪教育辉煌——韩师百年的历史启示[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 (2) .

篇4:韩 山 师 范 学 院 - 韩山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关键词:孔子学院;外国语言文化机构;活动

2004年,首家海外孔子学院成立。孔子学院始终坚持创新发展,截至2015年底,以134个国家、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的规模形成了广覆盖的布局。目前,以商务、科技、职业培训、舞蹈、戏曲、美食、旅游、中医、武术、出版、茶文化等为特色的孔子学院在全球已有40多所。孔子学院总部推出的“孔子新汉学计划”、“三院”建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汉语桥”大赛、国际汉语教材工程、“孔子学院日”等系列创新项目,为提升孔子学院品牌影响力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让孔子学院在中外文化的激荡中站稳了脚跟。

分布在各国的孔子学院根据不同的国情、校情、院情开展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活动,本文以各孔子学院交流材料为基础,按照内容、形式和主题,对孔子学院举行的各类活动进行初步概括(以欧洲地区为例),并通过与外国语言文化机构(以在华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协会为例)开展的活动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异同点。

一、孔子学院和外国语言文化机构

开展活动的情况

欧洲地区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交流材料共有155份,其中有96所孔子学院明确列出特色活动。笔者按时间顺序对歌德学院和英国文化协会近期开展的40项活动进行梳理。两者对比情况如下。

(一)在形式方面

孔子学院所开展的活动由多到少依次为培训(21个)、研讨会(15个)、讲座(11个)、教育体系(11个)①、编辑出版(8个)、俱乐部沙龙(8个)、展览(7个)、演出(5个)、数字网络(3个)。其中,培训、研讨会和讲座三类传统活动所占比重较高,约占49%,数字网络等教学文化活动所占比重较少。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协会所开展的活动由多到少依次为展览(9个)、演出(6个)、放映会(6个)、见面会(4个)、培训(3个)。其中,各式展览、演出和放映会是最受欢迎的形式,约占52%。

(二)在主题方面

孔子学院所开展的活动由多到少依次为汉语学习(19个)、经贸(10个)、师资(7个)、认知中国(6个)、期刊(6个)、“一带一路”(5个)、汉学(4个)。其中,创新活动主要着眼于汉语学习、经贸、师资、认知中国等主题和内容,约占42%。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协会所开展的活动由多到少依次为戏剧(5个)、音乐(4个)、电影(4个)、舞蹈(3个)、摄影(3个)、设计(3个)、教学(3个)。其中,戏剧、音乐、电影、舞蹈、摄影是最受欢迎的活动主题,约占47%。

二、孔子学院和外国语言文化机构

开展活动的特点

将孔子学院与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协会所开展的活动的形式和主题进行对比(见表1),可以发现三点不同之处。

(一)形式不同

培训和研讨会是孔子学院使用频次最高的两种活动形式,约占所有活动形式的38%,而这两种活动形式在歌德学院和英国文化协会的活动中仅占13%;展览和演出是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协会使用频次最高的两种活动形式,而在孔子学院的活动中只占12.4%。

(二)主题差异较大

在孔子学院所开展活动的主题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是汉语学习,约占19.8%,可见目前孔子学院的活动还是以语言教学为主,并注重商务经贸、“一带一路”、“认知中国”(三者共占所有活动主题的约21.8%)等国际政治经济问题,文化品牌推广项目较少;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协会的活动主题多聚焦戏剧、音乐、电影、舞蹈、摄影、设计等艺术主题,语言教学仅占7.5%,直接开展语言教学的需求和压力较小,主要是以文化交流的方式吸引各国受众。

(三)支持力量不均

外国语言文化机构在开展活动时得到了更多的社会支持。以歌德学院为例,其开展的20个活动的合作方有36家之多,其中中方23家、外方13家(见表2),涵盖了中外政府、企业、基金会、博物馆、美术馆、高校以及其他文化机构等,多方参与提高了文化活动的专业性,也节约了活动成本;相比之下,孔子学院开展的96个活动的合作方约40家,虽然其活动越来越本土化,注重利用当地资源,但多方支持程度还有待提高。

三、对孔子学院开展活动的意见及建议

(一)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并举

语言文化机构开展活动的形式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实际效果。相较而言,培训、研讨会、讲座等传统形式在新鲜、灵活和互动性上稍差,孔子学院应根据自身优势和资源,多利用演出、见面会、展览、数字网络等形式,尤其是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满足各个年龄段、不同学历层次受众的需求。例如,法国经常以文化年、电影展播、艺术作品鉴赏、奢侈品品牌推广等多种形式进行对外文化宣传,并在近年来愈加重视利用数字化科技手段进行宣传:法国文化中心开展的“aFrip did”计划在维基百科上开发用法语表述的内容,法国外交部不遗余力地支持影院数字投影,法国对外文化教育局开发了可查阅世界各地法国文化中心文化活动的手机软件、了解法国电影的视频网站、以地理导航方式定位法国海外文化资源的网络软件、捕捉世界各地最新表达方式的“社交网络公民实验室”、反映法语图书在世界各地翻译情况的平台等。[1]

(二)立足语言教学,加大文化推广

目前,孔子学院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汉语推广和语言教学仍是重中之重,孔子学院所开展的活动多关注商务经贸、“一带一路”、“认知中国”等主题,整体上文化活动的数量较少、缺少品牌活动。因此,孔子学院在立足汉语学习的前提下,要根据受众需求,增加活动主题,打造品牌活动,发挥好平台作用。例如,英国文化协会将文化交流内容分为电影、文学、音乐、视觉艺术、戏剧与舞蹈、创意经济、建筑设计与时装等主题,集中英国的创意人才和团队专项策划实施。再如,中国文化部主办的“欢乐春节”活动,力图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活动包括“中国序曲” “艺术中国汇” “春节庙会” “广场庆典” “跨国春晚”等11项子品牌活动,海外文化机构和企业等合作伙伴达到300多个,2015年在119国334座城市开展了850多个项目,带动了演艺、影视、图书出版、文创设计、旅游产品等领域的发展。

(三)发动各方,参与孔子学院建设

目前,各国孔子学院开展活动的主要支持来自孔子学院总部和中方承办院校,中外企业、基金会、博物馆、美术馆和文化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程度不高。孔子学院开展的活动易受资金限制,更重要的是缺少与所在地国家相应层次的专业机构的合作,造成活动水平多处于普及和体验层面,无法满足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的需求。然而,外国语言文化机构与所在地国家的各机构积极合作,以歌德学院为例,其36家活动合作方中,本土合作方占64%(23家),其中不乏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佛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等“国”字号机构,还有德国5家顶级基金会和企业,多方支持和参与保证了活动的可持续性和专业性。鉴于此,国家应尽快出台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孔子学院建设的相关指导意见,逐步建立多渠道筹措资金和支持的机制,形成鼓励共建、共享、共赢的良好活动生态。尤其是作为孔子学院活动和项目的策划者、实施者,各中外方院长和管理人员应增强“赞助”“合作”的使命感和大局意识,主动作为。

(四)借智引智,充实专家及项目资源库

孔子学院总部应尽快建立并充实中外专家及项目资源库,为孔子学院文化活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以国家艺术基金为例②,其成立两年来,以基金资助为杠杆,充分调动了相关机构和个人对各类文化项目申请的积极性。2015年,共有3268个机构和个人作为申报主体申报了4402个项目,申请资助资金总额为51.22亿元,共有“舞台艺术创作”“青年艺术创作人才”“传播交流推广”和“艺术人才培养”四大类728个项目最终立项(资助金额尚未公布)。此外,还要不断扩充专家数量,目前,专家库专家已达3000多人,主要包括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中组部人社部“百千万人才”,文化部优秀专家、国家级文艺协会负责人。

(五)优势互补,加强与外方同类机构协作

目前,孔子学院与外国语言文化机构的合作还不够全面深入,有很多优秀的管理和运行经验还没有为我所用。应充分调研和梳理各机构情况,提前酝酿和谋划,与主要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推动共同项目或特定领域项目的开展,以及相关人员的互访交流,利用自有资金支持双方关系发展等。比如,借鉴其他语言文化机构的培训模式,在保证中外院长常规性岗前、岗中培训的前提下,选拔国家重点孔子学院院长和专职院长,延长培训期限(3~6个月),专项打造培训品牌项目。例如,歌德学院联合墨卡托基金会开展的“Hu互Tan探—德中文化管理交流项目”,单次实行小规模对口体验式培训,项目最主要的目的是使中德文化项目的开展更见实效。项目选拔5位来自中国和5位来自德国的文化管理者,分为5个小组,分别在中国和德国各待6周,完成3个月的培训活动。培训内容除了包含理论学习、专家讲座和小组练习外,还穿插对文化机构的参观访问。在实践阶段,实地了解对方学员所在机构正在进行的项目,并有机会参与其中。培训结束后,双方学员若有可实施的项目计划,还将有机会得到一笔项目启动资金。

四、小结

汉语国际推广事业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长远的视角和科学严谨的统筹规划,还需要毫不松懈的持久努力。目前,孔子学院所开展的活动基本围绕汉语学习和文化推广展开,“创新”“特色”“高度”仍需不断提高,孔子学院创新项目和开展活动的方向是品牌化、本土化、市场化,品牌是孔子学院及项目和活动的生命线,本土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市场化是站稳脚跟的关键。

注释:

①教育体系是促进汉语进入所在国国民教育体系的简称。

②见《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项目评审报告》和《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项目评审监督报告》。

参考文献:

篇5:韩山师范学院资产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学校国有资产(以下简称“资产”)管理,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财政部令第36号)、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教财司函〔2013〕9号)、《关于广东省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粤教人〔2017〕5号)等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资产是指由各单位占用、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包括上级部门划拨学校的资产、学校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资产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含货币)、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第三条 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实施产权管理,保障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推动资产的合理配置、节约及有效使用、提高资产综合效益,对经营性资产实行有偿使用,并监督其实现保值增值。

第四条 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产权管理、配置、使用、处置、评估、清查、绩效考核、监督检查以及统计报告等内容。

第五条

学校对资产的管理,坚持账务管理与实物管理相分离的原则,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学校的资产管理工作在资产管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按资产的不同分类,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

学校法人是国有资产第一责任人。各使用部门负责人是国有资产的使用人,对所使用的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负责。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六条 学校成立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协调全校的资产管理工作。资产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主管资产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基建后勤与资产管理处、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图书馆、财务处、审计处、科研处、学校办公室、发展规划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基建后勤与资产管理处。其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

(一)审定学校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二)审定学校资产优化配置方案,推动建立学校资产的共享共用机制;

(三)负责协调组织资产的评估和清产核资工作;

(四)对资产监督与管理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处理;

(五)审议学校资产管理的重大事项,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决策参考;

第七条 基建后勤与资产管理处是学校资产管理的牵头职能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按照业务分工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组织制定资产管理的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检查执行情况;

(二)负责资产的账务管理;

(三)负责组织资产常规的清查、产权登记、产权界定等工作,并对资产管理的具体事宜进行组织协调处理;

(四)办理资产的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事项;

(五)推动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六)负责组织资产信息、数据的统计,编制资产统计报表;

(七)负责组织协调资产管理过程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

(八)资产管理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务。

第八条 学校各资产使用单位为资产的二级管理单位,对本单位负责的资产实施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一)执行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和使用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二)对本单位资产的账、卡、物进行日常管理;

(三)负责本单位资产的日常清理清查;

(四)向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报送本单位资产的统计报表;

(五)各单位配备专(兼)职的资产管理员1-3名,实行分类管理(如仪器设备类、办公家具类、办公场地类等)。资产管理员负责办理本单位新增资产的信息登记、废旧资产处置等资产管理过程的工作,业务受资产管理部门指导。

(六)实行资产领用交回制度,各直接使用人必须向各单位资产管理员办理资产领用交回手续,接受资产管理员的管理。

第九条 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

(一)科研处负责科技成果(本办法所涉及的科技成果是指学校教职工或学生承担国家、地方、企事业等科研项目或利用学校物资、技术、人力及其他条件资源所完成的学校拥有完全或部分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

形成的前期申报工作,以及科技成果形成后实施转化申报材料的整理;

(二)校长办公室负责商标权和商誉权、以及购买、协作、合作和外部赠送获得的专项权利或技术等无形资产产权的申报材料的整理;

(三)基建后勤与资产管理处负责土地使用权、以及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依法由合同约定归学校享有或持有的其它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产权的申报材料的整理;

(四)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负责仪器设备的使用权、专业技术指导等形成无形资产产权的申报材料的整理;财务处负责无形资产的收益管理。

第三章 固定资产、低值耐用品的分类及范围 第十条 下列资产列为学校的固定资产:

(一)永久性房屋及构筑物;

(二)文物及陈列品;

(三)通用设备、家具、用具、装具类,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且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产;

(四)专用设备类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且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产;

(五)无偿调入赠送给学校符合上述条件的物品;

(六)自制设备,所发生费用单位价值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物品;

(七)其它单价低于1000元的资产,批量价值超过50000元(含50000元),使用期能达到同类资产规定使用年限的实物; 第(一)、(二)类的固定资产入账时需提供资产的照片,其它类型资产需张贴学校的固定资产标签。

第十一条 固定资产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第十二条

低值耐用品。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单位价值或同类物品的数量未达到固定资产标准要求的物品列为低值耐用品。

所有低值耐用品须按要求张贴学校的低值耐用品标签。第十三条 下列资产,均不列为固定资产:

(一)临时简易房屋、临时建筑物,如工棚、临时厕所、岗亭、简易人行道、刺丝围墙等;

(二)替换性资产,如轮胎、硒鼓等,替换时可分不同情况按维修或消耗对待;

(三)房屋一般性维修费用。

第四章 资产配置及其使用

第十四条 资产配置按照《韩山师范学院资产配置管理办法》执行。资产配置分为调拨和购置两种形式。

第十五条 资产配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现有资产无法满足本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

(二)难以与其他单位共享、共用的相关资产。第十六条 资产配置应当符合规定的配置标准,没有规定配置标准的,应当从严控制,合理配置。

第十七条 学校对资产实行优化配置原则,逐步建立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和资产使用效益考评体系,积极推进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最大限度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对于长期闲置不用、效益甚低或者超标准配置的资产,资产管理部门有权按学校有关规定将其调拨到校内其它单位使用。各使用单位有责任将闲置的资产报告资产管理部门。

第十八条 资产的使用包括本校自用、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

第十九条 利用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应由相关单位提出申请,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核,并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论证,报学校领导审批。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办理。

利用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所得收益属学校所有,其它人不得挪用、隐瞒、侵占。

第二十条 各二级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登记审批制度,加强对因工作需要配备给个人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严格执行领用和交还手续,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第二十一条 领用学校资产的教职工,在发生人事变动时,应办妥资产移交或退还手续,调离到外单位的须所在单位资产管理员、单位负责人及资产管理部门签字确认后,人事部门方予办理相关手续;离岗进修、培训(半年以上)、离退休的教职工领用的资产应办理移交或退还手续;单位负责人和资产管理员调离、离任应进行资产审计或检查。

第二十二条 在校生所用资产,应在毕业离校前办理资产归还手续。并经所在单位资产管理员和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方予办理离校手续。

第五章 资产账务管理

第二十三条 账务设置

(一)资产管理部门应设置与财务部门对口的一级总账、分类账,对各类资产增减的数量和金额进行记录,并设置二级分类分户账;对低值品也应建账登记。

(二)各二级使用单位应设置与资产管理部门相对应的二级分类账,由资产管理员负责。低值品应立账登记,专人保管,损耗后应及时办理核销手续。

(三)用科研经费、教授博士启动基金、引进人才启动基金或其它个专项经费购置的资产,除对应项目的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均应纳入学校资产实行统一管理,各二级单位须指定专人对此类资产进行统筹管理。购置的资产在项目进行时由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指定的人员)领用并负责日常保管;项目完成后一年内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按照学校资产管理规定统筹安排使用。

第二十四条 固定资产入账

(一)房屋和构筑物 1.新建的房屋及构筑物

增加房屋及构筑物固定资产时,在学校、承建单位、政府质检等部门组织的竣工验收确认工程质量合格,并完成工程造价审核及竣工决算后,由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凭财务决算报告,填写《房屋及构筑物固定资产入账单》及建筑物外观照片等材料,交由学校房屋及构筑物的资产管理员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对于未完成竣工决算的构筑物暂不办理固定资产入账。

2.改、扩建的房屋及构筑物

改、扩建的房屋及构筑物增加原价值时,在竣工验收,并完成工程造价审核后,由改、扩建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凭审核报告书,填写《房屋及构筑物固定资产入账单》及建筑物外观照片等材料,交由学校房屋及构筑物的资产管理员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

(二)专用和通用仪器设备类

1.增加仪器设备类固定资产时,凭购置发票、采购合同、验收报告等资料,由使用单位的资产管理员按学校资产管理系统的要求填报资产报增的数据信息,经办人、使用单位资产管理员和负责人、资产管理部门审核确认、分类编号后,办理资产入账手续。

2.在原仪器设备基础上新添加的附属设备使原仪器设备增值,由使用单位的资产管理员按学校资产管理系统的要求填报资产报增的数据信息办理入账手续。若所购部件是用于更换原主件中已遭损坏的部件,相应支出作为维修费用,不作固定资产登记入账。

3.需经安装调试才能使用的管网系统设施等设备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在竣工验收合格后,由项目管理单位将该仪器设备价值、辅料价值、运输安装费用、人工费用以及其他费用分项列出,对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标准的设备按同类固定资产的要求办理入账手续。

4.房屋及构筑物中独立使用的仪器设备类固定资产,其价值应单独列示,并按仪器设备类固定资产入账。

(三)家具、被服装具类 1.家具

家具类(包括床、桌几、椅凳、沙发、柜橱箱、台架、其它等)固定资产入账,由使用单位的资产管理员按学校资产管理系统的要求填报资产报增的数据信息,经办人、使用单位资产管理员和负责人确认后,办理入账等手续。

2.被服装具

被服装具(包括被褥、服装、床上装具、室内装具、室外装具等)固定资产入账,由使用单位的资产管理员按学校资产管理系统的要求填报资产报增的数据信息,经办人、使用单位资产管理员和负责人确认后,办理入账等手续

(四)文物及陈列品

文物及陈列品类固定资产入账,由负责管理单位的资产管理员按学校资产管理系统的要求填报资产报增的数据信息,经办人、使用单位资产管理员和负责人确认后,办理入账等手续。

(五)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类入账,凭无形资产评估报告或足以证明该无形资产价值的证明材料等,由负责管理单位的资产管理员按学校资产管理系统的要求填报资产报增的数据信息,经办人、使用单位资产管理员和负责人确认,办理入账手续。

(六)其它物质

自制、捐赠等固定资产,参照同类资产的入账过程办理入账手续。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增减固定资产原值:

(一)原有固定资产因改造而提高质量或扩大功能而增加附件,按实际开支增加其原值;

(二)成套设备因损坏或其它原因拆除其中一部分时,应减少其原值;

(三)已列入固定资产的房屋和建筑物,因扩建、改建而增加或减少使用面积的,分别增减其原值。

第二十六条 低值资产入账。未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资产,由使用单位的资产管理员按学校资产管理系统的要求填报资产报增的数据信息,办理入账手续。

第二十七条 资产的借用和调拨

(一)校内不同单位之间借用资产的,由借入单位填写《资产借用申请表》,按要求审批完毕后由经办人直接向借出单位商借,借入单位负责所借的资产完好,并及时归还。若有损坏,属人为因素造成的,由借入方负责修复或赔偿。

(二)校外单位借用校内资产,必须提供正式书面申请,经资产使用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并提出书面意见,报学校领导或校长办公会审定同意后,方可办理借用手续。各使用单位不得自行将资产借给校外单位。合作共建的外单位使用学校资产,需由学校业务部门牵头与共建方签订资产使用协议书。

(三)学校资产严禁个人借用,严禁利用学校的资产资源从事营利性活动。新到学校工作岗位的职工因工作生活需要借用学校资产,填写《个人借用学校资产申请表》,办理借用手续,方可借用。借期不得超过一年。

(四)因人事变动、工作岗位变动的资产变动。如在本二级单位内部变动,报本单位主管领导审批;如不同二级单位之间的变动,由调入单位填写《学校资产调拨申请表》,由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办妥调拨手续后方可调拨。

(五)对二级单位积压、闲置的资产资源,学校授权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调拨使用或收回仓库备用。

第六章 资产处置

第二十八条 资产处置是学校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者注销的行为。处置方式主要包括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等。资产处置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第二十九条

学校各二级单位处置资产,向资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按照审批权限,在校内进行逐级审批,并依法向上级主管部门报批报备后方可执行。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处置。

(一)资产报废、报损的条件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报废

1.资产超过正常使用年限,且已失去使用价值; 2.资产严重损坏,无法修复;

3.资产损坏虽可维修,但其维修费用接近或超过该资产现行市场价格;

4.产品改型、淘汰,市场不能提供所需零配件,又不能改作它用。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报损

1.因年代久远等原因,而累积产生的资产呆账; 2.因失窃、自然灾害等原因而造成的其他非正常损失。

(二)资产报废、报损程序及审批 1.低值品的报废、报损程序

由使用单位填写《韩山师范学院低值品报废、报损申请表》,资产金额在¥10000元以下的,由资产管理部门组织鉴定并审批;金额在¥10000元(含¥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由资产管理部门组织鉴定并出具初审意见后,报主管校长审批;金额超过¥50000元(含¥50000元)的,由资产管理部门组织鉴定并出具初审意见后,提交校长办公会审议。

2.固定资产的报废、报损程序(1)校内的审批

由使用单位填写《韩山师范学院固定资产报废、报损申请表》,并由资产管理员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填报报废申请,资产管理部门组织鉴定后,报校长办公会审批,申请报废资产的单价超过10万元或批量金额超过100万元的,需报党委常委会审批。

(2)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及备案

对于达到规定使用年限的资产,在校内审批同意后即可自行处置,国家和省没有明确规定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或不能参照省财政厅《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常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报废的,以及需要以其他方式处置的,由资产管理部门按《广东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向上级主管理部门提出报废、报损申请,每年年底由资产管理部门将本固定资产处置清单报主管部门备案。

(三)报废、报损资产账务与实物的处理

1.经批准报废、报损的资产,由资产管理部门将报废、报损的资产账与财务账核对后,办理相关销账工作。

2.对批准报废的资产,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回收,任何人未经许可不得私自处理残体。

3.资产管理部门将报废资产分类后会同财务部门、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和一定数量的专家,对已报废资产的残值进行评估(必要时可委托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并商议残体的处置办法。

4.报废资产残体处置后的变价收入由财务统一管理。

(四)资产的报废、报损一般每季度集中组织一次,特殊情况可单独处理。

第七章 资产评估和清产核资

第三十条 学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必须对相关资产进行评估:

(一)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

(二)资产拍卖、转让、置换;

(三)确定涉讼资产价值;

(四)整体或部分资产租赁给非国有单位;

(五)依照国家规定必须进行资产评估的其他情形。第三十一条

清产核资是指根据国家统一要求或学校特定经济行为需要,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对学校资产进行账务清理、资产清查,依法认定各项资产的损益,从而重新核定学校资产价值的行为。

清产核资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产权界定、资产清查、价值重估、损益认定和完善制度等。

第三十二条

学校及所属单位开展清产核资时,应积极组织力量或成立专门机构清理和追索不良资产和债权,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对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复同意核销的各项不良债权和投资以及实物资产损失,实行账销案存管理。

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每半年核对一次资产的财务账与实物账,资产使用部门每半年要自行清查一次,对账、物、卡进行核对,清查结果报资产管理部门备案,资产管理部门每年组织一次清查。各单位力求做到家底清楚,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物、卡相符,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加强对本校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校誉等无形资产的管理,防止无形资产流失。

第三十三条

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资产评估和清产核资时,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统一部署或按照规定程序,在学校资产资源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

第八章 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和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 学校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是指根据学校资产的基本统计信息等资料,运用一定的方法、指标及标准,科学考核和评价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效益的行为。主要包括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等内容。

第三十五条 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和考核体系,按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科学合理、客观公正、规范可行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客观地反映和评价学校资产管理绩效,查漏补缺、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第三十六条 学校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检查制度,对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要将资产监督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依法维护学校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第三十七条

对没按国家和学校相关资产管理规定执行,造成不良后果的单位和个人,学校责令其改正,并追究相关当事人的和连带责任人的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如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按照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 对于盘盈、无形资产、文物、陈列品、捐赠物品等未界定价值或价值难以界定的资产,入账时暂以1元名义价值计算。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基建后勤与资产管理处负责解释。第四十一条

本暂行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韩山师范学院仪器设备管理办法》(韩政字〔1996〕22号)和《韩山师范学院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粤韩师〔2014〕225号)同时废止。第四十二条 货币类资产、校办企业资产、图书资产等由相关二级单位参照本管理办法后,制订实施办法执行。

韩山师范学院办公室

2017年12月15日印 ───────────────────────────

篇6:韩山师范学院是二本还是一本

韩山师范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广东省属本科师范院校,位于享有“中国瓷都”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市。校园占地面积9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8万平方米。

学校创立于清光绪廿九年(1903年)的`“惠潮嘉师范学堂”,前身可追溯到建于宋元祐五年(1090年)的韩山书院,是我国第一批、广东第一所专门培养师资的学校,1921年更名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35年更名为省立韩山师范学校,1949年更名为韩山师范学校,1958年升格为韩山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升格为韩山师范学院,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

学校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勤教力学,为人师表”的校训,凸显“扎根粤东,传承潮汕文化,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和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为广东及周边省份输送了大批优秀教师及其他各类人才,涌现了一批杰出人物,如中山大学第一任校长邹鲁、著名哲学家陈唯实、国际摄影大师陈复礼、旅港爱国实业家陈伟南、马来西亚实业家林进华、泰国实业家陈汉士、台湾地区著名书法教育家陈其铨等,为地方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一篇:2018年中级会计实务练习题精讲 第十章 负债及借款费用下一篇:张翠良--如何做好残疾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