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系学生综合测评实施细则

2024-04-18

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系学生综合测评实施细则(精选6篇)

篇1: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系学生综合测评实施细则

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系学生综合测评实施细则

第一章

第一条

根据《韩山师范学院学院学生综合测评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综合测评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品德行为表现、学业表现和文体表现三个方面。构成比例是:综合测评总分=品德行为表现分×15%+学业表现分×75%+文体表现分×10%。

第三条 综合测评每学年评定一次,按同年级同专业排定名次。综合测评是学校对学生在学期间德智体美诸方面表现的综合评价,综合测评成绩是考核学生、评优、评奖、毕业生鉴定的主要依据。第二章

品德行为表现测评

第四条

品德行为表现由基本分(60分)、附加分(40分)、扣分三部分累计构成,计算方式:基本分+附加分-扣分。

第五条

品德行为表现的基本分为60分,包括以下六项内容,每项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每项满分为10分。

(一)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不参与影响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活动,不参与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

(二)自觉参加政治学习、公益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学校、院系、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完成各项任务。

(三)勤奋学习,遵守教学纪律,完成规定学业;遵从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不作弊,不剽窃。

(四)诚实守信,按规定交纳学费及有关费用,按自身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如实申请贷学金及助学金并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相应义务。

(五)遵守社会公德,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待人礼貌,仪表整洁,男女交往文明,谦虚俭朴,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讲究卫生,爱护环境,节约水电,不酗酒,不赌博,不打架斗殴,按规定住宿,按时作息。

(六)自觉维护互联网信息安全,不登录非法网站,不接收和传播有害信息;不参与非法传销,不买卖非法书刊和音像制品。

第六条

品德行为表现的附加分为40分,超过40分者以40分计。

1(一)[担任职务加分] 担任学校兼职学生工作秘书、兼职辅导员满一年,能履行职责,加10分;任满一学期,按分数一半加分。担任学生干部满一年,能履行职责,学生会主席加8分,副主席加7.5分,部长6分,干事4分。青年志援者服务队队长加8分,副队长加7.5分。班长、团支书加5分,其它班干加3分,宿舍长加1分。各级社团的负责人,履行职责,表现突出,有工作业绩,加2分。兼任职务的,以高项计,不重复加分,对不能较好履行职责的,给予适当减分或不加分。

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员,能积极参加服务队的工作,每人另加2分。学院礼仪队队员、助理班主任、系办公室值班、信息员,宿舍巡视小组成员,负责考勤和晨炼监督员,能较好履行职责,每人另加3分,可重复加分。

(二)[义务献血和见义勇为加分]义务献血者每次加3分。对见义勇为、同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秩序、学校稳定等方面有突出表现者,经相关部门证实,酌情加3分以上。

(三)[优胜宿舍加分]被评为校级、系级内务卫生“优胜宿舍”,该室每人每次分别加0.5分、0.2分,本项累计不超过3.5分。每学期被评为校级“文明宿舍”的,该室室长加0.5分。被评为校级优秀党员宿舍的,该室党员每人加1分,非党员0.5分。

(四)[参加讲座和非竟赛活动加分]能按要求按时参加系组织各种讲座和非竟赛类活动,每次加0.5分,自行参加的各种讲座和活动不加分,此项最多不超过10分。活动的组织者和演出者每次加1分,活动的工作人员每次加0.5分,最多不超过15分。综合测评时必须写明参加了何种讲座和活动,核实后方可加分。(五)[投稿加分] 向刊物投稿并经发表,省级10分,市级5分,院级3分,系级2分。担任系刊《雏鹰》主编、副主编加3分,编委加1.5分,应聘成为韩青、院报及广播台成员、系通信组(记者)的加3分(通讯组成员按照每学期完成12篇发表通讯稿以外,每多发表稿件加0.2分)。

(六)[获先进加分]本学年度所在班级评为“优良学风班”,每人加0.5分,所在团支部获得“先进团支部”的团员(保留团籍党员)每人可以加1分,团支部获获得学院学雷锋主题团日活动集体奖的成员每人加0.5分。因表现突出,被评先进个人和各类活动“积极分子”的,国家级加8分,省级加5分,市级加3分,院级加2分,系级1分。(评为 “优秀学生干部”的不加分)

(七)[其它加分]参加院系组织的“三下乡”服务队社会实践活动的每人加1分,提交社会调查报告者每次加0.5分。募捐、捐款有证明者加0.5分/次(总分不超过1.5),参加义教的每次加0.2分(总分不超过1.6),贫困受资助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的不加分。参加系组织的2014届毕业典礼加1分。

(八)[临时活动加分]根据系的安排参加一些临时和紧急性任务,由系根据活动的任务在综合测评中加相应的分数(具体加分需系辅导员老师确认)。

第七条

品德行为表现的扣分。

(一)未经请假而在政治学习、组织生活、社会实践、升国旗仪式等按规定应参加的集体活动中缺席的,每次扣2分,不按时提交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扣3分。未经请假缺席2014届毕业典礼的,扣3分。

(二)在校、系级宿舍内务卫生检查中被列为“警告宿舍”的,该室每人每次分别扣2分、1分。

(三)有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骗取荣誉或经济资助等行为,视其情节扣12分以上。在综合测评中弄虚作假或利用学生干部职务为自己和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者扣10分。

(四)参加非法组织和非法集会、游行,乱张贴大小字报,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者,视其情节扣20分以上。

(五)在校内肆意起哄,酗酒猜拳、打架、赌博和煽动有害身心健康及败坏校风的活动;私自拉线接灯,使用违规电热器;乱抛玻璃瓶、饮料罐以及其它杂物纸屑等;作息时间内,使用电脑、音响设备等影响到其他同学的正常休息;在宿舍内吹、拉、弹、唱,高声喧哗和聚众哄闹;在宿舍内使用煤灯、蜡烛等点燃物品;私自留宿他人;不配合系的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扣10分次,不得参加本学年度的所有评优活动。

(六)除上述内容外,凡有违反党纪团纪,违反学校管理制度,违背社会公德现象或有不文明等行为,受口头批评扣2分,受通报批评扣5分,警告扣8分,严重警告扣12分,记过扣20分,留校察看或留党留团察看扣30分,开除党籍团籍扣50分。

第三章

学业表现测评

第八条

学业表现由基本分(90分)、附加分(10分)、扣分三部分累计构成。计算方式:基本分+附加分-扣分。

第九条

学业基本分90分,包括学年所有必修课和限制选修课的成绩。考试成绩按实际分数计算,如有科目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计分的,则分别以90分、80分、70分、60分、0分折算,学业基本分的计算公式为:∑(单科成绩×该科学分)÷∑学分×0.9。

第十条

学业表现的附加分为10分,超过10分者以10分计。

(一)[选修课加分]除完成必修课和限制选修课的学习外,任意选修课每增选一门且成绩及格者,60-69加0.05分,70-79加0.1分,80-89加0.15分,90以上加0.2分;参加辅修专业,每修完一门课程且成绩及格者,60-69加0.1分,70-79加0.2分,80-89加0.3分,90以上加0.4分。

3(二)[论文或成果加分] 在校、省、全国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或成果,每篇分别加1、2、4分;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和作品,市级加0.1分,省级加0.2分,国家级加0.5分。同一项论文、成果、比赛等重复获奖,只计最高分,不计累积分。

(三)[获证书加分]参加计算机水平等级考试,成绩合格者,加0.6分。参加普通话测试,取得二级乙等以上加0.4分。通过英语二级、四级、六级(425分以上)分别加0.8、1、1.2分。C证、各种三级裁判证加0.2分,各种二级裁判证加0.4分。获得救生员证加0.2,获保健按摩证书的每项加0.5分(以证书原件为准)。第十一条

学业表现的扣分。

(一)每旷课一节扣1分,迟到早退一次扣0.5分。

(二)无故不交作业,抄袭他人作业,不参加教学实验活动,每次扣1分。(三)有违反课堂纪律,考场纪律,晚自修规定,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管理规定等影响教学秩序,造成教学设备损坏的行为,根据情节和后果,每次扣1--5分。第四章

文体表现测评

第十二条

文体表现由基本分(60分)、附加分(40分)、扣分三部分累计构成,计算方式:基本分+附加分-扣分。

第十三条

文体表现的基本分为60分,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分别计60分、50分、40分,包括以下内容:

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按时参加早锻,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符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身体健康。

第十四条

文体表现的附加分为40分,超过40分者以40分计。

(一)[参加训练加分]参加学校运动队、艺术团训练的队员,按规定参加训练并完成训练任务,经相关部门证实,每学年分别加4分,未达到全年训练任务的,按时间酌情减分。

(二)[获奖加分]在各级文体比赛中获奖的,国家级加30--22分(按名次递减1分),省级加15--11分(按名次递减0.5分),市级(高校分区)加7.5--6分,校级加5--4分(按名次递减0.2分),院系级加3—1.5分(按名次递减0.2分)。经学校选拨参加国家级比赛而未获奖的加 8分、参加省级比赛而未获奖的加 4分、参加市级(高校分区)比赛而未获奖的加 2.5分,经院系推荐参加校级比赛而未获奖的加1.5分。同一项目参赛,只计最高分,不计累积分。(三)[参赛加分] 参加系体育比赛的运动员按3—1.5分(按名次递减0.3分);球类集体项目比赛获前三名的主力队员另加2分。参加院体育比赛的运动员按5—4分(按名次递减0.2分);球类集体项目比赛获前三名的主力队员另加4分。不获奖的加2.5分。参加系歌唱比赛的每人加3分,获奖励的按照3—1.5(按名次递减0.5分)参加院合唱队的每人加5分,获奖励的加5—3分(按名次递减1分),参加市以上歌唱比赛获奖的加7.5—6分(按名次递减0.5分,不获奖的以最低分算)。参加商业性质的文体活动不能加分。参加学院非英语方面的演讲比赛的每人加4分,最佳辩手加1.5分,参加系举办的加2分。参加书法(三笔)、说课比赛未获奖的加3分。参加基本功大赛班级团体总分获前三名的,按名次分别加1.5、1、0.5分。

(四)[裁判员加分] 担任学院运动会裁判员每人3分,其它活动裁判员每场计0.2分,每项活动累计不超过2分。

(五)[早锻全勤加分] 早锻全勤者加4分。

(六)[旗手加分]担任升旗手满一年并且完成学院和系布置的各项任务的加3分,担任学院运动会彩旗手、护旗手工作的加1分。第十五条

文体表现的扣分。

(一)文艺活动有责任在身而无故推辞从而造成演出受到不同情度的影响,扣2分,并撤除该生这方面的加分,情节严重者,不得参加该年度的一切评优。

(二)无故早锻缺勤者每次扣3分,代替他人签到的每次双方各扣5分。(三)在参加院系体育比赛中滋事打架、故意漫骂裁判、破坏比赛正常进行,扣3分,并撤除该生这方面的加分,情节严重者,不得参加该年度的一切评优。(四)被系通报2次以上(包括2次)的同学,取消评奖资格。第五章

第十六条

对于不明确的“为集体做好事,参加义务劳动、公益事业”、“学雷锋”不给予加分。

第十七条

对在综合测评中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除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外,取消其一切评优资格。

第十八条

本细则由体育学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育 学 系

二0 一四年九月七日

篇2: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系学生综合测评实施细则

1、填空(32分,32空)

2、选择(20分,2分*10)

3、名词解释(8分,4分*2)

4、简答题(10分,5分*2)

5、设计题或案例(10分)——自主探究题——中学常见探究性实验设计

6、分析题(20分*1)——化学教学论案例

科学研究指的是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探究性教学的五个基本构成要素:①提出问题②收集证据③形成结石④评价结果⑤交流发表

二、考试内容要点概括(黄俊生)

1、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式构成

2、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

3、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三大维度

4、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模式(3个)

5、化学问题解决的策略:类比策略、分解策略、逆推策略、探究策略、反思策略

6、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内容是

7、学习策略、可视化策略、多重联系策略、概念形成策略、联系反馈策略

8、科学素养、化学教学论

9、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需具备的素质(概念加自己的看法)

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事实—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整合应用(Na、k与水反应,高一课本)教学设计具体包括:

1、相关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2、教学对象分析

3、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分析

4、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分析

10、教学技能含义

1.五个基本功2.四个会3.三维目标4.两种方法(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5.一个愿望

三、曼曼考试内容扩展延伸

第一章 导论

1.国内化学教育的发展(三个时期、在什么时候发生的重要事件要去看)①成形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

1903年对化学课程的设置做了明确的规定,这标志着化学课程在我国教育制度中正式确立了自己的位置,化学教育体系进入成形期。

②充实发展期:从20世纪30年代(标志)(1)、化学教育目的的扩大(2)、化学课程程度的提高(3)、化学学科的注重(4)、化学师资的改进(5)、化学设备的充实 ③新的关键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 2.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

 价值一: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化学教育是由国家主管的一种育人机构或渠道。通过这一机构(或渠道)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价值二: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 价值三: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 价值四: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3.化学教学论的定义:以广大化学教师及教科研工作者的宝贵经验为基础,经过理论概括、充实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科研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4.化学教学论的课程任务:是为了改进和完善化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知识结构,使其初步形成正确的化学教育思想和化学观念。具备基本的教学、教研能力,成为比较有市场竞争能力、有持续发展潜质的优秀化学教师。

5.化学教学论的学科特点:①化学教学论是一门边缘学科②综合性强③实践性强。边缘性,与教育学和心理学有关,思想性、实践性和师范性其中综合性的前期是思想性,核心是师范性

6.主要应解决两大类问题

(1)化学教学中的问题(2)化学课程中的问题

化学课程中的问题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析 7.当前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的六会:

会备课 会写教案 会做课件 会上课 会说课 会评课 8.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 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第二章 化学课程的编制与变革

1.科学素养的含义:是人们认识自然和应用自然规律的内禀特质,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是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2.科学素养的范畴(我国学者主张的)

(1)科学情感(2)科学态度(3)科学方法

(4)科学思维(5)科学实践意识(6)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我国化学课程的变革(重要事件)A 初建体系时期

B 相对稳定时期

C 发展变革时期

1996年颁布《全日制普遍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注意教师法颁布的时间——1993年中共八大

3.化学课程基本组织形式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3)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

4)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4.当前中学化学课程结果(主要是高中人教版)——重点,简答题 ——P28(1)宏观的角度分为必修和选修:必修:包括必修一和必修二,选修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

(2)微观的角度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元素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 5.课程标准依据:

依据一: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依据二: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 依据三:化学学科的特征

6.化学课程目标的内容特征: ①突出科学探究的目标 ②立足基础知识目标

③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新课程基本理念

(1)科学素养(2)科学世界观(3)全体学生全面发展(4)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5)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6)学习方式的转变(7)科学探究(8)多样化课程模块(9)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10)教师反思

第三章 化学教材设计及内容建构

1.高中化学新教材版本:3个

 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宋心琦主编) 江苏版(苏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王祖浩主编) 山东版(鲁教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王磊主编)2.新教材的三个转变

 从“教本”向“学本”转变;  从“文本”向“对话”转变;  从“知识”向“素质”转变 3.教材“二次开发”概念

教材“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实施课程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4.教材“二次开发”的基本模式(1)确定学习目标(2)(3)(4)选择学习内容 选择学习经验

组织并呈现学习内容和学习经验

(5)评价 5.教材“二次开发”的策略

(1)“增”、“删” ;(2)“变”、“更” ;(3)“调”、“优”。

第四章 化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选择、简答、分析)

1.教学设计定义:广义:预先构思并表达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目标、过程和结果的意象的观念 结构和活动方案的过程

狭义:仅仅指构思、表达教学活动方案的工作——填空、简答、名词解释 2.化学教学设计的四个层次:课程教学设计→学段(或学期、学年)教学设计→单元(课题)

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3.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要求、原则和组成、主要内容、形式:(1)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①设计准备:教材(内在逻辑结构的分析)、学生、教学条件 ②设计教学目标

③设计教学策略、方法 ④设计教学过程 ⑤教学媒体

⑥设计整合、应用和反馈环节 ⑦设计总成与编制方案

(2)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① 以系统观点作指导

② 以科学、可靠、进步、合适和完整、系统的教学理论为基础,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③ 要从实际出发,从实际效果出发(3)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 整体设计与要素设计统一原则 ② 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统一原则 ③ 理性与操作性可行性统一原则 ④ 规范性与创造性统一原则 ⑤ 最优化与阶段性统一原则

第五章 化学教学技能

1.化学教师五大基本功:

①知识技能基本功②语言基本功③板书基本功④组织教学基本功⑤现代教育技术基本功 2.教学技能定义: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它往往既含有操作的成分,又含有心智的成分,能影响教学活动的效率,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相应的教学能力。

3.教学技能主要是:备课技能、课的导入技能、语言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课堂组织技能、板书板画技能、诊断与补救技能、结束新课技能 4.板书的内容:①课题名称②授课提纲③教学要点和重点④补充材料和其他内容 5.板书类型①纲要式②表格式③包容式④图解式

6.强化类型:

1)语言强化(口头、书面评语;表扬个体、带动全体等)2)动作强化(微笑、点头、股长、接近、接触)3)标志强化(评语、标志)4)活动强化(学生代替教师活动)

7.说课的定义:是指教师依据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科学理论以及所施教学生的具体情况,面对自己的同行,针对教材某一章/节,从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和任务分析、教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设计和阐述,然后由说者和听者现场评说、答辩,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之目的的一种教研和交流的活动形式。9.化学说课的内容

说课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说来

①说教材:②说教学对象 ③说教法 ④说学法 ⑤说教学程序⑥说板书设计

第六章 化学探究式教学

1.科学探究的含义: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也指的是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2.科学探究过程的8个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第七章 化学学习策略及其实施

1.化学学习策略的含义:化学学习策略就是指适用于特定化学学习情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总和。它既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程序、步骤、方法等。

2.化学学习策略的特征

①学习策略是认知和元认知的复合体,具有方法性、程序性和调控性三大特征。

②学习策略有其自身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不同的学习策略、不同的知识类型需要不同的学习情境。

③学习策略的掌握不是以是否掌握某种方法、技巧为标志,而是学习者能够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自身的认知水平和预期的学习目标等因素自觉而灵活地选择、调控和应用特定的学习方法和程序。

④学习策略包含了许多具体的微观策略,因此有别于一般的学习技巧——名、简答、分析 3.化学学习策略的类型 :①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②化学理论性的学习策略③化学技能性知识的学习策略④化学情景类内容的养成策略⑤化学问题解决策略 4.发散思维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1、流畅性——量(单向)

2、变通性——质(多向)

3、独特性——质(立体)

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

1.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涉及的领域: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管理教学(CMI)、信息网络化与网络课堂

2.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层面: A.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 B.是课程资源建设

C.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D.是教学应用平台的开发

3.手持技术只要有两部分组成:数据采集器、传感器或探头、软件与计算机 4.手持技术的优点:便携 实时 综合 直观 定量 准确 快速 方便

第九章 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1.化学教师具备素质要求

①思想品德素质②教育理论素养③化学新课程理念 ⑤化学教学教育能力⑥身体和心理素质 2.作为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应具备的特征:①教学能力强②专业知识扎实③责任心④有爱心⑤有管理能力

3.我国现行的教师培养制度——抓住各点的例子——选择题(非培养制度)(1)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2)鼓励中小学教师轮岗;(3)培养骨干教师队伍;(4)师范生顶岗实习,教师参加培训;(5)免费师范生;(6)师范院校的综合化;(7)设立教师教育学院(8)特岗教师计划;(9)实行教师绩效工资制;(10)禁止有偿家教(11)农村教育硕士;(12)学科专业学位硕士(13)教育博士开始招生(14)职前培养与职后培养一体化 4.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需具备的六个方面素质:

◆思想品德素质 ◆教育理论素养 ◆化学新课程理念

◆化学专业素养 ◆化学教学教育能力◆身体和心理素质 5.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

◆具备并能有效运用丰富的组织化的专业知识 ◆可以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 ◆有很强的洞察力并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6.发展性化学教师评价的功能

1)促进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消除传统评价的负面影响

7.发展性化学教师评价的过程 :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设计评价工具→收集和分析反映教师教学和素质发展的资料→明确促进教师发展的改进要点,制订改进计划 8.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阶段 1.“非关注” 准备阶段

2.“虚拟关注” 学习阶段(师范教育)3.“生存关注” 求生存阶段(任职1-3年)4.“任务关注” 更新阶段(任职4-10年)5.“自我更新关注” 成熟阶段(任职10年后)

9.影响教师成长的主要因素

个人因素:涉及教师自身的职业与能力特征,包括教师的自我评价、师德状况、人际关系、认知能力、职业发展和动机水平等。其中,认知能力是关键因素。情境因素:即教师学习与工作的环境,分4个层面:社会与社区、学校体制、学校氛围、教研组。

课堂生活:关键人物的影响;关键事件的影响;关键时期的影响。10.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上,要由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

◆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时空上,要由封闭走向开放; ◆在知识结构上,要由平面知识向立体知识发展;

◆在教学方式上,要由教师单向传授式向师生合作互动式发展;

◆在课程观上,教师要由课程任务的执行者向课程实践开发者发展; ◆在教学技术上,要由传统型向现代信息型发展。11.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学实践与反思;◆专题自学与应用;◆进修培训与实践;

◆课题研究与总结;◆专业合作与师生互动

12.行动研究的涵义: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始见于二战时期的美国。1944年勒温(Lewin,1890-1948)提出了一条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即研究课题来源于实际工作者的需要,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运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完成,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动为目的。13.行动研究的特点 ①为教学而研究

行动研究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首要目标。动研究的成果为教学实践中的教师所理解和运用。运用行动研究得出研究结果的最终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育工作质量,提高教师对教育实践情境的认识水平,改进教学实践。②对教学的研究

行动研究的研究主体是教育实践工作者,包括广大的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教育行政人员,研究对象来源于教育实践,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育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研究的课题来源于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和教师本身的需要,也就是说行动研究以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它可以是特定情境中的学习问题,可以是教师的教学态度转变,也可以是教学方法的改进。③ 在教学中研究

行动研究是教师在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边教学边研究,即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行动研究中,教师的学习、思考、研究以及对教育教学的改善处于同一过程中,避免理论与实践的分离。行动研究将教学行为“研究”与解决教学问题的“行动”结合起来。教师的教学已不只是单纯的教学活动,而是一种深入教学实践之中的研究。

14.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 :行动研究的起点是实际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实践,而不是理论的产出。15.行动研究的实施模式

(1)勒温模式(2)埃里奥特模式(3)迪金大学模式 16.开展行动研究对教师的要求

◆更新教育理念 ◆提高问题意识 ◆培养合作精神 ◆发展反思能力

17.行动研究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

◆行动研究有助于教师教育信念的形成与发展

篇3: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系学生综合测评实施细则

关键词:大学生,锻炼态度,终身体育,主观标准,行为控制感

目前高校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 加上初高中时升学压力, 除体育课外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参加体育运动, 导致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低, 不注重体育锻炼。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明确指出应当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课程应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等体育意识, 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学生走出校园也能根据已掌握的知识、技能继续从事体育活动, 坚持参加体育锻炼,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态度决定一切”,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决定体育锻炼行为。鉴于此, 本研究对韩山师范学院不同专业、性别、年级大学生的锻炼态度差异, 进行描述、解释, 试图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理论的基础;为“全民健身”及“终身体育”的开展提供基础, 为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分层随机抽取韩山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5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500份, 实际收回有效问卷469份, 有效收回率93.8%。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采用毛荣建编制的《锻炼态度量表》对韩山师范学院大学生进行了体育锻炼态度的问卷调查。根据锻炼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理论, 锻炼行为的影响变量可分为行为态度、行为习惯、行为认知、目标态度、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该问卷采用Likert5点计分, 共70个条目。Cronbachα系数为.567-.825, 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χ2/d f=3.6 7, N N F I=.9 3, RMSEA=.06) , 作为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测量工具是可信的。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根据分层随机取样的原则, 考虑年级、专业 (文科与理科) 、性别三方面的平衡, 对韩山师范学院2009级、2010级、2011级共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500份, 其中有效问卷469份, 有效率达93.8%。问卷的发放由本人和课题组成员监督发放和实施, 调查对象的基本构成见表1。

1.2.2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 19.0对问卷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各维度分析

为便于对比分析, 对各分量表均值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总体水平一般 (3.27±.45) 。分量表均值大小依次为: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态度—情感体验—行为习惯—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目标态度 (3.85±.53) , 行为认知 (3.83±.56) , 说明大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能够强身健体、愉悦身心上认同意识较强。同时, 我们发现在行为控制感 (2.77±.63) 、主观标准 (2.54±.61) 低于平均分, 表明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上的兴趣较差。而在锻炼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中, 直接指向锻炼行为的三因素:行为习惯、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得分均较低, 结果表明虽然大学生对体育强身健体功能上认同较高行动上却懒于进行体育锻炼。

注:*P<.05;**P<.01;***P<.001。

注:*P<.05;**P<.01;***P<.001。

注:*P<.05, **P<.01, ***P<.001;1表示2009级, 2表示2010级, 3表示2011级。

2.2 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具体特征

对男女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进行方差分析 (表3) , 发现男生 (M=2 3 7.8 8, S D=3 2.0 0) 的体育锻炼态度极显著好于 (F=.7 9 4, p<0.0 01) 女生 (M=225.54, SD=30.90)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1) 女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较男生低而且往往怕苦、怕累; (2) 女生在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方面要比男生差很多, 适合她们的运动项目有限; (3) 受传统观念及现代社会对女性的审美观, 女生比男生会更注重自己的体形和外在形象。

对男女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态度分量表差异性比较发现:行为习惯、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的性别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性差异 (p=0.0 0 0<0.00 1) ;行为态度的性别之间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 (p=0.003<0.05) 。男生在选择的锻炼的体育活动项目的认知能力及锻炼习惯上要明显高于女生, 男生表示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很大或者较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能真正调动起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应该说对于调动班级和课堂气氛都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

对文科与理科大学生的锻炼态度进行方差分析 (表4) , 结果表明, 主观标准达到差异很显著, 行为控制感达到差异显著外, 总分和各分量表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差异不显著。理科学生在行为控制感上优于文科生, 但是主观标准上逊于文科生。其它分量表数值差异虽不显著, 但理科生数值也要稍高于文科生。可能的原因是文科生时间相对理科生时间要充裕, 体育锻炼时间也就相对要多于理科生, 有一部分同学会跟着好朋友说去进行锻炼, 但是, 却缺乏体育锻炼的态度、行为意向, 在体育锻炼中对体育锻炼带来的情感体验感受较浅并且不能真正投身到体育锻炼中去。

对不同年级被试问卷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 (表5) , 结果发现, 体育锻炼态度在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性 (F=10.165, p=0.000<0.001) 。不同年级学生在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上达到极显著差异。而且各分量表都是大三年级大学生得分最高, 大二学生其次, 大一学生得分最低。总体上表现为高年级要高于低年级, 也就是说明随着时间推移, 学生对体育的功能认识提高, 参与体育锻炼上的情感体验及锻炼习惯要明显好于低年级学生。高年级体育锻炼态度高于低年级学生, 年级对体育体育锻炼态度有极显著性影响。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大学生锻炼态度总体上一般, 大学生对体育强身健体功能上认同较高行动上却懒于进行体育锻炼。

(2)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在整体上存在极显著的性别差异, 男生显著好于女生。

(3) 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不存在显著的专业特征, 不同专业大学生在分量表中的行为控制感存在显著差异, 主观标准上差异很显著。

(4) 随着年级和学业水平的递升, 模型上各维度的得分呈现递增趋势。

3.2 建议

(1)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 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和习惯, 增强健康意识, 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情感和认知感。

(2) 加大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 尽快配齐体育教学常规器材, 健全体育设施管理制度。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建设与投入。

(3) 针对女大学生较多的高等院校可以开设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如健美舞、啦啦操、瑜伽、形体训练等充实学生的体育活动, 丰富学生的体育热情, 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参加他们喜爱的体育活动。

(4) 全面加强教师培训, 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和完善体育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教师的理论知识的考核, 加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考核, 共同建立一支心理健康、道德高尚、专业知识和技能过硬, 又能熟练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的体育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张伦厚.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 2003, 25 (3) :42-44.

[2]张力为, 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体育大学大学出版社, 2010.

[3]苗大培.论体育锻炼态度[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0 (3) .

篇4: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系学生综合测评实施细则

关键词 GE模型 独立学院 综合素质测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目前,高校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主要是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颁发的《大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等作为测评指标的设计依据,基本上按德、智、体三个方面来进行考核。虽然,各高校根据新时期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融入了新的内容,譬如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等,力求使测评体系结构更趋合理。但我们也发现测评的结果是通过德、智、体之间一定的权重比例形成最终的测评成绩及排序,主要用于评奖选优评先的依据,缺乏对大学生素质特征的整体评价和描述,难以反映学生不同学期能力与素质的动态变化,不能充分发挥引导大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作用。

基于以上原因,同时为了更直观地反映一个班级的整体状态以及便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管理,本文将引入GE模型,通过拟定两个评价维度以及相应的各级指标的权重,得出每位学生所处的象限,同时结合具体的测评数据,在满足评奖评优评先的基础上,把握班级的整体状态,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

1 GE模型简介

GE模型(多因素组合矩阵),也叫通用电气公司矩阵法。它是根据各项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和所在市场的吸引力对这些业务单位进行评估,也可以对一个企业的业务单位组合判断其强项和弱点。如图1所示。

企业通过评估各业务单位在市场占有率以及所在市场的吸引力大小,确定各业务单位处于九方格中的哪片区域,从而对后期的战略调整提供依据,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整体竞争力。

2 独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的确定

相比公办本科高校学生,独立学院学生近65%来自城镇,家庭条件较优越, 缺乏必要的独立生活经验,个性强,部分学生也表现为依赖性较强,心理抗挫折能力较弱;又由于他们的入学分数要远远低于公办本科院校的学生,相应的表现为专业知识学习不够扎实,且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较大。与此同时,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在中学期间处于中间状态,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容易表现出一定的自卑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但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创新意识强,动手实践能力突出,而且兴趣广泛。

针对这些特征,在对独立学院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的时候,一方面参考国家颁发的《大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以及相关要求作为测评标准的依据;另一方面应结合其人才培养目标,在测评指标的选择及权重的划分上面突出独立学院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测评的效用,而不再单单局限于评奖评优评先。

在国家颁发的《大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中大体上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划分为德、智、体三个方面,作为一级指标,下面为二级指标。本文结合GE模型的特性,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划分为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两个大的指标。其中,专业素质是指科学文化素质,非专业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和实践素质。

3 GE模型在独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体现

将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作为GE模型中的两个评价维度,每个维度相应的分为高、中、低三个不同等级,如图2所示。

其中专业素质定性指标主要从学习态度,譬如旷课、迟到等环节来衡量,定量指标主要包括学习成绩、外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专业学科领域等级考试情况。

非专业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的定性指标可以从政治学习、诚实守信、勤俭节约、文明礼貌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定量指标可分为拾金不昧、无偿献血、见义勇为等;身心素质是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其定量指标包括体育成绩是否达标、参加体育竞技比赛成绩;创新能力和实践素质定性指标涵盖了学生各项能力的评价,如组织协调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宣传写作能力、社会贡献能力(如参加义工、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和个人特长(如体育、文艺、演讲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定量指标主要包括学科竞赛、创造发明、学术论文等方面的成绩。

对于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等级则依据所要分析的目标群体的整体水平和是否进行对比进行划分,遵循统一标准的原则。譬如,如果只是对某个班级进行相应的分析,用于学生之间的对比,则按班级里面综合测评中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差的三分之一为间距进行划分;如果对某个专业进行分析,用于班级之间的对比,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的等级则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即可。

之后则是利用相关数据在此模型中进行目标定位。学校老师或者管理者可根据各学生或班级分布状况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4 结论与展望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独立学院发展时间较短,其办学历史沉淀远不及公立高校,要在当前高等教育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须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并以此形成办学特色。而对于独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有效的分析,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成为独立学院构建其竞争力的核心基础。文章在借鉴相关综合测评条例的基础上,引入GE模型,对其进行了理论层次的阐述,拟用于学生以及班级之间的横向与纵向比较,在后期的研究中将借助实际案例,在验证此理论的同时,为不断完善我国独立学院学生综合测评的相关规章制度提供可参考性建议。

参考文献

[1] 章清.高校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内在缺陷与克服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7).

[2] 周珊珊.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体系构建与实施——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12):4.

[3] 范纯琍.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综述[J].湖北第二師范学院学报,2008(6):75-78.

[4] 段莉萍,刘建清,童强,张贵强,彭涓.学生综合测评管理系统开发研[J].兰州石化职业学院学报,2010(1):66-68.

[5] 余奇,吴婷.大学生非专业素质的系统化培养浅析[J].高教前沿,2010(5).

篇5: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系学生综合测评实施细则

为全面贯彻《江苏师范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细则》,激励全院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测绘学院学生工作具体实际,修订《测绘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细则(试行)》。

第一条 学生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创新和实践能力素质、身心素质四项内容,按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评。

第二条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生活俭朴,积极锻炼身体者,可获得综合素质测评基本分60分。

第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综合素质测评定为不合格: 1.违反四项基本原则; 2.危害社会秩序; 3.受留校察看处分。第四条 思想道德素质

1.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递交入党申请书者,加2分。

2.参加党、团校学习,并取得结业证书,加2分;评为优秀学员另加2分。3.在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方面有突出事迹者,加1—8分。

①受到省及省以上人民政府表彰,加6—8分;

②受到市、县人民政府表彰,分别加5、4分; ③受到校、院表彰,分别加3、2分;

④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报道的好人好事,当事人加1-4分; ⑤平常拾金不昧者,视轻重加0.5—2分;

⑥同一件事既受表彰又被报道者,不累计加分。

4.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学校和学院社团、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双学小组、单项比赛等活动,加1-5分。

①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学校和学院社团、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双学小组、单项比赛等集体活动,每次0.5分;

②表现突出,受国家、省、市、县表彰者,分别加5、4、3、2分; ③表现突出,获学校一(或前3名)、二(或前5名)、三(或前10名)等奖者,分别加1.5、1.2、1分,获学院一(或前3名)、二(或前5名)、三(或前10名)等奖者分别加1.2、1、0.8分。不设名次的活动,受到校、院级表彰,分别加1、0.8分。

5.担任学校、学院、班级主要学生干部且能敬业爱岗、履行职责,加3—6分;一般学生干部(委员)加2—3分;被评为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的,另加2分;获得省级、国家级表彰的学生干部,另加4、8分。学生干部能够完成本职工作,表现突出,具体加分情况如下:

①院学生会主席加6分;

②校学生会主席、自管会主席、院学生会副主席、班级班长、团支部书记加5分; ③学生会部长加4分;

④学生会副部长、社团负责人、班级委员加3分; ⑥学生会和班级的其他学生干部加2分。

⑤担任学生干部未满一个学期,视具体情况不加分、相应加分值减半或酌情递减。兼职学生干部就高加分,不重复计算。

6.参加军事训练合格者加2分,获军训先进个人称号的另加2分。7.表现突出,获“优秀学生会干部”、“优秀就业会干部”、“优秀学生党员”等院级荣誉者,每人每项加1.5分;获“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优秀青年志愿者”等校级荣誉者,每人每项加2分;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标兵”另加1分;获国家、省、市荣誉称号,分别加8、4、3分。

8.违反《江苏师范大学学生行为规范》和《江苏师范大学学生诚信守则》每次减2分;受到违规登记,每次减3分;受校通报批评,每次减5分;受院通报批评,每次减2分;受警告、严重警告,分别每次减10、20分。

9.每旷课1学时减1分,迟到、早退每次减0.5分。

10.违反宿舍管理有关规定,每次减1分;宿舍未达标,宿舍成员每人减5分。被评为校文明宿舍,优秀之家、模范之家的成员每人每次分别加3、4分。

11.晚自习缺勤一次减0.2分。第五条 专业素质

1.考试、考查成绩或者学分绩点在班级(以50人计)前三名,加8分;4—10名,加5分;11—20名,加3分。考试、考查成绩不合格每门减2分。

2.通过全国高校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分别加3分、5分;通过国家、省计算机三级考试加2分。

第六条 创新和实践能力

1.获得国家专利每项加8—15分,合作者视贡献加3—5分。

2.参加国家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科技、文化类竞赛获奖,科技类每项国家级加11—15分、省级加7—10分、市校级加1-3分,文化类每项国家级加8—12分、省级加4—7分、市校级加1—3分,合作者视贡献加分。

3.独立或任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或文学、艺术、新闻作品,学术论文:全国核心期刊每篇加12分,其它省级期刊加5—8分,合作者视贡献加分;文学、艺术、新闻作品:国家级每篇(件)加5—7分,省级加3—5分,市校级加1分(在校内自办刊物发表每篇加0.5分,最高不超过3分),合作者不加分。

4.课题主持人,国家级加15分,省级加12分,市校级加4分,合作者视贡献加1—3分。5.取得导游、律师、程序员、测绘技能水平认证等资格证书或通过教育部门认可的行业资格考试,每项加4分。

6.参加自学考试,每通过一门课程加1分,最高加3分。第七条 身心素质

1.参加国家教育、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体育竞赛获奖,国家级加8—12分,省级加4—7分,市校级加1—3分。

①积极报名并参加校运动会者每人加1分;

②取得名次者分别加4、3.5、3、2.5、2、1.5、1、0.5分; 2.体能测试不达标,减6分。

3.心理健康,人格健全,能够适应大学生活,人际关系和谐,加2分。第八条 上述各条款所规定之加减分均在测评学期内实施,不得重复计算。第九条 因同一情况加减分,取该项最高分。

第十条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在每学期初进行。各班成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组,辅导员为组长,主要学生干部和学生代表为组员,以9—11人为宜(以班级50人计)。测评结果要在班级公示,公示期不少于三天。

第十一条 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为评优评先、毕业鉴定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各班级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各项考核制度。测评时学生本人提供加分证明,学院、班级提供减分证明。

第十二条 本细则未列入条款,可类比近似条款执行。第十三条 本细则由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第十四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篇6: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系学生综合测评实施细则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学生综合测评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普通高等教育学生管理规定》、《高等 第一条 为了更好的贯彻国家教育部 学校行为准则》,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刻苦学习,促进全院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 健康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南昌工程学院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办法》 根据、《南昌工程学院学生管理规定(试行)、》《南昌工程学院学生违纪处分规定》及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学生实际情况,特制定《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学生综合测评 实施细则》。专科学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的对象为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在籍的全日制本、生。综合测评结果作为评奖评优的基本依据。第三条 本细则的宗旨,一是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二是认同学生 在校园内和社会工作、业余特长等方面的突出成绩;三是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做出 惩罚;通过“加分从谨、扣分从严”的措施,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做出公 正、合理的评价。鼓励学生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第四条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在学校统一领导和部署下,由机械与电气 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实施。第五条 本细则由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章 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程序

第六条 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开展一次,学院团委学 生会设审核小组,组长由学习部部长担任,组员由学习部副部长、学习部干事组 成,小组顾问由学院辅导员老师担任,审核小组负责全院全面审核各班测评结果,审核后负责向学院辅导员老师汇报综合测评结果以及向学生公布综合测评结果。如班级审议小组审议过程中遇到无法确定问题,可上报至学院审核小组裁决;学 院审核小组如仍无法裁决,则将问题上报学院辅导员老师处理。第七条 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程序 a)学生自评与互评。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对 上学期本人在德、智、体等方面进行自我总结,自己按实际情况给自己打分,写 出自我鉴定。同时,对本班级的其它每位同学在德、智、体等方面进行认真的评 议,并填写《南昌工程学院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学生评议表》。每位同学应主动向

班级审议小组提供自己的加分证明材料。b)班组评议。各班设以班团干部、党员为主、并有两名普通同学组成 的班级审议小组(小组成员由班团干拟定后交由班内同学以举手表决形式过半数 通过),组长由班主任担任,副组长由班级选举产生。班级审议小组负责审议学 生的总结和自我测评的情况,核实基本分、附加分和扣分等内容。附加分和扣分 材料由每位同学、班级、相关主管部门及时提供。班级审议小组根据全班学生综 合测评的实际评分结果排序,得出综合测评排名及奖学金名单,核准无误后在全 班公示。班级公示无异议后班主任在电子校务—学工子系统—学生创评和资助管 理—审批综合测评里录入本班综合测评结果。c)学院审核。班级公示无异议且完成电子校务网上综合测评结果录入 工作后上报材料送学院审核小组审核。各班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学院审核材料包括 《南昌工程学院学生素质综合测评评分表》《奖学金评定结果汇总表》《加扣分、、明细表》(样表见 ngpy11@163.com 邮箱,密码为 012345678)各一式 2 份,同时 在交表之前将电子表格发至 jidian_xuexibu@163.com(邮件名称及附件格式为: 年级+专业+班级+经手人姓名+手机电话)。d)学院公示。公示完毕,学院未收到同学反映问题,名单将自动生效,班主任即可在电子校务—学工子系统—学生创评和资助管理—奖学金管理—录 入审核奖学金子目录里面审批本班奖学金。

第三章 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指标体系

按照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综合素质测 第八条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评既考虑每个学生的基本表现得分,还要考虑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进行奖励加 分和对违反校纪校规、造成事故、影响学校声誉、破坏学校正常学习生活秩序、品行恶劣的学生进行处罚扣分,测评总分 F 为 100 分。各个指标的测评分为:基 本分(F1+F2+F3)分值为 70 分,加扣分(F4+F5+F6)分值为 30 分。各个指标的 测评分数不能超过其本身的最高分值;若超过的,即为满分。综合素质测评总分 F=70%(15%思想品德素质测评基本分 F1 + 75%学习成绩 测评基本分 F2 + 10%文体素质测评基本分 F3)+ 30%(30%S 思想品德素质加扣 分 F4 + 40%学习成绩加扣分 F5 + 30%文体素质加扣分 F6)。

第四章 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基本分评分标准

第 九条 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测评基本分的评分标准为: F1=S1*35%+S2*60%。

S1 为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基本分,S2 为学生在学生社区的表现考核分。(1)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基本分(S1)即学生思想品德表现考核分,根据 《南昌工程学院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分参照标准》(见学生手册)进行考评和赋 分。在评定每个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级别(A、B、C、D)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基本分(S1)按下表确定分值和比例。级别 S1 分值 占全班人数比例 A 90 25% B 80 50% C 70 25% D 45(2)学生在学生社区的表现考核分(S2)由学生社区管理中心根据《南昌 工程学院学生社区操行分制度的规定》和《南昌工程学院学生社区操行分奖惩细 则》等有关规定进行评定和赋分。第十条 学生学习成绩测评基本分的评分标准为: F2=∑(p*x)/∑x。其中 P 为所测评学期教学计划内每门课程实际考试成绩(不含重修和公共选修课 程;因病、因事批准缓考的课程可不纳入基本分计算范围)。X 为各门课程的学分。缓考成绩视作补考成绩,有缓考的同学不能参加奖学金评选。采用五级记分制的课程成绩按下表转制为百分制计算: 级别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分值 90 80 70 60 40 第十一条 学生文体素质评分标准为: F3 为文体素质基本分。学生文体素质基本分(F3)即学生文体素质表现考核分,根据《南昌工程学 院学生文体素质评分参照标准》(见学生手册)进行考评和赋分。在评定每个学生文体素质的级别(A、C、后,B、D)学生文体素质基本分(F3)按下表确定分值和比例。级别 F3 分值 占全班人数比例 A 90 25% B 80 50% C 70 25% D 45 第五章 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加扣分评分标准

(F4)中所指的奖 第十二条 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奖励加分和处罚扣分总分 励和处罚为所测评学期内获得的。因同一事由的奖励加分和处罚扣分取最高分,不累计。具体加分和扣分标准如下:(1)F4=60±S3。其中:S3 为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奖励加分和处罚扣分;(2)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按下表加分: 级别 国家级 省(部)级 校级 院(系)级 加分 15 8 2 1(3)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中的成员及其负责人参照下表酌情加分: 级别 国家级 省(部)级 校级 院(系)级 成员加分 3-8 1-4 0-1 负责人加分 5-10 4-8 0-2(4)受到校、院(系)通报表扬每次分别加 1、0.5 分;(5)担任学生干部并能积极工作的: 级别 校团委、校团委、学生会 学院、学生社 社团各部 班级一 学习学生会 各部门一般干 区各部门一 门一般干 般学生 小 各部门 部、院(系)、和 般干部、学生 部和班级 干部和 组、寝室长 课代 主要负 学生社区主要各 党支部委员、主要学生 干部 表 责人 部门负责人 社团各部门 主要负责人 好 5 4 3 2 1.5 1 一般 2 1.5 1 0.5 学生干部的评分,由学生干部所在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主管部门在开学 第一周将学生干部的评分报送学院。(6)做好人好事、在公示期按流程揭发违纪事件,每次加 2 分。(7)积极认真听取学校或各院(系)的各类讲座、学术报告等,且有记 录的每次加 0.5 分。(8)①因违记受到校警告及以上处分的,其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基本分(S1)评定的级别为 D 级;②受到学校通报批评的每次扣 4 分;受到学校通报 批评 2 次及以上的,其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基本分(S1)评定的级别为 D 级;③ 受到学院、学生社区通报批评的每次扣 2 分;受到学院、学生社区通报批评 3 次及以上的,其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基本分(S1)评定的级别为 D 级。④党、团 纪律处分,参照行政处分扣分,同一事由受到多种处分的,取高分扣分。(9)学生党员、干部明知他人违纪而未制止或报告学院学生工作小组的 每次扣 3 分。(10)缺勤组织生活、支部活力、班长会议、团干会议的相关人员每次 扣 1 分。(11)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内,学院纪检部、办公室、组织部、社活 部等各部门将上学期所记录的通报表扬、通报批评、集体活动、会议缺勤名单 上报学院团委学生会设审核小组,学院团委学生会设审核小组将学校、学院加 扣分明细下发至各班审议小组,各班审议小组按学校、学院、班级奖惩记录认 真填写好加扣分明细表。(12)本班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审核小组成员工作无差错,每名同学可加 1 分,如有 1 项差错不加分,如接到同学投诉则相关责任人扣 1 分。(F5)中所指的奖励和 第十三条 学生学习成绩的奖励加分和处罚扣分总分 处罚为所测评学期内获得的。因同一事由的奖励加分和处罚扣分取最高分,不累 计。具体加分和扣分标准如下:(1)F5=60±Z。其中:Z 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奖励加分和处罚扣分;(2)获各种专业竞赛奖者按下表加分: 级别 第一名或特 第二名或一 第三名或二 第四名及鼓励奖或 等奖 等奖 等奖 三等奖 国家级 15 12 10 8 省(部)市级、10 8 6 4 校级 6 5 4 3 院(系)级 3 2 1 0.5(3)公开发表论文按下表加分: 级别 核心期刊 一般性期刊 增刊 加分 20 10 5 独著、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第四作者、第五作者分别按1、0.9、0.7、0.5、0.3、0.1 的系数核算。(4)向报刊、电台或电视台投稿(新闻报导、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经 验交流等),有证明被采用者按下表加分: 级别 国家级 省(部)级 地(市)级 校级 加分 10 6 4 每篇加 0.5 分,满 3 分止(5)通过英语及计算机等级考试者按下表加分: 级别 三级 四级 六级 六级以上 专科 3 6 8 英语 本科 3 6 计算机 4 8 等级考试仅限通过的本学期加分一次,各班级做好备案。(6)获各级别资格、水平及技能证书者按下表加分: 级别 初级 中级 高级 劳动部、人事部等各类资格或水平证书 3 4 5 省厅级各类资格或水平证书 2 3 4 其它实践技能证书 1-2 学生所获的各类证书仅限获得的学期加分一次,各班级做好备案。(7)听取专题学术报告每场加 0.5 分,满 3 分止。(8)以修满公选课规定学分的,继续选修公选课,每超过 1 学分的加 0.5 分。(9)学习态度不端正,无故旷课每节扣 0.5 分。(10)本科生自第五学期开始,未通过英语四级考试者,每学期测评时扣 1.5 分,直至通过止。(F6)

中所指的奖励和 第十四条 学生文体素质的奖励加分和处罚扣分总分 处罚为所测评学期内获得的。因同一事由的奖励加分和处罚扣分取最高分,不累 计。具体加分和扣分标准如下:(1)F6=60±T。其中:T 为学生文体素质的奖励加分和处罚扣分;(2)获各种文体竞赛奖者按下表加分: 级别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及鼓 体育竞赛破 或特等 或一等 或二等 励奖或三等 记录另加 奖 奖 奖 奖 国家级 20 18 16 10 20 省(部)、市级 10 9 8 7 10 校级 4 3 2 1 4 院(系)级 2 1 0.5 0.2 团体获文体比赛奖,其主要成员加分按个人获文体比赛奖加分标准的 1/2 加分,其一般成员加分按个人获文体比赛奖加分标准的 1/3 加分。(3)校、学院文体队员积极参加训练者,分别加 3 分和 2 分。(4)校军训教官加 3 分。受表彰另加分。(5)早操、升国旗缺勤,每次扣 5 分,直到文体素质的奖励加分和处罚扣 分总分(F6)0 分止。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五条 各班级在进行实际测评时,如果遇到新的问题,而本实施细则 又未作具

上一篇:记过处分撤销申请书下一篇:五防安全告家长书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