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考察报告

2024-05-01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考察报告(精选10篇)

篇1: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考察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考察报告

在学校程校长的撮合安排下,学校资产管理部和校长办公室联袂考察了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华师附外的接待到位,有专人全程陪同参观,并仔细讲解了我们感兴趣的内容。

华师附外地处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带,位于广州科学城入口处。东邻广州开发区,西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广州智慧城,南靠广东奥林匹克中心。衔接广深高速、广汕公路,交通方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学校无限的发展潜力。

华师附外要求学生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优雅的态度、突出的外语能力、独立创新的思维,并且是健康快乐、富有爱心与责任感、适应未来的国际公民。

成为国际化教育人才孵化基地:凝聚和培养一批海内外极富教育热情和专业能力的教师、专家和教育管理人才。

经过参观学校,有以下几点值得我校借鉴学习:

第一章 装饰装修相关

特点1:学校有景点

特点2:局部有主题

我校教学楼的装修工作已经完成,很遗憾我们错失了的制造景观、景点的最佳时机。对我们的借鉴意义就在于综合楼的改造、学校景观的改造中亮点、景点的设计和实施。

特点3:学生学习内容展示

各类海报、学习内容、成绩、作品展示区遍布在学校走廊、过道、教室内部;我校的装饰期间,对于此类的设计比较少,只能在后期软装中补充;已经列入计划的区域包括2、4、5、6层西侧公共区域作为年级组各类信息的张贴处。

特点4:奖杯奖牌、建校背景、办学历史展示

学校目前对于学校奖杯奖牌的展示比较重视,在教学楼装修设计之初就进行了设计,虽然效果不是很好。所以学校对奖杯奖牌的设计进行了改造,改造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三层主楼梯处主题可以用作办学北京、学校建校历史、校园的变迁照片的展示区。设计工作也在进行中。

第二章 物业管理

物业的工作涉及到了学校的各个方面,由于时间有限只对物业管理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了解。华师附中物业管理的方式也是采用了集团公司直接安排物业团队进驻的方式来管理,物业人员包括食堂、保安、保洁、维修总计七十多人。由于华师附中有小学,所以,保洁的打扫清理工作包括教室和宿舍室内。

从上面,保安保洁物品、工具的装备上,我校于华师附外还有差别。各类装备装置工具,后勤人员服饰等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借助新物业进驻的机会,这方面工作我们会提出更加高标准的要求。

就安保来讲,保安的职责分成了门岗、监控岗、停车岗、巡逻岗等,由于人员配置的关系,我校的安保岗分工不明确。

第三章 固定资产管理

华师附外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目前已经进化到二维码时代,固定资产的盘点、管理群不通过自行开发的系统进行。且,华师附外已经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进一步更新计划,RFID感应技术的应用;这样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简化,盘点时已经可以站在门口而不进入房间即可完成,不管房间有多少物品,分分钟即可盘点完成。我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依然处在手抄眼对的阶段,虽然集团的EAS已经具备了条码盘点能力,我校由于固定资产来源复杂、多年没有盘点清楚,条码系统的上线还需要经过艰苦的清账工作。目前,小部分的固定资产清账工作已经完。清账工作完成后就进入了标签初始化标签打印标签粘贴(盘点)完成。由于清账工作的OA流程比较长,本次的盘点工作完成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第四章 校服管理

华师附外的校服管理和一些其他的国际学校类似,除了开学季给学生一次性下发春夏秋冬校服两套之外,校服的购买、调换全部由学生/家长直接和校服厂家之间通过网上商城进行,华师附外的相关部门极大的减少了校服维护工作。

对此,校服管理我校也计划学习这种模式,详细报告如下: 各个角色职能及分工如下: 1,学校

A,在校办附近开辟校服陈列展示区域,并张贴校服购买链接的二维码,扫码即可购买校服;

B,新生报道入学时有学校一次性下发春夏秋冬校服两套、礼服一套; C,学校出面和校服厂商确定校服的款式、面料、颜色等细节; D,和校服厂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确保厂商校服面料备货充足;销量较大的号码要求有成衣备货;

E,和校服厂商签订协议使得厂商客服服务直接面对学生家长,而非学校; F,和校服厂商签订协议,要求厂商建立网上商城学校校服专属页面,方面学校家长的直接访问;

G,每年新生入学之前,根据招生情况签订校服采购合同; H,插班生单独根据其需要的号码,采购校服并一次性发放; I,调查和处理因校服购买产生的纠纷和误会,有权采取措施。

2,校服厂商

A,根据学校的需求设计校服;

B,和学校签订校服战略合作协议,打消厂商面料备货时的疑虑;

C,根据协议要求建立学校校服购买的专属页面;需要说明运费、交货期丢失赔偿等细节问题;无现货时说明定制所需时间;

D,根据学校在校生数量,对校服面料进行备货,对销量较大的号码要有一定数量的成衣库存;

E,根据学校要求,客服服务直接面对学生家长; F,每年暑假开始前签订新生校服供货合同; G,针对家长投诉,接受学校方面的质询,并整改。

3,家长/学生

A,家长/学生需要购买校服时,扫描学校提供的二维码/网上商城链接直接购买; B,校服大小由家长/学生自行选择; C,调换货时,由家长直接联系客服人员; D,家长/学生有向学校投诉该商家的权利。

优点: 1,资产管理部

A,校服的管理无需再设置任何库房,节约存储空间; B,无需针对校服的任何盘点,节约人力以及管理成本;

C,学校不再承担校服污损、包装缺失造成的积压;节省学校运营成本; D,不再需要每周往返库房的领取校服的工作,进一步节省人力和管理成本; E,不再需要对于校服质量校服大小提出的调换货需求,节省人力和管理成本; F,学校洗脱了从校服的售卖挣取差价的嫌疑;

G,减轻因品牌不同产生的价格差异而带来的集团审计压力。

2,财务部

A,无需再因为学生购买校服产生的零星付款;

B,减少因学生购买校服产生的账目维护等工作,减轻财务的工作强度和管理成本。

3,德育/教学

A,无需老师们再去财务替学生缴纳购买校服款; B,无需老师们再出面帮助学生领取校服;

C,无需老师门因为校服大小、质量等问题联系资产管理部;

D,无需老师们因校服问题向家长解释各类缘由,大大节省了老师们的工作量和管理成本。

第五章 图书管理

华师附外的图书馆按区域分为小学图书馆和中学图书馆,图书馆不光是信息阅读场所,还承接了一些上课活动,上课区域采用布帘分隔;我校图书馆同样可以进行上课活动,区域正好物理分割更加方便。

华师附外图书馆藏书2万多册,然在不断增长,图书馆管理系统已经具备;除了通常图书馆里具备的图书防盗、光电阅读借还书之外,还配备自动借还书系统。由此,华师附外的图书馆只配备了一名管理员。

我校的图书馆改造完成后,图书管理系统的遴选工作正在进行中,除了常规的图书管理系统(防盗、自助借还书、光电借还书、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外,还增加了教材库存管理系统,对学校的教材的采购、库存进行有效的信息登记查询,减少教材的浪费。

图书管理系统采用最新的RFID防盗技术,避免了传统冲消磁防盗系统中贴片识别率底,且存在图书由于长期存放而造成缓慢消磁和意外消磁等问题,这样就会造成图书的丢失。RFID技术的另外一项优势就是给图书的盘点带来极大的便利。我校的图书管理系统方案基本定型,目前处在经销商验场阶段。

第六章 体育设施

由于空间受限,华师附外体育设施是该校的短板,学校总计有学生1500名以上,体育设施只有一个标准场地,我们在现场参观时,同时有很多斑在上体育课,存在相互干扰的问题。

我们需要学习的是体育场的平整度,目前学校的操场为真草坪,草坪地面存在高低不平的问题,容易带来运动伤害。而且,塑胶跑道破损严重,也需要及时整改。

第七章 小剧场、公开大型活动、会议

华师附外公共大型活动在教学楼天井举行。活动时,由物业搭建临时活动舞台、灯光音响等等设备,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这一点和我校体育馆空间的复用理念相同,不再赘述。

篇2: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考察报告

2009年9月27日到30日,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考察组对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史教研组进行了前后三天的考察工作。工作期间,考察组采用了听取报告、现场听课、查阅资料、教师座谈、学生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了历史教研组的建设情况,现把考察结果汇报如下:

一、对学校关于教研组工作认识的评价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领导班子对教研组的工作高度重视,吴颖民校长在学校2009年的工作报告中对教研组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突出反映在课程建设方面、教学研究方面、对青年教师培养以及和谐科组队伍等方面。而杨小村副校长也在考察汇报会中重申了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办学理念,力求“以完整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坚持创办“以人为本,敢为人先”的教育,追求卓越,崇尚一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造就可持续胜任的教师,创办可持续攀高的学校,实施可持续提升的教育,并要求教研组的建设要在学校办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华师附中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校长把教研组的建设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校长成为教研组建设的策划者和领导者,教学处成为教研组建设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新设立的课程与教师发展处成为教研组建设的指导机构。我们认为,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领导班子的正确认识和和科学规划下,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教研组建设在制度上、人事上和经费上得到有力的保障,学校领导班子已经为教研组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对历史学科教研组的基本评价

通过三天的考察工作,经过深入讨论我们认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史教研组具有三个方面的特色:

第一,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成绩显著。在“学校教育是核心价值和附加价值的统一”的理念指导下,历史教研组具有较强的课程建设的意识,在高质量完成国家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研发、建设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校本课程体系。早在上个世纪末教研组的廖耀良老师就开设了“国际关系研讨”的校本课程,成为了学校的精品课程,并出版了专著。近期教研组策划了以“历史与人生”为主题的系列课程,课程目标为“学习历史,感悟人生”,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的讲授与师生的互动相结合,达到了丰富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效果,被学生誉为华附的“百家讲坛”。这种依靠全教研组的力量精心打造的系列课程,在省内的中学并不多见。在教研组教师积极开设校本课程的同时,教研组还采用了“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精彩纷呈的各类课程,如教研组成功地邀请了中山大学的陈春声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的李凭教授、暨南大学的张晓辉教授等一流的学者为学生开设讲座,并且组织学生参加了北京大学的考古夏令营活动以及各种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教学效果显著。我们认为,理想的教育,学校之间的竞争主要不是考试成绩的竞争,而是课程的竞争。在课程建设上,应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而课程的开设和实施是教研组的重要工作之一,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史教研组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第二,历史教研组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较准确的理解,课堂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欢迎。历史教研组师资队伍整齐,年青有为,朝气蓬勃,锐意创新,敢于探索,许多教师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们通过现场听课、查阅教案、教师座谈、学生座谈反馈,发现廖耀良老师历史学科底蕴深厚,分析问题独到深刻,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历史思考有关现实问题,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方法有细致规范的要求;关文悦老师知识渊博,人生阅历丰富,对学生的循循善诱;刘敏老师极具亲和力和感染力,深受学生的喜爱;李健老师视野开阔,旁征博引,勤于钻研,思维严谨,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感受,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有学者风范,深深影响学生;刘伟老师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尝试双语教学;黄永友老师课堂教学清新灵动,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同时也启动学生多元思考;刘莉老师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视频资料丰富;青年教师范绮芹基本功扎实、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其他科组教师在座谈中认为历史教研组的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文娱活动和体育活动,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们在座谈中认为历史教研组的不少教师具有人格魅力,不仅进行知识的传授,也给他们的人生发展以重大启迪。我们认为,教研组的核心功能就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历史教师整体素质高,充满活力,勇于创新,与教研组所营造的和谐、团结的氛围是密切相关的。

第三,历史教研组具有较强的研究意识,能够对当前历史教育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探索,并且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廖耀良老师长期进行学生的历史意识培养研究、历史研究性学习研究、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李健老师进行的过程性评价研究、学生情感培养研究等都属于历史教育中的难点问题,而刘敏、关文悦老师进行的口述史研究、中西比较研究,黄永友、刘伟、刘莉老师进行的课堂剧表演研究、历史辩论研究等都属于历史教育中的前沿热点问题。历史教研组的老师能够在历史教育的难点和前沿问题上下苦功,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其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其成果也是富有价值的。我们认为,教师从职业化走向专业化是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标志就是从经验型的教师走向研究型的教师,历史教研组的教师已经迈出了极其可喜的一步。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史教研组是一个充满活力、锐意创新、富有理想、敢于探索的教研组。

三、对历史学科教研组发展的建议

为促进教研组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对历史教研组的建设提四点建议:

第一,加强教学研究的力度,提高教学研究的水平,力争教学研究成果对广州市乃至广东省都产生辐射和引领的作用。在考察中我们发现,历史教研组的教师才华横溢,许多教师都有自己研究的闪光点,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星星之火并没有形成燎原之势,这无论是对教

师本人,还是对华师附中乃至广东省的历史教学界,都不能不说是很大的遗憾。一般说来,一种高效有力的教研方式具有四个特征,一是教师由被动研究变成主动研究,二是由各自为政变成团队合作,三是由封闭式研究变成开放式研究,四是由管理型的研究团队变成研究者的温馨家园。以华附历史教研组的师资力量和华师附中在我国中学教育界的地位,以及华附历史教研组现有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完全有条件奉献出对我省乃至我国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如廖耀良老师对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研究,李健老师对历史发展性评价的研究都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探索。全教研组的老师需要进一步改善研究方式,加大研究力度,注意总结提升,华附历史教研组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二,加强教研组的规划研究,明确教研组的发展方向。教研组的规划通常有两种形态,一种是静态的,即制订一个确定的目标然后要求全组的教师一起努力,一种是动态的,即把教研组的规划看着是教研管理方式的改变。我们希望华附教研组能够以动态的方式来加强教研组的规划。这种动态的方式有四个特点,一是发展性,要用发展的眼光而不是静止的眼光来看待教研组的发展,即不要局限于教研组发展的短期目标,更要着眼于教研组发展的长远目标;二是参与性,教研组的发展要激发全组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责任感和荣誉感,把每位教师的研究专长与教研组的长期发展结合起来;三是持续性,教研组规划的制定是一个持续修订、完善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教研组应该根据教师研究兴趣的变化、社会发展主

题的变化、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教育发展的新变化不断地修订自己的发展规划。不把教研组的规划看作是一纸章程的制定,而看作是教研管理方式的改变,是当前教研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课题,期望华附教研组能够在这方面取得新的成果。

第三,开拓视野,加强交流,建立起开放式的教研组。开放式的教研组的建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研组的内部开放,二是教研组的外部开放。内部开放指的组内教师实行开放备课、开放听课和开放评课;外部开放包括走出校门去听讲座、教学观摩、定点学习和请专家进校指导,还有一种倍受推崇的方式就是组成合作共同体,与其他学校的教研组一个合作研究的团体,这种共同体应该是既有同质的,也有异质的。只有建立起这种开放式的教研组,才能够取长补短,加快自身的建设,同时有利于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加强对周边学校的影响力。华附历史教研组在内部开放方面初步形成氛围,希望进一步加大外部开放的力度,从而提高历史教研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要在交流的过程中完善和提高自己。

篇3: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考察报告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浙江宏达学校英语教研组在教研组建设中, 本着追求卓越的共同目标, 以团队精神、团队文化、团队活动为支撑, 在专家引领下, 构建生态型教学共同体, 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并提炼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生态型教学共同体实践操作模式 (见图1) 。

一、建立共同目标, 明确发展方向

共同目标是在个体目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组织中所有人都共同认可和追求的景象。[1]它能激发人的归属感, 使教研组更有活力和精神, 是构建生态型教学共同体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教研组之间的竞争状况、教研组内部转变的构想以及现实的“榜样”等进行描述, 激活教师的自我需求, 激发他们自我超越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并满怀热情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目标。在个人目标设计的基础上, 组内同事相互尊重和理解, 并提炼有利于教研组发展、有利于教师个体成长的共同目标。

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浙江宏达学校英语教研组确定了“追求卓越, 共创外语特色学校”的共同目标。

二、打造团队文化, 锤炼团队精神

教学团队的文化彰显于教学、教研活动的方方面面, 根据制度规定, 我们可将其归为两类, 即正式教研活动和非正式教研活动。[2]正式教研活动包括教研组集体业务学习, 专题研讨活动, 教师外出学习, 师徒结对活动, 集体备课、说课、听课和评课, 考试命题讨论、试卷分析和立项课题研究等。非正式教研活动包括围绕教学工作的随意交谈, 针对个别学生的“会诊”, 教学疑难问题的咨询、商讨, 对学校焦点问题的自由讨论, 教师自发的学术沙龙或聚会, 围绕教学工作的网上聊天, 教师反思性阅读、撰写专业日志及教师与研究人员的对话等。正式的教研活动和非正式的教研活动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教学团队的学习文化。

团队的核心是团队精神。作为一个教学团队, 其团队精神就是要求教研组成员相互欣赏、共同合作, 建立教学团队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达到“教学团队大于各教学成员之和”的效果。在团队文化形成的过程中, 团队精神不断凝聚。例如, 本教研组在推行集体备课中, 培育了团队协同合作精神;在开展课题研究中, 培育了团队的钻研探究精神;在参与网络教研中, 培育了团队的交流、共享精神。只有教学团队具有了研究和人文关怀的教学精神, 其成员才能够进行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思维与思维的碰撞, 从而实现教学团队效益的最大化。

三、依托团队活动, 促进专业成长

(一) 在专家引领中更新教育理念

课程改革的推进, 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并提高教学技巧, 实现这些转变的核心力量之一就是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获取专家引领的形式主要有专题讲座、大型活动和课题指导。

1.专题讲座

本校针对教育教学中大家共同关心、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焦点问题, 不定期聘请专家来校进行讲座, 以此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例如, 新课程实施之初, 本校就请浙江教育学院高歌老师作了任务型教学专题讲座, 使组内教师较早地对任务型教学理念有了初步认识与理解, 并将任务型教学投入实践运用中。再如, 结合对有效教学的关注, 本校请教研员作了有效教学专题讲座, 通过讲座及交流, 教师对其定义及操作模式更为清晰, 并结合学校及班级实际, 及时进行了教学上的调整。

2.活动锤炼

学校可以通过承办各级各类活动, 拓宽参与高层次活动的平台, 加快全体教师的成长。例如, 本校通过承办浙江省初中英语新课程培训、浙江省小学英语教研组活动现场展示、省名优教师研修班、嘉兴市优质课展评等活动, 为本校研究组教师提供了高层次展示自我的舞台和参与学习的平台。在这些活动中, 教师倾听来自专家的声音, 观摩名优教师的教学风采, 并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展示, 接受专家的直接指导。

3.课题基地

学校还可以通过申请省级、国家级教学、科研课题, 建立课题基地等方式促进本校校本教研的开展。例如, 本校教研组有任务型教学及教研组建设两项省级立项课题, 得到了省、地、市教研员的关怀和指导, 从而在顺利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同时, 提升了组内成员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

(二) 在课堂教学分析中提升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分析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形式, 可以有效地促使他们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3]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课堂教学分析也在与时俱进、不断丰富, 有说课材料分析、课堂实录分析及课例分析等, 其中以课例分析最为普遍。根据形式的不同, 有的课例分析侧重于横向对比, 如一些示范课、研究课, 常见的如“同课异构”, 相同的教学内容, 不同教师的设计, 在集体听课、上课者说课、集体或小组评课中, 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各个环节, 对比教学设计上的异同。有的课例分析侧重纵向对比, 即以连续开展为主, 如小学部运用的“二度磨课”活动:一磨上课, 全组教师根据不同分工进行课堂观察, 课后反馈听课意见, 帮助执教教师完善教学设计, 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执教教师根据自身课堂教学风格和学生特点, 认真思考、修改教案;二磨上课, 再一次通过集体听、评课, 帮助年轻教师更好地理顺教学内容, 理清教学思路, 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

在本校教研组活动中, 研究组成员就集体备课在组织形式上进行了创新, 开展了以备课组为单位的系列研修活动, 即对备课组的教师进行分工, 分课时、课型备课, 然后按课时顺序逐个开课, 在整个单元或模块一系列研究课结束后, 进行备课组的研讨, 并在达成共识中, 形成同单元、同模块不同课时、不同课型的系列教学设计。这些研究都围绕着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来展开, 能较好地引导教师转变理念, 加深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并提高其教学技能。

(三) 在阶段性问题研究中解决教学困难

在实际教学的不同阶段, 教师总会遇到各不相同的教学问题, 其中不少是同年级教师遇到的共性问题, 凭个人解决往往有难度, 此时教研组应进行总体规划, 以备课组为更小的团队进行“攻坚”。例如, 新课程实施的第一年, 本校英语教师都曾面临教材词汇和课标词汇、考试说明词汇不一致的问题, 当时这一问题成为九年级教学中的重点问题, 针对此问题, 本校教学团队采取了群策群力的方式, 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

在专题研究的过程中, 为确实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通常可以采取如下步骤:确定专题, 初步形成方案;学习理论, 借鉴他人经验;集体研究, 全员共同实践;相互交流, 明晰操作方式;撰写案例, 提升理性思考。

由此可见, 当研究的切入点集中到具体教学困难的针对性解决策略时, 教研活动将以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改进为核心, 教师在透视教学事件的过程中, 更深刻地理解教学, 教学处理上也将更为得心应手, 并将更成功、更及时地解决教学中的共性问题。

(四) 在资源共建共享中提高研究效率

以网络、多媒体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为教师在实现资源的共享上提供了便利。教学资源包括教案、课件、习题、试题、教学案例分析、课题材料等很多方面, 它涉及教学的各个层面, 必须依靠团队合作、共同建设, 才能达到高效。因此, 学校应搭建平台, 促进教师互相帮助, 共同促成资源建设团队的形成, 形成校本教学资源库, 并通过教师个人思考、修改后, 进行个性化的使用, 从而使教学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

此外, 在资源建设中, 学校也应注意规范与效率问题。不论是在线网站为平台, 还是校园局域网FTP式共享, 学校在开始建设时, 应尽量统一资源的分类与格式, 并在建设中不断完善。

(五) 在论坛、网络互动中实现智慧互通

和资源共建相比, 教学论坛则是教师间动态合作的体现。教学论坛的主题可以相对集中, 也可以相对分散。相对集中的主题可以是在一个学期中, 教师集中一个主题进行仁者见仁式的连续交流, 以求彻底澄清对某个重要观点或有分歧观点的认识。例如, 课改初, 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就任务型教学的实施进行了集中式的论坛交流, 主题发言教师轮流就任务型教学的发展、任务的设计、任务型教学的本土化、任务型教学的评价等问题逐个抛出自己的观点。在每两周的间隔中, 思考、实践、学习, 然后在论坛展示中激起全体成员思维的火花。依靠集体智慧, 团队成员在课改之初, 对新课程有了更好的理解, 使后续教学有了良好的开端。而相对分散的主题其实也是“形散神不散”, 交流都是围绕课堂教学这条主线进行的, 大家的议题有作业的设计, 阅读、写作等能力的提高, 不同课型的教学, 促进学困生学习的策略, 网络辅助教学等。通过相对分散主题的探讨, 促使发言教师和其他教师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对话系统, 对话双方在对话中实现思想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4]

此外, 学校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 鼓励并为教师提供教师博客、博客共同体、教研QQ群等, 引导他们利用网络进行交流与沟通, 促使他们突破时空以及个人思考时间的限制, 扩大交流层面与深度, 促进精英教研向大众教研转变, 促使教师在更深刻、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之外, 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关于学习的知识、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和最新技术并培养他们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技能。[5]

(六) 在递进式课题研究中获得教学成果

当研究组对教学中的困难进行系统的、有组织、有计划的递进式研究时, 教研活动就成为课题式的行动研究, 它的价值在于紧密围绕教学实际问题, 团队成员分工合作, 在尝试解决教学问题中不断改进。

系统化的课题研究, 应特别注重落实过程, 如果忽略了研究过程, 那么研究就会流于形式。例如, 在笔者所在教研组的建设中, 形成了“四环节课题研究模式”, 即发现问题、学习培训、设计实施、反思提升。首先, 进一步挖掘阶段性教学问题, 将其上升到课题研究层面。其次, 研究组长应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学习。其中, 学习的内容除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外, 还包括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学习的途径和方式则有查阅文献、同伴互助等, 在关键阶段可以请专家指导, 以获得引领。再次, 研究组应确定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明确实施的不同阶段与阶段性目标, 预设课题的成果, 并进入行动研究。在研究进程中, 及时分析反馈, 并调整研究行为。最后, 研究组长应组织成员进行研究的总结性反思, 其中形式可以包括回忆、体会、感想、比较和分析等, 并形成书面材料。通过系统化的课题研究, 可以促进教师的深入反思, 并积累研究成果, 推广使用这些成果, 使更多教师与学生受益。

共同的目标设计明确了发展方向, 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平等而又安全的环境中, 形成良好的教学生态环境, 为深入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创新的理念与策略。

参考文献

[1]汪尧平.学习型教研组的理念及其创建[J].北京教育, 2008, (6) .

[2]周彬.教研组——与教学研究渐行渐远[J].上海教育科研, 2005, (4) .

[3]张国荣.时动分析法——课堂教学分析与评价的新技术[J].上海教育研究, 2001, (3) .

[4]胡庆芳.我国校本教研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综述[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5, (4) .

篇4: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考察报告

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在暑假期间自行创编了“十会”校本教材,并于开学前专门组织全体一年级任教教师学习落实,同时召开新生家长会,與家长沟通并达成共识。全体一年级教师人人参与“十会”内容的教学,有分工,也有合作。班主任为“文明育人”课程总导,其他任课教师各尽其职,将“十会”内容分别在各学科中训练落实。“为此,我们还特意安排了课程表。”在学校教科室主任滕俊玲提供给记者的课程表上,列着以下内容:语文课,会听说、会问好;品德课,会求助、会扫地、会吃饭;数学课,会听说、会整理;体育课,会排队、会走路、会游戏;音乐课,会排队、会整理、会游戏;美术课,会整理、会排队。虽说有这样的分工,但实际操作起来,每一“会”都可能由多门课程交叉进行。比如会整理,每堂课的教师都会提醒学生检查课前用品准备及课后书本、桌椅整理,以帮助学生从多次重复中养成习惯。“开学第一、二周会将上课的主要内容放在这‘十会教学上,放慢学科知识方面的教学,着重学习和训练‘十会,比如一堂语文课,先讲‘会听说的要求,然后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听说的训练。”滕俊玲说。

入学课程为期一个月,前两周是训练期,第三周模拟考评,第四周正式考评。滕俊玲说道:“事实上,从目前学习情况来看,新生们的达标情况都比较好,一年级新生入学学习‘十会课程,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各种技能,掌握一定的方法,让他们有成就感,能够开心地去做每一件事,不仅会做,而且可以做得比原先更好。”

(来源:《浙江教育报》 作者:叶青云)

篇5: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考察报告

第十条【办学目标】

创办一所高质轻负、特色明显、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现代化名校;打造一支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科学、教育质量一流的现代化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差异发展、卓而不群、具有民族精神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人才。

第十一条【校庆纪念日】校庆纪念日为9月8日。

篇6: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考察报告

2019年佛山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顺德北滘学校小学招聘教师

广东教师招聘的考试公告请详情查看广东教师招聘网,我们会及时更新动态!2018年佛山市顺德区招聘编制教师509人,中公广东教师考试网现将招聘有关信息整理如下,以供考生参考。2018佛山市顺德区教师招聘公告预计在12月中旬发布,各位考生可提前做好备考工作,以下公告是2018佛山市顺德区招聘教师公告内容,考生可作为2019佛山市顺德区招聘教师参考

2019年佛山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顺德北滘学校小学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

根据《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规定和《2018年顺德区公办中小学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公告》,结合我校师资需求缺口实际,现就2018年我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公告如下:

一、学校情况简介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顺德北滘学校是由华南师范大学与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联合创办、直属北滘镇人民政府的一所九年制公办学校,学校下设小学部和初中部。其中小学部36个教学班,初中部36个教学班,学生3420人。小学部将于2018年5月1日前完成校舍建设,2018年8月投入使用,2018年9月1日小学部开办一、二、三年级;初中部将于2019年5月1日前完成校舍建设,2019年8月投入使用,2019年9月1日初中部开办七年级。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顺德北滘学校位于顺德区北滘镇新城区,占地共150亩,北接广州城区,毗邻广州南站,交通便利。学校按省级示范学校高标准设计建设,所有教室、功能室、学生休息室、教师公寓均设有免费空调,多媒体教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书法广东教师考试网提供广东教师招聘、广东教师资格资讯,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

请点击广东教招网

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语音室、科学室、创客室、心理健康室、报告厅、300米塑胶运动场、大礼堂、体育馆和游泳池等一应俱全。

本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通过引进华南师范大学及其附属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丰富的办学经验,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努力把学校办成具备国内一流的教学设施设备,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教育理念和管理的省市知名学校。

二、招聘需求

(一)招聘岗位及数量:

小学语文教师4名;小学数学教师2名;小学英语教师2名;小学体育教师1名。

(二)招聘对象及基本条件:

1.招聘对象:

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8年应届毕业生;已办理暂缓就业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6年和2017年毕业生;港澳大学毕业生、留学回国就业人员;社会在职人员。区内公办在编教师不得报考。

2.招聘条件:

(一)品德: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遵纪守法,乐于奉献。

(二)教师资格:具有小学或以上教师资格。

(三)年龄:35岁以下(截止时间为报名开始当天)。

广东教师考试网提供广东教师招聘、广东教师资格资讯,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

请点击广东教招网

(四)学历(学位):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专业对口。

(五)职称:社会在职人员参加工作时间在8年以上的要求具有教师系列中级以上职称。

(六)身体状况:身体健康,符合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

(七)其他条件:

1.参加应聘的2018年应届毕业生或办理了暂缓就业的2016年和2017年毕业生,还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或双学士。

(2)综合考评成绩(或学业成绩)排名在年级毕业生总数前50%比例内或平均学分绩点达到

2.8 以上(需要提供院校的学籍成绩表和有关证明)。

(3)具有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或校内院、系的学生会(或团委)干部任职经历者(需要提供院校的聘书或任职文件)。

(4)专业院校毕业并有特殊专长的优秀毕业生。专业院校是指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专门院校。

2.参加应聘的社会在职人员还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工作满五年的,近五年曾获得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优秀校长或教师荣誉称号;工作不满五年的,曾获得镇(街道)级以上(市属、区属学校工作的获得校级以上)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广东教师考试网提供广东教师招聘、广东教师资格资讯,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

请点击广东教招网

(2)工作满五年的,近五年曾获得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室、电教站颁发的教育教学专项性比赛一等奖以上表彰奖励的;工作不满五年的,曾获得镇(街道)级以上(市属、区属学校工作的获得校级以上)教育教学专项性比赛一等奖以上表彰奖励。

(3)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双学士学位者

3.港澳大学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应聘的,需提供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成绩单、中国驻所留学国使(领)馆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就业报到证》。2016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毕业的视为应届毕业生(以学历学位认证书上签署日期为准,下同),2016年6月30日前毕业的视为社会在职人员。

三、招聘程序及要求

(一)报名和资格审查。

1、采取网络报名形式,应聘人员登录顺德教育信息网,在左下角位置选择“顺德区中小学教师招聘专公开栏”,点击进入后在网上选取招聘学校和岗位(学科)报名,并同时向我校提交纸质资料。我校按照招聘条件,根据网上报名情况,对照应聘人员递交的书面招聘材料进行资格初审,符合条件的应聘人员,全部进入面试环节。

2、网上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17年12月22日止。

3、纸质材料接收时间:即日起至2017年12月22日止(须由本人在上班时间内亲自交到顺德区北滘镇教育局华师附属顺德北滘学校筹备办公室,以便核查原件)

4、联系方式:邮箱hsfsbjxx@163.com。地址:顺德区北滘镇人昌路文化中心三楼教育局;电话0757-23271061;联系人:徐校长。

广东教师考试网提供广东教师招聘、广东教师资格资讯,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

请点击广东教招网

5、资格审查时间:2017年12月26日前。

6、提交招聘材料:

(1)个人简历一份。

(2)学历、职称、教师资格和荣誉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属应届毕业生的,需提交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1份、成绩单复印件及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1份。2016年和2017年的毕业生还需提交暂缓就业协议书1份。

(3)户口簿、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其中户口簿要将首页和户主页、本人页复印在同一张A4纸)。

(4)户口所在地计划生育证明或未婚证明1份。

(二)面试(采用初试和复试相结合的形式)。

1、初试:初试成绩不计入面试成绩,学校按成绩从高到低顺序推荐前若干名进入复试环节。

(1)时间:2017年12月27日(星期三)上午;(2)地点: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发展中心;(3)形式:说课、问答等。

2、复试:初试合格应聘者参加复试。

(1)时间:2017年12月27日(星期三)下午;(2)地点: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发展中心;广东教师考试网提供广东教师招聘、广东教师资格资讯,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

请点击广东教招网

(3)形式:复试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形式,主要考察应聘对象的综合素养,包含仪表仪态、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等。

(三)笔试、体检、考察、公示等环节由顺德区教育局统一安排。

(四)录用。

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由顺德区教育局通知后,按常规办理毕业生接收或人事调动手续,学校实行聘用,签订聘用合同,享受顺德区内在编公办教师待遇。

四、其他说明情况

1.应聘人员在招聘过程中经查实存在弄虚作假、舞弊行为的,按事业单位招聘有关规定处理。

2.面试结束后,在面试总分合格的应聘者中,根据个人面试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按照笔试人选数与招聘岗位数(2n+1):1 的比例{即笔试人选数=(招聘岗位数×2)+1}(属组团招聘的,在组团内同类岗位<学科>排名)推荐人员参加笔试。按名额比例推荐参加顺德区教育局的笔试。

3.本公告最终解释权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顺德北滘学校。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顺德北滘学校

广东教师考试网提供广东教师招聘、广东教师资格资讯,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

请点击广东教招网

篇7: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考察报告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简称上外附中)是一所七年一贯寄宿制中学。学校坐落于上海东北区域,占地三十三亩,建筑总面积22508平方米。校园绿荫环绕,环境优美,教学、活动及生活设施完备,充分满足师生的成长及发展需要。

上外附中创办于1963年,直属国家教育部,是建国以后首批成立的7所外国语学校之一,是上海市教委评定的“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在2009年荣获 “全国中小学外语教研示范学校”称号,并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德育先进学校和学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

目前,上外附中是全国外国语学校工作研究会会长学校、理事长学校,现任校长崔德明。学校共设七个年级,31个班级,1600多名在校学生,教师及员工300多人。学校设有国际部,被授于“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即国家“汉办”)授于“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称号。

从成立之日起,学校就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外语、外交预备人才的重任。上外附中秉承 “服务祖国发展、服务人类进步” 的宗旨,弘扬“自强、至诚、志远”的校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成人与成材并举”的理念,实施素质教育,致力“外语见长、文理并举、复合型、高层次、高素质”的国际型预备英才培养。

学校以专业化的外语教学著称:开设英、德、法、日、俄、西六个语种的外语课程,实施小班化教学。在语言教学的课程设置和训练系统上,我们一贯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转换,语言和文化的交融,并不断探索外语单语能力与多语能力的复合,进行“一主二辅”和“双外语主修”的实验,承担为国家培养多语紧缺人才的重任。学校创设多语种口译测试、模拟联合国同声传译大会等项目,为学生的多语学习提供多元的测评和实践平台。

在突显外语教育特色的同时,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整体发展。每学期开设近80门拓展课程,涉及“外国语言文化”、“科技信息经济”、“健身艺术赏析”、“综合文化知识”及“学科拓展竞赛”等领域。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实现外语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我们每年均有为数不少的多语种毕业生被上外“国际公务员班”录取。同时,还有大量优秀毕业生离开母校,进入清华、北大、复旦、交大、浙大、上外、外交等国家“211”重点大学,或哈佛、耶鲁、斯坦福、多伦多、牛津、巴黎政治、海德堡、莫斯科、东京、早稻田等世界一流大学继续深造。优良的教育品质,深厚的校园文化孕育和成就了以杨洁篪(现任外交部长)、王光亚(原驻联合国大使,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原中国驻日大使,现任外交部副部长)为代表的一批批心系中华,放眼世界的优秀学子。

实验和示范是我们永恒的课题,探索与创新是学校生命力的所在。

愿上外附中永远成为有志于外语外交事业,有志于“服务祖国发展,服务人类进步”的学子们追求理想的舞台。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留学办理,首选留学360

留学360网将为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所有学生提供十大留学增值服务介绍:

1.“签证赔付”

由于我们的顾问老师平均3-10年留学申请经验,申请成功率达100%。CRM系统申请节点控制,每项申请材料均由经理级确认把关,确保申请全程无误。私人管家式服务,申请顾问、签证顾问等多对一全程负责。比传统中介更负责,比DIY更靠谱。

承诺:100%成功录取+100%全套服务+100%流程透明+100%免费申请,签证拒签赔偿3000元。

2.“专车接送”

来上海坐机的朋友,提供免费送机服务,车型:宝马750/奥迪Q7/宝马530/奥迪A6不等。

3.“来就送”

上门咨询,即送价值68元的英语学习教材一份。

4.“海外特产、公司充电宝同分享”

微信分享成功办理经验,送海外特产+公司充电宝一份(价值500元)

5.“银行护航,挣补贴”

与国有银行合作,指定银行汇学费,享受VIP服务+外汇汇率优惠+留学360网补贴1000元,为未来海外学费团购铺路。

6.“语言培训免费送”

公司办理的学生,享受公司推出的IELTS培训(保五争六,保六争七计划),并有机会获得海外知名大学证书一份。

7.“就业落户有捷径”

针对优秀的学生,海外学成归沪,我们协助安排就业,指引如何落户上海、北京,我们与很多商会企业保持密切合作。

8.“努力学习享受生活”

针对在校成绩75%以上的学生,并愿意宣传留学360网文化的学生,公司将提供在上海的接机业务。

9.“置业有优惠”

在海外留学,如果需要购房,可以享受留学360网与海外房产的折扣价,最少为您节省房价的1%。

10.“你留学我补贴”

篇8: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考察报告

——江伟英

个人简介:语文特级教师, 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 首批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 首批“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 入选2015 年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 广州市、肇庆市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特聘专家。2013 年, 获第八届广东省普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4 年, 获首届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先后在核心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5 篇, 出版教育著作《释放语文学习的原动力》《图解语文》, 编写多套帮助学生高效学习的书籍。

访谈者:江老师, 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此次采访。我们了解到, 您从教20 多年, 建树了“导图导读写”的创造性教学理念, 该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和素质教育要求, 同时也被列入教师“国培计划”培训内容。请您谈谈当时提出“导图导读写”这种教学理念的背景?

江伟英:2008 年, 提出“导图导读写”这种教学理念, 并开展实践研究, 主要是面对基础教育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语文教学过程走向“平面化”。课堂上, 教师重对文章段落层次划分的细节讲解, 轻读写知识的整体性、串联性和系统化建构, 导致学生个性化学习缺失, 思考主动性不强, 思维方法缺乏, 思考能力不足等实际问题出现。学生大多对文章读写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支离破碎, 这既影响了学生对字词意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发展, 更严重影响学生对文章架构的理解与谋篇布局能力的培养。从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 还会影响学生系统化的思维发展, 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

访谈者:请问如何理解“导图导读写”这种理念?

江伟英:“导图导读写”, 实际是对能够直观引导思维过程的图形工具:思维导图、蝴蝶图、环状图、韦恩图、“X”线图、桥型图、鱼骨图、年轮图等多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 统称:导图。通过导图, 将学生的理解、观点等个性化思维过程进行可视化表征, 从而引导学生顺利进行个性化学习, 对此导图引导阅读与写作的过程, 简称:导图导读写。

访谈者:请您结合“国培计划”谈谈 “导图导读写”这种理念对于普通教师提高专业技能的作用与价值?

江伟英:全国各地都响应国家教育部的号召, 进入一种教师培训的新常态:重视教师培训, 坚持组织落实各层次、各地域的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培训工作。结合“国培计划”, 带动培训教师、跟岗学员加入到“导图导读写”的研究和实践中, 可以在短时间内让普通教师提高专业技能, 在回归工作岗位后, 仍旧能结合学生实际, 创造性应用可视化思维工具于具体教学情境, 层出不穷的新课例与新的教学实践, 能为普通教师跨越专业发展的“高原期”, 在革新和反思教学实践过程中, 主动击破自身能力弱点与知识盲点, 找到自己需要加强和提升的方向, 更快走向卓越的康庄大道。

以在我的工作室跟岗培训的广东省骨干教师与汕尾名师为例, 学员通过跟岗学习, 加入到“导图导读写”的实践与探索, 回归教学岗位的日常教学, “导图导读”写的课例不断丰富, 不断创新, 让每节常态课堂都充满活力, 引发许多反思与创造。不少学员在继续实践与研究中提升, 一两年后, 徐锦燕等获评中山市名教师, 屈小玲获评广东省特级教师。我相信, 这就是最好的跟岗学习的延续。

访谈者:那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讲, 您认为这种教学理念能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

江伟英:我认为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化、平面化, 局限于让学生知道、理解等低阶思维培养, 学生长期思维深度不足。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我认为在小学语文课中创新应用可视化思维工具, 能让学生以绘图思考为起点, 在绘图过程中进行高阶思维训练, 训练学生的语言实践、综合运用、细致分析、理解和归纳、大胆创造等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能力。

访谈者:随着可视化工具的不断发展, 各种导图的形式也层出不穷, 如思维导图、概念图等, 其宣传更是铺天盖地, 令人眼花缭乱。甚至有人将其包装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对于这种现象您是怎么看待的?

江伟英:常言道:“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人脑对图像的加工记忆能力大约是文字的1000 倍。各种导图因此比词汇更富有感召力, 更精确也更易于触发广泛的联想, 从而加强创造性思维和记忆力。各种导图, 能使知识学习过程变得丰富多彩, 形象具体, 为教育改革提供更直观、有效、可操作的新途径, 使我们能真正从思想理念上革新基础教育。值得注意的是: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各种导图, 是“器”, 是可视化思维工具, 是能帮助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工具, 绝对不是能“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就像夹药的钳子, 不是保证能夹出良药;剪纸用剪刀, 不是一定能剪出漂亮的剪纸作品;打钉子用锤子一样, 不是保准能把钉子钉牢的;能否用好工具, 做好事情, 主要还是在于用工具的人。

访谈者:这些“器”能做什么, 不能做什么, 如何去协调、互补他们之间的“能”与“不能”?

江伟英:导图包括思维导图、韦恩图、蝴蝶图、“X”线图、鱼骨图等多种直观引导思维过程的思维工具, 每种导图“能”做什么, “不能”做什么各有不同。

例如:思维导图就能很快地调动学生追求完美的心理, 克服人生来就对思维过程走向深入所存在的排斥心理, 克服思维惰性。画思维导图, 利于学生展开联想, 想象画面, 记录个性化的、感性的理解。如阅读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6 课《母鸡》一课, 画出思维导图, 就一目了然:课文内容的前后对比, 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细致情感变化。最后作者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 不是简单的喜欢, 而是对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母亲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 完全可以通过思维导图, 让人感受到, 直观分享到。

但对于文章结构、内容层次等, 这样的思维导图就不易看出。

而鱼骨图就能清晰呈现文章对母鸡, 是从哪些角度把母鸡的特点描写出来的, 作者对母鸡的主观情感, 是如何逐层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因此, 对一篇课文的理性分析, 用鱼骨图更合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就会有一千幅独具特色的导图, 只要教师能多鼓励和引导学生, 大胆选择合适的工具, 协调、互补不同导图之间的“能”与“不能”, 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访谈者:在您的教学中, 针对不同学年段的学生您又是如何去用好这些“器”?

江伟英:不同年段的语文教学中, 运用不同的可视化思维工具, 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松掌握学习方法, 自发自动投入学习, 突破全盘接受的思维方式, 提高学习效率, 张扬学习个性, 引领学生回归本真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比如在低年段 (小学1-2 年级) 采用基于蝴蝶图的批判性阅读、基于环状图的归类记忆拓展;在中年段 (小学3-4 年级) 采取基于韦恩图的分类对比分析、基于“X”线图的多向思考以及基于桥型图的对照品析研读。在高年段 (小学5-6 年级) , 采取基于思维导图的多元化理解、基于鱼骨图指引的全面分析、基于年轮图的逐层深入理解。

把可视化思维工具引入课堂, 给予小学生更多更具体的思维方法指引;凭借各种导图, 帮助小学生回归本真的个性化学习的教学实践, 其真正意义在于:点燃智慧的火种,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激发学生大胆实践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访谈者:通过这种实践, 您认为给您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带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江伟英:通过这种实践, 我认为“导图导读写”使教师和学生在以下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

第一成就感:“导图导读写”主要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最大限度地实现每一个人的成就感, 尤其是展现每个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水平。如:学生主动选择不同的导图, 选择不同的绘图方式, 辅助完成学习、思考、探究过程, 引导追求甚解, 追求完美, 提升学习自信。每一幅辅助学习的图都是一份最能显示本真个性的学习成果。

第二多元化:“导图导读写”注重增进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尊重学生多元化的理解, 为学生个性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导图导读写”适用于所有学生, 无论是天才还是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导图导读写”能为那些有特殊能力和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强力支持, 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提升, 取得成功。如:个性化学习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点拨者, 是引导者, 鼓励多元化的理解, 支持不同层次、不同进度的学习状态都能获得学习成果, 让个性得到充分尊重。

第三互动性:“导图导读写”构建的是开放性的、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引发一种直观的互动学习。让每个学生与所有可以支持他的人, 包括老师、同学等, 进行清晰可见的、直观的交流互动, 共享彼此思想, 教学相长。

访谈者:对于“导图导读写”的研究, 下一步您将有哪些新打算或实践?

篇9:苏州外国语学校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

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黄威

考察学校:苏州外国语学校

1.背景:苏州外国语学校是1994年经苏州市政府批准,由苏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招商引资,提高城市服务功能而投资建造的一所新型学校。学校于2001年转制为股份制民办学校,实行懂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苏州外国语学校的前身为苏州国际小学,如今已发展成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所一贯制的大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实行小班化、寄宿制教育。在校生1900多人。

2.学校发展战略:先做强、后做大、实施精品发展战略。

2.1实施策略: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以教育质量求生存,以教学特色求发展,全面实施精品战略,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2办学思路:突出外语,文理并重,国际融合,全面发展。

2.3精品目标:(1)优良的教育设施;

(2)鲜明的教学特色;

(3)较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4)德才兼备、精干高效的管理者队伍;

(5)富有创新意识与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

(6)品位兼优、善于探索、个性鲜明的学生;

(7)一批与精品学校相匹配的优异成果。

3.具体措施:

3.1突出外语,构筑国际教育交流平台

3.1.1积极开展英语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交流活动

专门成立外语研究部,具体负责外语教学和外语研究活动,对全校教师分层进行外语培训。苏外学校领导和教师经常走出去学习、考察,积极参加英语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并邀请国内外专家来苏外讲座与交流。经过实践与探索,形成了“大容量阅读,快节奏吸收,在听说中运用,从读写中巩固”的独特外语教学特色。

3.1.2积极开展外语课程和教材的研究与建设

苏外十分重视外语课程改革与校本教材的建设,自己编写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校本资料,逐步建立并形成了具有苏外特色的“1+1+1+X”的中学英语课程体系。3个“1”为国家规定的英语课程、校本教材及英语报刊;“X”指丰富多彩的英语阅读。

3.1.3积极开展科学务实的双语教育实验

苏外在小学高年级实施双语教学实验,设置双语教室,目前学校有19个双语实验班,接受实验的学生达600人。高二有9人、高三有31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高三有5人通过六级。

3.2以人为本,促进优秀教师队伍建设

3.2.1坚持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人文管理相结合苏外的管理由责任不清想责任到人转变,打破了模糊观念;由平均分配向优质优酬转变,打破大锅饭;由能进不能出向能进能出转变,打破铁饭碗。加强考核、评价、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力度,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苏外将“文化生态”理念引入教师管理领域,重视管理者与教师情感上的交流,重视对教师人格上的尊重和生活上的关心,将柔性的人文管理与刚性的制度管理相结合。

3.2.2坚持对教师的培养、指导与让教师自主发展相结合为了鼓励教师在职培训、进修、提高,苏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举办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班,先后承办了17次大型研讨活动,13人到美国、加拿大等地参观、学习、考察、培训;经常邀请领导和专家到苏外指导,做学术报告;开办各种培训班。

苏外十分重视教育科研,把教育科研的着力点定位于三个方面:一是定位于改革、改善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教学上;二是定位于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上;三是定位于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上。苏外还为教师提供了三个交流的平台:一是定期编印《苏外教科研》;二是开设“教师论坛”;三是举办每月一次的“教师沙龙”研讨会。

3.2.3坚持奖惩性的总结性评价与发展性的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为了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苏外组织了3年以下教龄的青年教师开展了“三项基本功竞赛”:每人上一节汇报课,写一篇教学论文,进行一次新课程理念书面测试。进行了大量的磨课、听课、评课活动,全校共听课4000余节。在磨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三个转变:由单纯的磨课向引领教师实践新课程理念转变;由过去较多研究教法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转变;由单纯掌握知识技能向知能情三者合一的转变。

4.全面发展,彰显精品发展战略

在突出外语的前提下,苏外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目前学校拥有课外兴趣小组50多个,其中包括钢琴、计算机、刺绣、舞蹈、美术、书法、声乐、摄影、插花等。在近三年中,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共获奖594人次。教师队伍的发展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获得苏州市和江苏省及以上荣誉称号的教师有35位。仅03年下半年就有46人次在全国、省、市、区级以评优课为主的教学竞赛中获奖;有49篇论文在全国、省、市、区级评比中获奖;有28篇论文在各级各

类教育刊物上发表。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实验小学”、“苏州市小学常规管理示范学校”、“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等荣誉。

5.结论

苏州外国语学校原先就是一所小有名气的学校,体制的转型,打破了大锅饭,学校“活”了,也更充满了“朝气”。在有较稳定的生源和较好的生源的基础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真正贯彻,新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作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自然就会提高,必然就会取得很多的教育教学成果。

校长班学员:

合肥三十二中黄威

篇10:赴武汉外国语学校考察报告

合肥九中 周祖保

我校于2009年12月18日组织高三全体教师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教育教学考察。考察归来,我又认真阅读了该校提供的材料,思想上触动很大。现将该校的具体做法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如下,以引起大家对我校今后教育发展的思考。

一、基本情况

武汉外国语学校是在周恩来、陈毅等老一代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下,于1964创建的全国首批七所外国语学校之一。1982年被列为湖北省重点中学,2000年成为省级示范学校。学校拥有万松园校区和太子湖校区,占地共300余亩,建筑面积94219平方米。设有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国际部和培训部。开设英、法、德、日等语种。现有学生4545人,教职工309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省政府津贴1人,市优秀专家5人,享受市政府津贴4人,湖北省名师1人,武汉市首届十大名师1人,湖北省特级教师27人,市学科带头人35人,省骨干教师12人,高级职称教师95人。

学校拥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先进的理化生实验设备和现代化的数字语言实验室,完备的校园网络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师生提供了及时迅捷的信息服务。

建校45年来,学校以优美的育人环境、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过硬的师资队伍、高规格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一流的教育质量,赢得了社会高度赞誉。尤其是恢复高考以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涌现出了20位省、市高考文理科状元,其中获得湖北省高考文理科状元的学生有14名。特别是2003年至2006年,连续四年夺得武汉市文理“双状元”,创造了荆楚教育的奇迹。近几年来,重点大学升学率多年在90%以上,北大、清华、香港大学等著名高校入学率接近毕业生人数10%,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被美国、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著名大学录取。学校创办以来,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一流人才,毕业生已遍布祖国各条战线和世界各地,主要从事外交、外经贸、新闻、金融、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等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教学常规,突出过程管理

长期以来,外校坚持“向课堂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率”的方针,实施目标管理,坚持制度管理,强化过程管理,建立了适合本校教学实际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评价机制,形成了以下特点:

1、有制度

为落实教学常规,该校始终坚持“以规治教”,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例如:《武汉外国语学校教学常规》《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制度》《教学事故处理办法》等,各类规章制度达20多种。真正做到了让教师有规可循。

2、有标准

2004年,学校组织学科骨干参与制订《武汉外国语学校学科教学标准》,共计12类,涵盖了全部学科。对学科教学的全过程提出了标准化的备课要求、上课要求、作业批改和考试要求。教师对教学方向性更强、目标性更明。在常规教学中,狠抓备课、上课、听课等环节。提出备课集体化、上课优质化、听课制度化:

⑴备课集体化。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备课上该校进行了两项改革。第一,变备课组为教研实体,加强备课的凝聚力,各类教学评价坚持以备课组为单位核算,提出备课组工作目标、考核备课组长和教师履行职责情况,这样,把大家“捆在一起”,真正体现了发挥整体优势,实现“脑力资源共享”。教师的水平迈出了一大步。第二,变备课为说课,通过反复实践,形成了说课的基本模式。即“三说”“五讲”“二研”。“三说”是“说大纲、说教村、说学生”;“五讲”是“讲重点、讲难点、讲知识点、讲能力点、讲教育点”。“二研”是“研究教法,研究学法。”

⑵上课优质化。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为提高课堂实效,该校制定了优质课标准,并持之以恒地开展以“三课”为主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即新教师的“达标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中青年教师的“研究课”,大力推广学校“精品课”,每年各教研组都要将本组有特色的、高水平课作为“精品课”在全校示范。目前,“三课”合格率高达90%,优质课率在85%以上。学校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外地来该校听课的同行都感觉到外语学校的课堂是真 正的高效课堂。课堂高效是解决目前学生课时过多,作业量过大,负担过重的根本途径。

⑶听课制度化。教务处根据实际情况每周作好听课安排。并将“一周听课安排表”下发到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听课人员要填写“武汉外国语学校创新教育教学评价表”,并强调评课。同时,明确规定了各类人员的学期听课达标节数,如校级领导40节,主管教学副校长60节,干部和教研组长、年级组长40节,备课组长30节,中青年教师不少于30节,试用期教师不少于60节,教务处坚持将各类人员听课情况汇总公布,做到“一月一小结”。

3、有保障

为保障教学常规的落实,外校建立了与之适应的教学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成立了学校“学术委员会”,强化对教学过程的监督。

具体措施是:⑴建立教学信息反馈体系。该校教学信息反馈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制定《武汉外国语学校课堂教学反馈表》。每天由学生填写后交教务处查阅登记,教务处及时查阅,及时反馈,及时整改;第二,坚持课堂巡查制度。对违反课堂常规的行为及时查处;第三,制定《教案、作业抽查通知单》,随时下发,随时抽查公布;第四,期中质量检查和满意率调查。⑵建立专职和兼职的教学督导队伍,聘请校内外名师担任学科导师,督导该学科的教学工作。⑶开展课堂教学评估,建立以激励为手段的评价机制。该校课堂教学评估具有“多层面、多渠道、全方位”的特点,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构成评估人员的不同层面;教学环节、课堂教学构成了评估的渠道。“全方位”是指不以考试成绩论成败,而要涵盖学生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4、有抓手

落实教学常规单靠制度和管理还不够,还要有抓手。该校围绕教学常规建设,坚持开展了四类主题活动。

一是开展以“优质课、优秀教案、优秀论文”为内容的“三优”评比活动。每年举行一次。与过去不同的是,该校“三优”评比,有明确的目的,有鲜明的主题,立足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2002年针对课堂效率不高的问题,开展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的第三届“三优”评比活动,2003年针对课堂沉闷,教师“满堂灌”问题,开展了“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为主题的第四届“三优”评比活动,2004年针对课堂教学满意率问题,开展了 “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为主题的第五届“三优”评比活动,2005年针对少数教师观念陈旧,又开展了以“新观念、新原则、新方法”为主题的第六届“三优”评比活动。每次活动参与教师达到了70%。值得一提的是,每次“三优”评比活动前,学校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材料,提高思想认识,另一方面组织全校特级教师在活动前上“展示课”。2005年学校把“特级教师教学艺术展示课”推向全市,有2000人次的教师参加了听课和专家评课。湖北省内媒体都作了报道。

二是开展有主题的教学研讨会。每年暑期,学校要组织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召开为期一周的教学研究会。总结一年来教学得失,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如2004年暑假,学校在九宫山召开了第一届教学研讨会,出台了“学科教学标准”;2005年暑假,学校又在大洪山召开了第二届教学研讨会,制定了“教学事故处理条例”和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每届研讨会,都从深层次解决了教学中的问题,有力推动了学校教学。2006年暑假,学校在罗田天堂寨召开了第三届教学研讨会,就构建高校课堂展开讨论。目前,学校开辟了“高效课堂”论坛,每周都有教师主讲。

三是开展有主题的校本研究。为切实解决好教研姓“教”,教研姓“校”的问题,学校鼓励教师开展校本研究,着力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为此,学校定期开展了“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为主题的活动。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讲述自己的教学理念,自己的教学一得,效果很好。为了更好的开展校本研究,学校还组织了青年教师以“教学沙龙”形式交流心得,同时还开展了有目的、有层次、有任务的“师徒结对”活动,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

总之,学校抓教学常规,体现了三个“中心”,即学校体现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体现以课堂为中心,管理体现以常规为中心。教学常规管理既体现了制度的严肃性又体现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四是对教师实行网上评议,每学期一次,如果连续两次学生评价满意度低于70%,教师就有下岗的可能性。因此,学校每位教师都非常看重学生的评价,没有教师敢不备课就随便上课。另根据该校教务主任介绍,学校正在着手制订一条“法律”:不管什么原因,每学期教师调课达20节以上,下学期就不准授课。

(二)遵循规律,科学备考

“死拼硬擂”是备考的精神,决不是科学的方法。高三备考更要讲究规律,要遵循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备考过程的规律。为了加强备考的学科性,该校采取了如下措施:

1、落实双基,培养能力。高考不论怎么改,“双基”是不变的,因此落实“双基”应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例如,学校在备考过程中抓两条主线:一条是通过知识点渗透能力,即小题大做;一条是化解难度体现基本技能,即大题化小,难题变易。认真处理好基础与能力的辩证关系。减轻学生对难题,把关题的心理障碍。为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备考过程中,学校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灌输思考问题的方法。对一个问题的分析不能总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还应该让学生参与,教师从中发现不足,再加以引导纠正。通过这样的教学互动,学生收益大,印象深,教学效果好。

2、抓好习惯,适度训练。学校始终把认真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为重点,在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纠错等每个细小的环节上狠下功夫。布置练习上坚持适度的原则,在“精”字上做好文章,给足学生自我整理、自我思考的时间。

3、讲求实效,编好练习。学校提倡各备课组选编、自编练习。确保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因材施教,分类推进。抓高三,既要看到树木,也要看到森林。在措施上突出了以下几点:

第一,突出尖子生,创品牌。品牌对一个企业很重要,对一个学校而言也很重要。该校让高三年级每个教师要有品牌意识,有培养高考“状元”的能力。年级组充分发挥班级的积极性,又加强协调,组织人力、物力,做到了抓早、抓实尖子学生的培养工作。

他们的做法是:⑴明确对象,做到每位老师心中有人;⑵明确责任,采取人盯人的办法;⑶明确策略,将大面积、长时间培优,代之以个别的有针对性的辅导,尤其是对尖子生薄弱学科的辅导,努力为尖子生营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针对他们“吃不饱”的情况,适当开小灶;⑷加强心理训练。尖子学生竞争往往不是知识的竞争,而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因此,培养学生稳定的心 理素质与乐观、进取的心态十分重要。除安排一些有目的的抗挫折训练外,该校还邀请心理辅导教师对尖子生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收效显著。

第二,优化中等生,保重点。目前,重点率仍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对重点中学而言,重点率甚至是生命线。因此,外校一手抓状元,抓北大清华率,另一手抓重点率。他们在确保重点率方面采取的策略是不断优化中等生,通过不断发现新的差生,不断优化新的差生,从而扩大优生面,使整体都得到提高。

第三,转化后进生,保升学。尽管该校连续多年获得了高考状元,但从来不因为抓状元而忽视后进学生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考上理想中的大学是该校不变的追求。他们在转变差生方面的做法是:一是要抓非智力因素,排除干扰,二是讲实效,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不搞阵地战,讲究科学。给后进生的补差的时间,把时间还给他们;给后进生雪中送炭,把他们最需要的东西交给他们;给后进生以支柱,把信心交给他们。在措施上,科学安排,不搞简单化,不一轰而上,真正是投其所好,给其所需。引导学生强科更强,弱科提升,克服偏科现象,有特色地均衡发展。

在提高备考效率方面,他们始终突出教学诊断。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压力,除参加全市调考外,该校高三没有另外安排“月考”、“周考”之类的考试,而每次考试,他们都做到了不排名次,不公布成绩。突出了诊断思想,谈化评价功能。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能充分把握学生思维的盲点、难点,加强诊断。老师们深深体会到,学生学习上出现的错误,是一笔财富。它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活生生的剖析的样本。我们不仅不能放过,而且还要认真分析,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的结论。因而,很多老师都做到了:在课堂上,善待每位学生错误的回答;在练习上,重视每一位错误的思维;在考试上,突出分析每一位学生错误的答案。

三、几点思考

我校属省城历史名校,生源虽差于武汉外国语学校,但多年来教育教学质量也享誉省城。

其实,外校的做法也并无新鲜和神秘之处(除外语特色和小班教学外),都是我们多年来就想过,提过,甚至做过的方法,有的做法我们还有创新,但我们差在落实上。近年来,随着一、六、八学校联合招生扩大,我校生源质量明显下降,虽然教师付出更多,便收获不成正比,虽有符合学校实际的相关制度,但由于落实不到位,总是效果平平。如大家对集体备课的重视程度一直没有提高,这是因为学校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不严的显性表现,甚至有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每年都要认真写教案,过去写过就行了,体现了有的教师对教学缺乏反思精神以及不断上进,追求卓越的内在要求,课堂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当然也出不了专家型教师。而这此问题,都需要学校加大管理力度,光有一般性的要求和号召远远不够,如何不折不扣地执行学校的决策和制度才是我校下一步发展的关键。

就教学方面我想应着手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进一步加强有效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九中教师整体素质较高,体现在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高度责任心上,体现在严谨的工作过程中,体现在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的态度上,体现在团结奋斗的凝聚力上。下一步我们就思考我校如何整体提高质量的问题,应从教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入手,抓牢抓实,有效教学,如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测试,自主命题等,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对听课、评课进行制度化要求,让学生通过“分科评教”和校园网上评议,反馈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每一年注重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过程评价和记录,真正将考核与教师聘用、职务评聘、工资晋级和奖惩制度联系起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我校考核方案的基础上,量化打分,划出具体的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分数标准,按标准执行,按四个等级发放绩效工资。制定高级教师考核和聘用方案,规定高级教师每学期应完成的任务,如师徒结对、示范课、教科研、参加市级以上的教研活动等,按德、能、勤、绩的综合成绩进行评聘分开工作,为进一步实施阳光绩效工资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进一步强化细化管理,实现有效教学

1、集体备课

虽然我校现行的集体备课基本实现“四定”,但应该看到,很多备课组还没有认真备课,多数是流于形式,有的连应付的工作都没有做到,问题表现在教师身上,根子是在学校的管理力度不到位。要改变这一现状,一要靠不断培 养和提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责任心;二要靠建立良好的机制;三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2、科学安排教学课时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选修课的大量开设,各科课堂教学课时相对有限,而我校目前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是增加课时,这是必要的,但不能成为唯一的手段,如何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已是摆在九中广大教师面前一个重要课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我校现在招收的高一新生,头脑特别聪明,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特别好的学生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学生存在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欠佳,缺乏毅力,怕吃苦。如何针对样的学情,教师从科学的角度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我们每一位九中班主任和教师必须思考和要解决的问题。

4、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转化后进生,确保“中进高出,低进中出”。

第三、关心教师身心,浓厚和谐校园氛围

上一篇:英语翻译成汉语的方法下一篇:生效法律文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