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冲突发生教学反思

2024-04-17

当冲突发生教学反思(精选8篇)

篇1:当冲突发生教学反思

师生冲突,在教育当中是一种常态,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冲突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应该怎样去应对呢?可能的情况很多,很难穷尽,在我看来,主要有三。

一是认知差异。

学生和老师是两代人,年龄、阅历、学长环境、思维方式、情感和个性都有很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他们对同一个事情会不同的看法,分歧自然在所难免。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出现不同程度的冲突也在情理之中。

具体的对策是,求同存异。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护,老师始终占有主动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老师要坚定不移地相信,任何事情是有不同的解读的,而我们,未必是绝对掌握真理的一方。如此思考,能对学生的行为,多一份理解和接纳,规避冲突的风险。

二是管理过度。

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没有监管容易放任自流,作为教师应该秉持爱心与责任,严格管理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过,我们也清晰地看到,冲突更容易发生在特别负责的老师身上。毕竟,管理过度,死盯学生不放,学生会感到压抑,甚至错误地认为老师吹毛求疵和他过不去,最终导致冲突的发生。

具体的对策是,学会屏蔽。班级里有乖巧懂事的,也一定有调皮捣蛋甚至屡教不改的。学生的差异,决定了教育很难一刀切,一定要拿捏好那个度。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改变不良习惯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对于那些没有改变愿望的,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必要的时候可以选择忽视甚至是屏蔽。屏蔽不是放任,而是给他适度的空间,为的是让他更好的成长。毕竟,长久持续的否定,于谁都是不痛快的体验,激发不了学生成长的欲望,老师也体验不到教育的幸福,更多的是教育的挫败。作为老师,学会眼里能揉进沙,或许,对老师和学生都是极好的!

三是方法不当。

好方法事半功倍,方法不当适得其反。纵观很多师生冲突,正是源于方法不当,或语气过于强硬,或措辞令人不悦,或胡乱下结论,或处罚力度超限,等等。某一种方法,放在一个学生身上是可行的,放在另外学生的身上,可能是他不能接受的。方法妥不妥当,也是因人而异的,但总体的评价的标准还是客观存在的。

具体的对策是,有话好好说。曾经,有个寝室屡屡扣分,我在教室里批评:这还叫寝室吗?简直是猪圈!事后,有学生和家长反映,说我骂他是猪,还到学校领导那里告状,说我是法西斯老师。无独有偶,曾有学生留长发,希望他整改,他不乐意。我说:不整改到位,就别再跨进教室的门。结果,他摔门而走,留下我独自一人。往事悠悠,这些事,给我的教训是深刻的。

现在的孩子,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都是在呵护备至的环境中长大的,接受批评听重话的能力薄弱。青春期的孩子,身心发展暴风骤雨,情绪变化跌宕起伏。对抗没有出路,顺毛捋是理想的选择。不论天大事情发生,不妨等一等,缓一缓,问一问,请相信,天塌不下来,事情已经发生,即便要塌也已经塌了。

教育,面对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个体,非常考验老师的智慧。要学会迂回曲折,要懂得妥协圆融,而这,需要深入学生,充分了解精准研判,不断实践深度反思。期待你我,迎来云淡风轻的那一天!

篇2:当冲突发生教学反思

双台子区长征小学 王丹

【教学内容】与同学发生矛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原谅别人是一种美德,在与人交往时,建立“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思想意识和处事原则。

能力目标:

珍惜友谊,学会一些解决矛盾的技巧和方法:尊重、理解、善待他人;

行为与习惯目标:

在产生矛盾后,能够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做到宽宏大量的待人。

【重点、难点】

重点:珍惜友谊,学会一些解决矛盾的技巧和方法。难点:在发生矛盾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能换位思考,宽容待人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形式】角色扮演、个案分析、自我反思、集体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播放视频)欣赏这段视频,你有何感受呢?快乐、幸福 同学之间的友谊是最纯真的友谊,能够在一起同窗共读是难得的缘分,不过同学们在相处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愉快的小插曲,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当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你会怎么做?(板书课题)

(出示课件)这里,老师送给同学们化解矛盾的法宝,只要你掌握了这些法宝,相信矛盾见了你就会落荒而逃了。

四、写心里话、修复友谊

师:当同学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你们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来解决同学之间的问题,排解同学的苦恼。我想你们一定有许多的话想对你的同学说;或者,还有一些同学还没有及时地处理好同学间的矛盾,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许多道理,可能也有一些话想对同学说。

生:是的。

1、这里给大家一个说说心里话的机会,你可以向曾经和你发生过矛盾的同学写一封简短的信,把当初的问题好好说明白。

2、背景音乐中,学生写心里话。

3、全班交流:(1)谁愿意把你的信勇敢地念出来?(念完送出去)

(2)采访双方的感受。可以鼓励学生用行动表示和好。

4、把写好的信送给你最想送的同学。

总结: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偶尔也有不愉快的小插曲。不过事情总有解决的办法,别忘了,当矛盾发生时,(看板书)愿它们能化解我们生活中所有的不愉快,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 让学生写写心里话,做一次心灵的沟通,使学生之间的冲突矛盾得到解决。互相送信营造了团体结束时的热烈气氛,也升华了主题。】

[板书设计]:(根据学生回答有所变动)

与同学发生矛盾时

沟通交流

宽容待人

篇3:当冲突发生教学反思

9月26日, 我上13计算机 (3) 班 (动漫专业) 《设计素描》课, 这是开学以来我第二次上他们班的课。为了让学生了解《设计素描》是动漫专业的基础课, 让他们充分意识到《设计素描》在其所学专业中的重要性, 我在备课时做了大量工作, 不仅认真制作了PPT, 还准备了有关创意素描、全因素素描的范本, 且对设计素描的相关理论做了清晰梳理。

上课前我走进了教室, 打开了多媒体, 准备好了课件。上课铃响后, 我扫视了教室, 看到学生已整齐地坐在自己座位上, 唯独右边最后一排靠窗单独而坐的刘某同学例外, 他抖动着双脚、双臂懒散地搭在课桌边坐着, 丝毫不想站起来。这让我很恼火, 这才第二次课啊, 公然无视我的存在。我压住了怒火, 镇静地用目光扫视全班后, 锁定了他, 很快, 他发现我在注视他, 迅速埋下头去, 假装在书堆中翻找着什么, 但始终还是不愿站起来。同学们见我没像往常一样向同学们问候, 似乎觉察到了凝重的气氛, 都齐刷刷朝我注视的方向看过去。这时我拿着书本朝他走过去, 用温和的语气说:“是不是在找上课用的书本啊?看把你找的, 我都为你急!先用我的吧, 咱等下了课再找。”于是他站了起来, 课才得以正常进行。

在我讲到设计素描、创意素描和全因素描的关系并展示创意素描范本时, 学生的情绪很高涨:书中搞怪的表情、夸张变形的人物肖像都描绘得惟妙惟肖、怪诞的想法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学们无不为之惊叹。当翻到一张凸眼睛大嘴巴厚嘴唇的夸张作品时, 全班一片“哗然”, 一些学生大笑并起哄, 我还没反应过来, 就发现坐在靠窗第三列最后一排一位男生把头深深地埋进课桌里, 是方某, 陶艺兴趣小组的成员。只听到有学生说:“哎, 这不是方某吗?”“是很像唉。”“方某, 你是不是当过模特儿?”我仔细看了下范本, 这幅作品还真的跟他很像。他不好意思地埋下了头。但十分钟后, 就在我以为可以一直顺利地讲完这节课时, 我无意中看到之前为自己容貌感到自卑的同学还趴着, 就叫了一声, 没一点反应, 原来是睡着了。这位同学生龙活虎的, 上课前还跟我打过招呼, 怎么现在睡起觉来了“这胆子也太大了!还是兴趣小组的呢。”我嘟哝了一句。周围同学见我拉下脸赶紧把他给摇醒了, 睡得正香的他被人弄醒, 恼怒地叫了声:“干吗?”等他发现周围同学都看着他, 才意识到正在上课, 就清醒了, 并低下了头。我知道他已意识到错了, 于是平静地问:“昨晚是不是没睡好?这种天气最适宜睡觉了, 其实我也很想睡, 只是我们要上课, 不能睡。我们不与重点高中比, 就与普高比, 我们课业相对少, 压力相对轻, 睡眠比他们富裕多了, 人要学会控制:该睡时睡, 不该睡时睡了也不踏实!大家说对不?以后上课再不能睡了。”

这节课在同学们激昂的“好”声中继续进行, 但当我讲到设计素描和全因素素描的区别时, 我发现先前靠窗最后一排独坐而没有起立的刘某同样完全无视我的存在, 他一边嚼着口香糖, 一边看着小说, 一副陶醉的样子。看着他如此狂妄地漠视课堂纪律, 我的火直往上冒, 但是我知道无论如何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不能和学生发生正面冲突。这时我想得好好整整他。于是我很自然地指着一张全因素素描说:“为了检查大家掌握的情况, 现在请刘某同学区分一下这张作品是全因素素描还是设计素描?”刘某同学极不情愿地站了起来, 他已经意识到了他的违规行为又被我发现了。由于他压根没听课, 自然回答不上来。我又问:“是全因素素描还是设计素描?”下面有几个学生很配合我, 轻轻地提醒他说“设计素描”, 他信以为真地答道“设计素描”, 下面发出了一阵笑声。“是设计素描吗?”我追问其他学生。“全因素素描!”同学们响亮地答道。“这说明你根本没有听……”“没有听又怎样了!我在看小说!”这位学生的话让我有点无奈, 我很想对他说点什么, 但最终还是控制住了自己, 什么也没有说, 只是不动声色地望着他。我们的僵持让课堂气氛有点尴尬。最终, 我无可奈何地对他说:“人还是蛮诚实的!坐下吧, 既然答不上来, 上课就要认真听讲。”刘某同学不服气地坐了下去, 还故意把书倒立起来, 抖动着身子, 大模大样地趴在了桌子上……

他的表现顷刻间让我明白他根本不想听我讲课, 我的心底涌起一股凉意。尽管是老教师了, 面对这样厌学的学生, 我还是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难道他的种种表现都是因为他正处于所谓的叛逆期吗?

快要下课了, 他伸了伸懒腰, 打了一个哈欠, 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我想了想, 还是平静地向他走了过去。对于我的到来, 刘某并没有感到意外。我看到他桌上的练习本, 就拿起来顺手翻了一下, 不动声色地对他说:“你啊, 还蛮真实的!这点我很欣赏!你也很机灵, 我很喜欢!以后课堂上呢, 对自己要求高一点、严格一点, 相信你会很优秀的。”于是我拍了拍他的肩膀, 看了他一眼。从他的表情中, 我知道我的表扬和亲近显然让他感到了意外。过了一会儿, 他竟然对我说:“老师, 不是我不想认真学, 只是我觉得读职校没有意思, 你说我是冲着计算机来的, 怎么学画画了呢!我根本不喜欢画画。”他的一番话立刻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共鸣, “是啊, 老师, 我们一点基础都没有, 连笔都不会拿……”“是啊, 我们根本就不会画画, 从小学到初中就没正常上过几节美术课……”原来是这样, 他们的心声让我感到了些许安慰, 至少他们是信任我的。我耐心地和同学们说:“同学们, 《设计素描》是动漫专业的基础课, 它是动漫里人物塑造、场景制作的一项不可或缺的绘画技能。不会画不要紧!画画其实一点都不难。你想啊:现在很多普高和重高的学生, 看到考文科或理科的好大学没门了或是连上大学都没希望了, 怎么办?走捷径啊!什么捷径啊———考美术!他们从高二暑假即7月份开始学画直到12月中旬专业高考, 基本都能通过, 短短几个月就能达到高考水平, 你们说画画简单吗?超容易!更何况动漫专业是我国新兴专业, 绝大多数本专业的大学生和毕业生都和你们一样从高中开始而且是零起点学的。所以不用担心, 只要不是弱智相信大家都能学好!我们班有没有弱智的?”“没有!”大家齐声说。“既然没有, 你们肯定能学好!我坚信!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有!”学生响亮地回答。“所以你们现在就要拿出吃苦耐劳的精神, 本着对选择本专业的行为负责, 要好好学、坚持学、学好学精!毕业了到哪里都有饭吃!”“一技在手吃穿不愁!”有学生道, “对!一技在手吃穿不愁!只要我们努力, 只要我们坚持, 一分辛劳总会有一分收获的!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最优秀的。你们一定行!”

听了我的话, 学生很受鼓舞地说:“老师, 我们一定行……”经过几分钟的简单交流, 我和学生走得更近了。下课铃响了, 学生大声地和我说再见, 我听见了从未如此响亮的、发自内心的“再见”声。

二、反思与启示

回到办公室, 我静下心来, 反反复复地回想课堂上的情景。透过这节课, 我认真进行了自我反思, 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 教师应该具备两方面的条件, 第一是精神准备, 第二是教育艺术。

(一) 职校教师要有精神的准备

1. 职校教师要有职业精神

鲁迅先生说过,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 精神不是万能的, 但其中却蕴藏着极大的力量, 有时甚至是不可估量、难以想象的力量。教师更应具备一种精神———职业精神。教师的职业精神包括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和热忱, 对自己的激励, 以及对教改的信心。教师的职业精神是一种向理想的教师形象的拼搏进取, 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 其价值取向是更重视全体学生。时代在发展, 观念在更新, 职业精神却是永远不能变的。职业精神是教师不可缺失、本质的东西。一个教师能不能成为好教师、名教师, 关键是有没有职业道德, 有没有职业精神。职校教师承载着职校教育的历史使命, 其素质直接关系职校的发展。教师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 需要专业化技能, 更需要丰富的精神世界作基石。职校教师具有这种职业精神比掌握技能更重要。

2.职校教师应有敢抓敢管的精神

职校课堂纪律难管, 职校教师想要扭转这个课堂局面, 就应齐心协力地从高一新生抓起, 要巧抓敢管, 还得有常抓不懈、永不气馁的精神。由于新生在刚接触新的任课教师时, 好奇心占了上风, 一般会比较配合教师的工作, 课堂纪律也会较好。随着学生间的相互了解, 同时逐渐熟悉老师的特点和教学风格后, 他们就会慢慢表现出个性。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会无视老师的教学活动, 做一些违纪违规甚至“反抗”教师的行为。这时教师一定不能只盲目地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对课堂纪律置若罔闻, 甚至认为学生学不学与教师无关。这不仅没有尽到教师的职责, 而且会导致后面的课堂越来越混乱, 课也会越来越难上。本堂课是我给高一新生上的第二堂课, 学生的问题行为就初现端倪了, 我拿出敢抓敢管的精神与学生斗智斗勇, 及时将课堂上的这些问题行为呃杀在萌芽状态, 否则后面将一发不可收拾。

(二) 职校教师要具有教育的艺术

教育是科学, 更是艺术。职校要预防和控制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或问题行为发生后的良性转化, 不仅要求职校教师有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 及时发现和全面掌控课堂学生动态, 还要求教师具有处理出现“问题行为”学生的教育艺术。

1.职校教师应具备关爱的能力

关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成功的教育来源于老师的真切关爱。高尔基说:“谁不爱孩子, 孩子就不爱谁, 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对于每个学生来说, 他们都希望老师像父母一样, 把爱的目光永远聚焦在自己身上。教师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暖暖的话语, 一个轻拍肩膀的动作……都能让学生开心不已, 赢得他们的信赖。职校的“问题学生”和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固然多, 但职校教师对于这些学生千万不要轻易放弃, 对其违规行为绝不能听之任之, 应当给予适时合理的教育。如上文中刘某同学这样不起立、边嚼口香糖边看小说、故意竖起书本、抖动身子不听课等一系列问题行为, 在我看来无非是想引起我的关注与关心。我理解了他的行为, 包容了他的错误。没有指责、训斥他, 只是倾注我的“师爱”关心他、爱护他。换得了他的理解和信任, 使他道出了心里话, 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 才会有后面全班同学不断奋发向上的力量。其实正是这些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 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正如陶行知所说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所以只要我们用心爱护学生, 不但能建立起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 而且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职校教师应具有宽容的能力

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一种宽广的胸怀, 更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一种崇高的境界。有人说宽容是一种美德, 是人性的光辉, 在我看来宽容更是教育的秘诀。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更何况学生。宽容是一种爱, 懂得宽容的教师才懂得爱、懂得教育。在上述课堂中我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方某同学的睡觉行为, 之后他身上再也没发生过这种情况。可职校像方某这样一次改过的学生并不多, “屡犯”学生却不在少数。这是由于在初中甚至小学就养成的问题一时半刻想改掉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些“屡犯”学生其实更需要我们的宽容, 而且是耐心而持久的宽容, 上述提到的刘某就是一个典型的“屡犯”, 对他一而再, 再而三的“问题行为”, 我宽容了他:宽容了那本该受谴责的不起立问好、不尊敬教师的行为;宽容了他的小把戏, 反而顺势给了我的教科书, 这里给的不仅仅是教科书, 更是面子、自尊;宽容了他的顶撞及与我对着干的行为。因为我的耐心宽容给足了学生自尊和面子, 给了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我不计前嫌地亲近他, 最终得到了他的信赖, 赢得了学生的感激之心和尊重之情。可见持久耐心的宽容能驱走怨恨, 带来亲情, 创造轻松、和谐、融洽的氛围。当一件本该被谴责的事情戏剧性地变为“礼遇”时, 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它的教育力量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 所以职校教育更需要教师耐心而持久的宽容能力。

3. 教师应具有赞赏和鼓励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 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就是成年人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 何况是尚未成年的学生?所以, 对待尚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 我们一定要学会发现他们的特长与成功之处, 并给予充分肯定;同时, 当学生正确回答问题, 或者提出一个好的创意, 甚至是做出一个小小的善举时, 我们要用愉悦人心的语气给予其真诚的赞赏。“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老师只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去启发、鼓励和开导, 使他们的求知欲和思辨力充分释放, 学习就会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代社会, 职校的美术专业基础教学是提高学生美术造型能力, 充分发挥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作用, 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促使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的有力工具。教师在面对犯错误和有过失的学生时, 一定要保持冷静, 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重, 以心换心, 用温暖的话语拉近彼此的距离, 唤起他们的自尊、自爱和自信, 进而使其“痛改前非”。面对像刘某那样似乎毫无优点可言的“问题学生”, 具有一定耐力与定力的我挖掘了他那敢做敢当的做事勇气及机灵行为的闪光点并表示赞赏和肯定, 从而改善了师生关系。所以职校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赞赏的语言, 你赞赏学生后, 学生定会还你一个惊喜。

4. 教师应具有随机应变和掌握教育分寸的能力

一个具备机敏、沉静、耐心、仁爱和谦逊等良好品质的教师, 定会明白受教育者之间有着很大的个别差异。特别是职校, 由于生源的复杂, 在平常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行为’, 谁也预料不到什么时间会出什么问题。所以教师必须具有随机应变和运用不同教育方法, 以及把握教育分寸的能力, 教师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 在自然条件下, 在职校生的课堂和自由活动中观察和研究他们的表现, 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以便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场合因人而异地进行教育。在课堂上, 面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行为”, 职校教师一定要随机应变, 把握好教育分寸, 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诱发他们的叛逆精神, 以及在课堂上起冲突。对一而再再而三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 应先顺应他, 再深挖他的闪光点予以表扬、鼓励, 以唤起他的自信, 换来他对你的好感。在本节课中我对方某和刘某的不同“问题行为”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事实证明, 教师具有随机应变把握教育分寸的能力对优化职校课堂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 当代社会, 职校教育者不仅要有精神的准备, 还要有教育的艺术能力;只要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管理历练中善于观察、善于研究、善于总结, 就会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得职校课堂教学管理更加得心应手。

摘要:上13计算机 (3) 班 (动漫专业) 《设计素描》课时, 当堂出现刘某等同学懒散、顶撞、对抗老师等情况, 面对学生的不良反应, 作者沉着应对, 合理处理,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并由此反思:教师应该具备两方面条件, 一是精神准备, 二是教育艺术。

关键词:教学“冲突”,职业精神,教育的艺术

参考文献

[1]陈志君, 李元洪.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其实施路径和效益[J].江苏教育, 2013 (43) :39-41.

[2]徐刚强, 肖化移.论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其提升[J].职教论坛, 2013 (13) :68-70.

[3]杨军.浅谈职业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职业, 2012 (2) :131.

篇4:当冲突发生后……

那个个头高大、圆圆的脸上挂着笑容的女生先开口:“老师,您大概不记得我了。2011年高考前夕,我爸爸带着我找您心理求助。那一次,我挺有收获。找到了自信,考进了赣南师范学院外语系。”

我点点头,请他俩坐下。“老师,这是我堂弟。读初二。叛逆。”介绍完,她拉了一下旁边怯生生的男生,“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老师会帮你的。”

眼前这个初二男生,脸长长的,黑黑的,身高接近1.70米,两只眼睛很机灵。我一边打量他,一边微笑着问他:“是爸爸逼你来的,还是自己想来?”

“姐姐劝我来的。有她陪着,我才敢来。”他轻声细语,在陌生人面前显得拘谨。

“初次见面,握个手吧。”陌生人相见,握手可以传递温情和温暖,有助于迅速建立信任关系,深入交流。

“下午不上课?遇到麻烦了,需要心理帮助?”我问。

姐姐催他快说。他望一眼姐姐,又望一眼我。胆怯的他,低着脑袋,盯着桌子,慢慢打开话匣。

“四天,我没上学啦!”他咬咬嘴唇,说,“同班主任吵架了。她不让我上课,在家反省,写保证书。”

“把这个故事和你的感觉详细讲给我听听,行吗?”我问。

慢慢地,他抬起了头,放松了情绪。他其实是一个健谈的小男生,开始向我述说着他的经历。

“我读的是市重点中学。刚开始学习不太好,不过,经过努力,我的学习成绩进了全班前10名,坐在了第一排。班主任教英语,是个‘85后’,大学毕业三年了,前不久刚结婚。但是平日里,班主任太严厉,成天板着脸,课内课外,总是婆婆妈妈的,喜欢责备学生。

“那天上外语课,她听到后面有人讲话,就生气了,直骂差生扰乱课堂秩序,‘平日不努力,考试拖后腿,班上名声都让你们毁了’。没多久,她看到前排的一个同学注意力不集中,在用指尖旋转着钢笔玩,又来气了,批评那个同学太顽皮,说‘期末考试快到了,还不懂得用心,想叫老师失望’。整堂课,老师脸上总是乌云密布,让我们真的很无奈。于是乎,我翻了个白眼。正巧被她看见。又是一场暴风雨。说我不争气,辜负她一片好心。气头上,她居然说她瞎眼了。我也有自尊心呀!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班主任居然那样指责我,我受得了吗?一气之下,我也吼了:‘是的,我是瞎眼了!’顶撞老师后,她立即叫我到最后一排去,靠角落那个座位坐。更让我没想到的是,下课时她竟然宣布要我别来上课,在家反思,写保证书。我一赌气,背着书包,立马冲出校园。

“凭什么要我检讨?老师没有错吗?是老师先说‘我瞎眼了’的!老师不尊重学生,我们凭什么要尊敬老师?班主任有什么权力剥夺我上课的资格?越想越气,越气越想骂人。”

“说完了?”我问他。

“算了,不说啦。”看我平和地追问,他有点不好意思。

我再问:“讲完这番话,现在你心里是什么感觉?”

“感觉?现在?”他自言自语。停顿片刻,他说道:“刚才的话,我一直憋在心里。对谁都没说啊!怎么在你这里一下子全倒出来了?说出来,真的有种特舒畅的感觉。爽!”

“来,握个手。”我对他说。他疑惑地伸出右手,我们十指紧连。

“谢谢你把我当成出气筒。向我宣泄情绪,这也是对我的信任。你把与班主任吵架的事情和委屈讲给我听,让我帮助分担烦恼与焦虑。”说完这些,我顺着又问,“这几天,你怎么度过的?”

“唉,真是难受,度日如年。以前天天上课,写作业,背书,考试,起早摸黑,累死人,盼着放假。谁知,这几天虽然可以赖床睡懒觉,但是又睡不着;可以看电视,玩电脑,却没兴致,提不起精神。家里有的是零食,却口乏味,不愿吃。很想找个人说话聊天,可同学、伙伴都上学了。孤独,无聊,坐立不安,难受死了。老师,我郁闷——”他越说,嗓门越大。

“这几天,你没反思,检讨,写保证书?”

“想啊。课堂上与老师顶撞的画面,这几天像放电影似的反复在我脑海里回放。时而恨老师,时而恨自己。‘我瞎眼了’这四个字不时在耳边回旋。到底是谁瞎眼了?厘不清楚,想不明白,直犯糊涂。检讨书不知道怎么写。”

“想过自己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吗?”出了问题,一味“外归因”,追究他人的错,难以让自我心情回归平静。所以我启发他“内归因”。

“小时候,我很听大人的话,可乖了。自从上了初中,人长高了,声音变粗了,个性变倔了,喜欢与人争胜了。学生敬仰老师,天经地义。顶撞老师,肯定不对。现在很后悔,想向老师认错,又担心她不给机会。也不知道怎么开口。烦。郁闷。我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读大学的姐姐放假回家,看我心里烦躁,建议我来请教您。”

我笑笑,告诉他,这是一种青春期现象,一种成长的表现。进入青春发育阶段的男生,随着荷尔蒙的增多,情绪容易冲动,行为容易冲动,一不留神就会做出失去理智的事情来。说错话,做错事,也是一种心理需求,一种正常的成长经历。错了,认识了,改正了,就好。认错,改错,不丢人。“现在还抱怨老师吗?”我换了个话题。

他没有立即回答。

“反省了自我过失,厌恨老师的情绪就在减弱。”我说道。

“班主任严厉、爱批评,责骂,是不是表达她的善心与爱意?”他问道。

我没表态。过了一会,他补充说:“不过,这样的严格和严厉,常常会惹得学生反感。”真的,千万别低估了男生的认知与心智。

“你想过老师为什么爱发火吗?脸上为什么经常乌云密布吗?”我问道,引导他换位思考。

他摇摇头,说:“没想过。”停了停,好像在问我:“是不是脾气不好?是不是太想带好我们班?”

他开始平心静气替老师想事儿了。我为他感到高兴。我说道:“老师生气,总有她的理由。我没有与她交谈、沟通,我不清楚她生气的直接原因。根据刚才你的述说,班主任是一个年轻的新老师,她生气或许是因为教学管理经验不足,或许是缘于‘恨铁不成钢’,或许老师追求完美,或许这几天一直雾霾影响心情,或许结婚购房负债累累,或许对你们心理期望值太高。倘若我们多替老师想想,怒火可能就小了,你们的误解就容易消除。你说是不是呢?”

“我该怎么做啊,老师?”他急切地问。

“你看呢?”我把问题推回给他。

“没高招才来请教老师的!”他一笑,露出一口白牙。

“有班主任手机号吗?愿不愿意发个信息给她,做个自我批评,请求老师宽容,同时表达上学的渴望?”我的话音刚落,他立刻表态:“高,实在是高。回家我就发短信。”

看来,问题基本解决。为了帮助他理性思考,我随手从书堆里翻出孙云晓的《拯救男孩》,推荐他读。

首先要了解男孩,认识男孩,才能帮助男孩。男孩只有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才能避免心理危机,健康成长。

三天后,接到男孩的电话。他说那天先到书店买了两本《拯救男孩》。回家他就爱不释手地阅读,同时给班主任发了短信。短信是这样的:

老师,我是孔如意。这几天在家反思。老师,对不起。以前是我不懂事。经过陈教授心理辅导后,我很受启发,发现自己真的有很多不足,以前,我太任性了,对不住老师。我知道,老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好。我渴望上课,请老师给我机会!老师,让您操心了,明天我去上课,好吗?等待您的回复。

认真的反省,诚恳的检讨,必然会赢得老师的谅解。眼睛擦亮了,一场师生冲突化解了,师生关系自然亲近了,改善了。

篇5:《当冲突发生后》说课稿

一、 说教材——纵观教材,准确定位

《当冲突发生后》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脚步”的第二课。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一组学校中经常会看到的学生产生冲突、最后握手言欢的情境,然后是一个“辨析角”,教科书选择了四组较典型的冲突前后的事例,引起学生思考:当自己遇到这些情况,会怎么做?

第二部分,是一张调查表,先让学生回忆同学之间常常会发生哪些冲突,然后要求进一步探讨:遇到冲突后怎么办。

第三部分,教科书先通过一则成功化解冲突的故事,让学生有所感悟。接着是一个体验活动,学生在自己的身边寻找“人缘好”的小伙伴,从中发现这些人的共性:心胸开阔、乐于助人、能体谅别人……并以他们为榜样,联系自身情况,找一找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优缺点,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具备与人交往和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前提,是一种重要

的人生技能。就小学生来说,他们人际交往的对象主要是同学、老师和家长。相对来说,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会表现得比较明显,这一点在教材中的提示语中也非常明确地指出来了:同学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冲突……。同时纵观品德一至六年级的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你.我.他”中第三课《如果我是他》已初步渗透了在人际交往中要体谅和关心别人的教育;五年级上册中《父母——我特别的朋友》中提出“与父母发生冲突”该怎么办?《退一步海阔天空》也涉及到如何宽容他人的问题。考虑到教材的承前性和延续性,我将这节课定位于着重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化解同学伙伴之间产生的矛盾冲突。

二、 说目标——解读教材,凸显目标

目标是整个教学的导向,是挖掘教材深度和广度的依据。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它所呈现的信息往往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所在,我们必须据此来确定教学目标,所以两者相辅相成。本课教材中所呈现的几组内容都是学生生活中与同学交往时发生冲突的事例,可见教材中编排本节课的意图是使学生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帮助他们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交往与合作,懂得尊重和理解,减少人际冲突,促进人际交往顺畅和谐。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指导学生与同学交往时如何避免发生冲突;当冲突发生后,能理解他人,宽宏待人。由此确立了如下目标:

1、 认知目标——懂得宽容是一种美德,知道生活中应尊重、理解、善待他人。

2、 技能目标——与人发生冲突后,能冷静面对,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多从自己

身上找原因,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珍惜友谊,与伙伴相处时,愿意多为别人着想,尽量避

免冲突的发生。

现实生活中,由于学生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和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不足等多种原因,造成了许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容易为一些小事发生矛盾冲突,缺乏换位思考的体验。“如何来换位理解思考”,也成了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三、 说过程——深化教材,灵动课堂

教材虽然很重要,但非唯一的课程资源。对待教材,教师一定要充分研读、

挖掘,在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依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增、减、改变等再创造来设计教学活动,这样,教师手中的教材就能“厚”起来,课堂就能“活”起来,学生生活实践的天地就能“大”起来,学生品德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也就有了丰实的根基。

1、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了生活化是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程的首要特征。品德和社会课堂应从生活中来,再现生活,回归生活。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这一理念,达到一个目的——“教儿童学会自己解决冲突”。设计如下教学环节:(一)谈话中引出冲突(二)借故事面对冲突(三)回收自己的冲突(四)由冲突升华友谊

四个环节体现了“导入——明理——践行——升华”的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2、 自主探究,实践体验

在新课改中《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强调学生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教师要组织学生的活动,而非单纯地讲教科书。学生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这就需要把活动化教学贯穿到整个教学中,形成“认识—渐进—发展—飞跃”的轨迹,让学生已有的道德认识在活动中得以迁移,得以提升。在本堂课中,我是这样组织实施课堂活动的:

活动一:谈话中引出冲突

谈话是品德课教学中最常见的活动形式,课的开始,我以《牙齿和舌头的故事》这则简短的笑话来引出“冲突”这一话题,告诉学生生活中时时处处会发生冲突,发生冲突很正常。然后通过一个小调查:曾经和同学发生过冲突的请举手。一下子拉近了“冲突”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开门见山,直奔本节课的主题——当冲突发生后。

活动二:走进故事屋

借助《小欣和小琪的故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学会化解冲突的方法。我把故事分成了三个部分,通过“三问”来激发学生内心体验,体会化解冲突的方法:

(1)走进人物内心体验

片段一:小欣看到小琪因父母离婚后,一个人闷闷不乐的样子就跑过去安慰她。没想到小琪却甩开小欣的手,并生气地说:“走开,我讨厌你的同情。”在这段内容之后,我问:如果你是小欣会怎么样呢?让学生通过“小欣”这个特定的角色,体验人在常态下受冲突时的真实感受;让学生走进了小欣的心里,同时使学生懂得发生了冲突不能冲动,要努力保持冷静。从而指导学生遇事如何使自己冷静下来,先由学生自己介绍好方法,然后老师适时补充。“深呼吸、数数、暂时遗忘、转移注意力”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冷静面对冲突。

(2)以旁观者的身份发表意见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片段二:通过一段录音旁白,让小欣来到学生中间,问:谁愿意劝劝她,帮帮她?在拉近学生与小欣的距离的同时,又把他们置身于旁观者的角度,引导他们理性地思考。在学生劝说的`过程中,既凸显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又在老师适时地点拨,及时地总结中有所悟:懂得当冲突发生后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宽宏待人。

(3)设置悬念引起思考

片段三:第二天,放学了,小欣真诚地与小琪沟通,并邀请小琪到自己家里做作业。录像中小琪想要说什么,被小欣打断了。课堂上,我抓住这个疑点,提出了第三个问题:猜猜小琪想说什么?借“小琪”的话引导学生懂得,当冲突发生后,要问问自己做得对不对。如果做错了,就应该勇于认错。同时,让学生体会到面对面真诚沟通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对化解冲突来说很重要。

(4)及时总结巩固

明理之后及时地总结非常重要,因为那些方法,道理往往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具有指导意义。所以故事之后,我要求学生谈谈体会,明确当冲突发生后,如果我有道理,我要宽宏待人。如果他有道理,我要向他道歉。然后,教师进一步用三句半的表演形式总结,既缓解了学生在故事中那一波三折的紧张情绪,同时对化解冲突的方法予以强化巩固。

活动三:实践“回收冲突“

1、“冲突对对碰”——再现冲突:首先,我通过课前的“冲突小调查”选择学生中发生冲突的典型事例,现场调解,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冲突的原因,帮助学生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是否正确,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他,我会怎样?由此,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进行思索,以便他们今后遇到冲突时能冷静处理,而不是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白白耗费精力,破坏友谊。然后,鼓励面对面沟通交流,化解冲突。最后通过“笑脸奖章”祝贺他们化解了冲突。以此让学生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宽容地说一句“没关系”就可以避免冲突的发生;站在对方的角度想,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个拥抱,一次握手就可以化解冲突。

2、“我的冲突我收回”——实践体验:学生在之前的环节中已经看到化解冲突其实并不难,已经跃跃欲试了,此时先请他们谈谈自己与同学发生的冲突,当时怎么做,现在会怎么做。待到水到渠成时,让他们离位亲自来到冲突对象面前面对面地沟通交流,互相给对方贴上笑脸奖章,实现了心灵的碰撞。同时,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也可以发现一些“好人缘”的学生,作为第二课时的延伸:下节课老师要请你们来介绍拥有“好人缘”的秘诀呢!

3、“多种沟通化解方法”——拓展开放:品德是一门开放的课堂,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学时间还是教学地点,教学评价还是教学资源,都是开放型的,都在努力引导儿童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拓展:除了面对面沟通交流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与人沟通交流?学生们很快就发现:电话、书信、网络等都是沟通交流的好工具。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方法的指导更到位,更有效,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化的生活气息。

4、“冲突大考场”——创设情境:选取了教材“辨析角“中的两个典型的情境,首先,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然后集体交流,最后采用师生合作表演、生生合作表演的形式,展现化解矛盾冲突的过程。这样既检验了教学目标落实情况,即学生是否已经学会如何面对冲突,化解冲突。又增加了课堂活动的趣味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活动四:赠送“心语卡”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对学生情感的提升,让他们借“心语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使课堂上真情荡漾,教师借机总结升华。

四、 说板书——主题鲜明,简洁明了

本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简洁明了:化解冲突的几个

篇6:当家教和幼儿园发生冲突

通常,孩子到了3、4岁该进入幼儿园学习了,但不久家长就会发现:孩子常常拿幼儿园的规矩来对付他们。进幼儿园后,孩子们首先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在他们心目中占绝对的、无可比拟的地位。家长们惊奇地发现:原本不听话的孩子,去了幼儿园后,一下子变得懂事了,凡事言必称“我们老师说……”。儿童教育专家指出,使孩子社会化是幼儿园的一个重要任务,它要教导并且不断督促孩子按规矩办事,从而帮助孩子日后很好地进入社会。

家长会碰到这样的困惑:万一幼儿园的规矩和家里的规矩发生冲突该怎么办呢?儿童教育专家建议,家长应配合幼儿园为孩子立规矩。调查显示,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是不会对规矩灵活运用的,对他们来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其他可以选择。有人曾作过调查:让3岁以下(含3岁)的孩子根据颜色来区分物体,结果只有3岁的孩子完成任务,接着当要求3岁的`孩子按照形状来区分物体时,结果他们仍然以颜色来划分区别。只有到了4岁以后,孩子才能逐步改变认知的角度,对事物的判断具有灵活性。

家长必须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幼儿园不允许孩子带食物人园,家长就不必再为此犯规。甚至连糖果都不要让孩子带进幼儿园。

家长必须弄清,家庭规矩与幼儿园规矩冲突在哪里。例如,晚上有父母需要看的电视节目,孩子跑来关掉电视,他们会说:“现在该休息了,幼儿园老师说晚上不要看电视,早点睡觉。”这时家长应告诉孩子,规矩对成人和孩子是不同的。儿童教育专家重申,家长必须和幼儿园齐心协力,根据幼儿园的要求,让孩子按规矩办事。

篇7:当冲突发生教学反思

一﹑事业与金钱是会怎样发生冲突(提出问题)

一个人在工作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倘若遇到一些什么样的事情。事业与经济发生冲突该怎么办?不是全部人都选择事业而让金钱流失。虽然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已经感染到中国,人们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但有些人却认为金钱是体现事业的价值观,所以不用人有不同的观点。例如: 我经过几年拼搏,好不容易和别人合伙开了一个公司。可是我只是一个小股东,大股东的用人机制和管理能力看不到一点希望(因为他是搞销售出身的)。公司的制度形同虚设,公司招聘的员工综合能力!我长期处于一线销售(公司是贸易公司),经过这一年的合作我已经身心疲惫!我的建议他是很诚恳的同意,可是在实施的时候却……。公司每年收益还不错,我觉得现在我是处于金钱和事业发展的十子路口。

其实这反映的情况并不存在“事业与金钱”的矛盾,而是经营和管理的矛盾。这是创业型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不奇怪。正确认识,正确处理,度过去就好了。但问题是如何认识、如何处理。我认为:

1、经营方式决定管理方式——围绕经营抓管理;

2、合作方式决定公司前途——维护合作讲前途;

3、沟通方式决定合作命运——密切沟通搞融合;

4、决策方式决定公司运作——分工协作担责任

二、事业与金钱有哪方面的问题(证实问题)

以现实中经济危机中活过来的公司为例。对于一个贸易公司来说,投资回收期很短,这个问题应该是以下三种选择:

一是离开公司,自己发展,这是为了事业;

二是守着公司,继续合作,这是为了金钱;

三、就是现在正在做的——在公司内争取权利,发展事业,也保着金钱这样就比较难了,但是应该是最佳选择,我认为这时需要借外力。

其实做销售出身的老板大多在自己公司的管理上存在问题,这是职业习惯的原因!不是轻易能改的!但既然作为公司的股东,大家的目的最终还是赢利,我想你应该多利用你们的共同目标,在实践工作中多去引导和帮助他,首先要让他将经营管理的思路转变过来,水滴石穿,我想面对企业发展和他的利益,他会改变的!对于你来说,除非这份事业你已经彻底失去信心,否则还是应该努力去维系它的,毕竟拥有并不容易!合作不容易的,要与其多沟通,确实不行再做其他诸如退出,或请外部的人管理企业。

三、遇到问题,合理解决(解决问题)

当真正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该怎么解决,调查一百零五人后得出结论:调查总人数:105;认为选择事业的:67;认为选择金钱的:18;不知道该如何的:20;选择事业的人认为着现在是全球经济危机,找份工作不容易关于经济方面的能忍就忍。只要有份工作可以有饭吃就行了。但选择金钱的人认为即使是经济危机也不能让自己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即使是被辞职了,只要有实力还是会找到好的工作。有一些人认为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办?或不确定等到遇见再说?或找朋友一起解决。

四、总结

篇8:浅析新闻采访中发生的冲突现象

关键词:采访冲突,舆论监督,案例

一、尊重受访者, 采访时注意时机、场合

事件一:2010年3月23日上午, 贵州电视台在联合贵阳市交警支队四大队通过媒体监督曝光, 纠正行人、机动车违法行为时, 一名开中华轿车的女司机因为违章被交警拦下, 记者不断强迫追问女司机, 女司机恼羞成怒打了采访的女记者几个耳光。在“中华女”打记者事件中, 记者对中华女的提问, 是在她刚违章, 情绪急躁的时候。记者问道:“现在贵阳市民正在积极参与‘三创一办’, 你的行为是否给贵阳的城市形象丢脸?”, 这个问题咄咄逼人, 使受访者感到颜面无存, 激怒了之前配合警方处罚的中华女, 造成她的不配合, 对记者大打出手。

当这段视频曝光的时候, 社会看到了蛮横的中华女, 也看到了记者采访的不规范, 同时记者所在的贵州电视台也因为在事件中播出了“剪截版”视频而被社会质疑。采访时记者应该用平和的心态与受访者交流, 避免在受访者情绪不平稳的时候进行采访。记者的言谈举止、对采访对象的态度会极大地影响采访效果, 记者是媒体的代表, 记者在采访时, 要注意礼貌, 尊重受访者。

事件二:2008年汶川地震的采访中, CCTV新闻记者到第四军医大野战医院采访, 碰到了一个刚刚消过毒准备做手术的医生, 医生很不满地说:“你弄脏我了!”这样的采访不免会让人尴尬, 当时医院的状况应当是很忙碌的, 这个事件让我们思考, 当采访现场很忙碌的时候, 不要为了完成采访而进行采访, 应该充分考虑采访现场的情况, 尊重当事人的利益。

记者的访问是个动态的过程, 由于采访的环境、对象的情绪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采访具有很大的随机性、灵活性。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 人们的语言表达兴趣也有所不同。完成采访任务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 然而当新闻事件发生时, 记者如果全然不顾周围的环境, 一味地抢新闻、挖故事, 自以为是地追逐新闻, 很容易碰钉子, 遭到被采访者的拒绝, 甚至是遭到社会的质疑。

二、以“局外人”身份进行采访

事件:2010年4月, 《长江商报》女记者到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就该校老职工李振生所居单位的一间单身宿舍, 在老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分给别人一事进行采访时, 现场情况失控, 该校“陈书记”不停地责备李民 (李振龙的孙子) “你自己的事情跟他们有什么关系?他们能帮你解决问题?”责备完李民, 陈书记对记者大声说:“你监督谁?……”随后开车轧伤记者右脚。

纪委书记的态度固然蛮横无理, 受人指责, 然而这个案例会让新闻人思考, 遇到这类采访事件时, 应如何发挥新闻媒体的力量, 进行舆论监督, 同时避免不必要的采访冲突呢?

记者进行采访的时候, 要超然于事情之外, 采取客观中立的态度, 以一名“局外人”的身份来进行采访, 来了解事情的原委。记者采访的目的是调查真相, 然后通过社会舆论的作用使问题得到解决。当受访者不配合的时候, 要采取迂回的方式, 不要与受访者发生正面冲突, 记者的角色是“社会瞭望者”, 而不是“执法者”, 必要时当事人可以使用法律武器来解决问题。

三、隐性采访要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

事件:2010年7月28日, 北京电视台《每日文娱播报》栏目播出了一则“郭德纲盖‘违建’, 与物业方面各执一词”的新闻报道。在整段采访中, 电视画面右上角均显示着“非正常拍摄”。8月1日《每日文娱播报》记者二度探访郭德纲的别墅, 摄像记者和郭德纲的徒弟李鹤彪发生多次口角及身体接触。

隐性采访也称微服暗访, 这是指由于特殊原因而不公开记者身份、不表明采访目的的采访活动。这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的。[1]使用隐性采访方法主要是为了保护普通公民的合法权益, 维护媒介的公信度。隐性采访是对社会舆论监督的重要方式之一, 这种方式可以使观众看见正常采访看不到的画面, 然而暗访也要注意把握分寸、尺度, 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冲突。近些年来, 娱乐记者对明星的隐私事件过分监督, 导致了一些冲突事件的发生, 我们经常能看见这样的新闻。

在“郭德纲徒弟打记者”事件中, 记者的采访权和采访对象的隐私权究竟应该保护谁, 成为了人们的聚焦点。记者想要通过暗访的方式获取郭德纲别墅是否侵占小区公共绿地一事的真相, 是在进行社会舆论监督。然而从保护个人隐私权的角度来说, 公共场合进行的有关社会公共利益的暗访, 不构成对隐私权的侵犯。相反, 私人场所或其他不公开场所进行的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暗访, 就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北京台记者在郭德纲的私人别墅未经业主允许进行偷拍, 被郭德纲指责侵犯了其隐私权。[2]隐私权有一个突出特点, 即隐私是可以披露的, 但是否披露的决定权在于个人。只要当事人同意, 隐私内容当然可以被媒体报道。然而, 暗访和偷拍恰恰剥夺了每个人的这个“决定权”, 如果处理不当, 就会在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产生误会、发生冲突。

记者进行“非正常拍摄”, 首先是站在工作的角度上, 没有不纯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 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 记者应该学会从证据角度上保护自己。目前中国法律没有禁止偷拍, 而且偷拍还可以作为法庭证据, 但是偷拍要在合法的前提下。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最好把隐性采访和显性采访结合起来, 争取得到被采访对象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林如鹏.新闻采访学 (第二版) [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140.

上一篇:《次北固山下》原文翻译下一篇:农业部检疫证填写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