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利益冲突总结

2024-04-07

防利益冲突总结(精选8篇)

篇1:防利益冲突总结

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工作总结

我校积极学习《关于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意见》,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意识,规范领导干部行为,着力打造廉洁干部队伍,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成立工作小组,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领导一直高度重视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应上级要求,我校成立以学校领导干部放置利益冲突工作小组,加强了组织领导。学校工作小组在结合我校实际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明确要求,扎实推进。

二、提高认识,建立档案

接到上级通知,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了领导干部行政会,传达意见精神,要求领导干部增强廉洁自律意识、牢固树立防止利益冲突观念。此外,我校应通知要求,下发家庭信息登记表采集干部职工的工作履历、兼职情况、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等情况,全面掌握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三、重视宣传、加大教育力度。

学校加强防止利益冲突规范教育。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贯穿于领导干部防利益冲突一系列教育过程中。同时学校要抓好防止利益冲突的先进典型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注意发现、培养在防止利益冲突方面的先进典型,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导向作用。利用案例开展警示教育,使学校领导干部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四、健全制度,严格执行 应通知要求,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实验高中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关于利益公开、回避等都被纳入制度当中,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方面也做了严格的要求和规定。我校通过召开干部行政会,要求全体领导干部严格遵守执行防止利益冲突各项规章制度,并下发相关制度、文件材料,集体学习,提高认识。

五、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学校领导小组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加强与相关人员的沟通协调,及时与相关人员交流谈心,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学校还注重做好廉洁从教工作的推进渗透,务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同时学校正确处理开展活动与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关系,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六、发现问题,整改纠正

学校要求领导干部明确有关政策界限和纪律要求,进行自省自查,同时结合近期教职工反映的领导干部利益冲突问题进行排查。要针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研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坚决予以纠正,并积极引导领导干部落实整改措施。

我校的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时间短,制度不够健全、程序不严密导致防止利益冲突缺乏可操作性。由于工作的前瞻性不足,实际贯彻不够得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防止利益冲突是一项新工作,战线长,任务重,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校要坚决贯彻执行相关政策,明确政策研究的重点,紧密结合新的实践,针对新形势下防止利益冲突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调整工作方案,狠抓落实,真正把防利益冲突工作落到实处。

篇2:防利益冲突总结

学习《关于卫生系统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的若干规定》的情况

甘卫办发【2012】248号文件,甘孜州卫生局关于转发四川省卫生厅沈骥同志在全省我局集中开展落实《关于卫生系统领导干部防止突的若干规定》活动视频会议上讲话的通知的通知下发后,新龙县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迅速组织学习文件精神,并积极做好贯彻落实。现将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若干规定》活动的意义、范围

抓好这次《若干规定》专项活动落实,是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客观要求,是从源头防治腐败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若干规定》适用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卫生厅和中医药管理局处级以上干部和各市州卫生科级以上负责人、公立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及内设部门负责人。这次专项活动,主要在上述四个层面的领导干部中集中开展。开展《若干规定》活动是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一个客观需要,每位党员干部职工都要自觉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杜 1

绝腐败犯罪行为。

二、利益冲突的意义

我局通过学习文件精神明确了所谓利益冲突,是指领导干部所代表的公共利益与其自身具有的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这里的利益是一个比较特定的概念,领导干部发生利益冲突时,其行为并不一定等同于腐败,但如果不加以及时合理解决,任其发展,就会产生腐败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之所以对医疗系统各单位的药品、医用耗材招标采购、人事任免和行政审批等事项存有不信任感,自觉或不自觉地质疑这些项目实施的公正性,其根源就在于一些领导干部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存有潜在的利益冲突。利益冲突走向极端,就会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导致腐败发生。

三、产生利益冲突的原因

(一)制度有缺陷不系统,执行不力。具体表现在:一是这些制度规定散见在各种准则、条例、报告之中,很不系统;二是制度规定约束的对象各不相同,原则、尺度很难统一;三是根据某一阶段中心工作制定的许多“不准”,具有时效性和局限性,一段时间之后会出现“过时”现象;四是个别制度规定设计不科学,难以起到防止利益冲突的作用;五是大多数规定没有相应的惩罚性条款,具体惩罚措施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由于以上原因,导致防止利益冲突方面的制度规定执行效果不好。

(二)少数领导干部法纪观念淡薄,自律不严。少数领导干部不注重学习,放松思想改造,理想信念滑坡,法纪观念淡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迷失方向,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发生扭曲。这些原因造成了利益冲突的加剧,导致腐败发生。

四、防止利益冲突的对策

要有效地防止利益冲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学习: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开展经常性的教育,防止思想变质。创新学习宣传方式,采取多种活动形式,提高学习宣传的实际效果;二是问题解决:这次专项活动,重点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三是利益回避:重点认真落实好两个方面的回避制度。

1、离退休后从业回避制度,2、执行公务回避制度;四是问题纠正:在查找问题时要注意三点:

1、组织本部门本单位领导干部认真填写《卫生系统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有关情况报告表》,2、要对《报告表》认真审核,3、对照《若干规定》有关要求,对各单位制度进行分析检查。在整改纠正时要注意三点:

1、坚决纠正领导干部存在的利益冲突问题,2、研究修订可能导致利益冲突的制度规定,3、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的长效机制;五是

强化监督:要把监督渗透到权力运行全过程,渗透到每个点、每个环节,在监督过程中要着重抓制度的严格执行。

五、学习贯彻《若干规定》贵在执行力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制度不落实,制度不执行,再好的制度也形同虚设。制度是共同遵守的规程、准则,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严格执行制度,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行为准则,是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保证。

(一)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若干规定》。要坚持用《若干规定》等反腐制度进行自我教育和调节,自觉“对照制度找差距”,经常反思自己的政治立场、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和言行举止是否符合党章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否符合党员标准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

(二)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若干规定》。坚持按制度、按程序办事,带头尊重制度的权威,模范接受制度的约束,自觉维护制度的严肃性,逐步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的良好风气。努力把制度转化为廉洁从政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

(三)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若干规定》。把落实制度视为

一种自警、自律行为,坚持慎权、慎欲、慎小、慎微、慎初、慎独,从严要求自己、从严教育部属、从严管好家人。

(四)要铲除“特权思想”,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先人一步,努力使廉洁从政成为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

新龙县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

篇3:利益冲突管理研究评述

2000年, 中国第一次对“利益冲突”有了意义表述。随后, 我国对防止利益冲突虽然也已经做出了一些规定, 但从总体上看这些政策法规由于政治色彩浓实施效果并不乐观。现有的诸多研究表明不良行政行为的实质就在于“利益冲突”, 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的重要举措, 研究利益冲突问题在我国具有深刻的意义。

二、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定义

要研究公职人员利益冲突, 就必须从认识其概念起步。很多国家对利益冲突管理已经进行了专门化立法, 那么什么是利益冲突呢?学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观点不一, 其中比较主流的有三种。

第一种观点是从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角度来看的, 认为利益冲突是政府人员的私人利益干扰了他为公众谋求公共利益。胡琴认为, 利益冲突是指公职人员或个人的信仰可能会妨碍他在管理公共利益中的决断, 从而难以做到秉公执法。在公共组织中的个体微观角度看, 公职人员也并不总是为公共利益考虑的, 他们往往会更加关心个人的利益。从个人利益干扰和影响公共责任的角度, 第二种观点认为, 利益冲突是公职人员的私人利益与其公共职位所应尽的公共责任和义务之间的冲突。苏马斯·米勒 (Seumas Miller) 、彼德·罗伯茨 (Peter Roberts) 和埃德沃德·斯培恩斯 (Edward Spence) 认为, 从应用哲学的角度来看, 利益冲突正是造成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它往往发生在一个人的自身利益和其被委托的职责存在相互矛盾的时候。第三种观点, 利益冲突的发生在于逻辑主体是公职人员的同时还担当了其他的私人角色, 比如父亲、丈夫或者是朋友等社会角色。库珀从行政伦理学的角度认为利益冲突就是“我们自己的个人利益与公职人员的义务之间的冲突。它包含了角色冲突和权力资源间的冲突, 以公谋私就是其中的典型。”这种由于多重社会伦理角色导致的利益冲突是政府廉洁形象的一个很大的不利因素。

综上可知, 无论学者从哪个角度进行利益冲突的概念定义, 最后都会归结到公职人员的自身利益对公共利益的僭越。笔者认为, 公职人员利益冲突是一个道德问题, 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还是一个角色管理的问题, 其实学者们不同的视角下所做出的定义也是存在着其内部契合点的, 公共责任和公共伦理都和公共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发生的原因

林兴指出, 中国的利益冲突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 “公仆”的理论可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他的缺陷是忽视了公职人员作为“具体个人”的存在;第二, 是对腐败认识上的欠准确性, 中国在对公职人员“不能腐败”的制度建设方面少有成就;另外盲目排斥西方的政治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往往是以退避三舍的态度来对待很多资本主义制度国家的政治制度。库珀在他的文章中, 建设性地把利益冲突范围进一步推广, 扩展到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组织利益和私人的利益、上下级之间的利益冲突, 但是他的观点也存在着不完善性, 比如忽略了公共权力与利益冲突之间的关系。公共权力制约机制与反权力作用机制的缺失也是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不同的特定经济利益必然会在不同政治主体的相互关系中体现, 于是就会出现不同利益群体围绕公共权力进行博弈和斗争的状况,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利益冲突。切实可行的公共权力制约机制和反权力作用机制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均衡利益、缓解冲突的作用。相反, 公共权力制约机制与反权力作用机制的缺失, 则会使冲突不断扩大化, 加剧冲突。

四、完善利益冲突管理的建议

公共权力的腐败, 利益冲突是其主要原因, 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解决利益冲突问题。重视利益冲突, 为探索新的反腐之路、特别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提供了建设性思路。

(一) 国外的经验

国外对于“利益冲突”的概念的确定要比国内早, 管理相对于国内已经相对成熟, 其中OECD国家的做法总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财产申报。财产申报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能够帮助公众评判政府职员公务的执行情况。美国财产申报制度分公开申报和秘密申报两种。申报内容包括个人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财产状况, 包括股票、债券、共享资金、养老金、能带来收入的不动产, 个人通过其他劳动、投资及奖励所获得的利益, 接受礼品、住房及招待消费, 本人在外任职情况以及为将来所做的安排和制定的个人协议等。

2.资产处理。廉政监督部门要对个人财产申报做出详细的审查, 并且要对那些存在利益冲突可能性的资产进行处理, 处理的形式往往有出售、委托和回避。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取公平交易的方式将这些问题资产出售以消除潜在的利益冲突。

3.回避制度。回避制度是有效解决利益冲突问题的方法之一。加拿大详细的规定了回避接受优惠的相关制度, 其公职人员必须要避免任何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优惠的情况。此外, 许多国家还对任职也实行了回避制度, 禁止具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两人在同一个部门或者是能够构成上下级关系的单位任职, 禁止公职人员参与其亲属的任职、调动和处罚事务当中。

4.对离职后的行为实行限制。如今出现了一种在各国都很常见的新型利益冲突类型, 即政府公职人员在离职之后到某些私人企业后利用原有的关系网络继续“发挥余热”。美国等国家都对此种行为都已经做出了具体的限制规定。这种限制分为对就职范围和再就业时间上的限制两个方面。首先是范围的限制, 规定禁止到与其之前的政府岗位有密切的工作关系的公司或单位任职。其次是时间上的限制, 在一定的期限内不得与原任职单位有业务关系, 如此一来, 等到时间限制解除之时, 该公职人员原先的关系网已经淡化, 也就不能为其谋求多少个人私利了。

(二) 梳理国内发展脉络, 立足国情, 量身定做

世界各国在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上的经验是十分值得借鉴的, 但是鉴于中国所特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国情, 我国更应立足国情来探索中国式的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道路。中国在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的变迁过程可以分为探索 (1984-1992年) 、发展 (1993-2002年) 、加速推进 (2002年至今) 三个阶段。纵向比较这三个阶段, 呈现出我国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管理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注重制度的执行力、日趋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管理应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 进行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立法, 重视对权力的制约, 使现有制度系统化;第二, 构建防止利益冲突行政伦理教育体系, 使得公职人员“根红苗正”;第三, 加强文化建设, 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对利益冲突“零容忍”的社会心理文化氛围。

1.完善制度体系, 重视权力制约。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可操作性差是一项亟待克服的弱点。将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管理的法律体系系统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对公职人员进行权力的合理配置, 防止一手遮天的权力滋生是防止利益冲突的重中之重, 具体的方法可以采用加快轮岗速率、压制利益团体、避免期权交易载体出现等。明确划分出公权与私利的利益边界, 使干部领导和公职人员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任职前的资产处理制度、在职期间的财产申报制度、回避制度、离职后行为限制制度, 系统化地将公职人员在任职前、在职、离职三个阶段的利益冲突行为进行规范, 有效规避公职人员在各个阶段潜在的利益冲突问题。

2.关注行政伦理, 构建防止利益冲突教育体系。观念性要素在防止利益冲突中是有效发挥制度约束作用的内控基础, 廉政教育在防止利益冲突的过程中,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家公职人员教育体系中, 廉政教育和伦理培训必须要被上升高度, 使其成为公职人员实现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培训目标是帮助公职人员了解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法规, 特别是帮助他们树立防止利益冲突的观念。在公职人员的培训中就要对其详细说明未来可能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利益冲突问题、正确的解决方法、违反规定之后的处罚方式等, 并且要对其不断地进行意识强化, 让“利益冲突不可触碰”的种子他们在内心深深地扎根, 在日后的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严格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

3.营造正确的社会心理文化氛围。社会文化心理氛围是一种软环境, 潜移默化地渗透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从而形成心理调控机制。从中国历史文化传承来看, “利”是“官”的附属品, “官”是“利”的代名词, 所以在中国公职人员的利益冲突管理也是一场十分艰巨的思想文化斗争。笔者认为营造一种“崇尚廉政、褒扬廉政”、“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心理文化氛围是十分有必要的, 当社会的各个阶层都认可这种文化时, 那么利益冲突行为就会如同过街老鼠般“人见人打”, 再无藏匿的地方, 在加之严格系统的法律制度共同作用就能够真正使对于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防治获得社会文化心理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胡琴.论政府利益及其冲突治理[J].行政与法, 2002 (10) .

[2].Seumas Miller、Peter Roberts、Ed-ward Spence:Corruption and Anti-Cor-ruption:An Applied Philosophical Ap-proach.Pearson Education Inc.2005.pp46-59.

[3].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4].林兴.利益冲突制度的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 2005 (9) .

[5].周梦柯, 温志强.浅谈公务员利益冲突:危害与化解[J].科教导刊, 2010 (12) .

[6].美国《行政部门雇员道德行为准则》 (Standards of Ethical Conduct for Employ-ee of the Executive Branch) .

[7].陈哲明.加大防腐力度正确处理教育制度监督三者的关系[J].四川气象, 2005 (02) .

篇4:当友情遭遇利益冲突

把话挑明:利益之争不损害友情

行政部的于洋和朱萍,关系很好,相互间无话不说。让人奇怪的是,多年的职场打拼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她们的友情。原来,她们有一个维系友情的“法宝”—— 把话挑明。

公司决定行政部选派一位员工出国培训。出国培训,不仅费用全免、工资照发,还可以为职务晋升增加砝码,确实是一份美差,部里人人都想争取这个机会。于洋资历老、工作卖力,深得领导赏识,看看周边,竞争对手只有朱萍了。中午吃饭时,于洋直截了当将她的想法告诉了朱萍,说:“这些年我为公司吃了多少苦,也该轮到我了吧!要是领导大方些多给个指标,我们就可以一起去国外了。”朱萍听出话外之音,附和着说:“是啊,是啊,也该你去了……”欲言又止,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既然我们是好朋友,我也挑明了吧。其实,我也很想争取这次机会呢。”意图撞在了一起,两人相视一笑。于洋说:“部里其他同事争到的可能性不大,出国培训指标非你我莫属。”朱萍说:“那我们谁也不要欠谁的,按惯例公平竞争。”于洋点点头。

接下来,两人各自忙碌起来,申请、陈述、争取,一切进行得有条不紊。过了几天,领导找于洋谈话,表示公司决定将这次出国机会给她,让她做好工作交接和出国准备。于洋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马上把这个好消息跟朱萍分享了。朱萍有些失望,但还是笑着说:“真为你高兴!不管是你去还是我去,都值得祝贺!这也说明我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和提高。”听了朱萍的这番话,于洋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她们的友情没有因这次利益之争而受到伤害。

启示:于洋和朱萍面对职场利益冲突,都选择了事先挑明,把自己的想法向对方公开,以争取对方的理解与支持,也让自己可以不再考虑友情的因素,而心无旁鹜地去争取职场利益。相反,如果是拉不下脸面,不事先沟通和交流,就会各怀心事、相互猜忌,甚至为了利益不惜伤害友谊,犯下“职场背叛”的大忌,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最终会损害珍贵的友情。

倾力合作:友情与利益的“共鸣”

“海归派”何磊经老同学、公关公司媒介部经理周晓鹏的引荐,应聘到资讯部经理职位。上班伊始,老同学提醒他:“国内国外不一样,要当心‘办公室政治’啊。”何磊没想那么多,笑着对老同学表示感谢。

这天,公司开例会,周晓鹏陈述完产品“推广计划”,老板让大家发表意见。部门经理们一言不发,见此情景,何磊开了腔:“我觉得这个计划很好,不过我认为,如果再加入风险预测,它将是一份很完美的方案。”何磊话音刚落,就注意到其他部门经理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这时,老板发话了:“计划总体不错,何经理的意见很好,请周经理对计划再作完善。”

散会了,周晓鹏叫住何磊,一脸苦笑:“老弟,今天你可害苦我了。”何磊不解:“我也感觉不对劲,怎么回事啊?”周晓鹏说:“我这份计划两次公开讨论都没过关,老板上次已经发火了,如果再不能通过,公司可能就会失去这个项目。这个紧要关头,谁都不敢妄言啊。”何磊说:“可我提建议,这是为公司好啊。”周晓鹏说:“你提的意见也对,问题是客户明天就要计划书,时间这么紧,拿不出來就误大事了。”何磊没想到里面有这么多讲究,意识到自己违背了“常规”,给老同学增添了麻烦。

接下来,何磊立即找到老板,表示愿意全力配合周晓鹏修改计划书,争取了老板的同意。两个老同学一起加班到凌晨,终于完成了任务。项目庆功会上,周晓鹏第一个端着酒杯走到何磊面前,无须多说什么,经历这次事件,他们的同学情谊已经更上层楼了。

启示: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年轻人应该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与工作利益的关系,学会怎么与同事和领导相互沟通。如果你对某项决策、工作有意见和看法,一定要从大局出发,考虑详细,并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场合来提出,提出时也要拿捏好分寸,必要时可采取跟当事人私下交流的方式。

敢于说不:不让友情左右原则性利益

业务员黄新“磨”了几个月的客户终于来公司签合同了,销售副厂长林明为老朋友多年来不菲的销售业绩感到高兴,亲自参加与客户的谈判。双方谈到交货价格时,林明提出按照原先商定的价格,客户的态度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表示不能接受,并意味深长地说:“我听说,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贵厂上个星期接到了一大批退货。”林明赶紧解释:“退货这回事,并非是质量问题导致,而是我们发货时弄错了产品型号。”客户语气坚决:“是不是型号的原因我就不再追究了,但是,昨天贵厂车间做的货物出了问题,厂长都亲自下到车间过问,这件事林副厂长又想作何解释?”林明不禁惊出一身冷汗,客户对厂里的情况一清二楚,这谈判简直谈不下去。最后,客户狠狠地下调了价格,又请厂长出面拍板,合同才最终签订,公司为此损失近百万元。

客户走后,厂长大发雷霆:“是谁把工厂内幕泄露出去的,这种事在厂里绝对不能容忍!林副厂长一定要调查清楚。”后来,事情弄清楚了,让林明颇感震惊:泄露工厂机密的,竟然是黄新,而且黄新还为此得到5万元“好处费”!黄新主动找到林明,愧疚地说:“老哥,都怪我财迷心窍,中了那老家伙的圈套。”林明说:“你犯下这么严重的错误,老哥我非常痛心,但工作归工作,感情归感情,处罚是不能免的。”经厂长批准,林明作出没收5万元、罚款两万元的决定。林明把黄新叫到办公室,说:“在原则性问题面前,不能有丝毫马虎,我这样处理,既是为单位好,也是为你好,希望你能理解,并且体谅老哥!”黄新说:“我理解你,这几天我考虑了,这里我待不下去了,我已写好了辞职信。”林明想了想,从抽屉里找出一张名片:“老弟,我尊重你的选择,是虎到哪儿都吃肉,这个名片上的经理,是我一个老同学,你可以去他那里看看,我这就打电话给他。”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启示:身在职场的人们,面对“左手是职场友情,右手是原则性利益问题”的时候,应该学会坚持原则,在涉及原则性的利益面前,谦让而不退让,循原则而不徇私情,不能让友情左右你对原则性问题的判断,不能做违背单位价值观及商业道德的事,一言蔽之——为了工作。

编辑 张金余

篇5:防利益冲突总结

【中文摘要】腐败是各国的政治毒瘤,国内外学者围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提出了各种治理理论,而利益冲突作为一个廉政学概念近年来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本文也主要研究利益冲突的廉洁性意义。公务员利益冲突导致的腐败和廉政建设问题,已经成为政治稳定性的潜在威胁。我国许多公共政策决策失败、执行不力以及官僚主义、腐败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即利益冲突。因此,防止利益冲突已经成为维护政府清廉、防止国家公职人员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应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利益冲突导致的政治腐败问题和廉政建设问题,本文主要从利益相关概念的界定;利益冲突对政治腐败的影响;协调利益冲突从源头上治理政治腐败三部分出发,从利益冲突角度下研究防治政治腐败的对策。

【英文摘要】Corruption is the cancer of all countries that treat the social healthy development.And all of these has also influenced political stability in China.Lots of academic have find different methods for this problem in the world.In this years, more and more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 as a new uncorruption concept which as become a great problem in our social.Conflict of interest cause corruption has become a big problem that treat politic stable.And it is also the culprit of some Chinese social public policy errors s

bureaucracy and corruption.In this condition, the best way of establish a clear goverment and prevent corruption of civil service is to prevent effectively when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 occurred.For talking clearly about the problem of corruption in new period of China construct socialism, I will focus on the meaning of conflict > the influence of corruption causes by conflict of interest and the policys of how to against corruption under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At last, find the best way to establish a clear government.【关键词】利益冲突 公务员 腐败

【英文关键词】Confict of Interest Civil Service Corruption 【备注】索购全文在线加我:

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指导和论文发表委托服务

【目录】利益冲突对政治腐败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4-5英文摘要

5引言7-8

中文摘要

一、利益冲突相关理论

(二)利益结构、的界定8-1

4(一)利益的界定8-10

10-14利益矛盾、利益冲突14-2

3二、利益冲突对政治腐败的影响

(二)我国

(一)利益冲突的历史演进14-1

515-17利益冲突的发展特征响17-2

3(三)利益冲突对政治腐败的影

三、协调利益冲突从源头上治理政治腐败

23-30益观23-25

(一)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引导公务员树立正确的利

(二)建立利益惩处机制,制定防止利益冲突相

(三)建立利益约束机制,推进防止利益冲突

(四)建立利益激励机制,完善公务员福利关法律25-27制度创新27-28制度28-3032

结论30-31

参考文献31-32

篇6:利益冲突回避制度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司法部令第122号)、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制定的《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试行)》、四川省律师协会制定的《四川省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的规定,为规范本所律师执业行为,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所严格执行利益冲突回避制度。本所成立律师执业利益冲突审查小组,组长由本所主任担任。审查小组的职责是负责审查本所代理的委托事项与本所其他委托事项的委托人之间是否存在利益冲突。

三、对于与本所已建立法律服务关系的当事人,本所建立当事人信息档案。本所在与当事人办理委托代理手续时,应当谨慎严格审查。承办律师在接受当事人委托之前,应当向本所行政办公室检索相关当事人的信息档案(包括咨询档案),查证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

四、本所律师在执业过程中发现有下列利益冲突情形的,应当立即向本所主任或者审查小组报告:

(一)在同一刑事案件中,本所律师同时担任该案件中涉嫌共同犯罪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犯罪嫌疑人的律师或者被告人的辩护人。

(二)在同一刑事案件中,本所律师同时担任该案件中被害人的代理人、犯罪嫌疑人的律师或者被告人的辩护人。

(三)在同一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或者非诉讼法律事务中,本所律师同时为有利益冲突的当事人担任代理人或者提供法律服务。

(四)与本所已建立法律服务关系的的两个或者数个当事人之间发生诉讼、仲裁类案件,本所律师同时担任两方以上当事人的代理人。

(五)本所律师在诉讼、仲裁类案件中与一方当事人依法解除委托代理关系后,又在该案件中接受对方当事人委托担任代理人。

(六)本所律师及其近亲属同委托事项有利益冲突,或者诉讼相对方的律师是本所其他律师的近亲属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

(七)本所律师在前一法律事务中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委托代理关系后,又接受与前任委托人具有利益冲突的相对方的委托,办理相同法律事务。

(八)担任法律顾问期间,为与顾问单位有利益冲突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

(九)依据律师执业经验能够判断的其他利益冲突情形。

五、律师在承办案件过程中发现有本制度第四条所列情形,应当予以回避。尚未接受委托的,不得建立委托代理关系;在接受委托后知道诉讼相对方或者利益冲突方已委聘本所其他律师的,应当协商解除一方的委托代理关系,协商不成的,应当与后签订委托代理合同的一方或者没有支付 律师费的一方解除委托代理关系,但双方委托人签发书面豁免函的除外。

六、律师在接受委托后知道诉讼相对方或者利益冲突方委聘的律师是自己或者本所其他律师的近亲属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应当及时将这种关系明确告知委托人。委托人提出异议的,律师应当回避;但双方委托人签发书面豁免函的除外。

七、专业组负责人对本组律师承办案件是否存在利益冲突负有审查义务。在接受委托之前,应当进行利益冲突查证。只有在委托人之间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才可以建立委托代理关系。经查证,若存在利益冲突的情形,不得签订委托代理合同,但双方委托人签发书面豁免函的除外。

八、与顾问单位签订顾问合同时,应当在顾问合同中明示本所利益冲突回避制度,让顾问单位知晓利益冲突回避制度的基本原则及处理办法。

九、在执业活动中,如承办律师明知存在本制度第四条所列利益冲突情形而故意隐瞒事实并继续进行委托代理,致使委托人遭受损失的,除责令其承担赔偿责任外,视其情况予以记过处分,直至除名。

十、承办律师对因存在利益冲突而被审查小组要求解除委托代理关系有异议的,可向审查小组提出异议申请,由审查小组组长作出最终决定并书面告知承办律师。

十一、因存在利益冲突与委托人协商终止委托代理关系后,承办律师应当书面报告本所主任或者本所合伙人会议,本所根据承办律师已进行或者完 成的委托事项向委托人退还全部或者部分律师费。

篇7:防止利益冲突暂行规则

防止利益冲突暂行规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全市************机关工作人员廉洁从政行为,防止利益冲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及党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全市**工作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所称************机关工作人员,简称**人员,是指**市************系统全体公务员。

承担公共管理或服务职能的其他工作人员参照适用。

第三条 本规则所称利益冲突,是指**人员在履行公务职责过程中,其私人利益与公职身份所代表或维护的公共利益两者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因其作为或不作为,直接或间接使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获取利益。

第四条 本规则所称利益,包括财产性利益和非财产性利益。

财产性利益,是指动产、不动产、有价证券等财物或期权、债权等其他具有经济价值的利益;非财产性利益,是指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在政策制定、行政审批、执法裁量、人事管理等方面谋取的有形或无形的利益。

第五条 本规则所称特定关系人,是指与**人员有下列亲属关系的人:

(一)夫妻关系;

(二)直系血亲关系,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

(三)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包括伯叔姑舅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侄子女、甥子女;

(四)近姻亲关系,包括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的配偶及子女配偶的父母、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配偶。

共同生活的继父母、继子女关系视为前款规定的特定关系人。

第六条本规则所称的私人利益,不仅包括**人员本人的利益,而且包括其特定关系人的利益。

第七条本规则所指的利益冲突包括以下类型:

(一)**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直接从利益相关者收取利益:

1.索取、接受或者以借为名占用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财物;

2.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宴请以及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

3.在公务活动中接受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

4.以集资、交易、委托理财等形式谋取不正当利益;

5.利用知悉或者掌握的与**职权有关的信息谋取利益;

6.其他利用职务之便直接获取利益的行为。

(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实现自己或特定关系人的私人利益:

1.处理涉及自己或特定关系人的公务;

2.具有特定亲属关系的人在同一单位或有特定管理关系的不同单位任职,有特定管理职权的**人员在成长地等特定地区任职;

3、允许、纵容特定关系人从事与本人职权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4.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

5.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谋取私利;

6.其他利用职务影响获取私人利益的行为。

(三)**人员具有双重身份,利用公共权力的影响,在公务过程中以公共角色的身份参与私人事务,为自己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人利益:

1.违反规定兼职;

2.违反规定从事营利性活动;

3.违反规定退休或离职后从事与原任职务有关的营利性活动。

第八条防止利益冲突,坚持以下原则:

(一)公共利益优先。**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履行************职能时,应当坚持公共利益优先,以公共利益为行为最高的衡量标准。要求其正确处理或限制可能对履行公务产生妨害的私人利益,自觉排除有碍公正履职的私人利益冲突影响,否则应当放弃参与有关公务的执行。

(二)透明与审慎。**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准则,做到公开透明,及时报告有可能损害公正履行公务的私人利益;**人员应审慎执行公务,在执行公务中的行为应受到严格的监督;在处理利益冲突过程时,其行为应当具有一致性和公开性。

(三)增强个人责任和表率作用。**人员要时刻牢记和履行自身的公共职务责任,时刻保持廉洁,随时作出表率,应当以有利于公共利益的方式来处理利益冲突。**机关要以有效的防止利益冲突政策和行为来展示表率作用,不断增强**人员个人和************机关履行职权的公信力。

第九条 **人员禁止借行使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市场监管、消费维权等职权,或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

不正当利益。

第十条**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涉及本人或特定关系人利益的应当回避,不得参加有关调查、讨论、审核、决定,也不得以任何方式施加影响。

第十一条有本规则第五条所列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人事、纪检监察、财务、审计工作。

市县两级**机关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在任命、选配各个职位、岗位**人员时应当考虑**人员亲属关系等因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适当回避。

第十二条**人员原则上不能在本人成长的街道、乡镇辖区任**所所长,原则上不能在本人成长的社区、行政村辖区担任片(段)长。

市县两级**机关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在任命、选配各个职位、岗位**人员时应当考虑**人员的成长地等因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适当回避。

第十三条**人员禁止允许、纵容特定关系人从事与本人职权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第十四条 **人员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

(一)不准要求或者指使提拔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其他亲属;

(二)不准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默许、纵容其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以及其他特定关系人收受对方财物;

(三)不准默许、纵容、授意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其

他亲属以本人名义谋取私利;

(四)不准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其他亲属及特定关系人从事经商、办企业等营利性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第十五条**人员禁止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谋取私利。

(一)不准干预和插手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兼并、破产、产权交易、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资产转让、重大项目投资以及其他重大经济活动等事项;

(二)不准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向相关部门及其人员以暗示、授意、打招呼、批条子、指定、强令等方式,干预和插手各类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行为,影响市场经济活动正常开展或者干扰正常监管、执法活动。

第十六条 **人员禁止违反规定兼职或从事营利性活动。

**人员退休或离职后在规定的期限内禁止从事与在职时职权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第十七条新进入**系统公务员队伍的人员,原从事其他职业或从事有关营利性活动的,在入职前应当辞去原职业或以转让、停业等适当方式停止有关营利性活动。

第十八条**人员应当根据相关规定要求的对象和内容如实申报个人有关利益事项。

第十九条**人员违反本规则有关规定的,根据干部管理权限依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责令作出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或者调整工作岗位等处理,构成违纪的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条各级**领导干部应带头自觉遵守本规则,并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抓好职责范围内的防止利益冲突工作。对放任、包庇、纵容下属人员违反规定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按照有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

第二十一条 市局党组组织领导本规则的实施。市局纪检监察部门、人事教育部门按职责分工抓好本规则的贯彻落实和监督检查。

各县级**局党组负责本规则在本单位的贯彻落实工作。第二十二条本规则由市局纪检监察部门、人事教育部门负责解释。

篇8:防利益冲突总结

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美国、英国等国家逐步发展起来的, 该理论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企业中进行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 并承担了一定风险的个体和群体, 其活动能够影响该企业目标的实现, 或者受到企业实现其目标过程的影响。

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公司的目标是通过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达到利益相关者总体利益的最大化。然而当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应用于企业实践时, 面对众多的、极具差异的 (有的还可能是相互冲突的)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 企业的运行可能显得无所适从, 从而背离企业目标。笔者认为, 公司治理的主体不应该是全体利益相关者, 应该对利益相关者进行甄别, 确定核心利益相关者。笔者认为核心利益相关者至少应包括企业核心股东、管理者和员工, 应该让核心利益相关者成为公司治理的主体。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将是核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二、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

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要求不仅会有差异, 而且很可能会产生冲突。这是因为各方利益相关者往往都是站在自身利益需求的角度来对企业提出要求, 希望企业尽量履行更多的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

(一) 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控股股东与其他股东的利益冲突。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主要体现在控制股东与少数股东的利益冲突上, 即发生在股权相对集中、控制股东与少数股东持股数额对比明显的公司中。在资本多数表决原则下, 少数股东的表决权仅在理论上存在, 由于其持股比例太小, 对公司事务的影响很小, 中小股东“理性的无知”和“搭便车”问题, 使大股东常常漠视中小股东的利益。控股股东往往利用自己在公司中的优势地位, 欺诈、打压少数股东, 如对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予以持有最低股份的限制、利用关联交易侵占公司资产、排挤少数股东选派的代表进入公司机关、在公司增资时以特别优惠的价格得到新股份从而扩大对公司的控制权、采用有利于自己的股利分配政策等。

(2) 股东与经营者的利益冲突。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中, 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冲突几乎是不可避免会发生的。股东期望经营者能够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出发从事经营与管理活动, 但经营者往往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而牺牲股东利益, 使股东的期望和既定的财务目标异化, 股东将不得不负担一部分由于经营者的利己主义行为而发生的成本, 即“代理成本”。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追求目标的不同。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法律地位不同, 二者追求的目标必然存在着偏差。股东的目标是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 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二是对待风险的差异。经营者认为自己将大量的人力资本和个人财富投入企业, 而股东只是把自己财富的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投入到某一企业中, 因而认为自己所承担的风险远比所有者大得多。三是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股东期望经营者能加倍努力工作, 以增加企业价值。然而, 经营者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 股东却难以判断。

(3) 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冲突。股东与债权人作为公司的两种资金提供者, 既有相同的利益, 也会存在利益的冲突。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可归结为四类:一是股利发放政策。股利增多会使股权价值上升, 但同时会削弱企业未来偿还债务本息的能力, 从而使企业债券的价值下跌。二是债权稀释问题。对已经发行的债券的持有者而言, 如果企业再发行新的优先级别等于或高于旧的债券时, 其所拥有的旧债权就会受到削弱。三是资产置换问题。股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 有可能投资高风险的项目, 而对债权人而言, 其借贷资本的收益是确定的, 公司项目投资风险的增加只会导致其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增加。四是投资不足问题。企业可能会放弃那些可以为其带来正的净现值的投资项目, 即如果一个净现值为正的项目所带来的好处主要由债券持有人获得, 那么企业就会拒绝这一项目。

(二) 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冲突

基于资本雇佣劳动的认识, 强调股东是公司的主人, 职工是为资本赚钱的工具, 是被公司所雇佣的对象。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股东与职工利益冲突的严重程度可想而知。股东与雇员的利益冲突, 主要在于雇主与雇员的关系是不平等的, 雇员处于弱势地位。

三、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

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发生冲突是永恒的话题, 企业运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断冲突、调整和平衡的过程。在企业总体利益既定的情况下, 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可能是冲突的, 而最终利益的分配则是各方博弈的结果。公司治理从根本上可理解为一种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冲突的协调机制, 它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 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 来协调企业多种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之间的冲突。

(一) 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和相互制衡

理论上, 所有股东都具有相同的权力和平等的收益而被认为是同一利益主体的。但实际上, 当股东构成中存在具有绝对优势的控股股东而其他股东又相对分散时, 大股东和中小股东就成为不同的利益群体, 由此产生了博弈行为。

如前所述, 控股股东对公司资金的大量侵占以及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 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对于中小股东来说, 由于普遍存在着“搭便车”和对“参与成本”的考虑, 在公司治理中缺乏参与股东大会的积极性, 而信息不对称导致其在公司中往往处于无奈或无助的地位。对中小股东而言, 最便捷、最有效的表达意见和行使权利的方式往往不是股东大会上的“用手投票”, 而是在资本市场上的“用脚投票”。由于中小股东缺乏参与意识, 对投票权与诉讼权的放弃和缺失, 使得大股东成为这场博弈中的赢家, 从而可以肆意侵害中小股东利益。解决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 股东权的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相结合。股东权平等原则是各国公司法普遍遵循的原则。股东权平等首先是形式上的平等, 即股东享有同股同权、同股同利, 这是为了保证少数股东并不因为持股份额少而在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分配公司利润等方面处于不公平地位。但仅此是不够的, 由于持有股份数额的悬殊, 控股股东对于公司事务有单方面的决定权, 少数股东的表决权成为一种形式, 控股股东的强势地位会造成少数股东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因此, 有必要在坚持股东权形式平等的同时, 兼顾或追求实质上的平等, 强调对少数股东的特殊保护。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在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方面赋予了新的权力, 健全了对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机制, 保证了中小股东有充分的发言权, 避免其被控股股东所操控。

(2) 股东之间的权力分立与制衡。论及公司之间的权力分立与制衡, 人们一般会想到公司权力在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与相互牵制。为了有效地制衡控股股东, 许多国家创设了独立董事和独立监事制度, 通过扩大外部董事和监事的比例, 以解决权力分立与相互制衡。较为现实可行的作法是由少数股东及其他非控股股东的利益关系人提名, 股东大会在提名范围内任免, 并且在表决时控股股东应予以回避。随着公司治理外部系统的作用增强, 学者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媒体的高度关注、政府提供相关的立法保证和方便中小股东参与治理的手段 (例如网上投票、累计投票制的实施) 等, 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意识逐渐增强, 博弈双方的态势将发生变化, 中小股东的利益将得到有效保护。

(二) 股东与经营者的利益平衡和相互制衡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 股权的过度分散、监督成本和“搭便车”问题, 使股东与经营者的力量对比中, 经营者居于公司的优势地位, 作为所有者的股东反而处于劣势, 形成了“内部人控制”和“强管理者、弱所有者”的局面。协调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激励, 通过激励报酬计划使经营者分享企业增加的财富, 鼓励他们采取符合企业最大利益的行动;二是监督, 对经营者进行监督, 并在经营者背离股东目标时, 减少其各种形式的报酬, 甚至解雇他们。在以下两种情况下, 股东可以更好地制衡经营者的行为, 从而协调股东与经营者的利益冲突。

(1) 发挥机构投资者在平衡股东与经营者利益冲突中的重要作用。机构投资者常常掌握公司较大比例的股份, 拥有专业的投资经理, 具有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和能力, 因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维护股东权益、制约经营者。机构投资者的迅速崛起, 满足了股东们权力制衡、降低代理成本、提高效率的要求, 为股东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代言人。

(2) 突出董事会在协调股东与经营者冲突中的重要作用。由于经营者和股东的信息不对称, 经营者有可能通过操纵会计信息, 运用者在委托投票权的竞争中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股东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委托一些品行端正、学有专长的人组成董事会, 通过董事会选任和监督经营者。通过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相结合的董事会结构, 能够有效地协调和平衡股东与经营者的利益冲突。

(三) 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平衡和相互制衡

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博弈, 员工在博弈过程中一开始就处于弱势地位, 如果缺乏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 那么员工就更加处于劣势。因此, 只有寻求突破, 才能改变这种劣势, 公司治理系统为员工提供了突破的渠道, 即员工可以通过合法的方式对经理层进行监督。经理层对于股东、董事会所拥有的信息比较优势, 在员工这里可能不复存在, 因为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必须通过员工的执行才能完成, 员工可以通过公司治理系统所提供的合法途径参与公司治理, 以手中的信息作为筹码进行博弈。这样, 公司治理系统下的经理层与员工之间可以不断地进行重复博弈, 并向有利于共同治理的方向发展。

利益相关者之间博弈即利益均衡的核心内容是权力和利益的分割, 实践证明, 企业所有权的配置从“股东独享”向“利益相关者共享”演变, 前者是企业所有权的初始缔约状态, 而后者则是反复博弈后的稳定状态, 也是企业所有权的最优配置状态。公司治理系统为博弈各方提供了一个相互制衡的长期博弈框架, 而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多方长期博弈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均衡结果。

四、结论

让核心利益相关者作为公司治理主体是合理和可行的。首先, 核心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进行了高度的专用性投资, 并承担了剩余的风险, 其行为是影响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企业的经营好环也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非核心利益相关者因承担的剩余风险相对较小, 且自身数量和身份难以确定, 资产不容易量化, 因此其参与公司治理在目前不应该提倡。其次, 核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可以有效地防止寄生关系和偏利共生关系, 形成具有互惠共生性质的利益相关关系。因此, 公司共同治理的发展趋势是核心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治理, 达到利益各方的利益均衡。

参考文献

[1]杨瑞龙、周业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1]杨瑞龙、周业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杨瑞龙、周业安:《企业共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2]杨瑞龙、周业安:《企业共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任云海:《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现状综述》, 《商业研究》2007年第3期。[3]任云海:《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现状综述》, 《商业研究》2007年第3期。

上一篇:物流企业年终总结下一篇:“沙漏”里的时间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