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间冲突

2024-05-18

组织间冲突(精选八篇)

组织间冲突 篇1

知识链是指以企业为创新的核心主体,以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为目的,通过知识在参与创新活动的不同组织之间流动而形成的链式结构[1]。在知识链的运营过程中冲突时有发生,由于知识链结构较为复杂,所以知识链冲突也较为复杂,既有知识链各组织的内部冲突,还有组织之间的冲突。

关于组织内部冲突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较多,成果也很丰富。1998年,Richard A.Spinello首次提出了知识链的概念[2]。但类似于知识链、企业联盟等组织之间的冲突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将从影响知识链组织间冲突的因素这一角度入手,尝试对知识链组织间的冲突进行划分归类。

1 冲突的概述

冲突就是一种对立状态,它产生于系统中各方所追求目标的对立性。由于冲突各方同处于一个系统中,各方是互相联系的;但由于所追求的目标是对立的,所以各方又是互相制约的。冲突各方既制约又联系,既对立又统一的特点,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冲突表现形式。尽管现实世界中的冲突千差万别,各式各样,但若加以抽象分析,考察其实质,则会发现作为一个冲突,其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局中人,局中人具有一定的理性和决策能力。

(2)所有局中人同处于一个确定的系统中,因而局中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3)各局中人在系统中所追求的目标具有对立性,局中人能通过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行相互作用,形成相互制约。(注:冲突的局中人指发生冲突的各方,它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组织、集团或国家。)

冲突一旦出现,冲突各方一般都要首先进行联系,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力求影响冲突的发展,使冲突的真实结果更有利于自己的利益,联系方式有时是直接的,如举行协商、谈判等;有时则是间接的,如搜集对方的情报,了解其它各方的目的与企图,进行恐吓或利诱等。所谓采取措施也就是结合自己的目标和所拥有的信息作出一种单方决策,冲突各方的所有决策,将导致冲突发展为某一特定的实际结果。就冲突发展结果来看,冲突发展结果可分为三类:

第一,冲突升级,导致危机。危机是不同规模、不同类型间冲突的转折点,它预示着系统格局即将发生变化,另一种规模和性质的冲突将取代目前的冲突而使对立继续发展。在这个时刻,某些局中人的利益将受到极大的威胁,或局中人承受到巨大的压力,危机是冲突的一种特殊情况。

第二,冲突的合理解决,即冲突各方在充分了解情况的条件下,均衡自己的利益和整个系统条件,就冲突的某种结局达成共识。

第三,冲突的不合理解决,它是指冲突局中人在强烈的系统环境或其它随机因素的干扰下作出决策,从而导致冲突的某种结果。这种冲突结果虽然在冲突发展中可以出现,但在冲突的重复过程中不具有稳定性。我们研究冲突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冲突和解决冲突,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升级,促进冲突各方更好的和平共处,维护所处系统的良好运转和发展[3]。

就冲突本身所具有的性质来看,知识链组织间也会产生冲突。本文目的在于对知识链组织间冲突进行划分类别,知识链组织间的冲突性质同样适合上文所述。

2 知识链组织间冲突概述与冲突划分

我们已经知道,知识链是指以企业为创新的核心主体,以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为目的,通过知识在参与创新活动的不同组织之间流动而形成的链式结构。一些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知识链作了大量的研究,对知识链的认识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是组织内部的知识链。这种观点认为,知识链是一种知识链条,在这个链条形的网络中,企业对内外知识进行选择、吸收、整理、转化和创新,形成一个无限循环的流动过程。这种观点主要侧重于企业内部知识从捕获到创新的过程,并将这种过程抽象为一个无限循环的链条。二是组织之间的知识链。这种观点从企业主体出发,认为知识链是基于知识流在不同企业主体间的转移与扩散而实现知识的集成、整合与创新的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网链结构模式。这种观点认为,知识链构成的基础条件是不同主体间的动态作用,包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与顾客等其他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实质就是知识流的扩散与转移;孤立的知识链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组织均呈辐射状并与外部众多组织发送基于知识流的密切联系[4]。

以上两种观点都承认这一事实:知识链中知识是在组织间进行流动。组织间通过知识的流动而产生相互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组织间的冲突也将会必然发生。冲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社会现象,不仅存在于正式组织的各项活动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各种形式、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和所有主体之中。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的研究还是一个新兴的课题,以前的学者多注重于组织内部冲突的研究,也有学者研究了供应链、战略联盟等合作组织间的冲突。但是知识链是一种松散的联盟体制,其以企业为核心,包括大学、科研院所、供应商、经销商、客户甚至竞争对手等拥有知识资源的组织,其又不同于一般的战略联盟。所以知识链组织之间的冲突有其特殊性又有其它冲突的共性[5]。

在分析知识链组织间冲突的具体类型时,我们是根据知识链所具有的特征来划分的。知识链的特征主要有四点:不确定性、复杂性、动态性、价值增值性[6]。知识链的不确定性包括多个方面,如市场竞争、知识风险等;动态性主要体现在知识流在知识链中的运动。前者会引起知识链组织间在利益上博弈,也都会在知识的流动上产生冲突;知识链组织的构成一般类型差异较大,多个组织形成联盟,具有结构上的复杂性从而在知识链组织间容易产生结构性冲突;知识链的价值增值性也是知识链存在的理由与价值,在知识链创造出新的知识应用实践时会实现资产的增值。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价值的评估与分配会带来利益上的冲突。

当然,我们只是在知识链某一特征上找出最可能或是最容易产生冲突的一方。在这四个特征上,利益冲突、结构冲突、知识冲突也可能是都有或是不仅仅只有一个冲突。基于知识链四个特征,这三方面的冲突却能够较为全面的涵盖知识链组织间的冲突。

考虑到知识链以及知识链各组织所依赖的环境,组织文化冲突这一维度必须要补上。因为,知识链各成员组织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综合行为模式等方面会有很多的不同甚至表现出对立和排斥。只要知识链存在,组织间的文化冲突可能也就始终存在。总之,基于知识链特征和它所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把知识链组织间的冲突分为:利益冲突、文化冲突、结构冲突、知识冲突。选取这四种冲突是因为它们基本上从不同的维度全面的概括了知识链组织间冲突的类型。

3 知识链组织间各类型冲突简析

3.1 知识链组织间利益冲突

知识链是由不同资源的知识组织构成,他们包括核心企业(盟主)、大学、科研院所、供应商、经销商、客户甚至竞争对手。这些组织间都存在相互利益,都是利益相关者,利益是整个知识链存在和消亡的根本原因。利益包括权利分配,既得利益,预期利润,知识产权等。其实知识链的建立是以能得到利益这一主题思想为基础的;反过来,知识链的分崩离析也是由于利益原因而引起的。

Thomas认为,冲突是“一方感到另一方损害了或打算损害自己利益时所开始的过程”。wa11和Canister认为,“冲突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感知自己的利益受到另一方的反对或者消极影响[7]。”如定义所述,在知识链组织中,利益性冲突伴随着知识链从酝酿期到组建期再到运行期以至于到最后的解体期整个过程。

在知识链中,作为独立的经济人,其中每个组织都是趋利的,因为作为理性的个体,组织在知识链中仍然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首要目标。组织在知识链运行中会有知识流动,知识链组织成员间通过博弈,各方获得满意的利益分配。当多方利益分配不均时,个体会尽量利用其拥有的资源进行博弈,在利益博弈中获得有利地位。因此,争夺利益分配时各自组织为了利益产生分歧,组织会对合作方失去信任,从而人为设置各种妨碍知识流动和共享的障碍,保护自有知识,但这违背了知识链建立的初衷,这样产生利益冲突也就在所难免。这种结果直接导致知识链要么解体,要么经过组织间利益调整而使知识链继续运行下去。

3.2 知识链组织间文化冲突

知识链是由各个组织间的知识流动而形成的,各成员作为独立的法人主体都有着其行为标准和价值标准。知识链合作的过程中由于组织的文化差异会使这一过程充斥着矛盾和冲突。

3.2.1 知识链组织间文化冲突类型

根据文化相容性来划分,知识链组织间的文化冲突可分为:文化不相容性冲突和文化相容性冲突。文化不相容冲突就是不同组织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完全互不符合。文化相容冲突就是说,虽然成员在价值准则、管理风格上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但在具体的文化外在表现上却存在差异,而这同样会出现冲突。根据参与知识链的主体来划分,知识链组织间的文化冲突可分为:核心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的文化冲突、企业与大学、企业与科研院所、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文化冲突。

根据地域范围来划分,知识链组织间的文化冲突可分为:跨国知识链的文化冲突、国内知识链的文化冲突、本地知识链的文化冲突。

3.2.2 知识链组织间文化冲突成因

关于“组织文化”的研究由来已久,并且有很多相关定义。本文借鉴、利用Schein的研究来分析知识链组织间文化冲突的形成原因。Schein(1992)对组织文化定义如下:“组织文化是一种基于共有基本假设的模式,群体通过学习基本假设来解决组织的外部适应性和内部一致性方面的问题。如果基本假设能够发挥作用,并被认为能够奏效,那么就会被用来教育组织新成员如何采用正确的方法理解、思考和体验相关的问题。”

Schein的三层次文化模型,给我们提供了一条认识组织文化的途径。虽然组织文化的本质是共有的模式和理所当然的基本假设,但仍然会在可见的外显物、共同价值观、规范和行为准则等不同层次上有所表现[8]。

由于知识链各成员属于不同组织,而每个组织都会有其独特的组织文化。根据上文模型,知识链组织间文化冲突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知识链中精神文化冲突。各组织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社会责任等意识形态的总和,这些深层次差异存在于知识链之中从而产生文化冲突。第二,知识链中制度文化冲突。在知识链中各成员为实现其目标,会给员工的行为规定一定的方向和方式,如组织的领导机制、管理机制等。知识链各组织间关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松散,而各成员都熟悉于自己组织的运行制度,当在知识链管理中要求某一组织为适应知识链运作而做出调整时,组织就会有意无意地产生抵触情绪与行为。第三,知识链中物质文化冲突。物质层面的文化要素在知识链中能够强化各组织对知识链的存在有一种整体认同感。尤其对于长期形成的一种战略联盟关系的各组织,他们习惯于共同认可的物质文化,如知识链组织下的大环境、知识链产品、广告等。一旦这些物质文化形式发生改变,冲突也将在知识链中相伴而生。

从以上分析可知,知识链组织间的文化冲突从一开始就会存在。在知识链的运行过程中,知识流动与知识共享涉及到不同的组织成员,这些成员间拥有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目标理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分歧和对立。因此,知识链组织之间不可避免会产生文化冲突。

3.3 知识链组织间结构冲突

到目前为止,对结构方面的冲突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组织内部,而组织之间的联盟像知识链组织,这些组织之间也会因结构的差异产生冲突。官僚式结构组织在处理问题时很可能就与无边界组织处理问题的思路、方法、过程存在很大不同,就是在这种不同之中往往就是冲突的孕育地。知识链组织是一种相对较为松散的组织结构,但在这一系统中各个知识链组织都有其自身的结构。结构可以在时空向度上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稳定下来,另一方面又可以演化为人们可以操作的一套符号系统。这些规则和资源是可以被外在物质化的,即权利、社会资本等无形资源可以通过组织占有物进行标识[9]。结构不是由单纯的组织管理机构组成,这里的结构应包括更广泛的范围,还包括结构化理论的“结构”,指社会再生产过程里反复涉及的规则和资源,包括权威大小,社会资本多寡,信息共享程度,谈判机制等因素[10]。在知识链当中,各组织利用手上所占有的资源进行博弈以获得相应地位,最终都达到利益平衡点。

知识链组织结构上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各个组织沟通水平的差异。

从图中可看出,沟通是一个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沟通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在知识链中各组织由于结构不同会造成结构性沟通障碍,这样知识链组织产生冲突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

3.4 知识链组织间知识冲突

知识链的建立为各个内部组织在知识的学习、信息的交流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知识链实现知识的集成、整合、创新的网链结构模式是基于知识流在不同主体间转移与扩散而实现的。在知识链中,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与顾客等其它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是一种动态的关系,其实质就是知识流的扩散与转移。组织间知识在流动,各组织拥有不同的知识。他们彼此借鉴、交流、学习、创造新知识,在此期间基于知识的冲突就会相伴而生。

知识一般都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也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传播。显性知识在知识链组织中的流动和学习也会较为容易,并且在这种过程中知识传递效果也很好。隐性知识从个人层面来讲,存在于人的大脑中,是人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与个人经验密切相关的知识,往往是一些技巧,不易用语言表达,也不易被他人学习。在知识链中隐性知识的流动较为困难,不像显性知识那样容易度量。隐性知识可以转化成显性知识,这叫知识外化;显性知识可以转化成隐性知识,这叫知识内化。若隐性知识不断外化,则显性知识就会增加。与此同时,众多的显性知识是隐性知识存在的根基。两者之间可以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不断进行知识的循环,这种表现在良性循环上的各个知识链组织创新能力就能得到提升。显性知识在知识链组织间流动能使知识链整体知识持续增长并放大知识的价值,并且在这种知识的融合过程中有利于形成完事的知识链体系。隐性知识在知识链不同组织间流动同样能推动新的知识的创造。

在知识链中,知识的流动往往没有理想中那么顺畅。由于联盟企业所固有的战略目标不一致的弊端,潜在危险是单方泄露其核心专长给对方。学习竞赛若为企业关系的建立贡献太少,联盟注定要失败;若贡献太多,太公开,合作伙伴有可能占上风。一方面,联盟中的知识学习可以帮助企业从盟友处学习关键信息和知识;另一方面,这也增加了企业核心知识资产外泄的危险,企业的专有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11]。知识链其实也就是一种战略联盟关系,也同样会由于上述原因而产生组织间知识冲突。

4 总结

在知识链冲突中有各组织内部冲突,也有组织与组织间由于各种复杂关系而产生的冲突。本文就是尝试在这些纷繁复杂的关系中归纳出几种要素,使其能尽量最大范围涵盖所有这种组织与组织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是导致知识链组织间冲突的根源,它们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利益上、文化上、组织结构上、知识流动上。知识链组织间这些冲突是必然存在不可回避的,对这些冲突进行分类并分析冲突在这几个维度下产生原因,将有助于对知识链管理这门新兴课程作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这也正是本文意义之所在。

摘要:各相关组织间的知识流动形成了知识链。知识链往往由多个不同类型的组织构成,各组织间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冲突。本文依据知识链所具有的特征以及所依靠的环境来界定知识链组织之间的冲突类型,浅析了知识链组织之间这几类冲突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知识链,冲突,组织之间冲突

参考文献

[1]顾新,郭耀煌,李久平.社会资本及其在知识链中的作用[J].科研管理,2003,24(5):44-48.

[2]Richard A.Spinello.The Knowledge Chain[J].Business Hori-zons,1998(November-December):4-14.

[3]吴育华,程德文,刘扬.冲突与冲突分析简介[J].中国软科学,2000,(6):117.

[4]顾新.知识链管理[M].四川:四川大学出社,2008.3.

[5]全力,顾新.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的三维动因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12):92.

[6]顾新.知识链管理[M].四川:四川大学出社,2008.63-64.

[7]Wall J A Jr.CaUister R.Conflict and its management[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5,21(3):515-558.

[8]冯云霞,廖飞.试论组织文化的有效管理[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26(4):9.

[9]王水雄.结构博弈-互联网导致社会扁平化的剖析[M].华夏出版社,2003.16.

[10]全力,顾新.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的三维动因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12):93.

《正确处理同学间的冲突》教案 篇2

黄山实验小学 六八 李明秀

教学目标:学会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懂得怎样保护自己与他人。

教学难点:具体事件的处理。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学会交往友好相处》,谁来说说:怎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2、看来同学们对上节课所学的学会交往友好相处,都深深地印在了自己的心里。可是王强与陈峰两个同学之间却发生了冲突,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是怎么回事呢?有请李金泽和董建煜同学为大家表演。

【王强最心爱的钢笔丢了,那是爸爸从香港给他带回来的礼物。王强急得到处找,刚好看到陈峰在使用同样的钢笔。于是,他指责陈峰说:“是不是你偷了我的钢笔?”陈峰用的是自己刚买的新钢笔,他感到很委屈,于是两个人大吵起来。】

3、分析案例

(1)你认为王强错在哪里?(2)你认为陈峰是对还是错?为什么? 在我们的班级生活中,这样的冲突和摩擦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来 1 学习怎样正确处理同学间的冲突。

二、分析冲突发生的原因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些矛盾产生的原因,并把这些原因记录下来。

要求:

(1)讲究讨论的纪律与效率

(2)注意力要集中,不能脱离中心话题(3)时间大约为五分钟

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

3、讨论交流。

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有序,谁来汇报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A.因误会而引发的矛盾冲突 B.因攀比、嫉妒而引发的矛盾冲突 C.因言语不当引发的矛盾冲突】 举具体事例来加以说明 其他原因

【别人休息、学习时,毫无顾忌的追逐打闹,大声喧哗;不分对象,不分场合,以取笑人短处为乐;对人言语傲慢,态度无礼;在没有别人允许的情况下,窥探别人的隐私;遇事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

三.如果这些矛盾冲突得不到及时妥善的解决会带来哪些不良后果呢?(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心情不好,耽误学习,上课心不在焉,被别人指指点点,心理上承受不了,别开玩笑的当事人见面会很尴尬......)

过渡: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积怨就会越来越深,最后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更有甚者会走向犯罪的深渊!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例因为没有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矛盾而发生的让人痛惜不已的事件。

2004年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 2013年复旦大学投毒事件

这严重的事件,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和警觉。为了避免这种严重后果的发生,我们就要从小事做起,来正确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冲突。

四、如何避免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呢? 1.既然矛盾冲突会带来这么严重的不良后果。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呢?我们看案例中的大勇和毅夫是怎样处理冲突的?

你怎样评价大勇和毅夫?(毅夫用自己的智慧成功化解了同学间的矛盾。)2.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呢? 小组讨论

【要求:(1)讲究讨论的纪律与效率,(2)注意力要集中,不能脱离中心话题。(3)时间大约为五分钟。】

3、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

4、讨论交流:谁来汇报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孩子板书:宽容、守规矩、谦让、冷静】(播放《将相和》和《孔融让梨》得动画)廉颇负荆请罪——知错就改主动和好,丢面子吗? 蔺相如忍辱负重——宽容谦让以国家利益为重,失尊严吗? 同学回答。

是啊,谦让、主动与人和好不丢面子,而是大度和成熟的标志。

五、谈收获:

学了这节课后,相信同学们一定收获颇丰,谁来说说你的收获? 俗话说得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五、小结

最后,我想送同学们一首诗歌,和同学们一起共勉:

在恨的地方,播种爱;

在伤害的地方,播种宽恕;

在怀疑的地方,播种信念;

在黑暗的地方,播种光明;

这样,我相信:

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有一片宁静的校园;

一定能够拥有一个和谐的班级;

一定能够拥有一份珍贵的友谊; 一定能够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知识链组织间冲突类型研究 篇3

知识链是指以企业为创新的核心主体, 以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为目的, 通过知识在参与创新活动的不同组织之间流动而形成的链式结构。[1]知识链中知识是在组织间进行流动。组织间通过知识的流动而产生相互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组织间的冲突也将会必然发生。

冲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社会现象, 不仅存在于正式组织的各项活动之中, 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各种形式、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和所有主体之中。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的研究目前是一个新兴的课题, 现在研究的冲突多半集中于组织内部, 虽然也有学者研究了供应链、战略联盟等合作组织间的冲突, 但知识链是以企业为核心, 包括大学、科研院所、供应商、经销商、客户甚至竞争对手等拥有知识资源的组织, 它是一种松散的联盟体制, 与一般的战略联盟又有不同之处。所以知识链组织之间的冲突有其特殊性又有其它冲突的共性。在知识链的运营过程中冲突时有发生, 既有知识链各组织内部冲突, 还有组织之间的冲突。而知识链组织间的冲突关系较复杂, 在对这些冲突的认识上没有清晰的思路很难谈及知识链组织间的冲突管理等问题。本文将从影响知识链组织间冲突的因素这一角度入手, 尝试对知识链组织间的冲突进行划分归类, 其目的是尝试对知识链冲突研究这方面的课题提供一种深入研究的思路, 并将对这一新兴课题的研究起到基础性的铺垫作用。

2 一般冲突与知识链组织间冲突介绍

Thomas认为, 冲突是“一方感到另一方损害了或打算损害自己利益时所开始的过程”。wa11和Canister认为, “冲突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一方感知自己的利益受到另一方的反对或者消极影响。”[2]本文讨论的一般冲突就是指这种带有共性的冲突, 知识链组织间的冲突是一般冲突的特例。

2.1 冲突的概述

冲突是一种对立状态, 它产生于系统中各方所追求目标的对立性。由于冲突各方同处于一个系统中, 各方是互相联系的;但由于所追求的目标是对立的, 所以各方又是互相制约的;冲突各方既制约又联系, 既对立又统一的特点, 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冲突表现形式。尽管现实世界中的冲突千差万别, 各式各样, 但若加以抽象分析, 考察其实质, 则会发现作为一个冲突, 它具有以下特征:

(1) 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局中人, 局中人具有一定的理性和决策能力。

(2) 所有局中人同处于一个确定的系统中, 因而局中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3) 各局中人在系统中所追求的目标具有对立性, 局中人能通过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行相互作用, 形成相互制约。 (注: 冲突的局中人指发生冲突的各方, 它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组织、集团或国家。)

冲突一旦出现, 冲突各方一般都要首先进行联系, 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力求影响冲突的发展, 使冲突的真实结果更有利于自己的利益, 联系有时是直接的, 如举行协商、谈判等;有时则是间接的, 如搜集对方的情报, 了解其他各方的目的与企图, 进行恐吓或利诱等。所谓采取措施也就是结合自己的目标和所拥有的信息作出一种单方决策, 冲突各方的所有决策, 将导致冲突发展为某一特定的实际结果。就冲突发展结果来看, 冲突发展结果可分为三类:

(1) 冲突升级, 导致危机。危机是不同规模、不同类型间冲突的转折点, 它预示着系统格局即将发生变化, 另一种规模和性质的冲突将取代目前的冲突而使对立继续发展。在这个时刻, 某些局中人的利益将受到极大的威胁, 或局中人承受到巨大的压力, 危机是冲突的一种特殊情况。

(2) 冲突的合理解决, 即冲突各方在充分了解情况的条件下, 均衡自己的利益和整个系统条件, 就冲突的某种结局达成共识。

(3) 冲突的不合理解决, 它是指冲突局中人在强烈的系统环境或其它随机因素的干扰下作出决策, 从而导致冲突的某种结果。这种冲突结果虽然在冲突发展中可以出现, 但在冲突的重复过程中不具有稳定性[3]。

了解冲突, 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冲突和解决冲突, 防止消极的冲突升级, 促进冲突各方和谐共存, 维护系统整体以及各方的良好运转和发展。

2.2 知识链组织间冲突概述

就冲突本身所具有的性质来看, 知识链组织间也会产生冲突。本文目的在于对知识链组织间冲突进行划分类别, 所以对这种冲突还须有所说明。知识链组织间的冲突性质同样适合上文所述, 也具有以下特征:

(1) 一般具有五个局中人, 核心企业, 大学与科研院所、供应商、经销商、客户甚至竞争对手。这些局中人具有一定的理性和决策能力。

(2) 五个局中人同处于一个确定的系统中—知识链。因而局中人相互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3) 各局中人在系统中所追求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对立性, 五个局中人能通过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行相互作用, 形成相互制约。

本文将知识链组织间的冲突定义为:知识链组织间的冲突是一个过程, 这种过程发生在五个局中人任何一方感觉到其他方对自身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会产生消极影响。这包括了各组织经历的各种各样的冲突, 如目标没统一, 对事实的解释或理解存在分歧, 在行为期望方面不一致等等。

由于这五个局中人都从属于知识链, 因此它们所构成的相互联系存在着特殊性, 联系的特殊性必然会带来知识链组织间冲突在有冲突共性的同时也有其特性。知识链组织间的冲突发展同样分为三类:冲突升级至危机、冲突得到合理解决、冲突得到不合理解决, 本文重点在于对知识链组织间冲突类型进行研究, 所以对此就不作详细阐述。

3 知识链组织间冲突划分

在分析知识链组织间冲突具体类型时, 我们主要是根据知识链所具有的特征及所处的环境来划分的。因为知识链冲突不外乎来自于两中情况:一是由知识链自身所引起。二是非知识链自身所引起, 即外界环境引起。知识链自身引发冲突主要又是由其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决定的, 因此用知识链特征作为出发点来划分冲突。引发的这些冲突也包括两种:一是知识链各组织内部冲突。二是知识链组织间冲突。本文所要研究的知识链组织间冲突属于知识链冲突的一类, 因而按照知识链所具有的特征及所处的环境来划分此类冲突是以严密逻辑推导为基础的。

知识链的特征主要有四点:不确定性、复杂性、动态性、价值增值性[4]。

知识链的不确定性包括多个方面, 如市场竞争、知识风险等, 动态性主要体现在知识流在知识链中的运动。前者诸于市场竞争此类情况必然会引起知识链组织间在利益上博弈, 也都会在知识的流动上产生冲突。知识链组织的构成一般类型差异较大, 多个组织形成联盟, 具有结构上的复杂性从而在知识链组织间容易产生结构性冲突。知识链的价值增值性也是知识链存在的理由与价值, 在知识链创造出新的知识应用实践时会实现资产的增值。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价值的评估与分配会带来利益上的冲突。

当然, 我们只是在知识链某一特征上找出最可能或是最容易产生冲突的一方。在这四个特征上, 利益冲突、结构冲突、知识冲突也可能是都有或是不仅仅只有一个冲突。选取利益、结构、知识三个维度是依据知识链特征分解出来的, 基于此四个特征, 这三方面的冲突却能够较为全面的涵盖由知识链自身性质引起的组织间的冲突。

考虑到知识链以及知识链各组织所依赖的环境, 组织文化冲突这一维度必不可少。因为, 知识链各成员组织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综合行为模式等方面会有很多的不同甚至表现出对立和排斥。只要知识链存在, 组织间的文化冲突可能也就始终存在。总之, 基于知识链特征和它所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把知识链组织间的冲突分为:利益冲突、结构冲突、知识冲突、文化冲突。选取这四种冲突是因为它们基本上从不同的维度全面的概括了知识链组织间冲突的类型。

4 知识链组织间各类型冲突简析

4.1 知识链组织间利益冲突

知识链是由不同资源的知识组织构成, 他们包括核心企业 (盟主) 、大学、科研院所、供应商、经销商、客户甚至竞争对手。这些组织间都存在相互利益, 他们都是利益相关者。利益是整个知识链存在和消亡的根本原因。利益包括权利分配, 既得利益, 预期利润, 知识产权等。其实知识链的建立是以能得到利益这一主题思想为基础的。反过来, 知识链的分崩离析也是由于利益原因而引起的。

知识链组织间利益冲突就是指其中某组织利益与另一组织或者另外其他几个组织利益之间存在某种形式的对抗, 进而有可能导致此组织利益受损, 或者有可能带来冲突双方利益受损。在知识链组织中利益性冲突伴随着知识链从酝酿期到组建期再到 运行期以至于到最后的解体期整个过程。

在知识链中作为独立的经济人, 其中每个组织都是趋利的, 因为作为理性的个体, 组织在知识链中仍然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首要目标。组织在知识链运行中会有知识流动, 知识链组织成员间进行博弈, 各组织利用手上所占有的资源通过博弈以获得相应地位, 最终都达到利益平衡点各方获得满意的利益分配。当多方利益分配不均时, 个体会尽量利用其拥有的资源进行博弈, 在利益博弈中获得有利地位。因此争夺利益分配时各自组织为了利益产生分歧, 组织会对合作方失去信任, 从而人为设置各种妨碍知识流动和共享的障碍, 保护自有知识, 但这违背了知识链建立的初衷, 这样产生利益冲突也就在所难免。这种结果直接导致知识链要么解体要么经过组织间利益调整而使知识链继续运行下去。

4.2 知识链组织间结构冲突

组织之间的联盟如知识链组织, 这些组织之间就像各组织内部一样会因结构的差异产生冲突。官僚式结构组织在处理问题时很可能就与无边界组织处理问题的思路、方法、过程上存在很大不同, 就是在这种不同之中往往就是冲突的孕育地。结构可以在一定时间段和空间中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保持相对稳定, 同时又可以演化为可供操作的一套符号系统。这些资源和规则能够被外在物质化, 即权利、社会资本等无形资源可以通过组织结构使其表现为实物形式。

结构不是由单纯的组织管理机构组成, 这里的结构应包括更广泛的范围, 还包括结构化理论的“结构”, 指社会再生产过程里反复涉及的规则和资源, 包括权威大小, 社会资本多寡, 信息共享程度, 谈判机制等因素。[5]知识链组织是一种相对较为松散的组织结构, 但在这一系统中各个知识链组织都有其自身的结构。知识链组织结构上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各个组织沟通水平的差异。沟通是一个过程,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沟通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本文将知识链组织间结构冲突定义为:是一种由于知识链各组织的组织结构存在差异从而带来各主体间沟通不畅通以及由此引发的其它各种问题而产生的冲突。在知识链中各组织由于结构不同会造成结构性沟通障碍, 这样知识链组织产生冲突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

4.3 知识链组织间知识冲突

知识链的建立为各个内部组织在知识的学习、信息的交流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知识链实现知识的集成、整合、创新的网链结构模式是基于知识流在不同主体间转移与扩散而实现的。在知识链中, 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与顾客等其他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作用是一种动态的关系, 其实质就是知识流的扩散与转移。各组织拥有不同的知识, 组织间知识在流动, 他们彼此借鉴、交流、学习、创造新知识, 在此动态与不确定过程期间基于知识的冲突就会相伴而生。

知识一般都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 也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传播, 相对来说较容易被习得。显性知识在知识链组织中的流动和学习也会较为容易, 并且在这种过程中知识传递效果也很好。隐性知识从个人层面来讲, 存在于人的大脑中, 是人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与个人经验密切相关的知识, 往往是一些技巧, 不易用语言表达, 也不易被他人学习。在知识链中隐性知识的流动同样较为困难, 而且不像显性知识那样容易度量。隐性知识可以转化成显性知识, 这叫知识外化;显性知识可以转化成隐性知识, 这叫知识内化。若隐性知识不断外化, 则显性知识就会增加。与此同时, 众多的显性知识是隐性知识存在的根基。两者之间可以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不断进行知识的循环, 这种表现在良性循环上的各个知识链组织创新能力就能得到提升。显性知识在知识链组织间流动能使知识链整体知识持续增长并放大知识的价值, 并且在这种知识的融合过程中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链体系。隐性知识在知识链不同组织间流动同样能推动新的知识的创造。

在知识链中, 知识的流动以及显隐性间的循环往往没有理想中的那么顺畅。知识链组织间知识冲突简言之即是由知识流动过程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原因产生的一种冲突。由于知识链各组织所固有的战略目标可能会不一致, 存在潜在危险是单方泄露其核心专长。在知识链中某组织若贡献太多, 知识信息太公开, 合作伙伴将占上风。一方面, 联盟中的知识学习可以帮助企业从盟友处学习关键信息和知识;另一方面, 这也增加了企业核心知识资产外泄的危险, 企业的专有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6]知识链其实也就是一种战略联盟关系, 也同样各组织间会由于上述原因而产生组织间知识冲突。

4.4 知识链组织间文化冲突

知识链是由各个组织间的知识流动而形成的, 各成员作为独立的法人主体都有着其行为标准和价值标准。知识链合作的过程中由于组织的文化差异会使这一过程充斥着矛盾和冲突。

(1) 知识链组织间文化冲突类型

根据文化相容性来划分, 知识链组织间的文化冲突可分为:文化不相容性冲突和文化相容性冲突。文化不相容冲突就是不同组织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完全互不符合。文化相容冲突就是说, 虽然成员在价值准则、管理风格上存在这许多相似的地方, 但在具体的文化外在表现上却存在差异, 而这同样会出现冲突。

根据参与知识链的主体来划分, 知识链组织间的文化冲突可分为:核心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的文化冲突、企业与大学、企业与科研院所、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文化冲突。

根据地域范围来划分, 知识链组织间的文化冲突可分为:跨国知识链的文化冲突、国内知识链的文化冲突、本地知识链的文化冲突。

(2) 知识链组织间文化冲突成因

由于知识链各成员属于不同组织, 而每个组织都会有其独特的组织文化。知识链组织间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知识链中精神文化冲突。各组织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社会责任等意识形态的总和, 这些深层次差异存在于知识链之中从而产生文化冲突。第二, 知识链中制度文化冲突。在知识链中各成员为实现其目标会给员工的行为规定一定的方向和方式, 如组织的领导机制、管理机制等。知识链各组织间关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松散, 而各成员都熟悉于自己组织的运行制度, 当在知识链管理中要求某一组织为适应知识链运作而做出调整时, 组织就会有意无意地产生抵触情绪与行为。第三, 知识链中物质文化冲突。物质层面的文化要素在知识链中能够强化各组织对知识链的存在有一种整体认同感。尤其对于长期形成的一种战略联盟关系的各组织, 他们习惯于对共同所认可的物质文化, 如知识链组织下的大环境、知识链产品、广告等。一旦这些物质文化形式发生改变, 冲突也将在知识链中相伴而生。

从以上分析可知, 知识链组织间的文化冲突从一开始就会存在。在知识链的运行过程中, 知识流动与知识共享涉及到不同的组织成员, 这些成员间拥有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目标理念等方面是存在一定的分歧和对立。因此, 知识链组织之间不可避免会产生文化冲突。

5 总结

在知识链冲突中有各组织内部冲突也有组织与组织间由于各种复杂关系而产生的冲突。本文就是尝试在这些纷繁复杂的关系中归纳出几种要素, 使其能尽量最大范围涵盖所有这种组织与组织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是导致知识链组织间冲突的根源, 它们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利益上、组织结构上、知识流动上、文化上。知识链组织间这些冲突是必然存在不可回避的, 对这些冲突进行分类并分析冲突在这几个维度下产生原因将有助于对知识链组织间冲突作更深入的研究。认清组织间各种冲突也有利于知识链冲突管理, 提高知识链运行效率。

摘要:各相关组织间的知识流动形成了知识链。知识链往往由多个不同类型的组织构成, 各组织间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冲突。依据知识链所具有的特征以及所依靠的环境来界定知识链组织之间的冲突类型, 并浅析了知识链组织之间这几类冲突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知识链,冲突,组织间冲突

参考文献

[1]顾新, 郭耀煌, 李久平.社会资本及其在知识链中的作用[J].科研管理, 2003, 24 (5) :44-48.

[2]WALL JA Jr., CANISTER R.Conflict and its management[J].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5, 21 (3) :515-558.

[3]吴育华, 程德文, 刘扬.冲突与冲突分析简介[J].中国软科学, 2000 (6) :117-119.

[4]顾新.知识链管理[M].成都:四川大学出社, 2008:63-64.

[5]全力, 顾新.知识链组织之间冲突的三维动因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 (12) :92-96.

组织间冲突 篇4

1 冲突性话语的定义

冉永平对冲突性话语是这样定义的:在会话、访谈等言语交际中,受制于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意见、观点、立场、视角等,交际主体之间就会出现争论、争吵、反对、反驳、异议等对抗性的言语事件和言语行为,并体现为交际一方反对、不同意或不支持另一方的话语,影响甚至通过话语去阻止某一交际目标的实施。此类话语及言语行为统称为“冲突性话语”或“冲突言谈”(conflict speech)[4]。

2 理论基础

冲突性话语是由言语行为构成的,并且往往与不礼貌联系在一起。下面从言语行为理论和礼貌理论两方面对冲突性话语的理论基础进行讨论。

2.1 言语行为理论

冲突性话语是由言语行为构成的。首先提出言语行为理论的是英国学者J.L.Austin。Austin在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一书中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人们在说话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做事情。人们的话语不只是简单陈述观点,而是用话语来做事情[5]。奥斯汀认为,说任何一句话时,人们同时要完成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奥斯汀的研究重点在言外行为上[6]。美国哲学家J.R.Searle在Austin研究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Searle将言语系统化,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言语行为类型indirect speech act[7],即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就是通过做某一言外行为来做另一件言外行为[8]。影响间接言语行为理解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有时取决于语境,有时取决于听话人的身份、背景等,有的还取决于听话人的分析、推理能力。因此,间接言语行为句的理解已不单纯是语义范畴,而是语用范畴。

2.2 布朗和列文森的礼貌理论

冲突性话语往往与不礼貌(impoliteness)联系在一起。礼貌是对他人面子的关照,交际中说话人采用礼貌手段或策略的目的在于维护和提升双方的社交关系。夫妻间的冲突话语是一种威胁面子行为。丈夫和妻子通过反对行为来维护自己的地位。布朗和列文森的礼貌理论包括三个基本概念:面子(face)、威胁面子的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简称FTA)以及礼貌策略。面子可分为正面面子(positive face)和负面面子(negative face)。前者指希望获得他人的肯定、喜欢或赞许,以及被视为同一群体的成员,如果这些得到满足,正面面子就得以维护与保留;后者指有自主的权利、有行动的自由,行为不受他人的强制或或干预。在正常的交际中,如果某人被迫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被迫做某事,他就会丢面子(losing face),在实施目的的过程中,当必须执行威胁面子的行为时,就必须考虑对方的面子并决定采用何种礼貌策略或手段[9]。

3 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

冲突性话语的“结束”是指停止当前冲突话轮,双方进行更为合作的言语行为或其它行为,如转换话题或一方退出谈话等。一般而言,冲突过程会持续到一方主动做出让步停止冲突为止。

夫妻间的冲突话语,出于隐私一般不轻易向外宣扬和透露,因此难以收集语料。电视剧中人物的对话旨在重现人们日常生活的交际言语,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矛冲突与矛盾,因此其素材必然来自于现实生活。鉴于此,笔者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电视剧中夫妻间的冲突性话语作为语料进行分析。

本文以《蜗居》为语料来源,以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分析。《蜗居》是2009年开播的一部真实反映现代社会的夫妻关系的电视剧,曾经因其真实性和话题性在全社会引起广泛讨论。这部连续剧以郭海萍和郭海藻两姐妹为中心,讲述了姐姐郭海萍为了房子和丈夫苏淳矛盾不断,妹妹郭海藻为了帮助姐姐最终成为官员宋思明二奶的故事。在这部连续剧中,大量展现了夫妻生活中常见的许多现实问题,包括信任危机、出轨、事业失败等。该文收集其中的50段冲突对话。笔者通过对这50段冲突话语进行分析,总结出4种夫妻话语冲突结束的策略,包括退出式、转移话题式、第三方介入式和肢体暴力式。这50段冲突对话中,退出式33段占66%,转换话题式10段20%,第三方介入式4段占8%,肢体暴力式3段占6%。从数据可以看出,退出式是夫妻间产生冲突的时候最多被采用的结束冲突的策略。下面本文选取了该剧中七段冲突话语进行分析。

3.1 退出式

退出式是指在夫妻间冲突话语中,夫妻其中一方不愿继续争执而主动退出谈话或离开现场的方式。退出冲突现场不仅可以避免问题扩大化,也可以避免双方损伤面子。这种策略是最常见的终止策略。

例1:海萍丢了自行车很心疼,回到家看到苏淳吸烟,愤怒的把烟夺下,二人发生冲突。

海萍:抽抽抽,还抽!我告诉你啊,赶紧把烟戒了!

苏淳:我现在除了抽烟还有什么爱好啊?你每次碰到事情都拿我的烟开刀,凭什么呀,有意思吗?

海萍:怎么没意思?这世界上这么多爱好,你怎么不爱好挣钱啊?你怎么不爱好升官发财呢?毕业到现在,连科长都当不上。我不升我没话说,我生孩子去了。你干吗去了?

苏淳摇摇头,拿起衣服出门。冲突话语结束。

例2:海萍跟海藻借钱付首付,海藻跟小贝要钱,小贝不肯,二人发生冲突。

小贝:海藻,俗话说救急不救穷,现在你要把我们俩的生活全部押到你姐身上吗?你再好好想想。

海藻:现在这个情况还不叫急啊?你如果爱我,你就必须学会爱我的家人。如果我姐不幸福,我和你之间也不会幸福的!

小贝:说什么呐!跟谁说话呐!你脑子有泡吧。凭什么你姐不幸福,我们就不能幸福?你姐是你姐,我们是我们,你不要混为一谈好不好!

海藻不再说话。冲突话语结束。

例3:海萍同事结婚,她不想包红包,但是经理强制命令大家凑份子。海萍回到家冲苏淳发脾气。

海萍:我存点钱怎么就这么难呢,143块,全被搞走了!

苏淳:你去之前怎么不先摸摸经理的底呢。如果经理去,最起码花钱买个舒坦,套个近乎嘛。这种该花的潜钞票,你一分钱都不投资,那哪成啊。

海萍:我也想套近乎啊!我也想投资啊!钞票呢!钞票呢!钞票呢!哪来的钱啊?拿什么投资!

苏淳:好好好,怪我怪我,别生气了。

冲突话语以苏淳的服软退让结束。

3.2 第三方介入式

第三方介入式是指由于夫妻以外第三方的介入使冲突话语暂时停止或得到解决。第三方介入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冲突双方因第三方出现而主动停止争执。另一种情况是冲突双方在第三者的命令或调解下停止冲突。

例4:海萍和苏淳逛超市,苏淳把存包用的硬币弄丢了。海萍因为这一块钱和苏淳发生争执。

海萍:你去把那一块钱给我弄回来!弄不回来,你今天就别回来了!

苏淳:不就是一块钱吗?它现在已经丢了,你总不能让我去死吧?

海萍:你去给我弄回来!

苏淳:你为什么总是没完没了呢?一路吵,吵到家,我警告你,你适可而止!

海萍:你看看你自己,要能力没能力,要本事没本事,你到底为这个家贡献过什么?你为什么要结婚呢?老婆孩子养不起,一天到晚在家拿本破书翻来翻去,还有脸跟我吵呢!我当时脑子进水了,怎么会嫁给你这样的人呢!

这时海藻进入房间,二人中断了争吵,冲突话语结束。

例5:苏淳向小贝暗示海藻出轨了,海萍知道了这件事,跟苏淳发火。

苏淳:我今天旁敲侧击的跟小贝说了说,这个傻蛋居然一点都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

海萍:苏淳!你要气死我是不是!谁让你聊这些的?海藻的事我这个当姐姐的都没问呢,你多什么嘴!

苏淳:我没说什么啊。

海萍:你说的够多了!

苏淳:我这不是为海藻着想吗!

海萍:以后我们家的事你少管!

海萍的母亲被吵醒,二人结束争吵,冲突话语结束。

3.3 转换话题式

转换话题式是指冲突一方不愿继续争执而转换话题,从而避免冲突进一步扩大的方式。这种方式能使双方在不丢面子的情况下终止冲突,双方也不用做出让步或对冲突再进行协商。

例:6:海萍的经理使出各种手段刁难海萍,想迫使她辞职。晚上海萍回到家向苏淳抱怨。

苏淳:怎么回事啊?

海萍:破经理,三天两头盯我加班。

苏淳:那也不能怪人家经理啊。

海萍:你替谁说话呢?人家男的有本事,谁肯让自己老婆在外面又工作又受气啊!

苏淳:好了好了,都怪我不好。我老婆对家的贡献那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呀。我呢只不过是想让你换个角度。不就是个破工作吗,大不了咱不干了。此处不留奶,自有留奶处!别生气了,看!这是什么!

(苏淳拿出一个信封。海萍打开信封一看是钱。)

海萍:什么奖金啊?

苏淳:我帮别人画图挣的。数数看,抵你好几个月的工资了吧。

苏淳用钱哄海萍开心。冲突话语结束。

3.4 肢体暴力式

肢体暴力式是指在话语冲突中使用暴力手段伤害对方的身体。夫妻在发生冲突时,当产生一系列的负面行为后,冲突会加剧,一方或双方可能很难控制他们的情绪,进而采取暴力行为。

例7:海萍让苏淳跟他父母要钱付首付,苏淳在买房后向海萍坦白,买房子的钱不是苏淳父母给的,是他借的高利贷。二人发生冲突。

海萍:什么意思啊?你不要告诉我你借的高利贷啊。

苏淳:是高利贷,其实也不算太贵啊。我们同事小赵他有个亲戚向外放钱,他比银行利率只是高一点点……

(海萍听到这里,动手推打苏淳。)

海萍:你给我滚,你疯掉了,你凭什么去借高利贷!滚滚滚,我不认识你!

(海萍狠狠打了苏淳几下,哭着离开。冲突话语结束。)

4 结束语

冲突话语普遍存在于夫妻的言语交际中,也是话语分析的重要课题。在电视剧中,经过几个轮回的争执和协调,夫妻采取不同的方式结束冲突话语,这些冲突话语结束方式有其内在的话语特点。但是电视剧中的冲突话语与现实生活中的冲突话语有一定的差异,因而夫妻间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冲突话语,新婚夫妻间的冲突话语,不同文化背景的夫妻间冲突话语的对比等问题则有待今后更广泛地收集语料、更系统地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赵忠德,张琳.从关联理论看话语冲突[J].外语教期学,2005(1).

[2]赵英玲.冲突话语分析[J].外语学刊,2004(5).

[3]Samuel V.The sequential organization of closing inverbal fami ly conflic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4]冉永平.冲突性话语的语用学研究概述[J].外语教学,2010(1).

[5]Austin J.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6]顾芸英.交际能力与语用学原则[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3).

[7]Searle J R.Speech Acts: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 guage[M].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2001.

[8]顾曰国.John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评判与借鉴[J].国外语言学,1994(3).

票据权利存续期间的冲突与解决方法 篇5

我国《票据法》自1995年公布之后, 对于规范票据行为, 保护票据活动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票据法》也存在着某些制度设置不够合立理的缺陷。已有不少学者对票据法的某些问题提出质疑和建议, 因此, 根据现有国情、参照国际立法经验, 健全和完善我国票据法律制度已成为目前的重要任务。

1 票据权利存续期间的冲突

对于当今的经济体系来讲, 票据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我们国家目前的相关法规, 主要是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票据法以及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根据票据法的规定以及对1988年的《银行结算办法》进行修改而制定的新《支付结算办法》。因为它们的创制意义以及偏重方向是不一样的, 因而就会导致其在规定以及使用方向上存在一些不同之处。由票据法和银行结算办法为基础所构成的我国票据法律制度, 两者存在对立性冲突, 而且已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对此, 应致力于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将对立转化为统一, 以减少票据与结算活动的矛盾和纠葛, 促进商品交换和经济往来效率进一步提高。

所谓对立性质的问题, 它是说《票据法》和目前银行的结算措施, 对相同的票据活动具有不一样的论述, 其适合用到的区域不一样, 进而干扰到相关法规的威严性。它是目前矛盾中最为显著的问题。

关于银行对尚未解付款项返回企业时间与票据权利存续期间的不同规定而产生的矛盾。《票据法》规定银行汇票、本票的票据权利消灭时效为2年, 支票为6个月。但在超过提示付款期而未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期间时, 付款人和承兑人仍有付款义务。《票据法》规定汇票的提示付款期为一个月 (或10天) ;本票付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支票的提示付款期限为10天。旧《结算办法》规定银行汇票、本票出票1个月后尚未解付即可将款项返还企业, 而新《结算办法》对此未做规定, 目前银行实践操作过程中处于两难境地。按照《票据法》的规定, 银行汇票、本票的出票行做为出票人, 在2年内都应承担向持票人付款的责任, 照此办理, 银行如将企业到期解付款项2年后才返还, 将不利于企业资金及时、充分发挥效益, 也会招致企业不满。新《结算办法》对此未明确规定, 可能是考虑到《票据法》的规定。目前, 通常做法是, 由企业出具保证, 银行按旧《结算办法》在出票一个月后即返还企业款项, 但这种做法是不符合《票据法》规定的。

2 票据法律制度观念冲突的解决方法

两者的矛盾, 细致的分析有两种。第一种是思想意识上的矛盾, 第二种是立法上的矛盾。对于思想意识上的矛盾, 其干扰立法, 在一些层次中, 此类问题非常的显著。我们国家的票据法应该积极的吸取国外的先进理念知识。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不利现象, 最主要的是处理好思想上的不利现象, 然后是处理法制层次的条文性的不利现象。

票据法律制度观念冲突的解决途径:首先, 做为票据清算中枢的银行, 要认真自身的地位。应该明确银行所处的地位, 就要从意识中明确两点问题:一是“办法”大于“法”的认识误区。在银行界, 很多人只认“办法”而不认“法”。这里的“办法”指银行《结算办法》;“法”指《票据法》。由于《结算办法》已在银行界实行多年, 《票据法》出台后, 尽管银行系统也进行了宣传, 但由于我国公民有传统的红头文件效力大于法的效力的错误认识, 银行系统的一些员工仍认为《票据法》只是法院或领导们应该掌握的, 与银行具体操作票据无多大关系, 忽视了《票据法》的执行与银行结算办法必须遵循《票据法》的正确导向。这种错误认识直接导致银行结算办法中出现与《票据法》规定条款相违背的现象发生;二是银行在票据运转过程中的“票霸”误区。所谓“票霸”, 是指在一些银行机构中存在着银行掌握票据实施主动权的思想, 单方面认为银行具有主宰票据活动的特权。实践上表现为以权利主体、特权主体、甚至是超权利主体出现。

第二, 应该合理的分析两者的关联。不管是全新的计算办法亦或是之前的, 都详细的论述了票据实体相关的要素, 其或许是因为旧有的措施本身就是我们国家的一项综合的票据规章的缘由。全新的内容中, 也花费了非常多的篇章, 细致的论述了票据的具体要素。在本人看来其是没有必要的。它应该将重点放到支付结算相关的内容中, 只需要对结算的步骤和有关要素进行论述, 牵扯到票据在其中的内容, 只需要将它当成是结算来论述, 不需要论述票据有关的权限等等的一些要素。但凡是牵扯到其关联以及具体的要素等等的事项, 都要涉及到票据法的条例里。或者是对目前的相关法规开展修订。此举能够很好地处理两者面对的矛盾。要想处理好这个现象, 首先需要解决国家立法机关对票据法规范体系创制的指导思想。即在票据法规范创制中不应赋予银行既以票据法律关系的参与者身份参与票据法律关系, 又以裁判者的身份创制票据法规范的特殊地位。

第三, 要对过去的那种票据活动欠缺合理性, 过分随意的干扰其使用等的思想摒弃, 要积极地对其推广。因为我们国家当今的经济体系开始的不是很早, 就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到其信用活动的开展, 同时因为它当成是支付工具时, 有着非常高的技术特征, 对于具体的设置等都有着非常严苛的规定, 进而影响到我们国家的交易活动对它的使用性等特征, 同时也干扰到人们对其认知, 最终使得当今的票据工作有一定的欠缺。此类现象的存在, 很大程度上和相关的主管机构不关注其结算类型和应用领域等有着一定的关联。像是商业汇票等, 具体的类型的使用都有着其独特的规定, 特别是本票, 在我们国家的许多地区都未用。其使用的状态, 干扰到对其和结算的认知水平, 对银行在票据法律关系中所处地位及票据各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认识肤浅, 不存在互相监督的思想, 而且其不具有法规意识, 不懂得相关的票据法内容, 此时立法人就容易对其出现一种非常超前的担忧思想。具体的所它是说立法人觉得我国虽然非常的需要设置票据法, 不过因为存在如上的一些问题, 感觉在目前时期, 其不应该超前, 要和当前的票据信用体系等保持一致。就是因为存在这种思想, 立法人在分析其使用哪种模式的时候, 选择了粗线条的形式。此时, 就不应该把具体的细致性的内容都详细的论述, 必须要用一种范例的形式来规定。另一个票据法规范体例, 不管是按照结算措施来体现, 亦或是以别的形式来展示, 都会导致不利现象存在。所以, 要积极地应对当前的干扰其使用的思想, 要积极地推广, 确保其信用活动积极地开展。要拓宽相关的知识体系, 提升人们的票据思想, 确保其和相关的法规保持一致。

3 结束语

由票据法和银行结算办法为基础所构成的我国票据法律制度, 两者存在对立性冲突, 而且已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对此, 应致力于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将对立转化为统一, 以减少票据与结算活动的矛盾和纠葛, 促进商品交换和经济往来效率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林号兵.从票据法的基本原则看票据法的价值取向[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1]林号兵.从票据法的基本原则看票据法的价值取向[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

[2]吴万群.浅析票据法上的拒绝证明[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5.[2]吴万群.浅析票据法上的拒绝证明[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5.

组织间冲突 篇6

关键词:综合干预,精神病病人,冲突

由于精神病病人的特殊性, 精神科病区的封闭式管理特点以及一些管理上的漏洞, 使住院病人之间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冲突, 特别在当今人们法律意识增强的情况下, 不仅给病人造成躯体及心理上的伤害, 同时因医疗纠纷也给医院及医务人员增加了经济和及心理上的负担。为探讨预防住院精神病病人之间发生冲突的影响因素, 作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的430例精神病病人为干预组, 男218例, 女212例;年龄17岁~70岁, 采用综合干预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412例精神病病人为对照组, 男210例, 女202例;年龄16岁~71岁, 未采用综合干预方法。

1.2 干预组干预方法

1.2.1 病室环境干预

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共同作用增加冲突发生的危险。2008年1月我科加强了病室管理, 对住院环境进行了科学的安排。①男女病区分别准备一间大病室 (能安置4人或5人) , 离护士站稍近, 专门安置新病人、兴奋躁动病人以及有暴力倾向的病人, 与恢复期病人相对隔离;②相对集中安置行动迟缓的老年病人, 减少与青壮年病人的接触;③当住院病人增多时, 将病情稳定的病人疏散到轻病区, 避免因住院空间的拥挤、病人情绪波动而发生激惹;④对言行较乱、破坏性大的病人安置于单间, 作为重点观察对象。

1.2.2 对病人的干预

分析冲突发生的常见原因, 采取针对性的干预预防。①因疾病本身症状诱导, 如受妄想、错觉与幻觉的支配或处于极度兴奋期, 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攻击他人而发生冲突[1], 对这类病人护士要严格落实分级管理制度, 重点观察和护理, 24 h置于工作人员视线之下, 及时发现冲动先兆;认真督促服药, 保证治疗及时有效, 尽快控制精神症状;丰富工娱活动, 如打乒乓球、下棋、看电视等, 使病人精力适当发挥, 分散其病态思维;必要时进行保护性约束防患于未然。②恢复期病人由于长期住院, 家属探视少、心情郁闷、烦躁、猜疑, 故意滋事或由于自尊降低, 互相争夺食品、物品而易发生冲突, 对这类病人护士要注重健康教育, 定期组织讲座, 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教育、爱心教育、道德教育, 提高病人自知力, 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自己及他人。工作人员经常与家属联系, 希望多关心、理解病人, 常来探视。③对病人实施人性化管理, 加强护患交流与沟通, 尊重理解病人, 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 经常与病人一起娱乐、一起劳动, 同他们进行平等交流, 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动态, 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及时消除不稳定情绪。

1.2.3 对护理人员的干预

①部分护理人员对冲突事件缺乏充分的认识, 很难在护理工作中做好预见性护理。我科大多数护士都是从护校毕业直接到科室工作, 从未经过专科培训, 因此, 我们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了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 使大家掌握调解冲突的方法与技巧, 在平时工作中具有预见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②加强服务意识, 提倡“主动服务”“超价服务”, 平时多与病人交流, 主动询问病人所需并及时解决;③各班人员做到勤巡视、勤观察。严格交接班制度, 特别是详细交接病情, 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制止。发现冲突先兆及时有效处理。

1.3 观察内容

对每组病人观察其冲突发生率及冲突发生后造成伤害的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冲突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发生冲突5例 (1.16%) , 对照组发生冲突12例 (2.91%) , 两组病人冲突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

2.2 两组病人受伤情况比较

干预组5例发生冲突的病人, 4例未出现受伤情况, 1例出现额部软组织裂伤勿需缝合;对照组12例发生冲突的病人, 6例未出现受伤情况, 3例出现鼻出血, 2例出现头皮软组织裂伤需缝合, 1例出现肋骨骨折。

3 讨论

精神病病人的行为大多是无规律性的, 冲突有时也就不可避免, 但平时如果加强警惕性和预见性, 严格遵守各项管理制度, 做好健康教育, 搞好工娱疗工作, 加强交流与沟通, 及时发现病人的不良心态, 针对性地进行综合干预, 可有效地降低住院精神病病人之间冲突的发生率, 减少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组织间冲突 篇7

电子商务知识管理研究趋势之一——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管理研究,但如何展开对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的研究以凸显其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一直没有解决[1]。为此,本文拟在现有研究得基础上对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进行研究,以为进一步研究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提供理论基础。

1 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定义及其演变过程

1.1 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定义

冲突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它不仅存在于正式组织各项活动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各种形式、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和所有主体之中[2],电子商务企业间的知识转移中也不例外,也会产生各种冲突,知识产权冲突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是指由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不同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由于知识产权的差异性和矛盾性所引起的一种对抗情形的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

1.2 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演变过程

在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里,冲突主体是不同的电子商务企业,冲突客体是在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所涉及的各种知识产权,冲突的原因是导致不同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的差异和分歧的因素,冲突的结果是电子商务企业意识到和其它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知识产权的差异,分析该冲突的性质,并采取相应行动应对知识产权冲突而产生的结局。该结果可以是积极正面的,也可能是消极负面的,取决于不同电子商务企业的不同应对过程。通常,冲突结果对电子商务企业具有反馈作用,影响着下一轮冲突的演化过程。当然所有的冲突总是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下面发生并受其影响的,因此,四个要素之间存在如图1所示关系。

在电子商务企业采取行动应对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过程中,该冲突结果反馈给电子商务企业,从而修正其应对行为,给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协调及管理留下了空间。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协调管理需要以知识产权冲突中的电子商务企业的相互依赖关系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相互对立关系状况的转化或或诊治为重点,寻找知识产权冲突的正面效应并制约其负面效应,调整彼此的对立统一关系。知识产权冲突的协调与管理可以通过转移知识的电子商务企业本身、电子商务企业上级、第三方执行,通常实施者需要考虑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产生原因、冲突应对过程和可能结果,当然也离不开具体的环境因素。

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可能原因有文化、技术和结构等因素,按照来源可分为两类: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因素和来自于冲突内部要素的因素。外部环境的原因主要是指来自于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的因素,包括文化、技术和结构等。来自于冲突内部要素的原因为知识产权冲突主体和客体特性。

电子商务企业之间应对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过程因具体的冲突而异,一般而言,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冲突一般的演化过程如图2。电子商务企业在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应对行为,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冲突。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最终演化结果,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取决于电子商务企业采取对抗行动相互作用过程,当然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是知识产权冲突的背景环境。

通过研究电子商务企业之间应对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形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中的规律,可以根据电子商务企业之间应对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的具体情况采取应对措施,减少电子商务企业之间应对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的负面影响并促进其积极作用。从防范和解决角度来看,电子商务企业之间应对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虽然都是利益不一致导致的,但是可能的防范途径以及解决程度却因具体冲突类型而异。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将电子商务企业之间应对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分为两大类:形式冲突和利益冲突。形式冲突是指通过采取防范措施基本可以消除的冲突,而利益冲突在本质上不能根除,只能通过各种机制设计减少该类冲突的负面影响,诱使冲突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2 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主体和客体概述

2.1 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主体分析

2.1.1 主体类型。

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主体是参与知识转移的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和创造出更多的知识及各种知识产权,以更好地维护参与知识转移的电子商务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知识生产和知识创造过程的特性决定了知识转移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活动。因此,为了降低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必须保证各类电子商务企业所转移的各种知识资源要具有很明晰的产权关系。在转移中所涉及的各种资源中,相对来讲知识产权是最为清晰的,从而显得更为重要。

对于某项投入到知识转移中的知识产权而言,涉及到电子商务企业主体有三类:知识产权的所有者、知识产权的使用者和知识产权的管理者。在知识转移初期阶段,由于知识转移所产生的各种后继结果都处于潜在阶段,因此这三类主体又可以称之为:潜在的投入者、选择者和潜在的使用者。

所有者是对知识产权具备占有、使用、转移、收益的组织,可以是个人、企业、研究院校甚至是政府。知识产权使用者是指在知识转移阶段可以使用某知识产权的电子商务企业。使用者和所有者是相对而言的,每个参与实体即是自身投入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同时又是其它主体投入知识产权的使用者。管理者是代表整个企业间电子商务寻找、评价、选择潜在参与伙伴、签订契约以及监督合作执行的组织。通常,管理者是知识转移电子商务企业的发起者和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协调组织者。

在企业间电子商务里,所有者须向选择者提供投入资源的相关情况,显示其所具备的各种知识产权能力。电子商务企业知识产权所有者参与知识转移的最终目标在于利用所转移的知识获取更大的知识收益,例如,更短的开发周期和更高质量的知识成果。因此,为了促进企业间电子商务知识转移的有效进行,在形成阶段必须对知识产权所有者进行激励,即将知识产权投入到企业间电子商务中获得的收益要足够大。

为实现企业间电子商务目标,知识转移形成阶段管理者主要任务是保证所有投入知识资产最优组合,其工作内容和责任是找出合适的潜在电子商务企业伙伴,激励其真实反映其原有知识产权水平。在知识转移运行阶段管理者主要任务是协调电子商务企业,保证企业间电子商务知识转移的顺畅运作和企业间电子商务目标的实现。其中,维护原有知识产权的合理共享、实现知识交流通畅是关键。

2.1.2 参与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动机。

知识产权冲突主体参与企业间电子商务的收益由三部分构成:电子商务企业创造的知识产权或者市场收益的分成,称之为知识收益;转移知识产权的使用和内化而获得的收益,称之为知识转移收益;窃取别人的知识产权而获得的收益,称之为挪用收益,如通过窃取电子商务企业伙伴的技术秘密、技术诀窍、经营秘密而获得竞争优势和效益。

企业间电子商务中这三种收益相互影响。较大的知识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企业间电子商务伙伴获取挪用收益的动机和努力。电子商务企业伙伴对三种收益预期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其参与知识转移的动机。一个极端为:全心全意贡献自身力量促成知识转移目标的实现,窃取动机为零,称之为合作动机;另一个极端是极力伪装以骗取信任成为企业间电子商务伙伴,利用知识产权交流和转移机会,偷窃其它参与实体没有转移的或者其没有权利共享的知识产权,称之为窃取动机。由于电子商务中伙伴之间合作与竞争并存性,主体的参与动机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连续分布。

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电子商务企业参与知识转移动机的差异会导致知识产权转移平台的质量和使用效果。若多数主体倾向于挪用,则电子商务人人自危,担心转移的知识产权被窃取,甚至丧失自身核心竞争力,从而企业间电子商务难以实现,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失败。因此,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形成阶段,管理者对于各个潜在电子商务企业参与动机识别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影响电子商务伙伴的参与知识转移动机主要因素有: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程度、电子商务企业之间力量对比、承担的任务以及电子商务企业在最终产品市场竞争关系。从各个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参与实体在最终产品市场重合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关系:供应商、客户、竞争者、其它的第三方组织。在某次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各个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力量对比是基本前提,在各自承担任务已经确定的情况下,知识转移程度和电子商务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的重合度决定了各个电子商务企业参与知识转移动机(具体关系见图3)。

2.2 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客体分析

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实现是电子商务企业知识投入、知识积累和加工、知识转移的过程;知识要素已经成为企业间电子商务的核心和平台。知识要素在企业间电子商务中的地位在知识转移过程中体现得更为重要,知识既是企业间电子商务的驱动因素又是企业间电子商务的使能因素与直接目标。

另一方面,企业间电子商务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实质是对知识产权客体非法使用或者非法使用方式。知识产权是企业间电子商务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客体,知识是知识产权内容。知识作为人类创造性智力劳动结晶,不同于有形物质产品。日本学者野中认为组织中的知识有两种类型: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3]。知识产权是一个法律概念,知识产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对其智力活动成果依法所享有的权利,知识产权本质上为一种无形财产权[4],是法律赋予给知识拥有主体的一种特殊财产权利。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所属权项的共同法律特征,知识产权包含的权利内容和范围随着不同的法律制度而有所出入。知识产权通常既包括隐性知识又包括显性知识,例如一项工艺专利,专利说明书和企业内部编撰的成文内容为显性知识,该项专利包括部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这就是隐性知识。知识产权中专利和技术秘密中隐性知识多一些,而商标、著作权则显性知识比例占大部分。可见,知识是知识产权的内容,而知识产权则是知识财产化的法律手段。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隐性和显性的知识组合,共同完成某一功能任务,实现知识产权的功能效果。

知识产权是企业间电子商务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的客体,其本质上是由创造性智力活动结晶——知识构成的。企业间电子商务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有其自身的特征:(1)知识的无形性和知识载体的多样性[5]、知识转移的复杂性[6]、知识转移的协作性[7]、知识转移的公共性[8]。

3 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

3.1 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表现

企业间电子商务环境下知识产权的知识转移过程中,电子商务企业必然要相互交流,利用电子商务企业已有和阶段性的知识产权:(1)对各电子商务企业企业数据库的利用;(2)对各自拥有的专利、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经营信息的利用;(3)对各自享有的版权和软件的利用(4)对合作设计、生产过程中各电子商务企业的图纸、资料、说明书等的利用。因此,在动态知识转移过程中,这些知识成果的互相交流与利用是必不可少的,充分利用电子商务企业投入的知识产权和企业间电子商务阶段性知识成果是企业间电子商务产生和运作的前提,未公开的秘密信息属于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具有信息专有权。因此,知识转移的公共性和知识产权专有必然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由于企业间电子商务转移对于电子商务企业影响的两面性,电子商务企业对原有知识产权的专业必然与知识产权的专有产生冲突,具体表现如下:(1)各潜在的参与知识转移电子商务企业是否愿意进入企业间电子商务,是否愿意将原有的知识产权进行转移;这意味着,对于每个参与知识转移的电子商务企业来说,企业间电子商务收益比个体电子商务的收益大,才能对电子商务企业产生知识产权的转移激励。(2)各参与知识转移的电子商务企业是否愿意真实的反映其将要与其它的电子商务企业共享的知识产权,由于知识产权自身的特性,导致知识共享和转移过程中所有者容易丧失知产权的专有性,从而丧失对知识产权收益的垄断性,因此,电子商务企业不愿意真实反映其转移的知识产权的质量和内容。(3)电子商务企业是否按照规则转移其它电子商务企业的知识产权,是否会挪用窃取知识产权。

因此,为了有效减少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的负面效用,企业间电子商务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制定原始知识产权转移和收益分配规则,对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有效的协调管理,减少知识产权挪用后果。具体内容如下:

(1)确定知识产权使用方式和规则

各参与知识转移电子商务企业投入的知识产权资产在企业间电子商务中的用途有:为完成承担的任务,即自己使用;为其它电子商务企业完成任务提供资源,即知识转移。自己使用时,参与转移主体通过实施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就能保证知识产权合理高效使用。因此,投入知识产权的使用方式和规则主要是对第二种情况进行规范,这属于电子商务知识转移运行阶段对他人共享知识产权使用范畴。

(2)在形成阶段明确投入知识产权的收益分配方案

电子商务企业参与知识转移的前提是企业间电子商务预期收益比个体电子商务收益大。对于某参与知识转移电子商务企业而言,有两种收益来源:契约规定的收益分成,包括新创造知识产权成果或货币收益;通过知识转移和窃取而获取到的其它参与知识转移电子商务企业知识产权带来的自身知识存量和知识资产的增值。

(3)减少知识产权转移过程中的挪用带来的负面影响

企业间电子商务协调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企业间电子商务要求电子商务企业投入其核心技术,因此,知识产权挪用冲突管理体系的建立就日益重要。这需要企业间电子商务形成一种积极的知识共享文化而不是窃取文化,同时建立各种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并贯彻执行到企业间电子商务日常运作中去。

3.2 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内容

从上述对知识产权冲突的分类可以看出,企业间电子商务环境下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大类:行式冲突和利益冲突。

知识产权形式冲突主要内容为:

(1) 电子商务模式带来的知识产权法律冲突。跨区域、全球性的合作更能体现电子商务的先进性和优越性,然而这种全球性的合作带来了不同法域、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的冲突。网络传输的“无国界性”和知识产权固有的“地域性”的特点也必然产生矛盾和冲突。

(2)信息标准和格式不统一带来的冲突。当网络作为知识产权交流和共享通道时,该类形式冲突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因为参与知识转移电子商务企业的信息组织表达形式不完全一样,从而阻碍了信息和知识产权在不同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利用和创造。

(3)企业间电子商务特性带来的冲突。由于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以企业法人长期稳定存在为基础,但是,电子商务的动态性造成了企业间电子商务存在的短暂性、临时性和虚拟性,从而产生了很多现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4)信息网络建设不完善带来的冲突:集中体现在知识产权查新方面。由于工具和检索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的相关知识产权穷尽,从而为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失败留下隐患。

由于利益冲突在本质上的不可根除性,因此对企业间电子商务中这类知识冲突的研究更加紧迫,更加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故本文的冲突分析和协调管理主要针对利益冲突,其主要内容为:

(1)企业间电子商务在知识转移过程中对原企业投入的知识产权和阶段性知识成果转移和利用中所产生的冲突。在企业间电子商务知识转移过程中,充分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是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基础,信息和知识的转移必不可少,是企业间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企业间电子商务运行过程中,电子商务企业必然要相互交流,利用各电子商务企业原有知识产权和阶段性知识成果。因此,在动态企业电子商务过程中,这些知识产权的互相交流与利用是必不可少的。充分转移和利用电子商务企业原有的知识产权和阶段性知识成果是企业间电子商务存在和运作的前提,但是未公开的秘密信息属于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具有信息专有权。因此,电子商务企业在进行企业间电子商务过程中对原企业投入的知识产权和阶段性知识成果转移和利用中必然会产生知识产权冲突。

(2)企业间电子商务结束阶段电子商务企业对合作完成时知识产权的权利归属、利益分配时所产生的冲突。企业间电子商务企业各电子商务企业由于承担了不同的任务,各电子商务企业的核心能力与资源实现了转移和利用,企业间电子商务利益也应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分配。为了有效地管理各个知识转移中电子商务企业间的冲突,既能保证企业间电子商务的顺利进行,又能使利益在各知识转移电子商务企业间合理地分配,需要从法学和经济学两个不同视角来创建新的原则以使各电子商务企业之间达到利益最大化、合理解决冲突。

3.3 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产生原因

从冲突的构成要素来看,冲突产生的原因来自于主体、客体和环境。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的环境包括企业间电子商务内部环境以及企业间电子商务外部环境。电子商务的动态性和不稳定性等特性、外部环境中经济、政治和法律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的发生。但是,事物发展在于内因,因此,从冲突主体和客体方面的原因更主要。

企业间电子商务知识转移中,主体方面可能导致知识产权冲突主要原因有:

(1)参与知识转移的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并存。经济发展到今天,社会需求成现出日益个性化的特征,因此,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竞争由一维的价格竞争向价格、质量、服务等多维竞争转变。因此,产品市场的竞争对手有可能进行合作,共同构建满足顾客的基础平台-企业间电子商务。企业间电子商务往往是客户、供应商、第三方组织、以及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竞争者[9]。但是,电子商务之间的合作并未改变电子商务企业之间在最终产品市场的竞争。因此,企业间电子商务知识转移的参与主体之间存在着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特性,致使电子商务企业间长期利益对立,从而加大了企业间电子商务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的冲突的可能性。

(2)参与知识转移动机差异。电子商务企业的参与知识转移动机在窃取挪用到合作之间移动。参与知识转移动机参差不齐导致整体企业间电子商务冲突加大。由于窃取、挪用知识产权的动机在所有电子商务企业身上都可能发生,只是其概率大小不同而已,因此,电子商务企业在投入其原有知识产权进行转移以及将阶段性知识成果交流时,对于知识产权非法挪用和窃取的忧虑增大,从而更不愿意进行知识转移和交流,加剧了知识产权冲突。

企业间电子商务知识转移中,客体方面影响知识产权冲突因素主要有:

(1)知识揭露悖论。由于知识的公共产品特性和无形性等特点的存在,使得知识产权在转移和交流过程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所有者必须揭露其知识产权的真正内容才能使接受者更有把握决定是否应该进行这次交易;另一方面,一旦知识产权的主要内容被揭露,接受者就没有必要再执行知识转移的交易,因为他已经免费掌握了知识产权。这种现象称为知识产权的揭露悖论。因此,一旦电子商务企业公开和转移其知识产权后,就会受到其他电子商务企业不遵守协议而导致知识产权泄漏和专有性丧失的风险[10]。有时候,其他电子商务企业在主观上不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窃取或挪用转移的知识产权,在企业间电子商务日常运作中就能吸收一部分知识产权,造成电子商务企业转移知识产权的贬值。

(2)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信息不对称在所有的市场中都存在,对于知识产权市场来说更为突出。在企业间电子商务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产权的提供方和接受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体现在三方面:接受方对知识产权质量不了解;所有者不了解使用者的真正使用意图;所有者对使用者行动的不可观测性。信息不完全是指由于知识产权内容是创造性脑力劳动成果,因此其价值很难为某个所有者甚至某个时代所完全认识清楚。知识产权信息不完全通常是指用途和价值的不确定性。

4 结论

本文对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进行一些理论探讨,但仍有很多值得继续研究得方向。例如,如何构建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模型以获得全局稳定性平衡,如何对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进行有效协调以促进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发展等等都是很值得继续研究得问题。

参考文献

[1]苏世彬.电子商务知识管理研究趋势之一——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管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0(9):85-88

[2]郭朝阳.冲突管理:寻找矛盾的正面效应[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

[3]NONAKA I.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How Japanese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1(12):34-36

[4]黄瑞华.信息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5]CONTRACTOR F J,LORANGE P.The growth of alliances in theknowledge-based economy[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2(11):485–502

[6]苏世彬,黄瑞华.合作创新中隐性知识转移引发的知识产权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7):118-121

[7]NORMAN P M.Protecting knowledge in strategic alliances Resourceand relational characteristics[J].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02,(13):177–202

[8]LI CHIA-YING,HSIEH CHANG-TSEH.The impact of knowl-edge stickiness on knowledge transfer implementation,internalization,and satisfaction for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J].International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9,(29):425–435

[9]SALIOLA F,ZANFEI A.Multinational firms,global value chainsand the organization of knowledge transfer,Research Policy,2009,38(2):369-381

组织间冲突 篇8

1 不礼貌策略

Culpeper的不礼貌策略是基于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威胁行为理论, 相对于五类面子威胁行为策略, 针对冲突性话语所建立起来的不礼貌策略理论框架。不礼貌策略的宗旨是为了威胁甚至是攻击对方的面子而采取的策略。不礼貌策略有以下五种:

1) 直接性不礼貌策略 (BORI) , 指当说话人有意地攻击听话人的面子时采取的直截了当的不礼貌表达;

2) 正面不礼貌表达 (PI) , 指说话人用来损害听话人的正面面子时才使用的不礼貌言语策略, 如表达不赞同、甚至是通过咒骂和禁忌语等令对方难堪的话语;

3) 负面不礼貌策略 (NI) , 指的是说话人攻击听话人的负面面子时使用的不礼貌策略, 具体有讥讽、侵犯对方隐私、从语言上甚至是从动作上阻止对方的行为;

4) 虚假或讽刺性不礼貌策略 (SP/MP) , 指的是在明显的冲突性语境下做出的讥讽性的表面上的礼貌话语;

5) 拒绝执行礼貌策略 (WP) , 指的是在应该执行礼貌原则时故意不执行或保持沉默。

2《消失的爱人》中的不礼貌策略

《消失的爱人》是美国女作家吉莉安·弗琳2012年出版的小说, 2014年被改编成电影, 大获好评。该部影片讨论了婚姻的实质:婚姻是为了延续子嗣的存在?亦或婚姻就是夫妻间对峙的战场?从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夫妻的对峙与冲突中, 我们运用不礼貌策略来分析其语言特色与冲突回应。

案例分析一:

语境:艾米回到家, 一开门便看到尼克在客厅玩手控游戏, 身旁堆满啤酒瓶和饭盒。他看了她一眼。艾米看到一个购物袋, 她从购物袋中将物品一件件拿出来:一台苹果电脑、Ipod、一摞游戏碟。

语料分析:

Nick:Laptopping.[敷衍回应]

Amy:... (紧抿双唇无奈的点了下头) [WP]

Amy:You are spending a lot.[反驳, 表达不满]

Amy: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佯装不懂, WP]

Nick:That’s the basic tenet of a prenup.[陈述]

Amy:Why are you throwing that in my face again?[指责, NI]

通过分析可见在冲突的开始, 尼克用更强势的负面不礼貌策略来反驳艾米并表达自己对于艾米之前没有同自己商量便将他们全部积蓄借给艾米父母的行为的强烈不满。而艾米始终都在努力维持着冷静同尼克理论, 尽管尼克一直在使用负面不礼貌策略故意给艾米难堪。直至艾米首先低头语气软化, 最终触动了尼克致使其平静自己的情绪并向艾米道歉, 才得以让这场冲突没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案例分析二:

语境:尼克在家呆的时间越来越短, 尼克晚上接了个电话拿起钥匙准备出门, 艾米站在卧室门口

语料分析:

NICK:Now is the worst time.[直接回绝, NI]

(尼克朝楼下走去, 艾米紧随其后)

AMY:Not a hobby.An inspiration.[反驳]

AMY:I didn’t know it was going to be a fight.[紧追不放, NI]

AMY:Save?[强调]

AMY:You said save.[强调]

(尼克欲出门, 艾米挡在门前)

: (再次挡在门前) It’s not even close.[回击反驳]

(尼克狠狠地抓住艾米, 猛地将她从门前摔到楼梯旁)

艾米试图在尼克又一次晚上留下她独自一人在家时同尼克商量要一个孩子, 以此来挽留尼克。而尼克毫不留情地用消极不礼貌策略拒绝她, 并伤害了艾米的消极面子。艾米追随尼克并进行反驳, 尼克使用礼貌策略拒绝同艾米理论, 而艾米则震惊于尼克直白地揭示他们当下岌岌可危的婚姻关系。尼克试图补救他的话语, 但艾米通过强调没有领情, 并挡住尼克不让其出门。艾米进而使用强势的消极不礼貌策略对尼克进行反击, 尼克起先采取拒绝执行礼貌策略回应, 并在艾米使用正面不礼貌策略来咒骂他时, 用拒绝执行礼貌策略以沉默回应艾米, 表现出其不愿回应艾米无理取闹的态度。艾米恼羞成怒进而命令尼克不许离开, 此时尼克转为使用消极不礼貌策略用讥讽的语气来回应艾米。当艾米第三次挡在尼克身前并坚持不让其出门时, 尼克恼羞成怒用正面不礼貌策略咒骂艾米并将其狠狠地摔在地上。

由此可见, 艾米这次不断从行动和语言上逼迫尼克, 从最开始的商讨, 到劝说, 直至后来使用消极和直接不礼貌策略对尼克步步紧逼。尼克也相应地从最开始的使用负面不礼貌策略、拒绝执行礼貌策略到转为使用正面不礼貌策略。

3 结束语

通过分析《消失的爱人》中出现的表现艾米和尼克夫妻间冲突的会话场景, 我们可以发现:1) 在最开始的激烈冲突中, 面对尼克越来越强势的消极不礼貌策略, 艾米用冷静和温情的言语使得尼克重拾理性, 挽救了一场夫妻冲突;2) 当艾米由温和转为激烈并坚持使用强势的不礼貌策略对尼克进行步步紧逼时, 致使冲突升级转为暴力。Culpeper的不礼貌策略理论对于分析冲突性话语更加契合, 其回应模式更是能从语篇的角度反映说话人的认知和心理动态, 弥补礼貌原则在分析不礼貌话语上的缺陷。本文通过分析《消失的爱人》这一由小说改编的电影素材中夫妻间冲突的不礼貌言语行为, 发现, 交际双方的人物性格、内在矛盾、说话人的意图以及听话人不礼貌的配合程度都会影响不礼貌策略的选择以及不礼貌行为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不能否认影视作品素材作为分析语料存在其自身无法忽视的缺陷, 在未来的研究中, 我们应该通过更加真实的现实语料进行语料分析, 以更全面地认识不礼貌现象。

摘要:随着新时代夫妻间离婚率节节攀升, 夫妻间的相处方式与方法近年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该文通过以Jonathan Culpeper的不礼貌理论和不礼貌策略为理论框架, 以最新影片《消失的爱人》为研究案例, 试图从语言学不礼貌策略角度分析夫妻间发生言语冲突时使用的言语策略及不礼貌回应, 从而揭示激化夫妻言语冲突语言的特点。

关键词:不礼貌策略,不礼貌回应,夫妻冲突

参考文献

[1]Brown p, Levinson S.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Leech 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 1983.

[3]Culpeper J.Towards an anatomy of impoliteness[J].Journal of pragmatics, 1996 (25) :349-367.

[4]Culpeper J, Bousfield D, Wichmann A.Impoliteness revisited: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dynamic and prosodic aspects[J].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3 (35) :1545-1579.

[5]何自然, 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1:115.

[6]黄玮莹, 罗长田.不礼貌原则视角下的硬汉强势愤怒话语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2010 (29) :35-40.

上一篇:电路制作下一篇: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