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和必然发生》教学反思

2024-05-22

《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和必然发生》教学反思(精选8篇)

篇1:《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和必然发生》教学反思

《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和必然发生》教学反思

我参加了初中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授课内容是华东版――可能还是确定――第一课时《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和必然发生》,为了保证高质量完成这次教学工作,我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且借班上课,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时,我主要倡导在“玩”中学,尽量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所以我尽量把这节课的内容设计在游戏中,让学生在玩游戏中掌握知识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节课就从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掷骰子的游戏入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对随机事件的随机性以及随机性中表现出的规律性的直接感知,从而形成对概念的正确理解。从掌握概念回答基础练习、感受三类事件、自己举例生活中的三类事件等,让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步步高升。从实际教学过程和效果来看,基本上完成了我的预先设想。

但是在具体的问题上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在学生做出实验得到数据后,对数据的分析过快,对学生的分析点评不很到位,总结不多,这点没有达到事先的教学设计。

二、我讲得太多了,总是在重复的犯同一个错误,不能耐心地听完学生的分析,当学生的表述不够准确地时候,我总是习惯性的接过学生的话,用非常到位的数学语言帮他表述完整,而有的时候却没有听懂学生的意思,而一厢情愿的把思路引导到自己预设的轨道。

三、教学基本功不扎实。应注意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的把握,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在功能,对教材的钻研还应加强。

四、全面地驾驭课堂能力不够,有些学生参与面过小,对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偶然问题,缺乏应对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

上完课后有一点让我更有感触:用新教材的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把时间交给学生,也就把知识交给了学生。

总之,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需要以后在教学中改进。我想下次如果再上这节课时,将给学生更多时间,让学生们更充分的融会到自由学习,自主思考,交流合作中提炼结果的学习氛围中。

篇2:《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和必然发生》教学反思

婴儿游泳是一项新型的护理服务,其原理是让婴儿在类似母体的羊水中做自主运动,利用水波轻柔的爱抚,促进新生儿的智力发育和健康成长。婴幼儿适度地在水中运动,有利于培养其触觉、温度感,还可以借助抬头动作训练颈部的力量。而婴儿游泳馆的应运而生就给许多普通家庭的宝宝提供了良好的成长条件,让宝宝在科学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有效地智力开发。婴儿游泳对婴儿游泳馆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场地设施、安全设施、专职人员配备都要符合一定的标准,这是一家合格的婴儿游泳馆所要具的条件。

在生活中,有很多家庭是在自己家里给宝宝进行简单的清洗护理的,而近几年来频繁发生家庭婴儿溺水、烫伤等事故,使婴儿游泳的安全成为了备受关注问题。这不仅提醒家长们要更加细心地照看孩子,也提醒家长一定要选择一种安全的方式来处理孩子在早期成长中会遇到的问题。婴之杰早教育儿专家介绍,正规的婴儿游泳馆所提供的是一种安全性的服务,保障安全是最根本的问题,针对家庭婴儿游泳可能出现的事故也有一定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因此选择一家正规安全的婴儿游泳馆是十分必要的。

针对普通婴儿游泳馆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我们这里列举了几个常见安全隐患的事例,并以此来分析如何处理这种隐患,帮助宝宝脱离危险,避免不可挽回的意外情况发生。

1、溺水

情景回放:一次给宝宝洗澡的时候,我忘记拿浴巾。当时宝宝已经能很稳当地坐在浴盆里,所以我放心地把他留在浴室,自己到卧室取浴巾。就是十几秒的时间,我回到浴室时,发现宝宝已经躺在了浴盆里。虽然我及时把他扶了起来,但他还是被水呛到。

安全提示:对婴儿来说,即使3厘米深的水都可能导致他溺水。尤其在宝宝洗澡的时候,家长一秒钟都不能让自己的视线从宝宝身上移开。如果发生溺水,要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先取头低、脚高的体位,将宝宝体内的水倒出来,如果倒出的水不多,也不要耽误,应一边抢救一边送医院。另外,被救的宝宝倘若发生过呼吸停止、呛水或意识丧失,必须在医院观察24小时,以确定宝宝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是否受损。

2、烫伤

情景回放:姥姥把刚接的一杯热水放到了床边的桌子上,刚学会爬,在大家都没注意的时候把热水杯打翻,整个小手都被烫到了,全家人又心疼,又后悔。

安全提示:婴儿游泳馆的热水装置比较多,宝宝好动,一不注意就会发生安全事故,热的东西一定要放在宝宝够不到的地方。除此之外,游泳室的热水龙头也是宝宝很感兴趣的东西,所以一定要时刻监护宝宝,东西用完后一定要及时关好。一旦宝宝被烫伤,第一件事是用凉水冲洗被烫到的地方(5~10分钟),然后再带宝宝去医院检查。

3、气管异物

情景回放:田田第一次吃葡萄就被卡了一下,我当时只想着让他练习用手抓东西吃,忽略了葡萄太大,容易卡着宝宝。

安全提示:任何小于4厘米见方的硬东西都很容易被婴儿吞入,卡在喉咙里。给宝宝准备的食物最好是入口即化,或煮得很软。除此之外,像纽扣电池、硬币、卡子也很容易被宝宝误吞,这些东西要收在宝宝够不到的地方。一旦宝宝被卡住,要让他趴在你腿上,头稍向下,用空掌拍他得后背,直到误吞的东西被吐出来。

4、跌落

情景回放:我只有一次没有把婴儿床的围栏挡好,尧尧就从上面摔了下来。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这么粗心大意了。

安全提示:很少有婴儿能遇见到高度对自己的危险,但婴儿游泳馆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做好预防,所以,不要把婴儿单独留在抚触床上。最需警惕的是在三四个月左右,这时婴儿从不会运动到会运动的一个转折期,很多宝宝在这个阶段都有摔下来的经历。一旦宝宝从高处摔下来,先要检查他的四肢有没有骨折症状,如果宝宝对你碰到的地方反应强烈,大声哭闹,此时就不要转动他的身体,保持他的体位,即刻到医院检查。

婴儿游泳要在专门设计的游泳池中,并且在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全程密切指导下才能安全进行。婴之杰早教育儿专家提醒,不要选择在家中或者不正规的某些会所游泳,如果游泳时发生意外了,有些游泳馆会所由于缺乏专业的救治设备和人员,将无法提供正确的急救措施,因此建议最好带着宝宝到正规专业机构进行游泳锻炼。

篇3:《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和必然发生》教学反思

文献[1]针对汽车在阻力恒定的路面上的运动情况,从一个悖论出发,证明了“功率一定,力和速度成反比”的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但该文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一是它所研究的问题仅仅是汽车而不是一般的情况;二是它涉及的只是力的功率,对于“电功率一定,电压和电流成反比”这样的现象是否能够发生它并没有回答;三是该文的证明过程是不严格的,它仅仅利用“力学相对性原理”证明了在低速条件下“功率一定,力和速度成反比”的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至于在高速条件下情况究竟怎样它并没有回答。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它用相对论的思想来证明非相对论情形下的命题。这有点象玻尔的原子理论,用量子论的一些观点和方法处理经典原子物理中的一些问题。这样的处理方法是不严格、不完善、不彻底的。本文将在文献[1]的基础上利用狭义相对论的主要结论对这个问题进行证明,从而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结论只是提出了一些国内物理教科书中关于功率方面的不同认识,而不是推翻全世界所有物理教科书中关于这个问题的论断。这是因为“功率一定, 力和速度成反比”或“电功率一定,电压和电流成反比”这个论断仅见于国内的物理教科书(见文献[2,3,7])。迄今为止,笔者查阅了许多资料,尚未发现有哪一本国外的权威物理教科书中有这样的论断 (见文献[4,5,6]) 。它们在论述功率问题时只是给出了功率的公式P=Fu或P=UI。从来不提功率一定,力和速度的关系(或电功率一定,电流和电压的关系)问题。

1 不可能出现“功率一定,力和速度成反比”的严格证明

1.1 命题的初步证明

与文献[1]相似,证明分两步。第一步证明:“功率一定,力和速度成反比”这一结论至少不适用于力趋向于0和速度趋向于0的情况。证明很简单,如果“功率一定,力和速度成反比”这一结论适用于任何情况,那么当速度趋向于0的时候,力必然趋向于无穷大。而现实生活中,从来也没有那个机械装置能够在速度为0的时候发出无穷大的牵引力。事实上,当速度趋向于0时,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趋向于0,从而单位时间内 (有限大小的) 力所作的功必趋向于0,因而功率必趋向于0。由此可知,速度趋向于0时,功率保持一定是不可能的。反之,若功率一定,则当力趋于0时,速度将趋于无穷大。且不说相对论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超过真空中的光速,无穷大的速度是不可能出现的。即使不考虑相对论,当一个物体不受任何力的时候,它的速度达到无穷大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事实上,功率只不过是单位时间内力所做的功,而没有了力又何来力所做的功?没有了功又何来功率?因此,当力趋向于0的时候,功率也必然趋向于0而不可能保持不变,于是命题得证。

1.2 命题的一般证明

第二步我们要证明:在任何情况下“功率一定,力和速度成反比”的现象都不可能发生。要证明这一结论,需要用到狭义相对性原理以及相对论的一些重要结论。为此,我们先画出能量传输的一般模式图,如图1所示。

对于汽车而言,动力源显然就是汽车发动机,输送管道当然就是曲轴、连杆等传动装置,能量接收器当然就是汽车本身。对于含变压器的交流电路而言,动力源当然就是电源,输送管道当然就是变压器以及输电线路,接收器当然就是负载。对于一个人用轻绳拉着一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而言,人就是动力源,绳子就是输送管道,物体就是能量接收器。类似的例子很多,不一一列举。

为了使证明能够顺利进行。我们将把这一步的证明再分为两小步。第一小步证明在理想传输模式下,不可能出现“功率一定,力和速度成反比”的现象。所谓理想传输模式,就是在能量的传输过程中没有能量的损耗,动力源把能量全部传给了能量接收器。比如上面提到的人用轻绳拉着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人把体内所产生的部分化学能全部传给了物体,下面详细讨论这种情况下的功率问题。

先给出功和功率的一般表达式。功是能量转化的桥梁或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的本质就是把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无论是在牛顿力学或是在相对论力学中,功和功率的定义都是一样的。即:

上式中的u为地面参照系S中测得的物体的运动速度。现在我们假定物体只受到一个动力F的作用。并假定力的方向和速度方向始终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相对论动力学方程有

现在假定有另外一个惯性参照系K相对于S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且运动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这一参照系中的观察者对于同一物理过程所测得的力和功率分别为:

式 (2) 、(3)、(4)、(5)中的为物体的静止质量,它在任何惯性系中都是一样的。由 (3) 和 (5) 我们可以得到K系中和S系中的观察者测得的同一物理过程中力的功率之比为

根据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并假定速度方向沿x轴或x'轴的方向。我们有

将式(7)和(8)分别代入式(6)可得:

上式中的为u, v的函数。当v一定时就成为u的函数。显而易见,当却仅当物体的运动速度u为常数,也即物体作匀速运动时,两者的比值才是一个常数。

现在我们假定在S系中测得牵引力的功率P一定,由于功率只不过是单位时间里力所做的功,而功又是能量转换的桥梁或量度。这意味在理想传输模式下,单位时间通过能量输送管道输送到接收器的能量是一个定值。根据爱因斯坦质能公式,当然也可以认为单位时间里有相同质量的物质从动力源输送到接收器。或者也可以说管道中能量输送的速度是恒定的。对于K系中的观察者来说,如果盯着输送管道来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单位时间里输送的能量也是一个定值。由于K系相对于S系作匀速运动,所以S系中的单位时间和K系中的单位时间并不相等。同样,S系中的某一确定能量在K系中的观察看来数值会有所变化,但是不管怎样,K系中的观察者仍然会测得单位时间输送的能量是一定值,也即力的功率P'也是一个定值。这样,如果在S系中功率一定,那么在K系中的功率也必然一定,两者的比值必然是一个常数。但是,由式(9)可知除非物体作匀速运动,否则这两者的比值不可能是常数。而当功率一定,速度又一定时,力也就一定了。由此,我们得到一个十分重要的结论:当且仅当牵引力一定,物体的速度一定时,力的功率才会一定。任何变速运动必然伴随着功率的变化,功率一定,力和速度成反比的现象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换句话说,力的功率始终是物体速度的函数,即P=P (u) 。

事实上,这一结论也可以从狭义相对性原理直接得到。如果在S系中存在功率一定,力和速度成反比的现象,那么根据 (9) 式,在K系中的观察者就会发现功率是随着物体的速度变化而变化的。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功率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参照系到底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功率一定,力和速度成反比”成立的那个系就是静止参照系,而同样的过程如果观察到功率是变化的,那么它就是运动参照系。显然这是违背狭义相对性原理的。因为根据狭义相对性原理,不可能纯粹通过物理实验来判断惯性参照系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由此可知,“功率一定,力和速度成反比的”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

上面是对于物体只受到一个力的情况下的证明。下面进行第二小步的证明。如果物体除了受到一个动力F之外还受到一个阻力f,那么我们可以用一个力即合力来等效这两个力的作用。这样两个力的情况也就化为了一个力的情况。根据前面的讨论,当物体只受一个合力的时候,合力的功率必定是速度的函数,这个函数暂且用表示。这样我们就有:,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动力的功(10率)

显然此时动力的功率仍然是速度的函数。当速度变化时功率必定也变化。事实上,由于我们所假定的阻力是任意的,如果在有阻力的时候,速度变化而牵引力的功率可以不变,那么当阻力为零时这个结论也应当成立。但是我们前面已经证明了这个结论是错误的,这样的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在有阻力的时候“功率一定,力和速度成反比”的现象也不可能发生。

这个阻力f当然可以是摩擦力。这样我们就有结论:不管是否存在摩擦力,在任何情况下,在任何实际的物理过程中,“牵引力或动力的功率一定,力和速度成反比”的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至此,我们提出的命题已经得到了完全的证明。

2 不可能出现“电功率一定,电压和电流成反比”的现象

与本文的第二大部分相类似,我们也分两步来证明这个命题。第一步针对特殊情况,第二步针对一般情况。

2.1 命题的初步证明

若“电流的功率P电=UI一定,电压U和电流I成反比”这一结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那么当电压趋向于0的时候,电流必趋向于无穷大。暂且不说在实际生活中,从来没有哪个电路中的电流能达到无穷大 (如果真的达到了无穷大,那么它所产生的热量也是无穷大,这样电路会在瞬间被汽化,所以这样的电路是不可能存在的) 。我们仅仅从电流产生的原因就可以发现这个结论是荒谬的。正是因为有了电压,电路中才有电场,电荷才可能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作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如果没有电压,也就没有电场,电荷也就不可能作定向移动,也就不可能有电流。这正如没有了水位差(水压)水不会流动一样。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于一个实际的电路来说,电压趋向于0的时候,电流必定趋向于0,从而电功率必趋向于0,保持功率不变是绝对不可能的。反之,若电功率一定,则电流趋向于0的时候,电压必趋向于无穷大。暂且不说实际生活中从来就没有无穷大的电压存在。假如真的存在无穷大的电压,那么因为任何绝缘体在无穷大的电压下必定会被击穿而变成导体,而任何导体在无穷大的电压下,其电流必定是无穷大,这样,电功率就会变成无穷大而不是常数了。这样我们就证明了一个结论:“电功率P一定,U和I成反比”至少不适用于电压趋向于零或电流趋向于零的情况。否则会出现极其荒谬的现象。

2.2 命题的一般证明

我们将借助于第二大部分的结论来对这个命题作最一般的证明。上面我们实际上已经提到:电流的形成原因归根结底在于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作定向移动。因此,所谓电流作功实际上也就是电场力作功,于是电流的功率和电场力的功率是等价的。这一点可以从一个具体的例子中得到证明,考虑一群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暂且不考虑粒子之间的碰撞 (电阻实际上是粒子之间或粒子和晶格之间碰撞的一种表现,相当于一种阻力) 。

假定一个粒子的电荷为q,在电场力作用下以速度u运动,从力学的角度上说,电场力在∆s内所做的功为∆W=F.∆s=q E.∆s.由于我们所取的位移∆s很小,所以在这么小的范围内电场强度E可以看成是不变的。于是有

上式中的E∆s=U为电压,而q/∆t=I显然为电流。所以,电场力的功率和电流的功率是等价的。因为电流的大小是和电荷移动的速度成正比的 (对于导体中的情况,根据电磁学中的结论有电流密度j=nqv。式中的n为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粒子数,q为粒子的电量,qv为所有粒子的平均漂移速度,此时电流和粒子的平均漂移速度成正比) 。对于一个粒子而言, 若电流变化,则粒子移动速度必然变化,如果电流变化时电压和电流的乘积为一常数 (即电压和电流成反比) ,那么由上式可知,必然有速度变化时力和速度的乘积为一常数 (即力和速度成反比) 。而根据前面的讨论,这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们有结论:当且仅当电压一定,电流一定时电功率才一定。任何电流的变化必然伴随着电功率的变化,正如任何速度的变化必然伴随着力功率的变化一样。

虽然这个结论是从一个特例导出的,但是仍然具有普遍意义。根据逻辑学,要证明一个命题为真,则需要在任何情况下都为真,但是要证明一个命题为假,只需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既然在我们所举的例子中,若“P电=UI一定,U和I成反比”成立,必然导致“P=F.u一定,F和u成反比成立”。而后者是不成立的,那么前者也不成立。对于特例不成立,对于一般情况也不会成立 (如果对于一般情况都成立,那么对特例也应当成立) ,于是命题得证。

3 采用高压输电的真正原因

几乎所有的中学物理教科书和不少大学物理教科书在论述为什么要采用高压输电时都是这样讲的:“因为电源或电站的输出功率一定,所以由P=UI可知,提高电压可以降低电流,这样可以降低输电线路上的热损耗”。我们对这种解释产生了疑问,因为根据上面的讨论可知:在一个实际的电路中,不可能出现“功率一定,电压和电流成反比”的现象。那么究竟为什么要采用高压输电呢?以下是一般的输电线路图,如图2所示,图3为等效电路。

首先要明白的是,发电站里的发电机两端由于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有效值)是一定的。发电机线圈的内电阻也是一定的。对于一个确定的输电线路来说,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都是确定的。因此,负载两端的电压 (有效值) 基本是确定的。这样,负载电阻或阻抗的任何变化都会导致负载电流的变化,从而导致负载功率的变化。如果是理想变压器,则会立刻导致电源输出功率的变化。“电源的输出功率一定,电压和电流成反比”,这种说法不太符合实际。因为电流发生变化,输出功率就不可能不变,这一点与直流电源的情况相似。对于直流电源来说,输出功率为,负载电阻的任何变化必然会导致电流的变化,而它又必然导致输出功率的变化。那么究竟为什么要采用高压输电呢?

这是因为一般发电机两端的电压大概20 000V左右 (实际18 000V或更低一些) 。而生活中大多数用电器的电压只需要几百伏 (220V或380V) ,所以降压是必须的,但是如果你直接把20 000V降为200V,那么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100:1,此时输电线路上的电流是负载总电流的1/100,由于负载总电流是相当大的,所以这样的话输电线路上的电流就会比较大,从而使得输电线路上消耗的电能就比较多。如果采用先升压再降压,则我们可以使n2和n3基本相同,或使U2、U3基本相同,这样实际加在输电线路电阻上的电压就很小。从而使输电线路上的电流也很小。比如先把20 000V升高到200 000 V,再经过几次降压降低到200 V,则输电线路上的电流就是负载总电流的1/1000,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输电线路上的能量损耗。简单地说,采用高压输电的根本原因是:在负载电流、电压、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可以使输电线路上的电流减小从而降低电能的损耗。这里是两种不同电路或不同物理过程之间的比较,比较的前提是负载的电流、电压、功率都相同。对于理想变压器有P输出=P线路+P负载, 在负载功率相同的前提下,采用高压输电时因P线路较小,所以电源输出功率较小。完全不是“电源的功率一定,电压和电流成反比”所致。用高压输电和不用高压输电,电源的输出功率是不同的。

4 结论

本文采用相对论的主要结论来证明“功率一定,力和速度成反比”或“电功率一定,电压和电流成反比”的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同时还指出了采用高压输电的根本原因,这对于进一步搞好物理教学是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1]蔡志东.“功率一定, 力和速度成反比”的现象能发生吗?[J]物理教学, 2008, 30 (12) :9-11.

[2]赵凯华, 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M].力学.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07.

[3]沈德滋等.物理学-力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8:177.

[4][美]费恩曼, 莱顿, 桑兹著.郑永令, 华宏鸣, 吴子仪等译.费恩曼物理学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1:136-139.

[5][美]瑞斯尼克, 哈里德著.郑永令等译.物理学.第一卷第一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9:181-182.

[6][美]基特尔等著.陈秉乾等译.力学伯克利物理学教程第一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9:227-228.

[7]张大昌等.物理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56.

篇4:美国根本不可能发生债务违约

但实际上,只有标准普尔宣布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调降到AA+,穆迪和惠誉仍确认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为AAA。美国也通过提高债务上限法案,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债务违约。此外,通过的削减赤字法案也进一步说明政府开始运用行之有效的政策防止情况变得更糟。

在整个危机期间,以及危机之前,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就事态的发展给出了条理清晰的解释。危机前,美国经济是由泡沫支撑的,全球经济大体上也是如此。泡沫破裂后,留下的是过量的杠杆和不景气的房地产。因此,消费将持续疲软,而大西洋两岸现在实施的财政紧缩又使得政府无法去填补消费疲软留下的需求缺口。鉴于此种情况,企业,即使那些能够获得资本的企业也不愿投资于生产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那些担心政府手中缺少政策工具的人在一部分程度上是正确的。糟糕的货币政策让经济陷入当前的困局,却不能将我们拉出去。即使美联储(Fed)内的通胀鹰派人士能够被降伏,第三轮定量货币宽松政策(QE3)也只会比第二轮(QE2)更加低效。即便是QE2,恐怕更多的作用也只是吹大了新兴市场的泡沫,而不是给美国国内带来多少新的贷款或投资。

解决办法是存在的,至少对像美国这样能够以低利率借债的国家来说是如此:拿借来的钱去做高回报的投资。这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带来税收,从而在中期内降低债务相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并提升债务的可延续性。即使在同样的预算情况下,这种做法对支出和税收进行结构调整、使之能够促进增长,也可提升债务的可维持性。这些调整包括降低工资税、对富人增税、对做出投资的企业减税、对不做出投资的企业增税。

不过,其他地方却存在着斗争。市场知道,在北大西洋国家中大行其道的低税收和举债癖组合意味着,政府手中没有什么立刻可用的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将毫无收效,财政政策受到限制,经济增长将会放缓,减赤效果(依靠财政紧缩)将令人失望。

然而,市场也有一项斗争任务,这在标准普尔(S&P)调降美国评级事件中表现得很明显。没有哪位经济学家会只看资产负债表负债的一面,但这却是标准普尔的关注焦点。更能说明问题的是,美国是用美元偿还债务,而它手中掌控着印美元的机器。因此,美国根本不可能发生债务违约,我们近期看到的那类假戏真做的政治秀并不算数。

欧洲和美国现在面临着极端困难的政治局面,我们很难说哪边的情况更糟糕:是美国的僵局,还是欧洲支离破碎的政治结构?欧洲领导人已经采取了果断行动,但事态的发展要快于他们批准和实施对策的进程。欧洲债务相对GDP的比率也低于美国;如果它们的财政框架足够统一,那么,它们的财政状况也会好于美国。

欧洲的另一个问题是,有太多人认为财政紧缩是当下的灵丹妙药。然而在危机前,爱尔兰和西班牙的财政处在盈余状态,债务相对GDP的比率也很低。因此,更多的财政紧缩只会使欧洲的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缓慢、财政问题越积越多。

上述这一切加大了北大西洋步入双底衰退的可能性,不过,关注经济增长率是否大于零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关键的增长率是使得就业岗位缺口不再扩大的经济增长率。在这方面,美国和欧洲都成问题。两者当前的经济增长率约为1%,要提高一倍以上才能降低各自国民的失业率。

当这次衰退开始之时,许多人都头头是道地表示,已从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和日本的长期经济低迷中汲取了教训,现在我们知道了,其实我们什么都没有汲取到。我们实施的刺激力度太弱、持续时间太短,并且没有好好地规划。我们没有敦促银行恢复放贷。我们的领导人在试图掩盖经济存在的缺陷,这或许是出于这样一种恐惧,即如果对公众如实相告,那么已然脆弱不堪的信心将会消失殆尽。但这是一场我们现在已经输掉的赌博。

篇5:这真的可能会发生作文

带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旅行,例如狗,猫,它会依偎在你怀抱里,伤心时“嘘寒问暖”,无精打采时相互逗乐……

或者,我要带一只风筝。风筝,花花绿绿,颤颤巍巍,展翅欲飞,飘飘悠悠,高昂着头……快乐的源泉,也是放飞梦想的天使。

篇6:这真的可能会发生作文

那时,我将成为一名渔夫,靠在船头,摇着橹,顶着棹,一张巨大的渔网在我的船舱里挂着,船轻轻松松地向前驶去,海浪在船尾拖出一条美丽的白色航线,船驶入海的中间,我扶着船沿,站了起来,将渔网洒向大海,我不知道鱼会不会进入网里,但我发现四周的风景很美丽,天很蓝,云很白,海的色彩五彩斑澜,海水反射的阳光十分刺眼,水面上映出金色的光辉,好像黄金洒在水面上一样一荡一荡。躺在船中,随着波浪的一起一伏,我似乎来到了心中的桃花源,知足,安静,宽容。

如果,你还问我:“如果在书,笔记本,相机里做一个选择,你会选择什么。”我会选择书。一本好书是一个好伴侣,反复读其中的.精品,会读出不一样的人生体会。

篇7:糖尿病发生的可能因素

(2)特别肥胖或消瘦者。

(3)体重减轻而找不到原因,特别是原来肥胖,近来体重减轻者。

(4)有多饮、多尿者。

(5)易患疖痈,尤其发生在疖痈发病率较低季节如冬季。

(6)反复尿路、胆道、肺部或其他感染者。

(7)妇女外阴瘙痒而非滴虫感染。

(8)有感觉障碍、疼、麻等周围神经炎症状。

(9)较早出现白内障或视力减弱者。

(10)间歇性跛行、下肢疼。

(11)下肢溃疡久不愈合者。

(12)浮肿、蛋白尿,类似肾病综合征。

(13)尿潴留、顽固性便秘或腹泻。

(14)早期出现动脉硬化症状,如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管病变(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15)出现酮中毒症状。厌食、恶心、呕吐等,甚至一开始即出现昏迷。

(16)有分娩巨大婴儿(体重大于4kg)史者。

(17)有妊娠并发症,如多次流产、妊娠中毒症、羊水过多、胎死宫内、死产者。

篇8:《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和必然发生》教学反思

关键词:高校群体性事件,可能性,社会影响

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市场经济的转型, 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 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 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因此, 近年来, 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但是, 高校大学生参与的群体性事件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 其中主要原因就是近年来由大学生发动、参与的、造成大规模社会负面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没有出现。我们认为, 目前高校群体性事件不仅极有可能出现, 而且一旦发生其危害将是其他社会阶层发动群体性事件所不能相比的。预防高校群体性事件是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 也是各高校维护日常教学、科研等工作稳定必须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预防高校群体性事件, 首先必须对高校都隐含的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诱因有着客观的认识。

第一, 近年来, 高校发生的小规模群体性事件已经说明高校存在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

这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就是近年来高校大学生针对与我国在外交关系上发生摩擦而发起的一系列活动。如, 2008年春夏期间, 达赖集团策划暴力犯罪事件、破坏奥运圣火传递、卡弗蒂辱华言论、西方反华势力恶毒攻击中国等, 在宁静祥和的校园里掀起波澜。以至于4月中旬, 有大学生策动了抵制法货的游行示威等活动。这一系列事件中, 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同时也体现出学生参与群体性事件的高度热情。其后, 校内网就是否抵制法国品牌的问题在大学生中展开大调查, 调查显示, 在参与调查的五十多万人次中, 63%的大学生赞同抵制行为, 认为这是一种爱国的表现。而21%的大学生则反对抵制, 认为整个事件需要理智对待。还有16%的大学生持中立态度。

可见, 近年来, 虽然我国国际地位提升、外交关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但是同时也面对来自西方一些国家的挑战, 而这些挑战无疑都会在校大学生造成影响, 这种影响往往会成为大学生发动和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最直接诱因。这不仅为近年来我国高校发生的小规模群体性事件所证实, 也为近代以来我国高校学生运动的发生所证实。同时, 据我们在北京有关高校进行的问卷调查统计得出的结果看, 有50%以上学生表示会参加群体性事件, 而位居大学生参加群体性事件首位的诱因就是“爱国主义”情感受到挑战。

第二, 当前高校蕴含了一定的社会矛盾, 这极有可能成为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因素。

当前, 我国正处在社会矛盾激化的高危期。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来临, 一方面有更多的适龄青年能够接受高等教育, 但另一方面, 这也必然会将诸多社会矛盾带入到高校之中, 使高校中蕴含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随着来自于不同阶层、不同地区的学生进入高校而将上述问题也带入到大学之中。这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 部分大学生是目前社会矛盾中的受害者而隐含了对社会的不满。笔者近期调查显示, 关于“面对金融危机, 你是否感到有心理压力”的回答中, 8%的大三学生表示没感觉, 89%表示感觉有压力, 3%表示感觉压力很大。在金融危机加剧, 你是否可能会参加群体性事件的回答中近41%表示可能会, 50%表示不会, 而有9%的学生表示一定会。这就说明, 社会矛盾不仅在大学生中有所反映, 而且非常有可能构成大学生参加群体性事件的一大诱因。其二, 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知识精英往往对社会热点问题不仅有高度的敏感性, 而且习惯于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近期笔者在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中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有71%大三学生关注金融危机问题。在另一项问卷中, 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关注社会、国际热点问题。

第三, 大学生的生理特征决定了, 这一群体参与群体性事件具有较强的可能性。

大学生一般都是20岁左右的青年人。一方面, 他们具备了独立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已经开始遇到切身利益关系的问题。另一方面, 他们在心理等方面还未彻底成熟, 对社会、学习、生活等问题的认识尚为达到理性成熟阶段。同时, 他们身体正处于成熟之中, 其体力和活动能力正逐步增强。而且他们有时候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力不强, 易在一些活动中卷进聚众滋事或骚乱之中。这样, 青年往往容易被煽动而参与群体性事件, 同时其特有的体力和活动能力也往往导致他们会积极从事和参加群体性事件。

综上,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参与或发动群体性事件具有较大的可能性。而且一旦高校大学生参与或者发动群体性事件其危害也是其他群体发动的群体性事件所无法比拟的。其社会带来的社会影响将是巨大的。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 高校大学生掌握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 在群体性事件中往往善于利用其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高校大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教育往往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一方面使得他们比较善于运用现代化的传播、通讯手段, 来发起群体性事件, 并借之将其影响最大范围地加以扩展。例如, 近年来, 在关于发动抵制法货有关的活动中, 有不少学生就广泛运用互联网、手机等, 通过电子邮件、BBS、QQ、MSN、手机短信等发布一系列言论、消息, 串联发动相关活动等。利用现代化通讯和传播技术策动和发起群体性事件往往是其他群体策动群体性事件时所不会熟练使用的。而利用现代化通讯和传播技术进行群体性事件的策动、发动的效果也具有了言论、消息传播迅速、覆盖面广、策动有效等特征。此外, 由于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 这就使他们在策动群体性事件时, 往往会利用自身的理论优势, 为其群体性事件的非法性寻求合法性依据。

第二, 大学生发动的群体性事件更容易博取更多人的同情和支持。从群体性事件中成员的性别结构看, 不同性别往往在事件中起到了不同作用。就当代大学生来看, 其性别构成从总体上基本上趋于男女平衡。一般来说, 女性生活领域狭窄, 爱说长道短, 拨弄是非、小题大做, 易从众、被感染, 好奇心强, 富于同情心又易于为人所同情, 身体虚弱, 力量单薄, 群体性事件一旦有女性参加, 对人群的煽动性、蛊惑力更大。在高校中, 就我们问卷调查的结果看, 女学生表示愿意参加群体性事件比例并不较男同学要低。因此, 一旦高校发生群体性事件, 再有女同学的积极参与, 那就将造成事态的扩大, 甚至直接导致社会群众对于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同情、支持和参与。另外,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 更多家庭的子女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所以, 一旦高校大学生发动群体性事件, 社会公众出于换位、移情等因素, 出于考虑自己子女也是大学生这一点, 很可能会同情、支持甚至参与他们发动的群体性事件之中。

第三, 从历史上看, 高校学生发动的群体性事件其带来的社会影响往往是深远而广泛的。20世纪以来, 我国社会发展每一个关键时期的社会运动, 往往都是起自于高校的。1919年5月发生时“五四运动”随近现代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1935年的12月发生的“一二九”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是抗战动员的运动, 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 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 “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以及2008年4月中旬后, 大学生策动了进行抵制法货的游行示威等活动。上述各类由大学生发动、参与运动、活动, 虽然起因各不相同、动机各不相同、对于中国社会历史进步的意义也各不相同, 但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对中国社会及对中国社会发展, 甚至于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对外关系等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上一篇:脑出血护理查房详解下一篇:关于立志奋斗的名言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