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和对抗

2024-05-11

冲突和对抗(精选三篇)

冲突和对抗 篇1

当时, 上课的课题是八年级下册 (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第1版) 第12课的第一框题《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 内容相对简单, 主要涉及两个大问题, 即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由于是借班上课, 笔者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是很了解, 在对知识点的学习和巩固这一环节当中,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 笔者想到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建立学习小组和分配学习任务时, 笔者是这样做的:把全班学生按照教材的内容分成A、B两组, 两组学生同样对教材的内容做初步的了解, A组负责回答B组关于“好奇心”内容的提问, 同时负责提问B组关于“从众心理”内容的问题。

这样做的好处是, 全体学生 (两个学习小组) 对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都要全面地理解和掌握, 因为同一学习小组的学生有进攻 (提问) 有防守 (回答) , 要提问另一个小组就要掌握教材中的一部分内容, 要回答另一个小组的提问就要熟悉教材中的另一部分内容。这样就避免了一组学生只掌握教材中的一部分知识点, 而对另一部分知识点不熟悉的弊端。此外, 这种类型的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强烈的对抗性, 使得课堂上小组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 符合中学生不服输、朝气蓬勃、勇于进取的年龄特点。这样, 所有的问题由浅入深, 由点到面, 由课内到课外, 全面、有深度地一一展开。在此过程中, 学生阅读了教材, 掌握了知识点, 为了“刁难”对方, 最大限度地灵活运用了所学知识, 并且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都得到了提升。在活动中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这也是我们德育教育的内在要求。

课后, 一位教师评价道, 对抗性小组学习这一环节处理得很好, 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和调动, 有了学生的积极主动, 课堂氛围就会活跃, 三维目标的达成率也就自然高了。事后, 笔者一直在思索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这个问题。以前每当提及小组合作学习时, 脑海中总会出现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探讨、互相帮助, 然后各个小组再相互交流、相互补充, 最后得出结论的情景。其实, 小组之间的对抗性学习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 不管是对抗性小组学习, 还是合作性小组学习, 它们殊途同归, 都是学生学习、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 都属于小组合作学习, 它们各有利弊, 作为教师, 应该根据教情学情, 有选择地加以运用。

在通常情况下, 对抗性小组学习 (包括合作性小组学习) , 往往会产生一些弊端。比如学习内容的不全面, 通常表现为为了提高课堂效率, 每个小组只探究一个问题, 或每个小组各持一个观点, 这样的话, 对于自己探究的问题印象比较深刻, 而对于其他问题的认识则不透彻, 多数表现为直接接受别人的探究成果。面对对抗性小组合作学习的这一“硬伤”,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解决。

首先, 从对抗性小组学习自身来看, 对抗与合作是小组学习这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它们不是截然分开、相互对立的, 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对抗是以每个学习小组内部的成员合作为基础的学习小组之间的对抗, 各个学习小组又以相互对抗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所以, 对抗性小组学习, 既要强调对抗, 又要强调合作。有时它们合二为一, 表现在一个过程当中, 比如同一个学习小组既负责提问又负责回答;有时它们表现为两个过程、两个阶段, 比如对抗性学习 (合作性学习) 的各方探究完各自的问题之后, 相互交换问题再进行探讨, 然后比较各自的研究成果, 同样能让全体学生掌握全部的知识。

其次, 借助其他的教学环节来弥补对抗性小组学习自身的缺陷。比如, 进行对抗性小组学习之后可以好好地利用“交流展示”这一教学环节。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 让学生充分交流展示本学习小组探究问题的思维过程、解题方法和研究成果, 促使其他小组成员积极思考, 善于质疑, 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所以教师要开动脑筋, 多学习, 勤实践, 结合学情, 设计出科学的小组学习方案, 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在对抗 (或合作) 的学习中或在各组探究后的交流展示中, 获得全部的内容, 并深刻地加以理解和运用。

助白领对抗情绪波动和疲劳方法 篇2

现今职场女性在工作上的表现不比男性弱,职场女强人越来越多,但同时职场女性也会因为工作上或人际交往而烦恼,因此往往会容易疲劳和出现情绪波动。以下的建议希望能帮助职场女性面对困境。

女性更容易情绪波动和疲劳

当工作压力大的时候,职业女性容易情绪波动,出现焦虑和急躁等情绪,这是由女性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的。

在职场中,情绪化的表现是不被提倡的,在面临压力时的情绪化反应也会对个人的职业生涯产生负面作用,这使得女性身心更容易疲劳。

所以,女性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企业的管理者以及男性同事对女性应该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女性更倾向倾诉

压力是必须承受的,但压力的应对方式却是可以选择和改变的。当面临压力或挫折的时候,男性比女性更可能“寻求业余爱好并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坚持自己的立场为自己想得到的去努力”,“找出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尽量克制自己的失望、悔恨、悲伤和愤怒”。职业女性则采取“与人交谈,倾诉内心烦恼”,“试图忘记整个事情”,以及“自己安慰自己”。

调查显示,女性在价值观上更加重视感情交流和分享,这样可使她们的内心得到满足。因此,当女性面临压力的时候,找自己信任的人倾诉就成了非常有效的缓解压力的方式。

在对抗与冲突中生存 篇3

2013年6月4日,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宣布,欧盟将从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前两个月的税率为11.8%,此后将升至47.6%。

对“友善的方式”“深表遗憾”

在解释欧盟为何分两阶段征税时,德古赫特说,一方面,这将为欧盟和中国提供一个以“友善的方式”解决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机会窗口”;另一方面,先征收较低的关税有利于避免欧盟“极为庞大”的光伏产品进口市场受到外界“干扰”。

显然中方并未感到欧盟这个措施存有任何“友善”。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尽管中方多次呼吁通过磋商合作化解光伏产品贸易摩擦,但欧盟委员会仍执意发起反倾销调查。中方对此深表遗憾。

30%光伏企业或倒闭

有业内人士认为,欧盟正式立案带给中国光伏最直接的打击是将有一批光伏企业倒下,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在劫难逃。深圳中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光伏业务部副总经理梁俊民说,中小型厂家的主要市场就在欧洲,欧盟大门关闭后这些企业将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新兴市场购买力又不够,加上国内的各种补贴政策难以覆盖中小企业,估计30%甚至更多的光伏企业会因此倒闭。

光伏贸易战未完待续

柳暗花明,欧盟委员会8月2日宣布已正式批准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的“价格承诺”协议,该方案于8月6日起实施。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称,数量众多的中国光伏企业同意为出口至欧盟的光伏产品设置最低限价,这些企业对欧出口额占中国对欧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的70%,这些企业无需缴纳惩罚性关税,没有参加协议的企业则需要向欧盟缴纳47.6%的反倾销税。

据德古赫特介绍,欧盟还为中国光伏企业对欧出口设定了一个年限额,对于超出这一限额的出口将同样征收47.6%的反倾销税,此份“价格承诺”的有效期将持续至2015年底。

还没等到中国企业喘一口气,道路又开始峰回路转,距离中欧光伏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友好协议仅4个月,贸易波澜再起。11月27日,欧委会公布对华光伏玻璃产品反倾销调查初步裁决,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光伏玻璃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6个月。

据披露,此次初裁结果是抽样企业的临时反倾销税率为17.1%至39.3%,合作企业的平均税率为38.4%,其他企业的税率为42.1%。而临时反倾销税执行完毕后,欧委会将根据终裁结果裁决是否实施最终反倾销税。

电信:还会不断发难

继美国国会、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等对华为、中兴等中国电信企业连续发难后,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法案,禁止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天局、司法部、商务部及金融部门私自购买信息技术系统,尤其要对中国IT设备正式评估。在美国不断对中国企业设限之时,美国此举被解读为是向华为、中兴发难后的“升级版”。

一份来自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5月,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高科技产品总值达1290亿美元左右。据了解,从奥巴马总统落笔的那一刻起,凡是与上述信息系统相关的中国企业,均须纳入风险评估的范围。其中包括由中国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企业、中国资助的企业等。更为严格的是,这些企业在生产、制造、组装等过程中可能存在很多风险,这些风险均会受到逐一关注。

对企业影响有限

这项法案的签署到底国内电信厂商有何影响?华为公司公关人士告诉记者,华为在非洲、中东等地向政府等销售较多的IT设备,但实际在美国尤其向美国政府销售的电信设备很少。“我们在美国市场主要销售的是手机、上网卡等终端、民用商品。”该人士因此说,上述法案对华为在美国的销售影响不是很大。

“这次签署的法案是针对美国政府的,对中兴来讲没有任何影响。”中兴通讯发言人戴澍称,2012年中兴通讯在美国市场的营收额为10亿美元,其中九成以上是销售手机、数据卡等终端的收入。“我们品牌的终端在美国已是第五大品牌,由于这些产品芯片和操作系统都来自美国,所以对方很放心。”戴澍介绍,中兴在美国除了直接向消费者销售终端,还做运营商的供应商及直接面对美国企业,不过这些都在起步阶段。

“尽管我看到这个消息我并不意外,但仍然表示遗憾。”戴澍说。

警示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知名电信业专家项立刚认为,奥巴马签署该法案对联想、华为等国内IT企业影响不会很大。“因为这个法案主要是指美国政府部门对网络设备的采购,尽管联想等国内企业也进入美国的商用市场,但一直没有打入美国核心政府部门,尤其美国军方等。”项立刚说。

项立刚认为,该法案警示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虽然国内企业此前没有打入美国军方市场,但未来这个可能性越来越大。”项立刚称,美国方面已经看到联想、华为等打入美国政府市场的可能性,因此出台上述法案“未雨绸缪”。项立刚还认为,该法案的签署与2012年10月美国国会对华为、中兴等中国通信巨头的发难有关,并且随着中国越来越强大,以后还会不断发难。

陶瓷:在“围剿”中寻突破

中国佛山被称为“中国瓷都”,然而,这个“瓷都”却因为遭受全球10多个国家的反倾销“围剿”而深感“伤不起”。2012年,从欧盟开始,先后有墨西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西等国家陆续发起反倾销调查,几乎让中国日用陶瓷企业陷入了“包围圈”,甚至使一些国内陶企遭受高达60%的惩罚性税率。由于佛山陶瓷出口企业占全国的七八成,佛山陶瓷产业所受的影响最大。

陶瓷出口遭遇严重打击

2013年3月,号称“史上最大”的欧盟对华陶瓷反倾销调查作出初裁:中国陶瓷企业没有一家获得市场经济地位,1500家中国陶瓷企业被征收高达73%的临时惩罚性关税,半年后将公布终裁结果。2013年9月,欧盟对中国的瓷砖作出反倾销终裁,将对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瓷砖征收高达69.7%的惩罚性关税直至2016年。

nlc202309021949

由此可见,欧盟陶瓷市场正向“中国制造”关上大门,中国瓷砖的出口将遭遇严重打击。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显示,目前欧盟已成为中国瓷砖的第三大出口地区,出口量占我国瓷砖总出口量的8%~9.5%、出口总值的10%~12%。

中国瓷砖遭受反倾销的首要原因就是其价格低。与国外产品相比,国内瓷砖生产成本更低廉,加上国内的低价无序竞争,导致在国外市场中国瓷砖价格普遍偏低,冲击国外市场,最终导致遭受反倾销厄运。

中国陶瓷制品原料丰富,北到辽宁,南到广东,都有着优质的陶瓷泥土,这也决定了中国生产的陶瓷制品处于低成本状态。而中国拥有大量的劳动力,且劳动力成本较低。这些有利条件使中国出口的瓷砖在国际上具有很大的价格优势,也直接导致了欧盟对我国陶瓷产品的反倾销。

亟待开拓出口新思路

国内很多陶瓷企业人士认为,面对反倾销,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产品品质,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然后以较高的价格出口到国外,这样就不容易再被频频反倾销,也会为我们增加较大的利润空间。

对此,某些走高端路线的卫浴企业似乎提供了可借鉴的道路。英皇卫浴相关负责人曾蓉蓉说:“我们走的是高端路线,虽然出口量很大,但没有受到反倾销的影响。因为我们本身出口的价格就很高,而且我们有很多国外经销商,所以在近年来陶瓷行业频频被反倾销的时候,我们基本没有遇到这方面的问题。”

对于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的问题,佛山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尹虹则提出新的方式:转移出口阵地。他认为,对华瓷砖反倾销的国家,往往是世界瓷砖生产制造大国或中国瓷砖大量出口的目的国,目前都已对中国进行了反倾销。

中国瓷砖出口的十大目的国分别是沙特、美国、韩国、阿联酋、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巴西、马来西亚。其中韩国、泰国、印度已经对中国进行了反倾销,马来西亚已经对中国瓷砖加了重税。由此可见,倘若国内陶企不积极采取措施,按照目前的情况发展下去,陆续还会有更多的国家对中国瓷砖进行反倾销。鉴于此,转移出口阵地未尝不是一个应对反倾销的方式。

钢铁:钢材产能大量过剩

2013年11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对中国等7国出口美国的取向电工钢发起反倾销调查,并将针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钢材发起反补贴调查。目前中国产品被认定的倾销幅度为159.21%,补贴幅度高于2%;其他6国出口到美国的倾销幅度也从38.54%到257.61%不等。“这是国内钢铁产品2013年第18次遭遇反倾销调查。”有分析师说。

全球经济下滑,使得钢材需求减少、供应过剩,因此,钢材贸易保护主义也愈演愈烈。仅进入2013年以来,中国钢材产品便至少遭遇了多起反倾销或反补贴调查,包括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多国。

产能过剩是主因

一方面,国内的钢铁产量正在无地发展,产能过剩是钢铁业不可逃避的主要原因。尽管发改委表示钢铁的过剩产能一定要压缩,但是《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前10家钢企集中度达到60%的要求。然而中钢协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前10家钢企的粗钢产量占总产量的45.94%,距离2015年“前10家达到60%”的目标有很大差距。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促使钢铁行业面临危机。

随着中国钢铁工业的迅猛发展,国内钢铁产量迅速增长,国内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的状况,国际钢铁市场的需求旺盛同时拉动中国钢铁产品的出口。中国巨大的钢铁产能成为这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众矢之的”。在产能无穷无尽膨胀的同时,企业受到巨大的生存压力。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下滑,钢材需求减少、供应过剩,钢铁产业相应的对外贸易的数量却水涨船高,国外对我国钢铁产品发起的贸易保护频率也越来越高,对外贸易形势日趋严峻。欧洲钢铁工业迫于国内钢铁企业的压力,欲把反倾销合法化、制度化。

可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

“国际经济整体疲软,钢材整体需求减少、供应过剩,这个大背景是一大原因。”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对记者说,全球钢铁企业都存在盈利能力下降的问题,各国政府为保障境内钢铁企业利益,必定举起反倾销调查大棒。

不过国内钢铁产能结构不佳也同样不容忽视。白明表示,目前来看不锈钢、高强度板材等高端钢材极少,而像螺纹钢这些低端钢材却大量过剩,我国钢材出口低端化,这也是造成反倾销调查的一大原因,“钢铁行业升级改造是规避反倾销调查的根本出路”。

“对于中国钢企而言,与其单枪匹马去海外闯市场,和国际知名的钢铁贸易公司合作开拓市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中宇资讯钢铁分析师张明凯告诉记者,后者更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可以有效避免贸易摩擦的出现。

事实上,这一途径也已被国内众多钢企“察觉”。近日,国内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江苏沙钢集团宣布在新加坡设立国际总部,除单纯向东南亚地区出口商品外,在当地建厂、加大与当地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也成为题中之义。

上一篇:承销业务下一篇:西北地区资源环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