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2024-04-26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共12篇)

篇1: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怎样培养自主自强的孩子

怎样培养自主自强的孩子

我是高中教师,在长期工作中经常发现有些高中生依赖性很强,自主性很差。比如高一新生开学后第一次回家,有些孩子不知道怎么回,也不知道如何求助,家长要么自己来接,要么打电话让老师送到车站。有些孩子不会洗衣服,周末带着一大包衣服回家让家长洗。当值日生打扫课室或校园公区时,明显看到有些孩子没干过家务的,不会扫地。而学习上,更是有相当多的孩子不知道如何科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也不知道如何预习、上课和复习。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难题,也不会积极主动想办法去解决。如此种种,都暴露出我们许多的孩子并没有受到正确的教育。

分析原因,一方面首先是家长过度保护。客观来说,现在的独生子女政策,以及相当多孩子是由祖父母照顾长大的,使得很多现在的孩子得到了历史上空前多的宠爱或溺爱。而有很多家长也不懂得教育孩子,事事包办,使得孩子缺少必要的生活能力的锻炼。另外一方面,学校的应试教育也有责任。现在的中小学校,大都是以应试为中心,忽视了孩子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甚至由于怕出事,限制孩子的行动自由,孩子在学校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在这种双重压制下,孩子的自主自强意识必然很难得到激发和培养。

所以在自己的孩子教育上,我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我老家在安徽,孩子出生刚满4个月我就去西安读研究生了,她妈妈也和我一起去读书,所以孩子一直由她的外祖父母带。我研究生毕业就到广东佛山工作,所以直到3岁她才回到我们身边。孩子天生胆小,为了训练她的胆量,我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我让她晚上去倒垃圾。我们住在学校,垃圾场地离家大概有100米,路灯也不多,路上半明半暗。我第一次全程陪她倒垃圾,第二次送她到半路,然后看她走完剩下的一半路,第三次送她到楼下,第四次她就完全独自倒垃圾了。所以她不到四岁就能够晚上一个人出门走这么远的路倒垃圾,她自己也受到了极大地鼓舞。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刚好在她4岁时有一段时间我一个人带她,而我做班主任工作也是非常繁忙,所以早上从起床到穿衣、刷牙、洗脸、梳头、扎辫子、吃早餐、到校门口坐校车上幼儿园,下午放学后从幼儿园坐校车到学校再走回家,全部自己搞定。那时晚上我经常开会或去教室辅导晚自修或上竞赛班的课,就留她一个在家自己安排,洗澡、睡觉也都是她一个搞定。

上小学后,我更是灌输她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的理念,并且要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学会煎鸡蛋、蛋炒饭、煮饭、下面条、包饺子、洗衣服、洗鞋子等等。身为数学老师,我基本没有辅导过她的数学,除非她自己有问题来找我,学习上我只是告诉她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并没有操过什么心。但我会带她去书店,引导她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每年为她购的课外读物有几十本之多。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着作,我会鼓励她多读,或者背诵或者写缩写和读后感,提高欣赏水平和写作能力,如《三字经》、《论语》、《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

其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机会锻炼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和意识,无论是平时的语言交流,在家的亲子活动,出门的`旅行或办事。(WWW.FWSIR.COM)这就要求家长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不足,抓住机会锻炼培养她,不要事事包办。比如经常让孩子发表对事物的看法和见解,对她的观点可以持保留态度,但不会否定她。孩子作业中有不懂的字词和问题,我总是鼓励她自己查字典或上网查询,很少直接回答。她自己的衣服鞋子都是自己选购,现在也是自己网购。上街购物或取钱,我都会让孩子全程参与。走在路上,都要求她自己注意观察,记住路况和标志性建筑。暑假我生病住院,她妈妈和我都在广州,她自告奋勇不需要陪同,一个人从安徽宣城坐火车到广州,而且一路上非常轻松,和周围乘客应答自如。

至于自强方面,我很早就发现我的孩子天性好强,有种不服输的精神,所以只需要正确的引导就可以了,不需要再刻意培养。比如发现她对电脑键盘生疏,我就告诉她可以玩键盘游戏训练对键盘的熟悉和打字速度。发现她考虑问题有时不够迅速,就让她玩电脑里自带的扫雷游戏,训练敏捷的思维。发现她有段时间反应比较迟钝,后来得知她那段时间看课外书过多,课间也不休息,果断要求她停止课间看课外书,多休息多和同学玩耍,并教她一些武术基本功,训练反应速度。发现她理想不高远,胸怀不宽广,我就带她去拜访武林高手,接受武术文化的熏陶,培养英雄侠气。所以现在的她既有女儿之柔美,又具男儿之豪情,我颇为宽慰。

在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自强方面,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不是专家,只是个人一点心得吧。不过我觉得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家长要多给孩子机会,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多锻炼,不怕犯错误,多鼓励。二是如果在学习和生活中犯了原则性的错误,不能姑息迁就,该打就打,改骂就骂。三是家长应该多注意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不足和问题,然后引导他改进。四是多和孩子相处,让孩子把自己当朋友,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五是家长要多学习,特别是做人、修身方面,言教不如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篇2: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每晚“陪读时光”让人抓狂?莫慌讲方法,讲策略才会有好结果

要知道家长最忌讳的两点:1、急吼拉吼;2、里嗦。

1、你是怎么提醒孩子完成作业的?

“好了,吃完饭了,赶紧去写作业去吧。”“认真写,好好写......”“写不完今天就别吃饭。”也许这时候,听话一点的孩子可能会自觉跑到书桌上认真完成作业;不自觉的孩子也许会磨蹭一下,直到在你的严厉警告下,不情愿地走到书桌前,边磨蹭边写作业。在你的一声声:“快点写,怎么还没写完?不要磨蹭……”的催促中,艰难地完成作业。

2、为什么大多数孩子会排斥写作业?

除了做作业真的是一件费力又费脑的苦差事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你用上面的语言和孩子沟通时,他大脑接收到的信息其实是:被命令、被控制。当大脑接收到的信息是“命令”或“控制”的时候,大脑首先输出的信息其实是“拒绝”,而不是“行动”。

所以说,当你命令孩子写作业时,他已经本能在抵抗了。

当一个人发自本能地去抗拒一件事情的时候,取得良好结果的几率也就微乎其微。很多老师、家长在和孩子说话时,总是习惯性地命令、要求,挂在嘴边的总是这几句:你该做什么?你不该做什么?你在这个时候要学什么?你该怎么听话......却从来没有问过孩子:你要不要做什么?你想做什么?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

这就难怪很多孩子做起事情来特别被动,完全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与积极性。

3、参与感对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大多数人不管是在工作或者学习中,往往都不太喜欢发号施令的人,因为那意味着你处于被动的状态。

只有当你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团队一份子的时候,你才会真心去为你的团队努力,这个团队可以是你的家庭、你的工作小组……

对孩子来说,应该是能让其参与学习任务的任何团体。换句话说他们让你有归属感,你对他们有参与感。

就拿做作业来说,如果你只是每天让你的.孩子去完成作业。那么对他而言,他只是在完成老师的要求而已,事实上,这个时候,孩子往往呈现的是一种置身事外的态度。

只有当他从心底认同自己是完成作业这项任务的一份子,并且是最重要的主体时,他的大脑才会输出积极主动的信号。换句话说,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意识去主动完成作业。

4、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对作业有参与感?

下面几种方法可以作为参考:

1、沟通时,尽量把祈使句换成疑问句

比如:“吃完饭了,赶紧去写作业。”换成“我们现在吃完饭了,接下来该做什么?”“先去写语文,写完语文再写数学。”换成:“你想先写什么?”“快点写啊,别磨蹭。”“认真点啊。”换成“写作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由被动接受转换成主动思考。

2、给予孩子充分思考以上问题的时间,并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回答!

将简单的一句话分成三五句来讲,这样转换说话方式,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很累,可能会认为等待孩子自己回答比你直接告诉他答案要节省时间。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经过自己思考,从嘴巴里说出来的话,要比听到的话有用的多。

还结合自身来说,“你要努力”和“我一定要努力!”哪个更能激励你?对孩子来说,亦是如此。

3、和孩子共同制定学习计划

选择一个宽裕的时间,和孩子一起沟通,制定一份学习计划。对于计划的每一部分,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认真聆听孩子这样制定的原因。

篇3: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一、注意正确诱导,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内在的属性,学生的学习发展既有认识活动,又有实践活动;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实践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他们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在认识自己.每个主体都有认识自己的精神,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或受抑制,或没有得到正确的诱导,从而使主动学习变成了被动学习.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适时进行正确的诱导和引入,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个明确的方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这种知识的积累,只是一种变量,如果把这些知识串联起来,就会产生质的飞跃,从而提高主体的创造能力.但是知识的串联如果不是学生自发的,只是教师所给与的,是不能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的,而只是原有知识的复制.所以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教师还需从多方面加以引导.

二、注重开发智力,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

每名学生的发展潜力都是巨大的,一个人的大脑就像一个内存巨大的计算机,就是再多的东西也能容纳.只是看你怎么输入,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只要能唤醒,那种潜力是不可限量的.曾有科学统计过,一般中等智商的人,脑细胞开发也只有1%~3%.据估计如果人的大脑开发达到20%左右,他至少能说40~50种不同的的语言,由此可见,每名学生的发展潜力是相当巨大的.作为教育界者必须认识到学生的潜在的能力,并且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并开发,如果一开始便否定一个学生,那么他的潜力将一直深锁.如果学生的智力开发了,他就能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对于有了成绩的学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要及时地予以肯定和表扬,激励学生成长和进步,增强其自信心,使其由被动学变为爱学、乐学.这样,他的成就感逐渐提升,从而慢慢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有了错误的学生,也应及时指正,或加以引导,而不能打击或伤害其自尊和信心.

三、营造和谐课堂,让学生自主参与

学生在没有精神负担、心理压力而心情愉快、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兴奋,思维也最活跃.同时,我们也都知道“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传递反馈的过程,也是情感联络、人际交往的过程.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促进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自己当做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学生在平等的位置上交流;要营造一种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悦,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让学生肯思考、乐参与,把学习过程变成愉快的活动,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参与自主学习.在这种氛围中,即使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学习好的学生的带动下,也能与其他同学积极交流;即使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在性格外向、大胆的学生的带动下,也敢于同其他同学沟通,逐渐产生兴趣,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这样,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够锻炼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久而久之,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培养怀疑精神,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要让学生有怀疑、批判和创新精神,要倡导主动思考,鼓励质疑,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没有怀疑,就没有发现;没有发现,就没有创新”,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学会不唯书,学会不唯师,学会不唯人,做学习的主人.只有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只有让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主的行为,才能培养创造力.

篇4: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1到3岁的幼儿处于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的发展阶段,其中心任务是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积极的经验可以引导孩子认可自主活动,然后产生自主性。如果孩子经验的大部分由消极经验构成,则会导致孩子感到羞怯并怀疑其自主活动力。

这个阶段的幼儿,表现出一些比较典型的行为特征如否定性、探索性及自理能力,表明他正在努力成为一个自主的个体。自主性发展的一个信号是否定性,即孩子开始说“不”。这表明孩子开始能把自己当成独立于母亲和其他人的个体,他意识到了自我——他与生活中的成人有所不同,他发现了权力,并开始运用这种权力。自主性发展的另一个信号是孩子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周围环境中的事物。他对事物感到好奇,想去触摸和尝试,他用这种探索来认识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是与其他人和事物相分离的。自理能力的提高也是自主性发展的一个标志。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及其他照料者能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帮助孩子发展积极经验,将有利于幼儿的自主性获得健康发展。

首先,父母要创设幼儿自主发展的家庭环境,使幼儿能够自主、自由地进行探索活动。

家中的环境应该是安全的,要确保孩子探索和体验的物体是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比如清洁剂、药品、剪刀等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玻璃等易碎物品不要放在桌子上,插座要盖好等。父母给孩子提供的玩具要安全,没有尖锐的边角和细小的零部件等。另外,家中的环境应该是宽松自由的,父母要鼓励孩子的自由探索,不要对孩子的探索活动设置太多限制。如果父母什么都不让孩子碰触,不让孩子自己尝试,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在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严格限制时,他们的好奇心就会消失殆尽,从此不愿冒险和独立,也再不愿为自己努力。

父母在鼓励孩子自由探索时,可以利用幼儿喜欢模仿并乐于参与成人生活的特点,引导幼儿适当参与到生活中。我儿子小时候喜欢在厨房里看我做饭,于是,我就分给他一些简单的活,如剥蒜皮、搅拌蛋液、洗土豆等。儿子不仅非常乐意干,而且干得像模像样。有一天晚上,儿子想看我在水池里洗衣服,可他个子矮看不见,就自己跑去拿来一个小板凳站在上面看。我想这正是锻炼他劳动的机会。一会儿,我将他的小衣服洗净拧干并对他说:“妈妈交给你一个任务,能完成吗?”“能!”儿子很干脆地回答。“帮妈妈把衣服晾到暖气片上去。”“好。”他接过衣服,一溜小跑就去了。一会儿回来说:“妈妈,晾好了。”“再去帮妈妈打开卫生间的门,我把水倒掉。”他又颠颠地跑去开门。这一晚上,我洗衣服,儿子帮我晾,帮我开门,他忙得不亦乐乎,我也觉得心里美滋滋的。

其次,父母要重视游戏在幼儿自主发展中的作用。

幼儿通过游戏能发展各种技能;幼儿通过游戏构建自己的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一种控制感,从而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游戏还为情感提供了一个安全阀,通过游戏,幼儿以一种积极有力的方式去应对焦虑、恐惧和其他令人不安的情感。对于儿童游戏,一方面孩子需要父母及家人的主动参与,另一方面,对于孩子与同伴间自发的游戏,父母尽量不要干预。

儿子小时候,大部分时间由我父母照料。我父亲经常带他去集贸市场买菜,回家后,菜就成为了儿子游戏的道具。他把菜摆在地板上,拿出家中的小秤,让我母亲扮演买菜人,他自己扮演卖菜人,两人一问一答,讨价还价,最后达成交易,完成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儿子自主地选择游戏,分配角色,控制进程,从充分体验到一种控制感和力量感。邻居家有一个与我儿子同龄的很文静的小女孩,他们两人喜欢一起模仿在医院看病打针的游戏。我儿子经常去医院看病打针,小女孩的姥姥是医生,她对医生这个职业比较熟悉,因此在游戏中,小女孩扮演医生的角色,对我儿子扮演的病人既温柔又耐心,儿子体验到了愉悦、平和的情感,消除了在现实世界中看病打针所带来的紧张和恐惧。

最后,父母要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

处于自主性发展阶段的幼儿,有了独立做事的能力和需要,父母应顺应需要适时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吃饭、穿衣、洗脸、整理玩具等,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有耐心,不要因为孩子做事慢或者做得不好就包办代替,这是剥夺了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影响他发展出相应的能力。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过程中,父母要给予指导和示范,使孩子掌握做事的技巧和方法。只有掌握了相应的方法,孩子做事才能有条理、有效率,才能体验到做事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有一天我在洗衣服,儿子在旁边看着,也跃跃欲试。我给儿子拿来一个小塑料盆和一块小小的肥皂,然后给儿子讲解洗衣服的程序:浸湿、拧干、打肥皂、轻揉、漂洗、再拧干、晾晒。接着我开始洗衣服,儿子照着我的样子去做,很快就掌握了洗衣服的技巧,把自己的小手帕洗得干干净净,并亲自晾在衣架上。等把这一切干完,儿子红扑扑的小脸和兴奋的神情表明做事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和满足。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过程中,父母要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用赞赏、鼓励的话语,肯定孩子做的工作,让孩子体验到做事的乐趣,产生自信和自我价值感。即使孩子做得不完美,也不要苛责他,而是用温柔的语气告诉他,“如果那样做,可能就更好了”,这样不仅使孩子明白怎样能做得更好,而且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做事的积极性。

(作者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胜利庄路12号,济南,250031)

篇5: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孩子从一上学就开始有了作业,甚至有的孩子在幼儿园就开始做作业。做作业是孩子学习期间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可怎么做作业,怎么做好作业,怎么样使作业起到最佳作用,而又不使作业成为孩子的学习负担呢?这是一门大学问。

家长对孩子做作业的管理在低年级时尤显重要,这可能是影响孩子整个学生时代的关键问题。我对冬冬做作业的管理只到三年级,从四年级起直到后来,基本没再操心孩子做作业的问题。因为,到三年级时儿子已经实践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做作业方法,也养成了自觉完成作业、高效率和高质量做作业的好习惯。

上学第一天,孩子的作业很简单,把学过的拼音和生字各写10遍,学过的算术留了20道题。这些冬冬都早已学过了。当我问他老师留了什么作业时,他很不以为然地说老师的作业都做过多少遍了,表现出了极大地不耐烦。

我对冬冬说,你现在是小学生了,和过去的幼儿园小朋友完全不同,作为学生学习就是最重要的任务。第一重要是上课要注意听讲,还有就是要完成好作业。这两条是你学生时代的最主要的任务,雷打不动。

我对他强调,作业一定要做好,而且做作业的时候要一心一意,不要想别的、干别的;完成作业要一丝不苟,准确无误,不允许出错;作业还要工整、清晰,而且不允许提前看答案。只要你按上面要求完成作业,剩下的时间你可以随意支配,干什么都行。但是,如果老师判回来的作业有错误,对不起,错一罚十。

如此这般,冬儿开始了他小学的作业之旅。

这种没有时间约束的作业对儿子很是适合。他从一开始就力争仔细、认真、无差错、高质量和高效率地完成作业,而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越来越快捷,因为完成了作业他就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这样,冬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养成了作业不拖拉的好习惯。

晚饭后,我先检查老师判回的作业和他刚刚做完的作业,确认无误后,或者让他做一些趣味数学游戏,或者让他和邻居家孩子做智力抢答题。我会给他出作文题练笔,他爸爸会给他出数学难题做做。有时候大人忙忘了,他自己会主动提醒我们出题。

就这样,到了三年级,孩子已经养成了很好的习惯,能自觉完成作业,不用家长督促或看管。而且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

自冬冬四年级以后,孩子的爷爷奶奶就和我们住在一起了,我上班离家也远了。冬冬的作业就一直由他自己来打理,不用家长操心。到后来,儿子已经不满足于老师所留的作业了,更多的是自己找作业做。找一些名校名师的习题、高难度题自己来做。而且自己计时,要求自己越做越快、越做越好。

我认为,把时间交给孩子,由完成作业的效率和质量来决定孩子是否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这种对孩子做作业的管理是很有效的,对孩子也是公平的。

但是我也看到了周围的一些家长,对孩子做作业的要求出现了误区。他们要求孩子做作业写到几点钟才可以休息或出去玩。这就使一些孩子做作业时不是集中精力争取做得又快又好,而是磨磨蹭蹭地一会儿看一看表,看还有多长时间,甚至做完了作业在那等时间。长期下来就养成了很不好的习惯,做作业三心二意,精力不集中,做得很慢效率低下。在考试时就更是大吃苦头。

还有的老师或家长总是给孩子留很多课后作业来做。有时候孩子明明做完了很多作业,可家长还是不让孩子休息或做自己喜欢的事。这就给孩子留下了一成不变的印象——“作业是做不完的”。长此以往,这就造成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反正做完这些作业爸妈还要再布置其他的,干脆就别做那么快了,到时间了他们也得让我休息。”

篇6:怎样培养孩子的毅力?

从小培养孩子坚毅的性格,有助于其在今后的人生中遇到困难不退缩,敢于直面挫折。因此,年轻的父母在孩子懂事起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毅力。下面几种方法或许对你有所帮助。和孩子一起学习:培养孩子的毅力应该从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如果大人把自己当作一个孩子,和孩子共同学习,相信孩子一定会非常喜欢。

旗旗刚开始喜欢画画的时候,总是在纸上乱涂一气,根本看不出是什么。我问他这是什么,他告诉我,是云,是小鸟等等。那我就会接下去问,那天上还有什么他就会认真地想想,然后回答,还有飞机、气球、太阳、星星有时,我也会在纸上画个圈,然后让他说出圆圆的东西,我再帮他画出来。

孩子的毅力不够,是外界吸引孩子的东西太多了,家长要考虑如何为同一事物加入新的元素,把一件枯燥的事变成好玩的事物,慢慢培养孩子的毅力。

毅力就是坚持一小步

兴趣固然是坚持的`前提,但是孩子的兴趣有时是波浪型的,在某个时候他会对原本很感兴趣的事情厌倦了,并不代表他真的不喜欢,而只是兴趣疲劳了。这个时候可以是个培养毅力的好时机。

我儿子学轮滑的时候会突然懒惰一下说:我不想去学了,好累。不是好久没见李老师了吗,他一定又会给大家滑新花样了。稍微鼓励一下他,但是也不要太当回事直接说教,什么你一定要去,要给我好好学,我都交了学费了什么什么的。但是回家后,最好把话再说明一下:“你看,还说自己不去呢,去了以后你滑得多用功、多好啊。孩子就会一下子理解了坚持其实就是一小步,是一种快乐,一种美丽的心情。

父母应先作表率

想培养孩子的毅力,不能只要求孩子,家长应先作出表率,并且多进行赏识教育。

作为家长,首先要鼓励孩子专心。不少孩子今天学钢琴、明天学电脑、后天再学绘画,到头来却什么都没有学好。不妨鼓励孩子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做某件他感兴趣的事,在获得成功之前绝不歇手。

其次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那些需要坚持才能完成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游戏、登楼等。当然家长的要求也不能过高,因为运动水平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

还有,不妨让孩子吃点苦头。在物质条件过分优裕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多缺乏毅力,由此可有意让孩子吃点苦,如上学步行,在赤日炎炎下赶路等等。

篇7:怎样培养孩子的作文

怎样培养孩子的作文

一 培养语感,注重日常的语言氛围。

将普通话作为家庭的第一交际语言,尽量做到用词规范、语法正确,不带方言的习惯说法,为孩子的书面语言扫清障碍。

二 循序渐进,有前瞻性的培养计划。

在孩子具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后,可进行写句、写段、写篇章的练习,所谓“我手写我口”,用最平实的语言,记下所见所想。家长要做的是“听、理、说、评”。一“听”孩子说积累的素材;二协助孩子“理”出有记录价值的内容;三和孩子一起试“说”事件,注意语言的规范和语气的得当,并支援一个词库(只需要在纸上提供一些可能需要用到的词语即可);四在孩子写完后适当提点,“评”述,和孩子共同对习作做细部调整文字、结构的工作。坚持一个阶段下来,孩子的写作必有长进。要注意的是,家长的.着力方法必须适合孩子个体的实际水平,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所谓前瞻性的培养计划,简而言之就是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从时序上来说,近到明天、下周、下月、明年,远到下一个学段、若干年后的计划安排要早做打算。常要求自己不被目前的状况所局限,并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孩子的状况和家庭的教育计划,多听孩子的意见,给孩子发言权,适时调整,不做短视家长,创设民-主、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能充满自信地畅所欲言,对提高写作能力也有帮助。

三 以读带写,将经典渗透在写作中。

读书百遍,其义自明。在家中刻意布置读书的环境,让孩子能随手取阅各类书籍,书籍的选择有讲究。一是百科类的,这类书有助于孩子拓展视野,所谓多看杂书,营养全面;二是看经典论著,古今中外,文体不限,经过时间的考验,经典论著的价值不言而喻。三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调整书籍的选取(小学阶段的建议阅读书目见列表)。四是剔除垃圾读物,时间宝贵,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产生有效价值。

四 洗耳恭听,真诚的赞赏重过一切。

篇8: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一、通过创设有趣情境, 激发孩子的探究欲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的孩子年龄小, 经验缺乏, 学习中以无意注意为主。只有那些有趣的教学内容才能轻易地抓住他们的眼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一个个能激发孩子好奇心和兴趣的有趣情境, 引发其探索的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 通过实际问题来启发孩子探究的兴趣。如, 预测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天浪费多少水的情境。具体步骤是这样的:先往一个纸杯里注入20克水。用细铁丝在杯底部扎一个小孔。接着, 让水漏进盒内, 并开始计时。先用电子秤称出一个纸杯的重量约为2克, 再向杯子里加水, 直到电子秤上显示出22克时, 说明杯子里有20克水。这时, 我安排一个学生打开秒表, 大声喊:“准备, 开始!”一声令下, 我按下秒表, 一名学生抽掉细铁丝。杯子里的水“嗒嗒嗒”地往下滴, 秒表上的数字飞快地变化着。水滴得越来越慢, 这时, 我告诉学生这是因为水越来越少压力越来越小的缘故。我挤了挤杯子, 让水保持同样的压力。水漏完了, 我按下了秒表, 一看2分钟!漏完20克水竟然只需要2分钟!如果水龙头和纸杯漏水的速度相同, 那么1小时就会漏掉600克, 8小时就会漏掉4800克, 一天就是14400克!这时, 我告诉学生:“我们平时喝的矿泉水, 每瓶大约是500克, 你算算如果这样的话, 一天要浪费多少瓶水?”用14400除以500, 真是不算不知道, 26瓶还要多400克呢!学生都说:“我们一定要节约每一滴水!”

二、尊重孩子的个性, 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习惯于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说教, 不让他们越雷池一步。长期下来, 严重地束缚了孩子的思维, 挫伤了孩子的创造性。使不同的孩子趋于一致, 没有个性差异, 特点消失, 棱角磨平, 变成了只会言听计从的小绵羊。事实上, 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要为具有不同天赋和不同潜能的孩子创造不同的发展空间, 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都能得到激发。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 不同的孩子在智力、性格、兴趣、特长上是有所差别的。我们要针对他们的个性采用不同的策略, 为每一个孩子量身打造适合其发展的学习方法, 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

好奇心是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新奇感和兴奋感。好奇心往往表现为对新奇事物的一种注意力, 为弄清它们的原因, 而提出“为什么”。好奇心愈强, 渴求获得知识的心情就愈迫切, 同时总是想要用尽一切办法寻求答案。亚里士多德说过:“求知是人的本性。”好奇、好问更是孩子的天性, 是他们萌发创新能力的起点。只有对事物好奇, 才会去思考和探索, 逐步发展为创新或创造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没有特别的才能, 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所以,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 要特别注意启发孩子的好奇心, 引起他们对授课内容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被激发了, 就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去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在这一过程当中, 他们的创新能力就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 迸溅出智慧的火花, 奇思妙想会层出不穷, 创造出许多让教师都惊叹的创新思维。

四、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活动, 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俗话说:“心灵则手巧。”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还不是很强, 所以要多让他们动手。我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能怕麻烦, 必须要引导孩子在实践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逐步提高动手能力, 进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当前, 教育内容不断更新, 原有的一些教学器具渐渐变得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为了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并获取更直观、更准确的数学信息, 教师必须学会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 结合教材引领学生自制教具, 例如, 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部分知识时, 遇到这样一道应用题:钢铁厂有一根底面半径是4分米, 高6分米的圆柱形钢坯, 现在要把它熔铸成一个底面直径为1.2米的圆锥形, 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分米。为了更直观、更深刻地感受到“钢铁在熔铸过程中, 只是形状发生变化, 体积并没有变化”的原理, 我教学生自制简单有效的教具, 取出准备好的橡皮泥, 捏出一个圆柱体, 把它想象成需要熔铸的钢坯。然后再把它捏成一个熔铸后的圆锥钢块。同时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很容易得到这样的结论:橡皮泥由圆柱体变成了圆锥体, 而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去掉它的任何材料。因此, 钢铁在熔铸的过程中, 只是形状发生变化, 体积并没有变化。紧接着, 我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橡皮泥, 再捏一捏, 看看圆柱体钢坯还能捏成什么形状, 在变化形状的过程中, 它的体积是否发生变化。最终, 学生自己总结出一个定论:钢铁熔铸过程中, 无论形状怎样发生变化, 体积都不改变。

五、鼓励孩子标新立异, 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独立思考问题,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不满足已有的成果, 敢于别出心裁, 甚至可以异想天开, 从反方向去思考遇到的问题。不要被教材和教师的思想所束缚, 要敢于质疑, 敢于多问为什么。苏联科学家巴甫洛夫曾说过:“怀疑, 是发现的设想, 是探索的动力, 是创新的前提。”发现问题远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因为只有能够提出问题, 才能够解决问题。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珍视孩子们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他们的一些想法虽然看起来有些不切实际, 但这些新奇独特的想法其实正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对此, 我们不但不能阻止, 反而要给予鼓励, 多给他们尝试的机会, 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就会不断被激发出来, 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 孩子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 它需要老师长期的培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要通过创设有趣情境, 激发孩子的探究欲;尊重孩子的个性, 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引导孩子动手操作, 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鼓励孩子标新立异, 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并不断开发新的渠道和方法, 坚持不懈, 逐步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 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摘要: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通过创设有趣情境, 激发孩子的探究欲;尊重孩子的个性, 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活动, 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鼓励孩子标新立异, 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篇9:怎样培养孩子的耐心

家长要做出榜样。许多孩子没有耐心,是因为家长对孩子做事的要求往往也是虎头蛇尾。所以,首先要求家长要注意不养成孩子半途而废的行为习惯。在开始一种新的活动之前,必须让孩子把正在进行的活动有个了结。如让孩子去洗澡,应在开始烧水时就告诉孩子画好这张画后,就去洗澡。然后在孩子洗澡之前别忘了认真检查画到底画完了没有,这些活动本身就是在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给孩子设置点障碍。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点障碍,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难的机会。因为耐心是坚强意志磨炼出来的,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越能锻炼孩子的耐心。要鼓励孩子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做好一件事要经过努力,并要争取完成好。当孩子经过努力完成一件事时,家长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强化其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许多事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有时孩子饿了马上给吃,渴了马上给喝,想要什么玩具当时就给买,都是不可取的。家长可有意延缓一段时间,不要立刻满足孩子的要求,以培养孩子的耐心。

此外,要集中孩子的精力,使他们持久地沉浸在—种活动中。

合理应对孩子无耐心的坏脾气。有些孩子外表很可爱,但脾气却非常大,毫无耐心,如果有什么事情不顺他的心,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他者阿以闹个天翻地覆,让父母无所适从。造成孩子脾气暴躁、毫无耐心的原因很多,根据不同的情况,父母可以别对待。

孩子从小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得到家人各方面的百般照顾,使他养成了别人就应该依从我的心理。一旦不依从,他从心理上便无法自控。

父母平时不在孩子身边,短暂的相聚恨不得给孩子所有的补偿,即使孩子的一些过分要求也盲目地满足。因此,当孩子的欲望没能满足时,他常常没耐心地大发脾气。

孩子平时受到过分的宠爱,很少受挫折,心理承受力差。当他遇到批评或相反的意见,便无法忍受。

有些孩子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他大发脾气,大哭大闹后家长就屈服了,从此,他就发现发脾气的妙用,把发脾气作为要胁父母的手段。

由于父母情绪不好或脾气暴躁,经常使孩子莫名其妙地受责骂,或父母许诺了的事情又言而无信,孩子无法理解,导致心情压抑或不满并会用发脾气来发泄。

孩子发脾气时家长可以先冷处理,把他暂时搁置一边,因为这时的孩子是什么也听不进去的。等他略微平静下来,你可以搂他在怀里,慢慢地问他:刚才为什么发这么大的脾气?发脾气能解决什么问题吗?能和妈妈说说你的道理吗?一定要听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要想改变孩子的坏脾气,家长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要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对正当的需求应尽量满足,不能满足时应耐心解释,帮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

父母及家人对待孩子的态度要统一,当孩子没有道理地发脾气时,不能因孩子的哭闹而妥协。

父母应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不能因大人的情绪变化,时而严厉,时而娇惯,使孩子因无所适从而爱发脾气。

篇10: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朝阳小学一年级二班孙堉垚

个人事务的自理能力是孩子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它能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为孩子将来独立生活、成功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它需要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天天坚持,爸爸妈妈除了让他们体会到其中的快乐,愿意坚持以外,更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不是帮爸爸妈妈做。孩子从3岁开始,出于好奇心,便有了自己做一些简单事情的想法了,这个时候只要是他能自己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去做,家长不要一味的溺爱,不要害怕他做不好,这次做不好还有下次,如果你一次都不让他自己做的话那么它永远都不会。如果家长什么都大包大揽,那么只会造成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依赖性特别强而又自私自利的人,对孩子的性格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许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总是舍不得让他一起参与家务,等到觉得孩子大了,可以帮忙才开始指挥、吆喝孩子做这做那,结果发现孩子参与家务意愿低落。

那么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我们应该都从哪些方面着手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 尽量多的提供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让孩子尽情体会其中的乐趣,比如进餐、选衣服、分配看电视和玩玩具的时间、收拾房间等等。在做中,孩子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成长。爸爸妈妈可以成为幕后的把关者。

第二营造宽松的氛围,在孩子时间的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出一些小的差错,这时家长不要加以指责,而是要给孩子鼓励,夸奖他,让他认为自己不是很笨,能将这些事情做好,家长要学会耐心等待。

第三要积少成多,循序渐进。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难度也不一样。爸爸妈妈可以帮他们安排一个进度表,一样一样地学,逐渐增多。比如可以先学自己用勺吃饭,做到不洒出来;再学自己端饭、添饭,让孩子知道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合适的量;接着是端汤、使用筷子……这样,孩子就渐渐能独立完成进餐的所有活动 第四教给孩子必要的方法,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方法引导是必要的。

第五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教给孩子做不同的家务,不要急于求成。各年龄的幼儿动作技巧、认知程度、体力、耐心均不相同,因此父母对孩子做家务的要求,应视孩子能力范围,不宜超过,以免孩子因挫折而产生抗拒和畏惧。

篇11:怎样培养自己的孩子学习

xx班学生xxx家长xxx

我们xxx,爱玩爱看电视,有时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我妈妈就说:“你一定要让李豫新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他才能学习好。”以后我从一件小事上,我才知道怎样培养他了。

xxx上小学的时候爱锻炼身体,每天一放学就去广场上蹬大轮,抓单杠,回到家天就黑了,作业没写完。我妈就让他每天写完作业在去锻炼身体,就这样整整坚持了半年,从那以后xxx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学习,所以我在以后的几年里对xxx的培养总结了十个字。认真、自觉、细心、坚持、放松。一认真,要认真听老师讲的每一堂课,要认真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要认真复习每一天老师讲过的课本知识。

二自觉,每天回到家要有自觉学习的能力,不要在家长的督促下学习。

三细心,考试的时候一定要信心,多看题多检查,不要能做对题做错。

四坚持,对学习上的事一定要坚持不要遇到困难就放弃。五放松,学习过后一定要放松,看看电视,看看书,做做游戏,锻炼锻炼身体,对以后的学习一定会有帮助。

篇12: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快乐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善待生命的精神境界。人都期望、追求快乐,愿一生与快乐为伴,性格快乐就会热爱生活、热爱学习。遭遇挫折时,就不会灰心丧气,而始终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快乐是一种智慧的生存方式。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怎样在孩子的心灵深处营造一片恬静的绿洲?性格快乐,就能让孩子换个角度面对生活,自觉避开沮丧消极情绪的困扰,机敏地实现情绪上“多云到晴”的转换。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应当注意这几方面:

1、提供快乐环境,营造生活和谐家庭

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性格,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快乐的性格是在适宜的环境中熏陶感染形成的,是一次次快乐的情感经验浸润、积淀的结果。营造欢乐气氛的环境尤为重要。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会使孩子形成不同的个性特征,那些民主气氛较浓,父母与子女平等相待,有事主动与孩子商量的家庭,其子女性格往往健康、开朗和活泼;而那些由家长说了算,孩子只能听家长的,不能有自己的主张和意愿的家庭,其子女的性格往往沉默、消极、畏缩。家庭消积情绪的信号,会给孩子脆弱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在幸福和睦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体会生活的乐趣。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夫妻间应恩爱,相敬如宾,让家庭充满朗朗的笑声,让家庭充满和煦的阳光,让孩子在幸福快乐的大本营里健康成长。

2、给予真诚鼓励,培养孩子积极心态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能比真诚的鼓励,更能激励他们去热爱生活和追求成功了。作为家长,对于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错误和缺点,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宽容,耐心帮助、积极引导,当孩子稍微有点进步时,要大声称赞,充分肯定,不能拿孩子和别人比,以为孩子的进步不值一提,与别人相差甚远。家长应常常关注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热忱的赞赏和鼓励,不断增强其自信心。好家长会让孩子明白,有的人之所以一生快乐,并不在于他们永远一帆风顺,而在于他们的适应能力强,拥有好的心态,能很快振作起来。家长也应以身作则,永不气馁。同时,还应注重对孩子的引导,帮助孩子及时得到心理上的调适,不断强化坚忍的心理素质,提高化解生活难题的能力。

3、放手追求快乐,给予自主权利

快乐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孩子大方和开朗的个性。作为家长,应放手让孩子自己追求快乐。对孩子适度放权,让孩子拥有活动的安排权,学会管理自己,让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支配权,锻炼其理财的能力;让孩子拥有交往的自主权,提高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家长不过多地包揽孩子权利范围的事,而让孩子在独立生活的体验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家长所要做的只是适时引导,培养他广泛的兴趣,让孩子将这种追求快乐的习性保持下去,并将其带入今后的成年生活之中。

二、引导孩子树立学习动机

要使孩子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家长不仅要关心和重视孩子智力的发展,而且要重视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增强兴趣,树立学习动机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是学习的催化剂,它表现为人对某一事物所产生的好奇心和吸引力。这种好奇心和吸引力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成为学习、工作、事业上的一种强大的内驱力。

孩子不爱学习,大多数是因学习没有乐趣,所学的知识太陈旧。如果家长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些好玩的、有趣的、应用的知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考虑孩子的个性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别人家的孩子学英语,自己的孩子也要学英语,别人家的孩子上奥校,自己的孩子也要上奥校,别人家的孩子学钢琴,自己的孩子也要学钢琴……。诸如此类,全然不顾孩子自身的特点。在孩子所学的知识中,总有这一项或几项是他比较喜欢的,家长要充分肯定、支持,对孩子的进步,要积极鼓励,大力表扬,使孩子产生动力。父母可以充分利用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通过玩耍、游戏等活动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在大自然中学习,使孩子对科学知识有一种向往,对文化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有了动机,人就会有奋斗的方向,就会朝着这个方向自觉地努力。家长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根据自己的“意图”设计孩子的学习目标,使孩子把学习视为别人强加在自己身上的负担,被迫而学,即“为父母学”、“为教师学”。因而在学习上缺乏上进心,这是许多孩子成绩不如意的重要原因。因此,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动机,懂得学习重要性。孩子一旦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便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这比家长天天催逼孩子去学习的效果不知强多少倍。

2、养成习惯,磨炼坚强意志

良好的学习习惯指的是在学习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它可以使孩子自觉地、主动地寻求获取知识,同时,还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作为家长应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独立完成作业。定期、定量设置练习,布置作业等都是在养成教育方面经常运用的具体措施。在此过程中,要让孩子懂得良好行为的养成,来自于控制自己的需要和感情,来自于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来自于自我忍耐、自我调节。在这样的引导下,孩子逐步强化了自我教育的意识,提高自我能力,加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习是一种艰苦的事,即使是聪明孩子,想不费力气便取得好成绩,那也是不可能的。何况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中的“小太阳”,缺乏艰苦和独立生活的锻炼。家长平时应注重锻炼孩子的坚强意志,该让孩子做的`事一定要让他做,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正是磨练其意志的绝好机会。家长应抓住机会,鼓励孩子顽强拼搏,用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如果孩子从小就培养成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那么,无论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上遇到什么艰难曲折,他都能经受得住考验。

三、培育孩子探究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孩子的探究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学校虽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教育也是能否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探究创新意识方面,该做些什么呢?

1、带领孩子接触新事物

知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对外面的世界一点儿也不了解、不熟悉,即使智商再高,也是不会有创新能力的。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和生活环境,经常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接触各种新鲜事物。身处农村的,可带孩子去城市,让他们认识认识城市的建筑、交通等设施;还可以逛动物园、公园等。住在城市的,可带孩子去农村走走,让他们认识认识农作物、家畜家禽以及欣赏欣赏田园风光,了解花鸟草虫的生存特性等。认识事物越多,想象的基础就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那种只想把孩子关在家里,只想让孩子写字、画画、背诗的方法,只会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绝不可能培养成有创新能力的人。

2、正确对待孩子提问

提问是一种思考和钻研,是具有探索意识的表现。孩子从会说话起,就开始会提问,年幼所提的问题往往十分荒唐,有的可能无法回答,但不管问得怎样,孩子都是渴求得到解答的。对孩子的提问,家长有的可直接回答,有的可启发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家长如不能回答,可实话实说,也可和孩子一道探索,不时启发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经常引导孩子多角度看待事物和分析事物,逐渐养成换一种思路想的好习惯。这样可以防止定向思维的形成。其实,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每一事物,都可以作为启发孩子多角度思维的内容。多角度思考问题,实际上就是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前提。

3、有意训练孩子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之母,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想象能力。

训练的方法一般有:

1、多给孩子提供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书籍,比如:童话、科幻作品、神话、寓言等。

2、许多家长平时都给孩子讲故事,不妨在讲到一半时,戛然而止,让孩子根据前面的情节续接故事。

3、看文字画。可提供一些文字(或口语),让孩子把文字的内容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

上一篇:幼儿园社区教育工作下一篇:军属春节探亲的请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