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与儿童舞蹈创编

2024-05-12

舞蹈与儿童舞蹈创编(通用8篇)

篇1:舞蹈与儿童舞蹈创编

舞蹈与儿童舞蹈创编(1)课程论文

浅析幼儿舞蹈教学与创编

姓名:张文英

学校:蒙城电大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 …………………………………………………………………3

一、儿童舞蹈创编的条件…………………………………………3

二、儿童舞蹈创编的基础…………………………………………4

三、儿童舞蹈创作的关键是把握儿童心理状态…………………5

四、开发儿童心理宝藏,是儿童舞蹈创作的目的………………5

五、参考文献………………………………………………………6

浅析幼儿舞蹈教学与创编

内容摘要:儿童舞蹈是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从事儿童舞蹈创编应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把握儿童的心理要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编排出儿童喜欢看、愿意演且具有艺术性与观赏性的作品来。文章指出研究儿童心理要求是儿童舞蹈创编的条件;适应儿童心理特点是儿童舞蹈创编的基础;把握儿童心理状态是儿童舞蹈创编的关键;开发儿童心理宝藏是儿童舞蹈创编的目的。

关 键 词:儿童舞蹈创编 儿童心理 适应性研究

儿童舞蹈是儿童艺术教育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一件好的舞蹈作品,不仅能使儿童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启迪作用,从而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而目前,一些不顾实际、忽视儿童心理特征、生搬硬套成年人的舞蹈之现象,致使儿童舞蹈园地这块沃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一些污染。因此,要使儿童舞蹈这块园地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富有个性、富有特色,所有热爱儿童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尤其是从事儿童舞蹈创编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把握儿童的心理要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儿童喜欢看、愿意演且具有艺术性与观赏性的作品来。

一、儿童舞蹈创编的条件

儿童世界,五彩缤纷,斑驳陆离。在这个世界里,儿童舞蹈则以其神奇的想象、美妙的意境、生动的形象、真挚的情感把孩子们带进了一座艺术的殿堂,使他们在趣味高尚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得到启示。作为儿童舞蹈的创作人员,不仅要有一颗纯净明亮的童心和对儿童赤诚的爱心,更重要的是要体验儿童的心灵世界,明确儿童的心理要求,善用儿童的视角来洞察生活、观察社会。只有站在这样一个高度来认识儿童、认识儿童舞蹈,儿童舞蹈的创作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研究儿童心理要求,极大限度地做好儿童舞蹈的创作工作要切实把握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则。

1.个体性与整体性相兼顾的原则。当前,一些儿童舞蹈的创作有一个明显的倾向就是忽视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有些儿童舞蹈教学、创编人员把眼睛只盯在极少数儿童的身上,只注重其中少数“明星”的培养,而忽视了整个儿童群体活泼好动、爱唱爱跳的心理要求。因此,儿童舞蹈教学的课程设置要坚持面向整体,充分体现儿童舞蹈教学的整体性;在培养“明星”的同时,要着眼于全体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要求,提高孩子们的整体素质。

2.持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原则。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指出:一切智力活动的形成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阶段,即:“了解当前活动的阶段”“运用各种实物来完成活动的阶段”“有外部语言参加的、依靠表象来完成活动的阶段”“只靠内部语言参加而在脑子里完成活动的阶段”“智力活动过程的简约化的阶段”。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这一客观规律,分析儿童智力活动的形成过程,同样对儿童舞蹈的创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年级的儿童的学习与表演的内容进行设计编创。从而做到知识的获取和能力培养在有序中渐进。与此同时,要重视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共性与个性,突出重点课程,避免重复,反映不同阶段儿童舞蹈的创编特点,帮助儿童在一定的时限内了解掌握更多、更全的舞蹈知识和技能技巧。

3.先进性与实效性相呼应的原则。儿童无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都是一个迅速成长的时期。儿童从出生时起,在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的制约影响下,经过一系列的发展阶段,从一个幼稚无知的个体,渐渐成为一个有思想观点、知识文化的社会成员。儿童这一心理特征告诉我们对儿童实施健康的、先进向上的文化教育十分重要和必要。同样的道理,儿童舞蹈的创编,在作品主题的设置、技巧的安排、动律的设计等方面都应该坚持先进性与实效性相呼应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多地创作出有益于儿童健康成长的优秀作品。只有这样,儿童舞蹈的教育教学、创作编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儿童舞蹈创编的基础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对学生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儿童被动学习,求知欲受到压抑,积极性受影响,根本谈不上什么“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儿童舞蹈本是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其基本意图是启发儿童自由发挥,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方式,激发儿童对舞蹈乃至整个学业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儿童进行即兴式地创造活动,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激活儿童的创新意识,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但当前,儿童舞蹈的创作,同样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一味地强调赛事与活动的参与,使创作存在舞蹈“成人化”、舞蹈结构“繁杂化”、舞蹈语言“怪异化”、舞蹈表演“模式化”等现象,因此,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做好儿童舞蹈的创作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契合儿童模仿的心理特征,进行儿童舞蹈的创编。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喜欢模仿是儿童的本性。儿童不到一岁的时候,就能模仿简单的声音和动作,到了两岁的时候,能模仿复杂的动作,到三四岁乃至更大的时候模仿能力发展得更快了。解放军与英雄是孩子们尤其是男生最喜爱、最崇拜的形象。“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儿童舞蹈《长大我也要当兵》的创作灵感来源于1998年抗洪救灾中一个真实事件:一个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之久的小女孩,被武警官兵顺利营救了。笔者在语汇设计上运用了大量的军人集合、敬礼、列队等操练动作,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儿童对军人的模仿热情,排练积极性空前高涨,舞台表演生动而成功。适应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进行儿童舞蹈的创编。儿童心理学家们认为,儿童生来是好奇的,五六个月大的婴儿,一听见声音就要转头去寻,一看见东西就要伸手来拿。到了四五岁,好奇动作就格外多了,看见路上的汽车来了,他总要停下看看;听见外面锣鼓声响,他也要去看看。柏拉图说过,“好奇是知识之门”,儿童若不好奇,就不会去接触事物,不与事物接触,就明白不了事物的性质和状况了。所以作为一名创作者,要注重培养儿童爱看、爱问、爱思考的习惯。在创作过程中,在舞蹈构图的设计上要极大限度地满足孩子们的表现欲与好奇感,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适应儿童好玩的心理特点,进行儿童舞蹈的创编。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生来就好动,甚至以游戏为生命。儿童舞蹈的创作必须注意儿童好动的心理要求,用良好的教学方式来使儿童得到充分的运动;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教以健康有益的舞蹈动作。“扬鞭策马”这个词对儿童而言比较陌生,但这种动作对儿童而言并不陌生,充满了游戏性。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笔者创作了儿童舞蹈《耍戏》,表现了一群儿童对京剧中的马鞭由最初好奇,到喜形于色的模仿,再到尽兴尽趣的玩耍这一过程。饶有情趣地把儿童好玩的心理在舞蹈作品中流露得淋漓尽致。

适应儿童合群的心理特点,进行儿童舞蹈的创编。儿童喜欢群居,常与同伴游玩,到了五六岁,这个合群心理就发展得更强烈。儿童舞蹈的创作要积极利用这一特点,选择良好的舞蹈题材,编排适合他们心理状态的集体舞蹈,以安慰孩子的寂寞,促进儿童诚恳、忠厚等优良个性品质的发展。舞蹈《拔萝卜》就

是笔者根据童谣创作编排的一个舞蹈。庞大的拔萝卜的队伍,符合儿童合群心理特点。孩子们在排练时简直是欣喜若狂。朴实的生活实践与活泼的舞蹈语汇的巧妙转换,不仅教育了学生要热爱劳动,更培养了他们从小就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良好品德。实践证明,儿童对这类型的舞蹈特别感兴趣。

适应儿童好强的心理特点,进行儿童舞蹈的创编。儿童做事喜欢成功,所以给儿童所做的事不可太难。太难,使其灰心,以致下次不愿再做而且阻碍其进步。儿童舞蹈的教学、创编人员应创造条件,充分培养儿童表演的兴趣及自信心。通过良好的创作,带动孩子们的积极参与,通过舞蹈的成功演出满足孩子们好强的心理,激发学习兴趣。

三、儿童舞蹈创作的关键是把握儿童心理状态。

所谓儿童心理状态,是指儿童在心理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形态。儿童舞蹈题材是儿童舞蹈创作的源泉。因此,我们要把握儿童的心理状态,挖掘和选取能体现审美体验价值与创造性发展价值的儿童舞蹈题材。

选择的题材,要合“童心”。儿童舞蹈的创作编排,要从确定主题入手。孩子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任何一件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都对他们有一定的启示,这就成为了我们构思一部作品的素材。儿童舞蹈的选材应始终追寻儿童思维的奇特性,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心理状态中,所想所做的形态中选材用材;在追求主题的新颖性及教育性的同时,依据“求童心,唤童趣”的原则来选材用材。在诸多素材中,我们最常见的是直接从儿童本身的形象中或从儿童本身的生活片段中来选择,再经过提炼、加工,让其成为反映儿童热爱劳动、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等主题作品。或者通过拟人化的形象来体现人的思想形象。如:儿童舞蹈《可爱的企鹅》,借“企鹅”表现出可爱、笨拙、滑稽,等等。这些题材符合儿童心理状态,儿童易理解,好模仿,也喜欢表演。

选取的音乐,要合“童意”。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儿童舞蹈的音乐选取要注意曲调明朗、简单、形象化且节奏感强,歌词要顺口、好懂、押韵且富有感染力。这样,孩子们听后就能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产生想跳、爱跳的欲望。屠洪刚一曲响彻云霄的《中国功夫》较好地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以武强身,顽强不屈的精神。虽然是成人歌曲,但这首歌歌词通俗押韵,琅琅上口,正好符合孩子们好动的心理状态。笔者在《中国娃》的创作中,选取了此音乐。当音乐响起时,孩子们便即兴舞蹈起来,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兴趣极浓。选用的动作,要合“童趣”。儿童舞蹈的动作应从儿童心理、生理、年龄、兴趣等特点出发,不应过于繁琐,过于复杂。也就是说要尽可能地适合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尽可能地适应孩子们的接受能力。根据这一要求,在儿童舞蹈动作的选用上应该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加工、美化动作,可以从民族、民间舞中提取动作,可以借鉴中国古典舞蹈或其他与舞蹈艺术有共同之处的一些艺术门类的动作。这些天然宝藏都是我们创作儿童舞蹈的极好素材。《龙舟乐》在创作中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整个舞蹈从舞蹈形态上,首先从稀稀拉拉、散散漫漫的观龙舟开始,再到嘻嘻哈哈、拉拉扯扯的嬉龙舟,进而到整整齐齐、认认真真的赛龙舟为止。这其中的动作大都取之于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动作。从而让孩子们在由散漫到拧成一股绳的动作表演过程中,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会胜利的重大意义。

四、开发儿童心理宝藏,是儿童舞蹈创作的目的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不仅对儿童教育、儿童医保、儿童文艺等社会实践领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而且对于开发儿童心理宝藏,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同样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儿童舞蹈创作要在研究儿童心理的特点及其规律上下工夫,不断吸收世界各民族舞蹈的文化精髓,不断拓宽儿童舞蹈文化的视野,超越自我舞蹈文化的传统。站在开发儿童心理宝藏的高度,极大限度地开启儿童心灵的窗户,拓展儿童思维的空间,达到提高儿童智商的目的。

开发儿童的兴趣,让儿童热爱舞蹈。兴趣,是儿童学习舞蹈的基本动力,是儿童与舞蹈保持密切联系、用舞蹈美化人生的前提。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认为:“兴趣是能力的源泉,教育者的根本是使受教育者产生爱好。”但是,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呢?在儿童舞蹈创作中,要根据儿童好幻想、好奇心强、好提问等心理特征,设计好趣味性多样的教学活动,利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孩子们对舞蹈的兴趣。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到舞蹈的本领,在玩乐中享受舞蹈的美感,在愉快的心境与环境中与舞蹈建立密切联系,并用舞蹈美化自己的童年生活。从而在愉快的舞蹈学习中提高艺术素养,在舞美的阳光沐浴下,不断完善自己人格的建构,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调动儿童的情绪,让儿童热衷舞蹈。儿童的情绪体验非常丰富。儿童心理学家们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成年人能体验到的情绪,学前期儿童就基本上已能体验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增加,高级情绪活动也进一步发展。因此,儿童舞蹈创作的工作人员,要着意遴选一些能体现儿童风貌的优秀舞蹈作品,特别是一些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的优秀歌曲、地方戏曲、曲艺、民歌、童谣、民间故事、民间乐曲,以及人们熟知的舞蹈故事、享誉国内外的优秀舞蹈作品等。让孩子们在感受这浓浓舞美的氛围中,调动心理情绪,加深对舞蹈艺术的了解,对人生的热爱,不断营造健康向上的思想情绪。启发儿童的思维,让儿童热心舞蹈。就思维来说,儿童的思维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孩子在三岁以前,思维是通过实物,伴随着动作来实现的。心理学上称之为动作思维。三岁以后,随着经验的积累,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了,借助物体形象或表象来思考。到了学龄前末期和学龄初期,孩子的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和发展。这个时期,儿童往往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对事物做出直观、具体的概括,能对生活中经历的事物进行正确的推理和判断。因此,儿童舞蹈创作,要注意掌握孩子们的思维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教育。要从绚丽多彩、生灵飞动、淳厚幽远、积淀丰厚的文化中寻找启发儿童思维的突破口,使他们能尽情地展开思维的翅膀,飞向蓝天,塑造辉煌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李伯泰,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皮亚杰,傅统先.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3]高玉祥.个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朱智贤.儿童发展心理学问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5]胡尔岩.舞蹈创作心理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8.[6]金秋.舞蹈编导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2:舞蹈与儿童舞蹈创编

很幸运,我参加了儿童舞蹈创编的培训,每次接到培训的通知,总会有一种向往,非常喜欢这种学习的方式,为我们自我提高创造了一个好的平台,能够学到很多知识,我很珍惜每一次的培训机会,因为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悟,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高。

这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一线教师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和不断改革创新的压力,我热爱我的职业有满腔热情的动力促使我不断自我学习,能参加这样的培训接触到领域中的精英,实在是一个值得珍惜的机会。

本次培训共计八天安排在周五周六全天,很多老师克服了很多困难准时准点的参加这次培训,这样的精神也在感染着我,通过本次培训我领悟到儿童舞是孩子的艺术,儿童舞的创编过程,儿童集体舞的创编过程,从构思到选材,在到创作编排,舞台画面,服装道具,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在这些天学习的日子里,大家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好笔记,踊跃参与活动。下课相互学习,虚心向老师请教。在培训期间,授课教师还给我们讲了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基训,并且每一个动作都做了示范,使我们能够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我们的能力水平。

这次培训对我们来说非常及时,平时忙于教学,很少有机会系统的学习舞蹈方面的知识。本次培训,我深感自己的不足,觉得要学得东西太多。在舞蹈学习中,更激发了我对舞蹈的热爱,更感受到舞蹈的美。同时,我更有了一种把这种美的体验传播给学生们的愿望。舞蹈培训陶冶了我的情操,真是美在其中,乐在其中。

通过培训,我从专业教师那儿不仅学到了一些舞蹈,而且学到了舞蹈基训的许多技法和诀窍。我会将学到的新知识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去,更要加强平时的学习、充电。培训的这些日子里,我们是在充实而愉快中度过,是在全体授课老师的精心教育教学中走过。我很荣幸能够成为培训班的一员,学习结束后,我一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以那些专业教师为榜样,多向她们学习,使自己的水平向专业水平迈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而努力奋进!

深知自己身上的压力,更要加强自我的学习,不是单单的在形体舞蹈方面的提升,各个方面都要有所加强,要给学生半桶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对现在教师的要求是必要的。

学到的东西很多,想要表达的很多,总之,只有到了高处,才看到自己的渺小,只有看到了自己的渺小,才能踏实登高,不断前行,此次的培训让我切实体会到了这点。期待自己的进步,期待下次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篇3:儿童舞蹈创编漫谈

关键词:儿童舞蹈,创编要素,注意事项

一、绪论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 舞蹈是专业学习的重点, 早期学习的芭蕾舞、古典舞、民族民间舞、幼儿舞蹈等都可以为儿童舞蹈创编提供素材。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年龄较小, 对儿童的心理行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所以进行儿童舞蹈创编的难度应该不大。重要的是把握住儿童舞蹈的特点。进行儿童舞蹈创编时要考虑儿童身心发育的特点, 采用儿童喜欢的形式, 舞蹈动作要简单舒展, 注重童真童趣。音乐上选用生动活泼、节奏明快、动感较强的音乐类型。素材上可以从文化历史故事、情感态度观念、儿童情绪等内容中加以提取改编。

二、儿童心理特征及舞蹈创编要素

1.儿童生理特征。学前教育的对象是3-6岁的儿童, 此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 动作的灵活性较强, 协调性正在形成, 他们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纯真, 对新事物充满好奇, 善于模仿, 喜爱丰富的色彩。此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高度集中, 动作的精准度不够。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 我们在创作时应注意寻找他们的兴趣点, 例如将舞蹈与游戏结合起来, 肢体动作常常夸张一些并适当变形, 或者从儿童的视角对生活进行模仿, 小动物、卡通形像、劳动场景都可以改编进舞蹈。了解孩子身心发育的特点, 尽量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 是创编儿童舞蹈的重要前提。

2.主题与素材的选择。站在儿童认知的层面, 深入儿童的生活中去发现、去选择儿童喜爱的各种形象来确定创作主题, 才能编出深受儿童喜爱的作品。所以, 儿童舞蹈应该是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 为他们所喜闻乐见。作品应尽量做到短小精悍、主题鲜明、童心不泯、趣味盎然, 同时又富有教育意义, 在舞蹈之中传播正能量, 促进孩子心理健康阳光。这要求舞蹈创编老师多观察生活, 努力去捕捉深富童趣的生活场景, 结合常见的各种题材的特点, 通过艺术提炼和建构, 转化为儿童喜爱的舞蹈语言。可以有教育题材、寓言题材、历史名人题材、童话题材等。通过这些题材的舞蹈的内容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认知, 如爱祖国、爱劳动、注重科学素养, 守纪律、讲道德, 善良、正直、心态阳光, 助人为乐等。舞蹈用儿童的视角去演绎, 或通过儿童之口展现, 其中关于价值观的潜移默化才能起到作用。

3.音乐的选择。舞蹈与音乐是一对姊妹艺术, 一般很少有现成的音乐提供给舞蹈, 它往往需要舞蹈创编者根据主题自己制作合适的音乐。音乐应选择活泼生动, 充满趣味性, 易于被少儿理解和接受的, 动漫歌曲、流行儿歌都是较好的题材, 但更多的是以节奏欢快的音乐为选择目标, 它容易获得儿童的情绪认同。

三、舞蹈创编过程注意事项

1.对表情的强调。孩子们的情绪都是直接的, 没有隐藏, 没有伪装, 儿童舞蹈创编要结合儿童的这一特点, 发挥他们表情纯真的优势, 用感情引导动作, 通过合理的舞蹈设计激发儿童的感情, 注重对眼神及表情的训练。

2.从儿童视角设计动作。进行幼儿舞蹈创编时要以儿童为中心, 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世界, 用儿童的心灵、情感体会世界, 从儿童身上、儿童生活中汲取素材。动作的运用上要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 结合舞蹈设计的一般规律, 为儿童量身定造相关动作, 舞蹈技巧的运用要适度, 不能简单地把成年人的方法, 成年人的动作照搬到儿童舞蹈之中。

3.道具与服装设计合理。对于一个舞蹈来说, 道具、服装、灯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儿童舞蹈设计中道具要新颖、有吸引力, 做到少而精, 不产生繁琐的印象, 也不给舞蹈带来累赘。服装的使用要合理, 以突出人物的形象与性格为准则, 款式、色彩必须和作品的内容、风格、气氛相吻合。不能为了赶时髦, 让服装的设计脱离了舞蹈的中心思想。

四、结论

从教学中我体会到, 儿童舞蹈具有简捷、天真、欢快的特点。只有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善于走进孩子们的生活, 用孩子们的心理去思考世界, 才能寻找到创作的灵感。在进行儿童舞蹈创编时, 主题选择要精心, 情节设计要合理, 动作难度要适中, 易于被儿童理解和接受。这要求舞蹈创编作者必须对生活、对儿童的世界有深入的了解, 对舞蹈素材及意义有准确的把握, 对舞蹈表现手法有灵活的运用能力, 这样才能将主题材料、舞蹈语言、中心思想完美表现出来, 创编出既富有生动的儿童趣味特色, , 又富有时代感与正能量的优秀舞蹈作品, 达到舞蹈与生活的完整、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田萍, 田丰等.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音乐的选用[J].郧阳师专学报, 2014 (6) .

[2]孙育兰.浅谈少儿舞蹈创编[J].儿童音乐, 2011 (7) .

[3]田萍.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音乐的制作[J].黄河之声, 2015 (2) .

篇4:论学前儿童舞蹈创编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儿童舞蹈      动作     启发性      可行性      创新性

“正如音乐有乐汇、乐句、乐段一样,舞蹈语言也是通过单一的动作、舞句、舞段来展示某种特定的风格魅力或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情绪。”也就是说,舞蹈动作是形成舞蹈作品最基础的东西。“所谓编舞,就是编织表现作品思想立意的舞蹈语汇,也就是编动作。”由于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别于舞蹈院校的舞蹈专业学生,在入学前并没有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和丰富的舞蹈动作积累,他们进行舞蹈学习的内容和就业任教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并非演出和专业的团队。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应该侧重了解儿童的身心成长特点与舞蹈教学的关系,进而加强自身对儿童舞蹈动作的积累、选择与创造。

任何舞蹈作品都离不开动作的选择和编排。俗话说:“选材得当,成功一半。”在学前儿童舞蹈教学与创编过程中,学前儿童舞蹈动作积累与选择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舞蹈动作是舞者展现基本功、表达舞蹈内涵、抒发心理情绪最直接的途径。如何进行学前儿童舞蹈动作的积累、选择与创造呢?怎样围绕“童心”“童趣”的宗旨来进行舞蹈教学,使舞蹈动作生动、准确呢?这些思考既能使舞蹈动作具有启发性和可操作性,更能进一步提升自身与儿童的创造性。

一、动作选择具有启发性

舞蹈动作积累的重要一点是从儿童身上提炼舞蹈动作。

(一)从学前儿童身上提炼

可以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学前儿童,在实践见习活动中,对学前儿童游园活动中的观察等途径,进行舞蹈动作的提炼和积累。主动留意他们的言行举止,可以从学前儿童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笑脸或者一句亲昵的称呼中找寻舞蹈动作灵感,将与学前儿童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表达提炼成为舞蹈动作。例如,可用晃头的动作来表现学前儿童在收获中满足的情绪;用双手合十,放于脸庞一侧来表现学前儿童思索的状态;勾脚与双手叉腰的动作来表现穿着新鞋子的欢喜之感等。通过对典型动作的积累与捕捉,强化学前儿童对生活的认知;通过日常生活动作与舞蹈动作的转化,启发学前儿童对生活的思考;通过夸张化的表达,增强学前儿童对生活与舞蹈的热爱。

在舞蹈动作的学习与创编中,学前专业学生要善于从已积累的动作资料库中,选取类似学前儿童生动好奇的眨眼、可爱俏皮的露牙齿、搞怪有趣的耸肩等动作,以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欲望,吸引学前儿童的眼球。

(二)从大自然中寻找

学前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对大自然的兴趣更是与生俱来的。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强化自身对大自然的认识,增加对学前儿童与大自然的了解,从学前儿童喜欢的大自然现象、动植物等入手,积累与寻找适合于学前儿童舞蹈编创的动作。

例如,利用学前儿童对下雨现象的好奇,对学前儿童舞蹈动作进行思索。笔者曾见一孩子,约小班年龄,站在阳台上看着外面的雨点,跑过去用小手接盛栏杆掉下来的雨滴。这便可化作学前儿童舞蹈的动作,用后跳踢步或跑跳步来表现看到雨后情不自禁地跑动动作;用手心向上提腕来表现盛雨滴的动作。这便是源于生活,源于学前儿童世界最真实的动作。又如,在花园玩耍的小女孩,看到蝴蝶飞到兰花盆栽里,突然脚步放轻,用手轻轻地去捉蝴蝶。这又是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为我们提供的舞蹈动作,我们的脚上可以采用圆场步,手上动作用先压腕后提腕、食指与拇指相触碰的手部动作来表现抓蝴蝶的瞬间。展现自然,动植物的舞蹈作品有很多,如《小荷才露尖尖角》《种太阳》《数星星》等,这些都是出自大自然的某种现象,表现出儿童可爱无邪的世界。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发生在学前儿童身上的事物,不断地积累与学前儿童世界相贴切的动作,在舞蹈的创编中便可随时喷发灵感,选择既符合学前儿童的天性,又能让学前儿童从舞蹈动作中强化对生活的认知,进一步引导学前儿童对生活的思考。

不管是演出、比赛或者其他的活动主题。笔者认为,编舞者都应以演出的学前儿童为出发点,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挑选与音乐相符合、与活动主题思想相贴切的舞蹈动作。教师更应考虑到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舞蹈动作的选择和运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做到心中有儿童、脑中有动作。

二、动作选择具有可行性

“四到六、七岁为‘幼儿园期,亦称学龄前期。”[ 夏征农主编:《辞海(缩印1989年版)》,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1342页。]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有着较为突出的生理特点,大肌肉群的发展早于小肌肉群,“由于大肌肉群的发育,幼儿喜欢整天活动不停,不知疲倦的跑东跑西,站起,坐下,坐下又站起,做着各重动作,安静不下来。”[ 方富熹、方格、林佩芬 编著:《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1页。]因此,在选择动作时,适当多挑选跑跳性的动作,尽量减少对持久性动作与控制力的选择与运用。

我们可以从不同年级之间的生长差异考虑动作的选择。

学前儿童舞蹈的形式有独舞、群物、游戏舞蹈等。针对学前教育学生在选择舞蹈动作进行创编选择时,笔者建议,考虑到学前儿童之间的个体成长差异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了解到学前儿童的身体成长有所不同,并且根据其身体成长所表现出来的特征,针对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儿童,我们可以从身体认知、节奏训练、创造力与情感培养这三个大方面来进行动作的选择。

对于小班的儿童,我们可以多选择《我的身体》《小手拍拍》等舞蹈,让儿童学会在认知自己身体构造的基础上,尽量多地选择类似拍掌、勾脚、点头、耸肩、踏步等启蒙性的动作,尽量避免难度太大的动作,以简易节奏型和简单的动作为主,鼓励他们发现自己,喜爱上舞蹈课程。

对于中班的儿童,可适当丰富乐曲的选择,可考虑一些描述具体形象的舞蹈。如《小星星》《伦敦桥》《两只老虎》等,让儿童在舞蹈课堂中多接触直观性的教学,如扩指并指来模拟星星闪烁,双人配合用手臂来模仿,让“艺术化”与“形象化”相结合。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孩子的视觉和听觉得到形象化的认识,不断提升中班儿童的动作模拟能力。

对于大班的儿童,可以更多地选择游戏性和情境性的训练,让孩子在如《数鸭子》《捉泥鳅》《丢手绢》等舞蹈中展现自我。教师一方面吸引学生进入到音乐情景里,另一方面启发孩子进行动作的表达和即兴创作。在大班的舞蹈教学中,可以适当地挑选一些幅度较大的动作来进行情绪的表达、情感的抒发,例如转圈、拉手吸腿跳等。笔者身边有一朋友的孩子,就读幼儿园大班,她经常会说她觉得小区应该起“雅雅花园”“星星花园”这些名字更好听。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儿童就读大班时,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有创造力。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认识到,当儿童可以从音乐中学会理解音乐情景,又可以即兴发挥动作,我们应该坚持开放性的原则,让孩子进行更多的动作探索和自主选择。例如,可以由教师设计“请小朋友模仿鸭子走路”,“请小朋友告诉我你们想怎么捉泥鳅”,又或者“请小朋友展现给老师看你们最开心快乐的动作”等。

从学前儿童的角度出发,挑选与学前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相适应的动作,让学前儿童直接进行动作的表达,直接获得对动作和情感的体会,这样才能激发学前儿童主动参与、进行舞蹈表达的欲望,从而使学前儿童的积累与所学有所展示。

三、舞蹈动作富有创新性

要谈学前儿童舞蹈动作的创造,笔者认为一定要从童心入手。生活中,学前儿童总会给予我们新的灵感。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儿童的世界总是充满新奇,他们喜欢发问、喜欢思考、善于模仿,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自我表现的需求。“当然,无论舞蹈动作怎么发展和变化,都必须以保持作品思想立意、风格特点、典型形象为基础。”笔者以为,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学前儿童舞蹈动作的创新积累,一方面从自身在课堂舞蹈创编学习中进行积累;另一方面从学前儿童进行即兴舞蹈的教学实践活动环节中不断收获学前儿童舞蹈动作素材。

(一)思考再创造

学前教育课程的设置,一般少不了学前儿童舞蹈创编课。笔者认为,在学前专业学生的舞蹈创编课程教学中,每一个同学在课程学习中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小组创编活动,与教师、同学积极配合,从老师和同学的身上积累新的动作元素。假如一个班25人,每2个人想出一个动作,加上教师想出的便不少于13个动作。我时常会向学生提问这三个问题:“你觉得他的动作中哪个最生动?最能表现作品意图?”“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动作来表达?”“除此之外,还有更好更妙的动作来进行诠释吗?”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他人动作的基础上,加入自身对动作的理解,对舞蹈情境的理解,形成了自身对舞蹈的单一动作、舞句,甚至是舞段的理解与再创造。

(二)启发内心的无数种动作可能

“即兴舞蹈是出自于学前儿童一种本能的、原始的舞蹈,也是最能表现他们自然情感的舞蹈。它是一个重要的创作,也是一个与自己、他人或者他物合作的过程。”笔者认为,在学前舞蹈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即兴舞蹈既是儿童表达自我的一个途径,又是培养创造性思维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是抒发自身最真实的情感的一个过程,是最真实的自我动作体现,通过这个环节,教师与儿童不断地积累舞蹈动作,为舞蹈输入新血液。

留意学前儿童对音乐与情景的感受所展现的肢体语言,作为动作收集与再创造的源泉。如《梦的世界》一例,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听音乐,联想在睡觉、做梦中会如何进行肢体表达。笔者曾在一堂课上与二十几位学前儿童进行教学互动交流时,让他们用认为最有趣、最生动的动作向我展示当他们在睡觉或做梦时的动作形态,我大开眼界。有常见的睡个“大”字形的,侧躺着用双手当枕头的,还有的用小嘴巴咬着手指表现睡得很香,有的甚至走动说那是在梦游,还有各式各样的我需要询问他们才知道表达的意图等。与其说,他们收获了互动的一次分享,不如说是他们启发了我心中动作创作的无数种可能。

在游戏互动过程中创造出新动作,增强舞蹈的趣味性,增加创造的可能性。在舞蹈教学中与学前儿童进行互动,将师生协作过程所积累的动作进行整合并加以选择,使其成为学前儿童舞蹈动作选材的一部分,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学习,启发他们对舞蹈的热爱和更好地进行自我表达。

【参考文献】

[1] 夏征农主编.辞海(缩印1989年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1342.

[2] 方富熹,方格,林佩芬.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1.

[3] 朴红梅主编.儿童舞蹈表演:创编与教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22-135.

篇5:谈舞蹈教学与创编能力的培养论文

从中小学反馈的信息表明,舞蹈教育虽没被纳入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的正常轨道,但对于开展第二课堂,训练校内舞蹈队伍,丰富活跃学生的文娱活动,参与社会上的各种演出及舞蹈比赛,很需要具有音乐知识同时又具有舞蹈教学能力、创编能力的人才。因此,在舞蹈教学中不能仅是单纯的传授技能,更要注重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

一、根据培养目标,精选相应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针对性要强,要能体现舞蹈训练中的“教”与“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舞蹈教学中,要求老师不但会跳,还要会编,因此,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舞蹈风格种类要丰富多样,技能技巧难度适中即可。音乐专业学生必须进行形体基训,学习芭蕾舞以及中华民族民间舞。除此之外,还应学习现代舞,编舞基本技巧和中学生舞蹈。只有在广泛接触各种不同风格舞蹈,并对其有所了解和掌握,积累一定的舞蹈语汇,想象力才会丰富,创编起来才能融入贯通。因此,教学内容要围绕培养目标来选择,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如在第一学期基础训练中,除了基本功训练外,同时要学习风格不同的各种舞蹈组合,这就要求教师要切合实际地精选好教材。在舞蹈教学中应以训练学生直、立、灵活、协调感觉为主,腰腿的软度和技能的练习为辅。实践证明,这样做使学不仅进行形体训练,又广泛接触了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为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在第二学期教学中华民族民间舞,教师要从各种民间舞的实用性上来进行综合选择,使其对以后编舞具有很强的使用性。通过这些练习进一步训练学生灵活性、协调性并丰富了学生的舞蹈语汇,提高了表现力和鉴赏能力,为将来编、教舞蹈做好能力准备。

为了更好的巩固和加深学生学过的舞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原有的舞蹈基础上近一步提高,我在第二年开设舞蹈选修提高课,使一部分舞蹈基础好的学生在这一阶段进一步提高。扩展舞蹈教学内容,除了继续进行形体训练、中华民族民间舞和编舞技法课的学习外,外国代表性舞蹈,国际标准交舞以及爵士舞和现代舞均占一席之地,采取了这种扩大容量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能让学生有机会最大限度吸收各种不同风格舞蹈的精华,广收博采有利于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质量的人才。

二、达到舞蹈教学能力培养和创编能力培养的预期目标的基本途径

学生舞蹈教学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可以根据学生基本素质着重从舞蹈实践可行性角度考虑,确定几项必备能力作为舞蹈必修课教学过程中的未来舞蹈教学能力进行培养。从主要面向中小学从教的实际出发,音乐专业学生在舞蹈课学习时必须掌握基本能力是基本教学能力和编排舞蹈小节目能力。

下面我就这两方面最重要的能力培养,进一步阐述:

(一)基本教学能力培养

首先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舞蹈动作语言内涵的同时,培养教学口头表达能力,这主要通过课堂提高和课外社会实践锻炼手段。促进学习思考、反复实践至成熟。课堂提问内容主要是舞蹈基本动作的要领、作用、目的、舞蹈术语等,以加强学生对舞蹈技术动作,规格动作要领的技巧语言传授给学生,懂得让学生不照搬教科书上内容的情形下,用自己的流利动作要领按顺序步骤讲解下来,同时要让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其次是对正确地观察分析鉴赏舞蹈动作、纠正错误的动作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中可选择几个典型的动作进行实分析比较,辩别异同。例如在中国古典舞动作时,可把已学过的芭蕾舞的基本手位、脚位和代表性动作的“迎风展翅”(Arabesqe)和“鹤立式”(Attitade)典型的动作和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脚位和典型动作中的“顺风旗”“商羊脚”进行对比,可从两种手位、脚位、身体姿态、运动轨迹、内在气质、舞蹈风格上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芭蕾特点是“开、蹦、直、立”,舞姿长而舒展延伸,动作多表现在下肢,线条清新等,与之相比中国古典舞特点是“圆曲、圆弧”,还有回旋,舞姿婉转修长,上下身配合,线条曲折等,通过对不同风格认识更清晰,动作要领更准确,这样也就提高了自我纠错和纠正他人之错的舞蹈教学能力,同时充分利用课堂最后3—5分钟,对课堂学过的知识、动作技能、技巧让学生来进行总结。

(二)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舞蹈基本动作和人体规律之后,接着学习中华民族民间舞,这时可以有侧重地培养学生舞蹈想象能力和舞蹈编排能力,鼓励和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尝试改进发展已掌握的技能,使自己从舞蹈基本能力向舞蹈编排能力方面发展。

在教东北秧歌手绢花动作时,学生学会了“里绕花”这一主要绕花后,不要按一般规律那样接着就教“双绕花”、“交替花“等动作,而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编舞发展动作技法去延伸想象,去进行空间节奏,力度等变化的想象。结果产生出比教材中更新颖、更独特的绕花动作,如“上下绕,左右绕,前后绕,站、跑、跳、坐绕,还有翻滚、仰、俯绕”等,然后再将即兴创造出来的动作进行评议总结,与教材中的手位动作相比,分析、培养学生的编舞创造能为。

在舞蹈整体组合教学时,结合讲授舞蹈构图和画面的基本规律进行教学,让一组人表演,另一组人进行观察评议,通过直观教学向学生讲解各种不同的舞蹈构图的动用和表现特点以及使用手,让学生明白舞蹈构图不在于有什么固定模式而在于运动中怎么变,在变化中寻找规律,在变化中创造美。

(三)改进考试方法,重视艺术实践,以利于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舞蹈考试是检验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考试可以采用课堂现场表演这一形式,同时也应进行笔试和口试,笔式可以考察学生对舞蹈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口试可以综合考察学生记忆能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舞蹈评分期采取平时分和末考试分数两部分相结合的做法,有利检验学生综合舞蹈教学能力水平高低,激励他们达到预期培养目标。

在改进考试方法的同时,必须抓编舞、艺术实践,适当给学生创造一定的编排舞蹈,突出艺术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舞蹈创编实践,通过学习自己习作的排练检验对学过的舞蹈理论与技法的理解相应用。

我们可以抓住音乐专业优势,以音乐特有的形式与内涵去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音乐所示的特定内容,进行编排舞蹈,让学生随着音乐即兴编舞,学会确立主题动作,进而变化和发展主题变化动作,并注意音乐色彩结构及音程关系,知道如何开头,如何使动作体现高潮,动作与音乐吻合或体现不同,如何设置结局等。通过舞蹈短句和舞蹈的习作,再编成相对稳定的舞蹈组合,最后发展成舞蹈小节目,使学生循续渐进掌握舞蹈方法,再鼓励学生自己提出设想,提倡个性差别与审美的多样性,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全方位地提高舞蹈教学能力。

篇6:幼儿舞蹈创编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能进行简单队形的变化与连接 教 学 重 点:舞蹈构成中各元素的理解掌握 教 学 难 点:有创新 教 学 方 法:讲授 欣赏 示范 教 学 时 数:2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 舞蹈的结构 结构性质与功能 结构的样式 结构的方式 2 作品欣赏

二 舞蹈的节奏 造型和构图

舞蹈的节奏 舞蹈的造型 舞蹈的构图 2 作品欣赏 三 常用的舞蹈队形 1 分组站队形 2 作品欣赏 四 作业

分组进行基本队形的变化与连接

课 题:舞蹈作品创编构思及编舞技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能进行舞蹈作品简单构思描绘 教 学 重 点:编舞技法的掌握 教 学 难 点:动作发展的连贯性 教 学 方 法:讲授 欣赏 示范 教 学 时 数:2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 舞蹈的语言 舞蹈动作 语句 段落 2 作品欣赏 二 编舞的基本技法

舞蹈语言的组织 技法练习 2 作品欣赏 三 作业

自选动作,进行编舞技法的练习。

课 题:拓展主题动作形成舞句、舞段 教学目的与要求:动机 舞句、舞段的发展

教 学 重 点:动态 动速 动律 动力四个基本元素的体现 教 学 难 点:原始动作的分解变化 教 学 方 法:讲授 欣赏 示范 教 学 时 数:2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 以组为单位检查作业

二 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要求动机舞句的逐级发展及动作的优美性连贯性 三 作业

修改完善汇课内容

课 题:舞蹈的艺术处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能运用多种艺术处理方法对舞蹈进行艺术处理 教 学 重 点:艺术处理方法的合理运用 教 学 难 点:针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艺术处理 教 学 方 法:讲授 欣赏 示范 教 学 时 数:2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 舞蹈的艺术处理 重复 夸张 对比平衡 拟人 象征 铺垫 衬托 渲染的艺术处理手法 2 作品欣赏

运用以上艺术处理手法进行课堂实践 二 开头 高潮 结尾的处理

开头的呈现方法 高潮的表现方法 结尾的处理方法 2 作品欣赏

三 舞蹈音乐 作品欣赏 四 舞台美术

篇7:幼儿园舞蹈创编培训总结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在此次舞蹈培训中,我感受到了它的美,更激发了我热爱舞蹈的激情,面对舞蹈水平参差不齐的我们,三天就要完成六个舞蹈组合,时间就是金钱,虽然很紧、很累,但每一位老师都在尽心的学习,认真的把握。此次培训我觉得我不仅学到了专业方面的新知识,还从每一位舞蹈老师的身上学到了教学的很多方法,虽然一天很累,但是每一位老师都是累着而快乐,快乐而累着,累中而收获了不少成果,第一天培训完之后,尤其胶州秧歌,就得我腰腿很酸痛,我们身心俱疲,课堂上,老师教我们怎么做就怎么做,特别学习老师一些教学要领等等,每一位学员都在认真而细心的听舞蹈老师讲课并跟随着老师做,由易到难,学员们都学得很尽力,很上进,虽然我这次是学员中年龄大的,接受慢,但是我尽最大努力去认真的听,认真的学,培训期间没领会的,晚上加班也要继续学习。

在这短暂的三天培训学习中,让我对粗犷豪放、刚柔并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中包括:蒙古族舞蹈、藏族舞蹈组合、东北秧歌组合、维吾尔族舞蹈组合及胶州秧歌。在教学中,翟红老师、钱倩老师、王鹏老师、冯青老师、李颖老师等,各位老师,教学各具特色,不同民族的舞蹈风格和典型的民族特色音乐,都让我再次感受到舞蹈艺术的美妙,激发起我对学习舞蹈更大的热情,我知道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通过这次舞蹈培训到“以声带情,以情带舞”的教学,使我的舞蹈技能有了更一步的提高。热情奔放的音乐声中陶醉,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在老师的讲解过程中她那优美的肢体语言,给我们演示着每一个动作,使我们不仅能够学到更丰富的知识,更能印象深刻的通过动作加深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虽然一天下来身体很累很疲乏,可是我们三天时间就学会了六个舞蹈组合,有了收获心里无比的高兴,无比的喜悦,以及内心受到了感染和鼓舞。

篇8:浅谈儿童舞蹈的创编

关键词:儿童舞蹈,创编,题材,构思

舞蹈是一种形体艺术, 是声、色、形、动的综合活动。通过创编舞蹈可以培养儿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能使儿童的创造力在美的环境下得到开发和培养, 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儿童舞蹈是可以开发的内在潜能, 如果能用有效的方法进行开发, 并将这种能力潜移默化于儿童的各项活动中, 必然会对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因而一个好的舞蹈作品, 能够使儿童在感受美的同时, 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与教育, 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由于儿童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与成年人不同, 因而儿童舞蹈的编排在构思和方法上与成人舞蹈就有着很大的区别。创编儿童舞蹈的前提是要了解儿童, 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所谓了解儿童, 就是要了解儿童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动作发展水平和接受水平, 追寻儿童思维的奇特性, 追求主题的新颖性及教育性。这样, 创编出来的舞蹈才会有儿童的特点, 不会成人化、专业化。

一、了解儿童的生理特点, 舞蹈语汇要来源于生活

从生理的角度来看, 学龄前的儿童骨骼较软, 容易变形, 肌肉纤维细, 弹力小, 收缩力差, 大脑的发育很快, 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 容易产生疲劳感, 因此儿童的平衡能力、控制能力、节奏能力都较差。所以设计舞蹈动作时, 一定要从儿童生理发展的实际特点出发, 充分考虑儿童身体发展的自然素质, 动作力求舒展有力, 节奏欢快, 充分体现儿童活泼可爱的一面。

儿童的生理特点之一是活泼好动, 他们喜欢手舞足蹈, 由于儿童身体比例异于成人, 舞蹈动作的幅度不宜过大, 应是儿童力所能及的;要快慢适度, 富有儿童情趣;动作的衔接和变化要有规律, 便于儿童记忆。舞蹈要动静交替, 不能让孩子不停地动, 可适当地配以姿态、造型等相对静止的动作, 这样表演可使舞蹈变化有致。创编舞蹈动作要表达儿童内心情感, 动作难度不易太大, 创编一两个动作为主, 辅以队形和位置的变化, 这样可满足他们求异的心理。比如《喜迎归》, 我们选择舞蹈动作时, 综合东北秧歌、陕北秧歌、云南花灯里的一些简单动作, 以使表演富有童趣, 幼儿更容易表演投入。

儿童舞蹈和舞蹈记忆都源于儿童的日常生活, 舞蹈要通过儿童的艺术形象反映他们自己的生活和情感, 因此, 我们必须从儿童的角度出发, 选择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 比如:玩耍、学习、劳动等。在动作设计时要生动、活泼, 可以把儿童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等典型动作给予加工提炼, 让舞蹈富有童趣。由于儿童对生活的认识常常是通过模仿开始的, 尤其对小动物的模仿, 喜欢蹦跳、滚翻, 对于这些动作他们感觉亲切, 容易接受和理解, 因此, 儿童舞蹈中应多模仿动物的动态, 对模仿对象要仔细研究其形象特点, 并加以提炼, 以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如儿童舞蹈《大森林的早晨》中大量的舞蹈动作都是对动物动作的模仿。清晨的阳光照进绿幽幽的大森林, 小鸟飞、猴子上树……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动物的典型动作, 形象的舞蹈表演深深地吸引了小观众的目光, 让他们仿佛置身于一片欢乐之中。

二、切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选择能够反映儿童心理特征的题材

从心理的角度看, 好奇、好动、易幻想、感情外露、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形象具体都是儿童的心理特征。针对这些特点, 题材要主题鲜明、健康、浅显易懂。同时作品必须具有儿童特征, 情节发展生动有趣, 易于他们理解、接受, 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我们可以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在游戏的情境中使用童话或神话故事, 以其特有的形体语言表达儿童的体验, 同时又反过来发展儿童的动作。如《共同的家园》, 该舞蹈情节简单, 表现的是一群可爱的孩子, 穿戴、手拿用废弃的塑料袋、一次性纸杯、一次性筷子等制作的环保时装、环保玩具, 随着欢快的音乐响起依次入场, “小兔子”和“小乌龟”的挑战赛也在这里拉开了帷幕, 但是因为舞蹈是围绕救助受伤的“小树”展开, 所以“小兔子”和“小乌龟”也放弃了比赛, 他们这种环保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 简明地体现了环保主题的内容。孩子们通过表演也懂得了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的朋友, 所有的人都应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爱护我们目前的生存环境, 做个环保小卫士。

三、选择适合的儿童音乐, 保障舞蹈作品的艺术性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选择适合的舞蹈音乐是至关重要的。音乐与舞蹈只有相辅相成, 才能保障舞蹈的艺术性。音乐的乐句要短小活泼, 旋律流畅, 节奏鲜明, 富有感染力;音乐节奏要鲜明强烈, 才能引起儿童的动感;音乐形象应生动具体, 便于儿童理解;歌词应通俗易懂, 能激发儿童的兴趣和跳舞的欲望。儿童舞蹈用的歌词能为舞蹈提供鲜明的文学形象, 具有儿童特点和趣味的歌词能启发他们对“景”的理解, 并且歌词的节奏对儿童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协调感的培养十分有利。因此, 儿童舞蹈的歌词要短, 段落要少, 顺口, 易记, 在内容上尽量单纯、集中, 不要太分散。比如儿童歌曲《拔萝卜》, 对幼儿特别有吸引力, 重复的段落中包含变化的形象, 这样的歌曲很容易激起孩子参与的热情, 引起孩子们不自觉的注意力。

四、以童心追求童趣, 舞蹈表演要强调儿童化

童心是儿童舞蹈创作的焦点, 童趣是儿童舞蹈的主要审美特征, 以童心追求童趣, 是儿童舞蹈创作的出发点。值得注意的是儿童舞蹈应反映儿童生活和情趣, 绝不是成人舞蹈和专业舞蹈的改头换面。要创编好的儿童舞蹈, 就必须注意在创编儿童舞蹈时, 教师首先应带着一颗童心深入到儿童中间去, 要用儿童的眼睛观察事物, 用童心感受世界, 用适合他们口味的东西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创编儿童舞蹈必须从“童心”出发, 时刻以儿童的眼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根据儿童的思想、情感、生理, 动作发展水平加以变化, 发展成为适合儿童表演的舞蹈, 创编出反映儿童生活的舞蹈。在创编儿童舞蹈时要熟悉儿童生活, 动作设计要适度夸张和美化, 通顺连贯, 对比鲜明, 做到既有动态性和直观性, 又有表演性和审美性。

儿童的表演必须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常常借助面部表情来代替语言的表达, 而这种表达是没有任何伪装的, 是真实的。因此在儿童舞蹈的表演中, 儿童表情的特点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如有的儿童舞蹈, 在表演吃惊时故意夸张把嘴巴张得很大, 眼睛瞪圆不停张望;生气时把嘴巴翘得高高的, 这种表情既体现了情景的真实感, 又突出了儿童的稚气。

舞蹈对孩子们来讲, 是一种游戏, 一种趣味, 一种追求, 一种表现。而在这种追求、这种表现中, 孩子能够获得美的享受, 获得想象的快感, 获得创造的愉悦。因而, 为儿童创编的舞蹈, 从进行构思的时候起就要想, 怎样把一个舞蹈, 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律动、歌表演或集体舞, 编成孩子们感兴趣的小游戏让孩子们来做, 使孩子们觉得跳舞就像做游戏那么有趣。

上一篇:瞬间心动作文下一篇:人间真情2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