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舞蹈创编教学

2024-05-20

幼儿舞蹈创编教学(精选十篇)

幼儿舞蹈创编教学 篇1

1. 运用舞蹈创编发展幼儿的理解力

抽象、复杂的知识内容往往无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也无法使幼儿产生学习兴趣与欲望。运用舞蹈创编, 则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从而使幼儿产生学习欲望。比如,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动物狂欢节”给幼儿欣赏的是纯音乐, 由于没有任何歌词的提示, 因而对幼儿来说比较抽象。为此, 教师根据“动物狂欢节”音乐中所表现的各种动物形象, 引导幼儿创编出一个具有各种动物典型动作的舞蹈作品, 并辅以生动的语言, 与幼儿一起用动作、表情等将音乐形象表现出来。这既加深了幼儿对这首音乐的理解, 又为幼儿欣赏其他类型的音乐打下了基础。

2. 运用舞蹈创编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幼儿期正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启发幼儿根据教学活动内容创编与之相应的舞蹈动作, 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 在中班科学活动“蚕”中, 教师引导幼儿想象蚕在茧中的样子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幼儿有的做出双手合并放在大脑一侧做蚕正在睡觉的动作, 有的则用手臂抱住双腿卷缩成一团表现出蚕在茧中的样子。又如, 在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动物狂欢节”中, 教师启发幼儿自发地创编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动作, 幼儿有的创编小兔子跳的动作, 有的创编小乌龟爬的动作, 有的创编小鸟飞的动作……这一个个动作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又有助于幼儿理解教育教学内容, 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目标的有效达成。

3. 运用舞蹈创编发展幼儿的记忆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记忆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 无意识记往往是由兴趣或情绪色彩很浓的对象所引起的。运用舞蹈创编能够增强幼儿的记忆能力, 而增强幼儿的记忆能力则能为幼儿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经验打下基础, 又有利于幼儿学习的连贯性和持续性。比如, 在“黄豆的生长过程”科学活动中, 为了让幼儿了解黄豆的种子先是要种在土壤里, 然后通过雨水、阳光的作用, 慢慢发芽, 长成豆苗, 再开花结果的这一过程, 教师引导幼儿将之创编成一个形象、直观的舞蹈。通过学跳种子在土壤里睡觉的动作、种子喝水的动作、长成小豆苗的动作、小豆苗开花和结果等动作, 幼儿将黄豆的生长过程记忆得更加深刻。在延伸学习种植黄豆的区角活动中, 由于幼儿已经有了对黄豆生长过程的深刻理解与记忆, 因而幼儿能够相互提醒不要忘记给黄豆浇水, 从而将所学知识经验有效地运用在实践操作之中。

4. 运用舞蹈创编发展幼儿的动作技能

张洁幼儿舞蹈创编教学策略研究 篇2

张洁

本文主要针对学生在进行幼儿园自娱性幼儿舞蹈创编时,出现的典型问题,谈一谈个人的教学策略。

自娱性幼儿舞蹈分为四大类: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以及集体舞。

自娱性幼儿舞蹈由于表现形式的差异,各显其特点,律动重反复性、歌表演重表演性、集体舞重交流性、音乐游戏重趣味性,这是它们与众不同之处。在创编时要准确把握,以免混淆。但无论哪种形式的幼儿舞蹈都不能脱离童心、童趣,这是它们最为重要的共同特征,也是幼儿舞蹈创编的出发点和至高无上的追求目标。

一、律动创编

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1、创编动作的节奏与音乐节奏脱节,动作较随意。

2、创编律动只是无意义动作的随意堆积,不能以实际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需要进行创编。

3、创编律动的情境创设空洞无意义,缺乏对于幼儿正向情绪的启发和引导。

4、形象动作不突出不准确。学生出现的问题总结起来就是创编思路不清晰、创编目的不明确、创编动作无章法、创编点子不新颖。

因此,在教学策略的设计上主要解决这四大问题。

1、对于创编思路不清晰、创编目的不明确的问题,学生先体验三种类型律动(节奏律动、模仿律动以及动作律动)的创编练习,首先使其明白律动创编要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需求为导向,以幼儿认知水平以及知识基础为依据,服务于幼儿园教学实际,由此明确创编目的。其次,教师从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创编律动的步骤,①明确律动训练目的、选择创编律动的类型②怎样选择合适的音乐③动作的设计与编排④道具的应用。

2、对于创编动作无章法,形象动作不突出,动作节奏与音乐脱节的问题。教师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声势动作的节奏训练方法,使学生掌握不同音符下的动作时值,帮助学生提高动作节奏的敏感度。策略一:先用声势动作将2、4、8、16分音符表现出来,体验节奏。再将学生

分成每六人一小组,每组按照自己的主题,设计动作。(动物、交通工具、家务、体育运动、自然类等)

策略二:教师提供不同类型的音乐,学生依据音乐内容、性质以及结构设计动作,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形象的动作捕捉能力。

3、对于学生创编没有新颖点子的问题,教师以“兔子”这一形象为例,从形态特征、动态特征、习性特征、整体感觉以及心理活动这五个方面,引导学生怎样通过细致的观察生活,从而获得创作灵感。

二、歌表演创编

学生在歌表演的创编实践中,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动作杂论无章,动作创编随意性强,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凑动作,动作组织也毫无规律可言。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的教学策略——动作发展变化与组织。《小蝴蝶》 步骤一:依据音乐《小蝴蝶》确定形象动作(元素动作)

形象动作的提炼要准确、形象具体,能表现其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并要注意形象动作要单一性以及可变性要强。步骤二:运用编舞技法对形象动作进行发展变化。

通过改变“蝴蝶”形象动作的幅度、节奏、力度、路线、空间、方向等方法,发展更多的子动作。步骤三:组织动作的方法

按照音乐情节内容组织;按身体部位的某种秩序组织;按音乐的重复变化规律组织;按对称的原则组织;按主题动作组织。

学生们经过这一专项训练后,在之后的创编实践中,动作编排略有章法,会由一个动作发展出若干个不同动作,获得动作素材。但创编作品大都有些呆板,只是单纯的按创编技法设计动作,容易忽略动作的生动以及情趣。还需要学生不断尝试创编练习,熟练创编技法,积累创编经验。

三、集体舞创编

学生在集体舞创编时的问题。

1、学生会跳集体舞,但对于集体舞典型特征换伙伴以及伙伴交流认识模糊。

2、学生往往把集体舞动作设计的较为复杂,对于集体舞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好。这样不仅幼儿完成起来困难,而且偏离集体舞以自娱为目的,为幼儿提供与人合作交流机会的教育意义,因此,动作要简单便于幼儿掌握,动作种类不能太多,动作变换频率不宜太快。

3、学生在设计换伙伴环节容易“为换而换”,频繁更换伙伴,但伙伴之间没有交流,这就失去了换伙伴的意义,集体舞就是为了让幼儿不断结识新伙伴,与伙伴交流互动。

4、“伙伴交流”动作设计呆板,常常以拍手、点头等无情绪无内涵的动作互动。幼儿天真活泼,伙伴交流可以设计一些有意思的身体接触类的动作(碰碰臀部、碰碰头、钩钩小鼻子等)容易引起幼儿兴趣的动作,或设计一些对比类的动作(一动一静、一高一低、一快一慢等),增加动作的趣味性。

5、创编动作的段落感不明显,一个动作在不同的音乐段落里重复使用,这样既不便于幼儿记忆动作,又不能使幼儿通过动作去感受音乐节奏、结构等。因此,学生应该为不同的音乐段落(具有鲜明特点的乐句)设计不同的动作,便于幼儿记忆动作并用动作感知音乐的变化。通常音乐有明显的段落感,学生在设计动作时就要利用好音乐段落的节点,使音乐起到一个提示作用。

总体来说,集体舞的创编需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明确集体舞的定义、类型、特征以及教育意义;第二,准确掌握创编集体舞动作的难易程度;第三:探究集体舞交换伙伴的模式。教学策略一: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设计了——经典案例分析

步骤一:先一起感受集体舞经典案例《萨沙》、《乓乓舞》,明确集体舞定义。

步骤二:将《萨沙》由散点集体舞,改为单圈舞或双圈舞,将《乓乓舞》由圆圈舞,改为行列舞或链状舞的集体舞形式,掌握集体舞的基本类型。

步骤三: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这两个案例当中,①换伙伴和伙伴交流的音乐段落②变换伙伴时的音乐节点(具体哪一乐句)③变换伙伴的方式④伙伴交流所用的动作。从而强化学生对于集体舞的特征的认知,并使其理解集体舞对于幼儿集体意识、沟通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教育意义。

策略二:针对集体舞难易程度的把握这一问题——创编实践《hello,朋友!》

步骤一:要求学生为中班幼儿创编单圈集体舞《hello,朋友!》 步骤二:根据3-6岁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身体和心理发育状况,以及每个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为依据,分别为小班和大班幼儿创编集体舞。要求在中班单圈集体舞《hello,朋友!》的基础上,对动作进行简单修改(进行加减法)。让学生深刻体验动作的难易差别,并巩固大中小班不同年龄层幼儿不同的动作能力水平。策略三:专题训练——集体舞交往模式的探究

集体舞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就“交换伙伴”,这里我们称之为交往模式,集体舞种类繁多,同一种类集体舞交往模式可以有多种,不同种类的集体舞交往模式更是五花八门,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层次掌握集体舞,开展集体舞交往模式的探究。

步骤一: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择一个之前的集体舞创编成品,先以单圈舞的形式,进行交往模式的探究,每种类型最少得出两种交往模式。

步骤二:分组回课、组际互评,教师点评,归纳总结。

步骤三:分别尝试双圈舞、三圈舞、行列舞以及链状舞的交往模式探究活动。

四、音乐游戏创编

音乐游戏学生觉得好玩,但是真正投入创编时,又觉得无从下手。经过前一阶段的创编练习,为一段音乐设计动作对学生已不是难题。因此,音乐游戏的创编难点在于怎样把音乐知识融入到游戏当中去。另外,学生的游戏知识储备也不足。为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策略。策略一:“玩游戏”

给学生布置课前作业,“收集各种游戏”体育游戏、语言游戏、闯关游戏、五种感官游戏等,各种游戏的搜集工作完成后,在初始课时尝试各种游戏的玩法。为学生积累游戏素材。

策略二:教授经典案例,分析创作思路—-《匹诺曹要做真孩子》 步骤一:教师教授经典音乐游戏《匹诺曹要做真孩子》的经典案例,让学生先去体验什么是音乐游戏,感受音乐游戏的乐趣。从而,加深对于音乐游戏定义、特点、教育目的的认识。步骤二:分析经典案例,回导创作思路

给学生抛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发现规律。问题一:《匹》包含几部分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匹》包含故事、互动以及游戏三个部分。作者的创作思路是以“故事”激发幼儿兴趣,用“两人互动”活跃气氛,以“游戏部分”增加趣味性。问题二:音乐段落与故事情节的关系?

学生讨论得出故事情节要依据音乐的段落来安排。步骤三:创编实践,归纳创编步骤。

学生通过创编实践,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归纳音乐游戏的创编步骤。

1、确定创编的音乐游戏目标,明确音乐知识点。

2、根据音乐段落,编排故事情节。另外,提示学生在创编时故事素材可以从幼儿经典故事或童话当中获得。

3、用简单的动作翻译故事情节。

4、反复合音乐,修改动作。

5、加入游戏部分。

从而,帮助学生在创编时可以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如何进行幼儿舞蹈创编 篇3

一、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

教师要不断汲取相关学科的知识,如音乐、美术、文学、历史等,并注意收集符合幼儿表演的基本素材。教师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常常与幼儿一起游戏,注意观察幼儿的举动,了解幼儿的动作特点。有了广泛的基础艺术修养之后,教师才能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受幼儿喜欢的舞蹈作品。

二、掌握幼儿舞蹈创编的基本步骤与原则

题材的选择。好的主题是创作的关键,主题应该注意有情趣、富有教育意义,是幼儿喜闻乐见的,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好玩的提线木偶》题材的选择就是在一次美术课中,幼儿绘画提线木偶之后,好多孩子意犹未尽,还在不停地模仿小木偶,兴致很高,这就给了教师一些灵感,于是就编排了一个有关木偶的舞蹈。

情节的构思。有了幼儿喜欢的题材,确定舞蹈作品的结构非常重要,各类舞蹈作品基本都是由开头、发展、高潮、结尾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连接应该自然、紧凑、完整,首尾呼应,布局匀称,顺理成章,形式与内容要和谐。发展和高潮阶段是舞蹈最激烈、最吸引人的地方,教师要特别注意。另外,好的开端和好的结尾相呼应才能使一个作品首尾完整,《好玩的提线木偶》创编的是幼儿能够理解并能生动表现的、非常恰当的段落结构。

乐曲的编配。音乐是舞蹈作品的灵魂所在,好的音乐能够更好地诠释舞蹈,让人记住作品。教师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提线木偶起源于福建闽南地区,于是,选择的音乐既要注重民族特色,又要富有童趣,节奏欢快,旋律优美,且具有动作性,让幼儿听到音乐就想翩翩起舞。

动作以及队形的编排。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舞蹈也一样,特别是幼儿舞蹈往往采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其艺术形象,当然这种夸张不能无限度,它必须根植于艺术原型,巧妙地把握住夸张的度。我们根据主题内容和音乐来确定舞蹈主题动作,这种主题动作可在整个舞蹈中反复出现以强化主题,其他的动作都是这个动作的派生。如在幼儿舞蹈《好玩的提线木偶》中,不但进场、出场都用大跨步转身再接踢腿这一方向、节奏都有变化的动作,而且在舞蹈的进程当中,始终都有这一动作的变形,让观众牢牢记住了这群孩子的表演。此外还要考虑队形的变换,编排队形时应简单清晰,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使孩子易于掌握。变换队形时要穿插合理,防止队形拥挤和偏台。在音乐高潮部分,如何运用动作来表现呢?一是用大动作和技巧来表现,二是用重复动作表现,三是用快动作来表现。这样,高潮阶段的表演才能扣人心弦,使人过目不忘。

服装道具的巧妙运用。服装道具运用巧妙,可以突出主题,为舞蹈增彩。我们在为《好玩的提线木偶》设计服装时,首先考虑的是要体现民族特色和幼儿的特点,我们大胆采用了喜庆的大红和金黄色,这种艳丽的色彩在舞台上为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其次服装要能展示幼儿可爱、活泼、俏皮的性格,我们设计为短小的款式,这有利于幼儿舞蹈。

以上是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粗浅认识和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学习专业知识,利用自学和各种学习交流的机会,提高自己的舞蹈创编能力。

幼儿舞蹈创编教学 篇4

近年来, 随着素质教育和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推行, 我国广大家长非常重视幼儿各类才艺培训, 幼儿舞蹈是其中一项广受青睐的项目, 幼儿园和社会艺术教育机构都开办了各种幼儿舞蹈班。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普遍提前到了4—5岁, 甚至在2—3岁走路都还不稳定时就将其送进了舞蹈班[1]。与此同时, 我国尚未建构一套系统的、科学的、符合我国幼儿身心发展特征与规律的舞蹈启蒙教育体系[2]。加之, 专业出身的幼儿舞蹈教师缺乏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了解, 习惯性地把成人舞蹈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强加于幼儿, 无疑对幼儿的身体是一种残害, 同时有可能因为扼杀了幼儿舞蹈的灵性和艺术性, 而对幼儿灵造成深远的伤害[3]。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根本目的应是让幼儿追寻和享受舞蹈这种艺术能给个体带来的愉悦, 而不是通过残忍、单一和枯燥的重复性训练让幼儿掌握刻板、规范的舞蹈动作[4]。可见, 幼儿舞蹈启蒙教育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与规律, 围绕舞蹈的本质特性和意义, 以及舞蹈语言表达的核心———“身体”去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 不强调身体的软度、开度、力量、控制、跳跃、旋转等训练内容, 而沿着身体的“感知—表达一创造”这一逻辑主线开展。

2 现阶段幼儿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及误区

2.1 现阶段幼儿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

首先, 通过幼儿舞蹈教育可以提升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以及表达美的兴致和能力, 塑造幼儿个性魅力;其次, 幼儿舞蹈能挖掘幼儿潜在智能, 锻炼幼儿反应敏捷、肢体协调的非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跳跃、想象力丰富的高尚情操;再次, 幼儿舞蹈能帮助矫正幼儿不良生活习惯和形体姿态, 通过科学训练埋造良好的身体形态, 焕发健康向上的清新气质[5];最后, 在幼儿舞蹈集体训练中, 可纠正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骄纵和自我的个性, 增强幼儿的集体观念、合作精神, 加强团结协作意识。

2.2 现阶段幼儿舞蹈创编及教学主要误区

首先, 追求经济利润, 教育观功利化严重。迎合家长口味, 一寐追求比赛级别、奖状数量, 为以后的艺术道路做足名誉上的铺垫。其次, 过多追求专业化技能技巧训练, 轻视幼儿身心启蒙教育, 从而忽视孩子的年龄与心态以及舞蹈所具有的内涵与情趣。最后, 幼儿教育中的青年化倾向, 以职业舞蹈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一统全民舞蹈教育领域, 缺乏对幼儿舞蹈教育特性的研究。

3 创新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

3.1 构建身体的“感知———表达———创造”教学模式

3.1.1 身体感知

幼儿舞蹈启蒙教育应从身体认知开始, 应让幼儿首先认识身体的头、胸、腰、脚等部位和肩、腕、膝、脚踝等关节, 在老师指导下, 伴着音乐的节奏, 利用童谣或儿歌, 并配以生动的形象来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及多部位的协调与配合。还应让幼儿在感知自己身体的基础上建立“直”的意识, 即身体直、手臂直和腿直, 使自身处于自然状态的身体逐渐过渡到舞蹈艺术所要求的体态。此外, 让幼儿学会掌握发力的部位和方法。如绷脚时的脚尖发力, 勾脚时的脚跟发力, 提高脚腕的灵活性, 对自身身体力量的掌握, 能进一步促进幼儿对自己身体的感知与感受。

3.1.2 身体表达

发挥幼儿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喜好想象, 可塑性高等特点, 在进行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中, 科学引导幼儿主动模仿生活中的人和事, 并鼓励他们把所闻所见所感通过身体动作表达出来, 尽可能得使他们的思想情感与身体肢体动作融合在一起。因此, 建议从动态、情趣和情感、空间等方面进行幼儿身体表达训练。

3.1.3 身体创造

借助幼儿奇思幻想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舞蹈启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其中即兴舞蹈就是最合适的形式之一。所谓即兴舞蹈是一种快速多变的、合乎自然的、无限连贯的舞蹈。幼儿利用即兴舞蹈的艺术形式可以在不同的音乐和舞蹈情境中无拘无束地展开想像, 用身体来进行自我创造, 这样他们就可以跳出自己的思想, 跳出对生活的认知, 跳出记忆中的形象, 跳出成人审美标准的束缚[6]。它其实幼儿的一种普遍行为, 能防止注意力分散, 能够增强幼儿学习舞蹈的自信心, 产生舞蹈兴趣, 营造一个令人感到轻松的环境, 使幼儿喜欢舞蹈、开心舞蹈。

3.2 将儿童故事情节融入幼儿舞蹈创编

由于大多数幼儿对情节丰富形象鲜明的儿童故事非常感兴趣, 因此我们在进行幼儿舞蹈创作时可将故事情节设计进舞蹈作品中, 增加舞蹈作品的趣味性与故事性。创编幼儿舞蹈作品时, 一定要站在孩子的“高度”去审视作品, 单纯的将一个的舞蹈基本动作原封不动地叠加灌输给幼儿没有任何情节与寓意, 难免造成幼儿厌烦心理。在创编幼儿舞蹈的时候一定要忘记自己的角色, 完全把自己融入儿童故事情节中去, 用童心去体会舞蹈中人物形象的角色, 用肢体去表现故事情节及人物的内心世界, 而不是单纯的动作摞列与叠加[7]。

3.3 促进游戏与幼儿舞蹈创编教学的优化结合

将游戏和舞蹈教学有机地、巧妙地结合起来, 丰富教学的形式, 使之变得更有趣, 更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 在游戏中学习舞蹈动作。建议从音乐的选取到动作的编排整个教学准备过程充满游戏性, 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身其中, 从而培养他们的舞蹈能力。还可以开展基本节奏的游戏教学、模仿动作的游戏教学, 以满足儿童的兴趣和愿望, 又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 可以让幼儿自主组织舞蹈活动, 教师指导为辅, 促进教学形式的游戏化, 提升幼儿舞蹈的激情。

摘要: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 对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启蒙教育的新理念出发, 结合幼儿自身发展特征与规律, 强调围绕舞蹈的本质特性和意义, 以及舞蹈语言表达的核心“身体”, 并沿着身体的“感知——表达——创造”这条主线去构建幼儿舞蹈启蒙教育, 并提出相应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的建议, 以期能真正达到启迪幼儿心智、丰富幼儿情感、发展幼儿创造性等根本目的。

关键词:启蒙教育,幼儿舞蹈,创编,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1]刘建.无声的言说:舞蹈身体语言解读[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1:24.

[2]许卓娅.学与教的心理探索[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7-8.

[3]王印英, 张雯.幼儿舞蹈创编与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0:3.

[4]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4:59-62.

[5]于惠.对现阶段我国幼儿舞蹈教育的几点思考[J].大舞台, 2011 (2) :170-171.

[6]刘建.拼贴的“舞蹈概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0:9-10.

幼儿园舞蹈创编培训总结 篇5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在此次舞蹈培训中,我感受到了它的美,更激发了我热爱舞蹈的激情,面对舞蹈水平参差不齐的我们,三天就要完成六个舞蹈组合,时间就是金钱,虽然很紧、很累,但每一位老师都在尽心的学习,认真的把握。此次培训我觉得我不仅学到了专业方面的新知识,还从每一位舞蹈老师的身上学到了教学的很多方法,虽然一天很累,但是每一位老师都是累着而快乐,快乐而累着,累中而收获了不少成果,第一天培训完之后,尤其胶州秧歌,就得我腰腿很酸痛,我们身心俱疲,课堂上,老师教我们怎么做就怎么做,特别学习老师一些教学要领等等,每一位学员都在认真而细心的听舞蹈老师讲课并跟随着老师做,由易到难,学员们都学得很尽力,很上进,虽然我这次是学员中年龄大的,接受慢,但是我尽最大努力去认真的听,认真的学,培训期间没领会的,晚上加班也要继续学习。

在这短暂的三天培训学习中,让我对粗犷豪放、刚柔并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中包括:蒙古族舞蹈、藏族舞蹈组合、东北秧歌组合、维吾尔族舞蹈组合及胶州秧歌。在教学中,翟红老师、钱倩老师、王鹏老师、冯青老师、李颖老师等,各位老师,教学各具特色,不同民族的舞蹈风格和典型的民族特色音乐,都让我再次感受到舞蹈艺术的美妙,激发起我对学习舞蹈更大的热情,我知道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通过这次舞蹈培训到“以声带情,以情带舞”的教学,使我的舞蹈技能有了更一步的提高。热情奔放的音乐声中陶醉,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在老师的讲解过程中她那优美的肢体语言,给我们演示着每一个动作,使我们不仅能够学到更丰富的知识,更能印象深刻的通过动作加深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虽然一天下来身体很累很疲乏,可是我们三天时间就学会了六个舞蹈组合,有了收获心里无比的高兴,无比的喜悦,以及内心受到了感染和鼓舞。

浅谈创编幼儿舞蹈的方法 篇6

关键词:幼儿舞蹈创编;方法

舞蹈是幼儿散发天性和心灵的真实写照,幼儿舞蹈教学必须充分契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这样才能发挥舞蹈教育的作用。幼儿舞蹈教师要想创编出一支优秀的幼儿舞蹈就必须要掌握和尊重幼儿舞蹈的娱乐性、游戏性、情节性、知识性、节奏性等特点。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浅谈几点创编幼儿舞蹈的基本方法。

1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舞蹈题材

好的幼儿舞蹈应当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舞蹈教师只有在热爱幼儿、深入幼儿生活日常、用心捕捉幼儿情绪变化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良好的舞蹈素材。同时,幼儿舞蹈题材应当新颖别致、富有童趣,这样的舞蹈才具有吸引力和教育作用,幼儿舞蹈的题材要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寻找。因此,为了全面了解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行为特点,幼儿舞蹈教师应当主动深入幼儿群体,对幼儿行为特点和心理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及时记录下有效的题材。通过对幼儿的观察,了解幼儿的思维方式和身体情况,进而创编出适合幼儿的舞蹈。[1]以《花裙子飘起来》《我爱洗澡》和《踏浪》等幼儿舞蹈为例,这些舞蹈作品的創作灵感均来自生活。对于舞蹈创作来说,只有贴近生活、融入情感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创编幼儿舞蹈不仅可以加入动植物等元素,还可以加入人物、气候等元素,这些元素的共同作用可增加舞蹈的感染力。此外,幼儿舞蹈教师在进行创编舞蹈时,还必须考虑情感因素,重视营造舞蹈的感染力。

2 有针对性地选择舞蹈背景音乐

舞蹈背景音乐是决定舞蹈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可谓是舞蹈的核心。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一曲好的背景音乐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舞蹈的氛围。因此,幼儿舞蹈教师必须重视选择舞蹈的背景音乐。

首先,音乐情绪必须和舞蹈内容相吻合。感性直观是幼儿的基本特点,他们只能分辨出情绪非常明显的音乐,所以在选择舞蹈音乐时必须重视考虑其与舞蹈本身的契合度。如果舞蹈与音乐相差甚远就会混淆幼儿的感觉,不利于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曾经,笔者看到一位幼儿教师创编了一个名为《我爱吹泡泡》的舞蹈,其背景音乐为《我爱洗澡》,虽然洗澡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泡泡,但是《我爱洗澡》这首歌曲展现的是孩子们洗澡的欢乐时光,与吹泡泡行为区别甚大。这样的背景音乐,与编创的舞蹈的内容大相径庭,非常容易造成幼儿思维上的混乱,严格来说,即使舞蹈动作创编得再好,也是失败的作品。

其次,音乐节奏必须和舞蹈节奏相匹配。音乐节奏和舞蹈节奏一致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容易动作流畅,反之则会导致幼儿手足无措,无法将舞蹈的情感表现出来。例如,某位教师编创了一套节奏轻快的舞蹈,却选择了旋律优美、意境深远的《虫儿飞》作为背景音乐,在教学的过程中她始终觉得别扭,后来一位同事点评她的舞蹈时指出,虽然活泼可爱,但是选用《虫儿飞》作为旋律就完全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意思。在同事的点拨下,她将背景音乐换为了《小小萤火虫》,还是那些动作,但和音乐结合得恰到好处,也很好地表达了整个舞蹈的情绪,幼儿学习起来明显轻松多了。

3 构思恰当的舞蹈动作

舞蹈动作是幼儿舞蹈编创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舞蹈的创编离不开构思舞蹈动作。创编幼儿舞蹈动作应当遵循“虎头、猪肚、凤尾”的原则,简单说来就是要求舞蹈动作有新意、有特色、有升华。考虑到幼儿的生理特点,舞蹈动作幅度和难度不宜过大,加之幼儿记忆能力有限,舞蹈动作应当简洁短促,以重复主要动作为主,在舞蹈队形上也不宜复杂,只要适当调整队形达到舒缓幼儿枯燥情绪即可。同时,在舞蹈动作的创编上,可以适当借鉴大众熟悉的民间舞蹈。[2]除此之外,还应有机结和歌曲、舞蹈和语言,以舒张的动作、天真的童语和动听的音乐,充分调动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以经典幼儿舞蹈《向前冲》为例,在舞蹈的进场和退场部分都采用了大跨步转身踢腿这一重复性的动作,既便于幼儿学习,也生动地展现了舞蹈主题,让观众记住了这群可爱的孩子,该舞蹈也将孩子的天性展露无遗。

4 注重幼儿主动性的培养

当前,很多幼儿舞蹈教师完全忽视了幼儿在舞蹈创编中的主体地位,这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要培养幼儿创造性的表演能力”的要求完全相违背。虽然幼儿心智尚不成熟,但是对外部事物却有着自己独特的主张与看法。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不应当漠视幼儿的主观表达意愿,应当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舞蹈编创。以幼儿舞蹈《春天》为例,其中涉及发芽的动作,在舞蹈编创时,笔者故意将这一动作空置了下来,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自己做出种子发芽的动作,这时看到了有的小朋友踮起脚尖,有的小朋友努力向上跳,有的小朋友伸开了双臂,还有的小朋友做出了蚯蚓一样的动作。笔者发现,这些幼儿无意识做出的动作都非常形象地展现了种子发芽的场景。幼儿参与舞蹈创编的教学手段,既让幼儿获得了童真,也培养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孩子们的想法多种多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打破以往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如果给孩子们宽广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3]

5 结语

笔者认为,在幼儿舞蹈创编的过程中,应当坚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舞蹈题材,有针对性地选择舞蹈背景音乐,构思恰当的舞蹈动作和注重培养幼儿主动性这四个基本方法。本文是笔者在阅读大量文献和借鉴优秀幼儿舞蹈教师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撰写而成,论文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专家和同行可以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金风华.论怎样培养幼儿舞蹈创编能力[J].吉林教育,2013(28):40.

[2]罗曦.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动作选择[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2):182-183.

[3]马晓霞.在舞蹈教学中引导幼儿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N].西藏日报(汉),2013-01-21(007).

幼儿舞蹈创编教学 篇7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幼儿舞蹈创编

在我国现阶段的幼儿舞蹈教学中过于强调舞蹈技能技巧的掌握, 因此导致了教师在幼儿的舞蹈教学过程中, 过于注重技术技巧, 而缺少了趣味性与轻松感, 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倍感枯燥, 这也就降低了舞蹈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充分保障幼儿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学习舞蹈, 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提升幼儿学习舞蹈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我们正确把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内涵, 然后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进行幼儿舞蹈教学。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简要介绍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要是从音乐产生的本源与本质出发, 采用的是“诉诸感性, 回归人本”的教育理念。思想和情绪的宣泄与表达是人的一种本能, 借助于歌唱、语言以及舞蹈将其表现出来, 这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天赋与能力。音乐教育主要就是一个不断启发这种天赋与能力的过程。这是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与任务, 对于收到的效果如何则就是音乐教育的目标所在了。比起传统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要通过音乐理论方面的知识教育以及让幼儿对所学音乐不断重复练习的方式, 来提高幼儿的音乐技巧与能力。它主要强调的是幼儿是否能学好以及如何学好的一个过程。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其中一部分是练习节奏与旋律。节奏的练习主要是指练习的规则与姿态以及反应能力的练习, 用声势进行节奏的训练, 对节奏基石的提取和练习以及对于节奏进行引导、自编和补充练习等内容。而旋律方面则主要是指演奏歌曲或是乐曲、音乐乐器等其他乐器的演奏规则和方法, 为歌曲伴奏, 即兴演奏以及自编乐曲、欣赏教学、识谱教学等内容。另外一部分就是基本形体动作的训练, 这主要是指动作训练、反应训练、舞蹈表演、动作的伴奏以及即兴动作和动作游戏等内容。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幼儿舞蹈创编的影响

(一) 对于舞蹈教学中节奏方面的影响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于幼儿舞蹈教学中的节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舞蹈的节奏清晰明确。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不强, 幼儿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 容易出现抢拍或是拖拍的情况, 这就直接降低了舞蹈动作的整齐度。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要求舞蹈教学中, 选择节奏鲜明清晰的音乐, 从而在强重音的刺激下, 唤醒幼儿的记忆功能。幼儿对于音乐的节奏与旋律记清了, 他们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就轻松很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舞蹈教学选择旋律易记的音乐, 这样也可以缓解幼儿紧张与焦虑的情绪。

(二) 影响舞蹈教学中听力能力的培养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还影响着舞蹈教学中幼儿听力能力的培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将原本性音乐与动作和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调动幼儿的听觉神经, 让幼儿学会倾听、辨别甚至是想象各种生活中的不同的声音, 从而能够帮助幼儿在舞蹈的学习中有效提升他们的听力能力, 使他们更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

(三) 肢体训练之于舞蹈创编的意义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肢体的训练。比起传统的音乐教学重理论知识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主要是注重幼儿的实际训练。因此, 肢体训练便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奥尔夫教学法中的肢体训练, 有助于舞蹈创编。舞蹈创编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 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是充分调动幼儿舞蹈时的各种肢体语言与动作, 从而保证他们快速地将教师所教的内容吸收并牢记在心。因此, 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对于舞蹈创编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具体应用

(一) 契合舞蹈主题

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具体应用, 首先表现在教学法要契合舞蹈的主题。在幼儿舞蹈创编中, 要与具体的舞蹈主题相契合, 这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质所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汇集了演唱、演奏、舞蹈、朗诵以及表演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 契合音乐的主题是基础。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具体表现。

(二) 节奏训练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节奏的把握, 这对于幼儿舞蹈创编是非常关键的。奥尔夫认为音乐是一种回归人性、回归自然的音乐, 它主张幼儿去倾听以及辨别,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因此, 对于节奏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对音乐的节奏把握清晰了, 才能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更准确地辨别区分。而舞蹈创编过程中, 注重了节奏的训练, 有助于舞蹈创编的顺利完成, 并且还能确保舞蹈的旋律与节奏不出错。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节奏的重视, 就为舞蹈的创编提供了不少的帮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要是坚持人本主义, 教学以幼儿为中心, 让幼儿正确把握音乐舞蹈的节奏, 从而更有效地学习。这就有效解决了舞蹈创编中对于节奏训练的要求, 因而获得广泛应用。

(三) 增强想象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幼儿学会倾听, 学会想象, 能想象出各种不同的声音, 如身边人的声音、来自大自然的声音等。通过幼儿对不同声音的倾听, 可以增强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在舞蹈学习过程中, 会对所听到的音乐给予一定的肢体反应。这个过程便是幼儿在听到的声音之后, 然后经过大脑的想象, 从而给予了肢体上相应的动作的配合。而想象力对于舞蹈创编是相当关键的, 只有增强想象力, 才能更好地运用在舞蹈创编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恰好实现了想象力的加强, 因而在舞蹈创编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

(四) 感情升华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应用, 除了通过契合舞蹈主题、节奏训练以及增强想象力等三方面的内容来体现, 还需感情的升华。无论是何种音乐, 没有感情作基石, 那么它就不是好音乐。对于舞蹈也是一样, 若是舞蹈不能打动人心, 不放感情在其中的舞蹈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幼儿感情的激发, 让幼儿用心去跳舞。通过引导幼儿倾听、辨别以及想象, 可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反应能力。在想象的过程中, 幼儿的感情也随着音乐一同起伏, 最终达到感情升华的效果与目的。在舞蹈创编的过程中, 只有将感情注入其中, 才能编出更有生命力与活力的舞蹈。因此,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所发挥的作用才会越来越大。

四、结论

通过本文关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应用, 我们了解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舞蹈创编中的节奏、听力能力以及肢体动作等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具体应用则是表现在音乐主题的契合、节奏的训练、想象力的增强以及感情的升华等多方面。相信通过本文的分析, 有助于帮助我们对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张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艺海, 2012 (2) :96-97.

[2]秦文华.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探索[D].山东大学, 2013.

[3]孟凡翠.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学前舞蹈创编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3.

[4]贺定科.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以贺州学院为例[J].学园, 2014 (10) :65-66.

幼儿舞蹈创编刍议 篇8

幼儿是指三至六岁的孩子, 也有人称学前期儿童。这一时期幼儿体格发育比乳儿期、婴儿期相对缓慢, 但大脑功能发育较前更为完善, 智力发展增快, 理解力逐渐增高, 求知欲加强, 好奇、好问、好模仿。学前期幼儿个性发展迅速, 动作技能有很大提高, 幼儿在长肌、短肌和手腿协调方面不断进步。美国心理学家蒙布卢姆 (B.S·B100M) 认为“即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时期”。苏联教育学家卡连柯也曾指出过:“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以前奠定的, 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百分之九十, 在这以后教育还要继续进行, 人进一步成长, 开花, 结果。”总之, 幼儿期是人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重视让幼儿参加适宜的各种舞蹈教育和教学活动, 不仅可以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发育, 而且有利于神经系统的发育。同时, 对于发展幼儿认识力, 想象力, 审美力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

一、舞蹈创编有其规律和特点

客观生活通过人的头脑, 经过加工后的再现, 它高于生活, 比生活更美、更集中。因此, 也就具有强烈的社会感染力, 艺术要有形象, 艺术创作用形象思维, 正因为舞蹈是一种既是视觉的, 又是听觉的, 兼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艺术, 舞蹈创编者的构思是他对外部世界的一种映象。

我认为合格的幼儿舞蹈编导不仅要做到了解幼儿, 更要从幼儿生理、心理的特点及幼儿实际动作发展和接受水平方面等各方面来考虑。从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得出结论:幼儿正处于生理发展时期, 骨骼较软, 易变形。肌肉纤细, 弹力小, 收缩力差容易疲劳, 其神经系统, 大脑发育迅速, 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等。这些生理特点带来幼儿动作的平衡能力、控制能力, 节奏感都比较差, 相比之下幼儿的弹跳发展较好, 因此, 在幼儿教师在创编幼儿舞蹈时, 一定要注意从幼儿生理发展的实际出发, 力求舒展开放, 节奏快慢搭配有动有静, 有放有收, 有起有伏, 避免小气拘谨, 呆滞干涩。队形变换要有疏有密, 穿插合理。动作的幅度, 活动量都不宜过大, 应是幼儿力所能及的;动作的衔接和变化要有规律, 便于幼儿记忆:在队形与角色的安排与变化方面, 应简单好记。小班的舞蹈表现最好是统一的, 少变化的。

二、童心是幼儿舞蹈创作的焦点

童趣是幼儿舞蹈的主要审美性特征, 以童心追求童趣, 是幼儿舞蹈创作的出发点。幼儿老师每天与孩子们在一起共同生活、娱乐, 可仔细洞察幼儿的内心世界, 了解他们稚朴的情感, 广泛收集加工、提炼孩子们天真的动作形象, 作为幼儿舞蹈表现的基本素材。幼儿教师在创编幼儿舞蹈时将这些平时集中的素材集中起来, 可作为选用的题材, 这些题材于是可分为:1.现实题材:如老师可根据小朋友踢足球和看足球比赛时的有趣动作, 可爱的表情来创编舞蹈;2.动画题材:例如教师让幼儿在班级看动画片《天线宝宝》也可根据动画片中的情节来编个可爱的舞蹈;3.寓言题材:4.科普题材:如《小蝌蚪找妈妈》;5.自然题材等等。教师在创编幼儿舞蹈时, 教师要善于把平时掌握的舞蹈知识、技能和丰富的舞蹈素材同幼儿的思想, 情感和生理特点相结合, 发展变化成为能够表达幼儿情感并能为幼儿所能接受的舞蹈动作, 这样, 幼儿的舞蹈表演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 才能创造出既有幼儿特点, 又有民族特点, 本土特点和具有时代感的舞蹈作品。

三、服装与道具是掩饰幼儿缺点的面具

什么样的舞蹈适合什么样的服装与道具, 教师也要根据舞蹈的需要精心的去准备, 而不能随意的去选择, 可建议学校多做几套不同风格的服装备用、选择, 而不能在找不到适合的服装的时候随便抓着凑合用, 那样到头来就会功亏一篑。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选匹配的音乐也是至关重要的, 舞蹈动作编排好后, 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音乐, 不能临时拿几个曲子来凑合。我平时注意搜集幼儿歌曲的录音带, 将合适的音乐加以分类、标注, 这样, 我可以随时根据需要从“音乐库”中选择合适的曲子, 来匹配舞蹈动作。

感情是舞蹈的灵魂, 没有感情的舞蹈是一种机械的运动, 它只是单纯的活动身体而已, 只有肢体的动作, 而没有感情的内容在里面, 由于幼儿阅历不深, 不易体会舞蹈所表达的情感, 而出现一味“假笑”和“皮笑肉不笑”等令人觉得很假的场面, 所以, 老师要在这一点儿下功夫, 可以采用将舞蹈内容编成小故事, 在该舞蹈音乐的伴奏下绘声绘色讲给幼儿听, 使幼儿充分理解舞蹈内容, 激发他们的情感, 只有这样, 幼儿才能进入角色, 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这样去创编, 舞蹈才不会生硬, 才会显得优美、贴切。

如何进行幼儿舞蹈创编 篇9

幼儿律动组合的创编、幼儿歌表演的创编、幼儿集体舞的创编、音乐游戏的创编、幼儿表演舞蹈的创编和即兴编舞。

(一) 幼儿律动

律动 (有规律的动作) 是幼儿随着音乐的节拍动作的一种歌舞形式。律动教学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节奏和协调性训练的一门主课。在幼儿园里几乎每节课的开始, 每次的游戏都有律动存在于其中。它以音乐为基础, 以模仿为标志, 以舞蹈为手段通过艺术特殊的美感作用, 使幼儿加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提高对自然事物的艺术表现能力, 给幼儿以艺术美的享受。

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幼儿进行训练, 可以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的幼儿以律动为主, 辅以单一的基本舞步, 如小碎步、小跑步、横移步、进退步等, 也可结合幼儿所熟悉的事物或对动物的动作进行模仿, 如吹号打鼓、开汽车以及小鱼游、小鸟飞等各种动作。能自由运用手、臂和躯干来做各种单纯的动作, 如勾、绷脚, 吸、伸腿, 弯直与柔韧, 从而认识人体的相关部位, 力求节奏与动作的协调平稳。中班的幼儿, 在律动练习中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舞姿变换练习, 可以根据需要变换上肢和躯干的动作速度和幅度, 也可以由单一舞步通过节奏变化做一些稍微复杂的连续移动动作, 如“错步”“交替步”“秧歌十字步”等, 并认识脚的位置, 一位、二位、五位。还可以做一些双脚的小跳, 在做跳的腾空动作过程中保持重心和平衡性。大班的幼儿, 舞蹈地面训练可以加强开、绷、直、吸、拧、抬, 手、腕、肩、膝、眼的配合, 可以将单一动作进行组合, 在步伐组合和表演性的小舞蹈中提高他们的记忆与反应能力, 注重追求姿态和动作美。

(二) 幼儿歌表演

歌表演是一种深受儿童们喜爱的初级歌舞形式, 它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歌表演顾名思义, 即有“唱”又有“表演”, 小型、多样, 生动活泼, 边唱歌边跳舞。优秀的歌表演作品总能赢得孩子们满心的喜悦, 其自唱、自舞、自娱、自乐, 当然也在自娱中娱人 (主要是小朋友之间互相娱乐) 。

(三) 幼儿集体舞

集体舞是幼儿用来自娱和交谊的集体性舞蹈。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 动作统一, 轻松愉快, 活泼健康。幼儿集体舞有助于培养幼儿热爱集体和团结友爱的精神。

(四) 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一种“愉快教育”形式, 符合“可接受性原则”。音乐游戏形式多样, 情节有趣, 载歌载舞, 简短新颖, 能吸引更多的幼儿参加, 易学、易教、易于普及推广。

(五) 即兴编舞

即兴舞蹈是不经过事先酝酿、排练或预习, 即兴根据音乐来舞蹈, 客观环境和舞者主观情感思想的变化差异, 使每次表演都不尽相同。“即兴舞蹈”能给舞者提供自由发挥和创造的空间。在设计舞蹈的时候要考虑不要过长, 要短小精悍, 活泼有趣, 并有简单情节, 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容易接受。

二、创编舞蹈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来控制和完成

第一, 题材的选择。首先从确定主题入手, 即选择题材。第二, 音乐的选取。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幼儿舞蹈的音乐首先要注意曲调明朗、简单、形象化且节奏感强, 歌词也应顺口、押韵, 富有感染力, 让孩子们听后能展开想像, 有想跳、爱跳的欲望。如儿歌《小老鼠上灯台》改编成了歌曲, 我们给大班孩子播放歌曲时, 发现他们的眼睛顿时一亮, “这是我妈妈教我的儿歌”, 很多的孩子跟着歌曲禁不住摇晃起了身体。于是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些小猫、小老鼠的头饰, 以及宽敞的活动空间, 听着熟悉的歌谣, 小朋友的表演稚拙有趣。第三, 动作的创编。首先示范动作要准确, 节奏要鲜明, 要有充沛的感情。在进行创编的过程中, 从单个动作创编—乐句—乐段的创编一整首乐曲的创编。进行单个动作的创编, 想好主题动作, 可以在这个舞蹈中反复出现几次, 并加以变化。如舞蹈《摘葡萄》, 幼儿先创编出了单手挽花的动作, 随后启发幼儿根据这一动作进行联想, 随着形象思维的不断递进, 幼儿创造出了双手摘、单手轮换摘、站着摘、跳起摘等相似并加以变化的动作, 其创造性思维得以发挥。第四, 服装与道具。幼儿舞蹈的增彩之处——服装经常在幼儿舞蹈中看到不合体或与舞蹈作品不不相称的舞蹈服装。在舞蹈作品形成后, 对舞蹈服装的选择与设计则不能掉以轻心。第五, 精心设计进退场。如表现热烈欢快的气氛, 可选择斜行移动线出场, 抒情的舞可以安排平行移动线或以造型逐渐展开。出场后, 要根据歌词内容选择基本动作, 要表现幼儿天真活泼的情景, 可多用跑步或后踢步。动作还要注意对比, 注意连接性, 民族舞动作必须抓住该民族的特点, 对一些难度大的动作, 可以从幼儿实际水平出发, 进行简化。在安排舞蹈场面构成时要考虑对称, 画面要有变化, 给人以新鲜感。为使幼儿较快地学会动作, 一般说来要先熟悉音乐。

三、适合幼儿园, 进行幼儿舞蹈基本功训练的音乐

如菊次郎的夏天、爱的纪念、秋日私语、罗密欧与朱丽叶、Kiss the rain、童年、小金鱼、找小猫、小蜻蜓等等。

关于幼儿舞蹈创编的创新研究 篇10

现下, 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十分关注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水平, 这就使得愈来愈多的家长将焦点目光投向了幼儿各类才艺培训, 幼儿舞蹈自然成为受青睐的一个项目。基于此种情况, 不少幼儿园和社会艺术教育机构都开办了各类幼儿舞蹈班。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争相提前幼儿接受舞蹈启蒙教育的时间, 甚至将2~3岁连走路都不稳的孩子送进舞蹈班。而我国尚未构建一套完整的舞蹈启蒙教育体系, 可见我国幼儿舞蹈教育的规范化开展仍旧任重道远。除此之外, 负责创编幼儿舞蹈的幼儿老师和舞者受自身条件的限制, 导致创编出的幼儿舞蹈过分看重舞蹈动作的精细度、忽视舞蹈美感的塑造, 加之已编成的成品舞长久不创新, 直接影响了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反而不利于幼儿艺术资质的培育。因此, 应加强幼儿舞蹈创编的创新研究, 切实提升幼儿舞蹈的质量与水平, 从而促进幼儿艺术素养的培养。关于幼儿舞蹈创编的创新举措,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妙用儿童故事情节, 丰富幼儿舞蹈动作

一般来说, 处于幼儿时期的孩童对情节丰富、形象鲜明的儿童故事十分感兴趣, 因此幼儿舞蹈创编老师恰可以利用幼儿这一特征, 在创编幼儿舞蹈室时巧妙融入儿童故事, 从而增加舞蹈的趣味性和故事性。比如, 《猫鼠之夜》这部幼儿舞蹈获奖作品便受到猫和老鼠这对冤家角色的启发, 由此创编出猫鼠智斗的故事情节, 进而衍生出《猫鼠之夜》舞蹈作品。此舞蹈中囊括了老鼠列队、猫鼠挑衅、猫鼠跳舞等故事情节, 使得整个舞蹈趣味横生、妙不可言, 同时还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因此, 在幼儿舞蹈的设计过程中, 舞蹈创编老师可以借鉴《猫鼠之夜》的创编手法与灵感, 让每一个舞蹈动作都挟有舞蹈角色自身的独有特征, 让幼儿在学习舞蹈的同时深入到舞蹈角色的内部, 进而用肢体充分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达成丰富幼儿舞蹈动作的目的。

二、借助模仿性的动作, 将其融入舞蹈创编

从生理特征层面来看, 幼儿的骨骼柔软、力量微小, 肢体不够协调, 所以在学习某些难度较大的舞蹈动作时会觉得力不从心, 难以灵活衔接每一个舞蹈动作, 更谈不上清晰记忆并完美表达每一个舞蹈动作。基于此种情况, 舞蹈创编老师便可以借助具有模仿意味的动作, 巧妙地将此类模仿性动作融入幼儿舞蹈创编, 以此调高幼儿学习舞蹈的效率。比如, 老师可添加一些动物动作, 诸如小花猫、大灰狼、小兔子、小狗等动物的肢体动作;又如, 老师可以利用舞蹈的节奏频率和肢体动作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开心时蹦蹦跳跳加欢声笑语, 难过时屈膝下蹲、上身收敛, 用一张一弛的肢体动作阐释舞蹈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以此贴合幼儿的内心。但应注意的是, 这种肢体动作需饱含深情, 万不可只是简单的动作叠加, 以免丧失舞蹈动作的美感。

三、善于运用各种道具, 为幼儿舞蹈加颜色

幼儿舞蹈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也更关注视觉上的体验, 因而舞蹈老师在创编舞蹈时可以运用一些实体道具, 为幼儿舞蹈添加色彩。幼儿舞蹈中常见的道具有铃鼓、花束、头饰以及彩旗等, 舞蹈老师在创编舞蹈时可依据舞蹈内容选定道具种类, 严谨使用辅助舞蹈的实体道具, 做到心中有数。比如, 老师可以将“小红帽”这首歌曲改变成舞蹈, 以小红帽为中心角色, 随即添加大灰狼、外婆、猎人等角色, 也可尝试创建大象、蝴蝶、小花以及兔子等故事形象, 使得整个舞蹈情节更完整, 舞蹈老师也可租借小红帽、竹篮子、花束等道具, 让整个舞蹈形象更加丰满、舞蹈动作更具表现力。

四、注重舞蹈音乐选择, 提升幼儿舞蹈品质

幼儿舞蹈是为幼儿创作的, 所以舞蹈作品应突出幼儿的个性特征, 遵循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音乐作为幼儿舞蹈的“标配”, 所以舞蹈创编老师在挑选音乐时应选定旋律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幼儿音乐, 确保所选的幼儿音乐悦耳动听、旋律优美, 能够引发幼儿的联想和想象, 进而陶冶幼儿的情操。具体来讲, 幼儿舞蹈音乐选定应注重三点内容:一是音乐风格和舞蹈风格是否相一致, 二是音乐结构和舞蹈动作是否相吻合, 三是音乐的剪辑、处理是否得当, 只要坚守这三点内容, 也就意味着幼儿舞蹈创编成功了一半。毕竟在有些时候, 音乐比肢体动作更具有穿透力, 更能抓住观众的心, 同时优质适宜的音乐对于提升幼儿舞蹈品质也是极为有益的。

五、借舞蹈服装显特色, 于舞蹈动作透情感

常规情况下, 幼儿舞蹈都有相应的服装托衬, 但舞蹈服装不合体、舞蹈与作品不相协调的现象并不少见, 贬低了整个舞蹈的品质。因此, 舞蹈老师创编出成品舞之后, 则须根据舞蹈的实际内容挑选相应的服饰, 避免服饰大、繁、旧, 尽量选用色彩鲜亮、图案获活泼的舞蹈服装, 由此衬托幼儿天真活泼的气质。除此之外, 幼儿舞蹈动作的创编必须融入一定的真情实感, 在舞蹈动作的举手投足中展现“人物”的形象特征、性格特点, 赋予人的情感形态, 将幼儿舞蹈中的每一个角色拟人化, 使得整个形象更加生动逼真, 引发幼儿情感上的共鸣。还应顾及的是, 幼儿舞蹈最好能够吸收幼儿的童心、童情、童趣的特点, 在舞蹈中展现幼儿最为天真烂漫的一面, 最终在花样服装和多样舞蹈动作的映衬下张扬舞蹈创编者的内在心灵魅力。

总而言之, 要想创编出深受幼儿青睐、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优质舞蹈是不易的, 它需要舞蹈创编老师投入一定的精力与心血, 兼顾儿童故事情节、模仿性动作、舞蹈道具、舞蹈音乐以及舞蹈服装等多方面内容, 同时以一颗童心感受生活、体会生活, 在舞蹈中传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彰显出幼儿舞蹈创编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上一篇:财务评价指标下一篇:价值观多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