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培养

2023-04-23

第一篇: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培养

谈舞蹈教学与创编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 要】本文以舞蹈教学与创编能力的培养为主题,根据培养目标改进教学内容和考试方法等,阐述了如何完成舞蹈教学与创编能力的培养。【关键词】教学能力 创编能力 培养目标 基本途径 艺术实践

从中小学反馈的信息表明,舞蹈教育虽没被纳入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的正常轨道,但对于开展第二课堂,训练校内舞蹈队伍,丰富活跃学生的文娱活动,参与社会上的各种演出及舞蹈比赛,很需要具有音乐知识同时又具有舞蹈教学能力、创编能力的人才。因此,在舞蹈教学中不能仅是单纯的传授技能,更要注重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

一、根据培养目标,精选相应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针对性要强,要能体现舞蹈训练中的“教”与“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舞蹈教学中,要求老师不但会跳,还要会编,因此,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舞蹈风格种类要丰富多样,技能技巧难度适中即可。音乐专业学生必须进行形体基训,学习芭蕾舞以及中国民族民间舞。除此之外,还应学习现代舞,编舞基本技巧和中学生舞蹈。只有在广泛接触各种不同风格舞蹈,并对其有所了解和掌握,积累一定的舞蹈语汇,想象力才会丰富,创编起来才能融入贯通。因此,教学内容要围绕培养目标来选择,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如在第一学期基础训练中,除了基本功训练外,同时要学习风格不同的各种舞蹈组合,这就要求教师要切合实际地精选好教材。在舞蹈教学中应以训练学生直、立、灵活、协调感觉为主,腰腿的软度和技能的练习为辅。实践证明,这样做使学不仅进行形体训练,又广泛接触了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为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在第二学期教学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师要从各种民间舞的实用性上来进行综合选择,使其对以后编舞具有很强的使用性。通过这些练习进一步训练学生灵活性、协调性并丰富了学生的舞蹈语汇,提高了表现力和鉴赏能力,为将来编、教舞蹈做好能力准备。

为了更好的巩固和加深学生学过的舞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原有的舞蹈基础上近一步提高,我在第二年开设舞蹈选修提高课,使一部分舞蹈基础好的学生在这一阶段进一步提高。扩展舞蹈教学内容,除了继续进行形体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和编舞技法课的学习外,外国代表性舞蹈,国际标准交舞以及爵士舞和现代舞均占一席之地,采取了这种扩大容量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能让学生有机会最大限度吸收各种不同风格舞蹈的精华,广收博采有利于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质量的人才。

二、达到舞蹈教学能力培养和创编能力培养的预期目标的基本途径

学生舞蹈教学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可以根据学生基本素质着重从舞蹈实践可行性角度考虑,确定几项必备能力作为舞蹈必修课教学过程中的未来舞蹈教学能力进行培养。从主要面向中小学从教的实际出发,音乐专业学生在舞蹈课学习时必须掌握基本能力是基本教学能力和编排舞蹈小节目能力。

下面我就这两方面最重要的能力培养,进一步阐述:

(一)基本教学能力培养

首先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舞蹈动作语言内涵的同时,培养教学口头表达能力,这主要通过课堂提高和课外社会实践锻炼手段。促进学习思考、反复实践至成熟。课堂提问内容主要是舞蹈基本动作的要领、作用、目的、舞蹈术语等,以加强学生对舞蹈技术动作,规格动作要领的技巧语言传授给学生,懂得让学生不照搬教科书上内容的情形下,用自己的流利动作要领按顺序步骤讲解下来,同时要让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其次是对正确地观察分析鉴赏舞蹈动作、纠正错误的动作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中可选择几个典型的动作进行实分析比较,辩别异同。例如在中国古典舞动作时,可把已学过的芭蕾舞的基本手位、脚位和代表性动作的“迎风展翅”(Arabesqe)和“鹤立式”(Attitade)典型的动作和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脚位和典型动作中的“顺风旗”“商羊脚”进行对比,可从两种手位、脚位、身体姿态、运动轨迹、内在气质、舞蹈风格上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芭蕾特点是“开、蹦、直、立”,舞姿长而舒展延伸,动作多表现在下肢,线条清新等,与之相比中国古典舞特点是“圆曲、圆弧”,还有回旋,舞姿婉转修长,上下身配合,线条曲折等,通过对不同风格认识更清晰,动作要领更准确,这样也就提高了自我纠错和纠正他人之错的舞蹈教学能力,同时充分利用课堂最后3—5分钟,对课堂学过的知识、动作技能、技巧让学生来进行总结。

(二)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舞蹈基本动作和人体规律之后,接着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这时可以有侧重地培养学生舞蹈想象能力和舞蹈编排能力,鼓励和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尝试改进发展已掌握的技能,使自己从舞蹈基本能力向舞蹈编排能力方面发展。

在教东北秧歌手绢花动作时,学生学会了“里绕花”这一主要绕花后,不要按一般规律那样接着就教“双绕花”、“交替花“等动作,而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编舞发展动作技法去延伸想象,去进行空间节奏,力度等变化的想象。结果产生出比教材中更新颖、更独特的绕花动作,如“上下绕,左右绕,前后绕,站、跑、跳、坐绕,还有翻滚、仰、俯绕”等,然后再将即兴创造出来的动作进行评议总结,与教材中的手位动作相比,分析、培养学生的编舞创造能为。

在舞蹈整体组合教学时,结合讲授舞蹈构图和画面的基本规律进行教学,让一组人表演,另一组人进行观察评议,通过直观教学向学生讲解各种不同的舞蹈构图的动用和表现特点以及使用手,让学生明白舞蹈构图不在于有什么固定模式而在于运动中怎么变,在变化中寻找规律,在变化中创造美。

(三)改进考试方法,重视艺术实践,以利于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舞蹈考试是检验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考试可以采用课堂现场表演这一形式,同时也应进行笔试和口试,笔式可以考察学生对舞蹈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口试可以综合考察学生记忆能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舞蹈评分期采取平时分和末考试分数两部分相结合的做法,有利检验学生综合舞蹈教学能力水平高低,激励他们达到预期培养目标。

在改进考试方法的同时,必须抓编舞、艺术实践,适当给学生创造一定的编排舞蹈,突出艺术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舞蹈创编实践,通过学习自己习作的排练检验对学过的舞蹈理论与技法的理解相应用。

我们可以抓住音乐专业优势,以音乐特有的形式与内涵去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音乐所示的特定内容,进行编排舞蹈,让学生随着音乐即兴编舞,学会确立主题动作,进而变化和发展主题变化动作,并注意音乐色彩结构及音程关系,知道如何开头,如何使动作体现高潮,动作与音乐吻合或体现不同,如何设置结局等。通过舞蹈短句和舞蹈的习作,再编成相对稳定的舞蹈组合,最后发展成舞蹈小节目,使学生循续渐进掌握舞蹈方法,再鼓励学生自己提出设想,提倡个性差别与审美的多样性,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全方位地提高舞蹈教学能力。

综上所述,切合实际地精选教材是达到培养学生舞蹈教学能力预期目标的基本前提条件,舞蹈教学基本技能的具备是取得成效的桥梁,考试方法的改进及教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是舞蹈教学能力形成的不可缺少的配套措施,只要我们有步骤地坚持这样做,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篇: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舞蹈创编及其能力培养

【摘要】:创编教学是音乐新课标“创造性”基本理念在课堂上的具体体现,它以多领域的综合、表现形式的丰富、学生能力的培养。编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舞蹈创编是小学音乐课堂创编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就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舞蹈创编展开。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舞蹈创编、小组合作、教师引导、教学评价

一、新时代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舞蹈创编教学

1.小学音乐课堂中舞蹈创编教学越来越重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逐步意识到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潜力,其作用和重要性获得了更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与此同时,人们也对基础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

自上世纪末,我国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浪潮,推行了的新一轮课改。在本次课改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小学教育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顺应新教改指导思想而诞生的《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赋予了小学音乐教学新的活力以及新的要求。《新课标》中明确要求,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鼓励音乐创造,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是创新的教学、个性化的教学。如今素质教育意识的普及,因为有了幼儿园等早教、学前教育的铺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表现能力。小学音乐课堂里单一的唱歌、

跳舞已经不能体现《新课标》中对孩子们音乐能力以及音乐修养的要求。

创编教学是音乐新课标“创造性”基本理念在课堂上的具体体现,它以多领域的综合、表现形式的丰富、学生能力的培养,营造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氛围。创编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这与新课改中的能力培养目标相符,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于是,创编便成了当下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时尚用语。

通览各种版本的教材也不难看出,创编在许多教材编写者心中所占的地位。许多地方编写的教材中,每课都有可创编的素材,尤其是沿海花城版雷雨声先生主编的教材中,许多课中就直接注明了该课的创编要求。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创编,在实际操作中主要可以分为两大块:歌词创编和舞蹈创编。本文将就如何在日常小学音乐课堂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展开:

2.小学音乐课堂中舞蹈创编的重点与难点

舞蹈,就是用身体所演绎出的各种肢体活动和节奏来表现音乐的意境和舞蹈者自身情感。最早的舞蹈就是由心而发“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是一种心情的宣泄,也是舞蹈的最本源。

儿童舞蹈与成人舞蹈的最大区别就是“童趣”。小学音乐课堂的舞蹈创编,面对的是儿童,旨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合作能力,以及通过课堂中舞蹈创编环节的实施提高儿童对舞蹈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学习兴趣,以达到和体现音乐学科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学科价值和基本理念。

儿童自己所创编的舞蹈不用过多计较舞蹈技巧,重点应以培养儿童对音乐舞蹈的审美能力和兴趣爱好为主。

由于其学科特殊性,音乐课堂的课堂氛围控制向来是上好一堂音乐课的重要先决条件。进行舞蹈表演创编时,同学们情绪兴奋,课堂纪律调控难度增加,这要求音乐教师掌握一定的课堂调控技巧。通过课堂日常常规的训练,逐步养成儿童良好的课堂舞蹈创编习惯。

小学生舞蹈创编的能力起点低,这也要求音乐教师要利用儿童喜歌善舞的天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循序渐进地培养儿童的音乐舞蹈创编。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舞蹈创编能力的逐步培养:

一)舞蹈创编前的准备工作——分组:

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的一项亮点,在小学音乐课改中也得到了体现。在舞蹈创编的教学环节中,小组学习能使教学的有效性大为提高。合理的组长、组员分配,能在小组合作、小组学习时起到良好的互帮互学的作用。

舞蹈创编小组的组长人选非常重要。通常,小组长将在组内担任创编、维持纪律的主要角色。被选作组长的同学通常都是应参加了课外音乐艺术训练或者是对此方面非常有兴趣的的孩子,对音乐元素的感知比没有参加训练的孩子更为敏感,甚至已经能够拥有自己的舞蹈创编想法了,在课堂的创编中会很好的带领本组同学进行创编学习。

并将班里的学生根据性格、音乐素质均匀分配:能力较强的组长可以带动能力较欠缺的组员,能力普通的组长可以多配备几位同

样有表演和管理能力组员。

二)课堂舞蹈创编的引导:

小学生们的舞蹈鉴赏和创编能力起点低,音乐教师要把理想中的让学生们拥有独立完成创编活动的能力,看成是一个终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走向终点。

1.引学生们根据歌词进行舞蹈创编

以花城版的教材为例,教材的编写十分贴近儿童的生活,其中有许多的歌曲都与小朋友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歌词内容很好理解。在进行课堂舞蹈创编教学环节时,可利用教材里的素材,引导学生们学会根据歌曲中歌词的内容进行舞蹈创编,浅显的歌词就可以搭配简单的手势和动作,像:挥手、跑跳、旋转、扭动、摇摆等。动作不须经过修饰,不在乎舞姿多么优美,完全是儿童化的自然肢体语言。

这也是最简单最基础的舞蹈创编了,低年段的孩子们通常多好玩好动,包括男生都愿意参与这样力所能及的表演,完成这一步,通常能帮助孩子们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并建立音乐表演的自信心,对今后的长期的音乐学习都有好处。 2.引导学生们在表演队形上进行创编

当学生已经领会到如何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创编之后,教师接下来应指引各小组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对本组的表演队形进行简单的设计,如站成几排、半圆形、三角形等。当歌曲由几个乐段组成的时候,还可根据乐段的段落来安排舞蹈动作和表演队形的变化。

每个组员的表演动作也可以略有不同,有的可以表演小树,有的可以表演小花,这些动作的创意来源都可以是来自于本首歌曲的

歌词。

进行到这一步创编的学习时,小学生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小组舞蹈创编能力和协作表演能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3.引导学生学习常用舞蹈动作

一切创编、创造都是以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无论是根据歌词进行情景模拟创编,或是根据歌曲含义进行想象创造创编,要想让学生能在每一次的创造中,都应在该课的教学过程中事先有目的地进行渗透与铺垫来打开学生的思路。

如果是涉及到较有特色或某种固有风格的舞蹈(如傣族舞蹈、新疆舞蹈)时,应在歌曲教学中穿插或是歌曲教学后,由教师事先教会全班同学一些该舞蹈的基本动作,舞蹈创编时再让各组同学进行串编。

另外,教师应鼓励小组长及对音乐舞蹈等艺术有兴趣的组员参加课外的积累,进行艺术训练或认真观看各种文艺节目,多方面提高自己的课堂舞蹈创编能力。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即时引导:

听课时经常发现,在课堂的舞蹈创编环节中,老师游走于各小组之间,问同学们“你们在干什么呀?”这样无意义的问题,或是当看到学生们表现不佳时干脆亲自上阵代为创编。那么,当学生们在进行创编的时候,巡视的老师究竟应该做些什么呢?

1.协调创编小组成员间的矛盾

在创编小组成立的开始,总会有组长与组员间的各种矛盾。或是个别组员不服从组长安排,耽误了整组开展创编活动的;或是组

员的创意与组长的创意相冲突,导致创编无法顺利开展的。

这时教师应首先树立小组长的威信。在小组内树立了小组的威信后,一是肯定了组长的能力,可以鼓励组长在今后的创编活动中有更高的积极性,二是更方便组长对组员的协调和管理,使小组学习更加有效。

2.给予启发式的创意建议

创编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能力,教师不能包办。在巡视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启发性的建议。例如,建议学生从歌曲的歌词入手,或者是从队形的变化开始。

如果整组的同学在某一首歌曲的创编时束手无策的话,教师还可建议他们看看别组同学是怎样做,但要求他们在学习的同时一定要加入自己的创意和改变。

孩子们在课堂中的舞蹈创编并不需要去参赛时的严肃,完全可以借鉴、参考。但创编一就定要有创新,教师应不断强调学生舞蹈创编的创意性、个性化,可借鉴学习但一定不能照搬。对小学生来说,即使是一点队形的变化也要鼓励。久而久之,在课堂中就不会出现几个小组展示雷同的情况了。

3. 注重课堂评价的引导作用

《新课标》非常重视课堂评价的作用。小学音乐课堂舞蹈创编环节中教师的评价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孩子们能从评价中有所收获,对下一次的创编活动有指导性作用。

教师是学生们学习如何进行评价的对象,教师使用的评价性语句通常是学生们获取音乐术语的主要路径,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注意使用准确的音乐术语。通过耳濡目染,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力

将获得提高。

小结:

创编教学是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音乐课堂所特有的教学环节之一。合理有效的开展创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增强所学知识的弹性,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

要想获得更好的舞蹈创编效果,甚至是一段时间后取得学生们独立完成音乐剧的成绩,需要音乐教师的耐心指导、学生们创编原素的积累、创编学习小组内的长期的锻炼等等。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2. 吴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版)解读》

3. 魏曼红,《培养学生舞蹈创编能力的策略》,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11) 4.刘荣蔚,《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5. 李莉莉, 论舞蹈创编的三要素,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02)

第三篇:幼儿舞蹈创编教案

课 题:舞蹈的结构与构成

教学目的与要求:能进行简单队形的变化与连接 教 学 重 点:舞蹈构成中各元素的理解掌握 教 学 难 点:有创新 教 学 方 法:讲授 欣赏 示范 教 学 时 数:2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 舞蹈的结构

1 结构性质与功能 结构的样式 结构的方式 2 作品欣赏

二 舞蹈的节奏 造型和构图

1 舞蹈的节奏 舞蹈的造型 舞蹈的构图 2 作品欣赏 三 常用的舞蹈队形 1 分组站队形 2 作品欣赏 四 作业

分组进行基本队形的变化与连接

课 题:舞蹈作品创编构思及编舞技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能进行舞蹈作品简单构思描绘 教 学 重 点:编舞技法的掌握 教 学 难 点:动作发展的连贯性 教 学 方 法:讲授 欣赏 示范 教 学 时 数:2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 舞蹈的语言

1 舞蹈动作 语句 段落 2 作品欣赏 二 编舞的基本技法

1 舞蹈语言的组织 技法练习 2 作品欣赏 三 作业

自选动作,进行编舞技法的练习。

课 题:拓展主题动作形成舞句 、舞段 教学目的与要求:动机 舞句、舞段的发展

教 学 重 点:动态 动速 动律 动力四个基本元素的体现 教 学 难 点:原始动作的分解变化 教 学 方 法:讲授 欣赏 示范 教 学 时 数:2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 以组为单位检查作业

二 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要求动机舞句的逐级发展及动作的优美性连贯性 三 作业

修改完善汇课内容

课 题:舞蹈的艺术处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能运用多种艺术处理方法对舞蹈进行艺术处理 教 学 重 点:艺术处理方法的合理运用 教 学 难 点:针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艺术处理 教 学 方 法:讲授 欣赏 示范 教 学 时 数:2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 舞蹈的艺术处理

1 重复 夸张 对比 平衡 拟人 象征 铺垫 衬托 渲染的艺术处理手法 2 作品欣赏

3 运用以上艺术处理手法进行课堂实践 二 开头 高潮 结尾的处理

1 开头的呈现方法 高潮的表现方法 结尾的处理方法 2 作品欣赏

三 舞蹈音乐 作品欣赏 四 舞台美术

1 灯光 布景 化装 道具 2 作品欣赏 五 作业 修改完善创编作品

第四篇:总结:浅析幼儿舞蹈作品的创编

总结:浅析幼儿舞蹈作品的创编

舞蹈作为一种形体艺术走进人们的视野,已倍受关注。她是人类审美活动集中的表现,是提高人类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手段。舞蹈艺术以极富魅力的赏心悦目的肢体语言,对人们情操进行陶冶,心灵得以净化,情感予以滋养。人们在欣赏舞蹈作品的同时,想象力、认识力,审美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挖掘。

舞蹈是人们情感宣泄的一种方式。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几乎每位孩子在高兴、开心时都会手舞足蹈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幼儿舞蹈作为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部分,深受孩子喜爱。舞蹈是一种形体艺术,也是一种综合活动,她是幼儿的内在潜能,如果能行之有效地去开发,并将她潜移默化地运用到幼儿各项活动中,将会对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当今这个社会,很多人在幼儿舞蹈教学方面存在不科学的认识,她们片面地认为幼儿舞蹈只是供成人欣赏、参与某类商业性宣传活动、或是为了完成某些应酬任务、获奖成名等,殊不知一个好的舞蹈作品,能促使孩子在身体素质,思想品德,美育教育等综合素质方面的提高,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那么,一个好的幼儿舞蹈作品是如何诞生的呢?这个话题是众多从事幼儿舞编导的共同心声。幼儿舞蹈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与成人舞蹈在编排上有很大的区别,编导在创作舞蹈作品时需要做大量的细致的工作:

一、充分了解幼儿的身心特征

孩子年龄小,骨骼软,易变形,肢体动作发展尚不完善,上下肢动作配合的协调性还不强,控制能力、平衡能力,节奏能力差,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因此它们对动作的接受和掌握相应就差。但是,好奇、易幻想、好动,思维形象具体又是幼儿的心理特征。针对这些特点,编导要提前了解孩子,找到孩子容易接受的舞蹈动律,找到适合孩子的舞蹈教学方法。

二、 选择适合幼儿的舞蹈素材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孩子创编舞蹈的出发点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舞蹈要透过孩子们的艺术形象去反映她们真实的生活和情感。编导选材时,应从孩子所见所闻、所想所做着手,保持一颗童心,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去发现、挖掘孩子身边的事情,并将其艺术化、理想化。幼儿舞蹈的题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考虑。

1、可以从孩子所喜欢的动画形象、文学作品等中选材。如动画片《哪吒》中的小主人公一直以来都是孩子心目中的榜样,其可爱的装扮,惩恶扬善的个性在孩子心里已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其语言,动作都是孩子喜欢模仿的对象,歌曲大家也都会唱,在编排过程中也就相应地省了几道工序,如在了解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等方面,因为这些都是孩子最熟悉的角色,也最能引起孩子的共鸣。再比如童话剧《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可以将它以舞蹈的形式出现在舞台上,甚至编导在编排时可以将原有的故事情节进行创遍,更富创意地使她高于生活,把白雪公主的纯洁善良用简单欢愉的动作大胆地表现出来。通过编导的创新使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2、可以借助拟人化的形象去表达孩子的思想方面选材。例如,孩子们喜欢在活动之余三五成群的趴在地上观察蚂蚁,看它们雨前搬家,看它们抬食物回洞,借小蚂蚁可爱的形象去教育孩子团结的含义。又如《小猫钓鱼》,利用小猫贪玩的特性告诉孩子做事情要专心、认真。这些对于孩子来说易理解,好模仿,且效果好。除了借助拟人化的形象外,直接从孩子本身的形象特征加以提炼去表现孩子的生活也是不错的选择。例如《雪中乐》表现的是孩子在雪地里快乐游戏的情景,通过孩子切实的感受,让她们在舞台上将快乐传递。

3、可以结合具有浓郁的本土特色去把握主题。在斟酌本土特色上,编导应非常重视。每个地方都会有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特色。编导要善于抓住这些特色,将其与幼儿舞蹈有利地结合起来,更好的去展现各地风采。如随州的编钟、黄冈的黄梅戏、咸宁的温泉、武汉的热干面等,都可以作为舞蹈素材来表现。这样既让孩子更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城市,又让本土特色以不同的方式得以宣传和发展。

4、可以根据时代的进步和当前的形式来确定主题。如奥运前可以编排以《喜迎奥运》为主题的舞蹈,表现中国体育健儿在赛场上拼搏的英姿,教育孩子热爱祖国,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再如“非典”期间为了歌颂一直在一线忙碌的医务工作者,可以将这种神圣的职业道德和精神以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既让孩子了解白衣天使的无私奉献,也让孩子感受生命的可贵。

三、舞蹈音乐的适度把握

幼儿舞蹈的音乐应该脉络清晰,优美动听。节奏要欢快活泼,富有感染力和激情。孩子的年龄小,对音乐的欣赏比较简单,对其中的内涵理解还不透彻,通常只能欣赏到音乐的表面现象。音乐的段落不能过多,风格变换也不宜频繁,这样不易于被孩子接受,从而影响舞蹈的整体效果。音乐可以先选也可以在确定主题后选择,如果有专业的音乐制作则更好不过。但目前的专业制作在很多地方条件尚不成熟,成本较高,因此编导可以采用借鉴的方法来选取音乐。例如,碰上一段好的音乐,反复倾听,感受其中能和孩子相联系的方方面面,去挖掘去感悟,找到与音乐相匹配的主题去进行作品的创编。也可以将几首风格相似的音乐进行大胆地剪辑,根据主题的要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拼接时注意节奏的稳定即可运用。

由于是幼儿舞蹈,因此在音乐中渗透琅琅上口的儿歌会给作品锦上添花,也更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儿歌宜短小活泼,通俗易懂,语句流畅,节奏鲜明,能激发幼儿跳舞的欲望和兴趣。儿歌是孩子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方式,将它融入音乐中会给孩子焕然一新的感觉,富有童趣的儿歌还能帮助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能为舞蹈提供鲜明的文学形象,儿歌的节奏对孩子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协调能力的培养也十分有利。儿歌可以用独白、齐念、齐唱等不同的表现方式进行结合,在整个音乐中烘托舞蹈气氛。除了儿歌以外,还可以将古诗适时地按不同的节奏选编进音乐,通过这种改编让孩子体会到创作的乐趣,发展幼儿舞蹈能力,从而掌握肢体语言的运用规律。

音乐与舞蹈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在舞蹈作品中居重要地位,因此编导在音乐的选择上一定要把好关,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选择富有童趣的音乐。

四、舞蹈结构的布局

每个舞蹈都如一篇流畅的文章一样,有开头,情节的发展和结尾部分,每个部分衔接自然,编导要围绕主题去合理地安排作品的结构。如何开始?情节如何发展?又怎样推向高潮?再如何结束?大多数孩子都会喜欢带有剧情的舞蹈,这类舞蹈容易让孩子兴奋,从而更好地去表现她。例如舞蹈《小蚂蚁》中,一开头就是一群蚂蚁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草地上玩,气氛热烈而活泼,突然,狂风四起、暴雨倾盆,给玩兴正浓的蚁群带来灾难,然而它们并没有被突来的风雨吓住,而是在蚁王的指挥下与暴风雨做斗争,不畏艰难,用多种办法保护自己,最后雨停云散,它们又聚在一起庆功。这个舞蹈可以说是一个声色俱全的童话故事,孩子肯定是非常喜欢的。编导要在作品中反复斟酌,根据音乐的段落变化去考虑情节的发展,注意设计情节中的细节部分,让整个舞蹈作品更为饱满。

五、舞蹈动作的创编

这一环节最为重要,舞蹈主要靠肢体语言来表现,往往能吸引观众的也就是舞蹈动作。幼儿舞蹈动作的创编要根据舞蹈的主题,音乐来进行编排组合,更重要的是,舞蹈动作还应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出发,不要一味地追求所谓的艺术性而让孩子接受高难度动作。一个舞蹈作品中动作也不能过多、过于繁琐,要适合孩子的接受能力。要从幼儿生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幼儿身体发展的自然素质,动作力求舒展,节奏要欢快,体现孩子活泼可爱的一面。孩子的年龄小,对动作控制能力还不够,同时,受身体比例的影响,动作的幅度、节奏、活动量都不能过大,快慢相宜、动静交替。一个舞蹈中不能让孩子不停地动,要以造型,姿态等相对静的动作加以点缀和缓冲。动作的变化还应有一定的规律,以便孩子对舞蹈的记忆。一个舞蹈中,应该有一两套主体动作,其它辅动作应围绕主体动作做细节变化,动作还要根据音乐的变化而变化,过渡自然。动作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从孩子的生活中提炼、加工。站在孩子的角度,将平时游戏、学习、劳动时出现的一些动作捕捉下来,与基本舞步结合起来串成需要的舞蹈动作。如梳辫子、高兴时在地上打滚,难过时嚎啕大哭,生气时噘嘴巴,撒娇时摇臂等典型动作给予加工提炼,让舞蹈动作更靠近生活、更有韵味。

2、从自然界的动植物及自然现象中发现并模仿。孩子对生活的认识最初是通过模仿开始的,善于模仿是他们的天性。在自然界中,他们最喜欢从身边的小动物观察起,小鸟展翅飞、小狗打滚儿、小兔蹦蹦跳、小鱼游啊游都是他们喜欢模仿的对象,这类动作他们感觉格外亲切,容易接受和理解。再如,春天里百花盛开,柳枝飘摇,草绿了,蝴蝶飞了,这些动作他们都能努力去模仿和想象。所以,在幼儿舞蹈中,应多以模仿动物的动态和动植物的形象特点为主,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

3、借鉴艺术类相关动作。任何学科都能找到相通的地方,舞蹈也不例外。舞蹈中很多动作都与艺术体操,武术等相关联。将这类动作与舞蹈相结合,能有意想不到的感觉,如柔中带刚等。

4、从民族民间舞,古典、芭蕾舞中获取舞蹈元素。中国地大物博,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不同的特色,在这片瑰丽的艺术宝库中珍藏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编导可以根据舞蹈需要来选编动作,还可以融入京剧中的圆场舞步等动作进行大胆的改编,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感。

5、尝试让孩子参与动作的创编。孩子的年龄虽小,但她们对人对事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而且她们的想法千奇百怪。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不能牵着她们的鼻子走,而要给她们多留一些空间,充分利用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的动作发挥得淋漓尽致。例如,讲述舞蹈的主题后,给孩子一段音乐,让她们在音乐中快乐起舞,同时编导要善于鼓励孩子的表现,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孩子一起完成动作的编排,这更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有时,还真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动作的教授要有得当的方法,任何动作都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把它分解成单一动作来教。孩子模仿动作的过程是比较枯燥的,编导要讲究策略和方法,使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最到位的动作,每个动作都有它的规格要领,编导也应讲明,让孩子明白动作的用力点及方法,表现的情感等。除此以外,编导还要教给孩子记忆动作的方法,这可以结合音乐来进行,很多孩子跟着老师表演得非常精彩,但一旦老师的表演停下来,她们的动作就放不开了。因为舞蹈对舞者的刺激是多方面的,既要记动作,又要注意情感,还有队形的变换等等,如果孩子对动作的连接非常熟悉,那么她对舞蹈的表现就会更充足了。

除了以上所及之处,创编舞蹈还有多方面的讲究,比如:队形的设计、道具的制作、服装的搭配及孩子舞时的情绪、表现力等,缺一不可。编导在进行编排时还要讲求效率。孩子的年龄小,吃苦能力差,感情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要多鼓励,多表扬,用正面的教学方法去感染她们。总之,幼儿生活是幼儿舞蹈创作的源泉,创编一个精品舞蹈是颇费功夫的。一个完美的舞蹈作品是用编导的心血换来的,凝结了编导的细心研究和耐心探索。我们要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把握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创编出富有当代气息的幼儿舞蹈作品,让她们从中感受美、表现美。让孩子快乐起舞是我们每位编导的愿望和宗旨。

第五篇:张洁幼儿舞蹈创编教学策略研究

幼儿园自娱性幼儿舞蹈创编教学整理

张洁

本文主要针对学生在进行幼儿园自娱性幼儿舞蹈创编时,出现的典型问题,谈一谈个人的教学策略。

自娱性幼儿舞蹈分为四大类: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以及集体舞。

自娱性幼儿舞蹈由于表现形式的差异,各显其特点,律动重反复性、歌表演重表演性、集体舞重交流性、音乐游戏重趣味性,这是它们与众不同之处。在创编时要准确把握,以免混淆。但无论哪种形式的幼儿舞蹈都不能脱离童心、童趣,这是它们最为重要的共同特征,也是幼儿舞蹈创编的出发点和至高无上的追求目标。

一、 律动创编

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1、创编动作的节奏与音乐节奏脱节,动作较随意。

2、创编律动只是无意义动作的随意堆积,不能以实际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需要进行创编。

3、创编律动的情境创设空洞无意义,缺乏对于幼儿正向情绪的启发和引导。

4、形象动作不突出不准确。 学生出现的问题总结起来就是创编思路不清晰、创编目的不明确、创编动作无章法、创编点子不新颖。

因此,在教学策略的设计上主要解决这四大问题。

1、对于创编思路不清晰、创编目的不明确的问题,学生先体验三种类型律动(节奏律动、模仿律动以及动作律动)的创编练习,首先使其明白律动创编要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需求为导向,以幼儿认知水平以及知识基础为依据,服务于幼儿园教学实际,由此明确创编目的。 其次,教师从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创编律动的步骤,①明确律动训练目的、选择创编律动的类型②怎样选择合适的音乐③动作的设计与编排④道具的应用。

2、对于创编动作无章法,形象动作不突出,动作节奏与音乐脱节的问题。教师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声势动作的节奏训练方法,使学生掌握不同音符下的动作时值,帮助学生提高动作节奏的敏感度。 策略一:先用声势动作将

2、

4、

8、16分音符表现出来,体验节奏。再将学生

分成每六人一小组,每组按照自己的主题,设计动作。(动物、交通工具、家务、体育运动、自然类等)

策略二:教师提供不同类型的音乐,学生依据音乐内容、性质以及结构设计动作,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形象的动作捕捉能力。

3、对于学生创编没有新颖点子的问题,教师以“兔子”这一形象为例,从形态特征、动态特征、习性特征、整体感觉以及心理活动这五个方面,引导学生怎样通过细致的观察生活,从而获得创作灵感。

二、歌表演创编

学生在歌表演的创编实践中,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动作杂论无章,动作创编随意性强,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凑动作,动作组织也毫无规律可言。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的教学策略——动作发展变化与组织。 《小蝴蝶》 步骤一:依据音乐《小蝴蝶》确定形象动作(元素动作)

形象动作的提炼要准确、形象具体,能表现其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并要注意形象动作要单一性以及可变性要强。 步骤二:运用编舞技法对形象动作进行发展变化。

通过改变“蝴蝶”形象动作的幅度、节奏、力度、路线、空间、方向等方法,发展更多的子动作。 步骤三:组织动作的方法

按照音乐情节内容组织;按身体部位的某种秩序组织;按音乐的重复变化规律组织;按对称的原则组织;按主题动作组织。

学生们经过这一专项训练后,在之后的创编实践中,动作编排略有章法,会由一个动作发展出若干个不同动作,获得动作素材。但创编作品大都有些呆板,只是单纯的按创编技法设计动作,容易忽略动作的生动以及情趣。还需要学生不断尝试创编练习,熟练创编技法,积累创编经验。

三、 集体舞创编

学生在集体舞创编时的问题。

1、学生会跳集体舞,但对于集体舞典型特征换伙伴以及伙伴交流认识模糊。

2、学生往往把集体舞动作设计的较为复杂,对于集体舞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好。这样不仅幼儿完成起来困难,而且偏离集体舞以自娱为目的,为幼儿提供与人合作交流机会的教育意义,因此,动作要简单便于幼儿掌握,动作种类不能太多,动作变换频率不宜太快。

3、学生在设计换伙伴环节容易“为换而换”,频繁更换伙伴,但伙伴之间没有交流,这就失去了换伙伴的意义,集体舞就是为了让幼儿不断结识新伙伴,与伙伴交流互动。

4、“伙伴交流”动作设计呆板,常常以拍手、点头等无情绪无内涵的动作互动。幼儿天真活泼,伙伴交流可以设计一些有意思的身体接触类的动作(碰碰臀部、碰碰头、钩钩小鼻子等)容易引起幼儿兴趣的动作,或设计一些对比类的动作(一动一静、一高一低、一快一慢等),增加动作的趣味性。

5、创编动作的段落感不明显,一个动作在不同的音乐段落里重复使用,这样既不便于幼儿记忆动作,又不能使幼儿通过动作去感受音乐节奏、结构等。因此,学生应该为不同的音乐段落(具有鲜明特点的乐句)设计不同的动作,便于幼儿记忆动作并用动作感知音乐的变化。通常音乐有明显的段落感,学生在设计动作时就要利用好音乐段落的节点,使音乐起到一个提示作用。

总体来说,集体舞的创编需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明确集体舞的定义、类型、特征以及教育意义;第二,准确掌握创编集体舞动作的难易程度;第三:探究集体舞交换伙伴的模式。 教学策略一: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设计了——经典案例分析

步骤一:先一起感受集体舞经典案例《萨沙》、《乓乓舞》,明确集体舞定义。

步骤二:将《萨沙》由散点集体舞,改为单圈舞或双圈舞,将《乓乓舞》由圆圈舞,改为行列舞或链状舞的集体舞形式,掌握集体舞的基本类型。

步骤三: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这两个案例当中,①换伙伴和伙伴交流的音乐段落②变换伙伴时的音乐节点(具体哪一乐句)③变换伙伴的方式④伙伴交流所用的动作。从而强化学生对于集体舞的特征的认知,并使其理解集体舞对于幼儿集体意识、沟通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教育意义。

策略二:针对集体舞难易程度的把握这一问题——创编实践《hello,朋友!》

步骤一:要求学生为中班幼儿创编单圈集体舞《hello,朋友!》 步骤二:根据3-6岁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身体和心理发育状况,以及每个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为依据,分别为小班和大班幼儿创编集体舞。要求在中班单圈集体舞《hello,朋友!》的基础上,对动作进行简单修改(进行加减法)。让学生深刻体验动作的难易差别,并巩固大中小班不同年龄层幼儿不同的动作能力水平。 策略三:专题训练——集体舞交往模式的探究

集体舞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就“交换伙伴”,这里我们称之为交往模式,集体舞种类繁多,同一种类集体舞交往模式可以有多种,不同种类的集体舞交往模式更是五花八门,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层次掌握集体舞,开展集体舞交往模式的探究。

步骤一: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择一个之前的集体舞创编成品,先以单圈舞的形式,进行交往模式的探究,每种类型最少得出两种交往模式。

步骤二:分组回课、组际互评,教师点评,归纳总结。

步骤三:分别尝试双圈舞、三圈舞、行列舞以及链状舞的交往模式探究活动。

四、 音乐游戏创编

音乐游戏学生觉得好玩,但是真正投入创编时,又觉得无从下手。经过前一阶段的创编练习,为一段音乐设计动作对学生已不是难题。因此,音乐游戏的创编难点在于怎样把音乐知识融入到游戏当中去。另外,学生的游戏知识储备也不足。为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策略。 策略一:“玩游戏”

给学生布置课前作业,“收集各种游戏”体育游戏、语言游戏、闯关游戏、五种感官游戏等,各种游戏的搜集工作完成后,在初始课时尝试各种游戏的玩法。为学生积累游戏素材。

策略二:教授经典案例,分析创作思路—-《匹诺曹要做真孩子》 步骤一:教师教授经典音乐游戏《匹诺曹要做真孩子》的经典案例,让学生先去体验什么是音乐游戏,感受音乐游戏的乐趣。从而,加深对于音乐游戏定义、特点、教育目的的认识。 步骤二:分析经典案例,回导创作思路

给学生抛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发现规律。 问题一:《匹》包含几部分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匹》包含故事、互动以及游戏三个部分。作者的创作思路是以“故事”激发幼儿兴趣,用“两人互动”活跃气氛,以“游戏部分”增加趣味性。 问题二:音乐段落与故事情节的关系?

学生讨论得出故事情节要依据音乐的段落来安排。 步骤三:创编实践,归纳创编步骤。

学生通过创编实践,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归纳音乐游戏的创编步骤。

1、确定创编的音乐游戏目标,明确音乐知识点。

2、根据音乐段落,编排故事情节。另外,提示学生在创编时故事素材可以从幼儿经典故事或童话当中获得。

3、用简单的动作翻译故事情节。

4、反复合音乐,修改动作。

5、加入游戏部分。

从而,帮助学生在创编时可以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日常自娱性幼儿舞蹈,在今天的学前教育领域,已经越来越被广泛的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创编课的宗旨是拓展学生的创编思路,为这些“准幼儿教师”提供一个了解掌握幼儿园日常音乐舞蹈活动的平台,在将来的幼儿园的音乐舞蹈活动课,借助律动、歌表演、集体舞以及音乐游戏的形式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并不是让教师直接将编创好的成品交给幼儿,而是在与幼儿共同完成某项创编活动时,在活动进行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提供给幼儿一个建议或一个解决的方法,帮助幼儿获得满足感,从而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感,促进其健康成长。

上一篇:幼儿教师职称评选总结下一篇:幼儿教师教育反思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