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药差错分析防范措施

2024-04-25

给药差错分析防范措施(精选8篇)

篇1:给药差错分析防范措施

给药差错分析防范措施

原因分析、交叉过敏反应致用药差错 因交叉过敏导致的差错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预防措施: ①将临床上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专门列表,确保字迹清楚易于辨认查看;②对有药物过敏史的病人,可在其床头挂一药物过敏标志的套环或套牌,以提醒注意;③用药过程中执行二人查对制度;④治疗室及治疗车上贴有明显标志,以提醒护士注意查对病人是否有药物过敏史;⑤制订与之相关的制度,并告知所有的工作人员。

2、一药多名、药名近似、异药同名等因素致临床用药差错 ①近年来药品行业规范正日趋与国际惯例接轨,药名的命名也正纳入正轨,即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INN 命名原则》及国家药典委员会药品命名原则去执行。②同药异名现象源于商品名的使用,一种药品的商品名因国家及厂商的不同,可有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一药多名是药物易混淆造成用药差错原因之一。③不同用途药物的异药同名主要源于外文缩写。如吡哌酸和苯丙醇胺的外文缩写均为PPA。④药名形音相似用途不同,如阿拉明与可拉明等。⑤药品知识缺乏所致用药混淆,如将试剂乙醚代替医用乙醚使用。避免因一药多名、异药同名、药名近似及临床用药与试剂用药相混淆造成的用药差错,根本在于要求护士必须充分了解药品的理化性质、类属、适应证及用药注意事项,同时了解国际药品名称的相关知识。3、相同姓名病人的用药差错 ①查对时应叫全名;②名字相同的病人不应住在同一病室;③用药前核对住院号、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等;④了解病史。

4、查对制度流于形式:输错液体、发错药、配输错血发生率最高,因粗心大意没有严格进行查对而致的缺陷;查对制度是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活动中得出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护士为病人输液或发药时呼叫病人的床号或名字,由于其他病人未听清楚便应答,加之护士注意力不集中,未核对就为病人进行输液、发药。

5、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目前医疗护理工作负荷量大,加之护士人力不足,各班工作量分配不均衡,护士容易分心出错产生身心疲劳综合征,最终导致发生差错的概率增加。

6、不同班次出错情况分析,白班出错率(76.5%)远远高于其他班次,与白班治疗多、各项护理时段操作经手人员多、干扰大、工作量大、工作紧张等有关,中、夜班治疗相对较少、操作经手人员少,环境相对安静,故差错较低。临床用药差错的护理防范措施、建立护理质量讲评制度每季度对发生的护理缺陷进行全院护理质量讲评,从事故的角度来查找、分析临床护理存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每年通过不同形式对护士进行风险意识及有关防止差错事故的教育,特别是法律知识的培训。注重人性化管理,完善管理支持系统全面倡导护理管理人性化,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2、改进查对方式,注重细节管理,针对护理缺陷,认真进行分析,寻找其缺陷漏洞,建立了临床工作反问式查对制度及床旁医嘱执行单查对、签名制度,以降低护理风险。、护士在使用新药前应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明确用药注意事项,方可减少发生差错的可能。护士还应告诉病人及家属用药的注意事项。

4、熟悉药物的不同用法,建立系统的查对制度。告知病人什么时间用什么药,使病人参与到治疗过程中,以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通过教育使护理人员熟悉药物的不同用法,不同的给药途径,护士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掌握药物的正确用法。

5、加强培训、继续教育,避免用药差错,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结合临床工作特点,重病人多、工作量大的科室采取弹性排班制;强化“三基”、“三严”训练,组织学习新业务、新知识。6、对病人进行医学科普教育有助于防止用药差错,病人有医学常识有助于预防某些医疗差错和其他意外。

篇2:给药差错分析防范措施

近年来,医疗纠纷在不断增加,赔偿金额在不断上升。这一方面说明群众的法制观念、自我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医院药房工作人员如何避免与己有关的医疗纠纷的发生,是值得每一位药剂人员共同研讨的大问题。

药房发生差错,从表现形式看有轻有重,轻的不易觉察,如把多酶片错发成酵母片;重则可引起病人死亡,如把氯化钾针错当成外观相似的碳酸氢钠针发出。药房差错的最终结果一是给病人及家属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延误治疗;二是有损病人对医院的信任感,影响医院和医护人员声誉,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作为药房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出现药品差错的危害性,提高遵守岗位职责的自觉性,树立对病人高度负责的责任心,逐步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这样在药房调剂工作中才能少出错、不出错。

本人结合自己二十多年来从事医院药房调剂和药房管理的工作实际,认为引起药房差错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脱岗

尤其是中午、晚上一个人单独值班时,假若来了急诊病人,急需抢救药品,这时找不到药房值班人员,肯定耽误抢救,所以,脱岗毫无疑问会造成责任事故。

对策:值班人员一定要坚守工作岗位;接班前吃饭,接班后不得私自外出吃饭;值班时不得外出办私事。上厕所或者是到药库领取药品(应当是正常上班时间准备好各种药品,不应当一人单独值班时间去领取药品)那几分钟,也应与有关人员或急诊室医生打招呼。

值班人员心情不好或疲劳

当值班人员心情不好,如和家人、邻居生气或家中有病人,或亲人过世,思想过度悲伤,这些都有可能会给病人拿错药。疲劳情况主要发生在科室有人请假,其他人员连续几天值班,休息不好,或下班后家中有私事影响了休息和睡眠,上班时迷迷瞪瞪,这时极易发错药物。

对策:一是心情不好时不要值守发药窗口,必要时可调班休息;二是下班后注意休息。有些人下班后打牌、打麻将玩通宵,第二天再上班,就可能会发生差错。当晚上要值夜班时,下午最好休息1~2小时,以保持晚上有充沛的精力。

上班时间会客

一边发药,一边和朋友、熟人闲聊,三心二意,这也是导致发错药物的常见原因。

对策:严格劳动纪律,上班时间不会客,非药房工作人员严禁到药房闲聊。

看电脑发药

目前不少医院药房采用电脑管理,其软件各有不同。一般情况是药房人员看方输入,电脑自动划价。发药时一般先从电脑调出处方核对一下,然后按方发药。但有个别司药人员可能不仔细核对处方而凭电脑发药,如果输入时一旦有误,必然导致发药错误。

对策:从电脑调出核对处方以后,发药时仍然要严格按处方上书写的,一样一样调剂。这样做即便是输入有误,但最终不至于发药错误。只凭电脑或凭记忆发药必须杜绝。

医生书写潦草

外行人常把医生的处方称之为“天书”,说明目前普遍存在医生处方书写不规范的问题。但作为药房工作人员必须对医生处方准确无误地识别,绝对不能凭推敲判断调剂处方。前几年河南省登封市发生一起药店工作人员“车马不分,致人死命”事件,就是医生处方书写不规范,调剂人员错把“车前子”当“马前子”发出,结果造成病人服药后死亡。另外,有部分医生开方用不规范英文缩写或自编代码,这也给药房调剂增加了难度。

对策:药房人员要和医生密切联系,督促医生正确、规范书写处方。一旦有弄不清楚的处方,千万不可“估计”调配,一定要和处方医生取得联系,弄清楚以后再行调配。对于医师所开规范英文缩写,每一个调配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掌握不住,不准值守发药窗口。必要时要对照工具书进行核对,无误后再行调配。对于一些易于记混的缩写代号或自编不规范缩写,要求医生杜绝使用。

医生开错处方,药房未能及时识别

医生在处方时由于种种原因有可能将药物的名称、剂型、含量、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药物浓度等写错,这方面虽然主要责任在医生,但作为一名药师,如果未能及时识别,而是按错误处方调配,最终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方面例子很多,工作中也很常见。如把地巴唑开成他巴唑,把阿托品含量0.5mg错开成0.5g,不写药物剂型、把只限肌注的药物作静注,把一日二次开成一日三次,液体中加入氯化钾的浓度高于0.3%等。某医院曾发生一起医生给一患儿使用丁胺卡那霉素超过药典规定剂量,最后患者发生耳聋,家属要求医院巨额赔偿事件。医生开错处方另一类型是把有配伍禁忌的药品合用,如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和强心苷类注射液合用,一张处方同时开两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酵母片和磺胺类药物合用等等。另一类错误处方是给患某一种疾病的患者开禁用的药物,如孕妇禁用某些峻下类药物和有致畸作用的药物;肝脏病患者要慎用利福平、异烟肼等有肝毒性的药物;肾功能有损伤的病人禁用有肾毒性的头孢类抗生素;气管炎患者禁用心得安;七岁以下患儿禁用四环素类药物;十二岁以下儿童禁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等等。

对策:药房人员要正确识别医生开错的处方,自己必须有扎实的药学理论基础,必须加强业务学习,对常用药物的名称、别名、含量、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项、配伍禁忌、病种禁忌都较熟练地掌握,这样才能及时识别医生处方中的错误。一旦发现医生处方中有误,必须和医生联系,由处方医生更正,药房人员不得擅自更改医生处方。

药名相近的药物、外观相近的药物调配错误

如利血平与利血生、地巴唑与他巴唑、降压灵与降糖灵、菌必治与淋必治、心痛定与消心痛、复方氨基酸与支链氨基酸等药物,药名相近,易调配错误;氯化钾针与碳酸氢钠针、土霉素与酵母片等,这些药品外观相近,在药房都有可能发生调配错误。

对策:调配这些药品时要特别注意,仔细核对处方与药品标签。另外,把这些易混药品分开摆放,不要放在相邻位置,可减少调配错误的发生。

特殊用法交代不清

如PP粉,是妇科常用药物,应配成1:5000的浓度外洗阴部。但对于一些农村妇女,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有的又羞于多问,极易发生错误。据报道,有将其内服的,有将其直接外用的,有配液浓度不准(多为过浓)的,这些都会给患者造成用药局部的腐蚀伤害。加之该药多为药房自己分装,小包装上无详细使用说明,一旦出现使用后伤害,病人有可能追究药房人员没有交代清楚用法用量的责任。

对策:除发药时口头交代清楚用法用量外,使用专用外包装袋,外包装袋上必须印上详细用法用量。对瓶内加有干燥剂的药品要口头交代瓶内有干燥剂,并说明“干燥剂不可内服”;有些药品用法特殊,如“用时需摇匀”;阿托品眼药水点眼时需压迫内眵(大眼角);利福平、白内停等眼药水用前需将药片放入溶媒中溶解后方可使用等,这些发药前都需特别交代。

药品过期、变质

超过有效期的药品属于法定劣药,严禁发出。一旦发出,病人使用后无论是否造成伤害,病人都有权利追究药房人员的责任。有些过期药品使用后易引起不良反应,如过期的四环素可引起恶心、呕吐、蛋白尿、酸中毒、糖尿、氨基酸尿等症状。药品变质指的主要情形有药片裂片,胶囊霉变,注射剂发生渗析、变色、长霉,乳膏剂发生油、水分层等。某医院近年连续发生两起药房人员发出的大瓶输液中有絮状物事件,偏巧又遇上加药护士没有仔细检查就给病人输上了,结果患者输液过 程中自己发现药中有絮状物,尽管护士立即更换了液体,没有给病人造成明显身体伤害,但病人拒不交出所用变质药品,并扬言要到新闻媒体告发。医院怕影响声誉只好赔款私了,第一次赔款2000元,第二次病人索要20万,经双方讨价还价最后赔了2万元,但病人要求对变质药液造成的“远期”危害保留继续索赔的权利。

对策:药房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药品先进先出的一般操作规程,严防发出过期、变质药品。药房工作人员要经常对药品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过期失效、霉烂变质的现象。现行药库电脑管理系统,一般都有效期药品警告程序,药品一旦过期没有用完,电脑会提醒操作人员。因此要充分利用电脑这一功能,一旦发现药品过期或霉烂、变质,要毫不怜惜、毫不犹豫地销毁,否则造成的损失有可能会比报损药品高得多。输液中出现絮状现象多是输液瓶在运输中碰撞出现裂纹以致污染的结果,药房人员往往由于发药繁忙而忽略对大输液质量的检查,只要逐一检查,差错就会降到最低程度。

发错了患者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取药病人集中的时段,再碰上两个病人名字相近或相同时,就更容易出现发药错误。

对策:发药病人多时要维护好秩序,让病人排队取药;调配处方时调配好一张再接第二张;发药时一定要看清病人姓名,叫名发药。必要时还要询问病人什么病、在哪科就医,以确保发药无误。

用空药瓶装零药

目前药房发出的零药多采用印制的纸质服药袋分装,药物容易受潮。这些分装药发出后患者常要求“找个空药瓶装”,这时有些年轻司药人员会随便找个空药瓶递给患者让其使用。患者也许当时会记住药瓶与药“内外不是一家”,但时间长了有可能忘记,而按照药瓶上的说明服药,这必然会造成服药差错。

对策:给患者尽量找原装药瓶装零药,实在是找不到原装瓶用其他空药瓶时,一定要把上面的标签撕掉,然后再手与一个标签贴上,并注明药品名称、用法用量、效期等重要内容。

分装药袋上用法用量等书写潦草

如把“1”写得像“7”,把“1/2片”(最好写成“半片”)写得像“一次2片”,这些都会引起病人服药错误。

对策:书写药袋一定要工整,发药时再让病人看一下,确定他是否能看得懂,看不懂或理解错误时立即纠正。

出现差错后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以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对策:出现差错后千万不能设法掩盖,幻想蒙蔽过关。正确的处理办法是先不要考虑个人得失,应争分夺秒,尽可能早地找到患者进行更正。几年前河南一家省级大医院在河南电视上登紧急启示,寻找一名取错药的患者;前几年北京一家药店的年轻营业员给病人发错药,他在报纸上及时刊登紧急启示,寻找患者。这些事例最后都得到了患者的谅解,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好评。

另外,调配处方时应严格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核对制度,至少要有核对步骤,即自己调配,自己核对,不经核对药品不得发出。对于病人因种种原因退回药房的药品要逐一核对,对字迹不清者、病人在院外自己购买的药品拒绝退回药房。所退药品经核对无误后方可与库存药品放在一起。这些都是减少药房发药错误的必要措施。

篇3:给药差错分析防范措施

1 静脉药物配置系统及运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1 注意管理及工作模式的改变对系统的影响

静脉药物配置工作开展前, 临床科用药全部由病房药房通过摆药、或处方提供。配置中心开展工作后, 静滴的长期医嘱由配置中心摆药出库, 然后进行配置供给临床科室。这就需要增加一个临床药局及相应的库房。而医生站和护士站程序只支持一个临床药局摆药, 也就是说医生下达用药医嘱时, 系统检查所需药品在临床药局中是否存在且可供, 若不存在或不可供则此项用药医嘱无法下达。由于两个药局所供药物品种不可能一致, 若医生所下药品医嘱, 不在医生站设置的摆药药局中, 则用药医嘱无法下达, 也就不能摆药。为解决此问题, 我们把病房药房库存品种加全, 病房药房没有的药, 库存设为零但可供标志置为1, 这样医生就可以顺利下达用药医嘱, 解决原医生站不支持多药局摆药问题。

1.2 注意是否存在重复摆药的问题

实行静脉药物配置前我院摆药类别字典是按剂型定义的, 针剂和片剂都由病房药房一个药局摆发。运行静脉药物配置后静滴的长期医嘱针剂由配置中心配发, 其他用药途径的针剂由病房药房摆发, 若仍按剂型定义摆药类别, 两药局摆药必然出现重复调药, 造成混乱。因此, 我们按给药途径重新定义摆药类别, 这样配置中心就可配发长期静滴用药, 病房药局则可摆发其他途径的用药, 从而避免了两药局重复摆药的情况。

1.3 注意经济核算问题

实行静脉药物配置前, 病人输液、配药全部在临床科由护士进行, 收入也都归临床科室。静脉药物配置后, 配药由配置中心进行, 输液仍由临床科护士执行, 因此收入也就分别属于配置中心和临床科室, 所以使用PIVAS系统时应与经济管理科协调, 确定好分成比例, 保证核算的顺利进行。还应注意军队免费病人的实际收入情况。由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程序是新增添的, 有其特殊性,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然存在不足之处, 如配置费用在系统参数中只能设收费或不收费, 不能按身份再识别收费否, 所以军队免费病人也有实际收入, 影响经济核算。因此我们在每月进行核算前, 执行一条SQL语句替换军队免费病人的实际收入为0, 以保证医院经济核算的准确性。

1.4 注意退药问题

退药既增加药师工作量又容易造成浪费, 所以应尽量控制。因此, 医院规定配置好的药品不能进行退药处理。临床科和配置中心应加强沟通配合, 如病人死亡、病人用药后出现过敏或医师根据病人病情发展需要修改医嘱, 临床科应在规定的配药时间前, 通知配置中心停配或缓配药品以避免浪费。退药后应注意库房库存和病人费用变化情况。如我们使用PIVAS系统后药库、病房药房反应某些药品库存量莫名奇妙地增加, 且增加量一般为2~3支, 经观察发现药库、病房药房增加的库存药品都是配置中心所退的药品且数量也符合, 因此断定退药程序有问题, 与编程人员反映后, 证实退药时, 程序向所有库房增加了库存, 因此产生了上述现象, 纠正后问题立即解决。

2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给药差错产生的原因

2.1 护士因素

(1) 护士的工作量急剧上升使护士处于超负荷状态、配置间工作特点是重复、琐碎、繁忙, 同时伴有机器轰鸣声、电话声等, 干扰大, 致使配药时精力不集中, 极易出现差错。 (2) 配置间工作压力及精神压力较大, 集中配药时间过长, 极易导致大脑过度疲乏而出现差错。 (3) 护士长期承受来自社会、家庭、工作以及其它环境中的过高的精神压力, 身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使护士产生职业倦怠感导致差错的产生。 (4) 护士只凭经验、凭印象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原则仔细核对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方法、时间;或者将药品加错、多加或少加药品, 调配顺序不当;将处方上的几种药品抽进同一针筒中, 高浓度下药物性状改变等, 均可导致差错的发生。 (5) 操作中无菌观念不强, 简化程序, 操作前后不洗手、消毒隔离工作不到位等都可以导致输液反应。 (6) 输液调配时或结束后空安瓿放置欠妥割破输液袋。

2.2 病区因素

(1) 病区护士输入医嘱错误, 如剂量错误、医嘱重复输入、医嘱未成组输入等。 (2) 临床医生对药物别名、性状、剂量、用法、药理作用、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液体之间的配伍禁忌熟悉度不够或对药物的半衰期不了解, 靠习惯用药, 导致药液、大输液选用不当、药物不合理配伍使用、剂量错误、给药时间不当。

2.3 药剂人员因素

(1) 药剂人员排药及核对药物不仔细, 混淆大输液、混淆药品规格、混淆不同厂家的药品、混淆外观相似的药品。 (2) 药剂人员及护士对输液卡上的半量及胰岛素等特殊用药未做醒目标记, 成品核对区药剂人员对是否正确加药未提出疑问导致出现错误。

2.4 由药剂人员及护士共同产生的

(1) 药师及护士对药物别名、性状、剂量、用法、药理作用、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液体之间的配伍禁忌熟悉度不够。 (2) 药师及护士在习以为常的环境中以惯常的方法和自己的经验来观察处理问题, 导致差错的产生。

3 静脉药物配置差错的防范措施

3.1 加强责任心

配制药液时要注意力集中, 不要大声喧哗、吵闹,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对药房发出的药物认真核对后再配制, 配药的过程要始终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把配制完的药液袋放入药篮内, 再次核对空安瓿后丢弃。药液袋置传递窗交药师再次核对药液质量。

3.2 克服心理定势及习惯性心理的影响

在配药操作中, 对药物相似、颜色类似的但作用、名称不固定药物要认真复核。养成自觉的好习惯, 切忌凭经验、凭印象进行工作。

3.3 防止疲劳过度

建议配制药物时间过长时起身作简单活动或配制药液时放一些轻松的音乐。

3.4 对药师及护士要加强教育, 严格遵守配置间的规章制度, 加强对药师及护士责任心教育

尽快熟悉并掌握药物别名、性状、剂量、用法、药理作用、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液体之间的配伍禁忌, 加强业务学习、加强药品的管理, 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5

药剂人员应与病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沟通, 如医嘱内容有误或含糊不清, 药剂人员应向病区提出疑问, 得到更正方可执行。

3.6

篇4:给药差错分析防范措施

【关键词】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差错分析;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29-02

静脉液体治疗是将液体直接输入到患者静脉内,在有效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了潜在的风险。我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 ,PIVAS)负责全院住院患儿静脉药物配置,静脉用药配置任何工作环节出现差错都直接关系所有住院患者安危。在运作过程中由于管理经验、人员培训力度、标准操作规程完善程度、差错防范措施验证等原因,在保证配置速度的同时有效控制差错的发生,是PIVAS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课题[1]。我们通过对静脉用药调配各工作环节出现的差错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对我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2010年度和2011年度发生的差错实行“免责”登记,即只记录差错事件,包括发生时间、事件经过、造成后果,不记录责任人。2010年度共配置液体538810袋,记录差错事件261件(袋),统计分析各工作环节的差错发生率,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后,2011年度共配置液体603497袋,发生差错193件(袋)。

2 结果

2010年度共配置液体538810袋,发生差错261件(袋),差错发生率0.048%。其中直接差错以粘贴标签环节发生率最高,占所有差错25.67%,未纠正差错以配置环节发生率最高,占所有差错13.41%。各工作环节差错发生率见(表一)。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后,2011年全年共配置液体603497袋,工作量增加12%,发生差错193件(袋),差错发生率0.032%,差错率下降0.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工作环节差错发生率见(表二)。

3 差错类型 直接差错是指某一环节出现的差错;未纠正差错是指上一环节出现的差错,在本环节中未查出。

4 差错原因分析

4.1 审方环节 常见直接差错有药物浓度不适、剂量过大、溶媒不适、存在配伍禁忌、液体和药物不成组等。如单磷酸阿糖腺苷用量0.06,处方量误开为0.6;应用头孢曲松,24小时内又用葡萄糖酸钙等。原因是中心审方药师审方工作量大,每天审核近2000余组药物,长时间面对计算机屏幕,易造成视觉疲劳。其次是对药物用法不熟悉,不合理处方未能审出。

4.2 粘贴标签环节粘贴标签环节以直接差错发生率最高。包括贴错液体、不同批次混放、漏贴标签等。

4.2.1 贴错液体 最常见5%GS50ml和0.9%NS50ml混淆,主要原因是二者外包装大小一样,正面虽有颜色区别,但是瓶体小,如果瓶签贴在正面把液体名称和有效期盖住,不便于查对,所以瓶签贴在液体反面,增加了查对的难度,易于混淆;其次是5%GS100ml和糖盐钾100ml,二者名称相似易于混淆。

4.2.2 不同批次混放,主要原因是不同批次瓶签同一时间或同一区域粘贴容易混放;新添加标签批次未及时分开,贴签时混放。

4.3 排药环节直接差错主要是备错药物。未纠正差错主要是贴签环节中贴错液体、药物批次混放在排药环节未核出。

4.3.1 备错药物最常见的有药物名称相似,如:哌拉西林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药物包装相似,如:头孢唑圬和头孢美唑;药物名称相同而规格不同,如:头孢替安0.5和0.25;药物名称相同而产地不同,如:头孢曲松有国产和进口两种规格。

4.3.2 液体贴错、药物批次混放在排药环节没有核出,主要原因是排药时核对信息量大,查对信息不全面及工作过程被打断等。

4.4 配置环节 配置环节直接差错常见非整瓶(袋)液体没抽出、药物剂量计算错误、剂量不精确、剩余药量大。主要原因是非整瓶(袋)的液体用量大,容易出现漏抽液体;儿童用药量小,剂量要求精确,常需要稀释后用5ml或1ml注射器加入,计算繁琐,容易出错。如:5%GS15ml,氨茶碱10mg,必须抽出35ml液体,由于液体装量不精确,15ml液体还要用20ml注射器测量精确再注入液体瓶内,再用1ml注射器加入0.4ml氨茶碱。配置环节未纠正差错发生率最高。主要原因是不整量药物和液体用量大,配制时既要计算药物剂量又要计算溶媒用量,精力集中在剂量计算上会忽视查对药物批次、溶媒、药品等。而且配置工作重复多、设备噪音大、时间紧迫,造成配置环节对前一环节的差错不易发现。

4.5 复核包装环节 复核包装环节直接差错常见分错科室、漏检瓶塞。主要原因是瓶签不平整,造成名称相近科室之间分错;光线不充足,检查不仔细,造成漏检瓶塞;未纠正差错发生率低。原因是复合包装环节是静配科工作流程的最后环节,是保障病人用药安全的最后防线。流程最后一关的风险和责任时刻警示员工,使该环节差错检出率最高,差错率发生最低。

4.6 退药环节 停药交代不仔细,导致遗漏。病区医嘱录入不及时或与中心当值人员沟通不当,当值人员疲劳或情绪问题、责任心不强,导致药物退错。

5 防范措施

配置差错的防范要建立有效管理系統来实现:包括受过培训的医护人员、畅通的信息化系统、合理的工作负荷、环节质量控制、完善的设施和设备以及其他各类辅助材料。我院静配中心正是采取了有效的管理系统使得差错的发生率由2010年的0.048%下降至2011年0.032%。

5.1 首先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风险意识,制定严格的差错防范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细化环节管理。

5.1.1 每月召开安全会议,对记录的差错进行汇总反馈,目的是找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会议讨论只对事不对人。鼓励科室员工积极发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环节分析出现差错的原因,共同制定防范措施。

5.1.2 制定《静脉用药各环节工作流程》、《静脉用药环节质量控制措施》等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

5.1.3细化环节管理:如特殊药品和高危药品由两人核对剂量准确再配入液体;每种药物统一稀释标准,配置和核对都按统一的标准计算剂量。

5.2 鼓励全员参与查找安全隐患,丰富工作缺陷资源。

实行“免责”安全隐患登记制度,鼓励人人参与质量控制。鼓励每个员工在工作中发现安全问题及时做好记录,记录时只记录发生的事情,不记录责任人。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瞒报、少报现象,尽可能发现所有安全隐患。

5.3 加强临床医生、护士专业人员专业培训,充分认识合理用药重要性及发生药物差错的危害性,制定合理用药奖惩制度。

5.3.1 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培训

定期搜集有关用药安全事例,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强化用药安全意识,时刻牢记“一袋液体一条生命”的警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工作责任心,及时督导修正其不良行为,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确保病人用药安全。

5.3.2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培训

组织学习科室制定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让员工熟记各环节工作流程,并跟班检查,每一位员工都把执行标准流程变成工作习惯并都能严格按标准、按流程规范操作。

5.3.3 业务知识、操作技能培训

每月组织业务知识讲座,每一位员工都参与讲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针对儿科用药特点,讲解加药技巧:药物稀释方法,减少瓶塞方法,避免差错的妙招,工作体会等。如减少瓶塞方法:选用侧孔针头,垂直刺入瓶塞,力度均匀,避免在瓶塞同一部位反复刺入等。

加强药学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药物配置应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随着新药大量研发和应用,药物的种类和规格繁多,护士对药品说明书知之甚少,在实际工作中,不重视药品说明书,缺乏对药物相容性、配伍、药物稳定性等方面知识[2]。对每种新进药品要组织学习药品说明书,特殊药品组织专题讲座。

5.4 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工作环节责任人。

每一工作环节结束,要签名或盖章,以示负责。设立质量奖,兼顾质量与数量的关系,避免盲目追求配置量而忽略配置质量,而导致差错的发生。

5.5 与信息管理相结合,减少安全隐患。

通过和信息中心沟通交流,设计安全警示标记,如将非整支药品剂量做特别标记,从而提示配置护士,在配置非整支药品时加以注意。对于现配现用的药品在输液标签上予以注明,同时此类药品在打印瓶签时予集中打印,集中放置,配置护士在同一批次最后配置,以缩短配置和使用时间,以防药效降低。对于通用名相同但药品规格或厂家不同的药品,在药品字典维护时,将规格和厂家加于药名前,以提醒配置护士注意,从而防止药品错误配置的发生[2]。通过改变审方屏幕字体颜色,区分新老医嘱,使审方药师集中精力,有的放矢审核新医嘱,减少差错发生。

6 小结

提高输液配置质量,确保配置液体的安全,责任是每一个配置人员必须自觉牢记的,严格控制对输液无菌和配置准确是非常关键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员均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及岗位职责来执行,才能降低差错的发生率。

6.1 实施“免责”安全隐患登记制度,只对事不对人的处理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强化专业人员的沟通意识,实现信息共享,及时进行信息沟通,适时进行流程再造。

6.2 保证药品及液体的质量安全,按批号、有效期顺序摆放,操作中坚持采用近期先用的原则,定期检查,超过有效期不得使用。

6.3人人参与质控,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药师严格审方,护理人员规范配置,如有疑问及时沟通,共同解决,杜绝差错的发生。

6.4 合理安排作息,不带情绪上岗和疲劳上岗,提高差错防范意识,增强操作安全意识,使工作流程变成工作习惯,工作差错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1] 吴瀛达,计佩影,王增寿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及防范 [J]中國药业,zoo7.16(6):52.

篇5:给药差错分析防范措施

关键词:儿科;留观患者;纠纷与差错

护理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服务的重要地位,在实践中忽视潜在法律问题,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尽快解决影响患者健康的根本问题。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实施以后,各种医疗纠纷案例剧增,护士感悟不深,为了降低纠纷与差错的发生率,注意针对工作中容易忽略的小环节,临床实践总结出防范措施:进行先控防范,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加强学习,领会精神: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反复学习新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将患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及形势要求传递给护理人员,加强防范,防患于未然,做到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知法懂法,时刻牢记法律就在自己身边,尽职尽责地为患者服务,小心谨慎,确保护理安全。1.2 群策群力,全员参与:启发全科护士,经常换位思考,假设自己是一名患者,知道患者最担心的以及最需要的。根据本科护理工作特点,查找最可能出现最容易忽略的差错环节,并以面形式罗列出来,月底开一次质量反馈,调动每一位护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针对问题酝酿防范措施。组织护理质控小组,在遵守各项制度情况下,收集资料,关注细节,制作防范措施。1.3 防范措施1.3.1 加强员工言行规范的学习,做好言行规范工作:①把“四声”恰如其顺地运用到工作中去,见到患者第一面时,要先向患者“问好”,同时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把抚摸很好地运用到患儿身上;②呼叫患者姓名时,“请”字当先,用普通话呼叫;③当穿刺失败或输液过程中出现肿胀,应做好解释,表示歉意,取得谅解;④为患者更换液体时,要准确及时,以确保用药安全;⑤对治疗结束的患者说明次日的治疗程序,并履行好自己的告知义务。1.3.2 做好落实指引、告知、提醒工作:①对初次来院治疗的患者,及时做好指引带路,向患者介绍医护工作流程,避免患者因不熟悉环境而产生不满情绪,延误治疗;②制作各种“温馨提示”标志,让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自觉维持秩序;③制作“三查八对”警示牌,随时提醒护士,确保操作安全性;④落实宣教指导,告知工作,输液卡签字规范,做好有些患儿频繁换陪人,液体多少,快与慢引起纠纷。1.3.3 做好解除患者疑虑和担心工作:①处理留观患者医嘱和由药房带过来的药物时,要与患者当面检查,并告诉患者的用法用量及时间,避免患者担心。同时避免患者抱怨熟人生人不同对待、等候时间长等误解;②贵重药品在加药后,应将空药瓶或安瓿留妥让患者查看,以满足患者心理所需并让患者放心。1.3.4 认真落实查对巡视工作:①处理医嘱的护士应做好自查工作,确保转抄医嘱正确,做好输液卡药品与患者自购品一致;②加药前护士再次查对输液卡的药品与准备加的药品的药名、剂量、用法准确无误后才加药;③注射前常规叫患者自报姓名,输液卡与液体不分家,以确保执行的准确性;④落实输液巡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予以处理。1.3.5 加强管理工作:①由于我科留观患者与住院患者混在一起,秩序的维持显的尤为重要,把留观患者的输液高峰与住院患者输液高峰期分开;住院患者输液高峰提前,留观患者的输液高峰推后,使病区治疗秩序井然有序;②执行各种优先制度,如病情较危重的学生或是老年人带的患儿,应优先给予解决;③弹性排班,繁忙时段及时调配人手,协助各班尽快疏通患者及陪人;④加强岗位练兵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一针见血”率,对特殊事件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如晕针、心跳骤停等病情突变;⑤定期做好总结考评工作,落实奖罚制度;⑥加强巡回,了解患者信息,及时给予解释、解决;⑦严格护士执业,注册资格,杜绝无证上岗,严格落实无证人员双签字制度。2 结果

2008年~2010年差错纠纷情况比较:见表1。2008年~2010年差错纠纷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表1 2008年~2010年差错纠纷情况比较时间 辅助治疗 输液数 纠纷 差错 2008年 132 4867 7 6 2009年 148 4908 5 3 2010年 150 4568 1 1 3 讨论

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依法管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民群众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常识,法制观念日益增强。与之相比,护士的法律意识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护理的要求,通过我们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加强内部管理,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让护士清楚地知道维护患者的利益就等于保护了自己的利益,护患利益是相连的[1]。引导护士把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延伸和升华准确定位,发自内心的地对患者负责的真实情感,既要“微笑服务”,更要“知识服务”。自觉加强防范措施的落实有有利于护理人员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增强[2]。

护理人员主人翁意识的增强是防范措施落实的保证。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密切,患者的期盼需求,担心抱怨等,她们都很清楚;由她们参与防范措施的制订,贴近患者的所需,比较细致,执行起来比由管理者制订更主动,更有效果。

篇6:差错事故防范措施

一、护理人员在医疗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医疗卫生行政法规、医院、科室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岗位职责、工作程序。

二、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制度、规范、法律法规。

三、共享医院的护理不良事件,防患于未然。

四、科内的不良事件认真总结,及时登记科内讨论。

五、每周对科内工作进行检查,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的管理。

六、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增强护患沟通,达到护患关系和谐。

篇7:医疗差错、事故防范措施

一、目 的

l.为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事故,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特制定《医疗风险差错、事故防范措施》。

二、防范措施

l.科室必须围绕“患者第一、医疗质量第一、医疗安全第一"宗旨,完善医疗质量保障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种抢救设备要处于良好状态,保证随时投人使用。

3.从维护全局出发,科室之间、医护之间、临床医技之间、门诊与急诊之间、门、急诊与病房之间应相互配合:严禁在患者面前诽谤他人和他科,抬高自己等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4.任何情况下,进修及实习医师均不得独立参加各种会诊。

5.加强对下列重点患者的关注与沟通:(1)低收入阶层的患者;(2)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3)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4)预计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者;(5)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6)对交代病情中表示难以理解者;(7)有发生征兆或己发生院内感染者;(8)病情复杂,各种信息表明可能产生纠纷者;(9)住院预交金不足者;(10)已经产生医疗欠费者;(11)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12)由于交通事故有可能推诿责任者;(13)患者选医诗诊疗者;(14)特殊身份的患者。

6.对于已经出现的医患纠纷苗头,科主任必须亲自过问和决定下一步诊治措施。安排专人接待患者及家属,其它人员不得随意解释病情。

7.各项检查必须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合理安排各项检查的程序及顺序。重视对于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各项检查及化验,其结果要认真分析,妥善保管。

8.合理使用药物,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和药物不良反应,特别关注老年人和儿童的用药安全,禁止将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于18岁以下人群。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严禁滥用抗生素,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一般不得预防性使用。

9.重视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充分发挥院、科感染监控人员的作用,对于己经发生的院内感染及时登记报告,不得隐瞒,服从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

l0.输血时必须进行HIV,HCV,HBsAg及梅毒血清抗体等检查。输血后的血袋交由输血科统一保管,7d后方可销毁。

11.病历书写。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要求进行书写,严禁涂改、粘贴、刮擦、伪造、隐匿和销毁病历。住院病历:(1)首页的填写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进行填写。科主任必须及时检查进修医师、住院医师病历质量。

(2)科主任对病历终末书写质量负责,上级医师对运行各环节病历书写和管理质量负责。(3)科室必须认真对待质控科签发的不合格病历通知书,3d内对病历进行完善,填写整改意见答复表,以书面形式上交质控科。(4)住院病历必须在24h之内完成。

(5)主治医师必须在24h内对新入院患者进行查房,并在病历中体现查房意见。

(6)患者入院72小时之内必须有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查房,并在病历中体现。(7)住院病历的其它内容参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执行。

(8)主治医师对于终末病历的签字必须在患者出院的同时实现。(9)科主任的终末病历签字必须在患者出院5天之内完成。(10)死亡病历讨论必须在1周之内实现。

(11)手术记录必须在手术后24h之内完成,第一术者必须亲自书写或审阅手术记录并签字。(12)抢救记录如未能及时书写完善,须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13)各种检验报告、影像、病理报告及各种签字单等资料必须妥善保存,不得遗失。借阅时必须登记备案,及时返还。

(14)杜绝患者及亲属末经许可,随意接触病历现象。(15)禁止病房医师私自借出和复印病历。

(16)保管好住院病历,防止丢失。门诊病历:(1)必须包含主诉、病史、体检、诊断、处理等内容。(2)处方必须符合相关规定。(3)门诊病历交由患者保管。(4)门诊医护人员不得私自扣留患者病历,以防丢失。13.收治病人

(1)收治患者落实急诊优先、专病专治的原则。

(2)对于慢性病和危重患者,各科必须以病情和患者利益为出发点,不得以种种借口拒收患者。

(3)我科具备空床的专业或病区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受他科借床患者。

(4)患者在办理住院手续时,签署《住院知情同意书》和委托书,负责代理患者履行在院期间的知情权及选择权。14.三级查房及会诊

(1)三级查房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的重要措施,各级医师必须严格执行。(2)对于普通患者,住院医师每日查房2次,主治医师每日查房1次,主任(副主任医师)每周查房1~2次。

(3)对于重点(危重)患者,必须及时查房和巡视。

(4)对于危重患者和病情复杂的病例,以及具有潜在医疗纠纷的患者,必须及时报告医务科,组织院内会诊,必要时请院外专家会诊。(5)收治14岁以下患者术前必须请儿科会诊。

(6)急会诊必须在lOmin内到位。15.患者的知情同意内容如下:(1)疾病的诊断,拟实施的检查、治疗措施、预后,难以避免的治疗矛盾,门诊治疗中药物的毒副作用;住院患者的主管医师、主治医师及相应的科主任(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2)检查、治疗措施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以及为矫正不良后果可能采取的进一步措施,住院治疗中必用药物的毒副作用。(3)手术中需留置体内材料。(4)医疗费用中自付费用情况。

(5)手术、麻醉及其它侵袭性操作的实施情况。(6)手术过程中发现与术前诊断不一致病灶。

篇8:给药差错分析防范措施

关键词:西方处方,处方调配,用药安全

目前, 许多医院药房都存在处方调配环节差错的问题, 这对患者的身体康复和医院的发展都不利[1,2,3]。因此, 在处方调配过程中, 一定要严格遵守处方调配操作规程, 认真做好“四查十对”, 确保处方调配质量, 从而避免药物治疗差错和药源性疾病带来的损害。下面我们就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探讨一下我院门诊西药处方调配过程中出现的差错问题, 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份门诊中的西药处方21528张, 医嘱1072份, 处方和医嘱的样本覆盖到全院的各个科室中, 从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方法

根据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药品说明书等, 分析评价处方调配中出现的差错现象[3]。

2 结果

在抽查的21528张西药处方和1072份医嘱中, 其中医嘱标签写错21例, 多发药19例, 少发药18例, 药袋用法写错7例, 忘发药6例, 发错药品品种6例, 处方说明未写5例, 审方失误4例, 没写标签2例, 写错患者名字2例, 写错针条2例, 未写针条2例, 未写患者名字1例, 处方打错颜色1例, 带回针条未给1例。。对上述出现的处方调配差错进行归类分析如表1。

3 讨论

3.1 差错原因分析

3.1.1 药师工作中不够细心。

处方调配看似简单, 其实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如果粗心遗漏了一点信息都可能会造成患者用失误。例如:荨麻疹患儿医师开具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医嘱为每次服用1/3片。药袋用法写错成每次1片, 患儿如果服用, 会造成服用药物过量, 可能会昏睡不起。再如月经失调的患者, 医师同时开具戊酸雌二醇片和黄体酮胶囊, 处方说明为:“黄体酮胶囊同期治疗最后5 d加服。”如果没有在黄体酮胶囊的药品包装上注明“周期治疗最后5 d加服”患者可能就会不知情, 与戊酸雌二醇片服用的时间同时, 将会造成治疗失效。所以, 在处方调配过程中, 作为调配者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多写、少写、写错任何一个字都是不允许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养成细心的良好习惯, 避免调配差错。

3.1.2 药师业务自我提升意识不够浓烈。

不熟悉药品包装规格, 就可能造成少发药或多发药, 平时不注意归纳区分包装相似的药品有可能造成发错药, 张冠李戴。所以, 在平时的工作中, 个人要花时间花精力多记多背药品包装规格。从药房管理角度而言, 包装相似的药品应设警惕标志牌, 提示药师调配处方时多加注意。

3.1.3 药房工作环境

在夏天的时候, 如果中央空调制冷效果不好, 药房温度太高, 工作人员就容易情绪烦躁, 有些工作人员喜欢一边发药一边聊天;这些都容易出现忘发药、未写患者名字、未写针条等错误。所以, 无论是从硬件上还是软件上, 都要保持良好的药房工作环境, 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调配差错的发生。

3.1.4 医师开具处方粗心大意

我院使用的是电子处方, 医师在开具处方时, 如果粗心大意, 可能会犯一些这样的错误:比如要开“克林霉素注射液”在选择药品名称时不注意可能会选成“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干混悬剂”;诊断是“中耳炎”开具氯霉素滴眼液, 用法选成“滴眼”。如果调配药师也没有细心核对, 可能就会造成审方失误。这样的错误是需要医师和药师共同努力配合方能避免的。

3.2 防止差错的措施

在我院门诊西药处方调配过程中, 还存在着许多调配环节的差错现象, 在用药的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到药物的药理作用、相互作用、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减少不合理用药的情况。门诊药房应严格按照卫生部门颁布的操作规范条例, 对发生差错事件及时进行差错原因分析使全体调剂人员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发生差错的后果及危害性[4];加强培训, 提高药师业务水平, 医师处方不合格往往容易导致差错事故, 调剂处方前药师应认真审核处方。对于有问题的地方应及时反馈, 提高医务人员的用药安全意识, 从而为患者提供一个用药合理、安全的条件[5]。

参考文献

[1]徐文芳, 王华飞, 肖廷英, 等.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3, 16 (4) :358-360.

[2]宋爱菊.医院门诊药房药品差错分析及预防策略[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14) :161-162.

[3]何慧丽, 李冬梅.门诊药房常见调配差错原因与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5) :925.

[4]谭莉莉.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31) :250-251.

上一篇:新中式红木家具设计的论文下一篇:曹老师简介 Word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