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差错常见原因及防范

2024-05-05

手术室护理差错常见原因及防范(精选10篇)

篇1:手术室护理差错常见原因及防范

手术室护理差错常见原因及防范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国家法律的逐渐健全,患者的权利意识也正逐步增强,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服务质量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护理人员对此应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护理质量,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而控制护理差错的发生,是保证与提高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手术室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运行单元。手术室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轻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重者可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水平,因此,应加强医疗安全防范意识。下面把最容易出现的几类差错原因和如何防范介绍如下:

防异物遗留于体内

手术前、关闭体腔前后由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认真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等物品的数目,检查器械螺丝是否松动,器械是否完好,详细记录在物品清点记录本上。手术医生在深部组织出血填纱布时应及时告知洗手护士填塞数目。手术过程中添加的物品要及时记录,手术台上掉下的物品应及时捡起放在固定的地方,不能随意拿出手术间。2 防医院交叉感染

2.1 建立空气消毒登记制度,建立定期空气细菌培养。对灭菌后的物体及消毒后的病员皮肤和医护人员的手进行抽查。

2.2 在杜觉过期无菌包上,完善岗位责任制,由夜班负责清理过期无菌包。2.3 严格管理进出手术室拖鞋的使用制度。随时抽查。2.4 发现病例立即上报 发现或怀疑有交叉感染的患者,要立即上报主管部门,停止手术,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再决定对策。防输血、用药及气体引起的差错

术中输血,必须经2人认真核对无误后进行。输血结束血袋应保留24 h。执行口头医嘱用药要复诵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做好记录,用过的空安瓿输液袋应保留便于核对,待手术结束后方可扔掉。使用化学药品要严格掌握浓度、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灼伤黏膜和皮肤。手术室内的各种气体瓶应定点放置,标签醒目,比如氧气瓶上应挂上“有氧”或“无氧”并及时更换随时急用。防患者和手术部位发生错误

术前根据手术通知单安排手术房间,确定后不随意更改。术前根据术前评估表巡回护士到病房探视患者,增加对患者的印象,比如摘下贵重物品,对安有活动性假牙患者要嘱其将假牙摘下等。护士接患者时,根据手术通知单与病历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麻醉方式,确定无误后将患者送到指定手术间;同时根据x光片或ct片再次核对手术部位。目前我院也制定了由主刀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三方共同完成的“安全核查表”。5 防手术患者身体意外伤害

经常检查对接床各关节是否完好,接送患者时可将床头适当抬高,将护栏竖起防止患者摔伤,搬运患者时应先将对接床固定好后再搬患者。施行麻醉穿刺时巡回护士应在一旁扶住患者,并给予安慰解释,放松情绪。摆放手术体位时应适当衬垫,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防止过分外展或牵拉而引起神经损伤。使用高频电刀时电极板应贴在患者肌肉丰富的部位;消毒皮肤时消毒液不能过湿以防浸湿床单,引起皮肤点灼伤。防标本保管失误引起的差错

标本固定使用4%甲醛,固定液应放在加盖容器中,减少挥发。手术取下的标本由洗手护士及时用固定液装好贴上标签,在“病理送检本”上详细登记并签名。快速病理切片标本让家属过目后立即送检,每星期一和四保管好的标本送检前由护士长或质控员核对签字后送检。

综上所述,手术室常见差错事故的原因是医护人员在执行各种操作时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而导致患者发生了不必要的伤害。针对这些情况,我科对全体护理人员加强业务素质教育,将查对制度落实于各项工作中,培养强烈的责任心。每月集中学习业务知识,每月进行差错事故分析会,将可能发生的差错苗头进行分析整改,制定防范措施,同时针对其他单位发生的医疗差错事故进行讨论分析,不断总结经验,警钟长鸣。随着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防止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避免医疗纠纷是医护人员重要的责任和义务。护士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手术室

谭丽梅

2010年3月15日

篇2:手术室护理差错常见原因及防范

【摘要】 手术室是医院施行手术治疗及抢救重危病人的重要场所,也是整个大外科的核心。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它在与临床各科室有着密切关联的同时,各方面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也比较多,在任何环节上的疏忽和错误,都会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为此,加强手术室管理,提高工作质量,防止工作中的错误,才能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差错;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手术室的护理差错的出现轻者延误病人的治疗,浪费手术物品,增加病人的痛苦,重者导致病人残疾甚至死亡。为减少和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我院分析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差错原因分析

1.1 管理方面 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或有管理制度,但执行力不严,制度流于形式,奖惩不力,激励不强,手术人员数量众多,素质参差不齐,如排班考虑不周全,工作交班,护理管理环节都可能出现护理差错。

1.2 护理知识和技术方面 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手术不断的开展,新仪器、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发生护理差错的可能。护理人员不及时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对业务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规范,即有可能发生护理差错。

1.3 护理责任方面 常由对病人身份的查对、手术部位的查对、用药、输液、输血、器械、敷料的查对不严和违反制度,不坚守岗位引起,如接错患者,摆错手术部位。术中输液、输血、用药查对不认真。执行口头医嘱太轻率,导致用药错误。器械清点不清,添加物品未及时记录,发现器械、物品少时存在侥幸心理而致纱布或器械遗留患者体内。延误手术时间,增加患者痛苦。因此,工作责任心不强,医疗安全意识薄弱,执行制度和手术室护理规程不严是引起护理差错事故的主要原因。

1.4 医院感染管理方面 手术室工作人员无菌观念淡薄,不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消毒隔离制度,使病人发生医院感染,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1.5 手术护理记录方面 手术护理记录单内容描述含糊或与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有出入,少记、漏记、错记、涂改,甚至缺少某些记录单,都是引发手术室护理纠纷的隐患

1.6 手术体位安置不当 手术体位的安置不当引起的并发症由于患者手术时间较长,肢体局部受压过久,血液循环受阻,引起局部组织压疮。肢体过度伸展、旋转导致神经损伤,或因衬垫不当引起呼吸困难等。

1.7 高频电刀使用不当,常致病人皮肤灼伤。

1.8 送检标本遗失 标本是手术进一步确诊病情的重要依据,如果标本遗失,将延误或失去诊断抢救时机。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报告以电话方式通知,有时传达不准确。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

2.1 建立完善系统的手术室规章制度,强化制度管理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保证手术室各项护理工作协调运行、防范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的必要条件。根据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制订完善各项制度,如手术室安全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等、手术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标准等,并组织学习,严格执行。其次要注意护士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和新护士的岗位培训及带教工作。做到人手一册护理工作指南,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每个护士都必须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上遵循操作规程。成立科内质控小组,使护理质量评价有量化标准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2 加强业务学习,进行缺陷控制 护理持续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进行缺陷控制,通过缺陷控制使护理过程中各环节可能发生的问题降到最低限度,从而减少差错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每月应组织业务学习、业务考试,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加强对护士规范化培训及“三基”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考核,提高专业业务技能及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配合。建立晨会提问制,鼓励护士参加大专、本科的继续教育,派业务骨干外出进修深造,以适应新业务技术开展,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树立“质量就是生命,安全第一”的观念,保证手术护理安全,使科室的护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良性循环的轨道。

2.3 强化安全质量,责任教育,提高护理风险意识 消除护理不安全性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责任心是护士减少漏洞发生的保证。要加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教育,让护士懂得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有了安全和风险意识,才能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树立“病人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观念,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慎独修养。在每月护理质控讨论中,查找工作中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进行分析讨论,制订整改措施,重新学习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注意术中医护之间语言交流技巧,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不议论病人病情,术中用眼神或手势代替可能引起清醒手术病人心理压力的语言。

2.4 制定合理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是护士进行护理工作的指南,严格按照操作常规工作也是护士保护自己的有力依据,是解决纠纷的准则。因此,护士必须遵循各种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并注意强化消毒隔离意识和规范无菌技术操作意识。

2.5 提高护理书写质量 认真填写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应全面、及时、真实地填写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前、术后皮肤情况、手术体位、巡回和器械护士的签名、术中输血、输液、尿量、标本处理情况等,字迹清晰,不得涂改,勿用缩写、简写。明确手术记录单的内容,重点记录术中所用无菌包是否消毒合格;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情况;术后患者标本留送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后的去向等。

2.6 手术中患者的体位 手术体位的安置以既符合手术操作要求又不过分妨碍患者的生理功能为原则。

2.7 防止电灼伤 使用电刀时,电刀负极板与患者皮肤接触时,注意平整放置,保证接触面积,宜放在肌肉丰富处。随时检查,经常观察皮肤情况。

2.8 加强标本管理 病理标本对对患者的病情诊断及治疗都非常重要,护士要妥善保管好标本。标本取出后,器械护士将标本交给巡回护士,巡回护士在标本袋上标签上写明患者科室、姓名、床号、住院号、标本名称,在标本登记本上登记并签字,按指定位置存放,由专人送病理科检查,如遇多个标本组织时,要标注清楚,并和医生认真核对,不可混放。手术中无论取下任何组织都要询问医生是否留取标本,不可自行处理或弄丢弄错。

2.9 加强物品管理 保证手术物品齐全,手术仪器性能良好,术前护士应熟知手术步骤,术中所需的特殊物品器械,熟练掌握各种医疗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如心电监护仪、活动式X线机、各种内镜、高频电刀、特殊手术器械等。做好仪器的保养、定期维修,经常保持仪器的最佳工作状态。用前再一次检查所用仪器的安全性及功能是否良好。小结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差错能够对患者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应该认真、仔细,不能够掉以轻心。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和一线护理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外在与内涵的水平、规范各种医疗护理行为.尊重法律与医学发展的要求形成工作常规,完善工作制度严格遵守。提高法律意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防范护理缺陷,从而确保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篇3:手术室护理差错常见原因及防范

1 手术室工作中易出现的护理差错

(1) 工作中未认真执行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制度, 接错患者, 弄错手术部位。 (2) 输液、用药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导致用错药物或剂量, 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3) 术中输血时未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 输错血, 用错血型。 (4) 器械性能不良, 手术设备设施使用不当, 引起皮肤烧伤;延误抢救时机, 引起医疗事故。 (5) 术中未严格执行器械、敷料清点制度, 导致手术物品遗留伤口或体腔内。 (6) 工作中未严格执行手术卫生规范、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引起切口感染。 (7) 未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 导致手术过程中“危急值”报告不清而发生错误。 (“危急值”包括血钙、血钾、血糖、血气、血小板计数等) 。 (8) 手术患者体位摆放不当, 导致压疮。 (9) 因接送患者运送工具安全性能差, 或安全措施不到位, 未科学分工, 导致患者坠床和跌伤。 (10) 未建立标本管理制度, 导致弄错或丢失标本。 (11) 因观察病情不仔细, 护理记录不完善, 未签订知情同意术, 导致医患纠纷。 (12) 未建立护理 (不良) 事件报告制度, 缺乏报告意识。

2 防范措施

(1) 落实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由护士持手术通知单, 手术患者接送、物品交接单到病房, 与病房护士共同核对病历、患者的姓名、手术名称、部位、血型、影像资料、物品等并记录, 查对手术部位标记, 核对手术患者标识“腕带”、平车悬挂“标识”, 由巡回护士, 麻醉师与手术医生三方共同查对, 并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执行麻醉前、术前暂停、切皮前及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的手术核对过程。确保正确的手术患者, 正确的手术部位, 正确的手术。 (2) 手术室护士必须加强对药物知识的学习, 正确掌握药物浓度、剂量、配制方法, 牢记配伍禁忌, 严格查对制度, 及时、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 手术台上所需药物必须由巡回和洗手护士共同核对以后抽吸, 查明剂量, 准确加入, 执行口头医嘱时, 必须重复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 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补记医嘱、记录, 用过的安瓶应保留, 便于抢救后再次核对。药品分类保管, 标识清楚, 剧毒麻药品专柜上锁保管, 放在每个手术间固定方便取用的位置, 常规检查效期, 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3) 执行输血三查八对制度, 取血时查对, 输血前由巡回护士与麻醉师共同核对姓名、血型, 血液有效期, 血液质量, 输血装置是否完好等, 并执行双签名, 避免输错血, 输血用的储血袋应保留24h备查。 (4) 常规检查所需器械及特殊仪器性能、急救药品, 手术护士加强对各种仪器相关常识; (5) 应急预案的学习, 掌握使用方法, 提高应急能力, 保证仪器性能完好备用, 定期检查, 使用高频电刀时, 保证手术室电压稳定, 正确安放负极板, 手术床上铺橡胶单, 患者头发用布包裹以防导电, 防止电刀灼伤皮肤。 (6) 严格执行清点查对制度, 每台手术坚持手术前查对、关闭体腔前查对, 关闭体腔后查对, 完全关闭切口后查对, 清点物品、术中增加、减少用物时, 要求洗手和巡回护士共同唱点2遍, 并准确记录, 术中器械、敷料固定放置, 尽量用带钡线的纱布, 术中如遇缝针折断及脱落, 应及时找到断端及缝针, 并核对无误;术中用花生米必须用止血钳夹持好, 防止遗留伤口或体腔内, 患者出院前摄片做资料保存。 (7) 手术室护士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和慎独精神, 打开无菌包, 取用无菌物品, 配制药液等, 都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提高操作技能, 对怀疑污染和污染物品均需重新灭菌, 对感染性手术, 所用器械、敷料及手术间严格按感染规程处理, 合理应用抗生素, 加强感染管理, 降低切口感染率。 (8) 医院应建立健全“危急值”报告制度, 陈述简练、清晰, 接收信息正确, 书面记录, 复述口头医嘱, 检查报告内容无误后方可采取行动。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手术体位的正确安置, 避免拖、拉、推, 动作轻柔, 协调一致, 避免手臂过度伸展, 保护受压部位, 使用水褥垫减少对骨突出部、血管和神经的压迫, 重点受压部位使用褥疮贴, 术中要勤查勤看, 避免因手术体位不当所致的皮肤、神经组织损伤, 床单平整, 避免潮湿, 建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接送患者的平车两侧应有护栏, 定期检查平车车轮, 进出电梯门要保护好患者头部及肢体姿势, 合理使用约束带, 确保患者安全。 (9) 仔细管理手术取下的组织、标本及时固定, 标注清楚并专人送检, 双方核对签字, 术中需做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时, 应及时通知病理科, 标本取材后立即送检。严格遵循病历书写规范, 认真书写及完善护理记录, 字迹清晰、及时、准确, 医护人员应加强相关法律知识学习, 提高防范意识, 签订知情同意术, 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保管好病历档案。最大限度减少医疗事故或纠纷。 (10) 建立护理 (不良) 事件报告制度, 鼓励主动报告。

参考文献

篇4:护理差错常见原因及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397-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国家法律法规的逐渐健全、社会新闻媒体对医院的负面影响,患者权利意识的逐步增强,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服务质量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而护理差错是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护理人员对此应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护理质量,切实做到“以人为中心”,控制甚至于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笔者总结了在临床工作中所见护理差错的常见原因及相应的防范对策,现报告如下:

1 常见原因

1.1 责任心不强 工作缺乏责任心,对患者的主诉不重视,抱着见多了、无所谓的心态,病情变化时不及时通知医生;观察病情不仔细,不按规定巡視病房;患者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低估病情,而延误了抢救时间;交接班流于形式,未仔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皮肤等变化,不能及时发现褥疮;有时急着下班,该交代的问题既没有给患者交代也未给接班的护士交代;依赖实习生和陪护。这些差错极易引起医疗纠纷,从而严重影响护理质量。

1.2 三查七对执行不严格 三查七对制度是护士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则,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三查七对执行不严密而出现的差错仍占较高比例。在用药查对中,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护士更换床旁已备好的输液瓶时,往往不再查对输液瓶上的姓名;在医嘱查对中,三人/二人查对时,由于环境嘈杂、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致使该执行的医嘱未执行,该停的医嘱未停;晚夜班一人查对时,更由于精神状态、体力、依赖心理等影响,而出现不查对的现象,以及用习惯性思维去处理医嘱也不容忽视。

1.3 专业技术水平欠缺 技术水平差这在年轻护士中是较多见的。由于工作时间短,基础理论及专业理论都相对缺乏,工作经验少,技术水平不过硬,违反技术操作规程,操作不熟练,对临床中一些问题不能正确判断、处理或采取预见性治疗护理而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例如,不知甘露醇、多巴胺、硫酸镁静滴外渗可引起皮下组织坏死;阿托品抢救有机磷中毒时,不能正确判断阿托品化及阿托品中毒;脑出血患者双侧瞳孔已不等大,而未及时迅速地输入甘露醇;静滴硫酸镁不能掌握其毒副作用,应用硫酸镁时不知观察呼吸、尿量和膝跳反射;应用大剂量镇静剂和降压药时不能注意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应用硝普钠降压时不知要注意避光等等。

1.4 工作压力的负面影响 医护比例配置不到位,不良的工作环境,紧张的工作性质,频繁的倒班,复杂的人际关系,工作的高风险性,医护劳动报酬分配不均,护理人员看不到美好的前景和出路,工作缺乏自豪感和成就感等等是导致护土产生工作压力的主要方面。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使得护士产生工作疲惫、厌烦感,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激怒,对患者不关心;无个人成就感,致使工作不专注,易被干扰,执行医嘱和配药时极易发生差错;而且对患者的询问不耐烦,缺乏同情心,无责任感,该做的不做,该解释的不解释,导致患者不满意而出现医疗纠纷。

1.5 法律意识淡薄 不学习相关的护理法律法规知识,护理工作时不及时、准确记录,随便执行口头遗嘱,随便为亲人及熟人输注液体等等。

2 对策

2.1 加强管理,增加责任心 护士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护士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从思想上加强护士责任心的教育,用案例进行风险意识防范的教育。对自己班次的患者要全面掌握(包括新入患者、病危、病重、特殊患者、特殊治疗等),做到按要求巡视病房,针对重点,重点观察,做到有的放矢,忙而不乱。认真仔细观察病情,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同情、关心、体贴患者,一切为患者着想。

2.2 加强查对意识 实施“奖惩”并行措施,三查七对是杜绝护理发生差错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护士应牢记三查七对,并严格执行,不要粗心大意,不要报着“已有人查对过了”或者“反正还有他人查对”的思想。查对时,可采用“呼唤应答法”;既杜绝了外界环境的干扰,也使患者在整体护理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增加了护护之间、护患之间的合作与信任,从而提高了查对的有效性。针对护理工作,有差错要惩罚,但往往忽略了奖励。对那些及早发现了患者的病情变化在医生未到场时实施了正确的急救措施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或及时发现并阻止了护理差错导致的后果等等行为要大力奖赏并在科晨会或院会、院报上提出表扬。奖惩并行实际侧重奖励,即强调用正性激励加强护士查对意识,提高了护士的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出差错者的自尊心和好胜心。

2.3 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与经验交流 院护理部及科室护士长定期组织学习专业知识,特别是专科护理常规,制定临床抢救路径;定期每月一次三基考核;不断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积极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每2个月1次传达学习心得;利用每日晨会交班,做简短经验技能交流。使全院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学习、讨论,共同发展,从而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

2.4 积极有效应对压力 首先,护士自身应保持良好职业心理,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取得患者信任,增加职业成就感,自身体会到护理职业的崇高。在工作中以最佳心态去对待每一位患者,以减少护理差错。另外,护士应积极锻炼身体,并学会自我调节,从而缓解精神与体力上的压力。其次,医院管理者应重视护理工作中支持系统的完善、规范。如护理人员的配备;供应室、药房等明确职责,减少一些非护理性的超负荷劳动,真正“把护士还给患者”。建立健康咨询中心,组织护士学习有关压力理论,缓解压力的方法。从而为护士创造一个轻松良好的工作环境。

2.5 增强法律意识 经常学习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医院管理条例,如《护士管理条例》、《刑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等,自觉用法律约束自己,工作中认真、及时、准确记录护理文件,不随便涂改、删除、伪造护理文件,不随便执行口头医嘱和随便签名,无医生正规医嘱,不随便为亲人或熟人输注液体或其他处置。

篇5:手术室护理差错常见原因及防范

一、出纳工作发生差错的原因

1.制度不严,无章可循。有些单位不按账款分管的原则行事,单位领导、会计人员随意经手现金,且长期不与出纳结算,出纳员对现金收支情况不明,因而常出现差错。有的单位为了逃避上级或有关部门的审计、检查、监督,采取隐瞒收入的手段,私设“小金库”,搞“账外账”,这样,不仅会造成“账内”资金与“账外”资金相互交错,而且由于这部分资金在收支上存在的不合理或不合法性,加上长期缺乏正常监管,因此,常常出现乱批乱支乱花现象,这也是导致出纳工作出现差错的重要原因。

2.手续不全,疏于防范。有的出纳员填写现金支票、编制证账凭证不规范,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有的借款无据或领款不签字、不盖章,时间一长,借款、领款人遗忘,或有意赖账,或意外身亡,事后清查账务,出纳员又找不出对方借款、领款的其他证据,只得自己赔钱了事;有的对现金、凭证、支票、存折、印鉴等保管不善,一旦遗失或被盗,就会酿成祸患。

3.工作不勤奋,粗心大意。

4.监督不力,管理混乱。

5.动机不良,知错犯错。

二、避免差错的防范措施

1.健全制度,按章办事。严格执行《现金管理暂行制度》,实行现金、存款内部控制。严格执行账款分管制度,出纳员不登记会计记录,非现金出纳员一律不得经手现金。建立健全现金收支和票证管理制度,现金收取使用统一规定的收款凭证,并及时全额入账,严禁收入不上账或截留收入,私设“小金库”;现金开支要由分管财务的领导审批,严禁坐支、挪用、公款私存,库存现金不得超过规定限额;加强票证管理,严禁“出卖”账户、出借支票和擅自签发空白转账支票。

2.规范操作,杜绝漏洞。填写支票要认真,做到字迹清晰,数码规范,大写前不留空,小写前注明均,避免给坏人可乘之机;编制证账凭证,要按原始单据的自然张数填写附件张数,并用胶水粘牢,以防脱落和避免原始单据被别有用心的人拙掉销毁、嫁祸于人;领款、借款要严格履行手续,领款必须有领款人签字盖章,借款必须由借款人立据、签字盖章并经分管财务领导审批。

3.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出纳工作是一项繁忙而又细致的工作,要真正做好这一工作,必须做到“三勤、三心”。“三勤”就是:业务生疏要勤问,重要业务工作勤向领导汇报;经办业务要手勤,做到填单认真、点钞准确、记账及时、手续清楚,尤其对每一笔收付业务,要按照时间先后逐笔记好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及时盘点现金,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联系银行要腿勤,每天超过规定限额的结存现金要及时送存银行,经常与银行核对存款账目,一旦发现错账,应及时弄清情况,迅速更正。“三心”就是:学习业务要虚心,不懂的问题要虚心请教,不要不懂装懂;办理业务耍细心,每一笔收付业务郡要亲自过手、过目,辨别真伪,严格把关,避免粗心大意造成差错;日常工作要有责任心,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高度警惕,谨慎从事,尤其对现金、凭证、支票、存折、印鉴等要妥善保管,防止遗失、被盗、被骗而酿成大祸。

4.加强监管,民主理财。一是加强会计监督,特别是出纳员要主动接受会计人员的监督,主动为现金盘库提供条件,对账时主动为会计员报出现金库存数,只有这样,才能检查出账款是否真正相符以及避免不必要的失误。二是加强审计监督,平时对财务收支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审计,年终进行全面清理审计,对检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区别情况,及时处理。三是推行民主理财制度,经群众民主推荐、选举,产生民主理财小组,理财小组定期召开理财会议,检查财务收支情况和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公布财务收支账目,接受群众监督。

篇6:预防常见手术室护理差错预案

[摘要] 目的:根据手术室常见护理差错原因制定干预方案,以减少和阻断护理差错发生,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方法:认真剖析手术室发生差错的每个环节,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干预方案,防患于未然。结果:实施环节控制,确保患者安全,杜绝了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细节决定成败,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和护理工作人员必须重视易出现差错的护理环节,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和业务水平,有效维护患者与自身权益。

手术是为患者解除病痛,医治创伤的侵入性操作,是由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密切配合来完成的复杂工作。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都会影响手术的成功,以致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所以手术中保证患者安全极为重要。本文剖析手术室发生护理差错的每个环节,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制定干预方案,以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手术主体的差错预防

1.1 防止接错手术患者

巡回护士到病房接手术患者时实行问名制,应根据手术通知单和病历认真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手术名称、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皮试结果、术前用药、手术时间。对于同一病区有重名患者且同日手术者,或者有2名以上急症入院而没有办理住院号者,以及临时更换手术间者必须反复核对。

1.2 防止手术部位错误

脑、颈、胸、肾、肢体等部位以及疝的手术,应在手术单上注明何侧。洗手护士和麻醉医师术前访视患者时要认真查体,阅读病历及X线片等,并和手术医师核对,明确手术部位。

1.3 防止摆错手术体位

巡回护士应了解术式,与术者、麻醉师及时沟通,摆放体位时操作要轻柔协调,注意负重点和支持点是否正确,各种垫物和支撑物软硬要适中到位,使已安妥的体位舒适不移位。坚决避免左右侧混淆,致使患侧未暴露而却暴露了健侧,如果医生错把健侧当成患侧而施行手术从而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医疗事故。

1.4 防止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的细菌主要来自于空气、手术器械、医护人员及患者自身。因此应从加强患者术前准备、保持手术室空气的质量、手术器械和用物的灭菌质量、手术室人员严格的无菌操作和良好切口屏障等措施来控制切口感染。同时每月要定期采样监测消毒效果,选用高效消毒剂,保持有效浓度,定期更换。尽量采用高压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减少使用浸泡和薰蒸消毒[1]。

2用药、用物的差错预防

2.1 防止遗留物品于体腔

纱布、器械等遗留在患者体腔或切口内是严重的医疗事故。无论择期或是急诊手术,都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即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后,三次清点敷料器械并记录,确保无一遗漏。术前应清理手术间原有敷料,以免和台上纱布发生混淆。术中因手术需要将纱布撕开;术中随增加或转移器械而增减敷料;更换巡回护士时都需要双人严格清点计数。手术器械不但要清点数量,更应注意器械的完整性,特别是易丢失的小部件如小螺母。细小缝针及银夹等应仔细查点,骨折内固定折下的短钢针头要妥善放置。台上掉落纱布、器械等物品应及时捡起,定点放置,不可带出室外。

2.2 防止用药错误

使用任何药品前,必须2人共同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瓶签脱落、字迹不清或有疑问者,一律不用。查对药名时要查对全称,空药瓶保留至术毕方可弃去。执行口头医嘱时,须复诵一遍,经医生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及时记录。麻醉、急救药品应分开、定点放置,专人管理。手术台上应采用不同式样时容器盛局麻药液,以免与其他药物混淆。此外,用药错误还表现为使用方法不当,因此我们必须掌握各种常用抢救药品的用法和用量,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忙而不乱,做到稳中求快,越是繁忙越不可忽视规章制度的执行[2]。

2.3 防止输血、输液错误

错输血型一旦发生危害相当严重,应特别注意。取血者到血库取血,应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多个患者同时输血时严禁一人同时取多份血。取血者将血送至手术间时,巡回护士应将病历与配血单、血袋进行核对,然后再由麻醉师核对。输入前由输血者再次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完毕,血袋应送血库保留24小时。输血时,巡回护士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输液错误常发生于急诊患者,应尽可能地详细采集既往史、过敏史,对昏迷、小儿等患者,应仔细询问配偶、父母等陪同人员。输液过程中要根据病情和手术需要调节输液速度、控制输液量,及时更换液体,防止空气栓塞或因输液速度过慢未能及时补充血容量而延误抢救时机。

2.4 防止错误使用止血带

止血带使用错误包括两方面:一是静脉输液使用止血带(压脉带)没有及时松开,引起肢体缺血挛缩或坏死;二是治疗和预防肢体出血时未按规定使用止血带,主要是位置、压力、时间错误。因此,在上、松止血带时,巡回护士要认真查对,严格按操作规程,密切观察,尽早发现栓塞心、脑等重要器官的症状并及时处理。另外,应特别注意急症患者、老人、小儿、消瘦者、全麻、醉酒、意识不清、痴呆、聋哑人、精神患者等,因为差错事故更容易发生在这些人身上。技术操作的差错预防

3.1 防止标本丢失和错误

术中取下的任何组织都要询问医生是否留取标本,不可擅自处理。术中器械护士应将切下的标本妥善的放在器械台上。甲状腺、淋巴结等标本容易发生错位,应特别注意。术毕应及时将标本放入标本袋内并固定,贴上标签,再将病理检查单与标本核对后放在指定位置。手术室指定专人负责送检标本,送检前再次核对标本、标签、病理检查单,并且字迹工整、项目齐全的登记记录,无误后送检。术中标本送冰冻切片,应由巡回护士立即将标本放入标本袋内,贴好标签,写上科室、患者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及采取部位,连同病理检查单交专人即刻送病理科。连台手术的标本取下后,应马上固定并作标记,以防丢失或张冠李戴。

3.2 防止摔伤、碰伤

在接、送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者头部及手足。动作要轻、慢,根据病情搀扶患者从中间上车或上床,须有人扶住车身防止滚动。在运送途中,护士手推车头,患者脚在前、头在后,这样以利观察患者。小儿、醉酒、意识不清、痴呆、精神患者要有护士床旁守护,必要时上约束带,经常检查平车、担架有否损坏,以免患者坠床或坠车摔伤,发生责任事故。

3.3 防止燃烧爆炸意外

在手术过程中往往都使用氧气,要做到用氧“四防”,用完应立即关好阀门,每个氧气瓶应保留至少5个气压。定期检查各手术间的电路、医用气体管道装置的安全性、密闭性,对高频电刀、电动胸骨锯、无影灯、显微镜以及其他设备应定期检测、维修。各种电源要保持干燥,以免发生意外。

3.4 防止器械准备不全、术中仪器使用不当

术前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物品应准备齐全,严格认真、准确无误地挑选各种手术所需的器械。在进行准备器械、敷料时,事先检查其性能是否完好、配件是否齐全、数量是否充足,以免措手不及,台上、台下忙乱。使用电凝器时,电极板要平坦,紧贴患者皮肤,固定于患者肌肉丰厚处,防止电极板灼伤患者。患者身体其他部位避免与手术床上的金属部分接触。小结

篇7:手术室护理差错常见原因及防范

2.1 给药差错

发错药、打错针、漏发药、漏注射属护理差错的首位[1]。2010年全院共发生给药差错7起,其中有静脉输液差错3起,漏输液体或量不准确3起,口服药发错病人1起。分析以上发生原因如下:

2.1.1 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操作过程中护士未“三查十对”,造成张冠李戴或看错药名、剂量等现象。

2.1.2 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工作中马马虎虎,漫不经心,查对不认真,对于药名、病人姓名相像时,就错发药了。2.1.3 交接班不认真,特殊药物给药前没仔细交接,接班护士没认真检查是否还有其他治疗未做,特别是夜班,护士注意力不集中时易出差错,如漏发药、漏注射的时间多发生在14时、20时、24时。2.1.4 护士的药学知识掌握不够,不能对本科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用法熟知,常规药品的作用与病人不相符时,护士不知道,就给病人用了。

2.2 跌倒

跌倒是指身体的任何部位,因失去平衡而意外地触及地面或其它低于平面的物体,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伤害事件。其发生原因如下:

2.2.1 年龄因素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个器官的退化,感觉功能障碍、视力、听力减退,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反应迟顿,易跌倒。每年约30%的老年人跌倒1次或多次,而跌倒的概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的年发生率高达50%[2],据报道,老年患者对预防跌倒认知的差异及意识的淡漠是跌倒难以避免的因素。

2.2.2 药物因素

因病人使用有些药物,如降压药、控制血糖药、安眠药、镇静剂等,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药和麻醉镇痛药,被公认为是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

2.2.3 环境因素

病人入院后,对病区环境不熟悉,加上偶有地面潮湿、有积水、光线不足、地面不平等,行走时稍有不慎极易跌倒。同时家具的防范设施不足,如马桶、走廊内无扶手、病床未加床档、床铺过高及座椅过低等均增加了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

2.2.4 护士因素

在这6例跌倒事件中,发生在夜间有4例,占总数的66.6%。夜间时段,上班护士相对白天较少,巡视病房的次数不够,间隔时间长,不能及时发现和帮助患者的服务需求。

2.3 药液外渗

药液外渗是指静脉注射时,药物不同程度渗漏到血管周围组织,造成软组织肿胀、疼痛,甚至引起软组织坏死。

2.3.1 患者因素

临床中的以下几类病人在输液时易发生药液外渗。2.3.1.1 小儿、老年患者

烦燥、意识障碍无法沟通的患者,由于不配合 血管脆弱或者感觉、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2.3.1.2 重症患者

如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2.3.1.3 癌症病人是外渗的危险因素

因为癌症患者反复化疗,静脉血管脆弱,难以穿刺。

2.3.1.4.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易发生药液外渗。2.3.2 技术因素

穿刺的护士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或进对穿刺针的性能不了解,或者穿刺后在远端小静脉用力推注药物,都极有可能造成药液外渗。另外穿刺部位重复多次穿刺也是造成外渗的一个原因。2.3.3 血管因素

外周静脉较中心静脉容易发生外渗;静脉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缩,血管内压力增加容易发生外渗;关节处、皮下组织少的部位由于活动度大,易外渗。

2.4 压疮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的溃烂和坏死。

2.4.1 力学作用

造成压疮的三个主要物理力是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通常是2~3种力联合作用所致。持续性的垂直压力是引起压疮的最主要原因;摩擦力作用于皮肤,易损害皮肤的角质层;剪切力是因两层组织相邻表面的滑行产生进行性的相对移位所引起,与体位有密切关系。我院发生的4例压疮,都是因为皮肤与床铺出现平行的摩擦力,加上皮肤垂直方向的压力,导致剪切力的产生而发生的。

2.4.2 局部皮肤经常受潮湿或排泄物的刺激,出汗、大、小便失禁等使皮肤潮湿,加上尿液和粪便的刺激作用,局部皮肤的酸碱度发生改变,使皮肤表皮保护能力下降,皮肤组织极易破损,形成压疮。

2.4.3 全身营养不良或水肿

此类患者的皮肤较薄,抵抗力弱,受力后易破损;营养不良的患者皮下脂肪较少,肌肉萎缩,一旦受压,局部缺血、缺氧而易发生压疮。本院发生的压疮中,有两例病人营养很差,尽管按时翻身拍背,在骨隆突出仍然出现压疮。3 防范措施

3.1 给药差错的防范

护士是住院患者用药的直接操作者,又是用药的最后把关者,因此在防范用药差错中起重要作用。

3.1.1 强化培训护士的业务素质

包括各项护理工作制度、职责;还应加强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使护士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提高风险意识;加强护士责任的教育,不断规范护理行为,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3]。

3.1.2 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医嘱执行制度及交接班制度。用药前应认真检查药物名称、剂量、用法,核对病人姓名等,操作后的查对尤其重要,这次查对能使护士本人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差错并及时纠正,可将伤害降到最低。3.1.3 护士长在病区应随时巡视病房,检查各个护士的工作质量,尤其对新护士,责任心不强的护士,更应注意环节质量的控制。为此护理部规定了护士长每日应至少四次查房,对查出的问题应记入质量考核登记本或查对登记本上。3.1.4 各科室都建立了药品说明书,各护士长都收集了本科常见药物及抢救药品的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整理成册,并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3.2 跌倒的防范措施

3.2.1 评估病人

自2011年起,我院护理部制定了“患者跌倒、坠床安全评估预防记录本”,要求护士对入院的60岁以上老年病人,要全面评估病人的既往史、跌倒史、服药情况、睡眠及意识情况等,根据评分结果,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2.2 环境管理

向新入院病人及家属详细做入院指导,如病情允许,扶助患者亲临各处环境,给予提醒安全防范之处,并向家属及陪护人员交待清楚;如离开患者应加上床档;将日常用品放于患者触手可及的地方;并将呼吸器放在床头或

枕边。夜间打开地灯、保持地面干燥。

3.2.3 加强管理

我院护理部将“预防患者跌倒”纳入质量管理范畴,并不定期进行检查,拟定相应的预防对策,确保执行。尤其对老年人、行动受限、意识障碍等易发生跌倒的高危人群,更应多关心、多问候、多巡视、多观察,确保每位患者的安全。

3.3 药液外渗的防范措施

3.3.1 加强护士基本功的训练,力求一针见血,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避开关节处,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好针头,采用保护性约束,尤其对小儿、老年人或意识障碍的病人,有家属陪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的照顾方法。输液完毕,正确拔针:先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针。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及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时间为5~10分钟,切忌来回揉动。3.3.2 近两年来,我们全院推广使用静脉留置针,因为留置针导管软,不易损伤血管,而且可保留3~5天,避免反复穿刺,可保护血管。

3.3.3 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严格按护理级别巡视病人,一般要求,扎上液体后半小时之内护士要巡视病房一次,检查穿刺部位及液体点滴是否通畅,以及病人的反应,如发现药液外渗,应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是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护士要进行床头交接班。3.4 压疮的防范措施

3.4.1 评估病人

2011年起我们开始使用“压疮评估表”,从神志、营养、循环、用药等方面对病人进行评估打分,对于高危人群要进行健康宣教及必要的防范措施。

3.4.2 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对长期卧床病人建立翻身卡,每2h翻身拍背一次,必要时缩短间隔时间,并使用海绵垫、气垫褥等,使支撑体重的面积加大,减小压疮,对易受压的骨隆突处,可用软枕、海绵垫等架空,以减轻对局部组织的压力。

3.4.3 避免局部潮湿等不良刺激,保持患者皮肤和床单清洁、干燥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对大、小便失禁、出汗及分泌物多的患者,应及时洗净擦干,局部皮肤涂凡士林软膏;不可让患者直接卧于橡胶单或一次性床单上,保持床铺、被服清洁、干燥、无皱褶、无渣屑。对于易发生压疮的病人,护士每次巡视病房时都要检查床铺是否合乎要求。

3.4.4 加强营养。评估后如病人营养不良,护士应做饮食指导: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主,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不能进食的患者和医生协商,静脉补充营养。4 讨论

通过对2010年全年发生的四类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实施一系列的护理防范措施,致使2011年全年发生护理不良事件8起,减少了13起,减少了62%。研究显示:有些护理不良事件虽然难以避免,但如果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加强管理,注意护士队伍的在职培训,尤其是新护士的培训,认真督查各项护理工作制度的落实,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因素,将护理不良事件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篇8:手术室护理差错常见原因及防范

1 手术室护理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

1.1 未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和操作规程

无菌环境控制不严格, 无菌操作不规范, 增加患者感染的几率。不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和操作规程导致的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高、损害大、后果严重的风险之一。如果不执行查对制度, 就有可能造成接错患者、做错手术、用错药、输错血、手术用物遗留体腔、标本丢失或弄错等, 而导致严重后果。如果不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违反无菌操作规程, 就有可能造成手术感染, 轻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增加患者痛苦和费用, 重者可致残、致畸[2]。

1.2 医务人员因素

在患者用药前, 所服药物的浓度、剂量等未进行核对, 从而导致患者服药错误而出现过敏, 或者输血、输液方法不当, 致使静脉通路循环不畅需要抢救, 从而使手术时间延误[3]。

1.3 环境因素

手术室属于外人严禁场所, 通常是封闭的状态, 因此, 手术中医疗设备如术中使用电刀、电凝产生的烟雾, 各种化学消毒剂的使用, 麻醉气体的排放, 及监护器、推车、麻醉机等噪音问题, 引起护理人员的心理、生理及操作状态出现问题, 如出现头痛、头晕、烦躁等情况, 从而对手术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2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2.1 严格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

落实责任到个人,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贯彻改善因制度不完善引起的护理缺陷;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防止输血、用药错误;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预防院内感染[4]。

2.2 手术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在麻醉、手术开始前, 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巡回护士第3次执行暂停程序, 以大声唱读方式核对患者科室、床号、姓名、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法, 要求病历、手腕带、患者自述三者相符, 并在《手术患者交接安全核对记录单上》签名确认。凡进入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手术前、关闭体腔前、缝合切口前后由洗手护士、巡回护士2人仔细清点核对所有敷料和器械并登记签名。清点时全神贯注、细致、认真;术前巡回护士清理手术间内易混物品。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要在手术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术毕4次共同清点器械物品, 并检查其完整性。洗手护士对手术台上一切器械物品的去向要做到心中有数;手术台上掉下的任何器械物品, 巡回护士应及时找回并保管好同时及时记录术中临时添加的器械物品。当发现器械物品数目与术前不相符时, 手术室护士一定要坚持原则, 极力查明原因, 严防异物遗留体内。

2.3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在人员的安排上要做到合理的安排, 适当的减轻人员的工作负担, 在已有的人员安排工作中, 实行排班制度, 调整各种班次以减少护士过度超时工作负荷。注重护理管理者与护理人员及的沟通, 及时了解工作人员的心理或工作问题并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指导、帮助, 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从而让其积极的面对工作[5,6]。

2.4 加强风险意识教育, 提高防风险问题的能力

组织全体护理人员每周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学习规章制度、应急预案、主动服务内容、新业务及新技术。每月1次学习手术室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护理安全、法律知识等。通过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和理论知识及法律意识[7]。

2.5 保持医患之间沟通顺畅

术前让患者及家属全面了解手术的大致流程和必要性, 减少患者及家属的负面情绪, 增加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进而缓解护患矛盾, 这是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最有效方法。护理行为过程中, 将护患沟通能力作为护理人员考核的一个方面, 在护理记录项目中加设沟通项目, 护理部严格考察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次数, 并且积极与患者核实沟通的情况, 加以总结, 提高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水平。

3 小结

手术室是施行医院手术的主要场所, 具有高风险、高强度的特点, 护理安全涉及到整个医院手术患者的利益, 因此应非常重视。如何规避手术室护理差错或事故的发生, 防范潜在护理安全隐患, 除了要求手术室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把患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还要从管理角度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才能提供安全的手术环境, 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 从而杜绝医疗护理差错或事故发生[8], 降低患者并发症, 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黄志宏.手术室潜在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3) :660-661.

[2]宋香枝.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8) :98-101.

[3]欧阳华莉, 周君杰.浅议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与防范.卫生职业教育, 2013, 31 (16) :134-136.

[4]庄召琴.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工企医刊, 2012, 25 (5) :9-11.

[5]邱锦芳, 郑灵, 邓小嫡, 等.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当代医学, 2010, 16 (13) :109-110.

[6]刘雪云, 罗梨芳, 郑晓燕.护理程序应用于手术室护士专业培训的效果分析.全科护理, 2010, 8 (30) :2800-2801.

[7]刘军艳.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与防范对策.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 18 (5) :133-135.

篇9:眼科常见护理差错原因及防范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差错时有发生,不仅造成病人的身心痛苦,而且直接影响了护理质量。因此,如何避免和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是我们临床护理人员应予高度重视的问题。现讨论如下:

1 常见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

1.1 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最常见的是临床护士在用药期间,未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而造成差错的发生。如在为病人发口服药时,未核查病人的腕带与床头卡、服药卡是否相符,只叫床号,不叫姓名,就把药发给了病人,结果造成病人吃错药的现象,这种现象较为常见;也有个别护士在为病人输液时,既不喊床号,亦不叫姓名,凭着自己的感觉就给病人输液,造成相邻病床之间交叉输错液体现象;还有在为病人点眼药水时,不仔细核查左右眼,导致点错眼的现象。这些差错的发生都是由于护士在进行治疗中违背了操作规程,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所造成的。

1.2 未专心致志地工作:上班时间精力不集中,人在心不在;或者是边干活边聊天,把病人反映的情况抛在一边,该测的体温未及时测,该量的血压未及时量,该发现的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该向医生汇报的未及时汇报。结果使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导致差错的发生。

1.3 专业技术不熟练:因未能正确熟练地掌握专业技术操作方法,未掌握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而造成失误及差错的发生。如有些新上班的护士在为角膜溃疡病人点眼药水时,操作手法太重,按压到眼球,轻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重者加重了病情,延长了治愈时间而造成差错的发生;还有的护士在为病人做泪道冲洗时,因操作不熟练,损伤了周围组织,造成差错的发生。

1.4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个别护士由于工作繁忙,在转抄医嘱单或治疗单、服药卡时,字迹潦草。药名、剂量辨认不清,执行者凭感觉用药,导致加错药或用错剂量的差错发生。

2 防范措施

2.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给病人准确用药的过程看起来比较简单,但稍有疏忽即可铸成大错,造成生命危险,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给病人用药期间,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不可存在丝毫侥幸心理,不可凭主观感觉行事。特别是在病人多,工作忙,手术多时更要注意核查病人的床头卡,佩戴的腕带等。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避免差错的发生。

2.2 加强责任心:这主要是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平时要加强医德医风学习,转变护理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深入病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上班精力高度集中,排除一切干扰,做到专心工作,确保病员的安全,防止差错的发生。

2.3 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及专业技术的训练:因理论知识不全面和专业技术操作不熟练而造成差错,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平时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的理論知识,同时还要加强专业技术训练,遇有疑问及时向有经验的护士请教,使自己在以后的专科操作中做到准确、熟练、减少或避免差错的发生。

2.4 提高护士书写水平,要求其在转抄各项医嘱单、治疗单时,笔画规范,字迹清楚:药品、剂量、时间、用法准确无误。在填写床头卡、腕带时同样需要规范认真,以便他人易于辨认核对。

3 小结

篇10:用药差错的原因及防范

用药差错是指药物应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可发生在药物选择、处方、配方、标签、包装、发药、服用和监测过程中。用药差错是客观存在的,发生原因有操作者个人因素,也存在管理体系的漏洞。发生用药差错与医生医嘱、处

[方书写、药品调配、药品应用这三个主要环节有关发生差错的主要原因。

用药是一项非独立的治疗性操作,是实践中重要的一环,是医、药、护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用药过程的参与者有医师、药师、患者及其监护人、护士与相关的医务人员。

[2]1.医师开方差错

1.1书写差错,如将药名、剂量、剂型、用量、给药途径及次数写错或出现笔误。

1.2对所用药品不熟,如同一药物的不同商品名,同类药物的不同品种,造成重复用药。

1.3对药物剂型不熟悉造成用法错误,如肠溶片、缓释片掰开服。

1.4不熟悉药物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超剂量用药等。1.5医师对用药政策不了解如医疗保险患者超范围用药等。

[3]2.药师调配差错

2.1责任心不强,不按照操作规程、核对制度配方,纪律松散,劳动态度不严肃造成的,疲劳上班、注意力不集中,受周围环境影响等都可能配错药。

2.1.1调配虽有核对,核对药师流于形式而造成发药错误,甚至配发过期变质的药品。

2.1.2核对与交代不清 如每次5mg易使患者及家属误为每次5片等;又如地高辛每天服1次,每次半片,药师在药袋上误写成每天3次,每次1片,易出现用药错误。

2.1.3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专业知识薄弱求学阶段没有认真学习,对各种药品的名称、药性、作用甚至外包装等了解不多,掌握不全面,以致在给患者药物时发生错误。2.2药品名称混乱:药品的名称、包装、颜色、字迹相近,同药异名、异药同名、一药多名或多剂型等,极易造成视觉差而出现发错药。

2.3组织管理不力,分工不明确,药品摆放位置混乱调剂者粗心未核对而忙中出现差错。

2.4药品质量 药品出现过期变质在配发时并未查对发现,引起患者投诉。

3.护士给药差错

[4]发错药、打错针、漏发药、漏注射居护理差错的首位。主要表现:

3.1各种护理工作制度和措施如“三查七对” 执行不到位,患者用药张冠李戴或看错药名、剂量等。

3.2交接班不清,特殊药物治疗没仔细的交班,接班后没及时检查是否还有其他的治疗。特别是夜班注意力不集中易出差错。

3.3处理医嘱错误居护理差错的第二位,常见有药名相混、时间剂量错误,早停或晚停,漏抄错抄医嘱。主要是执行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所致。

3.4配药不规范,粉针溶解不完全,抽吸残余药量较多,多次穿刺输液瓶塞增加微粒污染。

3.5多数护士只注意本组药物间的配伍而忽略相邻两组药物的配伍禁忌。

4.患者用药错误

患者依从性差,不遵医嘱,不按时按规定服药致用药差错。发到患者手中的药品,患者是否能正确使用,是医药工

[5]作者值得关注的问题。

4.1误解医嘱将服用氢氧化铝凝胶的医嘱每次“用前摇匀”误解为“用前摇晕”。结果每次服药前皆先把自己摇晃至头晕目眩才服药。

4.2不明用法如有的患者误以为硬胶囊剂的外壳是包装而倾出内容物服用;将高锰酸钾粉误为内服药口服;把含漱液咽下等。4.3超剂量使用发给妇科患者的高锰酸钾,每一纸袋为1g,有的患者误为1次用1包。

4.4干燥剂当药服下尽管厂家包装已经标明干燥剂,但吞服干燥剂的事情仍时有发生。

4.5不知剂量单位换算某些药品的说明书专业性过强,如在药品用法上标注mg、g等,令不少患者不知所措,只好不辞劳苦返回讨教换算问题。

4.6慢性病用药问题,尤其老年人长期服药,因记忆力差常出现漏服、错服、多服药品现象。

防范措施

防止用药差错首先要有医师开出正确规范的处方或医嘱,防止药师和护士误解。药师除必须正确调配外还具有责无旁贷的防止患者用错药的职责,护士承担着临床用药和药效监控的责任。

1.医师开方差错防范

医师应全面收集应该资料,注意厂商和医药杂志广告宣传的真实性,防止误导错误用药。

1.1应全面掌握药物治疗新动态,多与药师沟通;用药要考虑患者生理、病理情况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1.2处方、医嘱书写应规范、完整,字迹应清晰易辨,以避免辨认不清出现调配差错。

1.3处方医师多与患者交流,说明服药应注意的事项及需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观测方法。

2.药师调配差错防范

2.1药品的正确调配 要求药师应熟悉调配规程、用药程序和安全配发,认真执行“四查十对”制度。

2.1.2药品摆放有序,包装相似、读音相似等应分开摆放,是减少取药差错的重要防范措施。

2.1.2配齐一张处方的药品后再取下一张处方,遇字迹潦草的处方应与医师联系确认后再配发防差错。

2.1.3严格执行审方制度,发药前应重复检查原始取药凭证,确保药名、标签、包装、数量、剂量无误。

2.1.4采取柜台式发药,面对患者叫名发药,对照处方逐一向交代用法并交药到手,杜绝发错药。

2.1.5开设咨询窗口,提供用药咨询服务如用药注意事项、最佳用药时间与方法、储存等,防止用错药。

2.2药师应为临床提供新的药物治疗学信息;定期开展

[6]合理用药评估工作,发现并纠正不合理用药。

2.4贯彻预防为主、持续性改正的质量管理方针,加强事前教育,事中督查与事后点评,做到赏罚分明。

3.护士给药差错防范

护士是住院患者用药的直接操作者,又是用药的最后把

[7,8]关人。护士在减少用药差错中起重要作用。

3.1认真核查用药医嘱和配伍变化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加强与医师或药师的沟通,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3.2药品使用前要认真核对该医嘱剂量等是否正确,并核实患者的身分是否属实。

3.3加强交流、耐心听取和解答患者的问题,告知注意事项,了解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病情变化等。

3.4护士不能满足于“执行医嘱”,要熟悉药品名称、作用、用法、配伍、不良反应的防范等等。

3.5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对责任教育,定期进行“三基三严”考核。

4.患者用药错误防范

加强患者的用药教育,为患者把好关。医、护、药应重视与保证患者正确用药问题,教会患者正确用药。

4.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最重要的是发药详细交代用法等,尤其老年及农民患者。

4.2药师注意搜集研究患者用药错误问题,做好提前预防即发药交代,把工作落到实处。

上一篇:我心中最美的一幅画作文600字下一篇:考试工作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