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牌的启示小学作文参考

2024-04-26

玩牌的启示小学作文参考(精选5篇)

篇1:玩牌的启示小学作文参考

星期天有几个朋友在我家玩纸牌——斗地主。我们把牌洗匀,就开始起牌。我一下子起了两个“炸弹”,我想:“我牌这么红,打底也不一定输。”于是我打底,成了地主,他们仨对我一个人。他们笑我说:“你一个人对我们仨,你还是早点投降吧。”我不甘示弱,反唇相讥:“想赢我?那是墙上挂门帘——没门!你们认为人多势众就行吗?”我心中暗想:“我有两个‘炸弹’,还想让我输!看我不炸飞你们,炸得你们满地找牙。哼,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经过一阵激烈的.“战斗”,那几个自以为是的家伙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功,最后只得缴械投降。杨紫鹏拿起一根棍子乱舞一气,他说他要吸收点天地精华来打败我。

这时我想:“我之所以能赢,是因为我有两颗救命稻草似的‘炸弹’护身。打牌输赢,靠的是实力,而不是运气,打牌如此,学习做事也是如此。”

篇2:民国小学作文的启示

本文从民国时期的优秀作文选中选取一篇小学生作文, 将其和当代小学生优秀作文进行比较, 从分析两篇作文差异的角度来透视民国时期小学作文的概貌。由于时代背景不同, 学生的习作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差异。

示例一:

春郊游记

某月某日, 校中放假。课余在家, 殊无聊赖。闻街外有卖花之声, 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 不觉步至山下, 牧童三五, 坐牛背上, 吹笛唱歌。再前行, 青山绿水, 白鸟红花, 杨柳垂绿, 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 俯视碧草如毡。见有茅亭, 乃入座。未几, 炊烟四起, 红轮欲坠, 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

示例二:

春游徐州

星期六, 我们五年级同学和老师, 一起去游览徐州这个古老的城市。

早上6点30分, 在洒满朝霞的春风里, 客车奔驰在宽阔的大马路上。同学们欢乐的歌声钻出车窗, 洒向一座座长满翠柏的高山, 飞向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 飘进一个个开满花朵的果园。

“徐州到了!”不知谁叫了一声。车刚停稳, 同学们就像一群出笼的小鸟, 纷纷跳下来。随着老师, 我们来到了彭园:通过正门, 踏上绿树掩映的小路, 急切地朝东北角奔去。

那里是游乐园。里面有转马、撞车、飞机、船……虽然我没来得及坐一坐, 可心里却美滋滋的。走出乐园, 我们又来到动物园, 里面有东北虎、孔雀、猴子……最使我难忘的动物是猴子, 它们坐着、躺着、吃东西的姿态, 和人多么相近!一颗颗圆圆的脑瓜, 一双双调皮的眼睛, 一对对大招风耳, 还有一张张富有表情的脸, 它们的一悲一喜, 一怒一乐, 都和人十分相像, 尤其是那一双双“手”, 简直和人一样灵巧。

10点钟我们又乘车来到云龙山。我们开始攀登这一级级台阶, 来到松鹤亭, 只见那松鹤比老师还高, 白羽黑翅红头顶。单腿挺立, 翅膀展开, 长颈往后扬起, 尖嘴朝天, 好像正要鸣叫着飞向蓝天。

绕过松鹤亭, 我们走到了长廊:长廊很宽, 内两侧是一通到头的长凳, 朱红的柱子对称排列;顶部有历史图画, 色彩鲜艳, 形象逼真, 让人流连忘返。

这次难忘的春游就要结束了。我在心里默默地说:再见了, 徐州!

以上是两篇小学生写的关于春游题材的作文, 第一篇出自民国小学生模范作文选, 第二篇出自现代小学优秀作文选。上述两篇文章同是写春游, 却有很大的差异。

许多读者争相评价现今的小学生作文与民国时期的小学生作文相去甚远。继而把矛头指向现今的教育, 批评现今的“应试教育”和“应试作文”。

其实大可不必为民国版和现代版小学生作文的差异惊叹, 因为二者时代不同、背景不同, 并不具有很强的可比性。人们在对当代语文教育失望的同时, 对民国语文教育采取了褒扬的态度。尽管这种态度对于当代语文教育未必公平、客观, 但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民国语文教育的独特价值。

读者不难看出, 第一篇文章意境恬淡、优美, 颇有古典诗词中的田园之美。文笔优雅生动, 情感细腻真实, 处处体现着传统文化的语言之美、韵味之深。让我们感慨的是, 骑牛的牧童, 炊烟与茅亭, 都已经不是如今的小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了。而第二篇游记, 以时间为顺序, 以游览地点的转移为线索, 真实地记叙了游徐州的经过:游徐州古城—沿途景象—到达徐州—游彭园—登云龙山—告别徐州。层次清楚, 线索分明。在所看到的事物中, 小作者选取了印象较深的两处景观展开描述, 写彭园, 详写了动物园的小猴子;写云龙山, 写了松鹤。这篇游记存在两处明显的不足, 一是景物描写有些单薄, 如写彭园, 只写动物园的小猴子, 其他景物一笔带过, 好像彭园就是动物园, 难以给人形成总体印象;二是观感部分几乎没有写到。

我们确实应为今天孩子们语言表达、想象力的贫乏而担忧。与民国的儿童相比, 如今的学生更多地被拘在学校与家庭里, 更多接触的是数码产品与现代传媒, 他们的视野比以前要开阔得多, 但电脑、电视的直接刺激使得他们动脑筋的机会日益减少。

尽管二者时代不同、背景不同, 并不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但从一定程度上看, 民国小学生作文可作为当代语文教育和当代青少年教育的一面镜子, 还是能对当今的作文教学有一些启示。

两篇作文同为关于春游题材的优秀作文, 它们之间有共性, 也有差异, 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 作文就是写话, 就是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写出来。一篇好的作文其实就是要有写好“流水账”的功夫。可以看出, 在第一篇文章中, 没有花哨的词句, 全是平实的叙述, 在叙述之中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 喜怒哀乐尽在其中。在寥寥百余字里,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等一目了然。即使是当代文豪大家, 都很少有能写出如此高雅如行云流水的文章。第二篇作文以时间为顺序, 以游览地点的转移为线索, 真实地记叙了游徐州的经过。层次清楚, 线索分明。也不失为当代小学生优秀作文。可以看出, 一篇好的作文只有回到语文的根基上, 去追问什么是作文, 扣住作文的基本要素, 回归写作的本真, 才能写出平实但又生动的文章。

第二, “有意思”要大于“有意义”。细心的读者会发现, 两篇作文的结尾有所不同。第一篇作文结尾写道:就灯下而记之。而第二篇则是这样结尾:这次难忘的春游就要结束了。我在心里默默地说:再见了, 徐州!由此可见, 第一篇作文作者是觉得春游的经历很有意思, 满足了自己的审美需求, 放松了身心, 所以归来记之。而第二篇的结尾则有模式化、套路化的特点, 对作者来说, 这可能只是一次普通的春游, 不一定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而让他“难忘”, 现在的小学生游记里经常看到类似的结尾。

小学作文究竟要“有意思”, 还是要“有意义”?多年来, 我们的作文教学始终强调学生要写出有意义的文章, 真不知小学生的生活中究竟能挖掘出多少重大的“意义”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 作文命题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 不会再出现“记一件难忘的事”“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这样的题目, 但很多题目之下的指导文字仍隐隐约约指向“意义”二字, 教材里的课文更有不少来自《读者》之类的“感人”小故事。我不否认这些故事有可能是真实的, 但这些毕竟离孩子的生活太远, 这些故事的意义太多太重了。

第三, 有感而发与命题作文。在当今应试教育背景下, 作文教学思路僵化, 学生作文也呈现模式化、套路化的特点。写作成了一种需要应付的作业, 而不再是抒发自我感情的载体。可以看出, 第一篇文章的作者是有感而发, 从而归来“就灯下而记之”, 全文半文言半白话, 情趣高雅, 思想深刻, 对祖国的山河有很深的感情, 而这种感情绝不矫揉造作, 真正融于细腻的笔触间, 令人感慨万千。而第二篇也是普通的春游, 全文没有看出什么情感上较大的波澜, 让人感受不到作者对于这次春游的“难忘”, 却还是以这样套路的结尾有些生硬地将全文拔到“难忘”“有意义”的高度, 有些口号化之嫌。可以看出, 这是一篇老师有组织地带领学生春游, 并且事后提出要求让学生写的文章, 不可否认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式, 但教师如果能尝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随时随地地写下来, 不过多地要求数量和题材, 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心”, 或许学生作文中的情感会更自然地流露出来。

当然, 单纯地拿来个别民国小学生作文与现今小学生作文简单地进行比较, 评价孰优孰劣, 不足以说明问题。作文教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的制约, 但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一环, 其改革和发展也必然要借助积累的经验, 借鉴前人的研究。从这个角度来看, 民国的作文教学还是能留给今人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时毛主编.民国模范作文[M].北京:新星出版社, 2011

[2]张鸿举.初学作文的常识 (第四版) [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53

[3]赵欲仁、朱经农、沈百英.革新的小学国语科教材教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48

篇3:美国小学作文教学及其启示

一、美国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特点

美国各小学非常重视写作教学, 普遍开设了写作课程。教师们重视儿童语言能力综合的、整体的发展, 小学写作教学是与阅读、说话和听力教学同步进行的。

在美国, 小学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但有关课程的指导书一般都会列出具体的教学目标, 供教师参考。语言课程指导书对各年级作文教学目标作了详细的规定。

美国小学作文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作文教学, 在这种模式下, 学生自由选题, 自由写作, 在写作中自己反思和总结, 最后形成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作文。教师常常布置或者指导学生选择一些研究性的作文题目, 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学生必须思考和分析问题, 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进行调查研究, 完成作文写作任务。

这种开放式作文教学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种。

1. 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 美国教师鼓励学生创造, 提倡在作文中体现新思路、新想法, 提倡提出独特见解。在“创造性作文”的写作中, 教师运用“观念启辉器”启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促进学生展开联想, 开拓作文思路。

2. 命题灵活, 关注实际。

美国教师在命制作文题目、布置作文任务时, 注重引导学生关心人类命运方面的世界性问题、学生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上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展现自我意识、想象力及生存技能。

3. 强调交流和合作。

美国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交互性, 激发学生参与写作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分享想法。在构思、写作、修改阶段都注意让学生充分交流和讨论, 通过适合学生的合作形式来进行作文教学。

4. 注重即时评改和反馈。

在作文评价中, 美国教师常常把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结合起来。他们常常采用“作文评议会”的方式进行作文评改, 即在教师主持下对学生作文进行集中评改和讨论。评改会既可以评已经完成的作文, 也可以评正在写作中的作文, 形式比较灵活。

二、独具特色的小学作文教学方法

为了克服写作困难, 提高写作能力, 美国中小学教师创造出了一些独特的作文教学方法, 下面对常常采用的三种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

1. 作家工作室训练法。

近年来, 人们强烈批评小学作文教学强调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强调句法结构而不重视真实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这些批评促进了作文教学界的反思并形成了对作文本质的新看法和新的作文理论, 过程写作教学逐步兴起, 学生作文从构思、初稿、修改到定稿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都得到了教师的重视。在这种背景下, “作家工作室训练法”走进了小学课堂。美国学者Calkins对这种作文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2]。

现在, “作家工作室训练法”已经成为美国小学作文教学领域的一种流行方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步骤如下。

(1) 激荡思维, 酝酿主旨。

与传统作文教学强调拼写、语法和句子组织不同, “作家工作室训练法”一开始就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就作文内容进行讨论, 通过提问、讨论来激荡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使学生形成自己作文的中心思想。在这个阶段, 学生可以自己选择题目, 并在学习小组内讨论。

(2) 拟定大纲, 再次修改。

在对材料、观点经过分析、比较、综合, 并形成文章主题和主旨后, 学生删除无关的材料和观点, 写出文章大纲。于是, 分组讨论大纲, 互相给予评价和修改建议。个人根据小组讨论得到的建议修改大纲, 然后, 把经过修改的大纲交给教师, 教师评价大纲并提出修改建议, 学生再次修改大纲。

(3) 写出初稿, 互相修改。

根据大纲, 学生撰写初稿。在学生写作中, 教师对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使写作能顺利地进行下去。根据评价标准, 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评价作文, 提修改建议, 互相修改文章。教师评价初稿, 并提修改建议。

(4) 根据建议, 修改定稿。

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 写出第二稿。教师根据标准评阅并提修改意见后, 各个学生根据建议再作第三或第四次修改, 直到达到及格以上标准。

(5) 打印成书, 分享成果。

教师把学生作文的定稿打印出来, 配上封面、封底和插图, 装订制作成书, 并分发到全班每一位学生手上, 供大家学习和分享。这使学生体会到了写作成功的喜悦。

整个作文训练流程可以概括为:思维激荡→决定主题→写出大纲→互相评价→教师评分→再次修改大纲→形成文章初稿→互相修改→教师对初稿打分并提出建议→写出二稿→教师评分→定稿→打印成书。

该作文教学法重视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 在写作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教师的个别指导, 并且与同学进行了充分交流。它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利。

2. 合作创造性作文。

创造性作文教学最早见于美国爱荷华大学1897年名为“诗文写作”的想象性写作课程, 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开始流行, 它作为一门学习课程, 专门进行想象性的写作创作活动, 如创作戏剧、小说、诗歌等[3]。最近20多年来, 这种作文教学法在世界范围内各种层次教育的作文教学中得到广泛传播。小学创造性作文主要是故事和诗歌的写作, 类似于我国小学的记叙文和叙事诗写作。

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看, 写作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不是单独的个人活动。作者心中必须有读者, 而读者影响着作者及其作品, 这就意味着写作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交际活动, 因而作文教学应当倡导交际与合作。

合作创造性作文是指运用合作的方式进行创造性作文教学。这种小学作文教学模式通过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合作和创造的机会, 使作文教学成为一种教学交际活动和一种创新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 通过各种形式的同伴合作学习, 小学生体验了写作的整个过程。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作文质量。

合作创造性作文的教学方式有:合作写作, 即同伴一起合作完成每一项写作任务;合作发表, 即在个人作文的基础上合作写出一篇新的作文;合作修改, 即在修改过程中相互提供帮助;相互支持, 即在作文的整个过程中自愿相互帮助[4]。这些教学策略可以在不同的教学阶段, 根据教学目的和需要加以采用。

一般认为, 小学生的合作创造性作文教学包括以下主要环节。

激发思路:教师积极创造情境, 包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让学生开拓思路, 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形成自己的故事或叙事诗写作思路。合作创造性作文教学主张不对学生的思路作任何约束, 让学生自由发挥。有些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话题供学生选择写作。运用图片和绘画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激发叙事文的写作思路。

合作写作:学生采用合适的合作方式, 尝试进行写作。它可以是合作写作、合作发表, 也可以是相互支持, 教师让学生通过合作写出创造性作文来。

共同修改:即相互阅读文章, 提出修改建议, 由作者本人修改或者小组成员共同修改。

提交定稿:在完成修改任务后, 学生向教师提交最后定稿。

评价反馈:教师对作文进行评价, 并给出反馈意见和进一步修改建议。

3. 口述作文。

在小学阶段, 美国的书面作文教学是与口述作文紧密结合的。虽然近年来随着各州加强了州范围内的作文评价并制订了量规, 使得教师更加重视书面作文, 但是口述作文仍然是美国小学作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

口述作文对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书面作文的必经阶段。口头说话应当与书面作文相互配合。口头说话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写作能力也是较好的。

美国学者Mahoney提出的小学口头作文表达训练内容有以下几点[5]。

(1) 连续说话训练。

即鼓励和激发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教师创造气氛, 使学生克服畏惧心理, 进行口头说话训练。对学生而言, 口头作文不仅仅是说话, 而且是一个语言纠正和学习的过程。

(2) 发音、语调训练。

只有通过开口说话, 才能使语音、语调得到矫正, 而正确的语音、语调是交际正常进行的一个基础条件, 是口头作文被别人正确理解的前提。

(3) 纠正说话错误训练。

口语上语法的错误常常不可避免地在书面写作上表现出来。好的语言是一种习惯。它是实践习得的, 而不是语法规则讲解的结果。通过说话实践训练, 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4) 扩展词汇训练。

在母语背景下, 学生掌握的口头词汇比书面词汇更为丰富。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首先运用好他们掌握的口头词汇, 然后逐步转到运用书面词汇。通过口头造句的方法, 可以扩展学生的词汇, 从口头作文转到书面作文。

在美国小学一年级, 所有的作文训练基本上都是以口头作文形式进行的, 教师鼓励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由地口头表达出来, 并对学生的语音、语调、句法给予适当的矫正。在二年级, 口头作文形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到了三年级, 书面作文才逐渐出现。在整个小学阶段, 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

三、美国小学作文教学的启示

对于解决小学生作文困难问题, 提高作文的创造性, 美国教师的作文教学改革实践给予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1. 重视作文教学的开放性。

美国小学作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 在作文命题和布置作文任务时, 以命题灵活、话题开放为特色, 学生常常可以自由选题。在选好作文题之后, 学生们开始收集材料, 独立写作。相比之下, 我国的教师注重控制学生的写作主题和思路, 作文命题也较为刻板和僵化,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 关注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

教师通常并不是要求学生在课内当堂完成作文, 而是在课外持续一段时间完成后再提交。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同伴对作文提供了意见和反馈, 作文写作得到了全程的支持。这样做不是基于考试, 而是基于写作和生活本身的作文让学生真正体会了快乐和成就, 这对学生的写作将产生终生的积极影响。我国很多小学基于应试的作文教学显然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3. 强化作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在作文指导过程中, 教师通过小组合作讨论, 让学生相互评阅和修改作文, 使学生在集体融洽的学习气氛中发展写作能力。在写作学习中, 小组成员聚集在一起, 畅所欲言, 集思广益, 这对学生写作思路的打开具有非常好的作用。作文初稿完成后, 同伴反馈是美国写作教学中最常用的方式, 是获取修改信息和深化写作主体的读者意识的有效方式。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的, 学习借鉴这种合作学习教学方式, 对我国新的小学语文课程作文教学的改进具有积极意义。

4. 及时反馈修改建议。

美国小学教师非常重视作文修改。他们认为, 教师评改学生的作文草稿, 即在学生作文的过程中给予及时反馈, 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很有效果。如果教师在家里或办公室批改作文后再发给学生, 对发展学生作文能力的作用就会减小。因此, 美国教师常常对学生的作文给予及时反馈, 以促进学生更好地修改作文和提高作文质量。

参考文献

[1]Graham, S., Harris, K.R., Fink-Chorzempa, B., &MacArthur, C.Primary grade teachers’instructional adaptations for struggling writers:A national survey[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3, 95 (2) :279-292.

[2]Calkins, L.The art of teaching writing (2nd ed.) [M].Portsmouth, NH:Heinemann, 1994.

[3]Myers, D.G.The elephants teach:Creative writing since1880[M].Prentice Hall, 1996.

[4]Saunders, W.M.Collaborative writing tasks and peer interac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9, 13 (1) :101-112.

篇4:玩牌的启示小学作文参考

一节小学五年级作文课教学片段:

师:“中秋节明天就到了,同学们都亲手做了灯笼,请大家把昨天做好的灯笼拿出来。”“好!大家想想,你想在灯笼上画什么呢?到时候把这幅表达你心意的画送给你最想送的人。”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在上面画上你想画的。”

一阵沙沙声……(5分钟)

生:我的题目是《你是那红红的蜡烛———我敬爱的老师》,我的老师用他的辛劳换来了我们的成长,他正如那燃烧的红烛……

生:我的题目是《哭泣的树桩》,我要让人们都能爱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树木,保护人类的家园……

生:我的题目是《爱星星的你》,让我的同桌在星星的陪伴下快乐每一天。

……

一、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从这一小节片段,可以看出这位师者,不单只是在这节课展示了素质教育精彩的一面,更可以体现出她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1.“发现学生的价值”

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关注自己生存的环境,从而尽可能地把各自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起来。孩子的世界是多彩奇妙单纯的,老师给孩子创造了一个放眼世界、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孩子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不苛求孩子有统一的答案,孩子们自信地展示着自我,老师积极地肯定和评估孩子的认识和价值观。

2.“发挥学生的潜能”

在教育教学中尽可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我。教师引导学生在认知领域里的思维活动,在能力领域里的训练活动,在情感领域里的心理活动,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潜能。陈老师的课堂开启了孩子们的世界,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潜能,只要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老师都给予支持和鼓励。

3.“发展学生的个性”

著名心理专家郝滨先生认为:“个性是指个体思想、情绪、价值观、信念、感知、行为与态度之总称。”这一特征外在表现于言语、行为和情感方式等。受教育者处在共同的教育环境下,既会有其共同性,又会有其差异性。作为师者,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既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共同性,又要发展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培育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案例中的教师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平台,使学生对世界、对社会独特的思考与感悟都能在这节课中得到展示的机会。

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该老师创设了开放型语文课堂,是这节语文新课程实施成功的关键所在。但是“放”不能为“放”而“放”,而要达到一定的目标,要放得恰当,该老师成功地把握了这一点,让孩子们随意展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又实现了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标。

这一教学片段,可见师者确实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落到实处,并且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学生在这个自由的平台中展示着自我的个性,从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关注环境、关心他人……多样化的思考角度中,这班五年级的小学生已经跳出了只“关注自我”的小视野,站在更广阔的高度看世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将语文融入生活,培育学生的道德感

学生懂得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可见学生已经习惯将语文融入生活,这与老师的平时引导是分不开的。在生活中学,也就不会把“学习”作为一项任务、一项负担了。

更让人欣赏的是:从这节片段中,可见这位师者平时是非常注重培育学生一种责任感、使命感、道德感。其实这不正是我国目前教育所缺乏而又迫切需要的一种教育吗?与其等到大学才进行《社会道德理论》必修,不如从小学就开展这种情感教育。

评价一堂课,不仅仅是评师者在一节课里表面的高效率,表面的精彩,更要从一节课看教育者在平时有没有真正调动挖掘了学生潜能;有没有有效地给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有没有让我们的学生放眼世界,让我们的教育放眼未来。

我们的学生确实需要这种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关心他人……的教育,我们的语文教育确实需要这种情感的教育、责任心的教育和爱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谰.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钟启泉“.个性差异”与素质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4).

[3]崔金赋.个性发展与个性化教育[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5).

[4]吕秋芳,邢永富.个性培养与素质教育[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篇5:美国小学科学教学的启示

2.拓展深延科学教学的内容体系。美国小学科学教学经历了多次改革, 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出成熟性、灵活性、生活性和融合性。教材穿插主题、问题、故事, 贴近生活、实用性强, 装帧精美、生动活泼、内容宽泛, 不仅能满足学生发展, 还能适应现代社会对科学知识的需求。

3.鼓励加强科学教学的活动探究。科学本身就是一个发现、探究的过程,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规定, 科学教学应当强调活动探究, 因此在美国课堂上科学探究是最核心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的本质是让儿童亲自体验科学发展过程, 培养他们观察现象、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理进行科学教学的有效管理。美国小学科学十分重视教学方面的有效管理, 这也正是美国科学教学一直领先于世界各国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的做法启示我们:首先,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 要科学实施教学行为;第三, 要适时做出教学决策。整个教学活动要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一起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在真实的情境性中促进创造性学习。

上一篇:作文,我想对你说作文下一篇:王桂英最新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