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鱼辩护哲理故事

2024-04-16

为鱼辩护哲理故事(精选4篇)

篇1:为鱼辩护哲理故事

为一条鱼辩护哲理故事

2月,在一瑞士的苏黎世法院,当地一位代表宠物、饲养动物和野生动物利益的著名公立律师哥切尔,为他的一个不同寻常的客户进行辩护。

他为之辩护的是一条22磅重的梭子鱼。这条鱼在挣扎了10分钟后被渔夫捕获。哥切尔辩护的核心在于,渔夫将咬钩的梭子鱼钓上水面所花时间过长,致使梭子鱼遭受过度的痛苦。

疼痛,是人无法忍受的。同样,梭子鱼和其他许许多多的动物,也无法忍受疼痛。如果动物过度的疼痛,是由人带来的,那么,人就应该对动物的疼痛承担责任,为动物的疼痛埋单。这是哥切尔的司法理念,同时也是他博爱的`宣言。

这事还得从某天上午说起。这天,哥切尔来到他的律师事务所,当他拿起一份报纸,一幅图片映入眼帘,他震惊了。一条足足4英尺长的梭子鱼,在一只鱼钩上苦苦挣扎。他仿佛听到了鱼的呻吟声,鱼说,我很痛。旋即,哥切尔的内心也感到了疼痛,突然,他的内心比鱼疼得更厉害。

哥切尔是个有趣的人,他在23岁时开始对动物权利产生兴趣,当时的一场事故让他10天说不出话,使他有机会了解无法表达自己感受的动物所受的苦楚。

回到眼前的这幅画面,哥切尔说,此情此景,让他想到了另一幅画面:一位非洲狩猎人,将一只大脚踩在鲜血淋漓的狮子头上……哥切尔感觉自己的心里也仿佛中了一枪,疼痛弥漫开来。眼前梭子鱼的疼痛折磨着他,他想到必须有人为这条鱼10分钟的煎熬和痛苦埋单。

于是,他帮着动物保护组织起诉作为被告的业余垂钓者,涉嫌残害动物。他要告诉人们,动物,必须以人道的方式捕获。

瑞士,是一个对生命高度尊重的国家,无论是对动物,还是对植物。法律甚至规定,科学家在对植物进行试验之前必须考虑植物的尊严。还有些有趣的规定,比如,养狗的人在购买宠物狗之前必须先修四小时的课程。养群居动物,包括鸟类、鱼类必须有伙伴。鸟笼和鱼缸必须至少有一面是不透明的,以使里面的鸟和鱼有安全感。

即便如此,哥切尔还是败诉了。原因是,那条不幸的梭子鱼,早已成了饕餮者盘中的美餐。

很明显,哥切尔缺乏物证。不过,哥切尔表示还将选择上诉,只是他觉得,任何进一步的判决,对于这条梭子鱼来说都太迟了。

然而,无论怎样,为一条鱼辩护,就等于在为一切生命的尊严辩护。让制造痛苦的人为痛苦埋单,这样,才能让所有制造疼痛的手,变得犹疑而谨慎。

篇2:为鱼辩护哲理故事

将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期状态,浓缩为一个具体的人物叙事关系,是近年来电影艺术创作中的新突破。截取前任总统的亲历视角,来关照整个国家社会形态转型期的诸多问题,电影《辩护人》并非创先河者。2009年上映的电影《成事在人》,也是拿前任南非总统曼德拉的视角,来关照南非“重返世界”时期的社会巨变问题。该部电影以曼德拉与一个南非橄榄球队如何重建和冲击世界杯的故事,来完成了对整个时代的浓缩。

《辩护人》则依托前任韩国总统卢武铉在未当选韩国总统之前的上个世纪80年代,为“釜林事件”中的受害学生进行司法辩护的故事,来浓缩当年韩国社会转型期的新闻、司法等诸多方面的真实状态。开辟小视角,更容易展现宏观政治、历史背景。因为微观视角的体例问题,《辩护人》《成事在人》等以具体事件来反映时代巨变的电影,比宏大叙事的《圣雄甘地》等领导人的传记片更容易调动影迷观影情绪,且更容易实现电影叙事节奏的把控及影视艺术背后的情怀与价值思考。

“釜林事件”前后的韩国,正处于军事独裁政府的专制时期。当时的全斗焕政府肆意抓捕“带有反动思想”的学生,并以防止韩国被赤化为由,时常僭越司法、迫害公民。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与美国文化在韩国政府与社会中的影响颇深,特别在新闻、司法建设等方面,尤为明显。反映在电影《辩护人》中,则是,即使韩国处于军事独裁专制时期,在抓捕“带有反动思想”的学生之时,也要象征性地走一下司法审判程序,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媒体进行报道、监督,并在很大程度上惧怕外国媒体造成的世界性影响。

这一点,是很多专制政权所不曾具备的。《辩护人》的故事,具备时代特征与地域特征,它只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韩国,任何其它地方,可能并不适用。也正是因为司法与新闻等方面的开化,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扼住专制,虽然在电影中,韩国军事独裁政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操控法庭审判,但这种控制,必须建立在辩护律师与新闻记者全力配合的基础上。

新闻自由在韩国军事独裁专制政府的转型时期尤为重要。在电影《辩护人》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最终辩护起到非常重要的砝码作用的是外国记者对审判庭的进入与旁听。这在新闻并不自由的一些国家是很难想像的。虽然一些专制政府也时常做做样子,给予外国媒体记者以采访机会,但大多在法庭外设定特殊的采访区,并不能直接进入法庭。

韩国军事独裁政府能够转型为现代国家政府,与政权建立之初对新闻与司法的尊重有直接关系。虽然我们看到,在电影《辩护人》中,专制政府对新闻与司法的尊重,只建立在表面化的走过场上,但这种表面的形式化,却给国家的顺利转型留下了非常必要的准备条件。因此,电影《辩护人》中的律师,可以在法律框架内为被迫害的学生进行司法辩护,并通过媒体记者向民众发出声音。

当今世界,很多专制国家政权向民主国家政权的转变基础,也是建立在放开新闻管制与尊重司法独立之上的。当然,社会转型期的这种进步,也很重要的,是建立在司法人士尤其是维权律师的个人付出基础上的。在电影《辩护人》中,主角律师放弃富裕的税务律师生活而转向危及自身与家人生命安全的政治维权活动,是值得歌颂的个人牺牲主义。不过,电影《辩护人》最终给出明朗的前景,当你为维护他人权利发出声音的时候,所有人都会为你的维权站出来说话。这种打破绝大多数的沉默的意志,正是韩国顺利转型的民意准备。

篇3:围城里,我为鱼肉

接触的婚姻困境越多,我便越多地劝当事人尽力保持这婚姻。这主要是因为我深切地感受到,没有哪份情感或婚姻是没有问题的,我们最急迫的任务是面对此婚姻中的问题,从中使我们自己成长。而不是幻想可以找到一份没有问题的婚姻。

但是,在荷第一次打电话给我,讲述她的婚姻状态时,我便主张她应该离婚,因为她的丈夫做得确实太过分了,而她的生活也太没有尊严了。

荷今年45岁,孩子已经读高中二年级了。

荷的丈夫已经同一个至今未婚的女子陷入外遇三年多了,荷从一开始就知道,也从一开始就忍让。对于丈夫回心转意,她早已不抱希望,她现在的要求很简单:丈夫每天晚上回家吃饭、睡觉。但是,这一点可怜的要求都无法得到满足。

荷说自己的丈夫结婚二十年了,从来没有买过一次菜、做过一次饭、洗过一件衣服、扫过一次地,孩子从小到大的学习与成长也都是荷一个人操心……二十年,丈夫连自己的袜子和内裤都没有洗过,荷包了全部的家务。

荷的丈夫有自己的理由:我是眼科医生,不能累着,否则做手术时会手抖。

但荷也是医生,她是外科医生。如果说眼科医生耗的是软体力,外科医生耗的则是硬体力。

但是,荷说,她的丈夫在情人那里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年前,荷家同丈夫的情人同时买了新房。荷家的装修,丈夫从不过问,荷一个人买原材料,找装修队,直到验收搬家,丈夫甚至在搬家那天也照常上班,只是下班后去另一个住处罢了。荷对此早已习惯,让她愤怒的是,一天她自己去装修城买东西的时候,竟然看到自己的丈夫正同情人在那里选购!而丈夫还跟在情人后面,拿着她的包。

荷说,从谈恋爱时起,两人外出,都是荷替丈夫拿着包,丈夫总是两手空空地走在前面。即使荷已经手提肩扛地负重了,他也是“甩手掌柜”。

荷当时的心酸可想而知。

情人有了自己的房子后,荷的丈夫就很少回家了,有时只是进门吃饭,吃完饭一抹嘴就走,一夜都不回来。被问及,也只是平淡地说:“我去她家住了呀。”好像一切理所当然。

荷无数次地考虑过离婚。但是,她怕影响已读高中的孩子的心情,也担心离婚之后没有地方住……荷身边所有人,都反对她离婚。

每天晚上回家,不要让儿子觉出异常,是荷对丈夫提出的最低要求。荷一想到丈夫去那女人家住就受不了。她说:“你不回家就仿佛是当着我的面同她上床一样。你至少应该别让我知道呀。”

荷的丈夫对此仍然做不到,对妻子的感受毫不在意。对于自己的外遇,他一直理直气壮:我爱她!爱是权利。就是这两句话。他也不提出离婚,怕离婚分他一半家产。而那个情人似乎也并未要求他离婚。

而且,荷的丈夫仍然将自己的所有衣服都给妻子留下洗,然后恬不知耻地换上妻子洗好的干净衣服去情人家……

坦白而言,荷向我描述这一切的时候,我就很奇怪这个男人为何如此不知廉耻。因为种种原因的外遇,我是持理解态度的。爱确实是一种权利,但是,一个人还有关心家庭、孩子的义务,不能因为自己的权利而去伤害别人。荷在此事件中,已受伤太深。对于这样一个自私到了不可理喻地步的男人,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他已然快50岁的人,荷在过去三年里不断让步、不断妥协,已让步到了很少有哪个女人能够做到的地步,他仍固执己见,不为别人考虑,我们还能寄希望于他的回转吗?

我问荷:如果一切都不改变,这样过下半生,你甘心吗?

荷说,不甘心。

我又问,如果离婚后,你今生不得不一个人生活,你甘心吗?我之所以这样问,是替荷做了最坏的不得不独身的打算。

荷说,甘心。我现在这样同一个人过没有什么差别。

我说,那就离婚吧。

在我看来,荷的丈夫早已不属于她了,这个婚姻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了。外遇本身不一定是离婚的理由,成为荷离婚理由的,是这个男人本身。

离婚会给荷带来很多伤痛,但长痛不如短痛。根据《婚姻法》关于离婚时财产分割倾向于“无过错方”的原则,荷应该可以保有现在的房产;这房子仍是分期付款,我帮荷算了一笔帐,她应该有能力自己支付余下的房款。

但这离婚可以等到一年之后,也就是孩子参加完高考,以免影响他学习。那时再同儿子深入地谈一谈,相信他是会理解母亲的选择的。我还说,如果需要,我也可以同荷的儿子通电话。

我还说,要现在就将一年后离婚的意图告诉荷的丈夫。这也是给他最后一次机会,让他改过,多关心这个家庭。虽然我们都相信他几乎不可能有所改变。

我说,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荷现在的生活太没有尊严!

荷的反应竟然是在电话里痛哭失声。

荷说,三年了,她都没有哭。今天听了我的话,终于哭了。因为我是第一个支持她离婚的人,她更感动于我那句关于她的生活没有尊严的话,这正是她现在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

几天后,我接到了荷发来的电子邮件。我们开始了网上交流。

方一老师:

上次与您通话后我的眼泪哗哗直流,这么多年只有您能体会到我的痛苦和困惑。我和丈夫谈了一年后离婚的想法,他竟然说好吧,分开没什么不好。昨晚全家外出回来,马上又去那女人那里。我只能当这个丈夫是不属于我的,心里才能平静。方一老师,这样的婚姻维持还有意义吗?

×××,您好!

这个丈夫当然已经不属于你了。所以不必再为他烦恼和自我折磨了。

这样的婚姻当然没有维持的必要,你所需要的只是为了孩子再牺牲一年。

这一年也不要浪费,很多准备工作必须慢慢做,否则一年后也离不了。比如财产的分割、孩子的抚养,现在就要开始谈,对这种男人不用客气。但要私下进行,不要让孩子知道。

方一老师:

您好!我现在不知怎么办才好,我向丈夫提出离婚,家人知道后都在阻拦,儿子也不答应。丈夫每周五六还是要在那女人家过夜。而我又不能出声,我不知道怎么办?

×××,您好!

我没有太看明白。您已正式开始办离婚了吗?孩子怎么也知道了?不是说一年之后告诉他吗?

既然已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就一直走下去吧,别管那么多了。

原来是担心影响孩子学习,现在已经影响他了,同他好好谈,谈透了,要有耐心,他就会支持妈妈的。

一直走下去,走到头,达到目的为止。

退回来是死路一条。

方一老师:

今天上午发给您的邮件是匆忙的,也没有讲清楚。当时我的心情很不好,因为丈夫昨晚又没有回来。

提到离婚问题确实很难,一是丈夫没有提出,分割财产会对我不利;他还可能转移财产。二是儿子不愿看到父母离婚,儿子是一个很重感情的孩子,我也不想伤害他。三是离婚后面对种种压力自己不知能否承受。我知道离开这个没有爱的婚姻我个人的感受会好一些,但以后要面对的问题自己无法想象。

方一老师,现在如果能解决我自己不平衡的心态,就是知道丈夫是在情人家过夜,自己的心情也能平静下来,也许还能维持这个家。您能帮助我跨越这个心理障碍吗?我知道丈夫不想为离婚付出那么多的代价,他怕自己的财产、社会地位、公众形象遭到破坏,他希望“两全齐美”,什么都没损害。这是一个极端自私的男人,他这样做总有一天会得到报应的!我是这样想的。方一老师,经常打扰您很不好意思,我没办法,只有您理解我的苦衷。

×××,您好!

打扰我没有关系,真的。写电子信件这种方式对我打扰不大。

但是很抱歉,我没有办法让你平静地接受他不回家这件事。因为我自己都无法平静接受。

别让他转移财产呀。看住了!

我不相信同这样的男人离婚,法院会让你财产受损失。多找些他外遇的证据!快些做这事。

这封信后,荷多日未来信。我以为一切都在艰难地朝不确定的方向进行中,没想到,一个月后,我突然收到了荷这样一封信:

方一老师:

经过这段时间的考虑和咨询离过婚的朋友,我决定放弃离婚。衡量利弊,离婚对我和孩子不利,对双方家庭不利,而且还成全了他们。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大公无私”双手奉献出丈夫给第三者?家是我辛辛苦苦经营的,我没有理由要放弃,把自己麻醉也能跨越丈夫不回家的心理障碍。教育好儿子,管理好家庭,善待好自己才是自己以后要做的事情。时间会淡化一切。

方一老师,中秋节到了,祝您全家幸福快乐!

看信后,我很心疼,在电脑前坐了好久,什么事也没有做。

因为我清楚地看到,荷不可能寄希望于“时间会淡化一切”的。他的丈夫不属于会回心转意的男人。我劝荷离婚的时候,并不是考虑这个男人的外遇,而更多是考虑他对家庭的不负责任,对妻子的毫不尊重,对基本亲情与良知的蔑视。这一切几乎不可能在荷的丈夫身上改变,荷所承受的困苦便也不会改变。她为什么还要承受下去呢?而且,这承受将是没有尽头的,直到耗尽她的生命。我们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做赌博吗?我看到她信尾那句“中秋节祝您全家幸福快乐”,我想象荷写此句时的心态,差点儿掉下泪来。

但我决定不再劝荷什么了,一个四十多岁女人的决定,不会再轻易变。

我只是回了短短几个字:

“也祝你中秋快乐。好运!”

我想,也许若干年后,还会收到荷的电子信件……

乌耕点评

这位女性的命运,令人想到鲁迅先生的那八个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自然,我们很同情她,并谴责那个几近无耻的丈夫。但这并不能改变她的丈夫,也不能给她带来幸福。

一对男女两情相悦并缔结婚姻,一直存在着一个磨合与博弈问题,而初期尤为重要。也就是说,最初的平衡一旦建立便很难改变,自然也就决定了最终的方向。文中的女性是一位大夫,按说她应该具有相当的自爱与自尊。是她始终如一的“低尊严”姿态,决定了她在婚姻中的地位:你为刀俎,我为鱼肉——于是丈夫便很轻松地做起了“刀”。

在这架婚姻的天平上,孩子是最大的砝码,它托住了母亲的信心和希望。然而,孩子也是个最大的变量,当他一旦离开母亲—他是注定要离开的,那么,这间婚姻的“茅屋”大约还要为秋风所破。

篇4:为鱼辩护哲理故事

他敏锐地把握住这一市场规律,开始养“瘦身鱼”。他将自然成长到一定程度的塘鱼用网箱放养在一级水质的水库中,不喂养任何食料,只以天然活水“饿养”,40天后,鱼儿体内的杂质毒素逐渐排尽,肥肉脂肪含量也因此而减少,体重至少降低了10%,鱼质更加清新爽口,鲜香嫩滑。2公斤多的鲩鱼成功瘦身1.5公斤多,价格则比普通的塘鱼高出三成。

现在,黄锦华每天为香港、澳门及珠三角一带输送约1.5万公斤“瘦身鱼”。

研究市场规律,鱼老板养“瘦身鱼”

16岁时,黄锦华开始跟着别人贩鱼。

头脑灵光、肯于吃苦的黄锦华很快赢得了不少回头客,并站稳了脚跟。不仅中山本地的客商喜欢与他打交道,珠三角其它城市的一些老板也慕名而来。

随着买卖越做越顺手,敏锐的黄锦华发现,光贩不养,淡季还好说,一旦到了旺季货源紧张的时候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赚钱自己干着急。黄锦华认为自己应该直接从源头入手。1995年,黄锦华开始承包鱼塘,到了2001年,他已经承包了几百亩鱼塘。

经过多年的打拼,黄锦华的销售市场也不断扩大,由中山到珠三角周边城市,他的塘鱼甚至打入了香港、澳门市场。

黄锦华不时到香港考察,从顾客的喜好中研究市场规律,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经营思路。一次,他在一个鱼摊前看鱼摊老板卖鱼,发现几位结伴来的主妇挺有意思,专门挑拣偏小的鱼,一边挑选一边交流经验:“别挑肚子大的,那样的不好吃。”“是呀,要说好吃,还是瘦的,煲汤味道可好了。”

一连几天,黄锦华都仔细观察香港顾客,尤其是那些主妇买鱼时的喜好,他发现香港市民不喜欢肥大的鱼,偏好匀称、色相好的鱼。而用饲料养殖的鱼大多是肥鱼,这样一来,就构成了一个矛盾。

看到这个情形,黄锦华想,近年来瘦身成风,人们喜欢吃精肉,远离高脂肪食品,如果自己把绿色餐饮的理念运用到养殖业上,养殖销售符合人们需求的“瘦身鱼”,减少鱼的脂肪和赘肉,不就能开辟一个全新的市场吗?

他的想法却遭到亲朋的反对:“那还怎么赚钱,不赔钱就烧高香了。”

尽管没人看好这个冷门创意,黄锦华却信心十足,在他看来,一个新思路刚出来大家肯定难以接受,只要自己闯出名堂来,他们自然会认可。

可是,给鱼减肥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贸然尝试,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就得不偿失了,没准还会赔个底朝天。为谨慎起见,黄锦华特地选择了一个比较小的鱼塘做试验。可是怎么给鱼减肥呢,黄锦华想到一个最简单的办法,鱼儿离不开水,总可以离开饲料吧。

他专门挑些“肥胖”的鲩鱼、鳙鱼、鲢鱼,然后放在那个鱼塘里实行“瘦身计划”,连续放养40天,什么也不喂。这些鱼放进去时平均3公斤左右,经过一个多月的“减肥”,鱼的体重平均减少了15%。为了具有说服力,他分别宰杀了两条减肥后的草鱼与正常饲养的鲩鱼比较。正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虽然用肉眼看,鱼外观差别并不大,但是剖开了放在一起,两条鱼的区别立即就看出来了。没有减肥的草鱼又肥又黄,身体背脊呈现暗黑色,而减肥后的鲩鱼肉质发亮,没有那么多脂肪,肉色鲜嫩。等到烹饪完毕后,差异就更加明显了,减肥后的鱼味道鲜美,没有杂味,更没土腥味。

减肥鱼成为市场新宠

大受鼓舞的黄锦华立即将瘦身鱼推向香港市场,果然一炮打响,瘦了身的鱼儿在香港市场大受欢迎。可是等到一算账,黄锦华却乐不起来了,虽然单价上涨了,但是由于体重减轻,而且由于在减肥过程中,鱼儿的死亡率较高,收支刚刚平衡,40天等于白忙活了。

做生意讲究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自己总不能为了鱼的口味好就做赔钱买卖吧。为了弄个究竟,黄锦华开始从各个环节查找原因。结果他发现,自己收购来的鱼儿虽然体重符合标准,但是由于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有很多体弱多病的鱼儿,这些病鱼抵抗力弱,单纯的节食自然影响其体质,极易出现死亡。

找到原因以后,黄锦华对症下药,采取了一系列办法。

一是不再单纯地依靠节食来给鱼儿减肥,而是采取“绝食与撒盐”相结合的方法。虽然不给鱼儿投喂任何饲料,但是隔段时间他就会在鱼塘撒些盐,一来可以给那些有病的鱼儿消毒,二来可以刺激鱼儿,增加鱼的活动频率,持续一段时间后,鱼儿经常游动,就会减少脂肪积累,增加肌肉韧性。

二是严格控制鱼塘水质,池塘水体中除了施加活性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及培养生物饵料外,水体不能有杂质,水质不能受到污染,根据天气变化随时调整塘水的含氧量。他那些鱼塘里的水都是从水质较好的小榄水道泵进来的,没有污染,非常适合鱼儿生活。

三是密切关注鱼的健康状况,防病治病,注意鱼的体重变化,防止鱼饿过了头,衰竭而死。

40天后,他的第二批瘦身鱼上市了。那些肚腩膨胀、体态难看的鱼儿成功地减掉了身上多余的肥膘赘肉,平均“瘦身”15%左右,不但“苗条健康”,卖相好,而且内在品质好,无药物残留,口味也格外鲜美,在香港市场十分抢手。由于鱼儿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黄锦华的利润自然得到了保证。

“瘦身”后的鱼“增肥”了黄锦华的钱袋子。拿鲩鱼来说,瘦身前12元/公斤,瘦身后25元/公斤。黄锦华自豪地说:“一般的农户,一塘鱼赚个两万元就好得不得了了,而我的‘瘦身鱼’,一塘可以赚五六万元。”

如今,黄锦华的水产品生产基地成为了广东省无公害水产品基地,瘦身鱼还获得了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以及绿色食品认证,平均每日的出货量达到1万公斤,年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

上一篇:让多媒体技术进人语文课堂教学下一篇:切削机床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