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懂民心

2024-04-18

我们需要懂民心(精选7篇)

篇1:我们需要懂民心

我们需要“根叔”

“根叔,我们的世界你都懂。”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对校长李培根如是说,言语中饱含着敬佩之情。李校长在2010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用67个实实在在的“记忆”,引起在在场学生的强烈共鸣,掌声迭起,“根叔”的呼喊此起彼伏,典礼现场激情四射。为什么学生喜欢“根叔”、呼唤“根叔”?因为“根叔”懂得他们的心,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的正是懂人心、知人心的“根叔”,然而,“根叔”太少了。

我们的师长不能说不善良,但他们的教育却不能入耳入心,原因就是他们不懂青年人的心。“师道尊严”是我们的传统,“德隆望尊者未尝稍降辞色”这是现实,“以人为本”是我们美好的愿望。在功利化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者很多时候还是“恨铁不成钢”,只有用心恨,而不去了解这是怎样的一块铁,从铁到钢需要怎样的过程。恨的结果是言辞冷峻,疏远了师生关系,让学生畏而不敬,铁依然还是冰凉的铁。也许有人会说炼钢需要高温还需要骤冷,但骤冷是以高温为前提的。所以先暖心再教育。再说我们的教育内容,也不合青年人的心理,大多是空洞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比如我们教育孩子们“要为壮丽的事业而奋斗”,而他家里连像样的房子都没有,他该为谁奋斗,谁会和他“共产”,他只能想着“有产”。我们教育学生做“四有新人”,很美好,如果他上学连个书包都没有,他会想着有什么?我们的教育有点太遥远了。“做好的自己”、“人者爱人”这是最需要的教育。

再扯点别的,在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的时候,万向集团给员工做出了“不裁员、不减薪、不降低福利”的承诺。他们懂人,懂得得员工来企业的目的,不外乎赚钱生存、养家糊口、改善生活、实现自身价值。对于人们的合理愿望,管理者正视了,人们就会干劲倍增,如果忽视了,就会人心向背。

懂人的人,心是敞开的。只有敞得开心,才能装得下人。既然人们记住了“躲猫猫”、“喝开水”,管理者就不要回避。邓玉娇事件发生了,我们就敞开心扉做好解释说透,妥善处理,人们就满意。想捂着盖着、不让别人提,那是无知的。如果我们对待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还一味的高喊“阳光灿烂,形势大好”,那群众也是不满意的。群众的心很朴实,就想生活过得好一点。天旱他希望下雨,不下雨他就会骂娘;天热,他希望刮一阵凉风,否则他就怨你。作为领导干部,不管你做出多少成绩,那都是应该的,工作失误那都是不应该的。因为你拿的是“百姓哥”的工资,就应该为“百姓哥”做事。有功不用表人民自然记在心里,有问题就回避、躲避、逃避,人民是不会原谅的。至于人民群众的抱怨,那是对你工作的激励。做领导的切不可因为群众的批评、群众的抱怨就打压群众,这是不自信不成熟的表现。自信的领导都是坦然面对问题,把问题摊在阳光下。要知道“霉烂变质发臭”多是捂出来的。

“问题是时代的足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领袖的话我们一定要牢记(近日补记)。教育人、领导人,首先要懂人。“根叔”越多越好。

篇2:我们需要懂民心

最近,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让全国广大党员干部深受触动,赢得各界群众热烈回应。作风关乎人心向背,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这八项规定抓住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显示了党中央整治沉疴顽疾的决心,八项规定彰显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决心,体现了“实干兴邦”的态度和魄力、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形象,必将最大限度地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为民族复兴之路增添助力。

当前,在一些党员干部中,作风方面存在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漠视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铺张浪费、贪图享受,以权谋私、骄奢淫逸……等等突出问题,都给社会造成了极坏影响。“作风不正,会导致可怕的后果,使执政党面临巨大风险。”而不深入基层、不联系群众,将会导致决策失误,把党的事业引向歧途;工作作风有问题,将会脱离群众,乃至走向腐败。党中央出台八项新规定,将行为准则和规范固化为制度,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

俗话说,党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对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党的十八大有明确部署,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 1

系”,强调“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开会不照稿子念,少讲客套话,多些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可谓是观望心态的纾解器、困惑情绪的化解剂,在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关注、热烈讨论的同时,更为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也为民众吃了一颗定心丸。

篇3:我们是否能读懂绿色建筑的本意

如果我们能从时间轴快速浏览这一系列变革的时候,会很容易发现建筑已经从纯粹思想和哲学乃至艺术中被孕育的角色,进化到站在了和自然对话的最前沿,从未有过的在今天审视了下自身:作为人类社会运动中一项巨大资源的消耗者,我们在造房屋的最开始一刻就是站在了自然对立面,到今天,我们的建筑能否和自然共荣?能否在资源的生态链中成为有着积极意义的一环?

我们是否能读懂今天绿色建筑的本意?

今天中国的建筑师们是否能意识到,处在全世界前所未有的建设浪潮中的我们,对待建筑还只是凝固的音乐那么简单的一项纯个人艺术创造吗?我们浪费了什么?我们错过了什么?我们还能挽救什么?

抛开各种主义,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建筑需要“全过程的绿色”内核,才是成就绿色建筑作为变革的本意。我们能读懂这里面越多的含义,才能做出越彻底的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时尚运动吗?

全过程的“绿色”内核,不是简单的“四节一环保”。值得肯定的是最近我国的绿色建筑评定已经把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加入,这一步很有意义。

但是我们大部分以绿色建筑为名的标榜新技术新材料创造性等博人眼球的举措,似乎又把一项深入持久的建筑设计内核变革流于形式化了。绿色建筑只是潮流和时尚的代名词吗?

其实建筑绿色设计的萌芽早已有之。比如印度建筑师查理斯·柯里亚的腔体住宅,有着通风导流和阳光阴影来对话印度炎热的热带气候;比如日本伊东丰雄的建筑是短暂临时性的设计哲学,带来用轻巧便于取得的建筑材料来对话日本多地震和岛国能源危机意识;还有比如最近代表全球最高绿色成就的由伦佐皮亚诺设计的加州博物馆,带来系统高科技的技术手段作为对能源危机已经全球化的今天的建筑回答,又把绿色建筑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早已实施多年的德国被动式住宅设计理念和规范,和最近日本从一百年住宅设计使用提升到二百年使用的背后,全面而有广度的耐久适用的建筑设计建造,才是我们要真正学习和贯彻的“绿色”内核,这是对节能节地最好的解读。

绿色建筑只是新材料的试验场吗?

在我国的建筑领域,有一种材料总是背负着各种骂名但又同时被建筑师们深深喜爱——玻璃。很奇怪,这个从古典主义走来,经历不断演化,几乎和混凝土一样历史悠久的材料,总不能被我国大众正确理解和接纳。光污染、易碎、看着不安全、能耗高,几乎每一次的建筑行业的整顿都要拿它说事。

那么是否今天的绿色建筑就和玻璃绝缘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抛出这个问题,是要让我们重新审视下一个简单的逻辑:以一种材料来判定一个建筑是否绿色,或者以一种技术来标榜建筑是否节能,这个命题是否太短视了?采用了太阳能的建筑就一定是当今符合绿建要被表扬的吗?采用了全玻璃的建筑就一定是污染不节能要被批判的吗?我们对绿色建筑含义的理解是否会因为一个材料的好恶而漠视了“全过程”的绿色评判内核呢?一个例子,在北欧的芬兰,寒冷的高纬度国家,玻璃、大块玻璃、落地玻璃被广泛运用在建筑,而且是住宅上。这里的玻璃是五层的,除了我们一般知道的中空隔热,它还有吸收外侧太阳光辐射和阻隔内侧室温热交换的不同玻璃面的镀膜处理,当然还有外侧的夹胶安全措施,对材料扬长避短的合理运用和组合高效地解决了问题,在古典主义时代建筑的生命存在于光影中,这是多美好的现代技术,它背后的材料逻辑是绿色的,也是“全过程”的重要一部分。这才是对太阳能利用最善意的选择。

绿色建筑对于设计只是一份计算书或者一张奖状吗?

从流程上来讲,绿色建筑起始点是设计,但是它背后的意义是不是被我们粗暴的简单化了呢?绿色建筑之所以称为变革,是头一次把建筑放在了整个生态链上来审视,我们才突然意识到了建筑更深远的意义。在这方面付出实践的建筑师尤为值得尊重!日本建筑师坂茂的纸建筑的实践已经远远超出了建筑设计本身。他将建筑置于一个人文和自然的交汇点。可持续可回收简单构造的纸筒,在人类直面大自然残酷的各种灾区焕发出灿烂的建筑光芒,把建筑的美和建筑的实用简单直接的呈现在大自然面前,让人类和自然有了一次共生的对话。这才是绿色建筑对于设计应该有的启迪和思考!

篇4:我们首先需要读懂孩子

如若不能,那一定常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的教育总是苍白无力?为什么我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线教师,是与孩子直接接触最多的教师,是与其朝夕相处的人,是直接对孩子进行教育工作的人,是在人一生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对其影响最大的教育者,是足以影响孩子一生幸福的重要他人。作为这样的人,教师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重任前,如果发现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并不真正了解或不甚了解,缺乏深入研究与把握,那是否感到这是一件多么危险与可怕的事情?

正如蒙台梭利所言:“教育者所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去了解这个尚未被认识的儿童,并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

不懂孩子,不理解孩子,不把孩子当孩子教育,不基于孩子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规律实施教育,孩子当然不接受你的教育。然而,扪心自问:我们真的懂孩子?我们真的重视了解与研究孩子?我们心中装有多少这样的理论?

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我们想都不想,立即一顿批评与斥责:你不爱学习,不专心,态度不端正……向家长反馈也是这番言辞。学生出现问题,我们除了抱怨与批评,似乎开不出别的“药方”。家长在专业教师这儿并不能得到专业的诊断与支持,我们的说教与家长并没有多大区别。教师的教育言行看不出明显的专业技术含量。而在我们一贯的抱怨批评下,学生往往问题依旧,得不到真正解决。

我们真应好好向医生学习。医生看病,必先经历一番“望、闻、问、切”的审慎细察。现在医学发达,检查的方法与手段更丰富:验血、B超、X光、CT、核磁共振……

即使是普通感冒,医生也不妄加评判,轻易给出相同的药方。前些天,幼子咳嗽、低热。我自作主张把孩子前两个月吃剩下的三种药(贝莱、蒲地蓝口服液、头孢克洛颗粒)喂下。四天过去,未见效果,便打电话给一位做医生的同学,问他应换哪几种药。他说:“把孩子带来,光说不行!”我把孩子抱去,他先用听诊器胸前背后细细听了几分钟,又拿出小木片按下小儿的舌头查看喉咙,再仔细询问我咳了几天,怎么咳,喘不喘气,有没有痰,是白天咳得厉害还是夜间,发热度数……有的问题,我却答不上来,因为我没有如此细察。之后,他让我带孩子拍个胸片,说毕竟咳了几天,要排除肺炎。拍片没有肺炎,他才给出三种药(易坦静——治感冒引起的支气管炎,特别治哮喘;阿莫西林冲剂;清开灵),并嘱咐我,原来吃的三种药都别再吃。不发热就不要吃清开灵……遵医嘱,吃了两天他开的药,孩子全好了。

医生看病,重在对病人细致询查与了解,直至完全掌握病情,再对症下药。正因此,才药到病除。教师,却没有医生对服务对象的充分重视、审慎细察与真正了解。我们缺乏的是对“人”的研究,缺乏真正了解孩子、进入孩子内心世界的方法、手段等,所以无法开出对症的个性化的“药到病除”的“方”。

因此,我认为一线教师首先需要的教育理论是研究学生的理论,是研究孩子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研究学生个性特点等方面的理论。一句话,是让一线教师真正懂得孩子、了解自己教育对象的理论。如此,教育才可能做到孩子心里去,教育才会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教育者才会真正享受到专业成就感。

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在儿童的心灵中有着一种深不可测的秘密,随着心灵的发展,它逐渐展现出来。这种隐藏的秘密像生殖细胞在发展中遵循某种模式一样,也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才能被发现。”因此,这样的理论,一线教师除了从蒙台梭利、陈鹤琴等人的著作中学习外,还应在自己的实践中探寻、发现、创造。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县实验小学)

篇5:也许你需要更懂音箱

主持人:寒冷的冬天,大概没有很多人爱出门,大家没准也和小磨一样,喜欢猫在家里,喝喝热茶,听听音乐,享受温暖。说起听音乐,小磨最近非常想买一款好的音箱,听音乐啊看电影啊玩游戏啊,能在方寸之间倾听更美妙的声音。但看来看去,小磨又没了主意,这不,还是得请专家来帮帮忙。掌声欢迎,本期嘉宾——田乐乐老师。

专家:主持人好,朋友们好,很高兴又在这里和大家见面了。

【专家论道】

主持人:逛了几次数码卖场,发现目前音箱市场还挺繁华,品牌众多竞争激烈,首先在买国产品牌还是国外品牌上就拿不准了。田老师您有什么建议?

专家:选产品,先看需求。听主持人的说法,我觉得你需要的音箱价格在一百元左右,可以选一款好的国货。相信你也观察到了,市场上的主流音箱制品国内国外都有,但国内产品物美价廉,价格有优势,占有更多的市场,很多销量不错的款型不管是技术或者是售后都比较成熟,适合一般用户选择。

主持人:田老师真厉害,连我心里的默认价位都说出来了。看了那么多款,其实我心里一直有个挺大的疑惑,就是音箱数量,是不是音量数量越多这音箱就越高级啊?

专家: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按照结构来划分,音箱主要有2.0类音箱和X.1类音箱。2.0音箱,有两个音箱,高低音单元都在一个箱体里,属于双声道系统,用来听音乐非常合适。但2.0音箱的个头比较大,摆在桌子上比较占地方,于是就出现了2.1系统,就是在2.0音箱的基础上加上一个低音炮,音箱尺寸得以大幅缩小,但低音炮只是辅助,并不是独立声道。4.1系统目前基本上被淘汰了,目前5.1系统比较流行,另外还有6.1、7.1系统。简单来说,X.1音箱就是由两个、四个、五个甚至是更多的卫星音箱加一个低音音箱组成,这种音箱对看电影和打游戏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主持人:最近还有一个比较流行的概念叫做“独立攻放”。

专家:是,很多品牌都推出了2.1+1这种攻放独立的音箱。原先的攻放大多呆在低音炮里,后来有些商家出于设计等多方面的考虑,将攻放独立出来。

主持人:好像攻放独立属于非常时髦很潮流的玩法儿。

专家:独立的攻放能让发烧友们研究出多种组合和玩法,很多初级用户看着看着就觉得攻放独立非常时髦,商家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跟风心理,也就乐得再造一个外壳单独给攻放。这么一来,音箱的价格是提高了,但音质其实并没得到多大的提高。另外,以前的攻放外置设计都会充分考虑到散热、布线、元件等安排,但目前很多独立攻放为追求小巧精致,做得很小,没有外置散热片,空间又小,反而不如放在低音炮里安全。商家为了抵消制作外壳带来的成本,独立攻放的内部电路也有可能大幅缩水,稳定性和安全性都存在隐患。

主持人:看来买不买独立攻放我还得悠着点儿,多看看大家的反应吧。田老师,不知道音箱的重量对音箱的表现有多大影响?

专家:你的这个问题正好是购买音箱时要注意到的第一个因素。买音箱时有句俗话“论斤买”,音箱越重,选用的板材可能越好,在控制谐振和声音表现上会越出色;也有可能是里面装载的攻放重,那就意味着攻放的承载功率大。

主持人:大家比较推崇木质音箱,说感觉高贵典雅,但这木质音箱种类还挺多,您说怎么选呢?

专家:买东西看货色,这音箱的外表是所有人第一眼就能看到的,是非常关键的一点。目前音箱箱体主要有两种材质,木质和塑料。音箱的木质板材也不是商家所宣传的实木啊原木啊,那价格可就不是现在的大众价了。一般就是胶合板,拿木屑粉和上胶压制而成,密度有高、中、低之分,用在音箱上的主要是中密度板。

主持人: 中密度板是MDF么?

专家:是,说英文显得很洋气,但改变不了中密度板的本质。中密度板的韧性、吸水率和受潮膨胀率综合来看比较适合做箱体材料,实木因为密度不均匀反而不适合作箱体,一般也就是在外壳上贴一层作装饰。很多商家为减少成本,箱体上不用中密度板,而是用刨花板代替。分量没减轻,但对消费者来说却是非常不一般。

主持人:质量有很大的不同?

专家:当然,刨花板的吸水率和膨胀率高于中密度板,放在潮湿的南方,吸湿发胀,干燥收缩,用不了两三年就该扔了。

主持人:那该怎么鉴别是中密度板还是刨花板呢?

专家:主要看锯面,刨花板多是来自下脚料,锯面比较粗糙。

主持人:我觉得我还是买塑料的吧,看木质有点困难。

专家:买塑料音箱也得注意。有些厂家为减成本,塑料箱体会造得没那么厚,外表看着却没什么。另外,箱体还有可能是再回收塑料做的,倒也坚固,但这种材料遇热什么的很有可能释放有害气体,常温下摆在那儿也是个空气污染隐患。

主持人:哟,买到薄的不怕,怕就怕买了个要命的,这不等于慢性自杀吗?!

专家:所以啊,买塑料音箱得细看,底座上有没有被喷漆的塑料表层,看看色泽均不均匀,不均匀的话,它离再生塑料的距离恐怕不远了。

主持人:不得不说,又到了【专家论道】和大家说再见的时间。关于音箱,不仅是小磨,大家肯定也有更多问题,就让田老师在爆料时间里与大家继续畅谈吧。

【阿爆爆料】

阿爆:“阿爆的经验,爆出的智慧”。能再见到田乐乐老师阿爆真是非常高兴,咱其他话节目后说,赶紧把宝贵的时间交给【阿爆爆料】吧。

【爆料案例一】音箱钢琴拷漆?

阿爆:商户们介绍音箱时最爱抚摸着音箱光滑的表面赞美说“这音箱表面是钢琴拷漆的,但价格才一百多,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阿爆自己就非常喜欢光光亮亮的钢琴漆,能照着自己的人影儿,显得非常高贵。但商家都说自个儿的东西是“钢琴漆”,看着看着我心里就没底儿了,主要是这钢琴漆和钢琴漆观感手感都不一样,田老师您给点儿意见?

专家:首先可以确定的是,目前一百来块钱的音箱采用钢琴漆工艺是不可能的。话还得从钢琴漆说起,这种拷漆工艺并不简单,主要是用在钢琴涂饰处理上,故得名。数遍刮腻子、涂漆和手工打磨后,还得数次喷涂面漆,对面漆进行烘烤固化,最后再镜面处理,这么多步骤下来的成本不是一两百块能打得住的。要是商家非说自己一百多块的东西经过了钢琴拷漆处理,要不是他被厂家忽悠,就是他在忽悠消费者。

阿爆:我看着那些号称钢琴漆的音箱表面的确光可鉴人,不似有假,但他们是怎么造的假呢?

专家:先喷一层有色底漆,再上一层高光清漆,就能达到你看到的高亮效果。不过这种技术造出来的伪钢琴漆在附着力和色泽上都不好,如果轻微碰撞,漆面还有可能碎裂,选的时候可注意看看这些质感。要是商家指着塑料壳音箱说是钢琴漆的,就不用再浪费时间了。经过拷漆工艺高温烘烤还不变形的塑料壳,绝对是极品。

【爆料案例二】舞曲检测音质?

阿爆:看音箱的时候,一到要试音质,商家最爱掏出时下流行的迪斯科舞曲来震撼一把。我就有疑惑了,难道真的只有迪斯科舞曲能充分检验音箱音质?

专家:我相信商家们在放舞曲给你欣赏的时候肯定得赞美“这低音多厚重”之类的吧?

阿爆:的确如此,大家都挺陶醉于隆隆的低音。

专家:商家想出这种促销手段也是利用了人们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很多人觉得低音隆隆的音箱就是好音箱,但实际上,刻意的低音会破坏低音、中音和高音的平衡性,让音箱对声音的整体把握不出色,这样的音箱听起来闷闷的。如果是选择音箱,最好带上自己非常熟悉的音乐,在自己的正常品味下去斟酌音箱的表现。

阿爆:但商场的环境一般都非常嘈杂,喜欢轻柔音乐的想现场检验音质是不是有点麻烦?

专家:如果产品三日内能无条件退货,最好是把这音箱带回家安安静静地品评一番。只能现场检测的要注意,流行的做法是不放音乐,直接把音箱开到最大声听有没有噪声,这种做法检查不出什么结果,还有可能因为音量开得太大给新音箱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爆料案例三】上百瓦的输出功率?

阿爆:“这款音箱功率达一百瓦,听音乐有震撼,看电影有震撼,不管是音量还是音质,都非常棒。”很多商家都是这么说自己的音箱:功率大,效果好。但我怎么听怎么觉得带着点阴谋的味道,田老师,您说说看这功率到底是怎么回事?

专家:不可否认,音箱功率大的话对电影效果的渲染和音乐动感的回放会表现得非常出色,但商家所宣称的上百瓦甚至上千瓦的功率对消费者来说却没有多少参考价值,因为他们所说的这种功率叫做功放瞬间功率,简称PMPO,是在不计失真状态下得到的数值。有意义的参数是RMS输出功率,目前绝大多数音箱的这个功率在二十瓦左右,能达到上百瓦的属于顶级立体声音箱。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二十瓦左右的音箱已经能满足要求,倒是没有必要去追求大功率。说实在话,有时候这种大功率自己听着很享受,对别人反而是一种噪声污染。

篇6:气场这事你也需要懂

初见狮子座的人,他们的“气场”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言语有力、目光坚定、活力十足。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现任总统奥巴马都是狮子座,这与他们在竞选中气场的强大、散发给人的影响力不无关系。

狮子座的歌后王菲在录制唱片的时候,从来不跟制作人要求什么,当她选定一首歌,编曲结构定好,进棚后张嘴就唱,唱完后走人,完全凭直觉。音乐人张亚东说:“有时候王菲会带给你一种气场,她可以罩得住那个东西,让你放宽心,随便你想做什么。”

“气场”这个词很有趣,本来是从中国人的文化中产生,所谓“阴阳调和、气生万物”。但实际上西方也一直对此很有兴趣。早在1907年。美国作家布鲁斯•麦克莱兰(Bruce MacLelland)出版了《想象力带来富有》(Prosperity Through ThoughtForce)一书。他提出了“你是你所想,而非你想你所是”的概念,并且对“吸引力法则”作出了总结,这被公认是西方对“气场理论”最早最全面阐释的作品。

魅力领导者的“社交商”

在狮子座的领导者身上,“魅力型领导”的正面和负面效应都体现得相当明显。他们会为自己制定崇高的目标,也能用充沛的活力与体力打开局面。

被誉为“情商之父”的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近年提出了一个叫“社交商”的概念。按照这个概念,所有被社交活动搞得焦头烂额的人,他的社交商,必然有缺陷,如果他又担负了需要极高社交能力的领导职务,那么他就会在复杂的矛盾面前心理崩溃。

这种性格在企业中自然也能发挥作用。管理学家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对美国户外用品企业WL Gore进行了研究,这个公司年销售额20亿美元,雇员有7500人,生产高品质的特殊服装和面料,该公司竟然没有管理层级和组织结构图。“我们用脚投票,”一位员工对哈默尔表示,“如果你召集的会议有人出席,你就是领导者。”在这里,层级和职位同样无足轻重。“当你的‘雇员。都是聪明人时,命令与控制就不适用了,这时更需要人格魅力特别是社交魅力。”哈默尔写道。

由于“社交商”高,导致狮子座的意志虽然不是最坚定的,但是他有无比的热情和开放的心态。如果有人胆敢在狮子的兴头上浇下一盆冷水,大肆批评,依狮子座的坏脾气,一定会要对方好看,但另一方面,自信而不自负的狮子座领导者,会通过他们的社交能力,或者提振士气、或者寻求帮助,从而渡过难关。

假如你社交商不高、气场也不强大,又处在需要这些特质的位置上怎么办?只有两个字——修炼。尽管像狮子座的人会占有一些先天优势,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些有魅力的领导力是可以在后天修炼的,虽然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美国领导力培训专家皮克•菲尔博士说:“其实。尝试提升自己气场的过程就是一次极佳的锻炼,哪怕没有收获太多的结果,整个人的气质也会有所不同。因为我们终于找到了努力的方向,眼神开始变得坚定,脚步不再犹豫,内心不再迷惑,这和之前的精神气质是远远不同的。

魅力型领导的优点

强势领导,绝对服从。

尤其适用于困难时期或危险情境,如组织突变时。

有效。如果领导者的愿景正确,其领导力无疑极为高效。

修辞能力,激励人心。

精力充沛、内在清晰、远见卓识、反传统、具有模范性。

魅力型领导的缺点

由于强势领导,绝对服从,天长日久,领导的身边会聚集的都是“唯命是从者”。

具有魅力型品质特征的领导者毕竟还是少数。

容易自我陶醉,忽略现实,对他人不敏感。

缺乏责任感,无内在道德束缚。领导者的个人价值观尤为重要,这样的领导者既能够成就组织,也能够毁灭组织。

篇7:读懂教材我们要读懂什么

【关键词】读懂教材 ; 编写意图 ; 学段要求 ; 关键点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115-01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活动的主要基础。是教师教学的凭借,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是沟通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桥梁。教材规定着教学的内容,指引着教学的方向,渗透着教学的思想。因此,读懂教材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那么,读懂教材我们要读懂什么呢?

首先,要读懂教材的编写意图

教材的编排大都是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进行的,即各册教材各单元教材之间有较为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承接关系(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教师课前要充分地研读教材,梳理教材内容,理清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既要着眼于本课时的教学,更要放眼于整个单元,甚至整册书,树立大单元的思想。从内容的编排看,一是全新知识,二是后继性知识。如果是全新知识,作为老师就要想一下这些知识与我们平时的生活有没有联系,它是怎样联系的,学生已经了解了多少,是怎样了解的。如果是后继性知识,我们就要了解它是在前面学习了哪些内容的前提下再学习的,它新在什么地方,新的知识点我们怎样引导。如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百分数是一种新的数吗?它和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教师都要重点引导。其次要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与后面要学的知识内容有什么联系。由此看来,把握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体系要做到瞻前顾后,瞻前是指处理某一教材时,除了要着眼于该部分的教材,还要回过头来看看前面的教材,理解已教过的内容,达到解释前疑、深化知识的目的。所谓顾后,就是在处理某一部分教材时,不仅要着眼于该部分的知识,还要放眼于教材后面的乃至初中教材中的内容,以便为现学内容找到迁移的落脚点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扫清障碍、埋下伏笔。例如五年级的老师起码要了解学生在三四年级关于某一领域内容已获得哪些知识点,了解以后六年级在这一领域还要学到哪些知识点。尤其是在教材不断变化的今天,教师更应该通读学生使用过的教材,分析新版本教材和老教材在编排上有何不同等。

其次,要读懂《课标》对每个学段教学内容的要求

课标对于每个年段都有具体而明确的内容要求,这些内容的安排是根据学生的年段特征,结合具体实际安排的,教材根据课标要求所提供的例子也不是随便设置的,而是有着丰富理论和实践的专家编写出来的,是经过从理论到实践的多重思考与验证的,例如,三年级的统计与概率和六年级的统计和概率在内容结构上既有联系又不完全不同,教材的呈现方式也不同,当然对于学生的掌握程度要求也不同。仔细阅读和分析教材,不难发现教材根据学生特点,我们只有了解了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才能更好的用教材教。

第三,读懂本册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以乘法这一内容为例,二年级初步认识时,要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用乘法表示同数连加的简洁性。而在三年级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是:笔算乘法的教学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突出了算理的教学,注意借助直观操作,即小棒图,让学生明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并要求学生明确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含义。并且加强了对计算法则的归纳与概括,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逐步归纳出计算法则。不同年段对学生的要求是逐步提升的,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第四,要读懂情境图和例题

要读懂情境图和例题我们就要思考:

1.教材为什么这样呈现,是怎样反映本单元要学习的基本内容的。

2.这个情境图给了我们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在本单元教学中起什么作用。每个例题所承载的任务是什么?

3.情境图所呈现的是什么(图形、人物对话)以及例题中关于解决这一问题所提供的线索和方法有哪些?等等,例如二年级上册63页例7,将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与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对照编排,设计了两个情境相似、数据相同、问题相同但数量关系不同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不同的运算解决问题。例题的编排体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尤其在第二个怎样解答环节,呈现了学生画图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由此感受到要认真分析题意,在理清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根据运算的意义选择相应的运算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尤其突出了允许学生用其他不同的方式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表征自己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只要是合理的教师都應该予以认可。

最后,要读懂教材中的关键点

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其实也就是难点。教材中有许多关键的点,这些点能向四面八方散发出无数条线,其中蕴涵着教师教学的巨大空间和学生学习的无尽潜能。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能读出教材中的这些点,而且能读出由此引出的线,真正弄清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体系,发掘每一份宝贵的资源,让学生充满想象与创造力。

例如:教学乘法口诀,教材的编排是从5的乘法口诀开始,基本上让学生经历四步完成乘法口诀的编制学习,第一步,呈现了生动形象的实物图形并提出数学问题,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认识到计算几个5相加的问题在生活中是存在的,感受所学内容的价值,也为编制乘法口诀提供了实物模型。第二步,将5个5连加的计算过程依次呈现出来,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了解得数的由来。为编制乘法口诀积累感性经验。第三步,根据点子图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目的是用点子图为乘法口诀赋予直观意义,帮助学生数形结合记忆口诀。第四步,根据乘法算式编制乘法口诀。这节课就是比较关键的我们所谓的“点”,因为在这之后的乘法口诀教学基本都是遵照这一思路编排的。

其实读教材的目的就是把教材“死”的结果变为学生灵活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把静态的,不会说话的教材结果变为动态的学习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理解教材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教材为什么选用这个素材?为什么这样呈现?为什么这样探究等等,弄明白了再考虑怎样设计教学的问题,这样将对我们教学大有助益。提升教学质量,就让我们从读懂教材开始做起吧!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软件开发实践课程设计下一篇:泛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