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实践课程设计

2024-04-18

软件开发实践课程设计(精选9篇)

篇1:软件开发实践课程设计

软件开发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摘要:该文针对新疆医科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软件开发设计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介绍。软件开发设计课程的开设将涉及软件项目开发的相关课程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通过课程整合达到了课程的设定教学目的,增强了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也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软件开发设计;实验教学;课程整合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4-0150-02

1引言

目前,新疆医科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设涉及计算机的专业课程:C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软件工程、网站建设与开发(ASP.NET)、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等。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每门课程都设计了适当的实验教学内容,但是在学习完相应的课程之后,对于一项软件开发项目学生还是感觉无从下手。造成此种现象原因诸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授课教师完成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没有过多考虑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问题。由此,我们对这些课程的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在以往各课程实验课的基础上,综合开发了“软件开发与设计”课程,课程内容突显实操性,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动手设计开发软件项目的能力。

针对软件开发与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实验教学内容问题,我们将其他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开设软件开发与设计课程,解决相关各门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的交叉与衔接问题。

2课程设计

2.1课程学时及教学目标

软件开发与设计课程是信息技术一门综合实践类课程,应用性强,目标是为学生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方法。软件开发设计过程蕴含着分析思考、工具利用、抽象表达、综合创造等多项技能,对信息专业人才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1]。课程开设学时数设定10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18,实验学时90,理论与实践学时分配原则为1:5。

在软件开发与设计课程中,学生通过选定软件开发项目,运用软件开发与设计基本技能,运用开发工具进行项目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功能界面设计,进而进行软件编码、测试和维护等主要工作。

2.2课程教学环节设计

为了达到软件开发与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设定八个关键的环节,确保教学过程顺利实施,课程教学环节如图1所示。

众所周知,过程控制和过程管理一直是项目执行的关注点[2],为了达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对课程的关键教学环节都制定了具体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阶段:项目选题。教师通过案例讲解,引导学生选择工作量适当的软件项目。教师针对学生选题展开讨论,分析项目实施中可能存在问题。

第二?A段: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学生围绕选题进行业务流程设计,划分用户角色,为每一个业务设计流程。根据软件项目具体需求进行系统动态分析和动态模型分析,构建系统状态图与时序图;按照需求分析的任务、步骤和原则,进行功能需求设计和系统建模。

第三阶段:数据库设计。学生使用ER-Win等工具构建E-R模型。具体工作包括E-R图设计;表的定义;主外键设计;索引视图设计;存储过程与触发器设计;SQL脚本生成。

第四阶段:软件开发环境构建。在学生动手编码之前,围绕项目构建开发环境,选择使用的数据库包括:SQL Server 2008R2、MySQL、SQLlite等,选择使用的网站服务器包括:IIS、Apche等。

第五阶段:详细设计和编码。依据项目开发要求,学生通常选择的开发语言有:ASP.Net(C#)、Java、PHP等。

第六阶段:界面设计。在项目的界面设计、美化和布局方面,学生使用已经学过的多媒体应用工具软件包括:PhotoShop、Flash等。

第七阶段:软件测试。学生结合软件工程所学软件测试方法,对的软件项目进行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测试,设计合理的测试用例完成测试工作。

第八阶段:项目验收。软件项目验收时,学生进行软件作品现场演示,介绍软件主要功能,教师根据设定评分标准进行打分,现场点评并提出今后改进意见;现场参加项目验收的同学可相互学习交流。

2.3课程考核方式

在考核方式上,软件开发与设计课程采用了形成性考核机制,目的是对学生在各阶段学习过程进行考核[3],分阶段全面测评学生学习效果,课程考核分值比例表见表1。

2.4课外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课程实施,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实践能力逐步提升。通过参加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活动、SRP训练项目,学生所完成的作品质量也有所提高。通过竞赛和训练项目,激发了学生软件开发设计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和锻炼了学生软件设计开发的能力。教学存在问题

第一,授课教师理论知识和软件开发技术学习更新不及时。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软件项目开发所使用开发工具不断更新,教师存在没有及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授课过程中没有将新的知识、新的开发技术和方法传授给学生。

第二,在教学案例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每位授课教师专业知识存在局限性,在教学案例选择方面倾向于某一专业领域,存在教学案例选题的局限性。

第三,开发工具版本更新不及时。开发工具版本不断推出新功能,实验室在软件的开发工具方面更新速度相对较慢,存在开发工具版本更新不及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秦怀斌,郭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方向系列课程实践考核制度与考核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12(16): 13.[2]柳玲,文俊浩,熊庆宇等.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J].计算机教育,2013(7): 99-102.[3]徐洪智,钟键.软件设计模式课程教学探索[J].福建电脑,2015,(03):69-70.

篇2:软件开发实践课程设计

本课程属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类课程,授课对象为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本课程是对软件工程课程所述内容的进一步深化与具体应用,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大量实例的练习,引导学生完成不同类型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工作,培养学生关于软件工程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软件开发实践动手与文档编写及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必须完成以下一些环节:

1、任务布置与说明,备有多个题目供学生选择。

2、学生自主分组,并展开软件项目的选题与论证,要求提交分组项目选题和组织分工。

3、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写可行性分析报告和项目开发计划,并进行审查。

4、获取需求,编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并进行审查。

5、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编写软件分析设计报告,并进行审查。

6、通过实现系统主要界面来模拟软件实现,并进行审查。

7、编写软件测试计划,编写软件测试分析报告,并进行审查。

8、编写用户使用说明书,并进行审查。

可供选择的课程设计方案:

1、图书馆图书预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功能如下:(1)由供书部门提供书目给订购组;(2)订书组从各单位取得要订的书目;(3)根据供书目录和订书书目产生订书文档留底;(4)将订书信息(包括数目,数量等)反馈给供书单位;(5)将未订书目通知订书者;(6)对于重复订购的书目由系统自动检查,并把结果反馈给订书者。

2、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要求基于B/S模式来构建整个网络考试系统,整个系统拟由试题库管理子系统、学籍管理子系统、成绩管理子系统、网络考场四大模块组成。系统用户端划分为学生端、教师端和管理员端,通过数据库操作权限设定等机制来保证系统及相关数据的安全性。

3、网上购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着重研究、设计与实现用户管理、目录管理、信息录入管理、定单管理、浏览和查找、购物结帐等功能。

(1)会员注册、登录与管理模块,包括新会员注册、会员身份验证、会员身份注销和预定制商品。

(2)商品陈列上架模块,实现商店所有商品的分类上架,供用户浏览选择。(3)为客户提供各个商品信息细节展示模块。

(4)为客户提供所选择商品的浏览、退货等管理模块。(5)购物车模块,需要完成用户选购商品,购物订单生成功能。

4、病员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I.问题概述

本例为医院特级护理病房的病员监视系统。1)在每一病床旁有一个监护器。

2)在病员身上附着各种传感器,监测各种生理参数,诸如血压、呼吸、体温等,信号被送到监护器。

3)监护器带有输入键盘,用以输入病员的病号的病历号、各种监测的生理因素的安全范围值(上下限值),以及监测频率定期(监测周期)等。

4)各监测部件与中心计算机相连,后者按指定的监测频率定期地对监视器进行检查。5)检查所得到的数据记录在每个病员的记录文件上。

6)如果发现病员的生理因数超出安全范围时,在护理室有各病员的各种报警信号(灯光)出现。

7)每个监视器有一开关,用来控制监测工作。

8)本例中假设监视255个病员,每人设定4个因素。监视周期可从秒到小时变化,对每一病员进行24小时监视。

9)安全范围为十进制数值,内部表示为浮点数。病历号为9位整数。II.需要设计实时系统。

首先要确定按适当的频率监测病员的办法:一种是用中断的方法,在每个监测器内设置一个定时器;另一种是对各病员进行巡回监视。

5、学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学生档案管理模块、学生成绩管理模块、学生成绩查询模块。学生档案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学生档案(如基本资料、学习情况、学籍变动、备注等)进行管理,本模块又分为添加学生档案、查询学生档案、修改/删除学生档案、打印学生档案、数据库管理五个子模块。学生成绩管理模块主要是由教师对学生成绩进行管理,本模块又分为添加学生、学生管理、成绩添加、成绩管理、数据库管理等子模块。学生成绩查询模块是指学生通过输入自己的姓名和密码登陆成绩查询系统,便可查询各个科目的考试成绩,同时也可以进行密码修改。要求采用B/S结构,可以对不同角色进行权限管理。

6、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为了让用户能够实现模块共享,并考虑到安全性,需要开发一个平台展示模块的相关信息,并实现用户申请、模块的开发者上传、管理员审核等功能。

该平台需要完成的功能为:每个用户可以对模块的相关信息进行浏览,查找,若需要下载某个模块,可向管理员提出申请;模块的开发者可以上传模块的相关信息;管理员对用户的申请进行审核。

具体需求如下:

用户可以对模块的相关信息进行浏览并申请使用某些模块:

进行注册、登录;

能够对模块的相关信息进行浏览;

可按标题、内容、作者、时间、分类等方式进行查找;

将想要下载使用的模块记录下来,待浏览完毕后形成申请单,提交给管理员。模块开发者能够将自己制作的模块的相关信息进行上传:

将模块的标题、图片、作者、类别、日期、内容等信息进行上传。管理员进行管理:

对新注册的用户信息进行统计察看;

对用户的关于模块使用的申请信息进行统计审核; 对开发者上传的模块信息进行统计察看; 对已经批准并提供模块下载的用户信息进行统计察看。

7、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网站主要面向三类人:老师、学生、管理员,包括一个BBS。三类人权限各不相同,老师可以布置作业、修改作业、登记成绩;学生则可以通过这个网站看老师的通知、做作业、利用丰富的资源等等;管理员则主要做后台的一些修改操作; BBS模块主要用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学生端的功能包括:主页、登入、作业模块、查询模块、个人设置、交流、资料下载、BBS;教师端的功能包括:主页、登入、查询、通知管理、作业管理、上机管理、成绩管理、收信箱、BBS、个人设置;管理员端包括:主页、登入、数据初始化、学生管理、教师管理、BBS管理、修改个人信息。

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1、按照参考的范例,完成规定的文档。

2、2-3人一组,完成同一文档的学生成绩相同。

3、行文流畅,格式标点正确。

4、插图必须是矢量图。

5、涉及UML的内容资料必须完整。

6、文档必须真实反映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的内容。

篇3:软件开发实践课程设计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现在,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已经进入模式探索和转型的关键时期, 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引入工学结合课程模式, 以改变高职教育沿袭本科学科教育模式, 改变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今后的“工作”割裂的状态, 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更重要的是学会去工作。作工学结合的课程就是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 学习的内容是工, 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这样的课程模式将工作系统与学习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技能培养的针对性较强, 比较适合职业教育的特点, 而工学结合的课程应该是基于工作过程的。

工作过程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 首先, 工作过程是指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 强调各个工作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性, 其次, 工作过程是指完整的工作进程, 即工作任务是怎样被完成的。在现代职业教育中, 工作过程是指人完成职业工作任务的完整进程, 通常情况下包含着“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控制”和“评价反馈”等六个阶段。我们的课程改革, 首先就是要围绕完整的工作过程提炼合适的工作任务。

而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体系, 其课程结构严格按照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的知识结构。对课程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课程体系做整体规划, 先呈现工作任务、理论和操作知识、学习及工作态度, 形成则建立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上, 再进入实践教学环节。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感, 而且可以通过所获得的“结果”, 让学生在成就感的驱动下, 激发学习兴趣, 获得工作过程知识。

二、《建筑施工图设计》课程改革的目标

高职高专的教学培养必须要和行业需求相结合。从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介绍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 主要面向建筑设计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 培养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能从事房地产项目策划、建筑设计和相关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1]。根据笔者对各类建筑设计研究院、建设设计事务所、房地产企业研发设计部、规划局与建设委员会的相关岗位调研, 按照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 对高职高专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能力要求作如下总结, 具体内容见表1。

由此可见, “建筑施工图纸的设计和绘制”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在各个就业岗位都必须要掌握的能力。围绕培养学生此项专业技能的课程———《建筑施工图设计》进行适宜的改革, 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综合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笔者所在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课程是为本专业大三上学期毕业班所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学生在已学完《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设计技术与原理》《建筑构造与材料》和《建筑工程CAD》等相关课程与软件的基础上, 完成本课程的学习, 随后进企业顶岗实习。本课程是学生在校学习和企业定岗实习中承前启后的重要衔接课程。按照高职高专建筑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市场岗位需求, 本门课程应使学生了解并实际工程的建筑施工图设计和绘制要求, 体验工作过程, 积累岗位经验。

三、《建筑施工图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1. 以“工作过程”指导下的课程设计

根据笔者的行业调研, 建筑师的工作过程一般包括:项目前期策划、编制各阶段设计文件、配合施工、参加验收和工程总结。在实际的工作中, 建筑师工作有时已分化三个方向:建筑前期策划 (概念) 、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实施 (施工图设计绘制及服务) 。按照岗位目标和能力目标要求,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 建筑实施 (施工图设计绘制) 的工作过程与就业岗位高度契合, 应用度更广、更基础。在“工作过程”下的教学设计, 核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机会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 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实际工作中所需的带有一定经验性质的工作过程知识和技能知识, 因此, 整个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以学生独立完成整套的建筑施工图为主线, 强调实践教学, 通过“假题真做, 真题假做”等教学手段, 以设计院承接的小型民用建筑设计任务书为作业任务, 将甲方招标书、建筑方案投标书到建筑方案设计等前期工作成果作为工作材料, 指导学生按照标准要求, 完成建筑施工图设计, 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和构造方式。并粗略了解建筑结构设计与水、暖、电等设备, 掌握建筑设计的步骤、内容与全过程。

与此同时, 重视理论的讲授, 通过课堂的方式, 让学生了解建筑工程设计的步骤与全过程, 熟悉建筑设计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之间的关系, 掌握其设计内容与设计深度, 同时提高学生应用相关图集、标准及政策法规的能力。为学生独立完成施工图设计提供方法和步骤。真正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进行高职学生的培养。

2. 以工作任务 (项目) 为载体的教学设计

“项目教学法”是指,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 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 改变了以往“教师讲, 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 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 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根据笔者所做的行业企业调研, 结合典型工作过程的要求,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我们一共选择5个典型工作任务, 大致情况如下:前2个工作任务, 属于理论教学范畴, 主要教授进行施工图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步骤;第3-5个工作任务, 就是课堂实践项目, 第3个项目, 先由老师一步一步带着学生完成一整套施工图的设计与制图, 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 掌握施工图绘制, 第4-5个步骤, 主要由学生按照前一个项目的步骤独立完成, 老师主要是在旁边指导, 不用手把手的教授。这是一个由难到易, 由老师指导到放手让学生操作的过程。

3.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除了传统的多媒体教室, 一人一机的实践教学方式, 现在科技带给人们日益便捷有效的交流和学习途径。课内, 师生之间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制图教室、模型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学校课程网络、互联网等教学平台及教学资源;课外, 师生之间可以借助课程网络信息互动平台、电子邮件、电话、MSN和QQ等在线聊天工具等媒介, 积极拓展新的教学手段, 例如, 课后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短信、电子邮件、在线聊天等交流形式与任课教师共同探讨建筑设计方案, 交流设计思想, 这不仅及时解决了课后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碰到的问题, 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有利于促成高质量的教学方式。此外, 去建筑施工现场参观学习、行业专家进校园开专题讲座等课外教学方式也是建筑设计类课程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续。

4. 灵活多样的课程考核设计

“项目制”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教师辅助学生学习实训并监控学习实训质量, 通过一些可量化的考核量表, 如自评、互评和师评表。在课程开始学习实训之时, 发给每位学生, 让学生从学习实训之初就清晰的明白学习的要求和标准, 以利于学生自我的管控, 利于教师面对数量众多学生的学习实训效果的监管。这种考核形式放弃传统考核由教师评价学生绘图作业, 发展到纵向自身能力的对比, 侧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 课程学习实训前后对比, 更具有针对性,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的积极性。课程考核总分为100分, 其中职业素养占30%, 职业能力占70%。基于能力本位课程考核方法, 强调的是完成真实项目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 检测的是工作任务完成的成绩, 主要包括过程考核、目标考核、方法能力考核及社会能力考核。

四、教学实践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根据笔者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制定的教学计划, 安排了2011级4个班级共112名学生, 2012级3个班级共94名学生参与《建筑施工图设计》这门课程改革后的试点学习, 并安排了4位专任教师、2位企业设计人员指导教学, 专任教师发挥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优势, 企业设计人员发挥工作技能优势依照课程目标、课程教学设计、课程考核方法, 先以真实项目为案例, 让学生了解工作过程, 再选择小型住宅和办公楼项目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每个班级实训15课时, 实训时间为期2.5周, 每次3小时, 成功完成项目。

课程结束后, 给参加的班级发放了《建筑施工图设计》课程教学问卷调查表, 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实时调查。通过调查数据了解到: (1) 有85.3%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目标基本了解; (2) 有75%学生对课程教学安排一开始是有抵触情绪, 但经过课程学习, 86%学生对课程学习觉得有收获; (3) 学生经过课程学习觉得自身各种能力都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升, 其中有75.3%学生觉得绘图能力得到很大提高、65.50%学生觉得施工图设计得到很大提高、78%学生觉得工作技能得到很大提高、69%学生觉得职业素养得到很大提高。

五、结语

经过两年的课程探索,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施工图设计》课程, 通过真实项目的“项目制”教学模式, 体现了一个真实的、具有浓郁职业氛围的学习环境, 从实践结果看, 学生根据能力特点进行项目实践, 以职业能力标准和职业素养体系进行考核, 能让学生尽早体验职业工作的现实状态, 强化学生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 是比较符合高职教育中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理念的。

摘要:《建筑施工图设计》在高职高专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中, 主要是培养学生建筑施工图的设计绘图能力, 直接面向市场对施工图设计人才的需求。本文通过对行业、企业的市场调研, 在了解岗位需求后,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运用项目制教学模式, 以独立的工程项目为载体,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了一定改革, 以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标。

关键词:建筑施工图设计,课程改革,工作过程导向,项目制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介绍[M]2005.10.

[2]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84号。1995.9.

[3]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67号2008.1.

[4]单立欣穆丽丽建筑施工图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篇4: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关键词】实践教学 课程设计 科技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43-02

一、软件工程课程实践教学现实情况

长期以来,由于软件工程课程偏重于方法学理论的讲授,其中心是软件生命周期的工程技术方法。然而这些技术和方法,对于缺乏工程开发经验和管理知识的在校学生来说非常难以理解。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感觉软件工程理论对软件开发的帮助作用不大[1]!尽管实践教学对学生有严格的要求,但是他们往往为了能完成任务的考核,只能按照要求粗略地完成或者收集现成的文档来充数,而未能通过实践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与消化。此外,靠死记硬背的知识、概念常常未能得到有效理解,从而难以转化为软件工程技能。多年来,各个学校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其实践教学方法,当前也有些对传统实践教学改进的方法并且取得了一些效果[2][3]。经过对这些方法的分析,可知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套用软件工业界的要求,但学生缺乏技能和实践条件对任务根本无法完成,只能敷衍了事,达不到对软件工程知识理解和应用的目的;而另一类则是要求不明确且缺乏规范,因要求过于简单而无法达到增强对软件工程理论应用的目的。

鉴于这样的情况,学校迫切需要对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加以改革,逐步建立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化开发能力,进而形成一个融基础理论、实践教学和参加软件科技竞赛的一种培养机制。因此,使课程设计成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4]。

二、“课程设计与科技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

课程设计与科技竞赛相结合就是要打破传统实践教学法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践教学活动带动软件工程理论的学习。这样实践教学就能改变成为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应用和对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主动学习方式,从而使教学出现可喜的变化。它能把教师要求转变为以学生自主要求,把常规工程文档写作转变为以任务为驱动的分析、设计和实现的学习。

该实践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实施的一个较为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参照科技竞赛题目的特点,并依据软件工程理论、方法的特点,制定了本课程设计的知识要求结构如图1所示。在软件工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挑选某种易于扩展、应用的工程技术方法,在软件工程规范文档的要求下进行课程设计。从而使其按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实现和测试的流程来开发软件。这样,经过课程设计较为完整的项目训练,能有助于对学生工程技能的培养和对工程理论的理解,最终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软件工程的核心理念有较好的把握。它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参与各级软件类科技竞赛,提高自己就业时的信心和社会竞争力,使其毕业后能够顺利过渡到实际的软件应用开发中,并在实践中对软件工程理论加以检验和完善并逐步锻炼成为社会急需的各类软件人才。

课程设计与科技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在课程设计实践中加深对软件工程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发现知识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实践教学目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要做到以下的要求。首先,关于课程设计与科技竞赛相结合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以学生兴趣为中心自由选择题目。针对实践教学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题目是保证该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题目要以理论教学内容为依据,同时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实践教学的要求。此外,题目要注重以解决身边的软件需求为背景,充分使其既包含教学知识点,又能激发学生软件开发的兴趣,达到培养学生软件工程能力的目的。其次,实践指导老师要提供合适的示范案例,并不断地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进。由此,在课程设计的准备阶段需要对为完成设计所需的基本知识进行明确且扼要地讲透。这样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才知道行进的方向而不至于迷茫和不知所措!在课程设计中,要使学生明确课程设计的要求,并尽快地掌握工程的基本方法和使用工具的基本技能。同时,应尽量使学生独立地解决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而教师则需要对学生进行全程的指导和监督。再次,应确定合适评价标准,客观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方法是以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求各课程组定时汇报开展的进度和情况,并及时地对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价。

三、课程设计的教学实施

根据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对课程设计与科技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展了研究,并总结出该方法的大致流程如图2所示。其基本指导思想是以案例示范为核心,不断地引导学生对其选定的课程设计进行改进,使其能满足掌握需求分析、软件设计与实现以及测试的基本技能,并把不断改进贯穿到整个设计中。由此,课程设计应从课程设计准备,精选小项目案例文档示范,课程设计题目的选定,课程项目的设计与改进,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设计结果的评价与改进进行精心地组织。因此,准备阶段就是对训练内容所涉及的工程知识进行精炼概括与总结,使学生知道如何去应用这些知识。此外,示范的项目案例要进行精心的选择,使其能够覆盖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要求,又要精干有效,易于参照与模仿学习,切忌过于庞杂。教师应把课程设计准备知识与项目案例进行参照讲解,让学生彻底了解训练的要求。在题目的选择上,可以适当地提供一些精选的小应用软件题目,让学生参照选择或根据生活经验自拟题目。并在项目设计中进行全程的监督和引导,并随时指出其设计和参照示范项目和实践要求的差距。对各阶段结果,应组织一些志愿学生和做得好的学生对各阶段结果进行评价并给出改进建议。如此不断地迭代改进,能够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技能,并巩固对应的软件工程理论知识,从而取得举一反三的示范效果。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需求获取与分析、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软件生命周期的技能,并学会软件工程规范文档的编写与应用。

在与科技竞赛相结合的问题上,可根据学院、学校和省市以及全国举办的一些科技竞赛题目来进行课程设计。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把课程设计完成的作品,加以整理、改进并完善作为参赛作品,这样参赛作品往往在各类软件竞赛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且,获奖对于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信心的形成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而且对于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对自己的发展定位有着较好促进和帮助作用!

篇5:软件开发实践课程设计

正如课程设计教学目的所言“从产品装配测绘、计算机绘图、三维CAD建模、参数化设计等方面进一步加深和拓宽学生在工程制图、机械CAD技术等课程中所学基本知识,结合实际机械产品(模型)设计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和相关实践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的体会到自己在理论知识和工程应用上的不足,比如测绘环节,试验台上的一些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用途并不是十分清晰,测绘的侧重点也不是十分清楚等等。

通过测绘,我了解了柱塞泵的工作原理、装配结构和运动路线等情况。熟悉了常用的测绘工具、量具以及测量零件尺寸的方法,为之后的AutoCAD二维建模和ug三维建模打下了基础。这一阶段了解了游标卡尺、卡钳在测量长度、壁厚等方面的应用,以及铅丝法、拓印法和坐标法在测绘曲线轮廓和曲面轮廓的应用,总之,测绘的过程虽然有些乏味,但其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却非常的丰富,需要我下来好好消化。在AutoCAD二维建模过程中,经过分工合作,小组成员都较好的完成了各自的工作任务,当然在此过程中也经常遇到困难,于是在图书馆借阅的几本书成了我们的良师益友,虽然之前接触过AutoCAD软件,但并不系统,目的性不强,不像这次课程设计有明确的分工和任务,我也借此机会比较详细地补充了软件应用方面的缺点,比如图层的设置,块的创建和插入等知识。在ug三维建模过程中,诚如老师所说创建一个实体时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衬套的创建可采用两个圆柱体布尔求差,也可采用在大圆柱体打孔,也可采用在创建草图后拉伸得到。这些不仅使我熟悉了软件本身的操作也拓宽了思维,受益匪浅。

篇6:软件开发实践课程设计

对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软件工程是一门实践者的学科,和别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相比较,更注重于软件开发和应用过程中的一般性的、规律性的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它是大量软件工程实践的经验与教训的归纳和总结.通过先修课程的学习,如操作系统、底层语言、软件工程技术、硬件技术、编程语言,网络技术,数据库等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来拓展强化学生对实际项目的操作能力.

作 者:梁静 作者单位: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3)分类号:G42关键词:软件工程 计算机专业课程 软件开发

篇7:软件开发实践课程设计

开课单位:工商管理学院开课学期:第3学年夏季学期

学分:1学分学时:16学时(1周)

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0803)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相关课程后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认识和掌握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应运所学知识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总体或全程方案设计,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培养和锻炼学生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中的实战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应运专业知识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针对某一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方案设计,设计内容包括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房地产项目策划、房地产项目营销方案等,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根据具体内容确定。

三、课程设计方式

以集中学习为主;独立完成课程设计阶段规定的全部工作任务。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指导教师根据课程设计大纲编写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任务和具体要求,对学生课程设计全过程进行辅导和指导。

2、课程设计必须符合以下编写规范

设计目的和思路;设计内容的具体说明;设计方案的评价。

五、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

1、课程设计成绩采用五级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篇8: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

一.对接职业岗位群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课程体系目标

职业岗位群是指与工作内容及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相近或有较大关联的一组职业或者职业岗位。高职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开发应在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以各具体专业的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为依据, 分析典型工作任务, 归纳岗位能力, 凝练专业岗位核心能力, 从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在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 与行业、企业合作遴选项目课程, 引入职业资格标准, 加强专业与行业、企业的对接, 形成课程体系目标。因此在具体的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 课程体系目标应当尽量包括该职业岗位群所应当具备的技术应用、生产操作、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及服务等职业岗位。如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包装设计方向职业岗位群设置:初始就业岗位对应的职业岗位及职业资格证书为包装设计师、包装设计员 (四级) 资格证, 职业发展岗位对应的职业岗位及职业资格证书为平面设计师、装潢美术设计员 (三级) 资格证, 职业迁移岗位对应的职业岗位及职业资格证书为广告设计师、广告设计师 (三级) 资格证。

高职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还应明确服务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定位, 课程体系目标定位不仅要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导向, 同时也要加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我们在确立课程体系目标时不仅要坚持“能力本位”, 重视学生职业岗位知识及技能的教育, 也要融合STC教学理念, 重视学生职业生涯中所需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有效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内容

有效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应在确立课程体系目标之后, 将行业、企业的设计执行标准、工艺标准、材料标准等融入项目导向的核心项目课程, 并依据专业核心课程的职业能力要求制订课程标准, 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课程体系内容应为学生提供足够实践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机会, 加强基础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提高艺术设计类高职生基础技能、专业能力、岗位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建设及调整优化高职课程体系内容时, 应重视建设与专业技能培养相匹配的综合性实践条件, 从而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 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学习新知识与技能, 获得实际岗位工作经验, 增强综合职业能力。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其显著的差异是高职教育的社会性特征更突出, 高职教育只有加强校企深度合作, 建设好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加强与任职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习得专业岗位能力, 使课程体系内容有效, 适应市场需求。

三.合理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体系结构的合理设置是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目前教育界普遍认为加强核心课程建设是提高课程体系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基础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两部分。一般来说, 基础核心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基础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 专业核心课程着重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基础核心能力是从事所有职业所应必备的技能或能力, 如应用写作、语言表达、计算机应用、人际交往等。专业核心能力是指从事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能力。在实际工作中, 基础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是相互融合。互为补充的。合理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应包含职业素质类、项目导向类、职业规划及学业总结类课程。有效的课程体系结构应当重视核心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岗位能力、就业能力的同时,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包装设计方向课程体系结构如下:一级模块包括职业素质工学模块课程、项目导向工学模块课程、职业规划与学业总结模块课程三个部分。职业素质工学模块课程下划分为基本素质模块课程、造型基础模块课程、设计基础模块课程、职业素质拓展模块课程四个二级模块, 其中基本素质模块课程开设有大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中外工艺美术史、消费心理学、广告文案、品牌推广等课程, 造型基础模块课程开设有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包装效果图手绘表现技法等课程, 设计基础模块课程开设有图案设计与软件绘图、字体与版式设计、商业插图等课程, 职业素质拓展模块课程开设有中国画、影视广告等课程。项目导向工学模块课程下划分为包装结构设计项目导向模块课程、品牌形象设计与营销策划项目导向模块课程、包装装潢设计项目导向模块课程、顶岗就业实习模块课程四个二级模块, 其中包装结构设计项目导向模块课程开设有包装材料与纸盒结构、容器构造与Auto CAD等课程, 品牌形象设计与营销策划项目导向模块课程开设有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产品宣传手册设计等课程, 包装装潢设计项目导向模块课程开设有印刷工艺与制版、丝网印刷、袋装系列包装设计、纸盒系列包装设计等课程, 顶岗就业实习模块课程开设有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课程。职业规划与学业总结模块课程下划分为职业规划模块课程、学业总结模块课程两个二级模块, 其中职业规划模块课程开设有职业规划专题讲座、就业指导等课程, 学业总结模块课程开设有学业总结专题报告等课程。

四.科学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方法

科学的课程体系开发方法应当采用多样的课程开发形式, 重点是运用所学知识及技能解决实践问题, 保障课程体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课程体系开发实践中,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是适应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方法。这种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方法是指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立专业培养目标所指向的专业岗位, 以工作岗位所从事的职业活动为依据, 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找出职业生涯发展中阶段、任务、能力, 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为相应的学习课程, 在此基础上形成课程体系。这种课程开发方式一般适应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对于非专业的、不能工作过程化的、不适合以工作过程导向开发技术完成的课程, 就应借用学科分析等其他开发方法。因此,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应根据采用多种开发技术, 提高课程体系的有效性。

五.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质量监控及评价策略

有效课程体系建立的关键在于建立起课程监控与评价机制, 对课程体系及单门课程的开发方案、课程开发方案评价、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及课程实施结果评价开发进行全过程的监控与评价。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质量监控及评价应分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及学生课程学业水平评价两个方面。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应建立学校、院系和各专业工学部三级评价机制, 明确职责对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估。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标准的评价, 形成对教学的多角度评价, 保证教学评价客观合理。学生课程学业水平评价应引入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及行业企业技术考核标准, 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学校专业评价体系相结合, 对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还要注重对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在项目课程考核评价时候可采用项目团队内自我评价、项目团队成员互评、教师评价、学生答辩、校企联合考评等较为丰富的评价形式。

总之,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 应经过明确专业目标、选择课程体系内容, 构建课程体系结构, 采用课程体系开发方法, 质量监控及评价等开发步骤。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实践表明, 课程的开发能否从以上各环节进行全面探索与实践是课程体系开发获得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范果.对接职业岗位群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J]艺术教育, 2014 (8) .

[2]徐伟.基于职业岗位群导向构建特色课程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 2013 (9) .

[3]罗竹峰.“理工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之课程体系研究——以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 4.

篇9:软件开发实践课程设计

关键词:计算机;开发;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353-02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不断渗透,中学电脑设计教学已经成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版块。同时,也已经成为美术和信息技术课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设计、电脑软件操作为基础,正确引导学生通过设计表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反映学生的情感、认识、发展及其个性特征,实现启迪智慧、开拓创新的目标。

一、电脑设计校本课程目标

通过这门课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创造力表现。学生通过学习,学会欣赏、评价、分析、创作艺术设计作品,能够独立赏析设计作品,独立创作设计作品。达到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主要利用Photosho图片处理软件,完成创意作品。

二、电脑设计校本课程实施策略

1、以任务为驱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师要围绕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

校本课程一期只有十节课,课时少,内容多,在平时的学习、训练中,如果按常规的教学设计,则不能面面俱到,到最终所获甚少。因此,在教学中一节课设置1-3个小任务,把各个技术上的知识点,分散到这几个难易不同的小任务中,短、频、快,通过各个任务完成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

如在“选区工具介绍”一课中,教学内容是:1.学习选框工具:套索工具和魔术棒工具;2.利用套索和磁性套索,实现对人物照片的扣取,完成照片合成。如果以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讲解,课程将平淡无趣,因此,我想出一个有趣的主题《魔法师PHOTOSHOP》,首先让学生观看网络红人小胖、犀利哥等恶搞图片,这些有趣、搞笑的图片很快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想想自己通过学习也能制作这些图案,不仅都跃跃欲试。设计了任务一:大变窗外风景;教师演示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制作步骤,启发学生利用Photoshop软件,通过抠像合成不同的风景,使普通的风景照片通过合成变为具有新意的创意合成图像;任务二:骑着扫把去旅行——替换背景制作有异域风情的纪念照;以“旅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从网络收集图片资料,下载梦想旅游地的图片并完成处理任务;任务由易到难,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如:合成的图片不协调,角度不合理,主题不突出;这时提出新问题:你怎样改变从Photoshop中分离出的图像大小、位置、方向和角度?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教师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化疑解难。

2、学生在自我评价中提升审美水平

普通高中的学生多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美术基础薄弱,对技术性的知识掌握的很快,但教学难点是: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在自我评价环节,很少有主动站起来评价作品,一方面学生的审美水平有限,往往不知如何评价,另一方面,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互相不熟悉,也可能有羞涩和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情况,面对这一问题,我想出如下策略:1、教师每节课根据本节学习内容,选择优秀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分析,教会学生如何分析设计作品;2、将学生分成3-5人一小组,可以是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自由组合,每组每节课将完成本节任务突出者选为小组组长,由组长来评价本组作品;3、评价由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教师评价,先自我剖析,到由他人评价,再到教师评价,用教师专业的眼光给学生以技术上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通过这三个步骤,使自我评价环节真正发挥作用,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活跃学习气氛,并提升审美能力。

3、参加“电脑制作活动”提升学生信息素质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是由教育部、中央电教馆承办的一项针对中小学生的电脑作品制作活动。该项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丰富中小学生学习生活;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主题是探索与创新。即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结合学习与实践活动及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创作电脑作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全国、省级、市级电脑制作活动,通过参与活动,学生收获的不仅是技术,更多的是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作品制作的过程,包括学生对于主题的构思与确定,对于素材的收集与整理,对于技术的选择与使用等。比如,在海报设计一课中,先给学生介绍电脑制作活动对作品的要求,让学生欣赏历届优秀作品,确定主题:以庆阳特色为主的海报设计,宣传本地文化、产品;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如何确定主题、如何搜集资料,了解本地文化完成制作。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学生综合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正是在这些过程中进行的。

4、联系社会,充分体会电脑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上一篇:驾驶证增驾考试流程_学车考驾照下一篇:我们需要懂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