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角色的转变

2024-04-25

浅谈班主任角色的转变(共8篇)

篇1:浅谈班主任角色的转变

浅谈班主任角色的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0100-02

人们普遍认为,优秀的班主任应该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他们“红烛精神”的真实写照。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对班主任角色应该有新的定位。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尝试运用新的教育理念进行有效管理,结合自身的探索、反思,总结出班主任在新课程背景下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角色转变。

一、变“以班主任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班级管理往往以班主任的思路为中心,强迫学生遵守纪律、听话,忽视了学生的需求、情感、体验和多方面的和谐发展。“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和灵魂。班主任不能再把学生看作是消极被动的听话“机器”,而应该把学生看作是期待点燃的“火把”,是拥有巨大创造力的班级建构者。班主任通过营造发展环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其直接的工作目标是促使班集体尽快地形成和尽好地发展。发展是主体的主动行为,是主体积极的变化过程和结果,发展就意味着进步。班主任应尽量营造民主氛围,引导学生开展班级诊断研究性建设;启发学生随时提出疑问,并对提问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多方面的发展。这样,学生在班集体建设中就能够体会到思考的快乐,逐步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变“你要管我”为“我要管我”。

二、变“师道尊严”为“平等合作”

要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模式,就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在课外从多种媒体获取的信息或知识比过去丰富得多。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会“经常有惊喜”,也可能“有时被难住”,但不要觉得被学生“难住”很没面子,有失“尊严”。如果对于这类情况处理欠妥,师生关系就会受到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从而不利于教育和管理。班主任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个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个班集体活动的合作者,一个帮助学生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班主任只有鼓励学生与自己一道主动投入对问题的探索中,才能真正做到师生相长,这样的关系才是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使班主任与学生的心灵彼此敞开,彼此接纳,心理距离拉近,使学生获得了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积极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态度。长期坚持下去,必将使学生形成与社会、与他人积极的交往关系,从而影响其一生。

三、变“班主任一言堂”为“学生主动参与”

传统的班主任一张嘴自顾自地讲整整一小时的现象并不罕见。对于学校校纪校规要求的内容,班主任在有限的教育管理时间内,未及时找到更好的事例说明,只好实行“教条主义”,学生也只好囫囵吞枣。“满堂灌”“一言堂”的教育模式,扼杀了班级教育管理的生机和活力,导致学生不去面对现实思考未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缺失,更谈不上发现和创新了。面对新课程,班主任应该在教育管理理念上作一些转变,实行开拓主义,即根据班级管理目标的要求,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事例或资料,去体验、去发现、去分析、去感悟学校和班主任的良苦用心和校纪班规的合理性。要努力寻找贴近学生、贴近思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案例进行分析挖掘,让学生体验、感悟和升华。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参与者,班主任要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走向平等对话中的首席,通过寓情于形、寓理于情的师生合作探究,使他们在自由自在的班级活动中实现自己,找到自我的价值。

四、变“结果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

传统的评价,学生是被评价者,班主任作为唯一的评价者使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学生。许多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停留在“学习目的明确,课堂纪律好,回答问题主动,考试成绩优良”等诸如此类的泛泛而谈上,重视对学生进行“结果性评价”,而忽视学生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是否得到良好的发展。新课程肯定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论”,要求采用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班主任要实现班级教育管理目标,就必须更好地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强项,为其提供一些有益的反馈信息,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成长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和进展程度,反映学生的现有潜力,有效预测学生今后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引导、纠错和激励,多渠道、多角度、多层面地观察和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做人态度,发展其认知能力,以及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班集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高质量的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性发展、多样性发展和优化性发展。教师更应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参与,对学生探索结果的要求,变“一元化”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与学生协商解决问题和创建优秀班集体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需要,提出自己的目标,这更容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这才符合现代教育在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的要求,这样的管理效率高、效果好。当学生经常看到自己参与管理过程的评价和饱含激情的评语时,自然倍受鼓舞,从而养成更关心政治、关注社会的习惯,增强自信心和成功心理,促进组织管理才能得到可持续提高。

(责任编辑 曾 卉)

篇2:浅谈班主任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对班主任提出了新的.要求,班主任的角色需要发生转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作 者:柯勇  作者单位: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二中学,新疆・阿图什,845350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G451 关键词:班主任角色   教育理念   新课程理念  

篇3:浅谈班主任角色的转变

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学变化极大, 对于中职院校班主任而言, 需要迅速转变角色来应对日趋复杂的工作。然而, 当老师遵循组织管理的一般模式来落实班级教育的时候, 班主任角色就很容易成为普通的“管理者”。

目前多元化文化对学生的世界观有很大影响, 考虑其所处年纪层面, 他们有自己独有的处事方法, 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同, 也迫切能在活动中得到自我价值的体现。班主任是最能挖掘并提供他们能力展示平台的人。以往班主任单一的管理模式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 并且容易使学生不配合班主任工作。

本课题在研究中职班主任角色转变的基础上, 以一所学校为例, 针对该校学生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并统计出数据。

二、调查方式和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形式。笔者通过在2014年12月对该校的学生进行的调研, 全面涵盖了大、中专学生。其人员层次选择面较大, 统计数据可靠有效。问卷上重点了解他们的认识、态度和适应性来分析现阶段班主任工作角色。笔者共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297份, 回收率达到99%, 其中有效卷达到99.1%。问卷设计如下。

1. 你的性别?

A男 (78.8%) B女 (21.2%)

2. 目前, 在平时的班级事务中, 班主任通常扮演怎样的角色?

A领导者 (54.8%) B组织者 (31.3%) C参与者 (13.9%)

3. 你希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

A讲知识的人 (20%) B能倾听你故事的人 (26.2%) C能信得过的朋友 (53.8%)

4. 有学者提出“教师的角色应该从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等转变”, 你是否希望这样转变?

A很希望 (22.9%) B不希望 (6.1%)

C希望, 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57%) D无所谓 (14%)

5. 在班级组织的活动中, 你希望班主任充当怎样的角色?

A在活动中担任主角 (19%) B在活动中担任配角 (14%)

C只在活动中起到组织的作用, 其他放手让我们干 (67%)

6. 你希望班主任平时与你多交流多沟通吗?

A希望 (56%) B不希望 (10%) C无所谓 (34%)

7. 在平时的交流过程中, 你觉得班主任能理解你吗?

A能 (69.7%) B不能 (20.2%) C根本不愿意理解我们 (10.1%)

8. 你信任你的班主任吗?

A非常信任 (42.7%) B比较信任 (47.5%) C不太信任 (9.8%)

9. 当你遇到困难或迷茫时, 愿意向班主任求助吗?

A愿意, 并求助过 (45.4%) B不愿意 (18%) C愿意, 但不敢 (36.6%)

1 0. 你的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是否能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

A能 (70.4%) B一般 (21.9%) C较差 (7.7%)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从调研中可以看出, 目前班主任的角色还定位于单一领导者角色 (从第2题可以看出) , 学生迫切渴望班主任能接受自己, 像朋友一样倾听自己心声, 而非简单的知识传授者 (从第3题可以看出) 。同时, 班主任应该更多的对班级管理予以指导和组织, 充分让学生的能力在各项活动中得以体现。 (从第4第5题可以看出) 绝大部分班主任能严于律己, 也能给予学生心灵上的支持, 但是还存在一部分学生因某些原因不敢向班主任求助。 (从其余各题可以看出)

另外, 学生对于调查问卷最后一个问题给予了很多开放性的答案, 总结如下:

1. 希望班主任角色变得多元化, 换位思考, 不要对学生做过多的限制, 管理不要过于主观, 更加富有人性化。

2. 希望班主任能多组织一些适合学生发挥特长有特色的活动, 而非简单重复单调的集体项目。

3. 班主任在传统教育上能改进方法, 符合社会用人的要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帮助学生获得实际的应用能力。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作为学生心中的“绝对权威”, 班主任的权威是不容置疑的, 但现今单一的管理角色已无法胜任。很多学生能力有时并不比老师来的差, 但一贯的传统偏见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班主任注重用校级校规约束学生, 而如今, 中职院校的班主任则需要充分给予学生信任和尊重, 站在学生角度一起来探讨改进和发展乃至创造。

1. 班主任应该从管理者转换为服务型

考虑到我们学生以往可能受到不公正的际遇, 中职院校的班主任, 更应该学生一视同仁, 学习上施以不倦的指导, 生活上给予细心的关怀, 思想上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 引导学生更多更自觉维持班集体的管理秩序, 积极维护班集体的利益。

2. 班主任应该从领导者转换为引导者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对同学他们了解比老师更多。如果班主任在活动开展阶段有效引导班干部各行其职, 他们也许能在班内发挥最大程度的团队能力, 有效动员同学。

综上所述, 班主任目前要放下管理者的架子, 倾听学生心声。从学生的角度给予指导, 并借助周边学生的力量来有效组织和引导——“亲其师而重其道”。

参考文献

[1]赵红.新课标下班主任角色转换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9) .

篇4:浅谈新课改下班主任的角色转变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接受教育的载体。施教者与受教者构成了教育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两方面的和谐统一是教育的完美结果。传统教育更多地体现教师的作用,保证教师的绝对权威,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重点是灌输;现代教育观着重强调必须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也看作学校的主人,课堂教学的主体,班主任工作要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在选择教育方法时必须考虑到现代学生的特点,弄清学生想什么,关心什么,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因材施教,严格管理,正确引导是以生为本教育观念的主线。另一方面,既然把学生看作学校的主人,就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班主任要大胆地把班级工作的运作策划执行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担负起班级管理工作的重担,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锻炼了他们的工作能力。

二、心灵沟通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手段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的准社会群体,这个群体有共性的一面也有个性的一面,在这里,也需要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尤其是班主任,如果缺乏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个集体将变得一盘散沙,失去战斗力。沟通的方法,多种多样,以班会为契机,以和学生谈话为突破口是学生与班主任进行心灵沟通的有效方法。我在担任036班班主任时,曾经要求每位同学给老师写一封信,谈谈他们心目中理想的班主任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格,班干部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对班级建设有什么合理化建议等等。仅仅这么一封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积极主动为班级建设献计献策,这封信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这一点使老师深受感动。现在,要求学生给班主任老师写信也成了我开展班级工作的手段之一。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骚动期,不能正确处理爱情与友情关系,他们对爱情的认识是肤浅的,有的中学男女生过早的坠入“爱河”。.面对这种情况要求班主任老师要多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用朋友之心去理解他们,以父母之爱去感化他们,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老师的关爱之话如丝丝春雨沁人心扉。这样学生就会信任老师,吐出他们的心里话,讲出他们的苦闷和烦恼,此时此刻班主任如能及时对症下药,将使他们正确认识爱情和友情,使他们重树信心,把精力投入到正常的学习中来。相反,如果缺乏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采用高压政策、行政命令硬性把他们拆开,往往适得其反。

三、爱是班主任事业心责任心的体现

爱是教育的主题,爱是教师事业心责任心的体现,关心爱护、同情理解、严格要求是师爱的具体表现方式。学生得到师爱,就是得到赞许、鼓励,就会在他们身上产生积极因素,使他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主动改正身上的缺点,积极上进。这种对人格的感化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往往会更富有成效。班主任要善于使用表扬,学生们认为表扬越多,得到的关爱就多。多运用表扬往往使学生进步,过多的批评往往使学生感到沮丧,失去前进的动力。当着学生和家长的面,要多讲学生的长处,表扬学生的进步,使学生认为他在老师的心目中是一个好学生,这样产生的效果往往使学生加倍努力。而对于缺点一般采用个别谈话、个别指出的方式。如,班级有个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科任老师与他谈过多次,改进不大。一次把他家长找来,当着学生的面,我首先表扬他化学学得很好,作业也很认真,相信他其他的作业也能完成得很好。从此以后学生改掉了他的缺点。再如,我班有一名学生家里较穷,有一天在粉店里吃粉钱不够被我碰上,我帮他补上了所欠的一元钱。几年后,我收到他的电话,他在电话里说他在部队里当志愿兵,每每想起中学生活,就会想起他欠我的一元钱。现在这个学生一回家探亲必须到家来聊一聊。

四、培养学生自信心和集体观是时代赋予班主任的新使命

学生获得成功总是和自信联系在一起的,自信心越强,获得成功的几率越大。成功使他们有了自信,有了自信,就会得到更多的成功。自信是成功的先导,成功是自信的力量。集体观也是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另一重要方面。现代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甚至是留守儿童,他们具有很强的个性,喜欢自我设计,而集体观和团队精神恰恰是学生缺乏的,没有团队精神,一个人很难在社会上取得大的成功。中学是培养学生自信心和集体观的最好时机,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机会,在上述两方面下大的工夫。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事例。上学期学校篮球赛,我班在没有一名“特高生”的情况下,经过赛前动员,凭着团结合作的精神夺得男篮冠军,全场哗然。我问学生为何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时,学生说靠的就是我们的自信,靠的就是团结一致、勇于拼搏的精神。在07新年晚会时,由于种种原因我班没有评上节目,从而也失去了先进班级的荣誉,同学们很不服气,到08元旦晚会时,同学们自告奋勇要求上台亮相。虽然节目的安排原因最终没有得奖,但也得到了校长的鼓励和表扬。不管结果如何,这充分表现了学生们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我也抓住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求他们把高昂的激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全班学习风气日益浓厚,期末考试成绩由年级后几名一跃成为第二名,班级也被评为进步最快的班级。

篇5:浅谈班主任角色的转变

昆山市教育局陈洁

一、班主任作为“管理者”的角色亟需改变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然而,当我们重视并突出班级的组织特性,遵循组织管理的一般原理、按照科层组织的实践模式来落实班级教育时,班主任的角色就很容易被窄化为“管理者”。通过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建立班级规范体系,充分依靠学生来实施班级管理、组织班级活动,以求履行班主任职责也就在情理之中。

班主任作为“管理者”的意义在于,透过学校组织所赋予的权力性特征和师生关系中所秉承的权威性特征,班主任教师能够对班级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进行外在联结(与家长、与其他教师、与学校等)和内部整合,使班级形成一个对其成员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和控制力的正式群体;同时,由于学校中的活动与交往,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大多数情况下都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班主任教师便可经由自己在师生交往与互动中的主导地位来对个体或群体施加直接影响。两相结合,班主任教师由此成为“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

但是,班主任作为“管理者”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鉴于组织管理要从管理目标出发,而班主任又是学校管理者实施和完成学校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因此,班主任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贯彻、落实学校的工作计划以达成学校管理目标。尽管从理论上说,学校管理目标的直接依据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但职责的专门化和指标化、数量化的实际运作诸因素,使得事实上的学校管理目标十分易于疏离教育目标的根基、学习者的发展需要和发展水平。这样,管得了“身”,顾不了“心”,管得了两头,顾不了中间,便成为班主任工作情况的真实写照。

其实,班级组织的功能自足性(即以满足学生个体自身的个性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为直接的、首要的目标)和半自治性(即必须依靠成人的引导和帮助才能发挥组织功能),决定了班级组织,一方面需要来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的组织、协调、控制、监督,另一方面更需要来自他们的尊重、理解、沟通、引导。学生作为发展主体的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正是在这种外在控制与内在诱发相交织的统一过程中,通过他们自己独特的话语意境和行事方式来得以发现、予以发挥并得到发展的。从班级组织的目标和功能特性来说,后者往

往比前者显得更为重要,诚如《学会生存》所言:“如果任何教育体系只为持消极态度的人们服务;如果任何改革不能引起学习者积极地亲自参加活动,那么,这种教育只能取得微小的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说,班主任的角色更多地应是引导者,而非管理者。而教育领域里的所谓“引导”,即引导者基于学生个体的身心状态和发展需要,基于班级群体的实际与可能,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给予个体或群体以适当的指点、引导,以求不断达成教育目标的活动方式、方法,包括对学生个体或群体所进行的学习引导、生活引导、交往引导、人格引导、发展性向引导等。也正因为如此,班主任时常被人冠以“班级导师”之名。

二、对“引导者”角色班主任的呼唤

就我国教育实践来说,“引导”之职一般多由班主任、学生处和共青团三方力量共同承担。与班主任工作相一致,后二者皆负有团体引导之责,亦负有个别引导之责。只是就个体引导而言,学生处偏于“问题学生”、“异类学生”的训导和转化,共青团组织偏于“先进学生”、“特长学生”的发现和发展。随着心理教育得到普遍重视,涉及心理卫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引导工作,则开始由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负责。学校中的这种引导工作体系可谓周全之至。可是问题却在于,即使是学生处、共青团组织、心理咨询室的引导职能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大量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却依然容易受到忽视。在此种状态之下,班主任的引导职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洞的口号。问题的另外一面还在于,工作对象的广泛性、工作任务的复杂性、引导人员角色的多重性以及引导人员自身的局限性诸因素,使得他们即便是面对自己工作的“重点对象”,往往也会显得力不从心,更何况对于学生处、心理咨询室来说,防患于未然应是上策,而此种“防范”若不依靠班主任教师履行其引导职能,显然也是无法奏效的。那么,班主任教师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引导者、全面有效地履行其引导职能呢?

第一,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和实施主体教育的核心观念。虽然在现实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班级规模过大、管理头绪过多、工作任务过重、论分排队的压力不减诸种因素,依然是困扰大多数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难题,是难以对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进行实质性调整的客观原因,但这并未阻滞班主任教师在思想意识和教育观念上的自我提高与自我更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整体环境下,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主体教育,正是班主任教师由管理者转向引导者首先应当确立的基本观念。这种观念昭示着,无论自己选择了教育,还是教育选择了自

己,作为“班级导师”的师者都应当义无反顾,以积极的情绪、开放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班级成员,让每一位班级成员可以在自己的激励和引导之下去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去感受学习、生活的乐趣乃至体验生命的意义。

第二,养成关爱、公正等品质,建立关爱、公正的教育模式。无论是教育经典的阐释,还是莘莘学子的褒扬,都无不以关爱、公正诸种品质来说明教师的良好素质,称道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班主任教师来说,关爱、公正更是第一位的品质,因为只有当学生感受到,无论他(们)是否引人注目,是否取得骄人成绩,乃至是否遵守群体规则,自己都会和其他同学一样,平等地受到班主任的关注,得到班主任的关心,他(们)的“向师之心”才会让他(们)与班主任进行“真实的交往”,由此而注意到班主任提出的各种要求或建议,并用以引导自己的实际行动。所以,班主任教师要想对每位学生的成长确实有所启发、有所引导,就必须做到尊重、关心他们,理解、体谅他们,信任、接纳他们,以关爱之情、公正之心去感染、感化他们,逐渐建立起一种体现关爱和公正精神的教育模式。第三,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的自主发展,有赖于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挥;而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挥,则有赖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即双方通过真实的交往(与角色扮演式的交往相对应)过程而产生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种真实的交往固然需要双方的默契,惟其在班级组织中,更需要作为组织内外人际沟通桥梁的班主任发挥重大作用。一方面,班主任通过创设教育情境、营造人际氛围,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在教育交往中的主体对话;另一方面,班主任经由与班级学生一起,确立组织目标、拟定活动计划、创设活动情境、体验活动乐趣,可以达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交融。正是在这种主体对话的情境和主体交融的氛围中,班主任就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其引导才能真正切合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教育情境。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班主任的路标指引下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努力探索自主发展的具体路径。第四,把握人际沟通与互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引导工作的艺术性。真正的引导必须建立在有效的人际沟通与互动基础之上,班级引导自然也不例外。具体来说,班主任做到以下几个侧面,对于实现有效的班级引导尤为关键:(1)悉心观察。在日常的学习和交往中,通过直接或间接地观察学生经意或不经意的外在的言行举止和神态表现,“读”懂他们在一定社会情景下的所欲、所思、所为。(2)耐心倾听。懂得倾听既是一种受人尊重的品质,也是人际沟通与互动的基本要求。在班

级引导中,角色的不对等和信息的不对称,更需要班主任做一个倾听者,要提供适当的场景,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有时间、有心情去陈述、去解释、去表现。

篇6:浅谈班主任角色的转变

文/郭丽侠

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社会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质的须求,班主任在教育改革的舞台上将演出一个新的剧本,可以预言,新世纪中国课改中的教师,将是21世纪中国社会上最具变化的职业,班主任的角色特征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呈现出一个累积性的发展、外延缩小而内涵扩大的演变规律,在课改的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再也不能固守原来的教师中心的做法,必须站在学生中间,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本人就此谈几点拙见:

一、班主任应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参与者

过去在班级管理教育中,班主任既是组织者又是管理者。班主任说的话就是 “圣旨”,学生只能惟命是从。然而,班级管理和教育仍不尽人意,师生之间经常出现“老鼠戏猫”的场面,造成师生关系不融洽,班级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为探索班级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我从班主任工作手册和中小学班级管理文献中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班主任必须放下管理者的架子,把班级管理的主体交给学生,自己由原来的管理者转换为参与者和引导者。

首先就是班主任须在班上培养、选拔、建立一批有组织能力、能吃苦耐劳、有奉献意识的班级干部队伍,让学生干部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使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其次是班主任以参与者的身份,参加班级组织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思想为目标的教育活动,与学生一同学习讨论,增进互信;第三,班主任通过参与班级教育活动,对学生的优、缺点就能及时地进行肯定和纠正。对一些特殊的个案,还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联系的形式,进行多重教育和引导。实践证明,通过班主任的角色转换,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班级的“班风”正了,“学风”也浓了。一个争当“新三好”、争创“文明班级”的势头正在形成。

二、班主任应由“严师”转变为“良师”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中,老师与学生之间是“师道尊严”。无论老师教学的水平如何、教学的方法怎样?只要学生在“严厉”目光和“凶狠”面孔的老师面前显现出害怕的心里,老师就误认为学生的确怕自己,说明自己有“威严”,自己教学有水平,其实并不然。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法简单、对人态度粗暴的“严”师,不但教不好学生而且也得不到学生的欢迎。因此,班主任老师应由过去的“严厉、凶狠”的老师转变为学生信赖的“良师”。因为一个优良的老师,既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清醒的政治头脑,又有坚定的职业信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还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教育教学方法。这样的老师既能向学生传授丰富的知识,又能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这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心目中最尊敬、最信服、最崇拜的“良师”。

三、班主任应由老师转变为“父母”

俗话说:“师徒如父子。”长久以来,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当老师的总是把自己看成是比学生高一等。平时看到学生做错事、学生身上染有不良行为习惯时,不是严厉批评一番,就是凶狠的训斥一顿。虽说学生当时低头不语,但事后不但没有悔改相反还会造成师生对立,老师生闷气,学生生怨气。要解决师生间对立矛盾,当班主任老师的,只有变老师为学生的“父母”,用“慈母”的爱心和耐心来关心、体贴学生,才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

前一时期,我也有过上述的经历。后来经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明白了“师徒如父子”的真正含义。从此,我对那些学习不用功、多次违犯纪律的学生,不再采取严厉批评和凶狠训斥的简单方法了,而是把她们视为自己的孩子,晓之以情、动之以礼的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明辨是非,自觉地去掉不良行为,进而安心学习。如:洪博文、曾剑锋同学,以前他俩染上特别贪玩、上课不听讲而且还不做家庭作业的坏习惯。后来在我的“爱心”感召下,不但改掉了那些坏毛病,而且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四、班主任应由老师转变为“朋友”

过去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上尊下卑”、“师道尊言”的说法。也正是由于有了“上尊下卑”、“师道尊言”之说,才极大地阻碍了师生间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过去我也曾深受其害。现在作为一个新型的人民教师我来说,理应转变“上尊下卑”、“师道尊言”的观点,变换老师的角色,以其真挚的感情和深情的爱心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实现师生间心灵的沟通,真正与学生形成一种朋友关系,这样才容易融入学生群体,更有利于班级教育和管理。

一年来,我经常利于课余时间参与到班级活动之中。运动场上我积极为班上运动健儿助威、呐喊;班队会上,我还与同学们一起讲故事、说相声、做游戏,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去年“十一”期间,我还专门约了班上八个同学到荆门炼厂公园看菊展,同她们探讨实景习作、同她们聊家常、同她们照相合影。另外,我还为她们买来比较精致的小手提袋,作为此次相聚的纪念。通过以“朋友”的角色与同学们开展活动,不仅营造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也加深了师生间的美好情感。班主任热爱学生,学生热爱班主任,从而更加激发同学们热爱自己的学习,由爱而激发学习兴趣,由兴趣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篇7:浅谈班主任角色的转变

泾源县第一中学

者永生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组织者、领导者和策划者,也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和骨干分子,对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初中阶段又是学生生理发育和心理成长道路上一个重要过渡期,这就要求班主任工作定位要准,目标要清,方法要活,步子要稳,措施要实。尤其在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的环境下,班主任更要更新育人方式,提升教育效果,我们应努力实现以下四个转变:

由居高临下的指挥官变成民主管理的参与者

班级日常管理,点多面广,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事事缠心。班主任既要保证教学质量,又要处理班级各类事宜,往往忙得焦头烂额废,却又顾此失彼力不从心,甚至杯水车薪得不偿失。而事实上,面面俱到,事无巨细,“保姆式”的管理方式大多数班主任根本无法做到。要给自己减轻负担,班主任必须重新审视手中的权力,该放就放。班主任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尽可能多给他们创造机会,提供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空间。特别要善于选拔责任心强、有工作经验和奉献精神的学生作为班干部的培养对象。平时,敢于给班干部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独立开展工作。同时要协助班干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踊跃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比如校纪班规的落实检查、文体活动的开展、班级财产的保护与维修、座位的编排、卫生保洁等,均可以放手让班干部组织全班同学自己进行。班主任应多引导,少限制,让自己从居高临下的指挥者变成融入班集体的普通一员,彻底打破过去

班主任事必躬亲、学生唯命是从的局面,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自觉性和主人翁意识,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俗话说的好:“不怕烂摊子,就怕烂班子,有了好班子,能治烂摊子”。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第一把手,带好班委这个班子是第一位工作,协调好与班干部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班内各种关系融洽,配合默契,形成合力,班干部才会有感召力,才能有效地实施管理。在协调关系中,班主任一定要心胸宽广,大事清楚,小事“糊涂”,推功揽过,勇于负责,多穿针引线,少指手画脚。没主意时,大家商量,有隔阂及时消除,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切忌完全放任或者互相猜忌。有了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班主任就如同有了三头六臂,工作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工作压力也会随之减轻。

由唠唠叨叨的管家婆变成能说会道的巧媳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级的正常运转必须依靠铁的纪律保驾护航。班主任工作需要脚勤、眼亮,除了这两件法宝外,能否在加个“嘴细”呢?君不见,不少班主任经常亲临班级一线突然袭击,一旦发现“敌情”,则对“俘虏”唇枪舌剑,滔滔不绝,由此及彼,追根溯源,施以暴风骤雨般的“阶级革命”;更有甚者怒不可遏,直接“手舞足蹈”给行为不端、“大逆不道”者来个苦肉计,并声色俱厉,给“罪犯”量过定性,约法三章,且不容置辩,弄得学生成天提心吊胆,整日顾虑重重,看班主任的脸色过日子,师生关系演变成了猫和老鼠的关系。岂不知,班主任的婆婆嘴也能杀人!班级管理要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为出发点,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抓放结合,松紧有度。“抓”就是要抓方向、抓原则,如道德情操、行为规范、学习目标、校纪班风等必须要抓,而且要常抓不懈,尤其典型问题要一抓到底,直到彻底解决。“放”就是在处理学生违纪问题时,要分清问题属于偶然还是必然、个别还是经常、无意还是有意、知错就改还是隐瞒抵赖,错误是轻是重,影响是小是大。对于前一种情况,一定要学会宽容,多给学生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万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通通一棒打死,更不可拿出管家婆的架势,唠唠叨叨,揪住学生的辫子不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又说:“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因此,班主任要放下架子,丢掉板子,不给学生戴帽子,做到宠辱不惊,以不变应万变,心平气和与违纪生以心交流,多听听他们的说法,多给对方一点发言的时间,以充分的心理准备,瞅准时机,三言两语切中要害指点迷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正是班主任做学生的思想教育所追求的至高语言境界。由此可见,当好班主任这个巧媳妇,还真得有点“嘴上功夫”才行。三

由夸夸其谈的传道者变成因材施教的园艺师

面对班级错综复杂、防不胜防的偶发事件,大多数班主任都热衷于集体教育,在课堂上当着全体学生横眉冷对违纪生进行训斥指责,敲山震虎杀鸡儆猴,看上去公平、公正、公开,似乎很有透明度。有个别“顽固分子”和“捣蛋鬼”在犯“上”作乱后,往往会受到班主任的召见,传训的地点也大多在办公室。班主任列数对方“罪证”,学生呆立面前,如实交待等待宣判,其场面的庄重严肃可想而知。久而久之,部分学生一听到去办公室便心惊胆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句话——

“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班主任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己任,却忽视了自身也应具备这一要素。其实,稍微放远目光便不难发现,校园内外,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挖掘用来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阵地。比如说,为什么不和学生在操场上边走边谈,或坐在校园某个稍微僻静的角落说说心里话或换个其它某个自然环境比较适合的地方去沟通思想呢?往往,交谈的外界环境会改变师生双方的心境,尤其学生不再感到拘谨,心情逐渐放松,压力减轻,谈话的质量随之也会发生改变。班主任这一看似平凡简单的举措却会在很多时候引发学生心灵上的强烈震撼。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感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心灵接触。”当师生的两颗心碰撞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时,我们还在意失去了昔日权威神圣的三尺讲台吗?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双管齐下,效果还能等量齐观吗?看来,要当好这个园艺师,必须要有一定的“修剪”技能。

由专挑毛病的批评者变成学会赏识的指导者

玫瑰花香诱人,却枝上带刺,故有人在赏花的同时又对刺抱怨甚多。赏也好怨也罢,玫瑰最终赢得众人赞誉,被视为爱情象征,这其中却也蕴含着一个再也简单不过的人生哲理——在欣赏一个人优点的同时,必须能容纳一个人的不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些名言几乎成了所有班主任的口头禅,可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却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只是赏花;对于表现差的学生,专门挑刺。殊不知,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

生。其实,微笑本身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学生成功的时候,微笑是一种赞许;当学生失败、犯错、受挫时,微笑便是一种理解、鼓励、信任。因而班主任不但要将微笑写在脸上,更应写在心底。每个人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这就是他们的生命欲;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潜能,那便是他们旺盛的生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这可能成为他们的生命流向;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班主任应当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

篇8:浅谈班主任角色的转变

1. 成人培训概述

培训班级是一种组织, 而组织的存在就有管理的存在, 就必须要有管理者。班级这种组织的管理者, 历史上有“级任教师”、“级任教员”、“学级主任”、“班主任”等各种称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从1952年起, 我国学校班级管理者正式定名为“班主任”。

成人培训班的班主任工作不同与学生的班主任工作, 进行在职培训的学员很多已经参加工作多年, 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 来自不同的工作单位和岗位, 往往有很强的个人意识, 缺乏集体观念。成人的学习特点如下:

精力和注意力集中不易维持长时间:通常认为成人注意力会比儿童要长, 但是研究表明7~8岁儿童按顺序找每张图表上的数字的时间是30~50秒, 平均40.4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张图表的时间大约是25~30秒。这说明成年人的注意力更不容易长时间集中。所以, 在给成年人的培训时, 通常的课程时间不要太长。如果必须长时间授课, 一定要加入适量的大幅度的互动, 效果才能更好。

成年人目标性更强, 问题导向并期望得到答案, 希望培训能帮助他们成功。成年人都是带着工作中的问题, 或者想提高自己的能力才来参加培训的, 对学习的内容和结果、目标都是有直接的需求的。所以, 在给成年人讲课的时候, 更要注意能帮助他们能达成自己来时的学习目标和解决他们的困惑。

成年人的互动性强, 想要参与互动和讨论:成年人都是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工作能力, 对于培训的内容, 至少有80%以上都是大家都了解的。对于这部分内容, 只需要培训对象能够理解, 就一带而过了。而另外的20%是大家不容易理解、难以达成共识的部分, 就需要发动大家来共享讨论和参与, 需要大家来共同找到答案。当然要注意提高讲师的控场能力。

思考型是成年人的学习特点, 期望学习有助于工作应用。所以, 在安排课程与案例时, 要注意与学员的工作紧紧相关。只有当本行业的例子不能解释问题的时候, 才考虑使用其他行业的例子。另外, 成年人不代表着大家的学习能力都相同, 所以, 要给予一定的方法, 解决大家相同的问题。

成年人听课带有更多情感, 希望得到尊重与肯定;因为大家都是成年人, 没人希望自己不被尊重吧?这时, 需要拿出更多的时间来肯定学员的正确答案, 需要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和大家讨论。

成年人更注重讲师的细节正确性:成年人在听课的时候, 更注意细节。比如讲师读错的一个字, 或者表述不清楚的一个案例, 都会成为学员注意的细节。发生这种情况时, 讲师就会很被动, 即便你讲了99条正确的内容, 成年人也只记得你说错的那1个, 并全面否定你的课程。

对于成年人培训实施中的4个关键词:平等、参与、分享、朋友。

2. 班主任的素质培养

班主任是培训班集体的设计者, 应具备比一般的老师更全面的素质。

2.1 班主任应有健康的身体和完善的人格

健康的身体是班主任干好本职工作的生物前提、物质基础。人格即个性, 班主任完善的人格是造就学员完善人格的基础。由于学员来自不同的单位, 参加培训的动机不尽相同, 个人的素质也有所区别。要管理好这样的一个班集体, 班主任首先要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同时要强化学员个人意识, 使学员认识到既然到学校参加培训, 就已经是学校的一名学生, 要摆正自身的位置, 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2.2 科学的人生观和强烈的责任感

班主任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科学的人生观。班主任要有对学员的发展负责的强烈责任感, 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 促进学员全面进步。由于在培训班的大部分学员彼此在单位的职务、职称很接近, 所以在学习生活中, 很多学生坚持以和为贵, 不得罪人。对学习的检查、考勤、纪律监督班主任必须自己抓, 担当起学员学习检查, 纪律监督者的角色。否则, 班级的管理将会失控。同时组织一只强有力的班级干部队伍, 把那些在学员中威信较高的同志选入班委会, 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各项事务。根据学员的住宿情况, 每个宿舍选出一名舍长, 定期召开班委成员以及舍长举行会议, 做到及时了解问题、解决问题。

2.3 正确的学员观

学员观是指班主任对学员的总体认识和评价。

2.3.1 要树立平等的师生观

培训学员大都已参加工作多年, 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 回归校园, 很难适应角色转换。对于校园中友协纪律要求和规章制度不适应甚至违规, 班主任首先要和学员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 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员, 要真正做到对学员一视同仁, 不歧视任何学员。班主任与学员之间不仅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更是朋友关系。对学员的管理要把握好宽与严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过于宽泛, 容易使学员放任自流;过于严格, 又容易使学员产生抵触心理, 工作难以开展。所以对学员的管理要把握好尺度。

2.3.2 认识、评价学员要有辩证的观点。

包括全面观点 (全面认识学员、面向全体学员) , 发展观点 (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潜能, 每个人都在发展变化) 和联系观点 (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很多, 不能孤立地看, 应综合分析) 。

2.3.3 要坚持差异的观点。

班主任要认识到学员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所有的学员既有自己的优势, 又有自己的不足。班主任要做到将心比心地去理解学员, 对待学员出现的问题, 灵活采用公开处理与个别处理, 正面处理与迂回处理相结合的办法。例如当个别学员出现问题时, 召开班会对学员提出批评, 并提示所有同学注意不要发生此类问题, 往往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已参加工作的人员往往有很强的自尊心, 以这种方式处理学员出现的问题, 会使学员产生逆反心理, 班主任的后续工作很难开展。如果个别谈话, 既保留学员的自尊心, 又能够解决问题。同时学员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积极配合班主任做好各项工作。

此外, 班主任还要特别关注和理解学员在智力、情感、兴趣、生理、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 尽量为学员的发展提供空间, 使学员的潜能和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3.4 要坚持服务的观点。

班主任要树立为学员服务的思想, 尽量满足学员的合理需求, 通过为学员提供诸如思想上的、心理上的、生活上的服务促进学员的发展。

2.3.5 班主任要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全面的能力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一个班的全体学员, 他们兴趣广泛、个性各异, 只有与学员打成一片, 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学员, 而这就要求班主任自己要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班主任工作是一种脑力与体力的结合, 需要高度创造性的综合性劳动, 它要求班主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 如了解和研究学员的能力, 如了解和研究学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班主任的能力越强、越全面, 越有利于搞好班级管理工作。

3. 班主任的角色地位转变

角色的原意是指在戏剧舞台上根据剧本所扮演的某种特定人物。1934年, 米德首先运用角色的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目前,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 角色就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决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角色定位是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看法, 即对自己要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以及如何才能扮演好自己角色的认识。所以, 角色定位是否正确与班主任能否顺利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有密切关系。

班主任是对一个班的全体学员的全面发展负全面责任的教师。班主任既是一位责权不大、责任重大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同时又应该是学员的朋友、引路人和精神关怀者。

3.1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设计者、管理者

班集体是班级发展的高级阶段。一个班的学员在一起并不会自发形成集体, 它需要班主任通过培养选拔班干部, 形成班级核心;组织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 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增进班级的凝聚力等进行的。因此, 管理者的主要作用不是事无巨细地对班级进行直接管理, 而是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对班级的发展进行精心策划、周密设计、科学管理。科学设计班级的发展目标、管理班级的各种活动等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3.2 班主任是实现教育目的, 促进学员全面发展的骨干力量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归宿, 教育目的的实现需要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努力, 班主任是其中的骨干力量。班主任是学校工作计划的具体执行者, 是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者, 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组织管理工作以及校内外开展有关教育活动的最基层、最实际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班主任是保证学校教学秩序正常化的基本力量。

3.3 班主任是沟通培训学校、单位、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的桥梁

学员进入培训学校以后就同时受到学校、单位和社会的影响, 这三种教育力量如果方向一致, 就会使力量大大增强, 否则就会相互抵消。尽管单位与班主任的心情一样, 目的一样, 但出于不同的立场, 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有时就会不一致。这时候, 需要班主任去协调和单位的关系, 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拍。社会之大, 无奇不有。有些对学员是有益的, 有些则会对学员其负面影响。因此班主任还要协调好与社会的关系。

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和效果,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正确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观念不断变化, 班主任所扮演的角色也在不断发展。现代班主任角色应有如下转变:

3.3.1 班主任角色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

班主任不再仅仅是“学科专家”, 还应当是“活动组织者”、“班级管理者”、“学员的朋友与知己”等。

3.3.2 班主任角色有权威型向对话型转化

以往,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拥有绝对权威, 总是希望学员对自己能够言听计从。这样的管理容易导致学员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等。现在,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以人为本、师生平等观念的重要性, 师道尊严已经与时代不符。班主任应转换原来绝对权威的角色, 代之以“对话者”、“引导者”角色, 放下架子, 尊重、激励学员, 充分发挥学员自我管理的潜能。

3.3.3 班主任角色由限制型向引导型转换

以往, 班级管理常常采用的是“不许”的方法, 不许干这个, 也不许干那个, 用规章制度去限制学员, 而不是着眼于挖掘、发展学员的潜能。这样容易导致学员循规蹈矩, 缺乏创造性。现在, 更多的人相信用“允许”的方法, 让学员自由发挥自己的潜能, 教师和班主任加以引导更有利于促进学员发展。

3.3.4 班主任角色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

以往, 班主任工作往往是以经验为主, 每个人都是凭自己摸索的经验, 很少反思和研究, 不少人尽管干得不错, 但却花费了许多时间走了很多弯路, 学了教育理论后才才恍然大悟, 原来自己苦苦思考出来的东西, 别人很早就已经总结过了。当然班主任的实践经验也很重要, 但经验如果不能上升为理性的东西, 其指导意义就不大, 只有通过研究, 结合自己的实践, 不断反思和学习新的教育科学知识, 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3.3.5 班主任角色由被动适应型向主动创造型转变

以往, 班主任往往只充当学校领导的“传声筒”, 上级布置什么就做什么, 只是被动服从, 甚至盲从, 缺乏自身的独立性。我们都知道, 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具有灵活性和主动性、创造性、有感情、有思想的人, 教育者只有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 积极能动、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才能满足教育对象发展的要求。

3.3.6 班主任角色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以往, 无论是学校还是班级往往都与外界隔绝, 比较孤立, 管理班级就是班主任自己一个人的事情, 管理范围大都局限于学生在校在班级的时候。当今社会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已经越来越密切, 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只有整合各种教育力量, 主动与单位、社会各相关成员建立广泛的联系, 主动参与社会、了解和研究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的要求, 才能更好地促进学员发展, 把学员培养成为适应并促进单位发展的合格成员。

4. 结语

总之, 培训班主任是一个多重角色, 在不同场合要把握住不同角色, 才能达到较好的班级管理效果。成人培训机构的班主任来自教学第一线, 思想觉悟高, 热爱教育事业, 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只要为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就一定能打造成优质高效的培训团队, 使之成为培训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2]。

摘要:为适应企业的发展, 企业员工培训工作要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 培训班主任的素质与角色地位发生了转变。本文介绍了成人的学习特点, 阐述了成人培训班主任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角色地位发生的转变, 使之成为培训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关键词:成人培训,班主任,角色地位,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丹高校成人培训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J].现代企业教育, 2007, (5) .

上一篇:2022我读书我快乐演讲稿下一篇:一个人的火光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