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2024-04-22

班级管理中的赏识教育(共8篇)

篇1:班级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班级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经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其自我意识的产生主要是通过教师和成人对他的评价。他们的心灵敏感而脆弱,渴望成人的肯定,需要成人的鼓励、喝彩和掌声。即使是一句简单的称赞,一个关切的眼神,也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鼓舞。赏识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心理学(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外,最重要的需要就是被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班主任通过关心、关注、表扬、赞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以激发其学习动力,挖掘其学习潜力,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验证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远比智力因素的影响要大。今天我要提出班级管理中的一点心得体会:赏识教育,让爱静静的流淌!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是让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方法,是让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同孩子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一、赏识教育的认识,从“学会欣赏”开始

首先因为我们惯常的赏识远没有达到理性的高度和人性的广度。说到理性的高度,大家不难发现,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往往停留于一事、一时的褒奖与激励,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很少被提及到促进终生发展的高度去强化和发扬,学生也很少有这方面的自我反思与独立思考。谈到人性的广度,似乎教育者知晓的往往是对优秀孩子及孩子的优异之处进行“赏识”,对于所谓“另类”、“后进”乃至“不良”孩子及个别孩子身上所谓的“缺点”,缺少积极的认识,从而漠视一些孩子,漠视他们的心理及生命过程!这样缺少“生命关爱”的赏识教育哪有人性的广度可言?在这里我要首先提到魏书生,谈谈他的“赏识观”。魏书生认为,有个别学生面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尤其在自己听不懂也听不进去的情况下,还能坚持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并肯于坐在教室八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本身就很了不起,说明他们身上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而当他们面对老师的批评、挖苦甚至于情急之下的“拳脚”,过后还能真诚地问候“老师好”时,表现出的又是一种豁达宽广的胸怀!也正是由于魏书生善于从缺失处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因而使不同特点的学生都很喜欢并敬重他,进而愿意接受他的教导,做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对比魏书生来审视我们惯常的赏识教育,是不是在理念上缺失什么?抛开“理性的高度”不说,优秀的孩子及孩子优秀的表现固然值得赏识,然而,对于后进孩子及孩子后进的表现,尤需我们去挖掘“赏识”因素。由此说来,要真正进行赏识教育该从“学会欣赏”开始!

二、透过教师真情赏识,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

花蕾渴望阳光,嫩芽渴望雨露,学生心灵的成长更需要呵护。赏识就是人类精神生命的阳光、雨露。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中小学阶段的儿童,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多是依据他人的评价而来,外界的批评或表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行为。而后进生,他们得到的认同是微乎其微的。在他们心灵深处多么强烈的渴求被赏识,这是对爱的呼唤。透过真情赏识,关爱后进生,尊重差异,才是真正地赏识,才能让他们感到心灵的温暖,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世界上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后进生也是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即使他们再差,也有长处。正如:“寸有所短,亦有所长。”作为教师,我坚信后进生,他们有自己特别的才能,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创设教育情境,为后进生搭建被赏识的舞台,尤为重要。不仅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而且使后进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在被赏识中,不断从敞开心灵,接受,以至不断成长、发展、提高、切实达到成效逐步完善的品质。

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础。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人总是以过高的标准要求孩子,仅仅是以得到100分作为成功,因此孩子总是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中,并时时感觉到“失败”的痛苦。一个学生考了95分,美国父母和教师会说“Verygood!”,中国父母和教师会说“为什么差5分?”。其实一个人在看到自己缺点的同时,还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反之也一样。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那他就缺乏起码的自信。试想,一个没有自信的人能取得成功吗?答案只有一个:“不!”

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才能,“东方不亮西方亮”。就拿我班上的一个女孩子来说吧,我刚接手教她的时候,她性格有些孤僻,作业常常不交,把自己当做后进生对待。一次偶然的背书,我肯定了她的记忆力强,从此我便成了她心中的偶像。她认真的完成每一次作业,精心地写好每一次的周记,针对这种情况,对于她能积极的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写的作文篇幅较长,我在课堂上都给予了肯定,并在课后给她指出了不足,慢慢的,她逐渐树立了自信心,认为自己能做好,在老师的鼓励下,她不再怕失败,害怕的是不能参加任何能表现自己的机会。当她双手捧回征文比赛一等奖奖状时,她已经完全找会了自信,不在认为自己是差孩子,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能力,学习成绩提高很快。从中我们不难看到,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孩子觉醒,推掉压在无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了,排山倒海,势不可挡。所有的学习障碍在孩子巨大的潜能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这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私德曾经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生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的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三、激发学生的活力,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深化“赏识教育”。

什么是赏识教育?周弘认为“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是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是肯定的教育。”其实,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不也同样需要赏识教育吗?通过赏识教育,让学生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构建一个充满向心力的集体。

1。通过赏识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赏识教育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以赏识学生为出发点,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长处和进步,以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向上的人生态度;善于尊重学生的意见,使他们不唯书、不唯上,敢于突破古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质疑。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教学中引入激励机制;创造宽松的育人环境,使教师接近学生,走近学生心灵;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优点,培养其自信,激发其活力,让学生找到好感觉,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自觉性、求知欲、上进心、创造性;激发学生最大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依靠自身努力,愉快地接受教育;提高思想觉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获得知识技能,锻炼辩证思维。

2。通过赏识教育,可以有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有利于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

有些班主任上班会课时,喜欢指出班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批评这个,批评那个,而对于班中存在的好现象却轻描淡写或者只字不提。他们认为对学生要求越严格,学生的行为就会越完善。我们认为:只有集体有了凝聚力,学生热爱集体,能为集体着想,其行为就会规范。

每周班会课时,我们对那些做了好事、为班级争得荣誉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做能给学生一种感觉: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优秀的同学真多,我也应该为集体争光。从而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信心,增强集体凝聚力。另外,我们非常注意在集体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班级管理)如每一年的运动会,我在赛前便鼓励学生们,我们相对于其他班级存在着种种优势,使全班对赢得比赛充满信心。果然,比赛时,运动员们表现的非常卖力,“拉拉队”更是喊破了喉咙,终于夺得了全年级第一名。我为这次获胜特意举行了庆祝活动,评选“最佳运动员”、“最佳拉拉队员”,并颁发奖品,表扬他们为集体荣誉而战的精神。

四、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实施赏识教育。

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教师做到正确的认识学生、评价学生,并逐渐的形成“赏识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学科渗透、探索发现、多元评价、审美心理发现等多种教学法,以其他学科的教师相结合施教。同时,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觉实践,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

1、让学生把课堂当成表演的舞台。

学生在课堂上或因自卑、或因害怕、或因懒惰、或因等待,或因从动心理等诸多因素,在课堂中不敢发言,不敢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使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更谈不上快乐中求知。因此,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态度,把微笑带进课堂,以微笑服务于学生,在老师的眼睛里没有差生,只有一个个有待进步、有潜力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鼓励、赏识孩子们在课堂中的表现,表扬的话语无处不在,承认孩子的差异,甚至欣赏差异,允许失败,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坚信孩子第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课堂上老师一次又一次的赞赏,使学生在老师及同学们的赏识中,看到自己的力量,才会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满怀信心获取成功。

2、每位教师学会宽容、真诚的善待每一位学生。

在课堂上,没有厉声地训斥,没有唠叨的说教,有的灿烂的微笑,亲切的话语,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触动,错误得以改正,这就是宽容。宽容是一种教育艺术。教师的宽容,可以缓和师生之间的紧张局面,使学生逆反心理转变,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严”收到最佳的效果。教师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观念:像对待上帝一样对待孩子;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投入到教育中,用生命的激情去创造另——一个美好的生命!以宽容大度作为自己的工作艺术,深受孩子的敬佩和爱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探索最佳教学和班级管理方法的漫漫长路上,我们虽然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很大的教学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缺点和问题。正如“教无定法”一样,我认为管理也无定法。情感激励关键是一个“爱”字,即热爱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只要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总之,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是班主任必备的修养;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激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赏识教育,爱是关键!

篇2:班级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又称激励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善于捕捉、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不断地赞扬、鼓励,使学生经常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同时对学生存在的缺点、错误持理解态度,先扬后抑,善于引导,使其内心产生一种改正错误,要求进步的愿望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我国著名的赏识教育专家周弘经过了20多年的亲自实践,亲身体验所摸索、并结合众多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教育模式。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们身为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应努力去欣赏去激励我们的学生。我理解的赏识教育就是真心理解学生,用心欣赏学生,适时表扬学生,精心引导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把这个教育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把赏识的目光投向那些特殊的学生。

这里所说的特殊学生就是班级里最调皮捣蛋,经常违纪,学习和行为习惯都很差的那些让老师和家长头疼的问题学生。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一个班级是否稳定,关键在于这些问题学生是否能在班级里遵守纪律,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如果我们的教育使他们在做人做事上,在学习上,有明显的进步,就是成功的教育。我们不能抛弃他们,也不能总用批评指责的方式说教他们。因为,他们经历了太多的指责批评,早已是刀枪不入了。用理解宽容的态度,给他们一些赏识的目光,他们也能给点阳光就灿烂。因为他们同样是青少年,是可塑性极强的孩子。

1、了解学生是欣赏教育的前提,尤其是特殊学生。每一个特殊的学生,都有他们之所以特殊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单亲家庭,有的是因为父母溺爱,有的是因为受了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的则因为自身心理因素,或者不习惯等。在我们对他们施教之前,先把脉,像医生那样明晰病情,才能对症下药。

2、用慧眼去发现特殊学生的优点,并及时表扬鼓励。

有一次在班会上,我给我们班的一个月中表现好的,有进步的学生发奖状。其中有一个孩子是出了名的闹将,经常损坏公物,迟到早退。但这个月里,他做的比以前的确好了一点点,尽管和别人比还有差距。我给他发了一张小奖状,表扬他的转变。他回到家里,高兴的赶紧把奖状拿给他父母看,因为他从一年级到初二,没得到过一张奖状。这是后来这个学生的妈妈打电话告诉我的,说他特别高兴,特别兴奋。我知道这事以后,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找机会,再给他这样的奖励,这样,他至少能体验被承认的快乐。在这种老师同学的激励下,他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学习成绩上,也从倒数,前进到班级中等生的水平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一一赘述,激励学生,不但能激发他们进步的愿望,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3、激励特殊学生在自信中进步,走出自卑的阴影。

莎士比亚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对于班级里的那些特殊学生来说,他们经历过太多的失败,无数次的批评,他们对于学习,做人,还能有多少的自信?所以,一定要采取一些方法,使他们重拾自信。班里有个学生,成绩总是在倒数十名内,座位也总是在角落里,在教师和同学的眼中是“灰色人物”,是“差生”。其实我觉得自己除了学习成绩

差点外,其他方面也挺不错的,性格开朗,球技也蛮高超,歌唱得也很棒,这样的孩子,将来走上社会,不一定比别的孩子差。我就让他当我的课代表,帮助我组织早读,或者检查背诵等。他很负责任,学生们都听他的话。后来,我就慢慢要求他自己还得做个内行,他说他恐怕不行,落下的功课太多了,我说,我相信你可定行。他后来,通过努力,真的慢慢赶了上来。因此,鼓励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是使他们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赏识。”尤其是那些几乎满身都是缺点毛病的特殊学生。欣赏一个优等生,每个教师都能轻而易举做得到,能够赏识那些“差等生”才是真正爱学生,更是一门艺术。

二、采用赏识教育促进中等生的全面发展。

中等生在一个班集体里占大多数,他们遵守纪律,比较爱学习,行为习惯,为人处世都还不错。他们不会给班集体惹麻烦,但也不能做出很漂亮的成绩。实际上他们是一个班集体核心,是完成学校各项活动的主要力量。

首先,赏识中等生们体现出来的不平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质和特长。他们的成绩不是最好的,但他们有某一方面一定是比较突出的。我在教育教学中,很注重这些孩子们不平常的地方,给予点拨激励,使他们这方面的特产有长足的发展。比如,历史学的好的学生,就经常让他们搜集历史故事或者历史事件,让他们讲给大家听,并让他介绍学习历史的方法和心得体会。相信,有了这样的经历,他对这一学科会更感兴趣,可能这种爱好会伴他一生。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我就鼓励他们努力学好英语,争取能名列前茅,成为这一学科的尖子生,这对于他将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没准英语就成了他的特长。

其次,要努力激励有潜力的中等生,促使他们走向优秀。中等生和优等生之间只有一步之遥。有的学生,素质非常好,只是由于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毅力,上进心不如那些优等生强,造成了他们总是徘徊在优等生的门槛之外。对于这样的学生,我采用重用他们的办法,比如在班级里让他们担任班干部,团干部,学习组长等,告诉他们老师期待他们能给其他同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有的学生会非常负责,在干好自己的班级工作的同时,成绩也有了稳步提高。另外,帮助他们设立小的学习目标也是很好的方法,他们一旦达到了目标,会劲头更足,这样的良性循环能促使他们进步。

赏识中等学生,就是重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这个层次学生的进步,就能使班集体有良好的竞争力和浓厚的学风。因此,我在教学中,从不只顾少数学生,而忽略大多数,相反,我会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有进步的渴望,有努力学习的动力,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于有点懒惰,或者散漫的学生,一旦帮助他们改掉了小的缺点毛病,他们就能长足发展。

三、采用赏识教育培养得心应手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班集体建设的核心、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激发这部分同学的工作热情,注意培养并发挥其作用,是树立良好班风的关键,我的具体做法是:

1、班干部的民主选举制度。

班干部一定是学生投票选举出来的,这样他们更便于开展班级工作。在学生相互熟悉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民主推举方式,让学生提名心目中的带头人。然后让被提名者进行“竞选演说”一一说出自己的优点及准备如何当好班干。最后投票表决,当场宣布结果。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班干部的自信心::因为我优秀,同学们才选我为班干部。他们成功了,他们有了自豪感和为同学们服务的意识,因为得到了学生的承认。

2、班干会是鼓励和指导他们进行班级工作的良机。

新班委产生后,我便定期召开班干会,鼓励他们:你们是班中最为优秀的同学,所以一定能起好带头作用.对班干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不是严厉批评,而是从正面指导其应该怎样做,使班干的工作能力逐渐提高,并保持对工作的积极、热情。他们也会在工作总提高能力,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收获一份快乐。

3、注意小事的处理,为班干部树立威信。

如果班干部工作出现差错,班主任即在同学面前对其大加批评,将会大大挫伤班干部的自信心,也降低他在同学中的威信。所以,批评班干应私下。而对于班干的工作成果,班主任在班中要大加表扬,这有助于树立班干的威信。如获得流动红旗时,我便大力表扬班干对班级纪律、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告诉同学们:夺得红旗,班干们功不可没。当同学们信任班干时,他们便会团结在班干周围,服从班干的管理。

四、采用赏识教育打造优秀班集体。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的班级体也一样,也是夸出来的。首先,赏识可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如果在班会上,我们让学生合理的制定班级目标,并且通过努力,学生们达到了这个目标,就一定要鼓励学生,你们是最棒的。当班级出现小问题的时候,要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指责学生。当参加运动会等比赛的时候,一定鼓励学生为集体增光。有了集体荣誉感,能帮助学生更遵守纪律,更努力学习,因为在他们心目中,有了集体的利益。其次,赏识教育可以帮助教师创建良好班级学风。在一个人心齐,团结向上的班级体里,学生会有自豪感,利用这种自豪感,引导学生学好各门功课,是创建良好班级学风的关键。我经常采用的办法是小组竞赛,向优胜组发奖状,贴在班级荣誉墙上。向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发喜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并给那些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发表扬信,让他们的父母因为他们的进步而快乐,这种快乐也能传递给学生,促使他们更上一层楼。

篇3: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1.尊重生命, 让学生心灵之园绿意葱茏

赏识教育是基于心灵之上的一种理解, 一种激励。苏联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 儿童憎恨的是任何时候也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和承认的老师。因此, 真正的赏识教育, 首先就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这种“尊重”是基于生命意义上的, 是对生命自然成长的一种关照和呵护。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在学校里最亲近的人, 一定要高效地利用起赏识这把“钥匙”, 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 了解他们的爱好, 挖掘他们的潜力,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和认可。 例如班里有个男生总爱招惹是非, 上课不认真听讲, 下课不完成作业, 班主任屡次批评教育, 效果不佳。 一次班级大扫除中, 教师将他和几个同学安排在一起擦玻璃, 开始还担心他偷懒, 出乎意料的是他非常用心, 带领小组第一个完成了劳动任务。于是, 教师抓住他“爱劳动”这一闪光点进行了表扬, 倡导全班学生向他学习。在教师的激励下, 这个学生慢慢打开了心结, 重整旗鼓, 奋起直追, 半个学期后学习成绩和自律能力都有了突飞猛进的长进。事实上, 尊重是心灵成长的沃土, 教师只要能够真正地从学生的内心出发, 尊重他们, 赏识他们, 就一定能催生出学生内心无穷的动力。

2.悦纳自己, 让学生自信之舟扬帆远航

学生从进入学校起, 就走进了一个叫做“集体” 的家庭。教师给学生以赏识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赏识自己。学生只有正视自己, 悦纳自己, 才会从根本上树立起自信的风帆。为此, 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赏识自己, 使学生在赏识中塑造自信, 在自信中完善自我。一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就设计了两套“掌声”, 一套是学生用来鼓励别人的, 另一套是学生用来激励自己的。当班级中有学生在学习、纪律、品德等方面有了进步, 其他学生就为进步的学生鼓掌, 进步的学生也会用掌声给自己奖励和鼓舞, 从而激发斗志, 鞭策自己继续前进。为了给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 教师还安排了很多班级事务岗位, 其中班干部16名, 课代表8名, 小组长5名, 副组长5名, 这些学生占到班级总数的75%以上, 力求“人人有事做, 事事抢着干”, 逐步塑造自信的班级风貌, 打造良好的班级环境。现在有许多学生由于家庭娇惯, 形成了懦弱的性格, 对于自己的不足缺乏面对的勇气。面对这样的群体, 教师更要多鼓励, 多赞赏, 让他们敢于展示自己的长处, 在自我赏识中不断进步和提高。

3.自律自强, 让学生精神之所布满阳光

如果说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 那么班主任管理的最高境界则是自我管理。一位班主任刚接手一个新的班级, 学生大多学习积极性不高, 行为懒散。为了给班级注入生机和活力, 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班主任开展了“周之星”评比活动, 班主任、科任教师、 班干部每人手中都有一份光荣册, 凡是表现积极的学生都会得到相应的鼓励分数。如上课时, 一个学生病了, 吐了一地, 另一个学生主动拿笤帚帮他清扫污物, 科任教师及时表扬并记录, 让学生品尝到甜头。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以赏识对待每一个学生, 仅仅三个月的时间, 班级风貌就有了明显的转变, 学生在教师的赏识教育中逐渐养成了自律的好习惯。在学期末拔河比赛中, 这个班级取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赏识不仅包括激励性语言, 而且还需要激励性策略, 以策略鞭策学生从差转好, 从好转优, 最终实现班级的自我管理。

总之, 赏识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 对未来充满希望。作为小学班主任教师, 担任着教学任务的同时, 还肩负着使生命成长的使命, 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用心对待, 用爱雕琢, 倾听学生生命拔节的声音, 以赏识促进学生茁壮成长。

摘要:赏识教育是基于心灵之上的一种理解, 一种激励。赏识应用于小学班级管理中, 就是教师对学生充分的认同和赞赏, 帮助学生建立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自主意识, 促进学生生命的幸福成长。

篇4:浅谈班级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关键词:班级管理;赏识教育;激励作用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是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并给予充分肯定,以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如何做好新时期的班级管理工作已成为广大班主任所面临的重点课题。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多样化,学生接触到的事物越来越多,思想逐渐独立,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也有了很大的难度。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运用赏识教育来对学生进行肯定与赞赏,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来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使班级管理方式符合学生的思维和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笔者根据多年的班级管理经验,谈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如何进行赏识教育。

一、善于发现,及时进行赏识教育

了解并尊重学生是进行赏识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广泛接触学生,细心观察学生的行为,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实事求是对学生进行表扬和肯定。因此,班主任在接受一个班级后,首先要花大量的时间来了解和分析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把握每个学生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努力挖掘学生潜在的闪光点,使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并在学习中努力培养和发展。

班上有一名女学生,她经常违纪,同学对她敬而远之。从学籍档案里我了解到该生年龄较大,而且学习态度不端正,由于经常打架,曾转过好几所学校。对此,我有意识地走近这位学生,多和她沟通,了解她内心的想法,在充分了解她的想法之后进行针对性开导,列举了一些她的优点和长处,如运动会长跑为班级加分,班级大扫除不怕脏和累等等,并根据她的具体表现在班级进行表扬和肯定,这样她的各方面表现也得到逐步改善,学习成绩逐渐

提高。

二、营造氛围,创设共赏情境

创设群体赏识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使学生参与到赏识教育的工作中,是进行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每个学生都渴望被关注,不仅仅是好学生才需要赏识,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更渴望得到关注。对此,赏识教育如果只靠教师进行单纯肯定和鼓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群策群力,努力创设良好的群体赏识情境,以赏识的力量去创建情感相融,心灵交汇,充满爱的班集体,从而使赏识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笔者会在班会上对那些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鼓励学生做好事,去更好地表现,从而为班级荣誉做出贡献,让全班学生都感受到班集体里众多的好人好事,从而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这样学生会自觉主动地去表现更好,从而为班集体赢得荣誉。可见,赏识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发现并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正能量,使学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走出“只要表扬,不要批评”的误区

赏识教育不仅仅意味着表扬和鼓励,还有批评的概念。因此,在赏识教育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还要适当地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做出批评。但现在的学生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受到过多呵护和关爱,适应能力和耐挫折力较低。再加上现在许多老师都认为学生自尊心较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尽量对学生少批评,甚至不批评。那么,在赏识教育过程中是不是可以对学生进行批评呢?不仅可以批评,还要大胆批评。但是在对学生批评时要注意适度原则,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适当批评和纠正,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不能因为学生做错了一件事就把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全部否定,这也是教师在赏识教育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因此,在赏识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将批评和表扬结合在一起,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进行表扬和鼓励,对所犯错误进行批评和改正,使学生成功了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还能使学生在表扬和鼓励中获得巨大满足感,从而更加积极努力地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

习惯。

参考文献:

[1]陈霞.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2(33).

篇5:班级管理中的赏识教育法

文章摘要:在班级管理中,学会运用赏识教育法,让学生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构建一个充

满向心力的集体。

一、观点: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赏识教育法。

周婷婷,一岁半因医疗事故双耳失聪,16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21岁被美国某大学录取为研究生。这是爱的奇迹,也是教育的奇迹。他的父亲周弘总结了教养婷婷的过程,提出了全新的“赏识教育法”。什么是赏识教育?周弘认为“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是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是肯定的教育。”其实,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不也同样需要赏识教育吗?通过赏识教育,让学生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构建一个充满向心力的集体。

二、为什么提出“赏识教育法”?

在班级管理中,常常听到有的班主任在抱怨:这个孩子,可是没法管了。其实,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事实上,未成年的孩子对自己的看法完全取决于周围人的评价,特别是师长的评价,哪怕是一句话,或者是一个眼神,都会对孩子产生重大的影响。孩子在无意识中按照师长的评价调

整自己的行为,达到师长赞扬或者抱怨中屡次提到的“期望”。像《一位家长和家长会》一文中,这位伟大的母亲就是善用赏识教育,把老师对孩子的批评转为家长对孩子的表扬,使孩子增加了上进的勇气,觉得我能行,最后考上了清华大学。还有俄罗斯总统普京,学生时代,老师预言他会成为总统,这种赏识教育,一直鼓励普京,使他从一个淘气的孩子真的成为今天的总统。这些都说明,赏识的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动力。

三、怎样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赏识教育法。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是全家爱的核心,这无形中造成孩子的个人主义。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事事我先合适。其实,细细品味,在他们万事我第一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也有自卑心理,只不过,他们在用自我中心掩盖这种自卑心理。

一年前,我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内容很简单,就是列出你身上所有的 优点和缺点。调查表收上来一看,几乎所有学生所列的缺点都要远远多于他们的优点。现将统计结果标示于:

学生问卷调查统计表:

缺点所占百分比76%优点所占百分比24%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自己都不具有信心,都不赏识,那么作为一个导航者,如何将其信心找回来呢?可采取如下方法:

(一)创造机会

赏识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赞美,而是一种行动,班主任应多给学生创造发挥他们才智的机会。

1、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一个集体,常常有一些学生表现出积极上进,另外一些学生则是消极落后。纠其原因,是因为积极者往往在班级中占据重要地位,要么是学习优秀,要么是班干部;而消极者大多在班中无所事事。所以,作为班主任,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我是班级的小主人,我也可以为集体服务。

2、发挥学生主体,人人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传统的班级管理,往往是班主任协同班干部,治理一些班规班纪,然后要全体学生执行。我们可以换种方法,成立一个“点子站”,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班级管理中。班内设立一个“点子角”,谁有什么高招,都可以写成小纸条,放到点子角,每天打开一次,合理建议就积极采用。这样,学生就对班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愿意出谋划策了。

3、每两周一次才艺表演,更能发挥学生的长处。学生都是有闪光点的,只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没有给学生闪光的机会。xx中学的一位班主任,就给学生创造了这样的机会。他在班内两周组织一次才艺展示。最初下达任务时,大家面面相觑,但是展示几次以后,学生的才艺有了,水平还越来越高,而且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起到了一石树鸟的作用。

(二)耐心等待

赏识是一种宽容。要给学生机会,耐心等待他发挥自己的潜能。教育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论是个性还是智能的培养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迟效性和反复性都是班级教育工作中的正常现象,要在缓慢的发展和反复中看到学生的进步,要注意教育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

性。作为一个班主任,要注意教育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作为一个班主任,要帮助学生设计一套赏识教育的系列活动,同时要认识到,不是活动结束了,你的教育效果就美满了,要允许学生不断地出现矛盾,要抓住契机去解决矛盾,因为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所以,班主任要有一颗耐心等待的心。

(三)自我赏识

自我赏识不同于个人主义,它是要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点,这样,每位学生都看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他就不会认为自己是个“多余人”,也会很自然地融入班集体之中。作为班主任,就可以利用前面提到的多种活动,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帮助其展示优点,携同学生确立自身价值。

我班有个张××,学习成绩一踏糊涂,她在班内总觉得抬不起头,情绪低落。在班内组织的才艺展示活动中,大家发现了她的朗读很有感情,我就在课上和开展的相关活动中给她机会,慢慢地,这个学生也敢于肯定这个长处,也乐于发扬这个长处了。实际上,她在班内也有了信心,什么活动都积极参与了。

(四)他人赏识

学生可以自我赏识,这只是促进其发展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还是需要得到师长的赏识。作为班主任,就要善于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要用一颗赤诚的心对待学生,还要在各科老师和各位学生面前树立这个学生美好的形象,让大家学会赏识每一位学生。在家长面前,班主任也要引导家长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不要动

不动就把批评作为家常便饭,要多肯定少否定。以前,学生最怕开家长会了,都说家长会后将是暴风骤雨,可现在,学生不再惧怕家长会了,因为家长会后,他们得到了家长的赏识。

四、效果。

通过在班内实行“赏识教育”。班级出现了显著变化。班内开展活动,大家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上,大家共同努力,形成了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同时,大家的自信心明显增强,每个学生都铭记一句话——我能行,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最关键的是,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他们都在以主人之心建设着班级这个大家庭。

篇6:班级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我曾听过“解放班主任”一说,可有人说“不可能”,理由是“学校领导不愿解放我们”,这实在是一种误解。我所提倡的“解放班主任”一说并不是向学校“争取自由解放”,而是在科学的教育思想上“自我解放”。都说当班主任很累很累,在我看来,这个“累”除了工作繁忙之外,更多的在于班主任心理的沉重,而且“心累”胜于“身累”。面对各种各样的沉重,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如处理不当班主任往往疲于奔命。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在寻找“自我解放”的途径,苏霍姆林斯基的赏识教育给了我很大启示。

一、建立情感和谐的师生观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都希望能寻找一个自己能归属的群体,并在这个群体中获得尊重、关心、爱护、帮助,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心理意义上的教学是人的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记得初为班主任时,由于在一所普通高中,学生的生源不是很理想,总以为学生比较难管,个个是淘气包,捣蛋鬼,因此在学生面前始终板着一张脸,有时甚至对学生热情的招呼也置之不理,“师道尊严”做得很好,对学生的错误更是从严处理,渐渐地我的班级在学校各项量化考核中成绩越来越突出,学生也越来越“怕”我,有时不免还陶醉在于那威风八面的良好自我感觉中,但我却突然发现学生和我已经很疏远了。每当我想起孩子们在自己面前那躲闪的眼神,吞吐的话语,在犯错时那左躲右闪的情形,想起本应天真灵动的天性,竟变成了这个样子,我不禁感到迷惘。是否我真的哪做错了?一次我外出学习几天不在,等我回校,老师向我反映在我不在学校的几天班级乱翻了天,真有“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之势,而且这几天的量化考核也一落千丈。为此,我陷入了沉思:一个只能让学生产生敬畏,而无法让学生喜欢,让学生信任的老师,也能获得许多荣誉,但最终无法赢得孩子们“心的点头”,更不能称之为优秀班主任。我不妨大胆地说,敢不敢欣赏学生,信任学生,能不能让学生信任自己,是判别一个班主任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尺!从此,我大胆尝试主动与学生交流,尝试与学生沟通,把自己融入了班集体中,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去放弃空洞的说教,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尝试站在学生的立场,从欣赏的角度看学生,渐渐地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也上了一个台阶。记得那一年我意外受伤,一个礼拜没能上班,可全班秩序井然,而且学生自制卡片,全体签名,祝愿我早日康复,期待我早日回校上课。从那字里行间,我深切感受到学生的真情,这也加大了我“用信任换信任”的决心。

二、开展真诚与审美的道德教育。

古时曾有这个一个故事:某日一人与欧阳修同行,见路边有一枯树,随口吟到:远看一枯树,两个干树桠”。显然此句俗不可耐,既无生命也无色彩,可欧阳修思索一番,加上了两句“春来苔是叶,冬至雪作花。”他把一个毫无生机的景象演绎得如此生动,学生不也是这样吗?何况我们的学生还是如此得可爱动人呢?如果你能真诚地对待学生,欣赏学生,哪个学生身上没有闪光点,没有可爱之处呢?

有一年,我接了一个“乱班”,班上有一个学生,和老师相当对立,在班里已成了老师最为头疼的对象之一。我接手后,经过多次与其交流沟通,深入了解,我发现这名学生的自尊心相当强,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经商,长时间一个人生活,使她的个性相当倔强,听不进老师的教诲,经常在班里制造一些“事端”,可我发现她却很有爱心。一次,我班一个学生意外失去了父亲,而那天又是她生日,因此情绪相当低落。这事被她知道了,于是她默默地组织同学自发筹钱为其开了一个充满爱意的生日聚会。(班主任工作)我抓住这一契机,与其交心,给予正面的赞赏,慢慢帮她竖立正确的目标,促使她美好的道德萌芽真正地成长与成熟。以前该生只要是父母提出和老师见面,她就又哭又闹,百般阻挠,而如今她反复催促父母回来和我见面,最后,她父母连夜从千里之外赶回来与我交换意见,该生的变化之大,让所有同学和老师都感到十分惊讶。在她的带动下,班级情况明显好转。这件事让我又进行了一次反思:学生不缺乏自觉,而是缺乏别人的尊重与赏识,特别是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要通过积极的正面教育,努力发掘其人格中的每一个次光点,对其善的行为多加赞赏,触发其处于潜意识状态的道德情感,从而达到“扬善抑恶”的目的,促进其道德品质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所有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东西所决定,而在这个和谐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道德。

三、满爱心的成功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是最能体现其赏识教育的,他始终认为老师的赏识是实现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

首先,老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老师有了爱心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如果老师发自内心地向学生倾注真情,用真心和善意去启发,感化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最终他们会痛改前非,奋起直追,最终也会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

其次,重视学生自信心的激发和培养。“一个人不可能没有任何天赋和才能”班主任要善于发现第个学生的天赋与才能,向他们提供发展的条件,让他们觉得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要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要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尊重和欣赏受教育者,使其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

记得曾有一个学生,她是高三下学期转入我班的,不久我发现她几乎不与人交流,始终在躲避同学与老师,几次考试都是班中的最后一名。可我发现她常常一个人在教室里画画,而且画的动物,人物都栩栩如生。了解了这些我尝试与其交流,让她为我作画,为同学作画,全班同学都为她的画竖起了拇指,慢慢地她开始主动和同学交流了,学习也有了起色。在全班同学的激励下,她建立了强大的自信,在那届高考中她最后考取了徐州师范大学。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班主任发自内心地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和赏识,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我真切体会到班主任一定要变怀疑为赏识,一旦学生得到赏识,他也将得到很大的满足感;一旦班主任获得赏识,他在学生中的威信及亲和力也会不断提高,师生间的友谊也会日益增加,长此以往,班主任工作自然就可以“解放。”

范文网【】

阅读了本文的网友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

篇7:班级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一、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所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同理而言,在班级管理中同样如此。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团体,与幼儿思想不同,他对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并且有自己的思想与见解。然而,他又不同于高年级的学生,思想还没有成熟。因此,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其可行性主要表现在:小学生的判断能力有限,赏识教育能够助其强化适当行为而纠正不良行为。小学生的心理还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其认知能力的有限使其判断能力也处于一个模糊的时期。在某些适当的行为产生时,他并不能理解此行为是否得当,是否可以在以后相类似的环境中予以行为。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及时地予以鼓励,使该行为能够得以强化,相反,在错误行为产生时,教师要及时疏导,并予以纠正。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的应用分析

1.教师与学生多沟通,对学生的细节多多观察,并善于发现问题所在

应用网络中的一句话:你发现或不发现,问题就在那里,不偏不倚。因此,学生的优势或劣势都会在他们的日常行为中显现出来,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坐在办公室的话,那我们就失去了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最好时机,我们应该放下身段,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对学生的细节多多观察,对其中适当的予以鼓励,不良的予以制止。

2.教师应该与家长在赏识教育上形成合力

篇8:让赏识教育渗透到学校班级管理

赏识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优点或价值而予以重视和赞扬, 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更是教师博大胸怀的一种表现, 是优化班集体的有效手段。天才在教师的赏识中诞生, 和谐在教师的赏识中生成, 班级管理活动过程中, 推行赏识教育与课改理念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

一、因材施教, 以赏识的态度面对每一个学生

班集体是由班级中全体学生组成的, 缺一不可,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个性和成长特点, 均需栽培。一位教育家说过:“所有孩子生来都是天才。”从严格的意义上讲, 学生没有优劣之分, 只有进步快慢的差别;在智力发展上, 有的先天早慧, 有的则大器晚成;在思想认识上, 有的先觉早悟, 有的晚钝后醒。花开有迟早, 成才时不同。树立“天生其人, 必有其才;天生其才, 必有其用”的育人理念, 树立“聚沙成塔, 汇水成河;林蕴数木, 海纳百川”的团队精神, 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真正使班集体成为每个学子茁壮成才的乐园和体验成功快乐的圣殿。

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 要用不同的标准去评价和激励, 充分让每个学生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曾经读过这样一段话:“高处有月亮, 但假如你的目标是苹果, 就不必飞那么高。因为如果你的目标是苹果, 而你飞到1万米的高空, 那结果是既得不到月亮, 也看不见苹果。”这个形象的比喻, 让我想到了理想的教育, 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总希望所有学生都飞得很高, 都能到达“月亮”, 而忽略了“苹果”, 其结果呢?一是有一部分学生经过努力实现了到达“月亮”的目标, 受到肯定和表扬;二是还有一部分学生通过不懈努力, 只能看到“苹果”目标, 却得不到重视, 甚至是批评, 这样就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尊心, 和谐的班集体就难以形成。

作为教师, 要了解和爱护每一个学生, 应该让每个学生充满自信, 积极倡导愉快教学, 把微笑、鼓励、趣味、音乐、游戏带进教室, 千方百计地使学生人人成功、个个发展。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因材施教:上等生——立志向、定目标、领好头、自己走;中等生——促迁移、助内化、主动行、渐放手;学困生——激兴趣、养习惯、给帮助、带着走。

二、寓教于乐, 把握“用表扬、树自信、促发展”

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年前就阐述了经典的教育原则:“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倡导乐学、学法指导。”倡导乐学包含了两个要义:一是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是正面表扬激励。俗语说“数子千过, 莫如奖子一长”, 它道出了表扬蕴含的无穷魅力, 同时也给教育者一个深刻的启迪。怎样正确使用赏识这个“先进武器”, 使其发挥最佳效果, 实现“集团军战役”的全面胜利呢?

1. 做到适时

班集体顺利完成任务或取得新的成绩, 学生心里当然很愉快, 这是表扬肯定的最佳时机, 教师在班上赞赏几句, 肯定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班干部的组织有力、全体学生的主人翁态度, 学生肯定会喜上眉梢, 增强信心;班集体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会及时得到强化。反之, 若让他们苦待不至, 感到“千金难买”, 心灰意冷时再表扬, 那就成了落后的“淘汰武器”了。

2. 做到适量

表扬是为了优化心理结构, 达到和谐统一。教育者既不能金口难开, 又不能“泛滥成灾”。班集体获得大的成绩则可大力表扬, 还可通过开展庆祝活动的形式强化愉悦;取得小的或阶段性的成绩, 要“点到为止”地进行鼓励。假如满堂课“棒棒棒你真棒”那就过头了。

3. 做到适度

表扬要把握分寸, 适当激励。既不能“大小倒置”, 造成学生心理不满;也忌小题大做, 大吹大擂, 为学生的“自负”心理推波助澜。同时, 也应当客观辩证地把握好表扬与批评的相互关系, 是好的对的要表扬, 是错的不对的应批评, 当然表扬要多于批评, 表扬应重于批评。据统计, 《论语》中关于孔子对学生的表扬共有17处, 批评只有6处。只有这样, 教师的表扬赏识作用才能成为“有效武器”。

4. 做到真诚

教师对学生和班集体的表扬还要做到发自内心、真诚, 对成绩和进步及思想做法的正确评价, 实事求是, 坚持真实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观点。《毛毛虫》的笑话中讲道:一个4岁的小孩, 在庭院中抓了一条毛毛虫, 双手捧住走进屋子, 年轻妈妈看到后不由地感到恶心, 但不露声色地告诉孩子:“宝贝, 让毛毛虫回家吧, 它的妈妈正在找它呢!”孩子听了妈妈的话, 转身出屋。正当这位年轻妈妈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沾沾自喜时, 孩子手里抓了一条更大的毛毛虫回来了, 一进屋, 就笑对妈妈说:“妈妈, 我把毛毛虫的妈妈也抓来了。”可见, 妈妈一句不真诚的话, 让赏识成了“伪劣武器”。

三、合作共赢, 赏识教育寓于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

班集体活动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 教师能在与学生的共同活动中赏识学生, 那么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精神就能得到塑造。赏识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学习、自强自信;赏识要有利于培育学生热爱集体、合作共赢;赏识要有利于学生增长兴趣、深入思索;赏识要有利于培育学生热爱科学、积极进取。赏识可以是口头语言, 也可以是活动形式, 还可以是物质奖励。

1. 在班干部的培养使用中赏识学生

班干部是班集体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 树立班干部的形象十分重要, 好形象就是好榜样, 在选拔班干部的过程中, 班主任就得明确一些基本条件, 注重并赏识学生的优秀特质, 让思想品德好、课程学习好、有能力特长、有工作热情、追求上进的学生担任班干部。班干部在组织活动中表现出色, 完成任务好的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让他再接再厉。每学年还要认真评选优秀班干部, 给班干部以更强的工作信心与热情。如四川“汶川地震”, 学校开展爱心捐款活动, 我校五年级有个班级的班主任表扬了班干部发挥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带动全班学生踊跃捐款, 成效很好, 捐款全校最多, 班干部和全体学生得到表扬, 士气大增, 爱心增强。

2. 在集体活动中赏识学生

有位班主任所带的班级学生参加学校六一节文艺汇演, 节目荣获一等奖。当学生回到班上时, 她面对全体学生说:“同学们, 我们班的大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在今年的文艺汇演中, 荣获一等奖, 这是我们班的荣耀, 是大家共同努力、积极配合的结果。同学们是优秀的, 我们班是优秀的, 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我建议大家一起鼓掌表示庆贺!”这位班主任的赏识, 愉悦了学生的心情, 班集体的合力进一步加大。可以说, 主题班会、课外活动、日常评比、各类竞赛等都是学生展示才华的好机会, 集体活动中学生的一次出色表现, 一首动听的歌曲, 一支优美的舞蹈, 一张奖状, 以及琴棋书画等方面的表现都渴望同学和教师的赏识。集体活动中, 老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才华及时说上一句鼓励或赞扬的话, 对学生将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一定会激起学生上进的信心和力量。

3. 在目标激励中赏识学生

要增强班级凝聚力, 重要的一点是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共同目标的好与差, 会直接影响班级的班风。赏识要落实在班级目标的制定过程中, 还要落实在目标努力奋斗的进程中, 更要落实在实现目标后的总结评价之中。有个六年级毕业班的班主任为了制定一个科学的班队奋斗目标, 精心策划了一场主题班会, 通过班干部和一些积极分子的演讲, 对班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建立了毕业班学生的奋斗总目标:到高一级学校初中校深造, 学年目标:学习方面, 在校级第三名的基础上, 更上一层楼, 争取上升到前两名;常规方面, 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争取“五项”评比流动红旗永驻班级, 争创“校文明先进班级”。口号是:让我们做得更好, 我们班是最优秀的班集体, 我们班每个同学的表现都是最优秀的!一学年学习过程中, 班主任时常同学生一起对照共同制定的目标, 反复激励引导学生向目标努力, 毕业考试结束后, 集中全体同学再开一次班队会, 全面对照目标进行总结, 肯定成绩, 表彰先进。试想, 学生们一个个有了目标激励, 不断进取, 这样的班集体怎么会没有凝聚力和吸引力呢?

4. 在问题解决中赏识学生

班级管理, 要面对一些实际问题, 还要认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用赏识的态度、心理、方法积极应对, 往往比直截了当的效果更佳, 有时会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赏识在于教师的态度, 即用赏识的眼光发现问题的不同层面的积极因素;赏识就在于教师采用的灵活方法, 即用换个角度或换一种说法, 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吸烟危害健康, 路人皆知。《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中明文规定, 禁止中小学生吸烟。面对班上学生存在的吸烟问题, 有一个班主任利用班会课, 巧妙地把话题引导到“今天我想跟同学们谈谈吸烟的好处”。当学生们讨论后, 班主任笑着说:吸烟的好处有四点:一则可以防小偷。因为吸烟会引起深夜剧咳, 小偷怎么上门?二则节省衣料。时间一长, 吸烟者成了驼背, 衣服可以做短一些;三则可以演包公。从小开始吸烟, 长大后脸色黄中带黑, 演包公惟妙惟肖;四则永远不会老, 医学研究表明, 吸烟历史越长, 寿命越短, 当然永远也别想老。这次班会之后, 许多学生改掉了吸烟的不良行为。这个班主任的智慧之处只是换了一种说法, 实质是赏识学生的自尊心和明理能力。

有位语文教师正给学生讲解《游园不值》这首诗, 突然“砰”的一声, 一个迟到的学生推门而入, 径直坐到自己的座位上, 教师很生气但控制了自己的情绪, 继续讲解古诗:大家想想, 诗人去拜访朋友为什么“小扣”柴扉, 而不是“猛扣”呢?生答“因为那样不礼貌”, 师肯定说:“对, 这位诗人有文化, 有修养, 懂礼貌, 我们大家都应当向他学习!”接着走到那个迟到的学生身边, 轻声问他:你赞赏“小扣”还是“猛扣”?那个学生脸红了, 小声说“小扣”, 过了一会儿补充道:“对不起!”从此这个学生再没迟到过, 而且举止文明了许多。这位语文老师的巧妙之处就是用对“文明礼貌”的赏识态度与学生沟通, 教育效果自然水到渠成。

上一篇:乡镇农村书屋工作计划下一篇:夸一个学生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