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爱与严

2022-08-03

第一篇:班级管理中的爱与严

班主任的爱与严

-------把学生当子女的心得体会

湖北省钟祥市第八中学 徐国文 电话 13997908566 邮编 431900 许多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份,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问题。

一、对班主任“爱”的理解

世界上的爱各种各样,而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爱是由班主任老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内容上表现在班主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爱,它蕴含更多的社会内容,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班主任的爱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肯定情感,它还是一种评价。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常常反映学生所在集体,甚至是社会对他的某种评价。因此,学生往往把班主任对自己的关怀、爱护、信任等与班主任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同自己的集体中的地位和人格价值联系在一起。班主任一句话有时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于是班主任的这种情感实际上就转化为一种社会环境因素在每个学生心目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心理份量。由此可见,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对教育好学生是多么重要啊!

二、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语甚至是必要的斥

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结果。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老师作用的对象,又随时显示一种“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班主任的教导和要求,都要经过他们情感的过滤或催化。如果师生没有达成信任,学生面对班主任教师的教导就无动于衷,严惩的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这种感情上的相悖,怎能教育好学生?

三、爱的几种不当类型

我们许多班主任常常埋怨:“怎么我们付出那么多的关怀、那么多的爱心,我们的学生仍不懂礼貌、不尊敬老师、冷漠自私,一点也不理解班主任的一番苦心?”这恐怕就是班主任老师爱的方式不当的原因吧。目前班主任对学生爱的方式不当有人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1、家长型 这是一种传统的家长式的爱,这种爱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班主任自尊、利已和虚荣的基础之上。表现在班主任言行专制,不尊重学生人格,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学生,学生稍不顺从,则批语训斥,甚至辱骂体罚。因为仍有一些班主任主人“服从便是美德”,对学生实行严厉管束是出于对他们的爱。显然,这种爱是很难被学生理解和认同。

2、保姆型 在班级管理中,有些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近似于溺爱,他们对学生缺乏严格要求和基本期待,事事包办代替,从不轻易放手。对于这种爱,不同年龄、见识的学生看法就有别。年龄稍小的学生认为这是班主任老师对他们最好的关心和爱护,而见识稍多、年龄稍大的孩子会想,不给他们锻炼的机会,是对他能力的剥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保姆型”的班主任是“吃了亏”却不见得“讨好”。

3、暖水瓶型 有些班主任爱学生,但表现出来外冷内热。变是像“暖水瓶”一样,内心似火而貌似冰霜。他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但为了维护所谓的威信,在学生面前总是过于严肃,不苟言笑,从不“失态”。这种“暖水瓶型”的爱学生,往往难以让学生感悟,师生情感难以交流,结果学生对班主任是“敬而远之”。

四、班主任对学生的严

在育人实践上,一些班主任老师对“严”的曲解、误用令人深思。在他们那

里,“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心虽善,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爱必荡然无存,再不是“严是爱”的范畴,而坠入了“严为害”的泥坑,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真正的严应该是:

1、严而不厉 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孩子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之,学生依赖性、神经质、故意……等不良心理都会滋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

2、严而有格 “格”就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严要有分寸。同样的错误——作业未做,一惯表现好一学生未定一定有其客观原因,而普通学生就很难说了。班主任对待这样的学生,就不能简单、草率批语完事,而要采用不同方法去严格要求学生,这个不同方法就是格。如果班主任严而无格,乱严一气,乱批语人,势必会有不好的结果。

五、爱与严的关系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班主任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尤其结后进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但光爱不严,师生关系极其融洽,像朋友难道不好吗?打打闹闹,嘻嘻笑笑,推动了班主任最基本的尊严,将会造成学生对班主任的要求不执行或执行不力,因为学生认为反正我和班主任关系好,我不做、不听,班主任又不会怎样,这样,良好的班风无法形成。

班主任对学生一味地严格,不给学生以关怀、体谅,表面上看,学生非常听话,甚至做得很好,学生也能遵守各项制度,在一般人眼中,有良好的班风,是一个不错的班级,但时间长了,学生见了班主任就像老鼠见了老猫一样,害怕之至。学生长时间处于这样一种被动压抑之中,将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一种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厌学、退学、逃学、辍学等。

班主任对学生不仅要给予关心、爱护、帮助、鼓励、鞭策、指点、引导、开导等,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自由、和睦,而且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

使师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唯有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常言道:“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爱必严,严是爱”。爱与严是辩证统一的 。

第二篇:七(12)爱与严携手

爱与严携手,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七年级(12)班班主任

王能水

我们用爱心拥抱学生,学生会开心愉快;我们用爱心包容学生,学生会师恩难忘。但是班主任只有爱心还不够,爱学生的另外一面还需“严”要求。离开了“严格”这个朋友,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可能会受到影响。

我认为:在班级管理中,要爱的适度,严的分方,方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今年是我第一次带寄宿班,开学前,我认真地向带寄宿班多年的老师请教过。我们认为:寄宿班学生大多缺少父母的关爱,由于父母忙于事业,疏于管理,因此学生生活习惯较差,思想浮躁,吃苦能力差;他们性格开朗,说话爽快,脚下飞快,屁股老坐不下来。这些对学习是十分不利的。面对这样的学生用爱心感化虽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收效教慢。

于是,开学前一周,我专心研究制定了《班级管理条例》量化考核方案,决定实行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管理,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开学第一天,我就把一份“方案草案”发到每位学生手上,让他们学习讨论,决定用一周时间修改完善方案,中秋节后全班表决再施行。学生分为八个组,组长领头逐条学习讨论,气氛热烈。

我知道一支优良团队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健全的人格塑造需要心血与智慧。我相信在老师的“爱与严”拥抱中,学生会很快完成健全人格的重塑。 附录《条例》,求教于行家。

第一条:为使班级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而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对七(12)班有效,班级所有成员都必须遵守。

第一章 班级精神

第三条:自信、励志、合作、竞争是班级精神。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前提,所有的同学都应该树立坚定的信心。励志。要磨炼自己的意志,跌倒了再爬起来,要做不倒翁。合作。班级是个大家庭,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亲如兄弟姐妹;要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和团结的重要性。竞争。树立竞争意识,在各方面展开竞争,竞争必须是公平公正的。

第二章 班级管理机构

第四条:班级大会为班级最高权力机构。所有重大的原则性问题和事务都需由班级大会表决, 过半数赞成通过。班级大会可以否决班主任不恰当的决定。班级大会可以选举和罢免班干。 选举班干需过半数赞成,撤销班干只需三分之一少数同意。班级大会由班委会提议召开,或 由班级四分之一同学提议召开。班级大会由班长主持。

第五条:班主任是班级的带路人、班级事务的指导者,按本条例规定管理班级事务,为班级 谋幸福。班主任有向班级大会提议任免班干的权利。班主任有义务向学生介绍法律、道德、 科技、教育学、心理学及其他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扩大知识视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指 引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六条:班委会是班级事务的执行者,执行班级大会的决议和班主任布置的任务。班委会成 员由竞选产生,按本条例规定行使职权。班委竞选每学期一次。

班长是班级代表,全面负责班级各项工作,协助班主任抓好班级管理。督促班委工作,主持班级会议,传达学校会议精神,参考任免班委成员,负责两周一次的座位调整,在班主任外出时代行管理权。

副班长协助班长工作。分管纪律、安排值日班长、抓好小组评议记载及班费的收取和使

用工作。

纪律委员负责班级课堂纪律、制止违纪行为和量化管理的统计工作,定期公布量化管理 分数。

学习委员负责督导科代表工作,组织好学科竞赛和大型考试的经验交流会,安排帮扶学 习困难学生的“一对一”工作,负责考试座位安排和成绩的质量分析工作。

文艺委员平时联系音乐和美术老师,帮助上好音美课并做好课堂记载及时报告组长;负 责“艺术节”的组织工作,组织各项竞赛活动。

宣传委员办好“两报”,宣传班级好人好事,负责“两节”的组织和宣传报道工作。 体育委员负责联系体育老师上好体育课,做好记载并报告组长;组织好“体育节”的各 项工作;做好“两操”、升旗、大型集会的队形和穿校服的组织记载工作;组织好各项体育比赛活动。

劳卫委员负责安排卫生值日和学生日常安全工作,检查清洁情况,制止乱丢乱画和吃零 食等行为;组织好临时性的劳动卫生工作;摆放好劳动工具,做好当天劳动卫生情况记载并报组长。

值日班长是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者。维持早读、自习课、“两操”和升旗秩序,将违反条例的同学报告给组长登记入册;每天必须整理好桌椅、关好门窗最后离班。值日班长由班长委派有责任心的同学轮流担任。

组长是小组代表,负责作业按时收发,记载迟交、未交或者抄袭作业情况;执行班主任、班委会、科代表布置的任务;负责本组每周的量化考核的各项记载工作,每周上交一次。

各科代表负责完成科任教师布置的任务,收发作业,反馈建议,帮扶学习困难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科代表由该科成绩优秀且有责任心的同学担任。每学期调整一次。

第三章 班级管理办法

第七条:班级管理采用量化管理的办法,量化管理基准分100分。 第八条:加分情况说明。

(一)参加“两节”、广播操比赛等活动为班级赢得集体荣誉的个人视等级每次加2--5分;

(二)年级大型考试总分居年级前30名加5分,31名到90名加4分,91名到200名加3分;201名到300名加2分。单科成绩年级第一的加3分。获得年级进步奖的加3分;

(三)参加国家、省、市、校、班各种竞赛获奖的个人加5--1分;

(四)主动揭露班级不良现象或者制止问题发生者,加2分;

(五)主动向黑板报投稿并被采用的加2分,指名投稿被采用加1分;

(六)做出有益于学校、社会的事并受到学校或社会表彰的加5分。

(七)鼓励上课举手发言,每节课上有2次回答问题并受到老师肯定的加1分;当天作业得到“优”或者“满分”的各科加2分。

(八)班报小组成员每次认真负责地出一期班报加2分,宣传小组成员每认真负责地出一期黑板报加2分;当天劳动卫生评为“清洁”的每人加2分。

(九)一学期没有违反课堂纪律的期末总分加10分;一学期无迟到、早退、缺课现象的期末总分加10分。班委、组长、科代表在期末评审中赞成票超过半数的总分加5分;

(十)乐于帮助同学学习,主动解决同学困难,爱护公物,服从老师和班委安排,在家不与父母争吵的期末总分加5分。 第九条:扣分情况说明。.

(一)在升旗、集会、劳动、课间操等活动中受到年级或者学校点名批评的扣3分。

(二)损坏公物的,除赔偿外每次扣2分;偷窃、擂肥、打架者扣5分。

(三)乱扔乱刻乱画每次扣1分;卫生值日不清洁的扣1分,逃跑的扣2分。

(四)衣着不整洁、穿拖鞋、戴佩饰,男生留长发、女生化妆、涂指甲、染发烫发、穿高跟

鞋,每次各扣1分。

(五)欺侮同学,给同学或者老师起侮辱性绰号或者喊绰号的扣2分;课间骂人、疯闹、在教室走廊打球者每次扣2分;进入网吧游戏的每次扣3分。

(六)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或抄袭作业者一次扣2分;考试迟到早交卷扣2分,作弊扣3分。

(七)说谎欺骗老师、家长每次扣2分;见到老师不打招呼的扣1分,有意躲避的扣2分;上、下课不立正敬礼的每次扣2分;有顶撞教师行为的扣3分;因事未到校家长又不跟老师说明情况的扣2分;无故早退、迟到扣1分。

(八)课堂上玩手机、听MP

3、看小说、说闲话、搞笑打闹的每次扣3分并没收书物;当天放学后不及时回家,无故在校内外逗留者扣2分。

(九)消极对待学校或班集体各项活动的每次扣2分;班委成员当天工作不负责的扣1分。

(十)其他违反校规校纪行为的一次扣2分。

第十条:由班委、组长、科代表和值日班长组成管理委员会。量化管理积分每周公布一次,作为平时坐位调整和期末评比、评价学生等级的依据。每周扣分超过5分的,由班主任找学生谈话,并通报家长。学期结束后公布量化管理总分,总分居前十五名的由班级给予奖励,操行评定为“优”;第十六名到第三十名操行评定为“良”; 第三十一名到保持基准分的操行评定为“中”;总分低于基准分的操行评定为“差”。

附 则

第十一条:本条例修改权属于班级大会,由班主任、班委会或四分之一同学提议修改。 第十二条:本条例自2014年9月9日施行。

第三篇:浅论《边城》中的爱与美

摘要:中篇小说《边城》的出现,标志了沈从文写作的成熟,也奠定了沈从文在中国文坛的地位。作者以依山傍水的茶峒小镇为背景,用清新自然的笔触,为世人描绘出一个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以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突出表现了茶峒人善良纯真、充满原始生命力的人性美。 关键词:边城;爱;美

在中国现当代文坛里,沈从文绝对算是个多产作家,而《边城》是沈从文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那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风光、邻里间的淳朴乡情、翠翠和爷爷的祖孙深情、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都无不牵动着读者的心,让人们的心思随着沈从文清丽的文笔飞到了那片神秘的地方。

汪曾祺曾说:“《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的,这是一种理想1沈从文运用白描手法和大段的人物对话,用最直接的描写方式来化的现实。”○描述茶峒人民的生活和思想,让人物、景物远离当时战乱的社会环境,仍旧保持着最原始的生存方式,给读者构建出一块充满着爱与美的理想王国。沈从文将《边城》写的美轮美奂又略带些悲情,这在散文化抒情小说中都是独树一帜的。

一、《边城》的酝酿和创作

一个作家能够写怎样的文章和他的人生经历是息息相关的,丰富的人生经历既给予了作者源源不断的写作材料,又能让作者从中不断思考、不断感悟。沈从文出生在军人家庭,在儿童时期对身边的万事万物都十分感兴趣,反倒认为在学校读书识字是最容易的,社会万物是最具有吸引力,经常逃课去大自然里看小动物怎样生存、市井小民怎样生活赚钱,这些都奠定了沈从文亲近自然崇尚自然的性情。在青少年期又过了几年军旅生活,看到了许多军队中的黑暗和残暴,他渐渐意识到一种“人性”的东西应该隐藏在人的内心深处!这种人性即是融合最纯真的愿望和美好。在偶然的一次机会他接触到现代先进思潮,促成了他北上求学,在经过重重的困难,最终他坚持下来,陆陆续续写一些文章,直到《边城》的发表,这才真正的使以沈从文为代表的湘西小说在中国文坛占得一席之地。

沈从文儿童时期接触的大自然和街市上最淳朴的叫卖,构成了茶峒里似乎就在我们身边的生活环境。而在军队中看到了种种黑暗以及求学的挫折,都让沈从文感悟到一种“生”的形式,一种生命里应该原有的健康和力量。在一次回家后,沈从文看到家乡的真正生存形势正在消亡,这更加激励了沈从文创作《边城》的冲动。汪曾祺曾评论过沈从文《边城》的初衷:“因为想驻一点美好的,永恒的

2很显然,作品中呈现出的人性美、人情美以东西,让它常新,有利于后人。”○及生命力,已经让读者在深深陶醉、向往之余,更有了关于人性、人生的思考。

小说女主人公翠翠的原型是一位绒线铺女孩,她安静的端坐在店铺里,和第一次见到一模一样,仍旧保持着美丽和温柔,仿佛十七年的时光从未带走什么。细细打听才知道,这是十七年前少女的女儿,而她的母亲早已去世,父亲也早已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不得不说,这个场景让人时光错乱,让人感受到生命轮回的力量,后来这些经过沈从文的笔变成了翠翠母亲和翠翠的故事。而现实故事中的相爱的美好,离别的痛苦,这个美丽故事中夹带着伤感和哀愁奠定了全文的基调。翠翠坚强质朴、对爱执着的性格,则是来自沈从文的夫人张兆和女士,这位女士在沈从文还是个穷酸老师时与其相爱,并且放弃了自己的学业专心操持家务,让人不得不佩服她对爱情的勇敢和执着,而这些正是构成翠翠这个人物性格的现实来源。最后在《边城》酝酿创作阶段,沈从文恰巧遇见一位崂山少女,当时她别着白花正在“告庙”,这个场景也演变成翠翠爷爷去世翠翠悲痛的画面,同时展现出了湘西的各种风情风俗。

可以说,翠翠这位女主人公是作者通过多个现实人物虚构出来的,她是完美的,集世间所有的爱和美与一身,有着聪慧美丽的外表和坚强勇敢的性格,就连她成长的环境也是不受一丝污染没有一点肮脏。《边城》取材于现实生活,从真实的爱情故事里感受到的爱情的美好、奋不顾身,最终爱情带来的忧愁都真实的集聚在整个故事节里,从现实生活中中所品味到的原始生命力也一一体现在作品里的生活环境和人物特性中。《边城》的创作和作者的亲身体会是分不开的,他从迷沌的现实中分离开来,构造出一个人间天堂,将真实的爱情故事搬入这个人间天堂,每个人与周围环境都是和谐自然的,他们有着最原始的美丽善良,就连忧愁都是如梦如幻的轻轻笼罩着他们,仿佛周围只留有生命的永恒,这也是沈从文创作这篇文章的目的。

二、充满爱的心灵圣地

(一)美丽的令人忧愁的爱情故事

《边城》中写了两个爱情故事:一是翠翠母亲和茶峒军人的爱情,二是翠翠和傩送的爱情。这两个爱情故事最终都不是中国人热衷的喜剧结局,但却最能代表沈从文的细腻复杂的感情。

在中国,特别是少数民族山区,表达爱意的方式依然延续着几千年来唱情歌的方式。一位正直刚毅的男子在翠竹深深的山岗上为心爱的女子孜孜不倦的唱着情歌,诉说着美好的爱意,本身就是一件极其美妙的事情。翠翠母亲可能是被悠扬的歌声吸引,可能是被军人勇敢坚持的精神打动,总之他们相爱了。他们“在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簧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3。在自然的造就下相识相爱,在有了孩子以后,他们本打算逃走,但“一个违○

4。最终他们选择了殉情,军人悖了军人的责任,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首先服毒自杀,翠翠母亲也在生下翠翠以后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

翠翠父母的爱情故事,作者聊聊数字便简单概括了,反而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他们通过情歌互述衷肠,选择完美爱情的方式也最为刚烈勇敢——有什么比选择和爱人一起共赴黄泉更让人震撼呢?也许会有人为他们的结局叹息,但留给人心里更多是震撼和感动。作者没有用多么华丽的字眼描绘这段美丽情缘,甚至连他们的离世也是写得轻描淡写,但是留在人的脑海里却是满山的翠竹、缠绵的情歌和那段让人轻轻叹气的爱情故事。

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故事是文章发展的主线。“回头大鱼来咬了你!”傩送带笑的一句话,让翠翠记住了这位茶峒二老。但是大老天保也对翠翠情有独钟,于是兄弟俩商议公平竞争,两兄弟夜里轮流去碧溪岨为翠翠唱情歌,让上天来决定自己的幸福。天保最终明白翠翠与傩送两人情投意合,选择乘船出行,却不幸遇难。弟弟傩送觉得有愧于哥哥,也选择乘船出去闯荡。就算如此,文章也没有渲染出多么悲痛的氛围,而是翠翠接过爷爷的撑船,等待傩送的归来。沈从文把故事又归回于生命的生生不息中,就像是故事中的所有人永远不会被一件事、一个人或者一个厄运所困住一辈子,相反,他们从大自然的赐予中汲取生命力,在大自然的环境里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姿态。

就像沈从文在谈及《边城》时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5翠翠一个花季少女,在经历爷爷去世、爱人远行的打击下,她其分的说明。”○并没有悲痛的失去自我,而是依旧保持着边城人民的勇敢、健康的美好人性,坚持爱情的选择,依旧和气友善的摆渡,“只是头上多了一朵小白花”,让读者被茶峒人民的坚韧、勇敢所钦佩,甚至是产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很少有人能在经过重重打击中依旧勇敢保持着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在阅读小说中,正是这种健康的人生形式给了读者一味心灵鸡汤。

在这两个爱情故事中,故事情节被作者刻意的淡化,留给读者很大的相信空间。就算是悲剧结局,人们依旧被那片山水中的景色、人民所着迷。“这个人也

6的结局,也留给人们一声叹息,一份美丽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的憧憬。

(二)浓浓亲情

作品中除了美丽的爱情故事,每个人物都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首先是老船夫对翠翠母亲以及翠翠的爱。翠翠母亲“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父亲知道后“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

7在翠翠母亲去世后,老船夫又自然而然的抚养仍然把日子很平静的过下去。”○起这个遗孤。他会很快乐的吹竖笛给翠翠听;在节日时候放下撑了一辈子的渡船陪孙女去城里热闹,即使放心不下渡船,也会催促翠翠去城里玩玩;在发现翠翠对傩送的心思后,会为翠翠的婚事张罗奔走······这些点点小事,都是寄托了这位七十岁老人对翠翠的浓浓爱意,他不忍心翠翠受到伤害,让她在大自然的环境里养成了“一只小兽物”,“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残忍是事情,从不发愁,8。就算是偶热谈起翠翠母亲,爷爷也从没有重言重语,反而是轻轻从不动气”○地给翠翠讲故事,说翠翠母亲的乖巧处、性格的强硬处,告诉翠翠在母亲和父亲的深情对歌中“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爷爷是保护翠翠的一棵大树,保护翠翠免受风雨雷电的伤害,同时还交予翠翠生存的方式养成了健康向上的性格。

翠翠是跟着爷爷长大,对爷爷的感情自然是不言而喻。在得知爷爷端午节时不和自己一起去城里看热闹,翠翠半撒娇半生气要爷爷要么两人一起去,要么两人一起守船。翠翠一向是最喜欢看热闹,连过渡的新娘吹打队经过,她都会追着目送他们越过山头。她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在做取舍—结果是亲情战胜了少年的好奇心。在爷爷去世时,翠翠毫不掩饰的放声大哭,在得知爷爷为自己做的许多事后,翠翠重新撑起渡船,仍旧保持了爷爷的坚韧、勇敢和善良,这正是爷爷教给她的也是爷爷所希望的。

爷爷用自己的爱包容、关爱着翠翠,让翠翠在自然的环境里健康快乐的成长,翠翠用自己的方式关心爷爷,让人们看到一幅祖孙其乐融融的画面。

其次,天保和傩送间的兄弟之情,也让人感动。两兄弟在顺顺的教育下“皆

9。天保在发现弟结实如老虎,却又和气亲人,不骄傲,不浮华,不倚势凌人”○弟傩送也喜欢翠翠后,因为自己已经走了“马路”,为求公平,便要弟弟走“车路”——唱三年六个月的情歌。天保并没有传统社会的“长兄为父”架子,反而告诉傩送唱歌“这是你的拿手好戏,你要去做竹雀你就去吧,我不会拣马粪塞你嘴巴的。”这话虽是粗糙,却表明了天保的态度——让命运去做选择,结果怎么样我都可以接受,绝不会因为翠翠选择了傩送而生气或者怨恨。傩送对待哥哥也是同样抱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对大哥的懦弱或退让,他可以大胆的告知家人自己“不要碾坊要渡船”,却在两兄弟选择唱情歌示爱时,知道哥哥不擅长唱情歌,甚至提出代替哥哥,至于翠翠会在哪天答应,全由上天来安排。这两兄弟完全没有因为一个女子翻脸,甚至是影响他们的感情,相反,在公平竞争时完全看到了两人之间的兄弟情谊。也正是因为这两兄弟的正直,才让人更深刻的了解文章所蕴含的人性美,让人在流逝时光中不得不思考一种大自然与生赋予的健康向上的人性美。

三、洋溢美的世外桃源

(一)美丽的自然风光

在《边城》里作者大段的描绘茶峒的美好风光,深情的讲述了那里的山、水和生活在那里的人民。

“湘西是中国的西南僻地,历来以山深水恶、地脊民贫、多战乱、多匪患、多神秘而闻名于世。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阻隔,域外各种离奇故事荒诞传说繁衍10。不绝”○这些都给这个地方增添了神秘色彩,但是沈从文却用他的笔把湘西的美丽山水一点点勾勒出来,揭开了湘西的神秘面纱。

“茶峒地方凭山依水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而去。临水

11简单两句话就勾勒出小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蓬船。”○镇的布局,城墙—让茶峒人民远离社会的纷争,保持着真善美;酉水—让人民有着水一样的性情,活泼有活力而又真性情。沈从文是这样描绘他生长哺育了他将近二十年的河流——“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都看的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

12就是这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哺育了几千民众,在这毫去,全如浮在空气里。”○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中,“他们靠山吃山,依水吃水,凭一把力气一点智慧在山里

13。 出没水里浮沉”,“人人古道热肠,勇敢上进,敬神守法”○在那里,吊脚楼本身就是一个美丽风光,有着“南方最古老建筑之称”的吊脚楼竖立在水边,弯弯的屋檐勾向天空,木石构造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似乎就是在昭显一种原始力量和智慧。各家门口晾晒着衣服,屋檐下挂着各种腊肉或干货,屋角堆着垛垛柴火。妇女们在不远处的水边一面做事一面闲聊,孩子们或围着母亲打转或三五成群的打闹,男子们则在水中卖弄着一身力气。这明明就是一幅轻轻淡淡的山水画,包含了太多人们对自由安详生活的向往,在这里永远没有纷争,没有忧愁,人民自给自足、怡然自得。

(二)独具特色的湘西风情

在小说中独特的湘西风情也是让人着迷的地方:端午节在小溪中追鸭子的乐趣;中秋节小河边闪烁的狮子龙灯;就连提亲也有“马路”“车路”之分····这些都让读者睁着大眼睛幻想着那里。

端午节是茶峒最热闹的日子之一,在那天妇女儿童都穿上新衣服,家里必定吃鱼吃肉,俨然一副喜气洋洋过春节的仗势。然后大家相约去看划龙船,赢了的有点小奖励,还会放五百响胜利的鞭炮。赛龙舟后是追鸭子比赛,活动一直进行到天黑才会结束。节日气氛浓厚,玩法繁多,多少年都是如此,人们因为过年过节就是算忙碌也是开心的。与现代人快节奏生活方式相比,茶峒生活似乎带着些笨笨的传统,但也正是因为茶峒人对年节的重视,使得人们憧憬那里热闹的氛围,体会独特的风俗人情。

关于丧葬嫁娶的风俗,更是让人深入了解这片地方。老船夫去世,老道士绕着棺木边走边哼唱,是为了抚慰亡灵。儿女的婚嫁父母几乎不做主,而是任由孩子们的心意,让他们自由的选择唱情歌或是上门提亲。这些都与现代生活方式不同,正是这份几千年来没有改变的方式,让人深深的着迷。

(三)和谐的人际关系

沈从文把《边城》中的每一个人,都让他融入到茶峒这个美丽宁静的环境中,他们在那里出生长大,在那里忙活生计,却没有受到一丝污染,对人永远是真挚热情。古往今来,妓女的地位地下,人们对她们也是厌恶的态度。但是在茶峒,妓女“身当其事的不觉得如何下流可耻,旁观者也就不用读书人的观念,加以指14。妓女仅仅是与水手、船夫职业的区别,并没高低贵贱之分。她们责和轻视”○也重情重义,可以守等着一个心仪的水手不接待别的客人,他人对待她们也没有任何的冷眼恶语,每个人各尽其责,把日子过的自然美好。

船总顺顺在茶峒就是个有名的热心肠人,他公平公正,待人接物都是大方和善。知道翠翠家贫寒,它不仅没有有钱人的架子反而三番四次的邀请爷爷和翠翠来镇上看热闹,每次回去都会热情的送些东西给他们。就连天保的离世,他虽满心悲痛却并没有迁怒与祖孙俩,反而在知晓爷爷过世时,来回奔走送来棺木,担心翠翠无人照顾邀请翠翠去他家住,并且嫁给二老。这该是有怎样的胸怀!在那里,仿佛人性的美好远远高于生命中的伤害,爱心高于一切。还有杨马兵,他是个爱惜名誉骄傲的军人,年轻时又多少女孩对他动心,可他偏偏对翠翠母亲情有独钟,可是翠翠母亲却拒绝了他,但是他却没有心生怨恨,反而在爷爷去世时,安慰翠翠当起了照顾翠翠陪伴翠翠的责任。书中每一个人都有着一颗善良的心,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人,在困难时给予帮助。

无论是何种职业,家境如何,在茶峒生活永远都是和谐融洽的。可能这是沈从文一个虚构出来的人际交往关系,即便如此,这个美好的梦仍旧让人心生向往,并视为追求生活的最高境界。就像《桃花源记》里描绘的桃花源,并不是说那个地方有多么的繁华,而是那里环境优美,人与人和谐相处,生活的自由快乐。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大自然给予了美丽的生存环境,教会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技能,还赐予了所有美好的品性。

在地图上找不到一个名为“边城”的地方,可以说这个地方是虚构出来的。但是故事确是实实在在的,它以作者家乡凤凰的美丽风光为背景,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赋予了种种美好的性格,正如作者所说“只是为了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从作品中接触另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发,对人生或生命能15。作更深一层的理解”○毫无疑问,每一位品味过《边城》的读者,都为之折服,真善美在这里发挥到极致,几乎每一位读者都想亲临茶峒感受这份人性中的爱和美,而这也是作者的目的——人应该依旧保持着美好人性,无论怎样仍然有着追求爱追求美的愿望和能力。

参考文献

1○2汪曾祺,又读<边城>[J],读书,1993 ○3○4○6○7○8○9○11○12沈从文,沈从文集·边城[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 ○5沈从文,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M],上海良友出版社,1945. ○10○13陈非,○民族品性的失落与重构——论沈从文湘西题材系列散文[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2. 15沈从文,小说作者与读者[R],在西南联合大学师院国文会讲稿,1938. ○

第四篇:用爱与智慧管理班级-班级管理

用爱与智慧管理班级

当班主任、做班级工作不容易,班级的成绩高低且不说,班主任最担心的是:学生出问题。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做班主任老师的才能体会到,细想想能够支持我当班主任的惟有这不尽的余力和未了的师生情。

一、用爱去温暖和包容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因此教师能否打开学生的心扉,取得学生的信任,爱是首要条件。爱是教育的基石,是教育的“催化剂”,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转化,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露,可以把师生关系转化为亲密的朋友关系,正是这样,我热爱和关心每一个学生,用爱架起了一座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

1、重视与学生的思想交流,经常与学生促膝谈心。在谈心的时候了解到学生的思想,了解到学生的困难,也了解到班级课堂上了解不到的东西,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孔笙,不爱说话,不善于表现自我。于是我就想方设法亲近他,了解他,当他完成上课提问后,我就及时地、夸大地表扬他,在他的作业本上写完评语后告诉他:“其实老师最喜欢你微笑的样子,很可爱很漂亮!”时时处处都使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和重用。但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走近一个人的心,解冻非一日之功啊。惟有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尊重和真心、真诚的温暖,才可能消解冰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通过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以人格塑造人格,逐渐地他爱笑了,上课也能参与别人的讨论,也常常悄悄地为班集体做事,帮助其他同学,受到全体师生的喜爱。

2、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在班级管理中,给学生以适当的赞美往往能收到奇效。无论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辞。

3.爱心似雨露,润物细无声。作为一个班主任老师,必须拥有最深厚的爱生之心。我认为,师爱,是我们教师心中永恒的主题,爱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语言,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爱,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我们为学生所做的一切事情中,使学生无时无刻不感受着这种爱的真诚。学生们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才会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实地前进。工作中,我用自己全部的爱去关心我的每一位学生,让爱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让爱使学生体会到了班级大家庭的温暖。

二、用智慧去管理班级

1、巧用班干部

即使一个再有精力的班主任也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时守在班里,因此,巧用班干部、加强班干部管理是必须的。给班干部一定的管理空间,也不完全放手,在必要时给他们一些建议,一些指导。通过学生的自治自理,班级各方面工作都有很大进展。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既锻炼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又将自己从烦琐的班工作中解脱了出来,专心搞教学。

2、树立班级奋斗目标,建设健康的班级文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班风。有效利用周五的班会课,组织开展专题性的活动。如交流学习方法,意志教育,如何做时间的主人,习惯养成教育等,为的是在班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学习氛围,重视的是学生的共性。始终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放在首位。我常鼓励学生说这几句话:“相信我,我能行!”“别灰心,再来!”“我能帮忙吗?”已经形成班级用语。与家长架起沟通友谊的桥梁,每学期开一次家长会,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遇到问题与家长一起解决。

既然选择了方向,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我选择了教师,我便会义无返顾,一路走下去。

第五篇:唯美的爱与痛

——读《小时代3.0》有感

心里交织着复杂的情绪,我默默地低下头,眼泪肆无忌惮的往外溢,迷失在了朦胧的珠帘中。我不知道该怎样形容,或许根本无法用语言形容------

那个结局,我反复看了几遍,也终究没有看懂,最后从网上查才知道:原来,一场大火把所有人都烧死了,除了林萧和宫洺。远处灿烂的红霞更加的浓烈,迷幻的光影把整条街照得通红,林晓歇斯底里的大叫着,宫洺死死地拉住她的手,掐出一道乌黑的淤青。那个结局,始终在我脑海里幻动,闭上眼,满脑子都是通红的天。

顾里,太可怜了,本来总是以大姐大的身份,可是自从患了癌症,她------现在,刚刚做完手术,恢复出院,接着就遭遇无情的大火,身体和心灵再度遭受巨大创伤,换了谁也受不了。

林萧,南湘,唐宛如,加上顾里,她们四个,在整个故事中,上演了一出悲喜、爱恨交织的戏剧。对于结局,我觉得,所有人都在火灾中离去了,除了林萧宫洺还活着。因为那些人都不该存在与现实中,顾里的骄傲和卑微并存,南湘的美艳与卑贱共存,唐宛如的天真与幼稚并存,Neil的完美,崇光的温柔,顾源的缜密------而只有林萧,太过现实了,现实到让人觉得有些可怕。有好多地方,她真的就仿佛是某个人的剪影,小四把林萧刻画的很细腻,也很成功,那些微妙的心理,那些冲动的行为以及那些尖刻的言辞------大概因为这样,小四把结局放在了现实背景中,让不属于现实的人消失了,让属于现实的人或者,让那些能在林萧身上找到自己影子的读者们继续着,继续着他们的故事------这大概就是他最成功的地方吧,出乎意料的“美”------

五年了,这本书就这样的结束了,但仿佛又意犹未尽,留给我们一些思考,思考人生,思考世界------其实我们应该感谢小四,感谢他将这样一群人的生活带给我们,让我们在书中释放,寻找------

在这爱与恨中,我突然我好想去西藏,行走在皑皑白雪中,于熙攘的拉萨街头,于寂寥的布达拉宫,仿佛能看得见眼泪,听得到梦呓,想得到无尽的意味------

高二34班刘玉洁

上一篇:班级团支部工作计划下一篇:百合折纸花步骤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