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课堂

2024-04-27

本真课堂(共6篇)

篇1:本真课堂

回归本真课堂 提升教育质量

红安县永佳河镇永河小学

李保财

【摘要】追求数学教学之本真就是追求原汁原味的数学教学。反朴归真的教学更能体现数学的本质,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本文针对当今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用案例的方法列举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在情境创设、探究活动、教师提问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再通过案例的方式呈现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本真,即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加强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启发性,回归本真,提升质量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进行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不少数学老师挖空心思,刻意追求形式,通过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异常饱满。但是形式的背后透露出浮华,折射出令人深思的问题:数学思维少了、思考感悟少了、能力提高少了。如何提升教育质量,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反思,如何扎扎实实的教,让数学课堂更加充满“数学味”。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似乎成了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成为连接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纽带,在激发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地情境中学习数学”。确实,创设有意义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现实课堂中,有些教师为情境而情境,画面花花绿绿,眼花潦乱,学生看半天,都没能发现主题。案例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

出示十分精美的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儿童公园”的精彩画面。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这个儿童公园太漂亮了!里面有许多的玩具。生2:我发现了这儿有过山车。生3:还有碰碰车。

(老师分别予表扬,表扬他们的金睛火眼,真会发现问题。)师(耐心地):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3:我发现小朋友们在玩荡秋千。生4: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在做游戏。

师(着急地):除了这些,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5:还有摩天轮,上面的小朋友们在和我们招手呢。师(有些失望):还发现了什么? ……

(十多分钟过去了,在老师“还发现了什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但始终没有发现老师所要的“数学信息”。)

从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节很热闹的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但不难看出这段教学活动明显偏离了教学目标。本来只需寥寥数语就能概括出的“情境”,结果由于老师的“你发现了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岔开了话题。由于老师不敢轻易地去否定学生,还继续给予鼓励,任由学生发言,使数学课变味了,冲淡了教学的主旨。不能使学生的思维有的放矢,不能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搜集信息并提出相关问题,不能直接切入本课的核心环节,为本课学习服务。

案例

(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 屏幕出示情景图。

师:图上有什么动物?小猴是怎样排列的? 生:小猴是2个2个排的。

师:想知道小猴一共有多少只?怎么办? 生:2+2+2。

师:不加能看出来吗?怎么看的? 生:可以2个2个地数:2、4、6。

师:对!既然是2个2个排的,我们可以这样数1个2、2个2、3个2,学生跟着一起数一遍。(屏幕上再添加兔的情景图)

师:兔有多少只?你能用加法来表示吗? 生:3+3+3+3=12 师:怎么数呢?

生:1个3、2个3、3个3、4个3。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到算式中数一数。

这位老师的处理是直接切入:“图上有什么动物?小猴是怎样排列的?”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样的图画就表示3个2。这样就让学生建立清晰的几个几的表象,目标明确,表面上很简单,但内涵却是丰盈的。抛弃了一些故弄玄虚,毫无价值的东西,课堂上更多体现的是扎实、有效,让一二组,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体悟与理解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建构主义大力倡导的理论,也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自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变活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但在热闹的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

下面请看另一位老师在执教《梯形的面积》时组织的探究活动。师:请同学们考虑,怎样用已学知识计算梯形面积?

生:能不能将梯形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者三角形来计算?

师:现在请大家利用剪刀和梯形纸板剪一剪、拼一拼,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梯形的面积。……(学生动手操作)

生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旋转、平移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生2: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对折,然后沿折痕剪开,将一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高是梯形高的一半,上底、下底之和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推导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这位老师组织的探究活动,通过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主动获取知识,在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注重问题的启发性

有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提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就越有利。然而,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提问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能准确地把握提问时机,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提出的问题没有质量等等现象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非常必要。案例

(一):《1亿有多大》教学片断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亿”这个计量单位,你们能想象出1亿有多大吗?

生1:我猜想1亿栋楼房摞起来可以冲到月球上去。师:你的想法真奇特!但是1亿栋楼房能摞起来吗? 生2:我猜想1亿张纸摞起来大约有姚明那么高吧!师:比姚明要高多了!

生3:我猜想我的指甲里大约1亿个细菌吧? 师:是吗?那你可要讲卫生哟!

生4:我猜想1亿张纸摞起来可以冲到天空上去吧,1亿粒米大约有一个房间那么多吧。

师:同学们,你们的猜测有很大胆,到底谁猜得比较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1亿有多大”。

这位老师提的问题过于空泛、引导也缺乏数学含量,以至学生只能瞎猜。这样的提问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又很空洞,没有让学生得到应有的锻炼。案例

(二):《圆的周长》教学片断

(演示:屏幕上显示一个圆,圆周上的一点闪烁后,沿圆围绕一圈,然后闪烁圆周)

师:同学们,什么是圆的周长? 生:圆一周的长度,叫圆的周长。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圆的周长展开后,会怎样? 生:一条线段。

师:那么如何测量圆的周长呢?(板书:圆的周长)

(接着启发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师:你是怎样测量圆的周长的? 生:我用滚动法测量出圆的周长。

师:如果要测量的是大圆开水池,你能把水池立起来滚动吗?(学生哄笑,齐声回答不能)

师:还有什么办法测量圆的周长呢?用滚动法、绳测法可以测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那么能不能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规律呢? 师:圆周长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我们要找到这个规律,先做一个实验,你能发现什么?

(实验:两个球同时被甩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圆。

学生欣喜地发现:圆的周长的大小与半径有关。圆的周长的大小与直径有关)

师:圆的周长到底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积极动手测量,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是这直径的3倍多一些。”)师:圆的周长到底比它的直径的3倍多多少呢?这里,我给同学们讲一个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测量圆周率的故事……

这位老师这段课的显著特色是恰到好处的质疑问难,步步为营启发引导,造成环环相扣的认知冲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和创造思维。

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才能“问”活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我们应时刻反思:在滚滚而来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坚守什么?舍弃什么?有没有打着改革的旗帜,进行着华而不实的教学?我们应该做到不管外面风向如何,潮流如何,都要有自己的思想,都要有自己的坚守,去粗取精、去虚求实、与时俱进。让我们还它那份质朴与宁静,洗尽铅华,返璞归真,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教学月刊》 2012.[2] 《新课程》 2011.[3] 《小学教学研究》 2013.些盲目的泛化现象得到回归,充满着数学的朴实美和简洁美!

篇2:本真课堂

摘要:现在,公开课观摩课的授课越来越丰富多彩,形式也五花八门,但我们在享受听课愉悦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过多的华而不实的元素,对此,可从传统教学中吸取经验和优点,和新课标要求融合,让学生的课堂回归本真。

关键词:传统教学 新课标 本真

5月14日,湖北省“课内比教学”的最后一站,小学语文观摩赛在十堰举行,四十分钟内,华丽的课程,授课老师的风采,学生的敏锐,都尽现在听课老师的眼下,让人不得不狠狠感叹,最美好的表演也不过如此吧。

但对于一个细节很是敏感,一位授课老师在利用多媒体讲字词课时,因操作不熟练,无法放映,字词课就此罢休。由此而来的小紧张也让老师发挥不佳。多媒体教学一直以来以其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但也应看清有时它会束缚老师的张力。何以至此?

先反观20年前的传统教学,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群学生,老师传道,学生汲取,那时还不流行“以学生为主”的理念,也没有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但结果呢,学生的素质不好吗,学生的语文水平不高吗?

多媒体本是活跃教学,丰富教学的工具,是为教师所用,现而却控制着教师,究其根源还是在于教师,过于注重虚幻的课堂形式,忽视了教学的本质,忽略了自身学识的培养。再看现今的教学比赛课程,授课前教师无数次的“排练”,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体课件,优良的尖子生,若配合的天衣无缝,那么将是一场成功的演出,否则,也不会差到无法示人。新课标初出时,它是否预料到了这一切,听课老师对这样的课又能维持多久的兴趣?

取中庸,或许是良好地选择。择传统语文教学之精华,择新课标改革中之荟萃,融汇交合,实施于课堂,必是另一番本真的 景象。

如何做到呢?

强文学之底蕴,通先进教学之手段。传统语文教学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本,简简单单六个字,要做到却很难,它对教师的“内力”定了高要求。虽不能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但至少要通透汉民族语言的魅力,古今历史,能手到擒来,名家名著,知其若干,古诗好词,能如河流般吟诵自如,课堂上,吐词抑扬顿挫,能自由畅快的传达感情,感染学生,和老师一起产生共鸣,能在黑板上挥洒一手漂亮的好字,有师如此,学生之福。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不都是在传统教育中老师的感染下学有所为的吗?那么教师能有这样的含蕴吗?能,只是看老师愿意与否。奉行活到老,学到老,在汲取中提升,当自己在内心称自己为老师时,那么我们内力也到了一定层次了。

再一次遇到多媒体不畅的问题,用充满传统意味的粉笔字替代机器字,那何尝不是有益学生的教学呢? 稳固的文学底蕴是一个老师所必需的,同时生活在新科技包围的社会里,面对着一群群新世纪的学子,如何吸引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学习的欲望,那就是科技了。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顺应公开课观摩课的要求,教师需要用到多媒体。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也有情感的交流,而“人”与“机”则是单向交流,缺乏能动的情感交流。这就决定了人机交流不能取代师生交流。所以,媒体只是工具,在运用多媒体授课时,老师可根据课程需要适时的加以音乐,图片,视频的渲染,烘托情感,但切莫喧宾夺主,语文课堂永恒的主角是老师、学生、书本,多媒体只是配角。老师要做的是恰到好处的去运用它。而且无论以后的科技多么的发达,课堂中,老师的魅力是无可取代的。

探求教学新法,不忘朴实之真。关于《语文课程新课标》,经常提到的一个理念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所谓自主,即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其自觉的去学习。合作,作为个体的学生基于共同问题而相互配合,集思广益,在讨论中获得知识。探究,有了自主、合作的铺垫,实时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探求新知,这也是一种能力的提升。这种先进的教育模式被认为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实,在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学生,以其为中心进行教学,那是理所当然,但不容忽视的是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教学,教始终在学之前。所以老师完全可以大胆创新,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首先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不同环境下的学生生活经历不一样,老师需要大胆的尝试,琢磨出适合学生的方法,同时敢于运用。有了兴趣,老师就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学习,让学生自行思考,碰撞出不同的观点,提出不同的问题,这种大胆的尝试需要老师巧妙的引导方法,丰富的学识,灵活的应变能力。当然,何时放手,怎样放手,这更需要教师不断的钻研。总之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必在意他人的看法,大胆摸索,找到适合学生也适合自己的风格。

当然,创新出来的方法不可华而不实,切莫陷入虚幻的境地。有些老师为了标新,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流光溢彩,成功取代了课本的地位;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过于表现自己,故作矫情,获得听课老师的一致不认可;有的老师以合作学习的名义,让小组讨论不需要讨论的问题,结果得不偿失。

回顾传统教学中,好老师的课堂,决不会有鲜亮的外表,朴实的外衣下透露的是真实的点点滴滴。虽然是以讲授为主,但句句以课本为根,犹如行云流水,学生在老师的讲授中自发的思考,自主的提问,碰到值得一说的问题,暂停进程,共同探讨,这是一种真实的课程,没有绚丽的科技产物,没有矫揉造作,更没有强制性的让学生去学习。从中值得借鉴的便是这种本真的教学态度,老师秉着这份朴实去教学,无论公开课,抑或常规课,不虚假,不夸张,让课堂的每一秒都充满着挑战。

篇3:本真课堂

关键词:高中数学,本真教育,教育改革

引言

数学主要是通过数字与各种符号诠释的, 这些数字与符号都能通过简单的方式快捷与真实地反映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在新课改背景下, 高中数学课堂应该充分回归本真, 把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及教学语言等充分简化, 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一、重拾教育本真, 简明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与思考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 就会发现其存在很多弊端:现在的教育制度逐渐异化,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断简化, 取而代之的只是对知识的机械传授, 过于重视追求高分和高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严重违背教育本质,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原有的本真, 失去原本应有的幸福成长过程。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高考, 教师应该不断思考教育的真谛, 如何通过教育提高师生的幸福感, 实现学生天性的解放, 真正尊重学生, 使学生发展个性, 回归教育的本真[1]。

高中数学在高中整个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要使数学课堂回归本身, 高中数学教师就要抓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切实安排好教学环节,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组织, 引导学生沿着教学的主线与结构, 逐渐掌握高中数学的知识点。例如教师在讲解排列组合的内容时, 不能仅仅把教学目标定在让学生掌握两个排列组合的公式上, 而要通过多种多样的实际事例, 让学生掌握多种解决排列组合的方法, 清楚在每种解题情况下如何选择解题方法。以插空法为例, 教师可以让七位学生排成一排, 通过不变的变换位置, 解决问题。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排列组合问题, 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 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 使教学目标更明确。

二、回归教育本真, 简化教学情境

要使教学回归本真, 就要让教育、学校和教师都回归本位, 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目标, 使师生都收获幸福。首先, 数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改进教育方法, 树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 争取把每位学生都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体现学生的个性, 培养出不拘一格的人才。其次, 数学教师应该树立“卓越发展, 和而不同”的教学观念, 创设主题鲜明的教学情境,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 更好地掌握知识;数学教师要追求教育特色, 使学生更快融入数学的教学情境中。

通过新课程改革发现, 教材中几乎每一道题都图文并茂, 新添了数学名师的精品展示区, 目的是把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大量的教学案例与实践研究表明, 每一节课学习数学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如果数学教师在这段时间中所做的都是进行花哨的情境探究或者是时髦的模仿形式, 学生就会在这些情境中迷茫, 不仅起不到引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的作用, 反而干扰学生的学习,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考虑教育的本真, 从旧知识入手, 更好地切入新知识。例如, 在讲集合之间的关系时, 数学教师可以先从以前学过的几何图形入手, 让学生区分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的基本关系, 由此学习子集、交集、并集等概念, 不仅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集合的概念, 而且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内容。通过这种教学情境的引入, 学生能够明白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课后能够更出色地完成作业。

三、坚守教育本真, 简练教学环节

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学习, 要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就要从学生的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及其他外部因素着手, 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探究的新鲜感与成功的喜悦感等。教师要由教学环节入手,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不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使课堂教学环节更简练, 协调每一个教学环节, 增强教学效果[2]。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的内容时, 可以在教学中增添一个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环节, 培养学生的立体感, 使学生在之后的解题过程中在大脑中更真实地浮现立体图形, 简化解题步骤。教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 不仅能够使教学变得轻松, 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愉悦。

结语

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教师要做好本真教育, 培养学生的思维训练,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就要删繁就简, 返璞归真, 真正尽显数学知识的魅力, 使数学课堂变得更本真与实在,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优质与高效。

参考文献

[1]杜甫.反思与改进:追寻数学教学本真[J].四川教育, 2013 (12) :25-26.

篇4:语文课堂的本真

【关键词】工具性 人文性 和谐统一 返璞归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64-01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渐渐变得鲜活、灵动起来。课堂教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课堂上,师生激情洋溢,或朗读,或理解,或对话、或表演,或批注感悟、或体验汇报、或小组合作,或拓展延伸……师生互动起来了,课堂活跃起来了。似乎,这就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课堂形态。然而热闹了这么多年,暮然回首,我们才发现,热闹的背后,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缺少什么。于是我们冷静下来,重新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的语文课被折腾得越来越复杂,我们淡忘了语文来时的路,课堂过于张扬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脱离文本,架空语言,忽视能力,鄙弃训练,一味“宏大叙事”,天马行空,来去无踪。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谓之曰“凌空倒虚综合症”。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要挖掘其中的人文底蕴,与文本作者交流对话,触摸到课文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形成独特的、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小学阶段是基础的基础,理应抓住工具性不放,通过工具性渗透人文性。我想,这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色。

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来完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

《小珊迪》教学片段:

师:小珊迪的诚实守信,小珊迪的责任感让我深深地感动,让我深深地敬佩,可是,这样可敬的孩子,终究难以逃脱悲惨的命运。

(出示)引读: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突然,他眼睛里的光消失了。他死了。

师:自己读,读出你自己的感受。

生1交流:我感到悲伤、难过。

生2交流:我觉得很气愤。

师:那么,就读出你的这种气愤。

生3交流:我感到不忍心,这样好的一个男孩却离开了我们,我很不忍心。……

师:对,谁都“不忍心”,你可以用顫抖的声音一字一顿地读。师示范、生读。

一百个读者,便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学生心底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其感情尽情释放,个性得到张扬。

学生能亲近语言,沉潜于文本,品味一字一词的生命,就在语言中和通过学生在倾听、在吐露、在表现,在一种充满生机的“语文状态”中,自我意识、存在价值得到展露、得到生长。——对师生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激动人心、更有诱惑力呢?

教师要使文字具有灵性,让学生形象的识记汉字词语本义和文中义,使“沉睡”的词语苏醒过来,静止的词语“飘动”起来,使学生领悟到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进而感觉到词语的动态,触摸到文字的灵性,做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小小的船》

配乐朗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边听边看边想:小女孩乘着小小的船看见了什么?

生:在小小的船上小女孩看见了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

生:我看见许多星星向我眨眼睛。

师:请小朋友在组内轻轻地把儿歌读一读,要求做到:

1.将生字的读音读正确。(读一读)

2.数一数有几句话,编上号码。

3.议一议:小小的船儿指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儿歌中的小小的船儿是月儿。小女孩乘着月儿看见了星星与蓝天,现在请每组组长带领小朋友再读儿歌,然后完成桌上的填空,把正确答案填好,看哪组又快又好。(用拼音填写)

各小组自学,填空。(教师巡视,指导)

____的月儿,____的船,

____的船儿_______

我在_________船里坐,

_____看见____星星_____天。

师:现在,我们来做“你问我答”的游戏。

师:怎样的月儿怎样的船?生: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师:小小的船儿怎么样?生: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师: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怎么样的星星,怎么样的天?

生: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谁也来像老师那样问,请小朋友回答?(生问——生答)

课后的练习少了(其实不是真的少了,而是更注重读书、识字、写字、积累和运用),知识点也不像以前一一列举出来,这恰恰给师生留下了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让师生在文本里自主遨游,自由翱翔。引导学生充分感悟、潜心会文,涵泳内化, 读写结合,让学生仿写,达到外化运用的教学目的,收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教学效果。

三、花开花落自丰盈,云卷云舒愈从容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老师为了拉近与学生在感情上的距离,显得富有亲和力。课堂表情和语言都极其夸张,甚至有矫揉造作之嫌。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一时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的作用,但是长期下去,会给学生留下虚伪做作的印象。不但再也起不到激发情感的作用,反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对这种非理性的情感会产生厌恶之感。

语文是要有人文性的。语文课堂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需要诗意,需要浪漫主义的情怀。但不需要矫揉造作,更不需要冷若冰霜。一种心与心毫无隔阂地交流,情与情自然而然地融通的真实、和谐而灵动的语文课堂。这是学生的需要,也应该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记得著名特级教师王松洲老师的《一夜的工作》上得是声泪俱下,给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一次情感的洗礼,灵魂的震撼。

在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敞开心扉,坦诚地与学生交流,要对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不需要掩掩饰饰。教师和学生要彼此尊重和信任,以及在此基础上相互欣赏和分享。这样真实的课堂,学生才能享受更多的人文关怀,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真实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石,只有这个基石牢固了,我们的课堂才有可能建设好。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走进返璞归真的至高境界。让我们从厚实自我,扎实教学、丰实学生出发,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堂课,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真实、更扎实、更朴实。

参考文献:

[1]《2011版语文课标解读》

篇5: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

【关键词】 语文课堂;本真;母语;生活;天

性;真爱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2―0102―01

笔者曾在全国小语会甘肃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听到了久违的声音――在尝试新教法的同时,不能摒弃传统的好的讲授方法,在放手给学生空间的同时,要先交给他们有效的方法,教育又一次呼唤回归自然。其实,小学语文教学不能脱离识字写字这个基础,要踏踏实实地抓好基础的东西,再谈创新。这无疑在传递一个信息,教育最终还要回归自然态、原生态。而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课要回归母语

语文课是一门思想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其本质要求回归母语本身。学生用母语的过程也是他们领悟母语的过程,而语文教学的教就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解读、品味文本的机会。如,在教学二年级《欢庆》一课时,适逢欢庆祖国六十周年歌咏比赛,在教学中,笔者给学生讲了祖国的故事,又带学生看开国大典的视频,在学生激动不已时,引导学生去读出兴奋的心情,反复朗读。等到参加歌咏比赛的那一天,学生在台上朗读,笔者发现在那样的一种情境中,每个学生都读得那样完美。可见,只有学生心中有所感悟,其在朗读时才能入情入境,也正是如此,学生的内心才会有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怀。

二、语文课要回归生活

语文就是生活,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而学生的这种表现欲更为强烈。不止一位先哲指出:“一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没有机会向其他人讲述,他就决不会感到快乐,人终究是离不开同类的。一个无人分享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而一个无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笔者还记得林莘老师在介绍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时指出,教师要拿生活的一些实实在在的事物去启发学生,使学生学会表达。对此,笔者在接手一个整体素质于同年级其他学生有差距的六年级班级时,尝试用写日记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久而久之,从学生的日记中了解到一个又一个故事,而学生在记录故事的同时,也学会了表达,最后全班学生的作文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可见,当学生学会将生活叙述出来时,他们就已经在表达了,这都说明了语文课要回归生活。

三、语文课要唤醒学生的天性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会用好奇的眼睛去感知这个世界,同时他们的脑袋里也会有许许多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可是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通过几年的应试教育,我们的学生缺少了儿时的好奇与想象,更多的是循规蹈矩、理性思维。须知,不适当的教育手段会扑灭学生智慧的火花。一位教师在讲《桂花雨》一课时,问学生还希望天上下什么雨,学生纷纷举起小手,有人说希望天上会下金钱雨,有人说希望天上会下玩具雨„„答案多种多样。教师听后严肃地问,谁说的答案更合理,学生们一下子推翻了种种答案,学生们的想象就这样被扼杀了。其实,语文课应该唤醒学生的天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四、语文课要回归真爱体验

爱一切高尚的东西。语文,内容丰富多彩,情浓意蜜,它是一门情感极浓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人性美的挖掘。如,学完《称赞》这篇课文后,学生收获了许多许多,有的说:“我知道了,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着去称赞别人。”有人说:“当别人做一件事,做得并不好时,我们不能嘲笑他,应该鼓励他,给他自信,这样他才能做得更好。”有人说:“我们要学习小刺猬和小獾,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可见,称赞的种子已经种在了学生的心中。又如,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后,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也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同时激发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树立建设祖国的理想。

教育说到底还是人的教育,最终应该回归人这个本体,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教育。无论多么崇尚的教育理想,多么完美的教育体制,多么美好的教育境界,教育是离不开人的。和谐的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群,高素质的人群需要优质语文课堂者的建设,所以教师应该让教育回归自然,给我们的教育对象以愉悦的人生。

篇6:追寻本真课堂 享受教育人生

——记一次教科研沙龙

● 左海电 蔡绪稳

不久前,我校全体青年青年教师同广东东莞市校长研修班的校长、专家一起开展以“追求本真课堂、享受教育人生”为主题的教科研沙龙活动,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怎样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取得朴实、扎实、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是本次沙龙的情景纪实。

主持人(左海电,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近几年,围绕“本真课堂”这一研究课题,我校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一个又一个平台。如一年一度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关注常态着眼全程”系列活动。“关注常态着眼全程”系列活动之一“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市县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上示范课,研究基础训练和习作的教学,共同探究常规课教学思路;活动之二“定时间、定地点、定课题”教学方案设计评比活动,同时各学科一等奖获得者对全校老师展示课堂教学;活动之三“随堂专题研究课”。今天我们结合课堂教学研究,回顾“关注常态着眼全程”课堂教学研究系列活动的历程,反思追求本真教育过程中的得失,展望课程改革的前景,确立课堂教学研究的新思路。首先,请各位老师用简要地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本真”课堂。

秦岭(市小学语文教学能手,小学高级教师,年级部主任):我认为“本真”课堂应该追求公开课要追求家常课那样的朴实,家常课要上出公开课的精彩。去年11月底参加市小学语文课改研究活动,研究的专题是“第一课时是怎么上?”本人承担了五年级教材《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公开课教学任务。课前,学校成立了研究小组。经过反复商讨,我们决定这节课秉承“本真”的教学理念,把课上得真实、扎实、朴实。尽管作了充分的准备,上课前还担心这节课会不会太朴实而影响公开课的效果。但因为从“真”出发,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杜娟(青年骨干教师,小学语文一级教师):我心目中的本真课堂是朴实无华而又情趣盎然的课堂,是扎实有效更是激扬智慧的课堂。我所追寻的“朴实无华”,就是尊重“本色”而“简单”的语文教学。虽然看似“朴实无华”,但经过师生的共同演绎却又是情趣盎然。在朴实中见“真实”,见“真情”,见“真智慧”。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宁要真实的缺憾,勿要虚假的完美。”教会学生品味语言文字,体会真情实感,感悟人生真谛,这也正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职责所在。

何灿(市小学体育学科教学能手,小学高级教师,艺体部主任):我认为“本色”这个词会让人感到太单调。最近几年,“绿色”这个词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越来越多的人们在各个领域追求本色自然。“绿色”也就成了返璞归真的代名词。我认为,我们的课堂也要回归绿色,以人为本、关注师生精神生命,使师生的精神生命在课堂上得到蓬勃发展。这样的“绿色”的课堂才是真正的理想课堂。

司志慧(青年骨干教师,小学数学一级教师):我认为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所以我心目中的“本真”课堂是五彩斑斓的。红色,代表热情。一个感动自己的课堂,学生才会为之感动。黄色,代表亮点。这“亮点”不用刻意制造,而是师生心灵碰撞,碰发出思维的火花,让课堂变得其乐无穷,成为老师和学生心中难忘的记忆。绿色,代表自然。有效的课堂就应该充满真实自然、清新健康的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压抑感,就会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快乐学习。紫色,代表神秘。课堂是神秘的殿堂,能吸引学生不断探究,增强学生的充拜感。蓝色,代表反思。蓝天,无限宽广,却与人宁静。让学生在静思默想氛围中灵性迸发。„„理想的课堂应该给予学生五彩的世界。

主持人:各位老师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给“本真课堂”定了位,不管是“本色”、“绿色”,还是“五色”,都代表了老师们心目中追求的“最纯朴、最真实”的课堂内涵。这正是我们这所百年老校办“朴实纯粹”的教育理念的体现。下面是大家结合自己的研究,畅谈追寻“本真”课堂过程中的经验与反思。

一、真正地研究学情,让每一节课都精彩 田红梅(青年骨干教师,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在数学文化周活动中,根据学生喜爱操作表演,设计了“莫比乌斯圈”输血文化实践活动,从知识介绍到应用,从实践到猜想,生玩得高兴,学得开心。

嵇伟(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省语文课堂教学一等奖获得者):很长时间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导入是在作秀。学生在课前已经做好了预习,这节课讲什么师生心里都非常明白,还“导入”什么呢?他只不过是个花架子,使课堂热闹点,没什么实际意义。后来读了韦志成主编的《语文教学艺术论》,其中有这样一个比喻“开讲,起着对整堂课‘定向’的作用。„„有如小提琴演奏,弓一上弦,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基调;又好像下棋,第一招的出动,直接关系到全局的输赢。”在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时,我安排了一个“滴水穿手”的游戏环节。实践证明:小小的游戏不但是学生的心思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来,更在学生的心里播下疑问的种子,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期待。读书让我明白,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

秦岭:我在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时,也遇到过困惑:上课伊始该怎么揭题?当时我们考虑了多种方案,最后选择了既有语文味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看图猜成语”这一教学手段。再如高年级字词教学教不教,教到什么程度?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材特点,我们选择教材中数量较多的成语入手,重点进行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的训练,其它的词语让学生自己解决为主。所以,我认为当我们在课前设计方案的时候,一定要多研究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你的课就能准确定位,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真情参与课堂,用智慧点燃创造的火花

杨霞(小学数学一级教师,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等奖获得者):教师是理想课堂的设计者、实施者、引导者。为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地追寻着我的理想课堂。记得参加市里的数学课堂教学展评时上过三年级的《认识周长》一课。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周长的概念,课堂上我组织了“玩一玩”这一活动,让学生用“6根小棒围成自己喜欢的图形,用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图形”,并算出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安排这样的环节时,每个孩子都准备了许多小棒和小正方形,让每个孩子都有时间创造,有机会展示,同时他们也学会了欣赏别人的作品。孩子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体验着学数学的乐趣时,作为教着的我同样也很享受这样的快乐。

缪会明(小学语文一级教师,省语文课堂教学一等奖获得者):回想起参加省市级比赛的那段日子,我真是百感交集,我想说的太多太多。我印象最深的是比赛前一天晚上,左老师告诉我:“小缪,别担心,到了课堂上,你眼里只有学生,把自己投入到课堂中,没问题的。”到了比赛那天,我按照左老师说的去做,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发现小朋友是那样可爱,他们提的问题也充满了童贞童趣!我终于明白,公开课的教案可以预设,但是课堂的亮点是预设不了的,因为课堂是充满真情与智慧,学生的一个问题,老师的一个巧妙的引导,都是课堂随时生成的亮点!其实,课堂的亮点是用真情来点燃的!

孙华(青年骨干教师,小学英语一级教师):课堂应该有一个重感情,充满人情味的老师。老师应该信任,帮助每一个学生。今年寒假,在和我校30多名孩子的10多天赴澳休学旅行活动中,我发现在澳大利亚小学的教室里,教师对待孩子时时刻刻总是很热情,总是坚守一个原则:没有失败的学生,只有更好的学生。他们总是设法让学生对学习、生活有强烈的自信,以极大的耐心,充分的鼓舞学生。每当教师检查完学生的学习任务后,总是带着很夸张的却又很由衷地赞许的表情,评价学生:“哦,你真是太棒了”或者是“这很好!但是你如果再修改一下,你会做得更好”。师生间的相处平等融洽,在温暖和放松的环境中,在老师充满爱意的笑容中,充满赞赏的目光下,孩子们在学习中获极大的满足和快乐。

三、研究真实的问题,让理论和实践共提高

王秀珍(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年级部主任):本年级部缪会明老师参加省、市小学语文赛课的前前后后,教研组、年级部、教科所和她本人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共同研究的一个个画面永远难忘。这次市级赛课是提前三天给课题,大家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适应三天时间备课的要求,备课组分别选了三下的《槐乡五月》和二下的《夜晚的太阳》开始两轮实战模拟。每一个课题组老师自己要上课、改作业,还要参与备课、听课、评课、改课,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接到市直和市级比赛课题的两周时间里,备课组六位主要成员放弃双休日休息,聚在一起研究教材,查找资料,设计教案,周一、周二上午试教后,中午就在办公室吃盒饭,议课、改教案。夜晚,电教老师还要根据要求做课件、改课件。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环节的设计,从录像的应用到课件的操作方式,从课文的朗读到板书的内容,每一个细节的我们都仔细考虑过。缪老师最终能获得省一等奖,不光是她个人良好素质的体现,同时也是一小这个优秀团队的成功。

董文歆(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教务处副主任):说到“本真”课堂研究,我校的课题研究过程也因此经历了从“假、大、空”到“真、小、实”的彻底转变的过程。我校提倡“问题即课题”、“实验即研究”的理念。一个个“草根课题”应运而生。“十一五”期间,我校成功申报了15个国家、省、市级课题,一线老师成了课题主持人。问题来自于课堂,又在课堂实践中解决。如李浩副校长主持的省级课题“小学数学文化素养培养策略的研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每年一度的“数学文化周”活动。猜数学谜语、写数学论文等活动中,学生参与的热情、浓厚的兴趣、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课题组成员,也迈出了探索课堂教学研究的新路。课题组班磊老师在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与素养的培养,她把统一思想的不同知识点串成线,形成知识体系,设计了一节“生活中的无限思想的应用”。学生思维活跃,由深入浅,不得不让听课的老师为学生精彩的表现而喝彩。

王咏梅(教育硕士,市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本真的课堂”应该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不加雕饰的自然,一种洗尽铅华的美丽。这种境界需要实践和理论的共同支撑。对此,我是深有感触。记得两年前,我从国外进修回来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小学英语教学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于是萌发了写一本小学英语教学方面的专著的念头。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认真地反思和梳理,系统地总结了本人在英语教学中的经验,历经两年写成30万字的书稿。

2006年12月,我拿着书稿请教我的硕士生导师许迎军教授。许教授看了大加赞赏,说:“你的书稿应该属于教学论范畴。这是国内正在兴起的一门学科,很有前途。”在许教授的引导下,我先后研读了《学科教学论基础》、《小学教学论》、《外语教育学》、《英语教学法》、《小学英语教学法》等理论书籍,然后我又花了半年时间对书稿进行了充实和修改。就这样,我一边进行教学实践,一边进行理论研究,并把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成果——出版了各人专著《小学英语教学论》。从这件事上,我深深地感悟到:教学实践是教学理论的源泉,教学理论又是教学实践的升华。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只有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认真总结和反思上升到理论高度,再重新回到教学实践,指导教学实践,才能真正达到“本真课堂”的最高境界。 主持人:追寻本真课堂的过程中,我们洒下的是汗水,种下的是教育的理想,期待的是收获的喜悦。但我们的追寻还只是人在途中,任重道远。放眼未来,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

一、本真的课堂,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邰霞(教育硕士,市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孙老师的课例让我想起了四年级的一道语文考试题:语文课上,王老师在黑板上把“末”写成了“未”,你该怎样给老师指出来?我会

地说:“

。”这是一道很能开发孩子想象力的题目。可是,类似于:我会笑眯眯(严肃、大声、坚定):“老师,你的‘末’写成‘未’了,下次不能再写错了,再错我们会笑话你的。”等句子却被算错了。而只有“我小心翼翼地说”这样的表达才算正确。当我们仔细地审视这个所谓的标准答案,我们是否会有一种震撼。我们是错了,可就是不允许学生“笑眯眯”,不允许学生“严肃”,不允许学生“大声”地指出我们的错误,只可以“小心翼翼”,只可以“小声”地说。这是为什么,尊重可以强迫吗?

孙华:记得在澳洲友好小学的第一节课中,课程的前半段,我和澳洲孩子们稍稍介绍交流了一些有关的中国文化方面的知识;在课程的下半段,澳洲学生们就自己制作主题为“中国印象”的马赛克拼图。几乎每个学生的都能根据自己不同喜好加以创新,制作出色彩各异,内容丰富的拼图。学生不仅获得了有关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知识,也掌握了用马赛克制作拼图画的基本技能。这是—堂成功的混合了技术与社会科学的课。而轮到我们的孩子设计时,却个个抓耳挠腮,无从下手,无奈之下,我只好提醒,熊猫不是我们的国宝么,可以拼呀。几分钟后一转身,发现,我们的孩子都无一例外,卖力地画起了熊猫。无奈中,我又插言,不仅是熊猫啊,马赛克拼我们的国旗也很简单啊,这一提醒可好,我们的孩子们毫不犹豫推翻了尚在筹备中的熊猫图,个个转向拼国旗。当时的我觉得很无奈,这就是我们长期以往训练出来的孩子,教条,整齐,划一。所以,我觉得我理想中的课堂一定要有一个轻松自由的情境,鼓励孩子,训练孩子有相对发散并且独立的思维,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并且能调动他们的各种能力。尽量能告别传统课堂的沉寂,课上应该有疑问,有沉思、有赞许、有笑声、还有争辩。因为争辩是思维最好的触媒剂,在课堂上我们能见到学生为了某一个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辩得不可开交。他们在争辩与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倾听、接纳与评析。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对学生少一点训斥,少一点修正,还孩子们一个张扬的个性。

二、本真的课堂,要实现师生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吴淑婷(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能手,小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孙剑峰说过:“鞋中进了一粒沙子,只是路不好走;课堂里一旦被掺进一粒沙子,受折磨最久的恐怕是孩子的灵魂。”本真的课堂就是为了不让课堂掺进沙子,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到生活的乐趣,让学生的灵魂得到净化、得到升华。

蔡绪稳(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教科所所长):教育的真义是使人幸福。不仅包括学生的,也包括老师的。那么,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在自身的职业活动中对幸福的体验如何,我们应该如何真正的享受教育人生,领悟职业使命的真谛,引领学生走向幸福人生,这也正是本真课堂最终的目标。

嘉宾点评:

袁中华(特邀嘉宾,广东省东莞市教研室主任):这次到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学习取经,不仅看到了美丽大气的校园,而且感受到这里一切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今天的教科研沙龙,老师们都抢着发言,看得出大家都在扎扎实实做研究。我谈两点本人对本真课堂的理解:

一、追寻本真课堂,首先要实现“六大解放”。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这里的学生能说,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高,学生眼界开阔,富有创造力。“本真”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有时间去想、去说、去做。学生在这样一个自然朴实的环境中得到成长的快乐,真知、真情和童趣就一定会在校园里荡漾。

二、追寻本真课堂,要做到“和谐发展”。我在五年前就和张斌校长认识,那时就觉得张校长具有一种朴实从容的人格魅力,这样的校长,带出来的学校和老师、学生又是什么样的呢?一直想探个究竟。今天终于有机会看到这里的一切,既惊叹,又在情理之中。课堂上感受到学生真的很幸福。语文课上老师带着甜甜的笑走到学生中间,手轻轻抚摸学生的头,一句句称赞让学生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之中。数学课上,老师充满智慧的教学点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体育课上,用学生最喜爱的火炬接力的游戏,训练学生的团队意识。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一小深厚的办学底蕴。没有过多的压抑,老师们的生命在追求中得到升华。追寻本真课堂,就一定要实现师与生、人与校和谐发展,这样才能做到天人合一,心境愉悦,实现人生的价值。

(左海电

蔡绪稳

上一篇:干洗店整体转让协议下一篇:初春情思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