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教育理论总结

2024-04-30

本真教育理论总结(精选8篇)

篇1:本真教育理论总结

浅淡本真教育在农村中学的升展 [摘要]:

农村中学整体条件落后,但面对发展“本真教育”有局部优势,没有喧器浮躁尽是平静质朴,加之不断学习进步,可能如一条清流

而过,只有以人为本,才是真教育。关键词:人本

逆袭

蝶变

农村中学整体条件落后,但面对发展“本真教育”有局部优势,没有喧器浮躁尽是平静质朴,加之不断学习进步,可能如一条清流潺潺而过,只有以人为本,才是真教育。农村中学式

一、以人为本,健全人格,至爱教育

课堂改革,教材改革等许多教育改革仍改不了一个现实:都是围绕考试而进行的怎样应对考试的策略改革。因为考试不能改变,当然其中就 没人性之根本而求成绩之目的。本真教育的提出刚好打破了人们的迷茫。教育的根本不就是为人类成长服务吗,离开人性而强行得大家驱赶到一扇门中是多么的残忍恐怖。只有是立于人类的发展进步,养眼于人格健全发展,就是此反看分数好的教育。

长久以来我们坚持以质量为中心,这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方向正确并不代表方法合适,更不能因为目的崇高就不择手段。在杆大旗下,多少学生课上课下宵壤三别,回家来校迥然不同,“问题学生”能力超群,“好学生”却常性格乖张。在学校“天天向上”出了门却一筹莫展。原因在于我们过于关注成绩,却舍不得迂回,舍不得在教书时育会几人,没有真正考虑孩子们需要什么,此时应是什么样子,而直接把他们定为于必须是什么样子。除了考试卷,也许他们不该有别的展示平台,我们匆忙行进,进行了太多的考试分析、教学反思却少有育人分析、育人反思,原本后者才是王道正统反而落为“非主流”,真是没办法,也许这种“功能无量”恰恰没法量化把。

本真教育不是对以质量为中心的冲击,它恰是对质量的一种稳健保证。学生的学习方法很重要,同样我们的方法也很重要。只要摘好了教育,教学上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以前打仗有大兵团大迂回,那些急功迈利直下王城的好事又有多少。只有追求教育的本源和本质,才知道解放了思想把人的工作做通了什么都好办。

二、因人而育

内引于心

和谐教育

搞教育绝对要坚守因材施教这个原则,只是放到现在它似乎只侧重于教学,在育人上还是应讲完因人而育更合适些,长久以来各学校拼命挤时间抓成绩,再个时间节点弄的像列车时刻表一样精雅,只是成绩还是不能如愿。也许我们没有在育人化心上下功夫,没有让他们真正的心灵开窍吧,不能在内心自主就不可能行动自觉。大部分学生应该是不喜欢这种被动的压迫式的学习的,随便来几句“为你好”又岂是他明白的,随便褒贬抑扬又是他们轻易接受的,看养部分孩子流失又岂是我们教育所追求的。我们渴望成绩,但我们绝不能把成绩就当教育。

上课好像只能讲文化知识,做几句心里辅导,讲几句大道理、谈几句诗意人生,聊一些抱负扯当似乎旁门左道太可笑,体育美想赶尽杀绝,唯一一节班会课,也想挪用挤占。不能内外于心,何以外化于行。没有捏定的内心,何有坚持的行动,为了避免能力强的“无动于衷”成绩好的“不解风情”这种情况,也为了大面积的为学校发展培养人才,大家还是应该分清先后,懂得运用迂回包抄才行。

前几年全是正课,无论如何时总有老师亲临指导。完全没有学生心灵平静的时间,三省吾身那是笑谈,自从开辟时间让学生看书后,他们慢慢变得深邃,知道世事不易父母辛苦,不仅视野上有开阔、文学、知识均有提开。育心这个工作班主任心理访谈和看书的结合,再加上开个分享会畅谈心扉学生们有机会拿文学来比照自己教育自己,比老师们偶尔几句说教强多了。以往成绩差往往语文非常差,现在就不同了,老师们坚持每天我个人聊天挺好,成绩也可以聊出来,整天太高啥也不行。教人重要。育人更重要。

三、书育弥漫

坚实人生品质教育

学校中不乏读书声,但它们是会冰冰的定理公式定理,它们是考试的密切相关者,他们是考试时的钱粮府库,但不是面对人生旅途的战略储备;它们会让孩子们记忆深刻,但又有多少心灵触动它们让学生们朗朗上口,但又有多少实践中的游刃有余。读书之重要显然被放置于考试之重要后面,任何偏离教材偏离考试都将被视为异端邪说。岂不知没有书香开窍,学生们大多难以上道。

每天读书并以真写读书笔记,每周每月都进行分享交流,可以说非常深入人心,校园中真正有了书香气息。我们号召学生积攒零花钱买书,也倡仪家长们每个月至少买一本书。这样以来,学生们写的文章更加深刻了,描述刻画更加到位了,诗歌写的更有范儿了。在行动中也更加文明了,不可否以学生中间文明礼仪是成些问题的,尤其是在乡村学校,学生们在文明教育上有些缺失,家教等各方面也跟不上。自以读书之后,大家生活上都注意了,都注意了文明礼仪。追逐打闹、出口成脏大幅减少,可以说素质有较大提升。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们都坚定了信心,有了远大的理想。原来许多同学只是觉得要学习,应该持之以恒,心中并不知道学习是否为了担当,并未想过将来怎样面对人生。现在,不愿学习的有了责任感,爱学习的有了时代紧迫感,最差的也知道读书有用应做个文明人,整个校园气氛讲纪律肃然,搞活动一片活泼。人的工作通了,任何学科都不在话下,学校成绩的提升就是目证。

四、善行于外

相处友善

协同教育

以前以真开屋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生整体素质也可以,可总觉不上层次,和有内涵有深度还有差别。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尚未真正形成。自行局党提出“日行一善,争做七好少年”后,特别是提出了本真教育后,我们感觉应以真进行本真教育工作。

本真德育应以学生的特点、需要、未来出发去工作,而是强制性的打造成某一种 模式。不仅让各位同学严守社交底线,更应加和谐的相处。不仅相处友善,更要积极协作共谋发展

学校自从开展“日行一善,争做七好少年”活动以来,需求大家坚持书写日行一善笔记,每学期都要举行文明宣讲 评活动,经过一系列长久的坚持学生们都能严于律己,在行动上牢牢管住自己,通过友好热情的相处,学生们形成了良好的奋斗氛围,原来只会在一块玩耍,现在协同组成各种小组,积极向前,“小固执”们少了,各式各样的兴趣小组、社团,甚至连爱心团体也出现了。我们造出了各种各样的典型。“石中好少年”“石中金点子”“石中爱心大使”等名人纷纷亮相并活跃在各种场合中。

现在学校的文明程度很高。不能说没有不文明现象。有的也几乎绝迹。更多的是欢声笑语,更多的是阳光灿烂。大家一张有志气的脸庞,一身装束绽放着文明,满脸笑容显露着和谐。

总之,自从践行了“本真教育”后,我们有了理论引领,也找到了技术支持。我们会继续摸索,找到适合我们乡村初中逆袭发展的道路。

篇2:本真教育理论总结

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真

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教育制度的改革,校长负责制的逐步强化,一些学校甚至实行了校长、书记同一人的集权,教师教学成功与否基本靠领导的印象,教育民主的气氛被淡化,教育评价被简化,教育公平逐渐消亡,而唯有让学生来评价教师,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教育需要“兼容并包”,教育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随着校长负责制的强化,普遍教师,乃至全社会都认为,就是校长“说了算”,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全凭校长的“一家之言”。教师的教育方法千姿百态,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姿多彩,如果仅凭校长“一家之言”,显然不合时宜。《美国教育》杂志上说:“教育不应该注重学生‘知识’掌握了多少,更重要的是有没有培养学生勇敢参与学习过程的精神。”《教育角色与发展新探》一书中也指出:“光为‘知识’的教学而教学,是功利主义教育,是彻头彻尾的伪教育。”伟大的教育先行者张伯苓也曾说:“只知道压着学生读死书的学校,结果不过是造出一群‘病鬼’来,一点用处也没有。”„„可惜,现在的许多学校教育正陷入“一点也没有用”的怪圈,“重理论,轻实践;重智育,轻德育,更轻体育„„而实践证明,惟有先重德育、体育,再重智育的教师,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光辉的印象:陶行知先生的劳动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德育;张伯苓先生的“强我华夏,体育为先”的拳拳爱国教育„„曾激励了多少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然而,现在的劳动教育、体育教学能有多少体现?有的也只是《工人日报》上刊载的一位体育教师披露体育教学内幕:“体育教学就是为了比赛,为了比赛胜利,超负荷的训练,可以不管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至于没有参加比赛的同学,谁又会给他们多余时间活动?”有的也只有《中国教育报》刊载的有的教师为了不让后进生拖全班学生学习成绩的后退,硬要后进生进行智力测试,甚至智力正常的学生也要说成不正常,以便在考试成绩中可以不算学生数,有利于自己的考核。功利主义教育已到了如此不择手段的地步!!教育的功利性也严重影响的教育的公平性,教师“荣誉”的光圈下,付出的是学生惨痛的代价,据教育部权威统计,初中生近视率超过50%,高中生则达到76%,这对广大学生来说是极大的不公平!还教育以公平,则必须让学生来评价教师,光靠学校领导评价,那样太不可靠。因为,以教育家的身份当校长的学校实在是凤毛麟角,大多是行政上的任命,缺少必须的文化知识修养,有的甚至本身不会教书,只会用行政上的手段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指手划脚,以致《教师博览》的编者蔡兴蓉说:“评优秀教师就是看他破坏多少,破坏的越多也就越优秀。”细细想来,很有道理,上级任命的官僚校长,功利思想太严重,功利的校长引领出功利的教师队伍,致使我国的教育已经出现了“万马齐喑苦读书”的特有现象。中国教育要发展,需要教育家,需要开垦适合教育家成长的土壤,而在现在的教育制度中,基本上已经快把有个性,有思想的教师消灭在萌芽状态了,甚至一些教师在校长等领导面前除了唯唯诺诺什么也不知道了,教师的刚正、正直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也快消失了!拯救教师,再拯救广大的学生,也只有弱化校长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干预,弱化校长对教师教育思想的干预,使教师的个性可以在自己的教学天地展现,让每一位学生来评价自己教师的优劣,才是科学的评价方法。否则,把教师的命运寄托在官僚的领导评价之上,除了能让“溜须拍马”的功利教师当上“优秀教师”,其他的还会有什么结果? 中国教育要发展,没有教育公平一切无从谈起,让学生来评价教师,才是对教师的公平,更是对广大学生的公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防止上海交大讲师晏才宏式的悲剧重演,让教育回归为学生服务的教育本真。

篇3:本真教育理论总结

关键词:高中数学,本真教育,教育改革

引言

数学主要是通过数字与各种符号诠释的, 这些数字与符号都能通过简单的方式快捷与真实地反映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在新课改背景下, 高中数学课堂应该充分回归本真, 把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及教学语言等充分简化, 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一、重拾教育本真, 简明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与思考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 就会发现其存在很多弊端:现在的教育制度逐渐异化,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断简化, 取而代之的只是对知识的机械传授, 过于重视追求高分和高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严重违背教育本质,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原有的本真, 失去原本应有的幸福成长过程。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高考, 教师应该不断思考教育的真谛, 如何通过教育提高师生的幸福感, 实现学生天性的解放, 真正尊重学生, 使学生发展个性, 回归教育的本真[1]。

高中数学在高中整个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要使数学课堂回归本身, 高中数学教师就要抓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切实安排好教学环节,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组织, 引导学生沿着教学的主线与结构, 逐渐掌握高中数学的知识点。例如教师在讲解排列组合的内容时, 不能仅仅把教学目标定在让学生掌握两个排列组合的公式上, 而要通过多种多样的实际事例, 让学生掌握多种解决排列组合的方法, 清楚在每种解题情况下如何选择解题方法。以插空法为例, 教师可以让七位学生排成一排, 通过不变的变换位置, 解决问题。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排列组合问题, 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 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 使教学目标更明确。

二、回归教育本真, 简化教学情境

要使教学回归本真, 就要让教育、学校和教师都回归本位, 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目标, 使师生都收获幸福。首先, 数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改进教育方法, 树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 争取把每位学生都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体现学生的个性, 培养出不拘一格的人才。其次, 数学教师应该树立“卓越发展, 和而不同”的教学观念, 创设主题鲜明的教学情境,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 更好地掌握知识;数学教师要追求教育特色, 使学生更快融入数学的教学情境中。

通过新课程改革发现, 教材中几乎每一道题都图文并茂, 新添了数学名师的精品展示区, 目的是把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大量的教学案例与实践研究表明, 每一节课学习数学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如果数学教师在这段时间中所做的都是进行花哨的情境探究或者是时髦的模仿形式, 学生就会在这些情境中迷茫, 不仅起不到引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的作用, 反而干扰学生的学习,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考虑教育的本真, 从旧知识入手, 更好地切入新知识。例如, 在讲集合之间的关系时, 数学教师可以先从以前学过的几何图形入手, 让学生区分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的基本关系, 由此学习子集、交集、并集等概念, 不仅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集合的概念, 而且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内容。通过这种教学情境的引入, 学生能够明白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课后能够更出色地完成作业。

三、坚守教育本真, 简练教学环节

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学习, 要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就要从学生的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及其他外部因素着手, 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探究的新鲜感与成功的喜悦感等。教师要由教学环节入手,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不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使课堂教学环节更简练, 协调每一个教学环节, 增强教学效果[2]。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的内容时, 可以在教学中增添一个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环节, 培养学生的立体感, 使学生在之后的解题过程中在大脑中更真实地浮现立体图形, 简化解题步骤。教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 不仅能够使教学变得轻松, 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愉悦。

结语

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教师要做好本真教育, 培养学生的思维训练,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就要删繁就简, 返璞归真, 真正尽显数学知识的魅力, 使数学课堂变得更本真与实在,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优质与高效。

参考文献

[1]杜甫.反思与改进:追寻数学教学本真[J].四川教育, 2013 (12) :25-26.

篇4:让教育回归本真

一、解放思想是实施课堂改革的前提

1.课堂改革的标志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五不讲(或少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独立学会的不讲,学生难以学会的不讲,照本宣科的内容不讲,与课堂毫无关联的内容不讲。课堂是“学堂”,而不是“讲堂”,教师要把握好讲与不讲的分寸,大胆舍“讲”,从重“教”转变为重“学”,让学生会学,乐学。课堂气氛恬静而不呆板,热烈而不浮躁,宽松而不涣散,课堂民主而和谐,没有废话和啰嗦,没有无奈和打骂,将快乐还给学生,让创新伴随成长。

2.课堂改革的目标是推行素质教育。所谓的应试教育,就是老师多讲,学生多练,学生为考试而被动学习;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老师少讲,学生多“干”,学生为发展而自主学习,把过去只有老师“干”的事情让教师与学生去共同“干”,两者的区别不在于要不要考试,而在于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课堂改革就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学习,掌握知识,激发兴趣,培养情感,学到方法,养成习惯,得到全面发展。

3.课堂改革要围绕着教学模式设计和实施。纵观名校,无一例外都把课堂改革作为学校核心竞争力,都有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如永威学校和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山东杜郎口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江苏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学案导学”模式、河南西峡县的“三疑三探”模式等。因此课堂改革要找准切入点,探索出课堂改革的路径,才能有效地运行。新县福和希望小学目前围绕“有效课堂五环节”(即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讨论问题、释疑解惑剖析问题、分层练习掌握问题、畅谈收获拓展问题),设计配套的备课流程表,鼓励教师大胆尝试,确定骨干教师示范引领,逐步推进。

4.课堂改革必须摒弃“假参与”和“真蛮干”。“假参与”表现在“假问题”、“假活动”、“假情感”上。“假问题”是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是在老师的主导下引导学生按设计好的问题回答,以标准答案衡量对错,其权威性限制了学生思维活动;“假活动”是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无实际教育教学价值,只是一个“符号性出现”,几十秒钟的小组合作学习,到底能干什么?“假情感”就是体现“情感与价值观”过于迁强,渗透思想教育生搬硬套,不能做到自然生成。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有感情地范读,又不能指导,却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学生读不出来语感,不能够深刻理解文意,体味不出情感,形成不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真蛮干”表现在教学上有两招:“整死”、“死整”,所谓“整死”,主要是把学生当成容器,让学生变成听话的“乖孩子”;所谓“死整”,主要是给学生永远做不完的卷面练习,就是满堂地灌你,布置大量重复题累你,死记硬背地考你,课内课外不放松。“简单是选择,快乐是力量”,课改就是抓住关键点,这样才会简单点,才会轻松点,才会有效点。如我们可尝试作业改革:减掉没必要的作业(已经会了还要天天做吗?);不布置大量的重复性的作业;布置有代表性、有趣的作业。腾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读书看报,写一些观察日记,参与一些实践活动。

5.课堂改革要有灵活多样的师生互动。课堂的互动,不只是老师的“问”,学生的“答”,还有游戏活动、分组练习、竞赛评比、动手操作、主题答辩、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反馈等。通过互动课堂,学生不仅在书中学,听中学,背中学,练中学,还在做中学,问中学,议中学,赛中学。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原点,要以问题为纽带组织教学,让课堂总是响起学生的声音“为什么”和“我认为”。

二、备好课是实施课堂改革的基础

1.课堂改革首先是备课的改革。传统的教师备课,最大的弊端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参与造成了备课的高耗低效,在备课过程中老师存在着大量的无效劳动。教体局和学校检查教师备课,首先看教案写了多少,写得多、写得全就是好教案;其次看写得是否认真,写得认真的是好教案,殊不知写在纸面上的教案与课堂教学是有段距离的,何况有很多教案是不动脑子的抄写,主要是为了应付检查,这样原有的备课制度好像一条无形的绳索捆绑了教师的思想和行为,扼杀了老师的教学创新,耗费教师大量时间。要想教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改中来,要想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快乐高效,必须给教师松绑,必须首先进行教师的备课改革。教师熟练地驾驭课堂,需要把握三个方面,第一,正确把握文本;第二,改进教学方法,搭建师生之间沟通桥梁;第三,掌握学情,以学情定教法,以学情取舍文本的重难点。

2.备课改革的尝试。备课改革的目的是让教师少书写,多动脑,求实效。我们对教师备课要求是“不求备课全,但求备课精”,“重教学策略,轻过程撰写”。一是允许教师每个知识点或每篇课文只写一节“精案”。对“精案”的撰写,教师要注重备课的过程,改革备课方式,设计适合本校课改模式的备课流程表。构思这节课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情景创设引入问题、剖析要点及策略、合作探究、练习设计思路、应用与拓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些因素,将要点写下来。与以往不同的是:一改原来的注重教学过程撰写为注重教学的策划和反思,简化教学过程的设计,即教师的备课实现了重心的转移;二改以“教师活动为基本线索”,转变为“以学生活动为基本线索”,教学设计的中心不再是设计教师的课堂活动,而是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路径;课的环节,不再用教师活动,而是用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划分;三改原来的“多写少想”为“少写多想”,教学设计主要是“动脑”的工作,应该是粗线条的“蓝图”,而不应该是密密麻麻的“施工图”。教学设计不能过于机械地要求每课都写“三维目标”,强调“多得”;事实上,“眉毛胡子一把抓”,还不如“一课一得”,使每课的核心目标明确。二是其余的课(“精案”之外的课)可以写“简案”。提倡个性化备课,把自己对课堂的设计思路写出来就可,“简案”中要明确解决什么问题,重点如何突出,教与学的策划与路径是什么。“简案”能把教师从大量的机械书写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有时间去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开发课程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最终提高教学效果。endprint

三、坚持反思是实施课堂改革的助推剂

教学反思是教育情感的再投入,对文本的再思考,对学情的再调研,也是教育智慧的升华。教学反思,是教学行动研究,一是有利于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总结和提升,是对自己教育教学规划的重新整理,是对原有教育理念和模式的一次再思考,是对新教育理念的一次再认识;二是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三是反思教学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由“教书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四是反思教学有利于提升理论水平和拓展知识层面,由“学科性”教师成长为“学者型”教师。

思之则活,思深则透,思新则进。教师每天要做好三件事,一是把课备清楚,二是把课教明白,三是把反思写下来;坚持一日三问:“今天我的课上得怎样”、“今天我读了什么”、“今天我写了什么”。写教学反思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我讲的是否精炼,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学生合作探究的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成为学习的主体;围绕课改模式时积累了那些经验;师生互动效果如何,学生学得是否轻松;教学中有没有亮点、有没有遗憾等。

写教学反思还要结合教师备课策划。如策划一节课时要考虑重点难点是什么?教学的重点应当在哪个环节?板书如何一目了然?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走向善学的道路?有了策划,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还会与原来的策划有出入,难免有疏忽、缺漏甚至失误,但这些遗憾都可在下堂课加以弥补,遗憾可变为再上讲台的动力,虽然又有新的遗憾出现,这种螺旋式循环促使教学水平不断上升,也许我们的课永远达不到完美,却可以不断地走向完美,接近完美。只要坚持在遗憾中反思,笔耕不辍,就会有了“更上一层楼”的可能。

四、应用信息技术是实施课堂改革的重要手段

1.应用信息技术,有力地推进课堂改革。信息技术能有效地提供丰富的信息,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具有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逼真等特点。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实现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大了优质教育资源汇聚,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创设情境,突出重点、难点,降低了教学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视野,优化课堂结构,更新教学手段,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带动教育现代化。

2.在课堂改革中要科学运用多媒体手段。目前,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中存在认识和操作层面的误区,在认识上,存在绝对化和片面性的倾向,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推进现代化教学的“全权代表”,似乎不用远程教育资源和课件资源就不是好课,“用”比“不用”强,“有”比“没有”好,实际上在整合课程教学中仅仅是改变了原有的课堂教学形式,没有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操作层面上,存在了“黑板搬家”,“人灌变为机灌”,“教师成为放映员”,“人机对话代替人际对话”等现象,过多追求课件的“外在美”,忽视课件的“内在美”,色彩亮丽的画面频频闪烁,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问题,不利于把握问题的本质。过多的使用多媒体造成视听疲劳,过多的模拟演示抑制学生的想象力;过度的依赖远程教育资源和课件资源,造成了其他的传统的教学资源的搁置,如挂图、小黑板、教具等,长时间运用多媒体,也会造成教师对课件的依赖,抑制了教师想象和创造,也影响学生独立思考、实践活动、合作探究、阅读体验等。

为了促使多媒体教学常态、有效、科学,总结多年实践经验,我们做到“四用四不用”:即用精选简明的课件,不用粗制滥造的课件;用创设情景的课件,不用牵强附会的课件;用突破重难点的课件,不用低效耗时的课件;用应用拓展的课件,不用主次不分的课件。做到“四个不代替”:即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和课件资源不能代替黑板(也不能代替板书),不能代替实验与操作,不能代替想象(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能代替教师讲解。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努力做到让多媒体成为教师有力的“助手”,让教师的视野得到拓展,教学素材得到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得到升华。■

篇5:让教育回归“本真”2

灵动的课堂带给我们的是课堂艺术的享受!课堂教学艺术又来自于丰厚的底蕴和积累!在积累中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四十分钟的课堂有效,高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构建情智共生的课堂,一直是我们的追求目标。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心、钻研、善思,不断积累、总结,不断提高能力是我们教学工作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

教学中,我们应把每篇课文都看作是一个案例,教学前首先分析通过这个案例能给予学生什么,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以此来确立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还要脚下有路,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培养。我觉得我们在教学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语文课堂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地方

习惯可以成就成功人生。我们总会认为,孩子还小,怎么会自主学习呢?其实任何事关键都是看我们如何去引导,孩子在不会走之前,一定都想去尝试,我们应该放手给他们尝试的机会,不用前怕狼后怕虎的。这不我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在新课程下小组学习成了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孩子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了合作的精神,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每次学课文,我都是先范读一遍,然后让他们先自己圈划生字、认生字读课文;再在小组每人读生字和课文,小组成员正音、纠错;再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学生在此环节能进行自主学习,发展了他们的识字能力,使学生养成了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而且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还会互相教对方,增强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效果还挺好。这样每个同学的学习效果我只要一问组长就完全了解,并且在小组里是需要一个个当面展示的,学习展示时他们生怕别人看笑话,学习自然就会很精心。

二、让‚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方式确实有效

在小组学习时,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先给学生引路,先是自学的过程:自己先读一遍课文,不会的字圈划出来,然后针对后面的生字表,自己先认一认,再把课文读一遍。不会或不懂的问题写出来或做标记。其次小组合作交流:每人把生字读一遍,其余认真听,然后指出错误或不规范处;不会的同学由组长负责指导她学会;小组分工共同读完课文,互相指正,纠错。再次小组交流探究:把自己在前面学习过程中的不解和疑难处在小组里交流,可以是读懂的问题自己发表个人见解;可以是自己认为是自己的独特之处,向大家展示;还可以是不明白的地方共同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留到班级集体时解决,老师在针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及时点拨、引导、总结。最后的巩固练习一定让学生自己单独完成,以便检测其学习效果。

三、探究的课堂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探究性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探究需求,爱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我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9课《乌鸦喝水》一文时,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有的同学拿瓶子装水,有的同学往里边放石子,动作干脆利落。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看,升高了,升高了,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还有的同学干脆把乌鸦到处找水喝的动作、表情表演出来,特别是看见水时眼前一亮的那眼神,再加以夸大,及最后痛快喝到水的样子表演的淋漓尽致,同学们个个笑得前仰后合……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演一演故事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四、做魅力教师,圆‚完美教育‛梦想

如何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达到成才的目的,让他们体验生活的快乐,需要我们认真考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还原孩子的成长空间,让教育回归现实。教育的价值在于让学生的生命在自主发展中成长,在教育唤醒中完善。孩子成长是70%的等待和30%的唤醒,所以我们要给孩子提供成长的空间。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把‚让更多的孩子享有更好的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理念。而‚更好的教育‛关注的是教育内涵和品质的提升,是对教育公平、教育均衡、优质教育新的概括和凝炼。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需要是学习的动力。在我们每次的备课中,我们一定要思考学生需要什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都希望得到师长的称赞,同伴的认同。你的设计学生喜欢吗?像这样要求合适吗?他们想听你讲还是他们想展示自己的想法等等值得我们认真思索。比如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只小狮子》时,我这样设计教学: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一只很勤奋,另一只整天睡大觉。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在小狮子身边,你打算怎么劝告这只懒狮子呢?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有的孩子说:‚快醒醒吧小懒虫,今天你的爸爸妈妈出远门了,好几天才能回来,快起来练习本领吧,否则会饿肚皮的?‛还有的同学说:‚小狮子,今天你的父母不让我给你送好吃的了,它说你再这么懒,就跟你断绝父子关系啦?快、快起来练本领吧!‛……同学们都被逗得哈哈大笑。我随机也跟孩子们开玩笑,班上有个孩子也很懒,我也劝他:‚以后可要好好学习呀,否则也和懒狮子一样长大会饿肚皮的? ‛ 又对另一个孩子说:‚瞧 你这吃的肥头大耳的,靠的全是父母呀,再不勤奋学习,等你的父母年龄大了你靠谁呢?‛同学们又是一片欢快的笑声。可见,一节让孩子沉浸其中的课,给孩子们带来多大的精神愉悦呀!所以把课堂还给他们,让他们在你的教学设计下去充分展示自我,去展示、去点评、去完善。做一个像张艺谋一样的电影导演,让学生去‚演绎精彩‛。这样的课堂才是他们需要的。

2、潜能是教学的源泉。教育是一个让个体不断完善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发掘潜能的过程。潜能的激发又在推动着我们的教育,这样才产生了无数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潜能的激发,对于个体能力的延伸是无止境的。它能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也是无法估量的。在我们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设置的题目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内,那么当我们回头看时,你会发现他们的潜能是你无法估量的。给学生展示的舞台,他会表演得很精彩,也会发掘到自己身上更多的潜能。多让学生说,你会发现他们个个都很能说很会说。多让学生表现,你会发现他们个个都越来越想展示自己!

3、情感是教学的质量。古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是否对所学的感兴趣,很多时候都取决于他是否喜欢这个老师,信服这个老师。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推动教学的动力,有了这个动力,教学质量也就不言而喻了,所谓水到渠成也就是这个道理了。

记得有一次,上课之前10分钟课间时间,我处理了学校的一个临时工作。正式上课的铃声响了,我才匆忙的抱起材料跑到教室。一进教室,眼前的情景让我怒不可遏。不少学生在教室里玩‚纸飞机‛,说笑声乱作一团;讲桌上堆满了书本、作业本;桌椅歪歪斜斜,桌面凌乱不堪。我放大声调,要求他们将各自的桌面收拾整齐……自己和学生的心情都被搞坏了。

心情不好,但课还是要上的,于是按预定的教案开始上课。课堂氛围明显受到影响,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也不愿意举手回答。我越发生气,引导和鼓励的语言也没有心情使用了。于是气愤地说道:‚你们不愿意回答,那就我讲好了‛。本来引导学生探究得出的结论,我灌输式的讲授给了学生。这堂课明显是失败的。学生可能对知识勉强掌握了,但探究能力的培养、学习情感和态度的熏陶无从谈起。这里面固然有学生学习习惯的因素,更有教师自身的原因。首先,教师因事务没有提前到达教室组织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教师有一定的责任。其次,当看到学生没有做好课前准备活动时,没做到心平气和,调整好个人的情绪,这种情绪不断升级,应该有的教学调控被废弃,致使教学失败。可见,教师的情绪对教学有多么大的影响。所以只有及时调整个人的情绪,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和探究的激情,并以此来影响学生,注重激励、启发和引导,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这节课,得到全面的发展。

五、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需要什么样的高效课堂

‚在高效课堂探索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组织合作,争辩探究等环节,会让他们学到很多在‘传统’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是学生自己‘长肉’的过程,是真正实现自我成长、全面发展的过程。满堂灌的课堂缺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重知识输灌。现在推行的高效课堂重学生自己拿食,自己吃饭,自己消化。过去容易有拔苗助长的高效,现在的课堂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更积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一开始学生也许不适应这个模式,教师也不适应这个模式,一旦大家都适应了,习惯了,掌握了方法,运用灵活了,小组展示交流就会得心应手,就会名副其实地高效起来。学生还可以把课堂上掌握的东西延伸到课外,灵活地运用。‛ 这是贾中华老师一段关于高效课堂的现代新解。

余文森先生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讲了一个隐喻,有效性就好比是去穿越一块玉米地,第一个要比谁穿越得快;第二个要比在穿越的过程当中掰玉米谁掰的多;第三个是比过程当中,玉米叶子可能会刮伤皮肤,穿越过去看谁身上的伤口少。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

由此我们对有效教学课堂可以这样理解:第一,课堂教学不仅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还必须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质量。第二,每节课都应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它表现为:从不会到会,从少知到多知,从不能到能的变化和提高。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第三,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它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篇6:教育教学要回归本真

育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和易以思,回归本真

“和易以思出自《学记》——‘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教学就是要追求简单和谐的境界”。

易知易行,即“尊重规律、尊重计划,立足常规、立足特色,遇事三思、整合为佳,敢于放弃、舍即是得”。认识教育规律,是“知”;遵循规律办事,是“行”。教育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我们要努力把教育的基本问题搞清楚:教育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教育是有其内在规律性的,不能人为地将其复杂化,而应易知易行,简简单单、真真切切、踏踏实实,把握住教育的真谛。

要和而不同,即“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守正出新、成己成人,包容尊重、选贤与能,”。“和”是不同元素的结合,不同、差别是“和”的前提。容“不同”,才能达到“和”的境界。教学实践中,“和而不同”就是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承认、包容、尊重差异,以达融合共存,进而共荣。

教育就是使人成其为人,使人成为有能力的人,使人成为幸福的人。如果教育不能使人幸福,教育就没有意义了。我们提出价值主义教育就是要使教育回归人的本真,使教育去发展、实现人的价值。我们的价值主义教育思想根本是使教育者教育唯真、唯智、唯实、唯和。所谓“唯真”就是教育要崇尚真理、追求真理、实践真理、捍卫真理,做真人、行真事,要真爱、真诚。这就对现在社会上存在的,教育培养人的两面性产生了挑战。现在的教育往往培养人的一种政治表达,就是表达如何去追求什么,表达如何忠心,表达如何为了未来的目标。另外,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热爱智慧,敬畏智慧,生长智慧,要求取智慧。这样,教育就要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使我们的民族成为一个爱智慧的民族,使每个人成为爱智慧的人。然后去增长自己的智慧,实践自己的智慧。

教育面对的是学生,是人的教育,人是千差万别的,是具有能动性的。因此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应该是对人的培养,是对人的知识的提升,能力的发掘和素养的促成。教育的首要目标不是批判,而是建设。现时很多教师为了在学生前显示权威,对课文和社会动辄批判:这里不对,那里不行。除了显示自己的高深外,我看不能给学生以任何希望。教育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幸福人生负责。基础教育要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带给学生内心的光明、人格的挺拔与伟岸,带给学生对于自我、对于生活、对于未来和对于整个人类的自信,以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自由社会的建设者和幸福人生的创造者。

教学应该以“书本”和“大纲”这个本为出发点,而不是花里胡哨的这个材料,哪个资料。当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让很多老师查资料行了方便,同时也带来一个弊病:教师从网上下载过多资料和材料,对书本知识进行补充,有时甚至到了忘记课本的程度。一堂课学生能学懂课本知识就是成功。如果脱离学生实际,去引导学生求知更广阔的领域,这无异于揠苗助长,其结果不言而喻。教育是实事求是的,任何好高骛远只能与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当我们抛弃课本和大纲而去寻求更新颖的教学内容时,当我们把课外补充知识大量带入课堂时,我们可能就把本应掌握的知识丢掉了,学生本应学会的字词,本应掌握的技能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削弱了。作为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方式,上网或查找资料未免不可,但这应是建立在充分掌握了“本”的基础上,而不是课一开始上就进行资料“轰炸”,更不是教师越俎代疱,这些都应是学生自己去寻求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否则就只能是缘木求鱼了。

篇7:本真教育理论总结

儿童文学教育:让儿童教育恢复“本真”

——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儿童文学教育侧记

从《致老舍家猫的一封信》开始

老舍家的公猫:

你好!

公猫,你可要多照顾照顾母猫和小猫们呀!你可是家中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呀!如果家中你这根顶梁柱不在的话,就会有别的野猫来欺负你的妻子和孩子们的,可能等你回来时,你的妻子和孩子已经尸骨无存了!你应该要尽责哦!另外你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无穷大,你可不能再去打架,否则你的孩子长大后也会像你一样,天天伤痕累累,做一个不负责任的丈夫和爸爸。——冯宽

老舍家的母猫:

你好!

你最近做了母亲是不是很高兴啊!不过你也肯定很烦,公猫经常出去打架,回来时是横七竖八的伤痕,你可能会担心他。不,他不会有事的,他强壮得很。

还有一个,你也为小猫担心。小猫们经常摔跤,不值得你担心吗?

你自己也要小心,刚生过宝宝,身体比较虚弱。你可要保护好身体啊!要出去活动活动,不过,不要走得太远,免得家人担心。再一次祝贺你做了妈妈!——边畅

亲爱的老舍家的母猫:

你好!我非常敬佩你有这种耐心去照顾小猫们,但是小猫们已经长大了,你也不用那么费心去照顾了。还有,公猫这儿,你倒是要多管管了。他每天出去打架,而且回来时总是横七竖八都是伤痕,难道你一点也不心疼吗?公猫总是外出,你不怕公猫外面有私生子吗?不怕他跟你离婚吗?我劝你还是要把公猫管得紧一点!——斯瀚玉

当我们看到这些妙趣横生的语言时,是不是已经被感动了。在感动之余,我们可曾想到这是出自于小学四年级学生之手。在大多数教师都在为学生写作而头痛之余,可曾想到在这个学校,写作几乎成为所有学生的爱好。

这是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荷花小学四(4)A班的一群孩子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老舍家的猫们进行的一次心灵“亲密接触”。

在这篇名为《致老舍家猫的一封信》里,实小的孩子们给猫们写下了这一封封纯洁而天真的信。“我感慨于孩子们对语言文字的灵活驾驭,感慨于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细致观察!其中的许多文学已不仅仅是习作,称其为儿童文学作品也不为过。”王丰老师,这位四(4)A班的班主任坦言,当她第一次读到这些信的时候,“被强烈地震撼了!”

该班的语文老师宣敏非常激动对我们说:“当我在《小飞鱼》网站上看到这些信的时候,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遥远又亲切的童年„„我们的孩子太可爱了!”

这一切都源自于该校的儿童文学教育,2004年,杨均力总校长提出实施“儿童文学教育”项目,其初衷是希望打造一所充满儿童文化的小学校园。他认为小学阶段,不仅仅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时期,更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精神成长的关键时期。儿童文学的滋润,校园内儿童文化的建设,对儿童的情操、精神境界、文化素质的培养都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忧思中,寻求突破——

据我们了解,早在几年前,该校的领导和一些有思想的语文老师就开始忧思:我们当前的教育真的能满足每一个孩子发展的需求吗?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是否能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成功、都能享受到生命成长的快乐呢?答案是令人沮丧的:NO!

于是,实小人朦胧地意识到:该为孩子们做一些让他们感到快乐的事!可是该做些什么呢?怎么做呢?他们开始寻寻觅觅。

他们在搜索、阅读了大量资料后,从《儿童文学与素质教育》一书的这段文字中深受感悟启发:“渐渐地,我们发现,让学生爱上阅读,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有着重要意义。文学在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中有着独特的功能价值,它能让学生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提高感知生活的能力;对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他们的思维方式,具有很好的开启作用;对孩子性格、兴趣、爱好等个性特征的形成,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小学阶段开展儿童文学教育,对于弥补当前学校教育的种种缺陷,尤其是至为重要的人文教育,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能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提供一个绿色文化空间。”

基于这一份信念、这一份责任,学校确立了“儿童文学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项目,并纳入学校的日常教育,学校期待着孩子获得文学的滋养,汲取到人类文明的精华,为孩子们构建起一个阳光灿烂的精神家园。

突破中,明晰思路——

如果说,在“忧思与突破”的过程中,该校还只是有了一种朦胧的“儿童文学教育”的意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老师们从未间断过的学习与思索,则让他们对走“儿童文学教育”之路的想法变得越来越明晰,对走好这条路也越来越有信心,其目标也变得越来越明确——

▲通过儿童文学教育,陶冶儿童性情,开启儿童心智,调节儿童的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学校教育功能。▲通过儿童文学教育实践,培训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教育师资,编撰一整套儿童文学校本教材,建设一个儿童文学教育网站,打造好学校特色课程品牌。

▲通过实施儿童文学教育,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推动学校尽快成为省一流名校。

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

张虹副校长告诉记者,当初实施儿童文学教育时,没什么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学校认为“儿童文学教育”应该办得有品位,更不能流于空泛。同时,学校认识到儿童文学教育的真正落实和成功开展,关键在教师。她说:“在一次教师培训会议上,浙江师大的周小波教授,为我们列举了几十部儿童文学作品,当时我就傻眼了,大部分儿童作品我们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会议快结束时,周教授递给我一张关于儿童文学的调查表,我又惊呆了,上面的许多问题我根本完成不了,那时我才发现我们的儿童文学视野还相当狭窄。”

张虹副校长的经历让实小人意识到:缺乏儿童文学素养在小学教师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学校要做儿童文学教育,当务之急是提高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于是,请教儿童文学专家并获得指导便成了学校开展儿童文学教育工作的基础。经过多方努力,学校构建了高水准的专家指导组,由浙江省作协副主席、第五届“矛盾奖”获得者、著名作家——王旭峰先生,浙江人文学院院长、著名文学评论家——盛子潮先生,著名文学评论家——洪治纲先生,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方卫平教授、孙建江教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赵冰波先生等中国著名作家、儿童文学研究专家圈人员组成,专家组里还有著名小学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杨明明老师、王燕骅老师组成的教育教学专家圈人员,专家组的成立,为该校开展儿童文学特色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为充分突现儿童文学教育这个特色项目,该校还采用全新的项目管理方案。由集团总校长杨均力亲自担任项目领导,主管副校长张虹担任项目负责人,下设五大项目部:儿童文学课程研发部、少儿作家培训部、“小飞鱼”网站部、“小飞鱼”报编辑部、少先队工作与儿童文学教育研究部。

各项目部负责人及主要成员采用项目招标,让真正有热情的老师来参与项目研究,通过召开全校教师大会——公布项目设置情况——老师选择研究意向——相关科室进行审议——向全体教师公布中标情况——发放项目研究经费等程序,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工作热情和智慧,得到各行政科室的最大支持。

这种项目的管理模式从宏观上为儿童文学教育提供了保障,但要使每一位老师真正走进儿童文学教育,喜欢儿童文学,却并非易事。张虹开玩笑地说,在进入操作层面时,她是以诱惑开始的。她说在了解儿童文学过程中,经常被优秀的作品感动,同时也越发觉得我们不了解孩子的世界。她经常去“红泥巴网站”(专门介绍世界级儿童文学作品的网站)读那些优秀的儿童作品,然后,将那些打动过、感动过自己的优秀作品推荐给其他老师去看。“我就告诉他们,这部作品很好,写得很精彩,你们闲暇时可以去看一看,看完了我们交流交流感受„„”张虹说现在教师们都非常辛苦,工作强度也挺大,如果以任务的形式布置下去,很容易使他们产生抵触心理,还不如这样以一位大姐或是一位被打动者的身份切入。“我相信作品能打动我,一定也能打动他们。”显然,最后的结果是教师们也同样被感动了。“这扇门打开后,我们就这样走出去了。”

学校教师们的平时谈话内容由家长里短变成了“小象巴贝尔”、“长袜子皮皮”,张虹副校长喜出望外“老师们这么快就对儿童文学产生这么浓厚的兴趣,实在出乎我的意料,我很兴奋。于是我就想建立起一个更系统、更有效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学习的机制,‘儿童文学作品读书会’也就应运而生了。”

读书会采取自愿入会的方式,一旦入会就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入会时学校发给会员5本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会员有责任和义务每读完1本书,都要向其他2位教师推荐,并要求每位读者都要写下各自的体会心得。这样每本书就会有3名读者,5本就是15名读者。会员需缴纳100元的会费作为保证,完成责任和义务,学校退还会费,还会对会员进行奖励。“几年下来,没有完不成任务的,他们现在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儿童文学。”张虹自豪地说。

随着老师儿童文学素养的提升,摆在学校面前的是如何在学校教育中真正落实儿童文学教育的问题。为此学校积极打造“小飞鱼”儿童文学教育实验班、“小飞鱼”少儿作家培训基地、“小飞鱼”儿童文学网和《小飞鱼》儿童文学报四大教育阵地。

“小飞鱼儿童文学教育实验班”由班主任或学科老师自愿申报,旨在通过成立儿童文学阅读实验班,以点带面,从实验班入手,通过实验班指导老师的尝试,探讨一条儿童文学阅读推广之路,从而引导学校学生积极阅读,进而净化孩子心灵,建设孩子美好精神家园。

“小飞鱼”少儿作家培训基地。学校与浙江文学院合作成立“浙江文学院少年作家培训中心诸暨小飞鱼培训基地”。基地由浙江省作家协会主管,在诸暨市委宣传部、教育局、文联、作协领导下开展工作。

整个培训分专题,有规划,分别开设童诗、童话、儿童故事、儿童散文、儿童小说的培训,各年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既突出一个专题的教学,又适当渗透其他专题学习,以全面地培养学生儿童文学素养。

基地设有阅读欣赏课与文学创作课,经常请作家及特级教师进基地的课堂――基地学生听过台湾童书大王管家琪老师的讲座,听过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赵冰波老师谈论过《阿笨猫》的创作,采访过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孙建江老师,浙江省著名教师杨明明、高君玉、程丽萍老师都为作家班学生来上过课;基地也适当组织学生外出采风:他们到过中国榧乡诸暨市赵家镇采访过榧农,进社区采访过大叔大妈„„

“小飞鱼”儿童文学网。为了给儿童提供一个符合他们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阅读、习作、学习的绿色文化空间,学校建设了一个能让孩子们“张着文学的翅膀自由飞翔”的网络空间——“小飞鱼儿童文学网”。由于网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所以一开通,便受到了实验小学所有热爱文学的孩子们的大力欢迎,仅“小手大作”里就发表学生习作近10000篇(最多的学生已发表139篇),很多孩子甚至在以“连载”的形式不断地发表着自己的“长篇小说”;“亲子共读BBS”里更是忙得不亦乐乎„„

小飞鱼网的一大亮点便是孩子的个人空间,可与博客媲美,同学们将自己的习作发表在网站,供大家学习、交流,发表言论。从这看似简单的一发、一读、一评中却渗透出高超的教育方法。张虹副校长告诉我们,同学们将文章发表到网上后,就盼着有人阅,有人发表评论。有的甚至半夜还起来看看,是否增加了阅读者。就这样,读者,无形中学到东西,激发写作热情;作者,收获成功,延续创作激情。杨均力总校长透露,学校将保留所有学生的作品,因为这是实小宝贵的财富。

学校另一阵地便是《小飞鱼》儿童文学报。《小飞鱼》儿童文学报是在浙江省少年作家协会名下的一份集体反映该校儿童文学教育综况的报刊,相对于网站,它更浓缩和优秀,主要用来刊登该校学生创作的童诗、童话、随笔等优秀作品,提倡“为自由而写作”;用来报道学生感兴趣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阅读并指导童书阅读的方法,表彰热爱阅读的孩子;同时还及时报道学校里有关儿童文学教育的重大事件,分享“小飞鱼”的成长快乐、见证“小飞鱼”的成长之路;另外,对热衷于研究孩子阅读与写作的家长,进行适当的理论引路,使家长能从《小飞鱼》报中吸取点滴,成功教育自己的孩子。

感慨中,收获一路阳光——

采访中,我们随意走进了一间教师办公室。在每张整洁的办公桌上,都有几本儿童文学书籍和孩子自己出版的佳作——《彼得兔》、《大象舅舅》、《木偶奇遇记》、《我的妈妈是精灵》„„这些有着夸张图案和鲜艳色彩的书籍,即使是在一大堆的书本里,也能够立刻抓住孩子们的眼睛。“这些书不仅孩子们爱看,就是我们这些成年人也爱看。”正在阅读《海上小勇士》的袁惠丽老师笑着说,“这本书挺不错的,很适合学生阅读,我要推荐给我们班的孩子们。”她一扭头,扬扬手中的书,对旁边的姚玲君老师说。“那你看完也借我看看,可别又让他们抢了。”这时我们看见袁惠丽老师身后一大箱子图书,她告诉我那是她们班学生已经读过的作品。

“前一段时间,袁老师就向我推荐了《东方娃娃》这个绘本,我很感谢袁老师,让我有机会享受这些绘本。”作为《东方娃娃》第一读者的张虹向我们表示,《东方娃娃》这一类绘本虽然文字很少,然而画面不仅和文字互相补充,更给人许多美的联想。“真可谓‘字’‘画’相得益彰。”而作为第二读者的钱立娣老师是和女儿一起读完这个绘本的。“与其说是女儿的阅读兴趣带动着我,倒不如说是绘本的内容深深感染着我,让我再次体会到‘小故事,大道理’,让我感悟到付出比获得更多的道理。”

对于家长们来说,感触最深的还是孩子们的成长。“一大群孩子能写出这么优秀的文章,实在不可思议,大人也望尘莫及啊!”周润宇的妈妈在小飞鱼网站上看到自己的女儿和其他孩子的作品时,感慨万分。而另一位小秀才周哲晨的妈妈更是高兴地说:“儿子,你真是太棒了!”“我们现在就是一条条快乐遨游的小飞鱼了!”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荷花小学六年级学生周尔怡两眼闪着光芒地对我们说。这位小姑娘今年在浙江省首届“环宇建设杯十佳少年文学之星”评比活动中,以一篇《我们班的“四大名捕”》勇摘小学组三颗文学之星的一颗。此次活动的参赛人数令人咂舌地达到了50万之多,周尔怡一举夺冠实属难能可贵。

张虹副校长说:“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学校同时组织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读书节、诗歌诵读会、小作家售书义卖活动„„以不断渲染‘好读书’‘读好书’的氛围。”

“我们希望孩子们可以体会到童年的快乐,而不是一谈起童年,除了家庭作业和兴趣班之外,一片空白。”集团总校长杨均力显得有些激动。

篇8:绿色教育理念:追寻本真教育

本真教育的追求是一个永恒的追求,这个追求需要教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传承创新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把对本真教育的追求转化为绿色教育理念的确立。绿色教育理念要求教育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以人为本,回归自然,关注教育多元和可持续发展,尊重学习者生命生成、成长与发展,遵循科学规律。

一、绿色教育理念的内涵

绿色教育理念是一种和谐、人本、民主的教育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理想化的教育境界、教育策略和教育文化。其概念精髓可概括为:一个交融,即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有机融合,也即绿色教育关注人的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两种生态,即在课程实施中既关注教育主体存在的物理生态,又关注教育主体活动的精神生态,凸显绿色教育的生命意义和道德价值,也即绿色教育指向完整人的培养;三个自然,即尊重自然、师法自然和保护自然。这里的“自然”指的是学习者的天性、资赋和成材的原动力以及遵循学习者身心共育的教育基本规律。自然即让人主动自发地成长。四个回归:即教育要回归学生、回归生活、回归真实、回归本土。回归即回到教育的本真,教育使人真正成为他自己。

绿色教育强化课程的生命意义,以学为中心,构建生活化的教育范式,注重自然生态情境下的知识接受、智慧开启、文化传承,使学习者实现文化、智慧、道德、人格和精神等多方面的自主、协调、全面、健康的发展。这生动反映了绿色教育追求融合共生、关注生态发展、尊重自然特性、回归教育本真的四大特质。

二、绿色教育理念的传承和发展

绿色教育理念不是一个孤立的产物,它继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兼容并包世界先进教育思想,是本真教育的现实体现。

1.绿色教育理念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

绿色教育尊重自然,回归本真,融合共生的思想在我国悠久的文化中源远流长。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的作用,并非有意志的,只是自然如此,教育即是自然的成长。

《老子》又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即万物之所以生之总原理,与天地万物之为事物者不同。事物可名曰有;道非事物,只可谓无。然道能生天地万物,故又称为有。故道兼有无而言;无言其体,有言其用。教育本真在于对成长原理的体悟和遵循,绿色教育的精髓是尊重成长的规律,顺木之天,心育良材。

绿色教育关注生态,融合共生的特质也是源自《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绿色教育理念兼容世界教育思想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我们的教育文化传统。随着全球化、数字化、知识化时代的到来,滋养绿色教育的必是阴阳大化,风雨博施。兼容并包也是绿色教育的内涵,因此绿色教育理念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汲取世界教育文化。

卢梭的自然教育也给绿色教育带来启发。卢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尊重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因此他认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学生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他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地死啃书本。

绿色教育主张从儿童的个性爱好和兴趣出发进行教育,强调要让儿童从个人活动中获得知识。同时绿色教育也重视对儿童进行系统的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绿色教育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教育,使之学会生存和生活的技能,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赋予的权利,人人平等,互助互爱。

三、绿色教育的实施要求

1.绿色教育注重真性情

从孔子开始的儒家教育文化奠定了我国古代教育的文化走向。《论语·八佾》中的“绘事后素”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是真情实感的教育。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孔子回答子夏说,比如绘画,必须先有洁白的底子,然后才可以在上面施加色彩。这就是“绘事后素”。洁白底子在先,绘画的彩色在后,这就是“素以为绚”。“后”于什么呢?就是后于“仁”。人必须有真性情,真情实感才可以行“礼”,即仁先礼后。仁者,即人之性情之真的及合礼的流露,而即本同情心以推己及人也。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不仁之人,无真性情,虽行礼乐之文,适足增其虚伪耳。

绿色教育是基于真性情的教育,注重个人性情的自由,着力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绿色教育也即素质教育。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成为孔子理想中之“君子”,还要具有现代特质和时代特点。学生为能以真性情行礼者,故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2.绿色教育顺天化育

绿色教育尊重自然,师法自然。绿色教育尊重和保护学习者的天性、资赋,激发成长的原动力,遵循学习者身心共育的教育基本规律,努力让学生主动自发地成长。

《庄子·至乐篇》云: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庄子所讲的故事,生动地告诉我们尊重天性的重要,顺天则化育,悖道则无存。

后汉王充的《论衡·自然篇》曰:阳气自出,物自生长;阴气自起,物自成藏。汲井决陂,灌溉田园,物亦生长。霈然而雨,物之茎叶根亥,莫不洽濡。程量澍泽,孰与汲井决陂哉?故无为之为大矣。本不求功,故其功立;本不求名,故其名成。沛然之雨,功名大矣,而天地不为也,气和而雨自集。

王充告诉我们:让学生成长的两个途径,其一汲井决陂,灌溉田园,物亦生长;其二霈然而雨,物之茎叶根亥,莫不洽濡。绿色教育追求的正是春风化雨、润笋成竹的境界。

凡物皆由道,而各得其德,凡物各有其自然之性。苟顺其自然之性,则幸福当下即是,不须外求。

3.绿色教育营造生态环境,促进成长

绿色教育通过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促进儿童主动自发地学习成长。绿色教育通过建构生态课堂改进教学,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生态课堂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课堂的主体因素,包括教师、学生;另一方面是环境因素,包括客体的物质环境因素和由主体派生出来的人际关系因素、制度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因素等精神环境因素。两个方面的生态课堂因素之间相互储存,相互制约,多向互动,彼此发生着多元作用。生态课堂具有整体相关与动态平衡的统一、多元共存与和谐共生的统一、开放性与交互性的统一、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差异性与标准性的统一等基本特征。

绿色教育把儿童看作主动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儿童,而是出自儿童本身,要让儿童自发且主动地进行学习。绿色教育在于创造环境,使儿童自己找到和发明他自己的答案。把儿童看成是“独立的变量”,而不是传统所认为的“依赖的变量”。

4.绿色教育通过创新创造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造就能够创新,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做过事情的人。第二个目标是培养有批判精神,能够检验真理而不是简单接受所提供的每件事情的头脑。

绿色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回归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的人。绿色教育循着人的素质出发,充分发掘和调动人作为生命个体应有的人性、灵性,不断开发人的大脑和智力潜能。在这样一种现代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教育教学就成为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过程,学校、课堂就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绿色教育有利于师生提升人生价值,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

5.绿色教育重视活动与社会交往,培养完整的人

维果茨基的心理研究认为,心理学是有关心理生活科学的概念。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形式的生活一个接着一个地更换着。在发展的一定阶段,生活形成了具有有意识的心理生活性质的特殊形式。生活的这种特殊形式与人对现实的最复杂的反映形式有关,对现实的这种反映形式是以人的交往、劳动及词为中介的。绿色教育基于维果茨基关于心理生活发展的观念与他关于儿童对现实的各种基本关系形成的观念是相联系的认识,把儿童的对象活动、儿童与成人的交往列为发展的组成成分及动力,强调活动与社会交往在儿童心理生活形成中的重要意义。

学习中的交往重点应放在儿童之间的合作之上,而不是竞争之上。绿色教育把社会相互作用和合作看作推动儿童个性总体发展的一部分,即智力和道德发展的一种手段,强调“同伴教学”。

绿色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是先于发展的教学,它善于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交往的过程中发展儿童的心理生活。它促进学生总结全人类经验,发展智力,提高能力,使学生成为完整的人。

上一篇:初三理想作文700字下一篇:市国土资源局财务内部审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