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情感课堂

2022-07-25

第一篇:语文课堂情感课堂

遏制语文课堂情感游离现象论文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情感游离”现象。本文对“情感游离”的现状及成因作出了探析,可利用“无间课堂”构建师生良好的情感心理氛围,对文本进行深耕,有效遏制情感游离,促成人本与文本融合,引发言语生命的自悟和顿悟,形成和谐共赢的语文课堂。关键词:“无间课堂”;情感游离;和谐共赢

《辞海》将“游离”定义为:个体置身于集体之外;不易化合或很易从化合物中分离(如加热),比喻离开集体、联盟或依附的事物。在语文课堂上,有许多学生如同不安定的化学分子,随课堂环境改变,情感与文本初衷相偏离,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情感游离”,把这种学生称为“情感游离者”。

“情感游离”现象不是偶然发生的,有着多种原因,对“情感游离”成因的分析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关怀和心理救助,值得语文教师探索继而修正。分析的结果表明,产生“情感游离”现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转换

“环境转换”会造成客观生存信息环境中熟悉性信息的改变。熟悉环境逻辑思维的存在,会使孩子在新环境产生一定甚至严重的逻辑思维编织上的不适应,其逻辑思维外在表现为“陌生感”和“紧张感”。在“陌生感”和“紧张感”的作用下,又会自觉形成对转换的客观生存信息环境产生“逃避感”、“拒绝感”和“放弃感”等等逻辑思维表现现象。

二、内心干扰

环境可能很安静,周围的同学都坐得很好,但是,自己内心可能有一种骚动,有一种干扰自己的情绪活动,有一种与学习不相关的兴奋。对各种各样的情绪活动,要善于将它们放下来,予以排除,将内心情绪干扰随同身体的放松都放到一边。内心干扰比环境的干扰更严重。

三、情感阈限

情感承受力的不同,会造成内心感受不同,外在表象不同。遇到同样的挫折和不幸,有人镇静自若、谈笑风生,有人则烦躁不安、痛苦不堪,有人一厥不振、退缩无为,有人悲观失望甚至精神崩溃,此即心理承受力不同而使然。情感阈限”即有不同的上下限。

有的人“阈限”较宽,特别是上限较高,外在刺激达到相当强度,才能引起情绪的失衡和变态,很有大将风度,情感反应极具弹性,即使有重大失意,也能做到宠辱不惊、应对有序、不乱方寸。从低限上看,刺激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人的情感反应。有的人“阈限”过于狭窄,非常敏感,稍有风吹草动,便会惊慌失措、坐卧不安、心神不宁。

对策一:师生无间,构建情感心理氛围。

情感心理氛围是指课堂教学的情境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教师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情知互融的基础上,使教学能听之顺耳、理之达心、知之入脑,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境地。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情感心理气氛,有着重大作用。”

教师要将知识了然于胸,更要掌握学生心理,做好“卧底”,进行心理暗战,知己知彼。暗战往往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对于熟悉的老师,学生心里会不自觉地依赖教师;面对陌生的教师,会把内心世界紧紧扣上门,也许还要加把锁。教师精美的语言、激情的引导打动不了学生,还会吓坏学生,觉得老师所说所做,来自另外的世界;教师激情澎湃,学生目瞪口呆,听到了,听懂了,但依旧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老师说得太好了,学生会有压力,即使说出来也会逊色于教师,索性一动不动。

薛法根老师最喜欢用的词是“真行”、“很好”;最常提的问题是“你对这有什么想法”。他在上课时很愉快,使孩子们也笑容满面。学生对他们教的课有较大兴趣,很可能并不是因为教师的方法高明,而正是因为上课时的情感心理气氛。

对策二:生本无间,深耕文本点化生命。

文本需要深度耕犁,如同土地需要深翻。就特定的文本而言,老师和学生都是读者,老师的主导作用是把学生引导到文本中去,而不是带到老师和“教参”里。教师把文本作为教材在课堂上对学生施加影响,文本独特的教学价值就得以彰显,人本与文本之间就会产生情感的矛盾与冲突,从而提升人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教师。”真挚的情感不应有贵贱之分,学生与老师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教师不是一般读者,不仅要读懂、融入,更要引导、打开,找到一个切入的点,自然引领学生进入文本,降低理解与领悟的难度,遏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游离。课堂洋溢着生命激情,充盈着幸福体验,是一个情感场,有利于学生的感情世界在一种自由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得到陶冶和美化。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是对文本作出精湛解读,并藉此让学生读到自己的生命之作,语文教师是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言语感悟和表达中的人,是一个健康美好的言语生命的呈现者。语文教学,师生直面文本,要用自己的言语生命体验,去领悟生命创造的真谛,去观照、陶冶、唤醒、点化新的言语生命,不期而然地引发言语生命的自悟和顿悟的美好经历。

第二篇: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第十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胡勇电话:15823091439

重庆市永川区金龙镇金龙小学校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学段:小学学科:语文

摘要:语文教师应通过自己的真情带动学生的真情,应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感染学生,让学生通过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等训练,得到情感的熏陶,完成情感的升华,进而美化情怀完善人格。

关键词:语文课堂情感教育

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美化情怀完善人格。同时《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那么如何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感受情

教学情境的设置主要是充分显示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达到感染学生情感的目的。而学生预先蓄积的与作品情感气氛相协调的情绪,会增强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的效果。因此上课伊始,教师就应该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制造气氛,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情感基调,从而很快的进入到课堂学习的状态中去。

(一)充分利用好导语的作用

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语的作用至关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导语正富有酝酿情绪,带人入境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优秀的精彩纷呈的导语会像磁石,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因此教师设计导语要新鲜活泼、形式多样、富有文采、充满感情。而教师在给学生说这些导语时更要情感饱满,切合课文的感情基调。

比如四年级课文中的《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童年是美好的,在每个人记忆的花园里,总会有一些常开不败的花朵,给人留下永久的回忆。同学们,你有过在雨中嬉戏的经历吗?(学生回答)可是你有过在桂花雨中陶醉的经历吗?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一切都沉浸在花香里。你抱住那桂花树,使劲地摇,尽情地摇,任由桂花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来。落在你的头上、脸上、肩上、身上、脚上,落得满身都是。你沐浴在香甜的桂花雨中,整个人都陶醉了,你忘情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然后我让他们睁开眼睛顺势引入新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美丽的桂花雨,和作家共同分享童年的欢乐。”这段导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切入,然后用充满感情的语言为学生描述了摇桂花的场景,激起学生对作者童年生活的向往,也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

多媒体不仅声画并茂,视听结合,而且图象活动变化,能展开情节,吸引学生入情入境,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情感的激发正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学生往往对桂林山水美景缺少直观感受,如能用一些图片加以印证,让学生对画面想象,这样桂林山水独特的景便可历历在目,理解背诵也就容易得多了。音乐,能激荡人的心灵,抚慰人的心灵,对渲染情景,创造气氛,却是不可多得。在教学中如果能将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教师身体力行带动情

教师自身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情感感染和熏陶的作用,并因此会带动学生的情绪体验,转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对教材冷漠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使其所讲述的材料好像和学生之间隔着一堵墙”、“热爱自己学科的老师,他的学生也充满热爱知识、科学、书籍的感情”。这无不体现了教师自身的情感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情感,才能带动学生的情感,也才能真

正溶入作者的思想境界。

(一)语文老师要有真情

教师要具有一股爱学生的真情。马斯洛理论讲,人人都有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的需求。当学生们从老师那里得到爱的满足后,自然会以真情回报。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信任每个学生,与学生及时的进行感情的交流。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与赞许,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及时给与鼓励,哪怕是一个简单的词语、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都会让学生心满意足。而这种美好的情感会在教师长期的真情带动下潜滋暗长,进而转变成学生对语文老师的爱,对语文课堂的爱。

(二)语文老师要像演员

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必须放得开,能够在不同的课上扮演不同的角色,把书本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及体态语,带动学生的情感。在教学《笋芽儿》时,教师问“你曾撒娇过吗?”生齐声回答“没有。”于是,教师又问:“比方说,你和妈妈一起出门,看见了一条非常漂亮的裙子,你很喜欢,可是,妈妈不给你买。这时,你会拉着妈妈的手,说„„” 教师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学生看了,也模仿我的样子,细声细气地说:“妈妈,给我买吧,给我买吧!„„”有了这样的铺垫,再回到课文中学习的时候,小朋友很快就领会了小笋芽撒娇时的语气。显然,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要理解“撒娇”这个词语似乎是太难了。因此,在教学中,我将这些较难理解的词语,用学生生活中的事情来引导,将抽象、枯燥的词语具体化、生活化,学生在“听故事——想经历——模仿动作——想象说话”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这个词的意思。同时,也能较轻松的将这个词语进行迁移。教师放得开,学生自然能放得开,也只有在这样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全身心神游在课堂故事的演绎中。

三、指导学生读出情

可以说在这样一个饱含浓浓情感的课堂中,几乎每个学生都想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波澜释放出来,那么此时教师就应抓住时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充分利用课文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对称美、声响美、方言美、色彩美、语符美、诗意美来感染学生。让他们把朗读当成一种表演,当成一种享受,当成一次自我实现的机会。课文《秋天的图画》,有一句“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为了让学生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体会“秋天的图画”色彩的美丽,我采用对比出示句子“金黄的梨树,红红

的苹果,金色的稻海,火红的高粱。”让学生谈谈哪句好,好在哪里。讨论之后学生马上入情入味地朗读,有的学生还边做动作边读,以此表达感情。学生这种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够更好的与作者的情感交流,进而更好的理解课文,发展自己的情感空间。

四、探究文章主旨,悟出情

语文教材,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而文章的主旨让我们看到的是主观感受,是内心情感,是个人见解和人生观。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主旨,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譬如我在教授《火烧云》这篇课文时,就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一个“变“字深悟情感美:课文描绘了黄昏时分火烧云的出现直至消失的整个过程,一直在“变“中描写火烧云,由霞光之美写到色彩美,再到姿态美,而这三种美都是美在变化中,有静态美,有动态美,从而抒发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这也正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而对于课文主旨的理解,除了教师设置问题引导之外,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去体验,通过自己的直接经验去感悟。例如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时,我就让学生们把它改成课本剧去演,教学《精彩的马戏》时,就让学生真实的看一看马戏团表演,这样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课文理解更透彻,对作者情感领悟更深刻。

五、结合生活实际谈出情

语文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的情感熏陶自然也能联系到他们的生活实际。这正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关键步骤,因此语文老师不能单纯的就课文讲课文,应给学生留有生发的时间。比如我在讲《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时就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任务:假如明天是父亲节,你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呢?因为之前教师做了很多的铺垫,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已被调动起来,很多学生纷纷举手直抒心声,谈了对父爱深沉的理解,对在外父亲的思念,对出门打工父亲的担心、心疼,以及对自己以前不懂事的歉意等等。甚至有些同学是含着眼泪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深深爱恋之情。此时作者的情感已融入学生的心中,学生的情感可以说进一步得到了深化。

六、课堂结语激发情

好的课堂结语不仅仅是对课堂学习的总结,更是对学生进一步的启发,它能诱发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涤荡学生的情感。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的结语:一次地震,书写着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一句承诺,谱写出一曲激情感人的颂歌。父母之爱,是一部我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要用一生去翻阅,去感受„„孩子们,让我们由衷的说

一声“爸爸,我爱你”吧!这样的结语再次激起了学生对父亲的热爱之情。《圆明园的毁灭》的结语:如今的圆明园只剩下这些残垣断壁,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老师想,我们心中有的不仅仅是对圆明园的爱,对英法联军的痛恨,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思考。这些结语有效地让学生的感情再次得到熏陶,让他们胸中的激情继续涌动。

七、课外练笔写出情

语文的学习不应仅仅是课堂40分钟,为了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收获的情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情感,我们可以通过随笔,日记,读后感,小作文等形式课外延伸语文的学习。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在学完后,我让学生自制一张贺卡,写出他们对父亲的祝福,让他们的情感在生活中继续流淌、延伸。

总之语文教师要对情感教育引起充分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的渗透,将它贯穿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去。教师应通过自己的真情带动学生的真情,应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感染学生,让学生通过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等训练,得到情感的熏陶,完成情感的升华进而美化情怀完善人格。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王剑兰、张凤琴、陈尚生主编,《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沈 宁,《编制个性化的探究方案,培养积极学习情感》,《江苏教育》,2007年第9期

[4]吴云霞,《班主任的情感教育刍议》,《新课改导刊》,2005年第2期

第三篇: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邢台县马河中学 河北 邢台 054000)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可见,在一个的成长过程中,情感对人们的行为的养成是起着巨大的作用的。所以,语文教学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根据几年的堂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创设情境,披情入文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深入其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意韵,也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渗透德育方法。

(1)巧设导语。导语就好像一台戏前的序曲,导语的设置为课堂教学定下了情感基调,所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就是以导语切入的效果。如教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我设置的导语是:我们曾学过毛主席的《沁园春.雪》(生回忆背诵)领略到了北国的冬景,江南的冬景是什么样子呢?同学们各抒己见,有人说是:落叶飘零;天气寒冷;空气干燥;江河凝滞。江南的冬景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一起走进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开篇导语定下了饱含深情的基调,以唤起学生深情的回忆,打下了阅读课文的感情基础。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集声音、画面、信息于一体的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非常有好处的。如我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利用课件给学生播放了《安塞腰鼓》的音像片段:“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在厚实的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雄浑的鼓声!撞击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生命和力量是如此的伟大、激昂、粗犷、不受羁绊。然后播放充满激情的录音,让学生再次感受、体会文章所描写的场面和感情。这样营造一个感情激越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披情入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文学作品是借文学语言形象地反映生活的艺术,它是通过描绘生动如画的景物,塑造栩栩如生的形象,表现意蕴深邃的思想来感人的。因此,讲解课文要让画面逼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意境在他们心中冉冉升起,使视觉所形成的兴奋状态逐步扩大,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愉悦和欢畅。

2. 让学生读出感情,释放感情 “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教师应根据文章的多种风格,采用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的进入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如读《观沧海》时,就宜用高亢、激越的语调,读出曹操统一河山的豪情壮志。读《春》时,却要用轻缓、抒情的语调,读出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回春的景象,从朗读中重现出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的画面,体验朱自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另外,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还要注意语气、节奏、停顿、重音等朗读技巧,老师应该恰当地给予点拔。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感受文章所传达出来的一情一意,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优化教学效果。

3. 生发情感,再现激情 在语文教学中,要结合课文与作文的有机衔接,进一步升华真情实感,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以朴素的语言,从微小的细节,描绘出父亲的感人形象,表达了父子深情。结合本篇课文,让学生回忆亲人们留给自己的深刻印象,写出亲情作文。有个学生从自己的爷爷为乞丐端饭、穿鞋等细节描写中,表达了对爷爷的敬佩之情,并以《天堂里的笑声》为这篇作文命名,写出爷爷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关注弱势群体,创建和谐社会,谈出了切身感受,体现出情感的升华与灵魂的洗礼。对于相近的课文,应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体会作者的情感。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与陆游的《游山西村》同样是对友情的赞美,都描绘了美妙的田园风光。但在语言风格上,孟浩然的诗自然朴实,陆游的诗于平易处见工整,富有哲理色彩。教师也可以试着写一些古诗新诗,启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与灵感。

4. 互动共鸣,传递深情 师生课堂互动,是教改实验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只有互动,才能产生共鸣;只有互动,才能更好地传递深情。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层层蓄势,气象恢弘。以富有音乐美的凝练语言,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志。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轮读课文、课堂讨论、师生分别写读后感等多种方式,增强互动,共同体验和传递胸怀宽广,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拼搏向上的道德情操。初一语文课本中都德的《最后一课》,表现了对祖国领土沉沦的悲情,可以结合咏唱纪念“9.18”等抗日救亡歌曲,加深学生的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我们:“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但情感的布施从来就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更为注重的是方法和分寸”。情感的表达,不但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更可以用写作的方法倾诉在作文中。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开启学生情感的喷发点,极力吸引学生去体会心灵的自由、思想的快乐和创造的渴望。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相应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应学的知识,丰富了头脑,提高了感受事物的能力和体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陶冶了学生爱祖国、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加深了对人生意义的体验和感受,懂得如何做人。

第四篇:小学语文论文-浅析加强小学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通用版

情感教育,是和智育、德育、美育等一起,构成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教育的理念告诉我们,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智力水平,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情绪变化、学习态度和生活信念。 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三观”, 用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需要教师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有感情朗读等方式对学生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和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了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教师可以把以下三方面作为努力的方向。

一、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和终身教育,提高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度和学科知识素养

着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到:“好的教师就像吸铁石一样, 他一吸小铁屑就构成了美丽的图案。 ”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熏陶学生,带来正能量和积极的影响。

要做好情感教育,首先,教师要提高职业忠诚度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发自真心地喜欢自己的职业和学生。 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教师要以端正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为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熏陶,让他们耳濡目染、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语文知识的意境美。 其次,就是要加强自身的知识内涵和道德素养建设, 严于律己,做出表率,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 充分利用身边的图书馆、资料室、数据库等资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语文学科的相关时事动态和命题趋势, 时常更新课件,保持随时充电和终身教育的积极心态。 兢兢业业、全情投入到班级建设和知识传授上来。

二、教师要运用创设教学情境、带感情朗读等方式,加强小学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点燃学生的探索激情

(一)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文学氛围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 提高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求。 通过分角色朗读、演讲、分组答题和竞赛、 舞台剧等多种形式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营造良好的文学氛围。 在良性的师生互动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观察和思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在趣味盎然、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感受语文知识的意境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和人生阅历,感受作者的情绪起伏和思维波澜,加深对文章情感脉络的把握。

(二 )结合多媒体技术带感情朗读课文 ,营造语文的美好意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口头讲授为主,满堂灌、 死记硬背成了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唯一工具,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不仅造成知识理解困难, 还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文学意境提供了技术支撑。

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音响、图片、视频等营造的全方位环境中, 跟着教师的有感情朗读,慢慢融入其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起伏和情绪跳动, 就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比如,在朗读《凡卡》时, 教师尽量使用低沉、 缓慢的语气进行朗读。 回忆美好生活时的片段,语调轻快、语速适当加快,充满幸福感和喜悦,可以把学生的情感带入其中,激发对小凡卡的同情心。 朗读《我的战友邱少云 》时 ,充满悲壮感 ,让学生对战士的忠于祖国、严守军纪的精神充满敬意。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传情达意,引领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 除了声音变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表情、动作、音响等营造更立体的文学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教师要构建更加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把情感教育、人文素养的提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正如我国着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说:“人人都有感情 , 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情感推动力的薄弱,而要转弱为强,转薄而为弱,有待于陶养。 ”可见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教育界泰斗的认可。

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把情感教育作为智育、美育、德育之外的重要教学目标,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春风化雨般感染学生的情绪,培养起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向上的学习心态。

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过去只看分数的单一评价体系, 而是要综合学生的课堂和课外表现, 为学生建立综合的评价标准体系。 比如,学生是否喜欢提问、经常观察和思考、课上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 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课前预习和随堂练习中的表现、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外材料的拓展阅读等等。 只有多维度考查和评价学生, 才能更好地指导以后的教学工作, 也为加强小学生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提供参考指标。

总而言之, 小学语文是一门兼具情感价值和思想内涵的课程, 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不仅专业知识过硬,还要用语言、表情、动作、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情绪, 使学生全方位地感受文学的艺术美, 从而得到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洗涤。

第五篇:福建省职称论文发表网-情感教学语文课堂论文选题题目(模版)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福建省职称论文发表网-情感教学|语文课堂论文选题题目

福建省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情感教学|语文课堂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题目软件,经过大数据搜索对比精心整理而成,各职称论文发表题目均为近年来所发表论文题目,可供情感教学|语文课堂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也可以作为情感教学|语文课堂毕业论文撰写选题参考。

更多论文选题,论文发表题目可登陆“云发表”网站自主选择!

关键词:本科药学论文,药学论文开题报告,小学教师教育论文

1……生命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四化” 2……语文课堂中应有贴近灵魂的叩问 3……小学语文课堂内外和谐互促路径探析 4……要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5……小说解读的理论基础:打出常规和情感错位 6……语文课堂情感教学的再思考 7……追求简约的语文课堂 8……我们需要怎样的小学语文课

9……有效把握学生生成资源——以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为例 10……中职语文的兴趣教学策略探析

1/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11……深悲至慰 宛转反覆 12……一步一陟一回顾

13……高等教育管理下大学语文教育的问题与出路

14……"唐宋词"教学的"已然""实然"与"应然"——例谈"学为中心"背景下的"唐宋词"教学 15……情感激发——语文教学的生命源 16……设置语文课堂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导引策略 17……思辨:让语文课堂更具智慧光芒 18……课堂教学中散文审美意识的培养 19……发挥语言唤醒功能,提高教学有效性 20……深度对话:语文课堂的本色追求 21……与“趣”为伴 且思且行

22……小学语文中段儿童诗教学策略研究 23……克服弱点 优化细节 24……追寻自己语文教育的梦想

25……《林黛玉进贾府》:妙在情感错位的互动起伏脉络

26……初中音乐学科教学质量的课堂评价——基于对10节录像课的分析 27……浅析课前五分钟故事教学

28……生命教育的复杂性与艺术性——读《在山的那边》 29……细读的边界与底线 30……复盘式评课的实践与思考

31……如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2/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32……开放式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3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新探

34……将“读”进行到底——薛法根《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朗读教学赏析 35……一词经纬 层层深入——《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36……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倒置”现象浅析 37……因文方可悟道 循理才能究情 38……生态写作:一片希望的田野 39……探求文本解读之真义

40……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诱发 41……学生的接受心理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 42……彰显语文课堂的生命力

43……语文教师要善于积累自己的课堂作品 44……新课标下语文朗读教学的思考 45……要准确把握“这一篇”

46……给学生“有意思”的大学语文课——提高学生兴趣,促进读、写能力培养策略之一 47……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情感课堂

48……论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三个核心模式

49……浅谈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50……激活中职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策略 51……造境:让语文课堂"靓"起来 52……教师课堂语言的"牵引力" 53……回归诗意语文

3/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54……领略语文教学“补白处”的风景 55……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56……古典诗歌诵读欣赏课例及点评 57……入情 动情 唤情

58……大学生朗读能力的审视与自我培养 59……高中阅读教学重在文本的深度解读 60……“静静”地绽放语文课堂的美丽 61……育人为本:语文阅读教学须有情感体悟 62……语文课堂教学节奏的审美性 63……语文课堂中的情商调节

64……网络环境下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研究 65……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66……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备课 67……浅谈影视作品在语文美育中的作用 68……朗读指导策略例谈 69……点击语文课堂教学新流弊

70……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71……当代语文课堂的“现代病”分析及诊治(上) 72……用足用好教材中的课程资源

73……关于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 74……解放 “学习力”

75……Journa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Vol. 8 No. 2 Mar., 2009

4/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专家型教师内涵, 特征及成长阻碍因素研究

76……教育要让学生追慕美好——探秘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的育人之道 77……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情感目标 78……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文化构建的探索

79……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何以实现——从语文名师教学机智的角度分析 80……语文是一条情感的河流 81……朗读教学:技巧与情感的融通

82……朗读教学:技巧与情感的融通——《第一场雪》实录片段 83……阅读教学中目标的有效定位与达成 84……论情感教育

85……节约型课堂:语文教学的理性追求——“写人要凸显个性”专题写作教学实录 86……节约型课堂:语文教学的理性追求 87……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之管见

88……基于学生精彩观念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89……语文新课程教学目标制订的哲学思考

90……赶在学生情感之水退潮以前——对“先说后教,因势利导”模式的再思考 91……影视魅力与语文教学 92……课堂提问要创设好“引力场”

93……人文共振情言和谐——语文教学语言和情思整合策略 9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创设低效问题探析 95……谨防语文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倾向

96……锤炼课堂结束语——让课堂教学锦上添花的教师语言艺术之四

5/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97……课堂阅读教学“先学后教”方法探究 98……浅谈初中语文课中的“情感教学” 99……在技能训练中体验情感

100……创建立体、动态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6/6

上一篇:员工经验交流分享下一篇:英文短文美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