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语法理论

2024-05-04

构式语法理论(精选6篇)

篇1:构式语法理论

面向对外汉语中的离合词教学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对外汉语离合词的教学,来界定解离合词的一些情况,并针对离合词的语法规范,谈谈在对外汉语中离合词的教学。

【关键词】:离合词 对外汉语教学

一、离合词的特点

离合词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要作好这一块教学,则必须对汉语离合词具有深刻的理性认识,然后才有可能对留学生的困惑和错误作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说的特殊性。

明。我们首先要清楚离合词的特点,针对留学生经常出现的偏误,不仅要分析它的内部结构,研究它的外部功能,还要了解离合词除了体现出动词的一些语法特征外,有它自身的特殊性。

(一)离合词的界定及性质

汉语中的离合词,因为是特殊的一类,有其特殊的规律,因此,有些人把离合词与短语混淆在一起,因为“离合词”与“短语”之间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现象。但鉴于实际情况,这二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下面我们将对“离合词”进行清晰地界定。

1、离合词的界定

在汉语语法中,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短语是词的组合,是词和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比词高一级的语法单位,能够自由组合、自由拆分。词不可以再分割成更小的能独特定性和独立运用的语言语言单位,而短语可以。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词义的特定性结构的不可扩展性;短语的特点是:组成成分的独立性和结构的可扩展性。汉语意合的特性允许离合词可以出现分离使用,不受语法常和规律的限制,只是在“离”的频率大小、自由度、方式等方面不完全由语法语义支配,主要取决于语用因素,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人们使用某种语言的目的和功用,有很大的随意性。离合词兼具词和短语的特性使得离合词出现可离合的现象,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词和短语边界的模糊性。因此,我们综合扩展法、代替法,参考意义标准,认为:所谓的离合词,“睡觉、洗澡”等,既具有词的语义上的特定性,又具有短语结构的可扩展性,他们界于词和短语之间。

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定位离合词的界定标准,符合以下之一的由两个语素构成的可离可合述宾形式都为离合词。

(1)带粘着语素的。如:碍事、帮忙、操心等。

判断是否是组成离合,一个可参考的标准是看其组成成分分开后还是不是词。比如“来信”是一个词,但是“来了一封信”中,“来”和“信”是两个词,不能看成一个词,所以,“来信”就不能算组成离合。我们这里说的粘着语素,包含不可以单用和可以单用后语义不同于组合在一起时的意义的语素。比如“帮忙”这个词语,我们可以单说帮,也可以单说忙,比如帮人做事,很忙,不太忙等等。“帮”是自由语素,“忙”也是自由语素,但此处的“忙”就不是“帮忙”中“忙”了,语义发生了改变。因此在“帮忙”中的“忙”为粘着语素,“帮忙”是离合词。

(2)兼有及物动词功能和述宾短语功能的。如:报考、出席、提醒等。

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组成述宾短语。汉语述宾短语中,述语可以受状语、补语修饰,宾语可以受定于修饰,但又不能带宾语。那种既能像及物动词(扩展前)后面带宾语,同时又具有述宾短语功能的述宾形式就为离合词。比如“提醒”,可以说“提醒他一下”,以可以说“给他提个醒”。

(3)形式上不是述宾结构,但用作述宾结构,宾语素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宾语素的。如:报到、打猎、洗澡、睡觉等。

(4)两个语素都为自由语素,但组合后语义非原语素义简单相加,语义凝固度较高的。如:开刀、讲理、问好等。

2、离合词的性质

关于离合词的性质,学术界有着很多的争议问题。但是,我觉得离合词是介于词和短语中间状态的语言单位。

众所周知,离合词可以扩展,在这一点上它与短语相同。短语的特征之一是可以自由组合,意义可以分离。离合词虽能扩展,但是它的扩展能力却远非能与短语相比。离合词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即被分开的两个成飞在意义上保持联系,不可分割。例如,鞠躬---鞠过了躬----鞠了三次躬。“鞠”“躬”两个成分虽然可以扩展,但意义上始终紧密联系着,扩张前后基本意义不变。离合词有与短语相同的一面,同时由于它的扩展总是有限,因此有与短语不同的一面。离合词与词具有相同的一面,是就意义上说的。离合词中间不管插入何种成分,也不管插入的成分多么复杂,整个词的意义一脉相承,基本不变。

可见,离合词既有语义上的凝聚性,又有语法联系上的松弛型。它的形式具有短语的特点,意义上具有词的特点,是处于词和短语之间的一种中间(过渡)性语言单位,因此我们可以说是词----短语单位。

3、离合词的分类

为了便于对外汉语教学,我们将离合词分为两类:

(1)及物离合词,即可带宾语的离合词。离合词一般不能带宾语,比如:报考、操心、出口、出席、担心、登陆、放心、害怕、加工、进口、劳驾、领先、留神、留心、留学、留意、起草、讨厌、提醒、延期、致电、注意、走私等。这一类离合词主要占小部分,并不是主要的类别。

(2)不及物离合词,即不可带宾语的离合词。不及物离合词里面的主要部分,后面可以再接一个名词或别的词语作为宾语。(2)不及物离合词,即不可带宾语的离合词。不及物离合词是离合词里面的主要部分,他们不能像普通动词那样,后面可以再接一个名词或别的词语作为宾语,学生在学习和使用离合词中,最容易出现失误的,就是把离合词当作普通动词的用法来使用。

在述宾式离合词中,除了少数能带宾语外,大部分都不能直接带受事宾语。由于没宾语,我们要注意的主要是补语的位置,当然也是使用任何离合词时所面临的问题。学“毕了业、吃了一惊、上了一天班、吃过亏„„等等。补语的位置也由一般动词的后到离合词的中间。不及物离合词除了补语的位置变化之外,主要是宾语的位置与一般句式不同。一般式是按照主语一一谓语一一宾语的格式,由于类推作用的影响,套用前面格式就可能出一个句子,(a)*成名了以后他离了婚他的老妻。(成名了以后他与老妻离了婚。)(b)*爸爸喜欢帮忙朋友。(爸爸喜欢给朋友帮忙/爸爸喜欢帮朋友的忙。)(c)*他在公共场所打架了一个人。(他在公共场所跟一个人打架了。)“离婚”、“帮忙”、“打架”这些离合词都是不及物动词,宾语的位置一般借助于介动词前,或放在离合词中间。这种结构非常多,类似的如:向他鞠躬、向你发誓、为心、生我的气、„„。也有个别放在动词后边的,也需借助于介词。如,“献身”这个以说献身于革命事业,献身于教育事业。这种情况很少。

4、离合词的离析形式和用法

从总体上来看,外国学生使用离合词的偏误都出在“离”上,因此,离合词的教学重点在“离”而不在“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掌握离合词的各种离析方式。

关于离合词的具体离析形式及用法,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当我们需要用离合词表达受影响的人,或者离合词中的宾语涉及到人时,为了把他们表示出来,一般情况下要用离合词的“V+代词+O”或“介+O+V”扩展式,除了少数离合词可以直接带宾语。比如“打架”,动词“打”常常要涉及到人,述宾结构的离合词原带宾语,我们可以这样说“和他打架”。而“伤心”要使用“V+代词十O”的离析形式“伤他(的)心”。大多数情况是只能把涉及到的人插在离合词中。

只有少数离合词既可以说“v+代词+0”,义可以说“介+0+v”。例如: 见面—见他的面—和他见面作主—作他的主—为他作主 生气—生他的气—跟他生气丢脸—丢我的脸—给我丢脸 2.在一些情况下,光用离合词的原式不能充分体现说话人要表示不满意、不屑或者表示否定的语气,那时,要用离合词的扩展式“V+什么+0’。请看下面的例子:.口.....口圈..A.跳什么舞 把什么关 报什么仇 生什么气 B.鼓什么掌 称什么心 吹什么牛 捣什么蛋

A组离合词有歧义,既能表示疑问,又能表示否定、不满意或不屑的语气。如:昨大你到底生什么气呀?(表示疑问)/我能生什么气?!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脾气。(表示否定,意思是没生气)根据重音的不同,我们可以判断出,表示疑问的,重音在“什么”上,而表示否定、不 满意或否定语气的,重音在动语素上。

B组形式的离合词没有歧义,只表示不满、不屑和否定的意思。

3.说话人急于想知道答案或急着要别人表态时,常常使用离合词的“V+不/没+V+O”扩展式,也可以使用另外两种变式:“V+0十不/没+V幻”或“V十0+不/没十V”。如: 碍眼不/没碍眼 碍眼不/没碍 犯法不/没犯法 犯法不/没犯 过期不/没过期 过期不/没过 洗澡不/没洗澡 洗澡不/没洗 撒谎不/没撒谎 撤谎不/没撤 讲理不/没讲理 讲理不/没讲 伤心不/没伤心 伤心不/没伤 开口不/没开口 开口不/没开 着急不/没着急 着急不/没着 道歉不/没道歉 道歉不/没道

如果不考虑语气,这些表示已然和未然的问句都可以用加疑问语气词来提问,如“碍眼吗”、“过期了吗”。但是,这种提问表达不出急一于要知道结果的语气。我们还可以在离合词的

扩展式前加上表示强调的副词“到底”,而由疑问语气词构成的提问式是不能加这样的副词的,如可以说“到底伤不伤心”,不能说“到底伤心了吗”。我们知道离合词的提问方式有儿种变异形式,如“v+不/没+v+o”,“v+o+不/没+V+o”,“V+0+不/没十V”等,其中“V+0+不/没+v+0”格式强调的语气显得更重。有时说话人通过提问的方式表示出自己的态度。

4.当说话人要表示述语素的动作行为持续(或伴随的状况)、完成或者过去的经历时,要使用离合词的的“v+着/了/过+0”扩展形式。如:(1)门口有两个人站着岗。(2)孩子们鼓着掌欢迎我们。(3)他订了婚了。

(4)我每天早晨起了床就去操场锻炼身体。(5)他帮过我的忙。

要表达述宾离合词所代表的动作的持续性,我们要在“v+0”中插入着,如例(1);要说明伴随的状况,我们也可以使用“v+着/+0”扩展形式,如例(2)。强调述语素而非整个离合词的动作完成时,一般有句尾“了”,如上例(3),或者后边还有其它动作紧接着发生,如上例(4)。当强调离合词所代表的动作己经完成,而且在同一个句子中不再有其它的动作发生时,不扩展。如:他订婚了。当需要陈述过去的经历时,使用“V+过+0”的扩展形式。5.当需要表达离合词所涉及的数量时,我们需要使用离合词的“V+数量修饰语+0”扩展形式。如:

A帮一个忙 见一个面 请十天假 B洗半个小时澡 撤两次谎 留点儿神

上面两组扩展形式中,数量修饰语所表达的侧重点不同。A组数量词语强调的宾语素的数量,是定语,B组数量词语强调的动语素的数量,作补语。数词是“一”的时候,可省略,形成“帮个忙”、“见个面”、“请个假”这种形式。当表示宾语素的数量的时候,一定要把数量短语放在VO之间:如果V后已经带了“了、着、过”,那么,数量短语要放在动态助词之后。例如: 说(了)两次谎 上(过)一次当 报(了)一个名

6.述宾离合词的重叠形式。

动词重叠是一种表量的手段,其语义是表示动作的时量短、尝试、轻松悠闲、轻微等。在现代汉语中,单音节动词若可以重叠,形式是“VV”,如“听听、想想’,;双音节动词若有词

形式不一样,应该是“VVO”或“V了VO”的变化形式,如“散散步、唱唱歌、谈谈话、帮帮忙”等。

离合词重叠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有的离合词可以重叠,有的离合词不能重叠,重叠的主要是表示动作性的词语,非动作词、表示心理活动的离合词等一般不能重叠。离合

词重叠式后面不能出现数量词语,因为重叠就已经产生了时量的意义。7.述宾离合词的倒装形式。

在现代汉语中,按照意义类型来划分,主语有施事、受事、当事三种,宾语也同样有施事、受事、当事三种。在“主语—谓语动词—宾语”的句式结构中,主语类型可以是施事和受事,宾语可以是受事和施事。因此,为了表达的需要,强调突出讨论的话题时,原来宾语可以调整到主语的位置上充当主语,作为陈述的对象。如:(6)你千万别错过这样的好机会。~一这样的好机会,你千万别错过啊。(7)我看完了那本书。~一那本书我看完了。

述宾式离合词具有的短语性使得它可以扩展使用,在离析后部分可以像短语那样宾语素提前,作为话题的焦点,从而形成述宾短语的倒装形式。如:(8)婚都离了,他还想怎么样?(9)头也不回,他就那么潇洒地离开了。(10)这个澡洗得真舒服。

事实上,离合词能出现0V倒装形式,必须经过一次“V+.··„+0”扩展才能实现,上面的(8)就是由“他都离了婚了,还想怎么样?”(9)是从“他没有回一下头就潇洒地离开了。”变换得来的。(10)就是回答“洗澡洗得怎么样?”的答句。

总的说来,为了保留原有形式的结构和基本意义,我们必须加以限制离合词的离析用离合词的所有扩展形式中,原来的两个构成成分在新语境中都要以中心语身分出现,其中一个构成成分都不能再与其他语素构成新词,即必须遵循“动不离宾,宾不离动”的原同时,分离后的两部分在意义上遥相呼应,彼此依存,而且不能改变原语素的意义。我们求扩展后,结构关系、结构层次不能有所改变,如:(11)带头他带了个好头。(12)站岗站好最后一班岗。(13)火把着实地火了一把。他带了个头盔。

例(11)中出现的两个“带头”的形式,“他带了个好头”没有改变原来的词义以及结构,是离合词的扩展形式;而“他带了个头盔”则与原来的“带头”意义相差甚远,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不是“带头”的离合词的用法。例句(12)中“站岗”离后没有改语素义,是离合词。例句(13)“火把”拆分后,“火”是“兴旺”之意,“把”相当于量词“与原语素意义大相径庭,因此不是离合词。

二、外国学生离合词教学 针对外国学生离合词教学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弄明白他们在使用离合词时会出现什么样的用法偏误。

(一)偏误种类分析

下面我们将逐类分析这些偏误。

1、宾语错位

宾语错位是离合词偏误种类中最常见的一种。

由于离合词内部的动语素(V)和宾语素(O)都要强调自己的独立性,因此在表达意义上词义往往是自足的,也就是说它们不需要再带宾语。这一点与一般动词显然不同。然而留学生因不了解,常常将离合词误作为及物动词,把该由介词引导的成分误作为宾语,给离合词带上宾语,例如:(1),爸妈,女儿快要毕业大堂了。借妈,女儿快要大学毕业了。)(2),孩子一般出生后见面放笙二企人就是他的父母。(孩子一般出生后见到的第一个 人就是他的父母。)(3),今天我的朋友遣妄选。(今天我的朋友请客。)汉语语法中,述宾短语后一般不能再接一个宾语,“V十O1+O2”句式不合乎汉语语法。而在述宾离合词的使用过程中,学生之所以出现上述例句的偏误,是在于把具有短语性质的离合词简单地等同于及物动词。述宾离合词跟一般的述宾短语的语法功能基本一致。因此,当离合词要用来说明相关涉的对象时,我们可以使用介词来引导。上面的例句可以改为:“P+O2+V十O1”(P:介词)。这里想要强调一点,当怀疑VO能否带宾语时,为了避免犯错,用“P+O2+V+O1,”句式是比较合适的。

2、状语错位

在离合词的使用中,出现状语错位的情形也不少,举例如下:(4)*结果他们每天好几次打架。(结果他们每天打好几次架。)(5)’亲爱的父亲母亲:不知多少年前给你们写过信,好像我从小时候一两次写信给你们以后直到现在没有了吧。(亲爱的父亲母亲:不知多少年前给你们写过信,好像我从小时候写了一两次信给你们以后,直到现在都没有了吧。)(6)*但很长时间抽烟的话,对健康肯定有坏处。(但抽烟抽很长时间的话,对健康肯定有坏处。)其中例句(5)的“写信”不是离合词,但语料库把它作为离合词的使用错误来分析的。(4)、(6)中的“打架”、“抽烟”为离合词,两句都想表达的是对动语素的时量的补充,但都错误使用状语形式来修饰动语素。

3、补语错位

当说话人要表示述语素的动作行为持续(或伴随的状况)、完成或者过去的经历时,要使用离合词的“V+着/了/过+0”扩展形式。就是说,时态助词应该放在动语素后面。但我们在离合词偏误现象中发现很多把离合词当作普通动词在其后加上时态助词的用法:(7)’我们见面了以后,谈了很多事情。(我们见了面以后,谈了很多事情。)(8)*我在大学读书时,在一家书店打工过。(我在大学读书时,在一家书店打过工。)(9),小时候由于爸爸的工作的关系,我曾经搬家过5次。(小时候由于爸爸的工作的关系,我曾经搬过5次家。)

4、词性错位

外国学生在使用离合词的过程中,词性错位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请看下面的例子:(10),可是,不久我上了学也交了很多中国朋友他们帮助我很多忙。(可是,不久我上 了学,也交了很多中国朋友,他们帮了我很多忙。)(11)*他连游泳也不会游泳。(他连游泳也不会。)像(10)这样的句式是外国学生关于离合词的典型偏误。他们没有把“帮助”、“帮忙”区别开来。“帮助”是及物动词,“帮忙”是离合词。

(二)、教学策略

1、由离合词离析方式的多少决定该离合词的教学方式。如果离合词的离析方式多,说明组成该词的述语素和宾语素的自由度高,该离合词的短语性强。于是,我们可以以短语讲授为主,但不能废弃它的词语方面的教学。比如“上课、洗澡、看病”一类词,我们需要把重点放在他们的离析形式上。相反,对于离析方式少的离合词,例如“劳驾、出席、动身”,不妨先按“合”教。

2、学生容易出现偏误的离析方式应作为教学重点。例如把不及物的离合词用作及物的,以及重叠方式的偏误等,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重点介绍这些离析方式,有助于学生强化记忆,减少偏误。当然,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对比的方法,比较汉语的正确形式和偏误形式(比较时应注意板书的安排)。因为我们给学生讲应该怎样还是不够的,还应给学生讲不应该怎样或者怎样不合适。如:大部分离合词不能带宾语,但也有少部分可以带宾语“担心孩子、出口设备”;有时中间能插入数量短语,有时不可插入数量短语“旷了一节课、发了一场病、*出了一个国(出了一趟国)”等。因此针对和们出现的偏误讲解有关规则,这样效果会更好。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可以先让学生造句,教师板书这些句子,然后教师讲解规则,让学生自己检查所造的句子跟规则有无出入。学生一开始可能造不出很典型的句子,所以教师在讲规则的时候应该边讲边给出一些典型的例句,让学生能把规则和实际话句对应起来学习,这样效果会比较理想。

3、采取循序渐进的循环往复式教学法。如离合词的教学也应按照这一顺序进行,先学一种形式,过一阶段再学另一种形式。按不同的学习阶段将离合词的离析形式的学习划分成儿个周期,以螺旋式递进的方式由浅入深地组织学习。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学习量并使难点分散,也可使离合词的离析形式在不同阶段多次重复、再现,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样既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又反映了语言的规律。

因此,应针对离合词的具体语法使用规律,来循序渐进的教授留学生学习离合词的用法。

【参考文献】

[1]刘月华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北京:商务印 [2]吕叔湘 中国文法要略,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陈玮 对外汉语离合词的偏误分析和教学,语文学刊2006年第4期 [4]李春玲 离合词研究综述,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l期 [5]刘顺 论现代汉语的“离合词”,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6]鲁文霞 谈离合词的界定与对外汉语教学,语文学刊(外语教研版)2005年第5期 [7]王晶 现代汉语词的离合现象研究,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8]林丹丹 离合词的特点和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篇2:构式语法理论

【关键词】构式语法 转换生成语法 框架语义学

一、前言

当今语言学界被分成了两大部分: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构式语法理论则属于后者,它是于80年代末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指的是Adele E.Goldberg和Kay等人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构式语法理论。

二、构式语法产生的背景

我们知道一种新事物的诞生肯定是在批判旧事物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构式语法理论的产生也是在批判传统语法理论的基础上出现的,确切的说是在批判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传统的语法分析大多是从词汇的语义、语法功能和形式等出发来研究的,对语法现象的分析常常是从主要组成成分入手。

转换生成语法属于形式主义学派,是由形式语法学家乔姆斯基与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他认为仅仅描写语法形式是不够的,而要探索隐藏在语法行为背后的人类普遍的“语法能力”,这种语言能力通过一套“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的转换规则,从而把意义和形式结合起来,把静态描写提高到动态描写。而且,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人具有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和语言能力。

三、构式语法理论简介

构式语法学家力图运用构式语法来描述和解释所有类型的语言结构,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所谓的“核心语法”中所定义的语言结构。通过分析和研究非核心结构,人们可以对语言有更深入的了解,因为可以用来解释那些边缘的、非核心结构的理论体系也可以解释那些非边缘的、核心的语言结构。构式语法将词汇、语法、语义、语用视为一个整体,它认为:语言的功能使语言的形式得以形成或改变,因此对语言的形式研究离不开对意义和功能的审视;形式和意义是密不可分的结合体,任何一种语言形式,只要不能从其组成成分或结构中预测出意义就可以称为构式。

构式语法理论与菲尔墨的“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具有内在的联系。可以说构式语法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框架语义学,而且基于体验的语言研究方法。其认识论、方法论与认知语言学一脉相承的。在构式语法中,词库和句法之间没有严格的分界线,语义和语用之间也不存在严格的界限。

四、构式语法的基本观点

在构式语法中,构式被认为式语言中的基本单位。Goldberg把构式定义为:“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的结合体,且形式Fi或意义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组成成分或其他既有构式中严格推导出来时,C是一个构式。”根据构式的定义,我们不难得出如果语法中存在的其他构式的知识不能完全预测某个构式的一个或多个特征,那么该构式在语法中是独立存在的。(Goldberg, 1995)

1.单层面—不可逆性

构式语法是单层面的,是不可以逆向推倒的,也就是说它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转化(no derivations)。Kay(1995)认为,当且仅当某语言中存在一套构式,而这些构式能够组合起来产生一个句子的表层结构和语义的确切表征式时,这个句子才被语法确认为合格。

例(1)Peter faxed Tom a letter.例(1)包含了多种构式:主谓构式、双宾构式、限定构式(不定冠词“a”)、过去时构式以及与该句中5个词相对应的5个简单的词法构式所产生的。

2.信息的综合性

构式语法理论认为句法意义跟语义和使用的条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且,语义和语用之间是没有严格的分界线的。因为,每个句式的具体句法形式跟意义和用法这两个方面的规约话是直接相关的。

3.共性—遗传等级模式

构式语法学家认为构式本身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该体系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构式与构式之间一般来说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构式之间的共同点构成这些构式的共性,这些共性本身也是一个构式,该构式的特性通过遗传关系传给更加具体的构式,这就是所谓的共性—遗传等级模式。

例(2)a.The woman who she met yesterday.(她昨天遇到的那个女人)(限制性定语从句)

b.Abby, who she met yesterday.(Abby, 她昨天遇到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c.Bagels, I like.(硬面包)(主题句)

d.What do you think she did?(你以为她做了什么?)(特殊疑问句)

可以看到以上每一种句型又都继承了左偏离结构共有的特点:左偏离构式包括两个姐妹结,左结需要满足右结中谓词对价的要求,右结是最大的动词短语,有无主语均可。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左偏离这个更为概括的构式,找出这些不同句型之间所共有的特性。

五、构式语法理论简评

1.构式语法理论的贡献

构式语法理论的诞生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王力先生就将“把”字句称为“处置式”,认为该句式“表示处置”,这其实说的就是“把”字句的句法意义。朱德熙先生也提出了“高层次的句法意义”。构式语法理论对语法研究的贡献,可以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从理论上讲,构式语法扩展了语法研究的对象和范围。补充了生成语法学派的不足,使语法研究更为深入和全面。它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一些以前不好解释、或以前想不到去解释的语法现象。可以有效的解释人们在交际中运用不同句式来表达不同意思和情感的原因。

2.构式语法理论的局限性

构式语法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在为我们语法研究提供新视角、开辟新视野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该理论局限性。

首先,由于构式语法具有单层次,不可逆性。它就不能像转换生成法那样可以产出许许多多的句子,因此,使语言的能产性大大降低了。

其次,构式语法认为构式之间是不存在“转换”的,因此,造成了每一个构式之间的“孤立无援”,使得用来表达相同的意义不同构式之间缺乏联系,最终造成了同一句法层面上不同构式的“割裂”。

例(3)小明打破了花瓶。

(4)花瓶被小明打碎了。

(3)和(4)虽然使用了不同的构式,但指的却是同样的内容,意思都是“花瓶碎了,打碎它的人是小明”。虽然所指一样,但是由于运用了不同的构式,其表达的句法意义就会各不相同。

六、结语

构式语法作为一种新兴理论,其自身也有着先天的不足和局限性,这就需要我们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接再励,使该理论更加的趋于完善,为研究语言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3:构式语法理论

关键词:构式语法,现代汉语,基于Goldberg构式定义的构式

构式语法自提出以来, 便受到了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我国学者对构式语法 (construction grammar) 的认识与其视角下的现代汉语研究也颇具实用价值。如陆俭明 (2008) 讨论了构式语法理论的价值与局限, 邓云华 (2007) 、石毓智 (2007) 讨论了构式语法理论的进步与局限。作为一个产生于国外的语法, 其研究视角与方式必有其不同于国内研究的独特性。本文试图在理解国外语法学家的构式理论的基础上, 思考现代汉语的构式及构式语法研究, 以求教于学界。

一、Goldberg的构式定义

构式语法是认知语言学近年来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在广泛吸取其他语言学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构式语法呈现出较为全面的解释性与应用性。在众多研究理论中, 又以Goldberg的近期研究为重点。

在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中, Goldberg (1995) 对构式的定义是:

C是一个构式, 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的配对 (Fi, Si) , 且C的形式 (Fi) 或意义 (Si) 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完全预测。

随后, Goldberg (2006) 在她的新作Constructions at Work中, 对构式进行了重新的定义:

语法分析的所有层面都涉及构式, 构式是业已习得的形式和意义或话语功能的对子, 包括词素或词、习语、部分由固定词汇填充的短语结构 (如The Xer, the Yer) , 以及像Subj aux VPpp (PPby) 这样常见的结构形式。

Goldberg先后对其理论进行了补充和修正, 对比综合她的前后理论, 我们可以得出许多对构式及构式语法非常有用的推知。

二、对Goldberg构式定义的推知

推知Ⅰ在研究对象上, 构式涉及语法分析的任何层面。

语言的任何层面都存在构式, 从语音、语素、词汇, 大到句子、篇章等, 它们都由构式构成。但它们并非杂乱无章的盲目堆砌, 而是按照一定原则形成一个整体严密的构式系统。

推知Ⅱ每一个构式均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在语言中, 所有语言项目发挥着自我的价值。无论处于何种条件下, 在构式研究的视角中, 每一个构式都由形式和意义配对而成。如cat是一个构式, 它由其形式层面的CAT三个语言符号和发音, 以及一系列的关于cat的百科知识等各方面有机统一而成的意义层面构成。

推知Ⅲ构式不仅包含意义, 而且具有话语功能。

这一点说明了构式的应用性, 即不仅包含意义, 而且具有话语功能。同一个构式可能具备不同的话语功能, 而不同的构式可能表达不同的话语功能, 这一切都包含于构式之中。

推知Ⅳ构式具有丰富的文化背景。

构式只可作为一种概念应用于语言学的研究, 而不能作为一种普适的方法应用于语言学的研究。构式是无法穷尽的, 不同的语言也存在不同的构式。语言学家的任务是发现本族语中的构式, 并形成严密的构式体系。每一个构式的背后都联系着丰富的百科知识, “简单句构式与反映出人类经验的基本情景的寓意结构直接相联” (Goldberg:1995) 。

推知Ⅴ构式作为一个整体, 其形式或意义无法从其成分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完全推知。

这一点是定义中内涵最丰富, 也是最重要的。由这一点, 我们可以做出许多方面的分析, 理解构式是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概念。

1. 构式是一个整体

语言项目一旦成为构式, 则无论其复杂程度, 我们都要以整体的视角对待。如boy和smart均为构式, 当它们组合而成smart boy这一构式时, 我们就要以一个整体的视角对待它, 要努力找出它们结合的平衡点, 均衡smart和boy两个方面, 从而得出smart boy的整体概念。

2. 构式的形式或意义无法完全预测

因为构式是个整体, 所以我们不可能仅从其构成成分一方面就预测出全部的形式或意义。“无法完全预测”暗示我们两种情况:“部分信息预测”和“部分信息缺失”, 即我们其实是可以从已知的其他成分中预测出部分信息的, 但它们不完全或有缺失。而这些信息是冗余的, 因为能预测这个构式的信息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假设C是一个构式, 它由A、B两个成分构成, C所包含的信息总量为P, A和B所包含的信息总量分别为M和N。C的信息P是从M和N中部分提取出来的, 即M和N对P来说冗余。命题“P﹦M+N”为假, P包含M和N中的部分内容, 却不分别等于M或N, 更不是两者的全部或部分叠加。这是从构式内部进行分析, 以构式与构式之间联系的视角来看, C还可以从其他构式C’中获得预测, 即C’包含的信息量P’中的某些但绝非全部信息, 体现在C上, 这就可以说明Goldberg (1995) 所指的构式的承继联接。

3. 构式内部与构式之间

Goldberg构式定义的这一方面, 反映出她本人对构式与构式内部、构式与构式之间的关注。她指出构式形式或意义无法从这些项目中完全预测, 实际上暗示着构式与构式内部、构式与构式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她的定义是在否定构式与构式内部、构式与构式的简单叠加或完全对等或者说她在肯定构式与构式内部、构式与构式的部分关联。

三、现代汉语构式研究思考

笔者强调, 构式只可作为一种概念应用于语言学的研究, 而不能作为一种普适的方法应用于语言学的研究, 这不是在抹杀不同语言构式研究的借鉴意义, 而是强调找出属于本族语的构式。

1. 现代汉语中的构式

谈到汉语的结构, 我们对它的研究早已开始, 并且非常深透。因此, 这很容易使很多研究者混淆汉语的结构概念与构式的概念。研究汉语构式就应该首先讨论汉语中什么可以成为构式, 汉语构式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对它们有何规定等。

2. 现代汉语的构式体系

在现代汉语的构式研究中, 我们应当首先强调体系的建立。到底汉语中对构式的定义如何, 哪些是中心构式, 哪些是边缘构式。只有明确了我们自己的体系, 在研究中才不会盲目跟风、牵强附会。

3. 深刻理解人类经验的重要作用

认知语言学强调人类经验的作用, 因而构式语法也继承了这一点。从本质上来看, 一个构式就是一个人类行为的高度概括。人类经验/人类生活被分割为构式的网络, 构式在其中相互拼接, 相互印证。

4. 理解Goldberg定义的“不能完全预测”

从Goldberg的构式定义中, 我们可以启发出对“不能完全预测”的理解。分析汉语构式时, 我们应不断强调整体概念。在前文的推知Ⅴ中, 笔者已经说明了对“不能完全预测”的理解。

5. 构式的广泛应用

国内已有人将其应用到语言习得之中, 如李小华 (2010) 、王立非 (2010) 从第二语言习得的构式语法视角分析构式理论与启示;陈满华 (2009) 分析了构式语法理论对二语教学的启示;杨玉玲 (2011) 分析了构式语法视角下的汉语国际教学新模式, 等等。这是国内一些学者的尝试性探讨, 在深刻理解构式语法理论的基础上, 随着现代汉语构式语法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信会有更多的研究成果。

四、结语

构式语法产生于国外, 国内的运用还处于认识与探索阶段, 而深刻理解国外理论、全面分析国外的理论体系就显得格外重要。构式语法面对全然“陌生”的现代汉语必然出现一些“不适应”的现象, 我们应设法找出共性、研究个性, 创新出适合汉语的研究理论, 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Adele E.Goldberg著.吴海波译.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牛保义.构式语法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3]段业辉, 刘树晟.现代汉语构式语法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9.

[4]陆俭明.构式语法理论的价值与局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8 (1) .

[5]邓云华, 石毓智.构式语法理论的进步与局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5) .

[6]李小华, 王立非.第二语言习得的构式语法视角:构式理论与启示[J].外语学刊, 2010 (2) .

[7]陈满华.构式语法理论对二语教学的启示[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9 (4) .

篇4:构式语法理论

【关键词】词汇教学 构式语法 “x意思” 对外汉语教学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中国的文化向心力、文化辐射力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因此,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然而,语言却成为了摆在不 少外国留学生面前的一道难题。

对于不少留学生来说,“小意思”、“意思意思”、“够意思”、“有意思”、“不好意思”、“没意思”这些表达在形式上十分相近,发音有共同之分,意思也有相近的地方,要准确的辨认每个表达的含义十分有难度。

二、对“x意思”构式的分析

根据Goldberg1995对构式的定义: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的配对,且形式Fi的某些方面或意义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从其他已有的构式中得到严格意义上的预测,C便是一个构式。对于“x意思”格式来说,其意义并不是通过修饰语“x”的意义与中心词“意思”意义的直接相加,“x意思”格式本身有一种十分独立,难以替代的意义,因此该格式可以看作是一个构式。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象为“x意思”构式及其常见的6种下位构式,它们分别是:“小意思”、“意思意思”、“够意思”、“有意思”、“不好意思”、“没意思”。

“有意思”这个构式主要有4个构式义。第一个构式义是指某个话语或某种表达蕴含着特定的意义,耐人寻味,可以用“很”、“挺”或“有点意思”中的“点”等来修饰,以区分其蕴含意义的程度之分。“有意思”的第三个构式义是指男对女,女对男,或彼此之间存在一种情愫、爱慕。

“没意思”这个构式主要有4个构式义,其第一个构式义与“有意思”的第一个构式义相反的,具有否定说话人的话语具有“言外之意”语用功能,目的是为了消除他人的误解。有时候为了增强语气,也会在“没”和“意思”之间也插入“这个”或“那个”的修饰词。“没意思”的第二个构式义是表示说话人对某种事物或行为的效果或价值的否定性评价,意思相当于“‘没有必要”或者“没有意义”。“没”和“意思”之间可以加上“什么”、“一点”等修饰语,以增强否定语气。“没意思”的第三个构式义是表示说话人对某种事物的趣味性进行否定性评价,相当于“没有情趣”或“没趣”。就话语功能上来说,这个构式义可以表示说话人对某个事物或行为的不介意、不感兴趣或不以为然的态度,所以有时“没”和“意思”中间也会加上“啥”或“什么”作限定语,表达为“没啥意思”或“没什么意思”,以表明对说话人态度的强调。

“没意思”的第四个构式义与“有意思”的第四个构式义相反,用于否定男对女、女对男或男女彼此之间感情的存在。该构式义表达了说话人的断然性否定,有时也在“意思”前可以加上“一点”、“半点”等限定语,使语气得到增加。

“够意思”这个构式的构式义比较单一,通常用于表达说话人对他人的某种回报、给予或情的肯定。从话语功能的角度看,它可以用程度副词“很”、“非常”、“特别”来修饰,表达说话人赞同的意味,但通常不与表示轻微意义的数量词语如“有点”、“一点”进行搭配。

“小意思”这个构式有2个构式义,第一个构式义是做套语,表示对宾客的招待或赠送的礼物是自己微薄的心意。第二个构式义表达说话人对某件事物满不在乎的态度。

“意思意思”这个构式形成方式跟“x意思”构式其他下位构式比起来显得略为特殊,它是通过“意思”重叠而来。该构式一共有两个构式义,第一个构式义是指给予好处,用钱物打点一下。但至于是什么好处,多大好处,则不能确定,它即能指比较大的好处,也可以指轻微的、不足道的好处。

“不好意思”构式是一个很常用的日常交际用语,它出现的频率也占到“x意思”构式四成以上。“不好意思”构式共有两个构式义,第一个构式义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

“x意思”是一个表达主观情感、情绪、心意的构式,该构式有6个下位构式,且每个下位构式都具有独特的语用意义。它们之间形式上差异导致它们拥有不同的构式义和话语功能,但是它们也有着密不可分联系。每个下位构式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中心词“意思”的含义的影响,部分地对“意思”的含义进行了继承。从某种角度上说,“x意思”是一个以构式义“表达主观情感、情绪、心意“为原型意义的范畴,每个下位构式都是该范畴的成员,它们之间满足家族相似性。

三、结语

本文只是就将构式语法理论运用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出了很宽泛的讨论,其实还有许多具体的问题需要深入的探究,比如,本文举一个“x意思”构式的例子,哪些系列词汇也可归纳成一个系列构式,标准是什么?一个系列构式的范围应该有多广,该如何界定?在归纳构式需不需考虑留学生的母语背景?总之,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还有很多,本文无法一一涉及,希望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学者继续深入研究,拿出更多成果,以更好地指导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参考文献:

[1]Goldberg,A.E.Construction: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The University Chicago Press.1995.

[2][美]Goldberg,A.E.吴海波译.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雷超(1991.10-),男,重庆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重庆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语言学、语义学、应用语言学。

篇5:构式语法理论

第一节、结构式家庭治疗的产生

1、个人背景

结构式家庭治疗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的米纽庆(Minuchin)及他的同僚创立的。最初米纽庆发展出一种理论和一套干预技术用来治疗一些支离破碎的家庭,在其著作《贫民窟的家庭》一书中,他揭示出家庭重构和以及成员间的有效层级形式的需要,奠定了家庭结构理论的基础。随后米纽庆在《家庭及家庭治疗》和《家庭治疗技巧》等书中较详实介绍了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技巧与方法,这两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的形成。

2、理论基础

2.1 交互决定理论

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基于因果的互动增强原理,也即交互决定论。结构式家庭治疗改变的是结构、是过程而不是去找出最初犯错的人,至少个人已经不是重点。米纽庆把病症行为看作家庭对压力的反应以及不能适应正在变化的情境的结果。进而他认为所有家庭成员具有均等的病症性,而不是像家庭努力将问题定在某一位家庭成员上。以交互决定论的视域来看,家庭内的行为模式并非线性因果关系,而是循环决定关系。

2.2 建构主义理论

个人建构理论认为,我们通过自己对环境的独特建构来赋予世界意义,诠释和组织事 件以及对未来作出预测和与之相应对的行动。家庭治疗的对象既包括个人,也包括家庭内部个体及次系统的多样性以及微妙的互动。家庭根据自己所经历或体验到的事件发展

着自己的信念,这些建构又反过来组织他们的经验,反过来去影响下一步的行动。结构是家庭治疗的核心――结构性恰恰体现在家庭在面临变化时形成的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信念与活动模式,并在随后的各类事件中相互影响,交互加强并最终将某一模式固定下来。

2.3其他理论

支撑结构是家庭治疗的理论除了交互决定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其中系统论、控制论、结构功能理论以及依恋理论也在不同程度上对结构式家庭治疗起到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

第二章、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基本理论

结构式家庭治疗一再突出“人的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的观点。个体在社会中,会回应他人所给予的刺激,同样也引发他人对他的回应,个人的体验取决于内外两部分。结构式家庭治疗对家庭求助问题的看法及家庭系统的观点正充分反映着其基本的理念。

第一节、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基本理念

1、关于家庭求助问题

结构式家庭治疗通常以向家庭询问他们是怎样看待现在的问题的形式去探究家庭。家庭,甚至包括被家庭内部认定的症状病人自己,会认为家庭某一个成员的症状是接受治疗的根本原因,认为症状是“病人”个人的问题。结构式家庭治疗师往往会挑战家庭对问题的这种看法,治疗师认为,永远不要十分确信是个人的问题,问题可能在于个体内部,可能在其人际关系的互动之间,也可能在于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之中。

结构式家庭治疗不再视个人为问题中心,而是将焦点集中在家庭的结构以及人际互动过程中,一再强调看待问题的视角必须改变。在界定家庭求助问题时,要看到个人的精神生活并不都是内化的结果。家庭是一个系统,个体是这个系统中的次系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不断互动中,每个人都受到彼此的影响,因而要把个体纳入整个体统中去考虑。另外,家庭结构的改变会带动系统中各成员行为和精神过程也改变。

2、关于家庭系统

结构式家庭治疗描述家庭是一群彼此在情绪、行为上相联系的,生活在一个相同的空间内的人,经由相当长的时间,发展出彼此熟识的、且已定型的互动模式以及许多与此相关的规则。所有家庭成员的认知、情感与行为都是与这个家庭情境互动的产物。每个成员依此像扮演一定的角色那样,发挥一定的功能.。他们是借助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和治疗问题家庭的。

家庭作为一个有机系统会维护它原貌,抗拒超过其所允许范围的变动,且尽可能保持其所偏好的模式。家庭的结构使家庭的成员感到相对舒适,培养其成员间的忠诚感,但同样也使家庭按照先前的形式互动以维持家庭的平衡。恰因如此,结构式家庭治疗认为,症状来源于家庭结构的不平衡,体现在家庭中功能失常的权利层级和界限和对于改变的适应不良。家庭治疗师的任务则是去观察、探索、然后评估家庭的互动模式,预期家庭接下来可能的行动,找出这些家庭系统运行的实质。而其对家庭的治疗目标便是重

篇6:构式语法理论

题 目

学 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成 绩

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技术及其应用评析 教育与传媒学院 心理 072班 齐 长 玉 董 周 法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

摘 要

与个体治疗相比,家庭治疗作为一种新的诠释人类行为的理论框架,代表了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模式。结构式家庭治疗认为,家庭问题根植于内隐而稳固的家庭结构,个人的症状必须在家庭的互动模式中才能充分理解,也必须靠治疗师参与到家庭中去,改变家庭的组织与结构才能消除其症状。它提出的家庭结构、次级系统、界限、整体性、联盟和个人自主性等概念己经成为家庭治疗常用概念的一部分,一些常用技术,如加入、改变空间、建立界限、家庭重构等也已经成为整个家庭治疗领域的常用技术。

上一篇:渣土运输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旧公园,新味道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