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语法歧义

2024-05-07

词汇语法歧义(精选三篇)

词汇语法歧义 篇1

关键词:英语词汇,歧义现象,概念意义,内涵意义

歧义 (ambiguity) 是指一个语言形式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 因此产生不同的理解。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 英语也不例外, 歧义现象是语言交际中较为常见的现象。词汇歧义指由于对句子中某一个词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而产生的歧义。对词汇乃至语言的歧义现象必须做具体的分析, 这对我们准确地理解、翻译以及正确地使用英语语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对由词汇而产生歧义的诸多因素及其积极作用进行探讨, 并对语言中的“内涵意义” (connotative meaning) 与歧义的相关性做一些尝试性的探索。

一、概念意义中的歧义现象及其语言的价值

词的概念意义 (conceptual meaning) 是指词典对词下的定义, 也可称为“外延意义” (denotative meaning) 或“认知意义” (cognitive meaning) 。它是语言交际中所表达的最基本意义;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或概括;是词义的核心。

英语中由于词汇的概念意义而产生歧义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词多义 (polysemy)

一词多义, 顾名思义, 是指一个词有多个不同的概念意义。例如:

The food isn't hot. (热/辣)

The man was hot. (mad) (疯了/十分生气)

然而, 这种“一词多义”即“歧义”在语言中又是如何起着相当“积极”的作用呢?我们可以以英语修辞格之一——双关语为例。人们就是借助语言这种一词多义的特点, 有意地利用词汇歧义达到一语双关的目的。例如: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著名政治家富兰克林 (Franklin) 有句名言:“We must all hang together, or we shall hang separately.”“我们必须团结一致, 否则我们将一个个地被敌人绞死”。这里用了两个hang一语双关, 使他的话语不仅极其生动, 而且具有很强的哲理性, 达到其政治宣传和号召的效果, 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2.实足同形异义词 (full homonym)

实足同形异义词是指那些不但形、音相同, 而且词类也相同, 只是意义不同的词。它和一词多义从表面上看似乎相似, 但它们之间却有着根本的区别。理论上讲,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的词义来自不同的词源, 而后者的意义属于同一个词源。在实践中, 我们可以借助词典来区分:一个词条的是一词多义, 两个以上词条的则是实足同形异义词。

例如:I lost the match.

句中的match是实足同形异义词。match作“火柴”解时, 来自希腊语 (Greek) , 全句的意思是“我丢失了火柴”;而词义“比赛”却源于古英语 (old English) , 全句可理解为“我输掉了这场比赛”。

再如:She liked the ball.

ball作为“球”解, 源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语系 (Scandinavian) ;而作“舞会”解时, 源于法语 (French) 。

在文学作品中, 以同形异义词构成双关语的特别多, 它可以使某些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带有双重意义, 使语言更加生动、俏皮、诙谐、入木三分。如:英国十九世纪著名诗人托马斯·胡德 (Thomas Hood) 在下面这首诗中就成功地运用了arms (手臂/武器) 这个词, 使其一语双关, 从而造成了一种幽默诙谐的艺术效果。

Ben Battle was a soldier bold

And used to war's alarms;

But a cannon ball shot off his legs,

So he laid down his arms.

美国作家海明威 (Ernest Hemingway) 用了同样的双关语作书名A Farewell to Arms, 这里 arms首先指“武器”, 另外, 它也暗示为象征爱情的女人的“双臂”。小说最后以主人公既告别了武器, 也告别了爱情而结束。

3.同音异义词 (homophone)

同音异义词指的是发音相同, 但拼写和意义都不相同的词。如:sew (缝纫) /sow (播种) , flour (面粉) /flower (花) , red (红色的) /read (“读”的过去式) , right (正确的) /write (写) /rite (仪式) 等。这类词, 尤其是在口头交际中, 会给听话人以错觉, 误解说话人的意图, 但如果运用得好, 它可使语言新鲜活泼、达到生动、幽默、讽刺等效果。下面是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在其作品《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一段爱丽丝与白雪王后的对话:

“How is bread made!”

“I know that!” Alice cried eagerly.

“You take some flour——”

“When do you pick the flower, ” The snow White Queen asked, “In a garden, or in the hedges?”

“Well, it isn't picked at all, ” Alice explained: “It's ground——”

“How many acres of ground?” said the Snow White Queen.

作者在这段对话中巧妙地运用了两组同音异义词:flour (面粉) 和flower (花) ;ground (grind的过去分词, 碾碎) 和ground (大地) , 因而使语言效果不同凡响。

又如:On Sunday they pray for you and on Monday they prey on you.

仅一字之差, pray (祈祷) /prey (诈取) , 作者就把那些“今天为你祈祷, 明天对你敲诈”的伪君子们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下面的这条广告也是通过使用同音异义词, 使其语言更具有鼓动性和强烈的说服力:

M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

“我们这里阳光充足, 空气新鲜, 对您的儿子——事业和遗产的继承人——大有好处。”这是一条为海滨浴场作宣传的广告。其中用了两对同音异义词 (sun/son和air/heir) , 构成了两对“双关语” (sun and air和son and heir) 。作者通过对语言音、义上的巧妙搭配和艺术加工, 使其读来饶有韵味, 产生了强烈的号召力。

二、语言中的内涵意义 (connotative meaning) 与歧义的相关性

以上所探讨的歧义现象都是由词的不同的概念意义而引起的。然而, 英语词汇意义并不是单一的, 它由概念意义和关联意义 (associative meaning) 两方面组成。关联意义主要包括:内涵意义、文体意义 (stylistic meaning) 、感情意义 (affective meaning) 、联想意义 (reflected meaning) 、搭配意义 (collocative meaning) 和主题意义 (thematic meaning) 。那么, 语言中的内涵意义可否视为歧义呢?笔者将着重阐述这一命题的可能性。

“内涵意义”是附加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社会、阶级、阶层、集团和个人都可以给一个词附加上内涵意义。例如, woman这个词的概念意义可分为三个语义特征——+人、+男性、+成年 (+human, +male, +adult) 。但我们提到woman的时候, 往往不仅会想到这个词的概念意义 (女人) , 而且常带有心理、社会及时代的特点。这些特点既有褒义的, 也不乏贬义的。这样woman这个词就取得了一些附加的内涵意义:gentle (温柔的) 、compassionate (有同情心的) , frail (脆弱的) , prone to tears (爱哭) , emotional (多愁善感的) , inconstant (水性杨花的) 等。因此, 在不同的场合, “Anyway, she is a woman”这个句子就能表示各种各样的意义, 远不是woman的概念所能包括的。让我们把“内涵意义”和“歧义”作一比较:歧义是指一句话“模校两可”、“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然而, 一个词的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并不总是一致的。而且, 诸多内涵意义之间也存在着差异。这种“不一致”和“差异”就必然会产生歧义。因此,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内涵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 也就是歧义。请看下面的例子:

Home的概念意义是“家庭”。而其内涵意义却可因人而异, 可以是附上“温暖”、“温馨”、“舒适”等等, 也可带有“冷冰冰的”、“令人烦恼的” (对某些不喜欢自己家庭的人而言) 等内涵意义。

“Dr. Jekyll is a butcher.”按其概念意义, 此话是说吉基尔大夫还是个卖肉的, 也就是说他身兼两职。但其引申意义则是指他“凶狠”、“残忍”, 对待病人就像屠夫对待动物一样, 使人觉得他是个职业杀手。

内涵意义作为歧义特别受到文学家们的青睐, 因为文学被认为是“反映真实的、富于想象的语言艺术” (王佐良等, 1987) 。文学既然是“语言艺术”, 它的美自然体现于语言之中, 通过词汇的不同内涵意义来丰富作品的含义是语言艺术的一种体现。“想象”自然也离不开语言的歧义性。歧义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炼、生动、富于想象;还可以把多层意义溶于一词, 使语句余意无穷、耐人寻味。请看英语国诗人布莱克 (William Blake) 《伦敦》一诗的第一节:

I wander through each chartered street,

Near where the chartered Thames

does flow.

And mark in every face I meet,

Marks of weakness, marks of woe.

诗人在写此诗时, 正受着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冲击, 同时又身受产业革命带给手工业者的不尽苦难。诗一开始就呈现给读者一幅形象深刻的画面:诗人带着痛苦的沉思在伦敦街头徘徊, 所看见的都是些可怕的东西。每条街道都成了商人们的专利, 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而大河两岸的人民, 在这种制度下, 却是面黄肌瘦、人人虚弱、哀声载道。

诗人在后两行里一连用了三个“mark”。如果按一般情况处理, 他完全可以用sign, indication等来代替mark, 以免重复。但他并没有这么做, 结果意蕴反而更加丰富深刻。除“标记”外, 它还含有“伤痕” (scar) 、“烙印” (brand) 之义。所以, 诗人除了描写痛苦给人民带来的伤害外, 还暗示出这一切给他的心灵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他感到心在流血。仅一词, 诗人把伦敦市民的痛苦以及他本人的感受描写得纤悉无遗。呈现给读者的是众多灾难、满目疮痍的伦敦。

三、结语

在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时, 理解语言的内涵意义往往比理解其概念意义更难、更复杂、更重要。因此, 笔者认为文学语言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涵意义的深度和广度, 读者应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去挖掘语言深处的内涵和歧义, 以求全面地、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作品。

参考文献

[1]王佐良.英语文体学论文集[G].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0.

[2]王佐良, 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7.

[3]伍谦光.语义学导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4]汪榕培, 李冬.实用英语词汇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3.

[5]Franklin, V.&Rodman, R.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3rd edition[M].New York:CBS College Publishing, 1983.

英语语法词汇 篇2

noun 名词

pronoun 代词

numeral 数词

adjective 形容词

verb 动词

adverb副词

article 冠词

preposition介词

conjunction连词

interjection感叹词

particle 小品词

2. Word building 构词法

conversion 转化

derivation 派生

affixation词缀法

prefix前缀

suffix后缀

compound words 合成词

3.Classification of nouns 名词的分类

common nouns普通名词

proper nouns 专有名词

individual nouns个体名词

collective nouns 集合名词

material nouns 物质名词

abstract nouns 抽象名词

countable nouns 可数名词

uncountable nouns不可数名词

the singular form 单数形式

the plural form 复数形式

the common case 普通格

the possessive case 所有格

the subjective case 主格

the objective case 宾格

person 人称

third person singular 第三人称单数

4. Classification of pronouns 代词的分类

personal pronouns 人称代词

possessive pronouns 物主代词

self pronouns 反身代词

demonstrative pronouns 指示代词

interrogative pronouns 疑问代词

conjunctive pronouns 连接代词

relative pronouns 关系代词

reciprocal pronouns 相互代词

indefinite pronouns 不定代词

5.数词、形容词、冠词

cardinal numerals 基数词

ordinal numerals 序数词

fractional numerals 分数词

the comparative degree 比较级

the superlative degree 最高级

The definite article 定冠词

词汇语法歧义 篇3

[关键词] 现代维吾尔语;转换生成语法;歧义短语

【中图分类号】 H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119-2

一、引言

无论哪一种语言,歧义短语都曾今被语言学家提出过,并做过相应的一些研究工作。但是它们一般只给出歧义短语的定义,语言中所具有的歧义短语现象及所对应的不同形式,最深的研究也只会停止在歧义短语含义上,而并没有对歧义产生的原因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

如下例:

(维吾尔语)

(汉语)

[新][书架]

[新书][架]

[一点儿][没有用的药]

[一点儿没有用的][药]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对这两种语言的歧义现象的研究也只局限在对歧义现象最浅层的描述而已。还没有得到过更深层的解释并不会提供这种现象出现的科学依据。改文章用转换生成语法的一般框架对这些短语进行深层分析并初步的提出这种歧义出现的语法根据。首先,提出以前的研究方法并它的局限性,然后介绍转换生成语法这方面的优势部分。最后,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深层分析并不同意义进行对比。

二、传统语法框架下的现代维吾尔语歧义短语研究并它的局限性

在过去对歧义短语引起过研究兴趣,对于维吾尔语歧义短语问题几本书提起过并给过定义。但不能更深一步的解释其原因。其实对其现象传统语法不能给解释。因为传统语法重视的是用语言的表面上的解释不能深层和认知方面的解释。

现代维吾尔语是具有丰富的后缀词和修饰词及核心词至后的语言。在过去的语言研究中始终重视的是实词为核心,虚词为辅的观点,后缀词和修饰词的地位忽略。按照传统语法的观点虚词为辅,只依赖于自己所结合的实词的附加成分而已。例如:

众所周知,研究“格”,“人称”…等范畴时经常跟名词,动词…等实词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从未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语法成分和语言现象。

其实,歧义短语研究的关键是词和词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歧义短语属于语言认知研究领域。只看形式不能给解释这种语义方面的问题,其需要把句子的深层结构来分析其现象。传统语法能分类语言资料但不能解释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和本质作用。把句子成分分主语,谓语,补语等分类,不能更加一步解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本质。所以形式上一样的这种短语表示不同含义的现象方面传统语法不能分析。反而转换生成语法在传统语法基础上不足于它所缺陷对语言现象进行思维方面的解释重视语言资料的内部组合和关系,所以转换生成语法研究这种认知方面的现象具有优越性。其研究歧义短语的优越性在下。

转换生成语法这个名称对每一个语言研究员来说很熟悉的。但它的研究方法对很多语言学研究员来说不怎么熟悉。 其实它跟传统语法完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解释语法的。所以跟传统语法差别很大。本文中只用它的有部分研究方法来分析现代维吾尔语的歧义短语现象。

1.转换生成语法框架下把维吾尔语的语类和传统语法框架下的语类是不一样的。转换生成语法框架下把维吾尔语的语类划分为词汇语类和功能语类两大类。这种分法也可以跟传统的实词类和虚词类的分法相提并论,不过还是有区别的。词汇语类与传统的实词类大致相同,但功能语类的内容比传统的虚词类多得多,它不但包括传统的虚词,而且也包括起语法功能的所谓构形附加成分,而传统的词类无法包括这么多内容。词汇语类也就是具有实词意义的语类。维吾尔语的词汇语类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模拟词、动词 (即实义动词)等8类。功能语类包括只有语法意义而没有词汇意义的后置词、连词、语气词、感叹词、助动词 (即虚义动词)以及表示数、格、语态、体、否定、静词化、时、人称、语气(式)等语法变化的功能成分。

转换生成语法把功能类看做句法的中心地位,功能类起核心作用的,这跟传统语法相反。把功能类分开实词类研究。在句法上它是官方地位的。

例如:

名词+格语缀=格短语。

上面

2.不仅从功能类的正字法方面进行研究,而且还要对整个短语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

由此可见传统语法的局限性不能充分的解释现代维吾尔语的歧义短语现象,因此本文将采用转换生成语法对维吾尔语的歧义短语进行分析,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回答歧义短语具有多义现象的原因。

三、用转换生成语法分析现代维吾尔语的歧义短语现象

本文根据所搜集的语料把现代维吾尔语的歧义短语初步分成以下6类。每一类中将采用2个句子来分析,并给出每个句子的不同句法结构及语义。从分析画出来的树形图就能明确的看出产生歧义短语的原因。

1.被“-liq,-lik”后缀语修饰的歧义短语

(一辆马车有四匹马.) (四辆马车,每辆有马。)

2.被“-ni”格后缀语修饰的歧义短语

(两辆车的轮子。) (有两个轮子的车。)

3.被第三人称语缀修饰的歧义短语

(爸爸收藏的照片。) (爸爸的照片。)

4.偏正关系的歧义短语

(笔袋是彩色的。) (笔袋里的笔是彩色的。)

5.被否定语缀修饰的歧义短语(这类的就是句子,它们的树形图比较复杂的所以只给分析,没有给树形图。)

6.带指示代词的歧义短语

四、总结

转换生成语法就是为最详细,最深层的结构进行分析为目的研究语言的新方法,该论文用这个研究方法来进行分析现代维吾尔语中的歧义短语现象。分析的过程为:首先,仔细的考察和积累书面和口语资料,并对其进行比较以获得第一手分类资料;其次,分别对每一个分类中歧义短语的各种不同的含义和出现歧义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整理;最后,通过画出每条句子的树形图来更加仔细的揭示各种类型的短语结构深层。但现在还处于初步的研究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资料:

[1]力提甫·托乎提.阿尔泰语言的句法结构[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2]程适良.现代维吾尔语语法[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3]Andrew Redford.Minimalist Syntax: Exploring the Structure of 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2009.

[4]黄国营.现代汉语的歧义短语[J].语言研究,1985,(1).

上一篇:TD-LTE网络优化下一篇:复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