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人常见的十大通病

2024-05-12

企业文化人常见的十大通病(共8篇)

篇1:企业文化人常见的十大通病

企业文化人常见的十大通病

1、缺乏悟性

一个人文化层次的高低,不是由知识多少决定的,也不是由技艺水平决定的,而是由悟性高低决定的。搞文化的人缺乏悟性,实在是不配从事这个行业。因为企业文化的任务,就是要启发提升觉悟。如果自己都缺乏悟性,又怎么能去启发提升别人?很遗憾地说,我接触的绝大多数人,所谓的企业文化人,悟性太低甚至根本没有。不少人可以写的一手好字,好诗,好文章,画的一手好画,能够设计出很漂亮的图案,艺术水准和技艺水平都不错,演讲起来可谓是滔滔不绝,所写的文章也可谓是洋洋洒洒,但总让人觉得缺乏一种灵性。这种灵性,就是一种对天地人生的感悟能力。作为一个文化人,本来应该通天晓地,贯古通今,博览群书,历经沧桑,眼界开阔,视野广大才行。悟性极高的人,甚至能够与天地对话,在远古和未来之间纵横驰骋,心灵自由思想奔放,从不拘泥束缚在某个具体事务,也从不固执矜持在某个陈旧观念。他们总是能够全面地、联系地、动态地看待问题。他们个性洒脱风度飘逸,完全没有一般文人常见的迂腐酸气,更没有市侩俗人所有的贪欲铜臭。当然,这种境界普通人很难达到,但作为企业文化人,至少应该保留一点最基本的灵性,能够领悟一些无形的东西,能够透过表象看本质,能够把握事物内在深藏的灵魂。缺乏这种基本的灵性和悟性,就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文化装修工。既然自己只能停留在这个层次,就不要埋汰抱怨自己怀才不遇,命运不公,就不要责怪企业文化被边缘化。

缺乏悟性并非只有基层企业文化人,就是一些所谓的专家大师权威学者,也同样缺乏真正的悟性,他们只看到企业文化的外在表象,根本就不懂得其活的内在本质。整个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都建立在外在表象之上,而对企业文化活的灵魂,则完全没有任何感悟和把握。他们的理论学说,都是东拼西凑抄袭而来,从洋人的故纸堆里剽窃而来。他们热衷于从外向内宣贯落地,很少能够由内而外启发提升,因为他们自己都没弄懂,什么是真正的企业文化。人的悟性来源于哲学头脑,来源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来源于对客观实际的深入思考。现在很多的所谓专家大师权威学者,都不学习不领会哲学根本原理,也不愿意深入思考实际问题,当然无法达到悟性的境界。他们靠着自己的职称地位做招牌,拿着洋人的只言片语当令箭,到处招摇撞骗欺世盗名。由于他们把持着理论学术高地,一般企业人士是没法与他们争辩的。因此,他们的企业文化理论学说,误导了中国企业几十年,并且还将继续误导下去,却无法从根本上加以颠覆推翻。

2、不懂幽默

缺乏幽默感与缺乏悟性是直接相关的。正是因为没有一种灵魂沟通的能力,所以才不会领悟事物之中的生趣灵机,不懂得他人的诙谐幽默,显得非常僵硬呆板,一本正经。自己既不善于开玩笑,也不领悟别人的逗趣,常常误解别人的友好善意,弄得场面十分尴尬扫兴。搞企业文化的,就只能谈论企业文化,谈其他话题就是不务正业,歪门邪道。对丰富多彩的世界,缺乏一种心灵相通的渠道。缺乏幽默感的人,不论是讲话还是做事,都让人觉得生硬无趣,兴味索然。因此,在与人沟通交流方面十分困难。有悟性懂幽默的人,总是能够与人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一点能力的缺乏,是作为企业文化人的一个大忌。

3、气量狭小

当今企业文化人普遍缺乏涵养,气量狭小,心胸偏狭,不能容人恕己。一方面是因为缺乏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缺乏身心修养和精神内涵,一方面是缺乏广阔的开放视野,以及远大的崇高追求。很多人总是局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眼睛从来不向外看。喜欢拿自己的好恶作为标准,看待和要求外面的一切。符合自己口味的就亲近,不符合自己口味的就拒绝。一些人甚至有一种洁癖,不能容忍一点点与己不同的人和事。缺乏和谐包容的心胸,缺乏平等合作的精神,缺乏真诚仁爱的情怀,缺乏容人恕己的雅量,缺乏沟通交融的能力,缺乏互利共赢的境界。不合群,不团结,不宽容,不亲和,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好冷嘲热讽,好指桑骂槐,好批评指责,好使性子耍脾气,对事拆台多建设少,对人打击多鼓励少。即便是一个小小的QQ群,一个论坛空间,一份企业内刊,也动不动要求统一名片,禁止这禁止那,板着一副面孔踢人训人。没有一种海纳百川包容一切的气度,自己又没有感召吸引他人的魅力,只能靠手中一点点可怜的管理权利,在那里发号施令,逞凶作威,盛气凌人,显得十分小家子气。

对专家大师权威学者来说,气量狭小表现为一种学霸作风。在企业文化理论学说上,自以为是自高自大,标榜自己攻击别人,热衷于自创门派自立山头,拒绝吸取借鉴他人。大言不惭地声称自己正宗正统,拿企业的成就当作自己的成功案例。

4、不切实际

许多企业文化人从不介入和关心企业经营,不仅仅是因为岗位职能所限,也是因为自己既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这些企业文化人整天只是玩文字搞文化,对企业具体实际问题漠不关心,毫无兴趣,完全脱离企业现实需求,自己独自在一旁浮想联翩好高骛远。留恋驻足于办公室的桌椅电脑,从不深入企业车间和市场客户。眼睛只会向上看,不会左右内外看,更不会向下看,一切以老板上级旨意惟命是从。

对专家大师权威学者来说,不切实际表现为主观武断。他们只看到企业文化的表象,不知道优秀企业文化不是凭空而来的,不能脱离环境条件产生、存在、发展和作用。他们以为自己可以编造一个企业文化体系,只要通过强行宣贯落地就可以成功。他们完全不考虑企业内外环境条件,主观武断地将空洞的教条强加给企业。他们只追求企业文化的“体系化”,也就是外表的高大全;却不愿使企业文化“机制化”,也就是要发挥企业文化的实用功能。他们只顾播种插秧,却不顾土壤的基本条件。

5、知识单一

不少企业文化人都是从大专院校出来,进入企业直接从事企业文化工作的。除了学校里那点可怜的书本知识,就是一些道听途说的八卦新闻,要么就是网络论坛的只言片语。特别是一些文科学生,对企业经营没有任何感觉,也从不主动去博览群书,增长见识,扩大视野,深入实际,总在办公室里为文化而文化。知识面单一,学科偏狭,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如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物流,财务金融等都没有兴趣,只会玩弄棋琴书画,诗歌辞赋,电脑键盘,可乐烟酒。知识单一导致思想容易固步自封,没有全盘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缺乏哲学修养和辩证思维,缺乏直面现实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毅力。一些基层企业文化人,更是整天沉湎于网络虚拟空间,沉醉于虚无幻想和自欺欺人当中。

6、技能不专

不少企业文化人像万金油一样,什么技能都会一点,但又什么都不专深。本来,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这算是一件好事,因为在这些企业内,通常都是一人顶几个人,乃至是几个人用的。但缺乏一种自己特别专的技能,对自己个人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最好的情况是一专多能,既能应付多种任务需要,又能在某个领域追求卓越。没有一项自己特别专深的技能,不仅可能影响目前的地位,而且也可能丧失更好的发展机遇。企业文化不管理论多么冠冕堂皇,最终还是要靠具体措施落实的。演讲,培训,书法,绘画,写作,赋诗,设计,制图,策划,组织,舞蹈,歌唱,表演,体育等等,都是自己可以专注发展的领域。一招鲜吃遍天,只要自己有一门专深的技能,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做到极致,就总会有一天出类拔萃,进入登峰造极的无上境界。也可以选择一个跨学科领域,在这个领域里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比如做一个将军里的诗人,诗人中的将军。当无法在一个领域取得绝对优势的时候,可以在跨领域里取得相对优势。这种发展模式最容易获得成功。

7、思想懒惰

现代人普遍思想懒惰精神涣散,满足于物欲追求肉体刺激。作为企业文化人,如果也染上这种流行病,则必然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泥潭之中。思想懒惰首先表现为不爱学习,其次是不愿创新,最终是不思进取不想变革。这样的人,将很快被现代社会所淘汰。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之快,思想活跃程度之高,都是过去无法想象的。如果放弃了自己的思想活力,整个人就会显得古板老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没有先进思想的引领,企业文化就不可能保持先进。一步跟不上,就会步步跟不上。一旦落伍太多,要想重新追赶就会很困难。思想懒惰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思维机械片面僵化,不愿也不会全面联系动态地思维,看问题做事情都容易陷入极端、偏激、片面、浅表、孤立、绝对、僵化、保守、务虚、空谈的怪圈之中。这一点毛病,不仅一般企业文化人有,就是一些所谓的专家大师也根深蒂固。这些所谓的专家大师,习惯于书里来书里去,照搬抄袭洋人的理论学说,不愿意结合中国企业实际思考,不愿意面对经营中具体实际问题,满足于演讲出书,写文章出论文,到处骗取钱财沽名钓誉。在他们的所作所为当中,看不到一点自己的独立思想和务实态度。不仅带坏了学风,也误导了中国企业。

8、浮夸空谈

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是古人对一些华而不实的人的描写,也适用于当今的一些企业文化人,特别是一些所谓的专家大师学者权威。这些人理论上说起来头头是道,弄出一大堆文字图表符号公式,用貌似科学的谎言愚弄老百姓,又是引经据典又是旁征博引,把企业文化吹得天花乱坠无所不能。这些人热衷于形式主义,偏爱于表面功夫,擅长于瞎编乱造,习惯于胡吹乱侃。所建立的理论体系华丽无比,所操作的经典套路轻车熟路,从诊断、提炼、编造、宣贯,都形成了一个个模板工具,看起来是那样的冠冕堂皇,严谨系统,但就是不急企业之所急,不想企业之所想,不研究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好端端的企业文化,被这些人弄成了一个天大笑话。这些人就像皇帝的新衣故事里的骗子一样,用一个虚构的企业文化故事诱人上钩。这些人至今也不愿承认现实,继续在那里忽悠糊弄广大企业。

9、偏激浮躁

情绪偏激和心态浮躁,不是企业文化人特有的,而是当今中国人普遍存在的。只不过由于文化人喜欢舞文弄墨,经常上网灌水,所以显得比一般人突出明显。企业文化人中间,也不乏很多愤青。一些专家大师权威学者,也总是带有偏激情绪观人睹物。企业文化人如果总是怀有情绪,带着有色眼睛,就会更为加重自己以上各种毛病,尤其是心胸狭隘和脱离实际。心态浮躁的企业文化人,没有放长线钓大鱼的战略眼光和恒久耐心,总是急于出业绩出成就,容易导致自己脱离企业客观实际,也不顾老板主观意志,自说自话地搞企业文化,很容易使自己碰壁栽跟斗。心态浮躁的企业文化人,也容易失去内心的宁静和空寂,让心智被贪嗔痴慢疑阻塞,从而影响自己的智慧增长,不能吸收新知识新技能,不能做到务实公正客观全面,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容易犯错误。

boxuelun.com jnxdx.com yxhjchina.com jessiehk.com bjbhzhy.com cf100u.comlvsgw.com lsjiaonang.com zuoxuanroujian3.com kaoforging.com wdchangyang.com micro-find.com cqsjyjy.com tantea.org huayueting1.com sunny-lighting.net

fjyougo.com tcspharm.com luyuanyx.com10、机械麻木

与偏激浮躁相反,一些企业文化人则陷于机械麻木的状态之中。这些人每天机械地重复着份内工作,陶醉迷恋于自己的小日子小生活,沉湎痴迷在几个人的小圈子里,对企业及周围的一切都麻木不仁,失去应有的感觉和反应。这些人不仅懒得思想,也懒得言语,更懒得学习,懒得行动。他们很少或几乎从不读书,不看报,不研究,不思考。凡事随波逐流,得过且过,与世无争,不思进取。他们讨厌改变,害怕变革,不想创新,懒于创造,习惯于老一套旧方式。只要是大多数人说对的东西,就绝对不会怀疑反对。只要是大多数人使用的方法,就拿来主义照搬照抄。自己总是跟着感觉走,永远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老板上级的旨意就是一切,只要听话照做即可。

总之,以上十个常见通病,影响企业文化人的成长进步,也影响企业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是所有企业文化人都应该克服纠正的。不仅是基层企业文化人,就是所谓的专家大师权威学者,也要自觉检查自己身上所有的毛病。还是那句话,企业文化人要首先文化自己。没有自己的修心养性,经常自我反省提升觉悟,做企业文化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篇2:企业文化人常见的十大通病

· 专注业务发展,缺少文化的总结与梳理; · 企业文化体系散乱,难以形成合力; · 照搬其它企业,缺乏自身特色和适应性; · 文化理念不清晰,员工认知混乱; · 文化与战略不匹配,缺乏方向感; · 文化与管理制度相脱节,流于形式; · 将文体活动等同于企业文化; · 文化建设急于求成,虎头蛇尾; · 文化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能力不足; · 文化管理机构和制度缺失,工作难以统筹。

交广国际企业文化管理咨询的服务内容

篇3:企业文化人常见的十大通病

钢筋混凝土工程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物承受荷载的主要部位,因此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好坏与建筑物的安危与寿命息息相关。下面就几种钢筋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加以分析,并根据施工现场管理经验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1 混凝土配合比不准

1.1 现象。

混凝土拌合物松散,保水性差,浇注时难以振捣密实,容易产生离析现象,浇注后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1.2 原因分析。

(1)混凝土配合比没有经过认真测量、试配,材料配比不当,水灰比大,石子多,砂子少;(2)使用的原材料不符合施工配合比的设计要求,水泥受潮,活性下降;骨料级配不符合要求;杂质多;搅拌用水不符和要求;砂、石中的含水率未被扣除或含水率测量不准;(3)材料用量未经称重或称量器具未校正,误差大,用体积比代替重量比,导致材料用不符合配合比要求;(4)外加剂称量不准,添加顺序有误;(5)质量管理不严格,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搅拌均匀,造成混凝土匀质性差,性能达不到要求。

1.3 预防措施。

(1)混凝土配合比应该认真设计和试配,以达到设计强度和性能要求以及施工时的和易性要求;(2)确保混凝土搅拌的原材料质量,所有材料进场前必须出示合格证;水泥应有质量证明文件;砂、石级配要符合要求,含泥量应符合要求;堆场时应将场地基底清理干净,防止杂草、树根等杂物混入;(3)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进料前要严格控制进料比例,称重工具使用前要经过计量部门检验,使用中要定期进行校核;(4)外加剂用量必须严格按照经检验合格试块的掺用量加入,并按规定顺序及时间加入;(5)严格保证搅拌时间,以使混凝土充分搅拌均匀;(6)混凝土运输时必须采用不易使混凝土产生离析、漏浆的运输工具。

1.4 治理方法。

发现问题必须立即停止使用有问题的混凝土,对于已经浇筑完成部位必须报请技术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2 现浇楼板钢筋保护层不准

2.1 现象。

浇筑混凝土前发现板的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规范要求,现浇板浇筑后,板底出现裂缝,悬臂板板层出现裂缝,凿开混凝土检查,发现保护层不准。

2.2 原因分析。

(1)保护层垫块厚度不准或垫块垫的太少;(2)工人操作时踩踏,造成垫块滑移;

2.3 预防措施。

(1)检查垫块厚度是否准确,并根据板的面积大小适当垫够垫块;(2)在垫完垫块后要在钢筋上垫好马蹬,铺上跳板,人员在浇筑混凝土时要在跳板上行走、运料。

24治理方法。

板缝不大时可用环氧树脂压力灌注,漏筋处用1:2.5水泥砂浆抹面,裂缝过大或大面积漏筋应请权威部门鉴定后再处理。

3 柱子外伸钢筋错位

3.1 现象。

下柱外伸钢筋从柱顶甩出,位置偏出柱子过大。

3.2 原因分析。

(1)钢筋安装后,固定钢筋措施不可靠,发生位变;(2)浇筑混凝土时被振捣器或其他操作机器碰歪撞斜,没有及时校正。

3.3预防措施。

(1)在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定好,然后用铁卡或木方卡好固定,浇筑混凝土前再复查一遍,如发生位移,则应校正后再浇筑混凝土;(2)注意浇筑操作时,尽量不碰钢筋,浇筑过程中随时检查,及时校正。

3.4治理方法。

会同设计部门现场勘察后,对于偏差过大,不能矫正的必须重新施工。

4 麻面

4.1 现象。

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凹坑、底点,形成粗糙面,影响观感,但没有漏筋现象。

4.2 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掉;(2)木模板表面未用水润湿或润湿不充分,构件表面水分被模板吸附,导致构件表面混凝土强度下降;(3)模板接缝不严,发生局部漏浆,在板缝位置出现麻面;(4)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完全排出,停留在构件表面形成麻面;(5)模板隔离剂漏刷或涂刷不均匀;(6)拆模过早,混凝土表面水泥浆粘在模板上,产生麻面。

4.3 预防措施。

(1)模板选用12mm镜面竹模板,浇筑前将模板表面杂物清除干净;(2)浇筑前将模板用水充分润湿充分;(3)模板接缝应密实,接逢处应粘贴胶条;(4)混凝土应按要求分层振捣密实,防止漏振;(5)模板隔离剂涂刷均匀,施工前加强检查,发现漏刷及时补刷,并确保涂刷质量;(6)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拆模时间,防止拆模过早。

4.4 治理方法。

麻面主要影响外观,表面需要做装饰的,可不做处理;表面不再做装饰的可用清水刷洗干净麻面部位,表面充分润湿后用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光,加强养护。

5 缺棱掉角

5.1 现象。

结构构件边角处或预留洞口边处,局部有混凝土脱落现象,造成构件尺寸不规整,截面不规则,棱角缺失。

5.2 原因分析。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未润湿或润湿不够;浇筑后混凝土养护不好,导致棱角处混凝土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从而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拆模时棱角缺失;(2)侧面非承重模板拆除过早;(3)拆模时棱角处保护措施不够或受外力作用被撞掉;(4)冬季施工时混凝土保温措施不到位导致局部受冻,拆模时掉角;(5)模板漏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匀。

5.3 预防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前必须充分润湿,浇筑后加强混凝土养护;(2)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上才能拆除侧面模板;(3)拆模时加强混凝土保护措施,避免外力过大、过猛作用;(4)冬季施工做好混凝土保温措施,防止发生冻害;(5)模板隔离剂涂刷均匀,防止漏刷。

5.4 治理方法。

将缺失部位松散颗粒凿除,清水冲刷干净,缺失部位比较小时用1:2.5水泥砂浆补齐,缺失较大时,支模用高于原混凝土强度—个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补齐,加强养护。

6 保护性能不良

6.1 现象。

混凝土保护层受到破坏,或混凝土保护性能不良,钢筋发生锈蚀,钢筋膨胀导致混凝土开裂。

6.2 原因分析。

(1)钢筋混凝土工程在施工时形成的表面缺陷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彻底,导致钢筋在外界不良环境作用下发生锈蚀;(2)混凝土内氯盐外加剂掺量过大或在禁用氯盐环境中使用了氯盐外加剂;

6.3 预防措施。

(1)钢筋混凝土工程在施工时形成的表面缺陷必须及时修补,并保证修补质量;(2)严格按照使用说明的用量掺加外加剂,在高湿度、含有侵蚀性介质等禁止使用氯盐外加剂的环境及水位升降等部位不得使用氯盐外加剂。

6.4 治理方法。

(1)混凝土裂缝用环氧树脂灌压填缝;(2)对于发生锈蚀的钢筋,应彻底清除铁锈,凿除锈蚀部位周围的混凝土,用清水冲刷干净高于原混凝土强度一个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压密实,加强养护;(3)对于钢筋锈蚀引起的混凝土大面积开裂,必须会同设计单位等部门进行灾害等级鉴定,共同制定处理方案,经批准后再做处理。

7 漏筋

7.1 现象。

混凝土结构拆模时发现表面有钢筋漏出。

72原因分析。

(1)保护层垫块垫的间距过大或浇筑混凝土时移位、脱落;(2)钢筋成型尺寸与设计尺寸偏差超出规范要求;(3)钢筋龙骨定位不准;(4)振捣混凝土时,振捣棒或其他外力碰到钢筋,使其了发生位移。

73预防措施。

(1)垫块按照施工验收规范放置,加固牢靠,施工期间加强检查,发现缺失及时补位;(2)严格按照钢筋设计尺寸控制成型尺寸;(3)钢筋龙骨绑扎牢固,安放时要定位准确;(4)加强施工管理,避免振捣混凝土时振捣棒或其他外力碰到钢筋,发现钢筋龙骨位移及时校。

7.4 治理方法。

范围不大的漏筋,将漏筋部位浮动的混凝土凿除,用清水冲刷干净,用1:2.5水泥砂浆修补抹平。在主要受力部位、漏筋创面比较大,应该经过专家技术鉴定后采取相应加固措施。

钢筋混凝土工程还有其他质量通病,上述列举了几种常见的质量通病的现象、成因,并总结了其预防措施和治理方法,不当之处请多多指正。

摘要:就几种钢筋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加以分析,并根据施工现场管理经验,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篇4:企业文化人常见的十大通病

一个人文化层次的高低,不是由知识多少决定的,也不是由技艺水平决定的,而是由悟性高低决定的。搞文化的人缺乏悟性,实在是不配从事这个行业。因为企业文化的任务,就是要启发提升觉悟。如果自己都缺乏悟性,又怎么能去启发提升别人?很遗憾地说,我接触的绝大多数人,所谓的企业文化人,悟性太低甚至根本没有。不少人可以写得一手好字,好诗,好文章,画得一手好画,能够设计出很漂亮的图案,艺术水准和技艺水平都不错,演讲起来可谓是滔滔不绝,所写的文章也可谓是洋洋洒洒,但总让人觉得缺乏一种灵性。这种灵性,就是一种对天地人生的感悟能力。作为一个文化人,本来应该通天晓地,贯古通今,博览群书,历经沧桑,眼界开阔,视野广大才行。悟性极高的人,甚至能够与天地对话,在远古和未来之间纵横驰骋,心灵自由思想奔放,从不拘泥束缚在某个具体事务,也从不固执矜持在某个陈旧观念。他们总是能够全面地、联系地、动态地看待问题。他们个性洒脱风度飘逸,完全没有一般文人常见的迂腐酸气,更没有市侩俗人所有的贪欲铜臭。当然,这种境界普通人很难达到,但作为企业文化人,至少应该保留一点最基本的灵性,能够领悟一些无形的东西,能够透过表象看本质,能够把握事物内在深藏的灵魂。缺乏这种基本的灵性和悟性,就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文化装修工。既然自己只能停留在这个层次,就不要埋汰抱怨自己怀才不遇,命运不公,就不要责怪企业文化被边缘化。

2.不懂幽默

缺乏幽默感与缺乏悟性是直接相关的。正是因为没有一种灵魂沟通的能力,所以才不会领悟事物之中的生趣灵机,不懂得他人的诙谐幽默,显得非常僵硬呆板,一本正经。自己既不善于开玩笑,也不领悟别人的逗趣,常常误解别人的友好善意,弄得场面十分尴尬扫兴。搞企业文化的,就只能谈论企业文化,谈其他话题就是不务正业,歪门邪道。对丰富多彩的世界,缺乏一种心灵相通的渠道。缺乏幽默感的人,不论是讲话还是做事,都让人觉得生硬无趣,兴味索然。因此,在与人沟通交流方面十分困难。有悟性懂幽默的人,总是能够与人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一点能力的缺乏,是作为企业文化人的一个大忌。

3.气量狭小

当今企业文化人普遍缺乏涵养,气量狭小,心胸偏狭,不能容人恕己。一方面是因为缺乏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缺乏身心修养和精神内涵,一方面是缺乏广阔的开放视野,以及远大的崇高追求。很多人总是局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眼睛从来不向外看。喜欢拿自己的好恶作为标准,看待和要求外面的一切。符合自己口味的就亲近,不符合自己口味的就拒绝。一些人甚至有一种洁癖,不能容忍一点点与己不同的人和事。缺乏和谐包容的心胸,缺乏平等合作的精神,缺乏真诚仁爱的情怀,缺乏容人恕己的雅量,缺乏沟通交融的能力,缺乏互利共赢的境界。不合群,不团结,不宽容,不亲和,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好冷嘲热讽,好指桑骂槐,好批评指责,好使性子耍脾气,对事拆台多建设少,对人打击多鼓励少。即便是一个小小的QQ群,一个论坛空间,一份企业内刊,也动不动要求统一名片,禁止这禁止那,板着一副面孔踢人训人。没有一种海纳百川包容一切的气度,自己又没有感召吸引他人的魅力,只能靠手中一点点可怜的管理权力,在那里发号施令,逞凶作威,盛气凌人,显得十分小家子气。

对专家大师权威学者来说,气量狭小表现为一种学霸作风。在企业文化理论学说上,自以为是自高自大,标榜自己攻击别人,热衷于自创门派自立山头,拒绝吸取借鉴他人。大言不惭地声称自己正宗正统,拿企业的成就当作自己的成功案例。

4.不切实际

许多企业文化人从不介入和关心企业经营,不仅仅是因为岗位职能所限,也是因为自己既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这些企业文化人整天只是玩文字搞文化,对企业具体实际问题漠不关心,毫无兴趣,完全脱离企业现实需求,自己独自在一旁浮想联翩好高骛远;留恋驻足于办公室的桌椅电脑,从不深入企业车间和市场客户;眼睛只会向上看,不会左右内外看,更不会向下看,一切以老板上级旨意惟命是从。

对专家大师权威学者来说,不切实际表现为主观武断。他们只看到企业文化的表象,不知道优秀企业文化不是凭空而来的,不能脱离环境条件产生、存在、发展和作用。他们以为自己可以编造一个企业文化体系,只要通过强行宣贯落地就可以成功。他们完全不考虑企业内外环境条件,主观武断地将空洞的教条强加给企业。他们只追求企业文化的“体系化”,也就是外表的高大全;却不愿使企业文化“机制化”,也就是要发挥企业文化的实用功能。他们只顾播种插秧,却不顾土壤的基本条件。

5.知识单一

不少企业文化人都是从大专院校出来,进入企业直接从事企业文化工作的。除了学校里那点可怜的书本知识,就是一些道听途说的八卦新闻,要么就是网络论坛的只言片语。特别是一些文科学生,对企业经营没有任何感觉,也从不主动去博览群书,增长见识,扩大视野,深入实际,总在办公室里为文化而文化。他们知识面单一,学科偏狭,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如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物流,财务金融等都没有兴趣,只会玩弄棋琴书画,诗歌辞赋,电脑键盘,可乐烟酒。知识单一导致思想容易固步自封,没有全盘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缺乏哲学修养和辩证思维,缺乏直面现实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毅力。一些基层企业文化人,整天沉湎于网络虚拟空间,沉醉于虚无幻想和自欺欺人当中。

6.技能不专

不少企业文化人像万金油一样,什么技能都会一点,但又什么都不专深。本来,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这算是一件好事,因为在这些企业内,通常都是一人顶几个人,乃至是几个人用的。最好的情况是一专多能,既能应付多种任务需要,又能在某个领域追求卓越。

没有一项自己特别专深的技能,不仅可能影响目前的地位,而且也可能丧失更好的发展机遇。企业文化不管理论多么冠冕堂皇,最终还是要靠具体措施落实的。演讲,培训,书法,绘画,写作,赋诗,设计,制图,策划,组织,舞蹈,歌唱,表演,体育等等,都是自己可以专注发展的领域。一招鲜吃遍天,只要自己有一门专深的技能,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做到极致,就总会有一天出类拔萃,进入登峰造极的无上境界。也可以选择一个跨学科领域,在这个领域里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比如做一个将军里的诗人,诗人中的将军。当无法在一个领域取得绝对优势的时候,可以在跨领域里取得相对优势。这种发展模式最容易获得成功。

7.思想懒惰

现代人普遍思想懒惰、精神涣散,满足于物欲追求肉体刺激。思想懒惰首先表现为不爱学习,其次是不愿创新,最终是不思进取不想变革。这样的人,将很快被现代社会所淘汰。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之快,思想活跃程度之高,都是过去无法想象的。如果放弃了自己的思想活力,整个人就会显得古板老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没有先进思想的引领,企業文化就不可能保持先进。思想懒惰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思维机械片面僵化,不愿也不会全面联系动态地思维,看问题做事情都容易陷入极端、偏激、片面、浅表、孤立、绝对、僵化、保守、务虚、空谈的怪圈之中。这一点毛病,不仅一般企业文化人有,就是一些所谓的专家大师也根深蒂固。这些所谓的专家大师,习惯于书里来书里去,照搬抄袭洋人的理论学说,不愿意结合中国企业实际思考,不愿意面对经营中具体实际问题,满足于演讲出书,写文章出论文,到处骗取钱财沽名钓誉。在他们的所作所为当中,看不到一点自己的独立思想和务实态度。不仅带坏了学风,也误导了中国企业。

nlc202309032106

8.浮夸空谈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是古人对一些华而不实的人的描写,也适用于当今的一些企业文化人,特别是一些所谓的专家大师学者权威。这些人理论上说起来头头是道,弄出一大堆文字图表符号公式,用貌似科学的谎言愚弄老百姓,又是引经据典又是旁征博引,把企业文化吹得天花乱坠无所不能;这些人热衷于形式主义,偏爱于表面功夫,擅长于瞎编乱造,习惯于胡吹乱侃,所建立的理论体系华丽无比,所操作的经典套路轻车熟路,从诊断、提炼、编造、宣贯,都形成了一个个模板工具,看起来是那样地冠冕堂皇,严谨系统,但就是不急企业之所急,不想企业之所想,不研究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好端端的企业文化,被这些人弄成了一个天大笑话。这些人就像《皇帝的新衣》故事里的骗子一样,用一个虚构的企业文化故事诱人上钩。这些人至今也不愿承认现实,继续在那里忽悠糊弄广大企业。

9.偏激浮躁

情绪偏激和心态浮躁,不是企业文化人特有的,而是当今中国人普遍存在的。只不过由于文化人喜欢舞文弄墨,经常上网灌水,所以显得比一般人突出明显。企业文化人中间,也不乏众多愤青。一些专家大师权威学者,也总是带有偏激情绪观人睹物。企业文化人如果总是怀有情绪,带着有色眼睛,就会更为加重自己以上各种毛病,尤其是心胸狭隘和脱离实际。心态浮躁的企业文化人,没有放长线钓大鱼的战略眼光和恒久耐心,总是急于出业绩出成就,容易导致自己脱离企业客观实际,也不顾老板主观意志,自说自话地搞企业文化,很容易使自己碰壁栽跟斗。心态浮躁的企业文化人,也容易失去内心的宁静和空寂,让心智被贪嗔痴慢疑阻塞,从而影响自己的智慧增长,不能吸收新知识新技能,不能做到务实公正客观全面,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容易犯错误。

10.机械麻木

与偏激浮躁相反,一些企业文化人则陷于机械麻木的状态之中。这些人每天机械地重复着份内工作,陶醉迷恋于自己的小日子小生活,沉湎痴迷在几个人的小圈子里,对企业及周围的一切都麻木不仁,失去应有的感觉和反应。这些人不仅懒得思想,也懒得言语,更懒得学习,懒得行动。他们很少或几乎从不读书,不看报,不研究,不思考。凡事随波逐流,得过且过,与世无争,不思进取。他们讨厌改变,害怕变革,不想创新,懒于创造,习惯于老一套旧方式。只要是大多数人说对的东西,就绝对不会怀疑反对。只要是大多数人使用的方法,就拿来主义照搬照抄。自己总是跟着感觉走,永远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老板上级的旨意就是一切,只要听话照做即可。

总之,以上十个常见通病,影响企业文化人的成长进步,也影响企业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是所有企业文化人都应该克服纠正的。不僅是基层企业文化人,就是所谓的专家大师权威学者,也要自觉检查自己身上所有的毛病。还是那句话,企业文化人要首先文化自己。没有自己的修心养性,经常自我反省提升觉悟,做企业文化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篇5:企业文化人常见的十大通病

良好的内控制度,能够有效约束企业的主要经济行为和关键岗位人员,确保企业经营和管理运行良好。笔者结合多年的财务管理和中介审计工作经验,总结了企业在内控设计时面临的十个突出问题。相关企业可以针对本企业的内控制度设计和执行情况,把脉诊断是否存在以下“症状”,以便结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落实,进行对症治疗。

1.设计目标不集中

企业设计内控制度时,如果忽视目标定位,可能会出现设计目标不集中、思路不清晰问题:一是关注内控的具体目标,忽视内控制度设计应当服务于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二是战略目标调整、业务模式改变后,内控程序不能跟上企业变革的步伐;三是内控制度侧重查舞弊、防风险,忽视财务报告和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表现为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不平衡,高级管理人员容忍甚至授意、指使会计造假,为虚构业绩、隐瞒利润或偷逃税款而放弃内控。

2.关键控制点偏离

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在层次上应涵盖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在对象上应涉及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在流程上应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而选准关键控制点是制定内控制度的核心,只有抓住关键控制点,才能有效避免内控真空。比如,销售收款环节的关键控制点之一是销售人员不得直接收取销货款。有的企业为方便工作,在一定条件下允许销售人员直接收取销货款,这样的内控制度为无良人员截留、挪用甚至贪污货款提供了可能。

3.成本效益失衡

内控制度设计需讲求控制效率和效果,合理权衡成本和效益的关系,避免两个极端:一是成本节省偏好,即使对重要业务与事项、高风险业务领域,也不舍得投入必要的控制成本;二是苛求控制效益,设计的控制程序繁琐,管理刚性有余但缺少必要的变通,执行难度大、效率差。把握好成本效益原则,需要记住:内控不在繁简,管用就行。

4.照搬照抄缺个性

企业之间因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行业特点、经营模式、业务规模、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差别,在实施内控时也有不同的要求。借鉴别人的经验本无可厚非,假如只是简单照抄,千人一面,内控制度不能充分体现个性化差异,那只能算是充当门面,很难具有可操作性。

5.企业发展难适应

有的企业内控制度沿袭传统,一朝制定多年不变,很难适应企业的发展,使得内控制度不能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业务的调整和创新、管理要求的提高而改进和完善,使得企业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没有应对措施。为此,企业内控制度也要与时俱进。

6.部门之间少协同

有的企业把内部控制等同于内部会计控制,认为内控是财务部门监督其他部门的职责,往往形成财务部门单枪匹马抓内控,却得不到其他部门协同配合和支持理解的被动局面。高级管理人员,特别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认识上的误区、自身能力的限制、管理上的偏好等因素,都可能使企业部门之间的内控协同效果弱化。

7.控制程序脱节

企业内控的程序应当与业务流程环环相扣,相关的控制要求应当延伸到业务的各个链条,业务链条变化后也应当有恰当的控制程序与之相适应,否则就可能出现控制程序脱节的问题。比如,有的企业在合同控制中,只关注合同评审和签订,不注重合同的执行和变更,或者虽然关注合同的执行,但跟踪控制程序只是参照初始签订的合同,不深入分析合同变更原因,不认真了解合同条款变更的内容,使得控制程序脱节。

8.信任逾越监督

企业的组织结构、岗位设置和权责分配应当科学合理,确保不同部门、岗位之间权责分明并有利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但习惯代替制度、信任逾越监督的问题在不少企业都有所表现,少数人拥有凌驾于内控之上的特殊权力,负责监督的部门被边缘化,不敢行使监督权。

9.制度迁就环境

内控制度设计应当以企业的工作环境为依托,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人员安排,对内控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的企业派驻外地的经营网点不设立分公司,异地经营网点的采购、仓储、保管、销售、收款业务完全依赖同一部门的工作。随着网点的经营规模扩大,其自主经营时间越长,企业面临的风险就越大。在此经营环境下,若没有适当的内控制度安排,单独依靠内部审计和突击检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10.轻信管理系统

篇6:世界知名十大企业的企业文化

一、IBM迅速成长的半个多世纪,最主要的要决,是他们始终不渝地坚持着“三条信念”:

1、尊重员工个人的信念;

2、尊重客户的信念;

3、有理想,用理想去执行一切任务的信念。

二、花旗银行企业文化

1、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核心花旗银行自创业初始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战略,十分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与使用。

2、客户至上:企业文化的灵魂花旗银行企业文化的最优之处就是把提高服务质量和以客户为中心作为银行的长期策略,并充分认识到实施这一战略的关键是要有吸引客户的品牌

3、寻求创新:企业文化的升华在花旗银行,大至发展战略、小到服务形式都在不断进行创新。

三、惠普文化常常被人称为“HP Way”(惠普之道)。HP Way有五个核心价值观,它们像是五个连体的孪生兄弟,谁也离不开谁。

1、相信、尊重个人,尊重员工;

2、追求最高的成就,追求最好;

3、做事情一定要非常正直,不可以欺骗用户,也不可以欺骗员工,不能做不道德的事;

4、公司的成功是靠大家的力量来完成,并不是靠某个个人的力量来完成;

5、相信不断的创新,做事情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四、服务至上、追求卓越的肯德基企业文化

1、餐厅经理第一;

2、群策群力,共赴卓越;

3、注意细节。

五、麦当劳企业文化

从“更多选择,更多欢笑”,到“常常欢笑,尝尝麦当劳”,再到如今唱满全球的“我就喜欢”,短短几年,麦当劳的广告音乐不断在人们心目中打榜流行。

麦当劳的企业文化由三个部分组成:

1、“Q、S、C+V”精神:即“质量、周到的服务、清洁的环境、为顾客提供更有价值的食品”。

2、麦当劳的作风:顾客第一;高效、快速;“苛刻”的管理。

3、麦当劳的营销策略:麦当劳叔叔;以情感人;连锁经营;知人善任。

六、通用电气的企业文化

通用永远推崇三个传统,即: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

七、微软企业文化八大核心思维

1、顶尖人才是微软真正的最大的财产;

2、建设性的争锋:直截了当地说出想法,不鼓励玩弄权术和外交辞令;

3、时刻处于战争状况,牢记对手是谁;

4、机动而有效率的企业组织架构小型项目组;

5、合格的主管和明智的管理模式,没有只管人的主管;

6、比尔盖茨是公司的灵魂,比尔盖茨作为首席设计师,仍然每天艰苦工作;

7、自我批判和学习系统:尽早识别失败之处,短时间的失败是可原谅的,但延宕失败是不允许的;

8、以提高生产力为目标的开销方式:给员工大量投入,提供最佳工作环境;

八、飞利浦企业文化永续发展是特色,成为本领域中管理最专业化的公司

公司的目标成为本领域中管理最专业化的公司。

公司的目的,为顾客提供创新的、有吸引力的、使用方便的产品、服务、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使在飞利浦工作成为一种愉悦的、令人振奋的和富有挑战性的经历。

用人宗旨是事业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融为一体。

用人原则是任人唯贤,量才录用。

九、海尔的企业文化

海尔理念--海尔只有创业没有守业。

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

海尔作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

海尔管理模式--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海尔人才观念--人人是才,赛马不相马。

海尔用工制度--三工并存,动态转换。

海尔市场观念--市场惟一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卖信誉不是卖产品;否定自我,创造市场。

海尔名牌战略--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国门之内无名牌。

海尔质量观念--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

海尔售后服务理念--用户永远是对的。

海尔资本运营理念--东方亮了再亮西方。

海尔国际市场战略--先难后易。

海尔发展方向--创造中国的世界名牌。

十、松下电器:不断丰富的企业文化

一是强化企业命运共同体建设,松下公司是日本第一家有公司歌曲和价值准则的公司。每天早晨8点钟,公司所有的人员朗诵本公司的“纲领、信条、七大精神”,并在一起唱公司歌曲;

二是在进行总体企业文化的培育前提下,把培养人才作为重点,强调将普通人培训为有才能的人;

篇7:企业文化人常见的十大通病

主讲人:许小恒 ●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芳草园书画院特聘专业书法家少师从武中奇、李小秋、荀敬齐等多位大家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欧阳询,博采众长,熔百家于一炉精研体势,尤擅行草有如行云流水,龙蛇飞舞,俊俏飘逸,浑然天成之气。具有强悍的感染力和征服力。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书法大展并获奖。历任多个行业企业营销、人力资源战略顾问,对品牌企业营销实战、绩效管理、员工忠诚度与执行力培训有丰富的实战经历至今在全国培训过企业家、管理人士、大学生等数万多人。

●现任江苏求职招聘网旗下——西文HR网络服务推广联盟首席执行官

●现任中华教育训练发展协会理事

●现任中国营销咨询网、中国营销传播网、品牌管理网、第一人力资源网、江苏求职招聘网等特约专栏顾问

●现任国际管理咨询协会委员会ICMCI管理咨询专业培训师

●现为国际注册人力资源管理师美国领导力研究中心“情景领导”授权认证讲师 企业文化是个什么东西?问过很多人都觉得特虚。。其实企业文化是一个既虚又实的概念。当我们的员工面对客户、为客户提供产品与服务时,能让客户强烈地感受到企业内在的文化功力。这就提出一个问题,文化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中国的企业走到今天,我们要提出重塑企业文化的问题?为什么一个企业的基业常青,它的核心的基础是所谓文化建设?为什么说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为什么说现代企业管理最高层次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要回答这些问题,要从中国企业成长和发展过程入手。我认为,中国企业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所有问题,仔细去深究和挖掘的话,会发现它的背后都会隐含着文化的问题,都会有来自文化本身的内在驱动。

这十个问题都跟企业的文化密切相关。

问题一 为什么中国很多明星企业很快成为流星企业?

一个企业成长和发展的核心命题是什么?——就是可持续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企业如何持续地活下去。从企业角度讲,活着是硬道理,就是说如何使得一个企业变成一个长寿的公司。第二,如何才能活的更强壮、更健康。还要活的健康、强壮,这就是做强做大。中国企业在20 年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一夜成名,但很快由明星企业变成流星企业。这就存在一个问题,企业如何才能活的更长一些、更

健壮些。我认为,一个企业是否能持续活下去取决于两个最基本的要素。第一个我把它称之为理念依据,一个企业能不能持久活下去,关键在于你有没有理念依据。所谓理念依据就是你有没有文化,有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有没有对你的未来、你的战略有完整系统性的思必须要有市场,要选择一个有前途的市场,大市场才能孵化大企业。选择了一个有前途的市场,并不意味着你就能活下去,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在这个市场中去赢得客户,赢得客户的忠诚。

中国很多企业从明星变成流星,从根上讲,是很多企业过去是在一个机会主义条件下获运用非常规运作,一夜之间把企业做大。企业做大后,很多企业反倒搞不清楚这个企业是干嘛的?我的企业要为谁服务?企业客户是谁?企业未来要选择什么样的产业领域?企业在这个产业领域中处于什么位置?处于这样的位置要用什么样的经营模式?要有什么样的核心专长与技能?企业内部如何配置资源?配置资源要采用什么样的原则?对于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很多企业没有完成系统思考,所以反倒在有了钱以后、大了以后找不到方向。这些问题都是一个企业需要思考的文化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通过文化建设帮助企业实现系统思考,实现战略落地。所以,我们最早写“华为基本法”,“华侨城宪章”,“迈普之道”,“新奥企业纲领”等,都是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企业家去完成一个系统思考,实现我们所讲的战略落地。一个企业能不能够长寿首先要有理念依据,三流企业是卖力气,二流企业是卖产品,一流企业卖的是技术,超一流企业卖的是标准,卓越型企业卖的是文化。但现在绝大多数企业还处于三流、二流,卖力气阶段。

一个真正的企业,要立足于成为产业的领袖,成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栋梁的话,最终它要卖的是文化,企业的文化融入了整个社会文化当中,对整个社会文化具有推动作用。所以说从这一点来讲,文化建设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我们去帮助一些企业去完成一个系统思考,文化建设是帮助企业家完成系统思考的过程。

问题二 为什么企业高层与中基层有沟通障碍,难以达成一致?

基本理念达不成共识。现在很多企业家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是觉得对下面的员工执行力不足。很多企业家买了大量的书让下面的人去读,结果越读大家越不知道该怎么执行了。我问一个企业家,你为什么要买这么多书?他说,我现在的理念很好,我的战略没问题,就是缺乏执行力。我反问一句,为什么员工缺乏执行力?责任在谁?我认为,执行力不足是因你领导力不够,你的理念、战略没有一个传递系统,下面的人并不理解你要干什么。对他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企业要向何处去?企业要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企业未来要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对这些基本问题大家都不理解,就很难执行,彼此之间没有共同语言。企业只有建立共同的语言系统,员工才能理解高层的战略意图,理解高层所提出的要求,才能正确的去执行你的战略,彼此间达不成共识就很难具有执行能力。所以,具备执行能力的前提必须要有共同的语言系统,尤其是企业家与中基层必须要建立一个文化传递系统。

很多企业大了以后,高层的理念开始跟中基层出现偏差,老是传递不到位、理解不到位,下面的人也很困惑。创业时都在老板眼皮下工作,老板一眨眼睛大家就能悟到老板在想什么。而企业大了以后,几个月都见不到老板,老板又常提出很多新的理念,大家越来越听不懂,越来越跟不上。老板一回头,发现后面的人跟不上,越来越没有悟性。我有时问一些企业家,你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老板说,需要有悟性的人。正是因为缺少一个共同的语言系

统,就使得整个企业执行力不足,理解出现偏差,没有正确的方向,你执行的越正确偏差越大。执行力的前提是要高层做出正确的决策或者能正确理解高层的意图,如果把高层意图理解错了,你执行力越强离企业的战略目标越远,执行力的前提在于正确理解高层的意图。一个企业在高速成长时期会面临很多诱惑。在高速成长时期同样面临着要选择的问题?——企业究竟将来要做什么?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如何把这种理念、目标让所有的中高层达成共识?这就是一个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建立共同的语言系统,所有的高、中基层对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未来,彼此之间达成共识,这个共识就是一个共同的语言系统。有了共同的语言系统,大家就能正确地理解高层的理念、这样可以减少沟通障碍,减少沟通成本。

问题三 为什么企业在组织变革与流程再造过程中,员工感到迷茫、迟疑而不愿跟进,导致变革成效不佳?

可最后大家却感觉不到效果?很多企业一天到晚都在折腾组织,都在折腾流程,但最后还是产生不了实际效果,终端的客户还是感受不到企业产品与服务的改善,企业的效率有时并没因流程与组织变了以后变得快了。原因在什么地方?组织与流程的背后是什么?——权利与利益;权利与利益的背后是什么?——责任与能力;责任与能力的背后是什么?——人的行为。一个企业不是简单的画一个组织结构图,简单的把流程画一下就算是组织变革、流程再造了,必须改变背后的权利、利益机制。在权利、利益机制背后,必须要建立责任体系和能力系统。在责任系统和能力系统背后,必须要去改变员工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如果在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上不去改变,组织的变革与流程的再造就会流于形式。

组织变革、流程变革的过程中,如不能对员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观念进行变革的话,那员工就不会理解变革。他会感到,你究竟让我干什么?为什么今天要折腾组织明天要折腾流程?折腾组织、流程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变革的目的是什么?员工如果不理解就会感到迷茫、迟疑而不__愿跟进,最终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给一个大型国企做咨询时,项目还没做完,甲方经理追着把钱给我。我觉奇怪:项目没做完为什么给我钱?他说,我们最近请麦肯锡做了KPI指标体系,现在考核是基于流程的考核指标体系,这个度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是这个项目的预算完成率,您提前把钱拿走,我在流程上的预算完成率就提前完成了,这个部门的季度奖金就拿到了。

如果组织流程再造的背后没有文化的支撑,靠这种所谓的KPI 指标、靠所谓的制度是管不住的。制度和流程只能管住60~70%,真正管到100%或90%必须要加入文化,必须让员工把这种制度、流程转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上升到他的理念层面,上升到他的文化行为层面。所以,组织变革根本的是文化的变革,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变革,如果这些深层次的东西不去变革,理念不先行,人力资源的机制不进行系统的变革与创新,不能通过人力资源机制的创新去改变人的行为,去驱动人的行为改变的话,这种组织变革,流程变革,肯定是走形式。员工不理解变革而不愿跟进,变革的成本就高,变革的摩擦系数、冲突就大。很多企业在变革过程当中,之所以引起员工的不稳定,根本原因就是跟员工的沟通太少、沟通不畅,在组织变革过程中文化没有先行。

问题四,企业文化理念与行为严重背离,为什么中国企业的制度成本高?

问题就是文化虚脱。我们现在的企业理念很多,我最近在研究大型国企时,把中国所有

理念完全可以跟国际接轨,甚至是现在国际上最时髦的理念我们全有。但问题是,文化仅停留在口号与时髦的词汇上,好像企业文化就是提几句口号,就是挂在墙头上。当然,现在这种文化口号不仅挂在墙头上,很多企业连厕所里都挂了。

问题就在于,文化理念只是一种在天上飘的东西,天上飘的东西会致文化的虚脱。一个企业的文化理念要落地要靠什么?必须要靠文化的建设系统,通过文化建设如何来牵引员工?文化是一个牵引机制,它告诉员工要朝什么方向走,怎么做才会符合企业的要求。但文化又不是自觉的行为,有时需要一种刚性、内在的驱动力。这种内在的驱动力靠什么?——靠人力资源的KPI指标体系。考核指标里面如果融入文化的诉求,所以对一个企业来讲,文化建设要将文化理念融入到人力资源机制过程当中,融入KPI指标过程当中,如果不融入有时就会有问题。

另外,文化的本身是心理契约,正因为现在很多的企业缺心理契约,就导致企业的制度成本很高,企业行为与员工行为没有自律机制。文化能形成员工的自律机制,企业的契约也有两种,一种称之为劳动契约,一种称之为心理契约。劳动契约是依据市场法则确立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它是一个刚性的,它要解决的问题是要你按制度干,按流程干。另外一种契约是心理契约,是员工自觉自愿的认同企业对他的要求。有了心理契约,员工就解决了一个问题,是我要干,不是领导让我干,不是制度让我干,而是我发自内心的,我愿意承担这份责任和工作。有了心理契约,管理成本就低了,不需要监督了,他能够自觉、自动、自发地工作,管理成本、监督成本就低了。从这一点上讲,如何通过文化建设,将文化理念融入到考核指标体系当中?如何通过文化建设让员工能够自觉、自愿地去工作?这一点就是现在文化建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理念在天上飘、员工行为在地上爬的问题,解决制度管控成本高的问题,要靠心理契约,也要靠文化建设。

第五,为什么企业分权分利就分心?

企业高层分割为不同的政治利益群体,难以形成组织的核心力量,这也是文化问题。为什么现在很多的企业一但形成不同的诸侯、不同的利益群体,企业内就会形成利益分化,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

首先是高层价值观不统一,目标追求各异,同床异梦,缺乏一个共享的文化及共同的事业平台,要解决这些问题还要靠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来讲,要使得一个企业建立三个共同体。第一个我们把它称之为利益共同体。首先通过文化建设,把利益规则确定下来,大家彼此间建立一个共同的利益共同体。通过文化建设,明确未来企业要向何处去,我们从事的是一项什么样的事业,形成一个事业共同体。再有,通过文化建设使得彼此之间有共同的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这是一个企业团队建设的三个层次,从利益共同体到事业共同体,再到命运共同体。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建设过程,就是一个企业不断的从利益共同体上升到事业共同体,最终上升到命运共同体的过程。进入到这个企业,加入这个团队,觉得这个企业有前途,愿意为这个组织奉献自己的一切——从单一的利益共同体走向命运共同体,这个过程也是需要文化的过程。

第六,为什么企业待遇很好但仍留不住优秀人才?

很多企业老板遇到这种问题:为什么薪水也很高,给员工待遇也很好,工资水平也高于同行业水平,可还是留不住人才?企业能不能留住人才,不仅只决定于待遇。常言道,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三者的力量综合起来才能留住人才。而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本

身就是文化留人,企业内部如果人际关系复杂,彼此之间你防我,我防你,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在这种文化生态当中,大家都是片面的业绩导向,人人自危,最后也会找不到感觉。通过文化建设,如何优化一个企业内部的人才生态环境?如何通过这种生态环境的优化去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提高员工的忠诚度?这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文化建设问题。

第七,企业能做多大取决于企业家的抱负与追求。

我们常说,一个企业的文化来源于企业家文化。中国很多企业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活不长,做不大,就是企业家的境界与抱负封顶。因为很多的企业家都是靠个人魅力、个人勇气中国企业家在全球来讲是比较自信的,为什么呢?他是靠自己一手打出来的天下,所以他特别自信。这个企业完全是靠自己赤手空拳打出来的,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以后,很多企业家不愿意改变自己。恰恰是因为过去成功的这种心态、成功的这种思维方式约束一个企业,企业家的境界就封顶了。企业家的境界和抱负就像一个天花板一样,一个企业能做多大,首先取决于企业家的境界与追求,企业家的境界与追求提不高,这个企业的发展很快就顶到天花板了,做大不了。一个企业家做到一定程度,要有胸怀和抱负。韩国的三星老板李健熙曾讲过一句话,“在三星,除了老婆孩子,什么都可以换”。三星正是仗着这样一种思维,由于老板个人境界的不断提升和突破,为企业的发展不断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大家可以看到,为什么中国很多的民营企业家跟职业经理人彼此间搞不好关系?我在中央电视台做“对话”节目时,侨兴集团老总讲到一句话“请人来哭没有眼泪”。讲的是在广东有些地方有一个习俗,家里亲人死后请一批职业高手来哭,谁家请的职业高手哭声越大说明越孝顺。职业高手哭的好像非常悲哀,但仔细一看,这些家伙边哭边乐,这叫“请人来哭没有眼泪,没有感情”。再一个是没法沟通。现在的很多企业家跟职业经理人打交道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彼此间的理念不一样,文化不一样,行为方式不一样。所以,创业型企业家跟职业经理人之间很难沟通,很难有共同语言。很多的企业聘请职业经理人失败,关键的原因在什么地方?我认为是在文化上,是职业经理人的文化和创业企业家的文化没有融合,职业经理人没有融入到企业中,作为企业的创业老板也没有主动跟职业经理人深度沟通,没有在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比如,很多老板请职业经理人总是抱着太高的期望,总觉得花大价钱请了一个职业经理人就应能够帮助解决所有的问题。但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的现状是缺少一个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很多职业经理人不职业。如果你请来以后对他期望过高,请人时的心态又是短期投机心态,寄希望于这个职业经理人能解决所有问题,那么,这个职业经理人就会有压力,压力太大,职业经理人的行为就变形,一变形业绩就做不出来,老板就不满意。所以,这是一个问题,因职业经理人所要做的事是要有助于企业管理系统的整体提升,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在很多老板在过去就是在一个投机心态当中发展起来期望太高,使得职业经理人变形。

其次,用人上彼此之间缺乏信任,不能信守承诺。大部分情况是:请你时说的好,来了再次,职业经理人必须在一个理性的,系统的环境当中,才能把他的专业技能发挥出来。如果老板是天马行空,个人意志决定一切,企业内部完全是人治,职业经理人进来后发挥不出作用。所以,中国企业家要完成从创业型企业家到职业经理人的过程,首先是企业家自身的行为、思维方式要转型。如果你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不转型,是很难跟职业经理人打交道的。另一方面,职业经理人也必须要改变心态,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所以在这个过程

当中,企业家如何进行思维的转型和行为的转型?如何提升自己的境界、抱负与追求?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如何从过去的冲锋队队长、救火队队长转化成为一个企业家?——这是中国很多企业家所面临的一个槛。这几年在企业咨询时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如何去帮助企业家完成角色的转型,提升他的境界与追求。通过文化建设,让企业家能够进行自我反省,能够认识到自己过去的那些行为已需要改变,要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型和行为的转型,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建设的过程。所以,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最核心的一点,是企业家自身要进行转型。

第八,为什么计划经济体制所形成的文化对企业的影响最大,造成的障碍最大?

很多人都在关注和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但我认为,中国的企业就目前来讲,真正约束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走向市场的,是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假、大、空的对中国国民的影响很大、很深远。即使是很多民营企业也深受其影响。民营企业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即中国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越来越像国有企业,为什么呢?并不是因为民营企业的组织形态等越来越像受计划经济影响的国有企业,是因为很多虽是民营企业,但脑子里面重权利,重职位,做事说话喜欢假大空,重议论不重行动,这种习性到今天对企业仍具有重大的约束作用,这种办企业的思维惯性是受几十年的计划经济的影响所导致。

篇8:现代人的十大通病

建议:学习和工作累了,玩一玩游戏没错,但沉迷游戏和聊天就会得不偿失。

◎浮躁,好预测未知妄下定论对权威毫无理由地不耐烦,但绝不公开挑战,只热衷于影响身边的几个人,并有得到认同的强烈欲望。

建议:多出去旅行,多读书,多参加团体活动,多接触社会。

◎瘦弱,不爱运动在审美上受日式漫画的影响,崇尚中性美和病态美。

建议:多健身,多进行户外运动。

◎性格软弱,常为意志不坚定找理由 在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之后,即使真的喜欢对方,也不敢大胆追求,而是找个理由退缩。

建议:认真谈一次恋爱。

◎消极,拒绝长大不耐烦与长辈讨论一些实际问题,遇到要负责任的事,会焦虑不安和无奈。

建议:尝试了解父母的不易,学会勇于面对。

◎对熟人唠叨不休,对陌生人一言不发不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基本上很难交谈下去。

建议:扩大知识面、社交圈,改变与人交谈的方式,勇敢表达自己的见解。

◎习惯熬夜有时候为了“合理安排时间”,干脆用通宵来减少熬夜次数。实际上下半夜都在打瞌睡。

建议:立刻改变作息时间。

◎毫无理由的高傲觉得别人不可能了解自己,并以此作为对别人不屑的理由。不愿意听别人的建议,也听不进。

建议:多了解一些社会规则,不管在什么场合,只要你在规则之内,你就是安全的,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存在价值。

◎做事不按计划喜欢同时着手几件事,忙得焦头烂额是他们喜欢的状态。

建议:学会制定计划,可以避免紧急情况下全面崩盘的风险。

◎相信百度和谷歌的权威 喜欢用搜索引擎思考,将搜索引擎作为自己的智囊。

上一篇:中铁快运2009年全年安全工作总结下一篇:山西村官考试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