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课授课教案201

2024-05-10

生物化学实验课授课教案201(精选4篇)

篇1:生物化学实验课授课教案201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构成蛋白质的基本成分及主要连接方式;

2、呈色反应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纲要 凡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物质,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铜离子作用生成紫红色化合物

肽键的数目不同,产生双缩脲反应的颜色也不完全相同,在淡红色与紫红色之间一切蛋白质都有双缩脲反应

4凡含有游离a-氨基酸的蛋白质,胨,多肽及氨基酸(脯氨酸及羟脯氨酸除外)均可在中性溶液中与茚三酮共热呈现兰紫色反应,即茚三酮反应

思考题:

举例几种代表性的蛋白质呈色反应?

主要参考书:

陈毓荃《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科学出版社,2002

赵永芳《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应用》(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2 实验学时:

学时《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蛋白质的变性、沉淀、凝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观察各种理化因素对蛋白质性质的影响

2、分析和掌握变性、沉淀、凝固之间的联系和差别。教学内容纲要

1、重金属盐类(铅、铜、银、汞等盐类)可与蛋白质的游离羟基生成不溶的蛋白盐沉.2、蛋白质溶液加热,增加分子碰撞,当分子动能达到凝固温度临界值时,其冲动力使键断裂破坏分子内部立体构型,而失去天然蛋白质的性质,溶解度减小,而形成不可逆的沉淀

3、蛋白质水溶液中加酒精至相当浓度时,酒精使蛋白质胶体粒子脱水,从而降低蛋白质在溶液中的稳定性,而产生沉淀,若迅速加水,稀释减低酒精浓度,沉淀可复溶。但如酒精接触时间过长,引起蛋白质变性,则沉淀不能复溶。思考题:

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主要参考书:

陈毓荃《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科学出版社,2002

赵永芳《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应用》(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2 实验学时:

学时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蛋白质的两性反应和等电点的测定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学习了解蛋白质两性解离性质。

2、掌握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方法。教学内容纲要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虽然大多数的氨基与羧基以肽键结合,但总有一定数量自由的氨基和羧基,以及酚基、巯基、咪唑基等酸碱基团,因此蛋白质和氨基酸一样是两性解离电质。调节溶液的PH,使蛋白质所带正负电荷数相等,净电荷为零,以兼性离子存在,此时溶液PH为蛋白质的等电点。思考题:

等电点测定的方法有哪些?

主要参考书:

陈毓荃《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科学出版社,2002

赵永芳《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应用》(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2 实验学时:

学时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怎样鉴定淀粉酶具有

专一性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酶的高效性、特异性及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2、了解抑制剂的特殊性质和应用等。教学内容纲要

1、证明淀粉酶是具有底物特异性的酶,只能作用特异的底物---淀粉,淀粉酶活性大小可以用反应速度来表示,酶促反应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酶活性大小可以用反应速度来表示,即在单位时间内,酶催化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衡量。

3、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称为某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高于或低于此温度,均使酶的活性下降。思考题:

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是什么? 主要参考书:

陈毓荃《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科学出版社,2002

赵永芳《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应用》(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2 实验学时:4 学时《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血清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血清蛋白质含量的双缩脲法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检测方法。教学内容纲要

1、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能与铜离子作用,生成紫红色化合物,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许多肽键,与双缩脲类似,也能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颜色反应,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

2、血清蛋白含量测定方法

3、血清中蛋白测定的应用 思考题:

血清中含有哪些蛋白?

主要参考书:

陈毓荃《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科学出版社,2002

赵永芳《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应用》(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2 实验学时:2 学时《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血清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血清蛋白质含量的考马斯亮蓝染色法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检测方法。教学内容纲要

1、考马斯亮蓝(Coomassie Brilliant Blue)测定蛋白含量存在着两种不同颜色形式,红色和蓝色。此染料与蛋白质结合后颜色由红色形式转变成蓝色形式,最大光吸收由465nm变成596nm。在一定蛋白质浓度范围内,蛋白质和染料结合符合比尔定律(Beer’s law),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染料在595nm处光吸收的增加量得到与其结合的蛋白质量。本法测定范围为10~100μg蛋白质。

2、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

3、蛋白检测的测定精度 思考题:

BCA方法的基本原理?

主要参考书:

陈毓荃《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科学出版社,2002

赵永芳《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应用》(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2 实验学时:2 学时《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血清中葡萄糖含量测定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影响血糖的因素。

2、掌握分光光度法进行血糖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法。教学内容纲要

1、葡萄糖在加热的有机酸溶液中能与某些芳香族胺类,苯胺,联苯胺,邻甲苯胺等生成有色衍生物

2、利用葡萄糖在醋酸溶液中脱水后,与邻甲苯胺缩合,生成青色的Schiff碱 思考题:

邻甲苯胺溶液配置方法是什么? 主要参考书:

陈毓荃《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科学出版社,2002

赵永芳《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应用》(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2 实验学时:4 学时《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血清中胆固醇含量的测定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血清中胆固醇检测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掌握醋酸酐法和邻苯二甲醛法比色法等检测方法。教学内容纲要

胆固醇的测定临床常用的比色法有两类:

1、固醇化的氯仿式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酐-硫酸试剂,产生蓝绿色。

2、固醇的醋酸、乙醇式异丙醇溶液中加入高铁-硫酸试剂产生紫红色。由于胆固醇颜色反应特异性差,直接测定往往受血液中其倔因素干扰,所以精细的方法是先经抽提,分离及纯化等步骤,然后显色定量。实验采用醋酐-硫酸单一试剂显色法。本法测定100ml血清总胆固醇的正常值为125~200mg。

醋酐能使胆固醇脱水,再与硫酸结合生成绿色化合物。

胆固醇及其酯在硫酸存在下与邻苯二甲醛作用,产生紫红色物质,此物质在550nm有最大吸收,可用比色法定量测定。胆固醇含量在400mg/100mL之内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本法优点是操作简便(无需将样品中的胆固醇抽提出来获去除样品中的蛋白质),灵敏稳定。

3、蛋白检测的测定精度 思考题:

胆固醇可以转化为哪些生理活性物质?

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是什么? 主要参考书:

陈毓荃《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科学出版社,2002

赵永芳《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应用》(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2 实验学时:4 学时

篇2:生物化学实验课授课教案201

备课时间: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_______ 总:第___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疑

二.探究释疑

三.总结新知

四.应用反馈

篇3:生物化学实验课授课教案201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改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 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实验课课程体系,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开放的探究式学习, 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1]。

生物化学实验课是生化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肩负着学生的实验技能、实践能力和观察、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但是, 现在本科教育过程中, 生物化学实验课时少, 老师讲, 学生被动地听, 实验时学生照葫芦画瓢, 做完实验。考察时, 我们发现, 许多学生使用移液管不规范, 分光光度计要么忘记预热, 要么忘记调波长, 配试剂时不知用定容瓶;更不用说独立地做某一实验。

一、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

1. 教学对象:

2013级生物科学专业90人, 生物技术专业90人。课时36学时。每一专业45人接受传统实验教学, 45人接受改良实验课教学。

2. 教学内容:

传统生物化学实验及优化生物化学实验,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见表一。传统实验12个, 共36学时, 仪器的使用、技术的传授分散在不同的实验中, 不同的实验间基本无联系。

实验课优化后, 利用12个课时, 培训学生的基本技能及常用仪器的使用。培训后要求学生反复练习, 直至熟练。培训中主要培训分光光度计和离心机的使用、电泳技术和层析技术。培训离心机的使用时, 强调离心前的配平;培训电泳技术时, 对5种常用电泳技术 (醋酸薄膜电泳, 垂直平板电泳, 水平电泳, 脉冲电泳, 双向电泳) 进行详细讲解, 部分电泳技术进行培训;通过比较5种电泳方法异同, 务必使学生掌握电泳技术。利用12个课时把生物化学常用的技术都培训一遍, 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统筹安排时间, 时间基本够用。例如电泳技术培训时, 先把标记好的醋酸薄膜泡浸缓冲溶液, 然后称量琼脂糖, 量取缓冲溶液配制1%的胶, 接着做垂直平板电泳的分离胶, 分离胶做好后在等待凝固的时间 (大概30min) , 指导学生做醋酸薄膜电泳 (每个学生都做) , 期间注意琼脂糖的温度, 及时指导学生倒胶制平板;平板制好, 分离胶基本也凝固了, 接着制浓缩胶, 在等待浓缩胶凝固的时候, 与学生仔细讲解醋酸薄膜电泳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接着平板已经凝固, 可以做水平电泳, 边演示边讲, 要求每一同学都动手。

实验内容在优化前后发生了极大的变化。6个实验: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从牛奶中制备酪蛋白、油脂酸价的测定、磷钼酸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及有关代谢的实验肌糖元的酵解和脂肪酸的β-氧化都被删去了。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主要是验证蛋白质或氨基酸的几种性质, 培养学生的基本的实验技能;性质是生物化学理论课的重点, 学生基本掌握, 而改良后的第一节课, 主要培训学生基本仪器使用及试剂的配制, 故, 此目地在改良组很容易达到。从牛奶中制备酪蛋白属于蛋白质大分子物质的分离, 油脂酸价的测定和磷钼酸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属于物质含量的测定及品质的鉴定, 在改良组第二个实验的目地就是某些材料品质 (含糖量) 的鉴定及某种物质的检测, 分离, 纯化。而有关代谢的实验糖元的酵解和脂肪酸的β-氧化, 主要目地是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的检测方法。其实也属于验证性试验。这2个实验可能在医学生物化学实验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对于一般本科院校来说, 这2个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技术在改革组的试验2都有体现, 故不必重复再开。

故生物化学实验课优化前后其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目地没有改变, 能够到达教学的目地。

3. 教学方法:

采取2种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改良优化实验课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每一实验教师先把药品试剂、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准备好;上课时教师先讲解实验目地, 接着讲实验原理, 然后讲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最后学生按老师指导的要求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做实验, 做完实验, 学生写实验报告。

改良优化实验课教学方法采用12个学时把生化实验课所涉及的实验技能及仪器的操作方法集中培训, 使每个学生都能规范地使用移液管、移液枪、容量瓶、离心机、分光光度计, 掌握电泳技术、层析技术。其他的实验如可从某一材料中提取糖、维生素C、RNA、DNA或者脂肪酸, 并对其组份或性质进行鉴定, 也可从某材料中分离纯化出某种酶, 并对酶的性质组份进行鉴定。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用到了层析技术 (纸层析、凝胶层析、薄层层析) , 电泳技术 (垂直平板技术或水平电泳技术) , 离心, 抽虑等。3个学生为一小组, 相互协作。自选实验材料, 自配药剂, 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然后和老师共同讨论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及注意事项。在讨论方案时, 要求学生讲解实验每一步骤的目地及药剂的作用。方案实施时, 教师在一旁协作, 及时提醒注意事项和处理突发情况。实验结束写实验报告上交。

4. 考核方案:

传统上学生成绩的考核包括出勤 (占10%) 、实验操作 (20%) 、实验报告 (40%) 和考试 (20%) 。虽然分得很细, 但是学生的实验技能掌握、综合能力的高低并不能完全真实反应出来。

为了更有效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们传统组采取新的评价方案:满分100分, 出勤 (占20%) , 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 (40%) 和考试 (40%) ;对改良组采取的评价方案:实验设计 (20%) , 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 (40%) , 考试 (40%) 。

出勤在传统组占总成绩20%:一共12个实验, 要求全勤, 缺席扣5分, 累计缺席3次, 本实验课重修。迟到扣2分。

实验设计在改良优化组占总成绩的20%:即学生制定实验方案, 包括实验设计合理性、可行性、创新性。

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在改良优化组和传统组都占总成绩的40%:实验操作过程是否认真,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否找到解决的方案, 操作台是不是干净有序,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地、实验材料和器材, 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实验报告是不是全面, 结果分析是不是透彻, 实验能不能进一步改进, 实验报告书写是不是规范、认真, 都作为评价的指标。

考试成绩在改良优化组和传统组都占总成绩的40%:考试包括试卷和操作:试卷是闭卷考试, 涉及本实验课程的一些技术的原理及方法;提前1周告诉学生实验测试项目,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自己配制药品, 自己做实验, 并提交实验报告。根据其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及实验的结果分析状况, 判其得分多少。

二、结果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与实践, 2013级生物科学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共有学生180, 其中每一专业都有一半 (合计90人) , 接受传统实验教学, 每一专业都有一半 (合计90人) , 接受改良优化实验课教学。在期末对学生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如表二。

从表二看出, 传统组的成绩比改良优化组的平均成绩低了16.5分。传统组在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中比改革组低8分, 在考试成绩中低10分, 而在前面出勤率上传统组得满分, 而改良优化组在实验设计上不能得满分。最终成绩改良组比传统组高了16.5分。究其原因, 针对学生, 全勤是很容易做到的, 但是实验的设计及实验技能的掌握, 需要系统的培训, 反复的练习。实验技能的测试中, 发现传统组中不少学生找不到药品, 不知怎样配药品, 配置的量大大超过自己所需量, 而且不知到使用定容瓶, 有的甚至在烧杯里定容。在实验操作过程, 加错药剂的, 水浴试管掉进水浴锅的比比皆是。改革优化组则3个人井然有序的配合, 找药品, 称量, 配制, 流水作业, 操作规范, 药品配制的量多少合适, 基本很少失误;实验操作麻利, 熟练, 统筹安排时间, 实验效果良好。

无论接受传统实验教学组, 还是改良优化实验课教学组的成绩在2个专业间无显著差异。故改良的实验方案适合生物科学专业, 也适合生物技术专业。

三、结论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改革, 改良优化后的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适合当前本科教学,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实验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试验能力和综合能力, 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篇4:2013-201生物学科总结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不知不觉中一个学期匆匆过去了,在这新的学期中我送走了一个年级的学生,又迎来了许多新的面孔。在这一学期的时间中,我担任了七年级和八年级(八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回想着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有得也有失,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吸取,也有失败的教训可以借鉴,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先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深刻的总结,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以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水平登上一个新台阶。

(一)教学方面:充分备课

在备课方面我投入了较多的精力,熟悉大纲要求,熟悉教材知识体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以便更好更细致地设计课堂环节,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还要设计出文字简洁,脉络清晰的板书,让学生对知识体系一目了然。

向课堂要效率 :要想有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课堂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引导者,或者说是一个主持人或组织者,尤其是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组织引导能力很重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同学的兴趣,组织学生有效讨论,高效阅读与思考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本学期教学中,我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自己,尽量做到先学后教,少讲精讲,让每个学生亲历学习,探究以及与人合作的过程。让更多的学生动起来,给他们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给他们更多思考的时间,给他们

更多质疑的引导,他们的主动性和逻辑思维能力会更好一些。

教后记反思 :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每天上完课后及时总结一下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将是提高教学水平与教育境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教研方面

坚持听课与评课:坚持听同组教师与不同科教师的课,虚心学习更多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请其他教师听自己的课,多发现自己的不足。积极参加每次的理科组教研活动,多参加集体学习和座谈,大家相互讨论共同研究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工作中的优点与不足:

优点:二十一世纪,生物科学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生物学知识正在成为普通公民应当具备的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渗透一些学生生活中常用到的知识和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着力培养他们成为一个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课堂气氛活泼热烈,学生参与度高。在教学时运用实物对照、调查、实验等方法,借助实物、挂图、模型等教具。我充分利用了我校的生物,让学生走出课室,调查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让他们认真地观察自己身处的环境。

不足: 教学环节衔接不够自然,课堂秩序性稍差一些,学生背记稍差一些,检查监督力度较小,对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观察得不够细,对个别有潜力的学生没有做好引导。还有八年级的四个班和班上课的效果不是很好,因为两个班的学生坐在一起,不能维持课堂上良好的课堂

纪律,学生相互影响,下学期注意还是分班上课比较好。

教学工作,永无止境,常做常新,在新的学期,我将更好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以期有更好的教学成绩。

汪大友

上一篇:计生专干精神下一篇:确保换届工作平稳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