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生物学实验教案

2024-04-22

发育生物学实验教案(精选6篇)

篇1:发育生物学实验教案

发育生物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

模式生物蛙、海胆胚胎发育各阶段切片观察

一、实验目的

了解模式生物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二、实验原理

在多种动物中,胚胎发育经历受精、桑椹胚、囊胚、原肠时期、神经时期,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发育中其形态和构造经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三、试剂与材料 1.实验试剂

香柏油、显微镜 2.实验材料

模式生物切片、装片(蛙、海胆)

四、实验步骤

观察模式生物发育各时期的胚胎形状变化。

五、实验作业

记录形态学变化。

实验二

模式生物鲫鱼、鸡胚胎发育各阶段切片观察

一、实验目的

了解模式生物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二、实验原理

在多种动物中,胚胎发育经历受精、桑椹胚、囊胚、原肠时期、神经时期,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发育中其形态和构造经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三、试剂与材料 1.实验试剂

香柏油、显微镜 2.实验材料

模式生物切片、装片(鲫鱼、鸡)

四、实验步骤

观察模式生物发育各时期的胚胎形状变化。

五、实验作业

记录形态学变化。

实验三

两栖类变态过程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了解两栖类动物变态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二、实验原理

在多种动物中,胚胎发育经历一个幼虫期,幼虫具有与成体非常不同的特点,在发育中其形态和构造经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其中有一些器官退化消失,有些得到改造,有些新生出来,从而结束幼虫期,建成成体结构,这种现象统称为变态。

三、试剂与材料 1.实验试剂

何尔夫列他溶液(氧化钠0.35g,氯化钾0.005g,二氯化钙0.01g,碳酸氢钠0.02g,蒸馏水100mL)2.实验材料

蛙的蝌蚪

四、实验步骤

人工饲养青蛙,观察其变态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五、实验作业

记录蛙变态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

[附] 蛙的饲养方法

卵和蝌蚪的培养最好用洁净的自来水,并加上稀释5-6倍的何尔夫列他液(氧化钠0.35g,氯化钾0.005g,二氯化钙0.01g,碳酸氢钠0.02g,蒸馏水100mL),这样可以增加胚胎和蝌蚪发育所必需的钠、钙、钾离子。培养水要多而清洁,否则会因缺氧而致死。

蝌蚪主要吃植物性饲料,如水藻等。煮过的菠菜和莴苣是最适宜的食物,但投喂时不宜煮得太熟,并注意除去纤维。初次投食量要小,以后可不断增加。每天定时定量投喂,不宜过多,以防残渣腐败,造成水体污染。若用缸、盆培养,或水体较小,一般3-5d换一次水较好。当蝌蚪发育成带有短尾的幼体开始用肺呼吸时,若用池塘培养,水中必须放些水草,或小木条,以供其登陆用。若为缸、盆培养,水里可放一些泡沫塑料。

成体主要吃昆虫之类的动物性食物,以直翅目、鞘翅目、膜翅目、蜻蜓目为最多,其次为双翅目、脉翅目、半翅目等昆虫。有时也食蛛形动物、蚯蚓,甚至也以谷粒、鱼苗或蝌蚪及小蛙为食。

实验四

鸟类胚胎发育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熟悉鸟类胚胎发育的过程。

二、实验原理

鸟类胚胎发育是典型的体外发育,利用人工孵化的家禽,可以方便观察其发育过程。鸡胚胎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成蛋阶段和成雏阶段。(1)胚胎在卵形成过程中的发育

即母体内的发育,也即是成蛋阶段的发育。这个阶段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卵裂+囊胚期+原肠期。当胚胎发育到原肠期时,已分化形成上胚层和下胚层,从外观上看形如一个圆盘状体即为胚盘,当卵排出体外,因温度下降,胚胎生长发育随即停止。(2)胚胎在孵化过程中的发育

卵排出体外后,保存在18℃以下的环境中,胚胎发育基本处于静止状态。当人孵后,胚胎即开始发育。胚胎在孵化过程中发育的时期称孵化期。鸡的孵化期为21天。

种蛋人孵后,胚胎在原肠期形成的同时,上胚层像个碟状圆盘,在其末端,细胞不断地向中线集中,形成一条细胞带,称原条。原条细胞通过原沟的底部逐渐转人上胚层与下胚层之间,并分别向两侧扩展,这些迁移至上下胚层之间的细胞称为中胚层。原条细胞也逐渐转人上胚层与内胚层之间,并分别向前伸展,伸展的结构称为头突,后发育成脊索。脊索是胚胎期的纵轴支持器官,最终为脊柱所代替,随着胚胎的不断发育,由外、中、内三个胚层逐渐形成各种腺体、器官、骨骼、肌肉、皮肤、羽毛和喙,最后形成新的机体—雏鸡。

三、试剂与材料

鸡的种蛋

四、实验步骤

1.观察比较种蛋(受精)与非种蛋(未受精)内部结构的差异。2.观看教学片,熟悉鸡的胚胎发育过程。2.人工孵化种蛋,记录鸡的孵化进程及特征。

五、实验作业

拍照记录鸡孵化进程中的特征变化。

[附]

1.鸡胚发育进程及特征

1胚龄:蛋黄表面有一颗颜色稍深,四周稍亮的圆点,俗称“鱼眼珠”或白光珠。2胚龄:可看到卵黄囊血管区,其形状很象樱桃形,故俗称为为“樱桃珠”。3胚龄:卵黄囊血管的形状象静止的蚊子,俗称“蚊虫珠”。卵黄颜色稍深的下部似月牙状,俗称“月牙”。

4胚龄:蛋转动时,卵黄不易跟随着转动,俗称为“钉壳”。5胚龄:明显看到黑色的眼点,谷称“起珠”、“单珠”、“起眼”(若为5天整,还可见到些羊水)。

6胚龄:胚胎形似“电话筒”,一端是头部,另一端为弯增大的躯干部,俗称“双珠”。可以看到羊毛。

7胚龄:白茫茫的羊水增多,胚胎活动尚不强,胚胎在羊水中不易看清,似沉在羊水中,俗称“沉”。正面已布满扩大的卵黄和血管。

8胚龄:胚胎较易看到,象在羊水中浮游一样,俗称“浮”。从背面看,卵黄已扩大到背面,蛋转动时二边卵黄不易晃动,俗称为“边口发硬”。9胚龄:蛋转动时,二边卵黄容易晃动,背面尿囊血管迅速伸展越出卵黄,故俗称为“发边”。10胚龄:尿囊血管继续伸展,在蛋的小头合拢,整个蛋除气室外都布满了血管,俗称为“合拢”、“长足”。

11胚龄:血管开始加粗,血管颜色开始加深,解剖背部出现绒毛,腺胃明显可辨。12胚龄:血管加粗、颜色逐渐加深。解剖身躯覆盖绒毛。

13胚龄:主要观察小头发亮的部分随着胚龄的增长而逐日缩小。头部和身体大部分覆盖绒毛,跖、趾出现角质鳞片原基。

14胚龄:小头发亮的部分随着胚龄增长而逐日缩小,蛋内黑影部分随着胚龄增长而加大,胚胎全身覆盖绒毛,头向气室,胚胎开始改变横着的位置,逐渐与蛋长轴平行。

15胚龄:蛋内黑影部分增大。解剖观察,翅已完全成形,跖、趾的鳞片开始形成,眼脸闭合。体内外的器官大体上部形成了。

16胚龄:黑影继续燕大,解剖冠和肉髯明显,绝大部分蛋自己进入羊膜腔。17胚龄:以小头对准光源,再看不到发亮的部分,俗称“封门”。躯干增大,脚、翅、颈变大、眼、头日益显小,两腿紧抢头部。喙向气室。

18胚龄:气室向一方倾斜,这是胚胎转身的缘故,俗称为“斜口”、“转身”。解剖头弯曲在右翼下,眼开始睁开。

19胚龄:喙进气室,开始呼吸,颈、翅突入气室,头埋右翼下,两腿弯曲朝头部,呈抢头姿势,以便于破壳时挣扎。雏胚开始啄壳,可闻雏鸣叫。照蛋时,可见气室有翅膀、喙、颈部的黑影闪动,俗称“闪毛”。

20胚龄:起初是胚胎喙部穿破壳膜,伸入气室内,称为“起嘴”;接着开始啄壳,称“见嘌”、“啄壳”。

20.5-21胚龄:出壳。2.鸡的人工孵化

鸡属鸟类,鸟类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不同,受精卵(种蛋)排出母体后完全依赖外界环境条件继续发育。第1-4天为内部器官发育阶段;5-14天为外部器官形成阶段;15-19天为胚胎生长阶段;20-21天为出壳阶段。在整个孵化过程中,温度,湿度,通风换气与翻蛋等外界条件将是保证胚胎正常发育,并使孵化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1)温度:

温度是孵化过程的首要条件,发育中的鸡胚对温度最敏感,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保证鸡胚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物质代谢。所以正确地掌握孵化温度是提高孵化率的关键。在1-18天中孵化的最适温度是37.5°C-38.6°C;19-21天则应稍低于此温度是36.1°C-37.5°C。如果温度过高胚胎发育迅速,孵化期缩短,胚胎死亡增加。温度过低则会延长种蛋的孵化时间,同时胚胎发育迟缓并带来死亡。(2)湿度:

水是温度的良导体,空气中的湿度对鸡胚胎发育有很大作用。一般要求1-18天相对湿度40%-60%;19-21天相对湿度65%-75%。若湿度过高会妨碍蛋内水分蒸发,使胚胎发育所产生的大量代谢水不能及时排出,严重时可导致胚胎畸形。若湿度过低,将加速蛋内水分蒸发,造成失水过多,阻碍代谢废物的排出及所需氧气的摄入。易引起胚胎和壳膜粘连。(3)通风换气:

通风换气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胚蛋中的胚胎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热能交换,同时调节机内的温度。

胚胎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气和水分。孵化初期,胚胎需要少量氧气可通过酶的作用从蛋黄中获得,而后利用气室的空气,再后则利用尿囊循环与蛋壳上的气孔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19天后胚胎开始用肺呼吸。随着胚龄的增加,胚胎的气体交换量也不断增加。因此除胚胎发育初期外,胚胎的气体交换都是由通风换气解决。

通风换气还与温度、湿度有密切的关系。通风良好时,空气能充分流通还能与外界不断的进行热能交换。温度、相对湿度都可保证。(4)翻蛋:

翻蛋的主要作用是改变胚胎方位,促进羊膜运动,防止胚胎、蛋黄、蛋白与蛋壳之间粘连。胚蛋放置位置必须适当,在1-18天进行定时翻蛋,每2小时翻蛋一次,翻蛋角度以90度为宜。

种蛋孵化到18天时,将种蛋移到出雏盘上叫落盘。这时胚胎发育完成,在20-21天时开始出壳。出壳时胚胎已经完全长成雏鸡。这时雏鸡的头位于气室中(即鸡蛋的大头部分),健壮的雏鸡先把蛋壳啄开一个小孔,然后慢慢的将小孔向两侧扩大,直至破壳到一半以上时,雏鸡的头便可脱壳而出,而后身体也逐渐自行挣脱出来。

1胚龄

2胚龄

3胚龄

4胚龄

5胚龄

6胚龄

7胚龄

8胚龄

9胚龄

10胚龄

11胚龄

12胚龄

13胚龄

14胚龄

15胚龄

16胚龄

17胚龄

18胚龄

19胚龄

20胚龄

20.5胚龄

替补实验

实验五

精子形态观察及体外获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哺乳类精子的形态结构。2.了解精子体外获能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哺乳动物的精子离开精巢后并没有受精能力,必须要经过成熟和获能才能使卵子受精。精子在附睾中成熟。成熟过程中,在附睾中多种物质的作用下,精子质膜的脂类、糖蛋白、唾液酸、吸收抗原、表面ATP酶等许多成分发生变化,负电荷增加,与凝集素的结合力也发生改变。精子射出后,经阴道和子宫到达输卵管,在壶腹部与卵子结合,完成受精。张明觉、Austin 1951年发现兔子和大白鼠直接排出的精子不能使卵受精,必须在生殖道中停留一段时间后才具备受精能力,这一现象称为精子的获能。后来研究发现,精子在体外也能完成获能,卵泡液、输卵管分泌物、血清、房水等多种液体都可使精子获能,pH、Ca2+浓度等环境条件对获能也有影响。精子在获能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的变化,呼吸明显加强,运动形态和速度也发生很大变化,由直线前进变为曲线运动。

体外获能一般分为两步:一是精子的洗涤,经1次或多次离心后除去杂质、死精子、低活力精子、冻精保护液及稀释液等;二是精子的获能处理,主要是使用高离子强度液(His)、钙离子载体、肝素等,以促进钙离子进入精子顶体并刺激精子内部pH升高,从而诱发精子获能。

三、试剂与材料 1.实验试剂

IVF液(NaCl 5.803g/L,KCl 0.201g/L,NaHCO3 2.106g/L,CaCl2·2H2O 0.264g/L,丙酮酸钠0.055g/L,60%乳酸钠3.5mL,葡萄糖1.000g/L,青霉素G钾或钠盐0.063g/L,硫酸链霉素0.050g/L,酚红0.010g/L,Na2HPO4·12H2O 0.056g/L,MgCl2·6H2O 0.102g/L),牛血清白蛋白(BSA)2.实验材料

雄性小鼠

四、实验步骤

1.断颈处死雄性小鼠。

2.打开腹腔,剪取附睾尾(尽可能除去脂肪),将每个附睾尾放入已在37℃、5%CO2培养箱预平衡2h的2ml IVF液(加30mg/ml BSA)中。3.将附睾尾剪成几段,用镊子轻轻挤压之,使精子挤入培养液中,去掉附睾尾。4.吸打均匀后,1800 r/min离心5min,弃上清,以2ml IVF液重悬。5.将精子在37℃、5%CO2培养箱中培养1.5h,使之获能。6.镜检,观察获能精子的运动。

五、实验作业

观察比较精子在获能前后运动形态和速度的变化。

实验六

植物组织培养

一、实验目的

了解植物细胞全能性。

二、实验原理

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三、试剂与材料 1.实验试剂

MS培养基、无菌水,升汞、酒精、次氯酸 2.实验材料

银杏枝叶

四、实验步骤

(一)培养基的配制 1.母液配制 母液分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及有机物质四 类。2.培养基的配制与分装 3.培养基的灭菌

(二)取材、消毒与接种(1)先将剪下的枝条清洗干净,选择新鲜的花柄、嫩梢和带腋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将外植体放在自来水下冲洗12h,以冲洗掉大的土壤颗粒。

(2)将清洗干净的外植体移入无菌操作台进行消毒,先用75%酒精表面消毒30S,再用0.1%新洁尔灭处理15min。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4~5次。

(3)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放入消毒过的培养皿上,在无菌条件下切成0.4~0.5 cm长的小段单芽,用无菌滤纸吸干水,立即接种到加有不同激素浓度的MS培养基上,每个培养基接种三个芽,并用封口膜封好。(三)外植体的培养

接种后的外植体放入用75%酒精消毒后的干净的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条件为:温度27℃,光照周期为光照12h/d+黑暗12h/d,培养基的pH值为5.8,进行培养与愈伤组织的诱导。

全部接种工作都是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的 , 所以要特别认真、仔细、以防杂菌污染。

(四)两周后观察愈伤组织的诱导并进行生根生芽诱导

五、实验作业

1.观察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物在培养中的生长情况。

2.观察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物有无污染,分析原因?

3.以MS为例,试说明MS培养基中各成分各有何作用。

实验七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实发育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了解2,4-D、萘乙酸对无籽果实形成的诱导作用。2.了解乙烯对果实的催熟作用。

二、实验原理

植物生长调节剂2,4-D、萘乙酸(NAA)等,在适当的浓度下能诱导无籽果实形成。适当浓度的乙烯利能促进果实成熟。

三、试剂与材料 1.实验试剂

20mg/L2,4-D(用少许1 mmol/L NaOH溶解2,4-D,再用蒸馏水定容),500mg/L NAA(用热水或少量95%乙醇溶解NAA,再用蒸馏水定容),40%乙烯利 2.实验材料

盆栽番茄、辣椒幼苗,香蕉(或大蕉、柿子、芒果等)

四、实验步骤

1.无籽果实的诱导形成(1)2,4-D诱导无籽果实

在番茄开花授粉前用2-3滴20mg/L 2,4-D溶液涂在花上,以水处理作对照。果实成熟时,观察果实内籽粒的有无。(2)NAA诱导无籽果实

在辣椒开花初期,用2-3滴500mg/L NAA溶液滴在花朵上(或喷花),以水处理作对照。果实成熟时,检查是否有籽。2.乙烯利对果实的催熟作用

将采收后的香蕉(或大蕉、柿子、芒果等)用500mg/L乙烯利溶液浸泡5s,以蒸馏水浸泡作对照,取出果实分别放在箩筐或纸箱内,室温保存。5-10d之内,观察结果。比较果皮的颜色和果实的成熟度

五、注意事项

1.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材料的时期一定要把握好。

2.可尝试使用不同的激素浓度,筛选出激素的最适作用浓度。

六、实验作业

拍照记录实验结果(包括对照)并进行分析。

篇2:发育生物学实验教案

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分化期。

外胚表皮附神感,内胚腺体呼消皮,

中胚循环真脊骨,内脏外膜排生肌。

蛙的原肠胚发育歌诀

内胚两道上肝胰,外胚表附神感器,

中胚脊索和真皮,肌内泻殖循环系。

(“两道上”是最基本的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肝和胰则是腺体的代表)

教学设计方案

篇3:动物发育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发育生物以其创新性极强的学科优势, 现已成为国内外各科研院所和高校生物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4]。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院自2004年成立发育生物学科以来, 动物发育生物学就作为“国家生物科学与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学生的必修课程, 学时总数为64学时, 其中实验课16学时。如何在16学时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掌握发育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并了解和应用当前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用的模式动物和研究技术, 这对任课教师来说是极大的挑战。本课程组通过近7年的教学实践, 在动物发育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方面摸索出一些经验和体会, 现总结如下。

1 改革思路

以创新教育为理念,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发育生物学教学模式, 通过对教学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方面进行改革, 开放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理论、实践、创新全面提高。

2 加强实验室建设与仪器设备的配置

实验室的建设、仪器设备的配置是能否开设实验课的前提条件。在实验室建设中, 建立设备先进、管理高效、开放的实验教学环境非常重要。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院于2004年3月份建成实验中心, 包括6个教学实验室, 1个综合实验室, 其中专门建设有发育生物学实验室。发育生物学实验室面积为120 m2, 此外还设有无菌操作室、灭菌室等。实验室配备了二氧化碳培养箱、恒温水浴箱、低温高速离心机、自动灭菌锅、振荡培养箱、杂交炉、PCR仪、生物显微镜、解剖镜等仪器、设备, 另外综合实验室的超纯水系统、制冰机、双人超净工作台、多功能研究用显微镜等设备可自由使用, 上述条件可以满足发育生物学实验的需要。

3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人才培养中, 发育生物学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动物发育生物学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实验性强, 其实验教学内容大致可分为基本操作、综合应用和实验设计三部分[5]。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产生直观的认识, 帮助他们理解课堂所讲授的内容, 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 同时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不断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不断重视和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努力实现以知识传授为基础、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逐步使用讲授与自学、讨论与交流、指导与研究、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设计与创新等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法,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熟悉生理学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目的[5,6,7]。

动物发育生物学实验课程主要分为三个能力层次, 项目设置见表1。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按照“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顺序, 循序渐进地开展实验, 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1) 实验项目中加强基本技术的训练。

利用实验室的开放时间, 对学生进行基本技术的训练, 这样保证了学生能够熟悉实验动物, 熟练使用仪器、设备, 掌握基本实验技术的操作规程。

2) 在综合实验项目中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传统的发育生物学实验课程开设的都是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 即按照教学大纲选择相应的实验, 实验前任课教师将实验的目的、原理、内容、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都写在黑板上, 上课时教师给学生讲述甚至示教一遍, 然后学生机械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实验。虽然每个实验的成功率很高, 但实验操作技能测试的成绩并不理想。显然,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限制了学生的视野, 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及思维能力, 有必要对实验方法进行有益的探索, 以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在发育生物学实验学时不断压缩的情况下, 根据动物胚胎学和生理学一些实验项目的内容及特点进行重新组合, 充分利用实验学时和实验材料, 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 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操作技能。 如在“小鼠的体外受精及胚胎的采集与观察”实验中, 将单一分散的3个实验, 按其内在联系组合为综合性实验, 可使学生从中学到体外受精的方法、胚胎采集技术、显微镜技术的使用等3种基本实验技术, 这样可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技术的同时, 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

3) 在研究性实验项目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实践能力。

科学实验是一切科学理论的来源, 是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之一。发育生物学实验课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已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而且还是对学生的科学实验方法、技能、作风等进行培养和训练的主要渠道, 同时对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动物早期胚胎基因表达分析”, 该实验为学生提供实验动物和实验试剂, 要求学生与教师共同商定实验题目, 学生自己设计、预测结果、采集数据、获得结论, 按自定方案完成, 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科学研究, 并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从而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由于发育生物学实验课程学时仅为16学时, 因此将后4个实验项目设在学生三年级下学期的综合实习过程中进行, 也有利于学生综合利用所学其他学科的理论和知识解决发育生物学的问题。对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所学理论知识、锻炼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实验设计意识都有着非常实际的意义。

4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发育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和生理学实验教学软件的开发, 极大地促进了实验教学改革的进程[8,9]。一些实验软件不仅可通过预置参数快捷准确地对实验数据自动分析、处理和保存, 有的还具有特殊的实验模拟功能, 即在无动物的情况下, 运用模拟声音、图像和文字等多种方式, 对实验过程进行仿真模拟, 使所获实验结果生动、形象、逼真、可视性强、趣味性大, 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8,9,10]。

教师课前利用模拟实验, 使学生熟悉生物机能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了解实验的基本程序。实验课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对难以掌握的操作方法, 反复模拟直至达到熟练的程度。改变了过去观看教师示教时, 学生围在一起看不清的弊端, 提高了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模拟实验完成后, 要求学生对实验或有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 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的成功率。

5 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

根据实验教学需要优化实验教学队伍。本实验课在由高级职称教师任主讲, 助教、实验教师进行辅助的基础上, 加强实验教学人员专业技术的培训。本课程教学组现有教授2人、讲师1人、其他2人, 其中博士4人。近7年内, 逐步建立了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

6 取得的效果

经过近7年的实践, 学生对本门课程实验学习的主动性有了极大的提高, 发育生物学实验也基本形成体系。根据动物发育生物学授课教师的科研优势和现有的教学条件, 目前开设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研究型实验三结合的实验项目。通过这门实验课程的学习, 使80%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 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明显的就是毕业生适应工作的时间大大缩短, 适应能力明显提高;也使一些优秀的学生能够顺利地拿到校级学生创新项目, 学生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经过不断的总结、修改、再总结, 课程组于2007年编写了《实验动物配子与胚胎实验操作技术》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实践证明, 只要构建并实施了正确的发育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 就一定能发挥出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7 发育生物学实验教学改进的进一步设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动物发育生物学的实验教学, 使学生对发育生物学常用模式生物有更直接的接触, 促进学生了解当前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前沿方法和技术, 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院申请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人才培养项目资助的条件建设项目, 在实验中心专门设置小型斑马鱼饲养设备, 从北京大学引进秀丽隐杆线虫等发育生物学常用模式动物, 并向兄弟院校利用相应模式动物开设的发育生物学实验进行学习, 开发和设置以多种模式动物为材料的发育生物学实验, 使学生能综合应用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 建立更为系统和全面的生命科学知识架构, 促进学生融入现代生物学研究的前沿, 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 实验课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强化实验教学、注重能力培养是发育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之一。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 按照“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顺序, 循序渐进地开展实验, 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术的基础上, 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使发育生物学实验教学真正地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后续课程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发育生物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发育过程与机理的一门学科, 现已成为国内外各科研院所和高校生物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院为“国家生物科学与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学生开设动物发育生物学理论及实验教学课程, 通过近7年的教学实践, 在动物发育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理念、实验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构建并实施了动物发育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 加强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动物发育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体系改革

参考文献

[1]张红卫, 王子仁, 张士璀.发育生物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桂建芳, 易梅生.发育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3]张育辉.发育生物学在生物科学中的地位及其教学内容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3, 20 (3) :114-116.

[4]张育辉.对发育生物学教学内容体系的几点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5, 22 (3) :116-117.

[5]丁乃峥, 李善妮.浅谈发育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创新能力培养[J].生物学杂志, 2011, 28 (3) :103-105.

[6]李海燕, 赵汗青, 高兴海, 等.实验教学创新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 (8) :115-117.

[7]李勇, 贺庆棠.国外研究型大学教学模式的优势及借鉴[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1) :60-62.

[8]戴忠民.多媒体教学在发育生物学中的运用[J].安徽农学通报, 2008, 14 (24) :126-127.

[9]龚大洁, 严峰, 俞诗源.多媒体技术与高校生物教学整合的探索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 2006 (3) :63-67.

篇4:发育生物学实验教案

关键词:家禽;胚胎发育;说课;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9-0095-02

《家禽生产》是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该专业毕业生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高职毕业生应能胜任家禽生产企业孵化工、饲养工和种禽繁育员的岗位工作,既能满足学生有效就业,又可在行业岗位群之间进行职业迁移。因此,《家禽生产》课程在专业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我们结合长期从事该课程教学的经验积累,深切认同该课程不仅是专业核心课,更是一门实用技术课,应以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融“教、学、做”为一体,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本次说课式教学以项目化教学实践为基础,以家禽胚胎发育及生物学检查为说课内容,探讨项目化教学在该课程中的应用,让该专业高职学生轻松掌握课程内容,以期与同行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共同提高家禽生产课的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生产一线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

1 说课教材

1.1教材选取

选用的教材是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由史延平、赵月平主编,该教材章节编排依次与家禽生产的各个职业岗位相对应,内容选取则参照了各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国家职业标准,既通俗易懂,又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应用性、实用性和先进性,适合我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使用。

1.2 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1.2.1 内容选取 本次说课部分选取教材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即胚胎发育,同时选取实训七的内容,即孵化的生物学检查。如此组合的理由是:传统教学理论和实训分开,先理论讲胚胎发育过程,内容抽象不易懂;实训的时间间隔使学生对理论变生疏,操作要领难掌握。理论与实训结合在一起,则可“教、学、做”融为一体,易学易懂易会。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是课程项目化改革的一次有效探索。

1.2.2 本节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掌握家禽胚胎发育进程及其生物学检查方法(俗称照蛋)是正确调控孵化温度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孵化效果好坏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节教学在孵化项目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前承种蛋构造,后启孵化条件、孵化技术和孵化效果评价等章节。

1.3 教学目标

1.3.1 知识目标 熟悉家禽的孵化期及胚胎发育的主要特征。了解胚外膜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1.3.2 能力目标 ①能够看彩图,说特征。②能够正确照蛋,并能正确判断6日龄、10日龄和18日龄胚蛋的发育状况(正常、死亡、弱胚)。

1.3.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1.4 教学重点和难点

1.4.1 教学重点 熟练认知胚胎发育特征,包括透视特征和破视特征。其理由有:一则因其是知识点,以讲授为主,需讲清说透;二则因其是照蛋检查的判定标准,起着理论指导作用。

1.4.2 教学难点 6日龄、10日龄和18日龄胚蛋发育状况(正常、死亡、弱胚)的照检标准。其理由是:这3d的照蛋检查不仅要判定孵化温度的合理性,还要对死胚进行剔除,操作上要求稳、准、快,是孵化的核心能力之一,需反复操作体会要领。

2 说教法

2.1 指导思想

《家禽生产》是畜牧兽医的专业核心课,也是一门实用技术课,理论较为浅显,但操作性很强,联系实际紧密,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是“经验=技术”。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应倡导“实证”教学,力争“教、学、做”一体化,最终实现项目化教学。

2.2 教学方法

本次课教学主要通过讲授法、演示法和实验法。

讲授法:充分利用胚胎发育标准彩图讲清讲透胚胎发育的透视特征,尽可能形象化描述,适当整理民间顺口溜来加深理解。如三日蚊虫清,四日把壳叮等。

演示法:两次演示,一是将胚蛋打破演示观察胚外膜的形成和胚胎发育特征;二是演示照蛋要领。通过演示直观清晰讲清教学内容。

实验法:让学生亲手照检不同日龄的胚蛋,并通过对比画出效果图,以加深印象。

2.3 教学条件与用具

多媒体一体化教室、胚胎发育标准彩图、不同日龄的胚蛋(必须有6日龄、10日龄和18日龄的胚蛋,来自学生分批入孵的种蛋)、照蛋器等。

2.4 难点突破的方法

针对前述的难点,一是演示讲清要领,一定要收齐不同状况的胚胎加以对比说明;二是分组操作时互学互评,加强巡堂点评和指导。

3 说学法

3.1 学情分析

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但其感性认知的兴趣浓厚,动手能力较强。本门课程内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强,适合学生学习能力和需求,课堂氛围容易调动。教学中应注重互动性教学和体验性教学,提升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最终实现核心技能的提升。

3.2 学法选择

实践探究法:分组操作时肯定有许多异常现象,要求学生要善于发现,并进行探究性分析。

合作讨论法:操作结束后,分组讨论,总结经验,并推荐代表上台谈体会,作总结,最后由老师作点评。

4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设问答疑—导入新课—理论讲授—实物演示—分组观察—操作示范—分组实践—小组讨论—总结点评—布置作业。

4.1 设问答疑,导入新课(5 min)

简要回顾上次课的内容,并引申出需讨论的问题。常提的问题有①:蛋孵出小鸡要多少天(孵化期)?②:孵化期有变动吗?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动?等等。通过互动式地一问一答,导入新课:胚胎的发育过程与特征。

4.2 理论讲授(25 min)

举例说明认知胚胎发育过程及特征的在生产中的应用,然后对照标准彩图逐日讲解胚胎发育的变化特征及认知要点。

4.3 实物演示(10 min)

取6日龄、10日龄和18日龄胚蛋各1枚,将蛋打破后逐一讲解胚外膜的形成和胚胎的发育特征。

4.4 分组观察(10 min)

分组破视观察6日龄、10日龄和18日龄胚蛋,互学互评。随后课间休息,清理桌面。

4.5 操作示范—照蛋检查(10 min)

示范照检不同日龄的胚蛋,讲解照检标准和要领。

4.6 分组实践(25 min)

分组照检不同日龄的胚蛋,组内互学互评,强调纪律和团队合作。

4.7 小组讨论(5 min)

分组谈体会,并总结经验。

4.8 总结点评(10 min)

小组推荐代表上台交流总结,教师做点评,并布置作业(画出不同日龄胚胎的透视图)。

5 教学特色与教学反思

5.1 说课式教学的设计特色

5.1.1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 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5.1.2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课程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逐节逐课的探索非常必要。而且,边教边学边做可将内容有机衔接,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5.2 教学反思

情境设计宜结合当前实际,不能陈腐,教学之余应加强学习,并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去调查和学习,才能让问题新鲜起来,活起来。

篇5:生物的发育教案生殖

复习课

一、明确大纲要求掌握主动权

二、熟悉考试说明

1课时

四、再现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结合教材、大纲和考试说明进行(在此不重述)。

五、规律方法技巧

(一)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1.从概念上看:

殖,就是母体首先产生孢子这种无性生殖细胞,然后,孢子萌发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有性生殖也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甚至可不产生有性生殖细胞。例如蜜蜂的雄蜂就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的。把这种由雌性生殖细胞直接形成新个体的有性生殖方式,叫做孤雌生殖。再如水棉的接合生殖,只是两根水绵两两并排在一起,相对的细胞彼此相向生出突起,突起相遇后,横壁消失,成为接合管,这时,一个细胞里的原生质就通过接合管流进相通的细胞里,与那里的原生质融合,成为合子。能流动一团原生质相当于雄配子,不流动的一团原生质相当于雌配子,两团原生质的融合相当于受精作用。所以,有性生殖过程,一定有“性”的变化。

2.从特点方面看:

(二)有性生殖细胞与无性生殖细胞

一般地有性生殖细胞(例如配子、精于、卵细胞等)是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而无性生殖细胞(如孢子)是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的,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有性生殖细胞往往要经过两两结合,形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而无性生殖细胞不经过两两结合,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有性生殖细胞是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时产生的,一般有性别(雌、雄)之分;无性生殖细胞是生物进行无性生殖过程时产生的,无性别之分。

(三)出芽生殖和营养生殖的区别

①出芽生殖经常见于一些低等生物,如水螅、酵母菌等;营养生殖则多见于具有根、茎、叶分化的高等植物,如草莓等。

②出芽生殖是由母体的一定部位生出芽体,芽体长大后脱落下来,发育成新个体;而营养生殖是由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发育成新个体。

③出芽生殖的芽体不同于营养生殖的芽。

(四)细胞分裂和生殖种类的关系

生殖是通过细胞分裂来实现的,细胞分裂是生殖的基础。

无性生殖主要是通过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如孢子生殖(亲代→孢子→子代)、出芽生殖(亲代→芽体→子代)、营养生殖(根、茎、叶营养器官→子代)和分裂生殖(真核单细胞生物→子代)都是通过有丝分裂来完成的。但细菌等原核生物的分裂生殖不属于有丝分裂,而是以一种特殊的二分裂方式形成两个子代细菌,也不属于无丝分裂方式。

有性生殖是通过减数分裂实现的。亲代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一般情况下有性生殖细胞两两结合形成合子,由合子(经有丝分裂)发育成新个体。个别情况下可由单性生殖细胞不经两性细胞结合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如蚜虫、蜜蜂的卵细胞可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将花药进行离体培养,也可直接产生新个体。

(五)生殖细胞成熟过程中的几种数量关系

(1)1精原细胞→1初级精母细胞→2次级精母细胞→4精子细胞→4精子

1卵原细胞→1初级卵母细胞→1次级卵母细胞+1极体→1卵细胞→3极体

(2)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2种(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同)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1种

一种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种(n为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一个卵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1种

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1种

一种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种(n为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六)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

按常规思维,染色体和DNA的变化应是平行关系。但生命现象有其独特性。由于复制后的染色体没有完全分开,仍由着丝点连接在一起,在生物学上这仍叫一个染色体,因

此,在细胞分裂的不同阶段,染色体数和DNA数并不总是相等的。这是学好本节知识的关键之一。

(七)正确理解几个关系关系

1.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

1与2,3与4。

,除去与

1和3,2和4,

1和4,2和3。

2.姐妹染色单体与非姐妹染色单体

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1/与1//,2/与2//,3/与3//,4/与4//。而1/与2/,1/与2//,3/与4/8个染色单体or4对姐妹染色单体,不能称为8

中也有同源染色体,但同源染色体之间并不联会,当然也就谈不

上四分体了。如图所示,A和B所代表的结构,就分别是一个四分

体。由此可见,四分体的个数与联会的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是一致

的。

(八)关于怎样识别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像、时期的问题

根据一般情况下,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存在有成对同源染色体,但无配对行为,而减数分裂过程中,第一次分裂存在成对同源染色体,且有配对行为,第二次分裂不存在成对同源染色体的情况判断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可根据以下两条规则进行:

一是如果分裂图像中不存在有成对同源染色体,就一定是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二是如果分裂图像中存在成对的同源染色体,无配对联会行为的就一定是有丝分裂;如果图像中存在成对同源染色体,且发生配对联会行为就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怎样识别同源染色体,就在于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有无大小、形状两两相同的染色

体,如果有,就存在成对同源染色体。否则无。

但特别注意不要把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成为的染色体当作一对同源染色体。至于分裂具体时期的确定。根据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来定。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有规律地排列在赤道平面上;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平分为两组向两极移动;末期染色体→染色质。

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切工作;中期四分体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两则;后期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

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同,但无同源染色体。

总之,鉴别某一细胞图像属于哪种细胞分裂,最关键的是看染色体的行为。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在一个平面上,是有丝分裂or减Ⅱ分裂;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两个平面上,是减数分裂。

(3)后期有无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若有为减数分裂。

(4)末期有无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可从后期推测),若有为减数分裂。

(5)一个细胞内所有染色体形态、大小各不相同,一定是减数分裂。

另外,从细胞外形上看矩形有

壁为植物细胞;圆形一般为动物细胞;不均等分裂为减数分裂等。

鉴别某一细胞图像隶属于哪种细胞分裂,是本节三大题型(识别图像、绘制图像和DNA、染色体变化曲线)中经常考查的一种,鉴别的方法有多种。这里以二倍体生物为例介绍一种思路较清晰,操作简便的鉴别方法“三看识别法”。第一,看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且细胞中一定无同源染色体存在;若为偶数,进行第二看。第二,看细胞中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同源染色体,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若有同源染色体存在,进行第三看。第三,看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若出现联会、四分体、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两侧、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现象,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若无上述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多倍体(例如四倍体)进行减数分裂,子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但可根据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推断是减数分裂。单倍体(例如玉米的单倍体)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子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但可根据子细胞是体细胞推出是有丝分裂。

②植物减数分裂的过程一般不做为考试要求。

A----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变化曲线B----有丝分裂过程DNA变化曲线

C----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变化曲线D----减数分裂过程DNA变化曲线

(十一)高等植物卵细胞和精子的形成及双受精

大的细胞发育成为胚囊细胞,三个较小的细胞没发育而解体。胚囊细胞的核连续进行三次有丝分裂,形成“七胞八核”的胚囊,这八个核的染色体数目与胚囊细胞相同,是胚囊母细胞的一半。和生殖直接相关的是位于胚珠近珠孔处的1个卵细胞,还有位于胚囊中央处的两个极核。卵细胞受精后形成受精卵,两个极核受精后形成受精极核。卵细胞受精后形成受精卵,两个极核受精后形成受精极核,这种受精方式称双受精,仅见于被子植物。精子从何而来?

篇6: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收集资料;

2、培养学生观察、表达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通过介绍祖国“缫丝养蚕”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说出常见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和不完全变态

难点:家蚕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教材分析:让学生通过对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观察、分析、思考、理解家蚕完全变态以育的真正含义;同时通过对蝗虫生殖和以育过程的图片观察,让学生了解不完全变态发育。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

教学准备

1、相关图片、课件

2、收集有关家蚕、昆虫、蝗虫等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一起来看几幅图片(蝴蝶蜜峰蜻蜓)

生:看图

师:这三种动物都属于同一类——昆虫

师:昆虫纲简述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而且与人类关系密切:蚕吐丝、蜂酿蜜、蝶传粉、蝗虫危害农作物、蚊蝇传播疾病等。

师: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和一个口器,有的可将许多小图像拼成详细图像。有的聚光能力较强,得到图像较明亮。

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家蚕的生殖与发育

师:就说我们刚刚提到的.蝴蝶,你知道它小时候的模样吗?

是小蝴蝶、蛾子、还是毛毛虫呢?

生:思考回答

师:原来美丽的蝴蝶是由毛毛虫发育而来,生命世界真是奇妙!

问:大家来想想还有哪些昆虫的发育过程与蝴蝶相似呢?

生:家蚕、蜜蜂、蚊子、苍蝇、蟑

师:家蚕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动物,很多同学都养过蚕,我国也曾以“缫丝养蚕”著称于世。

师:小小的家蚕不仅同中华文明紧密相连,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我们就一起先来学习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生:结合教材讨论交流

师:小结大家刚刚讲的内容,受精卵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育为家蚕的幼虫,我们通常把它叫做蚕。

问:蚕吃什么?

生:桑叶

师:蚕吃桑叶逐渐长大,在它长大的过程当中要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

生:蜕皮

问:要蜕皮几次?

生:四次

问:在蜕皮过程中,蚕有什么变化?

生:不吃也不动

问:这叫做什么?

生:叫做眠

师:蚕的幼虫期要经历四眠,刚刚孵化的幼虫称为一龄幼虫,每蜕皮一次增加一龄,分别被称为二龄幼虫,三龄幼虫,四龄幼虫和五龄幼虫。

师:当其经过了四眠之后,就要发生一个很多的变化,是什么呢?

生:吐丝结茧

师:在茧中化蛹,经过十多天,蚕蛹逐渐羽化,变为蚕蛾。

蚕蛾是家蚕的成虫,蚕蛾在形态上有什么特点呢?

生;头部小胸部两对翅早腹部肥大

问:蚕蛾吃食吗?

生:不吃

师:蚕蛾均不取食,它们依靠幼年期在体内积累的能量和营养物质生存。

师:接下来蚕蛾就要进行交尾,使蚕蛾的卵受精。

师:蚕蛾的卵受精。

师:蚕蛾在交配后死亡,而蚕蛾还有一个重要的使用——产卵,它用尽全身最后的能量,产卵后也很快死亡。

上一篇:知恩回报的作文下一篇:建行运营主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