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神丰盈生活作文

2024-04-23

让精神丰盈生活作文(共11篇)

篇1:让精神丰盈生活作文

让精神丰盈生活作文

生活,只有健康,才能丰富多彩。而精神的发展,更点缀了生活。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电子产品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大大改变。空闲无聊时,拿起手机,开始了毫无营养的快餐阅读;想要购物时,坐在电脑前,轻轻一点,“下单成功”。遍布全球各地的无线网络如同一张巨大的网,牢牢地禁锢了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当越来越多的新闻开始报道“某人因低头玩手机而坠江”,当本应热闹欢愉的聚会因手机而沉默,当图书馆里的人影慢慢变少,我们是否应该思考,当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健康吗?

或许,在物质上,一切都是丰满的,甚至可以说是过多了。但人们的精神思想,却在贫瘠的路上越走越远。学习、读书似乎不那么重要了,中国古人那些灿烂的文化经典,也不知何时淹埋在厚厚的灰尘中。

“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的一切都踏踏实实踏上了虚无之途。”刘亮程曾这么说过。是的,一个人在物质上健康,不代表他的精神健康。我们应该让自己的精神丰盈,让自己的思想完善,远离虚无。

正如那位诗人余秀华。由于高烧,得上了脑瘫,她的生活变得艰辛困苦。每写一个字,她都要极力用左手按住右手,才能写出歪歪扭扭的.字迹;每说一句话,她都要费力地控制着脸部,双肩不停颤抖。不仅如此,她的丈夫没有给他关怀,有的只是嘲笑、冷漠、不屑和打骂。身体上的残疾让她举步维艰,婚姻上的不幸更是让她的梦想在最美的年华幻灭。

她的躯体,是不健康的。但她却用那支摇曳着曙光的笔,勾勒出了一个最完美的自己。她通过诗歌,发现了最真实的自我。那一个个沾满烟火和污垢的文字,无不迸发着她精神思想的热烈火花。是诗歌,是精神的力量,包容了她,接受了她,也隐匿了她,使她能在其中爱着、恨着、起舞着。我想,她的精神,应是健康的。

“有空的时候,泡上茉莉,玫瑰,香茶,轮着喝”,这是余秀华的生活方式。但我看到了,那香气萦绕的香茗边上,还有一本书,一本精神的承载物。这才是人们所需要的生活方式。

人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何不拿起一本书,让它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呢?——这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篇2:让精神丰盈生活作文

尹传梅

为什么要读书呢?孩子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那我们老师又为什么读书呢?读了《让阅读丰盈教师的精神世界》一文就更明确了,我们教师要教书先读书,善教者必善学者,读书是教书的必需,是专业成长的“永恒路径”,是教育生活的“明智选择”。的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读书改变了人的心境。因为书中的寓言故事、至理名言、动人描写,无不打动我们的心扉,无不感染我们的行为。其次,读书改变了人的心态。因为透过一个个故事,我们看到了、学到了更多的教育理念:宽容、尊重、大爱、无私和奉献,它昭示着教育者的大度与力量;最后,读书让每个老师变得聪明了,学会了用更有效的方式教育和管理学生。也就是教师们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心态的同时更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方式。

据调查,随着我国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我国教师职业的专业水平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差距愈加明显地表现出来,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生的教育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技能,塑造和完善教育职业道德,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考察北京四中时曾经提出:教师要具有爱心和知识,语文教师自己知识要广博。那么作为一名教师的我,应该明白自己肩头的重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做好以下两点:1.多读书,多学习,做个智慧型教师,我认为这是成长的关键。在专业方面,我感觉到自身的理论基础有限,一些教学方法、教育手段水平要继续提高,并且对一些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练不够。因此,我努力多读一些教学方面的书报杂志,逐步使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层次。2.钻研业务、勤思考、擅积累,做个反思型教师,这是成长的核心。为了使自己在教学当中能够灵活把握、处理教材,今后我要不断研磨课例,审视课堂。记得有位教授说过: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写三年反思日记就可能成为名师。当然,成为名师并不是我们成长的目标,我们需要在反思中理解教育,从而也理解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篇3:让生活牵手课堂,体验丰盈童心

陶行知先生作为教育的先行者和引领者,许多教育主张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真谛,尤其是“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深深的嵌入了每一个教者的心中。本文立足小语课堂,探索如何让生活与课堂牵手,还教育以真实的面目,给学生以生活化阅读,让我们语文教育在奋勇向前的同时,不忘初心。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生活教育 陶行知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主张的核心理念,他认为“生活教育是与生俱来,与生同去”的,他提出“教育源于生活,教育需要生活,教育为了生活”。然而,随着课堂形式主义之风的盛行,语文教育与生活的距离越来越大,而不以生活为基础的教育犹如盲人摸象,沙地建楼,留给学生的不过是美丽的幻影罢了。因此,回归生活,唤醒体验,不仅是为了找回大师的主张,更是为了给当前语文教育一个突破的出口。

一、亲近生活,让课堂丰富多彩

陶行知说:“过什么样的生活,便是受什么样的教育。”所谓生活教育,即生活所需要的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从出生开始就投入到言语教育之中,在生活中感知语言,观察事物,表达情感。因此,让小学语文课堂丰富起来,让稚嫩的童心丰盈起来,教师可以从生活化情境入手,让孩子们亲近生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在点滴的观察和思考中构建自己的生活教育结构,从而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和主观能动性。

小学语文《母亲的恩情》一课教学,教师赋予了课堂以生活环境,唤醒孩子们的心灵,师:母亲,一个多么亲切的字眼啊!同学们,你们平时都有哪些叫法呢?生:妈妈!生:妈咪!生:还可以叫娘。从生活切入果然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师:对母亲的称呼可以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孩子无私的爱。此刻,孩子们的眼光中饱含了深情。师:谁来说一说你心目中,母亲是怎样的呢?又一次从生活着手,打开孩子的心扉,学生们陆陆续续地说着:“勤劳”“善良”“任劳任怨”“和蔼可亲”“美丽”“温柔”……师:孩子们,你们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的美丽词语都用在母亲身上,因为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我们现在就走进这篇文章,一起来读课题……

教育核心是心灵的呼唤,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激发、诱导出生命潜在的力量。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以生活中对母亲的感情为切入点,唤醒孩子们对母亲感悟,情之浓浓,意之切切,让孩子们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走进文本,课堂上便酿出情感的芳醇。

二、体验生活,让课堂貌美如花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参与的教育都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参与的学校是死的学校。”事实如此,生活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这就意味着只要将生活融入教育,教育资源就会源源不断,永不枯竭。回顾传统语文课堂,学习就是学习,生活里的事儿要在生活中去处理,这种思想无疑将学生的思维空间“困”在了课堂上,积极性和创造力都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让小学语文课堂多彩起来,必须让生活牵手课堂,将生活情境安插到语文课堂中来,增强学生体验,让语文课在孩子们的心灵里貌美如花。

小学语文《花瓣飘香》一课教学,为了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特意从花店里买来几朵玫瑰花。还没有走进教室,孩子们就围拢了过来,生:老师,你怎么拿着花啊?生:老师,你的花是送给谁的啊?生:我知道,老师一定是让我们写关于“花”的作文。生:不是,不是,一定是老师奖励给我们的。教师微笑着,对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充满赞许:大家猜对了,这些花儿确实是送给你们的,奖励你们作业认真,奖励你们上课进步。教师边说边将一些整理时掉落的花瓣送给孩子们,孩子们高兴极了,他们将花瓣捧在手中,放到鼻子前闻了闻,甜甜的笑容便荡漾在脸上……在接下来学习《花瓣飘香》的过程中,孩子们伴随着课堂上花瓣的香感受“小女孩”手里的花瓣香,互相辉映,情感也随之升腾……

教育的意义不在于拥有多高的分数,而在于拥有多少的诗意。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是幸福的,当她手捧着花儿带给孩子生活化的体验的时候,她享受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甜蜜;学生也是幸福的,花儿的香甜增强了他们的生活体验,热乎乎,美滋滋,幸福的味道便盈满了心田。

三、链接生活,让课堂神采飞扬

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这本书内涵丰富,意蕴隽永,语文教学一旦与这本书连接,就会发掘出丰富的阅读宝库。因此,让小学语文课堂鲜活起来,可以让生活牵手课堂,创造适宜的生活氛围,带领学生去生活中发现文本,体验文本,通过“教学做合一”将阅读融入生活,让语文课堂神采飞扬。

小学语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课教学,教师布置前置性任务,首先要求大队部组织“小伙伴”记者团的小编辑和小主持人成立一支“绿色行动”小分队,举行暑期夏令营活动——杭州三日游。同时,队员自己制作队旗、队标,并设计“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旅游方案。另外,队员还要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图片,进而了解杭州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历史。孩子们对活动兴趣十足,课堂反馈环节中,“荡舟西湖,尽情抒怀”“漫游花丛,播种理想”“溪中漂流,放飞童心”,每一个活动都彰显了自然的气息,都喷薄着生命的活力,孩子们真正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和青山绿水相聚,与鸟禽和鸣,对自然的亲近,对祖国山川的热爱,无需多言,点点滴滴浓缩在每一句反馈中……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考虑到大自然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可以为儿童提供大量的素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空,于是,巧妙布局,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生活,在生活中阅读,在自然中成长,孩子们不仅领悟自然的妙趣,更实现了自我的超越。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主张,将教育和生活衔接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打破了传统“教育只管教育”“生活只管生活”的局面。作为小语教者,必须领会其中的意旨,结合生活,牵手课堂;放飞课堂,开辟生活,让孩子在五彩斑斓的生活中尽享受语文学习的美妙。

【参考文献】

【1】刘芳.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

篇4:作文 让岁月丰盈起来

时间的流逝就像一条永不停息的小溪流,在你眼前欢快地流过,可能一眨眼的功夫,你看到的已经不是刚才的流水了,但你却全然不知。当你很久以后再来回望这条小溪流,会惊讶地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它已帮你沉淀下了很多你曾经经历过的岁月,这些岁月或者给你带来快乐,让你无法忘怀,又或者给你带来悲伤,让你不想回首却不能够,因为无论你愿还是不愿,它们就在那里,时间的溪流只会暂时帮你把它们带走,远离你的世界,然后忠实地帮你贮藏在某个地方,好让你有更多的精力去迎接后面的岁月,所以千万别指望这条小溪流会帮你冲刷掉那些碌碌无为的不光彩的岁月。

我曾经非常认真地聆听秒针滴答的声音,尝试着去追寻时间流逝的足迹,这样我就可以掌控这个小精灵了。当我这样做的时候,我非常为自己的高明而得意,“滴答、滴答……”它唱着歌儿,不紧不慢的走着,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不知疲倦,不理会周围的一切。我冷笑,你也不过如此嘛。它没有反应,继续“滴答、滴答”地唱着,当我不存在,我气急败坏,抓起它狠狠地摔到地上,它在地上翻了两个滚儿终于消声了,我正得意,准备拂袖而去,刚抬起脚,“滴答、滴答……”它又唱起来,不紧不慢,一点也不跟我计较。我突然有些惭愧,捡起它,轻轻擦拭,细细端详,这一瞧不打紧,我发现我已经跟它较劲了三十二分钟,这三十二分钟里,它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职责,而我,做了什么?什么也没做。又可以做什么呢?看看周围,有的人在写作业,有的人在攻克奥数题,还有人在记英语单词,也有些人如我般无所事事。我突然感觉一股寒意袭进我的身体,刚才的三十二分钟我可以做很多事的,记五个英语单词,背一首古诗,记一条数学公式,解一道科学题……而我却让这三十二分钟在我的无聊与无知中白白溜走。我太大方了,大方到如此挥霍我的青春年华。

如果说我们在能力上比别人弱,智商上比别人低,环境条件上比别人寒酸。但有一样东西是绝对公平的,那就是时间,无论贫贱,无论富贵,它都一视同仁,你用眼泪招不来,用金钱买不来,用权力换不来,用美色诱不来,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它牢牢地抓在手中,不让它随意溜走,做它的主人,用我们的双手与汗水将它妆点,让它尽量精彩,尽量丰盈。

是的,作为学生,我可能成绩不会顶呱呱,也可能不会给父母带来任何荣耀,但有一样我能够做到,任何人都能做到,那就是认真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不让他们操心,因为我们实在是没有理由在让他们失望的同时,又为我们的过失买单。我想,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只要我们有心,就一定会想一千一万个办法去做好,但如果不想,也一定会找一千一万个理由来开脱。我不能蹉跎我的岁月,我要笑着迎接每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我要把它装在衣袋里,装得满满的,这样,我的岁月才会温暖而丰盈。

乐清英华学校指导老师:蔡媛

篇5:行走让生命更丰盈作文800字

民乐中是不钟爱二胡的,总觉得音韵太过惆怅。二胡的音韵是深秋瑟瑟的风,凛冽吹,是暮春恹恹的花,兀自落。

独自走在青砖小道上,轻轻浅浅的古砖悠悠然伸向远方,总也走不尽望不完。中考的压力,老师的期许,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蜷缩在黑暗的角落里,感觉没有属于我的`灿烂阳光,没有属于我的春暖花开。

侧耳细听,渺远的胡音从天边传来,悠悠亦幽幽。是谁,能将这月色与胡琴契合得刚刚好?或许是西湖轻袖罗衫的女子,梨涡浅笑,迷了景,醉了人,或许是雨巷撑着一把油纸伞的女子,蓦然回首,碎了雨,乱了心……

步履不停,顺着悠长的古道而下,循声慢慢寻,音韵越发清晰,是一首《月夜》。印象中的《月夜》是柔美的,是夏日的荷花映放,但这位奏者却演绎出了别样的意蕴,是翱翔于苍天的雄鹰,凌于峰。

我终于在小巷的尽头见到了奏者,一把破旧的二胡,深青色的旧袍,诉说不尽的寒酸。而他,不掺杂一丝落魄,完完全全沉浸在胡音里。

走近,静立,凝望,他的眼睛竟然是凹陷下去的,沧桑的面容刺得我眼睛生疼,但眉宇中流露出的坚毅与刚强,却让人心里为之一震,心跳也慢了一拍。

一曲终了,他爽朗一笑,白晃晃的牙齿亮得我以为是阳光。“拉得可好?”他问,原来他早已察觉我的到来。

我没有回答,只是用力拍拍手。我终是明白他音韵中的一切挫折与苦难。

我想我明白了,转身离开。二胡的音韵映衬着离去的脚步,再一次响起……

我行,我见,我思,我悟。仍是这条小巷,仍是这蓑烟雨。但我却因行走,看到了世间更多的美好。这位奏者在我生命中出现的一瞬,却由此占据了我心中的一隅,是春风吗?来也快,去也快,但风雨中有灵魂的香气。是无畏的坚守与乐观的人生态度,让人不由心生向往。

篇6:让生命变得更加丰盈

———听王渺一老师讲座有感

常州市觅渡桥小学林梅

刚认识王老师时,是在小中高的职称评定会议上,他是组长,我是组员。他给我最初的印象是不拘言笑、认真。第二次再见王老师时,是在亚细亚电影院,他和夫人一起观看《梅兰芳》,我诧异,体育老师也有如此的闲情逸致观赏文艺片?第三次再见王老师时,是在电脑上,我一输入他的姓名,出来了许多网页,学生或同行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他的尊敬和热爱。我大为惊讶,这个体育老师不简单!

我一直期待着能揭开王老师的神秘面纱。2月5日下午,我聆听了王老师给我们作“综合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与策略”的专题讲座,7日,又参加了常州市第一届体育论文报告会和答辩会,我深深的被王老师的执着精神和神圣的职业使命感所折服。他的睿智大气、妙语如珠、幽默诙谐不时的博得阵阵掌声,更使与会者在交流中得到了启示。常仁飞局长称他是体育界的一面旗帜,是常州教育界的骄傲。

他天生就这么优秀吗?

不,为了扭转人们对体育学科的偏见,还体育学科应有的尊严,他提出了“有作为才会有地位”,并为此积极规划自己的人生。坚定信念、专业规划、自我评价、教学研究,从而促进专业成长。其中,他举例自己曾经发“痴劲”,详备几学期的课,做到每节课都是精品课、公开课,这是怎样的执着呀!正是有了许许多多的积淀,才有了他今天的从容淡定,胸有成竹。拥有激情、热情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要对教育拥有一辈子的热情和执着却需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或许他最初的梦想只是为了个人更好的发展,却不知道在不知不觉中,求真务实、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已上升为一种对体育教育事业的热爱,并带动了大批常州体育界中的有志人士!从而,在江苏省、全国奠定了常州体育教育界的地位。我在短短的时间里,通过王老师改变了对体育学科的认识。我羡慕这个学科的教师,因为,有领军人物的带领,有浓厚的学术研讨气氛围绕,齐心协力,他们会到达理想的彼岸。当然,从王老师的身上,也说明一个道理,学科无论大、小,任何学科都一样,重要的是教师在学科中发挥的作用。

再反思自己21年的工作历程,我不免想起于丹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的生命长度都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能改变的只是生命的宽度,让生命的宽度变得丰盈而充实。

我从王老师的讲座中找到了自己的奋斗坐标:

篇7:让精神丰盈生活作文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看到或经历这样一个相似的教学状况:几十个学生同在一间教室听同一个教师上课,而听课的行为和效果却大相径庭。有的学生收获丰硕,有的学生则收获甚少。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有教师的,也有学生的。就学生来说,既有智力因素的,又有非智力因素的。但总体上来说,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学生是否有效听课。

教育家林格曾说:“学生学习好不好,85%取决于学生上课水平的高低。上课时学生表面都一样,内心差别却很大。有的学生上课热情,思维积极活跃,而有的学生上课态度懒散,思维简单,时间长了,结果就大不一样了,可以说,学生在学校期间,出现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差异,包括其素质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学生上课参与水平不同的结果。”从这一段话中,可以看出有效听课对学生非常重要。那么,如何使学生有效听课呢?

一、明内涵

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有效听课,它其实涵盖了课前和课堂两个环节。有效听课要求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超前兴趣”,教师要大力倡导课前自主学习。记下预习中没弄懂的问题,对研究问题提出大胆的预设和猜想,并把这些思考带到课堂上去。这样,在上课时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地思考,主动发言,展开联想,有意记忆,积累经验,注重举一反三,善于概括,能较好地把知识系统化。学生有自学的能力和方法,有独到的见解,并能用较精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能进行探索式的学习,讨论时善于交流,进行“合作式学习”。让每个学生做到“堂堂清,堂堂丰”,堂堂有进步。

二、悟道理

让学生懂得有效听课的重要性,开展通识性培训,可以通过全班讨论、写小论文、办黑板报的形式,来宣传强调听课在整个学习环节中的重要性。只有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了,行动上才可能自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名人或其他典型事例与学生分享,在榜样身上感受听课的重要意义。比如,可以用“同桌激励法”,身边同桌的听课状态最能起到直接唤醒、现场模仿的良好效应,而身边同桌通过良好的听课收获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最能直接激发学生的信心和激情。

三、习方法

让学生习得有效听课的方法:一是要做好有效听课的准备,包括知识准备、精神准备。知识准备就是通过预习,了解新课需要的基础知识;精神准备就是上课铃一响,就要振奋精神,抛去其他杂念,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二是“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蔡林森语),要求学生上课时全神贯注。认真倾听教师讲的和学生的发言,边听边思考,边听边记,边听边总结归纳,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合作交流。三是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比如,在学习生字词的环节,当教师让全班学生齐读词语时,有的学生可能“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只读而根本不思考如何快速记住这个词语。这时,教师可以抽问一些学生:“刚才在读词语的时候你在思考什么?”有的学生会回答说,“我什么也没思考”,而有的学生则会说,“我在思考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词语”。由此可见,有一些学生确实不知道如何有效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所以教师要教他们如何做。

四、抓习惯

篇8:读书心得:让生命在阅读中丰盈

让生命在阅读中丰盈

——读《阅读的旅程》心得体会

2015年转瞬而过,在这一年里我时常拿起《阅读的旅程》这本书读读,书中的每个故事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都是最好的教育箴言,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而每个故事之后的教育智囊更是我们应该铭记于心的。

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走上阅读之路”、“开启童书阅读”、“亲近经典读本”、“阅读的力量”,这本书分角度探讨了教师阅读内容的选择、读书习惯的养成等课题,四个部分一步步引领读者踏上了阅读之旅,以下就是我读这本书后的一点心得体会。

读了《阅读的旅程》后,我知道好课是积累出来的,不是临时备出来的。怎样积累?就是多读书。有广度,有深度地读。在读中,我就有想实践的冲动,特别想把书中推荐的适合学生读的书推荐给学生,特别想和学生一起读经典书,这种冲动随着读书的进度不断加强,我甚至能想象出孩子沉迷书中专注的神情。无论是孩子家长还是学生的老师,都应该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首先我们要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任何一个用心教学的教师都知道阅读对于儿童来说有多么重要的作用——“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乐于阅读的孩子能和身旁的世界产生联系,最后具备超越现阶段想象范围的思考能力。”

阅读兴趣的激发,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孩子的成长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阅读的兴趣和热情离不开氛围的营造。让孩子热爱读书,我们就该为孩子营造一种阅读的氛围。在字里行间、在美轮美奂的图画中找寻阅读的乐趣很重要,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养成仔细观察、探究的习惯,在阅读身边事物的各种美好中体悟大自然的奥妙无穷,也是老师要重视培养的。只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阅读就会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其次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阅读能够赋予学生一双发现的眼睛,去用心品味生活、洞察世事,去捕捉生活中有意义的现象和信息,让自己的生命更美好。但人的童年是短暂的,在童年的不同年龄阶段,孩子身心发育的特点和成长的关键期也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要精心挑选合适的文本,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然而要让孩子的阅读生命充盈起来,教师首先要丰盈自己的生命。而丰盈自己生命的途径,就像众多名师的经历所证明的:从读书、写作开始——这是一条正路,也是一条捷径。教师多读书,善于独立思考,勤于探索和实践,才能逐渐摸清教育教学规律,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其实,阅读这条路所指的,也是教育家的方向。

英国文学巨匠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篇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推及阅读,也顺理成章。在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竞相逐利的时代,整个社会的读书大气候并不好,阅读越来越被边缘化,可谓最坏的读书时代。但在网络时代,知识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信息全球共享,可供阅读的书籍空前繁荣,此可谓最好的读书时代。

说到底,读与不读,全在自己;收不收获,全在内心。

教师的内心世界与教学行为相连,也决定着其教育教学的效果。从现实角度看,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心灵柔软的教师,对待学生也一定如春风化雨般,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像美国教师雷夫艾斯奎斯一样,在第56号教室里,他总是吸引着学生的目光,深受学生的爱戴,讲的话学生爱听,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课。学生真正变成了爱学习的天使,而雷夫自己也享受着师者的快乐与幸福。

篇9:让精神丰盈生活作文

让教育理想在实践中丰盈

新教育实验是针对当下教育的缺失和弊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六项行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恢复教师的职业自信,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一项教育实验。该实验自2002年开始实施至今,10年来以先进的理念、丰富的内容和可行的方法,彰显出其独特的公益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深受学校、师生们的喜爱和欢迎,吸引了全国各地两千多所学校云集而聚,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日照市新教育实验于2010年12月份启动,我县浮来山镇中心小学、刘官庄镇中心小学、阎庄镇中心初中、浮来山镇中心初中、县第二实验小学、县第四实验小学6处学校作为首批项目学校,已经行走在“关注教育生态、谋求师生和谐”的新教育实验路上,用实际行动对新教育实验的理念、方法和独特感召力作出了生动的诠释,为全县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思想上的理论引导和行动上的实践支撑。新教育实验正在莒县这片教育的沃土上萌发并呈现出蓬勃燎原之势。

一、激发师生的阅读兴趣,营造和谐幸福的校园环境 新教育实验中,以“晨诵、午读、暮省”为核心的儿童阶梯阅读课程,重点关注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和学习能力提升,为学生后续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收获到的不仅仅是知识上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课程的实施带给他们的快乐,激发了他们自

— 1 — 主阅读、主动学习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智力背景。浮来中心小学围绕古典诗词、儿歌、儿童诗和现代诗开展的日常诵诗、生日诵诗和情境诵诗,结合新教育为不同年级提供的书目,通过师生、亲子共读,读书沙龙,课本剧表演等阅读方式灵活的与学生的学习、成长相结合,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丰富了学生当下的生命,引领学生徜徉在童书的海洋里,使学生在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时,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励志等精神,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核心的教师课程,通过组织教师共读的形式,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教育心态和行为,引领教师从理念层面去践行、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不再以急功近利的应试心态去面对学生,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里本真地成长、发展,逐步向师生互悦的境界迈进。县第二实验小学围绕《新教育》和《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开展的教师共读,促进了教师理论素养的有效提升,反馈到课堂中的教学呈现激发了师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教学随笔、暮省笔记等让校园的幸福指数在师生的激情演绎中得到提升。

二、学校工作回归教育本真,师生发展得到全面关注 新教育实验认为,素质不是知识与能力的简单拼接,而是一个人完整的理解力与创造力。因此,新教育实验在推进过程中致力于将教育回归到一个朴素的整体,以关注师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师和学生创设有益的成长环境为目标,通过整合的方式,既对各学科课程进行有益的补充,同时又对过早精细化的学科课程进行矫正,实现“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想。

— 2 — 参与新教育实验的学校,在师生共写随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阅读,明确做人做事的道理,学会生存的技巧和学习的方法;让教师在阅读中提升,在探索中积累,不断丰富理论素养。在构筑理想课堂的过程中,通过“落实有效教学框架、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达到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将课堂教学的关注点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实效发展,将学校的课堂教学研究由围绕打造表演性质的公开课、竞赛课转变到关注常态课的质量提升,由关注个别教师的脱颖而出转变到关注每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由只关注课堂上几个有精彩发言的学生转变到关注、检测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教育实现了“人本化”,成为师生主动发展的内在诱因。浮来中心初中“每月一事”的德育课程把全年12个月确定为不同的“主题活动月”,例如3月“学雷锋活动月”、5月“安全教育月”、9月“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等,将培养学生的良好德行习惯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实现了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教育初衷,阎庄中心初中开展的“教师读书沙龙”,为教师们搭建了共享、交流、提高的平台,教师的职业生活状态得到有效提升。

三、引领学校不断丰富内涵,教育理念得到全新阐释 新教育实验的本质在于倡导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要求学校逐步转变管理理念,探讨师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运行模式;建构学校团队管理机制,探讨有效开展社会实践、网络学习、读写与交流和个性化发展等活动方式,形成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文化;并通过丰富办学内涵,增创办学优势,走重品位、有特色、高质量的学校发展之路。

— 3 — 参与新教育实验的学校在沿着“六大行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从而上到学校,下到师生对改进校园管理、完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意识被激活。由此,基于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校本研究的科研范式初步形成。学校在行动中收获,在收获中积淀,内涵得到不断丰富,发展的模式逐渐改变。尤其是新课程的理念在行动中得以落实和诠释,素质教育在这些学校得到了最低线的保障。县第四实验小学在实验过程中就充分利用了网络互动性的特点,建立了“教师博客群”,以教育叙事的方法,鼓励教师在博客中撰写教学随笔、教育日记和成长感悟,就有关问题进行交互性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途径,深受教师欢迎。为更好的推进问题研究,该校教师还将学校博客与日照市“教育在线”新教育实验专题研讨平台链接,扩大了交流范围,为新教育实验顺利推进搭载了广阔的开放式科研推广平台,为建设学校数码社区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当然,新教育实验在我市开展仅有2年时间,我县目前也仅有6所学校在推进,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尚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通过实践去不断的解决、完善。但在推进新教育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

1.校长是学校工作的舵手,是推动学校工作走向的关键。从实验的成效看,有校长直接参与的和在校长授意下部分教师开展及教师自发实验的,其效果明显不同。浮来山镇中心小学领导班子将新教育的理念与学校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沿着新教育实验倡导的路径和方法,带领学校教师有条不吝地开展实验,以自发的草根行动和实验收效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效果。《日照日报—文

— 4 — 教周刊》以《农村小学里的一支新教育奇葩—莒县浮来山镇中心小学新教育实践侧记》进行了全面报道,得到业界好评。

2.要注重实效,去除急功近利的形式主义。从实验的效果来看,急功近利的形式主义是导致实验难以有效开展地主要障碍。实践证明,不全面理解新教育实验的本质,只注重形式上的呈现,只能成为教师工作上的负担,学生生命的浪费,是急功近利的形式主义的体现,是绝不可取的做法。各实验学校应结合本校工作的实情,以追求实效为根本,选好实验的突破口,力所能及地开展实验,切忌好高骛远、贪大求全。

3.方向比方法更重要。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刻把握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与根本目的,将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相对接,正确规划学校的新教育实验,时刻明确沿着所选路径将要走向何方。如果远离了这些,我们就会在一些技术细节上争论不休,就会在实践中迷失方向。

篇10:让精神丰盈生活作文

——东风小学语文教研组之感悟

初夏,甘棠湖边徐徐清风吹来淡淡清香,我们东风小学迎来了市直各教研专家、各校老师们的到来,共同探讨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地融合,进行“让课外阅读丰盈语文课堂”的研讨活动。

此次活动,展示了两节各具风格的课。我校的王娟老师承担了一节《“悦”读记之奇妙的世界》,她让孩子们走进书海,走进大自然,观察动植物,了解自己的疑惑,不同的体验,探索奇妙的世界。而金鸡坡的江涛老师执教的《钓鱼的启示》则运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把中国的国学融入到了阅读教学中,这既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也是他个人教学风格的体现。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语文课程标准》还规定,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一规定对扩大学生阅读量,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课外知识储备,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是非常有益的。这就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

阅读不是简单的看书,小学生的阅读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使他们在有限的阅读时间中,对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更高的效益。那么如何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呢?

1、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

小学生鉴别能力、免疫能力较差,而课外读物又是良莠并存,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内容健康、体裁多样、语言生动活泼、深浅适度的读物。首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可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选》,学完了《太阳》,向学生推荐《宇宙奥秘探索》等等。其次,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宜的书籍。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向他们推荐带字的连环画、注音的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等;三四年级的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具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可向他们介绍一些中外名著的简缩本,优秀的古典诗词,及一些时事新闻报道等。

2、学校、家庭应共同营造一种浓厚的小学生读书环境和氛围。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生力军,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主动积极地影响、帮助社会和家庭正确发挥“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积极配合,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首先学校要千方百计克服资金困难,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购置学生要读的课外书籍,整理开放学校图书阅览室,读后感《如何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其次,学校的每个班级要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每人自愿捐出自己的课外书,配上图书管理员,让学生随时借阅。再则,通过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培训,使他们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家长应帮助和指导子女买书、藏书、读书,家长应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子女营造浓厚的家庭文化气氛。为了使学生能有一个书香的家庭,教师可以印发《告家长书》,让家长参与学生必读书的购买活动中,评选优秀书香家庭、支持读书好家长等活动,使课外读书活动向家庭延伸。向社会延伸。

3、课内外结合,教会读书方法。

教师要以课内带课外,让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我归纳了以下几种主要的课外阅读方法:(1)抄读法。每读一篇文章,要摘抄里面的好词佳句。这种方法能使学生积累词佳句,打好语言文字基础,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意思。(2)精读法。在一段时间内,选择几篇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都比较完美的作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把它们读熟读透。重在质量,汲取知识的精髓。(3)浏览法。我们需要读的书很多,可是时间和精力又很有限,为了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广开眼界,必须采取走马观花的浏览方法。有的文章,是属资料性的,只翻一翻,知道大概内容就行;有的文章,虽然重要,但目前对于自己还不急需,或者是力所不能及的,也只看一看,记下一个纲目和出处即可。浏览,重在广博,拓宽知识面。

4、写好读书笔记,提高读书效益。

写读书笔记具有明显的积累功能和表达功能,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为此,要培养小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随读随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笔记主要有两种方式,要根据不同读物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选用。一种是表格式的,主要项目有阅读日期、书(篇)名、作者、主要内容、精彩片断(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名言佳句、不足之处等。另一种是心得式的,如果是自己的书,也可在书上画符号、加批注、标重点、写体会和看法。

5、开展实践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或班级应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如“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新书介绍”、“课外阅读摘录笔记评比”“谈谈读后感”“故事大王比赛”“小博士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反馈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充分利用学习园地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名言,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推动人类文明的作用。如果我们想把学生教育好,让他们能学到真正的学问,而且学得比我们强,我想首先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帮助他们从学习热爱读书和怎样读书开始。

浔阳区东风小学

篇11:让生命走向丰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应是持久性的教育,其目标是引导学生形成对生命的正确认识,使学生对生命产生发自内心的珍爱、尊重,丰富学生生命的内涵,从而使学生成就幸福美满的人生。苏教版初中语文中大量的文质兼美的作品,为我们的生命教育提供了很多的素材,通过学习这些文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体悟那些高尚美好的心灵,并将之内化为对学生思想言行的指导。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呢?本文将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探究。

一、挖掘素材,启发学生敬畏生命

从文本中挖掘生命教育的素材,将生命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可使学生比较直接地感受到人间美好的情感,如血浓于水的亲情、珍贵的友情、高尚的爱情等。在教学中,我们要紧扣文本的情感主题,启发学生在学习中认真体味其中丰富的情愫,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生命存在的重要意义,进而产生对生命的敬畏。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针对亲情、友情、师生之情几方面对学生进行了生命教育。

例如,引导学生去感受亲情。教材中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主要写了“父亲”对儿子的爱,父亲的背影就是对“父子亲情”的无言诉说,作品的字里行间都浸透着父亲的爱与思念。通过作者的描述,学生感受到了一种世事无常和亲情的珍贵,认识到与亲人相聚是弥足珍贵的。文章最后写“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随着作者的泪光,笔者引导学生去体味生命的短暂。正是因为生命的短暂,对于生命,我们要珍爱、尊重,要以正确的生命观对待人生。

二、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感悟生命

在初中语文生命教育中,课堂教学是主要的途径,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多样化的,我们应该结合文本的内容,选择恰当方式来渗透生命教育。如通过创设情境、解读文本、借事明理等方式有效地引导学生去感悟生命,去思考生命的丰富内涵,探究生命的意义。

例如,在执教《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文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这篇文章的最后“我”的“小费”的施与,其中所蕴涵的是一种情感的流露,这种情感是什么样的情感呢?“我”为什么要施与“小费”呢?从这里折射出了“我”的人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定位这个“我”呢?假设此时的“叔叔于勒”“发迹”了,他们的亲人相遇时会是什么情景呢?这些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的形式,找出了很多各具特点的答案。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进行生命教育,要关注的是道德、人性教育。教师要善于运用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感悟生命。

三、结合内容,教育学生欣赏生命

学生只有懂得欣赏生命,才能欣赏自己、开发自己的潜能,以自信、自强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在面对人生的挫折时,才能够百折不挠、战胜困难,成为生命的强者。此外,学生发自内心的欣赏生命也是人格走向完善的主要途径。在师生的相互交流中,教师要更多地给予学生赞美,结合文本相关的内容,渗透欣赏生命的教育,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特性,不断完善自我,丰富生命的内涵。

例如,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这篇课文,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主人公不屈不挠的抗争和生死的抉择,展现出的是生命的坚韧与顽强。结合教学内容,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思考题:每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与挫折,在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们经过思考和相互交流,从多个方面回答了这一问题,如:直面失败;困难面前不气馁,勇于斗争;生命无比宝贵,要相信自己,热爱生命;等等。在学生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后,笔者继续引申讲到著名诗人写的一首诗《相信未来》,同样体现了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这首诗好吗?通过这首诗的朗诵,学生的情感再次被激发起来。此时,笔者总结说:“一个人活着就是幸福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身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热爱生命,要懂得欣赏自己,发挥所长,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生活中的困难,我们靠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人生走向丰盈,才能不虚度此生。”

四、结合训练,渗透生命意义教育

笔者认为,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渗透生命意义的教育主要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要选择生命问题作为作文的题材;第二,组织开展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作文练习等;第三,写以观察生命现象为主题的日记。以生命为主题的作文题材十分丰富。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将这一题材引入作文练习,这样不仅能有效克服目前作文题材局限性的问题,而且可以进一步渗透生命教育,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例如,让学生在作文练习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对生命进行比喻,如“生命是一条河”、“生命是一场奇迹”、“生命是一本书”等等,由此让学生感受生命之美。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作文要紧密结合文本的内容开展,如在学习了《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热爱生命》等课文后,让学生进行相关的作文训练,训练的形式可以是读后感、续写、仿写等。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在加深对课文生命意义的感受的同时,将其内化为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养成记日记的良好习惯对于提升作文水平具有直接的作用。我们周围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只有通过认真细致观察,才能发现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美。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去观察丰富的生命的存在,如生机盎然的植物、活蹦乱跳的小猫小狗、自由游弋的鱼虾等。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律动,从而激发其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上一篇:独家战略合作协议范本下一篇:贸易融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