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2024-04-15

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精选11篇)

篇1: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阳春三月,神州大地草长莺飞,生机无限,可谓是“风景三月独好”。雷锋,这个遥远而又熟悉的身影又“悄悄”地来到我们面

前。今年的3月5日,是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的日子。几十年来,雷锋同志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坚定信念,奉

献、敬业、创新、创业的崇高精神影响并伴随着几代人。

大概和我同龄的人们都不会忘记小学课本里的那些关于学习雷锋的故事和老师教授关于雷锋精神的歌曲。记得小时候,每逢雷锋

日,我们的大街小巷、校园周边、企事业单位都组织大规模的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当前的人们因为繁忙的工作、生活的艰辛已经

逐渐淡忘了这一个好的优良传统,“雷锋日”仿佛也成了做好事的提醒日。一度社会上出现的不和谐的声音,刺激我们日渐脆弱的神经,让我们曾经对这种可贵精神产生质疑。但值得让人欣慰的是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正悄悄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义工、志愿者、民间公益组织等新型的学雷锋活动仍然层出不穷;助人为乐、关怀他人的好人好事更让我们不时感受到生活的温情,体

味到社会的温暖和雷锋精神的真谛:郑尚才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几十年来依然在履行和践行着雷锋精神:风雨无阻义务为居民

磨刀、社区的环卫工人天不亮清扫大街。。。

诚然,雷锋精神虽然是一个宝贵的精神宝藏,有超越时代永恒的东西,但不同的时代学习雷锋总是打着时代的特点,我们要学会

从宝藏中着力挖掘时代的需要和呼唤。今天时代的发展,让自由和责任,权利和义务等相互连结着突出重要性,当然也不能不顾

人民的道德实际去强调过于超前的东西,也不能把权利和义务割裂开来,一味地强调牺牲自我、盲目蛮干。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曾经提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使爱国、创新、包

容、厚德成为新时期雷锋精神的传承和体现。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共产主义光辉思想的结合,是中华民族步入社会主

义新时代所产生的一种先进的民族精神。雷锋精神的发扬和传播,将对我们事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历史推进作用。我想只要把我们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做好,我们就是在学雷锋。有人这样比喻一个人的一辈子,“如果把人生看成一串珠子,学习雷锋,每做

一件对社会有利的小事就是增加了一颗积累真善美的珍珠,一辈子下来,这些珠子就串成了美德。”

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更应该有责任、有义务要把雷锋精神继续秉承下去,让它在我们的手中传递50年,传递100年,传递永远,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只要我们每个人动起手来,哪怕我们参加的活动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那么我们每个人也都是新

时代的“雷锋”!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变得温馨和美好!

篇2: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大家好,我叫金倩,就读于_鹃小学三(1)班。

今天是3月5日,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也是学雷锋日。学校里举行了捐款活动,很多人都捐了钱,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所在班级朱宵雪同学也捐了钱。她平时勤奋好学,同时也很乐意去帮助别人。记得有一次,我在做数学作业时遇到了难题,冥思苦想了半天还是不得其解。正当我绞尽脑汁,束手无策时,朱宵雪走了过来,小声地说:“金倩,你怎么了?我正好经过,看见你皱着眉头。”我顿时不好意思地说:“有……有道题把我难住了。”只见她拿起作业本看了起来,没一会就笑嘻嘻的对我说:“别着急,这道题我做过,我来教你。”听到这句话,一股暖流一下子涌上了我的心头。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她耐心地一遍遍的教我,直到我会做,搞懂,做对为止,她才放心的离开了。

望着朱宵雪离去的背影,我暗暗念到,她为了教会我这道题目的正确做法,不惜放弃了中午宝贵的午休时间,去帮助同学,我感到她真是一个小小的活雷锋!

篇3: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可让我找到了, 你救了我儿子, 救了我的家。”孩子父亲毛春领紧紧握住蔡萌的手。话匣子一打开, 一周前那紧张的一幕幕浮出水面……

毛春领在关林镇经营窗帘生意。9月15日上午10点左右, 两岁的小儿子启启突然发起高烧, 由于生意忙, 他让60多岁的岳母带孩子到附近的医院就诊。就在老人和护士短暂交谈期间, 孩子突然不见了。

“收到孩子走失的消息后, 我焦急万分, 马上把店铺关了, 发动十多名亲戚朋友四处寻找, 并立刻报了警。”毛春领说。

毛春领并不知道, 此时, 顽皮的儿子竟已偷偷“逃”出医院, 跑过了两个红绿灯路口, 来到了半公里外的关圣街龙门大道口, 并不慎跌入路旁的水沟。

这一幕恰巧被路过的蔡萌看到。“当时看到孩子无助地站在水沟当中号啕大哭, 由于水道深, 孩子无法自行上岸。湍急的水流已经没过孩子的胸口, 万一站立不稳, 就有被水流冲走的危险。”蔡萌说。

“不要乱动!”蔡萌边喊边冲上前去把孩子从湍急的水流中抱起。

“你叫什么名字?”“家在哪?”面对蔡萌的问题, 刚刚两岁的启启吓得号啕大哭。蔡萌不停地安慰启启, 并拨打了110, 把他送到了附近的派出所。

当天上午11点半, 毛春领在派出所看到丢失的儿子, 喜极而泣:“孩子才两岁, 连路都走不稳, 万一在水沟里有个三长两短, 后果不堪设想。”

在派出所, 毛春领再三询问蔡萌的姓名和电话, 却被“婉拒”。趁着在场人员不注意, 蔡萌悄悄“溜”走了……

回到学校, 蔡萌并没有将事情告诉别人, 而是照常上课、学习, 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但好事是“藏”不住的。此时, 经过近一周的再三打听, 毛春领才最终通过民警和校方了解到蔡萌所在学院和详细住址。于是才出现了赠送锦旗的感人一幕。

篇4: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一、打造雷锋文化,让师生在生活中感知雷锋精神

为了让广大师生真正感知、感悟雷锋,学校坚持让雷锋形象入眼帘,使师生能看得到、触摸到雷锋;让雷锋事迹入课堂,使师生用理性来判断、思考雷锋;让雷锋精神入脑海,使师生将其化为自己的一言一行。

1.让雷锋形象进校园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2010年,学校以改扩建为契机,对校园内外环境重新进行了布置,增添了与雷锋有关的教育资源:校门前雷锋叔叔和孩子们在一起的雕塑,走廊内雷锋同志的照片和日记,江泽民同志与雷锋小学师生在一起的巨幅画像,学校独特的纪念雷锋、学习雷锋展室,让广大师生与雷锋叔叔实现了“零距离”的接触。它们是历史,见证了五十年前雷锋叔叔在这所学校担任校外辅导员的特殊日子;它们是积淀,沉淀了五十年来一代又一代雷锋精神传人的高尚品格;它们是特色,宣告了这所学校五十年来始终如一的执著追求;它们是象征,预示着五十年风雨中雷锋叔叔始终与雷锋小学的师生们在一起,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2.让雷锋精神进课堂

在通过各种途径向广大师生宣讲雷锋事迹的同时,学校还聘请雷锋生前的战友乔安山,《雷锋故事》的作者陈广生,雷锋照片的拍摄者张俊,雷锋辅导过的学生孙桂琴,雷锋战友、雷锋事迹史料整理者、原海军中将冷宽将军,沈阳军区雷锋金质奖章获得者龙凡将军等,作为雷锋小学的校外辅导员。2011年3月5日,时值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48周年之际,学校邀请新时期学雷锋模范代表郭明义参加了第六届“感动‘雷小…学雷锋表彰动员大会,并聘请他为学校校外辅导员。这些校外辅导员义务承担起宣讲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的神圣职责。无论是身经百战的将军,还是雷锋班的历任班长,无论是雷锋生前的战友,还是各行业学雷锋先进典型,他们都自发地走进雷锋小学,走入课堂,走近学生,从不同的侧面,采取不同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互动,宣扬雷锋精神。

3.让雷锋事迹进教材

为实现用雷锋人格塑造小学生人格的目标,学校利用雷锋这一特有的资源优势,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成长》一书,作为全校师生共同学习提高的实践手册。这本教材以雷锋成长的足迹为主线,以培养学生文明素质为切入点,将“小、近、实、新、奇、特”的德育活动载体融于其中,使德育工作校本化管理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可以说,雷锋是雷锋小学师生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是雷锋小学师生们共同的“偶像”;雷锋小学师生是雷锋最忠实的“粉丝”。

二、丰富时代内涵,让师生在实践中内化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是塑造师生健康人格的宝贵资源。学校立足传统,与时俱进,将雷锋精神丰富的内涵,以固化的活动形式,让师生在实践中渐进式地内化雷锋精神。

1.争戴雷锋奖章,开展“五型”教师评选活动

为引导广大教师立足岗位学雷锋,学校开展了争戴雷锋章,做“五型”教师活动。以奉献、平凡、钻研、团结、感恩为主要内容的“五型”精神,既是对雷锋精神的恰当诠释,又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充分体现。讲奉献,就是鼓励教师参加“大手拉小手”结对帮扶活动。每逢儿童节、新学期,学校教师都会为贫困孩子送去新书包、新衣服、书籍等礼物,让他们感受到“雷小”大家庭的温暖。讲平凡,就是鼓励教师争做优秀的平凡人,自觉上好每一节课、随手关掉水龙头等看似细微而又平凡的小事,用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教育工作竭尽微薄之力。讲钻研,就是鼓励教师发扬雷锋“钉子”精神,积极参加校园读书节、“读书涵养教育人生”读书交流等活动,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同时,学校创新师训模式,内引外联,多渠道开展教师培训。讲团结,就是鼓励教师增强团队意识,积极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正因为有了拥有共同愿景并为之奋斗不息的师资队伍,雷锋小学近年来才成功举办了五十年校庆、纪念雷锋担任校外辅导员五十周年暨新校舍落成庆典等一系列大型综合活动。讲感恩,就是鼓励教师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感恩之举,积极参加“代理妈妈”等社会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2.争做雷锋传人,开展“五四三二一”活动

为教育广大学生争做雷锋传人,学校开展了“五四三二一”系列教育活动。“五”是指五个纪念日,即在3月5日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纪念日、4月5日清明节、8月15日雷锋牺牲纪念日、10月10日雷锋担任学校校外辅导员纪念日、12月18日雷锋诞辰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实践活动。“四”是指“四个一”,即在新生入学第一天、入学第一周、入学第一个月、入学第一年,组织学生认识雷锋、了解雷锋。“三”是指“三件宝”,即将雷锋生前留下的针线包、储蓄盒和节约箱,演变成“角色换位体验岗”“小雷锋道德银行”“绿色节约箱”等,对学生进行传统雷锋精神教育。“二”是指两项活动,即开展“说给雷锋叔叔的悄悄话”和“续写雷锋日记”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一”是指“一贯制”的雷锋人格教育,即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细化雷锋精神教育,由小及大、由近及远,让走进学校的孩子始终受到雷锋精神的熏陶和教育。由于发挥了资源优势,雷锋小学目前已经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乐园,成为培育雷锋精神传承者的摇篮,一批又一批学生离开校园后,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岗位继续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三、拓展教育空间,让师生在交流中丰富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学雷锋活动中,只有“请进来,走出去”,才能追随时代节拍,永葆生机活力。请进来,是为了夯实内涵;走出去,是为了开拓视野,寻找更广阔的舞台。

1.与“雷字号”学校联谊,交流雷锋精神教育经验

2004年,学校发起并组织了全國雷锋小学大联盟,先后与全國20余所“雷字号”学校组成德育联合体,定期举办高峰论坛,研讨交流学雷锋经验做法,开展比、学、赶、帮、超竞赛活动,促进全國各地“雷字号”学校的学雷锋活动共同向前发展,成为当地弘扬雷锋精神的一面旗帜。

2.与名校互动,创新雷锋精神教育形式

组织学生走出校门,与全國各地名校的伙伴联谊,不仅可以传扬雷锋精神,还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校先后与上海金苹果学校、浙江省南明小学、上海浦东南路小学等建立了联谊关系。目前,已连续两年与上海浦东南路小学组织“小雷锋”互访活动,不仅实现了南北教育的优势互补,而且将学雷锋体会带到东海之滨,实现了两校办学上的“双赢”。

3.与高校联手,深化雷锋精神教育活动

挖掘热衷弘扬雷锋精神的高校资源优势,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联手,请大学师生走进学校传播雷锋精神,升华了师生对雷锋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作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雷锋实践基地,学校为大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锻炼自我的平台。学校还与上海建桥学院、沈阳建筑大学联姻,双方定期派出师生学习交流。特别是建桥集团董事长周星增先生,作为一位非常有爱心的企业家,对学校学雷锋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帮助。2004年,上海建桥学院为学校设立了“建桥奖学金”和小雷锋奖章。目前已连续6年颁发小雷锋金章15枚、银章59枚、铜章134枚,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

篇5:雷锋精神 薪火相传

3月份是学雷锋活动月,是一个纪念缅怀雷锋的日子,学习弘扬雷锋精神的日子,我们班级的同学们又掀起了一股学习雷锋精神活动的热潮。雷锋之所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在于他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人民服务做好事的态度。做一件小事不难,为人民服务也不难。难的是坚持做好每一件小事,难的事在人生的每一刻都能把“为人民服务”装在心里,难的是十年如一日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有的人说,学雷锋活动是“三月里来四月里走”的形式主义。确实,要把学雷锋活动真正落实到每一个人的心理,把为人民服务坚持好,并不是喊几句口号,搞几次活动就能落实好的。

这次的雷锋月,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学习雷锋的活动。首先是募捐活动。我们邀请了泉州晚报作为我们此次活动的协办单位。我们以募捐的形式号召校园里的同学们,学习雷锋精神,献爱心,帮助需要帮助的小学生。同时我们针对献爱心的同学们给予报纸或者是精美小礼品的赠送,以感谢他们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的付出。

在整个活动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去,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依然存在着许多的人有着雷锋般的精神。有许多他们都捐出了他们的零用钱,但是不求回报。他们不接受我们的小礼品,并且说道:“献爱心本就是这样,是不应该图回报的。”虽然这只是简短的一句话,但是足以让我们感悟到很多,让我们的心温暖很久。

其次是班级的学习雷锋的班会,再次地让我们感受到了雷锋精神精髓。本次的班会以“学习雷锋精神,创建和谐校园”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动。我们在游戏中欢笑,在游戏中感悟雷锋精神。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雷锋精神,是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是助人为乐的宝贵品格,激励人们成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模范践行者,用实际行动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发展;是敬业奉献的高尚情操,激励人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功立业。而对于大学生的我们而言,雷锋精神是锐意创新的进取精神,激励同学们成为建设和谐校园的自觉推动者,为建设和谐校园作出应有贡献。

篇6:雷锋精神薪火永相传

磐石市第三中学 七年十班 郭佳玲

3月5日,是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日子。

雷锋,你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职、散光发热。好事一箩筐,却不透露自己的姓名,不为名、不为利、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了你的故事。你的生命很短暂,一生仅仅二十多年。你的身份很普通,一个平凡的汽车兵。可从你离开那一天起,你的事迹就一直在神州大地传扬。

你喜欢记日记,把思维的火花记录在日记里。你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你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谁有点困难,你会慷慨解囊,伸出温暖的手,温暖需要帮助的人。做好事对你而言不是矫揉造作、不是刻意安排,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你的日记让今天的我们真切地体味到你高尚的思想境界。

“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当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后,你成了众人的榜样,受万众爱戴、万众景仰。在你之前有个张思德,他是战争时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而你是和平年代行好事、做好人的榜样。乐善好施、行善积德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你正是中华民族这一传统的最好代言。你年纪轻轻就离开了我们,身后却一直被人们惦记,生前身后名,很少人才有这样的待遇。

你生活的那个时代,物质极度匮乏,三年自然灾害的阴影还在笼罩,人民的物质生活无法得到很好满足,可这却不影响你言行举止的高尚。你是毛主席的好战士,有着崇高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你是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你就到哪里去,不管环境是否艰苦。近五十年的学习,你或许有点被神化。其实你很平凡、很普通,你就是个邻家大男孩,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我们年轻人的楷模。

近五十年间,你的精神传遍神州大地。仅在江苏,就有连云港的“雷锋车”班组,有南通的“莫文隋”、江海志愿者,就有张家港的“张闻名”。每个地方 都有自己的雷锋,每个地方都有雷锋式的战士、有雷锋式的志愿者。就在不久前,苏州的一位消防战士孙茂珲,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献出了自己年仅22岁的宝贵生命,他正是雷锋式的战士。当然还有郭明义,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将雷锋精神当代化,让今天的人们理解到了雷锋精神的真正含义。其他还有张海迪、杨善洲以及各地的义工志愿者,是他们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雷锋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雷锋是一座丰碑,你的精神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篇7:让公益精神薪火相传

让“公益精神”薪火相传

“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温暖社会的火炉,是照亮心灵的明灯,是催生知识的沃土”这是福建泉州闽台缘博物馆副馆长朱定波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公益性文化事业,秉承了“服务于民”的宗旨,一直以来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前沿,他的核心就是“公益精神”,即“以无私的方式传承中华文明”。近几年来,随着人民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特别是08年奥运会倡导的“人文奥运”的精神在神州传播,大家愈发关心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如何让公益性文化事业继续前进,如何让公益精神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如今,国家已经把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摆在了工作的重要位置。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大批公共文化重点工程相继完成,以福建泉州为例,短短几年间,泉州博物馆和闽台缘博物馆宣告竣工,对泉州古建筑博物馆和海交馆的修缮工作也已经完成,不可谓不快。同时泉州市政府下大力度通过新闻媒介,报纸杂志对公益文化进行广泛宣传,成果显著。但是我们要看到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存在了许多障碍,需要全社会努力“清除”。

第一,思想障碍。许多群众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存在模糊认识,有的人甚至对公益精神一无所知。所以政府要采取多渠道,多手段,通过平面媒体,电视电台对公益性文化事业进行宣传。要以学校,企业,社区为原点,发挥示范作用,进而辐射到周围群众。同时要注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广公益文化,消除群众思想认识上的顾忌和怀疑。要在群众心中根植这样一种观念,即“公益性文化事业,不单单是造福为他人,更重要的是他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最佳补剂”

第二,资金障碍,虽然国家已经对公益性文化单位进行资金扶持,但是资金问题依然是障碍。有的单位单纯的等靠要,有的单位由于对资金管理不善导致了经济危机。政府要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要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调拨专人对资金进行管控。此外,政府还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要建立以政府补助为主,社会资助为辅的资金筹措机制,只有资金跟上了,才能稳定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

第三,制度障碍,一方面制度上的障碍体现在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管理的混乱,缺乏制度保证,人浮于事,敷衍塞责的现象还存在,所以要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做到一把手负责全局,具体事务有人分管,要把责任落实到位,防止有人遇到问题互相推诿扯皮。另一方面制度上的障碍还表现在文化立法上不够完备,建议抓紧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让公益精神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且被披上法律神圣的外衣。

篇8: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明确感恩教育目标, 以校训精神的弘扬和践行作为感恩教育的落脚点

《中国教师》:你们自治区提出了在全区各行各业大力开展感恩教育的要求, 贵校在感恩教育方面已经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将来有哪些新的计划?

唐仁郭:为什么要开展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什么, 这是我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时着重考虑的两个问题。首先, 我们认为, 在大学生中间开展感恩教育, 就是为了让大学生成为人格健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其次, 经过认真研究, 我们把弘扬和践行校训精神作为感恩教育的落脚点。我校的校训是“尊师重道, 敬业乐群”, 弘扬和践行校训精神, 即要求我校学生要有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要树立感恩教师、感恩工作、感恩社会等意识。

2011年学校发展与改革研讨会上, 我校明确提出了学校的大学文化即“乐群文化”, 强调博爱、关怀和责任。一年来, 学校文化建设以传承“乐群文化”为重点, 打造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在校园中营造出了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 形成了全校师生的价值认同, 进一步激起了学生自觉加强感恩意识培养的内在动力。

注重身教的力量, 让感恩教育走进课堂

《中国教师》:贵校在教学中是如何融入感恩教育的?

唐仁郭:作为以师范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 我校除了开好思政课, 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适度渗透德育, 包括感恩教育之外, 还始终坚持以教风带动学风的理念, 要求广大教师身正为范, 以师生的和谐情谊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 树立教师在学生群体中的威信;鼓励教师将感恩话题带入课堂, 并充分发挥身教的积极作用;鼓励教师创新形式,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感恩教育。经过辅导员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我校开发了很多感恩教育的特色活动。据悉, 行政管理专业有个班级曾以漫画的形式分享了身边的感恩故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有个班级曾进行过以“感悟、感恩、奉献”为主题的为期三天的团日活动, 包括走进食堂、采访后勤、问候老教师。还有的班级奔赴中小学, 和中小学生共话感恩教育, 在教育别人的同时进行了很好的自我教育。

以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 提高感恩教育实效性

《中国教师》:感恩是件知易行难的事, 单凭教学难以取得实效, 贵校是如何保证感恩教育实效性的?

唐仁郭:感恩教育需要说理, 更需要通过实践去感悟。我校通过实践活动主题的精心设计和规范的学分制管理确保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常有效开展, 进而提高了感恩教育的实效性。在这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立体式资助”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究。针对媒体报道的受助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 学校通过课题立项, 调查了本校受助生的感恩意识, 发现78%的受助生有明确的感恩意识, 但有的人不知道应该通过什么具体渠道表达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的感恩之情。有鉴于此, 我校确立了“在对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加强能力培养和人格塑造”的指导思想, 让受助学生在参与社会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的感情, 强化责任感, 锻炼能力, 培养才干。

此外, 我校还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倡导公益育人, 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尤其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策划、组织和参与公益志愿服务活动, 积极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 让他们在诚挚谢意面前深刻体验奉献爱心的快乐。此类活动是一种“爱心传递”的教育, 是感恩教育的延伸。它强调“博爱”, 着眼于培养学生宽厚无边、慈爱关怀的大爱;它强调“义务”, 倡导一种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它强调“责任”, 鼓励道德自律, 并倡导个体在对责任的承诺中滋养爱心;它强调“团队”, 推动团队在共同承诺、共同奉献的基础上形成众志成城的精神。例如, 我校以寒暑假和重要节庆日等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感恩教育的重要平台, 并将其纳入了本科教育体系中。每年春节我们都会举办“感受亲情”摄影活动、“我为家乡献一策”的返乡调研等活动, 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乡村,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树立主人翁意识和社会使命感, 同时感受亲情温暖和家乡发展, 以此促使其将感恩祖国之心转化为立志成才的不竭动力。

2005年我校创办了“万众爱心学校”, 主要服务项目包括爱心超市、急救培训、万众讲坛等22项。其中2011年“万众爱心学校”的“关爱农民工子女”项目成功入选团中央“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资助项目 (是广西唯一的一个) 。2006年学校在全区高校中率先成立了公益促进中心和教育发展基金会, 加大了对大学生公益志愿服务和公益创业的支持与指导。2010年, 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和“希望教师”冠泰基金联合资助了教育公益项目“为广西而教”活动, 参与者的足迹遍及了桂林的五县一区, 并依托该项目建立了30所试点学校。截至2010年, 学校已连续举办了两届“乐群杯”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大赛。这是广西第一个由高校牵头主办的公益创业实践大赛, 其中获得资助的项目有“艺术遍布山水漓江”项目、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见习机会和寒暑假兼职工作的“象牙塔”着陆计划等。

此外, 我校绝大部分本科生每年都会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由于他们急人民之所急, 想人民之所想, 集思广益, 真抓实干, 深入基层, 取得了丰硕成果, 受到了充分肯定。例如, 2009年由我校“万众爱心学校”组织的关爱女孩行动项目团队提交的《关爱女孩行动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对广西桂林农村的调研》的报告获得了“调研中国——《南风窗》中国大学生社会调查奖学金” (全国只有12支大学生团队获此殊荣) 。2010年8月, 我校的“关爱女孩”行动志愿者团队撰写的两篇社会调研报告《从民风民俗、村规民约看社会性别平等》《从乡镇企业中妇女职工看社会性别平等》分获全国关爱女孩青年志愿者行动论文评审一等奖和二等奖。

我校开展感恩教育的另一个抓手是心理健康教育。迄今为止, 我校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5·25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月”包括“感恩惜福, 快乐人生”主题讲座、“助人自助”等感恩教育活动, 旨在通过情景剧、专题讲座和团体心理素质拓展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积极心理学关于感恩心理的思想, 培养其用感恩促进内心和谐、促成融洽人际关系的能力。例如, 今年我校策划并举办了“5·25‘关爱彼此·健康你我·感恩社会’爱心慢走暨‘希望教师’联合劝募行动”活动, 其具体形式为学生陪教师、同学及身边的家人朋友散步, 爱心企业根据参与人数, 以学校的名义为山里的孩子和教师捐款。爱心慢走和联合劝募活动把公益和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融合在一起, 在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同时启迪学生每天给生命黄金半小时, 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与心灵对话、与未来对话。

注重榜样的力量, 让感恩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中国教师》:学生无须意志努力就有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才是感恩教育成功的标志, 你们的感恩教育是否能起到这样的效果?

唐仁郭:学校在感恩意识的调查中, 发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与媒体负面报道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较大的关系。我们由此认识到感恩教育不但需要有思想意识的引导, 还需要有典型的树立和榜样的激励。因此, 我进行了在学生群体中寻找感恩的榜样、树立感恩的典型的尝试, 连续九年在全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当中评比品学兼优、自强不息的“志强之星”, 并大力宣传其先进事迹, 激励全校学生“志存高远, 自强不息”。

我校2004级本科生、2008级研究生贾金生同学就是一个“志强之星”的典范。他是一个贫困的苗族山村的留守儿童, 但他成绩优异, 不仅依靠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和奖助学金等解决了自身的学费问题, 同时还将勤工俭学所得用于家乡公益事业, 先后在家乡成立奖学基金会, 建立爱心图书室, 开展“绿森林计划”等系列服务留守儿童的活动。2007年, 《广西日报》以《贾金生:特困未敢忘忧国》为题, 在头版报道了他的事迹。2009年他还被北京《移山》公益栏目评选为“08年度愚公人物”。

在贾金生的带动下, 许多大学生开始自发自觉地组建公益社会服务团队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 由多个学院的贫困生共同组建的“一点点阳光”公益服务团队, 已经为桂林市三所农民工小学捐建了“爱心图书室”。美术学院和设计学院的同学们自发组建的“小蚂蚁”团队, 已经连续五年利用暑假和业余时间到桂林贫困乡村开展艺术支教活动。学校获得国家奖助学金的同学自发地成立了班级、年级的学习就业奖励基金, 用于鼓励班级、年级更多的同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帮助更多的同学就业。现如今, 为社会服务、为集体服务、为他人服务已经成为我校的风尚, 感恩教育已初见成效。

多方引领, 不断创新, 建立感恩教育长效机制

《中国教师》:我国的很多地区、学校和单位都开展过感恩教育, 但鲜有形成长效机制者。贵校如何确保感恩教育入耳、入心, 如何确保感恩教育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唐仁郭:自治区主席马飚在2012年全区深入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对如何做好“十个感恩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马飚主席的指示给我校的感恩教育和教师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贯彻我区“两会”的指示精神, 我校正在着手制定方案, 研究如何把以上“十个感恩教育”的内容全方位地融入教育教学中, 进一步做好感恩教育“三进”工作, 即进教师讲稿、进课堂、进课余活动和社会实践。我们将不断创新感恩教育载体, 不断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性。具体而言, 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 开好思政课程, 加强其他学科渗透感恩教育的教科研工作;其次, 遴选出有影响力的活动, 并将其作为品牌活动固定下来, 坚持开好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再次, 用好宣传阵地, 在校园网、校报上经常性地刊发关于感恩教育的文章;最后, 我们还将结合广西的实际, 充分利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中感恩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

篇9: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如果说世界上真正存在无价之宝,那它最应该是指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而由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则以其崇高的追求、纯洁的品质和丰富的内涵,为最可宝贵的人类精神财富增添了璀璨无比的伟大篇章,堪称宝中之宝。今天,我们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中发挥着先导作用,并在实践的冶炼中得到升华的这些崇高精神,统称为红色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之源、动力之源。这一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枪林弹雨的年代克服重重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而且对当代社会同样有着不可估量的启示和示范作用。

红色精神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创新精神;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进取精神;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拼搏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严守纪律、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谦虚谨慎、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当然,不同时期的红色精神内涵更为丰富,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

井冈山精神

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认真探索民主革命规律,深化对民主革命的认识,逐步弄清民主革命进程中的若干问题,正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在革命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畏挫折,勇于探索,凝结、培育、锻造出了一系列革命精神,成为取得革命胜利并永远激励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就是其中的一种。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这是井冈山精神的深刻内涵。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是井冈山军民坚持斗争、夺取胜利的精神支柱,也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注重从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勇于探索中国革命、军队建设和武装斗争的新路子,是井冈山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策源地的制胜法宝,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同甘共苦,为了人民的利益战斗不止,直至夺取胜利,是取得井冈山斗争胜利的力量源泉,也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所在。

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让井冈山精神大力发扬起来,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长征精神

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先后进行长征。在长征途中,红军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艰难险阻,经受饥寒伤病的折磨考验,战胜党内分裂的种种危机,终于胜利完成跨越十几个省、总行程达数万里的长征。长征的胜利,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一个闻所未闻的故事》中这样地赞誉长征,“是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长征的胜利,深刻地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顽强的生命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的胜利,是一曲响彻云霄、震撼神州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凯歌。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性之魂的集中反映,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之魂的最高体现。

江泽民指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延安精神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这里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民族解放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出发点。此后十三年间,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高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牢固基石,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它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相结合的典范,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象征。延安精神的核心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道,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

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平建设时期也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我们不仅要学习和继承延安精神,把这一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传承下去;更要发扬和光大延安精神,不断赋予延安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2006年,胡锦涛同志指出:“在延安这块土地上孕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面建没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西柏坡精神

1948年,是中国革命伟大历史性转折的开始,这一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我军在各个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逐渐掌握了主动权。党中央完成了坚持在陕北拖住敌人的任务,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更大胜利,是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率中央东渡黄河,移驻华北,并在随后的两个月内陆续进驻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与一年前进驻的中央工委合并,中央五位书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在西柏坡村会合。在接下来的十个月中,西柏坡成了中国共产党

领导中国革命、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这里,铸就了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的西柏坡精神。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有着共同的理想目标、价值取向、理论基础。西柏坡精神中,既有井冈山精神中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也有长征精神中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还有延安精神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西柏坡精神的科学内涵在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002年12月6日,胡锦涛率中央书记处的几位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他在讲话中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在我们党八十多年的历程中,艰苦奋斗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始终激励着我们顽强进取、百折不挠,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巍然屹立、敢于胜利。”“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千千万万革命先辈和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忘我奋斗,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惜牺牲宝贵的生命,谱写了我们党坚持艰苦奋斗的壮丽篇章。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为党和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远不能忘记他们用生命培育的奋斗精神,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做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篇10:民族精神薪火相传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上午好!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听到这首国歌,我就想利用今天的晨会谈谈“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这个话题。

我们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更加坚强,其原因何在?那就是我们有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是我们战胜困难、不断前进的法宝。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是我们生命肌体中的源泉,是奋斗路上的不竭动力,是祖国立于世界之林的丰碑。

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志士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他们沤心沥血,浴血奋战,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精忠报国的抗金英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他们都是民族的骄傲、祖国的骄傲,也正因为他们的民族之魂之精神,才有我们今天这样美好的生活。

随着历史的前进,时代已显然不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民族精神薪火相传,民族的脊梁始终挺拔不屈。我们谁也不会忘记:1998年战胜了百年不遇的“洪魔”,1999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2002年成功的申请了奥运,2003年最终制止了非典,2004年,“神舟五号”顺利的升了空„„这些都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

1.学读本,提素质。把参加读书活动作为提高自己思想道德素质的一次良机,通过读书了解民族精神的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领会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2.讲实践,见成效。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道德实践活动;

3.立大志,报祖国。刻苦学习,掌握本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伟大的民族精神,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

作为现在的青少年,我们既是中华民族的传承者,又是发展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实践者,身上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我们应该做到:在艰险之时不畏惧,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逆境之中不退缩,即使失败也不气馁;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学好本领,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

篇11:苏区精神薪火相传作文

苏区精神薪火相传

兴国县实验小学六(8)班 刘誉菲

我的家乡在兴国,这里是闻名全国的将军县。清明节的那天,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军公园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首先瞻仰了大型群雕。大型群雕由“中国工农红军兴国模范师”、“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师”三面鲜艳的红旗及冲锋陷阵组成的战斗场面浮雕环绕组成。当我看到红旗上面由毛主席的亲笔题词 ――“模范兴国”这几个大字时,我的心不由得肃然起敬,我似乎看到了长征路上那些红军战士默默倒下而不屈不挠的精神。

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陈列馆内每一幅图片、每一件实物、每一个场景都真实地反映了当年中央苏区干部工作的.风采,解说员还向我们讲解了许多关于他们的感人故事,这让我感到非常惭愧:在家里,父母无微不至地关爱着我,在学校,老师无私地将知识传授于我,生活条件与那些革命先辈相比,何止好上千百倍,而我却一点儿苦都吃不得,还时常抱怨学习太累,真是太不应该了。

上一篇:我伟大的妈妈散文下一篇:财政学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