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民族精神

2022-07-18

第一篇:文化生活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文化(演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自信的源泉。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浩浩荡荡,滋养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浸染着的是中华儿女炽热的爱国情怀,凝聚成的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力量,孕育的是历经千年洗礼依旧熠熠生辉的民族精神。

清明节——它是一个庄重的日子,在这个日子里一家人、一族人乃至整个民族,追贤思孝,祭祀祖先和民族始祖,以及缅怀英杰。我们经常说,清明到,儿尽孝。清明节的内在是孝道的传递、弘扬。

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

同学们,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让我们拥有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光彩,让我们每个人都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谢谢大家!

第二篇: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各位领导,校长,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义龙试验区雨樟镇交乐学校郝飞,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我在的学校位于雨樟镇东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交乐方圆几公里内居住着很多苗族、布依族村寨。那里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汉墓群,先后出土了8件一级文物,其中“抚琴俑”、“摇钱树”、“连枝灯”,曾参加了北京“中国文物精品展”。文化底蕴浓厚、人性纯朴、热情好客。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年来,电脑、广播、电视等家用电器广泛进入农村,极大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由于这种改变,村民们茶余饭后的山歌对唱、舞蹈娱乐、捻线刺绣逐渐被看电视、上网等替代,纯朴的山歌、民族舞蹈逐渐被遗忘,被丢弃,从而使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优秀文化,随着农村文化生活的改变而失传。因此,拯救、保护和促进民族民间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如果没有人指导,整理,民间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们就会被慢慢的遗忘,就像前几天雨樟镇镇政府举办的“魅力义龙,美丽之城”文艺汇演活动,村里面组织的参赛队伍是我们的学生,他们凭着自己的舞蹈天赋,自编、自演了他们民族的舞蹈,可是不是太规范,有穿高跟鞋去表演的,发型也是各式各样的,由于村里没有专业的人指导他们,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专业的指导,难道就让这些纯朴的民俗民风和如此优秀的传统文化渐渐消失吗?因此,我就叫我们学校的老师去指导他们。

在交乐除了民族的传统文化,还有古文化。在交乐村汉墓群里,出土了抚琴俑、摇钱树、连枝灯、带盖提梁铜壶、铜镜、铜车马、镇墓兽、陶鸡、陶灶、水田模型等10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其中在14号汉墓出土了一枚鎏金的“巴郡守丞”印。由此可见,交乐汉墓是考察汉代军事、政治、农耕、文化的重要处所,很多考古学者把交乐和古夜郎连系在一起。交乐汉墓时期虽晚于夜郎灭国约100年左右,在当时条件下,一个拥有如此先进的农耕技术、发达的古代文化,尤其是“巴郡守丞”印所表明的政治中心,没有三两百年是不能形成的,因此可以小心推测的是,在夜郎时代,这里便应当已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夜郎灭国后,经济、文化没有断裂,才有可能在东汉墓中保留下如此精美的文化。

学校是传承民族文化最好的载体,学校可以做的有:在宣传栏进行宣传,让学生都了解他们优秀的文化,编写成校本教材,让学生在学校课程上进行学习,录成视频资料保存等,学校可以组成校本教材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就需要深入农村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内容、渊源、现状、分布、结构、表现形式等进行深入调查,掌握具体情况,再编写成乡土教材。 因此,这些我们都要对学生进行宣传,我认为不管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人生都有很大的帮助,上历史课的时候可以说说身边的文化,考古学家就是通过出土的文物了解以前的历史的,教师如能对其有效开发和利用并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不仅能激活历史课堂活力,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历史。学生通过了解这些会想我们的祖先也有这么牛,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信,有了自信才有好的人生观。

(我们开展的活动,宣传,学生的收获,心情,爱家乡) 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是,是古老的,也是丰富的。我们应该为民间传统文化流传至今而感到自豪,也该为传承中华文化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今天所讲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也正因为它的广博才让我们欣赏她,并由衷的热爱它。

作为一名边远山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我也要呼吁同学们一起关注中国民间文化,将中华民族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并且将让这颗璀璨的明珠发扬光大!

第三篇:走进民族节庆,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龙苑中学端午节主题活动

一、 设计背景

大量涌入的外来思想文化、急剧转型的社会环境、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等,对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必须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自强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端午节是民俗节庆之一,以此为载体,开发并运用民俗节庆中的教育内容使学生懂得要传承中华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二、 教育目的

1、学生了解端午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端午节相关活动的自觉意识。

2、学生通过参加端午系列活动,增强民族意识,升华爱国情感。

3、学生通过对中韩两个端午节比较,提高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识。

三、 活动意义

端午节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端午节食粽”蕴含着人们对屈原所代表一种中华民族高尚的人格的追求;“端午节龙舟竞渡”展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的运动精神和力争上游的民族豪情;而“端午节插菖蒲、插艾蒿、喝雄黄酒”等习俗则表达了一个多民族国家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愿景,也彰显出一种热爱自然、天人合一的情怀。我校借助端午节开展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崇尚自然、强身健体,培养学生“团结合作、锐意进取”的民族精神。

四、 实施过程

(一)准备工作

1、召开会议,告之专题活动主题,讨论如何开展活动并分配任务

2、准备相关资料和制作活动需要的道具

3、出一期相关内容的黑板报

4、召开第二次班干部会议,检查专题活动各环节落实情况

(二)活动流程

一、预备环节: 端午古诗词吟诵。

端午节,一个充满文化传统的节日,有太多迁客骚人为之倾倒,为之称颂。对端午节诗词的吟诵有助于学生走进端午,亲近端午,感受端午的文化气氛,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

二、正式环节:

1、主人公Jacky登场,表演的形式向大家交代身份。(海外侨民第三代,趁回国探亲的机会回故乡探访故乡的端午节。)

2、主人公听说的四个端午节起源: 曹娥小品(见附件1) 杨震小品(见附件2) 屈原小品(见附件3) 勾践小品(见附件4)

让学生观看小品并对小品的真假做出评判。并有邀请的嘉宾(龙南七寸居委会的阿姨)做总结并再补充一个起源的传说。

在四个小品中,除了杨震这个小品,其余都是真的,再给同学补充两个起源的传说,一个是为了纪念清官——陈临,而不是杨震。另一个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军事家、谋略家伍子胥。这五个传说分别代表了中华民族所倡导的对祖国的忠义,对父母的孝顺,为官的清廉,成就事业的智慧以及困境中的奋勇。

3、端午节民俗传统大讨论:

我们学校学生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请他们交流各自家乡过端午的风俗习惯,其中穿插以下环节,总时间约为25分钟。

(A)包粽子:比一比哪个班的粽子包的又好又快。 时间:5分钟 人员:每班两人 评委:居委会阿姨

(B)做香袋:教主人公做一个,大家一起动手做。 时间:约5到8分钟。

人员:每班两名代表上台教主人公,其余同学在原位自行制作。(来宾参与互动制作) 结果:展示制作成果。

(C)喝雄黄酒:用雄黄酒在大阿福额头上画一个王。 时间:约2到3分钟 人员:Jacky 结果:介绍民间曾经流传过的用雄黄在孩子额头上画“王”字。 (D)划龙舟:游戏模拟划龙舟。 时间:约6到10分钟 人员:每班两名代表。 裁判:Jacky 附:

龙苑中学学生家乡过端午节的习俗

初一(4)班

叶根生:

我的家乡是四川,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不能坐门槛的习俗。

初一(4)班

胡航:

我的家乡是重庆,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吃饺子的习俗。

初一(4)班

杜凯:

我的家乡是安徽,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挂艾草的习俗。

初一(4)班

林旭辉:

我的家乡是福建,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吃樱桃和赶鸭子的习俗。

初一(3)班

黄雪琳:

我的家乡是福建,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吃桑葚的习俗。

初一(3)班

薛晓熳: 我的家乡是辽宁,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做香囊的习俗。

初一(3)班 李菊梅:

我的家乡是四川,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七岁以下的孩子系五彩线,在节后第一次雨天才能取下的习俗。

初一(3)班

晏红:

我的家乡是重庆,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吃樱桃的习俗。

初一(3)班

张磊:

我的家乡是江西,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七吃汤圆的习俗。

初一(3)班

夏豪:

我的家乡是安徽,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百草水沐浴的习俗。

初一(2)班

刘轶群:

我的家乡是黑龙江,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吃五黄(黄瓜、黄鱼、黄鳝、黄酒、黄泥蛋)的习俗。

初一(2)班

杨莉莉:

我的家乡是安徽,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划龙舟的习俗。

初一(2)班

夏安娜:

我的家乡是安徽,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七岁以下的男孩佩戴符,女孩佩戴石榴花的习俗。

初一(2)班

孙莉莉:

我的家乡是安徽,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煮鸡蛋的习俗。 初一(2)班

张雯:

我的家乡是安徽,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放风筝的习俗。

初一(1)班

沈忆春:

我的家乡是上海,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吃用蜂蜜腌制的玫瑰花瓣的习俗。

初一(1)班

薛飞:

我的家乡是上海,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吃樱桃的习俗。

初一(1)班

陆俊合:

我的家乡是上海,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吃粽子的习俗。

4、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学生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师生共同完成号召大家一起行动的倡议书。

通过与韩国国民保护端午节行为的比较,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文化,保护传统的民俗节庆,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让学生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提出倡议。

附:

倡议书

中国,一个源远流长的国度,有着太多的文化,太多的瑰宝——它们或是以佳作传世,或是以经典留名,或是作为风俗节庆深深扎根于每代中国人的心里。端午节正是这些风俗节庆之一。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我们必须把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一代代地传下去!

我倡议:

一、让我们从我做起:

1、多去博物馆了解传统习俗知识,再告诉别人。

2、利用校园网,做双语的端午网页。

3、利用软件制作动画,让孩子也能接受。

4、学习老艺人的民俗手艺,并发扬光大。

5、帮助发宣传单。

6、邀请孤儿、孤老共度佳节。

二、请我们的家庭、社区、学校众人拾柴:

1、创作民俗节庆歌曲。

2、开设关于民俗节庆的兴趣小组,并评选小能手。

3、印发宣传单,来介绍民俗节庆知识。

4、开展多种活动,如做香袋等。

5、艺人可以开办学校,教其他人。

6、开展主题班会,搞各式活动。

三、请我们的政府再接再厉:

1、开发粽子的新口味等,让更多人喜欢它。

2、制作民俗节庆的吉祥物。

3、多举办民俗节庆的博物馆、主题公园、度假村等,扩大世界知名度。

4、建立专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电视频道。

5、将民俗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6、政府营造民俗节庆的过节气氛,如龙舟大赛、做月饼、总字形状的宣传花车游行等。

让我们关注传统文化,关注民俗遗产,为共筑精神家园,建设和谐社会,传承华夏之光,启迪现代文明添砖加瓦。

5、活动结束,总结:

中国在其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也相当广阔,民俗节庆只是它浩瀚江海中的一支涓涓细流。而正是这支永不枯竭的细流至今依然浇灌和渗透着。传统并不等于过时,传统文化也不会如日落西山而光芒不在,关键是在于我们如何将它们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并且发扬光大。我们不能只是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历史文物“保护”起来,更不能视之如敝履,犹恐扔之不及,我们需要的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担负起这一份责任。

第四篇: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企业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民族文化

——北方广电营口分公司传递“正能量”的有效平台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坚固根基,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先进文化的发展必然要根植于璀璨的民族文化和优越的民族精神中。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民族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水之源,木之本。而北方广电在传递先进文化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打开了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人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人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北方广电面临的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样化,信息网格化等多因素的竞争。前面的路很长、很艰巨、形势艰难,面对竞争中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物质因素,精神因素,我们依然信心满满。原因,我们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走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在这转型多变的过程中依然拥有重要的地位。

一、新形势,新任务,增强民族凝聚力是我们的使命。 当今媒体的复杂性,多样性,自由性,容易夸大冲突的话题,放大冲突的事件,扰乱民心,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性。因此增强民族凝聚力尤为重要。通过我们北方广电营

1口分公司这个媒介平台,及时向大众传播当代的民族精神,做正确的舆论引导,以达到增强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焕发民族进取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提高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当“钓鱼岛事件”、“汶川地震”、“营口市盖州洪水”出现的时候,民族的凝聚力显得至关重要,当我们与困难斗争的时候,靠的就是手拉手的民族精神。大到国际,小到县城村庄,无论大事还是小情,北方广电营口分公司都保证在第一时间有效传递民族精神的渠道畅通无阻。

二、坚持优良民族精神,力争企业核心力量。

坚持优良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自我认同,对企业员工自身的成长有重要性、关键性的帮助,关系着一个企业集体人格的体现;坚持优良民族精神是提高员工职业道德的基本前提,只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担得起工作,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服务于人民;坚持优良民族精神是提高员工工作能力的精神源泉,人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工作状态尤佳,创新能力加强,工作效率提高。在稳定中求发展求创新,做文化传媒产业的探索者和开路先锋,不断推动行业进步,提供更多高品质多元化,集文化品味与娱乐为一体的创新产品服务大众,所以坚持优良民族精神是企业的核心力量。

三,做“正能量”的传递者,体现企业价值观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振奋企业员工的高尚品质。先进的思想道德体系,支撑企业发展和生存。弘扬民族精神团结一致,爱好和平,勤奋勇敢,自强不息。在党的领导下,企业的孕育下,作为一个“软媒体”,我在工作中,力争为企业做一个有效的民族精神传递者。加入北方广电营口分公司半年来,时时刻刻都想怎样才能做好,高品质服务,营利性的传递者,我把自己贴上了“正能量”的标签:具有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工作的第四个月,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士来到我的柜台前为父母咨询,要补办一张智能卡,家里主副两台机器,经过我耐心的沟通后了解到,他不确定卡与机器是否对应,我建议他确定智能卡与机器对应后再来办理。确定后他去其他柜台办理,回家后不好用,又来到我的柜台查询情况,经过部门王主任调试机卡配对,我认真的帮助他抄下机卡对应号,和留下我自己的电话,告知他如果回家后还不好用,可以电话联系我。下班以后刚要吃饭,这位客户真的给我打电话说卡还是不好用,我很为客户着急,放下碗筷,又请王主任和赵主任帮忙,经过这次的调试,机卡对应,他的父母在当天晚上顺利看到电视节目。虽然事情不算大,但是我的内心很满足,为客户能创造方便条件我很快乐,我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来服务别人,满足他(她)人的需要,我觉得我

有了价值的体现。第二天,我又接到这位客户的电话,这次他特意打电话来谢谢我并夸奖我细心的服务和业务能力,我说“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我在主任的帮助下,取得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完成的工作。”这是我第一次被客户夸奖,这深深的让我知道,我代表的是一个完整的集体形象——北方广电营口分公司,我的品质服务就是创造企业价值的基础!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北方广电营口分公司在党的领导下,在省公司的引领下,与时俱进,传送正确的价值观,传递文明社会的精髓文化,做最有力、最直接的媒介渠道。用科技提升品质,用创新提升价值,用诚信实现共赢,仁人志士携手齐进,共创大业。

第五篇:传承音乐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厦门本土音乐家》中学音乐校本教材的编写

厦门市华侨中学 曾国平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理念的更新、观念的转变,我们对课程资源有了重新的定位和认识,认为应该广开思路,因地制宜,让本土课程资源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素材和条件,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我们在开发和利用本土音乐课程资源实验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回顾近两年的实践,我们让《厦门本土音乐家》走进课堂(探究)——再进课堂(实验)——做课题——编教材,经历了循序渐进,由探究到实验教学到研究的过程。

一、编写的动因: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音乐课程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完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我们认识到音乐不仅仅具有娱乐性和教育性,它还具有社会性——音乐含有历史因素;文化性——音乐含有习俗因素;文学性——音乐含有诗词性因素;活动性——音乐含有舞技因素;传播性——音乐含有时空因素;抒表性——音乐含有情事因素等。由于它的社会性、文化性、文学性、活动性、传播性和抒表性,促使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厦门人文音乐”,把 《厦门本土音乐家》引进课堂。在这探索和实验中,为了学生学习的需要,为了教师研究的必要和社会传播的需求,引发我们编写一本校本教材《厦门本土音乐家》。

根据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有如下论述:“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有一定比例。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将本地区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因此,在编写过程中,我们遵照《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弘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促进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发展。

19世纪中叶,以钢琴为代表的西洋音乐文化传入厦门,首先在鼓浪屿得到普及,

1 这个面积只有1.91平方公里的美丽海岛上,居住着1.6万人口,拥有600余架钢琴,居民家庭拥有钢琴密度居全国之首,它还有全国唯一的钢琴博物馆和音响效果一流的音乐厅。在这块充满音乐灵气的土地上,先后出现一大批蜚声国内外的音乐家,他们的活动空间不仅局限于厦门本土,而是活跃于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他们当中大部分在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或在音乐领域的某一方面,有过开创性的、至今尚无人超越的贡献。他们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对家乡也作过重要贡献。他们是家乡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这些使家乡的人骄傲的音乐家们,是我们音乐教育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

为了实现课程的音乐文化传承价值,促进民族文化精神的延续、生成和发展,课题组编写一套中学本土音乐教材。

编写程序是:①确立大纲;②收集资料;③编写教材;④实验教材;⑤修改教材;⑥出版教材。

二、课程纲要:

我们在教材编写筹备阶段中,实现教师与专家、领导、学生结合,研究制定了《厦门本土音乐家》校本课程纲要,经过讨论,广泛的征求意见,最后确立了本教材校本课程纲要,摘要如下:

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民族民间音乐是指音乐形式的生态环境、创作和接受主体、传播过程和途径而进行艺术形态学分类的。

本土民间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形成有着基础作用,对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加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多元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土民间音乐文化教育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循音乐教育新《课程标准》的。

1、教学目的:

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在于唤起少年儿童潜意识里的音乐意识和文化意识。音乐,以其动人的旋律,荡漾着人们,音乐给人的启示还不仅在音乐。在欣赏《厦门本土音乐家》的作品时,不仅要体会音乐本身的魅力,还要挖掘他们的生平、人格等人文精神,了解《厦门本土音乐家》的生平故事,了解他们不同生活背景下的思想历程和创作风格。在学习中,一边听其幼年、青年、中年不同时期的故事,一边欣赏各时期的

2 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作品,探讨《厦门本土音乐家》的人生轨迹,让学生从音乐中了解人,又能从中体验其音乐。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推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新目标提供方向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服务。

2、教材编写:

编写内容,《厦门本土音乐家》指在本地音乐家。他们创作及改编的音乐作品包括交响乐作品、大合唱作品、合唱曲及独唱歌曲;歌剧音乐、舞蹈音乐、民乐曲和个人风采等。收集范围以厦门本地为中心,呈水波状向所有本土音乐家们扩展。

①编写量:按中学音乐课程总量的20%编辑,共一册。内容围绕本土音乐家为主题,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感受本土音乐家的人文、创作及改编的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

②编写原则:《厦门本土音乐家》教材编辑,遵循三大原则。作品入选注重思想性与艺术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统一的优选原则;编辑顺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编辑体例遵循主体知识与背景知识结合、多种题材和体裁作品穿插、课内与课外结合原则。

3、教学建议:《厦门本土音乐家》教学有它的特点,教学中要研究、突出这些特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审美,参与音乐实践;挖掘、利用厦门人文、厦门音乐(主要是20世纪以后的新音乐)、厦门的民间音乐(主要是南音、高甲戏与歌仔戏)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熏陶;在欣赏、感受、体验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收集本土音乐家的文字、乐谱、图片、音响、音像等资料进行交流,以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4、教学评估:对《厦门本土音乐家》教学评估,要与整个音乐课程教学结合起来,要遵循《厦门本土音乐家》的教学规律。对教师的评估要重视学、教、研、传的过程和政、校、社会的反响。对学生的评估以重视、兴趣、参与和传播,要注重情感态度与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使评估将学生引向审美、鉴赏美和创造美活动,引向全面发展。

5、教学媒体:《厦门本土音乐家》除了编辑课本、教案及参考之外,还为其提供教学实用课件(多媒体课件),努力配齐相应的教学设施。

上一篇:挽回外遇老婆的心下一篇:武候祠日语导游词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