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雷锋精神永驻心田

2024-04-19

让雷锋精神永驻心田(共14篇)

篇1:让雷锋精神永驻心田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雷锋精神永驻心田》。“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力量从团结中来,智慧从劳动中来,行动从思想中来,荣誉从集体中来。”每当我读到《雷锋日记》中的这几句话,我的心总是无法平静。

大家都知道,每年的三月五日是宣传学习雷锋的日子,但对于曾经一度将雷锋精神引以为荣的中国人来说,雷锋似乎已经变得越来越远、越来越陌生了。

很多人认为“雷锋精神”就是助人为乐,但在实际生活中,助人为乐似乎越来越少见。一方面是人们常常遭遇助人不讨好的尴尬,做了好事不但会被认为是“傻冒”,甚至还会被怀疑是另有所图。许多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事件,也让许多人收回了助人之心。另一方面是因为几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再也不用穿带补丁的衣服了,再也不会忍受饥饿了,甚至再也不会像雷锋那样经历那么多生活上的磨难了。

“时间就是金钱”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句至理名言,即便有人做了好事,也会成为一种炒作,一种交易,甚至是某些人骗钱坑人的手段。由此产生了“雷锋出国了”、“雷锋精神过时了”、“当雷锋太傻”、“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诸如此类的话语。信任的缺失、私欲的膨胀,使得雷锋精神难以得到继承。那么这个时代到底需不需要雷锋精神?需要什么样的雷锋精神?

雷锋的日记里还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

在这一段发人深思的问句中,你是否找到了答案?其实,说到底,“雷锋精神”就是从平常小事做起,说实话、做实事,踏踏实实,真心待人,并且持之以恒。下雨的时候,送没带伞的同学回家;遇到有人问路时,热情地指点给对方;在公交车上,给老大爷让个座„„这,就是雷锋精神。

同学们,我们的时代需要雷锋精神!我们的民族需要雷锋精神!让我们学习雷锋精神,实践雷锋精神,传承雷锋精神,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不平凡的贡献,让雷锋精神永驻我们的心田!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我们的社会才会美好,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灿烂的阳光!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篇2:让雷锋精神永驻心田

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3月9日下午6点下冶二小组织全体师生以班级为单位观看了电影《雷锋》。

电影用回故的手法传述了雷锋痛苦的童年。雷锋从小就失去父母,成为孤儿。还受到地主的剥削压迫,后来共产党解放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雷锋受到了祖国的关怀,党的教育,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在部队时他处处为人民做好事,为人民服务:帮老奶奶抱小孩送回家,连口水也不喝就飘然离去;帮工作推砖,还和工人比赛,做了好事不留名;把辛辛苦苦攒了好多年的钱捐给了灾区及自己的战友,自己却一直穿着一双补丁摞补丁的袜子„„

在整个观看过程中,同学们聚精会神,深深被雷锋的崇高精神所感染。同学们纷纷表示,我们不但要在“学雷锋”活动中发扬这种精神,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发扬这样的优良传统,时刻以雷锋精神要求自己。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拉开了学雷锋活动的帷幕,而且启发了学生学雷锋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为雷锋精神增光添彩,让雷锋精神永驻心田。

下冶二小卫利利

篇3:让雷锋精神永驻心田

1. 读中感悟,理解对联的意思和内涵,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2.读思结合,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在阅读、展示、交流中提升自己的朗读、体悟和表达能力。

3.涵养对美好作品的欣赏与品读能力的同时,开阔视野,积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厚重的爱国情。

课前活动:对春联

教学过程:

板块一:书声琅琅读好“长城”

1. 同学们,刚才咱们诵读了春联,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

(出示: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词性相当,位置相同;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今天,张老师也带来了一副对联,请看。(出示《长城赞》)

2. 跟我们刚才诵读的春联比较,这副对联有什么不一样?

这么长的对联,你还能读好它吗?请自由练读。

(出示要求:①读音正确,声音洪亮。②节奏鲜明,富有气势)

3. 展示朗读、评价,相机正音:

将帅吏卒、黎庶百工、长龙烽垛、雄关隘口。(个别读、男女生读、挑战读)

读好这副对联,首先要读正确,在这个基础上读出气势,读出字里行间弥漫的豪情,甚至读出一种画面感。这样,既能读得荡气回肠,也会感动听的人,我们的朗读水平也会越来越高。现在我们来读好整副对联。建议一下,你们想怎么读?

4.这是一副对仗工整的对联,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怎么读?

(根据学生的建议再读对联)

板块二:自学展示读懂“长城”

1.同学们,刚才咱们热热闹闹地读,读得铿锵有力,接下来换一种读法,安安静静地读。(出示自读清单:①默读静想,逐句理解对联的意思。疑难处可借助补充材料《万里长城》。②选择上联或下联,就自己读懂的内容,准备向大家做3分钟左右的讲述。准备时间:5分钟)

2.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现在,属于你们的讲坛已经设好,有请小讲师展示自学成果,欢迎台上台下互动。相机理解:

(1)很多人参与建造长城,具体是指哪些人?(理解:将帅吏卒、黎庶百工)

(2)“丰碑”原意是指?在这个语境下,你们是怎么理解的?(交流)

是的,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毅力的象征、血汗的凝聚,是他们智慧的结晶,长城见证了这一切,浓缩成两个字,那就是———丰碑!

(3)讲到奇观,可照应全文,长城奇在哪儿?(从上联的时间角度和下联的空间角度理解,并以图解说:长龙烽垛、雄关隘口)

3. 补充:(出示)这是美国宇航局于2003年5月,在一颗卫星上拍到的照片,比较清晰地显示出长城的轮廓,是地球上人工建筑物中最为明显的标志之一。所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参观长城后这样感叹: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由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想一想,克林顿先生仅仅是在夸长城、赞长城吗?(讨论)

板块三:联想拓宽读厚“长城”

1.(观看风光片《长城》片段)宏伟建筑与文本语言比照,请评价一下这副对联。

的确是对联中的珍品,其作者是一位文学修养很高的古建筑学家,叫罗哲文。

(出示人物介绍)

2.对联是要挂起来、贴起来的,怎么挂呢?上下联的位置怎么摆?

(上联放右,下联放左)

3. 很多对联有横批,如果也给《长城赞》加个横批的话,你们有什么建议?

(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4. 这样一副赞美长城的长对联,想一想,挂在哪儿你们觉得会比较合适?为什么?

(学习小组再次商量并交流)

原来挂的不仅仅是对联,更是它代表着的祖国。提起长城,它不仅是宏伟的建筑,不仅是世界八大奇迹之首,它更是中国,是我们中华民族,是我们国家的标志、图腾和象征,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所以《长城赞》,不仅赞长城,更赞民族、赞祖国。当我们登上八达岭最高的烽火台,看崇山峻岭间蜿蜒的长城;当我们昂首阔步走向天安门广场,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甚至当我们走出国门,凝视祖国的方向,愿我们牢记这副《长城赞》。(齐诵全联)

5. 如果说罗哲文先生表达爱国的方式是豪迈和雄浑的,另一位诗人同样以长城表达的情怀,却是委婉和绵长的。(介绍台湾著名诗人席慕蓉)

她借长城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呢?(欣赏诗歌《长城谣》朗诵视频,并进行交流)

6. 席慕蓉的故乡在她诗中的“敕勒川、阴山下”,在长城之外的内蒙古,她无法出生和成长在这个地方,所以故乡的长城也就只能出现在她的魂梦之中。今天,就让我们来告诉席慕蓉,她梦里的长城、她心里的长城,是怎样的长城!

(师生合作诵读《长城赞》)

同学们,对联可以挂在墙上,诗歌吟诵在唇齿之间,但是有一天墙体会剥落,岁月会变迁,而不会消亡不会磨灭的,是中华儿女对祖国、对民族的赤子之爱和永恒眷恋,无论身在何处,这份深情永驻心头。(歌曲《我的中国心》响起)

思考:

孙绍振先生在他的《名作细读》自序中说,语文教师的使命,比数理化和英语教师艰巨得多。数理化英语教师的解释,往往是现成的,全世界公认的,而语文教师,却需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做独特的领悟、探索和发现。的确,“语文”是一个庞大的事物,历史画卷的多姿、古典艺术的辉煌、劳动人民的智慧、音乐美学的魅力、语言艺术的精致,甚至哲学信仰的理性思考。当我们以“文化”的眼光来看待语文的时候,这些都应该在我们的课堂上找到自己的坐标。

学习《长城赞》这样的经典作品,学生的视界不能局限在咬文嚼字和文学赏析等“语文知识”方面,文本的光芒不能因教者的短视而被束缚,更应当步涉历史、艺术、美学等范畴,在“长城”主题的统领下触摸其背后的诗、文、乐、画,进入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童心才可被照耀,情怀逐渐丰润葳蕤,最终获得关于“长城”、缘于“长城”又高于“长城”、长于“长城”的文化印记。这就需要教者拥有丰富的阅读经历、对意象主题的深度敏锐,对定篇《长城赞》和选篇《万里长城》《长城谣》的重组架构,以及对课标对儿童的精准认知;既要充分打开,统整资源,又要基于儿童而不一味迎合儿童,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也关注到儿童向上投视的目光,于涵咏意趣中开掘出思想的恰到好处和方法的深入浅出,让“长城”蕴含的文化、精神、情思在儿童心中长久留驻。

一、读“进去”,品“长城”形象之奇丽

主打作品《长城赞》是一副赞美长城的长联,全联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意境开阔、内涵深远。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历经千年风霜的巍峨丰碑;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那举世罕见的奇骏雄姿。如何引导学生潜入文本内部,破译蕴藏在文字深处的审美价值和意义密码?

第一层次,一咏三叹扎根言语实践。

有“文化”的语文并不忽视语言文字的训练,恰恰是从文化的角度观照语言,赋予文字文化的意义,从语言文字中生长起文化。于是,从读得正确到读出豪情,再到读活画面,自由读、挑战读、建议形式读、师生合作读,如此螺旋上升,反复诵读,一咏三叹,构成了情境性强烈、感情负载饱满的言语实践,“语文知识”于读中渐次明了,长城历史之悠久,形象之浩瀚,更在学生眼前和心中开始凸显和立体。

第二层次,互动生成填补意义空白。

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东西,老师要做到坚决不讲,要讲的,应是学生感觉得到又说不出来,以为一望而知,其实有所不知的东西。于是在我的暗示和鼓励中学生完成对文本的字面学习,并向同伴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个交互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辨认出隐藏在文本里的召唤结构,即意义空白:丰碑和奇观。先提示学生关照全文,还原出这两个关键词原生的、规范的意义,再推动学生将其置于具体的语境中加以分析,将其微妙的内部密码层层揭开。至此,长城乃人民毅力之象征、血汗之凝聚、智慧之结晶已经不言而喻,从而实现了从“物象”到“意象”的第一步。

二、读“出来”,悟“长城”情怀之高远

《长城赞》赞长城,然而仅仅如此吗?孙绍振先生总是能“见人所未见”,因他有文本细读的“第三只眼”。如果也用“第三只眼”关照此对联,学生或许还能读出更丰富绵长的滋味。

第一层次,穿越形式揭开内容秘密。

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歌德语)。对六年级学生而言对联也是“一个秘密”。所以在课前的对春联游戏中初埋伏笔,课始温习对联之特点,再到课中给《长城赞》加横批,最后思考此联适合挂何处以及理由阐述,整个过程中既有静下心来的孜孜叩问,也有生动活泼的体察推敲和心领神会的联想判断。学生最终悟出原来挂的不仅仅是对联,而是它代表着的祖国。长城已经不仅仅是建筑,更是中华民族、中国的象征,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标志和图腾,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形式”成为内容的贯穿和出口,意象秘密呼之欲出。

第二层次,统整资源汇成意象内涵。

篇4:让雷锋精神永驻

2013年是“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弘扬雷锋精神,引领时代风尚。

目前,北京市实名注册志愿者突破两百万人。

在山东威海,志愿者深入社区,为孤寡老人提供家政服务。

在河北邯郸成安县,来自医院的志愿者组成的“健康流动小屋”把义诊台搭到了乡亲们家门口。

在武汉,湖北“学雷锋、做好人、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正式启动,来自武汉市各高校的志愿团队,与周边社区结对共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

在西安,20万名志愿者开展“送爱进万家”健康讲座以及关爱空巢老人、农民工、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

在安徽黄山风景区、四川达州老城区、南京火车站、南昌铁路局1454次“雷锋号”列车上,到处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

在郑州,志愿者用声音带盲人“看”电影;在贵阳,十多名盲人按摩师在《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中,宣誓加入爱心助残志愿者服务队。

【简要点评】让雷锋精神永驻,需要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让雷锋精神永驻,需要人人参与,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才会汇聚起共建美好精神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力量;让雷锋精神永驻,需要持之以恒,矢志不渝,给雷锋上“常住户口”,让每天都是“雷锋日”,雷锋才不会“三月来四月走”,雷锋精神才能常学常新、发扬光大、永驻人心。

篇5:让雷锋精神永驻

松柏不会因为几次雨雪的侵袭而背弃她对大地常青的诺言;

江河不会因为几次干旱的肆虐而违背她对大海永恒的约定;

山川不会因为几次龟裂的伤痕而收回她对草木坚守的誓言。

每当我看到这些话时,我的内心会仿佛被重重的敲击了一下,因为这些总能激发出我心中一种对美德的崇敬,美德是什么?松柏不会因为自己弱小而放弃自己的誓言;江河不会因为河流的汹涌而消除来自大海怀抱的温馨;山川不会因为路途的艰难而望而却步。雷锋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却能把如此宽广的心胸和情怀发扬广大,我常在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种美德是否已经被摒弃了呢?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对雷锋生命中献身精神的肯定,这种精神随处可见,随处可寻:郭明义以“血”的代价,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因为心系他人,才忘我地付出着,践行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同样,烤羊肉串的阿里木,在烟火缭绕的的街市上大声放歌,用自己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用8年时间资助了百名贫困生上

学。一个捡拾垃圾的老奶奶能够救起危在旦夕的小悦悦,不求回报,这不正是对雷锋精神无私奉献的最好诠释吗?虽说雷锋精神在现代化建设的车轮面前,已显得稍许力不从心,但是总有像他们一样千千万万的“雷锋”,用自己的生命去歌唱,用自己渺小的身躯去做那颗螺丝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用自己的身躯诠释了无私奉献之可贵,而雷锋精神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公认的一种美德,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和灵魂中。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做广垠天际中的一粒微尘,拿出“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的信念,以“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做自己的行动指针,去身体力行,还用担心未来的人生和世界不美吗?

传承雷锋精神,让雷锋的钉子精神,关心人、爱护人、支持人、理解人的品质像一簇火焰,燃亮一片天空;像一片小小的绿叶,倾倒一个季节;像一朵小小的浪花,飞溅起整个海洋;像一根长长的木棒,撬起整个地球……

篇6:让雷锋精神永驻我心

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他,成了千百万人民解放军的排头兵;他用自己的言行激起我们心灵深处的浪花层层;他的微笑永远留在千万人的心中。他永远年轻,22岁是他永恒的年龄,他的名字就叫雷----锋。

火红的青春,在他看来是为人民服务的历程;短暂的岁月,他却过得那样丰富而充实。“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这是他的格言,也是对他人生最好的诠释。

雷锋精神,他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精神,一种高尚的品质,他是高尚的代名词,可一个“高尚”已不足矣去褒奖他。

雷锋的感人事迹,太多太多了。他真的就是为别人而生而活,用他那仅仅二十二岁的短暂的人生去书写了这人世间最温暖的语言,爱。

听到他的名字了解他的故事是小学的一节班会课上。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五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干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雷锋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她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抖,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饭没吃,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雷锋说:“不要感谢我,应该感谢党和毛主席啊!”

作为成长在新时代的我们,这样的故事怎能够打动我们,叫我们怎么去理解,怎么去学习他的榜样,反而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疑惑,是不解。我们会问真有雷锋这样的人吗?既然老师让我们学习雷锋好榜样,于是刻意的去做好人好事,一时兴起,三分钟热血过去之后,怎么还会记得雷锋这个傻叔叔。

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对于雷锋精神又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悟。才知道,小时候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

他不是傻子,可他的行为,证明了他的的确确是一个可敬的“傻子” 望花区召开了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声势很大,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厂和部队攒的200元钱,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为建设祖国做点贡献,接待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捐献给了辽阳人民,在我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他为国家建设,为灾区捐献出自已的全部积蓄,平时他在劳动时却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他的生活好吗?我们可想而知,可是,他从未想过自己,只是无私地为别人付出着,他用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雷锋是一个可敬的人,他的精神更是可贵的。人们也在用自己的行为将雷锋精神传承着。如果留心,身边的雷锋太多了,每年的感动中国或者是平民英雄会我都会和家长一起看,每一个可歌可泣的雷锋式人物都在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他们虽然不是雷锋,可他们也是用他们行为十几年如一日的诠释着雷锋精神。

可以说,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没有赴汤蹈火的壮举,却有着无怨无悔的人生,有着金子般的心灵。他们用无数平凡的小事,构筑起时代精神的宝塔,用一颗对人名的爱心,弘扬着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光华。

雷锋的影子是到处都存在的。公交车上,有的人互相让座;马路边,环卫工人辛勤的工作;还有些人甘做志愿者,无偿的为人民服务,还有大灾过后的大爱,医院里给贫困家庭捐款的市民,无私的资助山区孩子读书的叔叔阿姨,公园座椅上捡到弃婴如同己出、、、、、、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无私的奉献,朴实的行为,坚守的执着,一次又一次的对我的心灵进行着洗礼。就这样雷锋精神温暖着我们,也温暖了整个世界。

可又有多少人被金钱被利益蒙蔽了双眼,不做好事不说,还尽干那些见不得人的事。偷啦,抢啦,骗了,等等。偶尔也会让我们感觉到这世态的炎凉,想不到这个看似温暖的世界,也有冰冷的角落啊。无论时代如何进步,社会如何发展,仍需要雷锋精神,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雷锋,雷锋,有多少人愿意做活雷锋,又有多少人只为自己着想,认为雷锋就是个傻子。那是他们思想的狭隘,人格的堕落所致。但是我想,大多数人都是愿意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

那些好的人,以雷锋为榜样;那些坏的人,认为雷锋是傻子。正是因为这种区别,学习雷锋的人才不会被人们淡忘,嘲笑雷锋的人,难道就真的是个智者吗?

无论何时何地,雷锋精神我们都要将它传扬,不管事实如何变迁,只要坚守于自己心中的雷锋精神,我想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和价值。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当你看到别人因为你的帮助而感动地落泪时;当你看到别人因为你的帮助而绽放笑容时;当你看到别人因为你的帮助而对你道谢时,你就会有和雷锋同样的感受了,原来帮助别人,是那么的快乐。

雷锋做的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正是这种无声无息的涓涓细流,才凝结成了一道道爱的屏障,把每一个受过他帮助的人紧紧包围,而每一个受过他帮助的人,都会像他一样帮助别人,就如同爱心项链一样,终究爱会驻满每个人的心间。

让雷锋精神永驻你我心中吧,让我们以雷锋为榜样吧,“不以善小而不为”只要每个人都这样去做,就可以让地球弥漫着爱的气息,世界怎么会变得不和谐而美好呢?

雷锋精神永驻我心

呼兰区第五中学

七年六班:张奥家长联系话

篇7:让雷锋精神永驻校园

尊敬的的领导、亲爱的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六年二班的林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雷锋精神永驻校园

五十年过去了,雷锋的名字仍然铭记在人们的心中。在这温暖的三月,我们倾听着他的故事,感受着他的精神,体验着他的事迹。雷锋精神总是随着春天的脚步一再融入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精神世界带来崇高和温暖的气息。

雷锋——一个不朽的名字!我们耳边总会响起一句伟大的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

同学们,听了上面这些励志之言,你是否好似经历了一场精神的洗礼?它们来源于雷锋日记,是雷锋的人生格言,这也是雷锋的行动指南。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总理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

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从那时开始,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起学习雷锋的活动,“雷锋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人中间传递,“雷锋精神”到底是什么?是热爱祖国,处处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献身精神;是只讲奉献,不讲索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是服从大局,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做 一颗永不生锈的的螺丝钉的“钉子”精神……

今日的世界虽然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表现出更为开阔的空间,然而,雷锋精神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而落伍过时。相反,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发展。作为学生更应丰富学雷锋的方式,提倡“从每个人做起,从具体小事做起”,平凡之中见伟大,细微之处见精神。同学们,在学习中你是否一遇到困难就回避,逐渐养成了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考试是否做到诚实守信,是否注意培养团队精神,努力学习,为校为班争添光彩;生活中你是否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护教室里的一桌一椅,爱惜餐桌上里的每一粒粮食,是否做到节约能源,杜绝浪费。这些虽然看起来是一件件小事,却也能体现雷锋精神,不要以为只有走到街头、深入社区才叫学雷锋,身边的点滴小事同样能折射出闪光的心灵。

雷锋精神包含了很多的内涵。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爱。雷锋,就是一个把爱弘扬光大到一定境界的人。他的名字永远刻在我们的心头,他的精神是我们工作和学习中永远的指南。雷锋精神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同学们,让我们接过雷锋的枪,真正把“学习雷锋精神,弘扬雷锋精神”贯穿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将“雷锋精神”幻化成实际行动,让我们多一份关爱,少一些淡漠!多一份奉献,少一点索取。让雷锋精神如一朵娇艳的奇葩盛开在校园!让桥小涌现出更多的“雷锋”!

篇8:让雷锋精神永驻心田

以新课改为浪潮的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 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 也可以说是“主体———发展性教育”。中学承担着“精神家园”的教育功能,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 是人的个体生命的“童年”, 与人类生命的“原始”时期有一种同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中学校园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是一个“精神家乡”, 中学时期的生活充满想象, 人际关系相对单纯, 精神之路尚未被各种“垃圾”堵塞, 也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与可吸纳性。在这个时期, 学校给予什么样的教育, 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 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学校的一次活动就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并可左右他职业的选择、人生的道路。因此, 中学阶段就应开始构筑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为精神发展打下基础, 点亮照耀人生旅程的精神之光。

而语文课作为我们学习母语的课堂, 其意义不同于自然学科, “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 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 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 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语文教育就是人文教育, 语文课堂就是精神家园的培育基地。而传统的人文主义教育是和个人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联系在一起的, 它可以内化一个人的思想情感。这一内化的过程就是个人用心灵去体验的过程。没有个人心灵的体验, 必然无法实现语文课的本质意义。

而现如今, 我们的语文课堂被异化了, 把精神关在了门外, 把功利放在最重要最显赫的位置。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 在长久以来的评课标准的引导下, 语文课堂成了标准零件的加工车间, 语文教师则是熟练工人, 所有的目标全指向代表功利的分数, 指向高考。教师和学生皆成惰性状态:教师讲解依赖课本、教参, 紧扣高考这一中心, 没有也不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依赖教师, 只会做一架“接受知识的机器”。没有个性, 没有独立思考, 为了高考, 大家统一答案, 统一思想, 从中我们看不到鲜活的生命, 个人的体验就更不用提了。在这样的环境下, 学生又怎样去感知文学作品的精神世界?他们过早地失去了童趣, 成为一种容器、一种待加工产品, 他们找不到学习的乐趣, 丧失了自主意识, 沦为考试的奴隶, 教育的人文意义也就无从谈起了。

那么, 如何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努力为新课改的实施披荆斩棘呢?笔者认为应创建一个相互联系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 其构成如下:逐步形成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班级教育合力, 确定新课改的目标与计划, 以班级为载体, 学生为主体, 淡化分数, 突出能力, 淡化选拔性, 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教育教学过程, 促进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展现自我的真正主人, 充分体现其自主性, 允许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兴趣等去选择自己的学习、活动方式;让每个学生扮演合适的活动角色, 当个人在集体中恰如其分地扮演某种角色时, 能产生良好的社会心理作用和个体心理作用。这样, 新课改教育得到了全面的实施, 人文精神在新课改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篇9:让自尊永驻“差生”心田

一、运用“巧说暗话”教育的策略

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它是指在无对抗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或行动产生影响,使其产生与暗示者相一致的结果。一次考试时,老师发现小明偷偷地看了同桌的试卷,然后匆匆地将自己的试题答案“60”改成“6”,这位老师没有当场指出其作弊行为,而是在考完以后,若无其事地在黑板上写出了小明做错的那道题,然后请他来做,小明认真思考以后做对了。老师微笑地说:“小明现在真的会做这道题了。”小明的脸顿时涨红了,下课后他主动跑到办公室,要求在试卷上的这道题旁打个“×”。考试作弊表面是蒙蔽老师以窃取高分,而实际上害的是自己。小学生为各种动机驱使往往对这一点认识不清,尤其是像小明这样的“差生”。小明在课堂测试中的作弊行为,老师心知肚明却并不揭穿,而只是说“小明同学现在真的会做这道题了。”老师只是点到即此,既含蓄地批评了小明的错误行为,又保全了小明的自尊。在小明听来虽然羞愧万分,但是老师的批评却无丝毫抵触情绪,他当然体会到老师照顾到他“面子”的用心。相比起来,那种把学生当场捉住,公之于众的做法,就过于简单。那种巧妙的暗示,能树立“差生”的自尊、自信,往往能使教师的意志、愿望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二、利用“慷慨地赞美”教育的策略

平时,我们在对待学生问题上,常常忽略了赞赏,尤其时于那些“差生”,赞赏就更少了。卡耐基教人如何取得事业成功的书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畅销全世界,其实他的忠告很简单:“慷慨地赞赏他!”

据说佳佳是班里最差的学生,虽然不像有的男孩子那样调皮捣乱,但是他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糟糕,而且沉默寡言,性格固执,经常与同学闹矛盾,老师怎么批评、帮助也不顶用。班主任陈老师一接任这个班就了解到了这一情况。陈老师与佳佳的第一次交谈是在一次无意中进行的。一天课间,陈老师见他在低头做作业,便过来跟他搭讪。当他问佳佳喜不喜欢上课时,这个沉默的孩子抬起头,眼中露出了惊讶,随即点点头。陈老师拿起作业本来,那作业本上虽然有些错别字,但是字写得端端正正。他对佳佳说“你的字写得很端正,把这几个错别字改正了,就是一份很好的作业了。”佳佳听后,赶紧拿起橡皮檫了起来……在批作业时,陈老师果断地给佳佳的作业上打了“优”,并写上了评语“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进步的!”谁知,这竟唤醒了佳佳对学习的极大热情。第二天早上,他身子坐得直直的,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神情是那么专注。以后每次作业都能端端正正地完成。

三、采取“低音”教育的策略

小红同学上课没有带书本,有时不认真听讲还扰乱其他同学,东摘一下同桌,西抽一下旁桌的书本,使得课任老师大发脾气,气得把他赶出教室。差生喜欢做恶作剧,常常让人发脾气,由于听惯了教育者的呵斥,他们也就“油条”了起来,“油条”到连被赶出教室还认为是好事。看着老师发怒的样子,心里甚至很得意。这种情形,如果教师再次使用大声呵斥的批评,势必让学生产生破罐破摔的心理。该班的班主任王老师认识到了这一点,便把该生叫到办公室,拉过一把椅子叫他坐下,并倒了一杯水给他喝,老师也拿过一把椅子坐在他身旁,轻声地说:“喝完茶后,我们好好谈谈吧。”这一“反常”举动,使小红同学感动不已,一个屡教不改、自暴自弃的孩子,已达到被人轻视的地步,受到平等的、亲切的关怀,哪怕是一点点,那实在是“久旱逢甘霖”,人格受到了尊重,他的自尊心也树立起来了,收到的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一个差生能改变以前的学习态度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

篇10:让雷锋精神永驻心怀

建环11-2班曹亚军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一片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你是否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每次想到这句话,就会让我想到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雷锋。3月5日,原本是一个平凡的日子,却因为他变得不平凡;阳春三月,也因为他变得更加温暖感人。他的名字家喻户晓,熠熠生辉;他的事迹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他的精神拥有超越时空的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我们学习雷锋学了40多年,有时我们会不自主地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雷锋,而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或许有人会说:雷锋精神所体现的是助人为乐,艰苦朴素,爱岗敬业等优良的传统美德,而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但在我看来,雷锋精神带给我们的更多是雷锋高尚的情操,至美的精神财富以及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思索与怀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当今社会物欲流飞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雷锋”似乎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而出现在我们眼前更多的是为利己而损人。曾经真诚善良的心开始变了,变得冷漠;亲情冷了,友谊馊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似乎永隔着一张摸不透的膜。曾经我们几十年来景仰,崇拜,学习的榜样在世人看来是“傻子”。此时的我们不禁会问自己,我们还需要雷锋精神吗?雷锋精神还有必要与我们同行吗?

我想答案很明确,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无论时代如何进步,我们都需要雷锋,都需要雷锋精神。在时代的车轮高速运转,人类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留一些时间给我们需要静化的心灵,留一些时间让我们去感悟雷锋精神的真谛。当别人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面对人生坎坷,勇敢向前迈步。在当今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世纪,在对美好道德风尚的追求之中,更需要倡导雷锋精神,将之发扬光大。

雷锋一生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没有令人仰慕的社会地位,也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壮举。然而,他却能够赢得亿万华夏子民,甚至海外人士崇高和长久的敬意。一个只有22年短短生命的青年所表现出的高贵品质,却能激励着几代人健康成长。这都是因为雷锋精神是一面永远的旗帜,时代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离不开它。

或许我们的确很少提及雷锋,但并不代表雷锋就远离我们而去。在现实社会生活之中也不乏雷锋式的人在行动着。“当代雷锋”郭明义,长期奉献却不计报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展着慈善事业;《感动中国》里的丛飞为了一句诺言,十几年来一直资助失学的儿童,花费了百万元。

在我们的身边,雷锋精神也无处不在:公交车上,我们主动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座;当别人面临突如其来的灾难时,我们会主动伸出援手,出资出力。有时仅是一声诚挚的问候,或是弯腰拾捡地上的垃圾,都是在无形之中传承雷锋精神。

篇11:让雷锋精神永驻校园(范文)

四十七年前,一个伟大的名字载入了史册;

四十七年来,一个伟人的口号在中华大地上回响;

四十七年间,这个伟人的名宁在一代代人心中树起丰碑;

四十七年里,这个伟大的口号造就了一代代英雄。

这个伟人的名字就是“雷锋”,这个伟大的号召就是“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这个名字,如春风化雨,润泽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伟人号召,如一轮红日,普照雪域高原、大漠雄关。

雷锋,是无数人学习的楷模,雷锋的精神是推动精神文明的强人动力。我曾遥望满天星空,寻雷锋的真谛;我曾翻遍报章,找寻雷锋的足迹,谁是我身边的雷锋?我曾千百回不停地问,问行行回归的人雁,问潺潺流过的小溪。

我让思绪在蔚蓝的大海上飞翔,在无边的花园里采撷,在灿烂的生活中披沙拣金!我们怎样做才能不使雷锋三月来,四月走,让雷锋精神的火焰越烧越旺!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要用一种温情驱散三月的寒冷,用自己的行动溶化雪样的世界,多做一些自己身边的事,让大家发现你,原来“雷锋”就在自己的身边,“雷锋”就在我们的学校。希望同学们能互相学习,互相勉励,让“雷锋”精神永远年轻,让“雷锋”事迹代代相传。

首先我要说的,是一件已经过去但并不遥远的事。让我们铭记这个日子:2007年11月30日,一位普通的军人孟祥斌带着妻子叶庆华和女儿到市区购物,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轻生女青年从10余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跳水救人。孟祥斌将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再次沉入水中。12月4日,在孟祥斌的葬礼上,浙江金华市近3万名群众自发为舍己救人的英雄孟祥斌送行。

一位普通的农民的儿子,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践行了伟大的雷锋精神!

还记得雷锋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在我们校园里,也涌现着许许多多的雷锋,同学们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事例数不胜数;为学校、班级做好事的身影随处可见„„。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雷锋的身影;在他们的身上,我们体会到了耐心和意志。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正在我们的校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斗转星移,移不走雷锋的魂灵;岁月流逝,逝不去我们的热忱。同学们,新学期已到来,你们感受到那股温馨而祥和的春意了吗?让我们时时以雷锋为榜样,处处留下当代活雷锋的足迹。也许你不经意一句善意的话语就能打开一个人的心灵,也许你一个不起眼的动作,就能为他人带来一片和谐!也许我们可以试着从身边做起,帮同学捡起掉在地上的一本书,随手把地上的纸捡起来。把“对不起、谢谢;不用谢”等文明用语挂在嘴边。让雷锋精神成为我校更多学生思想素质中的亮丽火花,让雷锋精神永驻我们的校园,让雷锋式的人物在我校层出不穷。雷锋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雷锋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要时刻牢记雷锋精神,学习雷锋要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今天,“雷锋”,在中国已经不只是一个名字,而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成了中华儿女最崇高品质的结晶。我们应把弘扬雷锋精神同新世纪校园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在建设新世纪校园环境的实际工作中,大力弘扬雷锋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作为学生,除了学习他无私奉献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之外,我们更要学习他对待学习的钉子精神,要有挤的精神,也要有占的精神。弘扬“螺丝钉”精神和刻苦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

篇12:让雷锋精神永驻心灵家园

每年3月5日,是学习雷锋的纪念日。40多年前,毛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一夜之间,雷锋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一个普通战士的光辉形象,从此深深的刻入中国人民的心中。雷锋精神点亮了中国人民的心灵,刷新了炎黄子孙的精神风貌。千家万户,男女老少,只有一个信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城市到乡村,从工厂到学校,到处呈现出一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向上,共克国难的火热场面。

今天,虽然经济发达了,国强民富了,但雷锋从来都没有淡出过人们的视野。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当失控的汽车冲向她的学生,她不是退怯而是义无反顾地冲向前,最终失去双腿再也无法站上三尺讲台,用崇高诠释了师者的魅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林秉锋为救落水者,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演绎凤凰涅槃的生命真谛;家住黄河边的渔民孙贵友,8年前,在震惊国内的那场黄河沉船灾难中,和女儿共救起16条生命。因救人,无暇顾及生病高烧的孙女而致其残疾„„。他们,就是雷锋。雷锋,是每个人心底珍藏的那个声音!雷锋精神早已随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位位伟大的人物,一首首动听的歌曲,融化于我们华夏儿女的血液之中,雕刻在我们炎黄子孙的骨髓之中,不断感染着周围的人们!

春风一亩田。心有春风,笑意天成。

这一曲曲雷锋精神的赞歌,唱响了心灵家园之美。今年四川芦山地震大抢救又一次彰显了国家、政府、民众的整体雷锋精神,在国际上树立了中国整个国体心灵美的家园形象。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是新时代的主力军,是未来宏伟蓝图的描绘者,更应该将雷锋精神贯彻到日常学习行为中,将雷锋精神传承并发扬光大!你看:校园内,主动挤时间,钻书本,发愤图强向知识海洋潜游的大有人在;互助互学,结对帮教力争成为品学兼优学子的暗比明赛潮流悄然滚动;助人为乐,友爱他人,尽己之能,解人之急的善举蔚然成风。校园外,我们也有为值班交警递矿泉水表示感谢的人;有尽自己所能给乞丐五毛或一元表示同情的人;有主动到社区做义工传递爱心的人;有看到下水道井盖掀开帮忙盖上,方便别人过路的人等等,不胜枚举。雷锋精神已融入我们的一举一动中了。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雷锋精神就像和煦的春风、就像甜美的雨露、就像温暖的阳光,让你我的心灵绽放了三月的绚烂,播撒了四季的温情。做雷锋传人,永远向前!„ „— —

篇13:财政精神永驻我心

十二年前, 经人推荐, 我从乡下学校来到县财政局, 有幸成为局长秘书, 心里又惊又喜。自然是喜多于惊。九年印版式的教书生活使我多有厌倦。从小我就喜爱文学, 当然也爱抚弄笔墨, 觉得从事秘书工作才算是进对了门, 选对了行。

接下来的日子, 我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使我对财政及财政人有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和认识。“坚韧、包容、精细、大气、服从、服务、知礼、为民”算是我对财政精神和财政人精神的理解。

忘不了农税干部常驻基层, 深入田间, 帮果农摘果卖果, 受尽白眼, 顶风冒险, 陪着笑脸, 靠超常人的坚韧意志力和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 为共和国的收入无私的奉献着他们的青春。他们无暇照顾年幼的孩子, 无暇照顾多病的父母, 长年奋战一线。就是一个小小的县城, 一年也难得去几次, 这些不能不令我肃然起敬!

忘不了财政人常年加班加点, 让有限的财力, 既保重点, 保发展, 又保民生, 保稳定。特别是基层财政人, 更要巧妇善做无米之炊。经历多少个不眠之夜, 经历多少次反复测算, 确保方案切实可行, 数字真实准确, 管理精细科学。

跳出财政看财政, 做足收入、做大支出、做强管理、做优服务, 这是萦绕在多少财政人脑海边永恒不变的主题。“收入怎样上台阶, 支出怎样来保障, 管理怎样上水平”, 哪一样不凝结着财政人的智慧和汗水呀?几回回梦里, 为一个数字而惊醒;几回回梦里, 为一个数字而笑出声来。

忘不了财政人第一时间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 财政人第一时间冲锋在前, 落实在前。招商引资, 财政人第一时间制定出方案, 派出工作队。中心工作, 财政人第一时间落实责任, 明确任务。包村工作, 财政人第一时间了解村情, 协助搞好发展规划。取之于民, 胜之于民, 是财政人与广大群众的鱼水情怀。

忘不了财政人的为民情怀。为了保证农民兄弟利益不受伤害, 顶烈日, 冒严寒, 逐家逐户, 上门核对, 确保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到农村的角角落落。一张笑脸迎客, 一把椅子让座, 一杯热茶暖心, 一次问题说清, 一个满意答复, 让来办事的群众倍感关怀。

忘不了财政人明礼诚信。昔日的账房先生成为众览世界, 博古通今, 学贯中西的儒家。丰厚“财学”、提高“财识”、树立“财德”、改进“财风”、增强“财艺”和拓展“财技”成为财政人永不变更的信条。崇德敬业, 为民理财已成为新时期财政人的精神支柱。政治坚定, 业务精良, 纪律严明, 风清气正正成为财政铁军的作风要求。

篇14:拓展——让“惜时”永驻学生心田

1.课前拓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一般来说,课前拓展主要是让学生搜集资料,如文章作者、写作背景、文章主人公的资料等,以增加对作者、背景、主人公的了解。笔者在教学《匆匆》一课时,除了让学生搜集以上相关资料外,还要求学生搜集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在开课之前,先让学生以竞赛方式交流搜集的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交流中,学生重温了许多学过的名言警句,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另外还有“不教一日闲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別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等名人名言。再以导语“朱自清先生也认识到了时间的宝贵,于是写下了《匆匆》这篇优美的散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理解”引入教学内容。这一设计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让学生对惜时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为理解课文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2.课中拓展——激发想象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在课中插入相关资料、文章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认识。在教学《匆匆》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因时间悄然逝去而无所作为时产生的遗憾、茫然、无奈等思想感情,笔者在教学中首先插入相关写作背景介绍,使学生对作者产生上述思想感情有了根源性认识,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观察细致、描述细腻的写作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和作者一样的感受?”学生争相发言。教师继续引导:“让我们也当当小诗人,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试着说一说!”经过短暂的思考之后,学生说出了:“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前滑过;踢足球的时候,日子从脚底下溜走;打游戏的时候,日子从指缝间漏去……”“上课做小动作时,日子从手上溜走了;下课捉迷藏时,日子从脚底逝去了……”等诗句。这一拓展设计,在打开学生想象思维大门的同时,学习了作者的写作特点,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在反思自己曾经虚度光阴的行为时,懂得了惜时的重要性,达到了对课文教学重点的突破。

3.课后拓展——升华情感认识,培养写作能力

新课改理念下理想的教学是把教材当作学生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所以课后拓展,如课外阅读积累、课后作文小练笔、实践调查活动等都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拓宽语文教育渠道”这一要求。《匆匆》一课在通过课前、课中拓展的设计教学以及有感情朗读、欣赏文章的优美文辞之后,教师适时鼓励学生以“惜时”为主题,进行课后作文小练笔,体裁不限,可写《匆匆》读后感,可仿写《匆匆》,亦可自拟题目。通过检查评改,发现学生作文体裁多样,有仿写、有读后感、有诗歌等;部分作品文辞优美,自我剖析直抵心灵深处;有的作品在写作特点上融“名言警句、惜时实例、联想感慨”于一体,而且每篇作品都以“惜时”为主题,写出了时间的宝贵以及如何珍惜时间等。

上一篇:基层党员如何两学一做下一篇:5大过程组9个知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