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成本管理

2024-05-20

精益生产成本管理(共8篇)

篇1:精益生产成本管理

精益生产

【培训形式】

知识讲解、案例分析讨论、游戏感悟、互动交流、现场参观。

【培训对象】总经理、生产副总、生产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物料计划人员、设备制造工程、IE等各部门中高阶主管,工程师。

【培训收益】企业运作的目标是通过持续的消除浪费并向客户提供完美的价值,从而实现企业的内部增值过程。北众公司推出的精益系统整体方案将充分体现这一宗旨,为你介绍起始于丰田汽车公司的精益思想和精益生产系统的实施过程。目的在于:

• 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认识价值和发现过程中的浪费,并持续消除浪费; • 采用精益化的拉动生产系统,有效控制过程中的库存,降低制造循环时间,提高过程的循环效率(库存、资金的周转率)及客户满意率;

• 为降低或消除过程中的非增值活动,通过降低设置时间、TPM、Poka-Yoke,生产线平衡以及目视控制,标准化作业等具体的改善方法,降低制造成本并支持拉动生产系统的实施。

【培训大纲】 1. 精益起源与TPS介绍

产品完整的物流或价值流

精益生产的优势

TPS--丰田生产系统精益组织

精益生产的经营理念

2. 精益的五项基本原则

价值流与价值流图

浪费

常见的7种浪费

识别客户增值与非增值(CVA & NVA)

看不见的浪费

利用价值流图来寻找20%的浪费

流动制造

拉动生产系统

持续改善(Kaizen)

3.实施精益的起点—价值流图分析VSM

目前状态价值流

SIPOC图表

Top Down流程图

画过程流、材料流、信息流

数据收集与前置时间(LT)计算

现况价值流图示(模拟与实际应用)

数据在价值流图示的应用-改善机会识别及优先排序改善后的过程 – 未来状态价值流图示

什么使价值流精益

改善目标确定

没有浪费的精益过程

未来价值流图示(模拟与实际应用)

过程价值流改善工具的检讨(案例)

4.精益工具的应用介绍

5S及目视管理

• 5S及目视管理介绍

• 实施5S的意义、计划、方法和步骤

• 目视管理的应用

快速换模与缩短前置时间

• 前置工作与快速换模的价值分析

• 快速换模及缩短前置时间的工具与方法

TPM改善

• 理解OEE及计算方法

• 如何计划和实施TPM工作

拉动系统和看板Kanban,• 拉动式生产的支持系统介绍

• 拉动系统设计案例

• KANBAN卡的使用方法

• 库存策略和解析批量

标准化作业

• 为什么需要标准化作业

• 标准化作业实施方法

Poka-Yoke

• Poka-Yoke概念

• Poka-Yoke的过程和步骤

生产线设计

• 柔性制造单元

• 精益设备的选择

• 员工多技能

• 单件及小批量物流

5.精益生产评估和衡量

6.精益生产实例介绍

上海携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全国免费热线:400-602-0071

电话: ***

传真: 021-62606263-915

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064号绿洲商务广场B座15楼

篇2:精益生产成本管理

分类: 日本企业质量管理

管理要看得见而非可视化

人们常说知易而行难,但实际是知更难。

制造业要真正做到精细化管理,一句话,就是要重视现场、重视过程,随时发现现场、过程中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显性化,让一切管理者及员工都“看得见”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确认,以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

在这一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能把生产现场变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不断改善改进的地方,成为尊重人、激发人、塑造人、成就人的生动道场。惟有如此,所有员工和各级管理者“发现真理”的本能才能被挖掘出来,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意欲也才能被调动起来。

说一个差异吧,国内现在一般将日本企业的现场管理译作“可视化”管理,但从笔者在日本丰田等企业工作十多年的体会看,这样的翻译不准确,尤其是没有亲和力。日本制造业奉为制胜法宝的管理,应该称为“看得见的”管理,企业注重的是培养“有智慧的人”,即从一线员工开始,所有员工和管理者就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仅仅对现场做所谓的“可视化”监管和指责。

“看得见的”管理不等于“可视化”管理,前者才是日本企业中蔚然成风的管理真谛。

什么是“看得见的”?

“看得见的”,就是让企业现场的“问题点”或者“异常”及时浮出水面,变得一目了然,以便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都能抓住最佳时机分析,找到真正原因并以最快的速度拿出解决办法或改善方案。这种以发现问题和及时改善相结合为基本特征的管理方法,就被称为“看得见的”管理。它既适合于制造业,也适合于服务业,是很值得借鉴的做法,这也正是我国企业普遍缺乏的管理方式。

必须说明的是,日本管理模式和西方管理模式是两个根本不同的体系。日本管理模式不考虑那么多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换句话说,管理中要放弃使用诸如短期结果、量化指标等这样的考核思路,而应深悟一点:真正实现“看得见的”管理,就要想方设法让人“思变”,发掘并导出管理者和员工的无限可能性。日本企业有一个改革成功方程式

成功的企业改革=日常改善+人财培育+感动经营+长期利润增长目标及其它目标值设定

等式右边的这四个变量,既是并列关系,也存在一定的递进关系,在实践中,往往是后面变量的实施依赖于前面变量的落实程度,而最初的落脚点和基本条件则是一线员工真正有意愿并且有能力推动和深化日常改善。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财”这个词,它是日本企业里一个特殊的惯用语,它强调:员工是企业的宝贝和财富,他们超过了企业其它一切有形无形的资产,企业要保证日常改善、推进感动经营、实现利润增长和长远发展,无一不靠企业的“人财”,靠他们发挥潜能、精勤乐业。

企业一旦进入这种经营轨道,企业老板只需紧紧抓住“人财培育”和“目标管理”这两个点,偶尔到现场走一圈,适当作出些指示就足够了。这就是日本企业里所谓的“高效巡回经营”。另一方面,企业员工则只需从“自觉投入”和“日常改善”开始,便可日益契入工作,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所谓的“自主展开工作”。在这种“看得见的”方式下,充满活力的职场便开始形成,生气勃勃的团队也由此诞生。“看得见的”有什么好处?

企业实施“看得见的”管理,其核心在于随时发现问题并抓住最佳时机解决问题,而这就等于抓住了企业发展的机会,从小处、近处说,这可以确保机会利润不流失,从大处、远处说,这可以打牢企业做强做大的基础。

其实,企业在正常时是不需要管理的,只有在出现“问题点”、“异常”的时侯,才需要管理。简单地说,企业管理就是针对“问题点”、“异常”而进行的管理。

只要及时发现问题并抱有积极的态度,至少在两点上会给企业带来利益:第一,因为员工或管理者看到了问题发生的那一刻,“也许这样做就能解决”的想法便可能同时萌生,这就为迅速拿出对策方案提供了可能;第二,就对策方案来看,也必须“有针对性”才能保证其有用性和有效性。换句话说,只有在面对具体问题或情境时,才能显示出某种对策方案的必要性、迫切性。

正是由于问题点、异常能及时浮出水面,员工或管理者才能感觉到“这个不同往常”、“有点怪”,认识到

对这种情况“不能放置不管,要抓住这个最佳时机,以最好的解决方案来加以应对”。这和“初期灭火”的道理一样的。反之,如果错过最佳时机,着手既晚又慢,最后一切都会变得不可收拾。

在企业现场,对事态的应对是否恰当,经常决定着企业将获得机会利润还是蒙受机会损失。所谓“机会损失”,是指在本可通过适时适当的管理手段避免不利事态发生以至恶化的情况下,反而无作为、不作为或举措失当而导致的损失。如果企业导入“看得见的”管理,便能够防止很多机会损失的发生和扩大,这种通过事前预防而避免的损失,就是“机会利润”。而一个企业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两个:一是育人,二是把机会利润最大化。

现场要时时处处“看得见”

实施“看得见的”管理,其出发点和立足点就是如何把企业现场的问题、异常随时显现出来,使它们变得一目了然。所谓现场,是指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场所,现场是企业获得收益的底盘,所以日本企业从很久以前就开始重视对品质、交货期、价格、利润等设定明确的目标值和管理控制值,并进行扎实的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的法宝就是让一切环节都成为“看得见的”,为此日本企业一般着重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确定最适宜的工作场所或位置,这是基础中的基础,对制造业来说尤其重要,其中适宜的场所固然要适合机器设备的运转,但更重要的是要适合员工的操作和协作,要处处体现尊重人、爱护人的现场布局原则;

2.形成可持续的支持性管理体系,比如导入看板管理,即将每项作业的负责人、时间要求、任务要求、标准要求等等都详细地写在看板上,并放置在显眼的地方,以便随时进行监督和控制,此外作业手顺书、始业和终业点检表、设备维修记录、品质检查表、每隔一小时产品质量检测记录表等书面资料,张贴在作业台前,可进一步强化员工对相关工作信息或技能的把握;

3.将在看板前开碰头会变成企业上下的共同习惯。在日本企业里,各个部门几乎每天都要在看板前开早会、晚会、例会、报告会、发表会等等,以“看得见的”方式加深每一个人对现场的整体理解和深入把握,而且这种方式在对细节问题的解决上更加显示出它无与伦比的优势。这也是形成团队作用、发挥团队凝聚力以实现企业日常改善的最重要的手段。

“看得见的”目标是感动经营

中国企业现在都了解5S。所谓5S,就是保证企业生产或服务的良好秩序,特别是现场秩序五个方面的工作: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人的教养。这五个方面如果做不好,其它事情就更难做好。尤其是前三个,即整理(将有用的东西和无用的东西区分开,不要的废弃)、整顿(将要的东西按照缓急合理定位、排列组合,像超级市场的货架一样随时取出、缺货明显、补充迅速)、清扫(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既利于人的健康,也利于生产条件的改善),更为重要。

5S特别是3S的彻底实施,就是导入和推进“看得见的”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笔者在日本某电气企业车载事业部工作时遇到过这样一件事:

该事业部是专门生产汽车电子零部件的工厂,虽然大部分工作由机器人完成,但也有人工组装车间。正是在这个车间里,熟练的技术工人对一些最精密的零部件进行组装和检查,所以,这里对环境卫生有着极高的要求。

我们除每天下班后必须打扫卫生外,早上及中午开始工作前也要抽出五分钟时间,以各小组为单位仔细清扫。其目的:一是防止灰尘混入产品,二是防止零部件掉在地上浑然不觉而误以为已经组装到产品中了。这里要说明一点,组装车间,所有零部件都是每60个装一盒配送的,不会出现多一个少一个的现象,而作业完成时,盒里的材料也正好用完。但这时还要注意地面上有无遗漏,有时少一个部件,在短时期从性能上是显示不出来的。

那么,清扫过程中发现了遗漏的零部件如何处理呢?对此,该公司严格规定:如果是中午发现的,应立刻组织人员将上午生产的产品全部检查一遍,检查的方法包括: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手转动,用秤量,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仔细记录各种测试值,并进行汇总分析,一直要查到水落石出为止。

有一次,一位汽车厂商来现场看我们组装,恰巧当天中午我们打扫时发现了掉在设备底下的部件,于是停机排查整个上午的所有制品,对这全过程都看在眼里的那位厂商感慨地说:你们的产品确实值得信赖!试想一下,如果不进行这样彻底的清扫,问题和异常如何能显现出来,又如何能变成“看得见的”呢?

所以,在日本企业,所谓人才,是指具有5S的良好习惯并能很好地实施到位、还能带动周围同事共同执行的员工。而所谓好的企业,就是指5S落地生根、深入人心并得到全面落实的企业。相反,若只是偶尔实施5S或者半途而废又再投入其它改善的企业,就不要指望能导入“看得见的”管理了。

国内许多企业都自称把满足顾客需求作为经营的最大目的之一,但我们能不能真的让顾客满足呢?这有一个我不厌其烦到处要跟大家分享的故事:

日本某企业是一家生产汽车电气配件的厂家,它们在1993年进入中国大连建厂,直到2009年,大连厂家生产的产品一直没有直接出厂的权利,即使是深圳要货,也得先运到日本本部,经全数检查后,贴上总公司的标签再发货。对此中方员工特别不满。

有一次,我正带领中国实习生在现场,一位指导老师指着正在被检查员检查并更换标签的产品说:“这是你们生产的产品,正在接受检验,不过比以前好多了,不良品少了,有时几个月才出现一个,很不错,加油!”中国员工很不服,当即表示:“你看,明明是我们大连生产的,为什么却要换上日本制造的标签?” 指导老师耐心解释:“大连厂家虽然已经17岁了,可对本部来说依然是孩子,孩子没有长大,做父母的本部当然要担负起责任。换上本部的标签就意味着一份责任,一旦有问题时,本部要承担风险的,对外是不会把责任推给你们的。当然,本部也希望你们快一点长大,把权力移交给你们。总部规定:只要在全数检查中连续三年没有一个不良产品,直接出口权就是你们的了。”

可直至我2011年离开时,大连厂的产品依然要经过总部检查才能发货。有时为了赶上交货期,该企业还不惜代价,通过空运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上。

篇3:精益生产成本管理

十多年前我在均瑶牛奶做财务管理时, 当时用生产统计报表做上、中、下旬产能、消耗对比, 主要是分析每旬的单耗情况和产量情来分析成本是否异常, 当时我称之为前馈成本控制。

每月在月未当天我就已能清楚的做算月财务利润 (差异) 不会超过5%, 直到我接精益生产, 发现这只是事前的一个预算和事的成本计算, 加上对比分析, 他起到的是分析比作用, 但对是否已经是最合理的节约确不最清楚的。

精益生产从过程中控制了生产成本, 弥了财务上控制的不足, 产生真正意义的成本程控制。

首先他们产生了价值流程图, 何为价值程图?

就是按整个过程画出从按订单到出货全部子过程 (当然售后服务或安装调试也可形成控制过程) , 并按此过程确定其每步骤中合理, 在需要放物料和命令的地方放看板。

计算过程是用的人力, 物力, 挖掘其可节约的每一个动作和距离, 进行不断的完善改进, 在需要的地方设置看板管理, 同时用统分析来确认其节约或浪费, 由财务来对其进评估和确认。

看板管理对每次生产不是生产成本最化, 而是利润最大化。

看板管理以前我们以为是让大家能够视化管理, 一目了然, 但等你学习以后才知道他是一个控制生产和销售的联系板, 让库存小, 最大能力的满足客户需求, 需不是成本低, 库存最大, 利润消失在库存中, 造成极大后续浪费, 只有按订单生产, 库存最低化, 才真正的利润。

在我们还在生产库存时, 国外已经是零存了, 当然零库存不是绝对意义上的, 是相的, 准备说是现有库存是已有订单的, 安全库量是很小的。

我们是江森的供应商, 以前我们会按生计划去安排生产, 一量出现异常, 就会不能货;现在我们采用看板管理, 是客户需要什么们生产什么, 按需所产, 每一次按客户要求确了看板数量, 当月产值, 降了6万元, 销售配增强了, 增加了30万元。

因为我们用的是高精度生产设备卧式加工中心, 调整一次生产需要对8-16个小时, 每次更换品种都会有时间的浪费, 但小批量多品种的情况是, 如果配套差一个零件, 都会影响出货, 这种情况是要么增加库存, 要么按看板管理根据需要生产, 如果没有数据统计, 所有人都会认为按计划生产是最节约的, 但是我们按看板管理后发现, 如果我们按计划生产, 除了完成订单, 可能会增加的是库存, 利润会让库存吃掉, 因为库存有出不去的风险, 就算成本再低, 出不去你就是亏损。

我们目前的财务成本控制要改变了, 因为我们不再是在办公室里计算成本, 需是在过程中控制成本。

国外已经有了完善的精益生产管理体系, 有了他们的黑带大师, 他们围绕成本管理, 动员每道工序的员工按精益生产的精神寻找问题, 并组织大家解决问题, 这是我们以前所提倡的全员成本控制, 当然也包含了技术改进、质量控制、减少浪费。

每个部门的改进都是围绕着自己的目标, 对于其增加或减少的成本核算不可能全面考虑, 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前财务介入, 公司的成本管理不再是计算, 而是全过程的控制, 不管是技术改进和优化, 提高产品质量的投入、改善员工的工作劳动强度、减少浪花费, 减少重复动作的投入等, 都应设置项目, 明确责任人, 并在过程中跟踪, 最终对过程进行控制, 达到成本的下降, 或用最小的成本改善公司的管理、减少员工的劳动等等。

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下六个方面考虑:

a.我们要按:精益生产的要求设编制价格流程图 (也是成本流程图) 。

b.按生产部确定的生产节拍确定看板, 在看板上确认数据的, 确认最低库存量。

c.分析节拍的合理性, 对公司已采纳各个精益项目进行项目评估, 确定精益改进前后的节约点, 并按此确定统计方法, 并要求相关人员进行数据统计, 然后汇总进行统计分析。

d.组织相关人员对其所取得的成效进行评估。

e.重新寻找进一步优化的可能。

f.最后实施公示奖励。当然, 要做到这此工作要求成本管理及控制的人员需要有以下基本要求:

a.精能财务杨计算。b.会数理统计分析。c.精通精益生管理 (至少要是绿带的水平) 。d.善于沟通, 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培训能力。e.对此项工作具有强烈的兴趣和责任心。

我们以前管理会计也有项目管理, 但都是预算、统计、分析;不是实际上按过程进进的细分, 不是全员的参与。

所我们应该完善成本管理, 应让我们的成本管理从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预测向成本过程精益生产转变, 让我们的目标在每一个子过程得到优化, 来提升企业竟争能力。

实际上精益生产由美国人的发明, 在日本企业全面推行, 现在500强企业都已采纳, 只是他们是从管理系统开始, 成本结束, 我们是不是可以从管理系统开始时就介入成本控制和评估, 从公司规划精益时就介入呢, 不再是预算部门。

如果这样未来成本管理不再是计算, 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控制, 成本控制会融进每个管理的子过程。

希望我们未来的成本管理可以将精益生产、统计分析、成本核算、全面融为一体, 我们将会从现在开始, 用一年的时间来实施这个方案, 为未来成本控制提供一个新的设想, 提高我们国家未来的成本管理水平, 与国外接轨并超越他们。

摘要:针对现代生产管理“精益生产”与成本控制进行了论述。

篇4:浅析精益生产企业生产管理的应用

【关键词】精益生产;企业管理;应用

一、精益生产基本概念

由丰田生产方式衍生的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它是一种管理哲学,称之为“世界级制造技术的核心”。

经过制造企业以及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在全球范围内对丰田精益生产的研究应用并发展,使得精益生产理论得到完善,形成独有的生产体系,而且随着生产技术改时,生产对象的更新,该体系仍然在不断演化发展。精益生产理念逐步扩展延伸,从最初的生产现场管理转变为在物流仓储配送、人力资源管理、产品制造过程管理(包括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流程控制)、产品销售、售后支持以及成本管理等方面。

精益生产是以实现企业的“低成本”战略目标。通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不断的持续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消除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最终达到消除一切浪费。形成最有利于企业运作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与传统的大生产方式相比,其生产方式更灵活,适合于“多品种”,“小批量”。

虽然精益生产在不同行业的企业应用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精益生产在应用中一般应把握六大原则,即都工作场所安全有序干净、JIT(Just In Time)生产,6σ质量管理原则、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团队、可视化管理、追求完美无缺。精益生产能否严格按原则实施将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精益生产在企业中的应用

企业生存与发展,产品是核心竞争力。精益生产能够及时高效的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对企业赢得市场、获得利润至关重要。为了合理的将精益生产引入企业,我们应从产品特点、市场需求、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法律法规)、人才资源等方面综合考虑,逐步实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5S管理和EHS(环境健康与安全)。

5S是保障生产现场要素如人、机、材、法等高效运转的管理办法。包括整理(SEIRI)、整顿 (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TSU)、素养(SHITSUKE)。5S对于塑造企业的形象、降低成本、准时交货、安全生产、高度的标准化、创造规范的工作场所、现场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逐渐被各国的管理界所认识。

目前,中国作为制造大国,5S已经成为工厂管理的广泛作法。但要想将5S由整理作到素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企业在进行5S应用推广中,往往演变成了形而上学的东西。在没有认识5S核心的前提下盲目开始,最后不仅没有促进生产,相反还对制造过程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所以5S的应用过程中一定要按适而存的原则,去除多余的,留下可行的。广纳建议因事因时确定最佳5S规范营造轻松良好的现场环境。另外对员工5S思维方法的培训,用实例法让员工亲身参与5S的改进,体会5S对其自身工作带来的好处(如通过员工一起对工具定位的调整的讨论,使工具在5S定位中的缺陷得以改善,员工对工具的使用也更加得心应手等),进而提高员工对5S的兴趣,日积月累变成员工的习惯成为一种素养,这也是很重要的,是企业5S管理的最终目标。

EHS是指环境健康与安全。生产制造安全第一,安全具有一票否决权,所以在5S的推行过程中应时刻以EHS为前提。

2.制造工艺管理。

制造工艺管理是技术管理的组成部分,是技术管理的核心,是体现企业的生产方针—实现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益的保证,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

精益生产认为一个合格的产品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由此可见制造工艺的重要性。针对产品的制造工艺,应制定明确的工艺规范,在工艺文件的编写中应将要做的工作明确的进行量化处理,不可让操作的人员产生异议。对产品进行的制造工艺改进应对操作动作,操作过程严格分析,制定合理的工艺方法。

3.生产流程优化。

生产流程包括原料的投入、产品的制造以及成品产出整个环节,采用生产流程分析法,对企业整个产品制造过程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合理的生产流程。

在生产流程优化过程中,应按PDCA的方法,针对流程进行持续改进,并验证效果。精益生产对生产流程的改进与传统的工业工程技术相比,它更注重的是整个生产流程,而不只是个别或几个工序,消除浪费是流程改进的原则。

为此在流程改进中应注意,改进的流程应有利于消除质量检测环节和返工现象。返工和质量检验对于产品来说都是无效工时,在精益生产流程中是应尽量避免的环节,如果产品质量从产品的设计方案开始,一直到整个产品从流水线上制造出来,其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能做到百分百的保证,那么质量检测和返工的现象自然而然就成了多余之举。因此,将TQM(全员品质管理)思想贯穿整个生产流程,使每一种产品只能严格地按照正确的方式加工和安装,从而避免生产流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

生产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生产节拍的问题,在不间断的生产流程中,每一道工序,或几道工序之间对人员和时间的安排要保持一致。工作时序不同步,不平衡,带来的后果就是停工待料,按精益生产要求对时间的浪费,就是对人工的浪费,为无用工时,将会引起产品制造成本的增加,是要减少的浪费。

最后,是生产流程设计中,生产流程应考虑料在生产流程中的流动,应尽可能的消除料在生产的流动,按按照最短路径原则规划生产流程。

4.物流仓库管理。

物流仓库包括生产物料保管、储存、使用和对产品的收发货。“消灭库存,零库存”是精益生产在物流仓库管理方面的终极目标。在精益企业里,库存被认为是最大的浪费,必须消灭。大量的库存将占用大量的资金,资金的占用就意味着管理成本的增加,也意味着企业现金流量的减少,带来的后果严重的会直接导致企业资金链的断裂破产。而精益生产可很大程度上减少库存,因为精益生产是“小批量生产”,单件生产流程 (one-piece-flow)。物料基本在生产的各道工序中流动,在理想的状态下相邻工序之间没有在制品库存。当要做到“零库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也应提升,保证物料按时到达是关键。

5.人力资源合理调配。

精益生产在人力资源方面强调人员群策群力,采用激励和从众效应调动企业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同时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企业要顺利发展,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人的支持。依据“人本”理念,生产流程的简化,企业各种职能进行整合改进,都需要人去完成,人是比机器设备更加重要的生产资源 ,因此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史上的进步和飞跃。它强调企业为人,一方面应该为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对于企业员工的关心爱护,要从思想认识 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强调全员参与,从而营造和谐相处的环境氛围可以说,精益生产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人的管理和创新。

三、在中国制造2025下精益生产展望

篇5:精益生产管理

精益生产是多品种小批量条件下的最优生产方式,实施精益生产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因而被誉为第二次生产方式革命。

精益生产将企业生产活动按照是否增值划分为三类:增值活动、不增值尚难以消除的活动、不增值可立即消除的活动。精益生产将所有的非增值活动都视为浪费,并提出生产中的七种浪费(Muda),实施精益生产就必须着力消除此七种浪费。长期以来,人们重视增值活动的效率改善而忽视向非增值活动的挖潜。研究表明,物资从进厂到出厂,只有10%的时间是增值的,精益生产成功秘诀就在于将提高效率的着眼点转移到占90%时间的非增值活动上去。

企业实现价值的源头是顾客,精益生产提出产品价值由顾客确定,要求从顾客角度审视企业的产品设计和生产经营过程,识别价值流中的增值活动和各种浪费。企业应消除顾客不需要的多余功能和多余的非增值活动,不将额外的花销转嫁给顾客,实现顾客需求的最有效满足。

精益生产将所有的停滞视为浪费,要求各增值活动流动起来,强调的是不间断地价值流动。传统的职能分工和大批量生产方式,往往阻断了本应动起来的价值流,造成大量浪费,如大量在制品积压、生产资金占用、厂房利用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大、批次质量风险等等。

精益生产认为过早生产、过量生产均是浪费,应以需求拉动原则准时生产。需求拉动就是按顾客(包括下游工序)的需求投入和产出,使顾客能精确的在需要的时间得到需要的产品,如同在超市的货架上选取所需要的东西,而不是把用户不太想要的东西强行推给用户。拉动原则由于生产和需求直接对接,消除了过早、过量的投入,而减少了大量的库存和在制品,大幅压缩了生产周期。

篇6:精益生产管理

精益生产管理,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拉动,以消灭浪费和不断改善为核心,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成本和运作效益显著改善的一种全新的生产管理模式。它的特点是强调客户对时间和价值的要求,以科学合理的制造体系来组织为客户带来增值的生产活动,缩短生产周期,从而显著提高企业适应市场万变的能力。

益生产

精益生产是多品种小批量条件下的最优生产方式,实施精益生产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因而被誉为第二次生产方式革命。

精益生产的理念最早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TPS的核心是追求消灭一切“浪费”,以客户拉动和JIT(Just-in-Time)方式组织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形成一个对市场变化快速反应的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

时至今日,随着制造和管理技术的不断提高,精益生产的含义已经超越了当初的TPS。美国在研究了包括精益生产在内的各种管理模式后,又提出了二十一世纪的制造企业战略——敏捷制造。可以认为,精益生产是通向敏捷制造的桥梁。敏捷企业是指那些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迅速实现自我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具有敏捷的快速反应能力的企业。因此,没有精益生产管理为基础,企业难以实现敏捷制造。

实现精益生产管理,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消灭浪费。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的浪费现象繁多,要消灭浪费,首先要判别企业活动中的两个基本构成: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

精益生产分类

精益生产将企业生产活动按照是否增值划分为三类:增值活动、不增值尚难以消除的活动、不增值可立即消除的活动。精益生产将所有的非增值活动都视为浪费,并提出生产中的七种浪费(Muda),实施精益生产就必须着力消除此七种浪费。长期以来,人们重视增值活动的效率改善而忽视向非增值活动的挖潜。研究表明,物资从进厂到出厂,只有10%的时间是增值的,精益生产成功秘诀就在于将提高效率的着眼点转移到占90%时间的非增值活动上去。

精益生产价值确定

企业实现价值的源头是顾客,精益生产提出产品价值由顾客确定,要求从顾客角度审视企业的产品设计和生产经营过程,识别价值流中的增值活动和各种浪费。企业应消除顾客不需要的多余功能和多余的非增值活动,不将额外的花销转嫁给顾客,实现顾客需求的最有效满足。

精益生产将所有的停滞视为浪费

精益生产将所有的停滞视为浪费,要求促进停滞物流转运行,跟不上进度的果断摒弃,各增值活动流动起来,强调的是不间断地价值流动。传统的职能分工和大批量生产方式,往往阻断了本应动起来的价值流,造成大量浪费,如大量在制品积压、生产资金占用、厂房利用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大、批次质量风险等等。

精益生产认为过早过量均是浪费

精益生产认为过早生产、过量生产均是浪费,应以需求拉动原则准时生产。需求拉动就是按顾客(包括下游工序)的需求投入和产出,使顾客能精确的在需要的时间得到需要的产品,如同在超市的货架上选取所需要的东西,而不是把用户不太想要的东西强行推给用户。拉动原则由于生产和需求直接对接,消除了过早、过量的投入,而减少了大量的库存和在制品,大幅压缩了生产周期。

精益生产要求人们要识别价值流

精益生产要求人们要识别价值流,采用JIT(准时化)、一件流等方法实现增值活动按需求连续流动,并应用5S、TPM、防错、快速转产等方法为价值流动提供支持和保障。精益生产的实施是永无止境的过程,其改进结果必然是浪费的不断消除、价值的不断挖掘,以及企业活力的不断增强。

精益生产追求完美的持续改善

精益生产追求完美的持续改善,改善是以需求为基础的,要求工作人员并不只做会做的事,更要向应该做的事挑战,成为改善者而不是被改善者,对于被改善的事件彻底追究事件真相,改善设备之前先进行员工作业改善,保证其对改善的适应性,而在改善方案确定之后,首先确认安全和质量,否则改善也将成为一种浪费。

精益生产的思想内涵

精益生产的思想内涵可概括为五点,分别是顾客确定价值、识别价值流、价值流动、需求拉动、尽善尽美。理解并应用好此五项精益思想原则,就掌握了精益生产的成功秘诀。

精益生产的主要企业

中国企业主习惯的管理方法是:只重结果,不重过程。长期关注的主题是品质的提高、成本的降低、交期的缩短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深圳市聚人众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聚人众)一直以来致力于中国制造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生产提高。以EMI为主导,以中国文化为内涵,将EMI方法融汇其中,帮助企业领悟EMI思想,实践EMI方法,培养EMI人才。为创建适合于中国企业自身特点的经营管理模式,塑造中国企业的核心企业文化而不断努力。

其中聚人众的服务包括:制造业的现场可视化系统工程、设备PTM/事务效率化系统工程、品质管理系统优化工程、中国工厂供应链系统优化工程、制造管理成本持续节减系统工程。目前聚人众已为国内外数十家企业提供管理咨询项目服务,为数百家企业提供培训和现场改善指导服务,行业覆盖汽车、机械、电子、化工、服装、医药等。

“没有精益,戴尔不可能超越IBM;没有精益,丰田不可能取代通用。”精益生产方式是目前全球企业公认的以最低成本生产出最高品质产品的管理运营方式,是企业赢取市场的“杀手锏”,是中国企业面临全球化竞争的必修之课。精益六西格玛黑带大师杨彬誉老师,以15年世界500强日系企业管理经验结合亲自辅导的三大咨询案例,将精益管理具体形象地呈现在您的眼前。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到结果反馈,直至持续改善机制的建立,带您深入剖析三大知名企业精益改制的来龙去脉,揭示成功改制背后的点点滴滴。以最简单易行的方法,给您的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杨彬誉

华制集团副总裁,精益六西格玛黑带大师,中山大学总裁班特邀讲师,中国少数能用日语讲授精益课程的精益专家。杨彬誉老师拥有15年世界500强日系企业工作经验,精通日系企业在客户链、制造链、供应链的系统成本优化、系统效率提升以及质量管理工作,亲自辅导过的精益六西格玛黑带课题超过一百个,曾为松下电器、科勒集团、三一重工等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精益制造链》主要内容:

一、系统成本诊断

(一)二、系统成本诊断

(二)三、实际问题如何转化为统计问题

四、品质成本指标体系的构建

五、综合成本控制

(一)六、综合成本控制

(二)七、系统成本评价 发现改善切入点

八、全员生产管理与维护

九、成本战略及产业链布局

(一)十、成本战略及产业链布局

(二)中国企业的精益生产管理现状

基础“5S”管理方面

整理、整顿尚有欠缺,现场存在很多问题点,定臵管理混乱。

几乎没有目视管理,目视管理不明确,缺乏标识,物品寻找浪费时间。有问题时不能及时发现。

标准规范化管理做得不够,生产工作缺少标准化,作业标准不完善,标准制定不合理。

设备维护保养机制不健全,故障较多,故障停机次数比较频繁。

生产运营与生产现场

部分人员生产理念落后,没有形成以定单为中心的生产运作理念。

生产统计与分析系统不完善,难以有效评估公司生产系统的状况。

生产模式造成中间在制品较大,占用了较大的资金和生产空间。

色浆配臵和样品试制操作不规范,导致浪费了大量生产时间。

对交货期不断调整,掩盖了制造过程中的许多问题,生产中的问题不能及时暴露解决,造成系统反应速度缓慢。

现场缺乏作业标准,员工作业不规范,随意性强,造成品质不良。

现场无标准作业管理的目视工具,管理混乱,现场物流管理缺乏标准,造成物流混乱。

品质管理方面

品质保证体系不够健全,部品检查、制造检查、QC检查、自主检查等检查体系要加强。

质量的过程控制能力较弱,造成大量的质量成本损失。

品质的目视管理、事先品质工程诊断、预防管理、事后品质对策改善做得不够。质量数据分析不彻底,无法进行作业行为改善。

管理气氛及人员能力方面:

基层管理者的素养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管理技术需强化掌握,特别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自处理能力。同时需要先进管理理念的培训。

需要进一步营造改善的气候氛围,进行环境渲染,如:员工培训、标语口号、现况板等方法来改善环境,从员工素养提升入手,开展改善提案活动,从而使公司整体水平提升。

精益生产的特点

拉动式准时化生产

以最终用户的需求为生产起点.强调物流平衡,追求零库存,要求上一道工序加工完的零件立即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

组织生产线依靠一种称为看板(Kanban)的形式。即由看板传递下道工序向上道工序需求的信息(看板的形式不限,关键在于能够传递信息)。生产中的节拍可由人工于预、控制,但重在保证生产中的物流平衡(对于每一道工序来说,即为保证对后退工序供应的准时化)。由于采用拉动式生产,生产中的计划与调度实质上是由各个生产单元自己完成,在形式上不采用集中计划,但操作过程中生产单元之间的协调则极为必要。

全面质量管理

强调质量是生产出来而非检验出来的,由生产中的质量管理来保证最终质量.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检验与控制在每一道工序都进行。重在培养每位员工的质量意识,在每一道工序进行时注意质量的检测与控制,保证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根据情况,可以立即停止生产,直至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不出现对不合格品的无效加工。

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一般是组织相关的技术与生产人员作为一个小组,一起协作,尽快解决。

团队工作法

团队工作法(Team work)。每位员工在工作中不仅是执行上级的命令。更重要的是积极地参与,起到决策与辅助决策的作用.组织团队的原则并不完全按行政组织来划分,而主要根据业务的关系来划分。团队成员强调一专多能,要求能够比较熟悉团队内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保证工作协调的顺利进行。团队人员工作业绩的评定受团队内部的评价的影响。(这与日本独特的人事制度关系较大)团队工作的基本氛围是信任,以一种长期的监督控制为主,而避免对每一步工作的稽核,提高工作效率。团队的组织是变动的,针对不同的事物,建立不同的团队,同一个人可能属于不同的团队。

并行工程

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在产品的设计开发期间,将概念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最终需求等结合起来,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按要求的质量完成。各项工作由与此相关的项目小组完成。进程中小组成员各自安排自身的工作,但可以定期或随时反馈信息并对出现的问题协调解决。依据适当的信息系统工具,反馈与协调整个项目的进行。利用现代CIM技术,在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期间,辅助项目进程的并行化。

精益生产推行步骤

1、选择要改进的关键流程

精益生产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强调持续的改进。首先应该先选择关键的流程,力争把它建立成一条样板线。

2、画出价值流程图

价值流程图是一种用来描述物流和信息流的方法。在绘制完目前状态的价值流程图后,可以描绘出一个精益远景图(Future Lean Vision)。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图标用来表示连续的流程,各种类型的拉动系统,均衡生产以及缩短工装更换时间,生产周期被细分为增值时间和非增值时间。

3、开展持续改进研讨会

精益远景图必须付诸实施,否则规划得再巧妙的图表也只是废纸一张。实施计划中包括什么(What),什么时候(When)和谁来负责(Who),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设立评审节点。这样,全体员工都参与到全员生产性维护系统中。在价值流程图、精益远景图的指导下,流程上的各个独立的改善项目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使员工十分明确实施该项目的意义。持续改进生产流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消除质量检测环节和返工现象;消除零件不必要的移动;消灭库存;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减少生产准备时间;消除停机时间;提高劳动利用率。

4、营造企业文化

虽然在车间现场发生的显著改进,能引发随后一系列企业文化变革,但是如果想当然地认为由于车间平面布臵和生产操作方式上的改进,就能自动建立和推进积极的文化改变,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文化的变革要比生产现场的改进难度更大,两者都是必须完成并且是相辅相成的。许多项目的实施经验证明,项目成功的关键是公司领导要身体力行地把生产方式的改善和企业文化的演变结合起来。

传统企业向精益化生产方向转变,不是单纯地采用相应的“看板”工具及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就可以完成,而必须使全体员工的理念发生改变。精益化生产之所以产生于日本,而不是诞生在美国,其原因也正因为两国的企业文化有相当大的不同。

5、推广到整个企业

篇7:精益生产管理办法

目的:

为建立精益企业,有效的管理、开展精益生产活动,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生产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的运行成本,特制定本规范。定义:

精益生产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结果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

管理机构及职责

公司应成立精益生产管理小组,组长由总经理担任,组员为各部门负责人。组长职责:

指导精益生产管理工作方向;

对精益生产项目管理成果的监督及评价; 组织架构的确定及资源支持的保证; 最终确定精益生产推行项目。组员职责:

行政中心负责人职责:

负责推动各部门对年度精益目标的分解及部门年度计划推进,建立各项目推进组; 组织召开精益月会、季度会及年度汇总,并对精益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及督促; 负责各部门精益项目指标的考核。其他部门负责人职责:

负责各自部门精益项目方案与计划的申报、实施,效果验证及标准化维持; 负责本部门日常6S管理及员工行为规范监督与整改。精益生产管理推进步骤: 精益生产管理项目输入:

降低成本:效率提升,作业方法改善,工艺流程改善,工具或设备改善,物流改善,布局改善,降低消耗品使用量,其它成本降低方法的项目;

品质改善:降低不良损失金额,降低材料不良率,提高产品一次合格率等方面的项目; 生产技术:生产方式改善与变革的方法与建议,新生产技术的建议、实施方案等; 管理体制:有利于公司文化的建设,有利于现场、行政、财务等管理,提高团队士气等方案;

有关安全生产、生产环境改善、6S改善之项目。选定及提出精益改进项目

 根据公司总的经营目标或精益生产管理项目输入的要求,各部门每年年底应选定下年度精益改进项目(每个部门不少于2个),并确定改进目标;  针对每个选定的项目确定改进计划、资源需求和时间进度;

 公司鼓励员工向本部门或上级领导提交精益改进建议,可直接向部门负责人提交或通过公司意见箱提交,对采纳的精益改善建议相关部门安排在部门的精益改进项目中落实。5.2.2 精益改进实施计划的编制

精益改进项目负责人编制精益改进项目实施计划,该计划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 精益改进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  项目进度安排;  是否达到目标的验证。5.2.3精益改进实施计划的批准

精益改进项目负责人编制精益改进项目实施计划后,由总经理批准后实施,并报行政中心备案。

日常工作中的小的精益改进项目,如强化GMP管理、在线QC监控、现场的6S管理等,由各部门、各班组内部推行,相关活动可记录在周例会中。5.2.4 精益改进项目的实施

 精益改进项目负责人按批准项目实施计划中规定的时间进度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偏离计划时应及时进行计划调整。

 实施过程中,项目组内应保持良好沟通,定期公布或编制管理看板,使员工及时了解精益改进的进度和活动结果。

 对实施的资料、记录等证据,项目组应予以收集、整理、分析、保存。

5.2.5 精益改进项目实施的管理及效果验证

行政中心定期组织召开月度或季度会议,对项目实施的效果进行验证,项目验证的主要内容:

     计划的执行情况; 项目实施的效果;

计划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能否持续实施;

项目资料的整理和移交等。

依据验证结果,精益生产管理小组讨论判定是否需要修正精益改进计划,需要时,经项目负责人修正后报总经理再次批准并在行政中心备案; 验证结果保持相关记录。

5.2.6 精益改进项目实施效果的评审

依据精益改进项目验证的结果和实施效果的数据统计进行效果的评审,主要评审以下内容:

 实施结果是否满足目标要求;  遗留问题的解决措施;  是否需要再次发起精益改进。  每年年底结束时,由行政中心负责召集相关部门对本年度的精益改进项目进行总体评价和总结; 保持相关的评价和总结记录。

5.3 精益改进的资料由项目负责人负责收集、整理和保存。5.4 各部门的年度精益改进项目的实施结果应提交管理评审。

篇8:“5S”管理——精益生产的基石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 提升企业竞争力、加速转型升级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成为了企业制胜法宝, 精益生产思想作为各企业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5S管理为强化现场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更是精益生产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

1“5S”管理

1.1“5S”管理定义

5S管理是指对生产现场各要素 (主要是物的要素) 所处状态不断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 并提高人的素养的活动。由于整理 (Seiri) 、整顿 (Seiton) 、清扫 (Seiso) 、清洁 (Seiketsu) 和素养 (Shitsuke) 这5个词在日语的罗马拼音中第一个字母都是“S”, 所以简称为5S。整理的概念:即区分要与不要的物品, 保留要的物品, 将不要的物品坚决清除出工作现场, 是改善生产现场的第一步, 即“要与不要, 一留一弃”。整顿的概念:是对工作现场内需要留下的物品分类摆放、科学定量、规范定置, 并明确标识, 最大限度的缩短寻找时间, 即“科学布局, 取用快捷”。清扫的概念:将清扫工作制度化, 保持干净、整洁、有序的现场环境 (对设备而言就是维护和点检) , 即“洁净环境, 清爽安全”。清洁的概念:指将整理、整顿、清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持续检查, 加强整改, 即“形成制度, 检查落实”。素养的概念:人人养成良好习惯, 依规定行事, 培养积极进取精神。素养是5S的核心, 也是5S活动的最终目的, 即“依规行事, 养成习惯”。5S管理即通过上述五项内容的实施来改善工作环境, 使生产要素处于受控状态, 以提高效率和减少浪费, 提高员工素质的方法。其中, 整理、整顿、清扫是5S工作的基础, 当此基础得到有效夯实, 则可通过清洁的实施来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员工素质的整体提高便可水到渠成。

1.2“5S”管理的实施

“5S”管理是全员参与的一项管理活动, 不仅适用于生产现场的各个生产环节和区域, 也适用于日常管理工作、业务流程、思想教育等。“5S”管理理念:“人造环境, 环境育人”、“以人为本, 惠及员工”、“全员参与, 持续改善”、“创新实践, 强化管理”、“提升素质, 建设队伍”。“5S”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实施“一把手工程”, 职责明确, 分工负责, 层层落实;组织机构健全, 专业部门积极参与, 密切配合;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营造良好氛围;明确推进思路, 注重方式方法, 加强过程控制;与生产经营相结合, 与惠及员工相结合, 与企业文化相结合;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保持持续改进的良好态势;标准、制度和机制相互配套, 三位一体。“5S”管理从“清理、整顿、清扫”———行为属性, 到“清洁”———制度层面上的刚性属性, 再到“素养”———人的意识层面上的柔性属性[1], 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核心是“素养”。只靠制度约束, 不提升员工“素养”, 就像堵而不疏的河道, 总有决堤之时, 只有在制度的约束下, 提高员工“素养”, 各项管理活动才能顺利开展。

2 精益生产实施必要性

2.1 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起源于日本丰田公司的准时生产 (JIT) 方式, 又称丰田生产系统[2]。精益生产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3]。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只在需要的时候, 按需要的量, 生产所需要的产品, 这也是just in time (JIT) 的含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汽车计划”的研究小组历时5年, 于1990年出版了《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 第一次把丰田生产方式称为“Lean Production”, 即精益生产。“精益”二字是精益生产的内涵。“精”指少而精, 是在适当的时间, 生产必要数量的下道工序急需的产品;“益”指效益、利润, 是指企业经营活动都具有经济性。精益生产的主要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消除浪费。

2.2 实施精益生产的必要

很多人容易将精益生产与精益管理混为一谈。精益生产是制造业的一种生产方式;精益管理则是在精益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管理模式和方法。精益生产方式是适合现代工业的新型生产方式, 实施精益生产就是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的过程, 精益生产的实质是技术管理过程。精益生产是剔除无效劳动与浪费,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简化流程。精益生产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现场管理。提高现场管理能力及基础能力, 是制造产品的基础, 并且能够有效的优化产品的质量及成本等, 由此可见, 有效提高现场管理的能力, 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及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有重要的意义。

3 5S管理是精益生产的立足点

5S管理要实现的目标是, 改善现场环境, 提高工作效率;消除各种浪费, 促进降本增效;保障安全生产, 减少安全事故;提高标准化作业水平, 提升产品质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员工素养, 增强员工归属感和组织的活力;提升企业形象, 打造独特的企业文化。

5S管理是开展各项管理的基础, 更是精益生产的基础, 具有见效快的优点, 是企业推广精益生产的具体措施。

当5S管理稳步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之后, 才能逐步开展更为深入的精益生产管理与方法。

5S管理好比是一棵大树, 在这棵树上, 可以结出丰硕的果实。清理、整顿是“5S”大树的根基, 清扫、清洁就是树干。素养的有机质愈多, 根基愈扎实, 树干愈强壮, 大树才可以开出许多的管理之花, 结出更多的管理硕果。如:LP (精益生产管理) 、IE (工程管理) 、JIT (准时生产管理) 、6δ管理、TQM (全面质量管理) 、TPM (全面生产管理) 、ERP (材料资源计划管理) 、QEO (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管理) 、QCM (质量控制管理) 等等, 都可以在“5S”大树上开花结果。

4 结语

5S管理是企业实行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5S管理可以为员工打造整洁舒适的工作场所, 提高员工工作热情;5S管理是确保品质的先决条件, 是品质的护航者, 提升员工的品质意识;5S管理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5S管理又是标准化的推动者。“人造环境、环境育人”, 员工通过对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学习领会, 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不断加强自主管理意识, 并充分运用智慧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所以说, 5S管理为精益化生产、持续化改进夯实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江涛.“5S”管理是精益生产持续改进的基础[J].科学与管理, 2006, 6.

[2]陈心德.构建精益企业实现精益生产[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5, 19 (2) .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作文:我的暑假生活下一篇:幼儿园安全教育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