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通化特岗教师面试: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提问

2024-04-22

2018通化特岗教师面试: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提问(精选10篇)

篇1:2018通化特岗教师面试: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提问

版权所有,转发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2018通化特岗教师面试: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提问

新课改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上课大胆提问,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那么,教师该如何教会学生提问?使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是一个教师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考官衡量考生是否具备新时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的标准之一。今天,对此问题为广大考生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提的问题太偏,与本节课的内容无关,有的学生提的问题是错的,而且还是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过的,还有的学生提的问题比较幼稚,容易被其他同学嘲笑等,这些都是无效问题,对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起不到实质性的帮助。因此,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教师要教会学生提问题,提高问题的质量。

1.教师要做好榜样示范作用

如果教师提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而且都是围绕本节课的重点来提问,那么通过模仿,学生的提问也会比较有水平。教师还要注意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疑惑,从而使学生在描述问题时可以朝着巧、精、新的方向发展。

2.鼓励学生提问

教师要想方设法,通过多种形式来给学生创造提问的环境,使学生想提问。如让学生走上讲台,扮演老师来向下面的学生提问,这样学生提的问题就会多,也会更有效;还可以让学生建立一本“问题集”,把自己当天的问题写下来,并交给教师,教师可以抽选里面的问题与学生在课堂上探讨。此外,教师还要营造敢问、善问的班风,把学生高质量的问题张贴在黑板报上,这样做对学生既是一种表彰,也是一种鞭策,使每个学生逐步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

3.注重问题的质量

教师要引导学生就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提问,避免问题提的又多又杂,提高问题的质量。

中公讲师解析

篇2:2018通化特岗教师面试: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提问

2018吉林省特岗教师面试指导——试讲技巧

在面试环节,试讲是最常考的形式之一,需要考生站在讲台上将自己刚刚在备课室里撰写的教案演绎成一节生动的课程。对于我们特岗教招面试来说,是一场选拔性的考试,所以如何在试讲中脱颖而出是广大考生最关心的问题。本文就简单提几点可以在试讲时增加自己表现亮点的环节。

一、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是新课开始之前老师所设计的引入环节,这一环节有诸多好处,比如可以在新课开始之前吸引学生的兴趣,自然地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同时也可以为后面的新课教学做一些铺垫。所以导入环节是我们试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又因为导入环节在试讲的最开始,那么如果导入讲得好就可以给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导入环节如何设计比较合理,这里老师简单列几点:导入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导入的取材可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等。

二、巩固环节

巩固环节主要是在新知识上完之后,为了让学生可以增加对新知识的了解,教师会设计一些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或者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拓展,也可以理解为延伸环节。在这里很多考生所设计的环节只是为了巩固知识点,而忘记了可以延伸知识点。在考试的时候,对于巩固环节,如果大家设计的环节既可以起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同时又可以对知识点起到延伸作用,那么这个环节的设计就会让学生对知识真正了解而且不只是停留在今天所学的知识点上。当然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我们也可以稍加修饰,更加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比如,让学生在巩固延伸环节可以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或者知识迁移能力等。

三、教学基本功

版权所有,转发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考官在对试讲者进行评分的时候,不仅仅看其内在的教学能力,而且也会看其外在教学基本功方面的能力。所以,对于考生来说,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仅仅是考试评分的需要,而且会影响自己的教学效果。所以像基本功中的板书、教师语言、教师姿态等方面如果做的到位,却可以成为考试中的亮点,而且这一点会有助于教学效果的表达。

篇3: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高效记单词

一、归类整理单词, 使词汇记忆系统化

教育心理学的规律表明, 记忆的过程就是外界信息在人的大脑中输入、输出、编码以及重新输出的过程。为此, 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单词的分类, 让学生明确哪些单词意思相近或相反, 这样, 学生一旦接触了其中的一个词, 立即就会在自己的大脑中浮现一组词, 记忆词汇的效率明显得到提高。例如:单词drink, drank, drunk/drunken (drunk多作表语, drunken多用作定语) 。再如:把单词lie-lied-lied, lie-lay-lain, lay-laid-laid三个单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记忆, 就很容易记清过去式与过去分词。如果编成“规则的说谎, 不规则的就躺;躺下就下蛋, 下蛋不规则”这样的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记忆, 学生就很容易对“说谎”这个单词的过去式与过去分词以及“躺”的过去式与过去分词烂熟于心。总之, 在教学中, 教师要做个有心人, 帮助学生学会归纳, 学会总结, 学会分类, 从而让学生对各种各类的单词做到心中有数, 对不同类型的单词采用不同的方法, 从而因材施教, 取得单词记忆的高效。

二、利用已学单词, 不断扩展新的词汇

虽然英语的词汇量很大, 但是我们通过认真的分析不难发现其本身有内在的记忆规律。如通过英语单词的构词法, 不仅可以快速地记忆单词, 更能让学生从中领会单词的内在规律。如掌握单词的前缀、后缀的用法, 不仅对于学生记忆新单词具有明显的效果, 更为学生在阅读理解类文章的阅读中, 能够借助这样的规律, 轻松猜测一些陌生词汇, 理解文章的含义。此外, 结合平常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词汇构成规律, 我们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词汇构成的法则, 进行识记单词, 不仅效果显著, 而且更有利于将学生引入英语世界的内在, 把握英语学习的本质。这样, 学生学习起来不仅轻松快捷, 而且效果显著, 尤其是记忆持久, 印象深刻。

三、了解语言差异, 掌握单词特定意义

单词是英语的基石, 很多单词常常蕴含着特定的文化信息, 即文化内涵, 英语承载着西方的文化因子, 我们在教学时, 一定要将其与西方特定的文化背景联系起来, 这样才会真正领会词汇的本质含义。如“月亮”对于中国人来说是表达思念、承载着思乡的情感。而美国人对于moon一词, 一般会联想到登月、太空活动等。因此, 单词moon就反映了东西方地域文化的差异。可见, 深化学生对单词意义含义的理解, 就必须将其置于相应的文化背景中。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英汉词汇之间的差异, 以及它的表现形式, 进而理解单词的独特内涵, 特别是该单词在语境中, 读者才能理解其真正的含义, 在记忆这一单词时, 借助文化的影子, 排除了自身语言文化的干扰后, 学生就会更加深刻地记忆单词, 在运用中就不会出现偏差。

四、巧用联想归纳, 扩大词汇的范围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 英语词汇同样如此, 因此, 英语单词总是会烙上我们熟悉的事物的印记。从英语单词的拼写、词义与单词的用法中, 我们都可以发现, 它总是与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例如:学习单词food时, 就应该联想到与人类健康相关的饮食问题及与之相关的其他一些食物、蔬菜等词汇;由fruit可以联想到apple, orange, banana等;由vegetable可以想到cucumber, bean, potato。展开想象的翅膀, 就会触类旁通, 关于食品类的词汇很多, 通过联想进一步扩大了词汇量。另外, 也可以进行词性之间的联想, 升华学生对单词的认识。例如:学习一个简单的动词,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联想它的名词形式, 形容词形式等。这样长此以往的训练, 学生可以轻松掌握不同性质单词之间构成的规律, 从而深化对英语词汇的记忆和理解, 学习变化莫测的单词也会变得轻松自然。

篇4:2018通化特岗教师面试: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提问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提问

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更关注教学的综合效率,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开发学生的思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是要调动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积极性。著名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美国教育专家肯尼思·H_胡佛说:“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我国传统的学习理论非常重视学者学习中的质疑问难。《尚书》说:“好问则裕。”《论语》中,孔子把“疑思问”作为君子“九思”之一。汉代董仲舒在《执贽》中说:“不知则问,不能则学。”宋代以后,质疑问难更受学者推崇。

现今,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教会学生求知,凡是有益的学习方法,都让学生掌握、运用。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正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实际措施。

提问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从教学实践看,提问对促进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有积极的作用。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可以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对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负责,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要积极参与学习過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叶圣陶语)。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需要思考,学习才主动。学习中提不出问题,是学习不够深入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肯于动脑的学生。

北宋著名思想家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这就是说:不仅要在“可疑”处求疑,还应从不疑中求疑。所以,教师要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当前,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仍以教师提问为主,“问答式”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据实际课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少提问,不提问,提不出问题;或是问得压抑、犹豫,缺乏自信。导致提不出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没时间提问;二是不敢提问;三是不习惯提问;四是不善于提问。而所有这些,实际上都跟我们的教师有关。教师对如何引导学生“怎样问”问题不够重视,缺少指导和训练,就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未能够质疑问难,不敢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再进行讲授、指点或讨论,才能结合实际,有的放矢,收效显著。从这个意义上看,学生好说好动、敢想敢问,正是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积极因素。他们能够提出问题,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说明他们确实动了脑子,敢于探索真理,应当积极支持与鼓励。

因此,教师不仅不要害怕学生提出问题,而且要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哪怕是他们提出的问题不全面,甚至错误。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帮助学生“解惑”。如果教师上完一堂课,学生提不出任何问题,倒不一定是好现象,不是教师讲得太浅显,学生不用努力就可以学会,就是教师讲得太深奥,学生莫名其妙,也提不出问题,至少说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没有形成。

为什么不敢大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也许有这样的思想问题:怕学生提出“节外生枝”的问题,打乱教学计划;怕学生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把自己问倒。这样,自然不能让学生大胆思考,畅所欲问。所以,不树立“教学相长”的思想,就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当然,教师都希望学生把知识学活,但有的教师又怕学生发出“怪问”。是不是“怪问”,这得具体分析。学生把知识学活了,就会提出一些新颖的、值得深思的问题。他们闯进了知识的新天地,发现了新的问题,问教师“无恃有恐”。教师答不上来,这没关系;被学生“问住”了,应该高兴,因为这正是教师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结果。在《两小儿辩日》这则故事中,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圣人不也有不能判断两个小孩儿所争论的问题究竟谁是谁非的尴尬时候吗?尽管“孔子不能决也”,被两小儿讥笑:“孰为汝多知乎!”但是孔子的态度是实事求是的,他没有“强不知以为知”。教师一旦被学生问住了,可以请教学生,也可以付诸讨论,还可以查阅资料,问题解决了,教师的水平也就提高了。

我们应该想到,那些喜欢“怪问”的,往往是敢想敢说、勤学好问的新苗,必须爱而护之,精心培育。如果只让学生亦步亦趋、人云亦云,只能踩着老师走过的脚印走,那还能培养什么探索精神呢?

篇5:2018通化特岗教师面试: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提问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面试集训:说课指导三

相关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辽宁教师招聘公告信息

(三)说课的评价标准

一、积极开展说课

完整掌握教学大纲、领会教材编写体系和特点、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要求、很好掌握学科教学艺术是说好课的基础,说课是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重要的也是有效的形式。

把说课活动与听课活动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对参加听取说课活动的老师来说,听课是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去感受和领会讲课者的意图,听说课是直接听取施教者的教学意图,减少了猜测,增加了直接感受。对说课者来说,是从评人家到自评,从被动接受或是以旁观者身份评价别人到主动地自觉地展示自我活动目标和水平。如果是听课以后的说课,则进一步增加了实践之后的对照,更有分析研究的基础。因此说课不仅是教师课堂教学素质的重要展现形式,更是提高教师对教学过程实现自觉主动自我监控的积极形式,对听说课的其它教师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推动。可以认为说课活动是提高教学研究效率、提高教研活动质量的有效形式,从而是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业务考核的重要手段。

1.把说课作为教师自己的常规教学活动

说课是作为教学研究活动,当着其它教师和专家公开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实际上,教师如果在日常的备课活动中,备课时按照上述要求,考虑到这些环节,备好课自己回过头来,按照说课的要求,自己理一下思路,看看上否符合要求,不够符合的作些调整,备课的水平一定会有大的提高。上课前再看一下教案,理清了思路走上讲台,学生听课就可能更加清楚,启发学生的思维可能会更加到位,课一定上得更好。所以,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经常自己给自己说课,养成这个习惯,必有后效。

2.把说课作为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

如何提高学校教学研究活动的质量,一直是学校和教研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说课,作为自讲自评集体研究讨论的形式,有利于发掘教师的特长,发挥集体的优势,形成学习研究的学术气氛,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形式。因此,把说课作为学校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无论新教师上课的汇报课,还是校内各种形式的示范观摩课,都要安排时间进行说课。使所有教师都知道什么是说课,自己怎样进行说课,怎样才能把课说得更好。通过说课活动的开展,推动所有教师更好地掌握教材,研究教法和学法,研究学科能力的渗透、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从而使每个教师的每节课上得更好。

3.倡导民主的科学的学术气氛

说课是一种个体和集体研究相结合的探讨教学的有效的形式,探讨就应该具有民主的科学的气氛。首先,参与说课活动的教师,都应该积极地参与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二,要突出说课的重点,自己是怎么想的,自己是怎么做的,效果怎样,怎样讲更好。第三,不能过分求全。因为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限,教学目标和各方面的要求过分面面俱到,反而会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说,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少而明确,检查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反馈层次清楚准确具体。第四,说课的成果要努力发挥作用。就是说,说课的讨论成果是一笔重要的财富,说课与听课的教师都应该努力把讨论的结果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二、说课的评价标准

说课要以国家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数学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科学教育观,重点对“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进行阐述,即对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的自主活动与独立思考,如何搞好“双基”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如何加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理性精神的培养等等,进行阐释。

说课评价标准包括如下几方面。1.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正确说明本堂课的核心概念、数学思想方法以及与相关知识的联系,明确教学重点。

(2)学生情况分析。正确说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与新内容之间的关系,明确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

2.教学目标设计。

正确阐述通过教学,学生在“双基”、数学能力、理性精神等方面所能得到的发展,并说明其依据。

3.课堂结构设计。

正确说明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如概念、原理,例题、练习,学习应用,研究性学习等),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选择恰当的课堂结构,安排教学活动顺序。

4.教学媒体设计。

正确阐释如何根据教学任务以及学生学习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5.教学过程设计。

说明设计怎样的问题系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数学思维;说明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提供适度的学习指导;说明如何安排变式训练和知识应用,巩固知识,加深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说明如何安排反思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概括本堂课的学习内容。

6.说明如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如何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反馈与调节。7.说课时间:15—20分钟,不超过20分钟。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2014辽宁教师招聘考试公告汇总

篇6:2018通化特岗教师面试: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提问

1.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3.1)

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的吸收者,而是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2、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其中:

⑴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⑵学习不是简单地知识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的转变和结构的重组

3、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的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需要与学生共同就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作出某些调整。

4、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那些与他们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4.1)

1、学习动机的培养

⑴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⑵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的激发

⑴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⑵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⑷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学习策略的分类(8.1)学习策略的分类 ┍复述策略

┍认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 │ ┗组织策略 │ ┍计划策略

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监视策略 │ ┗调节策略 │ ┍时间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努力管理策略

┗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5.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⑴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⑵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⑶重视知识问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⑴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⑵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⑴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⑵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⑶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6.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⑴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⑵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⑶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⑴保护好奇心。

⑵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⑶鼓励独立性创新精神。

⑷重视非逻辑思维。

⑸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⑴发散思维训练。

⑵推测与假设训练。

⑶自我设计训练。

⑷头脑风暴法训练。

7.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时的注意事项(12.1)

1、当学生对人名、地名等事实性的问题不能理解时,教师可以给以直接指导,将正确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因为事实

性的问题不能依靠知识经验和思维加以推理。

2、对于与学生经验有关的逻辑性问题,可以提供间接指导,即给学生一定的暗示或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进一步推理

而求得答案。

3、在进行间接方式指导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能力强个性独立的学生,给以较少指导;对

于能力较弱个性依赖的学生给以较多指导,直到得到正确答案为止。8.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3.1)

1、教师的领导风格

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课堂管理有不同的影响。

2、班级规模

班级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班级大小会影响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系。

其次,学生越多,学生间的差异越大,课堂管理遇到的阻力可能也越大。

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

3、班级的性质 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教师不能用固定不变的课堂管理模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班级。

4、对教师的期望。9.群体动力的表现

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善于利用群体动力,实现课堂的促进功能。

1、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名成员的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之间的友谊

感和志趣等来说明。

2、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3、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不

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

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10.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15.1)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

1、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家长代理人,他们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

2、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知识传授者,他们希望教师具有精通教学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等特征。

3、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人,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等特征。

4、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模范公民,则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等。

5、如果学生将教师看成是朋友、心理辅导者,则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

11.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教学过程方面的差异

1、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教师的课堂规则制定得明确并且能够执行;新手的课堂规则较含糊,不能坚持下去。

2、吸引学生注意力。专家教师上课有一套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3、教材的呈现。专家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回顾先前学习过的知识,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4、课堂练习。专家教师将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手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种必经的步骤。

5、家庭作业的检查。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的常规程序。

6、教学策略的运用。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分)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

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④教育机智(3)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诚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

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2)知识与能力(3)分科与综合

(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42.联系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定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确良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47.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过程的规律。

(1)知指品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的认识及其对人们思想行为是非善恶的判断和评价;

情指品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体验;

意指品德意志,是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指品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作出的反应,是实现内在品德认识和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外部表现。(4分)

(2)一般说来,人的品德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发展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培养行为习惯。知、情、意、行之间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影响、渗透、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几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以促进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全面和谐发展。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德育经验,把德育工作的一般进行步骤总结概括为晓之心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3分)

(3)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由于学生品德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性和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3分)

(4)联系实际。(3分)

48.根据感知规律怎样提高直观的效果?(1)直观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

(2)注意客观刺激的适当强度;

(3)注意刺激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4)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

(5)直观目的明确呈现时机得当、距离得当,保持整体性;

(6)变式方法的采用。

47.论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

(1)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传、习间接经验来实现的;其次,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但要把现成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还必须以学生一定的直接经验、感性认识作基础,因此教学要处理好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关系。(4分)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互相联系的阶段:感知教材,形成表象;理解教材,形成概念;知识的巩固与保持;运用知识。(4分)

(3)联系实际。(5分)

48.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分几个阶段?试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包括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等四个阶段。(4分)

影响因素:(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述方式;(2)动机和情绪状态对解决问题的影响;(3)联想与原型启示;(4)正负迁移与特殊、非特殊迁移;(5)定势(心向)的作用;(6)个性因素。

47.论述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智力通常看做是人的综合认识方面的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观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1分)

(2)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问题,在近代教育史上,形式教育论者和实质教育论者曾有过长期争论。形式教育论者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偏重古代语(拉丁文、希腊文)、数学、逻辑学等,认为这些学科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最有价值。实质教育论者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无须特别训练,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偏重自然学科、现代语言等,认为这些知识对学生参与实际生活最有用处。这两派理论割裂了思维内容和思维形式的辩证统一性质,因而其主张都是片面的(4分)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因为知识是学生进行认识活动的工具,他们只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认识世界,接受尚未掌握的知识,解决面临的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但是,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他们智力的高低。知识转化为智力是有条件的。教学中必须有明确的发展智力的目标,并有计划地去加以实现;传授和学习的必须是系统的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必须引导学生在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认识活动,真正理解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4分)

知识是发展智力的条件和基础,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和结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统一的,教师必须同时完成两个方面的任务。

48.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2)在实践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性格;

(3)家长与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4)建立优良学生集体,形成良好班风与校风,提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5)注意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性格培养。结合社会实际,谈谈新世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德观。

答:①新世纪我们需要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

②“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就是既满足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也顾及社会规范的要求,是一种可信又可爱的师德观。

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交往于陌生的业缘群体之中,但利益关系却相互依赖,每个人都享受他人服务,同时每个人又主动服务于他人。人们处在一种互惠合作、相互依赖的利益关系之中。社会提倡以义取利的伦理观,精神的满足离不开物质的满足,劝人放弃物质欲望来实现社会大治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④只有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师德统合起来,才能在正视现实和重视现实价值引导的基础上营造出让教师觉得可以接受、可以做到的师德。(结合社会实际,则酌情加分)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请用师德教育的“双赢”协作原则,谈谈你对这段话的认识。

答:①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需要互惠的思考框架和心意。目的是为了获得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和资源,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式的竟争。双赢思维是教师之间协作的首要原则。②任何一个教师团队,其工作目标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教师之间是平等的同志关系。因此,全体教师必须本着双赢的思维,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学校教书育人的任务。

③在现实教育教学生活中,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与教辅人员之间还存在着一些矛盾。但这是教育过程中的内部矛盾。教职工之间应当提倡同心同德、团结协作、精神,任何轻视、贬低别人的言行或不择手段地抬高自己是不道德的。

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双赢思维原则,教师之间无论是在思想上、业务上、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自尊心,尊重对方的劳动,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3、学校教学过程中有哪些道德规范?为什么说“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答:⑴学校教学过程的道德规范有:①热爱学生,诲人不倦;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③钻研业务,认真施教。

⑵“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其一教书育人是由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根本任务决定的,教师担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教书和育人两者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教书内含着育人,是育人的手段,而育人则是教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其二教师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在各个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教育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4、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试述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教育的要求和目标。答:⑴教师道德教育的一般要求和目标: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平等: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公正:在与学生交往时,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以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由偏袒或歧视某些学生。

民主: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或做出决定时,要充分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意愿和建议。 ⑵教师道德教育的较高要求和目标: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对学生充满信心,甘心情愿为学生操劳服务,细心爱护学生,从爱出发,以爱为归宿,这是教师对学生感情的崇高境界。

诲人不倦:对学生、对事业有恒心,有持久不变的教育意志。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为教师个人,如何缓解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 答:第一,培养豁达的人生观,高尚的价值观; 

第二,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圈; 第三,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

第四,调整饮食起居,预防早衰; 

第五,劳逸结合;

第六,调适婚姻生活,获得家庭幸福。(根据联系实际情况,酌情给分)

6、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回答下列的问题。

去年,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约有五成的教师存在心理障碍。据课题组负责人王加绵教授介绍,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率在20%左右,相比之下这次辽宁受调查的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50%,令人堪忧。对于心理存在障碍的原因,近五成受检测的教师认为是由于“工作太累”,其中37%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校长们则反映,如今上级的检查太多太滥。

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更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较普遍地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1)这些材料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信息?

(2)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答:(1)上述材料告诉我们,压力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同时,教师心理障碍的产生又是导致教师教育教学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内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此外,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和教师实际生存状况的反差是教师心理压力增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多数教师仍然待遇偏低、工作繁重、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认可等。

这些也都是造成教师心理问题多的主要原因。

(2)上述材料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到了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的时候了!首先,国家教育部门通过对教师法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有关条款的修改完善,明确把心理健康作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二,教师心理问题某种意义上是社会问题在教师身上的反映,因此,要从政策、管理等方面尽可能地为老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第三,教育的管理者要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第四,教师自身也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在目前教师体制改革中,只有正视现实,不断进取,才能适者生存。及时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绪,保持一种健康愉悦的心态。

7、阐述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共性及其值得我们借鉴的启示。答: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存在着这样的一些共性: 1.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

2.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 3.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 4.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

西方发达国家师德教育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有:

1.应重新建构以民主法制和公民义务为基础的师德规范;

2.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从“理想”回归“现实”,从“高尚”走向“朴素”; 3.师德教育应从“灌输”转向“养成”; 4.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

1.根据个人发展的现状和需要,谈谈如何进行不断更新,促进自我终身发展。答:(1)作为个体的教师,要更好地服务社会,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磨练自己,即从身体、精神、心智及社会情感等方面进行不断地修炼,以增进个人产能,累积修养的本钱。

(2)教师应注意身体方面适当运动和营养,保持健康;精神上时时荡涤心灵尘埃,心智上不停止自我教育,社会情感上历练待人处事之道。(P132-140结合个人情况)2.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试述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教育的要求和目标 答:两个层次:

对待学生的道德教育的一般要求有目标: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平等原则是指教师在处理与学生关系时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公正原则是指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得偏袒、歧视学生;民主原则是指教师在处理与学生关系、做决定时,要充分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意愿要求。

对待学生的道德教育的一般要求有目标: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崇高境界。

3.联系实际,谈谈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师德观? 答:(1)新世纪我们需要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2)“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就是既满足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也顾及社会规范的要求,是一种可信又可爱的师德观。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交往于陌生的业缘群体之中,但利益关系却相互依赖,每个人都享受他人服务,同时每个人又主动服务于他人。人们处在一种互惠合作、相互依赖的利益关系之中。社会提倡以义取利的伦理观,精神的满足离不开物质的满足,劝人放弃物质欲望来实现社会大治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4)只有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师德统合起来,才能在正视现实和重视现实价值引导的基础上营造出让教师觉得可以接受、可以做到的师德。(结合社会实际)4.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回答下列的问题。

2006年底,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孟二冬同志“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教育部党组作出了《关于向孟二冬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国教育系统的师生员工向孟二冬同志学习,一个向孟二冬同志学习的热潮已经在全国教育系统广泛开展起来。新时期,作为教师应该向孟二冬同志学习哪些精神品质? 答:学习孟二冬教授,就是要学习他的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学习他扎扎实实,严谨治学的工作精神;“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是我们教师的为师之道,做人之本,更应该是我们的一生奋斗目标.我们是不是要对自己的思想、人生和行为作深刻的反思和反省呢?是不是应该追问自己:你爱你的学生吗?你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吗?你尽职尽责地完成工作了吗?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品德行为的指导者,不仅是知识的导师,更是做人的榜样.这不仅是教师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党和人民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必须从塑造教师自身做起,这是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可以清贫,但师德不可泯灭.5.学校教学过程中有哪些道德规范?为什么说“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答:(1)依法执教,以德育人。(2)爱岗敬业,尽心竭力。(3)热爱学生,诲人不倦。(4)严谨治学,精业勤业。(5)团结协作,携手共进。(6)尊重家长,共同育人。(7)廉洁从教,以身作则。(8)为人师表,明德惟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处理职业劳动和自身人格塑造之间关系的准则,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教师的劳动是一种以灵魂老塑造灵魂,以人格来培养人格的劳动,教育过程始终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影响学生,以自身的表率精神去实现教书育人,培养“四有”新人的神圣使命,真正做到明德惟馨。(可举例说明)6.请联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做到模范遵守教师职业纪律?

篇7:2018通化特岗教师面试: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提问

吉教师字„2009‟28号

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教育局:

为了确保我省2009年特设岗位教师面试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吉林省2009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计划实施方案》(吉教联字[2009]32号)和《吉林省2009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教师招聘办法》(吉教联字[2009]37号)的规定,现就特岗教师的面试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面试目的和原则

面试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考查考生在笔试中难以体现的教师专业技能以及个人身体、心理、思想品德等素质,了解和鉴别考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动机、心态、能力和发展潜力等。

面试工作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等原则,努力做到程序规范、方法科学、工作严密,确保特设岗位教师面试工作的质量和秩序。

二、面试对象

参加面试的考生由省特岗办根据笔试成绩(含加分)和考生志愿,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以设岗县(市、区)分学段、分学科岗位设置数的1:3比例确定。如果有多位考生因笔试成绩并列进入面试末位,可同时参加面试。

省特岗办将于8月5日网上公布参加面试的考生名单。

各市(州)特岗办负责通知并组织考生在指定时间和地点参加面试。

三、面试评委构成各市(州)特岗办负责组建各学科面试考核专家小组(以下简称“专家组”)作为面试评委。每个专家组人数应为奇数且不能少于5人,并设组长1人。专家组应主要由各县(市、区)的教育教学专家和一线骨干教师组成,骨干教师的比例占专家小组人数的二分之一以上。

面试前要对所有参加面试的工作人员及评委进行培训。

四、面试基本方式

面试须全程封闭进行。

特岗教师面试主要采用“试讲”、“现场答辩”和“专业技能考查”等方式进行。试讲主要考查考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答辩主要考查考生的工作动机、专业精神和个性特点等。

面试试题由各市(州)组织各学科教学专家自主命制。

原则上,每位考生面试时间不少于10分钟。

五、面试评价内容

面试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仪表与教态、课程和教学设计能力、板书等教学基本功;学科理论知识水平、对课标及教材的理解能力、专业技能等专业素质;职业道德与专业精神、身体与心理素质等。

六、面试评分标准

各学科的具体评分标准由市(州)特岗办组织专家根据学科特点和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吉林省2009年特岗教师面试评价量表》附后,供参考。

七、面试考场设置

(一)各考区应设面试考场、备考室与侯考室。考试过程中,侯考生、备考生、已结束面试的考生要相互隔离。

(二)面试考场应选用正规教室且应设评委席、考生席、计时席、计分席、监督席(纪检监察部门参与面试全过程)。

八、面试计分办法

(一)面试成绩按满分80分计。

(二)评委以整数打分;考生面试的最后得分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计算平均分数得出(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位数不够以“0”占位)。

(三)面试成绩需经监督员签名确认,以当场报分的形式向考生公布。

九、面试资料记录

面试结束后,应在监督员监督下封存面试原始资料(包括考生的教案设计、所有评委的面试评价卡及考生成绩卡等),由专家组组长、监督员签封,并报市(州)特岗办留存备查。

十、面试纪律及监督

面试评委和工作人员在面试期间应严格保守工作秘密,遵守考试纪律,认真履行职责,严肃考风考纪,杜绝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违纪行为。

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面试过程中应邀请市(州)纪委、人事局和市(州)教育局纪检监察部门一起对面试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并接受省“特岗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现场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十一、组织落实

篇8:2018通化特岗教师面试: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提问

基于此, 我从最基本的能力抓起。因为文字是作文的外在表现形式, 写字是写作文最基本的能力。字写得好坏,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一个人的作文水平的发挥。尤其在考试中, 字写得太差, 文章思想内容等无论有多好, 恐怕也得不到高分。本人所教的班级, 初一进校时, 书写较差, 学生不加大力度练字, 结果期考时作文分数较低。因此, 我教育学生一定要加大力度去练字, 并上交批改;结果, 经过一年多的练习, 同学们的写字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 作文分数普遍高了4—7分。到了中考, 学生们都拿到了高分作文。这就印证了:不提高书写的力度, 要想提高作文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话。

其实, 作文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的过程, 必须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全面的指导训练, 逐步地提高写作水平。具体要解决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第一, 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学生写作的源泉很多:家庭、学校、社会、世界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关注, 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 只是有时视而不见, 一写作文便觉得无话可说。老师的任务就是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视野投向生活, 主动观察生活并进行思考, 从而形成一种能力和习惯, 善于捕捉有意义的材料, 领会其中闪光的思想道理。然后指导学生形之于文。

第二,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这是得到范例的重要途径。中学语文课本选用的都是典范的例文, 是写作的最好范例。老师在教学生学习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更应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 并可以对课文进行背诵、模仿、改编, 以达到充分吸收的目的。此外, 优秀作文选也是很好的范例, 因为其内容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 语言也较浅显, 更易于学生模仿。只是要注意吸收的问题, 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能力。有不少学生, 家里有大堆作文选, 可文章就是写不好, 主要是没有充分吸收。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诌。”这也许是吸收的最好方法。

第三, 作文有三个层次:即课内训练、课外练笔和自觉创作。课内的训练要坚持“要求”与“放手”相结合。“要求”即“绳之以法”, 要学生按一定要求写文章;“放手”即“给与自由”, 让学生在一定要求下大胆作文。这二者的关系一定要处理得当。有人形容学生作文为“戴着镣铐跳舞”, 也就是说学生作文既要在一定限制下写, 还要写得优美;既要达到一定程度, 又要有新意。学生初学写作, 无法则乱, 我们要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在材料、中心、表现方法等方面让学生自由发挥, 使之能爆发才华的火花。除了课内训练, 还应让学生养成课外练笔的习惯, 可以随时随地写, 长短不限, 久之可形成自觉的写作要求, 从而达到创作的层次。

第四, 在作文训练方面要讲究方法, 指导学生怎样把已有的生活形成文章。要“授之以渔”。每次作文先要列提纲, 做到心中有数, 才“下笔如有神”;否则, 想一句写一句, 想到哪写到哪, 不可能写出一篇结构完整、内容充实、语句通畅的好文章。要想写好文章, 一定要修改。因为作文的要求是尽量完美, 平时多改才能少犯错误。修改是一种习惯, 又是一种能力。鲁迅说:“我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 而是改出来的。”作家有25%的时间用于修改, 而我们学生几乎不修改。其实, 修改可培养人们推敲词句, 使语言尽量得体, 变笨拙为巧妙。修改的方法很多, 应以学生自改为主, 学生互改、教师修改、师生共改等为辅。有一段时间, 我让学生作文写完后看四次再交给我, 结果文章大有进步。我主张教师应少批多改, 因为批语对于大多数学生无多大帮助。

篇9: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训练

朗读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味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领悟力、品评力、表现力的有效手段。朗读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朗读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朗读加强指导,使学生能有滋味地读,使学生能恰如其分地读,从而提高朗读的实效性。

一、创设情境,读出情趣。

朗读不是简单地把文字转换成声音,照本宣科,而是用感情去读,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这种情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所体验,从而形成入神的音调、表情,良好的语感。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融情于声,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激发朗读兴趣。教师可根据教材的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在读时给学生以提示、暗示。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录音机等多种形式,营造出氛围指导朗读。

例如:《春雨的色彩 》教学片断

师:你们看,田野里来了一群小鸟,他们都是谁?正在干什么?(出示课件)

学生:他们是燕子、麻雀,还有黄莺。

学生:他们正在争论春雨是什么颜色?

师:那你们能读读课文中的句子,他们是怎样争论的?

学生读句子(学生朗读的声音一个高过一个)

师:看来,你们都把自己变成了燕子、麻雀和小黄莺小鸟,现在,让我们一起变成小鸟来读读吧!

教师指导:急性子的燕子先跳出来,指着草地说;麻雀不肯让步,挥动双臂说;小黄莺迫不及待地摇摇头说。你们看他们争论不休。(课件展示)

学生读加上动作

师:读后有何感受?

学生:我真想找星星博士来说一下。

学生:我觉得他们说的都有理。

师:别着急,(出示课件:美丽的春天)春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五颜六色的。

《春雨的色彩》教师善于利用课件、导语等多种手段,来创设情景,营造好一个情感体验的环境与氛围,让学生很快进入情景,使得课堂成为师生间、师生与文本间情与情交融,心与心撞击的过程。从直观画面到情境创设,从角色转换到心灵释放,在反复朗读中提升了对课文的品味。

二、循序渐进,读出实效。

循序渐进。朗读是有层次性和程序性。在不同阶段朗读课文的目的、要求是不同的。①初读课文,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主要内容。朗读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做到不错字、不落字、不添字、不回读、不破读。②精读课文,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学习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这时的朗读应能传达出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的境界。③美读课文,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文本能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把握,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做到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激昂处还它个激昂,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地。

例如:《珍珠鸟》疑问的朗读训练

1.初读课文。珍珠鸟是一种什么样的鸟?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每句话。

2.精读课文。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像课文中的人物那样想,那样说,那样做。

3.边读边想。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后来,怎么竟大胆地趴在“我”肩上安祥地睡着了?学生大胆质疑,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疑难往往能迎刃而解。对有些疑难,即使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但学生经历了一番沉默达到一种欲言而又无可言状,此时教师指导,学生即易理解课文内容,甚至能深层感悟课文。

此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一个有关读的组合,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由读正确到读通顺到读出意思,读出内涵,读出感情,把朗读和默读结合起来,把感悟语言和理解内容结合起来。珍珠鸟从怕人到不怕人,完全是由于我的呵护、关爱,得到小鸟的信赖,才达到如此和谐的境界,这正是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与作者产生共鸣。实现了阅读教学增值效应。

三、把握关键,读出品味。

在教学中,单纯地强调以读悟情,没有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和感悟,所谓的“情”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虚情假意”。“悟情”应与词语的品味、揣摩和训练有机结合,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的重点词句进行读读、想想、说说,潜心体会语言的含义,从而与课文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实现“以读悟语”与“以读悟情”交织融合。

例如:

教师在执教《跨越百年的美丽》时,对课文中第三小节最后一句体会成功喜悦与艰辛进行了朗读指导。

师: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居里夫人提炼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师:你是从哪些词中感受到的?

生:三年又九个月。

师:是呀,这三年又九个月,居里夫人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的衣裙上,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师:这句话中,还有什么词让你有自己的体会?

生:0.1克镭。

师:你知道0.1克镭是多少吗?

(相机指导:比圆珠笔尖还要小)

师:“终于”还能给你一点什么体会?

生:从“终于”中,我体会到实验成功给居里夫人带来了无比的喜悦!

师:同学们,读吧!把你们的感受都读出来吧!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让学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重点句子,再抓住句子中的几个关键词,通过读、想、说、揣摩、品味等训练,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厚感情。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孩子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4 陈心五.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

5 祝伟强.对朗读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对策.湖北教育,1997(3)

篇10:2018通化特岗教师面试: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提问

2018吉林省特岗教师面试:简析说课要素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说课具有教学研究或教育科研的性质。教师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有关理论进行教学设计,从理性上认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特点,使人既能听懂又能学会,从而使教法、学法信息得到广泛而有效的传播。说课就是指教师在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用15至20分钟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课是教师招录面试考试中重要的考查形式之一,在考生的总得分中一般占到30%左右的比例,所以,不论是走向从教之路还是想胜任教师岗位,都需要对说课有个清晰明确的了解。想要说好课,就必须先写好说课稿。说课稿一般包括以下五部分内容: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反思等。

1.说教材

(1)教材分析:包括所说的课的科目、册数、所在单元或章节等,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与前后章节的联系,教材处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等。

(2)教学目标:要反映课程标准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不仅要符合教材内容和精神,切合学生实际,而且要准确具体。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3)教学重、难点:一般每节生物课的重点也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难点是指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接受的地方。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

版权所有,转发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在这一步骤中的要求是:①要讲清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②教学目标要全面、明确、恰当,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并能说出依据;③教学重点、难点把握准确;④教材处理恰当,符合教学实际。

2.说教法

(1)说教法组合及其依据。教法的组合,一是要考虑能否取得最佳效果,二是要考虑师生的劳动付出是否体现了最优化原则。一般一节课以一至二种教学方法为主,穿插渗透其他教法。说教法组合的依据要从教学目标、教材编排形式、学生知识基础与年龄特征、教师的自身特点,以及学校设备条件等方面说明。

(2)说教学手段及其依据。教学手段是指教具的选择及其使用方法。要尽可能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关于教学手段的依据,要联系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设备条件、主要教具的功能等方面作出解释。

在这一步骤中的要求是:①本课的教法选择及理论依据;②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主体突出;③注重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④重视学习兴趣和道德情感的培养。

3.说学法

高中生物课的学法,主要包括生物感性材料的观察方法、学习生物知识的常用方法、再现与保持的记忆方法、学习生物基本技能的方法和运用生物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学法指导的依据,可以从该课的知识培养目标、学生基础(包括知识基础与能力基础)与年龄特征、教法选择与教学手段等方面作出说明。

在这一步骤中的要求: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4.说教学过程

版权所有,转发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1)说教学思路的设计及其依据。教学思路主要包括各教学环节的时序安排及其内部结构。如如何导入新课、如何使用相关直观教具、如何提问和组织讨论、各教学环节之间如何过渡、如何小结等。整个教学思路要层次分明,富有启发性,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逐点解释教学思路设计的依据,依据的解释要联系教法、学法、教学手段、学生的认识规律等方面加以说明。

(2)说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并联系教材内容、学生基础和教学方法等说出依据。(3)说板书设计及其依据。说板书设计,主要介绍这堂课的板书类型是纲目式、表解式、还是图解式。板书设计要注意生物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与简洁性,文字要准确、简洁。说依据可联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本身特点等加以解释。

在这一步骤中的要求是:①整体设计新颖、合理,有理论性;②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选择符合教学原理,切合学生实际,适应教学要求;③重要教学环节的设计合理,思路清晰,环环相扣;④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⑤练习设计紧扣目标,具有巩固、深化、拓展知识的作用。

5.说教学反思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等。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

(3)本课教学中你最满意的地方有哪些?为什么?(4)本课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 根据我多年来对说课的观察和理解,我认为,说课不是教案的细化,不是教学过程的简单复述,不是某章某节教材内容的具体分析。好的说课,应包括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解读,对学情的分析,对教学过程的预设,以及对辅助手段的选用等。一句话,通过说课,展

版权所有,转发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上一篇: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篇:小学美术课题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