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

2024-04-22

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共6篇)

篇1: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

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 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西安市临潼区教育局

临潼区地处八百里秦川中部,是我国著名的骊山风景区所在地。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79所,其中区属高中(含职中)10所,初中30所,小学237所,聋哑学校1所,区属幼儿园1所,华清中学还设有12个藏生初中教学班。全区在校学生9万余名,在职教职工7000余名。

近年来,我区按照教育部制订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的要求,采取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狠抓常规教育,培养高尚情操,养成文明习惯

1、发挥德育基地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从2005-2010年始组织全区中小学到68310部队罗盛教纪念馆、秦俑馆、华清池、西安事变遗址、罗盛教尖兵连、许权中烈士纪念管等德育基地参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008年10月30日,我们组织华清小学开展了主题为“小导游走进华清池”教育实践活动,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团区委、旅游局、陕西华清池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及教育局的领导参加这次活动。华清小学的红领巾小导游向游客介绍了华清池的环园、九龙湖、温泉等景点及临潼、骊山等知识,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健康、乐观向上的品质,同时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报效国家、服务大众的情感。本课程将在该学校四年级学生中开展试行教学,并逐步推广。2009年4月1日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我们组织学生到罗盛教纪念馆开展了以“学习革命英烈,传承英雄美德”为主题的感恩思源、面向未来的清明节教育活动,通过缅怀先烈、敬仰英雄的纪念活动,引导学生慎终追远、珍惜幸福生活,激发学生传承中华民族坚强勇敢、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品格。

2、广泛开展“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的环保体验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养。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在全区开展“绿色学校” 创建活动。目前,环保局和教育局已联合验收审批134所区级绿色学校,13所市级绿色学校,3所省级绿色学校。2007年始利用三年时间开展以“知我临潼、爱我骊山”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首先,在景区学生中开展“净化美化环境,创建文明景区”教育活动。捡拾白色垃圾,净化景区环境,同时,通过学生在骊山上的文艺节目

表演、宣誓、签名等多种形式向游客宣传骊山,宣传临潼。其次,开展“知我临潼、爱我骊山、美我家园”摄影、绘画、手抄报创作比赛。另外,开展了“科技之春”教育活动。我区临潼中学、陕缝学校、华乐学校、斜口柳树小学、斜口皂张小学、临潼小学、陕鼓学校、区幼儿园等校的环境教育活动非常活跃、丰富,并已坚持开展了四到六年。各校以各种适宜少儿特点的形式进行教育,如绘画比赛、劳技制作比赛、环保征文比赛、演讲赛、歌舞、小品等演出节目,还有板报、墙报、专栏、手抄报;利用校园广播、班会、队会、校会等开展活动,有的组织环境知识讲座,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环境整治和植树造林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使环境教育贯穿于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乡镇、街办学校通过“大手拉小手”活动的开展,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养成一个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这些活动,在全区产生了较强的反响,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赞扬和广大群众的好评,推动了我区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

3、加强法制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是我区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又一特色。2008年4月,教育局对“法律进校园”普法教育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各校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由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向学生做法制教育报告,以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提高预防违法犯罪的能力。在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之际,我们以法制宣传日为契机,组织城区学校的师生走上街头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各校通过黑板报、播放录象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小品、快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过往的行人宣传知法、懂法、守法、遵法的知识,受到了司法部门和广大人民的一致好评。临潼中学、华清中学于2008年10月邀请了西安市关工委副主任原西安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朱庆林为全校师生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制安全教育报告。加强法制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4、开展“平凡教师〃情系穆寨” 主题体验活动,狠抓师德师风建设。2009年我区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了“教师〃风采〃展示”和“校长〃创新〃论坛”两项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地处山区的穆寨教师在此次活动中表现较为活跃,为了让全区教师了解穆寨地区的风土人情,感受穆寨人文气息,体会山区教师生活和工作的艰辛。2009年4月10日,教育局组织40多名教师来到东岳初中、穆寨小学、穆寨初中开展了“平凡教师〃情系穆寨” 主题交流联谊活动。活动中,临潼小学的白倩、华清小学的和娟、西泉坡底小学的李唯唯,相桥初中教师刘菲、田市初中教师贾菲菲,骊山初中教师唐冬利

等老师为山区学校送去了优质课。随后,与会教师代表与山区教师前去穆柯寨采风,体验穆柯寨的风土人情。最后,参与教师与穆寨初中教师一起联谊交流,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展示出临潼教育人饱满的精神状态。大家一致表示,要以穆寨教育人立足山区教育、默默奉献的精神为榜样,为临潼教育创新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通过交流、讨论、联谊等形式,征集利于临潼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建议和意见。这次参观交流体验活动,增强了广大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教师展示风采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促进了临潼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巧抓教育时机,强化道德实践,注重道德养成

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重大事件,重大节日,纪念日紧密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养高尚情操。

1、讲传统——增强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树立远大理想。几年来,我们每年都开展 “三讲两实践”系列教育活动,全区每一位少年儿童都参加不同形式,不同级别的教育活动,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首先,扎实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2006年开展了“明辨荣耻,立志成才”系列读书教育活动,通过读书征文、电视知识竞赛等方式,使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有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自觉饯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从全区中小学1500多篇征文中评出40篇优秀征文汇编成《明辨荣耻,立志成才获奖作品集》,电视知识竞赛共有22个学校参赛,这次活动得到市教育局和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2007年我们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珍惜资源,崇尚节约”读书征文活动、讲故事和演讲比赛系列教育活动,临潼教育局荣获市级“知荣辱、树新风”,“珍惜资源,崇尚节约”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2008年3—6月在全区重点开展了“迎奥运、促和谐”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通过读书征文、绘画、讲故事、演讲、网络答题等五项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奥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塑造良好形象。2008年寒假期间,我们利用春节让同学们进行社会实践,春季开学后开展以“和谐”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经过层层选拔,全区共推荐了中小学“和谐”和“迎奥运,促和谐” 优秀征文800余篇,绘画作品300余件。教育局组织有关人员通过认真评审,选出优秀作品报送市级和省级参加评比,其中,华清小学的陈浩男、骊山中学的王莞尔同学参加市级比赛分别荣获小学讲故事比赛和中学组的演讲比赛的一等奖,临潼小学徐浩琨同学荣获小学组征文市级一等奖;华清小学的陈浩男、骊山中学的王莞尔同学

代表西安市参加了省级比赛,分别荣获小学讲故事比赛二等奖和中学组演讲比赛一等奖,临潼小学徐浩琨同学荣获小学组征文省级一等奖。我区骊山中学的王莞尔同学又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中学组的演讲比赛,并荣获全国中学组二等奖,临潼区教育局也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组织特等奖。“和谐”征文活动得到区委区政府的一致好评,将162篇30万字的“和谐”获奖征文汇编成为获奖作品集《和谐校园之花》。

2、讲诚信——努力营造诚信氛围,培养诚实守信品质。讲诚信——努力营造诚信氛围,培养诚实守信品质。为了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为把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进一步推向深入,按照市上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目标,我们根据教育系统实际,2007年上半年深入开展了“人文校园、活力校园、和谐校园”主题教育。春季开学后,各学校(单位)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各具特色的文明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运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等多种媒体,学习宣传。在教育教学和学校其它各项工作中,进一步加强诚信管理,诚信服务,利用校、班、团队会以“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为主题,举行研讨会、辩论会,举办征文、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区幼儿园通过看碟片、看录像、讲故事、电脑课件制作等方式,将诚信教育潜移默化的贯穿到孩子的品德教育与养成教育中。华清中学、骊山中学团委、学生会组织青年志愿者走进桃苑小区、华清小区等地参与小区创卫工作,通过活动向周边群众宣扬社会道德规范,通过实际行动向更多的人群宣传文明良好的新风尚。

3、讲守则——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加强养成教育。我们将4月定为学习《守则》月,各中小学组织学生分阶段、分层次深入学习《中小学生守则》、《西安市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重申校纪、校训。2007年配合临潼区委、区政府开展了“承秦唐、习礼仪、迎奥运”为题的教育活动,组织华清小学编写了《“承秦唐、习礼仪、迎奥运”活动教育读本》。读本贴近学生,切近生活,通俗易懂,是符合时代特点的德育教材,对学生日常的行为和习惯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学生进一步认识临潼、传承秦唐文化、迎奥运,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深受师生和家长的喜爱,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区委、区政府给予了高度评价。为了将《读本》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2007年“六一”前夕,组织华清小学、临潼小学、临潼铁小在华清池举行了盛大的“承秦唐、习礼仪、迎奥运”主题活动,整齐的阵容、感人表演让在上级领导和观众无不感叹!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4、道德实践——培养高尚情操,养成道德习惯。校内与校外结合,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德育的实践性。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进一步延伸,我们在城区和部分乡镇进行了社区活动站和村组活动站工作。2009年3月18日,临潼铁路小学50名学生代表前往何寨街办孙家小学,与何寨孙家小学的全体师生一起隆重举行了以“拥抱科学,放飞理想”为主题的手拉手活动。两校学生共同开展了以“拥抱科学,放飞理想”为主题的中队会,还表演了情景剧、舞蹈、三句半、小品等丰富多彩的节目。两校学生还通过友情卡片互相认识,结对子,并在写有“手拉手,交朋友,同成长,共进步”的横幅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表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将要经常联系,互帮互学,共同进步!随后,进行了航模和遥控车的安装和表演。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使两校学生加强了沟通与交流,增加了两校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增强了他们从小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将来报效祖国的意识。2008年我们在全区开展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爱心”等主题教育。各校在9月份德育月纷纷开展 “感恩”教育、养成教育、“孝敬父母、体验亲情”活动;在家庭开展以“在我成长过程中——父母令我感动的事”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各中小学生走进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老龄家庭,开展“奉献爱心,感受快乐”活动;各校组织为孤寡患病老人、残疾人和军烈属提供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难,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感受奉献爱心的快乐。

5、创新实践——培养进取精神和科学精神,努力提高综合素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我们在全区开展了科普教育活动。为了推动我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水平,交流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经验做法,促进学校道德实践和创新实践水平的提高,2008年10月30日在临潼铁小开展了科技教育现场会,全区各学区督学,初级中学、中心小学、直属、上属、民办学校主管科技教育工作的领导约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对西安地区第六届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第23届青少年创新大赛进行了表彰奖励,各中小学校长参观了铁小的科技教育活动和主题队会,临潼铁小在会上对本校的科技教育工作进行了交流;主管科技教育工作的局长对全区科技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目标,要求各校以铁小科技教育现场会为契机,今后将科技教育纳入德育工作的范畴扎实开展为期一周的中小学生科技节成果展示周活动,进一步推动本校科技教育工作的开展。另外,2009年、2010年我们深入的开展了24届、25届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临潼铁中的学生荣获全国三等奖的殊荣。为了加强校外教育,在确定

古代科技展览馆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的基础上,把骊山天文台也确定为我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命名华清中学、铁一小、临潼小学为科普示范学校。

三、拓展德育空间,构建德育网络,提高德育质量

为了拓展德育空间,我们积极联络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配合妇联等有关部门办好家长学校,运用新闻、媒体、网络等,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推广成功的家教经验,帮助和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据统计,全区每年共举办“家长学校报告会”、“学校与家长辩论会”等活动300多场次,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开辟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新途径。我们在骊山初级中学召开了家长学校现场会,推广骊山初级中学在举办家长学校方面的先进经验。2006年临潼小学利用“三八”妇女节,开展爱心与孝心教育,组织开展了有师生及家长参加的“妈妈,我想对您说”大型主题队会,让学生通过演讲的形式回忆个人成长中父母的关爱与付出,感受亲情,学会感恩。这次主题队会,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创造了一个平台,为学生和妈妈的交流创设了一种和谐、宽松、富有人情味的氛围。孩子们发言纯真,稚嫩,充满真情,比如,“妈妈的爱给我力量”,“妈妈,我们拒绝溺爱!”“魅力妈妈,快乐年华!”、“麻将妈妈要高分”等发言,使每位在座的妈妈深受感动,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倾诉震憾着每一位妈妈的心,感动着每一位师生。我们积极协助街道社区、农村乡镇和村民委员会开展各种与学生有关的思想教育主题活动,组织城区学生和山区学生“手拉手”献爱心等活动。

回顾过去,我们在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和缺点在所难免,有些问题还不时的在困扰着我们,诸如安全问题还影响活动的开展,专职德育干部人员偏少,德育干部理论水平普遍不高,活动经费较少等,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和解决,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努力。但我们相信,有市教育局的关怀和指导,有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我们德育干部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会开创出我区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以更新的业绩回报全区人民。

二○一○年五月六日

篇2: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

——石道街小学亲子义工社团活动经验总结

西岗区石道街小学 刘晓玲

社会是一所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课堂,为了能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在社会实践中感受自己担负的责任,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校在西岗区以“感恩心、责任感”为主题的德育目标牵动下,一直坚持“体验教育”,以义工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一、组织学生家长义工队伍,拓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新模式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如果仅仅依托学校,无论是活动的场地还是活动的安全性等方面都受到极大的限制。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较深入的了解到把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的重要,因此我们想到了我们的教育合作伙伴——家长。说起来,“亲子义工社团——学生家长义工队伍””的成立最初缘于石道街小学学生张元东的爸爸。有一次,他带着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去做义工,感到新奇且快乐的张元东把经历告诉了班主任李玉洁老师。“看到这个孩子在做了好事之后那张快乐的笑脸,我想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到这种献出爱心的快乐和自豪。”李玉洁萌生了让全班学生都来参加义工活动的想法,“大学时代我也一直做义工,深知比起言语传教,身体力行地做一些服务社会的事,哪怕是捡垃圾之类的小事,更能培养爱心。”当她把这个想法在家长会上提出时,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同意。就这样,来自于家长的感召、来自于学生的体验、来自于老师的信念、来自于学校的支持,最初的“亲子义工班”的雏形形成了。因为年龄小,这个特殊的义工集体开始受到了市慈善总会和社会各界的关注,2007年5月,我校正式成立了“大

连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石道街小学义工站”。”大连市首个“亲子义工班”也在西岗区石道街小学三(2)班正式成立。这种新颖的活动模式,不仅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走进社会,更让家长受到教育,让我们也处处感受到爱的温暖。这种爱心行动的影响逐渐扩大,同学年的学生家长也纷纷要求加入义工队伍中,就这样,我们由“亲子义工班”逐渐发展壮大,成立了今天的“亲子义工社团——学生家长义工队伍”。

二、建立健全义工机构、制度,充分发挥合力作用,促进学生更深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加强“亲子义工社团——学生家长义工队伍”的管理,推动义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更好地发挥小义工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根据《大连市义工联合会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具体地规定了小义工的权利、义务、以及参加义工活动的行为规范。使我们的小义工在活动过程中有法可依,有制可循。

在制定义工活动条例的基础上,我们成立家长委员会,把义工活动由单一地老师组织变为老师家长共同组织协调,把家长义工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家长委员会按照有关要求制订家长委员会章程,明确家长委员会和家长义工的指导思想、作用、职责等,把家长义工根据他们的爱好和特长进行不同的分工。

这样有计划、有目的、有专人、有组织地进行为孩子的发展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用爱书写感人的故事,再现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场景。

1、爱洒滨城。

第一次“义工社团”活动,为滨海路环境保洁。从星海广场到傅家庄公园的“长途跋涉”中,小义工们不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反而追着问下次活动的

时间。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的身影遍布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清除野广告、捡拾垃圾,为公交战线服务、社区义务宣传……每一次义工活动,大家都能够积极参加,无论是艳阳高照还是寒风料峭。路再长,孩子们都坚持走到最后,天再冷,他们也坚持干到最晚。孩子的眼睛已容不得污杂,无论何处只要看到乱丢的垃圾,一定会捡拾起来。

爱的种子已经在孩子们心里悄悄萌芽。

2、爱暖伙伴。

“我心中有个太阳,我心中有个月亮,我眼前有一片红花绿草……”阳光普照,和风习习,大连市孤儿院的一间教室传出天籁般的歌声,这歌声正来自我校亲子义工社团的孩子们。

“义工社团”已经记不清来过多少次了,他们总会不定期地将自己喜欢的图书、玩具、食物送给这些孤儿,并跟他们一起跑呀、跳呀、唱呀,让这些曾失去爱的孩子们重新享受到浓浓的兄弟情、姐妹情。

班级的印义同学家境并不优越,但自从参加义工那天起就坚持用自己的零花钱来捐助一个山区的孩子。每到节假日,他还会精心准备一份礼物寄给那孩子。每每问起他:“这样做开心吗?”他总是骄傲地说“我是小义工,就应该这样啊!”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渐渐懂得要将爱传递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爱的温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弥漫。

3、爱慰师长。

在大连市优秀海岛教师杨爱军病重期间,小义工们准备了各种礼物:一张张亲手绘制的图画,一个个亲手制作的贺卡,一句句发自内心的祝福,都送给了病重的杨老师:“亲爱的杨老师,您是我们所有孩子的好老师,希望上天能还您健康!杨老师,我们爱您!”从MP3中传出的这稚嫩的童声,让病中的杨老师

泪流满面!此后的每一天,杨老师都臵医生的劝阻于不顾反复收听,直至走到生命的尽头。后来,杨老师的爱人专程来到石道街小学看望和感谢义工班的孩子们,完成了杨老师的遗愿。

爱的传递已经超越时空的阻隔。

4、爱传灾区。

在“5•12汶川大地震”周年时,“义工班”召开了“山海相连、心手相牵”主题班会。饱含祝福的小贺卡、幸运星、千纸鹤,一封封写满问候的信件,一段段融满真情的视频资料……终于寄到了灾区小伙伴的手中。“山海相连,心手相牵,你和我,我和你,友谊之歌传四方……”这首来自四川绵阳市河清小学人人会唱的歌曲,名字就叫《山海相连、心手相牵》,专门为“义工班”而创作。

如今,义工班的孩子们仍然保持着和灾区伙伴的联系,或交流学习生活情况,或寄去一本好书,偶尔也会挂个电话互诉思念……这份爱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更多的温暖与力量。

在玉树地震发生以后,义工班的孩子们第一时间为灾区的孩子们祈福,为他们亲手折叠了千只幸运星,并委托半岛晨报的记者将自己美好的祝福带给深受灾害的兄弟姐妹们。

爱的感悟在真情融动中升腾。

5、爱育集体。

家长的扶持也是“亲子义工班”持续不断的动力。在无数次的义工活动中,每次参加的家长都超过30人——从最初只是陪同孩子,到后来积极地加入义工队。如今,家长们已经有将近40人参加了义工组织。家长们的爱心行动,还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小吴的父母是进城务工人员,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孩子。昊天的妈妈知道后,便把小吴接到自家吃饭、辅导学习。同学丁宁的姥爷更是不顾年事已高,每天接送无人照料的小俊博,无论刮风下雨。

“义工父子兵”,义工活动在无形中让两代人的沟通增多,关系更加融洽了。以前的小俊博是个小“调皮蛋”,家长的忽视让他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自从爸爸参加了亲子义工班活动之后,父子俩的话多了起来。小手牵大手,童心蕴爱心。觉得“有人管”的小俊博如今已完全变了一个人:主动帮助同学,自觉协助清扫,交作业不再拖拉……2009年7月,“亲子义工班”周岁之时喜获大连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授予的优秀“亲子义工班”荣誉称号。

四、适时反馈、及时评价、在激励中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每次活动结束以后,我们都会畅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将自己的感受通过文字的表述发表到我们自己的班级博客上,或者是在自己的群中交流自己的意见。

为了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我们依据义工服务时间和活动表现进行“星级”义工评选。每学期期末颁发“星级义工证书”,佩戴“星级义工标志卡”。对业绩突出,贡献较大,反响良好或者累计服务时间较长的星级义工,可向大连市慈善总会申报“星级义工”称号。这样的评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当今时代是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孩子们已不再单纯地满足于书本带给他们的知识,而是更多地接触到网络,为了满足他们对网络的好奇,我们开设了自己班级的博客、空间和QQ群,让孩子们将每一次活动的心得体会通过网络平台得以展示,当孩子们将自己的文字刊登到网络上供人欣赏,当他们将自己活动的照片上传到网络上与人交流时,那种内心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这也让他们更愿意不断地践行爱的诺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更多的人。

五、未来目标

过去的几年间,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我们只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灾区儿童说几句贴心的话,给弱势群体一个暖暖的微笑,与残疾儿童做个开心的游戏,为我们城市的环保拣起一片垃圾。。。更积极地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奉献爱心,无偿地自愿地做公益事业,——这就是我们的宗旨。

篇3: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

一、构建德育实践活动“三链式”组织管理体系

在教学管理上, 落实任课教师、课时计划、教学设备、教学场地、考核制度等。在组织活动管理上构建“三链式”管理体系, 确保德育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 (见图1) 。在“三链式”管理体系中, 由学校校长统领, 分管校长主抓, 由政教处→年级主任→班主任组成的组织实施链条, 主要负责学生活动的发动, 根据学生的爱好自主选择和调配相结合组建活动小组, 负责学生安全, 侧重学生组织管理;教务处→年级组→科任教师所组成的活动实施链条, 负责活动主题确定 (或参与学生活动主题确定) , 拟定活动计划, 制定活动方案, 并落实参与学生活动、侧重德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管理;教科室→学科组 (备课组) →学科教师组成的学术指导链条, 负责学生活动过程中的技术指导, 侧重于学生活动的总体安排和业务指导。与此同时, 年级组成立本年级管理小组, 教研组成立本学科指导小组, 发挥年级组长、班主任在管理上的核心作用, 发挥教研组长和各学科教师在活动中业务上的指导作用。

二、构建德育实践活动的“三五”内容体系

1.“五深入”活动体系

在“五深入”活动体系中 (见图2) , 主题由教师决定, 由教师和学生协商确定子主题或由学生在活动开展中自发确定主题, 一般为团队集体活动。其中深入军营、深入薄弱小学适合于七年级学生开展, 深入姣儿冲和深入环卫工人适合于八年级学生开展, 深入广水支柱产业适合于八年级、九年级学生开展。

在“五深入”活动体系中, 主要让学生到农村、部队、社区、工厂、学校开展活动, 体验活动的过程, 获得直观感受和经验, 并在此基础上, 引发与社会有关问题的思考, 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同时, 在活动中学习掌握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并逐步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具有研究课题的能力。

2.“五联系”活动体系

在“五联系”活动体系中 (见图3) , 让学生联系同伴成长的问题、联系家庭生活、联系校园中发生的实际问题、联系社区活动、联系当地经济发展史, 由学生自己确定活动主题, 并自由组合, 分年级、班级和小组开展活动。活动主题具有生成性, 其目的是运用学科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 逐步认识自我, 同时巩固学科知识, 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中联系伙伴、联系家庭、联系校园适合于七年级学生开展, 联系社区、联系发展史适合于八年级、九年级学生开展。在活动体系中, 学生的活动重心应放在七年级和八年级。

3.“五互动”活动体系

在“五互动”活动体系中 (见图4) , 活动主题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热点、自主发展中的困惑点、科技发展中的亮点、学科综合中的突破点、特色发展中的延伸点等确定, 并自由组合, 分班级和小组开展活动。活动主题具有开放性、生成性和综合性, 其目的是在解决问题中, 与社会、自然、现实、经济、文化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促使学生以整体的视野自我协调发展。

三、构建德育综合实践活动体系

通过实验, 确定了以“五深入五联系五互动”活动为载体,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采用主题—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见图5)

这种德育综合实践活动体系有效地将学校、家庭、社区三方有形的、无形的教育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 构建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 形成了教育合力, 实现学生德育现代化、全程化、社会化、实践化的需求, 使学校德育达到整体育人、开放育人、动态育人的目的,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实施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首先是德育资源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 教师普遍感觉到德育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周期长、耗时较多, 与家庭、学校、社区联系紧密短而快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困难。这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篇4: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有效德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

在校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心理偏重。针对这种情况,经常组织开展集体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学会谦让,学会理解、帮助和关心他人,学会真诚交往与合作,正确认识自我。

学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学生自然情况、家庭状况、特长爱好、心理发展状况等内容,教师收集、整理个人档案资料;定期做心理健康辅导,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态势;成立心理咨询室,设“知心话”信箱,由专职心理教师为学生排解生活、学习、亲情、同学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压力。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养成教育

组织学生在晨会、班(队)会、文化早餐、道德早餐活动中学习并自觉践行;《守则》、《规范》、《养成教育细则》组织知识竞赛活动,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制定文明班级、文明学生评比细则,每学期评选一次,文明班级颁发锦旗,文明学生颁发荣誉证书;每年度评选文明礼仪形象代表,其外在形象、自身素养、文明行为堪为典范,学校文明礼仪之风悄然形成。

三、法制教育

开展警校共建活动,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定期做法制报告,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报告内容须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发人深思。观看法制教育专题片,组织学生完成观后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法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在专题教育科目中开设法制教育专题,组织学生做学习笔记,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内容测试,确保教学实效性。系列活动旨在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使之成为遵纪守法的小公民,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四、校园文化建设

利用宣传栏、板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安全等专题教育,融入时事知识、校园新风尚等内容。班内张贴学生创作的名言警句条幅;设置艺术园地,每月更换宣传主题,征集、展示学生作品,使班级布置充满了文化氛围。

坚持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校内设置警示牌、条幅,张贴标语,营造廉政文化教育氛围;组织专题讲座,引导学生明确廉政文化与我们近在咫尺;以文体特长“露一手”活动为载体,征集漫画、书法、诗词、歌谣作品,评选后在校园内展示,全体学生在艺术作品的感召下人心向上。

五、道德早餐活动

组织学生收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古今中外名人轶事、名人名言、警句、谚语、成语典故、古诗文、《守则》、《规范》等道德教育素材,利用每天早晨第一节课的前三至五分钟展示,表现形式可以是讲故事、演讲、朗诵,可以是歌舞、小品,不拘一格。这项活动的内容由学生选择,表现形式由学生确定,充分体现了自主性,不仅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艺术特长,更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道德共餐教育实践活动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为契机,开展“道德共餐”教育实践活动,以“小手牵大手,共做文明人”活动为主线,实施“一十百千”工程,即:一个孩子监督一个家庭,一个家庭教育十个家庭成员,十个家庭成员影响百个社会公民,百个社会公民带动千万人的文明。学校倡导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先后组建了环保服务队、文明礼仪宣传监督服务队、敬老义务服务队,集体宣誓后开展活动。先后开展了净化美化家乡服务日,到敬老院演出、义务服务等公益活动。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家庭成员,进而影响到左邻右舍,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赞誉。

七、实施“五心”教育

1. 关心献给他人。教师关心家庭困难的学生,向他们捐赠衣物、文具,缓解压力;关心学困生,给予学习辅导和精神支持;教育学生关心父母,为父母分担家务劳动;关心老人,送上贴心的话语,帮助其摆脱孤独。

2. 爱心献给社会。开展“红领巾一条街”活动,清扫街道,净化环境;保护母亲河,清理白色垃圾;制作宣传标牌,同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作斗争,保护大自然,呵护我们生存的空间;帮助和资助弱势群体,积极参与扶贫助学、助残等公益活动,献出一份爱心。

3. 孝心献给父母。结合妇女节、母亲节等节日、纪念日、传统节日,进行感恩、孝道礼仪教育;开展征文活动,组织学生用质朴的语言表现父母给予我们的伟大的爱、无私的爱、深沉的爱;学习生活技能,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之事;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尊重父母。从细微处做起,以点滴之举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4. 忠心献给祖国。有效利用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为主线,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长征胜利的读书、故事会活动;在九一八国耻日,召开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爱我中华主题中队会;在国庆节,展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的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5. 信心留给自己。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己。在获得成功时不趾高气扬,在失败时不消沉气馁,保持良好的心态;自觉加强抗挫折锻炼,在困难面前远离怯懦,增强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时刻相信“我能行”;开展集体活动,在竞争与享受集体荣誉中增强自信心。

八、自我教育

发挥榜样育人的作用,以文明学生、文明礼仪代表为榜样,加强自我修养。学生自主组织开展中队活动。主题在学校指导下确定,活动形式、时间、内容自主选择,全程实行自我调控;实行班干部轮换制;活动中每个人履行的义务相同,每个人承担的责任相同,组织学生换位思考,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篇5: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

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中心小学 蒋雄超

【摘要】《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充分发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区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如何运用学校已有的特色、地方自然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资源并依托这些资源,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发和实施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呢?本文从学校建设发展的需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需要、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三方面介绍了开发背景,以立足本土、贴近学生、基于学校为开发原则,从学校、基地、地方三个主要领域进行资源开发,提出了梳理资源,形成主题;模式建构,经验借鉴;依托校本,系统支持三条路径进行开发的策略,构建、开发以特色资源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关键词】特色资源 综合实践 课程 开发

特色资源是具有一定的地域和历史人文特色,或与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资源,包括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或学校特色建设中形成的可利用的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特色资源可以理解为凡是具有区域、学校独特方式或特点的内容都可以归为特色资源的范畴。

充分挖掘特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充分发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区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根据学校及所在地区的特点, 集中体现学校特色,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基于现有课程资源的办学模式,拓展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空间。” 同时,特色资源生活气息浓郁,不仅易得、易用、实用,而且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存在于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与之相关的主题活动也是学生发自内心的真实需求,有利于激发学生开展活动的兴趣和情感。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意识到特色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积极素材,开发利用特色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是课程实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对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学校特色,丰富的地方、自然、文化、社会等特色资源底蕴的关注,将学习场所从教室拓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空间;构建和形成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有更多实践的机会。

一、特色资源开发的背景

1.学校发展建设需要特色资源开发

学校特色是学校内在教育力量的综合体现。我校作为一所百年老校,科技特色显著,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已成为学校的优势特色项目。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科技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项目也遇到了新的挑战。以“小发明、小创造”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教育,在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已不能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学校师资培养需要新的模式,原先靠教师个体辅导学生的模式已不能推动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新的发展;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校科技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实践证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地促进学校了特色办学,有力地促进了学校课程文化重建,使活动在已有的广度上拓展深度,重视结果,更关注过程;有效整合特色教育教学资源,能积极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特色办学、课程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需要特色资源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没有课程标准和教材,只有指导纲要,需要教师和学生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进行开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实践性”,但在具体实践操作中课程实施随意性大,不能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时间和空间;而且现阶段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大都是兼职教师,以至于很多综合实践活动课变成了语文、数学课;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活动价值和观念认识的局限性,使得活动流于形式,活动内容的组织套用学科课程的逻辑,“教书”现象严重;在实施方面过分依赖课外活动,只要求学生做一些简要地调查,写一写心得或报告等,异化为素质教育替身,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实施成为空谈。由此可见,学校的需要影响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实施;反过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与开发又满足了学校的需要。因此,努力发掘蕴藏于邻里、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教育资源,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常态化为主线,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实施具有明显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活动能较快获得师生的认同与参与,充实学生学习生活,促成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

3.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特色资源支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性质和现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方式,在某种意义上,课程资源的开发决定着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生活或生存方式。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常常处于被设置的地位,好奇心、求知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难以有效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难以充分发挥其课程价值,凸现学生主体地位。特色资源具有浓郁的区域色彩,真实的反映了地方社会生活实际,对地方特色资源有针对性地提炼、梳理,引导学生接触和了解自然与社会,观察和思考身边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为学生的自主实践、开放探究、合作生成学习提供支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分析、解决身边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探究兴趣,展开深层次探究,实现活动到综合实践活动“质”的转变。

二、特色资源的开发原则 1.立足本土

由于各地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的差异,资源的拥有量也不相同。因此,特色资源的开发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选择课题方向、确定指导力量时制定适宜的办法。一是关注本地乡土资源。如民间艺人、种养殖专业户、技术人员、能工巧匠、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等具有当地特色的乡土文化;二是与地方课程开发相结合。这种结合可以使地方课程更具有实际价值,避免为地方课程而地方的倾向。

2.贴近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是基于学生经验和实际的课程,体现学生全员、全程参与。在特色资源开发过程中,学生的需求和愿望是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由此,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资源的具体利用中要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状况和发展水平,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从学生实际出发,致力于学生体验和能力的锻炼。

3.基于学校

适合学校的资源,才是有价值和可利用的。由于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和活动性特点认识的偏差,很多学校将资源开发关注的视角指向校外,长期积累的校内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关注学校周围环境,尽量做到就地取材,既方便了指导教师,又为学生活动提供了安全保障,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三、以特色资源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内容 1.学校特色资源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基地。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色,如校园文化、校园传统节日、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都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丰富题材。如我校在二十多年的科技创新活动基础上确立了“科技创新梦想未来”的办学理念,提出了“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成立了“小发明、小论文、小制作、实践活动、科幻画”为主的社团,打破了原有的班级、学科界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非学科课程文化和丰富的活动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了生活技能,增强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基地特色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是以社会资源为依托,选取合适的场所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丰富学生的经验,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以及自我整体认识的课程资源。基地特色资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活动场所,还提供了优质的课外指导力量。用好基地特色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开展实践体验活动,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常态化的基本条件。如我校联系共建的嘉兴科技园、嘉兴船文化博物馆、南湖、信达南郡等场所都是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特色课程资源,它们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舞台,起着独特的教育教学功能。

3.地方特色资源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指出:“选择内容时应注重本土性,根据地方实际,体现活动的地方特色。”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产与风光,都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建筑、民俗风情等资源。它们需要有意识地开发,为学生构建开放、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渠道,构建课内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的平台。在潜移默化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如我镇余新泥猫、曹王庙会、塔塘桥、余新老街等都是优质的可供课程开发的地方、人文、自然资源。

四、开发特色资源的策略 1.梳理资源,形成主题

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帮助学生提炼主题就是帮助学生确定研究的方向。特色资源内容繁杂,不能直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需要进行统筹协调,合理规划与筛选,充分发掘特色建设中丰富的物质、文化、人力等资源,整合设计出建议师生实施的活动主题,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内容体系中。通过对资源的盘点,尽可能全方位地掌握特色资源,厘清学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建设具备的条件,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奠定基础。

2.模式建构,经验借鉴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根据活动领域、主题、目的和方式等的不同,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还会有多种具体形式。因此,不同特色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不同的活动模式,在以特色资源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中,需要切合实际、具体有效的实施模式。如我校技术设计与制作模块的“先做—后导—再做”劳动与技术教育模式;主题实践模块的“选题—活动—展示—拓展—评价”活动模式;技术小发明模块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模式,为生动活泼地开展富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活动保障,也为建构特色资源操作模式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平台,有效推进学校特色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3.依托校本,系统支持

校本课程教材作为紧密联系国家必修课程教材,是国家课程的补充,特色资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源泉之一。把特色资源转变为学生可参考的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感悟和情感目标的落实,满足了学生需要,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系统支持,依托特色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充分利用特色建设的良好土壤,让学生在范例引导中发现更多探究内容。

通过教材,除了师生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材料外,更重要的是树立教师课程资源意识,认识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可选择、可自主建构的。如我校充分挖掘学校、地方特色编写了《我爱科技创新》(3-4年级、5-6年级)和《余新泥猫》两套校本教材,体现开放性与实用性;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确立分年级活动目标,呈现螺旋上升的要求;在内容上整合开放,在形式上以活动为主,注重学生兴趣、能力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采用讲授、观察、调查、实验、考察等不同手段,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和探究中将取得的活动成果编入教材,达成特色校本课程的教育目标。

五、以特色资源为载体的评价策略 1.与特色资源结合

在运用一般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评价原则与方法外,以特色资源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要突出与特色资源相结合的具有特色的评价方法,要从学校特色出发,与特色建设有机结合,为学生成果展示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如在开展 “泥猫”实践活动中,定期或不定期地将学生在活动中的照片、调查访问表、小报等张贴于“泥猫”实践活动区;在科技特色教育中将学生科技小发明制作成展板展示于少科院活动区和教学楼走廊,将学生的小制作陈列于橱窗等。这些富有特色的评价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与成就感,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与活动过程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不过分注重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而将其关注的视角指向学生活动的过程和获得的体验。以特色资源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需要对阶段性活动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充分展示。通过在班级教室外墙上设置可拆卸式KT板,发挥学生的自主与创意,注重实践反思与感悟,从版面设计的新颖性、艺术性、真实性等方面,展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艺术才华。将特色活动中的主题、设计、活动进度、反思、感想等资料进行展示,由师生共同进行投票评价。

以特色资源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特色资源的开发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和当地丰厚的人文、自然等题材,以多途径、多方式、多渠道进行开发、积累、优化,以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教师的课程生成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从活动向课程的过渡,从常态化、系统化向校本化、特色化的方向转变,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篇6: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

泌阳县法院 李森

今年以来,泌阳县法院按照中央政法委和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队伍建设、审判执行等实际情况,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人民法官为人民”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初步成效,四个方面工作进一步强化。

一是强化了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出台实施方案,按照“人人参与、正面教育、注重实践、群众路线、务求实效”的原则,召开动员大会,发动全院干警积极参与。开展光荣传统教育,重读红色经典、撰写学习笔记2万字、心得体会2篇。组织干警参观高金城烈士纪念馆、中国西路军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激励干警洗涤心灵,奋发图强,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核心价值观。

二是强化执法办案意识。牢固树立“执法办案是第一要务”的工作理念,从提高案件质效入手,切实加强审判方式改革。在刑事审判中,认真开展量刑规范化改革,统一量刑标准,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增强量刑公开性与透明度。上半年,适用量刑规范化审理的案件73件,判决被告人102人,其中被告人不服判决提出上诉的4件,二审均维持原判。民事审判中,自5月以来,该院以“万件案件审查”为契机,狠抓案件质量,进一步提高法院判决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是强化便民利民服务意识。以创建“司法公开示范法院”为契机,进一步推进立案大厅规范化建设,完善集立案、接访、咨询、传递诉讼材料、收退诉讼费用于一体的诉讼服务窗口功能,为当事人诉讼提供“一站式”服务。对手续齐全的即时办理立案,对书写诉状有困难的群众准许其口头起诉,对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的当事人上门立案。设立审务公开栏,制作工作牌,标明干警姓名职务,公开岗位职责和服务承诺,方便群众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反馈评价意见。

上一篇:师德自省下一篇:喝喜酒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