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自我认同危机的释放途径—以社会心理学为视角

2023-02-28

“自我认同”是现代社会中个体面临的十分突出问题, 其对个性的现实影响力非常大, 现代人对此无法回避与轻视。特别是人作为一个思维的个体, 在社会心理学层面上是与社会紧密相联的, 自我认同感的获得与危机感的产生都对社会和个体的目标实现影响重大。因此, 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对自我认同危机的产生与释放途径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1 社会心理学对自我认同的内涵界定

在社会心理学的视角下, “自我”的产生必须是置于社会关系之中, 继而通过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来研究。“自我从本质上说, 是一种社会结构, 是从社会经验中产生的。”[1]自我是社会性的自我, 因此, 自我的实现要通过与社会中其他人产生一系列关系才能实现。社会性自我的形成过程是个体自我塑造的过程, 为了避免在组织社会中成员之间发生社会冲突, 个体就要对有意识地对自我进行适应社会的修改和重建。而自我重建与社会重建之间则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

认同 (identity) , 在英语体系中有很多种含义, 如可观的相似性或相同的身份与表现等, 特别是指心理认识上的一致性。费穗宇在其《社会心理学辞典》中将认同定义为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 在人际交往中, 无论使别人被自己同化还是自己被别人同化, 都称为认同。因此, 认同是社会心理学中解释人格统合的最基本的概念。认同包括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两种类型。自我认同即个人对自身角色的一种自我体会与自我确认, 是个人在社会中个性的表现与统一, 同时也成为区别于其他个性的整体标志。自我认同“是个人依据个人经历所形成的, 作为反思性理解的自我”[2]。与自我认同的中心为自我相反, 社会认同的中心是某个集体的共同认同, 强调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似特征与共同性。本文中所指的自我认同主要指个体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对自身以及周围世界关系的体会与确认, 这在社会心理学上可理解为一种感觉, 它在个体面今后某一时刻或某一地点给个体的感觉和体验会有质的区别, 即影响自我概念的产生。因此, 自我认同需要从自我概念的激活与改变上来界定。即在面对特定环境或所处特定时刻时, 个体在进行自我概念塑造与激活时会受到诸如社会背景等许多因素的刺激而得到激活, 激活的结果是某一自我观念具有显著性或者可接近性而被予以加工。

2 自我认同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个体自我意义难以获得认同

在传统社会中个体的自我意义容易获得认同, 因为个体的自我认同取决于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与此联系的活动或角色。个体大多被固定在属于他们的无法随意偏离的位置或角色, 但也赋予个体进行社会生活的行为以意义。这种个体的自我意义就是从社会中寻找到的那种意义感和方向感, 即社会生活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世界的“去幻”, 个体很难在更大的社会视野中获得意义感和方向感。同时, 个体的目标感也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不再有值得以死相趋的意义。这种目标感的丧失与社会狭隘化相关, 个体通常以自我为中心, 为了个人生活而失去了自我意义的获得机会, 社会生活缺乏意义。另一方面, 生活的狭隘与平庸则产生更大程度上的自我关注, 有此个体甚至走向极端。这种自我认同与社会派生的身份认同大相径庭, 因此危机感油然而生。

2.2 决策后失调日益严重

由于做出决策而产生的认知失调被称为决策后失调。认知失调理论中认为个体为了使决策后的感觉更好, 会进行心理操作来减少这种失调。然而,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个体要做的决策日益增多, 日益复杂。决策所导致的结果的日益不确定性使得个体的决策后失调日益严重。在社会心理学领域, 决策后失调是导致个体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这种决策后失调必然影响到个体的自我认同。如果个体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解决社会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系列认知失调情况, 这种失调的日益累加会将个体的自我认同危机感日益加重。

2.3 现代教育体制的影响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 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教育职能过渡要花费很长的一段时间。从二、三岁上幼儿园到大学毕业, 现代教育机构要承载一切教育职能, 而另一方面家庭承载的教育职能比重越来越轻。现代教育体制的影响使得未成年人从接受教育到步入社会在自我认同上体验到越来越多的分裂。如大学生融入社会的过程中越来越难, 他们必须去应付陌生的社会环境。这个过程中几乎没有连续性, 其中的过渡也将是痛心疾首的决裂, 自我认同危机很容易产生。

2.4 网络信息化使然

随着网络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个体自我认同危机也将随之孕育而生, 而且将更为深刻。网络信息化带来的虚拟社会将传统社会的自我认同完全瓦解, 个体的的交往以自由设计的关系来进行, 主体被分散, 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被脱离原位。个体的自我认同在虚拟世界多重化和多变化, 也就是产生了多样性的自我。自我的认同不再稳定和整体性, 而成为破碎的特征。因此, 传统社会中单一的和稳定的自我认同感危机四伏。

3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自我认同危机的释放途径探讨

3.1 积极进行自我塑造

(1) 进行社会性自我定位。自我定位就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根据对自身的认识, 从本人需要出发, 对自身要做怎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进行一种自觉地合理性选择。在社会心理学视角下对自我认同危机进行释放, 一定要进行社会性的自我定位。这样, 个体可以轻易摆脱各种社会条件的限制, 把握社会生活的主动权, 避免在社会中自我认同危机感的产生。合理的社会性自我定位要根据个体的需要和个体的能力、素质、属性等社会现实关系进行选择。要做到自我定位与社会定位的统一, 不仅要强调个体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还要与社会需要紧密相联, 这样的自我定位才会有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和社会的合理性。个体的社会性自我定位还要具有客观性, 要客观实际的去选择最基本的、能够满足的需要来先行满足。

(2) 符合潜质的自我实现。马斯洛曾经说过个性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个体促使其潜力实现的一种趋势, “这种趋势可以说成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需要的人物, 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3]。因此, 个体的自我实现就是通过自身的社会活动来满足个体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并且同时培养和发展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实现自我的价值和理想的过程。个性要释放自我认同的危机感就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离开社会实践, 个体的自我实现无从谈起。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主体性。也就是社会生活中需要表现出来的主人翁精神。即对社会负责的积极态度和对自我负责的个人信心, 将符合自身潜质的社会价值通过社会活动来进行自我实现。

3.2 合理的进行自我评价

(1) 评价要到位。个体的自我认同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也可以看成是个体自我评价的困境, 那么要消除自我认同危机还有赖于个体建立合理的自我评价机制[4]。个体的评价到位就是个体充分享受评价的权利, 在评价活动中个体要自觉地进行, 并充分反映自身的实际需要和社会价值。个体如果不主动地进行和进行到位的评价, 这即是社会心理学层面上的自我评价的缺位, 是无法对自我认同危机感进行释放的。

(2) 评价标准要合理。个体在进行自我评价时, 评价标准一定要合理。如果评价标准不合理, 不切实际, 不仅不利于自我认同危机的释放, 还会影响自身的发展。评价标准要客观地反映个人体的利益和需要, 有利于自我的全面发展。合理的评价标准还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与社会有机统一。

3.3 建立“公共的善”

对自我认同危机感的释放必须从社会角度提供自我认同的公共资源, 这种资源可以让个体从中获得维持自我认同的可持续性资源, 那就是“公共的善”。什么是“公共的善”?那就是处于社会中的个体都可以追求的社会整体性的幸福, 每个个体都需要通过服务整体来服务自己。即对于个体的自我认同来说, 其获得的最最好的谋略就要求其在相互连结的秩序中找到个体最恰当的位置, 一切个体活动的进行和创造都是为了让个别的善服务于公共的善。社会中的个体可以共同努力, 创造“仁爱”的生活方式, 那是建立“公共的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摘要:“自我认同”是现代社会中个体面临的十分突出问题, 其对个性的现实影响力非常大, 现代人对此无法回避与轻视。本文从社会心理学对自我认同的内涵界定出发, 分析了自我认同危机的产生原因, 并针对自我认同危机的释放途径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自我认同,危机,社会心理学

参考文献

[1] (美) 乔治·米德[著], 霍桂恒[译].心灵自我与社会[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9:152.

[2] (英) 安东尼·吉登斯[著], 赵旭东, 方文译.现代与自我认同——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M].北京:三联书店, 1998:275.

[3] (美) 马斯洛.人的潜能与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7:168.

[4] 尹岩.论个体自我认同危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 (5) :25.

上一篇:新课程音乐教学的几点体会下一篇:浅析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