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行政处罚经典案例

2024-05-02

城管行政处罚经典案例(精选8篇)

篇1:城管行政处罚经典案例

<>

在城管执法中关于行政处罚简易程序执行的体会

当前,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在我国行政执法人员中比较普遍。虽然执法依据和处罚本身没有错误,但由于执法程序的缺失,往往导致在行政诉讼中败诉,给社会造成执法人员水平低、素质差的错觉,影响了执法形象。

一、简易程序中,执法人员的执法程序缺失

行政处罚的程序有三种: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听证程序。简易程序在行政执法工作适用比例高,容易引发争议,是执法人员不得不慎重对待的一种最重要的处罚程序。

5月21日,《法制日报》曾报导过一起倍受法律界瞩目的行政诉讼案件:郑州市城管执法人员在巡查中,发现宋某私家车违章停放在人行道,因车主不在场,执法人员便锁定了车辆,在车窗贴上罚单,通知宋某到执法局接受处罚。宋某以执法程序违法为由将执法局起诉到法院,经审查,法院判决执法局败诉。无独有偶,深圳律师袁某违章停车被城管执法人员锁扣,并在车窗上张贴通知:“车辆违章停放已被锁扣,请与城管监察大队联系”。袁某交了罚款后,不服处罚行为,起诉到法院。深圳市福田区法院判决该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败诉。

上述两个案件中,执法人员适用的都是简易处罚程序,因简易程序比一般程序、听证程序相对简单,许多执法人员只看到了其“简易”的一面,而忘了其“程序”的规定。按照《行政处罚》第31条规定,行政机关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第32条规定,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

对照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行政处罚简易程序存在的违法现象主要有:未出示证件、表明身份;未说明理由、告知权利、听取意见;未当场制作并送达处罚决定书;违反规定直接收取罚金;未备案等。

二、导致执法程序缺失的主要原因

简易执法程序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执法人员思想作风过硬、执法机关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等。

(一)执法程序意识淡薄,执法程序缺失。

执法人员想当然地认为,简易程序就可以“一简到底”,在执法中三步并作两步走,没有出示证件、表明身份、说明理由等便直接进行处罚,使被处罚人应当享有的合法权利被“简易”掉,如了解执法人员身份的权利,当面被告知处罚事实、理由和依据的权利,当面陈述与申辩的权利等。而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即使在适用简易程序时,也必须按法定的程序进行,缺失任何一道程序的行政处罚都是违法的。

(二)官本位思想严重,服务意识差。

“官本位”思想表现在执法就是管人、执法就是“罚款”的思想上。在行政执法中只重视自己的权利,忽视自己应尽的义务。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执法机关在简易程序中所承担的主要义务有:向被罚人当面表明身份的义务,查清事务的义务,处罚决定做出前告知被处罚事实、理由、依据、权利的义务,当面听取被处罚人意见的义务,当面交付处罚决定书的义务等。执法人员在行使处罚权时必须履行这些义务,热衷于权力而忽视义务势必造成执法违法。

(三)执法程序制度不健全,操作性不强。

《行政处罚法》对简易程序作了比较原则的规定,在具体执法过程中还需要有关部门根据法律作出详细的规定。否则,执法人员很可能无所适从,难免犯些错误。此外,执法机关在创造新的执法方法和模式时,也可能由于执法程序制度不健全,而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利。

(四)监督不到位,执法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督。

执法监督是我国法律监督的一种,要保证其实效性,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作保证,否则,执法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就会出现权力膨胀,产生乱罚款、乱执法的违法乱纪现象。

三、防止执法程序缺失的对策

(一)强化培训学习,提高依法执政的水平。

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特别是一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二是加强一线执法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尤其是要对行政处罚简易程序中暴露出的问题,采取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的方法,有针对性地搞好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杜绝违法现象的重复发生;三是对执法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合格者上岗,不合格者待岗。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考核应当把好五关:立案标准关、调查取证关、履行告知义务关、依法提出处罚决定关、规范法律文书关。

(二)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服务意识。

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动力,结合行政执法的工作实际,深入开展“文明执法树形象”学习教育活动,在执法人员中明确执法就是服务的思想,依法行政,文明服务。要充分认清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确保学习教育活动不走形式,不走过常要以“创优、争先”为主题,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促使执法人员自觉改进服务质量,争创文明模范,要建立与执法服务对象的联系机制。及时收集信息,努力改进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执法对象的满意率。

(三)健全各项制度,规范执法程序。要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建立健全行政处罚分级管理和备案制度、行政处罚错案追究制度、行政处罚证据及暂扣制度物质保存制度、法律文书使用归档制度等,形成一套完整的执法管理制度,使执法工作的全过程有章可循。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要注意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把行政执法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用责任制的形式加以规定,保

证各项工作的落实。对落实行政执法制度的情况,要通过定期开展检查评比,肯定成绩,纠正不足,规范执法程序。

总之,在对待简易程序问题上,要依法办事,“简易”与“程序”并重,不能取其“简易”而舍弃“程序”,出现执法违法的现象。

篇2:城管行政处罚经典案例

自查报告

市城管支队关于XX年开展行政处罚案卷检查评比工作的自查情况汇报

为提高执法水平,落实执法责任,促进城管支队执法廉洁、公正、高效、透明。按照市建设局景建法[XX]26号《关于开展行政处罚案卷检查评比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确保行政职权的正确行使,提高行政执法案卷质量。城管支队切实加强《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和《档案法》的贯彻执行的工作落实,严格执法,依法行政。现将城管支队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明确执法主体,认真履行职责

城管支队是按照建设部第55号令成立的专业城市管理队伍,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江西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建筑装饰装修管理规定》等城市管理法规的权威性、严肃性的中坚力量。支队全体队员经过法律、法规培训合格后,取得了省建设厅颁发的《城建监察证》和《城建监察上岗证》、市人民政府法制办颁发的《江西省行政执法证》。市城管支队已在XX年3月1日、3月9日重 新接受了市城市规划局、市建设局的委托执法,严格在委托执法权限内,实施行政处罚权。同时,为了加大“门前三包”工作管理力度,市城管支队分别于XX年3月19日和XX年5月11日公开向社会招聘了协管员共计100名,经过业务培训和军事体能训练合格后,分配到城市道路各个路段,协助管理“门前三包”工作。

二、遵照执法程序,依法行使职权

为进一步规范城建监察行政执法程序,按照《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和《建设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支队制定了《城管支队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严格遵照法定程序依法行使职权,逐级上报,会议审批,准确、严肃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的行政管理权和行政执法权,确保在执法过程中不出现偏差。从XX年1月——XX年9月,城管支队依法查处各类违法案件783起,尤其是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依法拆除违法建设38650m2,整治占道经营、流动摊点2960个,拆除违章灯箱广告、占道灶台、水池2372处,整改空调外机离地2米1683台,取缔夜宵摊点312处。

三、建立健全档案,做好执法案卷

城管支队在实施行政处罚一般程序时,统一采用江西省建设系统新版行政处罚法律文书,严格按照执法文书和《档案法》进行操作,从XX年1月——XX年9月立案783起,结案783起。实行一案一卷制度,一卷一号。认真检查每一 份案卷,依照顺序进行归档。做到有案可查,有案可考。同时,支队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后,由当事人到指定的代收机构缴纳罚款,做到罚没款分离,实行收支两条线。

四、强化素质攀升,和谐管理城市

为加强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城管支队XX年6月制定了《城管监察队员行为规范》、《城管执法人员违规行为处罚规定》、《城管队员职责》、《首问负责制》、《误事责任追究制》、《五公开、四监督》等制度。XX年支队又提出“素质攀升工程”口号,聘请老师进行授课,通过学习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规范城管队员的执法行为。同时,向社会公开责任路段责任人的姓名、电话号码,向社区发放“便民服务卡”,接受广大群众、社会各界、新闻媒体的监督。城管队员从心中围绕着“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精心打造这座古老小城”的奋斗目标,以“强素质、树形象、求突破”为着眼点,紧握人性化执法这根弦,在为民、便民上做文章,用心管理,温情执法,和谐执法。

总之,城管支队作为一支集多项职能于一身的行政执法队伍,要保持队伍的健康发展,让群众信赖、满意,靠的是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要保障城市建设有序发展,靠的是依法行政,秉公执法。所以说,依法行政是这支队伍的灵魂,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的法制意识,将自己的执法工作自觉地纳入到法律法规和执法程序的标准下检验。在全 面提高执法工作质量中,做到勇于执法、善于执法、文明执法、和谐执法、严格执法。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3:城管行政处罚经典案例

2009年9月17日15:08, 金华市卫生监督所值班电话接到举报称:金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某幼儿园有数名幼儿因呕吐紧急送往市文荣医院就诊, 接到报告后, 监督所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 分成4个专业组于20分钟内赶到某幼儿园与4家医院, 开展现场卫生学与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剩余食品及病人呕吐物样品、现场指导救护、对学生家长进行解释疏导等工作, 并向上级报告相关信息。

经查, 9月17日11:00, 该幼儿园共有8个班164名幼儿、31名教工就餐, 菜谱为鲶鱼炖黄瓜、炒花菜、骨头海带汤, 大米饭。12:40, 员工季某首先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随后部分幼儿出现脸色苍白、恶心、呕吐等症状, 共有59人前往医院就诊 (其中25人无任何症状) , 出现呕吐症状19人, 经洗胃、输液等对症治疗, 多数就诊者于当晚治愈出院, 末位病人于9月18日晚出院。整个事件中未出现危重病例及死亡病例。实验室检验结果表明送检样品中1份呕吐物中蜡样芽孢杆菌试验阳性, 大米饭中蜡样芽孢杆菌含量为1.2×106个/g, 且呕吐物中蜡样芽孢杆菌与大米饭中蜡样芽孢杆菌的菌株生化性状一致。

根据流行病学、现场卫生学、临床症状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 认定本次事故为蜡样芽孢杆菌性食物中毒。依照病例定义确定中毒人数为19人。金华市卫生局认为该幼儿园食堂供应的米饭中蜡样芽孢杆菌含量超标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下称《食品安全法》) 第二十八条第 (二) 项之规定, 依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第 (二) 项的规定, 决定予以罚款叁万元的行政处罚。这是《食品安全法》出台后本市首例食物中毒行政处罚案。

2 讨论

2.1 适用法律是否准确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第 (二) 项规定禁止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该案经查明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是米饭, 致病因子是蜡样芽胞杆菌。需要讨论的问题是上述条款规定“致病性微生物的含量必须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 只有符合这一标准违法行为才算成立, 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家尚未制定米饭食品安全标准, 况且蜡样芽胞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当它在特定环境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 人们食用它污染的食物后才会出现临床症状, 如果应用该条款实施行政处罚, 是否会造成适用法律错误?

笔者认为《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确保食品安全, 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世界卫生组织 (WHO) 对食品安全 (food safety) 的定义是指“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1]。本案幼儿园食堂供应含致病性微生物的米饭食品造成19人食物中毒, 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是违反食品安全定义的具体表现。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 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本法规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布前,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生产经营食品”。中国卫生行业标准《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WS/T 82-1996) 规定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实验室诊断依据为: (1) 中毒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菌数测定 (按GB4789.14-94) , 每克食品中一般均≥105个/g。 (2) 中毒病人呕吐物或粪便中检出的蜡样芽孢杆菌与中毒食品检出的菌株, 其生化性状或血清型须相同。作为卫生部制定的行业标准应当具有法律指导地位, 此标准明确提出每克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菌数测定一般≥105个/g就会导致食物中毒事故, 这也是一个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菌数的限量标准。该案大米饭中蜡样芽孢杆菌含量为1.2×106个/g, 是引起食物中毒限量标准的12倍, 且病人呕吐物中蜡样芽孢杆菌与大米饭中蜡样芽孢杆菌的菌株生化性状一致, 更加确定食物中毒的因果关系。所以该幼儿园食堂供应的大米饭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第 (二) 项的规定, 并依据该条款实施相应处罚是准确的。

2.2 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后肇事者根据情节所应承担的五种法律责任

《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八条规定“事故发生单位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进行处置、报告的, 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 责令改正, 给予警告;毁灭有关证据的, 责令停产停业, 并处2 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 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食品安全法》最终目标是为了预防和消除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然而《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八条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的处罚缺乏力度, 难以起到惩戒效果, 甚至于在具体执法实践中很难操作。笔者通过对《食品安全法》的学习理解, 认为肇事者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后, 根据情节轻重, 可能会受到五种情形的行政处罚, 下面对这五种情形展开分析讨论。

(1) 事故发生单位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进行处置、报告的, 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 责令改正, 给予警告。《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 应当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 并自事故发生之时起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笔者从事多年的基层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参与处理多起食物中毒事故, 并对本地区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过分析[2]。首先报告食物中毒事故的是受害人或者接收治疗病人的医疗机构, 很多事故发生单位往往是卫生监督机构介入调查后才知道的。得到信息有滞后性, 此时经营单位的加工现场、剩余食品等证据大部分情况下已自然灭失, 无法进行规范处置。对该条款“未进行处置、报告”可以理解为二种情形:一是事故发生单位首先知道了食品安全事故而未采取措施予以处置, 包括未把受到事故危害的病人及时送医院救治, 未封存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食品用工具及用具, 防止危害继续扩大, 也未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二是有关部门介入事故调查后, 未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落实相关措施予以处置, 并拒绝报告有关事实。违反这一条款, 从处罚力度上分析, 属情节轻微的行为, 仅仅给予责令改正, 警告的行政处罚。

(2) 毁灭有关证据的, 责令停产停业, 并处2 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行政诉讼的证据种类包括书证、物证、视听材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 (现场笔录) 七种[3], 当事人为了掩盖食物中毒事实真相或逃避法律制裁而主观故意毁灭以上七种证据的行为, 影响主管部门的调查, 应受到责令停产停业, 并处2 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经营者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后, 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保护现场与收集、保存相关证据, 配合相关部门调查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与环节, 如果经营者为了掩盖事故的真相或者干扰调查, 存在“毁灭有关证据”的行为, 有关部门将依据本条款规定实施严厉处罚。当然, 在具体执法实践中还要正确界定“毁灭证据”与证据自然灭失的情况。

(3) 造成严重后果的, 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均未对“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予以明确规定。国务院已经制定发布的《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按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 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分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Ⅰ级)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Ⅱ级) 、较大食品安全事故 (Ⅲ级) 和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Ⅳ级) 四级。在《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之初, 将生产经营活动引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据, 是适当的。

(4) 明确中毒食品属于《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所列举的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之一的情形。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后, 主管部门依法查明引起食物中毒事故的中毒食品与致病因子, 应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的相关规定实施处罚。而在食物中毒事故调查中常出现的不明原因食物中毒, 不适用此条款。

(5)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143条规定, “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 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 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这是《刑法》对生产销售受污染食品的行为和 (或) 造成食品污染事件的责任人应依据《食品安全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至于如何认定“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第五条有明确的规定[4]。

2.3 制定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标准的必要性

食品安全标准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 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影响食品安全的各种要素以及各关键环节所规定的统一技术要求。内容涉及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等。经过多年发展,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卫生规范、方法标准、食用农产品标准等内容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但其中没有涉及餐饮食品标准方面的内容。《食品安全法》出台后, 食品安全标准将予以整合、统一, 在新一轮食品安全标准制定过程, 相关部门应当考虑到餐饮服务提供者所供应的食品必须执行什么标准?我国的餐饮食品品种丰富、花色多样, 工艺复杂、污染环节多, 管理落后, 餐饮食品加工过程很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同时存在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违禁物质等问题。没有餐饮食品安全标准或相关的指标要求, 餐饮服务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督中缺少科学合理的技术支撑,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影响事故性质的认定, 追究违法责任时不能套用相关的条款, 从而影响到执法力度。

参考文献

[1]信春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9.2.

[2]周沭仁.金华市2002-2006年食物中毒事件调查与分析[J].中华卫生监督与健康, 2007, 1 (1) 40-41.

[3]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现行诉讼证据法律适用[M].北京:研究出版社, 2002.8

篇4:城管行政处罚经典案例

关键词:行政处罚;刑事处罚;衔接;一事不再罚

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都是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受法律否定评价的行为所承担的一种法律负担,是一种不利的法律后果。两种处罚国家都是以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二者虽有相似之处,然而,法律追求的公平正义价值对行政处罚和刑罚做出不同要求,二者在适用上又有一定的界限和先后顺序。例如,行为人2年内连续实施2次盗窃行为,两次行为均为普通盗窃行为,且数额未达到法定标准,故分别作了行政处罚,当行为人在2年内再次实施盗窃行为,依据《刑法修正案(八)》规定,行为人2年内3次实施盗窃行为可认定为多次盗窃,构成盗窃罪,那么,行为人前2次盗窃行为所受行政处罚是否在盗窃罪所承担的刑罚中折抵,这就涉及行政处罚二者如何衔接的问题。①

在我国,对于违法犯罪行为采取了行政处罚和刑事制裁相结合的二元惩罚机制,对于情节较轻、未达法定数额、未达到法定次数的行为人处以行政处罚,对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用刑罚手段来规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刑法对危害社会的行为采取既定性又定量的方式,并通过“情节”、“后果”、“次数”、“数额”将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衔接起来,且二者可以转化,即有行政处罚转为刑事处罚。②

在盗窃的司法认定中,因盗窃财物价值较少不构成犯罪而被行政处罚后再次实施盗窃行为的,2年内再次实施盗窃行为,后因多次盗窃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人所受行政拘留、罚款等处罚是否应该在刑事处罚中判处的徒刑或者财产刑折抵问题。

在特殊盗窃行为认定上,扒窃与多次盗窃认定中可能存在行为窃取财物价值较少不构成犯罪而对行为人做出行政处罚情形,进而存在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衔接问题;然而,入户盗窃和携带凶器盗窃行为完成即已构成犯罪,行为人取得财物价值大小为量刑情节,不影响行為的定性,故不存在因同一事实先被行政处罚后被刑事处罚的情形。为了能说明这一问题,首先看一个案例,张某整日无所事事,2011年8月10日,其见路边停放一辆未上锁的自行车,见四下无人,随将该车骑到附近一废品回收站变卖,获得赃款180元,所得钱款进行挥霍,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张某行政拘留10日。后,张某再次以同样方式窃取他人财物,获得赃款200元,公安机关仍对其做出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决定。2013年7月30日,张某在一小区的椅子上看见一快递包裹,见周围没人,顺手提走,后被公安机关抓获,经鉴定,包裹内的衣物价值450元。侦查部门以盗窃罪向检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张某先后实施三次盗窃行为,其构成盗窃罪是无可争议的,但是,张某前两次行政处罚是否折抵盗窃罪的刑罚存在争论。

笔者认为,争论的焦点在于张某前两次所受行政处罚和后面刑罚是否折抵涉及刑法中“一事不再罚”原则的理解和适用问题。那么,何为“一事不再罚”,一事不再罚最早起源于美国,具体指任何人不能因为一次行为受到两次以上刑事处罚。后来,“一事不再罚”原则逐渐发展到行政法领域,成为保障和维护公民基本人权的制度。③依据“行为不能重复评价理论、一事不再理原则”,张某前两次盗窃行为已先后被行政处罚10天和15天,法院以该已受处罚盗窃事实为依据进行判处有期徒刑。笔者认为,张某因多次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在原行政处罚中已受到行政拘留,两种处罚行政相同,都具有公法性以及都是限制行为人的人身自由,应当在张某有期徒刑中将拘留处罚的天数折抵刑期,以实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此外,在司法实践中,将扒窃价值较小财物不认定为盗窃罪,但因该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不予以处罚,可能放纵违法行为,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这类行为一般进行行政拘留或者罚款。2005 年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此规定的“盗窃”当然包括“扒窃”的特殊盗窃类型,而且实践中相当部分“扒窃”行为也是当作治安案件处理的。那么,行为两次扒窃被行政处罚后,再次实施盗窃行为,也产生“扒窃”行为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如何合理衔接的问题,依据上述解决原则。

刑法具有谦抑性和我国司法资源匮乏的现实状况,决定当前我国刑法必须施行行政处罚和刑事制裁对违法犯罪二元惩罚机制,刑法第13条也规定了但书条款,扒窃行为存在出罪,对于情节轻微,窃取财物价值较小的,不作为盗窃罪处理。也就是说,扒窃行为不一定完全入罪,④对于两次扒窃较小财物不构成扒窃犯罪而进行行政处罚行为人,第三次实施盗窃的,应以多次盗窃追究其盗窃罪的刑事责任。⑤根据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判处刑罚与已受行政处罚实质类容相同的,应在刑罚中折抵,以实现人权的保障和罪责刑原则。

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衔接问题,从根本上讲,涉及的是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协调问题,⑥在具体适用上,我们应该明白两种责任部分实质内容相同,如罚款和罚金、行政拘留与有期徒刑和没收违法所得与没收财产,都具有公法性质等相似之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折抵。当然,在现有的司法体制和行政体制下,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衔接还存在立法上的细化、司法实践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等一系列问题,仍然需要立法的进步和各部门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来完成。⑦

【注释】

①陈晓宇,《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适用》,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8期,第40页。

②王楚,《行政处罚与刑罚的竞合与衔接》,载《行政与法》2012年,第81页。

③陈建旭,《同一行为重复处罚的禁止》,载《北方论丛》2011年第4期,第148页。

④薛进展、蔡正华,《扒窃型盗窃罪研究-以<刑法修正案(八)>相关规定为背景》,载《天津法学》2012年第3期,第6、7页。

⑤许光,《试析”扒窃”入罪的条件与司法认定》,载《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月第6期,第39页。

⑥王楚,《行政处罚与刑罚的竞合与衔接》,载《行政与法》2012年,第85页。

⑦金懿、叶小舟,《禁止重复评价原则语境下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载《中国检察官》2014年第4期,第31-33页。

篇5:城管行政处罚经典案例

关于黄山市城管执法局(市市容局)2010年度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情况分析的报告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的有力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亲民、文明、服务、和谐”为理念,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以提高案件质量和执法效能为重点,扎实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有力推进了依法行政进程,全年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保持了建局15年来无经复议撤销案件,无败诉、赔偿案件的记录,且无一起野蛮执法行为的发生。我局依法行政工作受到省依法行政考评组和市政府依法行政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先后被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授予 “2008-2009年度全省建设监察(执法)优秀队伍”,省爱卫会

授予“全省卫生先进单位”、市委市政府授予“黄山市第九届文明单位” 荣誉称号,被市政府评为“2008—2010年度全市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

一、行政许可情况分析

2010年,全市共受理市容行政许可事项841件,其中我局共受理市容行政许可事项318件(建筑垃圾处臵核准96件,城市户外广告、霓虹灯设臵222件),实际按时办结318件,办结率100%,行政许可收费3095931.00元。

(一)呈现特点

1.领导高度重视。根据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所有审批项目及收费全部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市容窗口,所有进入中心的审批项目100%在中心受理、收费、送达。做为首批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单位,局领导始终高度重视窗口建设,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窗口工作,组织相关业务骨干讨论《市容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方案》,完善审批流程,精简办事程序,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除定期到窗口检查指导工作外,每月还到窗口值班两个工作日以上,现场了解行政许可申请人对我局行政审批工作的要求,及时解决窗口在行政审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在领导重视下,窗口软硬件建设得到加强,选派了三名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入驻窗口,配齐了现代化办公设备,实现了窗口工作的提速增效。严格落实“一个窗口对外、一个中心审批、一个口子收费、一站式服务”四个一要求,加强窗口规范建设。

2.制度健全完善。做为重点推进开展“两集中、两到位”工作的窗口单位,我局从完善制度入手,建立了领导窗口值班制度、首席代表制度、首问负责制度、窗口办件反馈管理制度、行政审批办件内部运转制度等11项行政审批制度并认真执行,规范受理、呈批、审批、文书制作、送达、反馈、效果评估等各环节,使市容窗口真正成为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一站式”便民服务窗口。

3.创新力度加大。积极在窗口开展“创三优”活动,紧密结合市行政服务中心“亮身份、树形象、创先进、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查摆问题、积极整改、创新提升。一是审批提速。转变作风、深入基层,主动对接相关申请人(单位),认真听取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见和建议,提前办结率达81%。二是上门服务。根据市政府根据《关于统一征收管理基本建设项目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性收费的通知》要求,全面贯彻“一表清”制度。在《城市户外广告、霓虹灯设臵》项目审批中,针对部分门楼店招申请人(单位)主动申请意识不强、施工时间要求紧等情况,审批工作人员改坐批为上门办理,积极提供提醒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经常主动上门服务,现场勘查,现场办件,既方便了申请人,又提高了办件效率,受到办事群众和企业的一致好评。

(二)存在问题

1.文书规范制作质量尚待提高。少数行政许可案卷文书字迹不工整、表述不规范;个别案卷还存在漏填页码、许可文书漏盖公章等现象,影响了许可法律文书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2.广告并联审批机制尚未建立。伴随城市快速发展,广告已成为凸显商业价值、彰显城市特色的重要市容元素,大型广告设臵行政许可申请呈迅猛递增趋势。因设臵申请涉及规划、交通、园林、消防等多个部门单位,应建立“一门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一门送达”的大型户外广告并联审批机制,方能提高审批效能,但此项工作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型户外广告审批绿色通道尚未形成。

3.个别审批项目尚为空白。比如拆除、迁移环境卫生设施审批项目没有申请人申请,反映日常监管尚存在薄弱环节。应加强宣传教育和申报引导,通过许可规范环境卫生设施规划布局、拆除、迁移和补建新建工作。

二、行政处罚情况分析

2010年,全市城管系统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264件,其中我局共办理各类行政处罚案件950件(适用简易程序案件790件,适用一般程序案件160件),同比上年增加136%。实现了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绿化、市政、环境保护、工商和公安交通七个方面违法行为查办全覆盖。

(一)呈现特点

1.规范办案整体推进。以规范行政处罚行为为重点,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通过实施“四大工程”,即精细化管理工程、执法质量提升工程、执法效能提升工程、规范执法保障工程;开展全市城管队伍“五统一”工作,即统一全市城管系统制式法律文书、统一全市城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统一推行说理

式行政处罚文书、统一组织全市城管执法队伍培训、统一全市城管执法服装和标志,进一步规范了行政处罚行为,提高了办案质量和效能,树立了执法队伍良好形象。我局行政处罚案卷质量受到省政府法制办和市政府依法行政考评组的充分肯定。

2.柔性执法不断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理性化执法、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推行说理式处罚文书,既促进了理性实施行政处罚,又维护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开展恳谈式执法,在执法中做到“六先一后”,即敬礼在先、尊称在先、亮证在先、指出违法事实在先、说服教育在先、讲清处罚依据在先、处罚决定在后。对弱势群体实行“有情执法、首违不罚”。建立违法行为人诚信档案,对第一次轻微违法行为暂不予处罚,而以劝导教育为主,违法行为人签署“承诺书”记入文字档案。对再次违法的当事人依法实施处罚,“先礼后兵”的柔性执法模式受到当事人肯定和理解,提高了案件执行效率,2010年处罚案件自动履行率同比上年提高30%。

3.市容处罚居高不下。从案件类型分析,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行政处罚案件所占比例高达80%,尤以出店经营、占道堆放、乱扔乱倒生活垃圾(污水)、建筑垃圾违章处臵、渣土抛撒和流动摊点等方面案件居多,且少数违法当事人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充分反映了市容管理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市容案件具有案发频率高、易反复和动态性强的特点,折射出市民整体文明素质尚待提升,暴露出市容监管仍存在薄弱环节、薄弱地段和薄弱时段。

(二)存在问题

1.办案能力有待加强。少数执法人员独立办案能力不强,办理复杂案件的底气不足。案卷的质量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证据意识不强,在询问笔录中反映出问话技巧缺失,询问不够全面、具体,内容表述不够规范、准确,不能抓住定案的关键要素,证据的关联性有待加强。

2.文书规范制作水平尚待提高。少数案卷案由存在表述不准确、行政处罚文书送达方式不准确等问题;个别案卷卷内法律文书有装订错页或未编页码等现象。

3.少数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城管违法案件仍时有发生,虽然执法部门加大法律宣传力度,但一些公民知法不守法,法律意识淡薄,甚至有意刁难、抗拒、阻碍执法工作,增加了执法办案的难度。

三、改进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工作建议

1.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城市管理行政处罚听证制度,完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公开制度、继续推行行政处罚案件内部审核把关制度。加强城管队员的政治教育、业务培训和作风建设,推进城管执法信息化建设,努力将城管队伍建设成为“城市管理秩序的维护者、城市文明执法的执行者、社会公众信得过的服务者”。

2.完善执法监督体系。进一步健全处罚案件、行政许可案件承办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行政案卷评查制度,完善依法行政评议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执法监督、过错问责配套制度,积极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城管监督平台,不断推进和完善行政

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降低执法风险,真正做到执法责任明确化,执法程序规范化、执法结果公开化。

3.提高市容审批效能。加强市容窗口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变坐等审批为上门服务审批。充分调研、制定大型户外广告并联审批方案,建立并联审批机制,畅通审批绿色通道,实现中心城区广告提档升级与便利当事人设臵广告的双赢。

4.创新执法理念和方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坚持服务管理、文明执法,总结恳谈式执法、说理式处罚、首违不罚等人性化执法经验,积极探索行政奖励、行政指导、行政示范在行政执法工作中的运用。切实加强城管法制宣传,扎实开展城管法律“七进”活动,有效化解行政争议,增强市民城管法制意识,不断改善执法环境,推进和谐城管建设。

二〇一一年三月四日

主题词:行政执法 2010年度 案件分析 报告 抄送:市政府法制办。黄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2011年3月4日印发

篇6:行政处罚案例分析

1.某县卫生防疫站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王某在刘某开办的餐馆内进行卫生监测时,发现有蚊蝇飞舞,于是决定对刘某处以50元的罚款。刘某辩称有个别的苍蝇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对他的处罚过于严重,但又不敢得罪人,只好乖乖取钱。正准备上缴时,被其妻洪某拦住,坚持要王某出示有关的文件。王某解释说:“文件我没带。”刘某夫妻两人对此解释极为不满,声称如果没有文件规定的依据就拒绝缴纳。这时候王某发火了:“你们什么态度,这样处罚你们都算轻的了,还得寸进尺要看什么文件。”刘某说:“你这是什么话。”双方于是发生争议且都出言不逊。经在场群众的劝阻,双方停止了争议,县卫生防疫站遂于次日作出处罚决定,以刘某拒绝缴纳罚款、威胁辱骂监督、干扰监督员执行公务、严重违反《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为由,依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作出处罚决定:⑴责令刘某作出深刻的书面检查,并在公共场合向监督员王某道歉;⑵对刘某从重处以1000元的罚款,并将该处罚决定张贴于有关部门的门前。

问题:本案中的行政处罚行为在哪些方面违反了《行政处罚法》的规定?

2.某市大行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黄铜阀门、卫浴设备等产品的企业,其黄铜铸造工序在生产中由刺鼻的恶臭气味排出,周围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他们强烈要求环保部门责令该车间搬远。市、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人也数次提出议案,反映同样的情况和要求。某市环保局据此对该公司实施环保监督,该公司也表示要采取治理措施,但一直未见行动,群众反映依然非常强烈。因此市环保局于3月2日组成了以赵某、张某为正副组长的调查小组进行周密详实的调查和检测,确认了该公司生产车间排放恶臭气体污染环境的事实,认为该公司生产车间排放恶臭气体污染环境的事实,认为该公司违反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环保局根据有关规定和事实拟作出对该公司罚款5万元。责令停产停业的决定。在作出决定之前,环保局调查小组告知公司有权进行陈述申辩和有权要求组织听证。该环保局听取了公司的陈述和申辩之后,对原认定的事实进行了复核并应公司的要求决定举行听证。3月15日环保局通知公司于3月20日举行听证的时间和地点。听证会由调查小组组长赵某主持,赵某、张某会同全体组员经过认真的讨论和评议,作出处罚决定,并当场宣布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书主要内容如下:⑴责令该公司排放臭气车间停产治理;⑵对该公司处以3万元的罚款;⑶该公司承担听证费用250元。

决定书于次日送达该公司。

篇7:行政处罚典型案例1

【案情简介】

2015年1月20日,我局执法人员在进行日常监督检查的过程中查见某药业有限公司经营的痛经贴(标示生产企业为:陈巴尔虎旗康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注册证号为:内(呼伦)食药监械(准)字2011第1640015号,生产日期:20140104,有效期至:20160103)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数据库中查不到任何信息,执法人员疑该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于是将相关的医疗器械予以扣押作进一步调查。

2015年1月21日,根据产品标注的信息,经与呼伦贝尔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取得联系请求协查该情况,该产品注册证号已于2013年7月1日后被依法注销,并在呼伦贝尔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公告。[详见呼伦贝尔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文件--呼伦贝尔市第一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注销公示(2013年第001号)]。该产品属于第一类医疗器械,按照新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类医疗器械的生产已经不再需要批准注册,只需要向相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但该医疗器械生产日期为20140104,却仍然在包装上标示已经被注销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号 :内(呼伦)食药监械(准)字2011第1640015号。经以上初步调查后,我局对XXX药业有限公司经营的该类医疗器械进行立案查处。在对案件做进一步调查的过程中,执法人员要求药业有限公司提供供货商的合法资质证明材料和合格证明文件,其提供了陈巴尔虎旗康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等文件,执法人员要求其提供该医疗器械注册证被注销后购进该产品时供货者的资质及相关合格证明文件时,该药业有限公司的法定负责人李某表示其不能提供。

XXX药店未履行审核供货商合法资质及合格证明文件,经营无合格证明文件的医疗器械的行为,违反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条,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六十六条的相关规定,我局依法对该药业有限公司作出行政处罚:1.没收违法的医疗器械; 2.处于20000.00元(贰万圆整)罚款的行政处罚。

【争议与评析】

本案争议的焦点主要是:药业有限公司认为提供了相关的合法资质证明文件,且其主观上没有过错,不应该受到处罚。

针对该药业有限公司的行为,我局在调查时与呼伦贝尔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取得联系请求协查的过程中,监管部门告知我局该医疗器械被注销后,陈巴尔虎旗康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直都没有再向呼伦贝尔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该类医疗器械的生产进行过备案。虽然行政相对人提供了陈巴尔虎旗康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等相关证明文件,但其自己也表示该文件是之前供货商提供给他们的。针对该类器械注册证被注销后仍然使用以前注册证号标示的行为,我局要求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其表示不能提供。

药业有限公司不能提供被注销后相关的证明文件,新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虽然已经不要求生产第一类医疗器械需要注册,但仍需备案。该痛经贴产品是20140104生产的,却仍然在包装上标示已经被注销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号 :内(呼伦)食药监械(准)字2011第1640015号。然而,注销该医疗器械注册证号是陈巴尔虎旗康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自己向呼伦贝尔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注销申请的,其自己提出的申请,不可能在之后的生产过程中仍然使用以前的注册证号,因此,该医疗器械产品不可能是陈巴尔虎旗康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那么究竟是谁生产的不得而知,当我局要求某行政相对人药业有限公司提供购进该医疗器械时履行相关查验供货者的资质及合格文件的相关材料时,其不能提供。说明其在进货查验的职责,是存在过错的,该医药有限公司经营的该痛经贴属于经营无合格证明文件的医疗器械行为。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条及第六十六条的相关规定,我局是依法律赋予的职权对该药业有限公司进行处罚,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

经过履行法定告知义务及与行政相对人在陈诉申辩等多个环节解释说明,沟通之后,该药店最终认可我局的处理决定,其也表示听我局告知被注销后注册证后,私下也打电话查询过陈巴尔虎旗康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都已经被注销不存在了,其承认了违法事实,表示出现这种情况责任在于他们经营管理不善,在进货时没有严把医疗器械进货渠道关,没有查看该器械的的资质证明材料和合格证明文件。以后一定会加强管理,杜绝出现此类情况。

【体会和启示】

办理行政处罚案件应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行政处罚案件种类繁多,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频发和监管部门职责的加重,办理食品药品的行政处罚由很大的难度和压力,对于执法人员而言,遇到比较棘手的案件,不太常规的案件时要注意保持冷静,首先做到充分调查确保证据充分,以便准确认定案件事实。针对有疑虑,吃不准的问题,避免主观臆断,要坚持以证据为突破点,以法律为准绳。证据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是查明案件事实和认定案件性质的重要依据,应当高度重视证据的作用,违法事实是处罚的前提,因此应当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做到事实客观,证据充分,定性准确,处罚合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对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深入调查,具体分析,不能片面去理解法律法规中个别字眼的意思。凡是侵犯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违法行为一定有相关约束的法律法规规定,我们在执法中要把立法的主旨、精神融入到违法行为的查处思路上,对涉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注意综合审势,协调运用,才能真正做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案件点评】

篇8:城管行政处罚经典案例

1 材料与方法

调取歙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2009-2013年五年间办结的基层医疗机构 (卫生院、卫生室、卫生所、诊所) 行政处罚案件261件, 对当事人基本情况、处罚案由、处罚依据及数额、非法行医案件类别、证据类别、执行方式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受处罚基层医疗机构类别

自2009年开始, 歙县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并由卫生监督所承担此项职责, 开展了基层医疗机构全面整顿, 立案查处了103家, 同时关停并转了一批村级卫生机构 (主要是卫生所) 。到2010年底, 基层医疗机构数从2009年初的460家减少至321家, 基本实现了一乡一卫生院、一村一卫生室的目标。由于推进基本药物、新农合门诊结报、药品零差率等医改政策的需要, 2010年以后监管重点一直是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因而案件主要集中在村卫生室。2013年国家卫计委部署开展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整顿和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 卫生所和诊所的案件有所增加。见表1。

2.2 行政处罚案件案由类别

261起案件中违反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有202件, 占案件总数的77.4%;违反医疗废物管理规定的27件, 占10.4%;非法行医案件25件, 占9.5%;其他案件7件, 占2.7%;“两非”3件, 精神类药品被盗案件1件, 违反放射诊疗规定案件1件, 违规外出会诊案件2件。见表2。

2.3 罚没款数额及听证案件

5年累计罚没款216 535元, 其中罚款203 500元, 没收13 035元。案件平均罚没款数额为829元, 案均罚没款数逐年增加, 从2009年的548元增加到2013年的1 348元;听证案件所占比例也是逐年增加, 从2009年的11%提高到2013年的60%。见表3。

2.4 非法行医案件案由类别统计

5年共办理非法行医案件25件, 其中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2条规定, 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15件, 占60%;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27条规定超出核准登记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的3件, 占总数的12%;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28条规定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有5件, 占20%;非医师行医案件2件, 占8%。

2.5 案件证据数量统计

261份案卷中, 有现场笔录254份, 询问笔录240, 证人证言42份, 照片160份, 证件及文书类复印件168份, 视听资料12份。通过几年连续开展卫生行政处罚案件回头看和案卷评审活动, 办案人员证据意识不断增强, 收集的证据数量逐年增加。2012年以后办理的案件大多做到现场笔录, 询问笔录、照片、证件及文书复印件四种证据兼具。2.6案件执行方式与执行结果261起案件自觉履行的257件, 占总数的98.5%;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仅4起。完全履行的案件256件, 占98%, 不完全履行案件5件。

3 讨论

3.1 依法推进一体化管理和规范执业成效显著

通过实施一体化管理, 大力整合乡、村卫生机构, 改变了基层卫生机构多、散、小的混乱状况;通过民生工程的实施, 乡、村卫生机构执业环境和条件有了根本性改善;基本药物制度、门诊即时结报制度、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实施, 促进了规范执业工作;把法律规定列入绩效考核指标并结合卫生监督协管, 初步实现了法制化管理;每年开展卫生法制培训并将培训效果列入日常检查、绩效考核、量化分级管理, 提升了依法执业意识。

3.2 院感管理和医疗废物管理是监管重点

基层医疗机构执业人员 (特别是村医) 无菌隔离意识薄弱由来已久, 积习难改, 有的进行了多次处罚仍无明显改进。客观原因是歙县卫生院和卫生室普遍规模小、人员少, 兼职为主, 难以建立院感管理机制。主观原因是医疗安全意识和无菌意识差, 个人行为习惯差, 嫌麻烦, 部分卫生院长疏于管理。

3.3 乡镇卫生院的依法监管有待突破

全县有卫生院及分院50所, 但卫生院的处罚案件5年累计才15件, 仅占案件总数的5.7%。说明由于体制机制原因, 对卫生院的监管存在重教育轻监管的现象, 导致执法检查缺乏力度, 流于形式走过场。同时, 卫生监督员综合素质和能力不高也是导致卫生院等公立医疗机构案件较少的原因。

3.4 加大处罚力度促进规范执业

虽然平均案值仅829元, 但处罚力度逐年加大, 从2009年的案均548元提高到2013年的1 348元, 听证案件占了60%。体现了最初以面为主的治乱到后来以点为主的治顽疾、治陋习的执法理念和机制的变化, 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在类似歙县这样的山区县打非不是医疗服务监管的主要任务, 提升卫生执法的内涵和水平, 促进基层卫生机构规范执业, 提高医疗安全水平是主要任务。3.5证据链意识不强是主要问题现场检查笔录依旧是主要证据, 大多数立案后制作了询问笔录, 但其他证据的收集较少, 没有形成证据链。原因是执法人员大多是2009年以后才参与医疗服务卫生监督执法, 专业知识有限, 办案经验不足, 证据链意识不强。

4 对策

4.1 准确定位, 把握大局

卫生监督机构要主动参与到基层医改这项重大民生工程中来, 围绕基层医改和卫生局的卫生中心工作建机制、谋思路, 为基层医改各项制度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也因强化依法行政意识, 依法管医意识, 重视并有效运用卫生监督推进各项卫生工作。

4.2 加强培训, 提高卫生监督员综合能力

要注重现有监督员的能力提高, 送骨干监督员进修培训, 参与办理要案和典型案件;卫生监督机构尽快参公管理, 以便能够招聘到卫生、法律等各类人才;鼓励卫生监督员大胆执法, 办大案要案, 通过执法实践提升能力, 通过开展案卷评审, 促使卫生监督员注重证据收集, 提高办案水平。

4.3 提高医务人员依法执业意识和能力

院感管理和医疗废物处置在医院越来越受到重视, 管理也逐步制度化、规范化。但在基层卫生机构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 特别是乡、村两级卫生机构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内部管理约束机制, 外部监督也缺乏力度和长效机制。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强化包括院感在内的各项涉及医疗安全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的实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注重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卫生事务, 将依法执业纳入医疗机构目标管理考核。做好医务人员特别是负责人、院感管理责任人的培训学习, 及时更新知识结构, 强化依法执业意识。

4.4 加强监管, 维护农村医疗服务市场规范有序

卫生院是一体化管理主体, 能够通过巡查、绩效考核、许可校验、村医注册和定期考核等方式对村医实行有效管理。作为监督检查员, 能够近距离短时间到达游医非法执业的现场予以制止和调查取证, 为卫生监督员进一步查处提供有利条件。村医作为卫生监督信息员能够及时发现非法行医行为, 对村民进行非法行医危害性宣传, 为净化农村医疗服务市场发挥作用。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行政处罚,案例

参考文献

[1]杜庆涛, 张建刚.滨城区2005-2008年一级以下医疗机构卫生行政处罚案件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 2009, (2) .

上一篇:洋川,洋川和凝,洋川的意思,洋川赏析下一篇:屏山镇公路管理所2011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