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行政处罚公正公开研究论文

2022-04-29

摘要:近年来,因城市管理执法本身与执法主体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严重影响城管执法效果,并出现暴力执法、抗法情形,影响社会秩序、危害公众利益。而从行政法视野下可以看出当前城管执法在主体地位、执法程序等多个方面均处于尴尬地位,导致执法过程中难以明确权责与范围,从而难以真正发挥行政处罚权的实际价值。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城管行政处罚公正公开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城管行政处罚公正公开研究论文 篇1:

城管暴力执法的原因及法律对策

摘要2010年郑州菜农被城管人员殴打一案更是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对此类问题的思考。本文通过对一系列城管暴力执法现象的分析,探寻问题的产生原因,并结合我国国情从法律的角度为城管的合理执法提供有效途径,以求实现城市管理的优化。

关键词城管执法 暴力执法 成因 法律对策

所谓城管执法,主要是指在城市管理领域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从 1997 年开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各地在城市管理领域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试点工作。豍行政处罚权的集中也导致了矛盾的集中,近年来城管与小商贩之间的矛盾冲突愈发激烈,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城管暴力执法现象的分析,试图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结合发达国家城市管理的先进经验以及我国的现实国情寻求解决途径。

一、城管暴力执法的表现

2010年10月9日,河南省中牟县郑庵镇贾庄村的张全会和老伴陈桂香又一次驾着毛驴长途跋涉来到郑州建业菜市场南门附近卖红薯和胡萝卜,两位老人对于周围的居民来说已经不陌生了,因为老人带来的蔬菜新鲜又便宜。但是由于建业菜市场的管理费用过高,老人无力支付,所以只能选择在菜市场对面卖菜。恰逢一辆执法车经过,从车上跳下一位中年人,冲着张老汉说:“又是你这个老头,咋又来了?”说着把驴车上的红薯和胡萝卜摔在地上。张全会老人试图阻止城管人员摔菜,但该执法人员转身冲着张老汉的脸连扇几耳光,将老人的帽子都打掉了。这次暴力执法的过程很快在网络上传播开,并且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网友纷纷谴责城管执法人员对一个年迈老者的暴力行为。据了解,张全会老人和老伴赶毛驴八个小时来城里卖菜是为了给瘫痪在家的大儿子赚钱买药,而因为菜市场内摊位费过高老人才不得不选择摆摊经营。打人的执法人员名叫张国选,是众邦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的员工,众邦公司称他们并没有执法权,只是配合未来路办事处执法中队执法,而未来路办事处执法中队仅有执法人员16人。周围的居民反映,这已经是本月内郑州市发生的第四起城管暴力执法的案件了,市民们对于城管的执法方式都有很大的意见。张全会老人被打事件经媒体报道后,金水区委、区政府成立联合调查组。2010年11月11日,郑州市众邦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对报道中涉及的本公司人员张国选予以辞退,并通过媒体向两位老人道歉。公安机关继续调查取证,视情节作出进一步处理。12日,未来路派出所经对郑州市众邦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国选调查取证后,决定依法对其行政拘留10日,并处以500元罚款。当天下午,未来路街道办事处组织相关人员再次对两位老人进行慰问,并告知派出所处理结果。13日,金水区委、区政府作出进一步处理决定:对金水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分管副局长顾吉安、未来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委员任景刚停止职务,接受市、区两级纪检监察部门进一步调查。

二、城管暴力执法现象的成因

(一)城市管理相应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按照国务院国发[2002]l7号文件要求, 目前在城管范围比较规范又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权主要涉及 4 个部门(系统):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包括市政、园林、公用、规划、市容环境卫生等)的全部行政处罚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对无照商贩的行政处罚权,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和建筑施工污染的行政处罚权,公安部门的对侵占道路行为的行政处罚权。豎除了《行政处罚法》中对于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规定外,尚无统一的法律法规对于城市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规定,这样导致了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同时也缺少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执法过程进行必要的规制和监督。制度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执法人员粗暴执法、野蛮执法。

(二)城管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法律意识与服务意识淡薄。

正如郑州菜农被打一案中所凸现出的问题一样,目前我国城管队伍鱼龙混杂,除了少部分执法人员系公务员,大多数执法人员缺乏职业培训,甚至一些执法人员为短期的合同工,文化素质的低下与专业技能的缺乏使得城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往往忽略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以暴治乱,导致执法人员与小摊贩之间的矛盾升级,也使得民众对于城管队伍的反感情绪更加明显。与此同时,城管执法服务意识差,城管在执法过程中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服务人员,相反却以一个占有优势地位的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在面对小摊贩及身处弱势的群体时没有同情心,而是把他们当作乱民对待,认为他们影响了市容,那么在执法的过程中难免带有偏见和个人的情绪。豏郑州菜农张全会老人拖着年迈之躯与老伴赶路8个小时到郑州卖菜,只为给儿子赚钱买药,确属困难情况,而以张国选为首的执法人员却在未进行任何调查了解的情况下,粗暴地掀翻老人的地摊,并殴打老人,这明显表现出其素质的低下以及在行使公权力时所抱有的官本位思想。这样的问题屡见不鲜,在很多城市都经常上演这一幕:城管执法人员在不进行任何调查与劝导的情况下就将小摊贩的生存工具全部没收,扬长而去,在执法过程中只注重到了公权而对底层群众的生存权却置之不理。

(三)城管执法目标考核制度不合理。

城管执法效果主要以处罚小摊贩的数量与市容市貌的整洁作为城管执法人员工作的标准,但是这样的考核标准是不合理的,主要体现为:第一,单一的考核方法使得部分城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忽视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忽视了市容市貌与城市居民生活便利程度之间的利益权衡,更忽视了小摊贩的生存状况。第二,对处理数量的追求极大程度上导致了城市管理的执法质量降低,小摊贩与城管执法人员之间打起了“游击战”,当城管来执法的时候,小摊贩们就迅速撤離到执法人员不能发现的位置,待城管执法人员离开后又重新出现,因此城管执法所获得的市容市貌的整洁也是短暂的。第三,城管执法考核制度中缺少了民众对于城管执法满意度的考察,城市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为市民服务,因此,城市管理的好与坏应当由市民作出评价,而现有考核制度中这一部分缺失。

三、减少和防止城管暴力执法的对策探究

(一)完善城市管理相应立法。

在西方国家,立法者并不寄望于执法者的品质,也正是由于这种对于人的品质的担忧促使立法者尽可能地通过客观手段不断完善法律,使得无论何种品质的人都要在制度的约束下按章出牌、无漏洞可钻。虽然各地城市管理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地域性问题,但权力来源不明确、自由裁量权过大、执法中忽视程序合法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城市管理的有效实施。鉴于此类问题,应当在立法中明确授以城管执法部门行政处罚权,出台更加科学细致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关于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对于城管执法部门的权限加以限制,促进行政处罚的公开公正,防止出现“执法自由裁量权的错位”。在程序方面,城管首先应当明确所适用的行政处罚程序,对于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告知当事人享有陈述权及申辩权,并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交给当事人。同时应融入更多的人道主义、人性关怀的因素,在管理理念上实现由“以堵为主”向“以疏为主”的转型,兼顾平衡各方利益。豐且针对城管暴力执法的问题,应该严格依照我国民法、刑法、公务员法、国家赔偿法等法律规范处理,对城管执法人员违法执法给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失应该进行民事赔偿或者国家赔偿,涉嫌犯罪的执法人员应追究刑事责任。

(二)切实抓好城管综合执法队伍的建设。

1、完善录用制度。

应当通过公务员选拔制度为城管综合执法队伍选取执法人员,从而取代以短期合同工出现的执法人员。在录用阶段要严格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录取,有一定法律基础的人才应当优先录取,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的相关规定加以规范。

2、定期加强对执法人员的职业能力培训。

除了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培训,强化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增强依法管理社会各项事务的能力外,在城管执法的过程中,执法不仅仅是城管工作人员的事,还涉及到很多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城管执法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于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会成为导致社会不稳定的潜藏因素,所以对城管执法人员的心理素质培训也是十分必要的。

3、严格绩效考核制度。

主要考察城管执法的质量以及辖区居民的满意度,建立淘汰机制,使优者上,劣者下,把不合格的人员清理出去,使城管人员获得工作的危机意识和上进意识,形成对城管人员的强力约束机制。建立优胜劣汰的良好机制,对责任心强,执法水平高和政绩突出者,要大胆启用,委以重任;对违法执法者要严格处理,对暴力执法者要追究责任,依法进行惩处。豑

(三)借鉴国外城市管理的先进经验。

在城管执法人员与小摊贩之间矛盾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在完善本国制度的同时,更应该借鉴其他国家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

泰国的登记准则与放任自流相结合的管理理念,即在一定的地段设置一定数量的摊位卖给小摊贩,他们买到摊位就可以经营了,还有一些地段可以不加限制,可以自由摆摊,这种登记与放任的方式既可以维护摊贩的利益也可以维护市容市貌。

上海市首先开放摊禁,堵疏结合。2007 年公布了《上海市城市公共域设摊管理导则》,其原则为: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堵疏结合,因势利导,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差别管理,分类整治。将道路分为三个区域:严禁区域,即禁止任何形式的乱设摊行为;严控区域,即禁止设置临时摊贩集中点,但对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小型修理摊酌情疏导,规定设置方位(不得占用道路或人行道)的路边摊,仅向修车、修鞋等小型修理从业开放;控制区域,即设置临时性集中疏导点(简易集市)引导摊贩入点经营,一般不得占用道路或人行道。豒

上述地区的实践经验表明:城管执法应当将执法置于管理与服务之中,执法人员应当摆正心态,提高服务意识。其次,应当正确处理“疏”与“堵”的关系,过去的执法经验已经证明单纯的依靠对小商贩的围堵是不能够彻底解决问题的,正确的做法是“疏堵结合”,在适当的区域允许小商贩自主经营,一方面可以解决小商贩的生计问题,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且未对城市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可謂一举多得。□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注释:

1丁雪峰.城管执法及其改革意义.载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11期.

2贺煜、夏丹.城市执法研究.载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第9期.

3唐翠蓉.城管执法模式初探.载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10期.

4李婷.当前我国城市管理执法暴力问题研究.载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9期.

5隋宜径.论城管暴力执法的防范与治理.载法制与经济.2009年第9期.

6裴蓁.和谐城管下设摊治理的法制困境及其破解——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难点与对策.载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作者:王溪月

城管行政处罚公正公开研究论文 篇2:

行政法视野下城管执法困境分析及对策探究

摘要:近年来,因城市管理执法本身与执法主体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严重影响城管执法效果,并出现暴力执法、抗法情形,影响社会秩序、危害公众利益。而从行政法视野下可以看出当前城管执法在主体地位、执法程序等多个方面均处于尴尬地位,导致执法过程中难以明确权责与范围,从而难以真正发挥行政处罚权的实际价值。基于此,文章立足行政法视野,分析与总结城管执法困境,并为规范城管执法找寻出路与可行之策。

关键词:行政法;城管执法;执法困境;对策

城管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产物,其具备工商、环卫、规划等多个部门的行政处罚权,设置城管的初衷则是将行政职能部门的一部分行政管理权与行政处罚权分割出来,集中到城管部门进行城市管理与处罚,更高效地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城管执法规避了城市管理过程中“多龙治水”的局面,也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综合行政执法效率与效力最大化。但从目前城管执法现状来看,效果并不理想,主要问题在于随着行政体制改革,城管逐渐纳入到地方行政编制,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主体、程序均存在问题,导致执法陷入困境,与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因此,从行政法视野下,寻找科学的解决城管执法困境对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行政法视野下城管执法困境分析

(一)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方面

行政执法过程中只有具备行政执法权限主体才能够做出执法行为,且保障依照法律进行执法,因此,也就说明行政执法主体必须经过法律授权,所采取的执法行为必须经过法律授权,两者缺一不可。但从我国《行政处罚法》中规定来看,行政处罚权应有某个行政机关集中形式,其由国务院或直辖市人民政府等作出决定,但并未在规定中明确拥有行政处罚权行政机关的合法性。

(二)在执法合法性方面

城管执法的主要依据为地方性行政法规、规章制度,此类依据的法律效力远远低于宪法或其他相关法典;关于城管执法的行政处罚权主要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但其中规定行政机关的处罚权需由国务院授权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上机关具有向下授权行政处罚权的权利。而运用《立法法》中的规定进行解释,行政机关授权工作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完成。在这种缺少完善法律环境的条件下展开行政执法工作,难以确定行政执法权力的合法来源。

(三)在行政执法程序方面

现阶段,我国并未针对城管执法确立专门的法律或法规,因为,未能依法形成城管执法程序。但在国家法律中规定,在执行处罚权过程中应向当事人违法事实、违法理由、违法依据以及其享有的权利作出解释;且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提出有力的证据,证实当事人违法事实;对当事人的申辩进行复核,对于符合法律的证据或理由应予以采纳,但行政机关不能因当事人申辩而做出加重处罚的行为。

二、行政法视野下城管执法困境应对对策

(一)实现执法主体合法化

执法主体是执法行为的践行者,其能够利用自身名义实施国家权力,但也对执法效果负责,因此,必须授权执法主体依法执法的资格,并配套执法程序、明确执法依据,使执法主体在执法范围内充分行使权力。对于城管部门在法律层面地位模糊现状,应通过立法具体规定关于城管执法的相关事项,并从法律上承认城管部门是具备行政处罚权的主体,其拥有依法执法的资格,这不仅能够提升城管部门的权威,也能够使城管部门在法律上与其他部门保持平等,减少执法过程中权责问题上出现的推诿、扯皮现象,实现权责统一,提高执法的自主性与有效性。

(二)准确界定执法权力

职责与权力相互对应,职责以权力作为支撑,城管部门作为多项行政处罚权的权力集合部门,需要更明确的权力范围使其正确理解自身所具备的执法权力,避免在执法过程中出现冲突或纠纷。但我国关于城管部门权力的界定分散在20余部法律法规当中,难以厘清权力的源头,无法保障各部法律之间无任何冲突。面对该现状,应积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如德国,由警察、税务、秩序三个部门承担城市行政执法权力,其中警察与秩序两个部门可以上街进行执法,秩序部门负责街道规划、卫生、环保等方面的执法,且当其他机关发现违规行为后,调查相关事实、提权有力证据,也有秩序部门作出统一处罚[2]。该模式下将权力三分,使各主体明确权力范畴,减少推诿与扯皮,提高执法效率。

(三)构建科学执法程序

若想高效力执法必须依照法律程度控制执法行为,确保执法过程的合法性以及执法本身的合法性,这就意味着无论是执法主体还是当事人,当处于执法或被执法当中,都需要依照合法的行政程序办事,并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来讲,从城管执法层面上需要具备以下程序:为保障执法的公平与公正性,应确立事前准备程序,在执行处罚法前必须告知当事人其在辩护与防卫上拥有的权利和自由;为保障执法过程的公开性,应确定执法过程程序,接受全社会以及各个机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保障执法过程公开透明;为保障执法的救济性得以实践,应确立执法后救济程序,并告知当事人具有使用救济权的权利。

結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对当前城管执法的现实困境进行了分析,从行政法视角下来看,城管执法缺少合法的资格、明确的权力范畴以及科学的执法程序,且在行政法视野下提出了应对对策,希望为解决困境提供有益参考,也希望真正实现尊重与保障人权,发挥城管执法的社会价值、行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韵棠.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行政法保护困境与路径选择研究[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No.304(01):114-115.

[2]洪元能. 基于行政法视野分析城管执法问题及对策[J]. 四川水泥,2020,No.282(02):204-204.

作者:高峰

城管行政处罚公正公开研究论文 篇3:

扬州市江都区阳光政府建设成就浅析

一、江都区阳光政府建设的基本情况

党的十七大提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体现了我党对权力运行规律的新认识,反映了我党在权力运行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坚强决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提出,对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权力阳光运行的终极目标是建设阳光政府,其实质是通过深化政务公开,包括决策过程、办事程序、政务活动、收费及处理结果公开等,制约公权行使的程序和边界,通过信息技术,将权力限制在规范的、可跟踪的网络平台上,授予公众相应的权限,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实现政府行政权力透明、规范、廉洁、高效运行。本着这一精神,我区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就以政务公开为核心,开始进行阳光行政运行机制的探索,至今大致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1)阳光政府建设的雏形阶段(1987—1996)以“公开办事程序、公开申报条件,加强社会监督”为核心内容的“两公开、一监督”活动在全区次第展开。

(2)阳光政建设府的发展阶段(1997—2000)1997年在全区全面推行以“村务公开、企务公开、事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三公开”活动。

(3)阳光政府建设的完善阶段(2001—2004)从2001年起,我区大规模地实行政务公开活动,并对这一工作逐步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网络化、科学化管理。2002年1月我区行政服务中心宣告成立,这一中心为苏中首批,扬州第一。中心集中办理全区32个部门、583项审批服务事项,成为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载体和招商亲商安商的“城市名片”。2002年9月我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成为江苏省县级行政服务中心主任理事会首任理事长。随后,中央和省市领导多次到我区考察政务公开工作,并给予了充分肯定。2004年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的《政务公开工作简报》以专刊形式,推广我区巩固深化政务公开的经验做法。

(4)阳光政府建设的规范阶段(2005至今)从2005年起,我区开始酝酿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其中又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扬州市《关于在市行政许可职能部门实施“两集中、两到位”工作的意见》指导下,我区紧密结合江都实际,形成了“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方案,即各机关行政许可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且集中到位,行政审批职能向区行政服务中心集中且授权到位。并于2006年正式出台《关于在市行政许可职能部门实施“两集中、两到位”工作的意见》,全区分两批实施。2007年,我区被国家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全国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第二阶段,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我区从2008年开始,着力构建阳光行政运行机制,以行政服务中心为平台,以电子政务为载体,积极推动行政权力规范、透明、廉洁和高效运行,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将原来的“两集中、两到位”拓展到“三集中、三到位”,即在上述“两集中、两到位”的基础上增加行政审批项目向电子监察系统集中且网上运行到位。至此,我区阳光政府建设构架实现全覆盖,整个阳光政府建设体系实现高位、高效运行。由于我区的阳光政府建设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因此,2011年10月我区又被确定为全省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试点单位,全省仅两家。

二、江都区阳光政府建设的成效

(1)整合行政资源,实行阳光行政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区积极整合行政资源,努力构筑“一门通”服务平台。所谓“一门通”,是指本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集中办公、统一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申请办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进一个门即可把事办结”,真正实现提高政府效能。

1.实行公开联动。将与企业和群众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办事规定,特别是“六公开”服务(服务项目、政策依据、办事程序、申报材料、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和“六制”要求(直接办理制、承诺办理制、联合办理制、协助办理制、联系办理制、扎口收费制),通过区行政服务中心、镇便民服务中心、村便民服务室三级载体联动公开,既便捷群众办事,又方便群众监督,保证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了政务公开与便民服务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2.实行服务联动。在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基础上,区行政服务中心全面推行项目办理“一卡通行、一窗对外、一站办理、一票收费”。为优化服务机制,区行政服务中心在采取“一门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方式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探索,即:实施部分工商登记项目“告知承诺制”,变审批前置为后置,方便企业;打破部门界限,实现房产证、土地证、契税征收“同台联办”;实现工商营业执照、国税和地税税务登记、质监代码证“一照三证”联办;去除相关信息的重复填写,将十几张表格整合为“一表制”。一系列措施提高了行政服务中心办事效率,项目办理平均承诺时间由原来的7天缩短为3天,特殊事项只需1天。过去设立企业要填13张表,现在只要一张表,过去填表要花费几个小时,现在只需十分钟,极大地方便了企业。我区梳理了130个服务项目进入便民服务中心服务,并且统一印制了便民服务中心办事须知。中心坚持“一事一地、充分授权”的运行原则,项目进入中心后,原单位不再受理,避免了两头办件。各中心坚持对人员的合理分工,尽可能地提高效率,使窗口工作力求做到更好。目前我区已基本构建起政策咨询中心、项目代理中心、会计服务中心、职业介绍中心、党团服务中心、效能监督中心“六个中心合一”的模式,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厅的功能建设。同时各镇还聘请全程代理员,村聘请协办员,为群众在市与镇、镇与村之间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免费、全天候、全身心”服务,让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市”。

3.实行“三务”联动。制定下发《江都区农村基层党务、政务、村(居)务一体化公开实施意见》,整合基层党务、政务、村务公开资源,实现领导机制、工作机制、考核机制、公开内容、公开形式“五统一”。建立统一的“三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督查室设在镇纪委。合并村级党务、村务公开目录,增加领导干部财产状况、党员干部民主测评情况、违纪违法党员处理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在公开载体上,合并原有党务、政务、村务公开网,新建江都区农村基层三务公开网。每年各镇按照公开信息目录要求,上传党务信息、政务信息、村务信息近万条。

(2)实行政务公开,热心服务群众

1.规范公开内容和程序

我区分别成立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人大监督,纪检监察督促检查,职能部门具体实施”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下发《全面推进市级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深化全区镇级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完善村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等六个规范性文件,明确公开的范围、内容、形式、程序和时限等具体要求。针对过去公开栏目设置不一、内容杂乱、难以查询等问题,根据上级规定和群众需求,科学设置公开目录,统一规定公开内容和程序,实现了程序规范,内容全面、客观真实、通俗易懂。

在此基础上,对涉及各个部门的审批项目,会同行政服务中心统一梳理了并联审批流程,并开辟专栏对外公开,更好的方便群众办事。当前,我区着重抓好政务公开中的五大环节:一是政府文件公开。行政机关所制定的一般性政策法规,都公开在报刊或政府门户网站上,由公众依照程序查阅和复制。二是政务活动公开。政府各部门的各项重大业务活动、建筑工程、重大财政开支以及其他政府的重大事项均采取适当的形式,接受群众监督,从源头上防止违法乱纪行为发生。样本单位均能从用权、理财、管物、用人、监督等方面,增强制度的刚性约束,规范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比如地税局在人事管理方面中层干部采用竞聘上岗的形式,笔试、面试采取“外包”的方式,杜绝暗箱操作,做到阳光用人,公开选拔。出台了《行政问责办法》来监督人事,其中合议庭制度可以说是创新之举,杜绝了腐败。城管局对每天的日常开支均在次日的晨会上进行通报公示,相对来说走在全区前列。各村也以村务公开为平台,进一步规范公开的内容和形式。设立村务公开栏,对村级财务、计划生育、民政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工作全面公开,还群众一个明白。实行村帐镇代管制,由镇财政所对各村财务进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并由村财务监督小组监督评议。三是办事程序公开。政府各部门均在本单位最显眼的地方或是门户网站上将办事程序公开,中心集初审、收费、代办、咨询、管理、投诉、监督功能于一体。中心设立了信访接待、党政服务、城建房产、计生民政等53个窗口,实行“六公开”服务,即公开服务项目、政策依据、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服务时限和收费标准。方便群众办事及监督,与百姓“面对面”直接办事,使群众感到平等、亲切、公正、透明。服务大厅实行工作机构、管理办法、言行举止、办事流程及依据上墙,同时,建立了政府政务服务网站,让群众多渠道了解政府工作动态和政务状况,增加了政务服务透明度。最近,区行政服务中心公安窗口在《江都快报》刊登临时身份证新的办理流程,将我区居民办理临时身份证需要经过三个程序,即向户籍所在地派出所提出办证申请,领取《临时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持《临时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到区行政服务中心公安43号窗口缴纳办证工本费,领取收据;第二个工作日下午,凭收据到公安窗口领取临时身份证等三个程序合并为两个程序,即居民可在派出所申请办理临时身份证的同时,直接缴纳办证工本费;第二个工作日下午,凭收据到公安窗口领取临时身份证。这样,群众可以少跑一次公安窗口。据悉,这在全省尚属首创。创新不止于此,公安还推出了证件快递服务。居民如不方便到窗口领取证件,可在办公室申请邮寄。四是收费公开。我区实行一个“窗口”收费,收费项目、标准都经过审批,通过门户网址和行政服务大厅的收费指南向社会公开,使群众清清楚楚交费,明明白白办事。五是处理结果公开。凡是决策、办事、处理问题等,其结果基本实现公开,给群众一个交代。

2.创新公开形式和载体

在沿用政府公报、政务公开栏、电子触摸屏、办事明白卡等形式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政府新闻发布、文件查阅、群众旁听或听证等有关会议制度。对涉及群众生活的某些重大事项,如水价、出租车营运价的调整,都召开价格听证会,邀请方方面面的代表参加。再如一些可能扰民的服务业场所项目兴建,也会召开有当地居民参加的听证会。如2009年10月18日,由我区环保局专题召开扬州艺海商务会所管理有限公司洗浴服务项目环保审批(听证)座谈会,对项目基本情况及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进行现场听证。同时办好“中国·江都政务公开网”,开通“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网”、“村务公开网”、“党务公开网”、“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子网站,充分发挥网络公开“事项全覆盖、痕迹全保留、查询全天候”的优势。全面推进网上公开,所有可对外公开的信息,一律实行网上公开,更好的方便群众查询和监督。

(3)加大改革力度,优化办事流程

1.清理界定职权

我区监察局牵头各部门对本部门行政权力进行清理,形成权力“清单”报市内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法制、人事、物价、财政、行政服务中心等部门集中一个多月时间对全区3867项行政权力,对照相关法律法规逐项进行审定,特别是对存在职能交叉的36项行政权力,逐一研究制定职能分解方案,并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定,以文件形式进行明确,有效杜绝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

2.优化工作流程

市政府督促各部门将所有行政权力逐项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按照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组织人员对各部门绘制的流程图进行审核把关,进一步缩短承诺期限,对冗余环节进行删减,去除不必要的申报材料。通过清理审核,共去除不必要的申报材料144个,删减冗繁流程76个,平均承诺期限由12天缩短为7天。

3.加强风险防范

区纪委、监察局督促各部门采取“自己找、领导提、群众帮、组织审”的办法认真查找部门权力运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确定为权力运行风险点,全区3876项行政权力共查找风险点4128条。在此基础上,督促各部门加强对权力风险点的分析、预警,针对每一个权力风险点制订切实可行的风险防控措施,全区共制定风险防控措施4679条,有效降低权力运行风险。

4.规范自由裁量

2007年和2008年我区分别制定出台《关于建立罚款自由裁量阶梯制度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规范自由裁量权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将罚款自由裁量划分为特别轻微违法、轻微违法、一般违法、严重违法、特别严重违法5个阶次,督促28家重点执法部门细化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违法后果、主观过错等因素,全面固化违法行为的处罚基准,促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由“大跨步”变成了“小碎步”,由“小碎步”又转向“零裁量”,使规范自由裁量权工作由“一条线”提升到“一个面”。该做法已获扬州区纪委主要领导的肯定。

(4)强化督查力度,落实长效机制

1.建立三级督查机制和双重督查网络

我区建立了区纪委督查区职能部门、区职能部门督查镇职能部门、镇职能部门督查村的三级督查机制和区纪委督查镇纪委、镇纪委督查镇职能部门和村的双重督查网络。根据年度公开主题,确定考核督查重点,修订《政务公开工作考核标准》。坚持网上考核为主,安排专人每季上网考核一次,凡对外公开的内容一律以网上考核的情况为准,未在网上按规范要求公开的内容一律不记分。改定期考核为不定期督查,针对信访举报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每季组织一次随机抽查和暗访,结果以督查通报形式进行公开,有效杜绝不公开、假公开与晚公开现象。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因政务公开不到位引起不良后果的,进行责任追究。

2.强化督查力度

区纪委坚持走督查促规范、规范促公开、公开求实效的路子,以督促检查为主抓手,不断加大考核与奖惩力度,有效杜绝不公开、假公开与晚公开现象。每年初,制订考核办法,细化、量化考核内容,明确具体奖惩措施。每季度对镇纪委督查情况进行二次督查,并结合信访举报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跟踪暗访,督查情况全区通报。

3.创新督查方式

区政府、区监察局积极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将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作为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中心工作紧抓不放。一是广泛调研。在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准确把握上级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外出考察学习,组织专家进行调研论证等,最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方案。二是全面构建。2008年9月起,我区电子监察系统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该系统囊括全区28个重点部门,一起动员、同步实施、整体推进。该平台包含行政许可办理系统、行政处罚办理系统、审批监察系统、处罚监察系统、效能监察系统、绩效评估系统和统计分析系统等,初步实现了范围全覆盖、功能全实现、标准全固化、风险全可控、异常全提示、绩效全自动、痕迹全保留。目前,全区28家重点部门行政许可项目已全面纳入电子监察系统中运行,初步实现网上运行、网上监控、工作绩效网上自动参评等。三是不断完善。强化监控、透明运行有效遏制了腐败,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运行效率的提高。防治腐败不能以牺牲效率为前提而不计成本。为此,区政府针对电子监察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持续不断地逐一进行完善,先后完善了批量登录、一表通用等多项功能,解决了系统稳定、系统衔接等诸多矛盾。系统的改善促进了营运效能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推进力。下一步,我区纪委、监察局、将督促各部门逐步将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强制等行政权力纳入电子监察系统中运行,有效实现行政权力运行网上监控全覆盖。同时,将电子监察系统向镇、村延伸,建立健全三级联动的网上监控系统。

三、阳光政府建设的几点建议

(1)阳光政府建设要真正做到以公众为中心

阳光政府建设一定要“以公众为中心”,衡量实施效果的重要依据就是公众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以公众为中心,除了要满足公众对公务信息的诉求之外,还应该拓展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首先应通过大众媒体扩大宣传,让更多的公众对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更全面的了解。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即使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对阳光政府建设相关政策的了解也只占到被调查人数的46.5%,也就是说有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对这一政策也仅仅停留在一般性听说这一层面。其次应扩大政府信息公开渠道,让各层次的百姓都能方便、快捷地了解和获取政府信息。最后,还要加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加强公众监督。

(2)应严格执行政务公开制度,并加大对其监督

我们认为,政府公开的信息应包括重大经济社会规划、民生保障、公共安全、公务员招录、干部选拔、政府规范性文件等,应迎合公众的需求,涵盖群众关心的各个方面事项。我们认为,应加大对“阳光政府”建设相关制度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建立健全举报、投诉、监督机制,要不断完善监督网络,公布投诉电话,不定期对政府各部门、各镇对“阳光政府”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过行政问责制,对各部门、各镇不执行或落实不力的进行问责,对相关责任人严格追究责任。

作者:张艳

上一篇:关于弹簧测力计的物理实验论文下一篇:浅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