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行政处罚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当某一行政违法行为构成犯罪时,就会产生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衔接问题。根据“一事不再罚、禁止双重评价”原则,两种处罚竞合时,相同或者类似处罚应折抵,对于不相同的处罚应进行并罚,防止同一事实受到双重评价,避免处罚的不足或者过剩。

第一篇:行政处罚论文范文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出台

为规范行政处罚行为,推进“法治质监”建设,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通过梳理法律法规、总结典型案例、专家起草制定、专家论证审查、集体研究讨论等程序,出台实施了《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以下简称《裁量基准》),从今年1月1日起实施。

一、主要内容

裁量基准采用章、节、条、款、项编写体例,分为总则和分则两部分。总则部分主要规定了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包括行政处罚裁量的目的、定义、基本原则、适用范围、适用程序、保障措施、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处罚的情形等内容;分则部分按照质监职能划分为六节,分别为质量监督、计量监督、标准化监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认证认可监督、纤维监督,主要规定了各种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裁量基准,具体包括违法行为、法定依据、裁量阶次、适用条件和具体标准等内容。

《裁量基准》涉及质监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53部,其中,法律8部,行政法规9部,地方性法规3部,部门规章32部,地方政府规章1部。共细化行政处罚事项401项。

对不同的行政处罚事项,分别从五个方面进行细化量化,一是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是否给予行政处罚的事项,明确了是否给予行政处罚的具体裁量标准和适用条件;二是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行政处罚种类的,明确了适用不同种类行政处罚的具体裁量标准和适用条件;三是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行政处罚幅度的,根据违法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明确了具体裁量标准和适用条件;四是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单处也可以并处行政处罚的,明确了单处或者并处行政处罚的具体裁量标准和适用条件;五是依法应当明确的其他事项进行了明确。

对每一种违法行为的处罚裁量,按照省政府法制办要求,充分考虑全省质监实际,原则确定为5个阶次,分别是较轻、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例外情况确定为3个或4个阶次,共细化量化阶次1600余个。

二、主要特点

一是既遵循了合法原则,也兼顾了基层实际。裁量基准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制定,同时吸收了基层行政处罚典型案例的有益经验;二是采用总则要求和分则规定分开编写,总则要求与分则规定有机衔接,既有利于总体把握,也有利于具体实施;三是注重裁量基准的系统性与操作可行性有机结合,既有利于法制监督,也有利于执法适用;四是基准的刚性原则与柔性规定相补充,既有利于发挥刚性规范作用,也有利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实施要求

抓好裁量基准实施,既是一项立足长远的执法大事,也是一项规范执法的基础工作,更是保证正确行使处罚裁量权的有力抓手。

(一)总体上要全面把握基准,准确适用基准。不同案件具有不同情况,执法人员应当遵循合法合理、过罚相当、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深刻领会基准精神,认真学习不予、减轻、从轻、较轻、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处罚的情形规定,把握总则与分则的联系,区分一般要求与具体规定的界限,结合案件实际,准确选择并适用基准。

(二)证据上要全面调查取证,保证裁量需要。执法人员在调查取证过程中,要全面搜集案件证据,既要收集对相对人有利的证据,也要收集对相对人不利的证据,要用证据对案件的事实、性质、情节、后果等情形进行证明,保障正确行使裁量权需要。

(三)程序上要按规定步骤实施,查办案件与适用基准同步进行。要按照裁量基准规定的适用程序,在案件调查终结、案件初审、案件审理、文书制作等环节,充分研究案情,全面把握违法行为,认真比照裁量基准,查办案件与适用基准同步进行。

(四)案审上要全面到位审理,决定裁量适用。案审会要坚持集体审理原则,要全面审理案卷材料,全面审视说理理由,针对不同案件,研究裁量基准的不同适用条件,准确定位,对号入座,研究决定基准适用和具体裁量意见。

(五)执法文书上要增强说理性,载明基准适用情况。要严格遵照269号省政府令要求,在调查终结报告、案件审理笔录、行政处罚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执法文书中说明理由,载明裁量基准适用情况,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从实体和程序上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保证执法人员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

《裁量基准》的出台是省质监局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法治中国,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具体举措,是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山东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是规范质监行政执法行为、提升处罚裁量水平的有力抓手,对于有效解决当前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随意作出、行政处罚裁量标准不统一、行政处罚裁量显失公正和行政处罚裁量过罚不当等问题,对于统一全省执法处罚尺度具有重要意义。□E:FQJ

关键词:职能转变 依法行政 行政处罚 裁量权

作者: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第二篇: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问题探析

摘要: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当某一行政违法行为构成犯罪时,就会产生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衔接问题。根据“一事不再罚、禁止双重评价”原则,两种处罚竞合时,相同或者类似处罚应折抵,对于不相同的处罚应进行并罚,防止同一事实受到双重评价,避免处罚的不足或者过剩。

关键词:行政处罚;刑事处罚;衔接;一事不再罚

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都是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受法律否定评价的行为所承担的一种法律负担,是一种不利的法律后果。两种处罚国家都是以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二者虽有相似之处,然而,法律追求的公平正义价值对行政处罚和刑罚做出不同要求,二者在适用上又有一定的界限和先后顺序。例如,行为人2年内连续实施2次盗窃行为,两次行为均为普通盗窃行为,且数额未达到法定标准,故分别作了行政处罚,当行为人在2年内再次实施盗窃行为,依据《刑法修正案(八)》规定,行为人2年内3次实施盗窃行为可认定为多次盗窃,构成盗窃罪,那么,行为人前2次盗窃行为所受行政处罚是否在盗窃罪所承担的刑罚中折抵,这就涉及行政处罚二者如何衔接的问题。①

在我国,对于违法犯罪行为采取了行政处罚和刑事制裁相结合的二元惩罚机制,对于情节较轻、未达法定数额、未达到法定次数的行为人处以行政处罚,对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用刑罚手段来规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刑法对危害社会的行为采取既定性又定量的方式,并通过“情节”、“后果”、“次数”、“数额”将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衔接起来,且二者可以转化,即有行政处罚转为刑事处罚。②

在盗窃的司法认定中,因盗窃财物价值较少不构成犯罪而被行政处罚后再次实施盗窃行为的,2年内再次实施盗窃行为,后因多次盗窃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人所受行政拘留、罚款等处罚是否应该在刑事处罚中判处的徒刑或者财产刑折抵问题。

在特殊盗窃行为认定上,扒窃与多次盗窃认定中可能存在行为窃取财物价值较少不构成犯罪而对行为人做出行政处罚情形,进而存在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衔接问题;然而,入户盗窃和携带凶器盗窃行为完成即已构成犯罪,行为人取得财物价值大小为量刑情节,不影响行为的定性,故不存在因同一事实先被行政处罚后被刑事处罚的情形。为了能说明这一问题,首先看一个案例,张某整日无所事事,2011年8月10日,其见路边停放一辆未上锁的自行车,见四下无人,随将该车骑到附近一废品回收站变卖,获得赃款180元,所得钱款进行挥霍,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张某行政拘留10日。后,张某再次以同样方式窃取他人财物,获得赃款200元,公安机关仍对其做出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决定。2013年7月30日,张某在一小区的椅子上看见一快递包裹,见周围没人,顺手提走,后被公安机关抓获,经鉴定,包裹内的衣物价值450元。侦查部门以盗窃罪向检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张某先后实施三次盗窃行为,其构成盗窃罪是无可争议的,但是,张某前两次行政处罚是否折抵盗窃罪的刑罚存在争论。

笔者认为,争论的焦点在于张某前两次所受行政处罚和后面刑罚是否折抵涉及刑法中“一事不再罚”原则的理解和适用问题。那么,何为“一事不再罚”,一事不再罚最早起源于美国,具体指任何人不能因为一次行为受到两次以上刑事处罚。后来,“一事不再罚”原则逐渐发展到行政法领域,成为保障和维护公民基本人权的制度。③依据“行为不能重复评价理论、一事不再理原则”,张某前两次盗窃行为已先后被行政处罚10天和15天,法院以该已受处罚盗窃事实为依据进行判处有期徒刑。笔者认为,张某因多次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在原行政处罚中已受到行政拘留,两种处罚行政相同,都具有公法性以及都是限制行为人的人身自由,应当在张某有期徒刑中将拘留处罚的天数折抵刑期,以实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此外,在司法实践中,将扒窃价值较小财物不认定为盗窃罪,但因该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不予以处罚,可能放纵违法行为,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这类行为一般进行行政拘留或者罚款。2005 年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此规定的“盗窃”当然包括“扒窃”的特殊盗窃类型,而且实践中相当部分“扒窃”行为也是当作治安案件处理的。那么,行为两次扒窃被行政处罚后,再次实施盗窃行为,也产生“扒窃”行为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如何合理衔接的问题,依据上述解决原则。

刑法具有谦抑性和我国司法资源匮乏的现实状况,决定当前我国刑法必须施行行政处罚和刑事制裁对违法犯罪二元惩罚机制,刑法第13条也规定了但书条款,扒窃行为存在出罪,对于情节轻微,窃取财物价值较小的,不作为盗窃罪处理。也就是说,扒窃行为不一定完全入罪,④对于两次扒窃较小财物不构成扒窃犯罪而进行行政处罚行为人,第三次实施盗窃的,应以多次盗窃追究其盗窃罪的刑事责任。⑤根据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判处刑罚与已受行政处罚实质类容相同的,应在刑罚中折抵,以实现人权的保障和罪责刑原则。

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衔接问题,从根本上讲,涉及的是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协调问题,⑥在具体适用上,我们应该明白两种责任部分实质内容相同,如罚款和罚金、行政拘留与有期徒刑和没收违法所得与没收财产,都具有公法性质等相似之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折抵。当然,在现有的司法体制和行政体制下,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衔接还存在立法上的细化、司法实践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等一系列问题,仍然需要立法的进步和各部门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来完成。⑦

【注释】

①陈晓宇,《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适用》,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8期,第40页。

②王楚,《行政处罚与刑罚的竞合与衔接》,载《行政与法》2012年,第81页。

③陈建旭,《同一行为重复处罚的禁止》,载《北方论丛》2011年第4期,第148页。

④薛进展、蔡正华,《扒窃型盗窃罪研究-以<刑法修正案(八)>相关规定为背景》,载《天津法学》2012年第3期,第6、7页。

⑤许光,《试析”扒窃”入罪的条件与司法认定》,载《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月第6期,第39页。

⑥王楚,《行政处罚与刑罚的竞合与衔接》,载《行政与法》2012年,第85页。

⑦金懿、叶小舟,《禁止重复评价原则语境下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载《中国检察官》2014年第4期,第31-33页。

作者简介:柳毅,男,陕西安康人,1985年7月,西北政法大学刑法学硕士研究生。

作者:柳毅

第三篇:从醉酒驾驶行为谈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适用

摘 要:在现阶段中,我国对于醉酒驾驶的行为主要进行的是行政处罚的前提下,将醉酒驾驶列入刑法,就说明了这样的行为已经出现了质的变化。但是,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处罚是一个十分值得人们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之间的衔接的相关理论基础、对现行处罚形式的思考以及刑事处罚以及重构行政处罚之间实现衔接的路径等问题出发,对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适用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行政处罚;刑事处罚;衔接适用

对于醉酒驾驶会对公共安全形成的威胁以及可能引发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国的《刑法修正案(八)》中将醉酒驾驶正式纳入到刑法的处罚范围中。与此同时,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也由此做出了相应的修改。在现阶段中,我国对于醉酒驾驶的行为主要进行的是行政处罚的前提下,将醉酒驾驶列入刑法,就说明了这样的行为已经出现了质的变化。但是,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处罚是一个十分值得人们探讨的问题。由于成都的一起醉酒驾驶事件,这一问题引起了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怎样对其进行处罚就涉及到了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之间的衔接。

一、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之间的衔接的相关理论基础

刑事处罚以及行政处罚都是相关的行为人对于自己所实行的违法犯罪的行为带来的法律后果而承担的相应的责任。这两种处罚都是国家的权力机关用来剥夺违法行为人的一部分权利的强制性的手段,它们都处于公法的范畴中,虽然这二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然而他们之间所存在的差别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法治的条件下,法律所追求的公平、自由、效率以及秩序等价值要求刑事处罚以及行政处罚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来发挥出各自的作用。但是,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之间也不是完全分离的。在一定的条件中,当某一违法行为不仅违反了行政法规,并且“情节严重”,已经构成了犯罪的时候,这种违法行为所具有的双重性已经决定了违法行为人的处罚以及责任的双重性,不仅要追究他的刑事责任,给予其一定的刑事处罚,还要对他的行政法律责任进行追究,进行一定的行政处罚[1]。

二、对现行处罚形式的思考

1、对于醉酒驾驶等行为的规制所使用的应是行政法,并非刑法。根据我国目前的交通的实际情况来看,管理水平低下以及执法不严是我国的交通环境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我国的交通从对交通秩序在日常的管理到驾驶执照的颁发等,无一不存在缺陷与不足。所以,在现阶段中,要想使醉酒驾驶的情况得到减轻,不仅要使醉酒驾驶的行管行政执法得到严格实行,还要将与禁止醉酒驾驶的相关配套行政措施得到具体的落实。换句话说,醉酒驾驶是法定犯中的一种,它的法律防线是由刑法以及交通行政法律二者组合而成的,虽然在其中刑法的使用并不多,但是刑法也应时刻具有“最后性的手段”这一特征。对于醉酒驾驶进行规制的法网应该是严而不厉的,不应该是厉而不严的[2]。

2、对于不同的醉酒驾驶者可以使用分而治之的刑事政策。我国是一个酒文化相对来说较为发达的国家,由于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开始在我国的国民生活中得到普及,相应的,饮酒驾车的现象也就开始日益增多。所以,对于醉酒驾驶者实行分而治之的刑事政策无疑是处理这类问题的一个最好的选择。对于那些并没有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的醉酒驾驶者,交通部门可以根据事件的实际情况来给予其减轻或是从轻的处罚;对于醉酒驾驶屡教不改者,就可以给予其严厉的处罚。与此同时,还应从科学的角度对醉酒驾驶的累犯进行考虑,研究这类人的饮酒嗜好以及对于处罚的“免疫性”等,尽量使其康复并让他们可以顺利的回归社会。这样做可以达到醉酒驾驶者以及国家之间的“双赢”局面。并不是将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寄托在严刑重罚上[3]。

三、刑事处罚以及重构行政处罚之间实现衔接的路径

1、使处罚的常态化得到实现,《刑法修正案(八)》中只对醉酒驾驶者即将面临罚金以及拘役等处罚进行了规定,并没有对具体的醉酒驾驶情节实行区分,这样的做法也就使得我国的法律在针对醉酒驾驶的处罚力度的衔接问题上形成了刑事处罚以及行政处罚二者之间的“不对接”,另一方面,我国在对醉酒驾驶这一行为进行管理的时候进场会使用突击式以及运动式的执法方式,对可能出现的醉酒驾驶行为实施集中治理的管理方法,使用这种方法虽然在一段时间中可以使醉酒驾驶行为减少,但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醉酒驾驶者所具有的侥幸心理强化。行政处罚程序因上述原因先于刑事诉讼程序时,主要应注意分别不同情况处理好案件移送与刑事立案时的衔接关系。行政机关先行适用行政处罚之后,如果发现该行为已构成犯罪,应立即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立案再处理。对于上述第二种情况,由于是行政机关主观认识上的偏差所导致的,行政机关往往不会主动移送司法机关立案。

2、要使现行的刑法中与醉酒驾驶相关的规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在现行的刑法中,关于醉酒驾驶的相关规定主要有在交通肇事罪中所包括的一部分醉酒驾驶的行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所包括的一部分醉酒驾驶肇事的情况、还有关于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处拘役或是罚金的相关记载。虽然刑法中只对这部分内容规定的财产刑以及自由刑,却没有规定资格刑,这就使得这一部分的处罚措施没有与行政处罚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链条,这部分的刑法仍需得到完善[4]。

结束语

对于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要避免立法上关于这一问题出现空白,要尽力使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恰当的、及时的以及有效的处理,而不是对其实施严刑酷罚。所以,醉酒驾驶被纳入到刑法中所体现的社会效应是一个法治国家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对于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在这里还应注意,在追求公平正义的同时不可以被民意中的报应思想而左右。

参考文献:

[1]朴哲.论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机制[D].延边大学,2013.

[2]陈晓宇.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适用[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08:40-44.

[3]张智辉,王锐.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以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处罚标准为视角[J].人民检察,2010,09:24-28.

[4]陈骏,林恩伟.试论我国行政刑法规范中的“未经处理”——兼论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J].研究生法学,2013,04:67-74.

[5]周佑勇,刘艳红.论行政处罚与刑罚处罚的适用衔接[J].法律科学1997,(2).

[6]陈兴良.论行政处罚与刑罚处罚的关系[J].中国法学,1992,(4).

作者:白彦军

上一篇:中职德育论文范文下一篇:教学反思论文范文